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夸张的句子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含有夸张的句子篇一
《带有夸张的句子》

1.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2.球球跌跤,会像皮球一样,从房间这一头滚到那一头。 3.圆圆的床和椅子是用三寸厚的大钢板制成的……

4.小朋友乘棉花糖气球飞来。 5.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6.精妙世无双。 7.昨天我给我妈妈打电话,我问妈妈最近家里怎么样。妈妈说家里没什么事。妈妈说有一家来要化肥钱的。我妈妈这样评价他们的化肥:你们两年前化肥头几天耕地还有那,我捡起一个来装到枪里打死了一群兔子。 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9.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12.我捋起袖口,将锅凑到水龙头,冲满水,然后张开“如来神掌”先给它来一招“倒转乾坤”,再来招“天昏地暗”,最后来个“荡气回肠”。一番折腾,累得我“气喘如牛”。 1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5.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16.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17.伸手取弓,那箭早已呼啸着射中目标。 18.我的心像刀绞一样。 19.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 20.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 21.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22.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23.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24.

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25.玻璃干净得能当镜子。 26.他的声音难听极了,简直能震碎人的耳膜。 27.巴掌大的地方还开宴会? 28.班里静得连针掉了都能听见。 29.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如火箭有样飞翔。 30.飞机以飞碟的速度在蓝天轨道上狂奔着。 31.一个装着一对鲸鱼的米格飞机在被乌云盖的就能看见芝麻粒那么大小蓝色的蓝天上如同蜗牛般的火速飞翔着。 32.隆隆之声传来,抬头看去,只见一架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出现在头上。前身昂扬,两翼舒展,恰似一头上古鹰鹫盘旋于黛蓝长空之上。 33.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34.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35.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火箭样飞翔。 36.飞机以飞碟的速度在蓝天轨道上狂奔着。 37.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38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39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40有一位小姐,她的笑声象是把她全身浸在冷水里发出来的一般.

含有夸张的句子篇二
《含有夸张比喻数字动物名称的词语大全》

近义词的词语:如饥似渴 斩钉截铁 提心吊胆 东奔西跑 尔虞我诈 反义词的词语:大惊小怪 名存实亡 声东击西 弃暗投明 大街小巷

形容人物外貌的词语:虎背熊腰 骨瘦如柴 眉清目秀 端庄秀丽 相貌堂堂 含有数字的词语: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九牛二虎 五颜六色 五花八门 含有比喻的词语:如饥似渴 流年似水 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 热情似火 含夸张意思的词语:一手遮天 一步登天 气吞山河 力大如牛 人山人海 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流年似水 日新月异 人生如月 形容人神态的词语:若有所思 神采飞扬 兴高采烈 金刚怒目 垂头丧气 形容春天的词语:春暖花开 百花齐放 鸟语花香 春色满园 春色盎然 描写夏天的词语:炎炎烈日 酷暑难耐 酷暑逼人 骄阳似火 头顶烈日 描写秋天的词语:秋高气爽 果实累累 秋色宜人 秋雨绵绵 落叶纷飞 描写冬天的词语:雪上加霜 大雪纷飞 冰天雪地 天寒地冻 雪花纷飞 描写动物的词语:虎背熊腰 藏龙卧虎 龙腾虎跃 生龙活虎 呆若木鸡 形容人物品格的词语:无私奉献 坚持不懈 坚忍顽强 坚贞不屈 默默奉献 贬义词:凶神恶煞 歪门邪道 偷鸡摸狗 贼眉鼠眼 狐假虎威

褒义词:如虎添翼 龙腾虎跃 生龙活虎 鹤立鸡群 闻鸡起舞

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夏: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含有夸张的句子篇三
《词语及句子改写》

含有夸张的句子篇四
《现代文散文阅读关于句子的考查》

现代文散文阅读关于句子的考查

三种题型 六个方向

——现代文散文阅读关于句子的考查

现代文散文阅读特别是全国卷散文阅读,经过近六七年发展,已经稳定下来,其答题模式也有了固定的可以因循的思路,下面我以句子的考查为例谈一下我的看法,希望能给广大考生以有益的启示。

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高考考分分值一般在20左右。有关句子的考查在4——6分之间,很多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考题,找不到类型特征,找不到解题方向,这就导致有些考生,面对现代文阅读时无所适从,答上的,也只是按照自己理解随心所欲的几句,给标准答案离得很远甚至大相径庭。其实这些题目答案是有清晰的脉络的,是有迹可循的。就拿关于句子的考查来说,它就不外乎三种类型:①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②重要句子的作用。③鉴赏文中某句(段)话。它们每种类型又分别对应两个答题方向,总共六个。如果考生梳理好这些,现代文阅读这一题型就迎刃而解了。下面就这三大题型、六个方向结合每年高考题进行分析:

一、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我们把所考的的句子分为两类:难句子和易句子。所谓难句子就是句子结构完整、内涵丰富、语言抽象或者有指代型词语的句子,我们的解答方向是翻译(目前笔者认为只有这个词语才能准确描述这种解题方法)。易句子的解答方式是原因+翻译。当然从高考答案拟就还要参考以下三点:①从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考虑其作用。②从句子的表现形式考虑其表达效果。③从文章的内容,结合句子考虑主旨,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看09年全国Ⅰ卷和08年全国Ⅰ卷的试题:

09年全国Ⅰ卷第15题: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分析:句子结构完整(主谓宾都具备)、有抽象型语句(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指代型词语(这些树、它们)这样的句子答案应该是翻译。

下面我们看答案: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仿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其答案基本就是把句中的指代型词语、抽象词语结合文章直接换成指代的本身意、抽象的具体意,然后组成句子。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答案: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这个答案就是把“没有荒凉的人生”在文中的意思翻译出来。

08年全国Ⅰ卷就更明显了,是典型的直接翻译和原因+翻译,两种题型都具备了。

15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 分)

(l)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l)(2)句是句子成分残缺的易句子,(3)句是句子结构完整的难句子。答案是:(1)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滩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2)城砖磨成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伤也变得温暖一些。(3)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分析:(1)“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滩戈壁的反差巨大”是原因,“产生了惊喜之感”是“闯进了绿色的海洋”的翻译。(2)“城砖磨成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是原因,“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伤也变得温暖一些”是对“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的翻译。(3)句是句子完整的难句子就是直接翻译。

而08年全国Ⅱ卷和09年Ⅱ卷除了翻译和原因+翻译外就要参考上文的三点,不再赘述。

二、重要句子的作用

重要句子的作用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解题方向入手。内容要结合文章这句话在内容揭示了什么,给上下文带来了什么,它们要结合具体的文章分析。结构上和一些特殊句子就会有固定作用,详细看下表: 句子类型 句子的作用 开头句总领全文、开篇点题、照应题目、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结尾句点明中心(卒章显志)、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线索句贯穿全文,是文章紧凑 中心句强调、紧扣主旨,揭示中心 哲理句 具有启迪作用,画龙点睛作用 过渡句 承上启下 疑问句其表达鲜明、强调,激发读者思考作用矛盾句具有强调作用,侧重于矛盾的一个方面 引 用 句 故事传说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诗歌丰富强化文章内容,是描写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有意境美名 言 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典故议论文是例证,证明论点;其它类阅读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点亮文采 写景句交代环境、渲染气氛、借景抒

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作用类试题是近年来一直保持的试题类型,如08年全国Ⅰ卷第17题:文末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一问的答案是:回应了文章开头底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就是“文末”和引用“郭小川的诗句”的组合。

又如2009年江苏卷张笑天《上善若水》片段: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问: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答: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有虚到实的思路,激发读者思考。

这个答案是开头句和疑问句及内容的三者组合,题干给我们的提示非常明显“开头”“三个疑问”“对内容表达有什么作用”可以说一句话一个答题点,但是考生如果对这些不熟悉,就很难揣摩出题者的出题意图。反之,就会信手拈来,迎刃而解。

三、鉴赏文中某句(段)话

鉴赏就是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对文中某句话的赏析也有两个解题思路:表达技巧和作者或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我们用下表说明现代文阅读常见的表达技巧的内容和作用:

表达技巧 作用和效果 抒 情 手 段直接抒情坦露襟怀,鲜明的表露作者的爱憎及观点态度,感染读者,引起强烈共鸣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使感情抒发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答题模式:作者借助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 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 修 辞 手 法比喻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突出事物特征 借代 以简代繁、以虚代实,语言简练、含蓄夸张 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对偶语言整齐,有节凑感,表意凝练 比拟 人格化,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 排比节奏鲜明,有气势,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设问突出强调,引起思考,增强表达效果 反问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描 写 手法 正面侧面使描写的人物和景物更加鲜明、突出 虚实结合

丰富文章意象,开拓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区间,充实审美趣味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相辅相成渲染创造某种气氛,表现人

物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视角变化

声色变换 会使读者视觉产生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感受,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白描用简练的语言抒发质朴自然的思想情感,显得真切深刻细节描写 突出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突出主题 构 思 技巧抑扬结合 形成鲜明对比,造成强烈反差 映衬对比 把事物的性质、特征揭示的鲜明突出 以小见大以小显示大主题,使主题更深刻想象联想活灵活现、生动逼真、感染读者;拓展文章思路、深化主题 伏笔 使人物的出现和事件显得合情合理悬念引起读者追根究底的好奇性,使读者在恍然大悟中获得美的享受铺垫 使内容前后呼应,情节严丝合缝照应使文章结构显得紧凑、严密,能帮助读者了解作品脉络和文章各层次的内在联系这一考点涉及内容繁杂,需要识记内容较多,但也很有用,不但现代文阅读其它题目可以用,诗歌鉴赏题目也几乎可以套用。因为这是鉴赏文章基本的思路和术语,建议考生熟记活用。这种题型是每年必考题,2009年全国卷Ⅰ第17题,2009年全国卷Ⅱ第17题都设置了这种类型的题目,另外2009年湖北卷、四川卷、江苏卷等都以不同形式设置了题目,不再一一赘述。但别忘记它的另外解答方向是作者或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由上综述,我们可以得出解答句子的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分别对应两种共六种解题方向,我们就不愁对这一题型进行解答了。当然现代文大阅读是一个系统性强、知识面广的题目,我们只是通过这一题型告诉广大考生任何一个看似纷繁复杂的题目都有相应解题方法和相应的解题知识,只要我们正确学习、认真对待,它们都是可以被我们征服的。

下面是一些习题,供同学们练习:

一、 臭草(鱼腥草)

谢宗玉

药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功能。主治肺炎、百日咳、气管炎。

臭草不臭,只是有很强的鱼腥味。

臭草生长在故乡安仁县瑶村的小溪边,黛绿色的叶子把一溪哗哗作响的白水都遮住了,让人老疑心有数不清的鱼儿在下面作乱。

老家安仁在罗霄山脉的西部,是连绵不绝的群山。我从小就喜欢跟着父亲砍柴。要到远远的山那边,才有柴砍。清晨从家里出发,等把柴砍好,咬着牙翻过山梁,已是晌午过后。这时人的肚子也饿了,力气也没了。而酷阳却是最烈的时候。把柴担放在路旁,人坐在树阴下的小溪旁,眼皮沉沉只想睡觉。

父亲站起来,捧几口山泉喝了。然后沿着小溪下去,扯一把最肥的臭草,在白亮亮的溪水中洗净,就往嘴里送。他大幅度地咀嚼着,像家中反刍的老牛,神

态是那么安详,自然而然。让人疑心他原本就是一只食草动物。

我不行,我一闻到臭草的气味就恶心,想吐。可父亲以命令的口吻要我吃下去。他说这是夏季山里最好的食物,回家的路还那么长,别指望会有谁来帮你,你只有自己帮助自己。如果不是因为太饿,最初的那一把臭草我是不会吃下去的。我捏着鼻子,一顿海嚼,只想尽快吞咽下去。谁知臭草不但气味重。而且非常苦,好难下咽。等吃到胃里,倒也不觉得有什么难受,胃是一个非常宽容的家伙。胃被塞满了,坍塌的脊梁骨就像被什么支撑起来了。而臭草浓烈的气味又把绵绵睡意驱散了。这时把柴火往肩上一放,居然轻松了许多。下山的时候,我们一般是龙腾虎跃,看起来比山泉和叠瀑还要滚瓜流水。我在《四季农事》里叙述过我们砍柴下山时龙马精神的样子,但我也许遗漏了臭草的功用。

我父亲或许也并不知道臭草有清热排毒的药效。夏季里,山果还没成熟,这时山里可吃的东西只有大把大把臭草。祖祖辈辈都用臭草来充饥。如果不是昨天我偶尔在万卷书店发现那本《中药原色图谱》,我根本不知道故乡的山山水水会有那么多药草,夸张一点说,伴我成长的每种植物几乎都带有它独特的药效,只可惜我是个可笑而又懵懂的门外汉。我怀疑整个瑶村,懂草药的人也略略可数,即使懂,也只懂点皮毛,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和我的祖祖辈辈在一年四季的药香里活得快乐而又健康。并且安仁瑶村的高寿者比比皆是。他们离去的时候也都非常清爽,绝大多数人属无疾而终。瑶村的喜丧一直操办得像一场又一场的人生盛宴。

我大概算瑶村第一个觉醒者了?难怪深居都市的我为什么总会不由自主想返回瑶村,那不但是心灵的需要,也是我身体的需要。身体不是个没有知觉的傻瓜,它知道什么地方适合它生长,只可惜它受意志控制,做了无奈的囚徒。如今我已是疾病缠身,特别是胆管结石时常折磨着我的痛神经,这时写这样的文章,那份酸苦和悲凉自是无法言说。我深知自己已在城市的水泥地里扎了根,再要拔起,是何其难啊。

感谢故乡那些药草,让我在懵懂中度过了无灾无病的青少年时期。我现在只能怀揣着一份深深的思慕,来追述仍活跃在记忆里的它们。我不是医生,当然无法从它们的药性入手,来追述它们的功绩。我要叙述的,只是年少时与它们相依相伴的那份和谐而美好的感觉罢了。我想,有些药草虽然没有直接医治过我,但它们却以自己独特的药香制造出瑶村浑然天成的气场,将我笼罩其中,加以培植。它们对我的影响,无处不在。

并且,它们在抚育我身体的同时,还暗塑了我的心灵。就比如说臭草吧,就是从吃臭草之后,我开始习惯了人生中那些苦涩的滋味。我总固执地认为。苦涩是人生的底色。所以后来每每面对甜腻的食物和甜腻的生活时,我总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逃避。

我喜欢喝茶,不喜欢吃糖。我喜欢独处,不喜欢交友。我喜欢在青灯之下,握一卷黄书,聊度余生。不喜欢在时代的风尖浪口,摩拳擦掌,勇占鳌头。这都是在吃臭草之时,就已经注定了的

含有夸张的句子篇五
《现代汉语作业含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作业

现代汉语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现代汉语》作业一

一、 填空

1、“找到了金矿”中的“找到”是( )词。

2、从结构看“学习技术的新目标”是( )短语。

3、从语气看“你看见老王了吗?”是( )句。

4、现代汉语以( )为语法规范。

5、粤方言以( )话为代表。

6、“你把书拿出来”中的“把”是( )词。

7、复句中的承接关系是指( )。

8、“古丽把教室的桌子擦过了”,有( )个语素。

9、“他的这篇文章象‘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这里“懒婆娘的裹脚”具有( )感情色彩。

10、成语“病入膏盲” 中的正确写法是( )。

二、分析下列合成词的结构方式

1、猛然 2、语言

3、水汪汪 4、熟人 5、看紧

三、用框式图解法对下列短语作层次分析

1、在县城的小山旁 有 一座 医院

2、工人们 高兴得 跳 起来

四、用符号法分析句子成分

1、他的身子 弯得 像一座拱桥

2、阿强 抬起 头 趴在 地上。

五、分析下面多重复句

1、如果没有氧, 光有氢, 或者没有氢, 只有氧, 都不能生成水。

①如果没有氧,②光有氢,③或者没有氢,④光有氧,⑤都不能搞成水。

根据这两个多重复句内部的逻辑关系,给它们加上了括号,使之变成这样形式:

2、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是人民的勤务员, 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 有错误, 就不怕别人批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前面的单数线是整个句子的第一层,因为到这儿说的是一个意思,后面的是第二层,它包含在第一个小层次中。

六、指出句中所用的辞格及修辞效果

1、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巨浪,恶狠狠地将他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拟人和比喻

2、莫夸财主家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溏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

夸张

七、简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

如,杆,钟 这样的字。它们当中有一部分表音,如字中的“干”和“中”,字的表音部分就是“声旁”;它们当中还有一些表义的,如字中的“木”和“钅”,表义部分就是形旁。

2、举例说明借代和借喻有什么区别。

都是用乙代替甲,也就是说,都不出现本体,而用借体说话。这是二者的相同点。 但借代和借喻又有区别。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它们中间没有比喻关系,重点在指称。例如:"钟山风雨起苍黄"(毛泽东《七律.解放军占领南京》)中,"钟山"代替南京,是因为钟山(即紫金山)位于南京附近,和南京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而"风雨"代替"革命形势",是因为它和"革命形势"有相似点,所以是借喻。 用构成明喻的办法也可以鉴别借代和借喻。把本体找出来,如果能加"象"构成明喻的,是借喻;反之就是借代。

八、改错

1、“的字短语”后面的“的”是语气词。

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2、“海”是不自由、不定位语素。

海”是不自由、定位语素。

3、人民的力量大如天,简直可以把珠穆朗玛峰抬起来呢。

人民的力量大如天,可以把珠穆朗玛峰抬起来呢。

4、她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她被打得遍体鳞伤。

5、利用声旁可以确认字音,如“诣”念zhi.

利用声旁可以助记忆字音和推求字形

6、“五个中学的学生”这个短语没有歧义

“五个中学的学生”这个短语没有歧义

7、他小小年纪就这样狡猾,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他小小年纪就这样聪明,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8、贩毒分子落入了我公安战士设下的陷阱。

贩毒分子落入了我公安战士设下的法网。

9、这种情况是由于中东的战略地位决定的。

这种情况是中东的战略地位决定的。

10、他口才很好,无论什么事儿,他都能夸夸其谈地说上半天。

他口才好,无论什么事儿,他都能口若悬河。

《现代汉语》作业二

一、 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语素按音节划分,可分为(单音节语素)语素、(双音节语素) 语素和(多音节语素)语素;按构词功能和构词位置划分,可分为(词根) 语素、(词缀) 语素和(词尾) 语素。

2、词的引申有( 横向引申 ) 、( 纵向引申) 和( 综合引申) 三类。

3、成语的三个特点是(结构固定性)、(意义整体性 ) 和(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 。

4、一般词汇主要有(新词)、(文言词) 、(方言词 ) 、(外来词)和(行业语和隐语) 。

5、释义的原则是(理据原则) 、(简明原则) 和(用法原则 ) 。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青年一代的任务光荣而又艰巨。”句中有( )。

A、8个词,12个语素 B、8个词,13个语素

C、9个词,12个语素 D、9个词,13个语素

2、全是合成词的一组是( C )。

A、葡萄 动员 晚会 面包 B、朋友 放心 桌子 看见

C、语言 逍遥 美丽 军属 D、巴黎 老王 可疑 慷慨

3、下列合成词和成语的构成方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C )。

[说明] 合成词中的支配式、陈述式、补充式依次分别与成语中的动宾式、主谓式、后补式相当。

A、月亮 性急 波浪 愚公移山 百花齐放

B、墙壁 严厉 永久 理直气壮 良师益友

C、司令 革命 抓紧 饱经风霜 叱咤风云

D、老李 鲜花 工人 世外桃源 化险为夷

4、“世界”一词,原指整个时间和空间,后来只指“全球”而言,现在也可指全球的某一部分(如“第三世界”),这是(D)。

A、词义的缩小 B、词义的转移 C、词义的扩大 D、词义的借代

5、下列几组同义词,属于语体色彩不同的一组是(C )。

A、爱好 嗜好 B、事故 事件 C、半夜 子夜 D、团结 勾结

6、“骄傲”这个词是(C)。

A、褒义词 B、贬义词 C、中性词 D、有时褒义,有时贬义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D )。

A、这位同志学识渊博,能力很强,处理这类问题当然是游刃有余的。

B、双方唇枪舌剑,争执不下,主持人只好宣布散会。

C、世界杯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D、谁也不会把2000年能搞出来的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智慧等量齐观,因为二者有很

大区别。

8、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C)。

《四世同堂》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它忠实地体现了老舍先生作品的 ,浓郁而亲切的 人情气息弥漫始终,它记述了历史,同时又记述了北平的 ,北平人及他们的思绪、感情和生活。这种深沉、朴实的 ,是与导演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分不开的。

A、风格 风俗 风光 情调 B、风采 风物 风俗 格调

C、风格 风土 风情 格调 D、风貌 风俗 风景 情调

9、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的一组(C )。

A、居心叵测(不可) 色厉内荏(虚弱) B、戒骄戒躁(急躁) 趾高气扬(脚)

C、激扬文字(批评) 风驰电掣(一闪而过) D、所向披靡(风向) 肆无忌惮(害怕)

10、找出下列加点字是多义词的一组( )。

A、临别纪念 / 胸前别着一朵大红花 / 请别生气

B、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 后天是他生日

C、他是学机械的 / 他的工作方法太机械了 / 他面无表情,只机械地抬了抬手

D、他风度翩翩,仪表堂堂 / 这台机器上有一只仪表坏了

三、分析题(每字或每词1分,共30分)

1、指出下列语素的类别(用序号表示)

① 自由的不定位语素 ② 不自由的不定位语素 ③ 不自由的定位语素

习 阿 民 学 者

人 志 们 想 规

2、指出下列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革命 温暖 雪崩 老鹰 戳穿

水库 椅子 莲子 布匹 哥哥

3、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

轻视 团结 突然 母亲 边境

(1) (2) (3) (4) (5)

鄙视 勾结 忽然 妈妈 边疆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汉语中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都是单纯词。

2、( )“望洋兴叹”有四个语素。

3、( )读音相同、字形相同的,必然是一个语素。

4、( )“老张、老鼠、老乡、老练、老人”中的“老”都是前缀。

5、( )“青、清、蜻”都念qīng ,是同音字,也是同音语素。

五、改错题(每个1分,共10分)改正下列句中用词不当的毛病。

1、大家对他的批评正确而尖刻。

2、这本书适合四、五年级小学生阅览。

3、先父今年八十有七,身体健康,精神矍铄。

4、承蒙你信任,拜托我的事,我一定去做。

5、杨浦大桥是一座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桥梁。

6、今天是我的诞辰,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漂亮的连衣裙。

含有夸张的句子篇六
《诗歌竞赛》

含有夸张的句子篇七
《含有_还_的比字句的语用分析》

第2卷第6期2003年11月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HangzhouTeachersCollege(NaturalScienceEdition)

Vol.2No.6Nov.2003

含有“还”的比字句的语用分析

沈红丹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讨论了“还”句中的“还”在语用、语义上的特殊性,认为“还”在语用上具有“否定先验期望值”,表达“未曾料想到”的深层语义。“还”句的使用有三个语境条件。说话人使用“还”句,W(B)被W(A)所超越的语义,借此表达了说话人的主观评价和态度。还”关键词:先验期望;否定;主观评价;语用;语义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2003)06-0027-03

  “,、用法

[1]对纷繁的常用词“还”的解

一 “还”句中“还”的深层语义分析

现在“还”句语例与“更”句和“比”句进行平行比较,分析“还”句的深层语义。

1 a 小李比他有才能。

b 小李比他更有才能。c 小李比他还有才能。

释是:还,副词。1表示现象接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2、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3、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4、用在上半句话里,表示陪衬,下半句进而推论,多用反问的语气;5、表示对某件事物没想到如此,而居然如此;6、表示早已如此。这种概括并没有涵盖所有“还”的用法,特别是对“还”在“比”字句中的使用与涵义,没有做出准确而实用的解释。

含“还”的比字句和含“更”的比字句因为二者在语义语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常放在一起讨论。陆俭明先生写有专论[2],论述了“还”和“更”的异同。大致观点如下:

1 “还”只能用于“比”字句中“,更”既可用在

例句1中,a句说话人只是将“小李”和“他”在“才能”方面的比较结果的一般陈述;b句是说话人在做出肯定二人的“才能”的评价的基础上,认为“小李更有才能”;c句则更为复杂些,是说话人首先认为“他非常有才能”,达到说话人最初所能设想的最大期望值,即认为不会有人在“才能”方面超越“他”,但是没有想到“,小李的才能”超越了“他”。

2 a 这件衣服比那件贵。

b 这件衣服比那件更贵。c 这件衣服比那件还贵。

“比”字句中,又可以单独作状语、定语。

2 “还”只用于两者的比较“,更”还可用于三

者的比较。

3 “还”有比拟的意思。

4 “还”句后可接具体的数量补语“,更”后面

例句2中,a句同样是对两件衣服价格的比较结果的一般陈述;b是说话人认为两件衣服都很贵,而“这件”更贵;c句是说话人认为“那件”衣服的价格已经是说话人原本认定的的最大期望值,却不料“这件”衣服的价格竟然超过了那件。

可以看出,和“比”句和“更”句相比“,还”句在语义上多了一层“超出原有预期”的含义。显而易见,这层语义是由句中的“还”带来的。所以

只能接“一些”“,一点儿”等。

5 “更”可以表递进的意思。

这主要是从结构主义出发,对“还”在句中的分布的一个系统研究与描写。如果从语义语用角度出发,我们还可以对陆先生文章中摆出的上述问题做进一步的解释。

收稿日期:2003-03-10

作者简介:沈红丹(1975-),女,黑龙江省佳木斯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对外语教学和研究。

①本文把含有“还”的“比”字句简称为“还”句,含有“更”的“比”字句简称为“更”句,不含有“还”和“更”的“比”字句简称为“比”句。

28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 

“还”句中的“还”在语用上具有“否定先验期望值”的功能,在表达上体现出“未曾料想到”的深层语义。

境中说话人判定事物具有了W性质的标准值,黑粗线表示该句式语义突现的部分。

从图示中不难发现,这三种句式十分相似,在语义上也有许多重合的地方,但突现的语义重点

二 使用“还”句的语境条件

我们将含有“还”的“比”字句抽象为如下公式“:A比B还W。”其中“A”“B”指代被比较的对象“,W”是比较的内容。

“还”句使用的语境条件如下:

条件1,语境中存在一个前提X:说话人认为B的性质W(B)达到了他的先验期望值,即说话人认为在当前语境条件下W(B)条件2,客观事实是:A的性质(了W(B)。

条件3,:“否定先验期望值”X,突出强调W(A)超W(B),并由此表达自己对这一客观事实的主观评价和态度。

结合具体语例分析如下:

3 老丈说的比你说的还深刻。

却不一样。“A比BW”,只是一般性地陈述A、B在性质W上差异说。但是另两个句式却不同。“A比B更W”与“A比B还W”都表示在“已经存

[3],即说话人认为当在的性状基础上更进一层”

前比较平面下A、B都具有超出判定事物具有W性质的标准值W′的特征,“AB都W的评价。“,A比B更,即“W

B还W”突现的是语

W(B)被W

所超越,即A在性质W上超越W(B)并达到W(A)的黑粗箭头。

上述分析结果使我们可以对“还”句在语法形式上的一些特点,特别是与“更”句的语义差异做出合理的解释。

(一)为什么“A比B更W”可以变化为“A更W”,语义基本不变,而“A比B还W”却不能?

前提X:说话人认为“你的话”达到了说话人认为最深刻的程度,在当前语境条件下不会有人说出比之更深刻的话。

客观事实“:老丈的话”比“你的话”深刻。表达手段:通过利用“还”的“否定先验期望值”的语用功能否定前提X,突出强调“老丈的话”的深刻性超越了自己原来所想,表达对老丈的钦佩,赞美的感情。

  4 a 茶比咖啡更好喝。→茶更好喝。

b 茶比咖啡还好喝。→3茶还好喝②。5 a 他的脾气比我的更大。→他的脾气更

大。

b 他的脾气比我的还大。→3他的脾气

还大。

这是由于“更”句突现的是A的性质W(A),因此,其中不突现的部分“比B”因为不是语义焦点就可以省略;但是“还”句突现的是A在性质W上由W(B)超越到W(A)的黑粗箭头部分,因此作为箭头两端的W(A)、W(B)都含在突现的语义里面,都不能省略,因此,也就不能变化为“A还

W”。

三 “还”句的深层语义分析

通过与“比”句、“更”句的对比,我们发现,三种句式在深层语义特征有明显的不同。下面的图示做了很好的诠释

:

(二)为什么“还”句后可以接表示具体数量

的补语“,更”句后却不能,只能接表示“概数”的“一些”“一点儿”等做补语?

  6 a 他英语说得比我更流利点儿。

b 他英语说得比我还流利点儿。7 a 3他比我更大两岁。

b 他比我还大两岁。

8 a 3他的个子比我更高三公分。

b 他的个子比我还高三公分。

9 a 3新车间比旧车间更要大一百平方

图中,上述三种句式简化为如下公式:A比BW;A比B更W;A比B还W。“W′”指代当前语

②带“3”标志的例句皆为错句。

第6期

米。

沈红丹:含有“还”的比字句的语用分析29

事实上W(A)根本无法超越的比较对象上,然后用“还”来否定,就是故意运用夸张手法来夸大W

(A)。而且由于“还”句本身突现的语义是“语境

b 新车间比旧车间还要大一百平方米。

因为,句中的补语常常是该句突现的语义部分,而“还”句后的补语的语义部分包含在“还”句本身突现的语义范围内,在图示上表现为黑粗箭头上的具体刻度值,二者具有一致关系,因此可以在一个句子中同现,使表达更为准确具体。相反,“更”句突现的语义与具体数量补语突现的语义不具有这样的包含关系,因此一般不同现在一个句子中。但是要注意,像“一些”“一点儿”等由于表示的是模糊的数量含义,在图示上并不体现为W轴上的具体某一点,因此反而可以出现在“更”字句的补语位置上。

(三)“还”句为什么可以用于比拟?10 ()11 呢)。12 (。13 (呢)。

中说话人主观设定的先验期望值W(B)被W(A)所超越”,在图示上体现为由W(B)向W(A)的黑粗箭头,这个箭头可以看作是只有起点的射线,因此不但不与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矛盾,反而相辅相成,更好地突出了W(A)。这时,说话人使用“还”句其意不在于比较,而是以B为参照物,更好地突现A的性质W(A),。如例句13,“,“腰”粗的,但为“腰”为参照物,。由于这种比拟的含“还”本身特殊的语用语义特点实,因此可以说“,还”在这里担当了“比拟”的标志词的角色。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

以上各句说话人虽然使用了“比”字句,其用法却是比拟。我们注意到,上述各句如果替换为相应的“更”句或“比”句,这种比拟含义则不复存在。为什么只有“还”句具有这种用法呢?这是因为“还”有“否定先验期望值”的语用功能,说话人如果将自己的先验期望值W(B)设定在某种客观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陆俭明,马真.“还”和“更”[A].现代汉语虚词散论[C].北京:

语文出版社,2001.

[3]刘月华,潘文娱,古斡.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2.

APragmaticAnalysisoftheComparativeSentencewith“还”

SHENHong2dan

(BeijingLanguageandCulture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Theadverbword“还”incomparativesentencepossessesthefunctionof“beingunexpected”.Thecomparativesentencewith

“还”isusedinthecontextwiththreeconditions,whichstandoutthemeaningthattheexperiencedexpectationisnegated,hencerepre2

sentingasubjectiveevaluationandattitudebythespeaker.

Keywords:experiencedexpectation;negate;subjectiveevaluation;function;meaning

(责任编辑:沈松华)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3775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