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殿的描写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宫殿的描写篇一
《描写宫殿的好段》

描写宫殿的好段

【故宫】

穿过天安门,过了午门,举世闻名的太和殿便出现在眼前。太和殿,这座象征封建王权的建筑,一砖一瓦都浸透着“家天下”的意味。遥想当年君王面南而坐,群臣面北而跪,其威风远非白金汉宫、凡尔赛宫中的君王可以比拟。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金碧辉煌,金身大肚弥勒佛正在捧腹大笑,两边四大天王身躯魁伟,栩栩如生。他们各执剑、琴、伞、绳,象征风调雨顺。最引人注目的是罗汉堂,堂内有500尊金身罗汉,神态各异,还有济公、疯僧和千手观音,造型优美,巧夺天工。

【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这里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还有许多著名的古建筑,如烟雨楼、金山亭、文津阁……真是数不胜数,葱郁的树丛,掩映着红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真是美极了!

宫殿的描写篇二
《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类型。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得到充分发展,宫殿是封建思想意识最集中的体现,在很多方面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中国已知最早的宫殿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宫殿遗址。在一个夯土地基上以廊庑围成院落,南侧中间为大门,轴线后端为殿堂,殿内划分出开敞的前堂和封闭的后室,屋顶推测是四阿重屋(即重檐庑殿)。以后,院落组合和前堂后室(对于宫殿又可称为前朝后寝)成了长期延续的宫殿布局方式,重檐庑殿顶更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

二里头商代早期宫殿遗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至今基址尚存的唐代大明宫建于634年,位于长安城(今陕西西安)东北龙首原高地上,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全城。最为宏伟的三殿分别是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主殿含元殿是一座十一开间的殿堂,殿前两侧相距约150米处,建有东西对称的翔鸾、栖凤两阙楼,以飞廊与殿身相联,更有长达70余米的坡道供登临之用,称为“龙尾道”。整组建筑气势雄伟,唐代诗人王维(701-761)有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写的就是含元殿的盛况。

由于年代久远,现存完整的中国古代宫殿仅有明清北京宫殿和清沈阳宫殿。 明清北京宫殿

明清北京宫殿称“紫禁城”,又称“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完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故宫后三殿及其它建筑

历代都城建设都有一定规制,尤其尊崇礼法。“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中”成为最尊贵的方位,因而都城及其中的宫城的选址都突出择中思想,“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故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正是遵循这一思想的结果。故宫内建筑一律用红墙黄琉璃瓦,大面积的原色产生强烈的对比,在北京城内大片民居灰瓦的映衬下,更显得金碧辉煌,整体效果突出。

《明宫城图》描绘了明代紫禁城的全貌。

图中右下方穿官服者为故宫设计者蒯祥(1397-1481)。

中国古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与西方建筑相比,建筑个体的平面多为简单的矩形,体量也并不高大。以闻名遐迩的法国卢浮宫、凡尔赛宫与故宫相比较,可明显看出,前二者个体建筑平面复杂、外观雄伟,而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博大与壮观并不在于单体建筑,而在于群体组合的巧妙——以室内外空间大小形态的变化,以及根据建筑高矮和人的视觉等确定的适度比例来营造效果。整个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分布了9000多间房屋,富于变化的建筑及院落空间构成了一组秩序严谨、井井有条又突出中心的宫殿建筑群。

故宫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四隅都有角楼,三重檐七十二脊,造型华美。城墙四面辟门,正门午门最为突出,它平面呈“凹”字形,中间开三门,两边各开一门,城楼正中为重檐庑殿顶九间殿,两边端头都有角亭,以廊庑相连,这也是中国古代大门中最高级的形式。五个屋顶形如五只丹凤展翅,故称“五凤楼”。

故宫角楼

宫城前仿宋制设千步廊,廊东(左)为太庙,廊西(右)为社稷坛,也是继承古制中的“左祖右社”的布局。故宫内的主要建筑物都布置在一条明确的轴线上,这条轴线与北京全城轴线重合,体现了帝王宫殿的至尊地位。在中轴线上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又有左辅右弼的多座院落相陪衬,浩繁的建筑群主从分明、前后呼应、左右对称、秩序井然,衬托出中轴线上三大殿的崇高、宏伟。

故宫大致可分为外朝(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和内廷(皇帝和后妃们居住生活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两大部分。为了适应其功能,外朝建筑形象强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自成院落,点缀以书斋、亭榭、花木、山石等。

前门、天安门和故宫正门都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也就是“三大殿”。它们前后排列在有雕刻精美的栏杆、栏板围绕的三层汉白玉石须弥座台基上,殿前深广达200余米的广场增加了建筑庄严雄伟的气氛。

主殿太和殿为重檐庑殿十一开间,是中国最高等级的殿堂,俗称“金銮殿”。太和殿用于举行最隆重的皇家仪式:登基、元旦、冬至朝会、庆寿、颁诏等,因此,殿前不仅有宽阔的月台,还有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的广场,可供上万人聚会和各色仪仗的布置。月台上的陈设都有不同的含义和用途:铜龟、铜鹤象征国家长治久安、江山永固,日晷是计时仪器,而石嘉量则是象征性的标准量器。

故宫太和殿

中和殿是皇帝在大朝前的休息处;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殿试进士也在这里举行。从保和殿往北,过了华丽的乾清门,就是内廷的范围了。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它们也坐落在中轴线上。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象征天,也代表阳;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象征地,也代表阴。明嘉靖年间,根据“天地交泰,阴阳和谐”的说法

宫殿的描写篇三
《宫殿》

宫殿

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对天上宫阙有一段精彩的描写:“金光万道滚虹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晃晃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数个金甲

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进了南天门后,“里壁厢有几根大柱,往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又至那灵霄宝殿,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

龙凤翱翔。上面有个紫巍巍、明晃晃、圆丢丢、亮灼灼的大金葫芦顶;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中”。吴承恩描绘的是神话。故事中天上宫阙,但却有古代现实宫殿的影子。在公元前二世纪,秦始皇营建的阿房宫已初具规模了。据唐代诗人杜

牧的《阿房宫赋》描绘了富丽堂皇气势宏大的阿房宫景象: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曼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勾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明清两代把宫殿发

宫殿的描写篇四
《建筑物的描写》

建筑物的描写

一、

摩天大楼 深宅大院 不蔽风雨 高楼大厦 蓬户柴门 格调清雅 参差错落

碧瓦朱颜 朱楼翠阁 美仑美奂 不落窠臼 气势雄伟 庄严肃穆 宏伟壮丽

琼楼玉宇 别具一格 古色古香 气势磅礴 高耸入云 斗拱飞檐 巍然屹

好句:

1.长城本身就是一部历史,重重叠叠万里关山,绵绵延延茫茫烟海,承载多少愿景,这里蜿蜒的是龙的图腾,龙的血与火。

2.敦煌的自然风光同样毫不逊色:沙漠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澄黄的沙山和清澈的泉水相互依存,延续千年不变,景色奇异迷人。

好段:

1.新建的上海少年儿童浏河活动营地,就在我的家乡——唐行的浏河岛上。古色古香的活动楼、明亮宽敞的宿舍楼、小巧精致的食堂等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群,与幽静的白玉兰林、银杏林和香樟林,碧波荡漾的新浏河老浏河,组成了引人入胜的秀丽景色。(写好建筑物也必须写好它的周围的环境,可以起到衬托的作用。)

2.喷泉真是各式各样,有拔地而起的水柱;有簇拥在水柱周围的菱形网状水帘;有腾起云雾状的水球,还伴随着悦耳、优美的乐曲声,随着声调的高低,颤动着二十四个喇叭型水花。(用排比句来形容事物能够形成一定的气势,多角度地进行描绘,给人较深刻的印象。)

3.五亭桥是由五个亭子组成的,五亭相连,大亭端坐中央,四周的小亭对称地围绕着它。五亭桥下有十五个圆洞,圆洞相通,游船来往自如。中秋佳节,十五个圆洞中映着十五轮像玉盘似的月亮。远看,五亭桥像一座玲珑的水上宫殿;近看,五亭桥像是碧湖之上开了一朵巨大的莲花。(远看和近看,小读者看起来很懂得描写的方法,一远一近,就把事物写清楚了,而且还有立体的感觉呢!)

4.苏州城里,有不少这样别致的小街小巷: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石子路面,经过晚上的露水洒过,春雨洗过,显得光滑、闪亮。在它的旁边,往往躺着一条小河,同样是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水面活溜溜的,风一吹,荡漾着轻柔的涟漪,就像是有什么人在悄悄抖动着碧绿的绸子。每隔二三十步,就有一座小桥。有耸肩驼背的小桥,有清秀玲珑的石板桥,也有小巧的砖砌桥和油漆栏杆的小木桥。(细致的观察,同时加以分类,就能够把事物说明清楚。)

5.邮电大厦是一座庄严美丽的大厦。顶端是钟楼,钟楼上包着金属铜板,上面漆着绿漆。白底黑字的大自鸣钟高高地镶嵌在钟楼的上方。钟楼顶部是一根高耸的旗杆,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站在那高耸入云的钟楼上可以俯视上海全景。钟楼下面便是一块题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匾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十八根高大、粗壮、坚硬的花岗石棱柱支撑着屋檐,

显得十分雄伟。(从上到下,写作顺序很清楚。当然,我们读者读起来也就不会感到吃力了。)35作文网 35sk.com

6.再往前走,马路上下分开,中间的车道慢慢向下,伸向对面,从南到北,像彩虹一样,高高地架在天上。长桥的下面,每侧有12 对水泥桥墩,像一个个巨人,叉开有力的双腿,守卫着大桥。拖着两条辫子的无轨电车在它的脚下飞跑。(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事物也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一打比方,别人不明白的也明白了。)

7.走进秦峰塔的底层塔门细看,门上的木条呈灰白色,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芝麻大小的洞。门的两旁用方砖角砌成锯齿形。走进塔内,就听见啁啾的鸟叫声,鸟儿们在塔顶上嬉闹追逐。这里是鸟的乐园!抬头望,每层塔上都有断木。据说原先每层上都铺有木板,并有楼梯,人们能够爬到塔顶,俯览全镇风貌。如今,已是木去楼空,然而,塔身仍然坚不可摧,巍然屹立。这种精神,是我们所需要和发扬的呀!(写建筑物,要写得形象生动,让人一下子就明白,打比方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

8.我们来到正桥,栏杆是乳白色的。在桥面矗立着十五根电杆,每杆安装四只杯形华灯,宛如倒扣的茶杯。乳白色的灯罩和蔚蓝的天空互相辉映,显得非常和谐。我想,到了夜晚,这些灯发出柔和的金色的光辉,一定会使大桥更加美丽,犹如披上了一层金纱。大桥有快车道和慢车道。快车道有十二米宽,可并排行驶四辆卡车。来往车辆从这里疾驰而过,奔向四方。桥两旁站立着威武的石狮子,它们像卫士一样,不管风吹雨打,忠实地守卫着大桥,又为大桥增添了几分雄姿。(写建筑物,也需要想象。这位小作者是白天去参观的,所以他看不到夜晚的景色。但他觉得桥上的那些灯在晚上时一定很美丽,于是他就用“我想”这样的句式,开始了想象。文章也就变得丰富生动了。是不是大家都可以学学呢?)

9.居住在靖城的大人小孩都知道在东门菜场向北有一口稀奇的井。它是由四口小井组合在一起,所以人们都叫它“四眼井”。这四口小井的井口分布在一块正方形的石板上。人们经过这个地方都要特地走过去瞧瞧,觉得很新奇。井内水深不到二米,邻居们常常用吊桶去打水、淘米、洗衣服。天长日久,井圈上让绳子磨出了道道光滑的槽痕。我有时就喜欢伏在井圈上做着怪样子看着倒影,水中的倒影清清楚楚,我高兴得又跳又蹦。(写井,先交待它的位置,怎样组成的,井水有多深,还特别写了井圈上的道道槽痕,给人历史久远的印象。然后再写我对这口井的喜爱。很有条理。其中写我伏在井圈上朝井内做怪样的事情,写得很有儿童的情趣。)

10. 一走进小书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靠正面那座镶着透明玻璃的书柜。柜里整齐地放着书刊,有文学书,科技书,企业管理书,少儿书,真是应有尽有。有适合儿童看的,也有适合青年、老人看的,还有小说出租呢。各类书籍排得整整齐齐,最上层是专业书籍,第二层是政治读物,中间两层是少年儿童读物,底下几层是医药卫生等读物。在营业员旁边,还有条理地堆放着一些报纸书刊。(写建筑物和写别的东西一样,要注意顺序,不能想到写什么就写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一段虽然很简单,但却很有次序,一点不乱。)

11.走近一看,五亭桥的桥身是由巨大的石头砌成的,成一个“工”字形,桥下有十五个桥洞。据说,每当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时,每个桥洞里都倒映一个月影,形成“每洞含一月”的天下奇观。桥的中间是一座大亭子,大亭子的四个角连了一座造型相似的小亭子,这座桥也因此而得名——五亭桥。五座亭子既是隔开的,又是相连的。再看看亭顶,金碧辉

煌的琉璃瓦,绿色的檐上雕着各种各样的精美的花纹。五座亭子各有四个翘角,每个翘角上都系着一只铜制的风铃;一阵风吹过,风铃发出“叮叮、叮叮”悦耳的铃声。每个亭子的四周都是用四根大红柱子支撑着。这一切把五亭桥打扮得分外华丽。如果人们把瘦西湖比作是一位窈窕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束在淑女腰间的镶有五颗宝石的彩带了。3lian.com

12.走近浮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地震时的悲惨景象。凝视浮雕,仿佛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1976年7月 28日凌晨3时42分——天摇地动,一座繁华的百年工业城市顷刻间夷为平地;父母失去了孩子,孩子失去了爹娘„„24万同胞遇难,16万多人伤残。

13.转向东面,浮雕再现了军民一心抗震救灾的动人场面。看,解放军来了,医疗队来了,一批批伤员运往全国各地,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到灾区。刚刚失去亲人的人们,擦掉眼泪,化悲痛为力量,和人民子弟兵一起,谱写了抗灾自救的动人乐章。

14.来到南面,看到的是重建唐山的场面:一片片废墟被清除了,一栋栋楼房盖起来了,一条条道路修好了。一座崭新的城市已初具规模„„最后,我来到了西面,一座新城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彻底粉碎了西方某些国家人士“唐山在中国版图上消失了”的胡言。

二、

栩栩如生 古朴典雅 美不胜收 别具一格 金碧辉煌 诗情画意 雕梁画栋 造型逼真 古香古色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勾心斗角: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

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精雕细刻: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八面玲珑:指窗户明亮轩敞。

空前绝后: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重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情况复杂。

首屈一指:引申为最好的。

鹤立鸡群:比喻显得很突出。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流芳百世: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三宫六院:泛指帝王的妃嫔。

深宅大院:房屋多厕而有围墙的院子。

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古色古香

别有洞天

鳞次栉比

三、

描写建筑的成语: 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古色古香 别有洞天 鳞次栉比 金碧辉煌 不同凡响 重峦叠嶂 举世闻名 盖世无双 高楼大厦 摩天大厦 青瓦白墙 诗句: 如跋斯翼,知矢斯棘,如鸟斯革,如斯 飞”这是《诗经》中描写周代宫殿建筑的诗句。在古人心目中他们非常自然地把建筑造型与飞禽联系在一起。 阿房宫赋 杜牧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 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像《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宫归京》中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还有《念昔游三首(其一)》中的“秋山晴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这都表明杜牧对佛教建筑是颇为欣赏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宫归京》·杜牧 秋山晴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念昔游三首(其一)》·杜牧 九重宫阙晨霜冷,十里楼台落月明——《四鼓出嘉会门赴南郊斋宫》·陆游 描写水的成语: 水到渠成 水涨船高 水泄不通 水落石出 水乳交融 水火无情 水深火热 水性杨花 水月镜像 水中捞月 水字在二位的成语 饮水思源 逆水行舟 流水不腐 细水长流 顺水推舟 混水摸鱼 萍水相逢 覆水难收 车水马龙 似水流年 万水千山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杯水车薪 水字在三位的成语 山青水秀 山穷水尽 山重水覆 火耕水耨 山高水低 风起水涌 木本水源 镜花水月 高山水长 金沙水拍 水字在尾的成语 如鱼得水 一衣带水 高山流水 一潭死水 马山楚水 行云流水 望穿秋水 拖泥带水 穷山恶水 落花流水 跋山涉水 晴

蜓点水 蛟龙得水 双瞳剪水,以石投水 诗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水之如天,本色是矣。水色至黑,天之幽冥。 水之根,源于天,昔苍穹洞开,雨四十九日。 水之象,天为本,水天一色,霞骛齐飞。 水之性,天之化,春夏秋冬,雨雹雾雪。 水清灵,天空明,水如天否? 水至清则无鱼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静水流深

四、

二字词:

别墅 官邸 故居 古楼 绣楼 礼堂 大厅 茅舍

楼房 高楼 大厦 大楼 楼台 房屋 厅堂 住宅

四字词:

木鱼声声 气魄雄伟 错落有致 光线柔和 古朴典雅

破庙旧寺 深宅大院 布局巧妙 描龙绣凤 古刹钟声

五、

城镇 建筑

(1) 城镇

繁华(繁荣、兴旺、欣欣向荣)的城市

热闹(喧闹、嘈杂、闹哄哄、车马喧嚣、人喧车闹)的城市

人口密集(人满为患、拥挤不堪、熙熙攘攘)的城市

空气清新(风光秀美、四季常青、秀丽如画、像花园般美丽)的城市

宫殿的描写篇五
《中国建筑史--宫殿》

宫殿的描写篇六
《唐代以前宫殿赋的描写内容及其建筑史料价值》

宫殿的描写篇七
《宫殿记忆法简单描述》

一天跟一个朋友聊天,他问我怎样使用宫殿记忆法。简单说了说,正好把以前的笔记找出来,实际是宫殿记忆法也就是地点法或定位法。最先开始看到这个名字是在香港一本名叫《记忆宫殿》的书,内地书名叫《记忆有一座宫殿》。

据说起源于一位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一次,当这位诗人满怀地在大宴会厅里朗读一首赞美卡斯托尔和波拉克斯两位大神的抒情诗后,被大神叫了出去,正在此时,宴会厅坍塌了,厅内无一宾客存活,尸体模糊,亲属难辩,西蒙尼德斯却根据人们在厅内的座位而把尸体一一辨认出来。 当然这个故事还有多种版本,大家知道就行了。

这种方法基本于这样的原理:我们非常善于记住我们所知的场所。“记忆宫殿”是一个暗喻,象征任何我们熟悉的、能够轻易地想起来的地方。它可以是你的家,也可以是你每天上班的路线。这个熟悉的地方将成为你储存和调取任何信息的指南。比如十个地点可以用身体的不同部分,10-20地点可以用地铁点、公交站点或火车站点,这些东西是你每天接触的,基本上不用特意去想。当然你也可以用游戏的地点来代替,只要选条你印象最深最熟悉的路线就行了。

你要知道这是快速记忆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你唯一需要做的就反复练习,当你掌握这种方法之后,会很容易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进行复述。

运用记忆宫殿法的五个步骤:

1、选择你的宫殿

首先和首要的,你需要选择一个你非常熟悉的地方。本技巧的有效性取决于你在脑海中轻易地再现这个地方并在其中漫步的能力。你必须仅仅用你精神的“眼睛”就能身临其境。

举例,一个较好的初步选择可以是你的家。请记住,你对这个地方的细节的再现越鲜明,你就能越有效地记忆。

其次,试着在你的宫殿里确定一条特别的路线,而不只是再现静止的场景。也就是说,想象对你家做一次详尽的巡视,而不只是简单地把你家图像化。就像我们将在下一步骤中看到的,这会大大增强本技巧的效果,如果你能按照确定的次序回想起物品的话。

对记忆宫殿的选择,这里还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推荐,以及可以采取的路线:

你所在城市的熟悉的道路。可能的路线比如你开车上班经过的,或其他你熟悉的街道的顺序。

现在或者以前的学校。你可以想象从教室到图书馆的道路(或者是去街对面的酒吧,如果那让你铭记于心的话)。

工作场所。想象从你的隔间到咖啡机,或者到你老板的办公室(这不难选吧)。

风景。想象在附近一带散步或者你在公园里慢跑的路线。

2、列出明显的特征物

现在你需要注意所选场所里的明显的特征物。举例,如果你选择巡视你的家,大门应该是第一个引起注意的特征物。

继续在你的记忆宫殿里做虚拟漫步。进门之后,第一个房间里有什么?

系统地分解这个房间(你可以确定一个标准程序,比如总是从左看到右)。什么是下一个引起你注意的特征物?可以是餐厅中间的桌子,或者是墙上的一张画。

一边走一边继续在头脑中记录其他的特征物。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将成为一个“记忆槽”,等下你就可以用来储存一个特定的信息。

3、把宫殿牢牢印在脑中

要让这个方法有效,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这个地方或者路线百分之百地印在你的头脑中。尽你所能去记住它。如果你是擅长形象思维的人,这应该不难。如果不是,这里有一些能帮上忙的窍门:

按照路线亲身走上一遍,当你看见那些明显的特征物时,大声地重复。

在纸上写下选择的特征物,在脑中巡视它们,并大声重复。

总是从同样的视角观看那些特征物。

得明白形象思维是一种技能。如果你仍然感到困难,你可能要先去提高你的形象思维能力。

当你相信你已经成功了,再反复几次。对你的记忆宫殿来说,“大量练习”你的路线是非常重要的。

只要你自信已将路线深深印在你的头脑中,你就算准备好了。你已经拥有你的宫殿,它将可以反复用于记住任何你要记住的东西。

4、 联系

现在你是你宫殿的主人,可以好好利用它了。

就像大部分的记忆增强方式一样,记忆宫殿法通过形象化的联想起作用。过程很简单:你选择一个已知的图像——称为记忆挂钩——和你想记住的要素结合起来。对我们来说,一个记忆挂钩就是我们记忆宫殿里的一个明显的特征物。

记忆挂钩方法就是“改善记忆:讲你大脑的语言”这篇文章里描述的方法,如果你还没看过它,强烈推荐。

根据那篇文章的描述,形象化联想的正确方式是:

疯狂的、滑稽的、讨厌的、不同寻常的、超凡脱俗的、生动的、荒谬的——总之,就是那些容易被记住的东西,不是吗?把场景营造得独一无二,在真实生活中永远不会发生。唯一的规则:乏味就是错。

虽然这个技巧能记住大量信息,先让我们从简单的开始:用“家”这个记忆宫殿来记购物清单。假设清单上的第一项是“腌肉”。

让思维送你去你的记忆宫殿。你在头脑中看见的第一个特征物是你家的大门。现在,用一种滑稽的方法,把“腌肉”和你家大门的样子形象化地结合起来。比如想象巨大的腌肉条像B级片的僵尸一样从门下涌出来伸向你的腿,这样如何?去感受“腌肉手”在你腿上的触感。去感受那该死的邪恶的腌肉味。这够让人印象深刻吧?

现在打开门,沿着你已经确定的那条路线继续走。看到的下一个特征物,把它和要记忆的下一项联系起来。比如下一项是“蛋”,而第二个特征物是“丈母娘的照片”。很好,在这点上你知道该怎么做……程序都是一样的,只要保持头脑中的画面联想,直到搞定所有要记的项目。

5.参观你的宫殿

到这一个步骤,你已经记住了那些项目。但如果你是个新手,你可能还需要做一点复习,至少要把行程在头脑中演练过一次。

如果你从同样的地方开始并遵循同样的路线,每当你看到途中选定的特征物时,要记的东西就会瞬间浮现。路线从出发到结束,注意那些特征物,并且在脑中重演场景。当你的行程终结,转过身从反方向走回你的出发点。

最后就完全是增强形象思维能力的问题了。你越放松就这事越容易,你就能记得越好。

宫殿的描写篇八
《宫廷建筑》

世界各国在发掘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都重视考究上古的民居。据有关资料介绍:

在埃及尼罗河西岸的耶拉孔波利斯遗址,发现了公元前3100年前的城市街道,街道两旁整 齐有序地排列着土坯房屋,基址十分清晰。

在西亚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密集的民居。塞浦路斯岛的基罗基蒂亚遗址还有阁楼和院落。

古希腊最初采用半地穴式房屋,到公元前3000年时已有很规范的民居,有石基石墙,砾石铺院和固定的炉灶。在公元前8-6世纪,建筑物大量采用石柱、石梁。古罗马曾有干阑建筑 ,茅屋临水,有桩为基。 

我国的上古民居遗址已有许多发掘。如代表母系氏族繁荣阶段的仰韶文化遗址有多处民居 ,位于今西安的半坡遗址是6000年前民居的活教材,还有关中骊山北麓的姜寨遗址也享有盛名。对北方古老民居的介绍和研究,已有大量的学术成果, 而对南方的古民居尚缺乏深入 系统的探讨。

一、长江民居文化的历史源头

长江流域民居文化的源头应当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定论。 本文的回答是,有了长江人,就有了长江民居,也就有了长江流域的民居文化。 长江人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让我们把历史的广角镜伸到遥远的太古。天地玄黄,宇宙洪 荒,沧海桑田。2亿年前的时候,长江流域,哪有什么人?所见汪洋一片!在今长江的西部 ,即西藏、青海南部、云南西部和中部、贵州一带都是茫茫大海。长江三峡一带与古地中海连接,湖北西部和四川盆地是古地中海向东突出的一个海湾。长江中下游的南半部也浸泡在 海底,只有长江中下游的北部凸出在海面。

后来,欧亚大陆翻了身,把山海颠倒过来,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长江流域地貌。又不知过了多少年,长江流域才有了人类,有了民居。

以前,人们只是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实际上,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两条大河应当相提并论,正如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构成了巴比伦文化主干,印度河、 恒河构成了印度文化主干一样,中华文化的主干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龙凤呈祥,共创辉煌。

考古工作者正在不断揭开长江流域居民的生活源头。1956年至1957年,在云南开远县小龙 潭第三纪褐煤里发现10颗石猿牙齿化石。1975年至1980年,在云南禄丰县石灰坝煤场的第三 纪褐煤里多次发现腊玛古猿化石。从发现的下颌骨可知,5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已经具备了 从猿到人的转变特征。

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在四川巫山县大庙镇的龙骨坡遗址 发掘出距今200万年前的大量旧石器。这一重大发现被载入世界权威性杂志《自然》。

美国的《科学新闻》提出了“人类祖先在中国”的论点。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大约在200万年前,长江流域已有了人类居住,开始创造 着民居文化。

在距今1万年至4000年前的6000年中,长江流域历经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考 古学称之为新石器时代。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和嘉兴马家浜、江苏吴县草鞋山、上 海崧泽(下层)发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民居文化。

关于母系氏族的民居文化,我们现在不可能见到当时的文字材料,但可以借鉴民族学的方 法,在少数民族地区发掘活化石。据林耀华等先生的《原始社会史》一书披露,云南澜沧县 糯福区的拉祜族在1949的前还保留着母系大家族。大家族住在一幢木竹结构的竹楼里,大的 竹楼长23米,宽10米,上面住人,下面关牲畜,屋内两边分成若干小间,一对配偶占一间, 火塘设在中间的过道上。家族有耕畜和生产工具,收获归家族公有,集中储存,共同享用。 每个母系大家族包括几个小家庭,女儿结了婚可以单独组成家庭,人口最多的大家庭可以包 括10多个小家庭,长女在家族中享有重要地位。

关于父系氏族的民居文化,浙江余杭县良渚遗址表明,当时已经定居从事农耕,石制工具 和农作物的种类已很多。在云南剑川海门口古文化遗址发现一个滨水的村落,房屋类似于干 阑,出土了陶器、紫铜器。直到20世纪初,云南的独龙族还保留着父系家族社会的残余,头人和族长由男子担任,土地公有,集体劳动。个体家庭没有形成社会的生产单位。据中国社 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亻登人社会历史调查报告》,西藏东南部察偶一带的《亻登人也长 期保存父系家族公社,妻子们同住在丈夫的长屋内,每个妻子和她所生的孩子各住一小间, 有自己的火塘。

氏族社会的民居文化具有质朴性、自然性。河姆渡的民居有了艺术装饰,考古发现了双鸟朝阳象牙雕刻、木雕鱼形器柄、陶塑人头像等,这些表明了人们的自然崇拜观念。

氏族社会的民居文化注重选择环境。长江流域发现的考古遗址都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物产丰富的地方。

长江中游已发现多处氏族社会的房屋。如:1961年在湖北郧县青龙泉遗址发现5座房屋基 址,基址为圆形,墙下有块石柱础,墙以竹木扎成网状并敷以细泥,地面用细泥抹平。在湖 北均县(今丹江口市)朱家台遗址发现具有单、双室的房屋基址,南北室中间有柱洞,推测是用来支撑屋架的。1982年以后,在湖北枝江关庙山遗址发现套间住房,推测该房有出檐的 四坡屋面,墙体有明显的收分,考古学家把这处遗址划属大溪文化。高介华先生认为新石器 时代楚域内土著居民房屋的建造有七个特征(详见《楚国的城市与建筑》第一章):第一, 由半地穴升出地面及台筑的萌芽。第二,平面形式由单一的几何图形向非单一的组合几何图 形演变。第三,孕育着不同的建筑构造体系,既有以步架承重的木构框架,也有以墙体承重的砖石结构。第四,大体形成多种屋面。第五,对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初步的认识。第六,防 水、防潮、力学和建筑热工意识萌芽。第七,审美意识渗入建筑装修,精细打磨,光洁美观 。

氏族社会的民居文化是太平祥和的,没有阶级,没有战争。人们思想单纯、道德淳朴,和 睦相处。2000多年前成书的《礼记·礼运》对这种社会生活作了美好的描述: 大道之

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段材料是周代的文人对上古社会生活的追忆和向往。人类社会在最初的进程中都经历了 这样的大同时代,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人无私心,相互关爱。这是社会不发达时期的混沌 状态,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终于跨进了文明的门槛。

二、在文明的门槛内

文明是个历史概念,人们一般认为,确定文明的标志主要有三个,一是金属工具,二是文字,三是贫富悬殊。有了贫富,就有了宫殿,并有了阶级。中华民族在黄帝时代就逐渐进入文 明门槛,到了大禹的儿子启继位,中华民族就有了国家——夏。夏朝的遗存在黄河流域有多 处发现,但在长江流域发现不多,好在还有文字记载。不过,夏朝时长江流域民居的具体情况还不太清楚。

商朝有了甲骨文,有发达的青铜器,有基本上清晰的商王世系,学术界对商朝有了较多的 了解。长江流域多次发现商朝遗址。以武汉为例,在通往天河机场的高速公路边有一处土坡 ,三面环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商朝的宫殿建筑遗址——盘龙城,宫殿坐北向南,风景秀丽。在武汉汉南区的纱帽山,紧邻长江也发现商朝遗址。但是,这些地方除了城垣基址, 已见不到这些遗址的砖瓦和梁柱了。查遍古籍,也没见到这些遗址的记载。史学工作者一直 很疑惑:商朝的宫殿是怎么会出现在长江边的?又是怎么突然消失的?这一直是个谜。

长江中下游其他地区也发现有商朝民居遗址。如:1957年在江苏徐州发现高皇庙遗址,其 中有商朝的石斧、石镰、陶、盆、陶、罐, 还有祭祀场所和卜骨,可以推测这里曾有居住群落。

1973年至1975年,在江西清江吴城发现商朝墓葬,有青铜器、陶器、石范等。

从甲骨文卜辞看,商朝已有了关于民居的文字,如“冖”字似“∧”,像传统的硬山、悬 山型建筑;“向”字表明墙上开了窗;“户”字表明房屋有单扇门;“门”字表明有了双扇 门;“宫”表明房屋有了隔间;“高”表明了楼台;“邑”表明有了城邑。

从考古发现的商朝遗址的房屋基址看,由北方的遗址推测南方的情况,商朝民居讲究房屋 朝向,能够用日影确定方位,即用圭、表之类的仪器作测量。地基的土质干燥、清洁,许多 民居是半穴式。半穴式房屋的地基和墙面比较稳固,居住时冬暖夏凉。凡是宫殿、宗庙等大型建筑,在设计上很讲究,以石或铜为础,其上坚立高大的木架结构。居住集中的地方有和 谐的生态环境,水和树木很多。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欲了解周朝,有两部文学作品不可不读, 一部是《诗经》,一部是《楚辞》。两部书都有关于民居的材料,不过《诗经》侧重于黄河 流域,《楚辞》大体反映楚地文化。

《诗经》中的民居文化很丰富,间或有一些长江流域的材料,有的则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 。如《定之方中》记述公元前658年,卫国迁都到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北),后来又复国:“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宫。” 

《楚辞》有一篇《招魂》,把楚国的房屋描述得很美,说最适宜居住的是长江流域。东方 不可以安身,那里有千丈巨人专门搜寻人的灵魂,那里有十个太阳轮流出来,晒得石销金流 ;南方也不可安身,那里的野人用人肉为祭,蝮蛇和狐狸往来倏忽;西方有千里流沙,赤蚁若象,玄蜂若壶,严重缺水;北方有千里飞雪,冰厚如山。唯有楚地最好,因为: 高堂邃宇(高大的房屋和深深的院子)槛层轩些(层层厅堂和环绕的栏杆)层台累榭(重叠的楼台亭榭)临高山些(依傍高山)网户朱缀(门上有网格,涂着红色)刻方连些(方格相连)冬有穴天厦(冬天有暖屋)夏室寒些(夏天有凉房)文学作品虽有夸饰之嫌,但楚国贵族的居室大概不会比文中的描述差得太多。历来的学者 很少注意到《招魂》有写实的一面,如果撇开幻想的一面,该文是研究长江中游民居的珍贵 史料,以之探讨当时的生态环境,亦不无裨益。

《楚辞》还有《卜居》篇。居,不是居住的意思,而是指处世的方法和态度。屈原在文中 以设问的方式提出:做人是应诚实忠厚,还是应媚世周旋?是应该安于耕耘,还是应到处游 说?是应直言不讳,还是应苟且偷生?这些提问反映了当时的文人贤士对为人处世准则的探索,实际是居住观的体现。

除了文学作品,考古也提供了周代的建筑和民俗生活资料:西周时期,在江苏和安徽境内的沿江地区发现了一些文化遗存,考古工作者以江宁湖熟遗 址命名了一批湖熟文化遗址,认定湖熟文化基本上可确定为东南地区的西周文化遗存。

在南 京的锁金村、丹徒的葛村发现了先民用过的石器、陶器,以及卜骨、卜甲。从公元前689年到公元278年的400年间,楚人在湖北江陵的纪南城建都。应当承认,这里 曾是长江流域居民最集中、最繁华的一个城市。1976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对纪南城作了全面 勘察和局部掘,发现5座城门和2座水门,城内东南部是宫殿区,东北部和西南部是手工业区 。 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在无锡有吴阖闾城,苏州有吴王城,绍兴有越城,扬州有邗城,这些 都是民居的集中处。

在太湖东岸和南岸的山岭,有一些当地人称为“烽火墩”的遗址,如江苏吴县的五峰山和 无锡的璨山、浙江吴兴的苍山都发现了东周的文化遗存。

秦朝统一中国,加强了对社会基层的控制。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县城关西郊睡虎地发现 了秦代文物,一些漆器上标有“××市”、“××亭”、“××里”、“××乡”之类的地名。

考古发现的汉代城邑聚落遗址遍布长江中下游,湖北宜城、江陵、鄂州,湖南湘阴、宁远,江西新建、都昌,安徽宿县、亳县,江苏徐州、盱眙,都发现了汉代城址,说明这些地方人口稠密。1957年在江苏高邮发掘一处东汉末年的村落遗址,有水井、窖穴等。

从夏商周到秦汉,长江流域的民居资料比黄河流域的民居资料要少,这给我们的研究带来 困难。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吴越、楚地的人受到蔑视,讥为不 开化,或被斥为蛮子。实际上,长江中下游的文化不仅精湛,而且丰富,在建筑、丝织、冶炼、艺术、哲学等各方面都有独到的长处。历代学者以中原为正统,忽略了对长江流域文化 的研究,使很多人的印象是长江流域文化在三代和秦汉时落后,这种观念应当改变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发展。一方面是原有的文 化积淀,另一方面是中原文化的注入,两者促成了文化的多元性和生机勃勃。民居文化在此 时也再现前所未有的景象。

据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气候寒冷,灾害频繁,致使游牧民族 由北向中原推进,而中原的农耕民族则被迫向长江流域迁移。谭其骧先生早在1934年就在《 燕京学报》发表《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一文,指出:永嘉初年,山东、山西等地流民 渡淮河、长江在南方定居。东晋成帝初年,淮南的北方人渡江南迁,陕甘境内的人口也有不少南迁到汉水流域或四川盆地。刘宋时又有大量流民南迁。今江苏境内接受的北方移民最多 ,安徽、湖北、四川也都接受了数量不等的移民

由中原迁来的宗族大多是合族而居,逐渐在政治上有了地位。如山东金乡大族郗鉴率乡里 千余家迁到广陵(今江苏扬州);山东诸城大族徐澄之率子弟和同乡千余家迁到京口(今江 苏镇江),宗族中出了许多大官。北方侨居南方的士族盘根错节,琅琊王氏、颍川庚氏、谯国恒氏、陈郡谢氏等从中原迁来之后,在东晋政权轮流执政。刘裕的祖先迁到京口,起初很 穷,刘裕小时候砍柴、种地、打鱼,后来成了刘宋政权的建立者。

南朝的宗阀势力很大,他们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还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使得他们的居住条 件很优越。陶侃、刁协、沈庆之、阮田夫、孔灵符、谢灵运的家业都很大,一座民居实际上 是一处庄园,庄园内有多幢楼馆,有大片土地,有林木和水池。如:谢灵运的“山居”,水绕山环,阡陌纵横,果树茂密,药圃殷绰,还有许多奴僮。 孔灵符的庄园方圆30多里,水陆田地265顷,果园9处。沈庆之有多处住宅,年老时把健康(今南京)的宅第还给官府,自己到娄湖去享清福。

曹景宗出身将家,好骑射,齐末依附萧衍,助其称帝,官至侍中。他的宅第长达数里,有 数百妓妾。 

南朝的官员,哪怕是自称清贫者,也乐意经营私家园宅。《梁书·徐勉传》记载徐勉“虽 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但是,徐勉在诫子书中自述:“中年聊于东田间营小园者 ,非在播艺,以要利入,正欲穿池种树,少寄情赏。„„由吾经始历年,粗已成立,桃李茂密,桐竹成荫,塍陌交通,渠畎相属。华楼回榭,颇有临眺之美;孤峰丛薄,不无纠纷之兴 。 渎中并饶菰蒋,湖里殊富茭莲。”徐勉的园宅是集颐养身心、经济自给自足于一体的封建 庄园,这种庄园制度对于小环境建设是有好处的,因为,庄主有责任感,把山水治理当作家里的事情,作为遗产留给后人。南方的开发,正是在这一处处占山占水的过程中,收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35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