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的古诗。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咏物的古诗。篇一
《有关咏物的诗》

有关咏物的诗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清·郑夑)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宋.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咏竹(傅庞如)

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咏竹(七律)

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 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物的古诗。篇二
《咏物的诗句》

绘鸟

①不带“鸟”字的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②带“鸟”字的诗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

一、四季景物类

1、绘春

①春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②春雨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 徐俯《春游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春色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④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⑦其他带“春”字的诗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唐·李白《月下独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2、绘秋

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刘禹锡《秋风引》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 ·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元·黄庚《江村即事》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花鸟虫鱼类

1、绘花

①不带“花”字的诗句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寒菊》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勉《墨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②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宋·苏轼《浣溪沙》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宋·李清照《如梦令》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唐·韩翃《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唐·李白《赠孟浩然》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飞花。——唐·陆畅《惊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白调》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宋·苏轼《春霄》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唐·张谓《早梅》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唐·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桃花一树鱼三尺,不醉月明船不归。——明陈继儒《春日雨霁泛舟》

桃花流水突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唐李白 《山中答问》

2、绘鸟

①不带“鸟”字的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②带“鸟”字的诗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3、绘虫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都绕画檐无个事,自携团扇扑黄蜂。——宋·杨万里《登度雪台下临桃李径》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维《鸟鸣涧》

4、绘鱼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江河湖海类(含水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唐·韩翃《送僧归日本》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唐·钱起《饯别王十一南游》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王维《终南别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唐·杜甫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李白《送友人》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绘月类(带“月”字的诗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宋·岳飞《池州翠微亭》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唐·王维《酬张少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咏物的古诗。篇三
《咏物诗词鉴赏

第六讲 咏物诗词鉴赏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古典诗词中咏物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的意蕴,即它体现的托意寓怀,咏物写志的特征。

二、了解古典咏物诗词的深刻哲理与审美内涵。

三、熟知诗词中的咏物名篇。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咏物作品中形与神之间的统一,体味其中的内涵与哲理。

【教学时数】5-6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咏物诗词概述

“咏物”大体不是为写物而写物,总要借物而言其他,多是托意寓怀,咏物写志。咏物诗比较难写,因为写好它,一是要逼真贴切地传形,二是要体现此物的神韵,传形之外的传神是我们读这一类诗必须把握的特点。

(一)咏物诗词应该切合物象。

(二)咏物诗词应该有寄托。

(三)咏物诗词应该有背景、有情趣。

(四)要懂得“物”虽各异,而其情亦相通。

(五)咏物诗词应当有技巧,有神韵。

二、 植物诗词赏析

咏物是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动物中咏燕,咏雁、咏蝉居多,植物中咏柳,咏竹,咏花的居中多。本专题就咏物中的咏花诗词来谈一二,管窥咏物诗之一斑。中国的名花,是与中国的文化密切相关的。大凡名花,都有其渊源漫长的历史,在这种历史中,人们根据名花的风姿色彩,再融汇进自己的情感体验,于是给名花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亦是它的文化意义。正是由于名花的这种文化上的象征意义,历代的名人骚客为之争相吟诵,咏诗赋词。由于名花的这些象征意义,故历代诗人感物抒怀,吟咏不绝,佳作频出,脍炙人口。咏花诗词由此成为诗歌园地中别具特色的一个品类,蔚为奇观。 在这一专题中,主要讲咏梅、咏菊、咏兰、咏荷、咏水仙之作。

(一)咏梅诗词赏析

梅花为十大名花之首,梅花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1987年评选中国传统十大名花时,得票最多,被推为榜首。

就梅而言古往今来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宋代梅诗特多,梅词也多佳作。代表名家有北宋的林逋,王安石,南宋的陆游、李清照、姜夔等。

林和靖的《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赏析】 “疏影”“暗香”这两个新颖的意象,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深得梅花之魂,成为梅的代名词。后来南宋词人姜夔创制了两首著名的咏梅词,即以《暗香》和《疏影》作为词调名。《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这首诗大约是王安石隐居钟山后的作品。此诗追求的是梅花超尘拔俗的意境。

南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在众多的咏梅诗词中,堪居上品: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陆游生平特别喜爱梅花,一生中曾写过160多首咏梅的诗词,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梅花的确也是陆游品格的写照,与其说是咏梅词毋宁说是词人的自画像。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主席的词中有一种充满乐观的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将“春”字突出了,不争春而报春。这两首词,就所咏的物象“梅”而言,描摹再现十分传神,而对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意念而言,则是巧妙的隐喻和表现,两者高度融和叠合,从而产生回味无穷的魅力和效果。

以梅花写心境的介绍姜夔和李清照的两首词:

《暗香》[宋]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兴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忆曾携手处,千树压,

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这首《暗香》和姜夔的另一首也是写梅的词《疏影》,同为著名的咏物词。作者就是借物怀人,借梅花来写心情的。写的是所见所感,寄寓了昔盛今衰的慨叹。

李清照有一首咏残梅的词,既是咏梅,也是自我写照。主观抒情性很强。 《满庭芳》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昼锁,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籍,不耐风柔。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上片词语间流露出作者被压抑的情绪。下片是李清照给予梅花整体的赞语。这首词与李清照那些抒写离别相思和悲苦情绪的作品一样,词意深婉曲折,音调低沉谐美,富有女性美的特征。

(二)兰花诗词赏析

1.兰花的审美欣赏:

(1)香可说是兰的精髓。

(2)色主要指花色和叶色。

(3)姿即欣赏兰的整株的姿态美。

(4)韵是指兰花的神韵。

2.兰花的文化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深厚的“兰情结”。兰是花之骄子。兰与儒学传统中人格定位之间能够建立对应关系,首先与它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兰花叶态绰约多姿,色泽终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洁,具备了符合民族审美趣味的形式;从兰花的外形、姿态、生存环境、内在气质方面,人们更多地习惯于对兰的象征意义进行诠释,并且成为一种固定的符号、定向的语码。所有爱兰、植兰、赏兰、咏兰之人,都从兰花身上吸取道德的力量,从而自觉地塑造、提升、升华自身的人格与胸怀。兰作为一种人格的象征,它的内涵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总之,兰象征了儒学的人格理想:德行高雅,坚持操守,淡泊自足,独立不迁。

(三)菊花诗词赏析

1.菊花的花品

第一个方面,菊花是一种高雅脱俗的花。

第二个方面,菊花是一种非常朴实的花。

第三个方面,菊花的颜色是纯粹的正色。

2.菊有隐者之风----陶渊明与菊

菊花真正进入审美领域,得力于诗人陶渊明,与梅花的传神,得力于林逋一样。古人说“自有渊明方有菊”。陶渊明挂印归田后,南山田园,东篱秋菊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和闲逸心境的载体,他写下与菊有关的诗为数不少:

《饮酒》 二十首其一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连陶渊明的赏菊喝酒后来也成为文人高雅生活情趣的一种表现。

《红楼梦》咏菊花诗词赏析

黛玉(潇湘妃子)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四)荷花诗词赏析

没有一种植物象荷花这样在精神上被赋予圣洁的光环,在文化上被赋予深刻的内涵。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荷花(即莲花)是释迦牟尼的宝座,它是不受轮回的污浊环境影响的“佛的本质”。魏晋时期,佛教东移传入我国,作为佛教“净土”代表的荷花(佛教多称莲花)丰富了中国荷花文化的内涵。可以说,中国人的荷花情结由来已久。

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

李商隐这两句诗咏荷的角度和所有的咏荷诗的角度都不同,咏的是枯荷。即使花残叶尽,也能给人以灵感,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写尽诗人的闲情逸致。

4.《爱莲说》 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水仙诗词赏析

我国的水仙花也同其他花卉一样,别名甚多,叫法不一。有美化其形态的,也有寄寓深意的,也有出自某种典故的,但不论哪种,皆是对水仙花寄予了美好情意。

清韵、幽雅、芳香的水仙花,又将在岁末寒冬百花凋零之时,潇洒飘逸地为人们送去缕缕清香。水仙,是素洁和美的象征。可以说,水仙是以它独特的风韵格调、清香雅色赢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的。水仙既然历来以色雅、香清、姿美、品高而著称,便令多少文人雅士为之倾倒,名篇佳作俯拾皆是。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宋】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赏析】黄庭坚在这首诗中突出地写了水仙那种圣洁的美。

(六)咏桃花诗词选录

唐代不少的诗人都写过桃花诗。我以桃花写我心。诗人的情感通过桃花得以尽情地袒露。 在这当中最著名的当数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人以桃花诗求荣,但也有人因为写桃花诗而获罪。唐顺宗时,刘禹锡曾支持

咏物的古诗。篇四
《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与轨迹》

唐代咏物诗中,100首以上的咏物大家有12人。其具体情况如下:

(附图

五十首以上的诗人共有17人。有一部分诗人虽数量不至于百首,但风格卓异,独成一家,我们下文论述不得不提及,诸如李贺、杜牧、罗隐、温庭筠等人。唐代更有以一篇之工而蜚声诗坛者,如“崔鸳鸯”、“郑鹧鸪”、“鲍孤雁”、“刘仙掌”之类。

下面我们分初盛中晚四个阶段,简要地勾勒一下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及轨迹。

初唐的咏物诗,总地说来,承袭六朝余风的成分较多。咏物工作,许多只求形似,而不见神似。咏物诗的创作动机也与六朝有近似之处,酬唱奉和、娱乐解闷之作不少。到四杰与子昂时,兴寄的成分有所增加,抒发个人感慨的作品见多。咏物诗的思想内容由浅薄浮泛趋向深沉厚实。艺术个性渐趋成熟。

初唐咏物诗的代表作家有李世民、虞世南、李峤、沈宋、四杰及子昂诸人。太宗咏物之作占其全部诗作的一半以上,共达54首。其题材范围不出齐梁之窠臼,辞藻润色多步齐梁之后尘。但少数咏物之作透出新变之气息,气势磅礴,意气风发,偶有兴寄。这正是齐梁柔弱之作所稀罕的东西。譬如《咏风》即是如此。

虞世南陈隋之时,诗作婉rǔ@④,入唐以后,诗风亦有转变,咏物之作共11首。咏《蝉》一诗,旨意委婉,寄托了士大夫们孤芳自赏的一种雅致情趣。初步洗涤了齐梁咏物诗的庸俗气。

李峤的咏物诗数量为初唐之冠,共为139首。多数诗有形而无神,又没兴寄。其咏物,缺乏诗人情感的投入,因此多无生趣。但李峤是唐代第一位有意识有计划地创作咏物诗的诗人。其120首组诗,范围颇广,又面面俱到,很有系统性,对后来咏物诗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沈宋的咏物诗形式上音韵婉转,词藻靡丽,承六朝咏物刻划余绪,但少数作品内容上剖露了诗人的情感,表白了内心世界的隐秘,在咏物诗的艺术个性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如沈quán@⑤期的咏《聪马》、《紫骝马》,宋之问的咏《芳树》等诗寓有兴寄,抒写了个人的感慨。沈氏又有《霹雳引》一诗,属歌行体,句式参差不齐,富于变化,沈以前少见,对后来此类咏物形式不无影响。

咏物诗到了四杰,尤其是骆宾王手里,已开始将其触角从宫廷台阁转移到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领域。咏物诗的思想内容变得深沉,咏物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们咏物,不满足于停留在物象本身,而是力图通过对物象的描摹,写出其个性生趣,借形以传神;或在体物时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感时讽世。四杰的个别咏物之作已纳入了时代内容,显示了诗人们关心现实,积极从政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色彩。骆宾王的咏物诗共27首。卢照邻17首,杨炯8首,王勃7首,四杰总共59首。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为初唐咏物名作。此诗为诗人任侍御史时因罪被捕入狱所作。诗人将自己的血泪倾注于物象之中,使物与我融而为一。世途多蹇,感情沉郁,悲愤难诉。此诗具备了成熟的艺术个性。七岁所作《咏鹅》一诗亦清新可喜,生趣盎然。其余如卢照邻的咏《紫骝马》、《临阶竹》,王勃的《咏风》,杨炯的咏《紫骝马》等诗无不寄寓着诗人的人生感慨及抱负理想。陈子昂的咏物诗共10首。《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兰若生春夏”一诗为咏物之作。与《修竹篇》一样,皆重兴寄,寄托明显。陈子昂提出的兴寄理论,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意义,毫无疑问,对唐代咏物诗的创作,影响也是巨大的。

初唐咏物诗经四杰子昂之手,已逐步找到了唐代咏物诗的发展道路。即重视兴寄,重视以形传神,重

视咏物诗的艺术个性。到了盛唐,咏物诗领域出现大批杰作,就不是偶然现象了。

咏物诗发展到盛唐,已具备唐人咏物之面目,到了咏物诗的成熟时期。盛唐咏物诗的代表作家有李白、岑参、高适、李颀、王维、王昌龄和杜甫等人。以杜甫咏物成就为最大,堪称盛唐之冠冕。盛唐咏物诗人在处理心与物的关系上,显示了其高度成熟的技巧,以心御物,物中有我,不沾不离。咏物内容充分体现了盛唐人积极向上、昂扬奋发,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和开放心态。咏物之作深深地打上了盛唐的时代烙印,并且染上了十分浓郁的诗人的主观个性色彩。盛唐代表作家的咏物诗作都具备了咏物诗的艺术个性。 盛唐咏物,可分两种类型。一是以李白、李颀、岑参等人为代表的咏物重主观凸现;一是以杜甫等人为代表的重形神兴寄。

李白的咏物诗追求兴象玲珑、自然之美和高情远韵。体物略貌取神,寥寥数笔,神情毕现。其题材一是吟咏动植物,如天马、鸣雁、舞鹤及石榴、黄葛等物,二是吟咏天时节令的,尤以咏月为最多,如《关山月》、《古朗月行》、《峨眉山月歌》、《把酒问月》、《初月》、《雨后望月》等诗。三是文化艺术题材类作品,以咏音乐、绘画、书法为最多。李白的《天马歌》一诗很能说明其咏物个性特征。此诗描绘天马形象,着重传形而非汲汲于状貌,其诗句云:“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目明长庚臆双凫,尾如流星首渴乌”,“逸气稷稷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体物传神纯以气象、气度、气势取胜。李白是唐代以来第一位大量吟咏艺术题材而且获得很高艺术成就的诗人。盛唐以前的此类诗作,多为泛咏,如李峤的咏笛、咏瑟之类,又如六朝文人的咏笙、咏箫之类,既没有针对具体的个别物象,也不见诗人情感的倾入,因此没有艺术个性和感染力量,谈不上真正成功的咏物之作。此类诗一发展到盛唐,面目完全改观。每首咏艺术题材之作,皆有具体对象,如咏琴就不再是一般之琴,而是《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听蜀僧溶弹琴》等等。吟咏多为有感而发、一吐为快之作,不再是应制唱和、搜肠抉肚之作。李白的咏画之作共有12首。《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一诗可为代表。此诗笔力雄健,纵横捭阖,刻画虽不工,但神韵自远,富有意境。

杜甫的咏物诗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兴寄明显,感慨遥深。家国之痛,时代之悲,深深地渗透于咏物之中,政治倾向极为明显,感情力量最为深沉,思想内容博大而厚实。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咏物之什,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然咏物矣。”明人钟惺《唐诗归》亦云:“少陵如《苦竹》、《蒹葭》、《胡马》、《病马》、《鸿chì@⑤》、《孤雁》、《促织》、《萤火》、《归雁》、《归燕》、《鹦鹉》、《白小》、《猿》、《鸡》、《麂》诸诗,有赞羡者、有悲悯者、有痛惜者、有怀思者、有嗔怪者、有嘲笑者、有赏玩者、有劝戒者、有指点者、有计议者,有用我语法问者、有代彼语对答者,蠢者灵,细者巨,恒者奇,默者辨。咏物至此,神佛圣贤帝王豪杰具此难著手矣。”胡应麟《诗薮》评价杜甫咏物诗云:“皆精深奇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杜甫咏物不仅内容方面具有开拓意义,而且既重兴寄,又重体物。其刻画之精细入微毫无欲动,状物之周备详密神采飞扬,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这又是杜甫以前的咏物之作难以企及的。先秦汉魏体物不精,齐梁时代缺乏神韵,不可同日而语。

杜甫青年时代所作咏物诗数量较少。诗风与李白咏物较为接近。代表作如《房兵曹胡马》、《画鹰》、《高都护聪马行》等诗,无不表现了盛唐人慷慨的壮志,浪漫的情愫,飞动的意趣。是盛唐时代心理的一种折射。杜甫绝大部分咏物诗创作于中晚年,即安史之乱前后一段时期。风格与前期明显有别,多哀伤沉思,多悲凉感叹,讥时讽世,悯孤惜弱。杜甫的咏物诗大致可分三大类:(一)吟咏天时节令气候征象类作品。数量众多,其中咏雨雪风霜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这与杜甫被迫离京西窜,逃秦州,折向西南入蜀,漂泊于西南一带,长期旅途在外有很大关系。其咏雨诗即达23首之多。此类诗多寓时世感慨,多寓忧国忧民之心。如咏《大雨》一诗有句云:“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敢辞茅苇漏,已喜禾黍高。”(二)吟咏花卉鸟兽、寺院楼台、峰峦江河类,此类作品数量很多,以吟咏病态弱小动植物为其突出特色,它体现了杜甫广泛的同情心,寄寓着杜甫对安史之乱中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劳苦百姓的怜悯与哀伤。如咏《孤雁》、《枯棕》、《病橘》、《病马》之类。(三)文化艺术类,有咏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等题材,杰作众多,成就突出。其咏画诗即高达29首,以咏动物和山水画为主。其《丹青引观曹将军霸画马歌》

及《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戏为双松图歌》等诗皆为千古名作。

盛唐咏物诗中,吟咏艺术题材之作蔚为风气。如李颀,其咏音乐之作,《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房拾事》、《听安万善吹bì@⑥篥歌》等很有名。王昌龄咏物诗才9首,但咏艺术类就有4首。

盛唐咏物诗,除李杜而外,其余诗人数量都不太多,偶而为之,多具备艺术个性,多富有气象韵味。 三

中唐咏物诗的发展,明显呈两个阶段。其前期为安史之乱后的大历咏物诗坛。这是咏物诗创作的一个低潮,但诗人们并未停止探索。力图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创新。大历时期的诗人们已没有盛唐诗人那种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政治热情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缺乏杜甫那样博大的胸怀及在困厄中依然忧国忧民矢志不移的痴情。因此,其目光所关注的范围明显地大为缩小。他们崇尚高雅闲适,追求余味远韵。钱起的《戏鸥》,皇甫曾的《山下泉》,司空曙的《古寺花》,韦应物的《咏露珠》等诗,都十分讲求艺术形式技巧。 中唐后期的咏物诗创作伴随着文学上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而来。这时期政治上出现革新局面,诗人们幻想帝国中兴,其议政参政的政治热情看涨。这时期咏物之作数量激增,题材逐步扩展,内容丰富多彩。不少诗人力图在表现形式上进行变革与创新。因而整个中唐后期的咏物诗创作呈现出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繁荣兴旺局面。中唐后期的咏物诗,又明显地出现两种主要创作倾向,姑且称其为“两派”。一是以白居易、元稹等人为代表的“兴寄派”。一是以韩愈、李贺等人为代表的“奇谲派”。

白居易的咏物诗,在全唐咏物诗人中,数量最多,共达341首,占全唐所有咏物诗作的二十分之一强。白居易的咏物诗大致可分三类。(一)天时节令草木虫鱼类,以草木虫鱼数量为多,其中物象如松、竹、月,诗中常见。咏松诗12首,咏竹诗12首,咏月诗9首。(二)日用器具类作品。(三)文化艺术类及其它。白居易咏物,还出现了两种动向,一是寓言体咏物诗较多,如《答桐花》、《和大嘴鸟》、《和雉媒》等诗;二是咏物组诗较多,如《有木八首》、《禽虫十二章》、《池鹤八绝句》等组诗。白氏之后,中晚唐寓言体和组诗逐渐增多起来。

白氏咏物,大多有为而作。其兴寄内容较为广泛。一类是讥讽时政,把矛头指向统治者。这类咏物诗,白居易往往在咏物当中直接标明题旨,有些甚至干脆在题目中就予以诠释,这种作法,在从前咏物诗中是没有过的。例如其诗《红线毯》题后云:“忧蚕桑也。”就是这种情况。该诗结尾直接批判宣城太守,“少夺人衣做地衣”。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与现实性,决非泛泛而谈之作可比;又有一类为寒士鸣不平,如咏《涧底松》即是;又有一类在咏物中寄喻着人生感慨,如《琵琶行》一诗借咏琵琶及琵琶女的身世遭遇来抒发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生咏叹。

白居易的咏松、咏竹诗,多寄寓着一种人格的理想。如《庭松》句云:“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诗人赞松之高洁,将它比做良师益友,作为人格修养的榜样。

韩愈的咏物诗,共105首。韩愈在题材的求新求异方面,与白居易一样,也将个人细微琐碎的物事引入咏物诗之天国,登入大雅之堂。诸如咏《落齿》、《嘲鼾睡》等诗即是一种力图在咏物诗审美领域化俗为雅的一种尝试。在咏物题材的开拓上,具有创新意义。韩愈对唐代咏物诗的新发展和新贡献主要体现在咏物诗的风格及艺术形式的新变上面。白居易重寄托,加强了咏物诗的现实性与战斗性;韩愈则企图在形式上翻奇出新,别造天地,风格奇谲鬼怪,汪洋恣肆。

韩愈的咏《南山诗》,长达204句,共1020言,称得上唐代最长的咏物诗作。该诗采用赋法刻画南山之状貌,叙述描写,精密详瞻,句法多排比,多运用散文化句式,大量使用奇字僻字。遣词造句追求一种异于常人的怪奇美。大胆使用51个或字句,气势一贯而下,摹绘峰峦状貌,比喻新颖古怪。韩愈的《月蚀诗效玉川子作》也是咏物鸿篇巨制。该诗想象奇谲,以文为诗。韩愈的《双鸟诗》以双鸟比拟自己和孟郊,兴寄明显。艺术形式上有创新之处,如其句“周公不为公,孔丘不为丘”,甚为奇特。韩愈咏物,即使是花卉草木,也要把它们表现得与众不同。如咏《芍药》有诗句云:“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灼灼绿盘龙”,即是如此。

李贺咏物诗风格与韩愈相近。咏物诗共47首,艺术个性突出。咏物多采用一些冷僻、荒诞的比喻构成奇谲的意象以状物传神,抒情写志。如《李凭箜篌引》、《金铜仙人辞汉歌》即是如此。

中唐的咏物诗,以白居易为代表,发扬了杜甫即物抒怀、感时讽世的务实精神,敢于通过咏物干预社

会、干预政治、干预生活,出现了大批为时为事,比兴寄托,规戒讽世,寓意弥深之作,成就是巨大的。以韩愈为代表,以文为诗,以赋为诗,风格奇谲鬼怪,汪洋恣肆,力图在形式上进行变革。韩愈还进行了“白战体”的摸索。韩白而外,诸如李贺、元稹、柳宗元、孟郊、卢同等人,均为一时之俊。共同创造了中唐咏物诗繁荣昌盛的局面。

晚唐咏物诗无论就作家的人数还是就作品的数量来看,都是有唐一代最为可观的。晚唐社会混乱,政治黑暗,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党争激烈,阶级矛盾尖锐。但从敬宗到宣宗末年之间的一段时期,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风暴尚未到来,表面上的宁静掩盖着骨子里的衰朽、人们的心灵蒙上一层压抑苦闷的阴影。此时的社会心理特别敏锐、纤细,多愁善感,常有一股莫名的悲哀。文人士大夫们转而寻求感官的刺激,冶游寻芳视为能事,以寻欢作乐来麻醉灵魂。因此,nóng@⑦丽的色彩,芳香的气息,柔弱的形体,朦胧的意绪,都成为时代审美趣味的重心所在。温李一派咏物诗正是这种时代心理和时代审美观的写照。温李咏物往往文辞nóng@⑦丽华赡,感情缠绵悱恻。咏物言情中往往渗入家国身世之感慨,形成一种兴寄遥远的风格。温李一派艺术上最大的特征是偏重于形式美的追求。词采华丽,声情流美,笔触细腻是其主要创作倾向。

李商隐的咏物诗共120首。从题材上看,多咏风花雪月,草木虫鱼等细小纤弱之物。如动物中的蝉、蜂、莺、鸯鸳,植物中的柳、槿花、杏花,自然现象中的细雨、微雨,日常生活中的泪、灯花等物象。李商隐咏柳诗就多达15首,诗人咏物极少涉及壮美崇高之物。其咏物诗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略貌取神,着重诗人主观感受的抒发;(二)语言华丽,声情流美,多用典故,意象迷离,寄托遥深;(三)感情执着,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感染力强。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很能代表其艺术风格。它如《牡丹》、《泪》、《喜雪》等诗无不如此。

温庭筠的咏物诗共56首。艺术上最大的特征是善于刻画,喜欢用金碧辉煌的字眼来描物状貌。如咏《原隰荑绿柳》云:“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为了追求形式美,又好用借代手法。如《咏春幡》一诗以“蝉鬓”、“玉钗”代美女,以“金勒”代骏马即是如此。

晚唐咏物诗,温李偏重形式美的追求,是其创作主流。此外,另有两大创作倾向值得注意。一是感时伤世的“愤世嫉俗派”,一是逃避现实的“渔樵隐逸派”。

晚唐咸通年间,农民大起义已相继爆发,社会急剧动荡不安。一部分诗人开始从主观内省的圈子里跳出来,面向社会现实,致力于揭示社会矛盾、暴露社会黑暗。唐中期诗歌重兴寄的传统有所恢复。但此时的诗人们因处于绝望的未世,缺乏中唐诗人那种变革时政的激情,往往就以冷嘲代替了热讽,以感喟淹没了抗争。因此,刺时讥讽,愤世嫉俗之作大量产生。如皮日休的咏《蚊子》,陆龟蒙的咏《孤雁诗》,曹邺的《官仓鼠》,罗隐的咏《香》、咏《春风》、咏《雪》、咏《蜂》等诗,无不讽刺深刻,切中时弊。 整个晚唐五代时期,咏物诗坛上自始至终弥漫着一股渔樵隐逸之风。一部分诗人既对“利察时政、泄导人情”的讥时刺政失去热情,觉得无法挽救渐趋衰亡的帝国命运,又不愿沉缅于声色犬马之中以麻醉自己,他们企图借渔樵逸隐摆脱污浊的现实,借以忘却没落尘世的烦恼与痛苦。晚唐不少著名诗人,如许浑、方干、陆龟蒙、司空图、郑谷等都是以隐逸山林终老残生的诗人。渔樵隐逸之作,自盛唐历中唐,不绝如缕,但其时歌咏多求闲情雅致,不少诗人把隐居当成“终南捷经”,出世为了入世。晚唐就不同了,它是动乱时代迫不得已的一种自全自适方式。其渔樵隐逸之作常常流露出一种观社会现实的怨愤不满的消极感叹。皮日休、陆龟蒙各有渔具15咏,樵诗10咏,这类组诗可为晚唐渔樵隐逸代表之作。企图追求一种闲淡、虚静、幽谧的审美情趣,希图超脱尘世,忘却苦难的现实。

整个晚唐咏物诗的创作,情况比中唐更为复杂,水平也参差不齐。除上述三大主要创作倾向外,还有众多其它风格和特征的咏物诗人咏物诗作。杜牧即是其中突出的一位。其咏物诗情怀豪迈、意境清新、旨意玄远、形神俱佳,如咏《早雁》等诗。晚唐咏物诗虽然局势促迫,气势有限,但成就不可低估,它仍然是咏物诗繁荣昌盛局面的继续延伸与深化,在许多领域,有其异于盛唐与中唐的个性特征。

注:

①见《咏物诗选·序》,清·俞琰、长仁选编。

咏物的古诗。篇五
《古诗词鉴赏之咏物》

咏物的古诗。篇六
《咏物类诗歌鉴赏》

咏物的古诗。篇七
《咏物类诗歌》

咏物的古诗。篇八
《诗歌咏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3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