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斗米等于多少斤

| 公卫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公卫执业医师】

唐朝一斗米等于多少斤篇一
《唐朝》

唐朝时期漫长,大致上可以分成前期与后期。其分界点可按政治与经济角度区分成安史之乱与两税法的颁布。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武将四处开疆拓土,文臣稳定朝政,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乱事发生后,唐朝遭遇许多问题,国力趋向衰退。从经济的角度看,前期采取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在唐德宗颁布两税法后,中国后期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基本上以两税法为基础。比较传统的分法有四分法,即唐高祖至唐睿宗的初唐、唐玄宗至唐肃宗的盛唐、唐代宗至唐文宗中唐与唐武宗至唐哀帝晚唐等四个时期[注 4]。

李渊开国[编辑]

主条目:隋末民变和唐朝统一战争

建立唐朝的唐高祖李渊

唐朝皇室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也有经史学家考证应为赵郡隆庆李氏之后[注 5],属于关陇集团之一,与北周皇室和隋朝皇室的关系密切[2]:255。其先祖为南北朝时期的李虎,他因功被封为西魏北周的八柱国家之一。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封李虎之子李昞为唐国公,后由李昞之子李渊继承爵位。李渊受隋炀帝重用,于616年被派为太原留守,但隋炀帝对他也不放心,派王威与高君雅监督之[4]:37。 隋朝在大业年间,由于隋炀帝过度使用国力与三征高句丽的失败,使得各地民变不止,史称隋末民变。李渊见天下大乱,隋朝的灭亡不可扭转,便生起取而代之的念头[27]。617年李渊杀王威、高君雅,在太原起兵造反。不久,李渊率诸子众将攻破守备关中的屈突通,占领隋都大兴城。李渊拥立杨侑为帝,是为隋恭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4]:37。而在扬州的隋炀帝,他安逸游乐,不愿返回关中,最后于618年的江都政变中被宇文化及等叛军杀害。李渊借此机会,于同年五月迫使隋恭帝禅位,建国唐朝,即唐高祖。都城大兴改名为长安,封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嫡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嫡四子李元吉为齐王[4]:37。 李渊建立唐朝后以关中为基地逐步统一天下。在入主关中前,先派使吹捧占据河南的瓦冈军李密,使其成为东方的屏障。入主关中后,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举、薛仁杲,派唐使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轨。620年派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今山西省)的刘武周、宋金刚。而后洛阳郑帝王世充与河北夏帝窦建德宣布结盟,联合抗唐。622年李世民击溃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也被李建成击溃,河北至此平定。623年辅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阳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江南平定。而两湖地区也在621年唐将李靖于唐平萧铣之战获胜,梁帝萧铣于江陵降唐。翌年,岭南冯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中国本部归唐朝所有[1]:11。

贞观之治[编辑]

主条目: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和唐与突厥的战争

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的崛起有赖秦王李世民,他的军事才能突出,率军赢得多次关键胜利。扫平群雄后,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为了皇位而斗争,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即唐太宗。[28]:41。

唐太宗励精图治、纳谏如流,逐渐恢复唐朝的国力。在内政方面,唐太宗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提升农业发展[5]:425。在职官制度上,改良隋朝的制度,形成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限制皇权发展与贵族世袭等恶习。唐太宗不计出身,网罗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马周、高士廉和萧瑀等文臣,尉迟敬德、李靖、侯君集、程知节、李世勣和秦叔宝等武将。此外,唐太宗派官员四处询问百姓的生活情况,然后把各官员的功过写在屏风上,以便褒贬[2]:256。

对外方面,唐太宗采取积极防御、以战止战的策略,以及用羁縻与武力的方式安

[29]:212抚四方。隋末唐初之际,北方东突厥汗国十分强大,时常南下侵扰,并且介入中原各势力。唐朝初期百废待举,626年东突厥突然袭击长安,率军抵达距离长安不远的泾阳(今陕西咸阳泾阳县)。对此唐太宗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在渭水隔河与突厥可汗对峙,定下渭水之盟。之后,唐太宗积极对付突厥,挑拨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的关系,以及突厥与周围诸部的关系。627年东突厥的藩属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因为不认同颉利可汗的政令与改革国俗,纷纷脱离,改立薛延陀部为可汗,突利可汗也归降唐朝。628年朔方人梁洛仁杀盘据夏州的梁师都,归降唐朝。而东突厥在分裂后又遇到大雪侵袭,牲畜大多被冻死饿死。629年李靖率骑兵奇袭攻灭东突厥,隔年北方各族入贡长安,诸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635年派李靖攻占吐谷浑,657年派苏定方西征攻下西突厥汗国,641年派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通婚。这些都稳定唐朝与四方各国的关系[30]:75[29]:212。

贞观时期国家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贞观之治”。《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四年(630年)一斗米不过三、四钱,全年死刑犯仅二十九人。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新罗帝王的治国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28]:45。

日月凌空[编辑]

主条目:贞观遗风、武周和韦后之乱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武则天

唐太宗晚年,发生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内斗。所以唐太宗废李承乾,逐李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去世后,李治即位,即唐高宗。此时唐朝承继贞观之治,国力鼎盛,史称永徽之治。当时尚有宿将如李勣、苏定方、薛仁贵等,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对内持续推行均田制,选用较低级但有才能的官吏。对外于659年消灭西突厥,疆域西扩至咸海与阿姆河一带,设立安西都护府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市)。并且于葱岭以西设置十六个都督府,让吐火罗叶护、诃达罗支国王等等中亚君主兼任都督。在东方,与新罗联合灭掉东北强国高句丽和百济,并白江口之战击败日本援军。唐朝在朝鲜半岛建立安东都护府,也间接促使新罗统一朝鲜半岛[1]:24。

高宗中期以后,政权逐渐由皇后武则天掌握。武则天原为太宗时期的才人,太宗死后被高宗招入宫中。她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素多智计,兼涉文史”。656年起,高宗因健康原因,许多政事都逐渐交给武则天处理,武则天成为最高统治者之一,与高宗并称“二圣”[31]。高宗去世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因为与中宗不合,武则天不久将中宗废为庐陵王,改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平定徐敬业的反叛后,于690年废睿宗,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即武周,定都洛阳(号称神都),改立李旦为皇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32]:55。在武则天掌权与称帝的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均田制的继续推行发展农业生产;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创出殿试和武举。武则天打击自北周以来的关陇集团,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时称“北门学士”,很多是来自关东与江南的士人。并且大力提拔人才,如狄仁杰、张柬之、张仁愿、[33]姚崇等名臣将领。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当时佛教大兴,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

[32]:57频繁。但武则天执政的另一特点是强力控管,主要有严厉镇压徐敬业等反对派、屠杀唐宗室亲王与支持唐朝的大臣将领。鼓励告密,暗中监控官吏、诸侯,以及推广酷吏制度[注 6]。扶持武三思、上官婉儿等党羽。这些在后世经常受到史学家的批评[1]:26。

武则天晚年,听从狄仁杰的劝告,重立李显为太子,改立李旦为相王。705年武则天病重时,宰相张柬之与将领李多祚等人[注 7]拥太子李显发动政变,他们杀女皇的男宠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重祚,唐朝复辟,封其弟李旦为安国相王,其妹太平公主为镇国太平公主,史称神龙革命。中宗统治经验颇为缺乏,在位时政治腐败,贪墨成风。他受到韦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氏党羽武三思等人迷惑,将功臣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流放诛杀。韦后与安乐公主野心勃勃,想要成为武则天第二。他们与上官婉儿联手迫使太子李重俊发动重俊之变,重俊最后事败被杀[2]:259。710年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即殇帝,并且打算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唐隆之变,诛尽韦后与武氏势力,拥立睿宗李旦复辟为帝[32]:59。睿宗复位后,立其子李隆基为太子,同意其妹太平公主干预政局,双方时常发生权力斗争。712年睿宗决定禅让帝位,太子李隆基即位,即唐玄宗。但是玄宗宣称太平公主又准备用羽林军兵变。隔年,玄宗发兵杀太平公主与其党羽,唐朝自武则天以来的女主政治,至此结束[1]:27。

盛世与动乱[编辑]

主条目:开元之治和安史之乱 唐玄宗将唐帝国的国势带往复盛、也带往衰退。 唐玄宗时期可分为开元与天宝两个部分,其中开元时期的政治比较清明。当时唐朝政治日益败坏[注 8],唐玄宗提出以武、韦为戒,以贞观为榜样,作为执政的指导思想。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卢怀慎、张九龄与韩休等贤臣,并且广纳谏言。例如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将京官中有能之士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行政能力,又将有为的都督刺史升为京官。增进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裁减武周中宗时期的员外官等冗官,精简机构以便节省开支与提升行政能力。严格执行法律,抑制权贵,就算是皇亲国戚犯罪,也绳之以法。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产生良好的影响。加强执行均田制,打击土豪。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大

大提升农业生产力[35]。对外方面,改善与吐蕃、东突厥、契丹与奚的关系,推行和亲政策。听从姚崇与宋璟的建议,充实边防军务,并且避免与外族发生战争。这些措施使唐朝进入第二个全盛时期,人口大量增长,物产丰富[36],史称开元之治[34]:61。当时不仅中原地区、江淮地区以及成都平原经济发达,连人口较少的陇右河西地区也逐渐繁荣[1]:33。

天宝时期时,唐玄宗志得意满,放纵享乐,不问国事,并且纳儿媳杨贵妃。此时国政渐乱,唐玄宗罢免贤相张九龄,相继以李林甫与与杨国忠为相。李林甫有“口蜜腹剑”的恶名,[5]:440,他蔽塞言路,排斥贤才,采取任用不擅文采的蕃将为边将以杜绝“出将入相”之源,使得唐廷陆续任用高仙芝、哥舒翰与安禄山等边将。此时宦官也逐渐崛起,高力士权势炙手可热[2]:261。在军事上,由于唐朝多年的战争使得府兵制崩溃,兵源逐渐改为募兵制,禁军也进一步获得扩大。唐玄宗为了便于管控辽阔的边疆,于722年设置了九个节度使与一个经略使。节度使不只负责军事,之后还兼顾地方民政与财务[37],久之形成节度使尾大不掉的局面,也成为藩镇割据的远因[34]:64。对外方面,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将经常挑起对外战事,以邀战功。当时唐朝正与吐蕃、黑衣大食(即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争夺在西域与中亚的势力,其中以751年的怛罗斯战役最有名。唐将高仙芝被阿拔斯王朝与石国联军击溃而丧失在中亚的地位,而后因为中土爆发安史之乱,唐朝

[1]:35也没有恢复地位的打算。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节度使的权力甚大,当与中央发生冲突时,就很有机会发生叛乱。当时又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最有机会,他甚获唐玄宗宠信,与丞相杨国忠勾心斗角。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杨国忠与封常清认为敌军不足忧虑,命郭子仪自朔方出兵河北、高仙芝提大军出潼关战关东。十二月,封高两将皆败,东都洛阳沦陷,唐军退守潼关。封高二人被谗言所杀,改由哥舒翰坚守潼关。于河北举兵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也在隔年正月被燕将史思明击溃,关东一带尽数沦陷。然而郭子仪与河东李光弼进军河北,会师恒州(今河北真定),击败燕将史思明,燕军军心大乱。然而,唐玄宗与杨国忠急于平乱,强迫哥舒翰出兵。六月,唐军被燕军击溃,哥舒翰战死,唐玄宗紧急南逃蜀地成都,途中发生马嵬驿之变,杨国忠与杨贵妃在愤怒士兵的要求下被杀[2]:262。而太子李亨奉唐玄宗之命,前往西北灵武募兵。安禄山入主长安后建国燕。七月,李亨抵达灵武后,在宦官李辅国拥立下称帝,即唐肃宗,奉唐玄宗为太上皇[34]:67。

唐肃宗命其子李俶统领诸将,以李泌辅佐,派仆固怀恩出使回纥请兵。当时唐将房琯反攻长安失败,局势一度危急。757年燕军内讧,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父夺位,史思明回守范阳,并掌握河北军力。继而郭子仪和李光弼率军返回灵武,并联合回纥,于年底收复长安。然而燕军早于十月攻克江淮重镇睢阳(今河南商丘),张巡与许远战死。所幸郭子仪接着攻下洛阳,牵制燕军。不久,安庆绪退回邺城(今河北临漳),谋除史思明。史思明得知后投降唐朝,燕军势力只剩邺城一带,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围攻邺城。然而唐廷想要消灭史思明之事外泄,史思明于隔年三月率燕军南下击溃唐军,史称邺城之战。郭子仪被鱼朝恩谗毁而返回长安;史思明杀安庆绪,并吞其部,自称帝,以范阳为都;李光弼因燕军攻

克洛阳而退守,局势急转直下[34]:66。761年李光弼反攻洛阳失败,史思明获捷后居然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叛军分崩离析。762年太上皇与唐肃宗相继去世,太子李豫(原名李俶)继位,即唐代宗。唐代宗派其子李适统领诸将,仆固怀恩为副,率唐军与回纥军攻克洛阳。史朝义北走范阳,仆固怀恩率军追击,河北燕将李怀仙也投降唐军,并一同追击。隔年正月,史朝义在石头(今河北唐山东北)自缢,八年的战乱才告平定[34]:68。

藩镇割据[编辑]

主条目:藩镇割据、第二次宦官时代、永贞内禅和元和中兴 唐宪宗讨伐各地藩镇,加强中央权力,致力唐朝中兴。 安史之乱成为唐朝历史上的转折点[21]:139。藩镇割据、外族入侵、宦官专权与牛李党争等蜂拥而至,成为唐朝的内忧外患[2]:264。唐室为了尽快结束战事,将安史降将就地封为节度使以安抚之[注 9]。为了提防降将复叛,又遍地安置节度使。由于节度使兼管地方军事、政治和经济,全国各地几乎处于半独立的状态[38]:87。战后关东人丁锐减,土地大量荒芜[39],河北之地逐渐胡化,人民好武轻文,与诗赋取士的关中之地相比,形成截然不同的文化区。由于边防军调回平乱,外族纷纷入侵。吐蕃占领陇西、攻入关中,长安一度沦陷。回纥的勒索也消耗国力。宦官专权,李辅国、程元振拥立唐代宗为帝,是唐朝第一个受宦官拥立的皇帝,宦官鱼朝恩更被委任统领禁兵。779年唐代宗就在这些乱事中去世,长子李适继位,即唐德宗[38]:88。 唐德宗在初期颇能励精图治,坚决削灭藩镇,藩镇对其较为敬畏。他起用杨炎推行两税法,以刘晏改革漕运,修改盐法,行常平法以改善财政。但是他为人刚愎忌刻,没有任人之明。781年任用奸相卢杞后,政治日非。听信卢杞谗言,诛杀杨刘两臣。政治的败坏使藩镇逐渐轻视,最后爆发乱事。同年,成德李宝臣去世,其子李惟岳不被唐室同意继任,他就联合魏博田悦与淄青李纳举兵叛乱。唐室派马燧、李晟击败叛军,田悦被中央军围困于魏州(今河北大名),李惟岳则被部下王武俊所杀。另一方面,卢龙朱泚入朝后,由其弟朱滔继任卢龙节度使。由于卢龙朱滔与成德王武俊对朝廷不满,就联合淄青李纳、淮西节度使(约今河南省东南)李希烈叛乱,共推朱滔为盟主。调来抵抗淮西的泾原军也因为对朝廷赏赐不满,爆发了泾原兵变,唐帝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泾原军入长安后,共立朱泚为帝,并且包围奉天。李晟紧急率中央军回师关中,与朔方军李怀光解奉天之围。事后,唐德宗因卢杞谗言而不召见李怀光,虽然最后卢杞被贬,李怀光仍然怨恨唐帝。784年唐德宗采用陆贽之策,同意诸藩镇的要求,只有朱泚不赦,并且废除苛税,诸藩镇纷纷归服。朱滔和李希烈不愿投降,拉拢李怀光倒戈,唐德宗又逃到梁州(今陕西南郑)。同年,李晟收复长安,朱泚于东逃之际被部下所杀,李怀光也在隔年被马燧、浑瑊所灭,淮西李希烈也被部下所杀,至此乱事平定。然而,唐室承认藩镇的统治权,加深割据局面。由于唐德宗不信任将领,禁军转由宦官掌控,宦官权势薰天[2]:267。唐德宗晚年任用奸臣裴延龄,并且亲昵宦官贪吏,国政日衰。805年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继位,即唐顺宗[38]:89。 唐代宗遗留下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唐顺宗与唐宪宗都企图解决,其中唐宪宗较为成功,实现了元和中兴。唐顺宗以韦执谊为宰相,启用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派

唐朝一斗米等于多少斤篇二
《唐朝历史》

唐朝历史

编辑

唐朝历史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止,共289年。可以概略分成数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乱为界。初唐时国力强盛,唐太宗时期国力逐渐复苏,击败强敌东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贞观之治。

唐高宗时期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建立永徽之治。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于690年建国周,即武周,女主政治达到高峰。直到705年唐中宗因神龙革命而复辟,唐朝得以恢复。女主政治直到唐玄宗继位后才完全结束。唐玄宗时进入盛唐时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与转折,开元时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开明,威服四周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到天宝时期,政治逐渐混乱,于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中唐时,唐朝受到河朔三镇、吐蕃的侵扰、宦官专权与牛李党争等内忧外患的影响而衰退。其间虽然有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与唐宣宗的大中暂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内忧外患。

在晚唐时因为政治腐败,爆发了唐末民变,其中黄巢之乱破坏江南经济,使唐朝经济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镇割据,唐室最后被藩镇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并于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朱全忠建国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1]。 目录

1唐朝开国

2唐朝初期

▪ 贞观之治

▪ 高宗时期

▪ 武周篡唐

3盛世与动乱

▪ 开元之治

▪ 安史之乱

▪ 藩镇割据

4中唐时期

▪ 德宗改制

▪ 永贞革新

▪ 藩镇叛乱

5晚唐时期

▪ 内乱频繁

▪ 甘露之变

▪ 会昌中兴

▪ 牛李党争

▪ 大中暂治

6唐朝灭亡

▪ 黄巢之乱

▪ 藩镇之争

▪ 朱温篡唐

1唐朝开国编辑

唐朝皇室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也有经史学家考证应为赵郡隆庆李氏之后,属于关陇集团之一,与北周皇室和隋朝皇室的关系密切。其先祖为南北朝时期的李虎,他因功被封为西魏北周的八柱国家之一。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封李虎之子李昞为唐国公,后由李昞之子李渊继承爵位。

李渊受隋炀帝重用,于616年被派为太原留守,但隋炀帝对他也不放心,派王威与高君雅监督之。

隋朝在大业年间,由于隋炀帝过度使用国力与三征高句丽的失败,使得各地民变不止,史称隋末民变。李渊见天下大乱,隋朝的灭亡不可扭转,便生起取而代之的念头。617年李渊杀王威、高君雅,在太原起兵造反。不久,李渊率诸子众将攻破守备关中的屈突通,占领隋都大兴城。李渊拥立杨侑为帝,是为隋恭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而在扬州的隋炀帝,他心灰意冷,不愿返回关中,最后于618年的江都政变中被宇文化及等叛军杀害。李渊借此机会,于同年五月迫使隋恭帝禅位,建国唐朝,即唐高祖。都城大兴改名为长安,封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嫡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嫡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李渊建立唐朝后以关中为基地逐步统一天下。在入主关中前,先派使吹捧占据河南的瓦冈军李密,使其成为东方的屏障。入主关中后,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举、薛仁杲,派唐使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轨。620年派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今山西省)的刘武周、宋金刚。而后洛阳郑帝王世充与河北夏帝窦建德宣布结盟,联合抗唐。622年李世民击溃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也被李建成击溃,河北至此平定。623年辅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阳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江南平定。而两湖地区也在621年唐将李靖于唐平萧铣之战获胜,梁帝萧铣于江陵降唐。翌年,岭南冯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中国本部归唐朝所有。

2唐朝初期编辑

贞观之治

唐朝的崛起有赖秦王李世民,他的军事才能突出,率军赢得多次关键胜利。扫平群雄后,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为了皇位而斗争,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即唐太宗。 唐太宗励精图治、纳谏如流,逐渐恢复唐朝的国力。在内政方面,唐太宗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提升农业发展。在职官制度上,改良隋朝的制度,形成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限制皇权发展与贵族世袭等恶习。唐太宗不计出身,网罗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马周、高士廉和萧瑀等文臣,尉迟敬德、李靖、侯君集、程知节、李世勣和秦叔宝等武将。此外,唐太宗派官员四处询问百姓的生活情况,然后把各官员的功过写在屏风上,以便褒贬。

对外方面,唐太宗采取积极防御、以战止战的策略,以及用羁縻与武力的方式安抚四方。隋末唐初之际,北方东突厥汗国十分强大,时常南下侵扰,并且介入中原各势力。唐朝初期百废待举,626年东突厥突然袭击长安,率军抵达距离长安不远的泾阳(今陕西咸阳泾阳县)。对此唐太宗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在渭水隔河与突厥可汗对峙,定下渭水之盟。之后,唐太宗积极对付突厥,挑拨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的关系,以及突厥与周围诸部的关系。627年东突厥的藩属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因为不认同颉利可汗的政令与改革国俗,纷纷脱离,改立薛延陀部为可汗,突利可汗也归降唐朝。628年朔方人梁洛仁杀盘据夏州的梁师都,归降唐朝。而东突厥在分裂后又遇到大雪侵袭,牲畜大多被冻死饿死。629年李靖率骑兵奇袭攻灭东突厥,隔年北方各族入贡长安,诸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635年派李靖攻占吐谷浑,657年派苏定方西征攻下西突厥汗国,641年派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通婚。这些都稳定唐朝与四方各国的关系。

贞观时期国家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贞观之治”。《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四年(630年)一斗米不过三、四钱,全年死刑犯仅二十九人。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新罗帝王的治国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

唐太宗晚年,发生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内斗。所以唐太宗废李承乾,逐李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高宗时期

唐太宗去世后,李治即位,即唐高宗。此时唐朝承继贞观之治,国力鼎盛,史称永徽之治。当时尚有宿将如李勣、苏定方、薛仁贵等,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对内持续推行均田制,选用较低级但有才能的官吏。对外于659年消灭西突厥,疆域西扩至咸海与阿姆河一带,设立安西都护府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市)。并且于葱岭以西设置十六个都督府,让吐火罗叶护、诃达罗支国王等等中亚君主兼任都督。在东方,与新罗联合灭掉东北强国高句丽和百济,并白江口之战击败日本援军。唐朝在朝鲜半岛建立安东都护府,也间接促使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高宗中期以后,政权逐渐由皇后武则天掌握。武则天原为太宗时期的才人,太宗死后被高宗招入宫中。她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素多智计,兼涉文史”。656年起,高宗因健康原因,许多政事都逐渐交给武则天处理,武则天成为最高统治者之一,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去世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因为与中宗不合,武则天不久将中宗废为庐陵王,改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武周篡唐

武则天平定徐敬业的反叛后,于690年废睿宗,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即武周,定都洛阳(号称神都),改立李旦为皇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武则天掌权与称帝的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均田制的继续推行发展农业生产;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创出殿试和武举。武则天打击自北周以来的关陇集团,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时称“北门学士”,很多是来自关东与江南的士人。并且大力提拔人才,如狄仁杰、张柬之、张仁愿、姚崇等名臣将领。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当时佛教大兴,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但武则天执政的另一特点是强力控管,主要有严厉镇压徐敬业等反对派、屠杀唐宗室亲王与支持唐朝的大臣将领。鼓励告密,暗中监控官吏、诸侯,以及推广酷吏制度。扶持武三思、上官婉儿等党羽。这些在后世经常受到史学家的批评。

武则天晚年,听从狄仁杰的劝告,重立李显为太子,改立李旦为相王。705年武则天病重时,宰相张柬之与将领李多祚等人拥太子李显发动政变,他们杀女皇的男宠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重祚,唐朝复辟,封其弟李旦为安国相王,其妹太平公主为镇国太平公主,史称神龙革命。中宗统治经验颇为缺乏,在位时政治腐败,贪墨成风。他受到韦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氏党羽武三思等人迷惑,将功臣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流放诛杀。韦后与安乐公主野心勃勃,想要成为武则天第二。他们与上官婉儿联手迫使太子李重俊发动重俊之变,重俊最后事败被杀。710年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即殇帝,并且打算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唐隆之变,诛尽韦后与武氏势力,拥立睿宗李旦复辟为帝。睿宗复位后,立其子李隆基为太子,同意其妹太平公主干预政局,双方时常发生权力斗争。712年睿宗决定禅让帝位,太子李隆基即位,即唐玄宗。但是玄宗宣称太平公主又准备用羽林军兵变。隔年,玄宗发兵杀太平公主与其党羽,唐朝自武则天以来的女主政治,至此结束。

3盛世与动乱编辑

开元之治

唐玄宗时期可分为开元与天宝两个部分,其中开元时期的政治比较清明。当时唐朝政治日益败坏,唐玄宗提出以武、韦为戒,以贞观为榜样,作为执政的指导思想。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卢怀慎、张九龄与韩休等贤臣,并且广纳谏言。例如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将京官中有能之士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行政能力,又将有为的都督刺史升为京官。增进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裁减武周中宗时期的员外官等冗官,精简机构以便节省开支与提升行政能力。严格执行法律,抑制权贵,就算是皇亲国戚犯罪,也绳之以法。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产生良好的影响。加强执行均田制,打击土豪。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大

大提升农业生产力。对外方面,改善与吐蕃、东突厥、契丹与奚的关系,推行和亲政策。听从姚崇与宋璟的建议,充实边防军务,并且避免与外族发生战争。这些措施使唐朝进入第二个全盛时期,人口大量增长,物产丰富,史称开元之治。当时不仅中原地区、江淮地区以及成都平原经济发达,连人口较少的陇右河西地区也逐渐繁荣。

安史之乱

天宝时期时,唐玄宗志得意满,放纵享乐,不问国事,并且纳儿媳杨贵妃。此时国政渐乱,唐玄宗罢免贤相张九龄,相继以李林甫与杨国忠为相。李林甫有“口蜜腹剑”的恶名,,他蔽塞言路,排斥贤才,采取任用不擅文采的蕃将为边将以杜绝“出将入相”之源,使得唐廷陆续任用高仙芝、哥舒翰与安禄山等边将。此时宦官也逐渐崛起,高力士权势炙手可热。在军事上,由于唐朝多年的战争使得府兵制崩溃,兵源逐渐改为募兵制,禁军也进一步获得扩大。唐玄宗为了便于管控辽阔的边疆,于722年设置了九个节度使与一个经略使。节度使不只负责军事,之后还兼顾地方民政与财务,久之形成节度使尾大不掉的局面,也成为藩镇割据的远因。对外方面,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将经常挑起对外战事,以邀战功。当时唐朝正与吐蕃、黑衣大食(即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争夺在西域与中亚的势力,其中以751年的怛罗斯战役最有名。唐将高仙芝被阿拔斯王朝与石国联军击溃而丧失在中亚的地位,而后因为中土爆发安史之乱,唐朝也没有恢复地位的打算。

节度使的权力甚大,当与中央发生冲突时,就很有机会发生叛乱。当时又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最有机会,他甚获唐玄宗宠信,与丞相杨国忠勾心斗角。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杨国忠与封常清认为敌军不足忧虑,命郭子仪自朔方出兵河北、高仙芝提大军出潼关战关东。十二月,封高两将皆败,东都洛阳沦陷,唐军退守潼关。封高二人被谗言所杀,改由哥舒翰坚守潼关。于河北举兵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也在隔年正月被叛将史思明击溃,关东一带尽数沦陷。然而郭子仪与河东李光弼进军河北,会师恒州(今河北真定),击败叛军将领史思明,叛军军心大乱。然而,唐玄宗与杨国忠急于平乱,强迫哥舒翰出兵。六月,哥舒翰将兵八万与贼将崔乾祐战于灵宝西原,官军大败,死者十六七。哥舒翰退至潼关,为其帐下火拔归仁以左右数十骑执之降贼,关门不守,京师大骇,唐玄宗紧急南逃蜀地成都,途中发生马嵬驿之变,杨国忠与杨贵妃在愤怒士兵的要求下被杀。而太子李亨奉唐玄宗之命,前往西北灵武募兵。安禄山占据长安后建僭燕。七月,李亨抵达灵武后,在宦官李辅国拥立下称帝,即唐肃宗,奉唐玄宗为太上皇。

唐肃宗命其子李俶统领诸将,以李泌辅佐,派仆固怀恩出使回纥请兵。当时唐将房琯反攻长安失败,局势一度危急。757年叛军内讧,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父夺位,史思明回守范阳,并掌握河北军力。继而郭子仪和李光弼率军返回灵武,并联合回纥,于年底收复长安。然而叛军早于十月攻克江淮重镇睢阳(今河南商丘),张巡与许远战死。所幸郭子仪接着攻下洛阳,牵制叛军。不久,安庆绪退回邺城(今河北临漳),谋除史思明。史思明得知后投降唐朝,叛军势力只剩邺城一带,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围攻邺城。然而唐廷想要消灭史思明之事外泄,史思明于隔年三月率叛军南下击溃唐军,史称邺城之战。郭子仪被鱼朝恩谗毁而返回长安;史思明杀安庆绪,并吞其部,自称帝,以范阳为都;李光弼因叛军攻克洛阳而退守,局势急转直下。761年李光弼反攻洛阳失败,史思明获捷后居然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叛军分崩离析。762年太上皇与唐肃宗相继去世,太子李豫(原名李俶)继位,即唐代宗。唐代宗派其子李适统领诸将,仆固怀恩为副,率唐军与回纥军攻克洛阳。史朝义北走范阳,仆固怀恩率军追击,河北叛将李怀仙也投降唐军,并一同追击。隔年正月,史朝义在石头(今河北唐山东北)自缢,八年的战乱才告平定。

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成为唐朝历史上的转折点。藩镇割据、外族入侵、宦官专权与牛李党争等蜂拥而至,

成为唐朝的内忧外患。唐室为了尽快结束战事,将安史降将就地封为节度使以安抚之。为了提防降将复叛,又遍地安置节度使。由于节度使兼管地方军事、政治和经济,全国各地几乎处于半独立的状态。战后关东人丁锐减,土地大量荒芜,河北之地逐渐胡化,人民好武轻文,与诗赋取士的关中之地相比,形成截然不同的文化区。由于边防军调回平乱,外族纷纷入侵。吐蕃占领陇西、攻入关中,长安一度沦陷。回纥的勒索也消耗国力。宦官专权,李辅国、程元振拥立唐代宗为帝,是唐朝第一个受宦官拥立的皇帝,宦官鱼朝恩更被委任统领禁兵。779年唐代宗就在这些乱事中去世,长子李适继位,即唐德宗。

4中唐时期编辑

德宗改制

唐德宗在初期颇能励精图治,坚决削灭藩镇,藩镇对其较为敬畏。他起用杨炎推行两税法,以刘晏改革漕运,修改盐法,行常平法以改善财政。但是他为人刚愎忌刻,没有任人之明。781年任用奸相卢杞后,政治日非。听信卢杞谗言,诛杀杨刘两臣。政治的败坏使藩镇逐渐轻视,最后爆发乱事。同年,成德李宝臣去世,其子李惟岳不被唐室同意继任,他就联合魏博田悦与淄青李纳举兵叛乱。唐室派马燧、李晟击败叛军,田悦被中央军围困于魏州(今河北大名),李惟岳则被部下王武俊所杀。

另一方面,卢龙朱泚入朝后,由其弟朱滔继任卢龙节度使。由于卢龙朱滔与成德王武俊对朝廷不满,就联合淄青李纳、淮西节度使(约今河南省东南)李希烈叛乱,共推朱滔为盟主。调来抵抗淮西的泾原军也因为对朝廷赏赐不满,爆发了泾原兵变,唐帝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泾原军入长安后,共立朱泚为帝,并且包围奉天。李晟紧急率中央军回师关中,与朔方军李怀光解奉天之围。事后,唐德宗因卢杞谗言而不召见李怀光,虽然最后卢杞被贬,李怀光仍然怨恨唐帝。784年唐德宗采用陆贽之策,同意诸藩镇的要求,只有朱泚不赦,并且废除苛税,诸藩镇纷纷归服。朱滔和李希烈不愿投降,拉拢李怀光倒戈,唐德宗又逃到梁州(今陕西南郑)。同年,李晟收复长安,朱泚于东逃之际被部下所杀,李怀光也在隔年被马燧、浑瑊所灭,淮西李希烈也被部下所杀,至此乱事平定。然而,唐室承认藩镇的统治权,加深割据局面。由于唐德宗不信任将领,禁军转由宦官掌控,宦官权势薰天。唐德宗晚年任用奸臣裴延龄,并且亲昵宦官贪吏,国政日衰。805年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继位,即唐顺宗。

永贞革新

唐代宗遗留下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唐顺宗与唐宪宗都企图解决,其中唐宪宗较为成功,实现了元和中兴。唐顺宗以韦执谊为宰相,启用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派。他们废除欺压百姓的宫市和五坊小儿,减轻税赋。任韩泰掌控神策军,试图夺取宦官军权,史称永贞革新。同年,唐顺宗中风,宦官俱文珍利用太子李纯想做皇帝的心理,联合韦皋等等藩镇迫使唐顺宗让位,借此扳倒改革派,史称永贞内禅。太子李纯继位,即唐宪宗。

唐宪宗颇能驾驭宦官与外廷,做事勤勉政务,善于纳谏。他采纳杜黄裳的建议着手削藩。当时全国共有四十六处藩镇,大都在半独立的状态,只剩浙江一带还供应朝廷的财务来源。他采取扩宽财路,力行节俭的方式以稳固财力。由于藩镇中以安史系最强,他先从较弱的藩镇下手。806年剑南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夏绥留后杨惠琳与隔年的镇海李锜先后叛变,被唐室一一平定。接着是牵制数十万唐军的安史系淮西节度使吴元济,814年由于吴元济四处掠夺且私自传位继承,唐宪宗先后派十六镇的兵力讨伐之,然而未能成功。期间淄青李师道与成德王承宗派人刺杀主战派宰相武元衡,唐帝复以裴度代替,并以李诉(李晟之子)主讨战事。817年李诉采降将李祐之计,雪中奇袭吴元济总部蔡州(今河南汝南),淮西平定。淄青李师道恐慌,唐宪宗派李光颜、李诉率军讨伐。两年后李师道被部下所杀,淄青平定。河北方面,魏博田弘正支持唐室。成德王承宗曾经反叛唐室,淮西平定后与卢龙刘总归顺唐室。到819年,全国藩镇在名义上都服从中央,派使纳贡,史称元和中兴。然而唐宪宗对国事有点

唐朝一斗米等于多少斤篇三
《一碗米养个恩人 一斗米养个仇人》

一碗米养个恩人 一斗米养个仇人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自从十多年前听一位长辈说了?以后,这句话一直在我脑子里转,多年想不透的一个问题找到?了根源,有豁然开朗之感。打小接受的传统教育是做人要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也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所以自己倾心相助的朋友离我而去时,我苦闷并百思不得其解:虽然自己不图回报,可事情不应如此,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道理?我上网看到这样的一篇文章,就转到这里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理解了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就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他会感恩不尽。但是,你如果继续给他米,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了。一碗米不够,二碗米不够,三碗四碗还是?觉得你只给了沧海一粟,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实就是你?灵魂中的痒。痛,可以忍住,而痒却是越挠越想挠的。?

有这样一则故事:三国时,吴国有?个叫赵姬的女人,闺女出嫁前,她说“到了婆家,你可千万不?要做好事哟。”闺女不解问母亲:“您不让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坏事吗?”母亲立刻正色道:“好事都

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

说的这番话很复杂,既有哲学问题,又有道德问题,?还牵扯到心理学问题。盖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愿其遇事?表暴,斤斤于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为善?也。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习惯了这样做,甚而认?为天生就该这样做。最可怕的是,说话管用的人把做好事者当?典型,号召大家来学习,搞得做好事的下也下不来,坏也坏不?了,苦不堪言。这就是我们教育中的盲点。?

生活里常有这样的事,第一次为一个人提供帮助时,他会对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会淡化,到了N次以后,他?简直就理直气壮地认为这都是应该为他做的,甚至当没有了这?种帮助时,他会对施助者心存怨恨。这也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

唐朝一斗米等于多少斤篇四
《“用斗钱运斗米”辨——关于唐代漕运江南租米的费用》

唐朝一斗米等于多少斤篇五
《一把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

一把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

古时候,有两户人家是邻居。两家平日里相处得不错,关系很融洽。两家都以种田为生,其中一家人更勤奋一些,家中条件也更宽裕。

有一年遇上旱灾,两家都颗粒无收。穷家每年都没有多少富余,就指望着田里的收成过活,今年眼看着一家人就要饿肚子了,而富家因为往年有结余,家里有不少储备的粮食。看到邻居家有困难,富家送去了一升米,解了穷家的燃眉之急。

因为这一升米,穷家才没有在灾年饿死。度过灾年后,穷家家长专门去富家拜谢。交谈之中,又提到穷家现在连吃饭都很困难,下一年的种子更没有着落。于是,富家再一次表现慷慨,又拿出一斗粮食给穷家。

回家后,穷家一家人商量这一斗粮食应该怎么分配。分来分去,最后发现,除了吃以外,这斗粮食根本不够明年地里的种子。于是,穷家开始抱怨起来,觉得富家太过分了,既然有富余,就该多给他们一些粮食,心里有了怨气,就到处说富家的坏话。

没过多久,富家也知道了穷家的抱怨。富家人非常生气,心想:“我白送你们这么多的粮食,不仅不感谢我,还到处说我坏话,太不像话了。”于是,断绝了和穷家的来往。 本来关系挺好的两家人,却因为由一升米提高到一斗米而成为仇人。这就是俗语中常说的“一把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

一个人在饥寒交迫的时候,得到一把米,能解决他的生存问题,他自然会感激不尽。不过,如果继续给他米,这个人就会觉得理所当然,慢慢会变得心安理得。一把米已经不够了,两把、三把,甚至更多,对他来说,欲望已经被放大。

曾经有一个母亲在女儿出嫁前嘱咐女儿:“到了婆家,记住不要一直做好事。”这位母亲正是深谙“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母亲担心女儿一直做好事,婆家会认为这个媳妇天生就是这样,对她所做的好事不会记在心里,反而会有更多的要求,甚至不允许她日后出现一点点的细小差错。

生活里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当第一次帮助了某人,他会对你心存感激,而第二次帮助他的时候,他的感恩心理就会淡化。数次之后,别人甚至将你的付出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一旦他所期望的帮助没有出现,反而会对你心存怨恨。

施恩不图报,这是很多人帮助他人的初衷。然而,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走向了“理所当然,恩而不谢”,你还能坚持把好事做下去吗?

文中穷人对于富人的态度其实就相当于消费者对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感。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人们从消费中得到的总效用在开始的时候不断增加,逐渐达到最大值,然后又逐渐减少,但是即使在总效用增加的时候,其增量也在逐渐减少,边际效用趋于下降,并在总效用达到最大之后成为负数,即对某种物品的消费超过一定量后,不但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满足和享受,反而会因其痛苦的感觉,这就是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穷人对富人刚开始是感激,但在富人对于穷人的施舍越来越多时,穷人反而觉得欲求不满,对于富人的感情最终变成了责怪和厌恶。

唐朝一斗米等于多少斤篇六
《唐朝简介》

唐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唐”重定向至此。关于唐和唐朝的其他意思,详见和。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朝代之一。国号唐是晋国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唐朝由唐高祖李渊所建立,与隋朝合称隋唐。唐室出身关陇集团,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254。其后代李渊为隋朝晋阳(今山西太原)留守,在隋末民变时出兵入关中以争夺天下,于618年受隋恭帝杨侑禅位建国唐朝,在唐朝统一战争统一天下。唐朝的首都为长安(今陕西西安),并且设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等等陪都[3]。

唐朝历史可以概略分成数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乱为界。初唐时国力强盛,唐太宗时期国力逐渐复苏,且击败强敌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贞观之治。唐高宗时期,唐高宗与武后时期击败高句丽等强敌,建立永徽之治。唐高宗去世后,武后于690年建国周,即武周,女主政治达到高峰。直到705年唐中宗因神龙革命而复辟,唐朝得以恢复。女主政治直到唐玄宗继位后才完全结束。唐玄宗时进入盛唐,是唐朝的第二高峰与转折,开元时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开明,威服四周国家,史称开元盛世[4]:36。到天宝时期,政治逐渐混乱,史称天宝危机,于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中唐时,唐朝受到河朔三镇、吐蕃的侵扰、宦官专权与牛李党争等内忧外患的影响而衰退。其间虽然有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与唐宣宗的大中暂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内忧外患。在晚唐时因为政治腐败,爆发了唐末民变,其中黄巢之乱破坏江南经济,使唐朝经济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镇割据,唐室最后被藩镇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并于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朱全忠建国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424。

唐朝的疆域广大但时常变动,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势力范围。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6][7][8]其鼎盛时为7世纪,当时中亚的绿洲地带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9],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10]。中唐后漠北、西域的领地相继失去,到晚唐时衰退到等同中国本土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区。[4]:36据保守估计,唐朝人口从初唐的2500万升至其鼎盛时期(天宝年间)的全国人口8000万,远远超过隋朝的人口峰值4600万。[11][12]此时,长安市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13][14][15][16][17]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所谓的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雕版印刷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权力在皇帝与宰相,到后期变成皇帝与宦官。同隋朝推行科举制度,使得晋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18]军事制度前期采用府兵制,军力强盛,多次击败外族。后期则出现节度使(藩镇)的军政制度,割据一方,到唐朝后期还出现四十八个藩镇。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与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争夺四方霸权。借由羁縻制度控制回纥、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19]并且让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国家吸收唐朝的文化与政治体制[4]:38。唐朝的经济富盛,结合华北、关中与江南的经济,到后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与赋税制度随着社会改变而改革,由均田制与租庸调制转向两税制,并且增加许多杂税。其中两税制影响中国后半期的赋税制度[5]:424。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成为了开放的国际文化[20]:126。其文学发展达到高峰,以诗最有兴盛。当时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等。且有推行古文运动的韩愈。其史书与传奇(小说的前身)也十分发达。由于吸收了西域特征与宗教色彩,唐朝艺术与前后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画、雕刻、书法与音乐都很发达[21]:758。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历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时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22]。

历史

唐朝时期漫长,大致上可以分成前期与后期。其分界点可按政治与经济角度区分成安史之乱与两税法的颁布。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武将四处开疆拓土,文臣稳定朝政,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乱事发生后,唐朝遭遇许多问题,国力趋向衰退。从经济的角度看,前期采取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在唐德宗颁布两税法后,中国后期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基本上以两税法为基础。比较传统的分法有四分法,即唐高祖至唐睿宗的初唐、唐玄宗至唐肃宗的盛唐、唐代宗至唐文宗中唐与唐武宗至唐哀帝晚唐等四个时期[注 4]。

李渊开国

建立唐朝的唐高祖李渊

唐朝皇室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也有经史学家考证应为赵郡隆庆李氏之后[注 5],属于关陇集团之一,与北周皇室和隋朝皇室的关系密切[2]:255。其先祖为南北朝时期的李虎,他因功被封为西魏北周的八柱国家之一。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封李虎之子李昞为唐国公,

后由李昞之子李渊继承爵位。李渊受隋炀帝重用,于616年被派为太原留守,但隋炀帝对他也不放心,派王威与高君雅监督之[4]:37。 隋朝在大业年间,由于隋炀帝过度使用国力与三征高句丽的失败,使得各地民变不止,史称隋末民变。李渊见天下大乱,隋朝的灭亡不可扭转,便生起取而代之的念头[26]。617年李渊杀王威、高君雅,在太原起兵造反。不久,李渊率诸子众将攻破守备关中的屈突通,占领隋都大兴城。李渊拥立杨侑为帝,是为隋恭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4]:37。而在扬州的隋炀帝,他安逸游乐,不愿返回关中,最后于618年的江都政变中被宇文化及等叛军杀害。李渊借此机会,于同年五月迫使隋恭帝禅位,建国唐朝,即唐高祖。都城大兴改名为长安,封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嫡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嫡四子李元吉为齐王[4]:37。 李渊建立唐朝后以关中为基地逐步统一天下。在入主关中前,先派使吹捧占据河南的瓦冈军李密,使其成为东方的屏障。入主关中后,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举、薛仁杲,派唐使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轨。620年派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今山西省)的刘武周、宋金刚。而后洛阳郑帝王世充与河北夏帝窦建德宣布结盟,联合抗唐。622年李世民击溃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也被李建成击溃,河北至此平定。623年辅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阳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江南平定。而两湖地区也在621年唐将李靖于唐平萧铣之战获胜,梁帝萧铣于江陵降唐。翌年,岭南冯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中国本部归唐朝所有[1]:11。

贞观之治[编辑]

主条目: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和唐与突厥的战争

唐朝的崛起有赖秦王李世民,他的军事才能突出,率军赢得多次关键胜利。扫平群雄后,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为了皇位而斗争,李世民发动,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于是,成为。李世民继位,即唐太宗。:41。

唐太宗励精图治、纳谏如流,逐渐恢复唐朝的国力。在内政方面,唐太宗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提升农业发展:425。在职官制度上,改良隋朝的制度,形成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限制皇权发展与贵族世袭等恶习。唐太宗不计出身,网罗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马周、高士廉和萧瑀等文臣,尉迟敬德、李靖、侯君集、程知节、李世勣和秦叔宝等武将。此外,唐太宗派官员四处询问百姓的生活情况,然后把各官员的功过写在屏风上,以便褒贬:256。

对外方面,唐太宗采取积极防御、以战止战的策略,以及用羁縻与武力的方式安抚四方:212。隋末唐初之际,北方东突厥汗国十分强大,时常南下侵扰,并且介入中原各势力。唐朝初期百废待举,626年东突厥突然袭击长安,率军抵达距离长安不远的泾阳(今陕西咸阳泾阳县)。对此唐太宗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在渭水隔河与突厥可汗对峙,定下渭水之盟。之后,唐太宗积极对付突厥,挑拨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的关系,以及突厥与周围诸部的关系。627年东突厥的藩属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因为不认同颉利可汗的政令与改革国俗,纷纷脱离,改立薛延陀部为可汗,突利可汗也归降唐朝。628年朔方人梁洛仁杀盘据夏州的梁师都,归降唐朝。而东突厥在分裂后又遇到大雪侵袭,牲畜大多被冻死饿死。629年李靖率骑兵奇袭攻灭东突厥,隔年北方各族入贡长安,诸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635年派李靖攻占吐谷浑,657年派苏定方西征攻下西突厥汗国,641年派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通婚。这些都稳定唐朝与四方各国的关系:75:212。

贞观时期国家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贞观之治”。《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四年(630年)一斗米不过三、四钱,全年死刑犯仅二十九人。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新罗帝王的治国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45。

日月凌空[编辑]

主条目:贞观遗风、武周和韦后之乱

唐太宗晚年,发生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内斗。所以唐太宗废李承乾,逐李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去世后,李治即位,即唐高宗。此时唐朝承继贞观之治,国力鼎盛,史称永徽之治。当时尚有宿将如李勣、苏定方、薛仁贵等,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对内持续推行均田制,选用较低级但有才能的官吏。对外于659年消灭西突厥,疆域西扩至咸海与阿姆河一带,设立安西都护府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市)。并且于葱岭以西设置十六个都督府,让吐火罗叶护、诃达罗支国王等等中亚君主兼任都督。在东方,与新罗联合灭掉东北强国高句丽和百济,并白江口之战击败日本援军。唐朝在朝鲜半岛建立安东都护府,也间接促使新罗统一朝鲜半岛[1]:24。

高宗中期以后,政权逐渐由皇后武则天掌握。武则天原为太宗时期的才人,太宗死后被高宗招入宫中。她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素多智计,兼涉文史”。656年起,高宗因健康原因,许多政事都逐渐交给武则天处理,武则天成为最高统治者之一,与高宗并称“二圣”[30]。高宗去世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因为与中宗不合,武则天不久将中宗废为庐陵王,改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平定徐敬业的反叛后,于690年废睿宗,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即武周,定都洛阳(号称神都),改立李旦为皇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31]:55。在武则天掌权与称帝的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均田制的继续推行发展农业生产;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创出殿试和武举。武则天打击自北周以来的关陇集团,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时称“北门学士”,很多是来自关东与江南的士人。并且大力提拔人才,如狄仁杰、张柬之、张仁愿、姚崇等名臣将领[32]。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当时佛教大兴,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31]:57。但武则天执政的另一特点是强力控管,主要有严厉镇压徐敬业等反对派、屠杀唐宗室亲王与支持唐朝的大臣将领。鼓励告密,暗中监控官吏、诸侯,以及推广酷吏制度[

上官婉儿等党羽。这些在后世经常受到史学家的批评[1]:26。

武则天晚年,听从狄仁杰的劝告,重立李显为太子,改立李旦为相王。705年武则天病重时,宰相张柬之与将领李多祚等人[注 7]注 6]。扶持武三思、拥太子李显发动政变,他们杀女皇的男宠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重祚,唐朝复辟,封其弟李旦为安国相王,其妹太平公主为镇国太平公主,史称神龙革命。中宗统治经验颇为缺乏,在位时政治腐败,贪墨成风。他受到韦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氏党羽武三思等人迷惑,将功臣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流放诛杀。韦后与安乐公主野心勃勃,想要成为武则天第二。他们与上官婉儿联手迫使太子李重俊发动重俊之变,重俊最后事败被杀[2]:259。710年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即殇帝,并且打算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唐隆之变,诛尽韦后与武氏势力,拥立睿宗李旦复辟为帝

[31]:59。睿宗复位后,立其子李隆基为太子,同意其妹太平公主干预政局,双方时常发生权力斗争。712年睿宗决定禅让帝位,太子李隆基即位,即唐玄宗。但是玄宗宣称太平公主又准备用羽林军兵变。隔年,玄宗发兵杀太平公主与其党羽,唐朝自武则天以来的女主政治,至此结束[1]:27。

盛世与动乱[编辑]

唐朝一斗米等于多少斤篇七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

一句话点醒多少梦中人! 原来一直想不透的问题,这句话终于找到了根源,让自己豁然开朗!打小接受的传统教育是做人要讲义气,也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所以自己倾心相助的朋友离我而去时,我苦闷并百思不得其解:虽然自己不图回报,可事情不应如此,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道理?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理解了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就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他会感恩不尽。但是,如果继续给他米,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了。一碗米不够,二碗米不够,三碗四碗还是觉得你只给了沧海一粟。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实就是你灵魂中的痒。痛,可以忍住,而痒却是越挠越想挠的。

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其中一个家中要富裕的多,两家相处却很好。有一年,天灾导致田中颗粒无收。穷的一家没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粮食,就给穷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穷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的恩人!熬过最艰苦的时刻后,穷人就前往感谢富人。说话间,谈起明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说:这样吧,我这里的粮食还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这穷的千恩万谢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后,家里人说,这斗米能做什么?根本就不够明年地里的种子,他们太过分了,既然这么有钱,就应该多送我们一些粮食和钱。这话传到了富人耳朵里,他很生气,心想,我白白送你这么多的粮食,

你不仅不感谢我,还把我当仇人一样忌恨。于是,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从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升米恩,斗米仇。当人快被饿死的时候,你给他一升米,他会把你当作恩人;可你要给了一斗米,他就会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给我更多,你要不给我,那你就成为我的仇人了。

三国时,吴国有个叫赵姬的女人,闺女出嫁前,她说“到了婆家,你可千万不要做好事哟。”闺女不解问母亲:“您不让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坏事吗?”母亲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 赵姬说的这番话很复杂,既有哲学问题,又有道德问题,还牵扯到心理学问题。余嘉锡在其《世说新语笺疏》中为赵姬的话语心生感慨,他说:“盖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愿其遇事表暴,斤斤于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为善也。”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习惯了这样做,甚而认为天生就该这样做。

生活里常有这样的事,第一次帮他时,他会对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会淡化,到了N次以后,他简直就理直气壮地认为这都是应该为他做的,甚至当没有了这种帮助时,他会对施助者心存怨恨,正所谓恩中招怨。

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

明白了这些,我心释然了。这句话解开了多少人的心锁。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41572.html

    【唐朝一斗米等于多少斤】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