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雾霾的诗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吐槽雾霾的诗篇一
《雾霾段子》

“二十岁站在德胜门能看见西山,三十岁站在德胜门能看见西直门,四十岁站在德胜门,连德胜门也特么看不见了!”

面对京津冀地区又遭连日雾霾,高晓松表示不吐个嘈都不是北京人了。

是啊,雾霾天,不吐个嘈,活活把人憋死不成。其他名人纷纷跟进。

这种事当然少不了小崔,崔永元连续炮轰阴霾天气,还笑称自己是“雾都孤儿”:“今天才意识到是双重杯具,一是生活在雾都,二是个孤儿。”

央视主播张泉灵在播完雾霾天气新闻之后也做上一首打油诗:“月朦胧,鸟朦胧,空气雾霾浓。山朦胧,树朦胧,喉咙有点痛。花朦胧,叶朦胧,医院排长龙。灯朦胧,人朦胧,宅家发大梦!” 雾霾也不总是坏事,连功夫明星的文采都催生出来了。

吴京:“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惜一罩掩面,白化妆了!唯露双眼,难判风骚。一代天骄, 央视裤衩,只见后座不见腰。尘入肺,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

众网友们真是身处雾霾中闲得蛋疼,竟然还评选微博雾霾段子最佳,并把这个最佳给了历史老师袁腾飞:

“今晨,北京,在雾霭中摸索出门,朦胧中看到路旁一老者,独坐桌旁,肩披白褂,桌子上摆一小圆筒,里面都是签。我上前去拿起圆筒晃了半天,抽出一支递上前去,说:老先生,人生如雾,何处是路?给解一卦吧! 老头说:我就卖个早点,你晃我筷子弄啥?”

北大校园里的众名人也跟着吐槽了一番。哦,这是北大老校长蔡元培雕塑,戴上了口罩,无言中,似抗议,似自嘲,似要自保。

不光是咱国内的网友,美国人也来凑热闹。

美国一档知名的脱口秀节目也不愿放过这个神槽点,主持人调侃国内一些青年崇华媚外的同时,大嘈特嘈中国近日的严重雾霾:“哦,我知道你想说啥,(美国)失业率7.8%,居高不下!国家经济停滞不前!„„我们国家虽然糟糕,但至少我们的空气不牙碜!!”

“我们堵车太严重了!脑残吐槽参议院连XXXX都搞不定„„闭嘴!据说,中国东部有工厂失火三小时无人发现,因为烟雾和雾霾混在一起„„后来他们发现起火,是因为有人纳闷,为何会有大股新鲜空气升腾而起!”

名人、明星吐槽完,可以直飞国外找个没雾霾的地方待着,咱们老百姓还得在这里过呢,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雾霾。

“早上我拉开窗帘一看,以为要下班了!”

“到公园约会,等了半天没见女友来,一打电话她说她也坐在那个椅子上,我一摸身边还真有一裘皮大衣美女,亲了一阵后,发现是条哈士奇。”

“老板:‘怎么又迟到了?’小王:‘我„„’老板:‘你怎么呢?是又堵车了,还是刚要走家里发生大事了,还是车在半路上坏了?你还打算编出其他理由吗?’小王:‘都不是„„今天雾太大了,我经过公司时没发现,就走过了„„’”

“我骑电驴车,有开飞机的赶脚,两边全是祥云!!”

文学贴近生活,也要加入雾霾元素。

某部小说中这样写道:“京城的菜市口,跪着一溜即将被处决的犯人。‘午时三刻已到,行刑!’话音刚落,蒙面的刽子手上前,扯下了犯人的口罩„„”

诗是这样写的:“山外青山楼外楼,旧宫雾霾几时休。毒风熏得游人醉,直把帝都作非洲。” 长发及腰体又来了:“待我长发及腰,恰逢雾霾萧萧,耳边尚闻君语,遍寻不见心焦。君抚我长发,已不见发梢,青丝随风乱飘,好似水草做妖。画堂南畔依依语,尘雾缓缓飘,君怜我,戴口罩;我思君,泪暗抛。眼看着薄雾浓云上九霄。沐浴体香尚依稀,鼻中如同火烧。借问夫君一语,空气什么指标?相思泪愿化倾盆雨,洗出个万里无云天自高。唉,且拭去潸潸泪痕,再做晴日之邀。”

下面是真人真事。

@走你南京:“这,真心不是个段子。是位上海医生的留言。经过确认,是真的。曙光医院的核磁共振机(西门子的)停机了,因为烟雾探测头把雾霾当成了烟雾,自动断电了„„”

雾霾来了,吐槽雾霾的姿势很重要,但是光吐槽不行啊,还得防啊,衣食住行带得想办法进行啊。 近日不少新闻媒体都提醒市民雾霾天气减少出行,免受伤害。而网上也有人给你支招,既有普通市民,也有明星名人。不过,这些防霾的“独门秘籍”,究竟靠谱不靠谱,还请自行分辨,擅自随意模仿者,饭局君概不负责哦。

@王蕾嘉兴:【防霾土方】刚刚气象局长跟大家分享了一个土方:对付雾霾其实根本不用买口罩,告诉你个简便易行的方法:找两根香烟,把过滤嘴掐下来,剥掉外皮,把滤芯分别插入鼻孔即可。此滤芯可有效过滤PM1.6以上的微粒。而且不觉得堵鼻。

买菜请找眼盲人士带路:“张大妈一早出门买菜,一下楼就晕了。周围云雾缭绕啊。她抱怨了句鬼天气,正犹豫还去不去,忽听一阵敲击声,浓雾里走出了隔壁楼门的刘瞎子:是张大妈吧,买菜去啊?张大妈:雾霾太大都看不清道儿了,正犹豫呢。刘瞎子:甭犹豫,跟我走吧,道儿我熟。张大妈乐了,冲楼上喊:还有谁想去买菜?瞎子给带路。”

闹太套教主黄晓明也在微博中给出了生存指南。

“1.多吃梨,喝银耳汤;2.出门要戴口罩,黑色或白色的好配衣服;3.‘霾’字念‘埋’,念错了可能会被笑话;4.开车注意安全,不宜练习漂移等特技动作;5.呆在家里挺好的,可以看看那部叫《寂静岭》的电影,《迷雾》也不错„„”

相比之下,于丹的招有点不受待见。

于丹鼓励大家凭“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也许本是好意,但遭到了众多厌烦“心灵鸡汤”的网友的猛烈炮轰。

于丹说,雾霾持续到了周末,天昏地暗一座北京城,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出门,不去跟它较劲。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 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

吐槽雾霾的诗篇二
《雾霾杯诗歌比赛2015》

首届《雾霾杯》诗歌比赛获奖情况(2015年) 发起人:佛灯

一等奖: 庞华

二等奖: 沙非、 达达

三等奖 :朵拉、 罗勇泉、 沙里途

作品展示:

雾霾

文/庞华

其所弥漫天地间的

邪恶

一次

又一次

一次

又一次

喂养我

心中的

风暴

雾中行

文/沙非

浓雾是上苍调制的修辞,在清晨

不用梳妆。美丽和丑陋齐跑,谎言和真理并行 路灯闪烁孤独的眼神,车灯飘忽游离的表情 霓虹灯努力分辨颜色,高楼和茅屋一起苏醒 红绿灯挂在半空,太极拳看不见踪影

卖菜的妇女没有出门。校园里学子举着手电打扫卫生 他们的眼睛是一潭透亮的湖水,扫去的都是垃圾和浮尘 昨日的麻雀和斑鸠哪儿去了(藏在树叶中应有声音) 大雾天他们能找到昨日的路吗

早读铃响过,琅琅书声穿越半空

树丛抖动,一只鸟儿冲向雾中

柏籽坠落,它们拒绝交出呼吸和呻吟

雾与霾不是一对亲兄弟

文/达达(詹黎平)

我想说,雾与霾

不是一对亲兄弟

雾是雾,霾是霾,花非花

雾有苍老之心

霾已席卷大地

往昔的雾,在山中或湖面

洁净神秘,让人影幢如画

而今的霾,在穹顶之下

肮脏邪恶,天地如陷鬼域

“灰色的烟雾弥漫,模糊了辽远的星群”

告诉我,为什么

时代的列车驶入高科技,雾反而癌变成霾?

文明在进化的树上结出了硕果,人反而蜕变为奴? 世界变了,变得像一张流浪汉的脸

越来越难以分辨

我的信仰遗失在一片明亮的雾里 再也找不回来

而我的贪欲总是永无止尽

就像那团团的黑霾难以驱除……

我想动用卸载一词

文/朵拉

瞳孔。有限分辨率

你的侧影,我们在哪里相遇

幕后的人是谁

不像梦

什么在吞噬一个今天,岌岌可危的明天 无声的政变

雾,不是单纯的雾

这里不是雾都

谁在守城?谁在墙上涂满地狱的色彩

阴影

埋进阴影

隔着第九层纱布

这里有一张毁坏的脸,锈蚀的心脏

奇怪的跳跃

一只蝴蝶在尖叫

又一只蝴蝶在尖叫

幻听——

这副刑具死死的钉着器官 为什么不反抗?

雾霾

文/罗勇泉

当每天呼吸的自由

成爲一种奢侈的象征

这块天空下还剩下多少

花蕊。可以出口转内销

上架爲美白洁面乳

流入假货市场猖獗

不要笑话,神话就在身边 海啸般侵略生活每个细菌 吞云吐雾一个个修炼成妖 开出一朵朵罂粟花的美德 出门,穿越夜的火线

与戴满防毒面罩的首都

争抢一个流産的座位

回家,倒在冥界的入口

与幽魂分脏一条红心底裤 隔壁,传来一声乌鸦尖叫 人类生活因爲真实而恐惧

雾霾憋爆了彷徨

文/沙里途

一个小男孩,一泼尿

拯救了巴黎

从此,浪漫之都多了一樽永恒的风景

三千万人口,三千万泼尿 浇不灭雾霾的导火索

它正在埋没文化故都的音容笑貌

还要不断地南下扩张,湮灭了大海 甚至进入五脏六腑

所有人都尿不出尿来,憋爆了彷徨

吐槽雾霾的诗篇三
《雾霾与赞美诗》

雾霾与赞美诗

常听到身边的人议论北京空气质量如何恶化,个人感觉,恶化可能谈不上,近二十多年来,改善倒是看到一些。

就拿我从小居住的西起六里桥,东至虎坊桥之宣南一带来说。小时候的秋冬总是顶着大灰天,春天大风夹杂着颗粒物刮得人睁不开眼睛。生活圈周边工厂林立:家和学校附近能隐约听到经济日报印刷车间、541厂、3401厂的机器轰鸣声;闻得到龙门醋厂、玻璃制品厂、革制品厂和护城河的刺鼻气味。小学骑车通学路上又看到广安门火车站随处堆积的聚氯乙烯颗粒和第二机床厂冒出的黑烟。更有第一监狱烧油的发电机,劳改局墙外和姚家井平房大院冬天烧的煤火,三路居菜地边的粪肥和一座座露天垃圾堆、化粪池。连母亲工作的中学校办厂也是每天马达转个不停。而现在,这些过度发展的落后工业搬走的搬走,改造的改造,取而代之新型住宅小区、绿地花园和清洁能源供应。春天至少睁得开眼睛,秋冬少说见得到几十个蓝天。

当然,发展是不能自满的,我们的环保和健康意识在成长,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成长得更快。所以,我们更关心空气,更关注“雾霾”,这才让我想到一段关于雾霾的历史故事。

南北朝时期,长江南岸的南陈国最后一个君主叫陈叔宝。可见人品、命运和名字的关系不大,陈叔宝是荒淫无道的灭国君主,而不出十年,就生出一位同名叔宝的人物——秦琼,不但艺高胆大,而且忠孝两全。先说这个陈叔宝,传说挥金如土、劳民伤财,在后宫修筑了

可以快速通往嫔妃居所的大花园,整日沉溺酒色财气、歌舞升平,不理政事,把治理国家的大权都交给两名最受宠幸的妃子和攀附她们的大臣。

就在同一时期,长江北岸北周国的丞相名叫杨坚,文武双全、德高望重,不但平定了中国北方,而且受到原北周皇帝的禅让,改国号为大隋。接着,杨坚整理军备,酝酿过江攻打南陈,这大约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战略思想的雏形。虽然南陈官场腐败,民怨极深,论兵力却并非不堪一击,况且凭借长江天险,让杨坚一时找不到进攻的战机。

偏偏稍纵即逝的战机就这样来了。是年正月初一,南陈君臣齐聚一堂,举行新年朝会庆典,无非又是陈叔宝主持的一场吃喝玩乐大会。赶上这一日雾霾大作,掌管天气预测的大臣钦天监向陈叔宝建议发布“雾霾红色预警”并取消庆典。陈叔宝只图玩乐,丝毫不理会忠臣的建议。就在庆典进行当中,吸入大量雾霾空气的陈叔宝渐渐感到口鼻之中又辣又酸,呛得喘不过气来。这位陈后主在污染物中毒后昏睡了过去,一直到晚上才醒过来。而就在同一天,杨坚收到情报,抓住陈叔宝昏睡的时机,命令手下部队发动了规模浩大的“渡江战役”。由于前期准备得当,利用陈军的麻痹,借助雾霾的掩护,再加上长期处于压迫之下的南陈人民积极配合,北隋军队仅用半天时间就全部渡过长江天险。

再说陈叔宝慢慢苏醒,得知敌军渡河的消息,临时调集大臣商讨对策、调集军队,已经来到正月初四。北隋军的闪电战势如破竹,正

月二十当天就攻进南陈都城南京,活捉昏君陈叔宝,灭掉了南陈。又经过一年多时间,杨坚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延续三百多年的乱世割据局面,统一了全中国。后来,杨坚成为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君主,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榜上高居第八十二名。回头再看看昏睡着被灭国的南陈后主,倒无可争议地进入了昏君排行榜的榜单。可见,雾霾天减少户外活动,佩戴口罩等护具,可能是减少污染伤害的有效手段。

对了,陈叔宝这家伙有一件事做得“流芳百世”。他常常标榜自己是“文艺青年”,当年在后宫喝酒玩乐的时候,喜欢找文人来对诗。陈叔宝也确实有些文采,不过,他的作品几乎都是赞美嫔妃花容月貌的淫词艳曲,其中就有那首著名的“亡国之音”赞美诗—《玉树后庭花》。

后来大诗人杜牧作诗讽刺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里的“烟”,恰好对应了直接导致南陈灭国的“雾霾”。而以上这段记载于后世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中的故事,大概是关于雾霾重大危害最早的历史记录了。

吐槽雾霾的诗篇四
《吐槽雾霾》

雾霾吐槽篇

我们中国现在这个天气,可以说是很丰富,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呢?具体表现在颜色方面,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天气预报我们天天看,原先只有五种天气,阴 晴 雪 雨 多云,对吧,现在又多了一种——霾,雾霾!天气预报是从就开始报雾霾以后,雾霾就成为了一种常态,雾霾从一个全新的名词到成为一个常态,我感觉它只用了一两年时间。雾霾虽然成为了常态,但大家不要真的认为这个东西不要紧,是理所当然,也不能跟孩子说: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这不是自然现象,这是污染现象!

因为雾霾,我们社会出现了许多新鲜的现象,戴口罩的愈来愈多,不仅人们出门要带口罩,狗狗出门也带起了口罩。这么小的口罩,

会不会被闷死?还是说宁可被闷死,也不愿吸雾霾!总而言之,在雾霾之下,谁都不能幸免。

上海一个外国人,赶飞机回国,在出租车上睡着了,突然醒来,看见窗外白茫茫的一片,还以为自己已经上飞机了,

后来才发现那是

雾霾, 感慨地说:“幸亏我要离开了,哈哈。”结果很不幸,由于当天雾霾太大,当天上海一百多架航班都取消了。逃,你想逃都逃不了!还有人开玩笑说,雾霾真的是伸手不见五指,尤其是中心城区,据说有的跟那种单位里面说,工人有的跟车间主任关系不好的,仓库附近一巴掌打过去,不知道是谁打的,人看不到。当然这是玩笑话。

为了治理雾霾,据说中科院要在北京建设世界上最大最大的雾霾实验室,投资5个亿!搞实验室我是没意见,但有必要搞成世界上最大的吗?你不要搞这已经是最大的了,而且是露天的,你要取样对吧,你开窗用瓶子一捣鼓,就可以了,就是正宗的雾霾样品了。

雾霾之下,大家都很无赖,但是依然有一些媒体,发表了一些奇谈怪论,鼓吹雾霾的好处,跟老师分享一下吧。第一,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第二,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第三,雾霾让中国人更清醒;第四,雾霾让中国人更幽默;最后,雾霾让中国人长知识。你说那人长脑袋吗?不知道是谁编的。

在没有雾霾的天气下面,人看得清楚,雾霾越多,人就越朦胧。有的人说在雾霾天,在公园里给人介绍朋友,成功率往往很高,人怎么看怎么舒服,很朦胧!好了,雾霾散去一看,一个恐龙,一个青蛙。

雾霾的好处越说越多,前几天,有军事专家说:雾霾对激光武器是最好的防御。激光武器,最怕雾霾,在没有雾霾的时候,作用的距离是10公里,在有雾霾的情况下,一下子降到了1公里。我不是军事专家,也没见过激光武器,我不知道它能够打多远,但我知道,这样的雾霾再持续下去,不用激光武器来打,我们自己就已经先死了。

2012年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克强同志主持会议,李克强同志开门见山说,要打一场治理雾霾的攻坚战!持久战! 在之后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李克强同志再次提出,我们就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的坚决向污染宣战。雾霾是非常非常严重的污染,但是从别的国家他们的经验来看,并非无药可救,只要我们决心处理,一定能够从见蓝天。

吐槽雾霾的诗篇五
《环保诗歌》

《呼吸的隐痛——雾霾》 当白天没有太阳光线的青睐, 夜晚的月亮失去往日的光彩; 天上的云层团团有雾霾漫开, 气流一样侵透漫延茫然苍白。 巨大的雾团浑浊迷朦的状态, 多日灰蒙黄黎雾霾聚散不开; 奇怪现象难以表述雾朦覆盖, 每一个角落的每一处都存在。 遮蔽天日是那无厘头的雾霾, 一群帮凶从阴沟里秽迹出来; 远处也看不见往日蓝色大海, 茫茫的雾霾在空中漫游徘徊。 眺望前方看不清山峦的存在, 翠绿的山林笼罩在阴霾雾海; 朦胧的雾霾看不见五十米外, 宽敞道路影响车速慢缓成排。 仿佛风儿静止了迷雾在主宰, 分不清天空中是雾还是阴霾; 浓重废气尾气排放化成烟海, 微类的粉尘飘移凝结成尘埃。

灰蒙蒙的空气呼吸感觉鼻塞, 胸膛肺腑知觉隐痛受到侵害; 郁闷的呼吸承载着灰色尘埃, 健康成长受到天空雾霾毒害。 喘息中隐隐作痛是人类悲哀, 生命受到病毒浸透泛滥贻害; 是不是还要容忍这百害雾霾, 散放遗骸气体空中喧闹成灾。 人类应当觉醒保护环境关爱, 文明社会科技发展制止祸害; 我们需要太阳给大地的关怀, 遥望夜空月亮明亮迷人风采。 不要污染空气是我们的期待,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拒绝雾霾; 我们要呵护宽阔蓝天的大海, 清新的大自然依然百花盛开。 二〇一四年二月

第二首诗歌 雾霾 你轻盈飘渺, 若隐若现; 你妖娆柔和, 风情万般; 你曼妙迷离, 轻纱蒙面; 你烟雾缭绕,

似梦似幻。 你貌似仙女, 衣衫翩翩。 你形似仙境, 赐福人间。 谁知你藏污纳垢, 心底阴险, 谁知你携带病菌 恶盈满贯, 你迷惑心灵, 缩短视线, 让人难以看到你真实的一面。 你假装热情缠绕身边 你丝丝缕缕欲剪难断 谁和你接触, 谁会染伤寒。 谁和你亲近, 谁痛苦不堪。 多少人因你卧病在床, 多少人因你寝食难安。 其实, 也不该把你埋怨, 你的出现也不是偶然, 是人类一己私欲, 破坏了你本来的容颜, 是排放污染在先, 你才满腔怒气, 心怀报复, 把细菌撒向人间。 但愿人们清醒后, 能够痛改前非, 还你清白, 保护环境, 治理污染。 但愿你慢慢消失 不计前嫌, 让白云悠悠, 让天空湛蓝。 但愿和你说再见后, 永不再见!

吐槽雾霾的诗篇六
《雾霾再次爆表 网友纷纷吐槽》

吐槽雾霾的诗篇七
《清人诗文里的伦敦雾霾》

清人诗文里的伦敦雾霾

作者 . 安立志

至少半个世纪前,伦敦曾是世界著名的雾都。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第一章就写到雾都,“到处是雾。雾笼罩着河的上游,在绿色的小岛和草地之间飘荡;雾笼罩着河的下游,在鳞次栉比的船只之间,在这个大而脏的都市河边的污秽之间滚动,滚得它自己也变脏了。”(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P5)当然,伦敦的大雾,并非我国宋代词人秦观《踏莎行》里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而是有毒的雾霾。

伦敦的大雾,对狄更斯说来,也许是“当局者迷”。说来难以置信,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有两个中国官员,倒是扮演了“旁观者清”的角色,成为伦敦雾霾的目击者,可贵的是,他们还用文字与诗词记下了现场与观感。

1890年2月1日(清光绪十六年正月十二),以缅甸的伊洛瓦底江命名的法国轮船“伊拉瓦第”号驶出吴淞口。船上有两位在中国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一是薛福成,一是黄遵宪。前者的头衔是清政府钦差大臣、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后者的身份则是公使参赞。他们与一干随员同乘这艘轮船前往欧洲赴任。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一个多月的颠簸,4月22日(三月初四)踏上英国的国土。

1840年,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后,薛福成是清政府第六任驻英公使。薛福成此行,不仅在交涉领事设立、滇缅边界、借才异

国等方面取得重要外交成果,而且在考察沿途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也有重要收获。《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岳麓书社,1985年),不仅是一部外交日志,也是一部国人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文献。至于他们对伦敦雾都的观察,不过是其“副产品”。

11月17日(十月初六),薛福成到伦敦后第一次遭遇大雾,他的体验是用心的。他观察的不仅是雾都的现象,而是现象背后的规律。他写道:“伦敦惟四月至八月天气较为清朗。九月以后直至三月,几于无日不阴,无日不雾;虽有时天气稍晴,而日为烟雾所遮,但见红轮晃漾,其光不甚明亮。”(《日记》,P238)伦敦的大雾“冬春犹甚,每五日中必有两三日昼晦者。”(同上,P239)翌年1月11日(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二),他又写道:“余在伦敦,连日大雾者已两阅月。„„是日亦烟雾蔽塞,讵知出伦敦未及十里,则旭日晴朗,天无纤云。余以数月未睹此景,神气为之一清。”(同上,270)从总体上说,这些观察仍然属于表象的范畴。

何以知道这是霾而不是雾呢?刚到伦敦的薛福成感受是这样的,“伦敦数百万户燃煤之烟,为雾所罩,猝不能散,往往白昼晦冥,烟气四塞,受之者无不咳呛,余颇不能耐,亟欲避去。”(同上,P270)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也影响人们的视觉。“室中皆燃灯火,方能观书写字。”(同上,P239)因此,才会出现行人用手电为汽车引路的怪现象。正因如此,“英之官绅,每至夏冬必移居乡间一两月,名为避暑避寒,实则欲换吸空气,谓可却病养身。盖烟煤薰灼之气,与人身脏腑之浊气,惟伦敦为最盛也。”(同上,P239)

导致雾霾的成因是什么呢?他的观察是:“盖英伦三岛,四面皆海,本多白雾;而伦敦五百万烟户之煤烟,又为雾所掩,不能冲霄直上,聚为黄雾。„„盖天地稍冷,则人皆拥炉,又多五百余万人终日夜焚煤之烟,非特灶突之烟也。大抵伦敦为地球第一繁盛之区。洋房几无隙地,又多三层四层之楼,平房之下尚有地室,已不啻五六层矣,是不啻以一伦敦化为三四伦敦也。”(同上,239)短短一段话,分析了伦敦的气候条件、能源结构及城市布局,可谓有心也。

薛福成作为一个初出国门的清廷官员,今人不应苛求他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有多少了解,也不能苛求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多少研究。作为驻外公使,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包括伦敦雾都这样的由工业革命导致的环境污染,能有如此深入的观察与分析,已是难能可贵,这不仅体现了外交官员的职业敏感。

黄遵宪不仅是近代中国真正走向世界第一人,也是二十世纪中国诗界革新之导师。作为诗人,黄遵宪在英国期间,曾就伦敦大雾写过两首诗,一为《重雾》,一为《伦敦大雾行》。中国古代有许多咏雾的诗人与诗作,“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董思恭《咏雾》)、“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苏味道《咏雾》)、“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李峤《雾》)。在中国传统的田园乡村里,雾是朦胧而美丽、温馨而亲切的,而雾和霾之于人们的感官,感受是不一样的。黄遵宪笔下的大雾显然与前引的唐诗不同,《重雾》中的伦敦,“雾重城如漆,寒深火不红”,如果还只是关于雾都伦敦的初步印象的话,那么,《伦敦大雾行》则汪洋恣肆地状绘了伦敦雾霾给予人的不适与恐怖。“苍天已

死黄天立,倒海翻云百神集。一时天醉帝梦酣,举国沉迷同失日。”开头几句,以中国特色的历史与神话,引出大雾的话题,而“化尘尘亦缁,望气气皆墨。色象无可名,眼鼻若并塞。„„出门寸步不能行,九衢遍地铃铎声。”显然是直观与写实的现实主义。而充满奇幻与玄妙的“忽然黑暗无间堕落阿鼻狱,又惊恶风吹船飘至罗刹国。”(《人境庐诗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P387)则体现了黄遵宪浪漫主义的比兴功力。此行欧洲,黄遵宪之诗笔,不仅记录下锡兰卧佛,记录下巴黎铁塔,而且记录下雾都伦敦。以古风来描述工业革命的负效应,对于中国诗人,可说是绝无仅有的。

最初,人们对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是缺乏认识的。伦敦大雾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终于导致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从1952年12月5日开始,由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严重雾霾天气。短短4天,伦敦直接死于雾霾达4000人。12月9日之后,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死于呼吸系统疾病(2013年1月16日《西安日报》)。

痛定思痛的英国政府,终于开始采取一系列治理环境污染的有力措施,制定《清洁空气法》只是一个开端。与立法保障相伴而行的还有科技发展、全民参与、媒体监督等等,伦敦终于在20多年后摘掉了雾都的灰色帽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伦敦的雾天从19世纪末期每年90天左右减少到不到10天。从滚滚毒雾到蓝天白云,伦敦用生命的代价,换来宝贵的经验。

“至于往昔是非,可为来今龟镜。”(《旧唐书·杜佑传》)我国本来具有后发展优势,本来可以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不幸的是,近几年我国北方也遭遇了大范围的雾霾。好在世界各国已经探索出了成功的路径。我们已经不必被动地依赖大风治霾,我们也不必为短暂的“APEC蓝”而欣喜。人们追逐蓝天白云,毕竟这才是人类正常的生存空间。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3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