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度的成语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关于度的成语篇一
《关于成语语感与成语度的思考》

关于度的成语篇二
《包含-"度"-字的成语》

1▲不可揆度 △bùkěkuíduó △典故:揆:音‘葵’度:音‘夺’揆度:估量,揣测。指无法推测。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2▲超度众生 △chāodùzhòngshēng △典故:佛教用语。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3▲称德度功 △chēngdéduógōng △典故:称:衡量;度:估量。对被任用的人既要考虑到他的品德,也要考虑到他的功劳。 △出处:《管子·君臣下》:“称德度功,劝其所能。” 4▲吃穿用度 △chīchuānyòngdù △典故:指日常衣食费用。 5▲春风一度 △chūnfēngyīdù △典故:度:次,回。比喻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亦借指男女合欢。 △出处:元·王实甫《四丞相高会丽春堂》第三折:“老夫为官,不如在此闲居也……到今日身无所如,想天公也有安排我处,可不道吕望严陵自千古,这便算的我春风一度。”

△例子:~,即别东西,何劳审究,岂将留名字作贞坊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 6▲大度包容 △dàdùbāoróng △典故:形容气量大,能宽容人。 7▲大明法度 △dàjíngfǎdù △典故: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出处:宋·王安石《上时政疏》:“盖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8▲度德量力 △duódéliànglì △典故:度:估量;德:德行。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例子:又想:“倘或被他二人一个不留神,误碰一下子,恐怕吃不住。”便自己~,退了下来。(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9▲度己以绳 △duójǐyǐshéng △典故: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出处:《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10▲度日如年 △dùrìrúnián △典故:过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形容日子很不好过。

△出处:宋·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 △例子:感承众头领好意相留,只是小可~,今日告辞。(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二回) 11▲度外之人 △dùwàizhīrén △典故:度外:心在计度之外。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出处:《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12▲风度翩翩 △fēngdùpiānpiān △典故: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13▲规求无度 △guīqiúwúdù △典故:规求:贪求;度:限度。一味贪求,没有限度。形容贪得无厌。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侵欲无厌,规求无度。” 14▲荒淫无度 △huāngyínwúdù △典故:荒:荒唐;淫:淫乱;度:限度。形容征逐酒色,生活糜烂。 △出处:汉·杨恽《报孙会宗书》:“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 △例子:由于~,乡长的身体越来越加坏了,随常都在闹病,于是他的太太硬把她的愤怒

转注在所有的流娼身上。(沙汀《一个秋天的晚上》) 15▲恢廓大度 △huīkuòdàdù △典故:恢廓:宽大,开阔。心胸开阔,气量宏大,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例子:秦王~,屈己下贤,于人无所不容。(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五回) 16▲挥霍无度 △huīhuòwúdù △典故:挥霍:摇手称挥,反手称攉,意即动作敏捷,引伸为用钱没有节制;无度:没有限度。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 △例子:尤其许多骄奢淫逸的官僚军阀,富户买办,成天为自己~。(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五章) 17▲豁达大度 △huòdádàdù △典故:豁达:胸襟开阔;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 △出处:晋·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例子: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8▲鉴影度形 △jiànyǐngdùxíng △典故:观察揣度人的形迹。 △例子:这三人将篮子内物件,一齐摆出仔细瞧看,或者寸纸,或者只字,~,一概俱无,又仍一件一件装入篮内。(《歧路灯》第一0二回) 19▲金针度人 △jīnzhēndùrén △典故: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出处:金·元好问《论诗》诗:“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例子:用笔之活可作~。(鲁迅《集外集拾遗·怀旧》) 20▲宽仁大度 △kuānréndàdù △典故:大度:气量大,能容人。为人宽厚,心胸豁达。 △出处:汉·班固《汉书·高帝记》:“宽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21▲揆情度理 △kuíqíngduólǐ △典故:按照情和理估量。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例子:不怪;~想了去,此中也小小的有些天理人情。(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 22▲廓达大度 △kuòdádàdù △典故:廓达:宽宏、通达。性格宽宏,通情达理。 △例子:尔等抑知我天朝~,胞与为怀,不问新旧兄弟,皆视同一体。(太平天国·洪仁玕《干王洪仁玕等劝谕清官兵弃暗投明檄》) 23▲量力度德 △liànglìduódé △典故: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关于度的成语篇三
《《汉语专题(1)》关于成语语感与成语度的思考》

《汉语专题(1)》关于成语语感与成语度的思考

中央电大文法部胡吉成( 2003年03月26日)

[摘要] 在鉴别成语与非成语时应介入一条语感标准。凡符合多数人的成语语感的短语就是成语。成语语感包括语音感、语义感和语法感。成语自身还有个成语度的问题,成语度指的是人们对某些短语确定为成语时的语感认同所达到的程度。成语语感、成语度的探讨,对于解决“什么是成语”的问题,将有所帮助。[关键词] 成语语感 语音感 语义感 语法感 成语度

零、 前 言

究竟什么是成语,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不仅一些权威的工具书说法不一,而且不少论著中也有较大分歧,所以成语范围的大小就难以圈定。看来,光从定义出发来确认汉语成语,有时不一定能行得通。本文试图转换一个角度,以成语的语感为切入点,来探讨如何界定成语以及成语度的问题。 说到语感,又颇令人挠头。《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对语言的感觉”。《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释义是:“言语交流中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正如张普所说的:“迄今为止,语感是语言学界使用频率较高而又琢磨不透,难以界定的术语。”⑴但不管围绕语感有多少歧见,在“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符号的感受及理解方面的一种综合直觉能力”这一点上,还是有了相当接近的共识。吕叔湘在1985年从语言的三要素出发,把语感又具体化为语义感、语法感、语音感三方面:“人们常说‘语感’,这是个总的名称。里面包括语义感,就是对词语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格式之间的相同相异等等的敏感;当然还包括语音感。”⑵

在棘手的词与非词的划分上,胡明扬提出了一条“词感”(即关于词的“语感” )的鉴别原则。他在《说“词语” 》一文中指出:“分词标准跟‘词感’不一致就行不通,这跟语法分析跟‘语感’不一致就行不通一样,因为说到底,本民族多数人的语感是评判任何一种语言理论或处理标准的最高和最终的权威。”⑶我们受此启发,提出鉴别成语与非成语时,应该介入一条语感标准,即凡符合多数人的成语语感的,它就是成语;反之,则是非成语。这里显然还涉及到一个成语度强弱的问题,我们所谓的成语度,就是指人们对某些短语确定为成语时的语感认同所达到的程度。

本文对此展开讨论,为论述方便,我们仿照吕叔湘的思路,将成语语感也划分为三个细目,即成语的语音感、成语的语义感、成语的语法感。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 成语的语音感

关于成语的语音感,我们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成语的自然音步;2、成语的平仄规律。

1、成语的自然音步

音节组成的单位叫音步,汉语的音步一般由两个音节组成,而四字格的自然音步必然是2#2。所谓自然音步,是指汉语中不受句法、语义影响限制的纯韵律音步。⑷汉语成语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而且这些四字格几乎都符合2#2这种自然音步,不受句法、语义的影响和限制。至于同句法、语义一致的2#2音步(如:二元并列联合式的“柳暗花明、嘘寒问暖、得心应手、并驾齐驱、天涯海角”,主谓式的“老骥伏枥”,述宾式的“搜索枯肠”,述补式的“硕大无朋”,状中式的“恍然大悟”,定中式的“雕虫小技”,连述式的“探囊取物、调虎离山” )的成语不必赘言。这里仅举从句法、语

义分析来看,少许是1/1/1/1组合,其他不是1/3组合、就是3/1组合的成语,而人们念它们时,都按自然音步2#2来读,概莫能外:四元并列联合式的“鳏/寡/孤/独、起/承/转/合、彰/明/较/著”,主谓式的“情/随事迁、目/不转睛”,述宾式的“闻/所未闻、乘/人之危”,述补式的“掉/以轻心、爱/不释手”,状中式的“随遇而/安、一概而/论”,定中式的“一衣带/水、后顾之/忧”。

因而我们可以这么说,在汉民族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成语的外在形式本来就是四音节。而这些四字格几乎都是符合2#2自然音步,这种成语的语音感,无疑强化了人们确认这些四字格是成语的认同感,增强了它们的成语度。

2、成语的平仄规律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平仄”则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声调概念。“平”指古四声中的“平声字”(包括今阴平字和阳平字),“仄”指古四声中的“上声、去声和入声字”(普通话入声消失,分别归到今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

汉语有一个节奏特征,那就是平起仄收。汉语的双音节词是平起仄收占优势,四字格成语的平仄情况也是如此。崔希亮在《汉语四字格的平起仄收势》中指出:“在汉语四字格中,存在着一种平起仄收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并列式四字格中尤其明显,呈现出平平仄仄的分布模式。这种有规律的分布趋势我们称之为汉语四字格的平起仄收势。”⑸作者的结论是建立在对汉语联合式(即并列式)和非联合式四字格的科学统计基础之上的,是可信的。从音律上,四字格大多平起仄收,充分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前后两截可以易序而意义相等的成语(即等义成语,实际上也就是同一条成语的不同书面形式,多数为联合式),不妨请读者念一念,看哪个较顺口:

争强好胜/好胜争强 单枪匹马/匹马单枪

龙腾虎跃/虎跃龙腾 惊心动魄/动魄惊心

冷嘲热讽/热讽冷嘲 珠圆玉润/玉润珠圆

唇枪舌剑/舌剑唇枪 东拉西扯/东扯西拉

名闻遐迩/遐迩闻名 失之交臂/交臂失之

显然,每一组的前一个念起来更顺口,因为它们都与平起仄收势相吻合。

这里须指出的是,符合平起仄收势的四字格成语占多数,还有少数不与此相符的四字格。不过,我们仍然要指出,符合平起仄收势的四字格,似乎更具有充当成语或成语“定式”(即成语的常用的规范形式,——相对于成语的非常用的规范形式而言)的资格。同样,这种成语的语音感,也强化了人们把这样一些四字格确定为成语或成语“定式”的认同感。

从以上关于成语语音感的讨论,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些认识:

第一、符合2#2自然音步的四字格较非四字格更容易取得成语的资格。这也就不难理解汉语中不少成语是通过“概括故事”“删节词语”“增添词语”的方式,最终以四字格形式定型的了。概括故

事的如:精卫填海(见《山海经·北山经》,余略)、杯弓蛇影、滥竽充数、毛遂自荐;删节词语的如:为人作嫁(原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余略)、汗牛充栋、洪水猛兽、日薄西山;增添词语的如:短兵相接(原文是“短兵接”,余略)、一决雌雄 、摧枯拉朽、别开生面。

由于成语音节四字格化的强烈趋向,决定了在确定一个熟语是否为成语时,四字格似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涂鸦”是个典故性合成词,而四字格的“信笔涂鸦”就加入了成语的行列;“杀风景”是个含有典故的惯用语,而四字格的“大杀风景”就是成语中的一员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条歇后语,而以四字格形式单用的“八仙过海”是个地地道道的成语;“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是公认的谚语,而四字格的“磨杵成针”则是典型的成语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是条格言,而由此产生的四字格“千虑一失”与“千虑一得”都是老资格的成语了。

第二、一组等义成语中,符合2#2自然音步的四字格较非四字格更容易取得成语“定式”的资格,即前者的成语度要强于后者。如下列这些等义成语,在多数人的心目中,四字格的是“定式”,非四字格的为“或式”:黄道吉日/黄道日、拿手好戏/拿手戏、家常便饭/家常饭、庐山真面/庐山真面目、依样葫芦/依样画葫芦、煞有介事/像煞有介事、百思不解/百思不得其解、亲痛仇快/亲者痛,仇者快、解铃系铃/解铃还须系铃人、星火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见仁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样,在一组都是四字格的等义成语中,符合平起仄收势的成语度更强一些,更容易取得“定式”的资格。除上面提到的外,这里再补充数例:雕梁画栋/雕栋画梁、翻江倒海/倒海翻江、春风化雨/化雨春风、蝇营狗苟/狗苟蝇营、僧多粥少/粥少僧多、铢积寸累/积铢累寸、阴差阳错/阴错阳差、绘声绘色/绘影绘声、恨之入骨/恨入骨髓。

二、 成语的语义感

关于成语的语义感,我们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成语的语义整合;2、成语的修辞功能。

1、成语的语义整合

成语的语义整合,指的是成语的语义具有完整性,它是由组成成语的各个语素整体地反映出来的。当然,组成成语的各个语素,仍然在成语中保留着语义的相对独立性,不过独立的程度有差异。根据这种差别,大致可将成语分为三种类型:融合性成语、综合性成语、组合性成语。

融合性成语在语义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整体的意义已不能从语素的意义中探求出来。人们可以了解这类成语的每个语素的意思,却未必能正确把握整个成语的意义,往往还需要知道它的来源才能明白。如“青出于蓝”源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蓝色的颜料从蓼蓝草提炼而成,但颜色比蓼蓝更蓝”。)成语的语义是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再如:阮囊羞涩、朝三暮四、杯弓蛇影、邯郸学步、合浦珠还。这类成语占的比例不算大,多有很强的典故性。

综合性成语的语义可从各个语素的意义上推导出来。人们即使不知道来源,也有可能根据语素的语义推寻出大概的意思。但要真正理解它,还必须进一步掌握它的整体意义。如“投鼠忌器”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是“要用东西投掷老鼠,又怕砸碎了老鼠附近的器具”的意思。但要真正理解它的完整意思,还必须进一步了解它是比喻想要打击坏人却又有所顾忌。再如:悬崖勒马、投井下石、火上加油、螳臂当车、同床异梦。这类成语占的比例相当大,多半具有形象性。

组合性成语的语义基本上是由语素意义直接组合而成,但并不意味着是各个语素语义的简单相加,同样具有意义的完整性。例如“似是而非”表示好像对而实际上并不对,从字面上就能得知成语的意思,但它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意义的完整性是显而易见的。再如:无可奈何、岂有此理、持之以恒、不胜枚举。

“有始有终”指做事能坚持到底,从字面上就能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但它也是个整体,语义由前后两部分通过意念关系完整地体现出来的。再如:不卑不亢、理直气壮、名存实亡、杀一儆百。 即使组合性成语中“精打细算”“真凭实据”一类,也不能与自由短语“精细打算”“真实凭据”划等号。它们虽然组成成分一样,但由于结构方式有别,表达效果也就不尽相同。作为成语形式的不仅结构凝固,而且语义加重了,语气加强了。前后两者意义的丰厚与单薄是明显的,这也体现了成语语义的整合。

我们觉得,凡语义整合的四字格都具有成语的资格,差别只在于语义整合的程度的强弱而造成成语度的不同罢了。

2、成语的修辞功能

成语的修辞功能只谈与成语的认同感关系密切的语体色彩和描述色彩这两方面。

2、1 从语体色彩角度考察,相当多数的成语具有典雅的书面语色彩,这是因为大多数成语历史悠久的缘故。传统成语大多数在上古至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肖竹声统计了《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中注明来源的4600条四言成语,结果是:源于上古至秦汉的3128条,占68%;源于魏晋南北朝的690 条,占15%;源于隋唐的414条,占9%;源于宋朝的276条,占6%;源于元明清的92条,占2%。⑹可见传统成语数量之多,历史之久。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迹,在成语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此外,有些成语还较完整地保留着古汉语的语音、语义和语法现象。有一些成语还保留着历史残留的特殊读音字,如“否极泰来”的“否”读pǐ;“余勇可贾”的“贾”读gǔ;“图穷匕见”的“见”读xiàn;“自怨自艾”的“艾”读yì;等。有一些成语语素还保留历史残留的特殊语义,如“含辛茹苦”的“茹”是“吃”的意思;“奔走相告”的“走”是“跑”的意思;“感激涕零”的“涕”是“眼泪”的意思;“高屋建瓴”的“建”是“倾倒”的意思;等。有一些成语还保留着古代汉语语法的特殊格式,如“马首是瞻”“惟利是图”“岁不我与”“何去何从”;再像名词用作状语、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如“土崩瓦解”“偃旗息鼓”“丰衣足食”“不耻下问”;等。这些古汉语的残留,无疑也增强了这些成语的书面语色彩。成语的这种经典性和文化性,是它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基础。

这种成语书面语色彩占优势的语义感,显然增强了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四字格的成语度。

2、2 从描述色彩角度考察,多数成语具有描述色彩。根据成语的意义和成语的字面意义的关系,可将成语分为两种类型:直述式成语和描述式成语(这里的视角是成语的意义与字面意义的关系,与上述的融合性、综合性、组合性成语的分类角度不同)。直述式成语,指成语的意义是通过它的字面意义直接述明的。一致关系的如:不违农时、名存实亡、适得其反;引申关系的如:见异思迁、来日方长、前因后果。描述式成语,指成语的意义是通过它的字面意义描写述明的。按描写述明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比喻关系描述式和形容关系描述式。

成语的意义通过字面意义的比喻的方式描写述明的是比喻关系描述式成语。明喻型的如:如虎添翼、如胶似漆、稳如泰山、守口如瓶、蚕食鲸吞;隐喻型的如:众志成城、咳唾成珠、以邻为壑、燃眉之急、车水马龙;借喻型的如:班门弄斧、凤毛麟角、天马行空、引狼入室、竭泽而渔。

成语的意义通过字面意义除比喻以外的其他方式来描写述明的是形容关系描述式成语。如:昂首阔步、手舞足蹈、牵肠挂肚、眉飞色舞、一毛不拔、怒发冲冠、响彻云霄,心惊肉跳。

正如史式指出的那样:“成语的语义由比喻而来的,为数甚多,可以说,用比喻义的成语算是成语队伍中的主流。”⑺那么再加上用形容义的成语,描述式成语占的比例显然就更大了。

描述式成语占多数,它具有描述色彩,形象生动,在语言运用中能发挥特殊的修辞作用。于是,人们会产生一种较为深刻的印象,即具有比喻义或形容义的四字格是成语。这种成语的语义感,肯定会对某些熟语的判断起重要作用。

从以上关于成语语义感的讨论,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些认识:

第一、从成语的语义整合方面看,组合性、综合性、融合性四字格的成语度是依次增强。人们将融合性和综合性四字格认定为成语,一般不会有分歧,但对组合性四字格的归属方面就众说纷纭了。这里体现出人们关于成语的语义感的差异。

试比较下列几组近义成语,不难体察出它们之间成语度强弱的不同(成语度的强弱依次是:融合性>综合性>组合性):鹦鹉学舌/人云亦云、馋涎欲滴/贪得无厌、缘木求鱼/徒劳无功、口若悬河/能说会道、牛鼎烹鸡/大材小用、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第二、从成语的修辞功能之一——语体色彩看,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四字格更具有成语的资格。人们在下列这几组近义的四字格中,对前者是成语的认识大体一致;而对后者就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书面语色彩的四字格的成语度强于口语风格的四字格的成语度的缘故,即便都是书面语风格的,也是书面语色彩更强烈一些的,成语度要高于书面语色彩稍弱一些的:忐忑不安/七上八下、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含沙射影/指鸡骂狗、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狐假虎威/狗仗人势、暴虎冯河/有勇无谋、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唯利是图/见利忘义。

从成语的修辞功能之二——描述色彩看,成语度强弱情况依次是:描述式成语>直述式成语,而描述式中又是比喻关系的>形容关系的,直述式中又是引申关系的>一致关系的。由于这种成语的语义感的潜在作用,在一般人的语感里,下列几组近义的成语中,它们的成语度都是前者强于后者:胆小如鼠/胆小怕事、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拔苗助长/欲速不达、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斩草除根/斩尽杀绝、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一箭双雕/一举两得、虎背熊腰/身强力壮、声名狼藉/名誉扫地。

三、 成语的语法感

关于成语的语法感,我们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成语的语法整合;2、成语的句法功能。

1、成语的语法整合

关于成语的语法整合是从广义上说的,成语作为一种固定短语,也就是一种语法单位,所以成语语法的整合,既包括组成的成分(即语素)原则上的不可替换性,也包括语法结构原则上的不可易序

关于度的成语篇四
《程度的成语》

关于度的成语篇五
《包含-"度"-字的成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成语拼音成语典故成语出处举例子不可揆度bùkěkuíduó揆:音„葵‟度:音《淮南子„夺‟揆度:估量,揣测。指无法推测。·兵略训》:“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超度众生chāodùzhòng佛教用语。用称德度功chēngdéduóg称:衡量;度《管子·君臣下》:“称德度功,劝其所能。”吃穿用度chīchuānyòng指日常衣食费春风一度chūnfēngyīdù度:次,回。元·王实甫《四丞相高会丽春堂》第三折:~,即别东西,何劳审究,岂将留名字作贞坊耶“老夫为官,不如在此闲居也·蒲松龄《聊……到大度包容dàdùbāoróng形容气量大,大明法度dàjíngfǎdù明:严明;法宋·王安石《上时政疏》:“盖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度德量力duódéliànglì度:估量;德《左传·隐公十一年》:又想:“倘或被他二人一个不留神,误碰一下子,恐怕吃不住。“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便度己以绳duójǐyǐshéng绳:纠正,约《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度日如年dùrìrúnián过一天象过一宋·柳永《戚氏》:感承众头领好意相留,只是小可~,今日告辞。“孤馆度日如年。”·施耐庵《水浒度外之人dùwàizhīrén度外:心在计《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风度翩翩fēngdùpiānpiā风度:风采气《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规求无度guīqiúwúdù规求:贪求;《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侵欲无厌,规求无度。”荒淫无度huāngyínwúd荒:荒唐;淫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由于~,乡长的身体越来越加坏了,随常都在闹“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恢廓大度huīkuòdàdù恢廓:宽大,《后汉书·马援传》:秦王~,屈己下贤,于人无所不容。(明“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挥霍无度huīhuòwúdù挥霍:摇手称尤其许多骄奢淫逸的官僚军阀,富户买办,成天豁达大度huòdádàdù豁达:胸襟开晋·潘岳《西征赋》: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毛”鉴影度形jiànyǐngdùxín观察揣度人的这三人将篮子内物件,一齐摆出仔细瞧看,或者金针度人jīnzhēndùrén把高明的方法金·元好问《论诗》诗:用笔之活可作~。(鲁迅《集外集拾遗“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怀旧》)”宽仁大度kuānréndàdù大度:气量大汉·班固《汉书·高帝记》:“宽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揆情度理kuíqíngduólǐ按照情和理估《淮南子·兵略训》:不怪;~想了去,此中也小小的有些天理人情。“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文康《儿女英廓达大度kuòdádàdù廓达:宽宏、尔等抑知我天朝~,胞与为怀,不问新旧兄弟,量力度德liànglìduódé衡量自己的德《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盘游无度pányóuwúdù盘游:游乐;《尚书·五子之歌》:“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普度众生pǔdùzhòngsh佛家语,认为《佛说无量寿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欲度脱一切众生。”前度刘郎qiándùliúláng度:次,回。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审时度势shěnshíduósh审:仔细研究以己度人yǐjǐduórén度:揣度,推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夫论事料敌,当~。(《三国志“然则圣人何以不可欺也?曰:圣人以己度人者也·魏志·钟毓传》)以小人之心,yǐxiǎorénzhīx用卑劣的心意,duójūnzǐzhīfù《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他处处怀疑别人在跟他过不去,真是~。“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置之度外zhìzhīdùwài度:考虑。放《后汉书·隗嚣传》:七十老翁,死生早~,由他去吧。(清“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贞坊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

,误碰一下子,恐怕吃不住。”便自己~,退了下来。(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今日告辞。(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二回)

了,随常都在闹病,于是他的太太硬把她的愤怒转注在所有的流娼身上。(沙汀《一个秋天的晚上》)容。(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五回)

富户买办,成天为自己~。(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五章)

~,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仔细瞧看,或者寸纸,或者只字,~,一概俱无,又仍一件一件装入篮内。(《歧路灯》第一0二回)集拾遗·怀旧》)

有些天理人情。(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

不问新旧兄弟,皆视同一体。(太平天国·洪仁玕《干王洪仁玕等劝谕清官兵弃暗投明檄》)大,无通无不通,~,号作天人师。(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

·魏志·钟毓传》)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关于度的成语篇六
《含有“欢、度、春、节”的成语》

含有欢度春节的成语

欢天喜地 悲欢离合 笑语欢歌 抑郁寡欢

置之度外 征敛无度 审时度势 暗度金针

当世才度 度的量力 度日如年

笔底春风 白雪阳春 春冰虎尾 长春不老 寸草春晖

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风得意 春风风人 春风和气 春风化雨 春风满面 春风夏雨 春风一度 春风野火 春风雨露 春风沂水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和景明 春寒料峭 春华秋实 春花秋实 春花秋月 春兰秋菊 春露秋霜 春满人间 春梦无痕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春葩丽藻 春秋笔法 春秋鼎盛 春去秋来 春秋无义战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树暮云 春笋怒发 春生秋杀 春蛇秋蚓 春山如笑 触手生春 春深似海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诵夏弦 春蛙秋蝉 春宵一刻 春意盎然

齿牙春色 春意阑珊 春蚓秋蛇 春雨如油 吹皱一池春水 大地春回 大地回春 富于春秋 回春妙手 回春之术 寒木春华 虎尾春冰 鸿爪春泥 口角春风 枯木逢春 枯树逢春 枯枝再春 腊尽春回 柳暖花春 料峭春寒 漏泄春光 漏泄春光 丽藻春葩 马耳春风 满脸春风 满脸春色 满面春风 妙手回春 满袖春风 满园春色 暮云春树 皮里春秋 琼岛春云 秋实春华 秋月春风

秋月春花 如登春台 如坐春风 桃李春风 万古长春 杏花春雨 阳春白雪 一场春梦 阳春有脚 月旦春秋

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 有女怀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沂水春风 错节盘根 卑躬屈节 秉节持重 不拘小节 不拘细节 白首一节 别生枝节 不修小节 柏舟之节 砥节厉行 砥节励行 砥节砺行 大节不夺 砥节奉公 蹈节死义 砥砺风节 砥砺名节 高风劲节 高风峻节 高风亮节 改柯易节 东撙西节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逢时遇节 繁文末节 繁文缛节 抚掌击节 繁枝细节 改操易节 高节清风 改节易操 根蟠节错 躬行节俭 寒花晚节 黄花晚节 隳节败名 横生枝节 节哀顺变 竭诚尽节 尽诚竭节 击节称赏 击节叹赏 箕山之节 谨身节用 进退有节 节外生枝 节用爱民 节衣缩食 节用裕民 开源节流 末节细行 厉行节约 盘根错节 盘根错节 旁枝末节 强本节用 清风高节 清风峻节 清风劲节 清风亮节 屈节辱命 捎关打节 取予有节 若合符节 三节两寿 守节不移 松筠之节 山节藻棁 缩衣节口 缩衣节食 侍执巾节 四时八节 丧身失节 条分节解 晚节不保 晚节不终 晚节黄花 完名全节 呷醋节帅 细微末节 细枝末节 英风亮节 应节合拍 饮泉清节 至诚高节 一支半节 一肢半节 支分节解 支纷节解 贞风亮节 一枝一节 一肢一节 折节读书 折节待士 枝节横生 仗节死义 折节下士 侏儒一节 增收节支 忠孝节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38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