【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史记的名句篇一
《史记名句》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3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史记《齐太公世家》
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管宴列传》
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燕子和麻雀怎么会知道大雁和天鹅的志向呢?
6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者未必能行。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能实行某种道理的人,并不一定就能说清楚,能说清楚某种道理的人,不一定就能很好的去实行。
7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一大堆不重的东西,堆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能够混淆是非,不止一次的诽谤,积累下来也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
8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到了要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反过来就要遭受祸害。 9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太阳中午以后就会偏斜,月亮圆满以后就会亏缺。
10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灾祸傍依着福祉,幸福隐藏着祸害。
1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史记《刺客列传》
大丈夫甘愿为了解赏识自己的人而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12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史记《李斯列传》
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他的高大,河流没有嫌弃细小的溪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远,为国之君不推却百姓,就能申明他的美德。
13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
史记《李斯列传》
慈爱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凶悍的家奴。 1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15骐骥之跼襡,不如驽马之安步。
史记《淮阴侯列传》
骏马徘徊不前,不如劣马稳步向前。
16兴必虑衰,安心思危。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兴盛时要考虑到衰败,平安时要想到时刻都会有危难。
17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诺必诚。
史记《游侠列传》
人说话必须讲信用,做事要果断,已经许下的诺言一定要真心实意的去履行。
18飞鸟尽,良弓藏。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飞鸟被捕完了,良弓自然要收藏起来。
1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
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20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家中有千金,不坐在堂屋檐下。
21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史记《孟尝君列传》
事物发展有他必然的归宿,人情事态有他本来的面貌。
22不飞则已,一飞惊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不飞罢了,一飞就使天震惊,不叫罢了,一叫就使人震惊。 2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史记 李将军列传》
【译文】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24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
【译文】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诺。
2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人本来就有一死的,要么死的比泰山还重,要么死的比鸿毛还轻。
26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史记《太史公自序》
孝的初始境界是侍奉自己的双亲,中层境界是侍奉自己的国君,最高境界是修身立命.
2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译文] 身在军营帷帐中制定策略,能在千里之外的前方战场上取得胜利。
2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苦口的药虽然很难让人吞咽,但利于病,不好听的话虽然有点伤人,但却能帮助我们的一言一行。
29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3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桃树李树虽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果实甜美,惹人喜爱,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31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报任安书》
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理顺明白从古代
史记的名句篇二
《《史记》名言》
《史记》名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干大事的人可以不考虑细微末节,行大礼不避小的责备。 3、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选自《史记·晋世家》 译文:提拔外面的人才,不拒绝自己的仇人,推荐家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 4、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选自《史记·赵世家》 译文:靠书本来驾车的人不了解马的性情,靠古法治理当世的人不通晓事物的变化。 5、小人徒见利,而不顾其害。 ——选自《史记·赵世家》 译文:小人仅仅只是看到有利的一面,而不顾有害的一面。 6、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选自《史记·郑世家》 译文:凭着权势和利益而结合的人,一旦权势和利益没有了,交往关系也就疏远了。 7、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选自《史记·魏世家》 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慧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8、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译文:洗一次头发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9、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译文:富贵之人赠送财物给人,高尚之人赠送言辞给人。 1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译文: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11、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译文:能实行某种道理的人,不一定就能说得清楚,能说清某种道理的人,不一定就能很好地去实行。 12、隐忍就功名。——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译文:暗中克制忍耐来成就一番功业。 13、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译文: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一大堆不重的东西,堆积多了也能压
断车轴;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能够混淆是非;不止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也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
14、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译文:事情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
15、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
译文:到了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反过来就要遭受祸害。
16、日中则移,月满则亏。——选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译文:太阳中午以后就会偏斜,月亮圆满以后就会亏缺。
1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译文:灾祸傍依着福,幸福隐藏着祸。
18、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骏马徘徊不进,不如劣马稳步前进。
19、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译文:价值千金的狐皮衣,不是一只狐狸的腋皮制成的;楼台亭榭的椽木,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能建成的;夏商周三代的功业,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能完成的。 • • • • • • • • • • • • •
•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 译文: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
本身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 21、兴必虑衰,安心思危。——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22、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 译文:人说话必须讲信用,做事要果断,已经许下的诺言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去履行。 • 23、飞鸟尽,良弓藏。——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译文:飞鸟被捕,良工自然要收藏起来。
• 2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 25、家累千金,坐不垂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译文:家中富有千金,不坐在堂屋檐下。
• 26、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 译文:女子无论美丑,入宫便会遭到嫉妒;士无论贤与不贤,一旦走上仕途,难免
会受到人们的怀疑。
• 27、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渊深而鱼生
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选自《史记·货殖列传》
• 译文:礼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与贫困,故君子富有可表现其美德;平民富有也可以更
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鱼生在深渊里,而兽聚集在深山里。人富裕了仁义也会归附。 • 28、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选自《汉书·高
帝纪下》
• 29、国之将兴,尊师而重道。 ——选自《汉书·元帝纪》
• 3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选自《汉书·成帝纪》
• 31、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选自《汉书·项籍传》
• 32、力拔山兮气盖兮。时不利兮驹不逝。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选自《汉书·项籍传》
• 33、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选自《汉书·项籍传》
• 34、鸟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选自《汉书·路
温舒传》
• 35、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筵偃。 ——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 36、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 37、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 38、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 39、虽有兹基,不如逢时。——选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传》
• 译文:虽有田具,不如碰上及时雨。
• 40、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选自《汉书·韦贤传》
• 41、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选自《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 4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 • 43、车如流水,马似游龙。——选自《后汉书·马皇后纪》
• 44、物之兴衰,情之起伏,理有固然。——选自《后汉书·郭皇后纪》
• 45、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选自《后汉书·臧宫传》 • 46、疾风知劲草。 ——选自《后汉书·王霸传》
• 47、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 48、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选自《后汉书·宋弘传》
• 4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选自《后汉书·马衍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选自《后汉书·郎凯转》 51、浊其源而望清流,曲其形而欲景直,不可得也。 ——选自《后汉书·刘般传》 52、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53、君者舟也,人者水也。——选自《后汉书·皇甫规传》 54、死者不可复生,来着犹可救也。 ——选自《后汉书·和帝纪》 5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56、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57、安贫乐道,恬于进趣。——选自《后汉书·韦彪传》 58、君子自强不息,斯其道也。——选自《后汉书·黄琼传》 5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选自《后汉书·王符传》 60、天下之祸,皆兴于内。——选自《后汉书·傅燮传》 《晋书》名句 61、荆山之璞,不琢不成其宝。——选自《晋书·景帝纪》 62、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礼谴。 ——选自《晋书·卫瓘》 63、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选自《晋书·嵇康传》 64、静不听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选自《晋书·刘伶传》 65、寒暑渐于春秋,隆替起于得失。——选自《晋书·郤冼传》 66、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先生吾著鞭。——选自《晋书·刘琨传》 67、太刚则折,至察无徒。——选自《晋书·周顗传》 68、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选自《晋书·苻登传》 69、英睿当乱而不移,忠贤临危而尽节。——选自《南齐书·齐高帝萧道成本纪》 70、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选自《南齐书·孔稚珪传》 71、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选自《南齐书·文学》 《魏书》名句 72、量己者,令终而义全;昧利者,身陷而名灭。——选自《魏书·太祖纪》 73、虚己以求过,明恕以思哲。——选自《魏书·高祖纪》 74、理有一准,则民无觊觎;法启二门,则吏多威福。——选自《魏书·废出三帝纪》 75、袵席不遗,簪履弗丢。 ——选自《魏书·于栗磾列传》
史记的名句篇三
《《史记》经典名句》
《史记选读》中的经典名句
《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周公曰---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P6:《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高祖本纪》
P44: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P49: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P49: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将军列传》
• P5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 P5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 • P56:《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P57: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孔子世家》
63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则滥矣。”
65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67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管仲列传》
69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6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69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屈原列传》
7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项羽本纪》
• P81: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P82: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乌江亭》)
胡曾的《乌江》诗曰“: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 P82: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
• P8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83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⑧,放逐义帝而自立,怨
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廉颇蔺相如列传》
89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滑稽列传》
太史公曰: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孟摇头而歌,负薪者以封。优旃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岂不亦伟哉!
《刺客列传》
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秦始皇本纪》
焚书坑 唐代章碣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诸儒坑尽一身余, 始觉秦家网目疏。 枉把六经灰火底, 桥边犹有未烧书。(经下邳 明? 袁宏道)
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 。(元 胡天游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赵世家》
夫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有独智之虑者,任骜民之怨-----凡是有高出世上功业的人,就要承受背弃习俗的牵累;有独特智谋的人,就要听任傲慢民众的埋怨。
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我听说做事犹疑就不会成功,行动犹豫就不会成名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治国有常规,利民是根本;处理政事有常法,有令就行最为重要。
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国也。----衣服是为了便于穿用的,礼是为了便于行事的。圣人观察乡俗而顺俗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礼仪,这是为了利民富国。
《魏公子列传》
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淮阴侯列传》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生’
史记的名句篇四
《史记中的名句》
《史记》中的名句
1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2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史记》
3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
4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记》
5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史记》
6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史记》
7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史记》
8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
9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10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11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1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13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1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5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6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17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18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19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20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21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2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23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24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齐太公世家》
25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宴列传》
26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范雎蔡泽列传》
27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范雎蔡泽列传》
28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刺客列传》
29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列传》
30 飞鸟尽,良弓藏。 《越王勾践世家》
31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滑稽列传》
3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史记 李将军列传》
33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季布栾布列传》
34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史记的名句篇五
《《史记名句》
《史记选读》必背名言名句
1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2周公曰:“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3故《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4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5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
6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8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9《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0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11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2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1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15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16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7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18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9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20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21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乌江亭》)
22胡曾《乌江》诗曰:“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23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
24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25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26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
27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8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29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史记的名句篇六
《《史记》成语名句》
<<史记选读>>部分常见成语
【安堵如故】如先前一样相安无事。《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汉·荀悦《汉纪·高祖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
【暗度陈仓】《史记·高祖本纪》:“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后遂以“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拔山扛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
【拔山盖世】谓勇猛无敌于天下。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拔山举鼎】同“拔山扛鼎”。
【拔赵帜易汉帜】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率汉军击赵,将至井陉口,先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赤帜,抄小路埋伏于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以诱赵。赵军出击,汉军佯败而走,赵军果空营追击。“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汉军赤帜,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于是溃不成军,终于为信所灭。后遂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霸陵醉尉】形容失官后受辱于人。《史记·李将军列传》:“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醉尉,呵止广。„„”
【霸王别姬】谓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民众,最终垮台。《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是有一出戏叫《~》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鲍子知我】《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当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以“鲍子知我”谓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
【悲歌慷慨】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悲壮之胸怀。《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晋·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清·黄宗羲《桐城方烈士妇墓志铭》:“乃至变乱之间,尽丧其平生,岂其~之性欤。”
【悲歌易水】见“悲歌击筑”。
【悲歌击筑】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不顾而去。见《史记·刺客列传》。后以“悲歌击筑”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杯盘狼藉】亦作“杯盘狼籍”。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狠藉。”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八回:“这桌子微醺,那桌子半酣,~,言语喧哗。”
【背水一战】《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理由《高山与平原》:“挫折也有两重性。它可以把人置于死地,也可能使人置于死地而后生。他只有~了。”
【避世金马】《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后以“避世金马”、“避世金门”谓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彬彬有礼】文雅而有礼貌。《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
【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不赞一词】《史记·孔子世家》:“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原谓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用为一言不发之意。
【才气过人】 才能与气魄超过一般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
【昌亭之客】下乡(属江苏省淮阴市)南昌亭长的食客。原指汉淮阴侯韩信。《汉书·韩信传》:“韩信,淮阴人。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从下乡南昌亭长食。”后以借指怀才未遇而暂寄人篱下者。
【昌亭旅食】谓寄食南昌亭长处。借指寄人篱下。
【沉舟破釜】《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釜,锅。打破饭锅,沉掉渡船。后用“沉舟破釜”表示决一死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豨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后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
【耻与哙伍】汉初,韩信由楚王降封为淮阴侯,日夜怨望。有一次,他顺便去看望樊哙,樊哙跪拜送迎。出来后,韩信笑着说:“生乃与哙等为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以“耻与哙伍”指不愿与粗鄙庸碌之人为伍。
【冲冠眦裂】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大失所望】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语本《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多多益善】亦作“多多益办”。越多越好。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发上冲冠】犹言发上指冠。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焚书坑儒】亦作“焚典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根据古制,建议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反对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建议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书外,民间所藏《诗》《书》和诸子百家书一律焚毁;谈论《诗》《书》者处
死;以古非今者族诛;学习法令者以吏为师。始皇采纳这一建议。次年,方士、儒生求仙药不得,卢生等又逃亡,始皇怒,在咸阳坑杀诸生四百六十馀人。这一事件史称“焚书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负荆请罪】战国时,廉颇为赵国大将,蔺相如后来居上,廉颇不服,欲羞辱蔺,蔺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两人遂为刎颈之交。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背负荆条,谓愿受杖。后以“负荆请罪”为向人赔礼道歉之典。
【高屋建瓴】在高屋脊上倒瓶中的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建。通“瀽”,倾倒。语本《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埶便利,其以下兵於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裴骃集解引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建音蹇。”
【高山仰止】语出《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用以谓崇敬仰慕。唐·王勃《倬彼我系》:“夫岂不怀,~,愿言敏德,啜菽饮水。”。【高山景行】语出《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各得其所】①谓各自得到其所需要的。②谓事物或人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汉书·韩信传》作“多多益办”。后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比喻越多越好。
【衡石量书】《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鸿毛泰山】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后即以“鸿毛泰山”比喻人死的价值轻重悬殊。
【怀瑾握瑜】比喻有高贵的品德和才能。
【及锋而试】①《史记·高祖本纪》:“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谓乘军中士气旺盛之时用之。后以“及锋而试”比喻趁人有为之时加以任用。②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
【价值连城】谓价值如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形容物品极珍贵,所值极高。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决胜千里】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后用以指在后方制定作战方案就能决定前方的胜利。形容将帅善于谋划指挥。
【钧天广乐】《史记·赵世家》:“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居二日半,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后因以“钧天广乐”指天上的音乐,仙乐。
【乐极则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傫如丧狗】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语本《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適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於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马鹿易形】变易马鹿的形象。语本《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后以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没石饮羽】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
【猛虎深山】喻勇武而势盛。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面无人色】①《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后以“面无人色”谓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度恐惧。②形容因饥饿、病痛而十分虚弱的样子。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暗,也写作“闇”。栈道,在悬崖峭壁间傍山凿石架木而成的通道。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脩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闇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后因称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或暗地进行活动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鸟尽弓藏】《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又《淮阴侯列传》:“高鸟尽,良弓藏。”谓飞鸟射尽,便藏起弓来无所使用。后用“鸟尽弓藏”或“鸟得弓藏”比喻大功告成,功臣受害。
【怒发冲冠】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破釜沈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后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弃书捐剑】《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后因以“弃书捐剑”比喻立大志者不屑细事。
【取而代之】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语本《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人自为战】①人人自动进行殊死战斗。形容人人都拚搏奋战。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②用以比喻各人独立工作。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亦作“失之毫釐,差以千里”。谓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以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随波逐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后因以“随波逐流”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浮沉。
【谈言微中】说话隐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图穷匕见】《史记·刺客列传》载: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秦王,荆轲以燕督亢地图卷匕首献于秦王,展图将尽,匕首露,轲以匕首刺秦王,不中被杀。后以“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
【徒托空言】谓只说空话而不实行。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吐哺握发】《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於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按,《史记·鲁周公世家》作“一沐三捉发”。后遂以“吐哺握发”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
【弯弓饮羽】《韩诗外传》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石为之开,而况人乎!”《史记·李将军列传》:“广(李广)出猎,见草上容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后因以“弯弓饮羽”形勇猛善射。
【完璧归赵】战国时,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换璧。蔺相如自愿奉璧出使秦国,并表示:“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相如入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赵城,乃设法复取璧,派从者送回赵国。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遂用“完璧归赵”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亡秦三户】《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汉书·儒林传序》:“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颜师古注:“编,所以联次简也。言爱玩之甚,故编简之韦为之三绝也。”后遂以“韦编三绝”为读书勤奋、刻苦治学之典。
【唯唯否否】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裴骃集解引晋灼曰:“唯唯,谦应也;否否,不通者也。”钱锺书《管锥篇·史记会注考证五八》:“盖不欲迳‘否’其说,姑以‘唯’先之,聊减峻拒之语气。”后因以“唯唯否否”形容虚与委蛇,佯应而不置可否。
【文质彬彬】亦作“文质斌斌”。①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既有文彩,又很朴实。②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
【握发吐哺】《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於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后因以“握发吐哺”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
【无可奈何】亦作“无可柰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语本《史记·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后以“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
史记的名句篇七
《史记名言》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行动》
经常出门的孩子,比父母知道的多;
读书如果不与实际结合,知识不过是天空的浮云;
司马迁提倡“能巧致富”,他说:“巧者有余,拙者不足”,“能者辐辏, 不肖者瓦解”
赚钱靠勇气(胆商),存钱靠聪明。 挣钱容易攒钱难。
滚石不生苔,转业不聚财。 创业容易守业难。
寡言者智。
三人行,必有我师。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能者为师。
史记名言选
1、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语出《史记·五帝本纪》论赞中语,意思是如果没有经过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一定是困难的。
2、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凡作乐者,所以节乐。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
语出《史记·乐书》,损:损减;持:制约;节乐:节制人们对快乐的无限追求。意谓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意思是满而不损就会外溢,盈不扶持就会倾倒。大凡作乐(yuè,月)的原因,是为了节制欢乐。使君子以谦虚退让为礼,以自损自减为乐(lè,去声,勒),乐(yuè,月)的作用就在于此啊。
3、君子不为约则修德,满则弃礼。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
语出《史记·乐书》,司马迁论述了安逸不忘记磨难,顺利不忘记坎坷,幸福之中仍能积极进取。可译为在上位的君子若不为简约的政治,就会修治功德,自强不息,否则自满自足,就会废弃礼仪。逸能不忘当初的劳苦,安能想到创始时的艰难,处身于安乐之中而歌颂勤苦,不是有大道德的人有谁能够这样!
4、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毫釐之小计,遗天之大数。
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办事坚决是聪明人果断的表现,犹豫不决是办事情的祸害。专在细小的事情上用心思,就会丢掉天下的大事。
5、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
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猛虎犹豫不能决断,不如黄蜂、蝎子用毒刺去螫;骏马徘徊不前,不如劣马安然慢步;勇士孟贲狐疑不定,不如凡夫俗子,决心实干,以求达到目的;即使有虞舜、夏禹的智慧,闭上嘴巴不讲话,不如聋哑人借助打手势起作用。
6、《传》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司马迁为人们树立了李广这个光辉形象,以身作则何其重要。《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
7、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语出《史记·张仪列传》司马错与张仪在秦惠王前争论伐蜀之言。想使国家富强的人,一定要开拓他的疆土;想使军队强大的人,一定要使百姓富足;想要统一天下的人,一定要广施恩德。
8、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语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概述了屈原作品言简意赅、表达的思想志洁行廉的特点。可译为其语言简约精炼,其内容却托意深微,其情志高洁,其品行廉正,其文句虽写的是细小事物,而其意旨却极其宏大博深,其所举的虽然都是眼前习见的事例,而所寄托的意义却极其深远。其情志高洁,所以喜欢用香草作譬喻。其品行廉正,所以至死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身处污泥浊水之中而能洗涤干净,就像蝉能从混浊污秽中解脱出来一样,在尘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浊所玷污,清白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推论其高尚情志,就是说与日月争辉也是恰宜的。
9、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
语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是屈原与渔夫的一段话,渔夫要屈原“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志向高洁,表示要以死保节。我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身躯的人一定要把衣服上的尘土抖干净,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我宁愿跳入江水长流之内,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让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
的污染!”
10、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语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意思是谋求小节的人不能成就荣耀的名声,以小耻为耻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业。
11、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
语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意思是明智的人不违背时势而放弃有利的行动,勇士不逃避死亡而埋没名声,忠臣不先顾及自己而把国君放在后面。
12、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肯为也。”
语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是鲁仲连拒绝平原君给他的封赏时说的,表现了士人的高洁品德。杰出之士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
13、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是孔子要去周王室前,老子的赠言。意思是富贵的人是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是用言辞送人。
1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语出《史记·鲁周公世家》,是周公给儿子伯禽的告诫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
15、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语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意思是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
16、是以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语出《史记·平准书》,意思是事物太盛就会转为衰落,时事达到极点就会转变,一质之后有一文,这就是事物终而复始的变化规律。
17、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语出《史记·魏世家》,意思是平时看他亲近哪些人,富有时看他结交哪些人,显贵时看他推举哪些人,不得志时看他不做哪些事,贫苦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
18、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
语出《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意思是有欲望而不知道满足,就会失去欲望;要占有而不知节制,就会丧失占有。
如: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名句: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注释】选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赏析: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有些追悔过去的过失,还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但如果仅仅沉浸于追悔与炫耀之中,而不去觉悟将来过去的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来,那对将来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注释: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意:意图。
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赏析:《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后即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注释】选择《史记 魏世家》。思:思慕,怀念。乱:混乱,动乱。
【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赏析】:魏文候选相时有两个人选,一个魏成子,另一个是翟璜。魏文候不知道该选谁为好,犹豫不决,于是去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平时考察他亲近的人,富贵时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时考虑他举荐的人,穷困时考察他不做的事,贫贱时考察他不要的东西。”这里,李克提出了辨别何选拔人才的方法问题。即看一个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对贫穷与富贵、低贱与腾达时如何为人处事,而不是听他自吹自擂。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称得上君子。也只有这样得人,才能担当起扶危定倾、理乱兴治的重任。
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注释】选自《史记 ·周鲁公世家》。沐:洗头发。吐哺:吐出口中所吃的食物。
【译文】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赏析】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来说在天下也不是低贱的了。然而我仍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频频起身接待来访的人,唯恐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说明周公懂得尊重人才,诚心待士和对人极为重视,也说明人才对治国平天下极为重要。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注释】
选自《史记 管宴列传》。仓廪:仓库。实:充实。荣辱:光荣和耻辱。
【译文】
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赏析】
管仲担任齐相主持政务以后,与百姓同好恶,流通货物,积累资财,使得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管仲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成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治理,齐国逐渐强盛起来,成为春秋第一霸,历史上也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记载”。
史记的名句篇八
《史记名句》
《史记》课内名句
1.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
将,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
之, ,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
已, ; , 。”
3.兵法, ,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4.陷之死地而后生, 。
5.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
6.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
7.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 ;其身不正,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史记》名句课外积累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8、隐忍就功名。
9、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1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11、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1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14、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15、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
1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7、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18、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19、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1、兴必虑衰,安心思危。
22、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23、飞鸟尽,良弓藏。
2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5、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26、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2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不如士之谔谔。
28、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29、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011高考作文制胜十招
本文所讲的,是为高考而高考的一些小窍门,因为高考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范围内写作,所写的东西是给评卷老师看的。这就跟我们平时搞创作(不限时间,不限内容),或者写随笔、周记、日记类(写给自己看的)有很大的不同,它必须“整形”“美容”一番,把你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老师为你支下面几招。
一、慧眼传神的标题
要在考场中取悦阅卷老师,首先用传神的标题去构建作文的佳境,所谓“题好一半文”。好作文就要有一双迷人的慧眼。如果不写题目,或者干脆用话题作为文章的标题,让人一看就不愿给高分。所以作为考生的你要充分意识到阅卷老师的疲惫,尽量用新、雅、美的标题去引起老师的注意,标题拟好了,实际上也是在为考场作文创设景致,而独特的标题更是作文独僻佳境的最好体现,会让人为之一震。
二、一言九鼎的识见
对于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尤其看重考生的思想认识与观点见解。在阅卷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在留意或寻找考生作文中最能代表其识见的内容。因为任何一篇文章总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主题服务的,识见的水平如何,直接关涉到作文得分的高低,因此作为考生应该不断磨砺语言,砥砺思想,尽可能在作文中表达高人一筹一言九鼎的识见。而实践证明,精要而有深度的认识与见解,会使本来很平常的作文内容为之境界全新,无眼之龙也会因为你的点睛之笔而扶摇直上九万里。
三、千描百绘的特写
如果你写记叙文,那么阅卷老师最看重你有没有场面描写,看场面描写时,老师又最看重你有没有细节描写的特写镜头。因为写好特写镜头在阅卷老师看来,就是写好记叙文的最佳境界。什么是特写镜头,即考生借鉴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对人物、景物的局部特征加以浓墨重彩式的描写或精细刻画,从而凸现一个感人的形象,展示一个精彩的细节,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艺术手法。所以为了与一般平铺直叙式的记叙文境界有别,考生应该独辟特写的佳境,让你的作文因为特写而牵制住老师的眼球。
四、诗情画意的意境
如果你写散文,那么文章就必须有诗情画意,有时即使寥寥几笔,也让阅卷老师如获至宝。意境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的高度融合,就是作者所创造的那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散文要富有诗意,就应有意捕捉优美的意象并寄托感情,形象一点说,就是要在写散文的时候,感到仿佛是在写诗和作画,要表达出情味、画面和韵致,同时要追求语言的诗化,主要表现在凝练含蓄、形象具体、音韵节奏等方面。要特别善于化用古今名家名篇的语句来点染诗意,通过绘形绘色绘声的描写让阅卷老师生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满目生辉,满口溢香,为你拍案叫绝。
五、生动形象的说理
如果你写议论文,那么议论一定要生动形象,阅卷老师特别讨厌大段大段陈述理论,没有一个事例,他希望看到考生把议论中抽象的,难懂的道理或见解,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之变得具体、变得形象;把议论中冗长的客观的论述,采用一定的技巧,使之变得生动活泼,摇曳多姿。比如使用举例论证,用典型的事实说话;比喻论证,因为喻体的为人熟知,而本体与喻体之间又具有相似点,议论起来就会独辟蹊径,别开生面。而如果在议论中始终贯穿生动形象的说理,则自成妙境。
六、“旧瓶新酒”的境界
内容是由材料来完成的,考生常常觉得只有那些虽显陈旧却典型的材料才切合题意,因而写出来的文章就显得陈旧无新意。阅卷老师评改同一道作文题,若考生总是使用同几则材料而无新意,这样的作文无疑就会被打入冷宫。所以不妨“旧瓶装新酒”,以另外全新的角度去驾驭材料,平时作文就应该注意材料的一材多用,同一个材料,你选择的切入角度与众不同,不仅会使阅卷者欣欣然,也会使自身的作文境界为之一新。
七、飞扬多姿的文笔
考场作文,语言和内容是阅卷老师最为看重的两个方面,也是体现考生写作潜能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作文中,如果写景状物,绘形绘色;写人叙事,生动传神;议事言理,生动风趣。在语言上广采博学,遣词造句力求神韵,甚至广用修辞,文笔飞扬多姿,那么通篇就会文采洋溢,处处精彩,也就达到了文章的另一种境界与高度。语言“有文采”,可以弥补发展等级其他方面的不足,用语言的恣意挥洒来张扬考场作文个性化的境界,已是考场作文公开的秘密。
八、溢出纸外的真情
构思是文章的骨架,内容是血肉,而情感则是神经。阅卷老师认为“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好文章,就应该具有良好的情感态度,换言之,即使文章的内容很平实,但情感却足够真挚,就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同样也能憾人心魄。在考场作文中,写人记事发议论,心中饱藏真情,让现实生活的“境”与溢出纸外的真情相呼应,则自成佳境。没有情感的“境”,如同行尸走肉,令人生厌。用真情关照生活,虽一花一草,一人一物,也熠熠生辉!
九、精思巧构的设计
一篇作文最能体现佳境的是构思,而篇章的创意又最能体现构思的匠心。在佳境创意上求新,一是要有奇特的想象,二是要学会变换角度。首先通过奇特想象创设佳境。奇特的想象主要是指创造性想象,是作者按照自己的创见形成某种独立性想象的心理过程。在具体运思中,作者由命题去构造新的形象或建设新的理论。如果囿于一个观察点,庐山只能给你固定不变的老面孔;调整视角,“横”看“侧”眺,那么奇峰异岭就会迎面而来,获得“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审美愉悦。只有用创新的眼光审视话题,运思谋篇,佳境才会脱颖而出。构思时,机智地寻找“变异”点,形成变异式佳境;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形成反向式佳境;避开由范例引发的“第一构思”,把目光投向“另类”,形成另类式佳境;避实就虚,以虚驭实,形成就虚式佳境等等,都会使文章创意不凡。
十、迷众勾魂的卷面
在考场中,最能引起阅卷老师直观好感的就是卷面。卷面就是文章书写、标点符号、行款格式所构成的整体面貌。优美的卷面应该是:书写规范,字体工整,整洁美观;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规范;行款格式正确,卷面美观可人,这些也是考生语文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卷面能够迷众勾魂,有时即使也内容与语言有较大缺憾,阅卷老师也会爱屋及乌,给你一个满意的成绩。
这样写出有深度的高考作文
一、高考作文必须做到个性分明,见解深刻。
如果要使文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根源,耐人寻味。超越平庸,摆脱童稚,就必须个性分明,新颖深刻。
上一篇:反打击人的话语
下一篇:关于道德的摘抄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