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公卫执业医师】
地骨皮 银柴胡 虚火篇一
《糖尿病的克星---地骨皮》
地骨皮-原态 地骨皮-药材
地骨皮 Digupi
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1.或宁夏枸杞L.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初春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切段入药。
【药性】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应用】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本品甘寒清润,能清肝肾之虚热,除有汗之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常与知母、鳖甲、银柴胡等配伍,治疗阴虚发热,如地骨皮汤(《圣济总录》);若用治盗汗骨蒸、肌瘦潮热,常与秦艽、鳖甲配伍,如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
2.肺热咳嗽。本品甘寒,善清泄肺热,除肺中伏火,则清肃之令自行,故多用治肺火郁结,气逆不降,咳嗽气喘,皮肤蒸热等症,常与桑白皮、甘草等同用,如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3.血热出血证。本品甘寒入血分,能清热、凉血、止血,常用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经验广集》单用本品加酒煎服,亦可配白茅根、侧柏叶等凉血止血药治之。
此外,本品于清热除蒸泄火之中,而能生津止渴,故与生地黄、天花粉、五味子等同用,可治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2.《珍珠囊》:“解骨蒸肌热,消渴,风湿痹,坚筋骨,凉血。”
3.《汤液本草》:“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桂皮酸和多量酚类物质,甜菜碱,尚分离到β-谷甾醇、亚油酸、亚麻酸和卅一酸等。此外,又从地骨皮中分得降压生物碱苦柯碱A(又名地骨皮甲素)以及枸杞素A和B。
2.药理作用:地骨皮的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及乙醚残渣水提取物、甜菜碱等均有较强的解热作用。地骨皮煎剂及浸膏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地骨皮浸剂、煎剂、酊剂及注射剂均有明显降压作用且能伴有心率减慢。地骨皮水煎剂有免疫调节作用,又有抗微生物作用,其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病毒株有抑制其致细胞病变作用。此外,100%地
骨皮注射液对离体子宫有显著兴奋作用。地骨皮的70%乙醇渗漉法提取物,可明显提高痛阈,对物理性、化学性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地骨皮在临床上尚可用于多种疾病,如:用本品与红花等量研粉,以植物油调匀,敷贴患处,胶带固定,治疗鸡眼及胼胝,效果良好,孕妇忌用(中国中药杂志1992,7:434);用生、熟地骨皮各100g,分别研末,高压消毒,外撒患处,用于化脓性溃疡,视脓液多少,溃疡深浅,选择生、熟品用药,临床治疗30例,总有效率为100%,手术切开引流者亦可使用(中医外治杂志 1996,3:
22);用地骨皮60g作煎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50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94%(中药临床新用,2001:240)。此外,尚可用于治疗荨麻疹、皮炎等皮肤过敏性疾病。
地骨皮属于中药的清虚热药。因其有凉血退蒸,清泄肺热的功效,故其能治疗:
1、用于阴虚血热,小儿疳积发热及骨蒸潮热,盗汗等证;
2、用于肺热引起的喘咳;
3、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鼻血等证;
4、用于消渴尿多证(叫下消证,即是糖尿病);
5、用于因阴虚火旺引起的虚火牙痛。
牙髓炎地骨皮是中药,有清肺,生津,止渴。治糖尿病的作用。它可以和中药配伍来做粥用来治疗糖尿病。
【原料】 地骨皮30克,桑皮15克,麦冬15克,面粉100克。
【制作】 先煎以上前三味药,去渣取汁,与面粉共煮为稀粥。
【用法】 渴即食之。
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地骨皮的浸剂、酊剂及煎剂对麻醉犬、猫、兔静脉注射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并伴有心率减慢和呼吸加快;浸剂的作用似优于煎剂;反复给药可产生程度不等的快速耐受现象。浓缩酊剂给麻醉犬、猫肌肉注射或煎剂给不麻醉大鼠灌胃也呈现持久稳定的降压作用。地骨皮
的降压作用与中枢有关,还可能有阻断交感神经末梢及直接舒张血管的作用。降压期间,心电图除有心率变慢、T波减低外,无明显变化,中毒剂量可使豚鼠心脏产生房室传导的部分性乃至完全性阻滞。
②降血糖作用
给家兔灌服地骨皮煎剂,先使血糖短时间升高,然后持久降低,4~8小时后尚未恢复。对于注射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并无明显对抗作用。家兔皮下注射浸膏,血糖亦降低
另一种有髯毛的枸杞根的提取物可引起大鼠血糖显著而持久地降低,碳水化物耐量升高,其降低血糖作用是由于其中含有胍的衍生物。
③解热作用
地骨皮对人工发热家兔有显著退热作用。其乙醚提取物及乙醇提取后残渣之水提取物并无作用,而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或乙醚提取后残渣的水提取物皆有作用。其解热作用比氨基比林弱,约与其他解热药相等。
地骨皮:
为茄科植物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 等的根皮。亦名杞根(《本经》)、枸杞根(《本草经集注》)、枸杞根皮(《药性论》)等。味甘, 性寒。入肺、肝、肾经。功能:凉血退蒸、清泄肺热。主治: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内服:煎汤, 9~15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 研末撒或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根皮含桂皮酸(Cinnamic acid)和多量酚类物质、甜菜碱
(Betaine)。尚分离得柯碱A(地骨皮甲素, Kukoamine A)、枸杞素A (Lyciumin
A)、枸杞素B(Lyciumin B)、β-谷甾醇(β-Sitosterol)、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卅一酸等。
药理作用: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用地骨皮的浸剂、酊剂及煎剂给麻醉犬、猫、兔静脉注射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并伴有心率减慢和呼吸加快;给不麻醉大鼠灌胃亦有明显降压作用。地骨皮注射剂给麻醉犬静脉注射0.375g/kg 能使其血压下降至零而死亡, 小剂量重复注射未见快速耐受现象。地骨皮甲醇提取物给大鼠静脉注射 0.5g(生药)/kg 亦有明显降压活性。地骨皮降压期间, 心电图可见心率减慢, P-R间期延长、T波减低, 中毒剂量可使豚鼠心脏产生房室传导的部分性乃至完全性阻滞。
地骨皮的降压作用除有中枢参与外, 还可能与其阻断交感神经末梢及直接舒张血管的作用有关。此外, 枸杞素 A 和枸杞素 B 有抗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素的作用, 亦为其降压作用机制之一。
2. 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 给家兔灌服地骨皮煎剂, 先使血糖短时间升高, 然后持久降低, 4~8小时后尚未恢复。对於注射****引起的高血糖并无明显对抗作用, 但可缩短高血糖维持时间。家兔皮下注射地骨皮浸膏, 亦可使血糖降低。地骨皮水煎剂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胰岛 B 细胞的形态结构损害有一定的减轻作用。地骨皮浸膏灌胃, 能使实验性家兔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下降, 但对甘油三酯含量影响不大, 对肝脏脂肪含量亦无明显影响。甜菜碱则有抗脂肪肝作用。
3.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地骨皮煎剂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与弗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作用;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病毒株有抑制其细胞病变作用;对结核杆菌为低效抑菌药物。
4. 解热作用 地骨皮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及乙醚残渣水提取物灌服或注射对人工发热家兔有显著退热作用。其乙醚提取物及乙醇提取后残渣之水提取物并无作用。其解热作用比氨基比林弱, 约与其他解热药相等。
5. 其他作用 地骨皮水煎剂对正常小鼠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 有抑制作用;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脾细胞白细胞介素-2产生降低有显著提高增强作用;对硫唑嘌呤所致白细胞介素-2产生超常有抑制作用。
地骨皮注射剂(100%)对未孕大鼠和小鼠离体子宫有显著兴奋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疟疾 取鲜地骨皮30g, 茶叶3g, 水煎后於发作前2~3小时顿服。治疗150例患者, 其中控制发作145例, 有的服1剂即见效。【临床实用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126】
2.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地骨皮60g, 加水3 碗, 煎至1碗, 煎好后加少量白糖或加猪肉煎服。隔日1剂, 5剂为1疗程。必要时加服第二、第三疗程。治疗50例, 显效20例, 有效27例, 无效3 例。服药1疗程后, 血压下降多能维持2~3周, 有少数加服2~3疗程者能维持数月至数年。【广东医学 1983;4(3):46】
3. **** 地骨皮50g(1日量), 加水 1000ml, 慢火煎至500ml, 代茶频饮, 并适量配用维生素类。治疗16例, 用药1周左右基本得到控制, 血糖正常。【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4;(9):11】
4. 治疗疮面久不愈合 新鲜枸杞根皮, 洗净后捣烂敷患处, 直径1cm的疮面用2g, 每日1次。换药2~3次后, 坏死组织即可全部脱落。继续按外科常规换药, 直径为2~3cm的疮面半月可愈。治疗外伤感染不愈者37例, 蜂窝组织炎切开引流术后不愈者13例, 皆愈。【中华护理杂志 1986;(4):
封二】
5. 治疗鸡眼 地骨皮6g, 红花3g, 共研细末, 加适量麻油和少许面粉, 调成糊状, 密封备用。先将患部老皮剥掉, 然后把药摊敷患处, 用纱布包扎, 2日换药1次。治疗25例, 全部治愈。【新中医 1974;(4):39】
6. 治疗过敏性皮肤病 地骨皮30g, 乌梅15g, 公丁香3g, 白芍12g, 痒甚加徐长卿、夜交藤各30g。水煎服, 每日1剂。治疗皮肤划痕症50例, 有效率为84%。用地骨皮50g, 徐长卿25g, 水煎内服, 治疗荨麻疹、药疹、过敏性紫癜、接触性皮炎等均取得一定疗效。【浙江中医杂志 1982;(5):221】
7. 治疗牙髓炎疼痛 取地骨皮30g 加水 500ml, 煎至50ml, 过滤后以小棉球蘸药液填入已清洁之窝洞内即可。治疗11例, 均有明显止痛效果。有的用药后1分钟即止痛。【辽宁中医杂志 1960;(4):41】
8. 治疗齿衄 大黄炭90g, 地骨皮150g, 加水1000ml, 浸泡2小时, 煎15分钟, 取药液, 再加水500ml, 煎10分钟。两煎合并过滤, 共得滤液约600ml, 加食醋200ml, 混匀。每日40~50ml, 分3~5 次含漱。治疗牙龈出血、口干或口臭、龈内肿痛96例, 治愈75例, 好转18例, 无效3例。【陕西中医 1983;4(4):封四】
方剂选用:
1. 治疗虚劳口中苦渴, 骨节烦热或寒:枸杞根白皮(切)五升, 麦门冬二升, 小麦二升。上三味, 以水二斗, 煮麦熟, 药成去滓, 每服一升, 日再。(《备急千金要方》枸杞汤)
2. 治疗骨蒸肌热, 解一切虚烦躁, 生津液:地骨皮(洗, 去心)、防风(去钗股)各一两, 甘草(炙)一分。细末, 每服二钱, 水一盏, 生姜三片, 竹叶七片, 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3. 治疗吐血、下血:枸杞根皮、子, 为散, 煎服。(《普济方》)
4. 治疗血淋:地骨皮, 酒煎服。若新地骨皮加水捣汁, 每盏入酒少许, 空心温服更妙。(《经验广集》)
5. 治疗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锉皮), 石膏一升, 小麦三升。上三味切, 以水煮, 麦熟汤成, 去滓, 适寒温饮之(《医心方》枸杞汤)
6. 治疗时行目暴肿痒痛:地骨皮(切)三斤。以水三斛, 煮取三升, 绞去滓, 更内盐二两, 煎取一升, 洗目。(《圣济总录》地骨皮汤)
7. 治疗耳聋, 有脓水不止:地骨皮半两, 五倍子一分。共捣为细末, 每用
地骨皮 银柴胡 虚火篇二
《吃祛火药请先分清实火和虚火》
吃祛火药请先分清实火和虚火
“赵大夫,您给俺看看,最近上火非常厉害,嘴疼得受不了,还老想跟人吵架,您给俺开点药调理调理。”28岁的郭先生说。医生告诉他,这种情况吃点儿三黄片,泻一泻,很快就能好。在旁边候诊的王奶奶问医生:“我最近总觉得口干舌燥,大便干,我觉得是上火了,也是吃了三黄片,可是几天了,不但没效果,症状反而更明显了,我为什么吃了没用呢?”专家指出,上火有实火和虚火之分,而去火药也不是随便吃的。 实火是阳气上升虚火是阴气下降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赵俐黎告诉记者,“上火”是个中医名词,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状。如果出现咽喉干痛、口干舌燥以及烂嘴角、流鼻血、大便干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了。而这火,有虚实之分。
赵俐黎形象地给记者讲解虚火和实火是怎么来的。“比如,这瓶矿泉水是人体内的阳气,而这瓶果汁是人体内的阴气,在正常状态下,两者是一样多的。实火就相当于你往矿泉水瓶里添了点儿水,果汁没变化,也就是阳气增加了,阴气是正常的;而虚火则相当于矿泉水没有变化,果汁倒掉了一点儿,也就是阳气是正常的,而阴气减少了。”
因此,她说,把去火的药物理解为“降火药”其实是很片面的。针对实火,需要降低阳气,是名副其实的降火;而针对虚火,最主要的是需要滋阴补气,把阴气补充到正常水平。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正确了解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一味降火的话,反而会更加损阴。“这样,上火的症状当然得不到缓解。”她说。 火气的虚实跟年龄、性别、胖瘦有关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自己上的是实火还是虚火呢?赵俐黎告诉我们,从上火的症状上来区分很难,因为差别细微。但她总结了几个简单的方法来判别。
“实火的主要发病人群是年轻人,也就是49岁之前的人,主要症状有脸上长痘、口舌生疮、口臭、急躁、大便干等。”赵俐黎说,就像郭先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你这种情况就属于实火,也就是说你体内阳气过剩引起的上火,跟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熬夜等都容易引起上火。”特别是像郭先生这样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属于实火。”赵俐黎说。
但是像王奶奶这种情况就是虚火。“人到老年,身体的各个机能都开始退化,阴气亏虚,气血不足,再加上代谢比较慢,就容易引起虚火上延。这种情况吃去火药,效果差,你可以先吃少量的三黄片,如果效果不好要及时停止,因为拉肚子会丢失大量水分,引起气血不足,因此还是建议用滋阴补气血的药。”赵俐黎对王奶奶说。“实火、虚火跟年龄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这个分界线一般在49岁左右。”赵俐黎总结道。
除了年龄,火气跟性别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男性以气为用,而女性则是以血为用。因此男性一般实火旺,而女性容易气血不足,引起经血紊乱,所以月经不正常、痛经的女性容易上虚火。
最后,根据人的体态也能做一些判定,比如瘦人多阴虚火旺,胖人多湿多痰。因此瘦人四肢冰凉、口舌发黄等就是虚火的表现。
实火要解毒降火气虚火要滋阴调理
探清了上火的虚实,调理的方法也有所区别。
赵俐黎建议,对于像郭先生这种实火,最常用的清热、解毒、降火的药,比如三黄片。吃一吃,往下泻一泻,很快就能好。平时症状不严重或者生活不规律的时候,可以用栀子、菊花泡水喝,可以预防上火或缓解症状。而对于女性既有体寒、气血不畅,又出现上火的情况,则适合吃地骨皮、银柴胡去火,再加上麦冬或石斛滋阴。而对于老年人的虚火,赵俐黎建议少吃药,以滋补为主。“生活中就是要多吃蔬菜,特别是多吃苦瓜、丝瓜、芹菜,这些蔬菜有清血热、补阴气之功效。”老年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建议老年人多吃菌类,可以帮助排便,还可以软化血管。
赵俐黎提醒:“有些老年人觉得自己上火,每天都喝好多水。其实不建议老年人喝太多水,每天摄入的水分不要超过2000毫升,喝水过多容易加重肾脏负担。”
赵俐黎给出了两类保健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虚火上升。
煲汤:
红梨、银耳、蜂蜜煲汤,可清热润肺,促进排便。
山药、枸杞、核桃(水泡,去皮)、大米煲汤,也可以起到滋阴补肾、润肠通便的作用。
泡脚:
艾叶6克,川芎3克,煮水泡脚,同时可以用手按压脚心(涌泉穴),每次要泡到微微出汗即可,出汗多会丢失水分,使阴气更加亏虚。等火气降下去后用热水泡脚即可。
另外,市面上的降火药很多,给出一些主要原料的用途,方便对症选择。
滋阴中药:天冬、麦冬、玄参等;清热泻火药:大黄、黄连、黄柏等;解毒消肿药:连翘、金银花、大青叶等。
地骨皮 银柴胡 虚火篇三
《02清热E-虚火药》
地骨皮 银柴胡 虚火篇四
《之04清热E-虚火药 [基础中医学》
地骨皮 银柴胡 虚火篇五
《中药复习简答题》
1、“炙”法常用辅料有哪些,对药物性能有何影响
答:炙能改变药物的性能。如蜜炙黄芪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蜜炙百部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炙川芎可增强活血之功;醋炙香附可增强疏肝止痛之效;盐炙杜肿可增强补肾功能;姜汁炙半夏可增强止呕功效。
2、菊花、柴胡、夏枯草均入肝经,对肝经各有何作用?
答:菊花功善清肝热、平肝阳、养肝阴;柴胡功善疏肝郁;夏枯草功善清肝热
3、写出5味能退虚热的药物。
答:知母、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4、大黄临床使用有生用、酒制、炒炭之分,作用有何区别?
答: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故欲攻下时宜生用,入汤剂宜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但活血作用较好,故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止血效果好,多用于出血证。
5、石膏、杏仁、麻黄、北沙参、五味子均可用治喘咳,各善治何种喘咳?
答:石膏用于肺热喘咳。杏仁可用于多种咳喘证。麻黄用于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北沙参用治肺阴虚,肺热燥咳,劳嗽久咳。五味子用治肺气不敛及肺肾两虚之虚喘。
6、举例说明炮制的目的有哪些?
答:炮制的目的大致分五方面:一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二是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疗效。三是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四是改变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五是纯净药材及矫嗅、矫味,以便于服用。
7、试列举清热药中,长于清肺热、清肝火、清胃热、清心火及降相火的药物各2味。
答:清肺火:石膏、黄芩。清肝火:龙胆草、夏枯草。清胃火:知母、黄连。清心火:连翘、竹叶。降相火:知母、黄柏。
8、紫苏、黄芩、桑寄生、白术、杜仲均具有安胎的作用,如何区别使用?
答:紫苏用于胎气上逆、胎动不安。黄芩用于胎热、胎动不安。桑寄生用于肝肾不足之胎漏、胎动不安。白术用于脾气虚弱、胎动不安。杜仲用于肝肾不足、冲任不固、胎漏、胎动不安。
9、甘草如何体现“甘”味药的作用特点。
答:(1)补益作用。(2)调和作用。(3)缓和药性。此外,甘草解毒,能清热解毒,用于痈疽疮毒、咽喉肿痛、药物及食物中毒等;缓急止痛,用于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等证。
10、菊花、龙胆草、夏枯草、天麻、白芍均入肝经,对肝经各有何作用
答:菊花清肝热、平肝阳、养肝阴;龙胆草清泻肝胆火;夏枯草清泻肝胆火;天麻息肝风、平肝阳;白芍养肝血、敛肝阴、柔肝急、平肝阳。
11、常用的炮制方法分为哪五种?
答:常用的炮制方法分为五大类型,即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制法。
12、黄芩、黄连、黄柏均能清热,各善清何脏腑之热?
答:黄芩善于清肺热。黄连善于清心、胃之热。黄柏善泻肾经虚火。
13、简述白芍对肝脏的作用及适应病证。
答:白芍入肝经,敛肝阴以养血,故适用于治疗肝血亏虚之月经不调、崩漏、眩晕心悸;又敛阴、养肝血而平抑肝阳,故适用于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另外,其上可敛肝阴、养肝血柔肝止痛,故适于治疗肝脾不和之脘腹挛急疼痛,或血虚筋脉失养之四肢拘挛。
14、使用开窍药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答:(1)开窍药为救急治标之品,其气辛香走窜,易耗伤正气,故不宜久服,应中病即止。
(2)本品芳香易挥发,内服不宜入煎剂,多入丸散剂。(3)少数药物有毒,要注意用法及用量。(4)多数药物孕妇慎用或忌用。(5)不能应用于脱证。
15、比较麻黄、桂枝功效及主治的异同。
答:相同:二者都属发散风寒药,具有发汗解表之功,都可用于外威风寒表证以及风湿痹证。不同:麻黄①散风寒,发汗力强,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②宣肺平喘,疗肺气壅遏之喘咳。③利水消肿,疗风水水肿。桂枝:①发散风寒,透达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与麻黄同用亦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②温经通阳,治胸痹,痰饮,小便不利,经闭痛经及虚寒腹痛等证。
16、“五味”含义是什么?写出辛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答:五味代表中药的五类基本作用,包括辛,甘,酸,苦,咸味,此外还有涩、淡味。其中,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用治外感表证;气滞证、血瘀证。
17、麻黄、桂枝、紫苏、生姜、羌活各善治何种表证?
答:麻黄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用治外感风寒表虚、表实证,均为适宜。紫苏对于风寒感冒兼气滞胸闷、咳嗽者尤为适宜。生姜多用于风寒感冒轻证。羌活善治风寒湿邪表证。
18、写出5味既能息内风,又能祛外风的药物。
答:僵蚕、全蝎、蜈蚣、天麻、蝉蜕。
19、写出补虚药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答: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偏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本类药物有补虚的作用,能够补益人体的气、血、阴、阳,用于治疗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气血两虚证及阴阳俱虚证等。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及补阴药四类
20、写出苦味药的作用及适应证。
苦有泄和燥的作用。通泄,治热结便秘;降泄,治疗肺、胃之气上逆的喘咳、呕吐;清泄,治里实热证;燥湿,治湿热、寒湿诸证。(1分)另外,苦能坚阴,用治阴虚火旺证。
21、写出5味既能活血,又能凉血的药物。
牡丹皮、赤芍药、大黄、丹参、郁金。
22、写出五种清肝火的药物。
夏枯草,决明子,龙胆草,栀子,羚羊角。
23、柴胡,白芷,细辛,羌活,川芎各治何种头痛?
柴胡主入少阳胆经,善治少阳经头痛;白芷善入阳明胃经,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善入少阴肾经,善治少阴经头痛;羌活主入太阳膀胱经,散太阳经风寒湿之邪,善治太阳经头痛;川芎善治血瘀及厥阴经头痛。
24、比较龟甲、鳖甲功效及主治的异同。
相同:二药均为补阴药;均有滋阴潜阳、清热的功效,用治阴虚阳亢以及阴虚内热、骨蒸盗汗。不同:龟板益肾健骨,用治肝肾不足筋骨不健证。入心经、养心阴、益心血,用治心血不足、心阴虚、惊悸、失眠、健忘。滋肾阴、养血固冲任,用阴虚血热、冲任不固的崩漏、月经过多。鳖甲软坚散结,用于癥瘕、疟母、经闭。
25、写出“七情”概念。
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26、清热药可分几类?简述各类的作用及适应证。
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退虚热药五类。分别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燥湿、清虚热等功效。用于外感热病,湿热泻痢,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各种里热证。
27、羚羊角善入肝经,其对肝经的作用如何?
羚羊角入肝经,具有息肝风、平肝阳、清肝热等多种作用。其息肝风用治肝风内动、惊痫等症。用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用于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肿痛等症,又能清肝热而明目。
28、写出5味具有活血兼行气作用的药物。
川芎、延胡索、郁金、乳香、没药。
29、麻黄、益母草、茯苓、黄芪、葶苈子均能利水,各适宜何种水肿病证?
(1)麻黄用于风水水肿。(2)益母草用于水瘀互结的水肿。(3)茯苓可用于多种水肿。(4)黄芪常用于脾虚水肿。(5)葶苈子常用于腹水肿满、胸胁积水。
30、写出十八反的详细内容。
十八反的内容是:贝母、瓜蒌、半夏、 白蔹、白及反乌头;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反藜芦;甘遂、大戟、海藻、芫花反甘草。
31、写出五种清胃火的药物
石膏,知母,芦根,黄连,升麻。
32、白茅根、地榆、槐花、小蓟、三七各善治何种出血证?
白茅根善治尿血;地榆善治下焦血热之便血、崩漏、血痢等;槐花善治便血、痔血;小蓟善治尿血;三七善治兼瘀滞之各种出血证。
33、羌活、白芷、细辛、柴胡、吴茱萸均可用治头痛,试用归经理论说明各善治何种头痛? 羌活主入太阳膀胱经,散太阳经风寒湿之邪,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入阳明胃经,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善入少阴肾经,善治少阴经头痛;柴胡主入少阳胆经,善治少阳经头痛;吴茱萸主入厥阴肝经,善治厥阴经头痛。
34、写出附子治疗亡阳证的作用机理。
取其辛甘热入心肾脾经,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散寒,下补肾阳以益火,峻补欲竭之真阳,追复散失之元阳,回阳于顷刻之间。
35、桂枝温经通阳之效包括哪几方面作用?
答:其温经通阳之效当包括温助阳气、温通经络、温通血脉三方面作用。因其甘温助阳,温通阳气而助卫阳,通心阳,温心、脾、肾之阳气。温通经络而蠲痹。温通血脉而散寒调经。
36、写出5种清心火的药物
答:竹叶,黄连,关木通,栀子,连翘。
37、金钱草、滑石、鸡内金、小蓟、萆薢均能治疗淋证,各长于治疗何种淋证?
答:金钱草为治石淋之要药,滑石宜治热淋,鸡内金宜治砂石淋,小蓟宜治热淋、血淋,萆薢善治膏淋。
38、写出5味具有活血兼行气作用的药物。
答:川芎、延胡索、郁金、乳香、没药。
39、比较白术、苍术功效及主治的异同。
答:相同:二药均有健脾燥湿的功效,用治湿邪困脾,脾不健运证。不同:白术属于补气药,以补益脾气为主,健脾作用大于苍术,用治脾气虚弱证。苍术属于化湿药,重在苦温燥湿,燥湿作用大于白术,用治湿邪困脾证。白术燥湿利水,用治脾虚湿盛的水肿,痰饮。白术补气固表止汗,用治脾虚自汗证。白术补气安胎,用于气虚胎动不安。苍术祛风湿除痹痛又解表,用治痹证,外感风寒湿表证头痛。
40、桂枝可用治何种表证,为什么?
答:桂枝可用治风寒表实、表虚证。具辛温之性,可散风寒,发汗解表,但力缓,与麻黄相须为用,治疗风寒表实证。又有甘温之性,助卫阳,散风寒之邪,配白芍调和营卫,还可用治风寒表虚证。
41、写出五种清肺热的药物。
答:石膏,黄芩,地骨皮,芦根,桑白皮。
42、“三仙”指哪几种药物,各善治何种食积?
答:指山楂、神曲、麦芽三种药物。山楂善消油腻肉食积滞;神曲善消米面酒食之积;麦芽善消淀粉性食物积滞。
43、大黄用治便秘、血瘀证、实火上炎证、出血证,各用何种炮制品?
答: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故欲攻下时宜生用;酒制大黄药势上行,清上焦热、活血作用较好,故宜用于实火上炎证、瘀血证;大黄炭止血效果好,多用于出血证。
44、比较砂仁、白豆蔻功效及主治的异同。
答:相同:二者均可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宜治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不同:砂仁作用偏于中下焦,能温中止呕止泻,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又行气安胎,用治气滞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白豆蔻作用偏于中上焦,温中止呕,又宣通肺气,而治湿温初
45、解表药分为哪几类?简要比较其作用及适应证的不同。
答:解表药分为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发散风寒药主治外感风寒之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证。发散风热药主治外感风热表证之发热,微恶风寒,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等证。
46、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红藤、败酱草均能清热解毒,用治热毒疮疡,各善治何种疮痈?
答:蒲公英尤善治乳痈。紫花地丁为治疔毒之要药。鱼腥草长于治肺痈。红藤、败酱草善治肠痈。
47、写出5种有疏肝理气作用的药物。
答:有薄荷、柴胡、香附、青皮、川楝子。
48、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各善治何种食积证?
答:山楂善消油腻肉食积滞;神曲善消米面酒食之积;麦芽善消淀粉性食物积滞。莱菔子多用于食积气滞证。鸡内金用于各种食积证。
49、比较麦门冬、天门冬功效及主治的异同。
答:相同:二药均为补阴药。均养阴润肺,用治肺阴虚、肺热、肺燥咳嗽。均清热生津、润肠通便,用治热病伤津肠燥便秘。不同:麦门冬益胃阴,用治胃阴虚咽干、口渴。麦门冬益心阴、清心热,用治心阴虚温病热邪扰及心营、心烦不眠。天门冬入肾,滋肾阴、降虚火,用治肾阴虚潮热盗汗。
地骨皮 银柴胡 虚火篇六
《重点》
中医临床方剂重点肺系病证处方原则及例方肺系病证以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痈、肺痨、肺胀为主,常见症状有流涕、恶寒、咳嗽、咯痰、咳血、气喘、哮吼等。常用方剂主要由以下几类药物组成:①疏风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紫苏、荆芥之类疏风散寒。李时珍谓“麻黄为肺经专药,肺病多用之”;桂枝《本草正义》谓治“祛营卫之风寒”;荆芥《本草纲目》谓治“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这类药物味辛性温,能发散风寒,祛邪出表,消除病因。如桑叶、菊花、薄荷、蝉蜕、柴胡之类疏风清热。桑叶并能清肺润燥止咳,柴胡轻清升散,善于退热,无论风寒表证或风热表证,皆可应用。②化痰止咳平喘药:如半夏、陈皮为化痰常用“二陈”;桔梗,旋覆花一升一降,疏利肺气;白前、前胡降气化痰;瓜蒌、贝母清热润燥化痰。止咳平喘如用麻黄、杏仁、百部、紫菀、款冬花适用于新久咳嗽;苏子、莱菔子降气化痰,并能润肠通便;枇杷叶清肺止咳;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③清肺热药:有肺中实火可用黄芩、石膏、知母、芦根、花粉、竹叶之类。热毒炽盛可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金荞麦、射干等以清解肺中实热。若清虚热可用地骨皮,银柴胡、白薇之类。④补肺气药:如人参、党参、黄芪之流,这类药专为补气之用。⑤滋肺阴药:如南北沙参、天麦冬、玉竹,此为滋补肺阴而设。⑥温肺化饮药:如干姜、麻黄、细辛、配此在于消除病因、宣通肺气、温化水饮。⑦敛肺止咳药:如五味子、乌梅、五倍子、诃子、罂粟壳味多酸涩,以敛肺止咳。所列七类药物并非每方必备,临证组方,应该根据病性的寒热,病情的偏胜,决定以某一类药为主。再适当选配其他药物而成。常见的配伍形式约有以下几种:1、疏风散寒宣肺:以疏风散寒药宣肺为主,配伍止咳平喘、化痰药物而成。适用于风寒束肺,肺失清宣者。代表方如三拗汤、麻黄汤等。2、疏风清热肃肺:以疏风清热肃肺药为主,配伍宣肺化痰,清泄肺热药物而成,适用于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者。代表方如桑菊饮、银翘散等。3、疏风清肺润燥:以清宣肺热、润肺药为主,配伍益气生津、止咳化痰药物而成,适用于风燥伤肺,肺津不足者。代表方如清燥救肺,沙参麦冬汤、桑杏汤等。4、燥湿化痰:以燥湿化痰药为主,配伍健脾利湿药物而成。适用于痰湿蕴肺,肺气上逆者。代表方如二陈汤、温胆汤、导痰汤等。5、清热化痰:以清热化痰药为主,配伍生津凉血药物而成。适用于痰热壅肺,肺失肃降者。代表方清金化痰汤,清
气化痰丸、清金降火汤等6、温肺化饮:以温肺化饮药为主,配伍敛肺止咳、泻肺平喘的药物而成。适用于寒饮伏肺的证型。代表方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7、补肺益气:以益肺敛气药为主,配伍止咳、化痰平喘的药物而成。适用于肺虚气弱,升降无权者。代表方如补肺汤,四君子汤等。8、滋养肺阴:以润肺生津为主,配伍清肺化痰的药物而成。适用于肺阴不足,虚火内灼的证型。代表方如百合固金汤、沙参麦冬汤等。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组成】当归6克 熟地9~15克 陈皮5克 半夏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用法】加生姜3~7片,水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肺肾不足,水泛为痰证。【功效】养阴化痰。【方义】本方即二陈汤加当归、熟地。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以治痰咳,加熟地、当归以滋阴养血,肺肾不足。证本为肺肾不足,熟地、当归滋肾水,保肺金,与二陈汤四味相合,故命之“金水六君煎”。熟地滋腻养阴,半夏辛燥化痰,二者相配以2:1左右为宜,使之滋补阴血而无助湿之弊,燥湿化痰又无伤阴之嫌。用法中仅取生姜和中化痰止呕,而去乌梅酸敛之性。【应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肺肾阴虚咳喘常用方,以咳嗽气急,痰带咸味,腰酸腿软,五心烦热,舌苔光剥,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2~3克;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1.5~2克;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3~6克。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歌括】二陈橘半茯苓草,痰可化去湿可燥;更有归地二陈煎,双调脾肾配方巧。清金化痰汤《医学统旨》【组成】黄芩 山栀子各12克 知母 桑白皮 瓜蒌仁各15克 贝母 麦门冬 橘红 茯苓 桔梗各9克 甘草3克【用法】水煎,去滓,食后服。 【主治】热痰咳嗽。【功效】清肺化痰。【方义】方中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茯苓健脾利湿,湿去则痰自消;更以瓜蒌仁、贝母、桔梗清热涤痰,宽胸开结;麦冬、知母养阴清热,润肺止咳;黄芩、栀子、桑白皮清泻肺火,甘草补土而和中。故全方有化痰止咳,清热润肺之功。适用于痰浊不化,蕴而化热之证。【应用】1.辨证要点:本方证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如痰带血丝,加天门冬、阿胶;乏力、头晕加党参;便秘加麻子仁、炒槟榔、或生大黄;喘促加地龙、白果;喘促、心悸、胸闷加葶苈子、枳壳。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上
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等。【歌括】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心系病证处方原则及例方心系病证以心悸、胸痹、不寐、癫狂、痫病、痴呆为主,常见症状有神志不宁,心惊怔忡、胸痹、真心痛、不寐、癫狂、痴呆等。常用方剂主要由以下几类药物组成:①安神药:如朱砂、磁石、龙骨、琥珀之类重镇安神。朱砂《本经》谓“养精神,安魂魄”;龙骨、琥珀《别录》皆谓“安魂魄,定五脏”。这类药物来源于矿物,质重,有镇静安神之功,故称“重镇安神”药。如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之类养心安神。酸枣仁《别录》谓治“烦心不得眠”,柏子仁《本经》谓“主惊悸,安五脏”,远志并有化痰作用,痰蒙心窍,神志失常者。这类药物来源于植物,性平和,有滋养心血之功,故称“养心安神”药。②开窍药:如麝香、牛黄、冰片、苏合香、石菖蒲之类。用于神识昏乱。麝香为开窍第一要药。牛黄能开窍定惊,清心豁痰。冰片辛香走窜,“独行则势弱,佐使则有功”,故常与麝香为伍。苏合香性温,可豁阻滞之痰,辟秽浊之气。石菖蒲能化痰浊以开窍。③活血化瘀药:川芎、乳香、没药、郁金等活血兼行气,丹参、鸡血藤、桃仁、红花、牛膝等活血祛瘀,丹参应用范围广,还能安神、凉血。此类药物适用于心血瘀阻,脉络不通者。④化痰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瓜蒌、贝母、远志之类专为豁痰所用。⑤清热泻火药:竹叶,黄连、黄芩、栀子之类善清心火,心火旺盛可以选用。⑥补气药:如人参、党参、黄芪之流,这类药专为补肺脾之气,并能补气生血。白术、山药益气健脾,甘草、大枣能补中缓急。⑦补血药:如当归、熟地、芍药、首乌等,此为养血而设,且当归又能活血,赤芍偏于凉血散瘀。⑧补阴药:如麦冬、玉竹甘寒,能补心肺之阴,沙参,天冬,石斛能养肺胃阴生津,山茱萸、女贞子、枸杞子偏补肝肾阴,此类药物临证可以灵活选用。⑨补阳药:肉苁蓉、巴戟天、仙茅、淫羊藿之类能补肾壮阳,且前二者性润不燥;杜仲、枸杞等补肝肾,菟丝子、紫河车等补肾益精。所列九类药物并非每方必备,临证组方,应该根据病性的寒热,病情的偏胜,决定以某一类药为主。再适当选配其他药物而成。常见的配伍形式约有以下几种:1、清心泻火:以清心泻为药为主,配伍镇心安神,补养阴血药物而成。适用于心火炽盛,心火上炎者。代表方如朱砂安神丸、导赤散等。2、通阳泻浊:以化痰泄浊通阳药为主,配伍宽胸行气药物而成,适用
于痰浊壅阻之胸闷痛、气短、喘促者。代表方如瓜蒌薤白半夏汤等。3、豁痰开窍:以清化痰热开窍药为主,配伍理气化痰药物而成,适用于痰热扰心,心惊,烦燥,不寐者。代表方如二陈汤、温胆汤等。4、活血通脉:以活血通络药为主,配伍行气药物而成。适用于心血瘀阻,心脉不畅者。代表方如血府逐瘀汤、失笑散、桃红四物汤等。5、化饮宁心:以温阳化饮药为主,配伍健脾利水、活血化瘀药物而成。适用于水饮凌心,心阳不振者。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加味、真武汤等6、清心开窍:以清热解毒药为主,配伍养阴清热、化痰的药物而成。适用于高热昏迷、神识不清等温热入心包的病证。代表方如安宫牛黄丸等。7、益气养心:以补益心气药为主,配伍活血通脉、养心宁神的药物而成。适用于心气虚者。代表方如养心汤等。8、温补心阳:以温补心阳药为主,配伍补益心气的药物而成。适用于心阳衰弱,及心阳欲脱的重证。代表方如参附汤、四逆汤、保元汤等。9、养血宁心:以补血养心药为主,配伍益气生血、养心安神的药物而成。适用于心脾两虚或心血不足者。代表方如归脾汤等。10、滋养心阴:以滋养心阴药为主,配伍养心宁神,补血养心的药物而成。适用于心阴不足,阴虚火旺,心神不宁者。代表方如天王补心丹、养胃汤等。养心汤《证治准绳》【组成】黄芪(蜜炙)、茯苓、茯神、当归(酒洗)、川芎、半夏各10克 ,炙甘草3克 ,柏子仁(去油)、酸枣仁(炒)、远志、 五味子、人参、肉桂各6克【用法】水煎,去滓,空温服。 【主治】治心虚血少,神气不宁,怔忡惊悸,癫狂。【功效】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方义】此手少阴药也。人参、黄芪以补心气,川芎、当归以养心血,二茯、远志、柏仁、酸枣以泄心热而宁心神,五味子收神气之散越,半夏去扰心之痰涎,甘草补土以培心子,肉桂引药以入心经,润以滋之,温以补之,酸以敛之,香以舒之,则心得其养。【应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心脾两虚的心悸,神思恍惚常用方。心悸易惊、喜悲欲哭、困乏无力、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神气恍惚,心悸易惊者加龙骨,磁石,牡蛎; 如悲伤欲哭者,加小麦、大枣。3.现代运用:心律失常、抑郁症、失眠等。【歌括】养心汤用芪远参,二茯味归柏枣仁,甘麦大枣合肉桂,经行情志异常人。癫狂梦醒汤《医林改错》【组成】桃仁15克柴胡 香附 木通 青皮 陈皮 半夏各6克 赤芍 腹皮 桑皮 苏子各10克 甘草6克。 【用法】水煎,去滓,食后服
。 【主治】 痰热瘀结之癫狂。【功效】豁痰化瘀,调畅气血。【方义】方中桃仁、赤芍活血化瘀;柴胡、香附、青皮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紫苏子、桑白皮、大腹皮降气化痰宽中;木通降心火,清肺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豁痰化瘀利窍之功。【应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癫狂痰热瘀结证的代表方,以情绪躁扰不安,妄见妄闻,心悸而烦,舌质紫暗,有瘀斑,薄黄苔,脉弦细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如实火偏旺,酌加大黄、黄芩、黄连、山栀等;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精神分裂症、眩晕症、失眠、老年痴呆等。【歌括】 癫狂梦醒桃仁功,香附青柴半木通,陈腹赤桑苏子炒,倍加甘草缓其中。脾胃病证处方原则及例方脾胃病证以胃痛、痞满、腹痛、噎膈、泄泻、便秘等较为常见,临床病证主要是脾胃受纳、运化、升降等功能的异常,常与肝主疏泄功能失职密切相关,临证中应注意脏腑之间的关联,整体调治。常由以下几类药物组成:①消导药:如鸡内金、山楂、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等。具有消食导滞,解除饮食停滞等作用,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消导药常配理气药同用,以增加行气导滞之功。②理气药:如柴胡、枳壳、枳实、佛手、香橼、青皮、厚朴、木香等。理气药大多芳香而燥,能行散而疏通气机,消除气滞。肝郁气滞化火者常配清肝火药。③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苍术、砂仁、白豆蔻等。“脾喜燥而恶湿”,芳香化湿药性味多辛苦温,具有醒脾和中开胃之功,常与理气、利湿、温里、健脾药配伍同用。④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郁李仁、杏仁、蜂蜜等。促进排便的目的是排除肠道积滞,促进肠腑的蠕动。⑤补益药:党参、黄芪、白术、山药、沙参、麦冬、天冬、石斛、玉竹、百合、黄精等。气味大多甘平,专为脾胃虚弱而设。临证组方,应该根据病性的寒热虚实,气滞、湿阻、积滞之不同,决定以某一类药为主,再适当选配其他药物而成。常见的配伍形式约有以下几种:1、辛开苦降:常用辛开苦降药,平调肠胃寒热,药如干姜、黄芩、黄连、半夏等,配以人参、甘草补气和中药组成方剂,适用于邪在胃肠,以致升降失职,寒热互见,虚实夹杂的肠胃不和证。代表方如清中汤、半夏泻心汤、黄连汤、左金丸等。2、疏肝健脾:常用理气疏肝或养血活血药如柴胡、枳壳、陈皮、香附、白芍、当归等,与健脾助运药如白术、茯苓、甘草等配伍组成方剂,适用于肝气郁结,肝脾不调,或津聚痰凝,或日久
地骨皮 银柴胡 虚火篇七
《方剂学》
1、方剂:方剂是在辨证审因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
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2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3、先秦时期 《万物》 战国末期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古老的方书 西汉时期 《黄帝内经》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方书之祖”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涓子鬼遗方》 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 晋·陈廷之 《小品方》 隋唐时期 唐·孙思邈 《千金方》 唐·王燾 《外台秘要》
宋元时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新修本草》 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药典 钱乙 《小儿要证直决》
金·成无己 《伤寒名理论》
明清时期 明·朱橚《普济方》 明·吴昆 《医方考》 清·汪昂 《医方集解》 4、治法具有多层次、多体系的特点。 5、清·程钟龄 《医学心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6
7 8
9
10、服药时间:对肠胃有刺激的药饭后服;滋补方药空腹服;治疟药发作前2小时服;安神药睡前服;急重证可不拘时间服;慢性病应定时服。
第一章 解表药
凡以解表药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第二章 泻下剂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第三章 和解剂
凡以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第四章 清热剂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上一篇:关于网名里面有安静的网名有那些
下一篇:写长城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