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寂寥哲理篇一
《古诗词哲理精心整理积累》
诗词哲理精华积累
1、“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刘禹锡·《金陵怀古》
【解读】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之所为,山川险要并不能起决定的作用。国家的兴亡当取决于清明的政治、正确的政策和策略。诗人以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议论高深,识见卓越。
【哲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解读】走过了重重的山峦,曲折的河水,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花红柳绿的小山村. 【哲理】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生出许多希望。 【同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哲理】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解读】在多雨的季节里,天气阴晴不定。若说是晴天,西边还下着雨;若说是雨天,东边还出着太阳。
【哲理】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9、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 【哲理】意识的能动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刘
禹锡·《竹枝词》
【解读】每逢秋季,就会抒发自己的悲伤寂寞愁苦的情思,可是我却觉得秋日要胜过春天。你看那晴空万里,秋高气爽,一行白鹭笔直的飞向云端,我的诗情也随之冲向那美丽的苍穹。刘禹锡在诗中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哲理】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解读】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强调“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哲理】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解读】自古及今,人间天上都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生中有无法克服的遗憾,希望各自珍重。 【哲理】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具有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1、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顾况·行
路难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尊重客观规律;矛盾具有特殊性。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解读】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哲理】前一句: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后一句: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分析,就容易被局部现象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总的来说;认识受时间、地点、条件的制约,具有局限性。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摆脱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1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
【解读】沧桑,指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人间正道”是指社会发展规律。“老”是指因气愤、痛苦而变得衰老。这两句的意思是,天若有情的话,看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会气愤不已,变得衰老;人类社会的除旧布新,沧桑变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间正道)。
【哲理】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说明“世界总是这样以新的代替旧的、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遵循客观规律。
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解读】人和事物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哲理】矛盾具有特殊性。
13、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杨万里·《桂源铺》
【解读】万山阻挡了小溪奔流的去路,但小溪仍然不屈不饶千方百计地找出路,曲折蜿蜒,不停地向前奔走,日夜在山间暄闹不停。
【哲理】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规律的客观性。 【同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14、“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
【解读】万物都为我而存在,孟子的哲学以心为万物之本,“万物皆备于我”,即备于我心, 【哲理】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2、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王充《论衡.超奇》
【解读】王充指责了那些儒生读千卷无以致用的毛病,提出了“文贵能用”的主张。 【哲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15、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文心雕龙) 静水观澜
【解读】摇晃树木,见到叶落归根;看到水流的波谰,不知不觉就追溯起它的源头来。
静水,代表那些平静的事物澜;代表那些波澜汹涌的变化。用来描述那些有先见性的人,他们可以居安思危,了解事物的规律,洞察事物的走向。
【哲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2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
【解读】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哲理】强调了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同理】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襄邑道中》
16、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
【解读】第一句:羽毛虽然轻,但积聚多了,就可以使船沉没;货物虽然轻,装载多了也可以折断车轴;众口一词,就是金石也可以消融;流言诽谤多了,骨肉之亲也可以消灭。 第二句:严寒酷暑由春秋逐渐发展而来,事物的兴衰成败开始于极小的得失。 【哲理】体现质量变辩证关系原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同理】“寒署渐于春秋,隆替起于得失”——《晋书》
24、相对主义
就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事物性质的相对性,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的是非标准。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由于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因而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的工具。
相对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古希腊的克拉底鲁、19世纪奥地利的马赫等。
1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老子《道德经》
【解读】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哲理】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2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论语 · 雍也》
【解读】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哲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18、"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孙子兵法》
【解读】处处加以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
【哲理】强调抓主要矛盾;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寡与众的位置可以相互转化。
2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
【解读】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彼此不相违背。 【哲理】尊重客观规律。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同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19、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
【解读】我们心里的烦恼、忧愁,就像江上一艘搁浅的大船一样,怎么都拖不动。但慢慢等到春天,河水渐渐涨到某个程度的时候,船就自然浮起来了。形容人的修养到了相当程度的时候,便是“此日中流自在行”的境界了。
【哲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2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解读】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 【哲理】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乐观的看待人和事。
2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解读】农历的四月,春去夏来,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 【哲理】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解读】喜怒哀乐各种感情还没有向外表露的时候,是不偏不倚的,叫做中;向外表露的时候却能够有所节制,能合着自然的道理叫做和。中,是稳定天下之本; 和,是为人处世之道。儒家很重视“中庸”,把“中庸”看成是做事至高无上的原则。 【哲理】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21、“多难兴邦” “好事多磨”
【哲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9、“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解读】“一尺之捶”,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的一半,后天再取其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如是“日取其半”,总有一半留下,所以“万世不竭”。
【哲理】这个辩论讲的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有限之中有无限。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矛盾的含义)
【解读】学习可贵之处在于有怀疑。有自己的思考,打破迷信。小的怀疑则有小的进步。大的怀疑就会有大的进步。意思是说,读书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哲理】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辩证否定即“扬弃”。
30、“求同存异”与“和而不同”
【解读】“求同存异” --是不抛开“异”,就难以求同(眼睛死盯着利害冲突,怎么谈团结合作);而“和而不同”――是离开了“不同”,就谈不上“和”。
【哲理】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或斗争性,“和”指矛盾的普遍性或同一性。
“求同存异”是指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和而不同”是指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36、“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解读】不做大量有益的事情就不能成为一个声誉卓著的人,不干坏事就不会成为毁灭自己的人。 【哲理】要重视量的积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同理。
37、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 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
【解读】诗人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反衬手法)
【哲理】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二者要结合起来。王安石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31、“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陈宠·《清盗源疏》
【解读】严重的事是以轻微的事为开端的,比喻忽视小处会酿成大祸,做好小事,认真对待和完成最简单、最可行的事情。
【哲理】事情的变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3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哲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3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论语·宪问》
【解读】这在今天成为一个成语,叫“言过其行”。意思就是,君子以夸夸其谈为耻。而行动中总是力求做得更好!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说大话,要言行一致,慎言慎行。孔子希望人们少说多做,而不要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
【哲理】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第一。
39、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
【解读】请阁下不要再弹奏前朝的旧曲了,听我唱已经翻新的<杨柳枝词>吧 【哲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40、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李商隐·谒
山
【解读】以麻姑为典故,想象通过买下沧海来留住时间;由沧海到一杯春露,将沧海变桑田化为一瞬,这是对宇宙事物变化迅疾、时间流逝的感慨。
【哲理】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
3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
【解读】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哲理】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同理】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杨万里
4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慧能
【解读】这个是六祖慧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哲理】唯心主义观点。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34、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解读】“天变不足畏”:原意是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祖宗不足法”: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人言不足恤”: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这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自宋以后,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
【哲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遵循客观规律。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4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苏轼·琴
【解读】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乐声?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和指头都不行,需要二者协调。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 【哲理】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35、“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清·陈宪章
4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理】规律的客观性。“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哲理】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将某一事物当做原因来看待,预见它可能产生
的结果,尽力争取未来好的结果。
44、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哲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有意栽花花不开”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1.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清·陈澹然
【解读】不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是没有获得一个地区的智慧的;不从长远利益的角度来策划的,
是不能够筹划好一时的事的。
【哲理】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地位。这要求人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45.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乱和治、怯和勇、弱和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2.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解读】从国家的法规、时代的趋势,到人伦事理、社会风气,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
【哲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这句话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同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解读】提起渔网上的总绳一撒,网眼就全部张开;解释清楚一卷的内容,其余篇目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哲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举一纲”、“解一卷”就是抓主要矛盾。
53、吃一堑,长一智。
【解读】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份才智。
【哲理】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7.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解读】堆积九仞高的土堆,就是差一筐土也不能成功。
【哲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该句寓示人们,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平时要注意量的积累。 【同理】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54、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解读】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 【哲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4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解读】不同的人,由于他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总会有差别。
【哲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等于说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
55、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杜荀鹤·泾溪
【解读】越是在石头遍布危险的小河上行船,由于人谨慎反而能平安无事。而越是在一帆风顺的河流上行船,反而经常发生翻船事故。
【哲理】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49.“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
【解读】宇宙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物质实体乃产生精神的基础,气是变化的物质实体,理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上述两句话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56、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解读】毛泽东意旨战士部队(剩勇)乘胜追击,决不放过残留的敌人,抓住时机,促成了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
【哲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办事情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57、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解读】善意的话语,让人听了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都会心生暖意;而怀有恶意的话语,让人听了即使在酷热的夏天都会心生寒意。
【哲理】意识对人的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矛盾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读】事物的未来是由现在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其结果既有好的可能,也有坏的可能,如果没有“远虑”,对坏的可能估计不足,不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到时候真的出现了坏的结果,那就变成了“近忧”。
要坚持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 【哲理】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外因也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我们要重视。
58、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解读】静的时候更能衬托出动(风定花犹落),动的时候也特别体现了静(鸟鸣山更幽)。借落花、鸟鸣来烘托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哲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起来
6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解读】残夜未尽,太阳就已经从海上涌现,似乎为残夜带来光明;江南春早,旧年尚未退去,江南已先有春意。
【哲理】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坚信前途光明,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同理】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应不断进取。
59、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
书有感》
【解读】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人的认识应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扩展和向前推移。
66、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
【解读】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哲理】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60、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解读】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
6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孔子
【解读】君子虽然观点不同,但心是相和的,故说君子是保留了差异的和;小人嗜好相同,但各争其利,貌合心不和,所以说小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是不和的,一旦出现利益冲突时当然就不会融洽相处了。 【哲理】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68、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
【解读】事物总是在向自己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这是“道”的运行规律。柔弱是“道”发挥功用的体现。道所使用或运用的是弱而不是强,是柔而不是刚,强调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站在生机转处去面对危难困境的来临--反者道之动;以谦卑柔软的态度才能扭转颓势和命运--弱者道之用。 【哲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1、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哲理】 量变到质变;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辩证的否定。 【同理】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69、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
【解读】在容易之时谋求难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时做起;天下的大事,必从细微处著手。
【哲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6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管仲
【解读】(百姓的)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
【哲理】看到物质决定意识,没有看到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看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6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解读】落花有情,死而不已,化做春泥也护花。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前途不畅也不忘报国的情怀。
【哲理】首先它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落红当它落下来时是无用了.但它又化作春泥向它有用方向转化;其次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对未来有信心。
70、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
【解读】这首诗通过对小松不气馁,继续向上生长的描述,说明了有因必有果,在积累“因”的过程中,“果”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只是由于一时机缘未到,“果”尚未被人发觉而已。
【哲理】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6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解读】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
7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解读】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哲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体现的是树木的高大与根基,河流与源泉,国安与德义的联系。
寂寥哲理篇二
《人生哲理图》
[转] 这29张图,你看懂了多少? 2013-4-15 17:20 阅读(46) 转载自一片落叶
赞(30558) 评论 已成功转载 分享(4.34万) 复制地址 举报 更多
已经是第一篇 | 下一篇:扫描四类大学生:...
抛开这张图的真伪不谈
这样的事情,不是没发生过
我不想说什么女神,什么丝
只是想说
有的人,值得你等
有的人,真的不值得
人生的悲剧莫过于此
我们拼了命的奋斗
却发现从一开始,目标就错了
我们所追逐的东西
是那么简单的臭不可闻
这个图看的我发了好半天的呆
女人走了,可是心不在了
男人走了,可是身体没了
露在外面的心,会冷么?
转身之后,谁更痛
我不知道
忙忙碌碌大半辈子
转身想起某个课堂上
迷迷糊糊的睡醒
一切还都是新的
一切都还有希望
现在,永远值得我们去珍惜
要说的太多
永远忘不了那一个又一个放学后
大家嘻嘻哈哈一路有说有笑的回家
我本以为那路没有尽头
却还是各奔天涯
再见,
回不去的曾经
你所浪费的今天,正是昨天死去的人所希望的明天 该怎么做大家都懂
做到的
有几个?
寂寥哲理篇三
《经典哲理》
寂寥哲理篇四
《有哲理的文章》
一、
放下该放下的,坚持该坚持的,阡陌红尘,等待花开 生活犹如航班,启程——-跋涉——-落脚
生活犹如考试,备战——-答卷——-定格
放下该放下的,坚持该坚持的,懂得享受生活的过程,学会选择性的记忆,看似简单的轨迹,平淡的重复,也能演绎花样年华。 人生如四季,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烈日当头,秋的落叶纷飞,冬的积雪皑皑,都是人类独有的记忆。莫要违背内心的初衷,意志不坚时,大声呐喊“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佛中有个故事:一个老和尚陪着一个小和尚去化斋,小和尚事事看着老和尚。在过一条河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女子,老和尚主动把女子背过了河。走过了二十里地,老和尚放下女子。小和尚老是看老和尚,心想:出家人怎么能背女人。终于小和尚还是没有忍住,问了老和尚,老和尚说,我背了她二十里就放下了,但是你还是没放下。任何事情,无论多悲多伤,多欢多喜,该放下就放下,该坚持再坚持,前方的路才会更精彩。笑看人生,才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当初只是为了谋生才开始了写作。但是,也就是生活的阅历造就了一部部不朽的杰作,沉淀了至理名言“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巴尔扎克放下生活的压力,坚持乐观的心态,顺其自然地生活,一切交给了命运,阡陌红尘,迎来了花开的季节。
起初刚接手现在的工作,内心有一万个理由不想再继续。但是,也是因为生活所需,我咬着牙皱着眉一天天熬呀熬……与其让痛苦充斥内心,不如坦然接受乐在其中。那天我和往常一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忙碌着,经理把我喊道办公室,正当我猜想有何安排。经理问道,你是不是和XX一样的工资,这样吧,这个月给你加一百,下个月再加两百,你把这个工资单交给会计吧。哈哈!我没有产生幻觉绝吧!这一百看似微不足道,却是对我的肯定,心里那个美呀!正如上任经理所言,你们的表现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要知足常乐,什么事情都不能想繁杂,心灵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忧人。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不要因今天痛苦,否定明天幸福。
二、
感悟于纷呈的世相中
和朋友的通话,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似乎只有写点什么,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否则,我将寝食难安,心神不定,永无安日。 当刻骨铭心、魂牵梦绕的真情,一旦蒙上了猜忌、不信任和由此而导致的冷漠的色调,心中有的第一感觉便是:屈辱、愤懑和悲哀,并随之而来的决定,曾无数次作出的决定:此生不再理他。我们就是这样在无数次赌气和冷漠中慢慢老去的,这是我们的性格所致,此生不会更改。
对于他,我并没有什么过高的奢望,和年轻时一样,至多,是比一般同学稍近的好同学,而现在,连一般也已不曾做到。此生为之不止一次的努力过,但都一次次的幻化为泡影,既然最低限度的一点要求都难以实现,我还敢奢望什么呢?理解?友谊?还是真情?一切都已不重要了。
我知道,我们之间真是应了那句话:因为爱过,所以不是敌人,因为伤过,所以不是朋友。就让我们在既不是敌人又不是朋友的状态和因心生怨气而致的赌气及冷漠状态下,慢慢变老吧。这不是人力所能为的,我已理解为前世埋下的怨种,今生必纠缠不清,既然纠缠不清,就放在那里不去纠缠,免得让人家缓过一时,突然又觉得上当受骗,真情被践踏,又一次次的耿耿于怀,又一次次的改变态度,这样就不好玩了。
红尘陌上,有朋友好,有真情相倾的朋友抑或红尘知己更好。然而,这当是可遇不可求的,既然缘分不到,何必单方面苦苦追求,谁的人生没有遗憾?我们不过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为什么偏生要去追求所谓的完满,那样奢侈的人生是我们这等平凡之人望尘莫及的,我们所拥有的也只是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生活,浪漫不属于我们。 世相迷离,我们常常在如烟的世海中丢失自己,而凡尘缭绕的烟火总呛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为什么要刻意去要求别人呢?千帆过尽,回首当年,那份纯净和梦想早已渐行渐远,如今岁月给我们留下的,只是满目荒凉,满心的空落,今天如此重提此事,也只是喂养一下所谓的寂寥和滋润一下将要老去的心房,如此而已。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匆匆过客,与之邂逅,便是奢侈,应转身忘记,何必回首,去做那懂情之人,到末了弄得身心疲惫,伤痕累累,体无完肤。
众生纷繁,既然懂得,就要活得清醒,活得逍遥,活得洒脱,缚着心神,有何益处?放下是最好的办法,你解脱,我解脱,大家都解脱。
一个开始不信宿命的人,日子过得久了,春来秋去,花开花谢,反复的多了,变得从此相信了命定之说,我们之间便是如此。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和月可以毫无瓜葛,与之相比我们又算得了什么。相约再好的人,即使一同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终有一天会在某个渡口离散,那时候,不还是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但每一天都仍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你我,我们大家在纷呈世相中不会再迷失荒径,真正快乐的度过每一天,倘能如此,便是安好,便是晴天。
寂寥哲理篇五
《政治 诗词 哲理》
古诗词中的哲学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优美凝练的语言、生动新奇的想像、朗朗上口的韵律、动人心魄的情感、深刻入微的哲理,让我们回味无穷、难以忘怀。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中巧用古诗词,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使课堂教学充满诗意、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既能启迪思维又能陶冶情操。
如在讲“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时,引用唐代诗人李白《日出行》的诗句:“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在让学生感悟诗词之美的同时,可设计如下问题:草,不因繁茂而感谢春风;树,不因凋零而怨恨秋天。为什么?四季循环。究竟是谁在驱使,是否存在超自然的神在主宰?此诗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又如可引用宋朝陈与义的诗句:“飞花两岸照船江,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来说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下面就诠释哲学道理的一部分诗词来做个小总结。
反映辩证唯物论哲学道理的部分诗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
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
“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哲学道理的部分诗词:
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哲理也正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反映唯物辩证法哲学道理的部分诗词: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变化发展。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哲理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看 ;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
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欲风骚数解。”该诗启发我们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诗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此诗错在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含哲理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考研政治成语、俗语、名言、诗词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 、 "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 这段话是一个( B )命题。
A 、唯心主义 B 、唯物主义 C 、悲观主义 D 、教条主义
2 、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D )。
A 、自然界是客观的 B 、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3 、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D )
A 、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 、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 、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 " 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 反映的哲理是( D )。
A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B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C 、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 D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5 、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C )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 、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 、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6 、 "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 其哲学寓意是( D )
A 、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 、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 、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 、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7 、 "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这首诗表明( C )
A 、自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B 、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C 、自由比生命和爱情更有价值
D 、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面变化
8 、朱憙《观书有感》: "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A )
(1)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2) 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3) 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4)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 、 (1)(4) B 、 (2)(3) C 、 (1)(3) D 、 (2)(4)
9 、南北朝诗人王籍有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 " 一鸟不鸣山更幽。 " 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 " 点金成铁 "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A )
A 、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 、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 、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 、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10 、杨万里诗云: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 C )
A 、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 、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11 、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A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书是知识的源泉
C 、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 、要爱护环境
12 、 " 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 " 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 B )
A 、用发展的眼光 B 、透过现象看本质
C 、坚持矛盾观点 D 、注重事实
13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 "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C )
A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 、 "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 。 "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 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 A )
A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 B 、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C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新出现的事物变化总比旧事物优越
15 、 "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 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 D )
A 、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变化 B 、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C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事物变化呈现规律性的表现
16 、 " 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 " 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 B )
A 、物质是运动的 B 、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C 、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 D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17 、 " 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 这表明( D )
A 、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具有各自特殊性
B 、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自有自己的特点
C 、内因决定事物的外因
D 、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18 、 "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 " 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C )
A 、事物是运动的 B 、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保
C 、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D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9 、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 " 此事古难全 " 蕴含哲理是( B )
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 ⑵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⑶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存在 ⑷任何事物都有自身优点和缺点
A 、⑴⑵ B 、⑴⑶ C 、⑵⑶ D 、⑵⑷
20 、 " 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 " 此诗错在( C )
A 、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B 、否认了矛盾双方转化条件
C 、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D 、只看到了处处有矛盾,忽视了矛盾时时有
21 、毛泽东诗曰: "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 )
A 、要把握适度原则 B 、办事情要抓重点
C 、办事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 、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22 、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 从诗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 B ) 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⑵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⑶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⑷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 、⑴⑵ B 、⑶⑷ C 、⑴⑵⑶⑷ D 、⑴⑶⑷
23 、 "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 )
A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上相互联结的 D 、严寒冬天的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
24 、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 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 D )
A 、超前反映 B 、如实反映 C 、特殊形式的反映 D 、歪曲、虚幻的反映
25 、 " 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 " 山腰点桐,山下务农 " , " 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 这些农谚告诉我们( C )
A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B 、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要善于承认矛盾
26 、 " 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 从哲学上看,其中的 " 门道 " 和 " 热闹 " 分别是( A )
A 、本质和现象 B 、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 、真象和假象 D 、真理与谬误
27 、 " 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 " 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 B )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 、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28 、 " 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 " 。这句俗语反映认识论的道理是( C )
A 、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B 、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
C 、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 D 、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
29 、 "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 这一说法( C )
A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 、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 、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 、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30 、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 这一首古诗体现了 (B )
(1) 联系的观点 (2) 矛盾的观点 (3)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A 、 (1)(2)(4) B 、 (1)(2)(3) C 、 (2)(3)(4) D 、 (1)(2)(3)(4)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模拟辨析题
1.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参考答案】
(1)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其功能首先在于反思。哲学的反思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或观念关系的研究;二是对人和世界的实践关系的研究。
(2)哲学不仅具有反思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功能。正确的哲学不仅能科学地说明世界、反思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3)此命题夸大了哲学的反思功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
(1)此观点错误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它把哲学当成包括一切具体科学在内的理论体系,这是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它的作用是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科学之科学”,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包罗万象的科学,必然导致用哲学原则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用主观的联系代替客观的真实联系,从而阻碍科学的发展。
3.“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参考答案】
(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与具体实物是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哲学的物质是从各种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它抽象、概括的是二切实物的共性、普遍性,即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因此说“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4.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参考答案】
(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把世界看成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片面的。
(2)所谓“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它把世界看作已经形成的永恒不变的综合体,从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5.在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因而是主要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而是次要的。
【参考答案】
(1)在事物的矛盾运动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是说明二者在事物运动中存在的状态,起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侧重点不同,并不说明二者有主次之分。
寂寥哲理篇六
《(超全)古诗文中的哲理》
2010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集锦之三:诗文中的哲理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改为"窗前"。其实,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回答1-3题。
1、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2、有人将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b )
A是对认识的发展 B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C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D不是对事实的反映
3、人们要想获得正确认识(a )
A必须勤实践、勤读书、勤思考 B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
C必须亲身实践 D必须经过系统学习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回答4-5题。
4、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b )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
5、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b )
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 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
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 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
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据此回答6-7题。
6、前后两个"绿"字都是(c)
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
7、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a )
A认识事物的需要 B思维习惯的不同 C改造世界的需要 D审美情趣不同 以下是叙述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四首诗,据此回答8-9题。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遣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几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来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8、四位诗人的揭示了运河与隋朝灭亡之间的联系。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原因和结果(c )
A、之间是先行后续的关系 B、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D、在时间上的继承性
9、从哲学上看,南北大运河的开通表明(c )
A、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自然 B、人类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C、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属性和规律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前提
D、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10、"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b )命题。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
1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d )。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d)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b )。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C、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这首诗主要说明(d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15、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c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16、人们要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从主观方面来讲,必须做到(d )
(1)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 (2)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
(3)不断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4)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1)(2) B、(1)(3) C、(1)(2)(3) D、(1)(2)(3)(4)
1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c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18、"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d )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19、"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b )的观点
A、普遍联系 B、变化发展 C、新事物不可战用胜 D、矛盾上事物发展的动力
20、"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表明(c )
A、自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C、自由比生命和爱情更有价值
D、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面变化
21、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a)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2)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3)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4)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1)(4) B、(2)(3) C、(1)(3) D、(2)(4)
2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c )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 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 ⑷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⑷ D、⑵⑶⑷
23、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a )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24、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c )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25、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26、"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a )哲理
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看 ⑵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⑶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⑷事物联系可以主观臆造
A、⑴⑵⑶ B、⑴⑵ C、⑴ D、⑴⑶
27、上句诗体现了认识论的(c )哲理
A、客观事物变化导致认识的变化 B、人与万物相区别的特点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是直接相通的
28、"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b )
A、用发展的眼光 B、透过现象看本质 C、坚持矛盾观点 D、注重事实
29、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c)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0、"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 a)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 B、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新出现的事物变化总比旧事物优越
31、"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 )
A、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变化 B、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变化呈现规律性的表现
32、"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的这句诗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重要 B、精神满足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
C、事物总是有其两点而不是一点 D、创造在先,享受在后
33、"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这首诗从哲学上告诉我们( )
A、事物是变化多端,难以预料的 B、遇事三思就能逢凶化吉月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真相只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假相是时事物本质的掩盖
34、"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 )
A、物质是运动的 B、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C、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 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35、"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表明( )
A、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具有各自特殊性 B、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自有自己的特点
C、内因决定事物的外因 D、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36、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c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37、"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保
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含哲理是(a )
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 ⑵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⑶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存在 ⑷任何事物都有自身优点和缺点
A、⑴⑵ B、⑴⑶ C、⑵⑶ D、⑵⑷
3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d )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40、"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此诗错在(c)
A、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B、否认了矛盾双方转化条件
C、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D、只看到了处处有矛盾,忽视了矛盾时时有
41、毛泽东诗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 )
A、要把握适度原则 B、办事情要抓重点
C、办事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42、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欲风骚数解。"该诗启发我们(a )
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李杜诗篇有脍炙人口之感
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阶段 D、李杜的诗已经过时
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字一苦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3、"原上草"的"枯荣"表明(b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生命运动是最级的运动开试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4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c )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 B、物质是不长久的
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规律是客观的
4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从诗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 )
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⑵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⑶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⑷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⑴⑵ B、⑶⑷ C、⑴⑵⑶⑷ D、⑴⑶⑷
46、"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A、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上相互联结的 D、严寒冬天的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
47、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4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 )
A、超前反映 B、如实反映 C、特殊形式的反映 D、歪曲、虚幻的反映
答案(诗文哲理)
1-5 CBABB 6-10 CACCB 11-15 DDDDC 16-20 DCDBC 21-25 ACACA 26-30 ACBCA 31-35 DCCBD 36-40 CCBDC 41-45 AABCB 46-48 ADD
寂寥哲理篇七
《政治《哲学与生活》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哲理中所包含的哲理总结归纳》
(政治)诗文中的哲学归纳
1.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 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与“欵乃一声山水绿” 同是一个“绿”,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
2.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
4.意识有错误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5.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7.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8.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9.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10.事物总是有其两点而不是一点“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11.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
12.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存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不可分割,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14.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5.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6.办事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7.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8.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19.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0.透过现象看本质“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2.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诗文、成语、俗语中的哲理归纳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1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2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23.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4.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5.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2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7.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9.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0.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1.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3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3.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3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馋入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6.怨天尤人: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努力的错误观点。
37.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2
39.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0.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2.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44.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
46.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47.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48.和谐,就是美和善;万事如意: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4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50.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5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 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3.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3
54.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5.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57.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5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59.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普遍性一特殊性是统一的。
6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抓主要矛盾。
6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
62.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63.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想问题办事情应有所侧重,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64.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
65.守株待兔: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
66.声东击西:真象与假象,现象与本质。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占有感性材料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关键、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6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69.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7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哲理是: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孕育出来的。
7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哲理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的观点。
72“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诗《泾溪》
4
哲理是: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73“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清代阮元《吴兴杂诗》
哲理是:矛盾的特殊性,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4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哲理是: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
7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对待知识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弄虚作假,体现了唯物主义精神。
7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必须从实际出发,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7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揭示了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仅仅是相对的。
78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说明人们既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发挥热闹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鼓励人们应当有所作为。
79“祸兮福之所;福兮祸之所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曲则全,枉则直, 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任何矛盾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80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稻花香里说丰年,听起蛙声一片。
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不依赖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8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5
寂寥哲理篇八
《诗句 哲理 大全》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25无风不起浪根深叶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26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27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28盲人摸象——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经验来判断事物以偏概全。
29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3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3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3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34欲速则不达——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36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多行不义必自毙——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背道而驰必
然会自取灭亡。
37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思想保守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不求进取。
38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39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40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41教学相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4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43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44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燕知春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万变不离其宗——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
45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46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
47白马非马——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矛盾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 48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49统筹兼顾好花还需绿叶扶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
50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丢了西瓜捡芝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了主次矛盾的关系。
51十个指头按跳蚤隔靴搔痒扬汤止沸——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52白壁微瑕瑕不掩玉——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5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如果不分清主流和支流就不能认清事物的性质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54艰难困苦玉妆于成天道酬勤凿壁偷光物必先腐而虫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南橘北枳孟母三迁名师出高徒——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5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循序渐进——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变化和积累。 57田忌赛马——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变化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58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定会引起质变。
59当机立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事物的量变超过临界点就要抓住机会促成其质变。
60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61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62揠苗助长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63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结合起来。
64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65胸有成竹——通过积累感性材料和感性认识并对其进行抽象思维就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66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多思出智慧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从而用以指导实践。
67千虑一得——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 68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一针见血——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69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本质。 70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性认识要依赖于感性认识。 7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72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客观性科学认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73学以致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74屠龙妙术纸上谈兵——割裂实践和认识、理论和实际的辩证关系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75真金不怕火来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76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7叶公好龙——害怕实践回避实践。 78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错误的生态价值观。 79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公无私舍生取义——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新时期正确的价值取向。 80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相互储存、相互转化的我们应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81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 82人生如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悲观主义的、消极的人生价值观。 83时势造英雄——个人活动受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84卧薪尝胆——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 8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86哀莫大于心死——失掉了科学而正确的理想就失了人生的精神支柱。87行百里路者半九十----关键部分对事物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要认真对待。 诗句体现的哲理 1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人的主观意识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从实际出发。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6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既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树欲静而风不止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衰皆自然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规律客观事物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8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仅仅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11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1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13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稻花香里说丰年听起蛙声一片——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不依赖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14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 15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16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一切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17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18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19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十年磨一剑二句三年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量变引起质变。 20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当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和发展促成质变。 2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坚持适度原则。 2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同一性。 23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24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2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26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27骅骝日千里亦在御功者——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29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30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 31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祸兮福之所福兮祸之所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曲则全枉则直 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任何矛盾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2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辩证否定即“扬弃”。 33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4能群者存不能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3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6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人生的价值的实现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