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人到中年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篇一
《人到中年好难好多事情很烦》
人到中年好难好多事情很烦
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多少年的季节变换,少了世间憧憬浪漫,花好月圆,少了无忧无虑的灿烂笑脸,蓦然回首,才发现不知不觉自己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就多了许多责任;人到中年,苦涩,惆怅无奈的顺其自然。有时困惑,有时感慨脚下的路一直在向前,似乎一切早已注定,该不该出现的都已出现。
人到中年,对现实的一切都已习惯,该有的都有,该没有的却还期望梦一样改变;人到中年,更理解了什么是孤单,厌倦了儿女情长,梦中却不乏情爱缠绵;人到中年,更清楚了所谓命运的内涵,夜里不乏痛苦的失眠,心灵的小舟依旧经常颠簸在情感的浪尖。 人到中年,多了一些矜持下的沉重,看孩子欢蹦乱跳在膝前,有时常追忆自己远去的童年;
人到中年,多了一些成熟,看父母一天天的老去,病魔缠身的痛苦,时时常叹不能多留点被爱的时段。
人到中年,有时却不愿接受生活的平淡,最宝贵的东西本来就在身旁,往往在失去后才有所发现;人到中年,有时常有孩子气的幼稚,清醒中有糊涂,糊涂中有清醒,大错小错依然会犯,常在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后追悔无边。
人到中年,知道人生如梦,万事如烟,许多事情本该放下却常压在心间;
人到中年,知道顺其自然,一切随缘,许多事情本该遗忘却常陷于幽怨。
人到中年,不缺的向命运继续挑战,少了许多天伦之乐,白发与皱纹也在随日月增添。
人到中年,有时该明白的并不明白,依然常有彷徨、茫然;人到中年,有时还在等待过多梦想出现,经常骗了别人也把自己欺骗。
人到中年,多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悟,思想因此使人更加沉重不堪;
人到中年,少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追求,更多的是挂念。
人到中年,牵挂儿女的学习工作,父母的健康,操劳的皱纹有增无减
人到中年,知道了如何去与人为善,许多恩恩怨怨皆付笑谈; 人到中年,荒唐的不再荒唐,许多荒诞事情就由了它去荒诞。
人到中年,在奉献中索取也在索取中奉献,身后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一串;
人到中年,懂得了什么是缘,在上一辈子的宿命中,更多了几分这一生的珍惜和留恋。
人到中年,人生过半,踩着一路艰辛走来,也将踏着一路辛苦走远;
人到中年,苦乐参半,空留许多心疚心痛的遗憾。
人到中年,失去年轻时的风采,没有了那阳光的灿烂留下的是沧桑的岁月痕迹.
人到中年,上要孝敬父母下要供养 儿女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的负担真的好难,
人到中年,好难要努力加油,挺过这一关,爬过高山就有平坦草原.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就会出现,幸福的日子就会比蜜舔。
人到中年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篇二
《人到中年,你是否有危机感》
人到中年,你是否有危机感
人到中年的时候,不知不觉之中,内心里总是会有一种无法表达出来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更多的是无法控制的焦虑和恐惧——危机感。伴随着这样消极的身心感觉,身体也会出现疾病缠身的现象,甚至是一些重大的疾病,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有的人还出现了不良嗜好、事业发展停滞、亲子关系问题,夫妻情感问题等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年危机。出现中年危机的原因是很多的,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首先,当步入中年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人生的核心理念出现了问题。每个人在步入社会的时候,都会在一种自己认同的核心理念的支撑之下开始的,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坚持这个核心理念。人的一切行为选择和行为结果,都是自我核心理念作用的结果。而当发现自己的人生核心理念出现了问题的时候,自己的人生道路走错了的时候。可是,自己又不愿意承认或者不接受自己的人生核心理念是错误的这个事实,人生道路走错的这个事实,这个事情对人的精神打击是非常大的。
其次,忽然发现自己在事业方面一事无成,或者是选错了行业,或者是没有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例如:中国古话所言: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再例如:子女的教育培养问题(父母没有把子女教育好,长大之后没有很好的发展也是人到中老年的一个非常痛苦和恐惧的事情)等等。事业是人生价值当中三个非常重要的支撑点之一。很多人到了中年的时候,还没有真正奠定自己的事业基础,或者没有确定自己的事业或者社会地位,当看到其他的人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社会地位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就会有极度的恐惧感,同时,也是对
自己人生价值的极大的否定,缺乏成就感是构成内心恐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三,是对人生和自我缺乏积极有效的探索,思想观念落后,学习动机不强烈,仍然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成长发展缓慢,没有走出狭隘自我的情境,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仍然处于一种纠结的状态之中。
人到中年以后,要有平常心。也许在社会上取得了一点儿虚名浮利,这时候就应该牢记一无所有的从前。事实上,谁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不是一条普通的生命?有平常心的人,看己看人都能除去名利的伪饰。人过中年,就应该基本戒除功利心、贪心、野心,给善心、闲心、平常心让出地盘了,它们都源自一种看破红尘名利、回归生命本质的觉悟。如果没有这个觉悟会怎样呢?据说老年人容易变得冷漠、贪婪、自负,这也许就是答案吧。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运气和机会,舆论和毁誉,那就不去管它们,顺其自然吧。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兴趣和志向,处世和做人,那就在这些方面好好地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也顺其自然吧。
人到中年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篇三
《看《人到中年》有感》
观《人到中年》有感 百废待兴疲惫起 百卉含英数心酸
有人说中年人是事业的顶梁柱,有人说中年人是家庭的主心骨,有人说中年人是收获的季节,有人说人到中年百事休......。
《人到中年》以其独特的视角,把文革刚结束后的中年知识分子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既表现那个时期中年人独特的际遇和复杂的心理,也表现一定的社会问题。历史总是在变化和矛盾中不断完善,其中起无比推动作用的的就是中年人,面对种种压力和挑战他们挑起了整个社会的脊梁,但面对现实每一个人的表现又是不一样的。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包括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问题,要下决心解决。这部影片主要是为了教育我们这些老同志的。看看,对我们有好处。”这是1983年3月2日邓小平对《人到中年》的评价。那时候,提高知识分子待遇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说舆论是春雷,那么《人到中年》则起到了呼唤春雨的作用。
这里,我就通过分析《人到中年》中知识分子形象来探寻那个时代的脉搏。
为生民立命 甘愿做孺子牛
电影中的潘虹成功地塑造了陆文婷这位无私奉献,新时代孺子牛的中年知识分子形象。
主角是北京市一家医院的眼科女大夫陆文婷,刚毕业便碰上动乱的文革,但她能坚守岗位,为受批判的病人开刀,又以专业威严把红卫兵赶出手术室。打倒四人帮之后,她在医院的工作更辛苦了。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她无职无权也无名无位,工作超负荷而待遇底下,一家四口挤住一间陋室,家徒四壁,生活过得十分清寒,下班后夫妻还要纷纷操持家务。但就是在这样困窘的生存条件下,陆文婷仍任劳任怨地辛勤工作。儿子的一杯水和两个烧饼稍许慰藉心灵深处的痛楚。
她执着于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报国热忱,将自己的专业与祖国的医学事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它可以在一个岗位上无怨无悔的的做十几年,在具备高超技术的基础上,更去精益求精,寻求技术的进步,寻求引进号的设备,因为每一点进步都可能使更多的人重见光明。为了工作,她把女儿放在徒儿所,直到病了的女儿嚷嚷“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时,她眼里的泪花,闪烁着母爱与对广大疾病患者同情的矛盾。
她不仅具有高超的医术,更怀有高尚的医德,对每一位患者都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悉心治疗,使他们重见光明,无论是对焦成思副部长的白内障摘除手术,还是对几岁的小女孩,还是对失明多年的老大爷,她都用一颗善良之心和她精湛的技术去衡量那一把手术刀。
她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事业牺牲了个人和家庭的利益,女儿生病,她却直到看完病人才赶到托儿所,看到高烧的女儿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歉疚。即使是在生命垂危之际,她仍然牵挂着自己的病人,而且职业角色未能压倒其天赋的母性、妻性,她对孩子和丈夫深怀歉疚之情,没有给儿子买白球鞋,没有及时给丈夫做好饭,她关心了许多人却唯独忘了关心自己。经不起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磨难,
她病倒了。经过抢救,她恢复了知觉,此时,她还仍然忏悔自己没有尽到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嘱咐丈夫照顾好孩子。
电影为我们刻画了一位物质极度匮乏而精神却无比富有、平凡而又高尚的知识分子形象。陆文婷这一形象涵括了一代中年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遇,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揣摩。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陆文婷的爱人傅家杰是被她治愈的患者从事金属力学的研究工作,两人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但繁重的工作和生活的重担却把陆文婷压压得喘不过气来。在文革期间她被批斗,她也不愿让此时也被批斗的丈夫知道。每一个再强大的心灵本后也有支撑,我愿意理解那是一种爱的力量,对人民的爱,还有那个纯真而伟大的爱情。裴多菲的那首《我愿意是急流》,写出了一个女人心灵的支点,写出了一个建立在贫乏物质基础上的坚强和奉献。岁月和这首诗见证了一个时代中年人的爱情的伟大,这是无法复制的,让我们再感受一下那首诗,让我们去触摸他们的心灵:
我愿意是废墟,
在峻峭的山岩上,
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青的常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
亲密地攀援上升。
聆听那穿透历史的声音,我们可以感慨,爱可以衍生爱,两人都在“为往圣继绝学”,为社会和人类在做贡献,同样在爱情的土壤上那是两朵绽放的小花。
为爱情忍辱 为事业负重
傅家杰因眼睛成就了一段爱情,一个相信裴多菲献给未婚妻尤丽亚的情诗一样浪漫的爱情的执着男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印证了一个男人之于家庭和爱情的专注和奉献。“我愿意是急流、荒原、废墟、草屋、云朵„„”,写出了一个时代男人对于爱情的坚贞。每天下班后为疲惫不堪的妻子做饭,照顾两个孩子,时常在深夜里为妻子朗诵那首诗,在妻子昏迷期间,还是那首诗表达了一个丈夫的内心深处的期盼。
他是从事金属力学研究工作的,是国家科学发展的重要部分,但就因为这,在文革期间他被批斗了。他没有因为挫折被打倒,文革结束后继续钻研自己的科学研究。厚重的眼镜反射出他对科学和国家的拳拳之心。一张办公桌,只有等孩子写完作业自己才能用,但他还是有时让给妻子,生活的艰辛在他的脸上写下沧桑的影子,坚定的意志从他的眼睛里蹦出激情的火花。
他没有抱怨过待遇的低下,他没有对爱情有一丝亵渎,他没有失去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但他失去了青春。
人物风云是百态
陆文婷的好友姜亚芬夫妇即将出国,他们也愿意为国家做奉献,他们也不愿意最后的骨灰洒在异国他乡,但文革的破坏在他们心灵上
已经留下了千疮百孔。文革后的简陋的生活条件,不公正的待遇,都使他们想离开这片土地。这些陆文婷和傅家杰同样面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选择,这里我不想作比较,因为这里没有对错之分,要怪,就怪那个时代吧。
在陆家举行的告别宴上,大家感慨中年人的甘苦。整个电影的这个基调,恰恰反映了这个社会问题。中年人就是百态社会的缩影,酸甜苦辣尝尽。他们愿意相信外国的生活可以让他们摆脱生活的苦楚,这样的选择有时让人们无言以对。
显现在屏幕上的还有医院里一群知识分子,他们许多也面临像陆文婷和姜亚芬一样的境遇,但他们抱着憧憬和敬畏之心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被文革冲散的生活,规整起来显得那么苍白和无奈,他们从零碎的生活和社会的一点关注中寻找希望,寻找立足和前进的支点。
陆文婷邻居的大妈虽然不是知识分子,但是生活上的照顾给了她和傅家杰些许信心和温暖。焦成思副部长的爱人秦波,受马列思想影响很深的老太太,也侧面反映出刚走出文革的社会的病根,对工作18年还是住院大夫的陆文婷不是很信任,对青年人都想用马列思想教育一番,侧面反映中年人工作和生活上的无奈。他们受文革影响太深,这里不想苛求于人,言即到此。医院里的领导想为陆文婷提升职位,想给他们提供好的待遇,但是现实让他们也没有办法,对于中年人他们无奈,那个社会都是无奈的,中国要在那样的条件下发展,必须要牺牲点什么,社会的夹心丛也许无法摆脱,某种意义上他们要承
人到中年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篇四
《人到中年,才知道当独生子女有多苦逼》
我算是七零后中的奇葩,1971年出生的,居然是独生子,是父母提前响应国家的号召?对于国家号召这玩意,有个网友说得好,只要你不去响应它,迟早会有好处的。
.提倡计划生育的马寅初都生了七个八个,平凡如我父母,当然不会如此先知先觉,之所以生我一个,时也势也。
.我老爹年轻时是新华书店员工,因为受姑父被打成右派的牵连,下放农村;我老娘是知识青年,没想到去响应老人家的号召,被动地下放了。
.不知道是谁喷的,说人越少,人均资源就越多,生活水平就越高,你看美国、加拿大和澳洲,地广人稀,富得流油,我就纳闷了,我出生那会,中国人口才不过九亿,真他妈的那个穷啊,我爷娘所在的生产队每到过年,每家每户过年发的过年物资也就半个橘饼,五六颗红枣。
.橘饼每户只能发半个,于是拿把菜刀切,每户切一半,这可是个技术活,切得不均匀,两家还要打架。当地人姓毛的多,有一回有人切得不好,切饼的人发怒:“嫌老子切得不好,你叫毛主席他老人家来切啊。”
.其实,家乡土也肥沃,种什么长什么,水也甜美,地下还能刨出大把煤炭,当时人也不多,但这样好的配备只有一个结果:穷。
.一年的口粮有三分之一是地瓜,生产队每人每年四百斤谷子,而且还未脱粒,湿湿的。要挑到水电站去打谷脱粒,水电站的打谷机时好时坏,时停时转,打几十斤谷子要等老半天。哎,那个穷啊。
.大约是我四岁那年吧,记得父母和姑父姑妈带我上街,我看见一家商店的玻璃坛子里有一个饱满鲜红的果子,我不知道是啥,但我知道它好吃,于是闹着要吃,爷娘买不起,只好无视我的要求,幸亏姑父是国家干部,掏钱买了一个,我一口咬下去,又甜又鲜,我抬头看着县电影院墙壁上的毛主席像,他老人家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觉得好幸福啊。
.那天,我才知道那个果子的学名:苹果。
.我六岁以前,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穷得没有任何希望。因此爷娘商量好了:就生我一个。再多生大家连带受苦。若干年前有记者说越穷越生,瞧那种高高在上做道德判断的优越姿态!我真想撕他嘴,怎么喷的你?
.四人帮垮台,一声春雷,父母回城了,父亲安排在教师进修学校,母亲安排在县五金交电化公司,生活顿时两重天,条件好了,爷娘想生第二胎,然而,国家计生政策趋硬:只能生一胎,否则回乡下种地。
.那时城乡生活水平区别特别大,穷怕了的父母,很珍惜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于是母亲结扎,领了独生子女证,我欢欢喜喜做我的独生子。
.在计划经济时代,尤其是改革开放刚开始时的城市独生子,确实很幸福,这一点我不能否
认。
.那时候五金交电化似乎是天下最牛掰的公司,县法院院长为了买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上门来求爷爷告奶奶,居然连五金公司经理的面都见不着。公司每年夏季会给员工发放大量的防暑水果,尤其是西瓜,每个夏季都会堆满我家的床底。
.我是独生子,没人跟我争,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花样百出,就差煮熟了吃。
.而隔壁彭叔叔家有三个孩子,为了争吃最好的西瓜,老大老二两个男孩子打得鼻青脸肿,打得西瓜满地乱转。
.老三是妹妹,抢不到,坐在地上娇滴滴地哭,两个哥哥也不知道心疼她。也许是西瓜吃得少,这妹子后来出落得如花似玉,在县比美大赛中进入十佳,再后来嫁到台北的大户人家当少奶奶。
.城市的独生子,意味着物资不存在所谓的配给,父母拿回来的给孩子的福利,都是你一个人的。
.我在同辈人羡慕的眼光中长大,从红孩子班(那时的幼儿园)到高中,我都有一个绰号相随始终:“独生子”,其含义其实和现在的奇葩差不多。
.殊不知,早年的享受也是要后来买单的,生活从来都是收支平衡,你享受独生子女的幸福,就得担当后来的应有的责任。
.独生子女远离父母工作,其实风险蛮大的,而我就犯了这个风险,我一直不知道我舍弃父母之邦,把父母扔在故乡,南下广州重新开始是不是对的,是不是我太自私,只为自己的前途着想,现在想起来都犯迷煳。
.2005年,父亲查出大病,都已经是晚期了,必须得手术。按就近照顾原则,最好当然是接到广州来看病开刀,可以一面工作,一面照料父亲,两不误。
.然而,按照经济的原则而言则不然,爹的公费医疗在湖南才有效,对于我们这样的中低层收入者而言,这一层因素是百分百要考虑的。
.生死大事,固然不能以省钱为第一,但也不能多花冤枉钱。
.这样权衡下来的结果就是:我请假回湖南,将父亲挪到长沙去住院动手术。长沙虽然是家乡湖南的城市,其实这只是一个大范围概念而已,从空间距离而言,根本就不算是家乡,父母之邦双峰县距长沙两百多公里,衣食之地广州距长沙六百多公里,长沙根本就是一异乡。
.身在异乡,我当时的心,惶惶如也。从来没碰到过这种情况,当时还有点啃老心态,买了房,还想着从老人家那里弄点装修费,爹却一不小心就老了,衰了,病了,病体侵蚀他的肌体,黑瘦,枯黄,憔悴,想着当年他和母亲把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全都抛给我,让我独自尽情享受,如今,吃了的西瓜转化为责任,甜蜜转化为苦涩和艰辛,儿呀儿,你得担起责任了。
.慌慌张张叫了一辆县医院的救护车,六百多元,到了长沙,不敢跟两个老人家说,怕他们心疼我的钱,我当时还在供房,说熟人照顾,只花了三百元,说得老人家欢喜起来,说熟人真好。
.到长沙,将老爹送入一家专门医院,正是深秋季节,落叶瑟瑟,老爹住院,我和老娘、老婆租那种每晚十元租金的民居,真闹不清山清水秀的湖南怎么这么多病人,医院外面供病人家属租住的房间遍地开花,租屋外面的湖面上浮满泡沫垃圾,秋风一扫,臭不可闻,就在窗外。
.本来人手紧巴巴的,老婆上班的学校,白云区一所中学,校长来电话,催她回去上班,老婆说家公要动手术,校长说家公又不是直系家属,你忙什么忙,否则就按事假扣钱。
.正在供房的我家怎敢轻易被扣钱,于是老婆第二天就买站票回广州。
.这个校长也是湖南人,学音乐的,真闹不清,我到广州以后,最喜欢我过不去的几个人基本上是湖南人,尤其是湖南女人。老爹在广州检查身体之前,我心里正七上八下,没想到在办公室被一个湖南衡阳籍的女领导骂得狗血淋头,当着几个办公室的人骂,忍得我好辛苦,好辛苦。
.后来陪老爹去看一个专科医生,碰上开会,我硬着头皮发短信请假,该女领导恶意地将一场会议分成上下两场,只答应给我上半场的假,这待在广州的个别湖南女人还是人吗?
.天可怜见,当时的大领导,也是女性,广州人,却宅心仁厚,说我回去是尽孝是天经地义的,快回去吧,莫担心这里的工作,我的眼泪没有在眼眶里流,却在心里头流淌,感叹万千地回了湖南。若不是她保护,我估计在职场不被老乡迫害致死,也迫害致残了。
.还是说回老爹的事吧,老婆回广州了,我真的有点慌,不对,不是有点慌,而是很慌很慌。
.跑医生那里问老爹病情,每听一次,心情就慌一次,没有任何乐观消息,但对着老爹,又得强颜欢笑:“没事呢,医生说。”慌!
.又得去跑市场,买米买菜,娘也老了,很怕她老人家在长沙走丢了,娘在年轻时跟着老爹跑来跑去,现在年老了,只能跟着我跑来跑去,而我当时完全没有主意。慌!
.幸亏当时有一个发小在该医院实习,总算能拉上开刀的医生吃个饭,套套近乎。
.老爹手术还顺利,尽管带了止痛棒,但晚上还是痛得厉害,哼哼地不能安睡,老娘和我不停地抚摸他,徒劳地给他止痛。老娘心疼我,要我早点睡,老爹哼着,哪里敢睡。
.直到下半夜,才去病房凉台上睡着,老娘却还没合眼,远处黑魆魆的岳麓山上凉风透过防盗网栏杆吹来,梦里凉凉的,心里头忽然冒出一个概念:弟妹。
.有个弟妹可真好,大家可以轮流着来孝顺,大家都有觉睡,父亲床头也不缺人照顾。
.在湖南耽搁了这么久,得急着回去上班了,大领导虽然好,同事们也好,但按揭这事儿半点马虎都来不得,再超过假期就得请事假了,但老爹的出院手术咋办?
.没有弟弟,幸亏还有个表弟,在长沙工作。表弟也是弟啊,这时候真庆幸老娘并不是独生女,还有姐弟,还有外甥,我还有表弟。
.表弟答应帮老爹办出院手续,并送老爹老娘去车站,我千感激万感恩地离开长沙。
.在坐车去长沙火车站的路上,忽然掉眼泪,简直是爆眼泪,一直哭到火车上,火车又载着我的眼泪,一路到广州。
.想起父亲的病,那位当医生的发小说,最担心复发,想起老娘的辛劳,我当初离开湖南到底对不对?
.如果有个弟妹在身边,哪怕要我去安慰他或者她,也会好一点吧,安慰兄弟姐妹,其实也是安慰自己,大家取暖,人皆有兄弟,何我独无?
.2007年,父亲的病又复发,当时他在广州和母亲一起给我带小孩,他闹着要带孙儿一起睡,因为怕空调让小孩受凉,他反正睡得警醒,可以给孙儿扇扇子,用他的话来说是葵扇的“微微风”可以不让小孩受凉。
.偏偏这个时候,他的病复发了,疼痛,尿道不通,进了某家军医院。一天到晚痛,医生也不管,那家医院的空调开得特别大,凉飕飕的,这让父亲更疼痛了。
.我急着找熟人,看能不能对父亲积极一点,找不到,母亲很着急:“你老爸痛着,你想想办法呀。”我也着急,可有什么办法呢?上天入地找不到熟人,对父亲的惨状,医生的反应是,连个普通的指检都很吝啬得不肯出手。
.我没辙了,我只好在医院走廊里悲愤地大吼:“你们领导呢,你们主治医生呢,都死了吗?都给我出来。”
.吼声惊动大楼,主治医生很生气,和我怒目相对,我也豁出去了,瞪着他,捏着拳头,他总算心软了,主动给我父亲做检查,但最终不了了之,一直没弄清楚老人家疼痛的原因。只能断定:复发。
.广州这里是没辙了,赶紧回湖南,去长沙,有家百年老医院,还可以有办法。
.当时儿子还才一岁多一点,老爹老娘和我回湖南,儿子没人带,老婆只好带着他第二天晚上回湖南娘家,那里还有外婆外公。
.真可谓劳燕分飞,我带着父母跑火车站,老爹一手还得牵着自己的身上导尿管,和正常人一样,一路长跑步找车厢,跑得气喘吁吁。
.后来老婆告诉我,她也狼狈不堪,虽然是卧铺,但每次上厕所,怕儿子被人抱走,都得抱在身上,尤其是蹲下来的时候,好不辛苦。
.在长沙,暂时没有铺位,只好一家三口在走廊上睡着,白天热得不行,那日头淋下来如同开水,树叶都烫得白花花的。走廊上拥挤,我只好花两元钱一个小时去网吧补觉。
.父亲做了很多检查,核磁共振,PTCT,等等,要承认,这家老医院的医生负责多了,最后大致确认:病在腹部复发。
.拿着父亲的诊断书,我在走廊上急得半死,汗水和泪水滚烫地流着,心里忽然幻想这世间有没有灵丹妙药,把老爹的麻烦一次性祛除。
.还是熟人照顾,父亲总算进了病房,有了病床。我和母亲每天楼上楼下跑来跑去,老婆那边又来电话,孩子总是发烧不退,说要我不告诉老人家,但父亲耳朵尖,听到了,在床上急得哆嗦。
.这家医院的医生极其负责,每天查病房问得很仔细,虽然脾气暴躁,一句话不对头就把病人家属甚至病人骂得狗血淋头,但我也认了,只要他们认真负责。起码父亲进医院才两天,他们就查出了病情,不像在广州一直耗着,痛着。
.想着要不要送红包,手里拽着一千块钱,在医生办公室外等着,却怎么也出不了手,医生身边总是挤满了人,插针也得有根缝,这里连缝都没有。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是你手里拽着红包,要送的对象就在咫尺间,却怎么也送不出去。
.主治医生没送红包,麻醉师也没送红包,我总疑心给父亲找了最差的医生,动了最差的手术,得到最坏的结果。
.而一位同学说,他老妈生病动手术,因为兄弟姐妹多,大家商量着,办法就多了,红包也送了,也请医生吃饭了,手术也满意,听得我惭愧加惭愧也。
.在老人家关键时刻,能商量问题的,最好是兄弟姐妹。偏偏我是独生子,父亲则是独子,两代人都没得商量。
.当然,自己无能,也不能怪没有兄弟姐妹。
.父亲动完手术,切了一个肾,因为病已经走到肾脏。家属去手术室领人,护士只负责带路安排,不负责运送。
.我和母亲走到手术室旁边一间大房间,但见阴风嗖嗖,阴气沉沉,一大群术后的病人躺在那里,一个个牙关和双目都紧闭,神色惨淡,都是鬼门关闯过来的。
.一床床带轮子的病床纵横摆列,老爹在何处?满屋子找老爹,护士很严肃地说:“找到亲人,
人到中年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篇五
《人到中年,才知道当独生子女有多苦逼》
人到中年,才知道当独生子女有多苦逼 我算是七零后中的奇葩,1971年出生的,居然是独生子,是父母提前响应国家的号召?对于国家号召这玩意,有个网友说得好,只要你不去响应它,迟早会有好处的。
提倡计划生育的马寅初都生了七个八个,平凡如我父母,当然不会如此先知先觉,之所以生我一个,时也势也。
1、
我老爹年轻时是新华书店员工,因为受姑父被打成右派的牵连,下放农村;我老娘是知识青年,没想到去响应老人家的号召,被动地下放了。
不知道是谁喷的,说人越少,人均资源就越多,生活水平就越高,你看美国、加拿大和澳洲,地广人稀,富得流油,我就纳闷了,我出生那会,中国人口才不过九亿,真他妈的那个穷啊,我爷娘所在的生产队每到过年,每家每户过年发的过年物资也就半个橘饼,五六颗红枣。
橘饼每户只能发半个,于是拿把菜刀切,每户切一半,这可是个技术活,切得不均匀,两家还要打架。当地人姓毛的多,有一回有人切得不好,切饼的人发怒:“嫌老子切得不好,你叫毛主席他老人家来切啊。”
其实,家乡土也肥沃,种什么长什么,水也甜美,地下还能刨出大把煤炭,当时人也不多,但这样好的配备只有一个结果:穷。
一年的口粮有三分之一是地瓜,生产队每人每年四百斤谷子,而且还未脱粒,湿湿的。要挑到水电站去打谷脱粒,水电站的打谷机时好时坏,时停时转,打几十斤谷子要等老半天。哎,那个穷啊。
大约是我四岁那年吧,记得父母和姑父姑妈带我上街,我看见一家商店的玻璃坛子里有一个饱满鲜红的果子,我不知道是啥,但我知道它好吃,于是闹着要吃,爷娘买不起,只好无视我的要求,幸亏姑父是国家干部,掏钱买了一个,我一口咬下去,又甜又鲜,我抬头看着县电影院墙壁上的毛主席像,他老人家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觉得好幸福啊。
那天,我才知道那个果子的学名:苹果。
更多孩子教育资讯及文章,请到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孩教圈APP”!
我六岁以前,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穷得没有任何希望。因此爷娘商量好了:就生我一个。再多生大家连带受苦。若干年前有记者说越穷越生,瞧那种高高在上做道德判断的优越姿态!我真想撕他嘴,怎么喷的你?
四人帮垮台,一声春雷,父母回城了,父亲安排在教师进修学校,母亲安排在县五金交电化公司,生活顿时两重天,条件好了,爷娘想生第二胎,然而,国家计生政策趋硬:只能生一胎,否则回乡下种地。
2、
那时城乡生活水平区别特别大,穷怕了的父母,很珍惜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于是母亲结扎,领了独生子女证,我欢欢喜喜做我的独生子。
在计划经济时代,尤其是改革开放刚开始时的城市独生子,确实很幸福,这一点我不能否认。
那时候五金交电化似乎是天下最牛掰的公司,县法院院长为了买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上门来求爷爷告奶奶,居然连五金公司经理的面都见不着。公司每年夏季会给员工发放大量的防暑水果,尤其是西瓜,每个夏季都会堆满我家的床底。
我是独生子,没人跟我争,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花样百出,就差煮熟了吃。
而隔壁彭叔叔家有三个孩子,为了争吃最好的西瓜,老大老二两个男孩子打得鼻青脸肿,打得西瓜满地乱转。
老三是妹妹,抢不到,坐在地上娇滴滴地哭,两个哥哥也不知道心疼她。也许是西瓜吃得少,这妹子后来出落得如花似玉,在县比美大赛中进入十佳,再后来嫁到台北的大户人家当少奶奶。
城市的独生子,意味着物资不存在所谓的配给,父母拿回来的给孩子的福利,都是你一个人的。
我在同辈人羡慕的眼光中长大,从红孩子班(那时的幼儿园)到高中,我都有一个绰号相随始终:“独生子”,其含义其实和现在的奇葩差不多。
殊不知,早年的享受也是要后来买单的,生活从来都是收支平衡,你享受独生子女的幸福,就得担当后来的应有的责任。
更多孩子教育资讯及文章,请到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孩教圈APP”!
3、
独生子女远离父母工作,其实风险蛮大的,而我就犯了这个风险,我一直不知道我舍弃父母之邦,把父母扔在故乡,南下广州重新开始是不是对的,是不是我太自私,只为自己的前途着想,现在想起来都犯迷糊。
2005年,父亲查出大病,都已经是晚期了,必须得手术。按就近照顾原则,最好当然是接到广州来看病开刀,可以一面工作,一面照料父亲,两不误。
然而,按照经济的原则而言则不然,爹的公费医疗在湖南才有效,对于我们这样的中低层收入者而言,这一层因素是百分百要考虑的。
生死大事,固然不能以省钱为第一,但也不能多花冤枉钱。
这样权衡下来的结果就是:我请假回湖南,将父亲挪到长沙去住院动手术。长沙虽然是家乡湖南的城市,其实这只是一个大范围概念而已,从空间距离而言,根本就不算是家乡,父母之邦双峰县距长沙两百多公里,衣食之地广州距长沙六百多公里,长沙根本就是一异乡。
身在异乡,我当时的心,惶惶如也。从来没碰到过这种情况,当时还有点啃老心态,买了房,还想着从老人家那里弄点装修费,爹却一不小心就老了,衰了,病了,病体侵蚀他的肌体,黑瘦,枯黄,憔悴,想着当年他和母亲把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全都抛给我,让我独自尽情享受,如今,吃了的西瓜转化为责任,甜蜜转化为苦涩和艰辛,儿呀儿,你得担起责任了。
慌慌张张叫了一辆县医院的救护车,六百多元,到了长沙,不敢跟两个老人家说,怕他们心疼我的钱,我当时还在供房,说熟人照顾,只花了三百元,说得老人家欢喜起来,说熟人真好。
4、
到长沙,将老爹送入一家专门医院,正是深秋季节,落叶瑟瑟,老爹住院,我和老娘、老婆租那种每晚十元租金的民居,真闹不清山清水秀的湖南怎么这么多病人,医院外面供病人家属租住的房间遍地开花,租屋外面的湖面上浮满泡沫垃圾,秋风一扫,臭不可闻,就在窗外。
本来人手紧巴巴的,老婆上班的学校,白云区一所中学,校长来电话,催她回去上班,老婆说家公要动手术,校长说家公又不是直系家属,你忙什么忙,否则就按事假扣钱。
更多孩子教育资讯及文章,请到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孩教圈APP”!
正在供房的我家怎敢轻易被扣钱,于是老婆第二天就买站票回广州。
这个校长也是湖南人,学音乐的,真闹不清,我到广州以后,最喜欢我过不去的几个人基本上是湖南人,尤其是湖南女人。老爹在广州检查身体之前,我心里正七上八下,没想到在办公室被一个湖南衡阳籍的女领导骂得狗血淋头,当着几个办公室的人骂,忍得我好辛苦,好辛苦。
后来陪老爹去看一个专科医生,碰上开会,我硬着头皮发短信请假,该女领导恶意地将一场会议分成上下两场,只答应给我上半场的假,这待在广州的个别湖南女人还是人吗?
天可怜见,当时的大领导,也是女性,广州人,却宅心仁厚,说我回去是尽孝是天经地义的,快回去吧,莫担心这里的工作,我的眼泪没有在眼眶里流,却在心里头流淌,感叹万千地回了湖南。若不是她保护,我估计在职场不被老乡迫害致死,也迫害致残了。
还是说回老爹的事吧,老婆回广州了,我真的有点慌,不对,不是有点慌,而是很慌很慌。
跑医生那里问老爹病情,每听一次,心情就慌一次,没有任何乐观消息,但对着老爹,又得强颜欢笑:“没事呢,医生说。”慌!
又得去跑市场,买米买菜,娘也老了,很怕她老人家在长沙走丢了,娘在年轻时跟着老爹跑来跑去,现在年老了,只能跟着我跑来跑去,而我当时完全没有主意。慌!
幸亏当时有一个发小在该医院实习,总算能拉上开刀的医生吃个饭,套套近乎。
老爹手术还顺利,尽管带了止痛棒,但晚上还是痛得厉害,哼哼地不能安睡,老娘和我不停地抚摸他,徒劳地给他止痛。老娘心疼我,要我早点睡,老爹哼着,哪里敢睡。
直到下半夜,才去病房凉台上睡着,老娘却还没合眼,远处黑魆魆的岳麓山上凉风透过防盗网栏杆吹来,梦里凉凉的,心里头忽然冒出一个概念:弟妹。
有个弟妹可真好,大家可以轮流着来孝顺,大家都有觉睡,父亲床头也不缺人照顾。
在湖南耽搁了这么久,得急着回去上班了,大领导虽然好,同事们也好,但按揭这事儿半点马虎都来不得,再超过假期就得请事假了,但老爹的出院手术咋办?
更多孩子教育资讯及文章,请到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孩教圈APP”!
没有弟弟,幸亏还有个表弟,在长沙工作。表弟也是弟啊,这时候真庆幸老娘并不是独生女,还有姐弟,还有外甥,我还有表弟。
表弟答应帮老爹办出院手续,并送老爹老娘去车站,我千感激万感恩地离开长沙。
在坐车去长沙火车站的路上,忽然掉眼泪,简直是爆眼泪,一直哭到火车上,火车又载着我的眼泪,一路到广州。
想起父亲的病,那位当医生的发小说,最担心复发,想起老娘的辛劳,我当初离开湖南到底对不对?
如果有个弟妹在身边,哪怕要我去安慰他或者她,也会好一点吧,安慰兄弟姐妹,其实也是安慰自己,大家取暖,人皆有兄弟,何我独无?
5、
2007年,父亲的病又复发,当时他在广州和母亲一起给我带小孩,他闹着要带孙儿一起睡,因为怕空调让小孩受凉,他反正睡得警醒,可以给孙儿扇扇子,用他的话来说是葵扇的“微微风”可以不让小孩受凉。
偏偏这个时候,他的病复发了,疼痛,尿道不通,进了某家军医院。一天到晚痛,医生也不管,那家医院的空调开得特别大,凉飕飕的,这让父亲更疼痛了。
我急着找熟人,看能不能对父亲积极一点,找不到,母亲很着急:“你老爸痛着,你想想办法呀。”我也着急,可有什么办法呢?上天入地找不到熟人,对父亲的惨状,医生的反应是,连个普通的指检都很吝啬得不肯出手。
我没辙了,我只好在医院走廊里悲愤地大吼:“你们领导呢,你们主治医生呢,都死了吗?都给我出来。”
吼声惊动大楼,主治医生很生气,和我怒目相对,我也豁出去了,瞪着他,捏着拳头,他总算心软了,主动给我父亲做检查,但最终不了了之,一直没弄清楚老人家疼痛的原因。只能断定:复发。
广州这里是没辙了,赶紧回湖南,去长沙,有家百年老医院,还可以有办法。
更多孩子教育资讯及文章,请到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孩教圈APP”!
人到中年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篇六
《人到中年有感.》
中年有感
生命像一条河,左岸是我们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我们值得紧握的璀璨年华,中间飞速流淌的是我们年年岁岁淡淡经历的欢悦与感伤。
人到中年才真正品味到淡淡的生活很纯,淡淡的花很鲜,淡淡的天空很高,淡淡的微笑很醇,淡淡的友情很真,淡淡的忧愁很清,淡淡的孤独很美……
扬手是春,落手是秋,在这一扬一落之间,心中突然有种无言的痛,那种难言的的疼是被青春抛弃的无奈,是被岁月洗尽铅华的不舍,在若有若失,若即若离的相似岁月里,不经意间,年轮已悄悄地为你的脸上涂上了淡淡的岁月印迹,增添了流年的风霜。
童年是梦,少年是歌,青年时诗,看着镜中的容颜,留恋着内心的太多不舍,蓦然回首,人已中年,心中盈满了太多的温柔思恋,暖暖的在相似的日月之间共度了人世沧桑,看尽繁华红尘,我们总是认为时间会等我们,容许我们从头再来,弥补人生缺憾,岂不知时光一去不再复返,曾经我们无论倾注了多少真心和热情的日子,最终也只是那么闪亮的一瞬,在生命中留下的只是一缕缕的馨香,数年之间的生活变迁,是平淡的生活,是太一般的小事,却堆积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激活感动着真真实实我们的生命与心灵。
当我们已认不出那些似曾相识得岁月,就好像难以说出那一阵微风曾经轻吻过我们的脸庞,有些事是时间和空间都无法修复的,有些风景其实质适合远看,有时,虚幻的也许更美,人生就是在希望与失望之中,完成了成熟的蜕变。
人到中年,一个“悟”字,浓缩了人生的千言万语明白了高处不胜寒,无力挽狂澜的世事沧桑与无奈,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笑看世事繁华,淡定人生心态,不求不可取,不求不可得,随遇而安,诸事顺其自然,学会感恩,无憾我心的做人,做事,不再奢望浮华之梦,不再渴望美酒,咖啡的浪漫,不再……
当用心触摸真实生活的平淡之时,你就会真实的感觉到只有脚踏实地平平淡淡才是真啊,学会轻轻细细地触摸生之意义,闲闲地写下几段文字给自己或朋友,生活的阅历与历练已打磨出成熟的姿态,在下午茶的氤氲里,风定落花香,享受人生成熟的一种美。
人到中年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篇七
《观《人到中年》有感》
观《人到中年》有感
有人说中年人是事业的顶梁柱,有人说中年人是家庭的主心骨,有人说中年人是收获的季节,有人说人到中年百事休......。
《人到中年》以其独特的视角,把文革刚结束后的中年知识分子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既表现那个时期中年人独特的际遇和复杂的心理,也表现一定的社会问题。历史总是在变化和矛盾中不断完善,其中起无比推动作用的的就是中年人,面对种种压力和挑战他们挑起了整个社会的脊梁,但面对现实每一个人的表现又是不一样的。
电影的潘主角是北京市一家医院的眼科女大夫陆文婷,刚毕业便碰上动乱的文革,但她能坚守岗位,为受批判的病人开刀,又以专业威严把红卫兵赶出手术室。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她无职无权也无名无位,工作超负荷而待遇底下,一家四口挤住一间陋室,家徒四壁,生活过得十分清寒,下班后夫妻还要纷纷操持家务。但就是在这样困窘的生存条件下,陆文婷仍任劳任怨地辛勤工作。
她执着于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报国热忱,将自己的专业与祖国的医学事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它可以在一个岗位上无怨无悔的做十几年,在具备高超技术的基础上,更去精益求精,寻求技术的进步,寻求引进号的设备,因为每一点进步都可能使更多的人重见光明。 她不仅具有高超的医术,更怀有高尚的医德,对每一位患者都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悉心治疗,使他们重见光明,无论是对焦成思副部长的白内障摘除手术,还是对几岁的小女孩,还是对失明多年的老大爷,她都用一颗善良之心和她精湛的技术去衡量那一把手术刀。
她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事业牺牲了个人和家庭的利益,女儿生病,她却直到看完病人才赶到托儿所。即使是在生命垂危之际,她仍然牵挂着自己的病人。但职业角色未能压倒她的的母性、妻性,她对孩子和丈夫深怀歉疚之情。经不起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磨难,她病倒了。经过抢救,她恢复了知觉,此时,她还仍然忏悔自己没有尽到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嘱咐丈夫照顾好孩子。
电影为我们刻画了一位物质极度匮乏而精神却无比富有、平凡而又高尚的知识分子形象。陆文婷这一形象涵括了一代中年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遇,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揣摩。
人到中年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篇八
《梁实秋【中年】教案设计》
考试科目:院 别:
专 业:学生姓名: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 文学院 考试得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学 号: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 考试日期:2012年6月30日
梁实秋《中年》教案设计(两个课时)
一、学情分析
本课文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时间为高二上学期
二、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A. 学生通过文本初读,了解本文如何体现散文写作“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B. 学生通过文本研读,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比等手段凸显写作意图的。 第二课时:
A. 学生通过阅读探讨,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夸张、用典等手段增强表达效果的; B. 学生通过课文研读,理解梁实秋散文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和作者的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A. 学生通过文本初读,了解本文如何体现散文写作“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B. 学生通过文本研读,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比等手段凸显写作意图的。
二、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课文,深刻体会作者如何利用对比手法,彰显写作意图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反复朗读、讨论探究、媒体展示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首先向学生介绍梁实秋先生生平概况,以及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男。汉族。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
梁实秋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就是他的散文了。他的散文幽默风趣,看似平平淡淡,实则用意深远。他的散文写前思索再三,一旦写成,决不再改。梁实秋与林语堂、周作人,都可称为散文大家。梁实秋去世后,有人说如今的散文之林,可以用“但恨不见替人”来形容。
梁实秋的散文包含大量对当时社会人情世态的描写,蕴含着他几十年人生智慧的积淀,本文便是其中一篇。 2. 梳理脉络
文章的题目是《中年》,看到文题可以产生什么样的联想?有的人会有比较负面的联想,比如想到中年危机,乃至更年期,有的人则直接联想到父母,或老师。同学们的父母大多数已人到中年,他们与青年时期相比,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读一读这篇文章,与大师进行对话,也许你们会对自己的父母长辈加深一层了解。
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并理解以下字词的含义: 【入蜇】rùzhé:与惊蛰相关。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
的昆虫。那么‚入蜇‛便是说昆虫钻入泥土,停止活动开始休眠。这里用‚入蜇‛比喻自己同辈的过世,委婉且带有谦逊之意。 【辐辏】fúcòu 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也作辐凑:(车船~) 【仕】shì 做官:出仕。仕宦。(学而优则仕、仕途) 【璞石】 pú shí蕴藏有玉的石头。汉王符 《潜夫论〃论荣》:‚夫和氏之璧,出於璞石;隋氏之珠,产於蜃蛤。‛
【轴子戏】指一场折子戏演出中作为轴心的主要剧目。旧时京剧戏班排戏‚打本子‛,将台词用毛笔写在长条纸上,卷起来似一轴画卷。戏大纸长,卷起的纸卷就粗,戏小纸短,卷起的纸卷就细,便有大轴,中轴,小轴之说。
通读文章的第一感觉,仿佛作者写作是兴之所至,东说一段西说一段,一会儿贬斥女人,一会儿讽刺男人;一会儿中年人是走“下坡路”,一会儿又“滋润”起来,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多读两遍,我们很容易发现:文章暗中遵循着一个简单的结构,就是从诗歌结构里脱胎出来的“起承转合”。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
请同学分别起来读下面各段内容。其他同学思考:文章的“起承转合”分别是哪些部分?
1) 起 文中有许多地方直接点题,比如第①段开头便说,人的年纪像时钟一样,“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人到中年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形?作者将之概括为哪两件事?一是同龄人有的已经故去,仿佛提醒你,中年之后便是老年,人生很快就要走到终点;二是年轻人春风得意,让人对比之下,有相形见绌的感觉,觉得自己随着年龄增长渐渐被淘汰。中年给人带来强烈的危机感和无奈感,这当然不会是什么美好的事情。这里是第一次负面描写“中年”,段尾的诗句‚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就是很好的概括。“故人死”是与自己作侧面的参照,而“少年多”是直接与中年人对比。
第①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①段很好地总领了全文,让人对“中年”这个抽象概念有了一些具体的感知。“中年”并不是提前和你打好招呼,按时降临的,而是在某个时间倏忽便至,让人措手不及。
2) 承 第②段中的对比体现在哪里?
作者一开始就拿老广告当例子,继续将中年人与青年人做对比。这么一幅简单明了的图画,在青年人眼里,寓意是什么?年轻人体力损耗多,因此要注重保养;但在中年人脑海里,这幅画却“时常涌现”,为什么?这里作者又进行了一次对比,把“二十六块碎骨头拼凑成的一条脊椎”与“一根黄松的柱子”做比较,柱子尚有弯曲倾斜的时候,何况人的脊椎?这广告提醒了中年人,人体的衰老犹如木材的老朽,是不可阻挡的自然规律。人岂能不惶惶然呢?
接下来说到“照镜子”,从镜子里更不难发现对比,此时的“年轻人”和“中年人”已经从不同角色转变成同一角色的不同阶段了,他在拿自己的青年时期与中年时期做比较,媒介就是镜子。同样是不经意之间,“突然”发现了额上的横纹、渐秃的头顶、甚至鬓角的白发。此时的感觉是“触目惊心”,第一反应就是去拔掉!想阻止老年迈近的步子,却是做无用功。
【拔毛连茹】bá máo lián rú 《周易》里面是用它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梁老却用它的本意,拔一根白发总是连着边上的黑发一起拔下来,乃至“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的肉珠”,将人对年龄的敏感、对老去的恐慌显露无疑。字里行间颇有些调侃的意思。
第③段开头便说:“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着急。”言下之意?上一段写的当然是男人。这段写女人到了中年,也用了相当大的篇幅,为什么特地把女人当作重点来描写?因为年龄问题在女人这里更重要,更敏感。梁老在这里更是毫不留情地调侃女性,且让我们来看,年轻女子被比作“牛奶葡萄”这是说皮肤吹弹得破,“燕子”这是说身材矫健轻盈,总之就是各种美好。然后中年女人的皮肤便是“金丝蜜枣”,身材则成了“鹌鹑”。对比显而易见。
作家还不满足,更进一步刻画中年女人的衰老:脸上皱纹纵横、色斑点点,身材在作家笔下可以说是惨不忍睹,“禁不起地心引力”,连用三个“挂”让人觉得简直不忍卒睹,更说得减肥的方式是荒诞不经,连擀面杖都用上了。
如果说第②段对男人的中年,作者还算笔下留情,那第③段作者写中年女性的笔触,则简直可以用耸人听闻来形容,固然作者生活的年代女性不懂保养,但这般“毁”法显然背后有作者自己的目的。第④段这一句“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他要讽刺的并不是外表,而是女人们为了延缓衰老,做出的种种荒唐行为。
这两段“承”得到位,“承”得彻底,不动声色中将中年人的危机感刻画得入木三分。试着总结以上这两段的大意。
3) 转 以上种种关于中年的负面印象:从猝不及防,到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带来的不理智行为:拔掉白发、拼命化妆、疯狂减肥。这些行为的根源都是大家心底里以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如果作者的文章到这里“完事”,那这就成了一篇彻底的“青春悼文”,将中年说成是世界末日,没什么立意可言了。所以第⑤段,作者笔锋一转:“别以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不。”直接否定了人们内心对“中年”这一概念的抗拒。我们便知道,接下来作者要说的是中年给人们带来的“优势”。
第⑤段这里仍然离不开对比。同学们发现这里的对比了吗? 以前的自己是“井底之蛙”“扑火飞蛾”“撞窗苍蝇”,只知道往上爬,不断碰壁;现在的自己则跻身“最高峰”,顿悟过去,将来的路会轻松许多。
第⑥段,作者再次强调:四十以前,不过是几出配戏,好戏都在后面。这样说并不仅仅是因为人已经站在了人生的“最高峰”,而是由内而外,四十岁上的人的的确确不应该“中途弃权”。年轻时是“璞石”的,这会儿可饮“陈酿”,对健康的人来说,中年并不是就意味着弓腰驼背、色衰爱弛。这可是连外在印象都发生了转变。那还有什么理由说中年“就算完事”了呢?
中年人在人生经验上比之青年人如何?身体、外表又如何?试着总结以上两段。 4) 合
巧妙地转折之后,作者尚未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中年”两字现在可以有不同的诠释,中年人就应当有所作为。作者认为中年人应该怎么做呢?“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这便是全文的“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告诫中年人,不应该放弃自己,活在年轻人的阴影中,也不该错误地试图留住青春,而是应该认清楚自己的优势,做自己能做的事,享受自己能享受的生活。
至此,文章画上句号,也完成了一个较为完美的“起承转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结构,作者的笔触看似松散随意,却处处在为这么一个结构铺垫和服务,很好地体现出散
文的“形散而神不散”这一特点。我们还可以说,作者描写“中年”,先抑后扬,而整体是以“扬”的基调为线索。
我们再来总结一下,文中哪些地方用了对比,对作者的表达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完善板书) 五、板书设计
中 年
梁实秋
(第一课时)
(朝气蓬勃)危机、无奈 (垂垂老去)惶恐不择手段 从容淡定
六、作业布置
1、思考:作者笔下的“年轻人”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你认为年轻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2、二十年后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写出你的愿景。或者选一位你身边的中年人,对照作者笔下中年人的形象,写一写关于他/她的介绍。字数在300左右。
七、教学反思(略)
上一篇:形容声音非常大的成语
下一篇:小车过户一共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