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比的成语

| 公卫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公卫执业医师】

关于对比的成语篇一
《关于成语特点和来源》

成语解释

解释

基本解释

[idiom;set phrase] 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 成语的定义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成语的组成

绝大部分是由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成。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的特征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2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3]

3、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

1、特点:

结构的稳固性,不可改动,如:背信弃义、移风易俗。 意义的整体性,并非字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特定的、不可分割的完整意义。如:胸有成竹、三人成虎、水中捞月、快马加鞭、得寸进尺、斩草除根、下落不明、口耳相传、心如刀割、不义之财。

形式的整齐性,多为四字格。

2.来源

古代神话寓言,如:八仙过海、精卫填海《山海经、开天辟地、夸父(山海经)追日、女娲补天、叶公好龙、愚公移山《列子·汤问》、朝三暮四、黔驴技穷、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刻舟求剑。

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破镜重圆、请君入瓮、闻鸡起舞、望梅止渴、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曲高和寡、举案齐眉、东山再起、败军之将、韩信将兵。

古代典籍、诗文,如:文质彬彬《论语·雍也》、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切磋琢磨《诗经·卫风》、闻过则喜《孟子·公孙丑》、洋洋大观《庄子·天地》。

群众的口头语言,如: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敝帚自珍《典论·论文》、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一干二净、三

长两短、拐弯抹角、分秒必争、爱财如命、安家落户、白纸黑字、百年大计、人山人海、指手画脚、直来直去、大男大女。

关于对比的成语篇二
《关于团结的成语和谚语》

关于团结的成语和谚语

成语:

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万众一心、患难与共、众志成城、患难与共、风雨同舟、 和衷共济、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群策群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谚语:

不怕虎生两翼,就怕人起二心。 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

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孤雁难飞,孤掌难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

莫学篾箩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墙倒众人推。 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群雁无首不成行,羊群出圈看头羊。 群众心里有天平。

人心齐,泰山移。人和万事兴。 人多好办事。人多势众。

人多山倒,力众海移。 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

双拳难敌四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 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城。

团结加智慧,弱者胜强者。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人难唱一台戏。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一颗星星布不满天,一块石头垒不成山。 一根稻草抛不过墙,一根木头架不起梁。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

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力量从团结来。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 名人名言: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2、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3、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5、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6、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7、民齐者强。——荀况

8、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9、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

10、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11、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12、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13、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14、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15、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权

16、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17、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美.韦伯斯特

18、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英.莎士比亚

19、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英.欧文

20、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德.叔本华

21、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德.歌德

关于对比的成语篇三
《和感情有关的成语》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悲从中来”---中:内心.指悲伤的感情从内心发出来.

“词不达意”---达:表达.词句不能充分、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

“恩断义绝”---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多愁善感”---善:容易,好;感:伤感.容易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忽冷忽热”---指时而冷静,时而感情冲动,情绪不稳定.

“禁情割欲”---制约感情和欲望.

“哀感中年”---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冷酷无情”---冷漠苛刻,没有感情.

“冷血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脸红耳赤”---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貌合情离”---指两个人表面合得来,实际上感情不合.

“难分难舍”---分:分离,分别;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忍分开.

“难舍难分”---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

“缠绵悱恻”---旧时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转凄凉.

“痴男怨女”---旧指爱恋极深但感情上得不到满足的男女.

“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词不逮理”---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辞不达意”---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寸步不离”---寸步:形容距离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打成一片”---形容感情融洽,成为一体.

“动之以情”---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

“睹物兴情”---见到眼前景物便激起某种感情.

“多情善感”---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儿女心肠”---年轻男女的柔情.亦指感情丰富、助人为乐的心性.

“法不徇情”---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抚景伤情”---接触到面前的景物而引起感情上的伤痛.

“感情用事”---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

“含情脉脉”---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恨相知晚”---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豪情逸致”---豪情:指兴奋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闲脱俗的情趣.兴奋豪放的情感和洒脱的情趣. “花残月缺”---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伉俪情深”---伉俪:夫妻,配偶.夫妻之间的感情深厚.

“冷若冰霜”---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满腔热枕”---心里充满热烈真挚的感情.

“脉脉含情”---脉脉:两眼凝神,要向别人诉说心曲的样子.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

感情.形容用眼神或行动默然地表达情意.

“婆婆妈妈”---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弄性尚气”---指凭感情办事,好耍脾气.

“情投意合”---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琴瑟之好”---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

“平心而论”---平心: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如胶如漆”---象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人之常情”---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

“人非木石”---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回复1楼2011-06-11 21:37举报 |我也说一句

舟舟1028

“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

“人心如面”---心:指思想、感情等.指每个人的思想也象每个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 “如胶似漆”---象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手足之情”---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热泪盈眶”---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如手如足”---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如兄如弟”---情如兄弟.比喻彼此感情好,关系密切.

“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深情厚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水**融”---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水性杨花”---象流水那样易变,象杨花那样轻飘.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

“思断义绝”---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同床异梦”---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无病呻吟”---呻吟:病痛时的低哼.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铁石心肠”---心肠硬得象铁和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

“涕零如雨”---涕零:流泪.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

“温情脉脉”---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饱含温和的感情,很想表露出来的样子.

“无根而固”---固:牢固.没有根柢却能牢固.比喻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础.

“喜怒哀乐”---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心心相印”---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相亲相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心之官则思”---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现指脑筋;官:官能,作用.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

“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一唱一和”---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谊切苔岑”---切:亲近;苔岑:志同道合的朋友.形容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缘情体物”---缘:因;体:描写.抒发感情,描写事物.

“周情孔思”---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封建社会奉之为思想情操的楷模、典范.

“张敞画眉”---张敞:汉时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张敞替妻子画眉毛.旧时比喻夫妻感情好. “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

关于对比的成语篇四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历史人物和成语有哪些

1、 一鼓作气(曹刿)2、一字千金(吕不韦)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5、东山再起(谢安)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8、负荆请罪(廉颇)9、卧薪尝胆(勾践)

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11、三顾茅庐(刘备)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马援)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纣王)17、暗渡陈仓(刘邦)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23、病入膏肓(蔡桓公)24、鸡犬升天(刘安) 25、高山流水(俞伯牙)26、口蜜腹剑(李林甫)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32、司空见惯(刘禹锡)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38、黄袍加身(赵匡胤)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44、退避三舍(重耳)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47、画龙点睛(张僧繇)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韩信)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53、鞠躬尽瘁(诸葛亮)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56、举一反三(孔子)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58、八斗之才(曹植)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鞠躬尽瘁—诸葛亮 锦囊妙计—诸葛亮 庐—诸葛亮

虎踞龙盘—诸葛亮 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植

三顾茅庐—刘 备 髀肉复生—刘备 陈相因—司马迁

得陇望蜀——岑彭 指鹿为马—赵 高 身是胆—赵云

完璧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 颇 薪尝胆—勾 践

兔死狗烹—勾践 不学无术—霍光 如嚼鸡肋—杨修

不知所云—诸葛亮 初出茅集思广益—诸葛亮望 才占八斗—曹 后患无穷—刘备 陈 超群绝伦—关羽 一 图穷匕见—荆 轲 卧 坚壁清野—荀彧

七步之才—曹 植 闻鸡起舞—祖 逖 江郎才尽—江 淹 曾参杀人—曾 参

一字千金—吕不韦 志在四方—毛 遂 洛阳纸贵—左 思 以人为镜—李世民

怒发冲冠—蔺相如 双管齐下—张 璪 囊萤照读—车 胤 墨守陈规—墨 翟

目不窥园—董仲舒 梁刺股—苏秦、孙敬

乐不思蜀—刘 禅 叹为观止—季 札

破釜沉舟—项 羽 木粪土—孔 子

相煎何急—曹 植 终不渝—魏 征

老马识途—管 仲 别三日—吕 蒙

方寸已乱—徐 庶 再起—谢 安

势如破竹—杜预 神速—郭嘉

出言不逊—张郃 相看—吕蒙

吴下阿蒙—吕蒙 渴--曹操

暴殄天物--商王 不释卷--吕蒙

孺子可教--张良 纸上谈兵--赵括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背水一战—韩 信 围魏救赵—孙 膑 刮目相看—吕 蒙 投笔从戎—班 超 出人头地—苏 轼 白驹过隙—宋太祖 车载斗量—赵咨 大器晚成—崔琰 庸人自扰—陆象先 怒发冲冠--蔺相如 一饭千金--韩信 赤膊上阵--许褚 磨杵成针—李 白 悬 凿壁偷光—匡 衡 黄袍加身—赵匡胤 朽 紫气东来—老 子 始 脱颖而出—毛 遂 士下笔成章—曹 植 东山 断头将军—严颜 兵贵 负重致远—庞统 刮目讳疾忌医—蔡桓公 望梅止 暗渡陈仓--韩信 手

嗟来之食--黔敖 韦编三绝--孔子

宝刀未老--黄忠 旁若无人--荆轲 墨守成规--墨翟 狡兔三窟--冯煖

病入膏肓--景公 鸡犬升天--刘安 乐不思蜀--刘禅 投笔从戎 --班超

三令五申--孙武 大义灭亲--卫大夫石 东窗事发--岳飞 成竹在胸--苏轼

东山再起--谢安 偃旗息鼓--赵云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风声鹤唳--苻坚 梦笔生花--纪少瑜 口蜜腹剑--李林甫 力透纸背--颜真卿

泰山北斗--韩愈 司空见惯--刘禹锡 黄袍加身--赵匡胤 程门立雪--杨时

三寸不烂之舌—毛遂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赔了夫人又折兵—周 瑜

老牛舐犊—杨高山流水--俞伯牙与钟子期

关于对比的成语篇五
《和朋友有关的成语--》

※和『朋友』有關的成語--

1. 八拜之交--稱結拜為異姓兄弟姊妹的朋友。古時因為對父執輩需行八拜禮,所以朋友若 相交親密如同手足,經過約定,互視對方父執如同自己的親人,即可稱為「八

拜之交」。

2. 布衣之交--貧賤時所交往的朋友,或比喻患難知己的朋友。

3. 刎頸之交--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

4. 泛泛之交--普通膚淺的交情。

5. 心腹之交--親近而貼心的朋友。

6. 管鮑之交--春秋時代齊國管仲和鮑叔牙相交至深。後用來比喻友情深厚。

7. 杵臼之交--漢人公沙穆,為人好學,因家貧無法進太學讀書,乃為富翁吳祐賃舂,後祐

與之交談,知其為飽學之士,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8. 莫逆之交--心意相投、至好無嫌的朋友。

9. 點頭之交--交情只止於相見時點頭招呼而已。

10. 忘年之交--不拘年歲行輩而結交為友。

11. 金石之交--比喻交情深厚,如金石般堅固。

12. 手帕之交--指女性間的友誼。

13. 金蘭之交--友誼堅固,情意相投的朋友。

14. 知音之友--春秋時,俞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琴。當伯牙彈琴志在高山時,子期便從 琴音感到峨峨若泰山;當伯牙志在流水時,子期又感到洋洋若江河。子期死 後,伯牙便絕弦不彈,因為再也沒有人能像子期那樣懂得他的音樂了。後比

喻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

15. 竹馬之友--比喻幼年時結交的好朋友。

16. 患難之交--共同經歷困苦艱難而互相扶持的好朋友。

17. 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志同道合,不求私利,其交情看起來像水一樣淡。

18. 小人之交甘若醴--小人交朋友往往以利為先,親密狎昵,雖像醇酒一樣甘爽,卻容易

斷絕。

19. 酒肉朋友--只知聚在一起吃喝玩樂,而不能相互砥礪、患難與共的朋友。

20. 三朋四友--各種類型、階層的朋友。

21. 雞黍之約--漢人范式與張劭相約,於二年後將拜訪張劭家鄉。到了約定的日期,張劭請 他的母親準備雞黍,以待范式的來訪,但張母認為相約已久,范式不一定會 到,然而范式果然守信,遠從山陽來到汝南。後用以指朋友之間互守誠信的

邀約。

22. 紅粉知己--知心的女性朋友。

23. 勢利之交--因權勢和財利而結交的情誼。

24. 總角之交--從小便相契要好的朋友。

25. 一面之交--只有見過一次面的交情。比喻相交不深。

26. 忘形之交--不拘形跡、身分的好朋友。

关于对比的成语篇六
《和言语有关的成语》

关于对比的成语篇七
《关于月亮的成语和诗句》

描写月亮的成语

花好月圆 闭花羞月 日月如梭 岁月如流 月白风清 晓风残月 月光如镜 一钩残月 一弯新月 风花雪月 皓月千里 花容月貌 淡淡月光 水中捉月 月大如盘 月色朦胧 月光似霜 新月如眉 清辉遍地 月光如洗 风清月朗 冰壶秋月 明月高照 年头月尾 田月桑时 松风水月 日新月异 月升中天 明月如钩 日积月累 月儿弯弯 月色蓉蓉 月冷星稀

描写月亮的诗句

1.不见乡书传雁足,唯见新日吐峨眉。——王维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久龄

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44755.html

    【关于对比的成语】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