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康熙王朝大结局皇上说的一段话篇一
《康熙王朝观后感》
今天下午看完了《康熙王朝》,已经记不起上一次看这部电视剧是什么时候了,但是我清楚地记得我上一次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可是这次居然流泪了,而且是三次,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感性了,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只能说我变了,以前的自己不是这样的。
第一次,是看到周培公在康熙勤政后第一次去盛京的时候,在生命垂危之际向康熙进献他花费十余年的时间制成的康熙年间最精确的地图,这展示出的是一个臣子的忠心,需要说明的是周培公在平叛三藩叛乱中开始崭露头角的,这时的康熙才刚刚将鳌拜解决掉,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而当他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康熙帝要开始收复台湾了,其间十年时间康熙将他发配盛京,事实上周培公并没有过错,如果非得说有错的话,那也是他是汉族人而非满人,说到底是这个原因,并不是什么功高震主之类,周培公也知道的,确实是人才,可惜可惜,他是康熙最得力的臣子中最早离康熙而去的人。
第二次,蓝齐儿被康熙的一道旨意嫁给不知是谁的准葛尔的大汗葛尔丹(虽然葛尔丹知道蓝齐儿是谁)的时候去老祖宗那里哭诉的时候,两个人的对话,还有之前康熙与容妃之间的对话,整个的过程让人心疼,作为皇室成员是拥有普通人羡慕的荣华富贵,但是却不能拥有一部分普通人可以拥有的爱情——自由选择自己的婚姻,从这个程度上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宁愿不做普通人,因为很多普通人也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感情,他们也会被现实无情的分开。但是最悲哀的在这里已经埋下了伏笔,即使是皇帝最心爱的女儿也还是不可以,后来的时候,康熙两次亲征准葛尔,第二次大阿哥亲手斩杀葛尔丹的人头,呈送到康熙跟前。当时我是这样想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下嫁给自己的敌人,在女儿爱上那个男人并为他生儿育女后,父亲将敌人杀死了,换句话说是让自己的儿子杀了自己的女婿,使得自己的女儿最终成为了寡妇,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度过那漫长的一生,虽然后来看到蓝齐儿过得还不错,但是她有多
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没有人能代她体会其中的甘苦。
第三次是蓝齐儿在几年后将阿密达养大成人,自己在某年生日那天开始从乌兰木通启程奔回京城去探望自己的父皇和额娘,当时他的父皇已经将他额娘从贵妃贬为刷马桶的丫头,人下之人了,原本想要做下景就好,却偏偏被蓝齐儿知道了,当时的场景也让我难过以至泪下,蓝齐儿当时就想返回乌兰木通,但是被她的额娘拦下了,最后带着委屈离开了他的母亲,之后就立即向他的父皇告别,临走前将他的父皇刚刚给他的八音盒摔了,表示决裂之意,而这让康熙更加恨容妃,以至于68岁大寿的时候,魏东亭对他说,看来看去怎么少一个人,也只有他敢说了。
所以潸然泪下就在这里,不自觉地就动情了,可能描绘的不是很细腻、精彩、动情,但是相信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都会有所触动的,我相信这次自己看这部电视剧的过程和之前的那一次是完全不同的,我想自己以后还是会想看这部电视剧的,说实话,自己还想要买一部纸质的全套书呢,等着以后自己来实现吧。
最让我心疼一段是张廷玉准备去漠北大营送粮食前去苏麻喇姑那里问他有什么要对皇上说的吗,他说自己说不出来,也没有给皇上上过折子,张说,那是写信,不叫折子。可是写好以后,已经塞进信封里了,却又就着身边的那盏蜡烛将信烧掉了,里面写的内容是“苏麻一生只深爱过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弟弟——皇上,但是他不能说出来,因为皇上还是她的主子”,还是隐忍,隐忍了自己活着的一生,还要将自己的最深的爱隐了,怎能不疼,所以他早逝,只晚老祖宗一个时辰。
2012年7月22日星期日 17:36
康熙王朝大结局皇上说的一段话篇二
《康熙王朝人物志之顺治皇帝》
康熙王朝人物志之顺治皇帝
为帝王做志感觉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在古代一旦有所疏忽很容易招来文字狱,当然现在的我是不怕什么文字狱的,只是心里还有一个矛盾始终解不开,这个矛盾贯穿在我看康熙王朝整个电视剧的始终——那就是何为帝王之道?
整篇大文章估计都想搬出一点道道来,上文写鄂贵妃的时候稍微的谈了点后宫之道,以后估计还会写慧妃,容妃,兰齐儿等,进一步将后宫之道阐明。为臣的还有为臣之道,小人物自然也有小人物之道,世界万事自有其规律,如果单纯是写故事,零碎的故事之间缺乏联系的话,那么这样的故事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寻找纽带探究规律很难,想践行规律更难。
顺治皇帝,名福临,在这里我们首先简单介绍一点《康熙王朝》之前发生的一点事,以便更好的了解这位皇帝的性格。说起顺治登基的原因,也真是够复杂的,一不小心都得把整个爱新觉罗家族的历史都翻一遍。所以我还是得小心点,不然把人家整个家族的历史都翻出来真心有点不道德。顺治登基和当时的一个权臣多尔衮有密切的联系。多尔衮是顺治的叔叔,但同时也是顺治的“皇父”。说起来也真是够奇怪的,孝庄作为皇太极的嫔妃,后来为了让顺治登上帝位,竟然屈尊嫁给了多尔衮,这在我们汉族眼里就是乱伦。但是当时满清刚刚入关,没有那么多的忌讳,于是,在这样的状况下,顺治皇帝和孝庄皇后都成了多尔衮手中的傀儡,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权决定事”吧,所以幼年时的顺治虽然是一国之君,但是寄人篱下,内心的痛苦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的。
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等等”所以幼年的顺治皇帝处在一个如此尴尬的境地,自然经受了各种磨练和考验。我自己感觉顺治皇帝,在他出家之前是一个好皇帝,他从小经受过磨难的经历,再加上他身后有强势的孝庄太后在指导他,所以在他皇帝任上,国家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乱子。如果让我们列出具体事实来说明顺治是一个好皇帝的话,我们可以说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整个大清朝。此外,从电视里所演绎的情节来看,咱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下顺治作为一个皇帝对帝王之道的诠释:
帝王之用人之道:
用人是一个帝王必须精通的治理之术。从顺治对朝中重要人事的安排上我可以看出顺治对臣子的观察和任用基本上是合理的,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他没有亲小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为帝王最为重要的就是“亲贤臣,远小人”。从这可以看出帝王对于人员任用上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意义。首先看朝中的大臣,清朝实行的是辅政大臣制,当时的四大辅政大臣是:苏克沙哈,遏必隆,鳌拜,索尼。从后续的电视玄烨口中我们可以看出顺治对这四个大臣的评价:索尼开国元勋,朝廷栋梁。鳌拜,救过皇上的命,是本朝第一武将。苏克沙哈,奉公守法,是朝廷的正气表率。遏必隆,朝廷的好管家。顺治对此四人之评价,我们大概可以猜出他对这四人的职位安排:索尼为辅政大臣之首,鳌拜管军事,苏克沙哈管执法,遏必隆管户部(钱),这样的安排和利用在朝廷中枢是合理的,但是这样的安排也给玄烨当皇帝时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这个后文议论。当然我们还不要忘记更重要的一个安排,顺治的贴身侍卫偻赫,从偻赫斩杀进谏大臣这样的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偻侍卫更是对顺治忠心耿耿,这样的贴身保镖谁用谁放心。
帝王情感之纠葛
从治理国家来讲,顺治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皇帝。孝庄对他有一个评价就是“半世帝王英明”,我想这样的评价一点都不过分,他从小忍受孤独寂寞,忍辱负重亲政,铲除多尔衮的势力,亲自执掌大权,能做出这样的壮举也证明他能力之强悍。但是强人在经历各种磨练苦难之后,一般会产生两种效果,一种效果是更加入世的活着,比如孝庄太后。另一种就像是顺治一样早已将红尘看破,因为他小小的年纪已经经历了常人所不能经历的苦难。我感觉像顺治这样的人,是一个感情生活挺丰富的人,也是一个容易寂寞的人。越是表面强大的人,
其实内心越是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关怀,帝王也不例外。有的人说作为一个帝王,是不能拥有感情的,生活中也不缺乏这样的观点,似乎帝王只能有权,术,势,似乎只有勾心斗角。最近几年在市面上也非常流行一本叫什么《厚黑学》的书,各种《蒋介石》的阴谋阳谋全丢出来赚取咱们的眼球。我个人感觉,越是身处高位的人,他也越希望我们将他作为普通人对待。还有,我认为感情并不是阻碍人成功的绊脚石。我记得初中的时候我们老班曾经批评我男人不能儿女情长,各种所谓的成功学也告诉我们想要成功就必须把你周围的人当做垫脚石来踏,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从来不敢苟同。如果你们认为对于我认为“顺治是一个有感情的好皇帝”的观点存在异议的话,那好,我在叙述玄烨帝王之道的时候也会深入的谈这个问题——也就是成功的帝王感情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我个人感觉,无论是对于顺治还是玄烨,他们都是一代雄主,而且也是拥有真实感情的人,这样的感情不阻碍他们成为一代英明帝王的绊脚石。
顺治的罪己诏
“郑昭告天下:郑即位以来,倾心向佛,今日顺从天意,出家为僧。郑决定,将皇位禅让与三阿哥玄烨。郑亲政十八年来,虽积有微功薄德,但也屡有失政失察之处。一荒疏朝政,二崇汉抑满,三亲近宫人,四忠奸不明,除恶不尽等等。”
古代帝王的罪己诏是自己统治天下凝聚民心的一种手段,罪己诏最先出自汉武帝之手,确实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今我们来看一下这封出自顺治之手但是没有流传百世的罪己诏。在写罪己诏之前,顺治对自己一生帝业是持否定态度的,他和玄烨说自己不是一个好皇帝。这封罪己诏的内容其实已经不将重要,他也更没有拿罪己诏当做什么权谋统治的手段,它仅仅只是顺治对自己一生的否定,对大臣百姓的一个交代。电视剧中这部分的戏不多,但是我挺愿意评价里面四个自责的理由。我感觉这四个理由中,一,三,四是顺治心中真心承认自己有错的,对于二则不然,推崇汉人的文化,收拢汉人为官,本来就是入关后满族从文化上继承汉族,制度上学习汉族,通过这两方面的学习,也是他们统治天下的一种手段。顺治曾在文华殿挺试的时候说明他为各位皇子聘代汉族大儒的原因:学习汉族文化,找到统治汉族的道道。所以第二方面的原因是不真心的,但是后来却成了鳌拜等人铲除异己魏成谟的托词,估计顺治也没有想到最后会弄成这样,所以啊,不是自己真心说的话还是少说为好,不然哪天被别人利用了,喊冤都没处找。
对于四我感觉这是一个帝一个领导者不可避免的,给皇帝打工的人都是脸皮极其厚之人。借用当年明月的一句话就是“除了脸什么都要”的人,顺治知道手下的官员官官相护,贪污不绝,但是他也不能把手下的官员都杀掉(古今都杀掉的人只有朱元璋一个人,但是效果可想而知不理想的,明朝的贪污是古代中比较严重的一个朝代),因为作为一个皇帝还得用他们,电视剧后面姚启圣对自己手下官员的一句话可以道破玄机“既恨他们,也的用他们”包括康熙在内的各位雄才大主,当今各种所谓的民主都没有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更不要说顺治这样一个对否定自己的皇帝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许只能这样了。
帝王出家之分析
在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中,顺治皇帝最后出家了,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从他最后出家这个举动中就认为顺治不是一个好的皇帝。从电视的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顺治在出家之前早已将是各项事务有了妥善的安排,他对国家和亲人都有了一个妥善的交代,这里面中的任何一件事情没有完成的话,我想他对于国家对于亲人的责任,他也不会贸然出家的。
帝王出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对后继之人的选择,剧中顺治对这件事可谓是早有准备。文华殿庭试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对后继之人的选择。考试之前,顺治要求行森看各位阿哥的骨相,行森这家伙是何等聪明之人,当即听出皇帝有立储的意味,马上表态自己何德何能的,这里不具体叙述,为行森单独做志的时候具体谈。从这一段的情节中,顺治先是由于玄烨的冒犯,撤掉了玄烨的板凳,再后来将玄烨的试卷撕毁,让玄烨背诵卷子的部分,然
后将没有写完的地方继续背出来,从这一系列的考察举动中我们可以感觉到顺治的用心良苦。果然玄烨从小就表现出天资的聪慧,夺得考试第一名。接下来这个举动更是耐人寻味,顺治让玄烨在九龙椅上睡觉,自古以来,龙椅除了当今皇帝才可以坐,当朝太子也没有这个资格。这个举动已经表明顺治已经为自己选好了后继之君。最后玄烨果然不负重托,开创了赫赫有名的康熙盛世。
这是从对后继之人的选择上说明顺治对出家所做的一点准备。上文中也写了他的用人之术,他的用人之术也是成功的。鄂贵妃病逝以后,顺治将自己锁在宫中,索尼等各位大臣的冒死进谏也说明顺治对人忠诚的选用上的洞若观火。索尼等人的安排是他出家之前对朝中人事的安排。当然他出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孝庄的健在,他深知孝庄母后的厉害之处,玄烨一旦登基虽然年小,但是有孝庄的照顾扶持,他才会走的更加的放心。我们可以做一个猜测,假如没有孝庄太后的话我们是否可以猜想顺治会因为不忍心仍下国家黎民百姓而放弃出家的念头,我想这也是有可能的。
再加上行森的蛊惑和鄂贵妃的去世,顺治心中更是对尘世了无留恋,更加坚定了他出家的念头,顺治最终抛弃天下而不顾,成为一个法号行痴的和尚。
后记:故事叙述在这里本可以结束,但是电视剧中还有顺治那么一点情节,所以还是不胜其烦的写出来吧。顺治在决意出家的时候玄烨跑过去看他,对曾经的父皇说“希望自己的父皇可以成为像释迦摩尼,达摩那样的圣人”释迦摩尼,达摩本也是皇家之后,但是小玄烨自然不懂佛学之玄机,玄学讲究人的清心寡欲,如果在佛界仍然争名夺利,那还不如留在尘世安心的做好眼前的这个皇帝。我想顺治是懂这个道理的,顺治的老师行森不懂,玄烨不懂,估计还有很多的和尚不懂。顺治虽然最后出家,但是仍旧对眼前这个自己疼爱的孩子说了既是父亲又是皇阿玛的希望“希望玄烨成为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皇上”。
后来玄烨铲除鳌拜,亲自执掌大权之后,和苏麻,魏东亭骑马到京郊专门看自己曾经那么崇敬的皇阿玛,可是眼前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父亲,没有了当年的皇上,有的只是一个法号行痴的和尚。行痴在京城郊区试种水稻已接近成功,但是天不假年,他此时已经身患重病。《康熙王朝》在他出家之后的戏份很少,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仍旧对天下黎民百姓的关心,希望家家户户有吃不完的粮食。我想他看到玄烨的成长和身体的康健,他在尘世的也已无牵挂,因为他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他的一生仍然是成功的,更是多彩的,我们应该向他致敬,他不愧为一代雄主。
“记着,玄烨你要行王道,王道是什么,王道就存在普通百姓的心中。”这是他对玄烨最后的期望。
康熙王朝大结局皇上说的一段话篇三
《华渡管氏(给常州方面稿)》
上一篇:幼儿中班评语 现在你进步可大了
下一篇:写假美景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