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桂林的诗歌

| 公卫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公卫执业医师】

关于桂林的诗歌篇一
《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

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 标心之梵宇,运想入仙洲。婴痼乖同好,沈情阻若抽。叶落乍难聚,情离不可收。何日乘杯至,详观演法流。

不愿做神仙 愿做桂林人。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王官不可阙,未宜后诸生。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 渡远千峰外,轻舟八桂临。象山浮水月,芦笛逸清音。九马丹青画,一江烟雨琴。秋风邀夜月,夜月作诗吟。 峰倒碧波盈,漓江暮霭青。兴坪山似画,阳朔水如晶。玉璧江心映,船歌岸柳听。金秋渔火夜,百里尽蝉鸣。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

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复皆愁万里程。尔解分飞却回去,我方从此向南行。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

关于桂林的诗歌篇二
《桂林山水简介名句诗词》

一、桂林山水的名句

“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 ----当代军事家、政治家、诗人陈毅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唐.杜甫

“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宋.黄庭坚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近代爱国诗人误迈。”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清.袁枚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于流”

“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唐代诗人沈彬

“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 ---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

“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绕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明.孔镛《象鼻山》

“重峦叠峰瞰江流,空明一径通人游”,明.周进隆《再题叠彩山》诗,道出了木龙洞的特点。

“城边一峰拔地起。嵯峨俯瞰漓江水。江流到此忽一折,百道滩声咽江底” -------清代诗人张联桂题咏伏波山的诗句。 “自古山如画,而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清.徐沄《画山》

二、有关桂林山水的诗词

王昌龄【送谭八之桂林】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李频【赠桂林友人】

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王昌龄【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李渤【桂林叹雁】

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复皆愁万里程。尔解分飞却回去,我方从此向南行。

陈叔达【早春桂林殿应诏】

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

上官仪【早春桂林殿应诏】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王昌龄 【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李商隐【桂林】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李商隐【桂林路中作】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许浑【送杜秀才归桂林】

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愁君

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

三、桂林山水简介: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漓江西岸,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山水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古迹、石刻等等。

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现在,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风景区已经形成。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难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以及国家元首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名句长期找不到确切出处,有人认为是南北宋时有此句的。在清代爱国诗人吴迈曾引用该句作了一首诗: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关于桂林的诗歌篇三
《古诗词欣赏技巧及桂林阳朔山水诗词赏识》

古诗词欣赏技巧及桂林阳朔山水诗词赏识

——李灵资老师

一. 学习方法

①初读诗词,疏通文字

②细读诗词,理解词句

③朗读诗词,体会情感

二. 分析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③厌:满足。

[理解词语及句义]

解题: 解词: 句义: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理解诗意及诗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背景知识]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理解词义]

查找有关资料,理解字、词意思。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光融为一体。③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④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中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部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辽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兴趣。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理解词义]

补充词语解释: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赏析]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怀念之情。这是其中的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青、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做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3. 辨析

思考:三首诗各自描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第一首诗写的是作者独坐敬亭山看到的、感受到的。第二首诗写的是作者远望洞庭湖水和君山的景色。第三首词写的是江南的江花和江水。三首诗词都写山、水,但写法上不同,第一首运用拟人的写法写敬亭山;第二首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照耀下的洞庭湖水和君山的美丽;第三首妙不可言,首尾呼应,词句对仗,反问结束,极富感染力。

《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分析:

1、观赏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观赏桂林的山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呢?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3、山水相映的景象

“„„连绵不断的画卷„„”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古人赞美桂林山水的诗词

桂林山水岂止是应该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她还应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她是当之无愧的双遗产。因为她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滴水都浸透了诗情画意,她已经是“人化的自然”了。 桂林的官方之所以不申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桂林山水的知名度已经足够了,中国大多数地方申遗是为了借遗产的广告效应搞旅游。而桂林不需要世界遗产名录来做广告,她早在千年前就有无数大诗人做的广告了。

唐代有一位叫任华的官员在漓江边给朋友送行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大诗人韩愈这样描绘桂林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杜甫诗曰:“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据考证,韩愈、杜甫从没去过桂林。没去过,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一定是耳闻了。可见在唐代桂林已经知名度很高了。

有人统计过唐代有30多位诗人写过桂林,宋代就更多了。如果说唐代的诗歌是对桂林山水情景交融的描绘的话,那么宋代的诗词对桂林山水就是直接的赞颂和打分了。

张孝祥的诗句“云山米家画,水竹辋川庄”,还算是含蓄的;李纲的“雁荡武夷何足道,千岩原是小玲珑”;大诗人黄庭坚的“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张洵的“桂林山水冠衡湘”;邓公衔的“桂林岩洞冠天下”;曾几的“江山清绝胜中原”;张孝祥的“桂林山水之胜甲东南”等,就是直接的评判了。

过去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但不知起于何时。1983年,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在对独秀峰石刻进行清理时,意外发现这里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原来早在801年前的宋代,时任广西提点刑狱兼权府事的王正功,在为赴京城赶考的桂林考生饯行的宴会上,当众赋诗,最早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

历代诗人描绘桂林山水的诗歌,至今已有1万多首。这些诗描写山水之准确,比喻之贴切传神,情感之真挚,炼词造句水准之高,都是文学的奇葩。

对于诗人们从古到今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我并不感到意外。但是有一个现象让我感到意外:诗人们对桂林山水的描绘与今日地理和地质学家用科学语言对桂林山水的解释竟然相互呼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好像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一对孪生姊妹。诗人描述现象,抓住特征,科学家则分类命名,解释原因。

如诗人注意到了桂林的山与其他地方(如中原)的山不同。按照地质学家翁文灏对山的分类,山有褶皱山、断层山、蚀余山、火山等,但桂林的山的确无法归到以上几类中,勉强归的话,归到蚀余山还算差强人意。

褶皱山和断层山等抬升以后,受到河流的侵蚀,都会形成脊线,一条大山脉的脊线或者呈鱼骨状,或者呈梳子状等;但是在桂林的山上找不到山脉的脊线,山峰一个个是独立的,拔地而起;峰丛则一簇簇地像莲花一样,也无脉。

一些诗人注意到了桂林的喀斯特山峰与褶皱山、断层山的不同。如唐代的柳宗元在《訾家洲亭记》中说:“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这样说桂林的山:“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簪,森列无际。”清代诗人袁枚说得就更清楚了,他的《独秀峰》一诗这样写道: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这还不算,他后来直接在散文中写出对桂林山的这一看法:“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剑穿虫啮,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随园全集・小仓山房续文集》卷二十九)这样的文学作品有些像地理学论文了。

南朝颜延之诗“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唐代张固的诗“孤峰不与众山俦,直上青云势未休”,说的都是喀斯特峰林平原上孤峰的特征。

宋代诗人刘克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这句诗就是对喀斯特峰林平原的形象化解释了。

诗人们用诗说桂林的气候。杜甫诗:“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白居易诗:“桂林无瘴气,柏署有清风。”今天科学家对此的解释是漓江流域由于季风的影响,5月至8月为雨季,与盛夏伴行,可为游客带来凉意。又因桂林在地貌上处于湘桂走廊,是南北气流的通道,这也是桂林夏日凉爽的另一个原因。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漓江水色的美和清澈是闻名的,假如漓江的水是浑浊的,那么桂林山水就黯然失色了。

韩愈的诗千古传诵: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蓟北处士的诗: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袁枚的诗: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他们写的都是漓江水的清澈。

漓江的水为什么清呢?地理学家的解释是这样的:在喀斯特地区,降水对地表和河水对流经地区的侵蚀是一种化学过程,并以化学溶液的形式搬运,这是喀斯特地区河流水体泥沙含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在非喀斯特地区,山坡和地表会覆盖一层风化壳,或者发育成土壤,降水和河水侵蚀产生的是泥沙,河流以悬移质和推移质的形式把这些泥沙搬走。因此在非喀斯特地区,河流在雨季经常是浑浊的。

到了徐霞客这里,他则把诗人与科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优美的文学游记,而且还是17世纪伟大的科学著作。他已经不是对山水游览赏玩,也不满足于对山水美的歌咏和赞叹,他开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探险和考察。桂林山水吸引了他,让他在此驻留了一月之久。他在桂林探索了100多个洞穴。他两探七星岩,按他对七星岩的描述画下图来,几乎就是现代洞穴探险家对洞穴的实测图。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陈述彭、施雅风、周廷儒对七星岩进行了实地测量,并画出图来,他们发现徐霞客的记述精准无误。

他辨析了“石山”和“土山”,他分清了“峰林”和“峰丛”,他命名了一系列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如他称石芽地貌为石齿、石萼,岩溶漏斗为井和龙并,洼地中积水为石潭、天池,称地下河为伏流,称天然桥为天生桥,称岩洞中的碳酸钙沉积物为石乳、乳柱、石笋、石盆、石田、石丸等。他对钟乳石的成因说是“皆玉乳之所融结”,“石膏日久凝胎而成”,对石潭的成因说是“皆平地下陷”,落水洞的成因说是“由于水捣成井”尽管这些发现和思考并非都是在桂林山水的考察中得到的,但桂林的确是他喀斯特考察用力最勤,也是他最喜爱的地方。

关于桂林的诗歌篇四
《桂林石刻诗歌初探》

・52・广西地方志 2009年第6期(总第159期) 

桂林石刻诗歌初探

陈 微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桂林石刻诗歌描绘了秀丽瑰奇的桂林山水风貌,感情和文化心态,是自然之美与观赏者心灵相融合的产物。,又因物质载体的特殊性而具有景观性、水交相辉映的亮丽的人文景观。

[关键词]桂林石刻诗歌;;;[中图分类号]]B

 [文章编号]1003-434X(2009)06-0052-04

  在桂林的奇山秀水、崖壁洞府间,分布着南朝至今共2000余件石刻作品,内容以山水诗文、记游题名等山水题刻居多,其中有唐代至清代约700余首诗歌作品,是桂林山水诗歌的重要组成

如被唐朝元晦认为“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

[1](P19)

(叠彩山记》)而得名的叠彩山,间,若叠彩然”《

其“彩翠相间”的特点是众多诗刻描绘的重点。

(宋・曹辅元如“:一水群峰翠若堆,洞天终日鼓风雷。”

[1](P74)

)《风洞题诗》“重峦叠嶂瞰江流,空明一径通人游。”[2](P94)

(明・)周进隆《再题叠彩山诗》

部分。这些诗歌描绘了秀丽瑰奇的桂林山水风貌,反映了儒释道思想影响下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和精神旨趣,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由于物质载体的特殊性,这些诗歌除具有文学上的特点以外,还呈现出石刻诗歌自己的特点。

“洞天终日鼓风雷”形象地道出了风洞之奇。风洞位于明月峰山腰,南北对穿,终年清风不断,

(明・诗人们对此多有题咏,如“:虚谷风生万壑秋”张

[2](P227)

)“(清・沛《游风洞山诗》、风声习习洞门窄”徐德升[3](P331)

)等。清代大诗人袁枚更是以一《风洞山诗》

一、桂林石刻诗歌的内容

描写、赞美桂林清丽奇特的山水风光,记叙游历之乐,是桂林石刻诗歌的主要内容。同时,于写景之中寄寓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感,亦是这些诗歌表现的重要内容。另外还有一些劝勉科举考试的劝驾诗、鹿鸣宴诗,以及为了纪念和保存某些有价值的诗人诗作和书法艺术而刻石的诗作,但数量极少。本文重点讨论石刻诗中的山水游览之作。

(一)赞美桂林山水风光,突出各景点的特色

刻于诸众景点的石刻诗词,不仅从总体上表现了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奇丽特色,还以传神笔调,描绘出各景点的不同特色。

种诙谐的语言,写出自己游风洞时的所感所乐:

“泱泱天大风,谁知生此洞。古剑劈山开,千年不合缝。我身伛偻入,风迎更风送。折腰非为米,缩脰岂为冻

[3](P143)

(游风洞登仙鹤明月诸峰诗》)……”《

又如卓然独立于城中的独秀峰,诗人们多歌咏其高标独秀、气势凌然的特点“:一柱镇南天,登临

(清・范学义四望悬。风云生足下,风云列胸前。”《登独

[3](P266)

)“此峰秀峭挺然立,一笔通天独自成。秀峰诗》”[3](P277)

(清・)胡午亭《独秀峰题诗・其一》

其他著名景点的题诗也各具特色。如象鼻山水月洞,以其空明澄澈的优美景色而为人所称颂:

(宋・“水际空明月正圆,人行月里水如天。”张釜《桂林山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桂林石刻文学研究”(项目编号:

2008106020501M32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微,女,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07级硕士研究生。

 桂林石刻诗歌初探

[1](P233)

)普陀山七星岩(栖霞洞),水七咏诗・水月洞》

・53・

们不但能欣赏到桂林山水的奇特美景,还能体味

到历代作者的不同的思想感悟和文化心态。

11娱情山水的闲适情怀唐宋时期,桂林是官员文人贬谪或流贬途经之地。虽然政治上的不得志和异乡的奔波流徙,使文人内心怀有幽怨愁苦之气,但秀丽的桂林山水或多或少消解了他们的这种愁思。因而这些登临山水的题壁之作,较少地述说被贬后的愁苦,而(原题自:

注,,收取

[1](P40)

・)“清溪。。林叟野僧休笑我,平生所

[1](P52)(宋・)。”张岘《雉山题诗》

人们多咏其幽奇瑰丽的岩洞和石钟乳:“玉洞沉沉

锁碧虚,月华曾伴日华居。刀圭影触金丸弹,蝉蜕形留锦鲤

[1](P274)

(宋・)山洞互透的隐鱼。”张自明《七星岩题诗》

山,诗人则赞叹其玲珑镂空之奇:“日贯玲珑六洞通,

[2](P230)

(明・)等等。情岚高接万山雄。”任刖《隐山题诗》

此外,与景点有关的一些历史传说、神话故事,也是诗人们吟咏的内容。这些传说故事往往是人们根据奇特、神秘的洞景想象敷演出来的,因而对这些传说的描绘,本身就体现了该景点的特色。如伏波山还珠洞,相传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御边,载回一船薏苡经过桂林,刮了一船珍珠,他一气之下,入漓江,以明心迹,的乳石,“插水峭崖尤有路,垂天怪故与奇景,:

(宋・石本无根。金华仙伯真知己,薏苡将军足断魂。”方

[1](P270)

)信孺《还珠洞题诗》“千仞巅崖百尺台,交南功业许

(明・张勋谁担。分茅铜柱英风在,薏苡从教万古寒。”

[2](P124)

)《还珠洞题诗》

又如龙隐岩和龙隐洞,相传为一条神龙隐蛰飞升之处,洞顶还留有“神龙遗迹”。这一神奇的传说和诡异的洞景引发了众多文人的诗情,如王迤祖《题龙隐岩诗》

[1](P218)

经过宋代的建设与开发之后,桂林城已经由

原本的边远流放之地变成了古代广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明清时期在桂为官的文人已不再有贬谪的苦闷,公务之暇探胜访奇,饮酒赋诗,已成为一项普遍的乐趣。他们偶尔流露出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也大都于游山赏洞、饮酒唱和之中得到排解。如“:崒嵂群峰入望来,凭虚长

(清・啸立崔嵬。须知俯仰无穷意,此日登临尽放开。”黄

[3](P98)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赐韺《独秀峰唱和诗》(清・插南斗……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袁

[3](P142)

)枚《独秀峰》

、高层云《龙隐岩题

[3](P52)

诗》等;还有虞山,相传虞帝晚年南巡桂林曾

登临此山视察山川形势,后人便以此山为纪念虞帝之处,因而虞山题诗,大都歌咏虞帝之德和描绘

[2]韶音清和的景致,如周进隆《韶音洞题诗》[2]傅伦《南熏亭诗》

(P106)

(P90)

等;而南溪山的刘仙岩,则

流传着北宋年间道人刘景在此修炼的,于118岁时尸解登仙一事,文人们对此亦多有咏叹,如曹辅

[1](P143)[2](P10)《游刘道人岩》、黄隆《刘仙岩诗》等。

从这些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桂林山

水的真心喜爱之情与悠然闲适的心态。

21参禅、游仙的精神旨趣

自然山水与佛道二家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但凡山清水秀的地方,大都掩映着佛堂道观。桂林的青山奇洞,更是佛道二教天然的修习场所,普陀山、隐山、南溪山等各大景点,都有历代修建的寺庙、道观和大量摩崖造像。可以说,佛道文化已成为古代桂林山水文化的一部分。古代文人游赏桂林山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佛道文化的影响。桂林石刻中的大量诗作,都反映了文人于山水美景中访寺参禅、登山游仙的文化心态。

佛教讲求清净修行,因而寂静清幽的寺院环境,清丽如画的山水图景,是参禅者悟道的契机。文人官员游山访寺后的题刻诗作,表达了对山水美景的喜爱和对澹泊禅境的向往之情。而清静、灵秀的桂林山水,也与诗人们参禅悟法后湛然的心境、怡然的神态互相生发“,山水———禅悦”成为文人士子追寻的一种精神旨趣:“魏魏梵宇枕江流,

这些山水诗刻,既展现了桂林山水清幽、奇幻的总体之美,又反映了各自景点的特色风貌。并且,由于刻于石壁,到此游览的人们得以在亲身游历感悟之外,通过读诗而激发想象力,加深对该景点特色的印象。这些特色经过一代代的积淀、定型,最终成为久负盛名的旅游景点。

(二)抒发文人游览山水时的思想感受,展现多样的文化心态

石刻诗歌所反映的自然景物,不但有客观美的因素,也包含着许多情感因素,是自然之美与观赏者心灵相融合的产物。从这些石刻诗歌中,我

・54・

绝点尘嚣古洞幽。乘兴访禅僧入定,忘归载酒景偏留。云霞缥缈随舒卷,诗客登临任咏游。笑傲不妨天已暮,梧

(明・缪良佐桐风落满山秋。”《风洞山题诗次周双竹翁

广西地方志 2009年第6期(总第159期) 祥具有强烈爱国精神,一生渴望报国杀敌,却因投降派当朝而被贬至桂林。他在此诗中表达了自己不愿淹留在远离前线的桂林,而要杀敌报国“致太平”的愿望,爱国之情充满字里行间。

其他的官员文人在咏景、咏史、自咏等诗中,也表现了自己的爱民思想、报国情怀和忧时之心,如“:老龙昔未蜕,尝蛰此山中。霖雨春畴足,风云夜壑

空。两崖高下倚,一径往来通。不愿千金剂,惟祈百谷

[1](P310)

(宋・),流丰。”李曾伯《元岩诗》

韵》

[2](P182)

)“何处梵音乘夕至,似闻天籁和云来。因生静

念祛尘鞅,顿起遐思渡海杯。此日诗篇总成偈,昙花随意

[2](P223)

(明・)向人开。”王名鹤《叠彩山题诗》

道家号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以获得超脱、自由的生命状态;道教以“仙游人间”相号召,将奇丽、幽幻的山水胜境作为求道修仙的洞天福地。

天资神态、流传着许多神话仙话的桂林山水,仿如人间仙境一般,文人官员遨游期间,往往怀有一种访道游仙的精神乐趣。但作为儒士,他们始终拥有一种理性的精神,迷狂。他们的游仙,由和超脱,:“可

道非常道,。荒郊自生草,闲地又栽松。无欲

(宋・更何虑,有为终必穷。风云上天去,老子信犹龙。”

……。

(吕源,《蒙亭唱

[1](P119)

),,,除上面谈到的几点外,还有文人登高望远时所产生的思乡之情,离开桂林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抚今追昔的历史变迁之感,等等。在这些诗歌中,山水自然之景与观赏者的心灵相互融合、生发,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李师中《留题大空子隐居》,见《陈彦芳刻李师中曹辅等刘

[1](P142)

)仙岩诗》“白雀已飞去,古洞仍留名。虚岩唯石燕,

二、桂林石刻诗歌的特点

桂林石刻诗绝大部分是描写山水美景和记述游览怀抱之作,具有一般山水诗描写细致、风格闲远、情景理交融的特征。同时,由于物质载体和所处环境的特殊性,石刻诗歌与纸质诗歌诗歌相比,在传播接收方式上又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具体说来,桂林石刻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闲适性

闲适性是桂林石刻诗歌所呈现出的艺术风格特点。山水旅游本身是一种亲近自然、游目骋心的自适活动,因而文人们于游览之中兴会来时的山水诗作,往往表现出悠然闲适的特点,题刻于桂林风景名胜处的石刻诗歌更是如此。这些石刻诗作,有的通过描写清幽、奇丽的桂林山水风光,表现出一种清淡闲远的韵味;有的在描摹风景之外,直接抒发自己悠然自适的心态;还有那些游宴唱和之作,在表达文人游览的感受之外,显示出一种争奇斗巧、以诗为戏的文化心态,突出地表现了闲适的特点,如张洵、尚用之等五人《蒙亭唱和

[1]诗》[3]诗》

(P118)(P286)

饮乳亦长生。微物且自适,何况物之灵。胡为御之真,汩

[2](P171)

(明・)汩营虚名。”周于德《白雀洞题诗》

桂林石刻中这样的访禅游仙之作还有很多,

[1]

如董弅《留题龙隐岩寺》

(P123)

、吕愿忠《仙迹岩

[1](P154)[3](P76)诗》、张时泰《栖霞寺题诗》、谢启昆[3](P215)[3](P349)《刘仙岩题诗》、许炳焘《风洞游仙诗》

等。虽然某些作品流露出及时行乐、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但大部分诗歌反映的是古代文人追求自由、闲适、真纯的精神旨趣和山水情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1政治情怀与济世之心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历史上经受过各种动乱的影响。朝代的更迭,北方外族的入侵,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广西地区少数民族和底层人民的起义等,都在桂林的历史中留下过印记。虽然山水旅游闲适、超脱的意味很浓,但儒家思想始终是官员

“民恫萦吏责,临眺暂文人的主导思想。正如诗云:

[2](P116)

(明・)他们知道,游山时曾。”黄衷《四仙岩题诗》

玩水只是短暂的休闲,为官的责任始终在心中。石刻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诗作反映了官员文人的政治怀抱和济世之心。如宋张孝祥《朝阳亭诗・

[1](P170)

其三》“:饥肠得酒作雷鸣,痛饮狂歌不自程。坐

上波澜生健笔,归来钟鼓动严城。不应此地淹鸿业,盍与吾君致太平。伏枥壮心犹未已,须君为我请长缨。”张孝

,夏仪、喻元准等六人《叠彩山唱和

等。总之,闲适性是这些石刻诗歌总体

的艺术风貌,其写景抒怀、唱和融融,与山水可谓相得益彰,但也显示出风格单一的不足。这些石刻诗歌,即使是创作于战乱年代的作品,也基本上

 桂林石刻诗歌初探

看不到动荡的社会面貌和作者的悲愤与慷慨激昂,更缺乏批判控诉之声。当然,这主要是由山水旅游的闲适性和娱乐性决定的,不能强求作者。

(二)景观性

桂林石刻诗歌题刻于各名山奇洞之上,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本身就是一道可供欣赏、品读的人文景观,因而阅读石刻也是一项重要的游览内容。对旅游者而言,观赏自然山水只是一种直接的、表象的旅游活动,而观赏摩崖石刻则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旅游活动。游览者在俯仰山水之际,可以将眼前之景与诗中之景相映衬,将自己的感受同前人的感受相比较,光来欣赏景色,使心灵在与自然,[1](P271)

),字不尘埃。・55・

览的人都可阅读、抄写或拓印,其传播具有极大的

自由性,因而其中一些著名诗歌和句子得以广泛的流传。如传诵千古的经典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出自南宋王正功题刻于独秀峰岩壁上的

[6]

《劝驾诗》。还有其他诗作,如李勃的《留别南溪

[1](P16)[3](P142)

山诗》,袁枚的《独秀峰题诗》等,都很脍炙人口。有些诗歌刻石,正是为了达到广泛传播、与人共勉或共赏的目的,如象鼻山水月洞的

[1](P237)

《陆游诗札》,时任昭州(今广西平乐)而陆游本人则。,认为“放,为一世标准”,于是将“,与世人共之”。此外,石刻诗还具有长期保存性的特点,除非人为涂抹和自然毁坏,它们是不容易被损坏和篡改的,因而一些诗歌保持了它雕刻之初的面貌。在许多纸质诗歌由于传抄、刻印过程中出现错漏的情况下,石刻诗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版本,具有一定的校勘价值。而对于一些未收入作品集的诗作,则起到了辑佚的作用。

总之,分布于桂林奇山秀水间的700余首诗歌,不仅描绘出桂林山水清幽奇丽、富有特色的景观风貌,而且记录着历代文人登临山水时所获得的美感体验和思想情怀,展示了古代文人多样的文化心态,成为一道与自然山水交相辉映的人文景观。这些诗歌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闲适性的特点,又由于物质载体的特殊性而具有景观性、宣传性和传播性等与纸质诗歌的传播接收方式不同的特点。桂林石刻诗歌与其他石刻作品一起,为桂林山水注入了文化的灵魂,使之具有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独特魅力。

[参 考 文 献]

[1]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桂林石刻(内部资料)[M].19771上册1

[2]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桂林石刻(内部资料)[M].19771中册1

[3]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桂林石刻(内部资料)[M].19771下册1

[4]汪森1粤西诗载[M]1桂苑书林编辑委员会校注1南

(明・“,。”诸演《太平岩

[2](P142)

)……诗》这些诗作所反映出的历史感受,为

单纯的山水旅游注入了精神内涵。此外,人们还

可以从石刻诗中获得留题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等许多丰富的信息,并能欣赏到它们富有魅力的书法艺术和雕凿技巧。总之,这些石刻诗作,不仅仅是文学意义上的诗歌作品,同时也是积淀着历史、文化、情感内涵的旅游景观,是留存于桂林山水间的精神财富。

(三)宣传性与传播性桂林石刻诗歌具有宣传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对所诗中描绘的风景名胜进行赞美和宣传。石刻诗歌将各景点的特色以文字的形式铭刻于石壁上,供后人诵读欣赏,对各景点起到了直观的宣传作用。而一些著名诗人的题咏,又使这些景点增华不少。第二是对题诗作者的宣传。石刻诗歌的作者大部分是不太知名的地方官吏,像范成大、张孝祥、袁枚那样在文学史上闻名的诗人极少,因而他们的诗文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题刻于山水名胜处的诗作,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这些文人的诗歌水平,对他们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有些文人官员甚至依靠桂林石刻而流传下一诗半作。第三是对封建文人所尊崇的思想、道德、文化心态起到一种宣传作用。古代文人于诗歌中流露出的忠君爱国思想、道德品质追求、游仙归隐的心态、及时行乐的观念等,也通过刻石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宣扬。

桂林石刻诗歌由于刻在石壁上,任何到此游

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1

[5]叶昌炽1语石[M]//叶昌炽撰,柯昌泗评1语石,语石异同评[M]1北京:中华书局,19941

[6]刘玲双1桂林石刻[M]1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2141

关于桂林的诗歌篇五
《读诗歌《桂林山水歌》有感》

2009-2010年第一学期《大学语文》科目考查卷

专业: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建工专09-1班 任课教师:邓春玲 姓名:蔡坚森 学号:09043140111 成 绩

读诗歌《桂林山水歌》有感

一直以来,我对桂林山水都无比的向往,上小学时,我心目中的桂林山水就是一个神仙眷侣居住的地方,那里山青、水秀、石美、洞奇,那里奇峰怪山上缭绕着轻轻的云雾,那里秀丽的漓江水面上飘着轻烟,一阵清风吹过,烟雾飘飘,宛如仙境!

读完贺敬之的这篇描写和赞颂桂林山水的绝妙的风景诗,不但我以前对桂林的那种向往之感变得更加强烈了,而且一种强大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伟大的祖国大地上的景色是多么的秀丽,我们的革命战士那种豪迈情怀是多么的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把山水比作是“祖国的笑容”,既表现出他对桂林山水情有独钟的情怀,也唱出了歌唱祖国的主旋律:“红旗万梭织锦绣,海北天南一望收!”在欣赏这首诗歌时,不仅是一幅美妙的山水画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人流连于仙境般的山山水水之中,而且诗歌还表现出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无比热爱,无比眷恋之情

诗人贺敬之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小对山山水水有着独特的爱恋,所以当他看到祖国的大好河中极其秀丽的山桂林山水时深深地被吸引着了,写这首诗时,诗人多处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呵!此山此水入胸怀,此时此身何处来?”和“心是醉呵,还是醒?”这

两句,作者完全沉醉于那仙境般的桂林山、漓江水之中,到达了忘我的境界!我们的祖国不仅山河锦绣,而且还人杰地灵,诗人不禁表现出“江山多娇人多情,使我白发永不生”,“对此江山人自豪,使我青春永不老”的豪迈情怀。诗中用到多种写作手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诗人用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法,既准确地抓住桂林山水独有的自然特征,又赋予其神话传奇的色彩。七星岩洞里,歌仙刘三姐曾在此洞赛歌,后来化石成仙的神话传说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脑海里美丽的传说。诗中多次用到一个“呵”字,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语气词,却都蕴含着诗人对仙境般的桂林山水的热爱,对大自然所创造出来的这些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青山绿水感到无比的赞叹,如诗的开篇“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一句赞叹桂林的青山。另外,诗中前面几节也通过几个问答来描写桂林的青山绿水,并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给读者以一种如梦如幻,仿佛置身其中的感觉!

这首诗歌中,诗人把比喻的修辞手法也运用得出神入化,就好像是一名出色的山水画家把桂林山水的特点和它的灵魂都描画在了纸上,读者读后闭上眼睛一想,脑海中便会出现一幅绚丽的山水画卷,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如第一节,诗人只用了两个短短的句子就把桂林的山比作是云中的神,雾中的仙,还把千奇百怪的山的姿态比作是神的姿,仙的态。诗的中段,诗人把桂林的山,漓江的水比作是祖国的笑容,这是对桂林山水的崇高赞美,再一次凸显诗人对桂林山水的热爱。诗的倒数第二节,作者在前面写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后,终于意满怀,情满胸,他把这份浓浓的情意比作漓江的春水一样的浓,

给读者一种清新的感觉。

本诗不仅是一首诗中有画的诗,更是一首“诗中有我”的诗。诗中的“我”既是一个“指点江山唱祖国”的“我”,又是一个“意满怀呵,情满胸”,愿为祖国奉献自己的“我”。本诗还运用“赋”的方式对桂林的山水景物作了出色的描写与刻画,并综合运用写实,写意相结合的手法,巧妙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铺叙了山水之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读完这篇诗歌后,对桂林无比向往的感觉又回来了,贺敬之先生诗中如梦如幻般的桂林山水深深地吸引着我,不知道自己当亲临其境的时候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泛舟于绿绿的漓江之上,清幽幽的桂林的山环绕着,绿幽幽的漓江水映照着,如果大自然的音乐家——小鸟儿再为我们演奏着的话,就会出现像诗中写到的“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的如梦如幻仙境,我想那一定会是很美妙的。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前往广西桂林来个畅畅快快的游览,体会那种置身仙境一般的感觉,以偿小时就对桂林山水无比向往的愿望。除了能够体会一下诗人笔下我们革命战士的豪迈情怀,还可以感受一下我们祖国这锦绣山河的无穷魅力,好好地陶冶一番自己的爱国情怀。

关于桂林的诗歌篇六
《唐诗(广西桂林市)》

关于桂林的诗歌篇七
《桂林诗韵》

桂林诗韵

很小的时候听老师讲

祖国西南有个美丽的地方

那里山峻石奇天蓝水碧

还有一条闻名天下的秀美漓江 山水甲天下,最美是桂林

从此解不了的情结是心灵的渴望

如今,我成了这座城市的主人 时常倾听歌声在山水间奔放 踏着日晖洒落的满江浪花

往往忘情春柳柔风的梦里水乡 读遍春夏秋冬的小城故事

看不尽天下山水无限的风光

听不厌刘三姐甜美的歌声

画不尽山水淋漓的酣畅

几笔淡淡的漓江帆影

早已飘出太阳望江的轩窗

一幅幅浓墨写意山水晨昏

让人看不够的是深邃的烟雨漓江

两千年潮涨潮落涌灵渠

滋养了壮乡歌谣不绝的清唱 独秀峰下诗人的儒雅风流 飘舞成龙脊梯田壮美的诗行 拾起一片飘香的丹桂

叶脉里涌出三花酒酣熏黄

曾数江山风流盈眶

历史人文奔涌在山水云端 大儒还乡的憔悴小路

桃花江水也捧出桂花芬芳 名将胸怀翻开一阕钟山风雨 倾泻象山古塔的千秋守望

徜徉花香草绿小桥流水 漫步游人如织的大街小巷 四湖春雨依然是满盆跳珠 浸润了靖江王府昨日的辉煌 登高凝望桂城的阑珊子夜 和谐的天籁在奇山秀水交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42130.html

    【关于桂林的诗歌】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