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疾呼造句

| 公卫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公卫执业医师】

大声疾呼造句篇一
《六语(上)月考(1)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六年级语文试卷

一、 基础知识。(55分)

1. 读拼音,写词语。(每词1分,共8分)

lián dāo là zhú tán qín bā lí ( ) ( ) ( ) ( ) quán shì róng qià yǒng chàng shù kǒu ( ) ( ) ( ) ( ) 2.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在对的读音下面打“√“。(每小题0.5分,共8分)

屋脊(jí jǐ) 船舷(xián xuán) 瞭望(liào liáo) 踱步(dù duó) ....

侮辱(wū wǔ) 肖像(xiào xiāo) 筵席(yán yàn) 机械(jiâ xiâ) ....坍塌(dān tān) 荆条(jīng jīn) 着想(zhuó zháo) 眼眶(kuāng kuàng) ....

负隅顽抗(ǒu yú) 绚丽(xuàn xún) 顷刻间(qǐng qīng) 呼号(hào háo)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0.5分,共27分) (1)“负荆请罪”本义是指 向 (前者是一个 、 的人)请罪,现在常用于指 。

(2)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 ;当北国还是

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 的春色。

(3)《我们爱你啊,中国》诗中描写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黄山庐山、长江黄河分别用的

词语是 、 、 、 。诗中提到的少数民族有 、 、 、 。

(4)郑成功 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

者 。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5)民族英雄郑成功 、 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6)肖邦的老师是 ,他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是《 》,肖邦得

知反抗沙俄起义失败后,悲愤欲绝,写下了催人奋起的《 》。

(7)《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文中,肖邦得到的“特殊礼物”是 。 (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是唐代的 ,他忧国忧民,沉郁顿挫,关心百

姓疾苦,被世人称为“ ”,本诗被作者称为“ ”。

(9)却看妻子愁何在, 。“妻子”指的是 。 (10)白日放歌须纵酒, 。即从巴峡穿巫

峡, 。

(11)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前写了一首《 》,试着默写该

诗: , 。 , 。诗人的遗憾和期盼分别是第 句和第 句。

(12)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 ,是 ,为 ,

为 。

(13) , ,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他”指的

是 ,人们赞颂他:“ , !”

(14)船长哈尔威屹立在 ,一个手势也没有做, ,

随着轮船一起 。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 徐徐沉入大海。 以上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是法国的雨果,他被称为“ ”,代表作有《悲惨世界》、《 》。

4.照样子,写词语。(每空0.5分,共4分) 痛痛快快 阴沉沉 ......滔滔海浪 载歌载舞 ....5.判断正误,正确打“√“,错误打 “╳”。(每小题0.5分,共3分) (1)欧洲、“神舟十号”、神州大地、九州、滁州、亚洲,以上词语都书写正确。 ( ) ......(2)“疾驰而去”、“疾风知劲草”、“大声疾呼”中,加点字意思都不相同。 ( ) ...(3)再接再厉、勉励、鼓励、激励,以上词语中,有一个字书写错误。 ( ) ....(4)惊恐万状、弥留之际、载歌载舞、负隅顽抗,以上词语都是贬义词。 ( ) (5)喜出望外、兴高采烈、与世长辞、妙语连珠,以上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 ( ) (6)井然有序、不可开交、斗欧、穿梭,以上词语有1个书写错误。 ( ) 6. 凹共有 笔,第2笔的笔画名称是 。凸共有 笔,第4笔的笔画名称是 。(每空0.5分,共2分)

7. 争锋相对、唇枪舌箭、聚精会神、老迈昏庸、生死优关,以上词语中,有 个字书写错误。(0.5分)

8. 用“骄傲“的褒义、贬义分别造句。(每句0.5分,共1分)

骄傲(褒义) 骄傲(贬义) 9. 选择题,在括号里填写正确的选项代号。(每小题0.5分,共1.5分) (1)张老师告诉我们,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是:文章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 ( ) ..A.zhào ying B.zhào yìng C.以上均不正确 (2)耿老师对赵老师说:“我有事要去紫阳熊吴小学一趟,请你帮我照应一下班级。( ) ..A.zhào ying B.zhào yìng C.以上均不正确 (3)我是李文豪,我有一个小兄弟,名字叫李太豪。我和他是好兄弟。 ( ) ....

A.xiōng di xiōng dì B. xiōng dì xiōng di C.以上均不正确

二、 阅读理解。(15分)

选择

他本来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的妻子肩上。

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道:“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第三天早饭时 父亲说 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 你们每天上班 孩子又上学 我一个在家太冷清了 所以 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 那里都是老人

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学生的步子,一步步走向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lǚ)了捋衬衣上的皱褶(zhě),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无限神圣的亮光。

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准备回去后与她作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1.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每小题0.5分,共1分) 挣钱(zhēng zhâng ) 负担(dān dàn)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每小题0.5分,共2分)

商量( ) 瞬间( ) 疼爱( ) 交流( )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连连碰壁: (2)寝食难安: 4.在第3段空格内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每3空1分,共3分) 5.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分,共2分)

(1)认真读第1-6段,父亲第一次选择了什么?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读第7段,父亲第二次选择了什么?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每小题1分,共2分) (1)“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

又把话咽了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无限神圣的亮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文中的妻子说些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习作。(30分)

题目:我永远也忘不了

要求:写一篇记人或记事的文章,中心思想明确,语句通顺,4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

现真实的姓名和地名。

大声疾呼造句篇二
《2008年初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查》

福州市2008年初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查范围与题型

说明:根据2008.1.7下午有关“2008年初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查”会议整理。

一、选择题(1~10题,20分)

1、注音

2、别字(字形、读音)

3、选词填空(近义词辨析、考语感)

爱护~关心 观赏~欣赏 刚刚~刚才 表彰~表扬 不可一世~所向无敌

4、病句辨析(常见类型)

5、作家、作品常识(经典课文),最基本的文学常识,名言、美文、佳句、警 句。

6、对联常识

7、名著阅读(水浒、傅雷家书)

8~10、文言文:停顿、译字、译句、辨析

二、非选择题(22分)

11、12、古诗文(背诵默写12分。九(上)~九(下)第五单元)

13、(5分)语言运用【解说词、宣传语(标语、口号)义务献血】

14、(5分)图文转换(根据画面、图案、表格,用文字表达出来。记叙性、说明性、议论性的文字,说出图标的创意、象征意义、隐含意义。)

三、阅读部分

(一)文言文(10分)(15~17)

(二)议论文(16分)

(1)概括论点

(2)论证方法。论证结构,

(3)分论点的理解及概括;

(4)读后感(联想感悟)

(三)小说(22分)三要素(22~26)

(1)内容概括“什么人做什么事”。

(2)小说典型环境的理解(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

(3)语句理解、内容探索(对表现什么人物„„的作用)。

(4)句子点评(遣词造句好在什么地方?写出人物、景物什么特点、有什么效 果、内容上表现什么特点)

四(27题)、作文(60分)

二选一,记叙文(命题作文)议论文(话题作文)

福州市2008年初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查复习训练

福州三十七中 端木荣

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

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三、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试卷150分钟、150分)

一、选择题(1~10题,20分) 方法:1、直选法 2排除法

1、注音

近几年中考的语音、汉字题,更多地着眼于实际运用,更加贴近生活。如在具体语境中给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改正错别字。材料多取材于报刊、杂志,在实践中考查学生语音、汉字的语言知识。

典例精析

例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河北省中考题)

A.匿(nì)名 挑拨离间(jiàn)

B.迥(jiǒng)异 沾(niān)轻怕重

C.抖擞(sǒu) 并行不悖(bó)

D.狭隘(ài) 坦荡如抵(d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注音和字形的掌握情况。解答有关汉字的考查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如B项“沾(niān)轻怕重”中的“沾”是“拈”的误写。C项“并行不悖(bó)”是“并行不悖(bâi)”的误读。D项出现一个错别字,“坦荡如抵(dǐ)”中的“抵”是“砥”字的误写。只有A项全部正确。

例2:下列加点字注意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瞥见(piē) 抨击(pīng) 百折不挠(ráo)

B.校勘(xiào) 分泌(mì) 大腹便便(biàn)

C.谛听(dì) 反诘(jiã) 毛骨悚然(sǒng)

D.造诣(zhì) 鞭笞(chī) 讳莫如深(huì)

分析与解 :本题旨在检测学生容易读错的字的辨别和积累,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题目是要求选出读音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平时积累及形声字的声旁是否代表字音来判断。A项中“抨击”中的“抨”应读“pēng”,“百折不挠”应读“náo”。B项中“校勘”中的“校”应读“jiào”。“大腹便便”中“便”应读“bián”。C选项是正确的。D选项中“造诣”中的“诣”应读“yì”。

2、错别字(字形、读音)

经典例题

例1: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北京市中考题)

A.招是搬非 随机应变 祸不单行 B.心旷神怡 大声疾呼 虚张声势

C.敷衍塞责 知迷不悟 辨伪去妄 D.错落有致 自出心裁 不屑置辩 解析:这类试题是考查学生正确辨析、使用音同或形似而义不同的字,防止写别字,并正确运用。C项中“知迷不悟”的“知”应改为“执”,“执”是坚持的意思。整条成语是坚持错误而不觉悟的意思。而误写成“知”,显然是对成语的意义理解错了。如“甘拜下风”中的“甘”,是甘愿,乐意;而不能写成“干”。“下风”是风向的下方;而不能写成“下峰”。因此要把成语的每一个字写正确,必须准确地掌握每个字的意义。

例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茫无崖际 名列前矛 B.风驰电掣 异想天开

C.苍海一栗 默守成规 D.座无虚席 甜言密语

分析与解 :此题考查同学们辨识并改正成语中错别字的能力。仔细审查各选项就会发现A选项中的“崖”应为“涯”,“银”应为“茅”,C选项中的“苍”应为“沧”,“默”应为“墨”, D选项中“坐”应为“座”,“密”应为“蜜”,故正选答案应为“B”。

例3: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1)专心至志( )(2)负偶顽抗( )(3)情不自尽 ( )

(4)挑拔离间( )(5)费寝忘食( )(6)莫不关心 ( )

(7)孤漏寡闻( )(8)烂竽充数( )(9)戒骄戒燥( )

答案:至(致) 偶(隅) 尽(禁) 拔(拨) 费(废) 莫(漠) 漏(陋) 烂(滥) 燥(躁)

3、选词填空(近义词辨析、考语感)

复习要点: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1) 从意义来辨别(辨意义)。

a.词义的轻重不同,如:蔑视、鄙视、轻视 / 悲恸、悲痛、悲伤

b.词义的范围不同,如:战争、战役、战斗 / 土地、土壤、红壤

(2) 从色彩来辨别(辨色彩)

a.感情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如:果断-武断/趋之若鹜-众望所归 b.语体色彩(口语、书面)如:爸爸-父亲(家父、家严)/ 妈妈-母亲(家母)

(3) 从词性来辨别(辨词性)如:

爱好(n./v.)- 兴趣(n.) 评论(n./v.)- 议论(多用v.)

中伤(v.)- 损伤(v./n.) 妨碍(v./n.)- 妨害(多用v.)

(4) 从用法来辨别(辨用法),词语的搭配习惯,语法功能,相应的反义词,使用的场合和对象等等,都有所不同,从这些方面来考察,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辨析出同义词的差别来。如:

斡旋/磋商

巴以冲突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呼吁用政治手段解决。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从中斡旋,使得越来越激烈的巴以冲突终于出现了转机。

巴以冲突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呼吁用政治手段解决。经过多次磋商,各国认为中国能够担此重任。事实上中国不负众望,终于使越来越激烈的巴以冲突出现了转机。

这两个词语的使用场合和对象有所不同,“磋商”一词适用于多方,而“斡旋”适用于单方。当然了,这两个词语从意义上也可以区分开来,“斡旋”是“调解”,而“磋商”是“商量、商讨”。

区别:爱护/关心 观赏/欣赏 刚刚/刚才 表彰/表扬 不可一世/所向无敌 示例精析

例1、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圣母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 ,却无一根柱子。

(2)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 的一个角落——人

的自尊心。

(3)著名作家叶文玲曾经满腔热诚地 中学生:“不管写长文章或短文章,都要从心里写,要从心里流出来。”

A.宽敞 敏感 告诫 B.宽敞 敏锐 训诫

C.宽阔 敏锐 告诫 D.宽阔 敏感 训诫

分析与解:“宽敞”和“宽阔”同有“大”之意,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宽敞”一般指室内的,“宽阔”多用于指室外的,如水面、草原等,根据句子情况,应选用“宽敞”;“敏锐”、“敏感”也是在相同中存在着区别,他们在搭配上存在着区别,如“敏锐”一般同“观察力”、“眼神”等搭配,而“敏感”一般同“神经”等词搭配;“告诫”和“训诫”两词同有劝诫之意,但是“训诫”一词还有“教训,训导”之意在内,结合三个词语的情况,故正选答案应是A。

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白杨礼赞》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B.中华民族在任何内扰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忍不拔,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慨。

C.一提到环城河近几年的变化,管委会的老马夸夸其谈,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若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分析与解:A选项中的“脍炙人口”用的比喻义,指“比喻人人赞颂和传诵”,在A 句语境中应是恰当的;B选项中“坚忍不拔”指意志坚强,决不动摇,在B选项中用来形容中华民族是恰当的;C选项中的“夸夸其谈”在感情色彩上是贬义词,与句中的“自豪”等词是不协调的;D选项中“标致”在感情色彩上是褒义贬用,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醉生梦死、耽于玩乐的清朝学生的愤慨之情,结合语境应是正确的,故正选答案为C。

4、病句辨析

复习要点: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方法1、删减2、添加3、替换 4、换位5、重组。方法1、删减2、添加3、替换 4、换位5、重组

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成分残缺。主要有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

如“在他跑过来时,抱着一个球。”缺主语,应删去“在”“时”。

2)搭配不当。主要有主谓、动宾、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等搭配不当。 如“这个公司的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质量”“提高”搭配正确,但“数量”与“提高”不能搭配。应改为“数量”“增加”。

3)分类不当。

如“商店里摆满香蕉、梨、苹果、萝卜等许多水果。”“萝卜’属于蔬菜,不属于水果类,应删去。

4)前后矛盾。

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肯定的前提推出不肯定的结论。应删去“否”字。

5)否定误用。

如“难道能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否定的反问表示的是肯

定的意思,应删去“不”字。

6)语序不当。

如“我们要学会研究问题和调查问题。”“调查问题”应放在“研究问题”之前。

7)重复累赘。

如“学校里出现了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植树热潮。”这类语病是由于语意重复造成的,修改时将同义的词语删去一个。

8)用词不当。

如“仿生学这个词可能对我们较生疏。”“对”弄错了对象,应改为“我们对仿生学这个词„„”。

9)句式杂揉。把两句话的意思合在一句里说。

如“他的家乡是福建省福州市人。”应改为“他的家乡在福建省福州市。或‘他是福建省福州市人。”

10)关联词误用。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如果错用、滥用、配对不当、省略不当等都会造成病句。

如“只要你说得对,我们才改正。”“只要”应对“就”。所以应把“才”改为“就”。

11)不合事理。即现实生活不存在的事物或现象。

如“深蓝的夜空明月高照,繁星密布。”当明月高照时不可能出现“繁星密布”的情形,应是“明朗星稀”。

示例精析

例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切实地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B.要唱好一首歌,必须理解歌词的内涵,这个理解的过程需要文化的功底。

C.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校园艺术节”制作班级网页的任务。

D.克里竞选美国总统的另一张王牌,就是他越战中出生入死的经历,人们认为他是一位完美的军人。

分析与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掌握病句的类型,在这个基础上对句子进行分析。分析此四个选项,就会发现B、C、D三个选项是正确的。A选项中,句子前面是肯定的,句子后面是肯定否定的,致使前后不一致,修改时只要前后改成一致即可。故此选答案应为“A”。

例2:从上下文连贯来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

苦难的残疾人告诉我:“命运给了你一条崎岖不平的路, ;给了你一个碗, ;给了你永恒的夜晚, ,学会坚强吧!它比什么都珍贵。”

A.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你却要开展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

B.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

C.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

D.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 分析与解:本题选择的是相配套的句子以填入原句,做题的依据是善于把握原句题干和新句题支之间的联系点,只要从这个角度着手,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对应点了。“崎岖不平的路”与“美丽的草坪”对应。“一个碗”与“丰盛的食品”对应,“永恒的夜晚”和“温暖的阳光”对应。考生要很好地解答此类题目,应重在找出其相

大声疾呼造句篇三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3、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uán suō zhēnɡ rónɡ hán hu fěi cuì zhǎn lǎn 4、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躯。(缩句)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ōu yē wán qiánɡ dàn shēnɡ róu zhòu kǒng bù 5、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 ) ( ) ( ) ( ) ( ) 大方:① 对财富不吝啬。 二、用“然”字组词,分别填入句中的括号里。(4分)

1、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各有特点,建筑风格( )不 同。

②言谈举止不拘束。 2、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 ),毫不混乱。

3、客家土楼,虽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是( )非常牢固。

4、他( )失败了很多次,但是并没有灰心。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三、选择正确的解释,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内。(6分) 1.学校为各个活动教室征集名言雅词,我为阅览室提供的是 疾:A.疾病 B.痛苦 C.急速,猛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 (1)他十分体谅劳动人民的疾苦。 ( ) (引自《文心雕龙》)

(2)终年的劳累,使他积劳成疾。 ( ) 2.毕业之际,我想对_________________说: (3)他大声疾呼。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亡:A逃跑 B.丢失 C.死去的 D.灭亡 E死 3.《学弈》记述了两个人跟___________学下棋,一个 (4)“亡羊补牢”中的“亡”应取第( )种解释。 _________________ ,一个_________________ ,告诉我们 (5)“亡国”中的“亡”应取第( )种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

(6)“流亡’中的“亡”应取第( )种解释。 4.《匆匆》是现代作家_________________ 的一篇散文,作者四、按要求写句子。(12分) 发出“你聪明的,告诉我,1、小树在风中摇摆。(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的感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的旅游你一定要参加。(改成双重否定句)

六、课内阅读 (1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

1

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 我赞美紫罗兰,赞美它别具一格的颜色、姿态,赞美它顽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强的生命力。

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紫罗兰的叶子真奇怪,别的植物颜色是绿的,它却偏偏是„„

紫色的,而且颜色是那样深,那样浓,好像有谁刚在那叶子上染上紫色,马上就要滴下来似的。紫罗兰的叶子狭长,跟竹叶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的形状差不多。盘屈的茎枝毫无拘束地伸向四周,初生的芽儿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茁壮向上。

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 紫罗兰的花是淡红色的。它好象是嵌在精致的紫色小船里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的红玉石。紫罗兰的花十分小,有三片柔柔的花瓣,花瓣中间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面前,大火炉装着闪有几根黄色花蕊,就像戴着一顶顶金黄色的小帽儿,又像展翅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欲飞的金蝴蝶。它们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弯,有的直。看上哎,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去,那几个花蕊好像正围着一个圆圈游戏,玩得多开心!要是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你去闻,鼻子还未凑近,一股淡淡的香味早钻进了鼻孔。雨洒梗。

在叶面上,结成了一个个晶莹的小水珠儿,春风拂过,不时机灵地钻进泥土里。

(1)作者提到 " 大年夜 " 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紫罗兰的生命力很强。有一次,我和几个小朋友玩得高兴,

一不小心,把一枝紫罗兰折断了。当时我很后悔,这么美的枝

(2)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女孩在抽出叶就要枯萎了,我的眼睛润湿了,呆呆地站在那儿。李阿姨见第一根火柴前心中在想些什么?读到这里你的心里有什么感此情景,走过来对我说:“不要紧,断了可以再插上,它又会生受?(6分) 根,长出很多很多紫罗兰来。”哦,没想到它的生命力这么强,

——————————————————————————— 离开了根,还能坚强地活下去。果然,不几天,那枝紫罗兰真

(3)品读“她的一双小手„„ " 一节内容,将下面 4 个词语吐出了嫩芽儿。 按小女孩心情变化的顺序重新排列。(4分) 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

惊喜 失望 犹豫 满足着人们的生活,我赞美紫罗兰!

七、课外阅读(20分)

1.短文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2分)

2

①总起--分述--总结; 八、妙笔生花。(25分)

②总述--分述;

生活中,我们一天天在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

惜幸福„„学习中,我们一天天在努力,懂得了坚持,懂得了 ③分述--总述。

付出„„交往中,我们一天天在面对,懂得了宽容,懂得了理 2.(1)短文开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解„„请你写一写成长过程中那点点滴滴的收获,题目自拟,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做到字迹工整,有内容,有条理, (2)短文结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力求语句通顺。在写的过程中,要围绕“收获”二字精心选择具体的事例,写出自己成长的喜悦之情! (3)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3.第3自然段的前六句,先写了紫罗兰花的__________,接着写了紫罗兰花的__________,最后写了紫罗兰花的__________。(3分)

4.根据段意给短文分段。

在段首标出)(4分) 第一段:写作者赞美紫罗兰。

第二段:写紫罗兰叶子和花的颜色,以及姿态。 第三段:写紫罗兰的生命力很强。

第四段:写紫罗兰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5.用“~~~~”画出概括短文中心的句子。(3分) 6.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_________作用。 (2分) ①概括这段内容。 ②点明这段中心。

3

大声疾呼造句篇四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问答题)》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问答题)

1.说话和语言有什么区别?

(1)语言不等于说话,说话是对语言的运用

要弄清楚“什么是语言”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语言和说话不是一回事。语言不等于说话,也不等于说出来的话。说话是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2)语言是看不见的,它存在于所说的话语中。

2.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纽带,只要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就需要语言,人们用它进行交际,交流思想,以便在认知现实、改造现实的过程中协调相互之间的行为,以取得最佳的效果。所以,语言是人们的一种交际工具。

(2)语言这种交际工具是人类特有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掌握语言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只有人类才有,其他的动物,不管是会模仿人说话的鹦鹉,还是接近人类的猩猩,都是没有的。

(3)在人类所有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

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交际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交际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什么说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4.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现象,怎样理解这句话?

(1)语言的社会作用

语言是维持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语言。

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每一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经济基础和与这种基础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所以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有了语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共同斗争,协调在同自然力的斗争中、在生产物质资料的斗争中的共同行动。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2)语言对社会成员的制约性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不论王公贵族,学术泰斗,还是奴隶百姓,瘪三小偷,都得遵守社会的语言习惯,谁都不能垄断。不管阶级、集团之间的斗争多么尖锐,斗争的双方都得使用互相懂得的语言。

3)语言在社会变异中表现出自己的性质

但是,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普通老百姓说话时

用词造句的习惯和风格与学术泰斗肯定有差异,但都不能偏离统一的语言规则。比方说,相声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语言表达不同于其他的文艺作品,也不同于我们平常的说话,更不同于科学论文的语言,它通俗、生动、含蓄、夸张,但其中所用的每一个词、每一条规则又都是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经常运用的,所以人们一听就懂,不会因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而影响相互的交际和理解。语言正是在各种变异中表现出自己的性质。

5.简述儿童习得语言的一般过程。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考察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婴儿呱呱落地,就堕入一个现成的语言环境里,他要花几年时间才能学会周围的这种语言。整个学话的过程简单说来是这样的:开始的时候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一周岁左右会说一些单个词的句子,后来发展到会说两个词的句子,只有实词的句子(类似电报的电文),大致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就能自由运用各种语言成分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了。

6.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符号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所谓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这种记号代表什么意义是社会全体成员都知道的,都认可的。现实生活中,用一个事物做另一个事物意义的标记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街上的汽车,开着开着突然停了,因为遇见了红灯,因为红灯是社会成员约定表示停止意义的记号;一会儿绿灯亮了,汽车又继续往前开,因为绿灯是大家共同约定表示可以通行中一意义的标记。古代人打仗,击鼓表示前进进攻,鸣金(敲锣)表示退却收兵;敌人来了,在烽火台上放火发出信号。现代军营还用号声表示起床、休息等意义。交通警察用手势还可以表示各种意义。

任何符号都包括形式和意义中两个方面的要素,二者互相依存,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缺一不可。

7.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答题要点:

(1)语言是个层级体系。

(2)任何一个语言符号都处在一个以上的聚合群之内。

(3)绝大多数语法符号都能与至少一个符号构成组合关系。

8.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这是因为:

(1)语言符号使用起来最简便

声音是每个人都能发出来的,本身没有任何“重量”,便于携带,人走到哪里,它就能“跟”到哪里,张嘴就能说,既不需要像大人国里的人那样背着一个沉重的大口袋,也不需要任何其他专门的物质设备(即使像旗语这种简单的交际工具,也还需要两根棍子、两块布)。

(2)语言符号的容量最大

语言系统中几十个语音单位通过排列组合就可以把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的现象都表达出来。

(3)语言符号的表达效果最好

说话只是动“嘴皮子”,可以大声疾呼,也可以慢声细语,上下古今,喜怒哀乐,不管多么复,杂的道理,动人的感情,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改用手势,效果就要差得多:远处看不清,暗处看不见;深奥的哲理,细腻的感情,也难以用手势表达;而且做手势时还得把双手腾出来,影响劳动。

由于用声音作语言符号的材料有这种种优越性,因而人类的祖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选用它做交际工具的物质形式。

9.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这是因为: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汉语中为什么把“用两条腿走路、会说话、会干活的动物”这样的意义和rãn这个语音形式结合起来,这是

没有道理可说的,完全由社会的习惯所决定。如果我们的祖先不把这类对象叫做ren,而叫别的,也完全可以。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哲学家荀子曾经说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荀子·正名》)。

10.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àba”、“māmɑ”表示,英语用father、mother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音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之所以用“bàba”、“māmɑ”表示,英语之所以用father、mother表示,这取决于汉民族和英格兰民族的不同的社会约定。

11.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

世界上为什么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12.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1)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语言符号的形式选择的是声音,即语音,而不是色彩、线条一类作为形式。人类之所以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符号的外在形式,这主要是因为语音符号本身具有突出的优点:一方面,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发音器官人人都有,随时可以使用,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使用非常方便,简便;另一方面,语音的容量非常大,一种语言一般只有几十个音,就可以任意排列组合,表达思想;而且,用嘴说话还不影响手脚的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有声的语言不会因为距离和光线而影响交际沟通。所以人类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而不是无声的手势之类。

(2)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语言符号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最为复杂的符号体系,符号单位最多,可以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可分为语素、词、句子三层,每一层次都有相当数量的符号单位。而其它的符号则非常简单,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只有红绿黄三种色彩的变化,军营的军号通过长短音的组合表示不同的意义,构成也很简单。

(3)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如红绿灯,其中的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可以通行,黄灯表示预备。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人类任何复杂的思想,以及思想感情的微妙之处,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汉语中可以用“死亡、逝世、殉职、就义、牺牲、驾崩、坐化、驾鹤西归、完蛋、蹬腿”表示不同身份的人的死亡,用“精细、精巧、精美、精致”表示美好的物品的一些细微差别。这样细腻地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功能,除了语言符号,别的符号不可能做到。

(4)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使用者不可能在使用过程中灵机一动,来个新的创造。而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无穷无尽的意义内容,可以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以致无穷的单位,以少驭多可以说是语言符号的核心。比如有限的语素组成有限的词,有限的词组成无限的句子。

12.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

(1)语言是个层级体系

音位语素→词→句子,这就是语言的层级装置:几十成千→成万→无穷,这就是这个层级装置所提供的效能。语言层级装置中的低一层的单位比高一层的单位少得多,高一层的单位都

是低一层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整个装置的奥妙就在于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一级级翻番增量,这样连跳三级以后,就从几十扩大到无穷。句子虽然无穷,但是句子里所用的材料却不出几千个语素的范围。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循,这就使说话的人可以纵意驰骋,放手造出符合表达需要的句子来,而在听者的感觉中,新句子都似曾相识,不会发生理解的困难。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我们正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例如北京后中和an有组合关系的有b,P,m,f,d,t,n,l,z,c,s„„由于这些音能在相同的语音结构位置上出现,所以构成一个聚合——声母。在声母这个大的聚合中,还可以根据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的共同性构成小的聚合,例如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b,P,m,f就是根据相同的发音部位排列的。同样,词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也反映出意义方面的组合和聚合关系。

13.举例什么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例如"学习外语","学习"与"外语"组合,形成述宾关系。

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例如"学习外语",其中"学习"可以用"研究"替换,"外语"可以使用"知识"替换,"学习"与"研究"、"外语"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14.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

(1)广义的“语言能力”指的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的结合。(教材p35)。一个具备狭义语言能力的人可能会因为智障或发音-听觉器官缺损而失去广义的语言能力。后者天生的如聋哑人。 狭义的“语言能力”是从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角度讲的,指的是人类

(2)大脑天生就具有的语言装置/语言习得机制/语言器官。

(3)一个人能不能说话,这是言语能力问题。狼孩不会说话就属于这种情况。

(4)会说话的人有的能确切地用语言来传情达意,有的就不能,或者水平差一些,这都是表达能力的问题。与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本身无关。

另外要注意:表达能力不等于交际能力,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必要条件。

15.人类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题要点:

人类的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单位的明晰性/非明晰性

(2)任意性/非任意性

(3)结构的二层性/单层性

(4)开放性/封闭性

(5)传授性/本能性

(6)不受时地环境的制约/刺激-反应

只有具备以上特征的符号系统才是真正的“语言”,这种语言是人类独有的。

16.元音和辅音有哪些区别?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1)气流是否受阻。从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看,发元音时,口腔大开,呼出气流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要闭合形成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声音来。发音时呼出气流是否受阻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2)发音器官的紧张程度。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比较:a—p。

(3)气流强弱。发元音时,由于口腔打开,没有阻碍气流,气流在发音过程中是均匀呼出,因此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因为气流是在口腔受到阻碍后克服阻碍冲出来,因而明显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呼出。我们可以拿一张纸放在口腔前面测试,发元音时,纸张只是轻微颤动一下,而发发音时,纸张在突然放出的气流的作用下,颤动十分明显。

(4)声带振动与否。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因为元音都是乐音,发音十分响亮,没有声带的参与,元音就不可能发出来;发辅音时,只有少部分浊音声带振动,大部分辅音声带不振动,是清音。

(5)持续时间的久暂。发元音持续时间长,发辅音持续时间短。除了浊辅音以外,清辅音的发音都非常短暂,例如双唇塞音[p],发音上,双唇闭塞阻住气流,然后猛然放开,爆破成声,结束发音动作。平时教学,为了便于学生模仿,教师一般使用呼读音,就是辅音加上元音教读,例如汉语普通话的辅音声母[p、p¢、m],读作[po、p¢o、mo],久而久之,人们就以为普通话[p]的音质就是[po],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17.元音的音质是由哪些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举例说明。

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嘴唇的圆展三个方面决定的。

所谓舌位,是指发音时舌头的隆起点的位置。舌头前部隆起,就是舌位前,舌头后部隆起,就是舌位后。舌位的高低是指舌头隆起点与上腭之间的距离而言的,口腔开口度越小,舌头隆起点离上腭越近,舌位就越高;反之,口腔开口度越大,舌头的隆起点离上腭越远,舌位就越低。嘴唇的圆展是指发元音时双唇是撮成圆形还是自然展开。

例如:[i]和[y]是圆唇与否的区别,[y]和[u]是舌位前后的不同,[i]和[a]是舌位高低的不同。

18.阅读教材上的元音舌位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舌位的前后是怎样表示的?

②舌位的高低是怎样表示的?

③园唇与否是怎样表示的?

19.举例说明什么是发音部位,什么是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就是口腔中形成阻碍阻挡气流冲出来的部位。汉语普通话辅音的发音部位,从外向里观察,一共有六个发音部位,辅音相应地分为六类:

1〕 双唇音:由上下唇闭合形成阻碍,主要有p、p‘、m、b。

2〕 唇齿音:由上齿和下唇接触构成阻碍,主要有f、v。

六个发音部位可以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依次掌握记住,并不难记,只要注意一下各个部位有哪些辅音就可以了,这也不难。

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让气流冲出来的方式。汉语有5种方法。

檫音1)塞音: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完全闭合,阻住气流通路,然后猛然放开,让气流冲出,故又叫爆破音,主要有p、p‘、t、t‘、k、k‘。

檫音5)边音:舌尖上抬抵住上齿龈,气流从舌的两边流出,汉语主要有一个l。

20.什么是音素?什么是音位?什么是音位变体?三者有怎样的关系?

大声疾呼造句篇五
《易错选择题》

词语

一、读音

1.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膝盖(xī) 草丛(cōng) 胆怯(qiâ) 解剖(pōu) B脑髓(suǐ) 蓦地(mî) 强迫(qiǎng)订正(dìng) C瞥见(piē) 处决(chù) 执拗(niù) 分泌(mì) D一幅(fú) 翘首(qiáo) 魁梧(wú) 瓦楞(lâng) 错选答案:D

错选原因:这里有两个不好掌握的音,一个是“瓦楞”的“楞”,另一个是“订正”的“订”,把“订”误读为“dìng”,正确读音是“dīng”。把“楞”误读为“lâng”,正确读音是“lãng”。 正确答案:B

2. 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惟妙惟肖(xiào)坦荡如砥(dǐ)辗转反侧(zhǎn)称心如意 (chân) B妄自菲薄(bï)潜移默化(qián)辙乱旗靡(mǐ)挑拨离间 (jiàn) C装模作样(mï )峰回路转(zhuǎn)沁人心脾(qìn)赫赫有名 (hâ) D曲径通幽(qū)上窜下跳(cuàn)随声附和(hâ)万籁俱寂(lài) 错选答案:D 错选原因:“装模作样”的“模”的读音是“mú”,“上窜下跳”的“窜”的读音是“cuàn”。

正确答案:C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差使(chāi)颠簸(bǒ)懦弱(nuî) 随声附和(hâ) B蹒跚(pán) 不屑(xiâ) 热忱(chãn)惟妙惟肖(xiào) C脉络(mài) 狭隘(ài) 混浊(hún) 相形见绌(chù) D粘贴(zhān) 执拗(niù) 恣肆(zì) 锐不可当(dāng) 错选答案:A 错选原因:“颠簸”的“簸”的读音是“bǒ”,不是“bō”。“混浊”的“混”字读“hùn”。 正确答案:C

小结:

容易读错的字音多为(1)多音字,如:“处决、订正、间隙、强迫、中看、潜移默化、字帖、挑拨离间、随声附和”等;(2)易读错的字,如“卑劣、订正、逮捕、一幅、根茎、剔除、弦乐、锐不可当、膝盖、脑髓、喷香、脊梁”等;(3)生僻的字,如“蓦地、永垂不朽、觥筹交错、瓦楞、颠簸”等。

二、字形

1. 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鄙薄 修葺 畸形 竹篾 B阔绰 倦怠 颧骨 游弋 C隔阂 滑稽 琐屑 忌讳 D害臊 沟壑 恳荒 无赖 错选答案:A或C

错选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词的意思,不了解形声字。“恳荒”的“恳”应写为“垦”。同学们误认为“竹篾”的“篾”和“隔阂”的“阂”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D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论学习哪种知识,都应该辩伪去妄,掌握事物的真谛。

B模拟体育加试,同学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应再接再励,攀登高峰。 C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 D工匠们就地取材,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拱石桥——赵州桥。 错选答案:C或B

错选原因:选错的原因是不知道“再接再励”的“励”应写成“厉”;“两全齐美”的“齐”应写成“其”。 正确答案:D

小结:

字形容易判断错误的原因

一是形近字,如“辨识、辨论”,“恳切、开垦”等。二是容易写别字的词语,如“再接再厉、两全其美、急躁、琐屑”等,这样的题,一定要弄懂词语的意思,由此确定加点字的写法。三是比较难写的字,如“沟壑、发髻、颧骨、秀颀”等,这类词语需要多写、硬记。

三、语素义和词义

1.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热忱(情意)阅历(经历)爽快(率直)莫名其妙(说出) B遵循(遵守)欣赏(欣赏)敏捷(快)无人问津(渡口)

C气派(风度)呆滞(不流通)琐屑(卑微)一鼓作气(击鼓) D秀颀(高)嘹亮(响亮)皎洁(白而亮)无精打采(提) 错选答案:B或D

错选原因:不知“琐屑”中“琐”的意思是“细小、琐碎”的意思。不知“无人问津”“无精打采”两个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正确答案:C

2.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沉浸 沉静 B飞翔 飞跃 C宽慰 宽裕 D敏感 敏捷 错选答案:B

错选原因:此题做错的同学较多。大部分同学选B,他们不知“飞翔”中“飞”的意思是“(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跃”中“飞”的意思是“像飞似的”。 正确答案:D 两个词语中的“敏”都是“快”的意思。

3.加点词解释正确的是( ) A他一闲下来,便感觉到无聊。

无聊: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B杜甫的诗深受后人推崇。 推崇:崇敬

C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得错落有致。 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很有秩序。

D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面对敌人的枪口大声疾呼:民主、自由。 大声疾呼:大声呼喊,提醒人们注意。 错选答案:C或A

错选原因:有些同学选C,主要是他们不知“错落有致”的意思是“交错纷杂,很有情趣”;有的同学选A,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无聊”一词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由于清闲而烦闷”。 正确答案:D

小结:

把握词义的题是同学们容易丢分的题。其中把握词语的语素义一题最容易扣分,做此类题,首先了解词义,再来推测语素义。可以用根据词语的构成形式来推测语素义。解释词语的题,是在考查词语在此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可以根据句义来推断。

四、理解运用

1.能使下列语意顺畅、连贯的一组短语是:( )

实施素质教育有赖于、或者说根本受制于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有人说,孩子们的心就像一块奇妙的大地,播下 ① 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②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 ③ 的种子 ,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④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工作者确实是主宰每一个学生命运的人。 A①思想 ②性格 ③行为 ④习惯 B①思想 ②行为 ③习惯 ④性格 C①行为 ②习惯 ③性格 ④思想 D①性格 ②行为 ③习惯 ④思想 错误选择:A

错选原因:本题不同于同义词比较,属于词语前后环环相扣的问题,本身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不能颠倒,所以选择A是不对的。 正确答案:B

2.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 )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4)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 ),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A烘托 寂静 进入 摧毁 B映衬 平静 进入 毁坏 C烘托 平静 扑入 摧毁 D映衬 寂静 扑入 毁坏 错误选择:A

错选原因:此题考查“根据语言环境选择词语”的能力。(1)句中“一点点黄晕的光”是柔和的,只能作为陪衬,“映衬”的意思是“映照、衬托”,两个事物之间没有主次之分;(2)句中“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突出了“平”而非“寂”;(3)句依据“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这一语境,用“扑入”更加生动形象;(4)句中“摧毁”比“毁坏”更能突出沙丘对人类危害的严重程度。属于词义的轻重差别。 正确答案:C

3.下列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 而发生事故。 (2)农民兄弟要做好准备,防止害虫 农作物。

(3)由于长城外的风沙 , 榆林城也受到袭击。 (4)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 ,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 A侵袭 侵害 侵入 侵占 B侵入 侵害 侵袭 侵占 C侵占 侵入 侵袭 侵害 D侵害 侵占 侵入 侵袭 错误选择:B

错选原因:此题考查的是考生的同义词的辨析能力。这组词是比较难区分的,四个词语的第一个字都是一样的,所以可以采取存同求异的方法。“侵入”是进入内部;“侵害”是侵入而损害;“侵袭”是侵入并袭击;“侵占”是指非法占有别人的财产。根据语境,应选择A。 正确答案: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一方困难百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C这么好的天气去旅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错误选择:B

错选原因: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由于学生对B项的成语的意思即使用习惯不清楚,故选择了B,小词大用了,且使用不当。B项中的“囊空如洗”多形容贫困或一时缺钱;C项中的“天伦之乐”指家庭之乐;D项中的“惟妙惟肖”指描绘或摹仿得非常像,所以这里不妥。 正确答案:A

5.画线词语在句中含贬义色彩的是( )

A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情,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B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C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D我喜欢海, 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错误选择:C

错选原因:选择C“高傲”是因为学生认为这个词是“骄傲”的意思,实际上这个词是“自豪”的意思,不带有贬义色彩。B项中“标致”是姿态、形象美丽的意思,是褒义词。句中是用来嘲讽清国留学生丑态的,用的是反语的修辞方法,是贬义用法,属于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B

6.句中画横线的字解释都正确的是( ) (1)他触目伤怀,自然感情不能自已。

(2)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A触(感动)鼎(大)

B触(接触)鼎(古代的一种锅) C触(接触)鼎(大) D触(抵)鼎(正在) 错误选择:C

错选原因:此题考查考生对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的理解。“触目”的“触”应是眼睛

里看到,即接触的意思。而“鼎”则指古代的一种锅 ,这里使用的是本义,而不是引申义。

正确答案:B

7.下列用词造句哪一项有错误?请你把它选出来。() A酝酿:这次班会经过大家的酝酿,组织得非常好。

B拮据:她的性格十分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拮据不安。 C怂恿:在朋友的极力怂恿下,我决定今年暑假去西藏旅游。 D精致:文具店里摆放着几个精致的笔盒,我很想买一个。 错误选择:C

错选原因:B项“拮据”指缺少钱,境况窘迫,所以跟性格没有一丝联系。学生之所以选择C是因为他们认为怂恿含有贬义,实际上这个词的解释为“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正确答案:B

8.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错误选择:C

错选原因:此题考查的是考生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所以要从多方面去分析,答案应是A,因为“深居简出”用在这里很牵强,不合语境。属于成语使用不当。选择C的学生是因为对“煞有介事”一词不理解。 正确答案:A

9.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那兴安岭上起伏不断的茫茫林海,那开满斑斓多彩的无名花儿、长满 奶油草的呼伦贝尔草原,以及举手可以接天的险峻的华山。曾给人多少有趣的遐想,曾激发多少变幻的感情。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 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 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A.绿油油 绿茸茸 绿莹莹 B.绿沉沉 绿莹莹 绿油油 C.绿茸茸 绿莹莹 绿油油 D.绿莹莹 绿油油 绿茸茸 错误选择:C

错选原因: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油油”形容浓而润泽,用它修饰“奶油草”,恰当而逼真;“茸茸”形容柔软纤细而稠密,用它修饰“青苔”形象而传神;“莹莹”形容光亮而透明,用它修饰“苏堤”明朗而生动。属于词语的搭配习惯不同。 正确答案:A

小结:以上的习题主要考查考生同义词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把握辨析同义词的一些方法,注重同义词积累,注重理解。

病句

1.大学生徐本禹远赴贵州山区大石小学支教,经过他的努力,该校办学状况有了提高。 错误修改:删掉“经过”

正确答案:把“提高”改为“改善”

错误原因:同学看到了“经过”一词,误认为这句话缺少主语,便去掉介词,使主语浮出水面,这是由于做题的不良定势造成的。其实,这句话并不缺少主语,而是属于主语“该校办学状况”与“提高”不搭配,“提高”一词经常与“水平、素养、修养、质量”等搭配。“状况”一般与“改善”搭配,和改善搭配的还有生活,条件等。

2.对于中小学的图书馆,由于经费太少,许多必要的书不能买。 错误修改:删“由于”

正确答案:删“对于”或同时删“对于、由于”

错误原因:这句话出现了两个介词,有的同学就删错了,还是属于对句子结构把握得不好,“中小学图书馆”应是这句话的大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

3.当亲民党访问团来到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情接待与热烈欢迎。 错误修改:删 “热情接待” 正确答案:删 “当 时”

错误原因:由于句子比较长,学生只是凭借自己的语感和语言的积累进行修改。对于这样的句子,比较简洁的方法就是提取句子的主干,如果学生对于提取主干有困难,在词语搭配没有问题的前提下,还可以采取找句首介词的方法,常出现的介词有“通过、经过、为、对、从、在、当”等,如果有这样的介词,就要格外小心,很有可能是缺少主语。一种改法是去掉介词,一种方法是添加主语。千万不要因为句子长,就被蒙蔽了双眼。

4.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错误修改一:删“之一” 错误修改二:删“也”字 正确答案:删“是否”

错误原因:修改这种病句,其实很简单,只要记住“ AB—AB式”就可以了,如果前边列举的是一种(或两种)情况,后面相对应的也应该是一种(或两种)情况,即肯肯式,否否式,肯否肯否式。

5.我们做一切任何事情都要多动脑子,这样才能够避免少捅娄子少出错。 错误修改:只删“一切”或只删“任何”

正确答案:删“一切”或删“任何”的同时还要删“避免”或“少”字

错误原因:这组句子属于比较特殊的病句,因为,如果没有第二处错误的话,毛病从语感上是读不出来的。所以对于这样的句子要牢记“避免”、“防止”、“阻止”这样特殊的词,它们相当于否定词“不”字,如果句中再出现“不”字,就是“不不得正”了,与语句所想表达的意思是正好相反的。

6. 漠视它,它就化成青烟,消失得销声匿迹。 错误修改:把“漠视”改为“仇视”

正确答案:删 “消失得”或把“销声匿迹”改为“无影无踪”或改为“消失了” 错误原因:这个病句属于用词重复的问题,同学不太注意“销声匿迹”一词的意思,只是认为使用了一个成语,没有问题。这在病句当中也是经常出现的,要引起注意,有时是误用,有时是画蛇添足。

7. 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错误修改:不但我信任他,而且朋友信任他

正确答案:把“不但”放到“我”的后面或删掉“不但”或者在“而且”的后面加个人名 错误原因:同学改正之后的句子属于表义不明。这是一个复句,使用了关联词语,属于关联词语位置放置不当,如果是第一种改法,表明这个句子是一个主体,两个客体。如果是第二种改法,是两个主体,一个客体,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8.(1)展览馆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很多文物。 错误修改:把“展出”改为了“陈列”

正确答案:把“两千年前”与“新出土的”对调

(2)在这次家长会上,家长们就如何让孩子远离毒品问题广泛地进行了交谈。 错误修改:删“在、上”

正确答案:把“广泛地”与“进行了”对调

错误原因:这组句子都属于语序不合理,谁修饰限制谁搞错了,所以当一个中心词有多个修饰语时,要仔细辨别谁应该离中心语最近,谁离中心语较远。如绿色是铅笔盒自身具有的特征,所以应该是最近的,当有两个以上的修饰语时,一般遵循人们正确的语言习惯。

9.止咳祛痰片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置而成的。 错误修改:删“成分”

正确答案:删“配置而成的”或删“的主要成分”

错误原因:这组句子都是属于句式杂糅的毛病,把要表达的相同的两层意思揉在一句话里了,所以要去掉一个。

10. 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 错误修改:把“呼救”改为“求救”

正确答案:把“遇难者”改为“被困者”

错误原因:这句话从语感上是读不出来的。同学对“遇难者”一词没有仔细地考虑它的意思,“遇难”是已经死了,怎么还能呼救呢?显然是不对的,所以需要修改。

从以上的十组句子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在修改病句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修改病句要把握两个大的原则,一个是宏观的,从句子的结构入手;一个是微观的,从语言表达的习惯入手。只要多多练习,注重总结归纳,相信同学们的修改病句的能力一定会提高的。赞同36| 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tangzl1994 | 一级

大声疾呼造句篇六
《教 学》

大声疾呼造句篇七
《语文考前辅导材料》

语文考前辅导材料

1、 耐心审题,细心答题,回视检查,降低失误。

2、 得分意识尤其要加强,一切按照老师平时要求,规范答题,分点作答。

3、 书写认真,赢得阅卷老师印象首肯。尤其是作文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考书写。

4、 杜绝只见树木。大体上看了一下题目,看了A项认为比较符合题目的要求,于是B、C、D

三项就不再照顾了,这样结果有时候很难准确。

5、 克服思维定势。凭经验做题,忽视考官设置的一些陷阱,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两个公司的职员分成6组,一起参加了野外生存探险活动”——这是个正确的句子。 ********************************************************************************************

二、做 题 指 导

● 时间安排策略

拿到试卷后,应该看一看作文,这样能激发你构思作文的潜意识。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语言表达(第一大题)15分钟左右,文言文阅读及翻译20分钟左右,诗歌鉴赏及默写15分钟左右,文学文本阅读25分钟,论述或实用文本20分钟,作文55分钟左右。

当然时间因人而异,没必要死扣具体的时间,但大致的时间应该注意。

● 语言基础知识及表达

一、语 音

”“不全相同”还是“全不相同”!!!! ............1、提醒:考场默念一遍。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

2、善用排除法!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迂讷 / 枘凿 对峙 / 有恃无恐 绯闻 / 蜚短流长 巨擘 / 劈波斩浪 ........

B.磋商 / 蹉跎 妊娠 / 海市蜃楼 粳米 / 心肌梗塞 嗫嚅 / 摄生之道 ........

C.干劲 / 劲爆 冠军 / 冠冕堂皇 请帖 / 俯首帖耳 押解/ 浑身解数 ........

D.擂鼓 / 擂台 救济 / 济济一堂 隽秀 / 隽语箴言 少见 / 少安毋躁 ........

【答案】 C(A nâ / ruì;zhì / shì ;fēi; bî / pī 。B cuō;shēn / shân;jīng /

gěng;niâ / shâ;C jìn / jìng;guàn / guān ;tiě / tiē;jiâ / xiâ; D lãi/

lâi;jì / jǐ;jùn / juàn ;sh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奢靡 / 风靡一时 行草 / 行将就木 干劲 / 疾风劲草 仿佛 / 佛口蛇心 ........

B.折本 / 损兵折将 纤夫 / 纤毫毕见 里弄 / 弄巧成拙 煞尾 / 凶神恶煞 ........

C.调遣 / 风调雨顺 暴露 / 出乖露丑 着重 / 不着边际 积攒 / 攒三聚五 ........

D.角色 / 群雄角逐 度量 / 度德量力 横祸 / 横行霸道 伺候 / 伺机而动 ........

【答案】B(A.mí/mǐ xíng jìn/jìng fú/fï B.shã /zhã qiàn/xiān lîng/nîng shā/shà

C.diào /tiáo lù/lîu zhuï zǎn/cuán D.juã dù/duï hâng/hãng cì/sì)

二、字形

2、 借用读音来判断字形。如 “宣泄”“蜂拥而出”

3、 结合语意做出正确的判断。“奴颜婢膝”“挑肥拣瘦”“悬梁刺股” .....

4、 考前针对易错的字形进行强化记忆。

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蛛丝马迹 一如继往 好高骛远 掉以轻心 B.世外桃园 川流不息 谈笑风生 走投无路

C.声名鹊起 滥竽充数 共商国是 额手称庆 D.竭泽而渔 墨守成规 寥若辰星 变本加利

【答案】C (一如既往 世外桃源 寥若晨星 变本加厉 )

2.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文过是非 卷帙浩繁 精兵减政 腾挪跌宕 B.明枪暗箭 道貌暗然 不容置喙 哀声叹气

C.一筹莫展 进退维谷 满腹经纶 奋发图强 D.草菅人命 大声疾呼 日新月异 兵慌马乱

【答案】C (文过饰非 精兵简政 道貌岸然 唉声叹气 兵荒马乱)

三、成语

5、 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恰当的”还是“不恰当的”!!!!

1、成语

● 注意错用对象、张冠李戴的问题:汗牛充栋、石破天惊、呼之欲出、浩如烟海、鳞

次栉比。

● 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如“坐而论道”“顶礼膜拜”“生财有道”是贬义;“急公好义”是褒义。

● 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尤其是有些成语是不能带宾语的,要注意,如

“侃侃而谈他的人生追求”,另外注意,“整天不学无术;度过了一段蹉跎岁月”都

是错误的。

● 注意一些近义成语的混用,如“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临危授命”和“临危受命”等。

● 注意成语的使用与语境重复,如“三令五申地强调”“在心中耿耿于怀”“背地里阳奉

阴违” “感到爱莫能助”、“被人贻笑大方” “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海内外闻名

遐迩”

● 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如“坐地分赃”。 07年江西卷第4题A

项“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

休养生息。”“休养生息”是指在国家大变动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

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不是“在家休息”之义。

● 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 特别注意两用甚至多义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洁身自好,昏天黑地,不偏不倚,平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洗礼,中国经济总量从占全球2%增长到10%,成为世界第二

大经济体,这令许多西方国家刮目相看,国人为此也沾沾自喜。 ....

B. 某省因出台在高考中为见义勇为者加分的政策,于是就有了许多人为此申报多年前的

案例,因不被认可,有的便上诉到公安机关,其滑稽程度可见一斑。 ....

C.对老百姓来讲,生活幸福与否,跟收入是否有增加、社会是否有保障、社区是否功能

健全这三大指标休戚相关。 ....

D.近来,从中国足协高层被依法刑事拘留,再到足协改组、涉案球队被处罚等,如此紧.

锣密鼓的行动确实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 ...

【答案】 B (A沾沾自喜是贬义词,情感色彩不对;C“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相连,多用于人,此处应为“息息相关”;。D“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这里应用“真刀真枪”,比喻毫不作假,实实在在。)

三、辨析和修改病句

语病题江苏侧重于语法考查,也就是六大类型的前四项。

★在考场中做语病题,一定要默读!!!

● 3个病句的错误类型一般不会重复,这是你可以利用的地方!!

● 注意题干中如果出现“句意明确”这样的字眼,说明一定有一项属于“歧义”。

●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读句子,凭语感看看有无不通之处。如果感觉不通,但还找不出问题在哪儿,

可以先用摘取主干的办法压缩掉附加成份,这样如果主干之间搭配不当就一目

了然了。

其次,注意并列词组作句子成份。当一种句子成份由联合词组充当时,常常因顾此失

彼而造成搭配不当。“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 ..

第三,注意介宾短语。句首使用介词,有时会使句子缺少主语。 【由于、经过、通过„,

使„】(例如:在“法律不管、读者不辨”的现状下,使得伪书出版者和经销者

有恃无恐。)

第四,注意否定词。句子中使用了多个否定词,往往会把句意搞反。

第五,遇到长句要细心。句子过长,往往前后照顾不到而造成残缺,搭配不当等语病。

第六,对句子中有“能不能”“是不是”这样的词语的要多加小心,可能出现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第七,注意几个词语并列,是否是分类列举不当(大概念与小概念混排),还有可能是

排序不当和部分搭配不当!【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讨论、发现、解

决了问题】

第八,注意“不但(不仅)”“而且”递进句中,两个分句的顺序是否合乎递进关系! (例子: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着世界的

未来,而且决定着未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发展前景。)

第九,数字出现了,可能出现重复、矛盾等语病。【约在6000人次左右、最高时速可

达100公里小时、至少50来人】【下降了一倍】

第十,“是”字句最容易出现主语和宾语不搭配。

【秋天的北京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异常美丽的季节。】

第十一,注意中途易辙的问题,名词短语 + 状语(-----后),新主语 + 谓语 + 宾语。

(例如:我们学校经过一个星期的筹备,庆回归大型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只靠强压,而不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领导干部,是一种极端不负

责任的工作态度,必须彻底改变。

B.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是为了国际社会引起对烟草危害人

类健康问题的重视,促使烟民主动戒烟。

C.中国社科院杜继锋教授认为,中国宣布南海大部分海域进入休渔期,意味着中方真诚希望

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黄岩岛冲突。

D.美国近年来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

2个星期内进行。

【答案】C (A项“„„领导干部,是„„工作态度”,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应为“引起国际社会”; D项 “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在„„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句式....杂糅)

四、语言表达

依然会一收一放,“收”的题目有可能是新情境,概括是其基本考查点;“放”主要是造句或者围绕主题扩展,特别注意命题者要求的修辞手法。 ....

★ 语段压缩题 ★

对应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为“网络水军”下定义,不超过50字。(5分)

“网络水军”大都是隐藏身份的网络人员,大都“穿马甲”和雇佣者交易,其活动难以掌控。版主把主帖发出去后,获得广大“网民”的注意,进而营造出一个话题事件,所有网络公关公司都必须雇用大批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人员来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2011年1月30号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谨防民意制造者利用网络推手误导舆论”的署名文章,批评“网络水军”制造“民意病毒”,指出“民意病毒”利用和裹挟健康民意,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也损害网络民意表达的健康肌体。

【答案】网络水军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活动难以掌控、会制造民意病毒的网络人员。(5分,每个要点1分,未表述为单句0分。)

【解题思路】

第一步:先找找文段中有没有句子可以作为定义的主干句,若没有,就在文段中找出那个

与被定义概念对应的词语(上一级概念),然后就自己在演草纸上写出一个基本句

式。

第二步:在文段中勾画出那些要点,准备让它们做定语。

第三步:注意这些定语的排列顺序要符合逻辑。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找出人造生命诞生过程的四个关键性词语。(4分)

美国科学家将一种丝状支原体细菌的染色体解码,生成DNA的4个碱基A、G、C 和T,并利用化学方法将碱基拼接成新的DNA。再将人工合成的DNA放入酵母液中使之聚合,聚合后的人造DNA被植入一个受体细菌中。通过生长,受体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胞,一个带人造DNA,另一个带天然DNA。接着,利用抗生素杀死带天然DNA的细胞,筛选出带人造DNA的细胞,这就是人造的新生

生命不断繁殖,

【答案】拼接 聚合 分裂 筛选

【解题思路】

1、对于提取或找出关键词的题目,要两方面相结合:先概括成一句话,从中看看那些词语最关键;另外关注高频率词语。第一种方法选出的和第二种方法选出的重合的词语一定是关键词。

例1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4分)

(2011江苏高考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打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答案:海区特点、地质构造、历史记载

例2下文对《清明上河图》所绘是“清明时节”提出了异议,请概括提出异议的三个角度,..

不超过20字。

清明时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度左右,但画中却有很多带着扇子的人

物,还有光着身子的小孩在街上玩耍。再进一步细察,还可以看到在画卷的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如果清明前后进暖炉炭,则违背宋人生活的一般规律。画面上还有多处酒肆,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宋代秋季新谷下来要酿酒喜庆丰收,此酒谓之“新酒”。

【答案】人物穿着特征;生活习俗;新酒酿成季节。

1、弄清楚答题范围(例题中划线的为有效答题范围,后面的是这段文字的结论)。

2、对答题范围内的内容分层,然后每层进行概括。例题中划线的内容一共三句话,正好是三层,分别说了我国大陆海区的有关特点、地质构造方面的情况、历史上我国关于地震海啸的记载很少。

3、根据字数进行答案整理。

考生在考场中一定要敏锐地判断出自己的答案该是宏观的还是具体,这要好好看清命

命。随后,新的越来越多。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41219.html

    上一篇:写亲情的伤感话

    下一篇:伤感句子等待

    【大声疾呼造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