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想家的古诗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关于想家的古诗篇一
《思乡古诗,让人想家》

思乡古诗,让人想家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02.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03.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0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05.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0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0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0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09.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

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1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12.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萧子显

1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7.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18.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23.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24.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

2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11.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关于想家的古诗篇二
《描写过年想家的诗句》

描写过年想家的诗句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赴北庭度陇思家 岑参

西向轮台万里馀,也知乡信日应疏。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静夜思

【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穿故乡水,

梦中几时回?

苍天雨霏霏,

为我把泪垂。

极速空中骑飞马,

千里还家见爹娘,

睁眼唯见枕边泪,

方知遗梦在他乡。

关于想家的古诗篇三
《古诗》

《绝句》课堂实录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同学们,我昨天从远隔1900公里以外的北京来到重庆。有幸跟大家一起上一节语文课,人生的缘分啊!我很高兴。但是上什么呢?大家手里还没有教材,教材在我这里呢,一会咱们发。我估计大家都会。因为我们要搞一个唐诗鉴赏。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有没有不会的,请举手?(学生笑)。师:一起来背一遍吧!预备——起。生:(齐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尽管是第一次面对这些学生,赵老师没有冗长的开场白,而是开门见山,引入新课。既节省了时间,又体

现了对学生的信任。因为赵老师估计学生都会背诵这首《早发白帝城》的。下面展示了他独特的教学方法。 师:啊!没问题。大家都能做到熟读成诵,但是是不是都做到了会鉴赏?不好说。我们今天就来搞这首诗的鉴赏。我提几个问题,大家笔答。我准备了一个纸条叫“一言心得”(出示投影片:一言心得——精诚、精炼、精彩)。赵老师在鼓励了学生“啊!没问题”的同时,没有忘了给学生直接指出能够熟读成诵,并不代表就会鉴赏诗歌的事实。体现了一个有素养的语文老师对学生宽严有度,认真负责的精神风貌。下面我们看赵老师的“一言心得”的具体要求。师:它有三个要求。第一,精诚,所谓精诚就是要写真诚的话,不要虚假。第二,精炼。所谓精炼就是要尽量简短,言简意赅,说多了有时侯跑调。第三,精彩。所谓精彩就是你的话不但要说明白,而且要说生动。因为我们的一言心得同时是对你鉴赏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一个检测。不要小看一言心得,它的作用很大。虽然大家今天是头一次做这个练习,但这太简单了,没问题的。我现在提出几个具体问题,请大家思考,想好了就写一言心得。师:(边讲边板书:一、情)诗歌鉴赏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理解诗的情感,体味它的情趣。如果你不知道这首诗具体是怎样的情感,就谈不上对诗的鉴赏。那么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你概括的说是怎样的情感?你用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概括就足以说完。第二,有几个关键的词请你把它的妙处说好。(边讲边板书:二、彩云、啼不住、轻舟)比如说第一句里的“彩云间”;还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这个“啼不住”怎样理解?最后“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舟”,这三个词语有很浓厚的意味。你谈谈你的体会。我的问题提完了,现在你们思考,我这边发这个纸(学生思考,老师发写一言心得的纸)。师:谁写完了举手示意,我就收(学生开始书写回答问题。个别学生小声讨论,老师来回走动巡视。5分钟后有1人交卷,老师提醒别忘了写名字)。提醒学生别忘了写名字,从小处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习惯,这是老师训练有素的表现。师:(提示学生)不要太思考,也不要太犹豫,现在是跟着感觉走的时候(7分钟后陆续有人交卷,老师来回收卷,并加以分类)。师:(10分钟后提示学生交卷)没写完的同学也交,白卷也交(老师开始集中收卷)。赵老师用足够的耐心等学生花10分钟书写一言心得。在近5000人的会场上课到这个份上,实属难得。因为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容易使公开课失败,会砸“名师”招牌的。看

赵老师继续上课。师:现在咱们开始讲评。有一句鉴赏的名言叫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听说过吗?生:(小声齐答)没听说过。师:那我告诉大家。《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是剧中的主角。这句话是说由于每个人的思想、见解不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自己心目中各自不同的哈姆雷特形象。这句话揭示了文学鉴赏,包括艺术鉴赏的一个基本原理,那就是都是有主观性的、有个性的。虽然看同一部作品,却都有理解上的差异。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个鉴赏也都是有客观性的。如果你看《哈姆雷特》,你脑袋里反映出的是《奥塞罗》或者是中国的“贾宝玉”,主观性就脱离了原来的作品本身,那你的鉴赏就完了。所以刚才我看了部分同学写的这首诗的感情,有2个同学答对了。其他同学说出了种种的感情。我念一下。从一句通俗的与鉴赏有关名言讲述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使学生听得明白,容易接受。师:(念学生的一言心得)周思琪(音)同学说:“李白当时兴奋,为获得自由的生活高兴。”这就说到位了。请这位同学(周思琪,女)起来回答,STAND UP!,把话筒给她。非常精彩啊!(周思琪同学起立,老师提问)你的答案是说“李白当时兴奋,为获得自由生活而高兴”为什么这么说?生:(周思琪,显得害羞)因为他当时看什么东西都觉得很美好,比平时别人看这些东西感觉要美好一些。师:就这些啊?生:(周思琪)嗯。师:哎呀!那可不对劲了。你说李白为获得自由生活而高兴,这话从哪儿来的?生:(周思琪)因为他当时被皇帝冤枉了,然后又被“反平”了。师:“反平”了不对,是“平反”了(众生大笑)。哎呀!这个词可用得精彩。请坐。尽管时间被耽误了,也没有忘记训练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没有作秀,只有真实、有效的课堂,真不愧是名师。师:这个同学不简单!她介绍了这首诗的背景。李白他为了报效国家,做了唐朝皇帝的一个儿子“永王”李陵的参谋,后来被朝廷给他下了政治结论是谋反,因而获罪被贬到夜郎。李白在赶赴夜郎的途中——白帝城接到了皇帝平反的通知,可以免罪了,特赦,不用去夜郎了,可以回家了。所以李白从白帝城坐船一天就到了江陵。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这么一件事,大家知道吗?由于有这个背景,所以周思琪同学说李白为获得自由生活而高兴非常准确。我们很多同学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没有回答对。介绍作者写作背景,简明扼要,与一言心得的要求吻合,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师:诗歌鉴赏有一个非常重

要的原则,就是“知人论诗”(板书:知人论诗)你不知道李白的这件事,不知道这个背景,你论什么诗呀?师:另外一个同学张月(音,女)答得也不错,她说体现了作者急切回乡的喜悦心情。张月,请你回答。(张月起立)师:你知道这个背景不?生:(张月)听说过。(其他同学笑)师:好,听说过,就是知道。请坐。我估计,其他答错的同学首先是不知道这个背景,所以答错了。如果有人说,我知道,那更糟糕。因为你知道这个背景,还不联系具体背景来分析诗,那更不好。如果你不知道,因为无知,所以没办法,那还好一点。(众生大笑)时间虽然很紧,但仍然把训练学生放在第一位,难能可贵啊!语言幽默,让学生听起来如沐春风,顿生畅快!师:看来今后咱们鉴赏诗歌首先要知道作者,了解作者性格,写这首诗的具体背景。否则就不要乱发言。师:下面我们再读几个。比如这个同学说:“这首《朝发白帝城》代表作者很想回家看看”。(生笑)师:流行歌曲呀?常回家看看。“是一种想家的感觉”,这就跟刚才差多了。后边还有一句,“也是为了了解白帝城的风光,白帝城的情感所写”。这是一个病句,也是多余的。师:另外一个同学说:“表现了诗人心里悲伤、寂寞的思想情感。”同学们,他特赦了,还悲伤,送到夜郎去,他就不悲伤了?(众生笑)你说这四句诗,哪一句能看出悲伤呢?但是他下边说了:“彩云、啼不住、轻舟三个词搁在一起衬托出了作者忧伤这一特点。”(众生大笑)指出学生的错误,决不含糊,让学生印象深刻;语言生动、诙谐,使学生听起来不感到刺耳。体现了赵老师娴熟的教学艺术。师:显然我们的同学对语文的学习没有养成一个基本的好习惯(板书:含英咀华),“含英咀华”这个“英”“华”是指花朵。“含”指含在嘴里,“咀”指反复咀嚼。这个词是古文运动领袖——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有生小声答:韩愈)对,韩愈发明的。他要求我们要对文章含英咀华,反复的琢磨和体会,这才叫文学鉴赏。可是我们这个同学把三个词搁在一起“忧伤”,这“啼不住”兴许跟忧伤还有点联系。可是我这里不想联系。(老师分析指出若干同学错误的原因,众生笑,气氛活跃)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诗歌鉴赏的艺术宝库。师:我手上拿的一把单子,就2个同学把这首诗的感情鉴赏出来了,其余全跑调了。看来对一首诗歌,熟读也好,成诵也好,会默写也好,会填空也好,能得分也好,但不一定会鉴赏。对不起,那就失去了我们对诗歌鉴赏的本来意义

关于想家的古诗篇四
《古诗词精选》

冒 孜 岳

金 刘 国 庆 凯 刘 羲 文 (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3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4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5

《山行》 杜牧

关于想家的古诗篇五
《五上必背古诗教案》

泊船瓜洲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

一、设景激情:(幻灯片1)

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XX同学,现在已经能背?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过渡)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幻灯片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作者: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幻灯片3)

(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幻灯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古诗课件:幻灯片5)

5.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6.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你预习得真充分。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幻灯片6:多音字注音)

7.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节奏听清楚吗?好,开始。(教师适当讲评)

8.同学们,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当然要读得好,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

二、合作汇报: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生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深究悟情

(一)学习一、二句

1.师总结过渡: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研读这首诗。(幻灯片7:诗一、二句)

2.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二句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想想: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师标画瓜洲和钟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幻灯片8、9、10)

3.提问:王安石的故乡是?

4.看板书理解: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a.“一水间”一水指?间什么意思?(幻灯片11)谁能用“间”组词。(练习:用间组词。)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数重山”什么意思?(幻灯片12)表示路途近还是远?从哪里知道?(抠住“只”补充介绍。)(幻灯片13)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板书:只隔。)

5.感情朗读指导:读一读,读出路程近的味道。(“只隔”重读。)

(二)学习三、四句: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请读第三、四句:(幻灯片14)

提问:这两句诗那句写景?那个字写出景物特点?“绿”什么意思?(幻灯片15)

师导:是啊!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上“我仿佛看到„„”

(生说话训练,教师激情点评)。

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导:(出示课件:幻灯片16)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看课文插图,你能猜猜他用过那些字吗?(激情研论)

(幻灯片17)比一比,讨论用那个字好?(幻灯片18)指名谈看法。王安

石改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是啊!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诗导:其实,这句诗精彩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又要再次离开家乡,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诗人赴京城再次为官,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请大家读·:明月何时照我还。幻灯片19

这句诗什么意思,那个词表现出作者的心情?什么意思?表现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板书:何时。)

4.(师设景读):诗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变法,却屡遭保守派的反对,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回到家乡,第二年皇帝又启用他,在赴京路上,思乡情节更浓。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这句诗?

此时诗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远离家乡了,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思乡的期盼,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灵的遗憾,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精神的痛苦,再读:

5.说说两句诗的意思。

6.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通读全诗

1.配乐朗读:(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刚刚离开家乡、就想着回来的那种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这首诗。(视频配乐)

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生读)

2.背诵全诗。

师:通过课堂的多次朗读,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会)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呢?

3.齐背古诗:配乐感情背诵。

五、音乐欣赏:

过渡:古诗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讲究平仄押韵,言语精练,意境深远。学习古诗,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古诗与音乐结合起来,用唱的办法来学习。大家想试一试吗?(课件)

六、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课前,老师收集了十首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学们。回去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们学习《泊船瓜洲》的方法,读读、

议议、背背、唱唱,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来赏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3.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初步具有创造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今天,我们要学习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

【板题】:天净沙·秋思

二、简介作者: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的“曲”。

三、介绍“曲”这种文体:

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四、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有专家说,读书是与作家对话。总之,读书是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以朗读来走进马致远,亲近这位名家,

读懂这片漂泊羁旅的游子之心。

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师小结: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大家喜欢吗?我们感受一下。(朗读)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试一试。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试一试。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这样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

五、合作探究,感受意境美及思想感情。

1、这首诗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一关键诗句可以体现出来? 点拨:表现了作者伤心欲绝的感情,这可以从“断肠人在天涯”看出。作者因为思念家乡因而伤心欲绝。

2、因为作者远在天边,所以才会伤心欲绝,愁思万千,肝肠寸断,哪些景物可以帮助表

池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描述课文内容的挂图(或课件)。

学生:收集诗人白居易的有关资料和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彩笔。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弹珠子、拍球、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挖蚯蚓„„)

关于想家的古诗篇六
《9、古诗二首》

9、古诗二首 教材简介: 《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设计理念: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

2

3

4

5

关于想家的古诗篇七
《9、两首古诗》

关于想家的古诗篇八
《诗经·楚辞》

诗经·楚辞 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 三个部分,是根据音乐性质划分的。《风》属于地方性乐歌,共十五国风160 篇作品,大部分是民歌,多男女恋情之作。 《雅》是西周王朝所在地区的乐 歌,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作品,以朝廷士大夫的创作居多,以史 诗性的叙事诗最为有名。《颂》是宗庙祭祀的乐舞,分《周颂》、《鲁颂》、 《商颂》三部分共40篇(以《周颂》最具典型)合歌舞乐于一体,与剧诗相 仿佛。乐与诗是周代贵族和士子的学习内容之一。先秦时期各家各派都传习 三百篇,比较而言、以儒家最为重视,渐渐地《诗》就成了儒家的专门学问。 汉代传授《诗》的有齐、鲁、韩、毛四家,而前三家相继失传,只有《毛诗》 完整地保存下来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诗经》。 关睢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 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 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男恋女的情歌,大意是:河边一个采荇菜的美丽姑娘引起了一 个男子的爱慕,爱情深深藏在心里。一日洲中的鸟鸣声触动了机缘,情感的 激流奔腾起来,这位男青年卧不安席,日夜难眠。“琴瑟友之”,“钟鼓乐 之”,是想象中的新婚欢乐之境。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聩。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这是一首女子怀念征夫的诗。她在采卷耳的时候,想起了远行的丈夫, 幻想他上山了,过冈了,马病了,人疲了。又幻想他在思念自己饮酒自宽。 前四句是写实,后面是想象中的景象。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贺女子出嫁的歌。以嫩红的桃花,圆大的桃实,青葱的桃叶比喻婚 姻的美满。 芣 采采芣 ,薄言采之。采采芣 ,薄言有之。 采采芣 ,薄言极之。采采芣 ,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掇之。采采

芣 ,薄言捋之。 这是妇女们采芣 时所唱的歌。开始泛言往采,中间细致地描绘采摘的 劳动,最后是满载而归,欢喜之情历历可见。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 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 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 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是一首以男子口吻所写的恋诗。全诗由三章组成,二、三章所写的准 备亲迎的情景也是想象之词。都是想象,而《关睢》充满着希望的热情,此 诗则是失望的苦情。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 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来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 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 心则夷。 这是一位女子怀念远出在外的丈夫的诗。首章以草虫、阜螽兴起悲秋这 感;二、三章以采蕨采薇,兴起春日的思念与夏日的感伤之情。伴随节序的 更换,思念之情愈来愈切;只好以想象中的夫妇相见之欢来冲淡一下这种相 思之苦,但也无济于事。只有当丈夫真正出现在自己面前了,才能转忧为喜, 变苦为乐。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本篇写女子求偶的急迫心情。巴望求婚的男子及时而来,越快越好。每 章一、二两句以梅子坠落比喻青春消逝,三、四两句是她对男子的巴望。 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 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 女从。 一个有妻室的男子隐瞒真情向女家求婚。当女子明白真相之后,便断然 加以拒绝。男子却无端惹起诉讼。女子毫不畏惧,勇敢地迎接挑战。这首诗 所传达的就是这位女子反抗的心声。 ----------------------- 页面 12-----------------------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东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本篇写小臣出差,深夜匆匆赶路、为朝廷办事劳碌奔波,想到尊卑之间 劳逸不均而满腹牢骚,但又感毫无办法,只好委之于命,实在是不平之鸣。 ----------------------- 页面 13-----------------------野有死 野有死 ,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这是写一对青年在野外相恋定情的诗。它反映的是我们民族较原始的一 种婚俗。初民社会,男子求婚于女子,往往猎取野兽献与女子,女子若收其 所获,即是允许的表示。此俗至今犹存于亚洲,美洲部分民族中。早期的鹿 皮纳聘之礼,正是由这种婚俗发展而来的。 ----------------------- 页面 14-----------------------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遨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过多妻的生活是中国古代贵族的一种特权。女子的命运的荣辱随其夫的 态度而转移。这首诗中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位遭遇不幸的女子。她的丈夫冷落 嫌弃她;兄弟不同情她;群小(众妾)谗毁、构陷她。使她受到难言的痛苦, 蒙受种种羞辱。她既无法改变自己的态度,有损威仪,又无法排遣内心的痛 楚。为了抒写这种哀怨之情,形成了这首诗的一种沉郁深厚、缠绵悱恻的风 格。 ----------------------- 页面 15-----------------------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易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易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 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这个丧偶的男子,一看到故妻的遗物,就引起无限感伤,联想到故妻的 许多好处,更加悼惜不己。 ----------------------- 页面 16-----------------------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仁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

,以勖寡人。 这是卫君送别女弟远嫁的诗。前三章是送别时的情景。末章写女弟的美 德和别时共相勉励的话。 ----------------------- 页面 17-----------------------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爱居爱处,爱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是卫国远戍陈宋的兵士嗟怨想家的诗。此诗写的是实事,但关于它的 时代背景,古来说法不一。诗人告诉我们,当时留守陈宋的军士处境异常狼 狈,情绪陷于悲观,在悲痛之中想到新婚时与妻子执手约誓的幸福时刻,更 是肝肠寸断。 ----------------------- 页面 18-----------------------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爱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穷人家的孩子,最懂母亲的甘苦。他们往往在开始懂事的时候便暗下决 心,将来等自己长大了一定好好孝顺母亲,不让母亲再吃苦。可是不等他们 成年,命运的绳索就死死地将他们拴在古老的苦树上拿什么去孝敬母亲呢? 他们自责、自怨,陷于极度的悲痛之中而毫无办法。《凯风》便是我国最早 的欲感戴母恩无法实现而自责自怨的诗。 ----------------------- 页面 19-----------------------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猕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该诗写的是一位姑娘的一种心事。秋天的早晨,旭日初升,济河水涨。 姑娘站在岸边,听着雌雉求偶的鸣声,看着渡河的一批批人,心里急切盼望 着住在济河对岸的未婚夫,及早驾车来把她娶走。 ----------------------- 页面 20-----------------------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 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宴 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 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

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 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肆。不 念昔者,伊余来塈。 有些人贫寒时与妻子相依为命,共度艰难。而一旦发了财,或地位改变, 就会昧着良心抛弃前妻,另结新欢。这时,常常是一边新婚宴尔,一边是哭 诉无门。《谷风》就是弃妇诉说自己这种悲惨遭遇的诗。 ----------------------- 页面 21-----------------------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从西方来的舞蹈队伍在卫君公庭上表演万舞,那领队的男子英俊威武, 姿态优美。一位女子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这首诗就是抒写这种感情的。 ----------------------- 页面 22-----------------------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 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已焉哉!天实为 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实为 之,谓之何哉! 这是一个小官吏诉苦的诗。这个小官吏,政事繁忙,工作劳苦,生活困 穷,在外受气还不算,回到家里还要受家人的责备讥刺。无可奈何,只得归 之于天。 ----------------------- 页面 23-----------------------北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这是人民不堪卫国虐政,号召友朋共同逃亡的诗。诗的第一、第二两章 的开端两句以风雪的寒威比虐政的猛烈,第三章的开头两句以狐、乌比执政 者。 ----------------------- 页面 24-----------------------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蜘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是 一首描写情人幽会密约的诗。出自男子的口吻。 ----------------------- 页面 25-----------------------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37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