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司马相如 名句篇一
《司马相如作品》
司马相如作品.txt都是一个山的狐狸,你跟我讲什么聊斋,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眺望你对别人的微笑,即使心是百般的疼痛 只为把你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刺眼的白色,让我明白什么是纯粹的伤害。司马相如作品—长门赋、琴歌二首、子虚赋、美人赋、封禅颂另附卓文君—白头吟长门赋(司马相如)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欢心。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登兰台而遥望兮,神(忄兄忄兄,音晃)而外淫。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礻詹礻詹,音掺)。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门内加言,重叠,音吟)。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翡翠协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口+宏去宀,音宏)而似钟音。 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施瑰木之(木薄,音博)栌兮,委参差以(木康,音康)梁。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玳瑁之文章。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白鹤嗷以哀号兮,孤雌(足寺)于枯肠。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眇而复扬。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去日,音昂)。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舒息悒而增欷兮,(足徙,音徙)履起而彷徨。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侃下加言,音谦)殃。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艹+臣,音chai3)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辶+王,重叠,音狂)若有亡。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注:《长门赋序》云,“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
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陈皇后复得亲幸。”歌 独处室兮无依。思佳人兮伤情伤悲。彼君子兮来何迟。日既暮兮华色衰。敢托身兮长自私。琴歌二首(就是《凤求凰》里相如GG唱的那个~~~~)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作品注释注释: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字长卿,是西汉大辞赋家。他与卓文君私奔的故事,长期以来脍炙人口,传为佳话。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他人京师、梁国宦游归蜀,应好友临邛(今四川邛崃)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当地头号富翁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双全,精通音乐,青年寡居。一次,卓王孙举行数百人的盛大宴会,王吉与相如均以贵宾身分应邀参加。席间,王吉介绍相如精通琴艺,请他弹奏,相如就当众弹了两首琴曲,意欲以此挑动文君。“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婢女)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这两首诗,据说就是相如弹琴歌唱的《凤求皇》歌辞。因《史记》未载此辞,到陈朝徐陵编《玉台新咏》始见收录,并加序说明,唐《艺文类聚》、宋《乐府诗集》等书亦收载,故近人或疑乃两汉琴工假托司马相如所作。琴歌一类作品,假托的现象确实很多,但又难以找到确切根据来证明。这方面的问题,只好存疑。第一首表达相如对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义。其一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雄曰凤,雌曰凰。古人称麟、凤、龟、龙为天地间"四灵",(《礼记·礼运》)凤凰则为鸟中之王。《大戴礼·易本名》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长卿自幼慕蔺相如之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当时文坛上已负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绝非等闲女流。故此处比为凤凰,正有浩气凌云、自命非凡之意。"遨游四海"更加强了一层寓意,既紧扣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风穴"(郭璞注《尔雅》引天老云)的神话传说,又隐喻相如的宦游经历:此前他曾游京师,被景帝任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志不获展,因借病辞官客游天梁。梁孝王广纳文士,相如在
其门下"与诸生游士居数岁"。后因梁王卒,这才反"归故乡"。足见其"良禽择木而栖。"其二,古人常以“凤凰于飞”、“鸾凤和鸣”喻夫妻和谐美好。如《左传·庄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铿锵。”此处则以凤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爱,而“遨游四海”,则意味着佳偶之难得。其三,凤凰又与音乐相关。如《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又《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吹箫,凤凰皆来止其屋,穆公为作凤台,后弄玉夫妇皆乘凤而去。故李贺尝以“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比音乐之美。文君雅好音乐,相如以琴声“求其皇”,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音乐交浪,从而发出芸芸人海,知音难觅之叹。;第二首写得更为大胆炽烈,暗约文君半夜幽会,并一起私奔。“孳尾”,指鸟兽雌雄交媾。《尚书·尧典》:“厥民析,鸟兽孳尾。”《传》云:“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妃”,配偶。《说文》:“妃,匹也。”“交情通意”,交流沟通情意,即情投意合。“中夜”,即半夜。前两句呼唤文君前来幽媾结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连夜私奔,不会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远走高飞,叮咛对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悲伤。盖相如既已事前买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对文君寡居心理状态和爱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复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胆无忌如此。这两首琴歌之所以赢得后人津津乐道,首先在于“凤求凰”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和封建家长制的樊篱,什么“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什么“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仪礼·丧服》)什么“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班昭《女诫》)什么“男女……无币不相见,”(《礼记·坊记》)“门当户对”等等神圣礼法,统统被相如文君的大胆私奔行动踩在脚下,成为后代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一面旗帜。试看榜样的力量在后代文学中的影响吧:《西厢记》中张生亦隔墙弹唱《凤求凰》,说:“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为自己私奔辩护;《玉簪记》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动陈妙常私下结合;《琴心记》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台……足见《凤求凰》反封建之影响深远。其次,在艺术上,这两首琴歌,以
“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即使是后人伪托之作,亦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价值。《子虚赋》司马相如楚使子虚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坐安,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畋,乐乎?”子虚曰:“乐。”“获多乎?”曰:“少”。“然则何乐?”对曰:“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而仆对云梦之事也。”曰:“可得闻乎?”子虚曰:“可”。王车架千乘,选徒万乘,畋于海滨。列卒满泽,罘网弥山。掩兔辚鹿,射麋脚麟。鹜于盐浦,割鲜染轮。射中获多,矜而自功。顾谓仆曰:‘楚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乐若此者乎?楚王之猎,孰与寡人乎?’仆下车对曰:‘臣楚国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余年,时从出游,游于后园,览于有无,然犹未能遍睹也,又焉足以方其外泽乎?’齐王曰:‘虽然,略以子之所闻见而言之。’仆对曰:‘唯唯’。‘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 郁,隆崇 ,岑 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 ,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珉昆吾, 玄厉, 石 。其乐则有蕙圃:蘅兰芷若,芎 菖浦,江蓠蘼芜,诸柘巴苴。其南侧有平原广泽:登降 靡,案衍坛曼,缘似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则生葳菥苞荔,薛莎青 ;其埤湿则生藏茛蒹葭,东 雕胡。莲藕觚卢, 闾轩于。众物居之,不可胜图。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内隐钜石白沙;其中则有神色蛟鼍,玳瑁 。其北则有阴林:其树 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梨栗,橘柚芬芬;其上则有孔弯,腾远射干;其下则有白虎玄豹,曼蜓犴。于是乎乃使专诸之伦,手格此兽。楚王乃驾驯交之驷,乘雕玉之舆,靡鱼段之桡旃, 明月之珠旗,建于将之雄戟,左乌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阳子骖乘, 阿为御,案节未舒,即陵狡兽;蹴蛩蛩,辚距虚。轶野马,惠陶余,乘遗风,射游骐。倏目倩利,雷动犬至,星流霆击,弓不虚发,中心决眦,洞胸达掖,绝乎心系。获若雨兽,把草蔽地。于是楚王乃弭节徘徊,翱翔容与,览乎阴林,观壮士之暴怒,与猛兽之恐惧。徼郄受诎,殚睹众兽之变态。于是
郑女曼姬,被阿锡,揄 缟, 杂纤罗,垂专利号 ,襞积褰绉,郁桡溪谷。纷纷排排,扬施戌削,蜚 垂 。扶舆猗靡,翕呷萃蔡;下靡兰蕙,上指羽盖;错翡翠之威庭,缪绕玉绥。眇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于是乃相与獠于蕙圃,般姗勃 ,上乎金提。把翡翠,射鹱义,微曾出, 缴施。弋白鹄,加鸟鹅,双仓下,玄鹤加。怠而后发,游于清池。浮文益,扬旌世,张翠帷,建羽盖。罔玳瑁,钓紫见。从金鼓,吹鸣籁。榜人歌,声流喝。水虫骇,波鸿沸,涌泉起,奔扬会。田石相击,良良嗑嗑,若雷霆之声,闻平数百里之外。将息獠者,击灵鼓,起烽燧,车按行,骑就从,丽乎淫淫,般乎裔裔。于是楚王乃登云阳之台,怕乎无为,詹乎自持,勺药之和具,而后御之。不若大王终日驰骋,曾不下舆,月割轮粹,自以为娱。臣窃观之,齐殆不如。于是齐王无以应仆也。乌有先生曰:“是何言之过也!足下不远千里,来贶剂国:王悉发境内之士,备车骑之众,与使者出畋,乃欲戮力致获,以娱左右,何名为夸哉?问楚也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余论也。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窃为足下不取也。必若所言,固非楚国之美也;无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彰君恶,伤私义,二者无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轻于齐而累于楚矣!且齐东者钜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浮渤解,游孟诸。旁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若乃叔傥瑰玮,异方殊类,珍怪鸟兽,万端鳞卒,充物其中,不可胜记,禹不能名,离不能计。然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生又见客,是以王辞不复,何为无以应哉? 汉诗·司马相如·封禅颂自我天覆,云之油油。甘露时雨,厥壤可游。滋液渗漉,何生不育?嘉谷六穗,我穑曷蓄?非惟雨之,又润泽之。非惟遍之,我汜布濩之。万物熙熙,怀而慕思。名山显位,望君之来。君乎君乎!侯不迈哉!般般之兽,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嘉。旼旼穆穆,君子之能。盖闻其声,今观其来。厥涂靡踪,天瑞之征。兹亦于舜,虞氏以兴。濯濯之麟,游彼灵畤。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驰我君舆,帝用享祉。三代之前,盖未尝有。宛宛黄龙,兴德而升。采色炫耀,熿炳辉煌。正阳显见,觉悟黎蒸。于传载之,云受命所乘。厥之有章,不必谆谆。依类托寓,谕以封峦。美人赋---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美丽闲都,游于梁王,梁王悦之。邹阳谮之于王曰:“相如美则美矣,然服色容冶,妖丽不忠,将欲媚辞取悦,游王后宫,
司马相如 名句篇二
《司马相如与辞赋》
司马相如 名句篇三
《论宋诗话中的司马相如》
论宋诗话中的司马相如
王红霞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摘要:宋诗话中涉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材料多达四十则左右,这些材料分别对司马相如的思想行为,司马相如作品的风格,司马相如作品与历代文学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作了较为详尽地阐述,粗略勾勒了宋人眼中的司马相如。在宋代,对司马相如的评价不但对前代的观点有所继承,发挥或补充修正,更有一些新的见解,表现出宋代文人研习司马相如的独特体会和心得,亦可见出宋代文人不同于前代的审美取向和文学价值观,因此,对宋诗话中与司马相如有关的材料作疏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宋人对司马相如的认识和接受。 关键词:宋诗话;司马相如;《白头吟》;思想行为;楚辞;《诗》;讽谏
诗话滥殇于南朝梁钟嵘的《诗品》,到宋代始成熟并蔚然兴起。从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到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百余年间《诗话》作者层出不穷,现已知宋诗话多达140余种,可见其创作之盛。这些诗话以其短小精悍的体制或集录诗人轶闻趣事、或品评名家名篇佳句、或考证文字文句得失,成为了宋代诗歌评论的主要方式。正如许彦周在其《彦周诗话》中所说:“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1]其中关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及创作自然也就成了不可缺少的话题,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宋诗话中涉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材料多达四十则左右,这些材料分别对司马相如的思想行为,司马相如的文学创作以及司马相如的承传关系等都作了较为详尽地阐述,粗略地勾勒了宋人眼中的司马相如。
在文学史上,司马相如以其旷世才情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赋体作品,成为了当时的佼佼者。葛洪在《西京杂记》卷二中说:“司马长卿赋,时人皆称典而丽,虽诗人之作,不能加也,扬子云曰:‘长卿赋似不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子云学相如为赋而弗逮,故雅服焉。”[2]到了宋代,赋体文学仍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赋体文学代表的司马相如频现于宋诗话中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宋代,人们对司马相如的评价不但对前贤的观点有所继承,发挥或补充修正,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见解,表现出了宋代文人研习司马相如的独特体会和心得,以
及宋代文人不同于前贤的审美取向和文学价值观。因此,对宋诗话中与司马相如有关的材料作疏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宋人对司马相如的认识和接受。
一
关于卓文君是否作《白头吟》止相如聘茂陵人女为妾一事,文学史上一直众说纷纭。卓文君作《白头吟》一事,最早见于葛洪《西京杂记》卷三:“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2]但葛洪并未录其辞。此后关于该事的记载又见于《文选》的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鲍明远《白头吟》诗题下,李善注曰:“《西京杂记》曰:‘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一女为妾,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沈约《宋书》古辞《白头吟》曰: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3]。在李善看来,他不但认可文君作《白头吟》一事,并认为《宋书·乐志·乐三》所录的无名氏的古辞《白头吟》即《西京杂记》中所载的文君所作的《白头吟》。宋诗话中关于卓文君是否作《白头吟》,及《白头吟》歌辞的具体材料有四则,现分录于下:
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十二“怨嗟门”云:
《白头吟》,相如将聘茂陵女为妻,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
乃止。故李白辞云:“头上玉燕钗,是妾嫁时物。赠君表相思,罗袖幸时拂。莫捲龙须席,从他生网丝。且留琥珀枕,还有梦来时。”此最为警策
[4]。
吕祖谦《诗律武库》卷一五“赠送门”云:
《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将聘茂陵女子为妾,文君乃作《白头吟》以
自绝。相如感之,乃止。其词略云:“晴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又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故东坡《回文诗》云:“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头白自吟悲赋客,断肠愁是断絃琴”。[5]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六云:
《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
以自绝,相如乃止。《乐府诗集》谓《白头吟》者。疾人以新间旧,不能至白首,故以为名。余观张籍《白头吟》云:“春天百草秋始衰,弃我不
待白头时。罗襦玉珥色未暗,今朝已道不相宜。”李白《白头吟》云:“妾有秦楼镜,照心胜照井。愿持照新人,双对可怜影。”其语感人深矣!至刘希夷作《白头吟》乃云:“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则是言男为女所弃而作,与文君《白头吟》之本意异矣。[6]
祝穆在《古今事文类聚》中云:
司马相如将聘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曰:“晓
如山下云,皎若云间月。良人有两意,故与相决别。 ”又云:“今日斗酒间,明日沟水头。蹀躞向沟上,沟水东西流。”又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相如感之,乃止。[7]
从上述四则材料中不难得出以下几点信息。第一,宋诗话家们普遍认同《西京杂记》所载,认为文君确实作过《白头吟》诗。吕祖谦引苏轼曾在《回文诗》中提及文君及自吟白头一事作为佐证材料。葛立方则在肯定文君曾作《白头吟》一诗的基础上,将文君所作的《白头吟》与李白、张籍、刘希夷等人的《白头吟》作了比较,认为张、李所作《白头吟》其旨同于文君《白头吟》的:“以新间旧,不能至白首”,且“感人深矣。”这就进一步认同了《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中的《白头吟》为文君所作。但同时他又指出,到刘希夷的《白头吟》则言男为女所弃,与文君的《白头吟》言女为男所弃意旨不同,但未阐述其理由。可见,宋诗话中关于《白头吟》的对象已经有了分歧。
第二,宋诗话家们还对文君《白头吟》 的歌辞进行了记载。吕祖谦所引:“晴(按:《玉台新咏》作‘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4],当是节录于梁陈之际徐陵所辑《玉台新咏》的“古乐府诗六首”之一的《皑如山上雪》一诗。祝穆所引文君《白头吟》辞:“晓(按:《玉台新咏》作‘皑’)如下山云(按:‘下山云’《玉台新咏》作‘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良人(按:《玉台新咏》作‘闻君’)有两意,故与(按:《玉台新咏》作‘来’)相决绝,今日斗酒间(按:‘间’《玉台新咏》作‘会’),明日(按:‘日’《玉台新咏》作‘旦’)水头„„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7]亦当是据《玉台新咏》,其间虽个别字句有差异,但他们认为《玉台新咏》中所收录的《皑如山上雪》一诗即文君所作《白头吟》
却是一致的。可见这一观点应是宋人的普遍认识。《白头吟》与《皑如山上雪》的关系历来扑朔迷离,宋诗话家也未能找到更新更确凿的证据来证明《皑如山上雪》即文君的《白头吟》,仍是附会前人之说,故遭到后来人的讥笑。清人冯舒就在《诗纪匡谬》卷二中云:“宋书大曲有《白头吟》,作‘古辞’。《乐府诗集》、《太平御览》亦然。《玉台新咏》题作‘皑如山上雪’,非但不作文君,并题亦不作《白头吟》也。唯《西京杂记》有文君为《白头吟》以自绝之说,然亦不著其词。或文君自有别篇,不得遽以此诗当之也。宋人不明其故,妄以此诗实之”。 [8]
二
如何认识司马相如其人以及在赋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宋诗话家们也有自己的见解。
对司马相如思想行为的评价历来是评论的热点,宋诗话家们也不例外,与前代评论家相似,宋诗话家们对司马相如的评价依然是贬多褒少,其间以苏轼的观点最具代表性,试引几条材料加以说明。
司马相如谄事武帝,开西南夷之隙,及病且死,犹草《封禅书》,此所谓死而不已者耶!列仙之隐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殆得道人也,而相如鄙之,作《大人赋》,不过欲以侈言广武帝意耳。夫所谓大人者,相如孺子,何足以知之!若贾生《鹏赋》,真知大人者也。(卷六十五《臞仙帖》)[9]
司马相如归临邛,令王吉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称病,使从者谢吉。及卓氏为具,相如又称病不往,吉自往迎相如,观去意,欲与相如为率钱之会耳。而相如遂窃妻以逃,大可笑。其《谕蜀父老》,云以讽天子,以今观之,不独不能讽,殆几于劝矣。谄谀之意,死而不已,犹作《封禅书》。如相如,真可谓小人也哉!(卷六十五《司马相如谄死而不已》)[9]
司马相如始以污行不齿于蜀人,既而以赋得幸于天子,未能有所建明立丝毫之善以自赎也。而创开西南夷逢君之恶,以患苦其父母之邦,乃复矜其车服节旄之美,使邦君负弩先驱,岂得诗人致恭桑梓,万石君父子下里门之义乎?卓王孙暴富迁虏也,姑眩而喜耳。鲁多君子,何喜之有!(卷六十五《司马相如开创西南夷路》)[9]
从这三条材料不难看出,作为宋代文赋大家的苏轼对司马相如的贬斥之意非常明显:首先,他认为司马相如以开西南夷和写《封禅书》是“谄事武帝”,嘲
笑相如的谄媚是“死而不已”,将相如称为“孺子”和“小人”。尤其认为相如开西南夷之举是“以患苦其父母之邦”, 《谕蜀父老》一文亦是劝多于讽,这就否定了司马相如在政治上的卓越才干。其次,他还将司马相如“琴挑”文君与文君“夜奔”之事定为早有预谋的“窃妻以逃”,认为这是相如行为的污点,“始以污行不齿于蜀人”,认为相如之举真是可笑之极,这无疑又从人品上否定了司马相如。自刘勰《文心雕龙·程器》云:“略观文士之疵,相如窃妻而受金,扬雄嗜酒而少算”,[10]之后,相如“窃妻”之说便流布于文坛,引起了不少文人的诟病,作为相如同乡的苏轼不仅赞同刘勰的“窃妻”之说,而且大加挞伐,予以指斥,由于他在宋代文坛的崇高地位,因此他的评价不但具有代表性,而且影响后世人们对司马相如的评价,攀附景从者不少。如宋代吴子良就在他的《荊溪林下偶谈》卷二《相如美人赋》中说:“司马相如拟《讽赋》而作《美人赋》,亦谓‘臣不好色’,则人知其为诬也。有不好色而能盗文君者乎?此可以发千载一笑。”[11]洪迈
(亦附和云:“相如窃王孙女归成都” [12](卷十五)他们的看法就和苏轼之论如出
一轍,并无多少区别。
与苏轼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与苏轼大约同时的黄震,他在《古今纪要》卷二中言:“司马相如素行不谨。论蜀为上饰非,开西南夷。赋大人,意盖指帝诞谩无稽,贼其君。劝封禅,逢君之恶,死犹未已。古以诗谏,彼以尸误国。使县令负弩,誇耀乡里。小人不足道。”[13]批评相如“素行不谨”,还将《谕蜀父老》一文称为“为上饰非”之作,把《大人赋》称为“贼其君”之作,把《封禅书》称为“逢君之恶,死犹未已”之作,认为相如“以尸误国”, 是“小人不足道”,他还在另一篇文章中目相如为“文人无行”“与倡优等” [14](卷四十六),[14]这就从政治上、人品上彻底否定了司马相如,语气更为强烈,措词更为严厉。章樵则从另一个角度贬斥相如,他说“美人者,相如自谓也。诗人骚客所称美人,盖以才德为美,相如乃托其容体之都冶,以自媚于世,鄙矣。”[15](卷三)言外之意是言相如无才德,故只能以华靡之文“自媚于世”,这就更从文词上也批评相如了。总之,以上材料足以说明宋代诗话家们对司马相如的思想行为和人格品德是持否定的态度的。
尽管如此,但作为辞赋大家的司马相如,对于他辞赋风格以及在赋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宋诗话家们却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褒者以刘弇、苏辙、朱熹等
司马相如 名句篇四
《卓文君回司马相如的数字情诗》
卓文君回司马相如的数字情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这是西汉辞赋名家司马相如为表达对“巴蜀第一美女”卓文君的爱慕,在灵光一现之间写下的千古名句,至今读来仍能感觉到相如对文君的款款深情。几经周折,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终成眷属,回到成都。不久,汉武帝下诏来召,相如与文君依依暂别。岁月如流,不觉过了五年。文君朝思暮想,盼望丈夫的家书。万没料到盼来的却是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的家书。文君反复看信,明白丈夫的意思。数字中无“亿”,表明已对她无“意”。还有一层意思我们从头开始到现在,可环境变了,我们应该难
以回到起初的样子。文君苦等等到的是一纸数字 知其心变 悲愤之中 就用这数字写了一封回信:
司马相如对这首用数字连成的诗一连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感到惭愧,越觉得对不起对自己一片痴情的妻子。终于用驷马高车,亲自回乡,把文君接往长安。
司马相如 名句篇五
《名句》
4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4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赵策一》
4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战国策 楚策四》
4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 傅玄
4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学而》
4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卫灵公》
4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 中庸》
4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道德经三十三》
4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学而》
5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 里仁》
51.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杂记下》
5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韩非子 喻老》
5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管子 权修》
54.见兔而顾犬,未为晚已;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5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5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
5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 告子上》
58.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
5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0.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 劝学》
6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62.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
6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6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6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6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6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6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6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7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7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7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 刘禹锡
7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7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7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7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79.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 公冶长》
8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述而》
8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8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将进酒》
83.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 《咸阳城东楼》
8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8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山行》
8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别董大》
8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劝学》
89.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淮南子 说林训》
9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三字经》
91.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游獒》
9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9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学记》
94.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离娄下》
95.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
9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道德经七十三》
97.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98.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孟子告子上》
99.近水楼台先得月。宋 俞文豹《清夜录》
10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为政》
10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小雅 鹤鸣》
10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登高》
103.前车覆,后车戒。——《荀子 成相篇》
10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周易系辞上》
10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0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系辞下》
107.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_——汉 刘向《说苑 政理》
108.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 谋攻篇》 109.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战国策》
110.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 11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南齐书 刘悛传》
112.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
11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传》)
11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115.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列子 汤问》
1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
11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古代名句选读(五)
118.胜人者力,自胜者强。_——老子《道德经三十三》
11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厦门行 龟虽寿》 1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子路》
121.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国语》
122.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荀子》
123.树德务滋,除恶务尽。——《尚书》
124.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125.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韩非子》
12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 龚自珍《乙亥杂诗》
12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道德经五十八》
128.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 项羽本纪》
129.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 骈拇》
13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31.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黄琼列传》
132.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
13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13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系辞上》
135.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年》
136.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137.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_——《吕氏春秋 不苟》
1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第六》
13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_---《论语》
14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150..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51.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李白
15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53.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杜甫 《赠花卿》
15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螟》
15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56.义无反顾,计不旋踵。——汉 司马相如《谕巴蜀檄》
157.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韩非子 说林上》
158.从善知登,从恶如崩。——《国语 周语》
159.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 大略》
16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养生主》
161.受人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慎子 外篇》
16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庄子 渔父》
163.冒天下之大不韪。——《左传 隐公十一年》
164.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165.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 谋攻》
166.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孟子 腾文公上》
167.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 商君传》
168.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六十三》
16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六十四》
170.民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传》,
17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淮阴侯列传》
172.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17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17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175.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史记 项羽本纪》
17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177.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东汉无名氏《乐府诗集》
178.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公孙丑》, 179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旌表》 180.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战国策》
18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18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8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媵文公下》
184.
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刘向《说苑·谈丛》
185.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左传 昭工十一年》
186.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宋 黄庭坚
18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8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道德经三十三》
18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学而》
189.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唐)李世民
司马相如 名句篇六
《名句》
司马相如 名句篇七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西汉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 成都)人。「文章西汉两司马」, 这是班固对司马相如文学成就的评价。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汉赋经过他揉和各家特色,加上他自己的创造建立起固定的散体大赋,成为后来诗赋的典范。 司马相如 - 个人概述
少时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著《子虚赋》。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乐,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归成都。家贫,后与文君返临邛(今邛崃市),以卖酒为生。二人故事遂成佳话,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所取材。
武帝即位,读了他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又写《上林赋》以献,武帝大喜,拜为郎。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对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写有《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后被指控出使受贿,免官。过了一年,又召为郎,转迁孝文园令,常称疾闲居,有消渴疾,病免,卒。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历经两千多年的传诵,成为不朽的爱情篇章。
司马相如 - 文学成就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 《天子游猎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另有《梨赋》、《鱼□赋》、《梓山赋》3篇仅存篇名。《隋书·经籍志》有《司马相如集》 1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汉代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赋,而司马相如是公认的汉赋代表作家和赋论大师,也是一位文学大师和美学大家。
他是汉赋的奠基人,扬雄欣赏他的赋作,赞叹说:“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将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放在一起作专节介绍,并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司马相如还充分地掌握了辞赋创作的审美规律,并通过自己的辞赋创作实践和有关辞赋创作的论述,对辞赋创作的审美创作与表现过程进行了不少探索,看似只言片语,但与其具体赋作中所表露出的美学思想相结合,仍可看出他对赋的不少见解。他已经比较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辞赋创作主张。从现代美学的领域,对其辞赋美学思想进行阐释,无疑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司马相如还是汉代很有成就的散文名家,其散文流传至今的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
《谏猎疏》、《封禅文》等。虽然有部分著作在历史上起了一些消极作用。尽管如此,从整体上看,在语言的运用和形式的发展等方面,司马相如对汉代散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两千多年来,司马相如在文学史上一直享有崇高的声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汉作家,绝大多数对他十分佩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整个《史记》中,专为文学家立的传只有两篇:一篇是《屈原贾生列传》,另一篇就是《司马相如列传》,仅此即可看出相如在太史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在《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迁全文收录了他的三篇赋、四篇散文,以致《司马相如列传》的篇幅大约相当于《贾生列传》的六倍。这就表明,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是超过贾谊的。
司马相如 - 代表作品
《天子游猎赋》作为司马相如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文学史上第一篇全面体现汉赋特色的大赋。在内容上,它以宫殿、园囿、田猎为题材,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帝王奢侈为主旨,既歌颂了统一大帝国无可比拟的声威,又对最高统治者有所讽谏,开创了汉代大赋的一个基本主题。在形式上,它摆脱了模仿楚辞的俗套,以“子虚”、“乌有先生”、“无是公”为假托人物,设为问答,放手铺写,结构宏大,层次严密,语言富丽堂皇,句式亦多变化,加上对偶、排比手法的大量使用,使全篇显得气势磅礴,形成铺张扬厉的风格,确立了汉代大赋的体制。
《哀二世赋》是整个赋史上第一篇直斥秦朝暴政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思想倾向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全文只有158个字,写得情致蕴藉,感既深沉,警策凝炼,与《天子游猎赋》的铺排夸张、雄浑宏丽形成对照,开后代抒情小赋的先河。
《长门赋》是赋史上第一篇描写被锁闭深宫中的妇女的作品,通过表现她们的孤独和哀愁,暴露了封建宫庭的阴森黑暗,可谓文学史上宫怨体的滥觞。作品善于描写景物,烘托气氛,以情景交融的笔触,把人物感情的起伏跌宕写得维妙维肖,委婉动人,对后代的宫怨诗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这几篇作品,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赢得了几个“第一”。
司马相如 - 情感生活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户喻晓。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是当地的大富豪。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某日,卓王孙在家晏请王吉,司马相如也在被请之列。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听不出。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后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两人相濡以沫,日子虽清苦却也甜美。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他父亲对女儿非常不满,但看她的生活那样的艰难,卓王孙给女儿一百名仆人,一百万钱财,一份嫁妆,让他们回到了司马相如的老家,置办些田地家产,好好过日子。卓文君得到了父亲的救助,与丈夫司马相如一起,过起了富足的生活
然而,天意又一次捉弄这绝代佳人。《文君复书》说的是司马相如赴长安赶考,对送行的妻子卓文君发誓:“不高车驷马,不笔此过。”聪慧多情的文君听此却深为忧虑,于是婉约而劝:“男儿功名固然很重要,但也切勿为功名所缠,作茧自缚。”此后一别,一等就是五年,五年时光毫无音寻,文君日日思君,暗暗垂泪。谁知后来,司马相如因为一篇《子虚赋》轰动文坛,做了皇帝的侍郎客。一日突然收到司马相如的信。卓文君接过信又惊又喜,拆开信一看,寥寥数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瞧见在「万」字之后,少了一个「亿」字,当下心如刀割、泪眼婆娑。因为「无亿」即「无意」也,是丈夫对自己已然「无意」的暗示!於是,她强忍著悲痛,回了一封「倒顺书」《怨郎诗》给司马相如:
一别之后, 两地相思,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抚弹, 八行书无信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相思、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完, 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禀烛问苍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三月桃花随水转,二月风筝线儿断, 郎呀郎 巴不得下一世 你为女来我做男 。
后来司马相如渐显达,想纳妾,据《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不过,考证家们言此诗是民间作品。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随诗附文曰: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写完之后只觉悲凉,时代对女子终是不公平的。前尘种种既已看破,不如归去。于是弃笔离去,不再回首。
卓文君哀怨的《白头吟》和凄伤的《诀别书》,使司马相如大为感动,想起往昔恩爱,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并给文君回信:“诵之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此后不久相如回归故里,两人安居林泉。
这首卓文君写的《白头吟》使夫回心转意的故事遂传为千古佳话。
后人则根据他们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纪念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双翼俱起翻高飞,天感我恩使余悲。”一曲《凤求凰》,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已不再是一般才子佳人的相遇相惜,相知相恋。他们之间的感情,若说坚如磐石,但世上何处可寻得如此坚固的磐石;若说深似幽潭,而天
下岂能找到如此深沉的幽潭。两人年轻却并不盲目,并不草率轻浮,一旦认定,便义无反顾地浸身爱海,畅游无碍。年轻的心追求的是坚贞的爱情。并非永恒才是完美的,并非“朝朝暮暮”才算爱情。一路的不平,不断的分离,风阻雨拦的人生才算是饱满的,精彩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便演绎了一首荡气回肠的“山无棱,天地合,乃感与君绝”之绝唱。
封建等级制度和家长权威曾破坏了多少本应美满的姻缘,最令人扼腕的怕要是梁祝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经十八相送,情愫日生,最终却在封建家长制的重压下无力地退步了。梁山伯一病不起,郁郁而死;祝英台则被迫上了花轿。虽然最后双双化碟而去,也算成全了二人凄美的苦恋,但这绝不会是梁祝以及广大读者所最为希冀的结局。他们终究没有争得属于他们的完整的幸福。而同样在名教伦理的重刑酷压下,在大汉天子(刘彻)的特意阻拦下,年轻的司马相如,年轻的卓文君,毅然为了对方而不惜付出一切,甚至牺牲生命。二人终是以彼此间的坚贞和忠诚感动了皇帝,成全了一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千古佳话。此情此心,岂不令人唏嘘感慨,叹羡不已!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年轻的心追求坚贞的爱情,年轻的心坚守忠诚的爱情。司马相如求得了他的凰。
千古以来,“只羡鸳鸯不羡仙”似乎只是某些文人为赋诗词强做愁的借口,然而是否真的如此呢?千年前有大夫范蠡与美女西施夫唱妇随,畅游山水;千年后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携手演绎,合奏《凤求凰》。这或许是上面那句话的最好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