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庭环境重要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和谐家庭环境重要篇一
《和谐的家庭环境1》

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之本

王秋姣

摘要:“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环境就是每个家庭的幸福。和谐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的催化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对和谐家庭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导致家庭中文化含量缺失、共同时间缺失、情感支持缺失、家庭民主缺失。实践证明,做到家庭教育民主化,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做孩子的朋友,就能营造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就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孩子最终会以健全人格去迎接自己未来丰富的人生。

关键词:家庭教育 和谐家庭环境 家长素质

不幸家庭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而幸福的家庭原因则是相同的。“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环境就是每个家庭的幸福。家庭是孩子出生的地方,是第一个生活环境,是成长的基石,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对孩子身心发展影响极大。一般说来,生活在和谐家庭的孩子,身心发展都是健康的,成长都是顺利的;孩子若在心理、品德、学业上出现问题,个别孩子甚至离家出走、自杀,往往与家庭环境不和谐、家庭关系不和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就是家庭教育之根本。

1.和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通过语言和行动相互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家庭里,无论是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切有目的、有意识的施加影响,都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启蒙学校,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担负起父母和老师的双重责任。而家庭教育是否和谐,效果如何,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未来,更关系到全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所以说家庭是个人道德和价值观念养成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后天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1和谐的家庭教育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古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候接受的良好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习惯就像先天形成和与生俱来一样稳固,终生都会受益,给人一生的成长发展都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它们是息息相关的,每个家庭都健康和谐了,整个社会就会健康和谐。反之,如果家庭不和谐,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诸如云南马加爵杀人案,河南信阳高三女生马娟毁容案等,都是跟没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可见,和谐的家庭教育是构成社会和谐的基石。

1.2和谐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的催化剂

家庭教育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尤其在孩提时代最为关键。我们知道,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处于本能,而本能源于儿童时期的习惯养成。在每个人成长的里程上,他的性格、品行、情操、智慧无时无处都显示出幼时所受教育的程度和烙印。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吸毒、酗酒、打架斗殴、盗窃等现象,几乎都与没有和谐的家庭教育有关。可见,缺乏和谐家庭教育的家庭,将给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留下难以治愈的创伤。拥有和谐家庭教育的家庭,孩子的身心犹如阳光雨露滋养着花卉果木茁壮成长,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和价值感。如今的家庭教育是一

次性的,一旦出错,很难有改正的机会。过去家庭孩子多,老大没教育好,接受了教训,老二就可以教育好,现在没有这种机会了。孩子幼儿阶段没教育好,到以后再来补救的话,就悔之晚矣。正是和谐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孩子才能养成自尊、自爱、孝顺、负责任等品质,具有进入社会后遵守社会秩序和尊重群体利益的观念和能力,成为和谐社会大家庭的一员。

1.3和谐的家庭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今天的儿童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能否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每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理想信念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接受和谐的家庭教育熏陶的必然结果。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可见和谐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不和谐家庭环境的表现

2.1文化含量的缺失。

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塑造孩子独立完善的人格品质,因此,营造家庭教育中的文化氛围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只顾自己打麻将、泡舞厅,甚至家里的客厅成了牌友聚会的场所。这样的家庭环境缺少了文化的支撑,家庭教育必然苍白乏力,家庭和谐也就缺少了根本的基石。

2.2共同时间的缺失。

当今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那些只顾忙着挣钱,忙着官场追逐,忙着应酬的为人父母者,舍不得将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很少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没有共同时间,也就无法倾听孩子的心声,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更看不清孩子成长的脚步,当然也无法随时拨正孩子前进的方向。可以这么说,没有共同时间的家庭是虚拟的家庭,没有共同时间的亲子关系,便失去相互沟通、分享快乐的土壤和阳光。家长一般重视在金钱支配上精打细算,但在家庭生活时间安排上,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却很少顾及。

在美国的一个家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因整日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以至于孩子长期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有一天,父亲刚回家就又要出门,孩子问父亲:“爸爸,您一小时能赚多少钱?”“10美元,孩子。”父亲得意地回答。孩子想了想,用恳求的语气问:“爸爸,我想用10美元买您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吗?”可见,孩子多么渴望与父母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玩乐,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2.3情感支持的缺失。

情感支持是家庭稳固的基础,是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的源泉,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阳光。有一个瘸腿的小男孩,他常常自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有一次,父亲要几个孩子每人栽一棵树,并且说,谁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礼物。由于自卑,小男孩决定放弃。于是,在给树苗浇了一两次水后,他就再也没有管过那棵树。出乎意料的是,小男孩的树苗却比其他孩子的长得更好。父亲给他买了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并且称赞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植物家。从此,小男孩变得自信乐观了。终于有一天,他发现父亲一直在偷偷地护育着自己的那棵

小树„„几十年过去了,那个小男孩没有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了美国总统。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多给孩子一点自信和勇气,多给孩子一点支持和鼓励,这是孩子的精神力量所在,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所在,也是父母健康心态的具体表现。而在很多家庭中,这种情感支持是极其缺乏的。

2.4家庭民主的缺失。

为什么在不少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难以沟通,缺少共同语言?为什么家庭悲剧时有发生?其根源也许在于家庭中缺乏民主,缺乏平等的亲子关系,做父母的不能以权威的姿态与孩子说话,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一条生物链,而在一些家庭里,也有这么一条无形的链。一个孩子说:在家里,我怕爸爸,爸爸屈从妈妈,妈妈尊敬姥姥,而姥姥总是宠着我。因此,我既是最小的,也是最大的。一个初一学生这样评价自己的父母:我的父母是权威的象征,使人不敢冒犯。他们常常拿出“镇山法宝”——“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管”来回绝我。“没大没小”“没分寸”等压制性很强的话,经常挂在妈妈的嘴边。当我真诚地提出要与妈妈做朋友时,妈妈感觉这好像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亲子互动的过程。家长在家庭中角色不是裁判,不是警察,而应该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朋友。

3.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呢?

3.1家庭教育要民主化。

平等、尊重、信任是家庭民主的具体体现。优化教育环境,启发自我教育,创设自主学习的家庭氛围,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成员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是家庭实现民主化的基础,家长有民主,孩子才能有“自立”。家长要营造和谐环境,家庭氛围亲和成员之间才会建立人人平等、互相关心、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互相体谅、互相爱护、和睦团结的关系。情感是双向交流,父母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有发言权。孩子虽小,同样需要理解和尊重。尊重他的想法,聆听他的意见,哪怕其意见是幼稚、不成熟的,也要对孩子充满信任,相信他的上进心、相信他的是非判断。孩子的意见若能得到家长的采纳、重视,无疑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只有这样在民主的实行中孩子的自立意识才会随之诞生,作为父母必须尊重、孝敬老人,对待兄弟姐妹要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理解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家庭幸福,并从中学习到关心与信任。

3.2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是言传身教、迁移默化的,家长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对孩子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兑现,兑现有困难的事不要轻易许诺。因为如果父母经常言出不行,说话不算数,就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也会让孩子效仿,如果家长有出言不逊的“过错”,就一定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郑重其事地向孩子道歉,求得孩子的谅解。向孩子承认错误也是教育,要强化教育要求,淡化教育痕迹。

3.3家长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做知心朋友。家长不仅要在生活上照顾孩子,在学习中引导孩子,还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与恰当的关怀与抚慰。面对孩

子的不当看法时,应该像对朋友一样阐明其道理,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当孩子在学校遇到了麻烦,学习上遇到了难题,老师因为忙没有发现,孩子急需老师辅导的时候,家长若让自己扮演良师的角色,那是再好不过了。当孩子犯错误时,更要表现出家长的民主性,允许孩子申辩自己的行动理由和自己的感受,在听清楚明白后再进行理智的帮助和教育,避免纯发泄性的责备和带侮辱性的谩骂。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其实这也是父母和孩子交朋友的第一个要求——坐下来听孩子倾述,跟孩子交流,有时并不需要作父母的自己说,只要静静地听孩子把话讲完,让孩子觉得您真正理解了他的想法,体味出父母对他是尊重的,孩子也就满足了。父母作为倾听者给孩子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所有的孩子都盼望父母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3.4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人是有差别的,成长的基础和环境各不相同,成功的道路也是千万条,但对个人来讲仅有一条最佳的道路,也就是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成功在于选择,选择在于自知,成功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路,家长不要用分数和名次让孩子过早的成为“失败者”。家长要努力创造适合孩子的天资需要的丰富多样的成长和发展环境条件。灵活运用各种知识传递途径,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项自己喜欢做的事,他就会主动去学习,久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建立起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系统。同时,成才教育绝不单纯把成为伟人、名人、领导,作为终极目标,就社会需要的多样性来讲,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伟人、名人和领导,也不可能都成为栋梁之才,经济建设对人才需要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学历要求的多层次化,鼓励孩子根据个人特长、爱好多方面发展,使孩子在各类学习中都获得成就感,都有所收获。作为家长对孩子成长的目标,需要一个统一的“定位”,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而全家人的意见有可能也有所偏差。所以有必要研究社会的需要,综合自己的成长经验,在全家人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给孩子一个“定位”。要真正做到和谐的步调一致,使整个家庭教育形成一个合力。

为了使我们的孩子身心都能健康发展,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具有完善的人格,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每个家长都要努力,都要积极主动地多方面配合。通过家庭成员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会在今后走向社会时具备良好的适应社会能力,以健全人格去迎接自己未来丰富的人生。

葬送孩子的四种不良家庭环境

经有关专家大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儿童,不是因为智力不行,而是因为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所造成的。不良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生活、健康、学习方面,更严重的是对情感、个性、品德的恶劣影响,往往会伤害幼小的心灵,甚至影响其终生。目前常见不良家庭环境有:

(一)父母离婚

父母一旦离婚,家庭的正常生活就被破坏。这种打击对年幼的孩子往往比对成年的父母更加沉重。加上生活缺乏照顾,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稚嫩的精神世界仿佛整个崩溃了,常表现情绪低沉、抑郁寡欢、自卑感强、不合群、学习成绩下降。

(二)父母认识不一致

同一家庭中如果不同的成人对培养下一代所持的态度不同,就会使孩子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从而失去方向性,增加随机性。例如:孩子的母亲主张孩子继续上学,而父亲却坚持孩子辍学经商,为此经常吵闹不休,使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积郁成疾。

(三)父母不惜钱物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或得高分数而给他们钱或买昂贵的奖品,搞金钱、物质刺激,这无疑是一种贿赂,使孩子丧失内在的学习动力,为钱财读书,有害无益。另外,父母不惜钱物,家庭装修豪华,追求吃喝玩乐,往往使孩子贪图安逸享受,不求上进。

(四)父母娱乐过度

父母打牌成瘾,甚至废寝忘食,孩子的生活失去规律,在嘈杂的环境中难以安心学习,睡眠不足又影响次日的听课,自然会影响学习效果。

父母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即一个和睦、规律、勤奋、充满生机的环境。在孩子进入学习情境之中时,不要干扰其注意力,避免高声喧哗,必要时“牺牲”听音乐和看电视等娱乐活动。另外,固定的学习地点、充足的光照、室内空气新鲜、桌椅合适、整洁安静,也是必需的。

和谐家庭环境重要篇二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txt始终相信,这世间,相爱的原因有很多,但分开的理由只有一个--爱的还不够。人生有四个存折:健康 情感 事业和金钱。如果健康消失了,其他的存折都会过期。

研究背景:

人与人是互相影响的,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影响人。而学生,属未成年人,思想没有成熟,对事物的好坏鉴别力不强,最易受外界影响,家长的任何不文明言行和落后思想,都会让他们耳濡目染,最后形成坏的习惯,根深蒂固,影响一辈子。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细胞”虽小,结构却很复杂,家庭成员、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居住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社会地位、家庭亲友关系等等,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生动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在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家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大家庭里,家庭成员多,虽然人际关系非常复杂,个人的隐私和自由也很有限,但是,大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一般而言,社会交往能力会比较强,比较注重家族伦理观念,比较善于互助合作。现代家庭,一般是三口之家的小家庭,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个人有比较大的自由度,少受各种各样的干扰,但小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社会交际能力会比较弱,家庭伦理观念淡薄,不太善于合作。过于简单的家庭人际关系不利于培养儿童的集体观念和社会观念,毕竟国家、集体观念的形成跟群体生活„

课题目的、意义: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建设者,孩子的成长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栋梁,首先要从改善家庭教育开始;一个人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说由家庭环境决定的,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国家人才,为了让孩子真正地享受成长的快乐,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与和谐,家庭环境至关重要。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

研究主要内容:研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影响,分析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了解孩子内心世界,指出各种家庭教育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利与弊,并通过总结给天下父母提出合理的建议,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研究主要方法:1、搜集、整理文献

2、问卷调查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1.指导组

刘德长老师负责指导小组成员讨论所选的课题,意见汇总,确立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理清研究思路;

2.课题组

(1)组长:张苗苗 负责指导师和课题成员的沟通和协调,承担课题研究的总报告并陈述等。

(2)记录员:王路路、刘云 负责及时详细记录研究过程

(3)信息员:张苗苗、王路路、刘云负责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问卷分发和调查

(4)数据统计分析员: 张苗苗、王路路 负责对收集而来的统计分析

(5)文笔员:张苗苗、王路路 负责问卷的制定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设计印制问卷调查表:

学生卷

1、 你的监护人是( )

A. 父母双亲 B.单亲 C.其他

2、 你与父母主动沟通的次数( )

A. 经常 B.偶尔 C.几乎没有

3、 自己的性格是( )

A. 活泼开朗 B.内心腼腆 C.忧郁沉默

4、 自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是( )

A. 优秀 B.良好 C.中等 D.差

5、 自己的家庭关系是否和谐( )

A. 非常和谐 B.普普通通 C.不算糟糕

6、 对自己的生活态度是( )

A. 积极向上 B.涣散慵懒 C.堕落阴暗前途渺茫 D.混日子

7、 是否经常上网并沉迷其中或去KTV等地方

A. 经常 B.偶尔 C.几乎不去 D家长带着去

8.你的家庭经济状况( )

A.较富裕 B.小康 C.不理想

9. 你认为你最开心的事是?( )

A自娱自乐 B和父母在一起 C一个人呆着 D和朋友在一起玩

10. 你有心事向谁诉说( )

A向父母 B向同学或朋友 C和自己说 D没人可以说 E其他

11.你觉得生活中最缺什么?( )

A爱 B钱 C管束 D自由 E知心朋友 F其他

12.你认为监护人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利还是弊?( )

A非常有利 B非常不利 C利大于弊 D弊大大于利 E没用

9、 你的家庭环境是怎样的?(监护人对你的态度、教育方式,家庭现状)

10、 你希望拥有怎样的家庭?(或你对你的家庭已经很满意了,请描述一下你的家庭环境)

11、 你觉得你的家庭对你带来了哪些影响?(正面和负面、自身的性格与品质、好的或坏的习惯,在你心里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12、 你想对你监护人说什么?(关于你对他们的教育方式的意见,或对他们本人的要求及改善)

13.描述你下你的性格和你自身的优缺点:

14.父母对你的教育方式是怎样的?

实地调查:社区居民,网上学生QQ群

访问专家:无

资料整理:

张苗苗,王路路,刘云

结题报告执笔:张苗苗,王路路

(2)活动步骤:分 3 阶段实施

具体安排:1.准备阶段

召开会议讨论,组织查阅相关资料,确定研究对象,制定可行的课题计划。

2.研究阶段

对收集而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制定问卷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阶段

全面总结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完成每项资料整理,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

(3)计划访问的人员:学生

(4)活动所需的条件:调查对象,调查主题

预期的成果:(论文、调查报告、制作模型、实验报告等)

论文: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 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经调查表明,百分之九十二的家庭是双亲家庭,百分之八的是单亲家庭,监护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大多数和谐幸福的家庭的孩子性格开朗,生活态度积极向上,能够主动与父母沟通,而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孩子,性格内向腼腆,沉默忧郁,大多数人沉迷于网络和KTV,耽误了学习。大多数的学生更愿意与朋友待在一起,与父母沟通的次数却很少。

经调查大部分学生希望拥有和谐团结,互相尊重,轻松愉快的家庭。而现在的家长大多数家长给予了孩子过大的压力,孩子过于被拘束,缺少自由。有的缺少精神上的关心与安慰。

对于独生子女这样的家庭境况,在经济上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异。

1.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娇宠,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

? 2.对“独苗苗”百般袒护,长者不愿约束孩子。孩子在家庭这个最早加入的社会结构中,未能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而是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走向外部社会也不懂得尊重别人。

? 3.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所以社会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

4.在家里,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工作,易于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

5.家长望子成龙,请家庭教师,买钢琴,成天逼孩子认字、作文、弹琴、习画、学外语,没完没了。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时间,会产生厌学情绪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独身子女会出现一些人格上的倾向性,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上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但是,独生子女并非“问题儿童”,其身体健康、智力水平等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大多属于中间型性格,其次是外向型和倾外向型,再是内向型和倾内向型。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属于外向型性格的独生子女明显多于非独生子女,属于内向型性格的则明显少于非独生子女。

由于家庭成员的组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相对于是有兄弟姐妹的的孩子来说,亲子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多是独生子女的家庭. 就其交流的内容,有研究表明在与母亲和父亲之间的交

流中有一定的差异.有资料显示如下:

(1)在母亲与独生子女的交流中,围绕学习和学校生活方面的内容最多(肯定性回答各占 80.7%和 74.9%);其次是关于独生子女的伙伴关系、独生子女发展前途方面的内容(肯定性回答各占53.9%和 51.5%);再次是“让我高兴和烦恼的事”与“家里的事”。最后的四项内容依次是娱乐、如何做个好孩子、文艺体育新闻和国际国内新闻。

(2)在父亲与孩子的交流中,围绕学习和学校生活方面的内容也是最多的(肯定性回答各占 75%和 52.4%);其次是独生子女的发展前途问题和文艺体育方面的内容(肯定性回答各占 47.9%和38.7%);再次是国际国内新闻以及伙伴关系。最后的四项内容依次是“让我高兴和烦恼的事”、“家里的事”、娱乐和如何做个好孩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①父亲和母亲与孩子谈话的重要主题是一致的,都是关于学习和学校生活方面的内容,但是孩子和母亲在这两方面的交流多于父亲。②孩子更愿意和母亲谈自己的伙伴关系,和父亲交流自己的前途。③孩子和母亲谈自己的事情或家里的事情更多一些。 一般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直接、简单,眼睛只盯着学习,成天唠叨、责备:“你这样怎么行啊,将来怎么找到好工作啊?”这些话往往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作为家长,必须更多地体谅、关心孩子,鼓励孩子,为他们各方面的一点点的努力和进步喝彩。

??? 1、全面关心孩子,密切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好,孩子容易在爱的氛围中努力学习,以赢得父母更多的关爱。父母平时再忙,也应该设法抽空与孩子交流,倾听她(他)的想法,尽力满足她(他)的合理要求(包括好奇、玩耍、交友、独立等要求)。这样,孩子心中就会产生这样的愿望:“爸爸妈妈爱我,他们希望我好好学习,我要努力才对。”

??? 2、多赏识孩子,让孩子树立信心。一个有着良好自我感觉的孩子,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这种自信力量会鼓励她(他)在各个方面(自然也包括学习上)勇于接受挑战,不怕困难,做得更好。做家长的要仔细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内心燃起这样的火焰:“我是一个好孩子,我能行,我能做得更好,我能学得更好。”

??? 3、多与孩子分享学习的乐趣。一个在学习中感到快乐的人,必然会更加喜欢学习。一方面,家长可以让孩子多讲讲学校生活中的趣事,一边认真听,一边表示出感兴趣、羡慕、赞赏之情,并适当点拔一下,引导她(他)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同学。这种喜欢的情绪能转化为“为喜欢的人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另外,还可有意识地与她(他)分享学习到的新知识的快乐,让她(他)感到有知识、文化的人更能解决实际问题,更能聪明地去做事、去帮助别人,也更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再者,家长还可以积极地强化她(他)对新知识的好奇感、求知欲,“咦,这个问题还真有趣,太有意思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怎么办呢?”还可强化她(他)积极思考而最终豁然开朗、计上心来的快乐心情,“太好了,终于成功了!”“哇,你真厉害,有办法把这么难的题解出来!”总之,想方设法让她(他)感到:学习是有困难的,但更多的时候是快乐的;学习时碰到困难是暂时的,但通过学习获得个人成长、精神财富是永久的。

总之,做为家长 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 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和谐家庭环境重要篇三
《营造和谐家庭环境》

和谐家庭环境重要篇四
《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___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论文》

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影响与实践研究

新 课 题

和谐的成长环境 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影响

淮南市凤台县古店中心校 刘见

【摘 要】: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心理共同体,每个家庭都笼罩着一定的心理氛围。家庭的心理氛围体现着家庭内部的精神面貌,也体现着家庭内部的一种稳定的、典型的、占优势的情绪状态。它既反映着家庭成员对社会的态度,也反映着家庭成员之间,在情感上的积极与消极,肯定与否定的相互关系。在民主和睦的文明家庭中,家庭成员各尽其社会和家庭之职责,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热心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家庭成员之间心理相容,同享欢乐,共分忧愁,平等互助,彼此信任和尊重,即使偶尔发生矛盾冲突,也能顺利解决。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的文明家庭中抚养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这是因为,文明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习到怎样爱他人并尊重他人,使孩子能感到“这是我的家”,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另外,温馨的家庭能使孩子获得支持感,当孩子犹豫、彷徨,或遇到困难、挫折、灰心气馁时,可以从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相反,在空气沉闷、压抑,充满矛盾冲突的不和谐家庭中,尤其是父母双方的矛盾冲突激化,导致离婚所引起的家庭破裂,首先受到伤害的是孩子,令其受到无所适从的心灵上的创伤。研究表明:生活在不和谐而气氛紧张家庭中的孩子,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诸如,喜怒无常,闷闷不乐,胆小怕事,固执己见,不听劝说,不能自制,不爱交际,自卑、孤僻、冷漠和撒谎欺骗等等心理障碍或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还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家庭是孩子温馨的港湾,是孩子实现理想放飞希望的摇篮,是孩子人生的起点。宽松和谐的家庭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同时又可以帮助孩子消除疲劳、紧张和烦恼,

为成长中的孩子注入生机和活力,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和谐是一种氛围,需要家长用心去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孩子在成长中没有压迫感,身心得到正常、自然、健康的发展。孩子的个性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家庭氛围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乃至人格的形成,孩子呱呱落地,首先进入的就是家庭,而且,孩子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无可选择地接受着家庭生活的种种信息。家长生活习惯、志趣爱好以及由家长布置和安排的家庭生活环境等,无时无刻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家庭的氛围如何,对孩子个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呢?提高家长素质是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的关键、家庭教育要民主化(平等、尊重、信任)、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有一颗尊重孩子的心,有一颗宽容的心,家长应该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做知心朋友)。

【关 键 词】:健康发展和谐 家庭氛围 孩子

(一)家庭氛围对孩子心智的影响

家庭环境可以加强也可以抑制一个孩子心智的发展。一个对人、事、物拥有丰富体验的孩子,能呈现多样化可能性和创造力。一般来说,家庭氛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鼓励性(如鼓励发明创造),严厉型(如坚持考试为本),放任型(如父母赌博不管教子女),宽松型(如父母任由孩子自由发展)。在一个鼓励型家庭中,孩子往往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人成才。因此,父母应仔细观察自己孩子的特点,根据他的特点给与他最大的帮助,帮助他开发智力,发展兴趣。

(二)家庭氛围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现在的家庭多数是三口之家或“四二一”式家庭,孩子往往处在中心位置。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得到过多的关心和爱 护,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这样对其健全人格的养成有很大伤害。此外,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等关系的好坏对孩子性格品质形成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作为父母必须尊重、孝敬老人,对待兄弟姐妹要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家庭幸福,形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并从中学习到关心与信任。

有句老话说得好:什么样的家庭出来什么样的孩子。和睦家庭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开朗活泼;父母娇纵溺爱的家庭的孩子一定不知天高地厚,无法无天;经常吵闹的家庭里孩子通常性格内向、沉默而且忧郁„„由此可见,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三)家庭氛围对孩子行为的影响

家庭气氛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双方合力营造的。在有些家庭中,夫妻俩在事业、社会地位上发展不平衡,情感上就容易 出现障碍,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如果夫妻之间不能相互理解和尊重,某些不和谐的情感流露与心态行为,就会直接影响到对孩子的教育和评价方式。若因种种原因又不可能离婚,随之夫妻、亲子之间的关系往往出现微妙的“异化”,孩子就成了“替罪羊”,可能成为父母的出气筒,或导致孩子对家庭产生强大的“离心力”。这样的家庭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归属感,甚至因压力过大而心理失衡。

家庭是孩子温馨的港湾,是孩子实现理想放飞希望的摇篮,是孩子人生的起点。宽松和谐的家庭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同时又可以帮助孩子消除疲劳、紧张和烦恼,为成长中的孩子注入生机和活力,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和谐是一种氛围,需要家长用心去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孩子在成长中没有压迫感,身心得到正常、自然、健康的发展。据美国心理学家对4000名7岁儿童的调查表明,和睦家庭中的孩子远比气氛紧张家庭的孩子智商高。在这方面,我国心理学家亦做过专门研究,结果表明,紧张的环境对儿童智商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若婆婆与妈妈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无休止争吵甚至打骂或者冷战到底,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会对智力发展、学习兴趣以及良好心理 素质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健康、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父母应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 那么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呢?

第一,提高家长素质是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的关键。孩子最初是从母亲温柔的维系笑傲,甜蜜的摇篮曲,父亲慈爱的目光和强壮有力而充满温暖的双手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是从母亲怎样对待父亲,父亲怎样对待母亲开始逐渐认识这个

世界的。在一个有教养的家庭里,父母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支持。那么,父母展现在孩子面前的这一切,都使他确信人间的美好,使他的心境平和,心胸坦荡。假如这个信念破灭,悲哀和痛苦就会闯入儿童的心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利斯基认为,对于即将结婚和已经结婚的人来说,选择了婚姻的同时,就要为教育孩子做好准备。夫妻双方要互相爱护、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因为夫妻间的爱情、信任、忠诚和帮助,是使父母智慧之树常青的营养源泉。托尔斯泰的话更明确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夫妻之间的和睦是成功地教育儿童的首要条件。”当妻子为辛苦劳动的丈夫擦汗时,你的孩子也学会了为你们擦汗;当丈夫向自己心爱的妻子献花时,孩子也学会了爱护自己的母亲。家庭教育从来都是蕴含在无声的爱之中。

当然,夫妻之间也难免会吵架、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可是,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万一被孩子撞见了,要尽快在孩子面前和解,不要把孩子拉入吵架中,也不要让孩子当你们的“法官”,更不要让孩子支持或选择任何一方。因为对于孩子(特别是小于14岁的孩子)来说,父亲和母亲都是自己最亲、最值得信任和爱戴的人,支持或选择任何一方都让他面临巨大的心理失衡,从而产生焦虑、恐惧、怀疑、不安等情绪。长期处于这种消极情绪中的孩子,往往心灵闭塞,不喜欢学习。

夫妻双方要共同维护自己的家庭幸福,要善于为家庭生活创造最高尚、最珍贵的财富——相亲相爱。只有这样,家庭才能营造出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气氛。家庭教育是言传身教、迁移默化的,家长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对孩子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兑现,兑现有困难的事不要轻易许诺。因为如果父母经常言出不行,说话不算数,就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也会让孩子效仿,如果家长有出言不行的“过错’,就一定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郑重其事地向孩子道歉,求得孩子的谅解。向孩子承认错误也是教育,要强化教育要求,淡化教育痕迹。可以在孩子的学习桌子上贴一些座右铭,曾经获得的荣誉等,以此来增强学习的信心。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可以在一边看看书或读读报,不要整天打麻将、看电视,试想,晚饭后,家长或看电视或玩麻将放松自己的心情,让孩子坐在一旁做作业、看书,少不更事的孩子怎会甘心?

曾有孩子在自己的作文写道:“凭什么让我念书,他们在一边看电视、玩麻将?”一些家长会理由十足地教训不服气的孩子说:“你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将来等你做父母了你也可以像我们这样。”有人说孩子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每天都在自己的眼中留下了父母的形象。孩子是看着父母长大的,孩子学做人,学敬业,第一个榜样就是父亲或母亲。一个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父亲或母亲,指着孩子的鼻子吼着“你给我念书去,不许看电视!”时,这样的命令是苍白与无效的。为什么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通常比较优秀?我认为不仅仅是智力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家庭学习氛围的营造。

第二、家庭教育要民主化。平等、尊重、信任是家庭民主的,优化教育环境,启发自我教育,创设自主学习的家庭氛围,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优化教育环境,启发自我教育,创设自主学习的家庭氛围,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成员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是家庭实现民主化的基础,家长有民主,孩子才能有“自立”。家长要营造和谐环境,家庭氛围亲和成员之间才会建立人人平等、互相关心、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互相体谅、互相爱护、和睦团结的关系。情感是双向交流,父母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有发言权。孩子虽小,同样需要理解和尊重。尊重他的想法,聆听他的意见,哪怕其意见是幼稚、不成熟的,也要对孩子充满信任,相信他的上进心、相信他的是非判断。孩子的意见若能得到家长的采纳、重视,无疑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只有这样在民主的实行中孩子的自立意识才会随之诞生,作为父母必须尊重、孝敬老人,对待兄弟姐妹要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理解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家庭幸福,并从中学习到关心与信任。有这样一个案例:儿子在征文比赛中获得了年级组一等奖。他是个好强的孩子,回家后天天对着镜子背稿子,准备参加接下来的演讲比赛。孩子的精神固然可嘉,但他的朗诵、演讲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一天放学回家后,他翘着小嘴,一脸不悦地对我说:“妈妈,我真不明白,童老师为什么要请李宇彤参加演讲比赛,而不请我。” “李宇彤的朗诵、演讲水平比你高。上次家长开放日,家长对她都很佩服。”我说。“可她演讲的内容是我获奖的那篇文章呀!”“那有什么关系。” “有本事自己写稿子,这是不公平的。”孩子愤愤地说。“看来你很有意见,说说为什么?”我知道,他发泄够了,也许心里会好受些。孩子罗列了很多的理由,而我在绞尽脑汁想:他说完后,我

和谐家庭环境重要篇五
《构建和谐家庭氛围》

督导论文

构建和谐家庭氛围,

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仪阳镇初级中学

李呈

构建和谐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及感情的总和。心理素质是指人们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意志、兴趣、性格和能力的先天具有和后天形成的内部诸要素的总和。一般认为家庭环境只是成员结构、生活水准、居住条件、父母职业等。其实,家庭环境应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儿童心理素质形成的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在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中,家庭环境影响是多层次、多侧面的,主要是:

一、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

家庭的情绪氛围是指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它是通过语言和人际氛围构成的。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尤其对儿童个性品格的形成特别有意义。如有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融洽,尽管有时发生意见,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

这样在总占优势的合作、谅解和氛围下,不但使儿童学会了对人的互助、互爱、和作、谅解,使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而且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而在另一种家庭中,成员之间如同陌路人,争吵不休,处事自私,互相折磨,家中犹如精神监狱———这样家庭的儿童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甚至把家中的精神折磨迁移到别人身上发泄以求心理平衡。这样的孩子容易犯罪闹事,难于受教。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互相关系,形成良好规范。如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样教人,要相处和睦,尊老爱幼,语言文明,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洽气氛,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才有助于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

二、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儿童个性的缺陷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父母所造成的,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专横的遵循封建旧规的家庭。这类家庭常常强调辈份,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持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要看父母脸色做人,这就可能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或者另一方面会形成暴戾、

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并往往会在捉弄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

第二类是过分娇庞,有求必应,家长只想为儿童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和保护。由于父母过分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就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的品性。

第三类是放任自流,不过问的教养态度。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儿童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显示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第四类是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教育儿童,这类家庭中能忍耐、平等、随和谅解、互相爱护、关心,父母能多给子女鼓励和诱导,而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提高子女的认识,改正缺点。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对别人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

可见,不同类型的家庭的不同教养态度对儿童个性品格,心理素质的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年轻的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心骨,顶梁柱,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者,孩子成长的责任人,因此有责任去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掌握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使家庭呈现———民主、和谐、平等的融洽气氛,才能培养孩子讲责任,讲民主、讲勤奋、讲进步,不骄不宠,自尊自强的好品格。

三、家庭结构的变化是影响良好心理素质的严重障碍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的普遍,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

的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家庭结构也随着发生变化,表现在单亲家庭不断出现,家庭结构的稳定正在动摇,再婚率不断上升,伴随而来的是家庭的解体与重构。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的离异,首当其冲使儿童的心理受到伤害,家庭的破裂使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乐园一下子被破坏,家庭给予儿童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一下子消失伴随而来的却是失去父或母,甚至失去双亲的痛苦,孩子成了父母的争夺对象,出气筒,或父母倾诉的对象或仲裁者,有时却又成了双亲遗弃的物品,这些都给孩子心灵以极大的创伤,使孩子容易形成变态心理和怪癖性格,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他们爱亲生父母,很难与继父母相处,因此,他们或结伙离家出走,或宁可流落街头也不回家,甚至打架、偷、抢,以发泄内心的情绪。这都严重障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 因此广大家长一定要加强学习,正视离异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加强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意识教育,已离异的要处理好家庭成员的关系,努力建立良好的氛围,努力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家庭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家庭环境是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成长的土壤。因此,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家庭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长的责任,认识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并努力克服家庭结构变化等带来的障碍,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和谐家庭环境重要篇六
《家庭环境》

【摘 要】家庭是人生开始的第一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家庭关系、父母素质对青少年成长有关键性的影响。探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有助于青少年成长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家庭环境 青少年 优化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青少年正处于成长过程的素质优化期,探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有助于青少年成长尤其是成为高层次的人才。

家庭环境,由家庭意识、家庭行为、家庭物质三方面组成。家庭意识,它反映家庭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心理,从而形成家庭的是非标准,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家庭意识包括家庭的道德观念、理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家风。家庭行为,它反映家庭成员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规范。家庭行为包括家庭成员的各项活动,如文艺、体育、学习、娱乐、卫生保健、家务劳动等;也包括家庭中自己规定的行为原则,如家法、家规等。家庭物质,它主要反映家庭生活环境、消费趋向、经济状况等。家庭物质包括经济收入、支出、衣食住行等。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他们热情洋溢、兴趣广泛,却缺乏毅力;他们渴望了解社会、了解人生,渴望独立自主,却又缺乏足够的能力摆脱幼稚、分清好坏。孩子们的这些不稳定的个性与含糊的观念如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就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的事物所引诱。因此,孩子们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给予全方位的教育,而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们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

做父母的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适时对孩子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便能引导他们迈好童年、少年、青年的每一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相反,父母自己沾染各种恶习,家庭环境便会受到各种污染,并且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

1 家庭环境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基础

家庭环境是指以家庭这一社会群体为核心形成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1.1 家庭遗传提供了生理素质

“遗传”这个概念来源于生物学,它最先是指生物界的一种自然现象。生物亲代通过生殖繁育把亲代的特性传递给子代,使子代具备与亲代相似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的现象就叫遗传。遗传物质的差异、优劣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能否成长、成长的方向和层次。青少年的生理素质

很大部分是来源于亲代的遗传,生理素质差异性决定了青少年的才华见识在质和量上潜在的差异,从而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速度与层次。智力素质是青少年成长的保障和基础。据研究表明,人的智力遗传率高达60%,仅有约40%的平均智力水平归功与环境差异。除了智商有遗传基础外,特殊才能也有遗传基础。如音乐、绘画。

1.2 提供了物质基础

家庭的物质条件为青产年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推动力。首先,家庭的地理位置对青少年的思维力、创造力以及综合素质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家庭地理位置在发达城市,青少年接触的新事物的机会就比较多,较早了解科技前沿知识、参加各种科技实验活动、眼界开阔、思维敏捷,这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创造力。同时,他们展现自己天赋、接受系统学习的机会大这有利于青少年较早的确定自己的成长方向。其次,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了青少年成长所需的物质条件,如营养、学习资料,受培训的机会等。好的经济基础,不但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好的学校,优化智力,同时还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有一个好的体质。

1.3 提供了精神环境

家庭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关系、文化气氛、家庭成员的期望水平等。良好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品质、人格、情绪产生好的影响。青少年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有“成人感”的心理需要。家庭中不同的情绪气氛对青少年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的性格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青少年在家里感到愉快、安全,就显得活乐情绪稳定有独立性、主动性等。如果家庭人员关系不稳定、不和睦,青少年则会产生不安全感,表现出敌对、偏激、孤独等心理,产生不健全的心理品格。人才史表明,人才成功和失败,不能单凭智能水平,还要看他的个性心理品格。另一方面,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和特定的家庭文化氛围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自我价值体系和人才思想素质。父母职业由于类别上的不同,使得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都受到一定的差异影响,父母的价值观即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不同的价值观就有不同的标准,对什么是好孩子的衡量标准也不相同。总之每一个父母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塑造和影响青少年。父母的文化水平影响子女学习水平、志向、态度等,从而制约青少年智力素质优化。

2 家庭影响具有长期性

家庭是以夫妻为主体的,包括父母、子女等亲属在内的社会关系的组织形式。家庭是人才一生不可脱离的环境,对青少年成长具有长期影响。青少年从婴、幼儿到青少年甚至到老年都离不开家庭。家庭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贯穿始终。首先家庭对青少年成长的方向产生影响。由于遗传和家庭的长期共同生活,父母的兴趣、爱好、文化修养等对青少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族型人才链就是很好的证明。如,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家族曹氏三父子,苏轼兄妹,构成了诗人家族型人才。其次,家庭对青少年成长的速度、层次起到重要作用。家庭关系的亲密性和特殊性,使父母对子女最为了解,对他们的教育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熏陶性。这有利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加速其成长的过程。

由此可见,家庭对青少年成长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起到促进的作用。

3 优化家庭环境

3.1 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3.1.1维系和谐的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其他的家庭关系都是围绕夫妻关系而展开的。所谓“夫妻和,家道成”指的是夫妻关系的好坏对整个家庭的和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首先,需要夫妻双方正确地理解爱情,许多人认为,爱情是纯洁的、永恒的,但事实上,爱情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海市蜃楼,爱情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生活条件的。现实基础的变化,相应地也会导致爱情的变化,也就是说,爱情可能更纯洁、更强烈、更持久,也完全可能更淡化乃至完全消失。因此,夫妻双方都应正确地理解爱情,认识到爱情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拿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去精心呵护它。其次,夫妻双方需要正确地理解婚姻和家庭。许多人常常过于理想化、过于浪漫化,将爱情视为婚姻和家庭的主要或唯一的目的,这样,家庭的角色就显得过于简单、过于片面化。事实上,婚姻和家庭并非仅仅是依靠爱情而组合起来的,家庭更主要的还是一种有机的社会组织,家庭所承担的功能除了对爱情的合乎之外,还有夫妻之间性的满足、家庭成员的社会化、家庭成员的感情支持以及经济功能等等。夫妻双方应该理解一个家庭真正和谐稳定地运转起来,需要的是多种功能的多方面满足,

仅仅有爱情是不够的。再次,良好的夫妻关系除了对爱情、对婚姻、对家庭的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之外,还要求夫妻之间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夫妻关系的和谐对青少年人际交往起着重大影响。夫妻感情深、互相关心,能使子女直接受到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生动教育。而夫妻经常为生活等事反目,同床异梦,动辄吵架拌嘴,甚至大打出手,就会给孩子心灵上投下阴影。孩子长大后,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表现出粗暴、刻薄,严重的就可能出现越轨行为。

3.1.2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如果说夫妻是家庭的核心的话,子女则构成了家庭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家庭关系主要就是围绕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而展开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地位和意义是绝对不可忽视的。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新一代人的民主、平等、自主、自强的意识不断增强。在社会潮流的影响下,青少年也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充分发展。这是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将子女视为人格上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平等地与其交流。其次,父母应该将子女作为朋友来看待,子女并不是低于父母的二等家庭成员,子女也是与父母平等的个体。朋友式的父母子女关系最大的好处是,给青少年子女的成长提供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同时,也使父母地位的确立更主要地取决于父母人格的成熟魅力,而不是依靠父母自上而下的严厉苛责和粗暴简单的吵、骂、打。此外,朋友式的父母子女关系,也有利于子女和父母的交流,以使父母能及时了解青少年子女成长中的问题,使子女愿意和父母交流,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家庭的和谐和青少年子女的健康成长。

3.1.3.家庭气氛的优化

心理社会理论认为,人的成长是受内在的遗传、心理和外在的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的,尤其是与个人生活最为密切的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家庭中的青少年子女能健康成长,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而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文明、向上的家庭氛围是创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条件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家庭气氛是指家庭环境中洋溢的生活气息。良好的家庭气氛充满着愉快与和谐,使人心情愉悦,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这种氛围中生活的青少年,往往会表现出活泼、乐观、友善等性格特征和良好情绪;而良好的心情又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驱力。当青少年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易接受合理要求,遵守规则,友善待人,且协作意识强,这对青少年形成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等品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父母要为青少年子女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主要源于父母的性格和道德修养水平,一般而言,父母具有良好的性格和较高的文化道德修养水平,在家庭中就会礼貌待人,说话和蔼,态度可亲,做事民主,使家庭产生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青少年长期在这样的气氛中生活,就会受到良好的情绪熏陶,有益于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的形成,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应加强修养,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心理冲动,在家庭中避免消极情绪对青少年子女的影响。

3.1.5.家庭风气的优化

家庭风气是家庭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思想作风、道德规范等。良好的家庭风气对青少年子女的健康成长起着独特的作用,一个家庭的道

德观、价值观、审美情趣、行为准则、娱乐方式等等都无时无刻地对青少年子女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有的家庭经常以搓麻将为消遣,或者当着孩子的面谈论消极的内容;或者在孩子的面前过分打扮,这样的家庭风气给青少年子女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广大家长应该在认识到家庭风气对青少年子女健康成长重要性的基础上,努力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在家庭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并树立民主、文明、积极、乐观的家庭风气,为我们的青少年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1)树立尊重与爱的家风。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要做到孝敬老人、夫妻恩爱、爱护子女,让青少年子女生活在尊重与爱的环境中,感受到爱,学会爱,并且从家人之间的尊重与爱逐渐扩展到对他人的尊重、关心、爱护与帮助。

(2)树立民主的家风。现代的民主家风应是建立在家庭成员之间平等依赖的基础上的,以尊重青少年的独立人格和尊严为前提。父母应承认青少年子女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其人格、自主权与参与权。如父母要允许青少年子女有自己的秘密,保留一片心理空间。青少年子女自己能决定,自己能做的事,就让其自己去做,不做过多的干涉;家庭中的事务,尽量让青少年子女参与、讨论、决定„„这样的民主气氛,不仅使青少年子女在轻松、愉悦中树立了主人翁意识,而且养成了做事坦诚,不虚伪的良好品格。

3.2 完善家庭的社会化功能

家庭是青少年进行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之一。完善家庭的社会化功能,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3.2.1 加强家庭教育

青少年要充分开发自己的优良遗传物质必须接受优良的家庭教育。首先,提高父母的素质,实行全面的教育。父母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对青少年成长影响很大。父母的素质高就会对青少年实施正确的教养方式,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是青少年成长的必备条件。有的家长过分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非智力教育,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非常危险的。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里可能会导致青少年思想政治品德的缺失。其次,培养青少年能力。青少年想得到周围人的认可,社会的承认,必须把自己的智慧通过实践表现出来。另外,青少年的能力强也会获得同伴的赞许这也会强加他们的自信心。有信心才会敢想敢做,才会出创造性的成果,才会为社会做贡献。

3.2.2 树立科学成长观

和谐家庭环境重要篇七
《家庭环境_重要的教育资源》

第28卷(2008年)专刊第9-12页

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andPracticeofEducation

Vol.28(2008)ZKP9-P12

家庭环境:重要的教育资源

■王爱玲

要:家庭环境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认知功能、参照功能、熏陶功能、强化功能、筛选功能以及监

督功能。目前,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家长应尽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和谐的家庭

心理环境以及丰富的家庭文化环境,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教育资源

《学习与革命》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中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是说孟母特别重视周围环境对孟子的直接影响。起初,孟子家住在一片墓地旁,常常看到埋死人,于是就学做埋死人的游戏。搬到集市旁边后,孟子每天看到的是小商小贩的经商活动,于是又学做买卖的游戏。最后搬到一个学宫旁边,孟子每天看到的是文质彬有人专门做过这彬的学生,于是也学着做一些文明的游戏。样的一个实验研究,他把一对双胞胎的女孩子,从小分开,一个留在大城市的家庭里,一个被送往边远的森林里随亲戚生活。两个孩子的遗传素质大体相同,由于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同,这两个孩子个性发展完全不同。留在城市的孩子喜欢读书,智力发展较好较快,也比较文静;而在森林附近的亲戚家长大的孩子,则不想读书,身体很好,会爬树,也很灵巧,性格很开朗。这都是家庭环境影响的结果。所以我们要设法为子女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可以看出,孩子如果生活在某种氛围中,就会受到那种氛围的影响,日久天长,耳濡目染,就会形成某种气质。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成长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这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一直呆在这个地方,那么他就像这个地方的人,这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为在他身上已经深深地打下了环境的烙印。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世界上任何人都在属于他自己的特殊家庭中生活并接受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自己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产物。

孩子哇哇坠地,就开始成为家庭中的一分子,迈出了生

活的第一步。可以说学龄前孩子的启蒙教育来自于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孩子开始小学生活后,虽然走出家庭,过的是群体生活,但小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不足,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生活在家庭中的他们,总是要受到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会给孩子终身发展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因而,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应是家长在家庭建设中始终追求的目标。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和感染性等特殊加强家庭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替代的。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家长自身素质,是家庭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中心和希望所在,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得到健康的教育,长大成为有用之人,能够出人头地。因此,父母们都是竭尽所能,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切条件。然而,当今家庭教育中也潜存着一种可怕的功利主义倾向,最为集中和典型的反映就是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智力发展非常关注,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极为重视。他们对子女寄予过高的期望,加大智力投资力度,施加超负荷的压力,而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道德品质、生活态度等缺乏关心或者放任不管,有时甚至采取错误引导,使孩子身心受到摧残,出现各种心理疾病,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造成严重后果。

一、家庭环境及其教育功能

所谓家庭教育环境,是指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上所形成的家庭人际关系和文化心理状态给孩子的影响。一个有着互敬互爱的夫妻关系,亲切融合的父母子女关系,充实的精神生活内容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家庭环境,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所以,只有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下才能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作者简介:王爱玲(1969-),女,山西人,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等研究。

10

教育理论与实践

家庭环境一般可分为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

2008年

社区、传媒等各方面的存的家庭环境影响对后来来自学校、

先存的优良环境,对个体可以形影响具有一定的筛选作用。

“保护层”,对后来的积极影响加以吸收,成一种身心健康的

不良影响进行抵御,甚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反之,若先存环境处于不良状况,后来的积极影响便会受到淡化处理,而消极影响却反而得到强化。

(六)监督功能

家庭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监督岗”,它具有时效快、有效时间长和经常不间断等特点。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孩子随时随地按父母和教师的要求约束自己,对自己的言行有所检点,不敢越轨;而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下,连学校教育的多比如居住环境始种监督措施,也往往会失去其应有的功效。终保持整齐清洁,孩子放学回家,即便父母不在没有人管,也会把书包、外衣放在该放的地方。相反,家居乱七八糟,尽管父母再三督促,孩子也会将东西乱扔。

就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而言,家庭环境具有如下功等几方面。能:

(一)认知功能

环境是人们认识活动的重要对象。孩子从呱呱落地开始,正是在家庭这个生活空间里,通过母亲和其他家人对其睡、拉、穿、洗等等照料,抱、逗、笑、说、玩等等接触,渐渐吃、

地一点一滴地认识了周围的事、物、人,渐渐地一点一滴地知道什么东西能吃、能玩,什么东西吃不得、动不得;怎么做就安全,怎么做就受伤害;哪些行为会受到称赞,哪些行为会令人不高兴;以至逐步懂得各种各样的道理。人们很多知识、经验,就是这样从家庭这个最初接触的生活环境中学来的。所以,有人把家庭环境比喻为儿童“生活的教科书”。

(二)参照功能

儿童在理解、接受某种观念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时,往往需要一定的“参照对象”。这些“参照对象”相当多地来自他们在家庭环境中积累的体验、感受和经验。譬如学校教育学生要爱护公物,孩子们如果过去受过的教育影响与此一致,自然很快就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有的孩子在家里常常听父母叮嘱“要爱护自己的东西,其他的别管那么多”,有些孩子的家人还把别人东西占为己有。生活在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在接受教育时就存在“参照”选择问题。有些教师抱怨“说一千,道一万,顶不上父母一句话”,其缘故就在于教师的教育与学生在家庭获得的“参照对象”存在着矛盾。

(三)熏陶功能

人们在谈到环境对人的影响时,常常喜欢用“熏渍陶、“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词染”

语,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正是熏陶这一功能。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尤其是处在婴幼儿期、儿童期的孩子,各方面都未定型,模仿性又很强,对他们来说,环境的这一教育功能尤为明显。孩子经常接触的人、事、物,对其生活习惯、思想品行,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产生好的或者不好的影响。一些孩子声调、姿势,做事的动作、态度、习惯等等,同父说话的口气、

亲、母亲或者某一个家人几乎一模一样,其原因就在这里。

(四)强化功能

良好的家庭环境,都会包含着许多能够激励孩子上进的因素,如丰富的书刊,积极的家庭舆论,温馨的相互关心的家庭人际关系,与学习或事业有成的亲友交往,等等。这些因素,对孩子正在形成的健康的心理和品德上、学习上一些良好的动机、意愿,都会起增强作用,还可能激发起某种新的欲望、动力。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不但会使孩子养成某些不良的品性,还可能使这些不良品性受到强化,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五)筛选功能

家庭环境不但影响和制约着孩子的成长、发展,而且先

二、当前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

(一)文化含量的缺失

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塑造孩子独立完整的人格品质,因此,营造家庭教育中的文化氛围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家长只顾自己打麻将、泡舞厅,甚至家里的客厅成了牌这样的家庭环境缺少了文化的支撑,家庭教友聚会的场所。

育必然苍白乏力,家庭和谐也就缺少了根本的基石。

(二)共同时间的缺失

当今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那些只顾忙着赚钱,忙着官场追逐,忙着应酬的为人父母者,舍不得将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很少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没有共同时间,也就无法倾听孩子的心声,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更看不清孩子成长的脚步,当然也无法随时拨正孩子前进的方向。可以这么说,没有共同时间的家庭是虚拟的家庭,没有共同时间的亲子关系,便失去相互沟通、分享快乐家长一般重视在金钱支配上精打细算,但在的土壤和阳光。

家庭生活时间安排上,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却很少顾及。

在美国的一个家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因整日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以至于孩子长期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有一天,父亲刚回家就又要出门,孩子问父亲:“爸爸,您一小时能赚多少钱?”“10美元,孩子。”父亲得意地回答。孩子想了想,用恳求的语气问:“爸爸,我想用10美元买您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吗?”可见,孩子多么渴望与父母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玩乐,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情感支持的缺失

情感支持是家庭稳固的基础,是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的源泉,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阳光。有一个瘸腿的小男孩,他常常自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有一次,父亲要几个孩子每人栽一棵树,并且说,谁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由于自卑,小男孩决定放弃。于是,在给树苗浇了一两礼物。

专刊——重要的教育资源王爱玲:家庭环境—

11

次水后,他就再也没有管过那棵树。出乎意料的是,小男孩的树苗却比其他孩子的长得更好。父亲给他买了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并且称赞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植物家。从此,小男孩变得自信乐观了。终于有一天,他发现父亲一直在偷偷地护育着自己的那棵小树……几十年过去了,那他个小男孩没有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了美国总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多给孩子一点自信和勇气,多给孩子一点支持和鼓励,这是孩子的精神力量所在,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所在,也是父母健康心态的具体表现。而在很多家庭中,这种情感支持是极其缺乏的。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的普遍,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家庭结构也随着发生变化,表现在单亲家庭不断出现,家庭结构的稳定正在动摇,再婚率不断上升,伴随而来的是家庭的解体与重构。

家庭结构的变化,对成人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死亡过程,而父母的离异,对孩子则是一次心理上的煎熬过程,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的创伤,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家庭的破裂使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乐园一下子被破坏,家庭给予儿童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一下子消失,伴随而来的却是失去父亲或母亲,甚至是失去双亲的痛苦,孩子成了父母的争夺对象,出气筒,或父母倾诉的对象或仲裁者,有时却又成了双亲遗弃的物品,这些都给孩子心灵以极大的创伤,使孩子容易形成变态心理和怪癖性格,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他们爱亲生父母,很难与继父母相处,因此,他们或结伙离家出走,或宁可流落街头也不回家,甚至打架、偷、抢,以发泄内心的情绪。这都将严重阻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

(四)家庭民主的缺失

为什么在不少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难以沟通,缺少共同语言?为什么家庭悲剧时有发生?其根源也许在于家庭中缺乏民主,缺乏平等的亲子关系。做父母的不能以权威的姿态与孩子说话,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

一些家长往往以长者自居,视孩子为自己的“部下”,习惯于居高临下地发布命令,不给孩子发言权、参与决策权。久而久之,一些孩子习惯了逆来顺受,遇事没有主见,人前害怕发表自己的意见,永久处于从属的地位;也有些孩子心中充满了憎恨,他们只知道叛逆和反抗,导致越是家长限制的事越干得起劲,变得越来越自私、刻薄,说话、做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一条生物链,而在一些家庭里,也有这么一条无形的链。一个孩子说:在家里,我怕爸爸,爸爸屈从妈妈,妈妈尊敬姥姥,而姥姥总是宠着我。因此,我既是最小的,也是最大的。一个初一学生这样评价

自己的父母:我的父母是权威的象征,使人不敢冒犯。他们“镇山法宝”———“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管”来回绝常常拿出

“没大没小”“没分寸”、等压制性很强的话,经常挂在妈我。

妈的嘴边。当我真诚地提出要与妈妈做朋友时,妈妈感觉这好像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是家庭家长在家庭中的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亲子互动的过程。角色不是裁判,不是警察,而应该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朋友。

此外,父母下岗、亲人生病、去世、家长教育子女态度不一致、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都会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场所,家庭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应该检讨的是父母。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家庭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家因此,当前庭环境是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成长的土壤。

开展素质教育,优化家庭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长的责任,认识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并努力克服家庭结构变化等带来的障碍,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

1.给孩子留有活动的空间。在家庭中,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家庭装潢、环境布置与陈设等应考虑有利于孩子的活动等因素,不能只为成人服务而忽视儿童的需求。同时,要为孩子在社区内创设一方空间,让孩子与邻里的孩子远离大交往或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避免孩子因高楼林立、自然、缺乏与同伴交往机会而造成社会化过程中的障碍倾向。

2.为孩子选择吃、穿、用等生活物品要注意科学、合理。例如,食物应该是营养均衡的,衣服应该是舒适大方的。并非价格昂贵的食品、高档名牌的服装就是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

3.提供有利于孩子智力开发的物品。例如玩具、文具等。玩具的价值在于促使孩子动手动脑探索,即使是利用废旧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只要能达到发展孩子智力的目的,就是有价值的。那些高档名牌产品,如果达不到发展孩子智力的目的,也是无价值的,并且它极易诱发孩子不切实际的高消费、虚荣心和攀比心理。

4.注意美化家庭环境。美的家庭环境表现在家具的款式和摆设、室内颜色的搭配、光线明暗的处理等符合美的规律上。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审美修养的提高。另外,家庭环境的美化要注意让孩子参与,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培养其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在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时,家长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尽可能地做到科学化、儿童化、审美化,切忌盲目

12性。

(二)创设和谐的家庭心理环境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

持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讨论,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4.选择合适的交往对象,尤其要注意家长自身的交往

对象。交往对象作为一种信息源,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

家庭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活动氛围和生活方式所构成的心理系统。家庭教育中,最显著就孩子的成长而言,亲子关系的相互作用发生在亲子之间。

是一种不对称的双向相互作用关系,和谐的心理环境,首先应该从父母做起。

1.建立恰当的父母角色。在家庭中,父母角色是指为人父母在法律和伦理道理上的责任和义务。就儿童发展来说,父母角色要求有:(1)形成和谐的夫妻关系,避免夫妻冲突;(2)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注意角色内容的变化;(3)父母之间确立互补、均衡、目标一致的角色关系,以确保对子女教育的一致性。

2.注意亲子沟通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亲子沟通中父母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为此,父母应该注意:(1)养成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和修养;(2)坚持民主、平等地讨论问题,不武断,也不无原则地迁就孩子;(3)真实、温和、明确地说出对孩子的感受,但不贬损孩子;(4)保持一点童心童趣。

3.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合理的家庭生活方式。这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性格开朗,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彼此心理相容,团结互助;家庭气氛温馨,具有合理的学习、生活制度和必要的家规。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具有安全感,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罗森塔尔效应表明,一定的期望可以激发孩子内在的成就动机,促使其更加努力向上。但是过高的期望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家长为孩子设计的发展目标要考虑孩子自身的条件,考虑社会的需要及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三)创设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

人类的文明进步离不开文化的熏陶,而文化氛围的创设离不开书籍的铺垫。浓厚而良好的家庭环境起着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的作用。

1.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各种设施给孩子提供信息。例如,利用电视机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指导孩子收看,并与他们讨论节目内容。要避免完全不让孩子收看或孩子无节制地收看两种极端做法。

2.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去。例如,美丽的田野、山川和公园、动物园、博物馆、科学宫、展览馆等场所。另外,家长还应利用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生的事件进行随机教育。

3.多读书、读报。为孩子选购各种书籍,订阅报刊,并坚

响。作为父母,有责任选择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交往对象。

5.家长以身作则。家长自身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也在影响着孩子,孩子通过观察、模仿来认同或改变自己的态度家长应做到作风正派,品德优良,工作勤勉,与行为。因此,

有高尚的生活情操和审美情趣以及文明的言谈举止。

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信息不断涌入家庭,而儿童不会像成人那样凭自己的理性去选择,对于这样那样的信息,他们基本上是“来者不拒”。作为儿童监护人的家长,必须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对信息进行选择与控制,充分发挥有益信息的作用,努力避免消极信息的不良影响。

(四)确定合理的家庭教育目标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发展,要依个人的具体条件而定。首先要让孩子自己定目标,做实施计划,切不可好高骛远,人云亦云。家长不能把自己的目标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充当实现家长愿望的“机器”,而是应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对计划和目标中不合理的内容,提出中肯的意见或建议。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善始善终,给孩子讲一些古今中外志士仁人的成功经历。让孩子明白人生不会一直走平坦的大道,人永远都是在不断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成长前进,要学会从苦战中发现乐趣,积累人生的宝贵经验。

成长的目标确定后,家长切不可指手画脚,大肆推销自己的经验之谈,而是要给孩子创设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动手能力,鼓励孩子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家长可为孩子创造一些接受吃苦锻炼的机会,适当安排孩子参加野外生存训练,参加军训或带孩子到偏远贫困的农村体验生活等等。在活动中磨练孩子的意志,使其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牢固树立必胜的信念。

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孩子成长的基石是由父母亲手奠定的。在我们这么一个泱泱大国里,有数以千万计的家庭、数以亿计的孩子,如果我们的父母都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孩子互动,进行双向交流和学习,正确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那么我们必定会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整个民族的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会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原邮编

030009

和谐家庭环境重要篇八
《营造和谐家庭》

营造和谐家庭,培养孩子健康成长

孟家小学 范宪果

“我深深感觉到,父母以及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我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作风无时不刻不影响着孩子。”这句话出自卡尔·威特所著的《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它道出了家庭环境与孩子成长的关系。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和谐的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因此,家庭和谐的氛围,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的确,健康、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孩子最主要的成长环境一个是学校,另一个就是家庭。而家庭是孩子温馨的港湾,是孩子实现理想放飞希望的摇篮,是孩子人生的起点。孩子生活在宽松和谐的家庭中,才会感到快乐,才能积极向上。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应力求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那么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呢?我觉得作为家长应做好以下两点:

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需要我们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家长是孩子的偶像和楷模。孩子思想品德素质正处于形成时期,可塑性强,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你怎样穿衣服,怎样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你怎样表现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父母高尚的情操,文明的举止,会深深感染孩子。所以,要想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家长就得首先从“我”做起,努力使自己成为子女学习之榜样,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还需要我们家长重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美国的一个家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因整日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以至于孩子长期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有一天,父亲刚回家就又要出门,孩子问父亲:“爸爸,您一小时能赚多少钱?”“10美元,孩子。”父亲得意地回答。孩子想了想,用恳求的语气问:“爸爸,我想用10美元买您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吗?”故事发人深思:这个孩子是多么渴望与父母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玩乐,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啊!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疏于和子女交流,而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也容易形成心理隔阂,只有双方经常沟通交流,才能缩短心理距离,增加共同语言。因此,除一般的日常接触外,父母还应有目的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如安排家务劳动、重大决策征求或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选择好书好节目和孩子一起看、耐心听孩子说说学校的事情、帮助他们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亲子共同出游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精神生活等等,使孩子时时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一员,乐意与父母沟通。

为了使我们的孩子身心都能健康发展,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具有完善的人格,每个家长都要努力,都要积极主动的多方面配合。通过家庭成员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一定会全面发展,健康地成长。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3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