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考核不足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工作考核不足篇一
《绩效考核的不足及改善方法》

员工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企业经营成本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励,以及战略人力资源的发展,员工绩效考评在企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虽然许多企业已经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并得以实施,但达到良好效果的并不多。相反,在考核中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本文通过对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并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期促进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绩效考核;考核标准;考评方法

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系统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最直接、最主要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而考评结果正是对这一核心目标的最直接体现。因此,设计一套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科学的、动态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并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解决之道,促进这套体系持续改进与完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核心工作。

一、 员工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

(一) 部门长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很多企业都建立了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但都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这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很多部门长语言上很重视考核,支持考核,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借故业务繁忙而无暇顾及,直到考核周期快结束时才“重视考核”,根据一些主观打分拍脑袋而定;或当员工出了问题时就强调考核的重要性,并亲自参与推进。而这样的考核,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 考评标准不合理,不明确,不规范。

第一,指标设定及权重分配不合理。许多部门为了保护部门利益,故意将一些无关紧要的目标作为部门人员的KPI进行考核,并在权重方面予以倾斜,导致部门绩效目标极易达成。第二,目标值设定不合理。很多公司在设定目标值的时候,要么定得太低,要么定得太高,要么变更太快,未充分参考历史数据。第三,数据统计方法不合理。比如:某制造型企业生产部门的KPI指标之一是“产品的不良率≤1%”,其统计的不良品仅包括自己部门检查出来的不良品,并未包括部门流出的不良品,以及自己部门返工的不良品。

(三) 绩效考评方法不适当,缺乏多样性与灵活性。

绩效考评的方法有很多种,如选择排列法、强制分布法、关键事件法、目标管理法、360度考评法等,这些考评方法都各具特点,既有自己的优势,又有缺陷和不足,企业应综合评审,区分使用。例如:许多公司为了区分绩效等级,体现优劣,对绩效结果实施强制分布,要求各部门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比例分配绩效结果。这样做很容易导致绩效考核失去其本该赋予的意义,成为部门和被考核者的心理负担,最终引起反弹,使绩效推行寸步难移。

(四) 参考数据搜集难度较大,且真实性不强。

KPI指标设定再精确,再科学,如果没有客观真实的数据支持,也会导致绩效考核效果不佳。在实际考核中,许多部门的参考数据都出自自己部门,这就出现了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尴尬局面,从而导致参考数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还有一些数据,比方说“政企关系融洽度”,这样的数据很难搜集。

(五) 考核者本身造成的偏差。

由于受公司绩效文化、绩效水平、考评者自身素质的影响,考评者在实施绩效考核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这些偏差主要有:①晕轮效应;②首因效应;③近因效应;④居中趋势;⑤从众心理;⑥以偏概全;⑦对比效应;⑧个人偏见。在以上这几种情况下,考核者的主观性都很强,有时也很难排除。

(六) 考评结果无反馈,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缺乏有效地沟通。

为使考核真正客观,有效,考核的结果一定要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本人,这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原则之一。但很多考核者缺乏这种反馈意识,一是不懂得考核结果的运用,尤其是对员工的激励教育作用;二是担心考核结果一旦反馈给员工,会使其产生不满,降低工作积极性。

二、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 加强绩效培训,明确定位绩效考核中的角色,改变其观念,提升其

素质。

第一,通过系统而全面的培训,充分宣传公司的绩效考核思想,讲解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及重点注意事项。第二,明确绩效考核的角色定位,确保各司其职,各担其责。笔者认为,在绩效考核中,各部门长担当的是绩效诊断专家、绩效公证员与合作伙伴一角,他们是实施与改善绩效考核的关键角色,必须通过培训、交流、指导等方式不断改变其观念,提升其自身素质。笔者所在公司每季度都会举行一次绩效考核分享会,邀请当季度做得做好的部门来分享他们的管理方法与经验,并与参会人员一起讨论,改善,提升。这样一方面是对该部门工作的一种肯定与赞扬,一方面又能促进部门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二) 明确、规范绩效考评标准,使之既准确合理,又行之有效。

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将直接决定考评的质量与结果。绩效考评标准的设定必须符合定量准确、先进合理、突出特点等原则,并依据行业类型与企业特点而有所区别。1、KPI指标的设定必须体现公司目标、部门职能与岗位职责,并尽量给予量化,不能量化的须进行转换。2、KPI指标的目标值应充分参考历史数据,同时结合公司战略规划与目标,使之既定之有根据,又高出现有水平,行之可达成。3、规范数据统计的方法与范围,确保标准统一,方法合理。如前面所提到的部门不良率的统计,应明确规定不良品包括检查出来的不良品、流出的不良品以及返工的不良品,并由品证部盖章确认。

(三)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岗位特点,选择恰当的考评方法。

1、绩效考评的方法很多,加起来有近二十种,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也有自己的缺陷。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非常重要。绩效管理者应组织考核者学习各种常用的考评方法,充分了解每种方法的特点,并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匹配,选择合适的考评方法。

2、对于文职类、周边关系比较紧密、数据不好统计的岗位,如文员、客服人员、公共关系人员等,可适当采用360°考评法,由该岗位人员自己、同事、上司、客户共同对其进行考评,然后参照一定的权重进行统计。下方表1是笔者截取的自己公司前台“服务满意度”360°考评指标,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全方位的考评,前台的考评结果相对更加客观、全面。

3、即便是经典考评方法,也可以根据公司实际灵活使用。以笔者所在公司为例,之前公司对考评结果进行强制分布,具体分布如下方表2所示。该强制分布办法在实施初期并未收到任何投诉。但是实施半年之后,许多部门就提出了问题,如:小部门怎么评都不会有C、D级,有的大部门所有人员都表现良好,业绩优秀,但是还得评D,这样有失公平。为此,人力资源部对上述强制分布法重新进行了分析与改善,最后决定以部门绩效成绩(100分制)来确定绩效等级比例,具体如下表3所示。如此以来,小部门如果部门绩效成绩不

好(<90分),同样需要评定C、D级,大部门如果绩效成绩优秀(≥90分),就不用评定D级,这样就弥补了强制分布法的缺陷,更加符合公司实际需要。

表3:《强制分布表》(修改后)

(四) 考评结果必须有理有据,数据客观,翔实。

参考数据就像定案证据一样,对绩效结果的真实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保障绩效考评参考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与充分性。第一,所有指标必须都有参考数据予以支持,没有数据支持的指标不能纳入考评体系;第二,所有参考数据应该公开统计,定期公示,接受质疑,不断完善;第三,搜集参考数据时,优先考虑第三方数据,对于被考核部门自己提供的数据,必须严格审查;第四,建立公司绩效考核数据库,并定期修订,删减,完善。笔者公司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成立了绩效考核委员会,专门负责考评结果与参考数据的审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 加强对考核者的教育与指导,不断提升其素质与能力,尽量避免考

核误差。

1、在制度中明确规定考核者的权利与义务,如有违反公平、公正原则的,须承担相应责任;2、加强对考核者的教育与指导,促使其在在评定时以数据为准绳,规范评定;3、对考核者实施监督,提高其考评的透明度与公正性。以笔者公司为例,每季度绩效评定结果出来之后,人力资源部都会将结果公示在宣传栏,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在此公示期内,被考核者对考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部门申诉,对申诉处理结果不满意的,还可以向人力资源部申请复议一次。人力资源部在复议时,必须充分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形成处理意见,然后召集评审会予以说明,通过。

(六) 及时反馈考评结果,加强绩效沟通,并贯穿绩效考评始末。

绩效考核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考核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促使公司效益提高。因此,及时向被考核者反馈考评结果,告知其差距与原因,帮助其找到改进业绩的方法,促使其业绩提升,是绩效考核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同时,反馈的过程也是绩效沟通的过程,从绩效管理的要求来看,绩效沟通应贯穿整个绩效考核的始终,包括计划、执行、考评、反馈各个阶段。通过沟通,不仅能了解员工的想法与要求,帮助其提升业绩,同时也能向员工传递考核思想、要领与目的,促进公司绩效管理深入人心。以笔者所在公司为例,我们不仅重视平时的绩效沟通,对绩效面谈更是特别关注。我们要求部门主管必须对每一名被考核者进行绩效面谈。为了保障绩效面谈的效果,我们还制定了绩效面谈“八步曲”,具体包括:1、良好气氛开场;2、切入主题;3、主管倾听下属自述;4、告知考核结果;5、探讨沟通;5、设定下期工作目标;6、内容总结;7、结束面谈;8、整理面谈记录。通过这样的面谈,员工发现了问题,找到了方法,明确了目标,公司绩效管理得到良性发展。

结 语:

员工绩效考核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人力资源部必须脚踏实地,从公司实际出发,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创新绩效考评方法,使其与时俱进,又切合公司实际需要。同时,员工绩效考评不是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工作,它需要团结总经理及各部门的一切力量,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才能使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真正助力公司效益提升,员工成长,公司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等.绩效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 Haso.员工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温州人力资网.2012/9/26.

工作考核不足篇二
《绩效考核的缺点》

绩效考核的缺点

一、引发公司内部的不良竞争

绩效考核的结果一定会是对每个员工进行优劣的划分,优秀的名额总会有限,每个人都会去争取,则会破坏工作氛围。考核的结果也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获奖员工不一定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反而会受到排挤,优劣之间的差距也会伤害绩效不好的员工的自尊心,可能会使员工之间形成好的会更加优秀,而差的则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同时,绩效考核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员工的绩效,这鼓励员工之间相互竞争,会破坏员工之间的团结,友善。员工之间相互保密自己的优秀经验、信息和技能,甚至排斥优秀的员工,这对需要团队合作的工作,以及利益一致的团体将会产生不良后果。

二、损坏客户的利益

工作人员为了提高业绩,完成业绩指标,会向客户推荐价格高但不一定能适合客户的产品,比如医生开高价格药物给病人;或者鼓励客户多进货,提高自己的业绩的同时,增加了客户的库存,客户卖不出去货物,导致现金流不足,则难以再进新货,也会失去对企业的信任,忠诚度下降。或者销售人员通过不正当的手段销售产品,就会破坏公司和客户的关系,最终还是会阻碍公司的发展。

三、考核很难做到公平、公正

绩效考核的制定是个繁杂的过程,在真正执行中,由于很多原因很难得到公平公正的结果。原因有四,第一、在大的单位,企业岗位繁多,员工众多,要制定一个能够对所有员工进行考核的指标体系成本昂贵,并且这个指标体系不能做到对每个岗位的员工都适用。第二,一些企业在不同的地区设有分公司,由于地域,资源,消费习惯的差距,每个地区的管理,业绩就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公司不能制定出合理的考核制度,平衡这种差距,则结果就有失公正。第三,考核的结果评定需要大量的专业的技术基础,比如统计分析,计算机软件等对考核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方式,以及考核人员的主观医院而造成的考核结果不公平的现象很多。第四、会造成工资水平的不均衡增长,薪水高的,能力强的,受领导喜欢的职工的工资会涨的快,相反则有一些人一直在努力工作可是却不讨领导喜欢,或者其他客观原因而导致不能受到奖励,这会增加公司的等级制度。

四、考核会形成作弊风气

如果员工不能完成指标,或者完成指标有困难,就会想办法投机取巧,虚报指标。对于不同岗位的考核有不同的工作目标导向性,员工为了得到好的绩效评估,会过分注重考核指标的结果,而忽略指标

的完成过程,对于一些素质较低,好高骛远的员工而言,他们会不择手段的完成考核指标。

工作考核不足篇三
《关于年度考核工作总结汇报(定稿)》

关于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工作总结汇报

董事局:

在年度考核工作未有全面开展的情况下,为客观、全面的评估集团员工在年度的工作绩效,了解当前员工队伍思想状况、工作技能、综合素质情况,为榨季结束后的总结评比、人才选择、学习培训安排提供必要依据,4月22日至5月20日,由董事局牵头组织,根据集团年度考核的相关规定,对参与管理层工作的董事局、监事会成员,总部和各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拟提拔培养人员进行了年度工作考核。现将考核工作的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考核工作的组织

此次考核由董事局牵头组织,董事局、监事会部分成员和集团领导班子成员、总部及各公司职能部门有关人员等近50人组成考核组,对220多名考核对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核,410人接受了访谈,约1710人次参加了测评。总的来看这次考核工作面广、量大,为集团公司组建以来之首次,充分体现了董事局、集团公司对考核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由于考核前已专门召开视频动员大会对考核的目的、意义、作用和考核工作的流程与要求作了说明和强调,使各公司各部门从思想和行动上都能对此次考核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密切的配合,从而使整个年度考核工作得以较为顺利有序地开展。

二、考核工作的特点

(一)突出了考核对象的广泛性

此次考核不仅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还同时把参与管理的董事局成员、监事会成员,以及公司、部门推荐的拟提拔培养对象列入了考核范围,突出了董事局力求全面了解企业管理状况和员工队伍状况,重视管

理、挖掘人才的想法。

(二)注意了考核方式的科学性

1、此次考核采取360度的方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由被考核人员的上级、下级和关联部门同时进行考核评价,评价方式包括填写考核表评分及考核访谈,再由考核组结合公司的月度绩效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尽可能多角度的了解企业管理与员工队伍状况。

2、此次考核加大了业绩考核比重和直接上级考评分数的权重,取消了自评分的权重(自评分仅设为参考分),较为有效地避免了部分员工由于无法正确进行自我评价而造成对最终考核得分不够客观的不利影响,相对保证了考核的客观公正性。

3、此次考核访谈还专门增设了高层管理人员及部分中层管理人员的年度工作自评环节,给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与考核组面对面评价自我、总结与反思自我的机会。

三、取得的成绩、经验

(一)收集到较为真实、全面的信息

由于董事局的高度重视,以及一再强调对保密工作的要求,被考核对象相比以往接受考核访谈时思想更为放松,大部分都表示能够客观公正、抛开顾虑、畅所欲言地陈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从而使考核组收集到了较为真实、全面的管理信息和员工队伍思想状况,吸纳了不少关于如何做好整个集团工作,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

(二)较为全面地盘点了人力资源状况

1、通过考核,初步掌握了集团公司管理人员队伍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存在的突出差距:一是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精神状态与上述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仍比较明显;二是“两难”问题逐步成为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其一是不少管理人员难适应岗位职责的要求,其二是一些重要岗位难物色到理想、合适的人选,因此很多职位人选目前只能是降格以求;三是高层管理人员中,不

称职问题不是个别现象,不少被访谈人员对此现象深表忧虑。

2、通过考核,较为全面地了解掌握了各公司、各部门各个管理岗位现任人员的能力水平和优缺点,确认集团在岗的各级管理人员,以相对较低的标准来衡量,80%以上是称职的,10%基本合格,有10%是极需调整或提高的。

3、通过考核,也了解了一批拟提拔培养对象的素质和潜质,发现了人才,为集团下一步科学合理调整岗位安排,有效培养湘桂未来接班人理清了思路和方向。

4、通过考核和调研,了解到对上一年度的薪酬调整,各公司员工90%以上是满意的,但也存在因公司对个别岗位、个别人员定薪和定职不科学、不合理从而造成员工心存怨意或人员流失的情况;并了解到各公司、各部门均存在上级与下级沟通不够,上级对下级指导、激励不足,使员工认为自己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压力大、感觉个人工作与生活无人关心过问而造成思想不稳定。

(三)较深入地了解到管理层及各公司对“用人”的意见和建议 了解到了对集团董事局、集团总部在用人方面的一些突出意见:一是在用人方面仍有感情色彩,迁就照顾的情况仍有所表现;二是用人不够科学问题也一定程度地存在,如一项业务多人分管、因人设岗等都可以找到不少典型事例;三是反映用人的权力太集中,不利于发挥下属公司的积极性,要求下放用人权的呼声比较集中。

(四)促进被考核人员的危机意识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意识 此次考核,在围绕逐层深入强调工作业绩及工作能力的考评与访谈过程中,触动了许多员工对自身能力水平的一个总结与反省,更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提高了员工的危机意识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意识。

(五)新员工通过考核得到了锻炼、老员工得到了促进

此次考核,共分高层组、行政人事采销组、财务组、农务督察质管组、生产组等五个小组,各个小组成员新老搭配,相互沟通、相互配合、

相互学习,使许多新员工得到了很好的学习与锻炼,素质能力有所提高;而参与考核组的老员工,也在较有条理的反复提问访谈、倾听以及接受访谈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总结、反思,在不断改进考核方式与技巧的同时,也促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业绩管理,更加注重自我学习和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时间紧、任务重,考核工作组织安排显得较为仓促。

1、由于集团项目工作较多,为尽可能减少对各项目工作的干扰,此次年度考核工作安排的访谈时间共约15天、每个公司约为1~2天(而往年的年度考核约需一个月,每个公司约3~4天),使得考核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考核组基本上都是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开展访谈工作,使考核安排显得较仓促,使得有部分人员的访谈因时间紧而未能充分、全面的进行交流。

2、由于考核方案下发较迟,而各公司、各部门人员当前工作亦十分繁忙,有许多被考核对象至今未能提交个人年度考核自评报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核组对其工作内容和业绩的有效了解。

3、部分考核组组长及成员因有公事较多,有的基本没正式参与考核工作,有的只参与了部分考核工作,使得考核组后阶段工作人手不够,工作更显繁重和忙乱。

4、工作组成员回到本职岗位上后日常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专门协助考核资料、报告的整理,当前只能安排人力资源部及办公室部分人员加班整理资料,可能会使考核报告未能及时核改确定和向被考核对象反馈。

(二)新手多,经验不足,使考核工作安排衔接不够紧密

1、由于之前负责考核工作协调对接的张磊副经理临时派去负责制糖公司有关劳动关系的处理及清理,而徐瑞芬副经理和黄玉成主管、新来的人力资源部人员等对考核流程还不够熟悉,经验不足,在布置填写考评表、排列接受访谈对象、落实吃住行等工作安排过程中衔接不够紧凑,使考核工作细节安排存在较多漏洞与脱节。

2、参与考核组的人员大多系临时抽调,属非专业人员,并且有一部分是新入职员工,对考核方式、内涵、技巧理解不深、掌握不够,也影响到了考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考核的客观公平公正性仍会有瑕疵

1、由于集团项目多、交叉工作多,但交流却不一定到位,使得有些关联部门,甚至作为下级的填表人与被访谈人员对被考核人员有时不了解,评价较难全面。

2、有些被访谈人员(包括填表)不能真正做到公正公平。

3、因考核方式原因,为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得罪人而被在考核中作对己不利的评价,有可能有部分管理人员在今后工作不能或不敢很好地坚定原则。(不敢做得罪人的事)

五、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案的思路、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全面推开全员月度工作业绩考核,以实际工作业绩作为员工年度表现的主要依据,从而能更加客观的评价员工的年度工作。目前采用的360度访谈式的考核形式可更多的用于高层管理人员考核及拟提拔人员考核。

(二)考核正式开展前要对考核目的、意义和效果、作用作大力的宣传,提高员工对考核工作的认可度。

(三)在不断改进年度考核方式的同时,要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包括时间段、流程、对象等),纳入集团年度工作计划中,使人力资源部每年得以提前规划,做好计划和方案,做好人员安排和对接以及对考核组工作人员的培训,避免仓促行事而效果不佳。

(四)考核组成员的安排,应提前与各所在部门做好沟通、对接,避免中途另有安排过多而造成考核工作的脱节、忙乱。

总而言之,此次年度考核工作开展较为顺利,也基本达到了目标、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相信在不断的努力改进下,今后的考核工作将更有经验、更有条理,效果也会更好。

工作考核不足篇四
《绩效考核方式优缺点》

工作考核不足篇五
《各绩效考核方法及优缺点》

绩效考核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一、绩效考核方法分类

1、行为导向型绩效考评方法(其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如何执行上级指令,如何工作”。这类效标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

主观考评方法:排列法、选择排列法、成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结构式叙述法客观考评方法:关键事件法、强迫选择法、行为定位法、行为观察法、加权选择量表法 2、结果导向型绩效考评方法(其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完成哪些工作任务或生产了哪些产品,其工作成效如何?”) 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劳动定额法、成绩纪录法 3、综合型绩效考评方法

平衡积分卡、360度考核法、合成考评法、评价中心法

二、绩效考核方法解析 1、 排列法

又称排序法、简单排列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比较方法,由上级主管根据员工工作的整体表现,按照优劣顺序依次进行排列。有时为了提高其精度,也可以将工作内容作出适当的分解,分项按照优良的顺序排列,再求总平均的次序数,作为绩效考评的最后结果。 2、 选择排列法

也称交替排列,是简单排列法的进一步推广。在所有员工中首先挑出最好的员工和最差的员工,将他们作为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接着在剩下的员工中再选择出最好的和最差的,将其分别排列在第二名和倒数第二名,以此类推,最后将所有员工按照优劣的先后顺序全部排列完毕。 3、 成对比较法

又叫相对比较法,是对员工进行两两比较,任何两位员工都要进行一次比较。两名员工比较之后,相对较好的员工记“1”,相对较差的员工记“0”。所有的员工相互比较完毕后,将每个人的得分相加,总分越高,绩效考核的成绩越好。 4、 强制分配法

又可叫做强迫分配法、硬性分布法或强制比例法,指根据被考核者的业绩,将被考核者按一定的比例分为几类(最好、较好、中等、较差、最差)进行考核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统计学正态分布原理进行,其特点是两边的最高分、最低分者很少,处于中间者居多。 5、 结构式叙述法

是采用一种预先设计的结构性表格,由考评者按照各个项目的要求,以文字对员工的行为作出描述的考评方法。 6、 关键事件法

又称重要事件法,评定员工的行为时,利用关键事件作为考评的指标和衡量的尺度(关键事件是指在某些工作领域内,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有效的工作行为导致了成功,无效的工作行为导致失败,这些有效或无效的工作行为即为关键事件)。 7、 强迫选择法

考评者必须从3~4个描述员工某一方面行为表现的项目中选择一项(有时两项)作为单项考评结果。

8、 行为定位法

又叫行为锚定评分法简称BARS,是一种将同一职务工作可能发生的各种典型行为进行评分度量,建立一个锚定评分表,以此为依据,对员工工作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测评级分的考评办法。 9、 行为观察法

又叫行为观察比较法,也叫行为观察量表法,是各项评估指标给出一系列有关的有效行为,将观察到的员工的每一项工作行为同评价标准比较进行评分,看该行为出现的次数频率的评估方法,每一种行为上的得分相加,得出总分结果比较。 10、 加权选择量表法

又叫加权总计评分量表法,它是行为量表法的另一表现形式。具体形式是用一系列形容性或描述性的语句,说明员工各种具体的工作行为和表现,并将这些语句分别列于量表中,考评者评定被考评者是否符合所列项目及语句。对每一项目要进行多等级的评定赋值,行为表现越好,等级分值越高。 11、 目标管理法

又称MBO,是通过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直至个人目标,最后根据被考核人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来进行考核的一种绩效考核方式。在开始工作之前,考核人和被考核人应该对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时间期限、考核的标准达成一致。在时间期限结束时,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工作状况及原先制定的考核标准来进行考核。 12、 关键绩效指标法

又称KPI,是以企业年度目标为依据,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特征的分析,据此确定反映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一定期限内综合业绩的关键性量化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 13、 劳动定额法

劳动定额法是比较传统的绩效考评方法,对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活的劳动消耗量作出具体限定,即制定出工时定额或产量定额,作为员工绩效考评的主要依据。 14、 成绩记录法

是一种以主管人员的工作成绩记录为基础的考评方法。比较适合于从事科研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专家们,及具有相同工作性质的人员,即他们每天的工作内容不尽相同,无法用完全固化的衡量指标进行考量。因本方法需要从外部请来专家参与评估,因此,人力、物力耗费很高,时间也很长。 15、 平衡积分卡

又称BSC,是从企业的财务、顾客、内部业务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进行评价,并根据战略的要求给予各指标不同的权重,实现对企业的综合测评,从而使得管理者能整体把握和控制企业,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16、 360度考核法

又称为全视角考核法,即上级、同事、下属、自己和顾客对被考核者进行考核的一种考核方法。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评价,综合不同评价者的意见,则可以得出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17、 合成考评法

是将几种比较有效的绩效考评方法综合在一起,对组织或员工个人进行考评的一种方法。 18、 评价中心法

该方法的核心手段是情景模拟测验,即把应试者置于模拟的工作情景中,让他们进行某些规定的工作或活动,考官对他们的行为表现作出观察和评价,以此作为鉴定、选拔管理人员的依据。如公文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等。

1、关键绩效指标法(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特点:

1)KPI衡量重点经营活动,不是反映所有操作过程。所以,在制定KPI考核指标时,遵循二八原则,从众多的考核指标中找出最关键的指标作为绩效考核指标。这有利于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减少绩效管理的成本,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KPI的考核指标目标值随实际情况递进。KPI考核指标目标值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每个月目标数据都会根据年度目标进行调整。这就有效地体现了绩效考核的牵引作用,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KPI的考核指标是动态的。KPI考核指标的设立是根据部门实际情况、管理水平而不断变化的。当某一项工作经过努力达到很好效果并没有上升空间时,它将不再作为KPI考核的重点或是不对它进行KPI考核。然后将考核重点转入到其他相对薄弱、有上升空间的指标。

4)KPI的考核指标具有可控性。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是对绩效构成中的可控部分进行衡量,尽量反映员工工作的直接可控效果,剔除他人或环境造成的其他影响。

5)KPI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这意味着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真正驱动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具体因素的发掘,是公司战略对每个职位工作绩效要求的体现;另外,这也意味着当公司战略重点转移时,战略指标必须予以更新以反映公司战略的新内容。

6)KPI是组织上下认同的。KPI的设定是公司上级与员工共同参与完成的,是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体现,不是以上压下的工具。因此,在做绩效项目中,咨询公司总是要求各部门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通员工尽可能参与绩效管理的理念培训、指标提取,尽可能达成理念的一致。 优点:

1)目标明确,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2)量化管理、评价客观、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3)提出了客户价值理念;4)以上特点中提到的优点不再阐述 缺点:

1)指标设计难度大、考核成本高、过程复杂;2)不适合职能性及绩效周期较长的岗位;3)弹性小,容易误入机械的考核方式;

4)各个指标是独立的,指标之间没有明确的内在联系,考核还是太多的定位在部门及其内部个体绩效结果,而忽视了部门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与组织战略实施之间的关系。 5)有些指标是无法定量的,所以它必须和一些定性的考核方法一起使用,扬长避短,相互弥补不足,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的有效性。 适合的企业类型:

创业期或发展期、有战略规划或年度目标的民企或外企 2、平衡积分卡(BSC, Balanced Score Card) 特点:

1)平衡计分卡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平衡计分卡的评价内容与相关指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相连,企业战略的实施可以通过对平衡计分卡的全面管理来完成。

2)平衡计分卡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平衡计分卡所涉及的四项内容,都是企业未来发展成功的关键要素,通过平衡计分卡所提供的管理报告,将看似不相关的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大大节约企业管理者的时间,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效率,为企业未来成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注重团队合作,防止企业管理机能失调。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文化的集中表现,平衡计分卡通过对企业各要素的组合,让管理者能同时考虑企业各职能部门在企业整体中的不同作用与功能,使他们认识到某一领域的工作改进可能是以其他领域的退步为代价换来的,促使企业管理部门考虑决策时要从企业出发,慎重选择可行方案。

4)平衡计分卡可提高企业激励作用,扩大员工的参与意识。与强调对行为结果的控制与考核的考核方式相比,平衡计分卡则强调目标管理,鼓励下属创造性地(而非被动)完成目标,这一管理系统强调的是激励动力。因为在具体管理问题上,企业高层管理者并不一定会比中下层管理人员更了解情况、所作出的决策也不一定比下属更明智。

优点:

1)克服财务评估方法的短期行为;2)使整个组织行动一致,服务于战略目标; 3)能有效地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组织各层的绩效指标和行动;

4)有助于各级员工对组织目标和战略的沟通和理解;5)利于组织和员工的学习成长和核心能力的培养;6)实现组织长远发展; 7)通过实施BSC,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 缺点:

1)它不适用于战略制定。卡普兰和诺顿特别指出,运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企业应当已经确立了一致认同的战略。

2)它并非是流程改进的方法。类似于体育运动计分卡,平衡计分卡并不告诉你如何去做,它只是以定量的方式告诉你做得怎样。

3)实施难度大。平衡计分卡的实施要求企业有明确的组织战略;高层管理者具备分解和沟通战略的能力和意愿;中高层管理者具有指标创新的能力和意愿。

4)指标体系的建立较困难。平衡计分卡对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突破就在于它引进了非财务指标,克服了单一依靠财务指标评价的局限性。财务指标的创立是比较容易的,而其他三个方面的指标则比较难以收集,需要企业长期探索和总结。

5)指标数量过多。平衡计分卡涉及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套业绩评价指标,按照Kap-klan的说法,合适的指标数目是20-25个。其中,财务角度5个,客户角度5个,内部流程角度8-10个,学习与成长角度5个,并且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很难做到真实、明确,而平衡计分卡对战略的贯彻基于各个指标间明确、真实的因果关系。。

6)各指标权重的分配比较困难。不同的层面及同一层面的不同指标分配的权重不同,将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而平衡计分卡并没有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战略需要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即权重的制定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权重的分配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7)部分指标的量化工作难以落实。对于部分很抽象的非财务指标的量化工作比较困难。如客户指标中的客户满意程度和客户保持程度如何量化,再如员工的学习与发展指标及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如何量化等。这也使得在评价企业业绩的时候,无可避免得带有主观的因素。

8)实施成本大。平衡计分卡要求企业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考虑战略目标的实施,并为每个方面制定详细而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在对战略的深刻理解外,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和时间把它分解到部门,并找出恰当的指标。而落实到最后,指标可能会多达15~20个,在考核与数据收集时,也是一个不轻的负担。并且平衡计分卡的执行也是一个耗费资源的过程。一份典型的平衡计分卡需要3-6个月去执行,另外还需要几个月去调整结构,使其规范化。从而总的开发时间经常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 适合企业类型

发展成熟、大中型的、具有很好执行力文化的跨国企业;希望实现突破性业绩需要转型或变革的国营企业、希望实现长期发展,打造百年品牌; 3、360度考核法 优点:

1)打破了由上级考核下属的传统考核制度,可以避免传统考核中考核者极容易发生的"光环效应"、"居中趋势"、"偏紧或偏松"、"个人偏见"和"考核盲点"等现象; 2)一个员工想要影响多个人是困难的,管理层获得的信息更准确,避免个人偏见、反馈信息全面; 3)可以反映出不同考核者对于同一被考核者不同的看法; 4)防止被考核者急功近利的行为(如仅仅致力于与薪金密切相关的业绩指标;5)较为全面的反馈信息有助于被考核者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6)提高员工参与度,增加他们的自主性和对工作的控制,员工的积极性会更高,对组织会更忠诚,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缺点:

1)考核成本高。收集和处理的信息量大,一个人要对多个同伴进行考核时,时间耗费多;需对评价进行专门的训练等所导致的成本上升可能会超过考核所带来的价值;此外,因为评价信息来自站在不同角度、处于不同职位的所有评价者,可能发生不同评价者之间的意见冲突。

2)成为某些员工发泄私愤的途径。某些员工不正视上司及同事的批评与建议,将工作上的问题上升为个人情绪,利用考核机会"公报私仇"; 3)考核培训工作难度大。组织要对所有的员工进行考核制度的培训,因为所有的员工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者;

工作考核不足篇六
《各种考核方法的优缺点》

一、直接排序法

直接排序法是一种相对比较的方法,主要是将员工按照某个评估因素上的表现从绩效最好的员工到绩效最差的员工进行排序。是一种定性评价方法。

1、作法:将所有参加评估的人选列出来,就某一个评估要素展开评估,首先找出该因素上表现最好的员工,将其排在第一的位置,再找出在该因素上表现差的员工,将他排在最后一个位置,然后找出次最好、次最差,依此类推。

评估要素可以是整体绩效,也可以是某项特定的工作或体现绩效某个方面。

2、优点

⑴比较容易识别好绩效和差绩效的员工;

⑵如果按照要素细分进行评估,可以清晰的看到某个员工在某方面的不足,利于绩效面谈和改进; ⑶适合人数较少的组织或团队,如某个工作小组和项目小组。

3、缺点

⑴如果需要评估的人数较多,超过20人以上时,此种排序工作比较繁琐,尤其是要进一步细分要素展开的话。

⑵严格的名次界定会给员工造成不好的印象,最好和最差比较容易确定,但中间名次是比较模糊和难以确定的,不如等级划分那样比较容易使人接受。

二、对偶比较法

针对某一绩效评估要素,把每一个员工都与其他员工相比较来判断谁“更好”,记录每一个员工和任何其他员工比较时被认为“更好”的次数,根据次数的高低给员工排序。和直接排序法类似,也是一种相对的定性评价方法。

1、优点:因为是通过两两比较而得出的次序,得到的评估更可靠和有效。

2、缺点:和直接排序法相似,仅适合人数较少的情况,且操作比较麻烦。

三、强制分配法

该法是按事物“两头大、中间小”的正态分布规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例如若划分成优、良、劣三等,则分别占总数的30、40和30;若分成优、良、中、差、劣五个等级,则每等级分别占10、20、40、20和10。然后按照每人绩效的相对优劣程序,强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

四、书面描述法

一种由评价者按照规范的格式写下员工的工作业绩、实际表现、优缺点、发展潜力等,然后提出改进建议的定性评价方法。

——优点:简单、快捷,适合人数不多,对管理要求不高的组织。

——缺点:其评价的有效与否不仅取决于员工的实际绩效水平,也与评估者的主管看法以及写作技能有直接关系。

五、关键事件法

Criticalincidents是由J.C.Flannagan在1954年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原则是认定员工与职务有关的行为,并选择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来评定其结果。

——优点:

1、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职务行为上,因为行为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

2、通过这种职务分析可以确定行为的任何可能的利益和作用;

3、它为你向下属员工解释绩效结果提供了一些确切的事实证明;

4、它还会确保你在对下属员工的绩效进行考察时,所依据的员工在整个年度的表现而不是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

5、保存一种动态的关键事件记录还可以使你获得一份关于下属员工是通过何种途径消除不良绩效的具体事例。

——缺点:

1、费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那些关键事件,并加以概括和分类;

2、关键事件的定义是显著的对工作绩效有效或无效的事件,但是,这就遗漏了平均绩效水平。而对工作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描述“平均”的职务绩效。利用关键事件法,对中等绩效的员工就难以涉及,因而全面的职务分析工作就不能完成。

3、对于什么是关键事件,并非在所有的经理人员那里都具有相同的定义。

4、它可能使员工过分关注他们的上司到底写了些什么,并因此而恐惧经理的“小黑本”。

六、要素评定法

把被考评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考核要素,并把每个考核要素划分为若干等级,且对每个等级均用明确的定义或说明来描述达到该等级的标准,然后按此进行评估,最后再综合得出总的评价。 ——优点:因为相对规范、比较容易操作,故应用非常普遍,尤其适合作定性评估,也是其他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

——缺点:一是对评价等级的标准表述容易抽象和模糊,令评价者产生歧义,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故人与人之间评定等级差异较大;二是习惯于评定较高等级,主管和同事碍于情面,很少打较低等级,从而造成评价结果没有明显差距;三是容易流于形式,往往敷衍了事,草草划完,达不到有效考核效果。

七、行为定位评分法(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s,BARS),也称行为锚定等级评定法。是基于关键事件法的一种量化评价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建立一个行为性的评定量表,对每一个等级运用关键事件进行行为描述,因此它结合了关键事件法和等级评定法的优点。

八、360度考核法

“360度考核法”又称为“全方位考核法”,最早被英特尔公司提出并加以实施运用。

传统的绩效评价,主要由被评价者的上级对其进行评价;而360度反馈评价则由与被评价者有密切关系的人,包括被评价者的上级、同事、下属和客户等,分别匿名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

[]

360度考核法的优缺点

360度考核法的优点在于:

(1)打破了由上级考核下属的传统考核制度,可以避免传统考核中考核者极容易发生的“光环效应”、“居中趋势”、“偏紧或偏松”、“个人偏见”和“考核盲点”等现象。

(2)一个员工想要影响多个人是困难的,管理层获得的信息更准确。

(3)可以反映出不同考核者对于同一被考核者不同的看法。

(4)防止被考核者急功近利的行为(如仅仅致力于与薪金密切相关的业绩指标)。

(5)较为全面的反馈信息有助于被考核者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360度考核法实际上是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自主性和对工作的控制,员工的积极性会更高,对组织会更忠诚,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360度的不足在于:

(1)考核成本高。当一个人要对多个同伴进行考核时,时间耗费多,由多人来共同考核所导致的成本上升可能会超过考核所带来的价值。

(2)成为某些员工发泄私愤的途径。某些员工不正视上司及同事的批评与建议,将工作上的问题上升为个人情绪,利用考核机会“公报私仇”。

(3)考核培训工作难度大。组织要对所有的员工进行考核制度的培训,因为所有的员工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者。

360度考核法在国内应用的难点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管理事务中广泛的运用和“人本”管理思想成为西方管理学中的主导管理理念,360度绩效考核方法在西方国家许多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具体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但是我国许多企业目前并不具备实施360度考核法的外部条件:

一是网络信息技术在管理事务中的运用尚处于建设期和导入期,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可以支撑起360度考核所需要的内部信息网络平台,强行推广360度考核无疑会大大提高考核成本;

二是传统的文化观念导致大部分组织成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较为淡薄,部分员工的素质难以保证他们能理性地运用组织赋予他们地权利,“官本位”思想使大部分组织领导者难以从意识上接受来自下属的监督与批评。

这两方面的因素大大制约了360度考核法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而这两方面的建设和转变过程都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

[]

平衡计分卡框架

如图:

[]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内容

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估指标来源于组织战略,它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BSC中客户方面,管理者们确认了组织将要参与竞争的客户和市场部分,并将目标转换成一组指标。如市场份额、客户留住率、客户获得率、顾客满意度、顾客获利水平等。BSC中的内部经营过程方面,为吸引和留住目标市

场上的客户,满足股东对财务回报的要求,管理者需关注对客户满意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并为此设立衡量指标。在这一方面,BSC重视的不是单纯的现有经营过程的改善,而是以确认客户和股东的要求为起点、满足客户和股东要求为终点的全新的内部经营过程。BSC中的学习和成长方面确认了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的业绩而必须进行的对未来的投资,包括对雇员的能力、组织的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衡量。组织在上述各方面的成功必须转化为财务上的最终成功。产品质量、完成订单时间、生产率、新产品开发和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改进只有转化为销售额的增加、经营费用的减少和资产周转率的提高,才能为组织带来利益。因此,BSC的财务方面列示了组织的财务目标,并衡量战略的实施和执行是否在为最终的经营成果的改善作出贡献。BSC中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不仅包括因果关系,而且包括结果的衡量和引起结果的过程的衡量相结合,最终反映组织战略。

平衡记分卡的设计包括四个方面: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这几个角度分别代表企业三个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股东、顾客、员工每个角度的重要性取决于角度的本身和指标的选择是否与公司战略相一致。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有其核心内容:

第一、财务层面。财务业绩指标可以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对改善企业盈利做出贡献。财务目标通常与获利能力有关,其衡量指标有营业收入、资本报酬率、经济增加值等,也可能是销售额的迅速提高或创造先进流量。

第二、客户层面。在平衡记分卡的客户层面,管理者确立了其业务单位将竞争的客户和市场,以及业务单位在这些目标客户和市场中的衡量指标。客户层面指标通常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盈利率,以及在目标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客户层面使业务单位的管理者能够阐明客户和市场战略,从而创造出出色的财务回报。

第三、内部经营流程层面。在这一层面上,管理者要确认组织必须擅长的关键的内部流程,这些流程帮助业务单位提供价值主张,以吸引和留住目标细分市场的客户,并满足股东对卓越财务回报的期望。

第四、学习与成长层面。它确立了企业要创造长期的成长和改善就必须建立的基础框架,确立了目前和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平衡记分卡的前三个层面一般会揭示企业的实际能力与实现突破性业绩所必需的能力之间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企业必须投资于员工技术的再造、组织程序和日常工作的理顺,这些都是平衡记分卡学习与成长层面追求的目标。如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培训和技能等,以及这些指标的驱动因素。

最好的平衡一记分卡不仅仅是重要指标或重要成功因素的集合。一份结构严谨的平衡记分卡应当包含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目标和指标,这些指标不仅前后一致,而且互相强化。例如,投资回报率是平衡记分卡的财务指标,这一指标的驱动因素可能是客户的重复采购和销售量的增加,而这二者是客户的满意度带来的结果。因此,客户满意度被纳入记分卡的客户层面。通过对客户偏好的分析显示,客户比较重视按时交货率这个指标,因此,按时交付程度的提高会带来更高的客户满意度,进而引起财务业

绩的提高。于是,客户满意度和按时交货率都被纳入平衡记分卡的客户层面。而较佳的按时交货率又通过缩短经营周期并提高内部过程质量来实现,因此这两个因素就成为平衡记分卡的内部经营流程指标。进而,企业要改善内部流程质量并缩短周期的实现又需要培训员工并提高他们的技术,员工技术成为学习与成长层面的目标。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因果关系链,贯穿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

平衡记分卡通过因果关系提供了把战略转化为可操作内容的一个框架。根据因果关系,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划分,可以分解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几个子目标,这些子目标是各个部门的目标,同样各中级目标或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因果关系继续细分直至最终形成可以指导个人行动的绩效指标和目标。

[]

平衡计分卡详解

BSC是一套从四个方面对公司战略管理的绩效进行财务与非财务综合评价的评分卡片,不仅能有效克服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的滞后性、偏重短期利益和内部利益以及忽视无形资产收益等诸多缺陷,而且是一个科学的集公司战略管理控制与战略管理的绩效评估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其基本原理和流程简述如下:

1、以组织的共同愿景与战略为内核,运用综合与平衡的哲学思想,依据组织结构,将公司的愿景与战略转化为下属各责任部门(如各事业部)在财务(Financial)、顾客(Customer)、内部流程(Internal Processes)、创新与学习(Innovation & Learning)等四个方面的系列具体目标(即成功的因素),并设置相应的四张计分卡,其基本框架见下图:

2、依据各责任部门分别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等四种计量可具体操作的目标,设置——对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不仅与公司战略目标高度相关,而且是以先行(Leading)与滞后(Lagging)两种形式,同时兼顾和平衡公司长期和短期目标、内部与外部利益,综合反映战略管理绩效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

3、由各主管部门与责任部门共同商定各项指标的具体评分规则。一般是将各项指标的预算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对应不同范围的差异率,设定不同的评分值。以综合评分的形式,定期(通常是一个季度)考核各责任部门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等四个方面的目标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适时调整战略偏差,或修正原定目标和评价指标,确保公司战略得以顺利与正确地实行。BSC管理循环过程的框架见下图:

工作考核不足篇七
《关于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的不足与思考》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4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