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怎么样我也能就出来了

| 公卫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公卫执业医师】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怎么样我也能就出来了篇一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赏析》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注解1、几度:多少道。2、乍:骤,突然。3、共传:互相举杯。译文老朋友自从江海阔别之后,几道道隔山隔水难得见面。忽然相逢却疑心是在梦中,相怜别后生活互问了庚年。孤灯冷冷地在雨夜中闪烁,窗外湿竹笼罩昏暗的轻烟。最可恨的是明朝又将分别,这惜别怀盏怎不相对频传?赏析��写乍见又别之情,不胜黯然。诗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乃久别重逢之绝唱,与李益的“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怎么样我也能就出来了篇二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泗水二中高二年级语文检测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赍发(jī) 憎恶(zēng) 倚重(qǐ) 咬文嚼字(jiáo) ....

B.蕴藉(jí) 歇憩(qì) 水榭(xiè) 矫揉造作(jiǎo) ....

C.接榫(sǔn) 木屑(xiè) 逾越(yú) 数见不鲜(xiǎn) ....

D.庇佑(bì) 付梓 (zǐ) 毗邻(pí) 模棱两可(lénɡ)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膨胀 揖让 感恩带德 一蹴而就

B.点缀 惯例 臭名昭著 富丽堂皇

C.混沌 讫今 锱铢必较 茕茕孑立

D.精髓 沉湎 残羹冷炙 回肠宕气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2011年3月日本地震发生后,严重的核 引发了全球的恐慌,全世

界的核电发展一度进入停滞状态。

(2)通常情况下,行人是知道闯红灯 交通规则的,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一

种从众心理却又“冻结”了原则。

(3)我市开展异地集中执法检查,用人单位用工不 合同、随意延长工作时

间等不规范行为将会受到处罚。

A.泄露 违反 签署 B.泄漏 违犯 签订

C.泄漏 违反 签订 D.泄露 违犯 签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西部片这个曾经鼎盛的类型片,在好莱坞目前也是日薄西山,从巅峰时期的....

每年数十部滑落到现在每年几部的产量。

B.今天,中国不得不对日本和菲律宾“硬起来”,原因何在?除了国内民意的推升

助长,更多是被逼上梁山的必然结果。 ....

C.一进教室,这群萍水相逢的老校友就如孩童般互相搂抱着,嬉笑着,拥挤在....

承载着他们记忆的角落,回忆着曾经的趣事。

D.古往今来,在苦难中成长、在挫折中成功、在逆境中成材的事例不胜枚举,

穷且益坚、志在青云的典范也比比皆是。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钓鱼岛问题的核心是日本企图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挑战战后国际秩序。

B.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和范围,终于实现了扭亏为赢的奋斗目标。

C.一年后,他顺利地在好心人的捐助下走进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始了自己的

求学梦想。

D.中国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出版和旅游领域的“莫言热”温度日趋增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6~8题。

世界上最早出现律师行当的地方或许是中国。据《吕氏春秋》一书说,春秋早期,郑国就有个叫邓析的人,专门帮人打官司,小案子要人一件衣服,大案子要人一条裤子作为报酬,教人“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委托人想打赢官司他就有办法让他赢,想让人罪名成立他也有办法使人身败名裂。弄得郑国“是非无度”,郑国的执政大夫子产于是就把邓析杀了。

中国律师出现虽早,可是被禁止的时间也早。儒家以为争讼是件不值得提倡的事,像邓析这样教导人们如何去打官司,为蝇头小利争论不休,是毒化人们的善良天性,必须要予以严惩。后世的统治者继续着这一思路,把这一行当称之为“讼师”,或者叫做“讼棍”,立法严禁。秦汉律严格规定,凡是诉讼活动都必须当事人自行进行诉讼活动,不得有代理人代为办理。除了妇女、老幼、现任或退休官员及士大夫可以由家人代为出庭应诉,其他人一律都要亲自出庭。

除了直接替人诉讼外,向人传授诉讼的知识更被视为大罪,南宋绍兴十三年敕规定:凡是聚集生徒教授辞讼文书者,处杖一百。并允许告发。再犯者,不得因大赦减免刑罚,一律要“邻州编管”。从学者,各处杖八十。明清律撰写“构讼之书”者,要比照“淫词小说例,杖一百流三千里”,如果是为人写作诉状没有增减情节,真实反映事实的,才是被允许的。 尽管法律如此严禁,可是民间诉讼活动总是需要有人帮助,所以这一行当还是禁止不了的,官府的禁令只不过是把这个行当变成了一种“地下行业”而已。在民间从

事诉讼指导的讼师,有不少人是正直的人士,尽力为委托人服务,“受人钱财,与人消灾”,为人们提供必要的法律诉讼知识,颇有点近代律师的作用,不能一概都斥为“讼棍”。不过就总体上来说,讼师的素质确实不高。大多数讼师确实是兴风作浪,惟恐天下不乱的无赖。很多人不顾事实、法律,一味翻云覆雨,颠倒黑白。

由于讼师的名声太臭,到了近代,为了引进西方的法律,在翻译西文中lawyer一词,学者们还是动了脑筋的。日本当初引进西方法律时,把律师翻译为“代言人”,后来又改为“辩护士”。这个译法没有被中国的学者沿用。就想出了“律师”这个词。成书于1879年的薛福成《筹洋刍议》,大概是最早采用“律师”一词的。以后律师一词被普遍接受。民国成立后的不久就公布了第一部律师法律,这样在历史上第一个开业律师被杀两千五百多年后,中国才有了正式的律师。

——(摘自《豸的投影》,上海三联书店)

6.下列有关“律师”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律师”这个行当的地方,《吕氏春秋》一书中就记载了

一个人专门帮人打官司。

B.“律师”是替人们进行诉讼活动的,古代把从事诉讼活动的人称之为“讼师”, 或

者叫做“讼棍”。

C.“律师”一词是由西文lawyer一词翻译而来的,翻译时故意避开了“讼师”这个恶

名称。

D.成书于1879年的薛福成《筹洋刍议》可能最早采用“律师”一词,以后“律师”

一词被普遍使用。

7.下列表述不能说明“讼师”在我国古代遭歧视的原因的一项是

A.邓析这个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从事从事诉讼活动的人,为了获得报酬混淆是非,

弄得郑国“是非无度”。

B.讼师的行业是一种“地下行业”,我国古代法律上严令禁止专业性的“讼师”的存

在。

C.由于受儒家的影响,后世的统治者认为争讼只是为了为蝇头小利,毒化了人们

的善良天性。

D.讼师的素质总体上不高,很多人不顾事实、法律,一味翻云覆雨,颠倒黑白。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律规定当事人必须自行进行诉讼活动,但当事人为妇女、老幼、现任或

退休官员及士大夫的,可以由讼师代理。

B.明清律虽规定严禁写“构讼之书”,但允许替人写真实反映事实的诉状,说明此

时已经允许讼师公开存在。

C.古代民间不少讼师不能一概认定为“讼棍”,他们为了生活,“受人钱财,与人

消灾”,帮助不少需要帮助的人。

D.讼师这个行业在我国古代的漫长时期都背着恶名,到了清代才为其正名,成

为一种正式的行业而存在。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9~12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从:顺随 .

B.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敛:收拾 .

C.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

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善:美好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会有四方之事 宾主尽东南之美 ..

B.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

C. 云无心以出岫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D. 泉涓涓而始流 天柱高而北辰远 ..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属于诗人辞官的“根本原因”的一组是

①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

②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③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④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⑤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辞》全文分“序”和“辞”两部分,序文叙述了作者求职的原因、经过和旋而辞官归隐的原因,交代了本文写作的时间和背景。序文重在叙事,辞文重在抒情。

B.诗人在文中回顾,当时为了谋生而出仕,却使精神受到形体的奴役,感到痛苦悲哀,现在已经觉悟到过去的错误虽然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去向却还来得及重新安排。

C.归途中,问路于行人,旋即又恨路程之长,而嫌时间过得太慢。“恨晨光之熹微”,正是以把心理的归程之长化为时间之慢的感觉,来表现其快慰自乐的心情。

D.结语“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点出全篇主旨,表示一切顺其自然,乐天知命而尽其余年。这种处世哲学和人生结论虽不免消极,但情思出于内心依然可褒。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分)

(2)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周《逍遥游》)(3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怎么样我也能就出来了篇三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4月周练 语文(2014.4.25)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2014.4.25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选项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跻身 暗度陈仓 圭臬(niâ) 呶呶不休(nú) ...

B.布署 曲意逢迎 楔形(xiē) 泫然泪下(xuán) ..

C.赝品 甚嚣尘上 绀青(gàn) 遂心如意(suì) ..

D.防范 谈笑风声 瞎诌(zhōu) 佶屈聱牙(jiã) ..

2.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们同时遭遇到了尼采所曾设想过的历史记忆的两个极端_____一端是纯粹的现在,无穷无尽的生成和流逝_____另一端则是历史终结时的永恒存在或普遍在场。我们就像尼采所说的那个“根本不具备遗忘力量,却又注定在任何地方都看到一种生成的人_____“这样一个人不再相信他自己的存在,不再相信自己,看到一切都在运动的点上分流开去,迷失在生成的这种河流中______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3.自助旅游者曾在网上发起过一个“多背一公斤”活动,希望将一些书籍、文具等捐给沿途贫困的学校和孩子。请以组织者的身份,拟写宣传词。要求句式整齐,能体现活动的宗旨,有感召力,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宣传词:多背一公斤,_______________ ;多背一公斤,_______________ 。

4.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5分)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价值取向。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年轻一代。

(1)第一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毛 颖 传

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名字),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fū)居,独取其髦,

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

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巿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

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

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拔其豪 (2)与上益狎 ..

(3)以衡石自程 (4)见绝于孔子 ..

6.文章看似为人写的传记,实是以笔写人的寓言,请概括毛颖(毛笔)的特点。(至少写出三点,每点不超过1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毛颖的先人曾经说:“我的子孙是神的后代,不可以和其它生物相同,(生产)是从嘴里吐出来的。”后来果然是这样。

B.毛颖一家被围捕、带回章台献给皇帝。秦始皇赐他封地管城,(赐)名字管城子逐渐得到(皇帝)的恩宠并管理事务。

C.毛颖和绛县人陈玄、弘农县的陶泓和会稽县褚先生友好相善,互相推崇备至,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基本偕同一致。

D.皇上看到毛颖的秃头就讥笑他:“我曾经称您是中书,您现在是不中用啦!”毛颖也不生气。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1)用一句话概括全诗内容。诗歌颔联“乍见翻疑梦”和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中哪一句相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颈联营构了什么样的意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作结,情味悠长。试作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惟庚寅吾以降。(屈原《离骚》)

(2)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5)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

(7)____________,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嘲》)

(8)如烟往事俱忘却,____________。(陶铸《赠曾志》)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葫芦瓢子

林清玄

在我的老家,母亲还保存着许多十几二十年前的器物,其中有许多是过了时,到现在已经毫无用处的东西,有一件,是母亲日日还用着的葫芦瓢子。她用这个瓢子舀水煮饭,数十年没有换过,我每次看她使用葫芦瓢子,思绪就仿佛穿过时空,回到了我们快乐的童年。

犹记我们住在山间小村的一段日子,在家的后院有一座用竹子搭成的棚架,利用那个棚架我们种了毛豆、葡萄、丝瓜、瓢瓜、葫芦瓜等一些藤蔓的瓜果,使我们四季都有新鲜的瓜果可食。

其中最有用的是丝瓜和葫芦瓜,结成果实的时候,母亲常常站在棚架下细细地观察,把那些形状最美、长得最丰实的果子留住,其他的就摘下来做菜。

我们种的葫芦瓜也是一样,等它完全熟透在树上枯干以后摘取,那些长得特别大而形状不够美的,就切成两半拿来当舀水、盛东西的勺子。长得形状均匀美丽的,便在头部开口,取出里面的瓜肉和瓜子,只留下一具坚硬的空壳,可以当水壶与酒壶。

在塑料还没有普遍使用的农业社会,葫芦瓜的使用很广,几乎成为家家必备的用品,它伴着我们成长。到今天,葫芦瓜的自然传统已经消失,葫芦也成为民间艺品店里的摆饰,不知情的孩子怕是难以想像它是《论语》里:‚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与人民共呼吸的器物吧!

葫芦的联想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甚受欢迎的人物,像李铁拐、济公的腰间都悬着一把葫芦,甚至《水浒传》里的英雄,武侠小说中的丐帮快客,葫芦更是必不可少。早在《后汉书》的正史也有这样的记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

在《云芨七签》中更说:‚施存,鲁人,学大丹之道,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夜宿其内。‛可见民间的葫芦不仅是酒器、水壶、药罐,甚至大到可以涵容天地日

月,无所不包。到了乱离之世,仙人腰间的葫芦,常是人民心中希望与理想的寄托,葫芦之为用大矣! 我每回看美国西部电影,见到早年的拓荒英雄自怀中取出扁瓶的威士忌豪饮,就想到中国人挂在腰间的葫芦。威士忌的瓶子再美,都比不上葫芦的美感,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因为在葫芦的壶中,有一片浓厚的乡关之情,和想像的广阔天地。

水,我们家引泉水而饮,用竹筒把山上的泉水引到家里的大水缸,水缸上面永远漂浮着一把葫芦瓢子,光滑的,乌亮的,琢磨着种种岁月的痕迹。

现代的勺子有许多精美的制品,我问母亲为什么还用葫芦瓢饔,她淡淡的说:‚只是用习惯了,用别的勺子都不顺手。‛可是在我而言,却有许多感触。我们过去的农村生活早就改变了面貌,但是在人们心中,自然所产生的果实总是最可珍惜,一把小小的葫芦瓢子似乎代表了一种心情——社会再进化,人心中珍藏的岁月总不会完全消失。

我回家的时候,喜欢舀一瓢水,细细看着手中的葫芦瓢子,它在时间中老去了,表皮也有着裂痕,但

成长岁月中母亲的艰辛。

11.文章第一节有什么作用?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葫芦(瓢)是本文的抒情线索。请概括它寄托了哪些情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两个划线句子表述各有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解释。(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简述本文的语言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后马尔克斯时代的孤独与写作

思郁

20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的文学一方面继承并努力挖掘民族文学传统,特别是古老的印第安人文学传统,另一方面积极汲取西方文学的艺术精华,特别是现代派文艺的有益成分,从而创造出符合民族审美心理的新的文学样式——魔幻现实主义。这是一种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文学创作方法,逐渐风靡文坛,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学潮流,促成了拉丁美洲‚文学大爆炸‛。每次谈论拉美文学必谈马尔克斯和《百年孤独》,必谈拉美文学‚大爆炸‛,但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这一事件呢?

‚文学爆炸‛最初作为一个松散的整体而存在,并非因为它的成员之间富有某种专属权力,也并非因为他们在美学和政治观点上具有某种一致。当年的亲历者智利作家何塞〃多诺索认为,他们那代人缺乏自己文学上的父辈,这最大限度地丰富了他们。在政治压迫和生活贫瘠的双重压力之下的年轻作家们,遭受着‚孤儿境遇‛,在他们身上形成了一种空白,使他们拒绝前一代小说家强加的东西,但也急需补充养分。多诺索在《文学‚爆炸‛亲历记》中说:‚我很有把握地认为,我们这一代的小说家差不多一味向外看,不仅朝西班牙语美洲之外看,而且也越过同一种语言,朝美国、朝撒克逊语言国家、朝法国、朝意大利看,去寻找养分,开放自己,让自己传染各种从外部来的‘不纯粹’的东西;宇宙主义的,时髦的,外国化的,在当时人们单纯眼光中,新小说家采取的是离经叛道的做法。‛

于是,在那些最大程度代表拉美现实主义的著作中,我们发现了卡夫卡、萨特、福克纳的影子。但是令我们真正感到震撼的是,我们在读拉美文学的时候,却从来没有觉得他们在模仿某个人。他们逐渐成熟

的文学中,在吸收与继承之间找到了那个恰如其分的平衡点。略萨曾经如此定义作家:一个为自己驱魔的人。马尔克斯也曾无数次提及福克纳教会了他写作,因为福克纳所描绘的世界和他描述的相似之处如此之多。但是他更加强调,他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模仿福克纳,‚而是去避免他那种已经左右了我的影响‛。

《百年孤独》的写法树立了一个标竿,成就了一批中国作家的写作模式。但是如果现在新一代的小说家还要如此写作就显得非常愚蠢。实际上,虽然拉美文学中有两位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其他作家的才情根本不输他们,他们每个人都代表文学不同的面向。比如萨瓦托早年的小说《隧道》中,我们发现了很多不同于拉美特质的东西,他尝试了超现实、新小说、侦探小说等等元素,让我们意识到后马尔克斯时代的反叛中同样有需要继承的东西。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总结,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后拉美文学时代,一个后马尔克斯时代,一个后《百年孤独》时代,真正应该学习的应该是摆脱马尔克斯的魔咒。尽管《百年孤独》的伟大地位无可动摇。如果你以为拉美作家只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家那就大错特错了,也许马尔克斯、略萨和他们的‚文学爆炸‛中的盟友的神话般的超然地位无可代替,但是并不意味着新一代的拉美作家会陷入‚影响的焦虑‛,他们会如同他们的前辈一样,在继承与叛逆,模仿与超越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出的声音。 (原文有删改。)

15. 请分别概括拉美“文学爆炸”的特点和存在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作者的观点,在“后马尔克斯时代”应如何认识拉美作家的写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位父亲和儿子来到湖边散步,儿子忽然想划船。

父亲觉得,如果划船,这么大的湖,起码要一个小时才回得来。那就快到关门的时间了,很多地方就看不到了。儿子却说:“那是你们这一代人的思维习惯吧?为什么都要看到呢?我们来玩的目的不就是出来散散心、轻松一下吗?”

果然,那天在湖面上,改变了习惯的父亲见到了许多美景,觉得不虚此行。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命题、校对:王舒成、陆晓燕、肖梅清

答„„„„„题„„„„„„ 附加题 (40分) 2014年4月25日 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昔齐威酣乐,而淳于说甘酒;楚襄宴集,而宋玉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及 优 旃 之 讽 漆 城 优 孟 之 谏 葬 马 并 谲 辞 饰 说 抑 止 昏 暴 是 以 子 长 编 史 以 其 辞 虽 倾 回 意 归 义 正 也。但本体不雅,其流易弊。于是东方、枚皋,餔糟啜醨,无所匡正,而诋嫚媟弄,故其自称‚为赋,乃亦俳也,见视如倡‛,亦有悔矣。 (选自刘勰《文心雕龙·谐隐》) 20. 文中的“子长编史”是指《史记》中的哪一篇?(2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怎么样我也能就出来了篇四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12月)语文试卷》

“四地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拒绝“拿来”的校园文化

走进现在的校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些久经岁月洗礼的中外名言被信手拈来复制、粘贴在学校的醒目位置,其为激励学生刻苦

学习的“良苦用心”不言而喻。套用当下流行的一句广告语,就是“我们不生产校园文化,

我们只是文化的‘搬运工’”。

然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丰满的“拿来文化”遭遇了现实的骨感。经过学校和

教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大气、典雅、庄重的校园文化往往“水土不服”,与学生的实际

生活有很远的距离,难以让学生产生思想和认识上的共鸣。许多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浏

览或者是“一瞥了之”,甚至视而不见。校园文化因此沦为“花瓶”,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大

打折扣。

表面上看,许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潮中旗帜鲜明地奉行“拿来主义”,缘于他们

过度迷恋文化的原貌,总想为学生打造一个原汁原味“无污染”的原生态文化体系。然而,

究其根本,是学校管理者“不劳而获”的惰性思维使然。

毋庸置疑,中外优秀文化理应得到传承,但学校管理者应该辩证地运用“拿来文化”。

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套就会不切实际,无法激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软实力”,而真正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向心力的校园文化,必须

注重文化的再造与创新,让经典文化历久弥新,融合时代发展特色。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

能一味原本地照搬优秀文化,要摒弃“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厘清继承

与创新的关系,坚持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进而让文化焕发时代特色,拉近与学生的距

离。

拿来的只是别人的文化,原创且切合实际的校园文化,才能让学生在感受文化的博大精

深中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觉,激发学生文化创新的潜能。比如,引用这句耳濡目染的“书

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时,我们可以站在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情操,以及掌

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角度,将其创造性地转化成“书山有路‘法’为径,学海无涯‘乐’作

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式传承,重新赋予其时代的韵味,不仅能彰显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

的时代张力,更能让孩子们消除视觉疲劳,中听入耳。

接地气,才能聚人气。每个地方都不乏历史文化名人、英雄人物等丰厚的人文资源。建

设富有特色、富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利用本地资源,充分释放区

域特色文化的优势和独特价值,切实做到“为我所用”,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触摸到自己家乡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进而徜徉于先辈们的思想、文化、精神之中,如此才能情不自禁

地“亲其师,信其道”。

另外,每个时代都有公众熟知和喜爱的流行文化,将时代流行元素巧妙地嫁接到校园,

可以有效地提升校园文化的时尚感,增强文化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友谊且行且珍惜”“有钱

不任性”„„这些都是创新校园文化的鲜活素材,不应游离于学校管理者的视线之外。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要走“原创路线”,深入开发和创新优秀文化资源,营造特色浓郁

的校园文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聚焦和释放校本文化的“人气”,真正让校园文化“软实

力”变成素质教育的“硬功夫”。(杨启锋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渴口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5年10月14日第3版

1.下列关于“‘拿来’的校园文化”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为激励学

生刻苦学习的“良苦用心”的久经岁月洗礼的中外名言就是“拿来”的校园文化。

B.这些大气、典雅、庄重的校园文化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远的距离,难以让学生

产生思想和认识上的共鸣,让学生感到“水土不服”,接受不了。

C.校园文化因为“拿来”沦为“花瓶”,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许多学生

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或者是“一瞥了之”,甚至视而不见。

D.“拿来”的校园文化一味地生搬硬套不切实际,无法激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学校管理者“不劳而获”的惰性思维使得想为学生打造一个原汁原味“无污染”的原

生态文化体系只能事与愿违。

B.只有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向心力的校园文化。

C.原创且切合实际的校园文化,才能让学生在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增强民族文化的自

信与自觉,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D.学生普遍厌弃“拿来”的校园文化是因为它们是生搬硬套,失去文化的原貌。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譬如“书山有路‘法’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既注重文化的再造与创新,让经

典文化历久弥新,又融合时代发展特色,学生自然喜闻乐见。

B.建设富有特色、富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利用本地的人文资

源。

C.作者认为即使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式传承,重新赋予其时代的韵味,也不能彰显出中华

文化生生不息的时代张力,让孩子们视觉疲劳。

D.校园文化要鲜活靓丽,就要将时代流行元素巧妙地嫁接到校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

提升校园文化的时尚感,增强文化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

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

②。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

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侮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竞:拷问,死于狱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太尉黄琬辟 辟:开辟 .

B.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语:告诉 .

C.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差:通“瘥”,病愈 .

D.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收:逮捕 .

5.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是( ) ..

A.郡守果大怒/令人迫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B.郡守果大怒/令人迫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C.郡守果大怒/令人迫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D.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有人要他出来做官,他不接受,

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

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郡守送来的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将财物退给郡守,并且留下一封

辱骂郡守的信之后自己就偷偷溜掉了。最后那郡守被激怒了,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

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在狱中拷打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5分)

②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按要求完成第8.9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司空曙 [唐]李益

故人江海①别,几度隔山川。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更有明朝恨,离杯③惜共传。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①江海:指上次的分别地,也可理解

为泛指江海天涯,相隔遥远。几度:多少

年 ②翻:反而。③离杯:饯别的酒。共

传:互相举杯。

8.请指出第一首颈联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5分)

9.有人认为这两首诗的颔联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觉得异在何处,同又在何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借游鱼写潭水澄澈的两句是“ , 。”

⑵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点出自己求学时甘于粗食敝衣不羡慕他人的句子是:

“ , 。”

⑶龚自珍在《己亥杂诗》的“ , ”两句,借

助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却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情怀。

三、文学类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静 流 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音乐.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

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

个“红晴蜓”歌唱组合,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我们都记得捉放蜻

蜓是儿时最喜欢的游戏。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

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

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为了实现理想,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

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

世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

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愤的。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

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副恨铁不成钢的

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着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

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

水的,我不得而知。

我那时已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初涉

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闾巷烟火的不易。弟方知道,父亲对于

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

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

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

秋阳融融。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吐出,对望,眼圈上旋,

被风吹着,袅袅散去。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

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的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一面。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我的

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的指向天空。弟头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

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的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

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看似柔

弱,实则坚韧自持的力量。 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

交给了弟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

吧。

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

许是他走后说出来的。

(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陈述的中心是“弟弟与音乐关系”,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为下文“父亲对

弟弟渐渐释然”作铺垫。

B.“喝令”在这里是个贬义色彩的词语,表示“大声地命令”,表示父亲以强硬的方式

表达对弟弟的关爱。

C.挺直脊背”的“挺直”是一种心理的外在表现,父亲为自己能帮助弟弟表示自我认

可。

D.“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说明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和鼓励。

E.本文中弟弟的经历是要告诉我们:一、成长就是学会承担责任,懂得关心、体谅父

母;二、成长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过程。

(2)小说中的议论有什么作用?请从文中举例说明。(6分)

( 3)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6分)

(4)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

(8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怎么样我也能就出来了篇五
《无锡市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12.1含答案》

无锡市2011年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2012.1

命题单位:锡山区教研室 制卷单位:无锡市教研中心

注意事项及说明: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

一、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创痛/重创 颤栗/颤抖 曲折/曲径通幽 ......

B.瘦削/切削 翘楚/翘首 肖像/惟妙惟肖 ......

C.供给/给以 里巷/巷道 否则/否极泰来 ......

D.粘贴/粘连 畜牧/畜养 妥当/长歌当哭 ......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振撼 胡诌 作壁上观 引亢高歌

B.仓猝 毗邻 形销骨立 唇焦口燥

C.疏浚 亲睐 言简意赅 委曲求全

D.禁锢 苍桑 浮云蔽日 融汇贯通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拜:授予官职 B.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迁:迁居 ..

C.故述往事,思来者 思:想 D.《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志向 ..

4.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吾属皆且为所虏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 D.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作品有《阿Q正传》、《呐喊》、《彷徨》等,小说《祝福》选自《彷徨》,作品主人公是祥林嫂。

B.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C.《林黛玉进贾府》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文中两首《西江月》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D.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老人与海》等。

6.有人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内容如下: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会意的一笑。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吗?请你也写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要求:(1)不超过80字。( 2)有细节描写。(3)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4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徐复传

曾巩

徐复字希颜,兴化军莆田人。尝举进士,不中,去,不复就。博学,于书无所不读,尤通星历五行数术之说,世罕有能及者。为人倜傥有大志,人自饬励,不求当世之誉。乐其所自得,谓富贵不足慕也,贫贱不足忧也。故穷乡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遇人无少长贵贱,皆尽恭谨。其言前世因革兴坏是非之理,人少能及。然其家未尝畜书,盖其强记如此也。

康定中,李元昊叛,诏求有文武材可用者,参知政事宋绶、天章阁侍读林瑀皆荐复,诏赐装钱,州郡迫趣上道。既至,仁宗见复于崇政殿,访以世务,复所为上言者,世莫得闻也。仁宗因..

命讲《易》“乾”、“坤”、“既济”、“未济”,又问今岁直何卦?西兵欲出如何?复对岁直“小过”,而太一守中宫,兵宜内不宜外。仁宗善其言。复又献所为《边防策》、《太一主客立成历》、《洪范论》。上曰:“卿所献书,为卿留中。”必欲官之,复固辞,乃官其子晞。留复登闻鼓院,与林瑀同修《周易会元纪》。岁余,固求东归。仁宗高其行,礼以束帛,赐号“冲晦处士”。

复久游吴,因家杭州。州牧每至,必先加礼,然复未尝肯至公门。范仲淹知杭州,数就复访问,甚礼重之。仲淹尝言,西兵既起,复预言罢兵岁月,又斗牛间尝有星变,复言吴当大疫,死者数十万人,后皆如其言。复平居以《周易》、《太玄》授学者。人或劝复著书,复曰:“古圣贤书已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邀名后世哉?”晚取其所为文章尽焚之。今其家有书十余篇,皆出于门人故旧之家。

复卒时,年七十余。既病,故人王稷居睦州,欲往省之。复报曰:“来以五六月之交,尚及见.

子。”稷未及往,至期,复果已死。其终事皆预自处。子晞,年五十余,亦致仕,官至国子博士,复赠尚书虞部员外郎。复死十余年,而沈遘知杭州,榜其居曰“高士坊”云。 .

赞曰:复之文章,存者有《慎习赞》、《困蒙养》等篇,归于退求诸己,不矜世取宠。余论次复事,颇采其意云。若复自拔污浊之中,隐约于闾巷,久而不改其操,可谓乐之者已。

(选自《唐宋八大家全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州郡迫趣上道 趣:同“促”,催促 .

B.仁宗见复于崇政殿,访以世务 访:寻访 .

C.故人王稷居睦州,欲往省之。 省:探望、问候 .

D.榜其居曰“高士坊”云 榜:题署、题字 .

8.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复“淡泊名利、安于贫困”的一组是(3分)

①乐其所自得,谓富贵不足慕也,贫贱不足忧也 ②遇人无少长贵贱,皆尽恭谨

③复所为上言者,世莫得闻也 ④州牧每至,必先加礼,然复未尝肯至公门 ⑤复言吴当大疫,死者数十万人,后皆如其言 ⑥隐约于闾巷,久而不改其操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复喜欢谈论历朝历代的因袭和变革、兴盛和灭亡以及对和错的道理,这方面别人很少

能赶得上他。然而他家中没有书籍,全凭自己的记忆力。

B.仁宗将徐复所献的书留在宫中,并让他做官,徐复坚决不肯,最后让他儿子做了官。后

来和林晞一起修书,最后还是请求还乡了。

C.徐复擅长术算,能预知未来,范仲淹曾向其请教,他预测出停战的时间,星象的变动情

况,以及吴地将会发生大瘟疫,都应验了,但他却无法预算自己的命运。

D.徐复晚年曾将所作文章全部焚毁,流传下来的文章也是门人旧友搜集的,回乡后安于贫

困,从不哗众取宠。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故穷乡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3分)

⑵仁宗高其行,礼以束帛,赐号“冲晦处士”。(3分)

⑶古圣贤书已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邀名后世哉?(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怀惜共传。

(1)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 ▲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分)

答: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本词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释放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寓居定慧院所作。

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 ⑵“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它的妙处。(3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闻道有先后,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⑵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⑶耳得之而为声, ▲ 。(苏轼《赤壁赋》)

⑷沙上并禽池上暝, ▲ 。 (张先《天仙子》)

⑸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⑹把吴钩看了, ▲ ,无人会, ▲ 。 (辛弃疾《水龙吟》)

⑺富贵不能淫, ▲ ,威武不能屈。(《孟子》)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拿出你的残疾证

佚名

在开往西安的火车上,一个很漂亮的乘务员,盯着一个民工模样的中年人,大声说道“查票”。 中年人浑身上下一阵翻找,终于找到了,却捏在手里。

列车员朝他怪怪地笑了笑,说:“这是儿童票。”

中年人憋红了脸,嗫嚅着说:“儿童票不是跟残疾人票价一样吗?”列车员打量了中年人一番,问道:“你是残疾人?”

“我是残疾人!”

“那你把残疾证给我看看。”

中年人紧张起来,说:“我没有残疾证,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向我要残疾证,我没办法才买的儿童票。”

列车员冷笑了一下:“没有残疾证,怎么能证明你是残疾人啊?”

中年人没有做声,只是轻轻地将鞋子脱下,又将裤腿挽了起来——他只有半个脚掌。 列车员斜眼看了看,说:“我要看的是证件!是残联盖的钢印。”

中年人一副苦瓜相,解释说:“我没有当地户口,人家不给办理残疾证。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干活,出了事之后老板就跑了,我也没钱到医院做鉴定……”

列车长闻讯赶来,询问情况。

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车长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买了一张和残疾人票一样价格的票…… 列车长也问:“你的残疾证呢?”

中年人说他没有残疾证,接着就让列车长看他的半个脚掌。

列车长连看都没看,他不耐烦地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有残疾证就是残疾人,有残疾证才能享受残疾人票的待遇。你赶快补票吧!”

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几块钱,根本不够补票的。他带着哭腔对列车长说:“我的脚掌被机器轧掉一半之后,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没有钱,连老家也回不去了,这张半价票还是老乡们凑钱给我买的呢。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吧!”

列车长坚决地说:“那不行。”

那个女列车员趁机对列车长说:“让他去车头铲煤吧,算做义务劳动。”

列车长想了想说:“好!”

中年人对面的一个老同志看不惯了,他站起来盯着列车长的眼睛,说:“你是不是男人?” 列车长不解地说:“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么关系啊!”

“你就告诉我,你是不是男人!”

“我当然是男人。”

“你用什么证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周围的人一下笑起来。

列车长愣了愣,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这儿站着,难道还是假的不成?”

老同志摇了摇头说:“我和你们一样,只认证不认人,有男人证就是男人,没男人证就不是男人。”

列车长卡了壳,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应对。

那个女列车员站出来替列车长解围,她对老同志说:“我不是男人,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好了。” 老同志指着她的鼻子,说:“你根本就不是人!”

列车员一下暴跳如雷,尖声叫道:“你嘴巴干净点!你说,我不是人是什么?!”

老同志一脸平静,狡黠地笑了笑,说:“你是人?那好,把你的人证拿出来看看……”四周的人再一次哄笑起来。

只有一个人没笑,他是那个只有半个脚掌的中年人,他定定地望着眼前的这一切,不知何时,眼里噙满了泪水。

14.“老同志”“女列车员”“列车长”分别是怎样的人?(6分)

老同志: ▲ 女列车员: ▲ 列车长: ▲

15.文中两次描写周围人的笑:“周围的人一下笑起来”“周围的人再一次哄笑起来”,对刻画

人物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 ▲

16.文中“中年人一下子就蔫了”这句话中的“蔫”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 ▲

17.文章最后一段中写到“不知何时,眼里噙满了泪水”,请探究“泪水”中蕴含的复杂情感。(4分)

答: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谈名著传世

雷达

①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的古典名著,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一直流传不衰,而现在的一些比较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花了好大气力,流传却很困难,多则一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怎么样我也能就出来了篇六
《无锡市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12.1含答案》

无锡市2011年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2012.1

命题单位:锡山区教研室 制卷单位:无锡市教研中心

注意事项及说明: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

一、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创痛/重创 颤栗/颤抖 曲折/曲径通幽 ......

B.瘦削/切削 翘楚/翘首 肖像/惟妙惟肖 ......

C.供给/给以 里巷/巷道 否则/否极泰来 ......

D.粘贴/粘连 畜牧/畜养 妥当/长歌当哭 ......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振撼 胡诌 作壁上观 引亢高歌

B.仓猝 毗邻 形销骨立 唇焦口燥

C.疏浚 亲睐 言简意赅 委曲求全

D.禁锢 苍桑 浮云蔽日 融汇贯通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拜:授予官职 B.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迁:迁居 ..

C.故述往事,思来者 思:想 D.《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志向 ..

4.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吾属皆且为所虏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 D.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作品有《阿Q正传》、《呐喊》、《彷徨》等,小说《祝福》选自《彷徨》,作品主人公是祥林嫂。

B.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C.《林黛玉进贾府》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文中两首《西江月》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D.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老人与海》等。

6.有人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内容如下: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会意的一笑。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吗?请你也写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要求:(1)不超过80字。( 2)有细节描写。(3)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4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徐复传

曾巩

徐复字希颜,兴化军莆田人。尝举进士,不中,去,不复就。博学,于书无所不读,尤通星历五行数术之说,世罕有能及者。为人倜傥有大志,人自饬励,不求当世之誉。乐其所自得,谓富贵不足慕也,贫贱不足忧也。故穷乡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遇人无少长贵贱,皆尽恭谨。其言前世因革兴坏是非之理,人少能及。然其家未尝畜书,盖其强记如此也。

康定中,李元昊叛,诏求有文武材可用者,参知政事宋绶、天章阁侍读林瑀皆荐复,诏赐装钱,州郡迫趣上道。既至,仁宗见复于崇政殿,访以世务,复所为上言者,世莫得闻也。仁宗因..

命讲《易》“乾”、“坤”、“既济”、“未济”,又问今岁直何卦?西兵欲出如何?复对岁直“小过”,而太一守中宫,兵宜内不宜外。仁宗善其言。复又献所为《边防策》、《太一主客立成历》、《洪范论》。上曰:“卿所献书,为卿留中。”必欲官之,复固辞,乃官其子晞。留复登闻鼓院,与林瑀同修《周易会元纪》。岁余,固求东归。仁宗高其行,礼以束帛,赐号“冲晦处士”。

复久游吴,因家杭州。州牧每至,必先加礼,然复未尝肯至公门。范仲淹知杭州,数就复访问,甚礼重之。仲淹尝言,西兵既起,复预言罢兵岁月,又斗牛间尝有星变,复言吴当大疫,死者数十万人,后皆如其言。复平居以《周易》、《太玄》授学者。人或劝复著书,复曰:“古圣贤书已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邀名后世哉?”晚取其所为文章尽焚之。今其家有书十余篇,皆出于门人故旧之家。

复卒时,年七十余。既病,故人王稷居睦州,欲往省之。复报曰:“来以五六月之交,尚及见.

子。”稷未及往,至期,复果已死。其终事皆预自处。子晞,年五十余,亦致仕,官至国子博士,复赠尚书虞部员外郎。复死十余年,而沈遘知杭州,榜其居曰“高士坊”云。 .

赞曰:复之文章,存者有《慎习赞》、《困蒙养》等篇,归于退求诸己,不矜世取宠。余论次复事,颇采其意云。若复自拔污浊之中,隐约于闾巷,久而不改其操,可谓乐之者已。

(选自《唐宋八大家全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州郡迫趣上道 趣:同“促”,催促 .

B.仁宗见复于崇政殿,访以世务 访:寻访 .

C.故人王稷居睦州,欲往省之。 省:探望、问候 .

D.榜其居曰“高士坊”云 榜:题署、题字 .

8.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复“淡泊名利、安于贫困”的一组是(3分)

①乐其所自得,谓富贵不足慕也,贫贱不足忧也 ②遇人无少长贵贱,皆尽恭谨

③复所为上言者,世莫得闻也 ④州牧每至,必先加礼,然复未尝肯至公门 ⑤复言吴当大疫,死者数十万人,后皆如其言 ⑥隐约于闾巷,久而不改其操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复喜欢谈论历朝历代的因袭和变革、兴盛和灭亡以及对和错的道理,这方面别人很少

能赶得上他。然而他家中没有书籍,全凭自己的记忆力。

B.仁宗将徐复所献的书留在宫中,并让他做官,徐复坚决不肯,最后让他儿子做了官。后

来和林晞一起修书,最后还是请求还乡了。

C.徐复擅长术算,能预知未来,范仲淹曾向其请教,他预测出停战的时间,星象的变动情

况,以及吴地将会发生大瘟疫,都应验了,但他却无法预算自己的命运。

D.徐复晚年曾将所作文章全部焚毁,流传下来的文章也是门人旧友搜集的,回乡后安于贫

困,从不哗众取宠。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故穷乡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3分)

⑵仁宗高其行,礼以束帛,赐号“冲晦处士”。(3分)

⑶古圣贤书已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邀名后世哉?(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怀惜共传。

(1)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 ▲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分)

答: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本词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释放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寓居定慧院所作。

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 ⑵“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它的妙处。(3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闻道有先后,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⑵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⑶耳得之而为声, ▲ 。(苏轼《赤壁赋》)

⑷沙上并禽池上暝, ▲ 。 (张先《天仙子》)

⑸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⑹把吴钩看了, ▲ ,无人会, ▲ 。 (辛弃疾《水龙吟》)

⑺富贵不能淫, ▲ ,威武不能屈。(《孟子》)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拿出你的残疾证

佚名

在开往西安的火车上,一个很漂亮的乘务员,盯着一个民工模样的中年人,大声说道“查票”。 中年人浑身上下一阵翻找,终于找到了,却捏在手里。

列车员朝他怪怪地笑了笑,说:“这是儿童票。”

中年人憋红了脸,嗫嚅着说:“儿童票不是跟残疾人票价一样吗?”列车员打量了中年人一番,问道:“你是残疾人?”

“我是残疾人!”

“那你把残疾证给我看看。”

中年人紧张起来,说:“我没有残疾证,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向我要残疾证,我没办法才买的儿童票。”

列车员冷笑了一下:“没有残疾证,怎么能证明你是残疾人啊?”

中年人没有做声,只是轻轻地将鞋子脱下,又将裤腿挽了起来——他只有半个脚掌。 列车员斜眼看了看,说:“我要看的是证件!是残联盖的钢印。”

中年人一副苦瓜相,解释说:“我没有当地户口,人家不给办理残疾证。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干活,出了事之后老板就跑了,我也没钱到医院做鉴定……”

列车长闻讯赶来,询问情况。

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车长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买了一张和残疾人票一样价格的票…… 列车长也问:“你的残疾证呢?”

中年人说他没有残疾证,接着就让列车长看他的半个脚掌。

列车长连看都没看,他不耐烦地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有残疾证就是残疾人,有残疾证才能享受残疾人票的待遇。你赶快补票吧!”

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几块钱,根本不够补票的。他带着哭腔对列车长说:“我的脚掌被机器轧掉一半之后,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没有钱,连老家也回不去了,这张半价票还是老乡们凑钱给我买的呢。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吧!”

列车长坚决地说:“那不行。”

那个女列车员趁机对列车长说:“让他去车头铲煤吧,算做义务劳动。”

列车长想了想说:“好!”

中年人对面的一个老同志看不惯了,他站起来盯着列车长的眼睛,说:“你是不是男人?” 列车长不解地说:“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么关系啊!”

“你就告诉我,你是不是男人!”

“我当然是男人。”

“你用什么证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周围的人一下笑起来。

列车长愣了愣,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这儿站着,难道还是假的不成?”

老同志摇了摇头说:“我和你们一样,只认证不认人,有男人证就是男人,没男人证就不是男人。”

列车长卡了壳,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应对。

那个女列车员站出来替列车长解围,她对老同志说:“我不是男人,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好了。” 老同志指着她的鼻子,说:“你根本就不是人!”

列车员一下暴跳如雷,尖声叫道:“你嘴巴干净点!你说,我不是人是什么?!”

老同志一脸平静,狡黠地笑了笑,说:“你是人?那好,把你的人证拿出来看看……”四周的人再一次哄笑起来。

只有一个人没笑,他是那个只有半个脚掌的中年人,他定定地望着眼前的这一切,不知何时,眼里噙满了泪水。

14.“老同志”“女列车员”“列车长”分别是怎样的人?(6分)

老同志: ▲ 女列车员: ▲ 列车长: ▲

15.文中两次描写周围人的笑:“周围的人一下笑起来”“周围的人再一次哄笑起来”,对刻画

人物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 ▲

16.文中“中年人一下子就蔫了”这句话中的“蔫”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 ▲

17.文章最后一段中写到“不知何时,眼里噙满了泪水”,请探究“泪水”中蕴含的复杂情感。(4分)

答: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谈名著传世

雷达

①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的古典名著,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一直流传不衰,而现在的一些比较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花了好大气力,流传却很困难,多则一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怎么样我也能就出来了篇七
《苏教XX市XX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单元练习初三语文》

XX市XX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单元练习

初三语文

一(21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3分)

电子化阅读有一定积极的作用,但它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浅阅读”的盛行和阅读的“碎片化”,导致阅读心里的fú zào。我们更需要“深阅读”,“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

它讲究在反复咀嚼、思考中,品味大家睿智的语言,领略人类璀璨的文化,jí qǔ经典给予

自己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有些人,很少进行纸质图书的阅读,自己却 (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殊不知,仅限于浅阅读,过分rè zhōng于浅阅读,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浅阅读”盛行的今天,有人发出“WiFi时代,别让深阅读

渐行渐远”。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分)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4.长江中学举行“走进经典”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

(1)班级将举行一次“走进经典”主题班会,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15个字以

内)(2分)

(2)学校准备于5月4日下午3点在学校礼堂举行一次“走进经典”读书交流活动,

请你以学生会主题的名义邀请校外辅导员王华老师参加,你该怎么对他说?(3分)

(3)你代表班级参加学校进行的明著内容竞赛,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判断下面

两个片段中A、B处的人物各是《水浒传》中的谁。(2分)

片段一 这七人到底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式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

阮这七人......那计较都是(A)主张。这个唤作“智取生辰纲”。

片段二 (B)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

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到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

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2)得道者多助, 。(《孟子》)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和人的主观感受巧妙结合的句子: ,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来咏雪的千古名句:

二(64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6-7题。(6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6、阅读全诗,说说第二联中“翻疑梦”的妙处。(2分)

7、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尾联“更有明朝很,离杯惜共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

若比邻”透露的情怀有什么不同。(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李绛善谏

唐李绛,善谏。上欲罪白居易。绛曰:“陛下容纳直言,故群臣敢谏。居易志在纳忠,

今罪之,恐天下箝口矣。”上悦而止。上尝责绛言太过,绛泣曰:“臣畏左右,爱身不言,

是负陛下;言而陛下恶闻,乃陛下负臣也。”上怒解。 先君曰:“李丞相,良臣也。好直谏,不与小人为伍。”李吉甫虽逢迎,宪宗每以绛言

为是,盖以其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故虽屡次犯颜,触怒上意,而仍能转辗陈言以启帝心。

非立心忠正者,焉能至此。

(选自《二十四忠》)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

而 仍 能 转 辗 陈 言 以 启 帝 心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善谏( ) (2)故群臣敢谏( ) .. (3)上尝责绛言太过( ) (4)焉能至此( ) ..

10、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乃”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陛下负臣也 .

A.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

C.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盖以其知无不言,言无不中。

12、李绛劝谏,“屡次犯颜,触怒上意,而仍能转辗陈言以启帝心。”,你认为李绛劝谏成

功的因素有哪些?(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9分)

有些东西必须在乎

杨海亮

①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不必太在乎的,比如功、名、利、禄、权、势、位种种。这些

东西,你越记挂,越忧心;越在乎,越受累。而有的东西,就一定要在乎。

②健康是要在乎的。生老病死,固然只能坦然去面对和接受,但健康却多少可以由人自己

来把握。对于健康,不要以为往后可以锻炼,不要以为补品可以换取,更不要以为医学可以

帮忙。健康等不来,眼下就要重视。试想,如果你足智多谋,你地利人和,你一路飙升;可

是,很快就心力不济了,你又怎能做完、做好你想做的事情呢?有句话记忆犹新:“世界少

了我,其实无所谓;但我少了我,还剩什么?”所以,精力充沛、身体棒棒是至为重要的。

毕竟,有健康才有未来。

③亲人是要在乎的。父母、兄弟、姐妹、伴侣、儿女,这些人都和我们有着淳厚的血缘之

亲。正是这种特殊的关系,让亲情成为我们一生中最可依仗的资本,并且随时可以支取与享

用。一个被亲情包围的人,哪怕物质上很贫困,活着也是安心的、幸福的、满足的。而不在

乎亲人,甚至抛弃亲人的人,无异于丧失了本性,泯灭了良心,终归是可怜而可悲的。

④朋友是要在乎的。朋友虽没有亲人重要,但要生活,就不能没有朋友。因为出了门,有

泥泞,有陷阱。有朋友同行,就有了帮手,添了勇气,多了希望。朋友多多益善。有真朋友、

好朋友,更是人生之大幸。在乎朋友的人,十字路口就有人指点迷津,错误途中就有人谆谆

告诫,患难处境就有人倾囊相助,跌倒的时候就有人真诚搀扶。你助朋友,朋友也助你;你

爱朋友,朋友也爱你;你珍惜朋友,朋友也珍惜你。

⑤ 。我们不一定要做高尚的人,不一定要做伟大的人,也不一定要做

完美的人,但绝对要做有品质、有性格的人。只有活出了真实的自己,活出了唯一的自己,

才无怨无悔。好的品性是我们命运的保护神,要尽量去接近,去追求那些高尚美好的品性。

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每个人的价值都是独一无二的。工作、

职业、能力、地位、机会各有各的不同,但这都不影响我们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叱咤风云的

社会精英也好,默默无闻的贩夫走卒也罢,谁站好了自己的岗位,谁演好了自己的角色,谁

就可歌可泣。好好活着,努力了就问心无愧,尽心了就是壮丽人生。这样的人就不平凡,这

样的人生就不普通。

⑦当然,人生要在乎的东西还有很多。但是,不管怎样,健康、亲人、朋友、品性和价值

都应排在你所在乎的东西的前面。只有在乎了,才懂得呵护,懂得感恩,懂得给予,懂得生

命的意义。

13、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4分)

14、阅读第②段,说说画线句“世界少了我,其实无所谓;但我少了我,还剩什么?”这句

话的含义和作用。(4分)

15、根据下文的内容,在第⑤段、第⑥段划线处填写两个恰当的语句。(6分)

第⑤段

第⑥段

16、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22分)

画晴 张晓风

①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理上就觉得似乎捡回了一批失落的财宝,天的蓝宝

石和山的绿翡翠在一夜之间又重现在晨窗中了。阳光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

②我只想到乡村里去看看五谷六畜怎样欣赏这个日子。我走向田畦,就以为自己是一

株恬然的菜花。我抬头望天,却又把自己误以为明灿的阳光。

我独自微笑着、欢喜着。四下一个人也没有,我就觉得自己也没有了。天地间只有一团喜悦、

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气,

③我的心从来没有这样宽广过,我就忽然热爱起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来了。过

了许久,我定神环望,才发现这景致简单得不可置信一—一片草场,几块乱石。远处惟有天

草相粘,近处只有好风如水。

④我悠然地望着天,我的心就恍然回到往古的年代,那时候必然也是一个久雨后的晴

天,一个村野之人,在耕作之余,到禾场上去晒太阳。他的小狗在他的身边打着滚,弄得一

身的草。他酣然地躺着,傻傻地笑着,觉得没人经历过这样的幸福。于是,他兴奋起来,喘

着气去叩王室的门,要把这宗秘密公布出来。他万没有想到所有听见的人都掩袖窃笑,从此

把他当作一个典故来打趣。

⑤他有什么错呢?因为他发现的真理太简单吗?但经过这样多个世纪,他所体味的幸福

仍然不是坐在暖气机边的人所能了解的。如果我们肯早日离开阴深黑暗的垫居,回到热热亮

亮的光中,那该多美呢!

⑥ 身旁有一袋点心,一个人,在无垠的草场上,咀嚼着简单的干粮,倒也是十分有趣。

在这种景色里,不觉其饿,却也不觉其饱。吃东西只是一种情趣。

⑦我原来是带了一本词集子的,却一直没打开,总觉得直接观赏情景,比间接的观赏

要深刻得多。坐在这样的树下,想起我常常觉得自己的轻浮和浅薄使人厌恶、回避,于是在

深心之中,总不免暗暗地向往着一个境界,那样含蕴,那样温柔敦厚而又那样深沉!

⑧ 饭后有些倦了,不觉沉然欲睡。等到醒来,发现几只黑色瘦胚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

远远的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

云”的风度了。

⑨ 日影稍稍西斜了,但我却不能自禁地喜爱并且瞻仰这份宁静、恬淡。茫茫草原,就

只交付我和那看羊的孩子吗?叫我们如何消受得完呢?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

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

20、结合语境,理解下面语句的含义。(4分)

如果我们肯早日离开阴深黑暗的垫居,回到热热亮亮的光中,那该多美呢!

21、阅读本文和海伦.凯勒《享受生活》的片段,比较两位作者在文章流露出人生态度的异

同。(6分)

我也喜欢划独木舟。我说我喜欢在月夜泛舟时,你们也许会哑然失笑。的确,我不可

能看见月亮从松树后面爬上天空,悄悄地越过中天,为大地铺上一条闪光的道路,但我好像

知道月光就在那里。当我累了,躺到垫子上,把手放进水中时,我仿佛看见了这照耀如同白

昼的月光正在经过,我触摸到了她的衣裳。偶尔,一条大胆的小鱼从我手指间滑过,一棵睡

莲含羞地亲吻我的手指。

......

我可以有如此多的方式触摸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

也是如此。

(选自海伦凯勒《享受生活》。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哑作家、演说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42916.html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怎么样我也能就出来了】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