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药学职称考试】
描写小猫外貌的一段话篇一
《描写猫外貌的句子》
描写猫外貌的句子
1、小猫眼睛小,眼圈发红,眸子发灰。有种上了年纪的人褪尽光泽而黯淡的眼神。
2、奶奶家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它的眼睛圆圆的,小小的鼻子下有一张三角嘴,小嘴两边有一个漂亮的"八"字胡,圆圆的脑袋上竖起两只尖尖的耳朵,显得特别神气。
3、在我住的屋村区里总能看见一些猫。一看见它们我就想把它们捉来抱一抱、摸一摸。有一天晚上,我看见一只走得很慢的小黑猫,便想“绑架”它。我轻手轻脚地跟着它,可还是没机会下手。我跟踪那只猫来到一户人家的院子前,小黑猫发现了我,“嗖”地一下就钻进院子里去了。我惊讶地发现院子里大约有十几只小猫,大大小小,颜色各异。我不由得羡慕起这家主人来,他们有这么多小猫可真过瘾呀!
4、小猫发现了狡猾的老鼠,顿时周身的毛就耸起来了,只见它前身隆起,猫着腰,尾巴贴地,后脚蹬在地上,两眼凝神逼视着老鼠。
5、小花猫特别贪睡,一天到晚总是眯着眼睛打盹,可是睡觉时它的耳朵特别灵敏,只要有声音它的耳朵就会动一下,如果有人走进它,它会突然站起来。小花猫爱清洁讲卫生,经常用舌头舔身子,除去身上的脏物,小花猫从来不随地大小便。在奶奶家的房前有一棵弯弯的小树成了小花猫游玩的地方,它喜欢爬到树上然后又从上面跳下来,真是个小调皮。
6、我家的猫咪太胖了,浑身圆滚滚的,走起路来慢吞吞的,像个小脚老太婆。那脸,鼻梁左边是黄的,右边是黄白相间,像京剧里的小丑,真难看!
7、小猫:刚出生的小猫,眼睛闭着,叫声细弱,浑身光秃秃的,好似一个会蠕动的肉团团。满月以后,绒毛才全部长齐。有的颈圈是白色,四肢长满白毛,背部黑中杂有灰白,尾巴灰黑;有的从头到尾披一件油墨“大氅”,脚掌却是白色,人们说是良种,叫“乌云盖雪”;有的通体黄色,现虎斑纹,人们给它美名“金不换”;还有一身白毛配上一条黑毛尾巴的,被称为“雪里拖枪”。刚满月的猫离不开奶,走路也不稳。
8、每当夜幕降临,小花猫就显得特别精神,它瞪着圆圆的大眼睛守在老鼠家的门口静静地等待着,一有目标出现,小猫会一下子扑过去死死地捉住,然后美餐一顿。
9、小猫刚到我家,好像有点怕生,“喵喵”的直叫。我给它喂了一块猪肝,妈妈又给它洗了一个温水澡,它就慢慢的和我们熟悉起来了。这时,我把它抱进厨房,摸摸它的头,对它说:“好猫咪,今天你就要给我们捉老鼠了。你要是抓住了那只可恶的老鼠,我一定奖励你一条小鱼吃。”小猫好想听懂了我的话,舔舔嘴唇,“喵喵”的叫了两声,好像在说:“放心吧!我一定会抓住老鼠的。”
10、小花猫早上起来先伸一下懒腰,然后再坐起来,用两只前爪在舌尖上舔一点唾沫,像人一样地洗着脸,再用舌头不停地舔着自己的毛皮,直到有一点光亮为止。
11、小猫“咪咪”的那一双大耳朵,一天到晚都直竖着,哪个地方有声音,马上往那边转,活像一架有特殊性能的雷达。
12、小黑猫长长的尾巴像小鞭子似的,左右摇摆。
13、我的眯眯很调皮。它见什么都好奇,就用爪子先轻轻地碰一碰,看看没有危险再用爪子滚来滚去,从这个屋子滚到那个屋子,过一会儿就不稀罕了。眯眯还喜欢搞“恶作剧”。有一次它竟然跑到沙发上小便,把妈妈气得脸都没了血色。
14、我的小猫真是太可爱了,可惜它现在已经是别人的宠物了,我很伤心。嘻嘻!告诉你一个秘密:“妈妈把小猫送走的时候我还哭了一鼻子呢!”
15、虽然眯眯很调皮,但也有听话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它把我抓疼了,我大声喊着让它到阳台呆着去。它好像听懂了一样,乖乖的迈着猫步去了阳台。它蹲在窗台上孤独地望着外面,这时我才相信猫真的像妈妈说的是“城市里忧郁的诗人”。
16、波斯猫圆圆的脑袋上,竖着一对小耳朵。天生的一双鸳鸯眼,一只蓝,一只黄,似两颗晶莹的宝石,闪闪发光。
17、小猫有一对透亮灵活的大眼睛,黑黑的瞳仁还会变:早晨,像枣核;中午,就成了细线;夜里,却变成两只绿灯泡,圆溜溜的,闪闪发光。
18、小猫的脑袋圆圆的,竖着一对尖尖的小耳朵;那大大的眼睛,白天总是眯成一条缝,可是到了夜里,简直就像两颗闪光的宝石,发出幽幽的蓝光。 平时,小猫总是懒洋洋的,走起路来不紧不慢,没有一点声响。可是,要是抓起老鼠来,它的动作又非常麻利,简直就跟闪电一样。
19、猫:它一身的白毛像雪似的,中间夹着数块墨色的细毛,黑白相间,白的显得越白,而黑的越发显得黑了。脸一半儿白,一半儿黑,两颗小电灯泡似的眼睛在脸中间闪呀闪,见我低下头看它,它也一个劲地盯着我。一条全黑的尾巴躺在地上,悠然自得地摇摆着。嘴张得很大,露出几颗嫩白的小齿,咪咪地叫着,那几根细鱼骨头似的白胡须,傲傲地动着。
20、家曾经养了一只调皮的波斯猫。它的样子很特别,眼睛一只是蓝色的,一只是灰色的。毛雪白雪白的,只有两只耳朵中间的额头上有一撮灰色的毛。它睡觉的时候把眼睛眯起来很好看,所以我叫它眯眯。
21、我家有一只野猫。它有一身白棕色相间的外套。它有一个小小的椭圆的脑袋。一双眼睛,大大的好象对世间的每一样东西都很好奇,都想去看看。一张脏西西的嘴巴,都是因为那些鱼的诱惑。
22、小猫鼻子下面有一张人字形的嘴巴,两旁有6根白色的胡须,常常一扇一扇的,挺神气。猫的胡子非常硬,像钢针一样,能量出洞口的尺寸。
23、眯眯很爱干净但也很怕水。每当给它洗澡时,它就抓住我的腿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洗完给它擦干身子后,它还用自己的舌头梳毛。它的舌头就像一把小梳子,把毛梳理得又蓬松又柔软。
24、小花猫的脑袋圆圆的,顶着一对尖尖的小耳朵,那大大的绿眼睛瞪得像两盏小绿灯。
25、这只花猫的全身是白底黑斑,远看上去,像一团雪白的棉花点上了几滴墨汁。
描写小猫外貌的一段话篇二
《猫》
描写小猫外貌的一段话篇三
《猫》
郑振铎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 地位。 •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 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 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 的道理并努力实践。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给下面的生字词注音。相称 chèn娱 yú乐郁 yù 闷污涩 sè一缕 lǚ怂恿 sǒng yǒng婢 bì 女蜷 quán 伏怅 chàng 然惩 chéng 戒预习与交流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污涩: 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 怂恿: 从旁劝说鼓动 。 蜷伏: 弯曲身体卧着 。 悲楚: 悲哀痛苦 。 惩戒: 惩罚以示警戒 。 妄下断语: 乱下断定的话 。 逞能: 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 恍惚: 不清楚、不分明 ,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 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净。 眼花缭乱: 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 条理的样子。了解作者郑振铎• (1898—1958),福建长乐 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 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 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 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 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 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 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 《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 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 燕》《山中杂记》等 。整体感知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来历 外形 隔壁要来的 花白的毛,如 带着泥土的白 雪球 活泼 第二只猫 舅舅家抱来的 浑身黄色,很 可爱 第三只猫 张婶捡来的 毛色花白,并 不好看,瘦, 毛被烧脱了几 块,更觉难看。 天生忧郁,不 活泼,懒惰性情地位 结局宠物死亡较第一之更活 泼,更有趣, 会捉鼠 宠物 丢失若有若无,不 大喜欢 死亡整体感知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 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深层探究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 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 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 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
儿的美丽, 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深层探究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 么?不正确;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根据是:“一 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 失更“难过得多”?因为“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 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 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 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深层探究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 人生道理?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 的(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 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 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 生命之悲。 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 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 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 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板书设计第一只猫 来历 外形 隔壁要来的猫郑振铎第三只猫 张婶捡来的第二只猫 舅舅家抱来的性情 地位 结局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 浑身黄色,很可 毛色花白,并 的白雪球 爱 不好看,瘦, 毛被烧脱了几 块,更觉难看。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天生忧郁,不 更有趣,会捉鼠 活泼,懒惰 宠物 死亡 宠物 丢失 若有若无,不 大喜欢 死亡板书设计第一只--- 喜欢 ---难过辛酸 第二只---更喜欢---愤恨诅骂 第三只---不喜欢---懊悔自责应该善待生命,关爱弱小 不要主观臆断,妄下断语拓展延伸对于 ,我想 说: 。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 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 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 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要 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 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 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 完善,才能避免不幸。郑振铎第二课时继续研讨1.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 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 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 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
才有不想 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 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 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 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继续研讨2.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 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 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 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 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 责和遗憾之情。语言品析划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 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1.第一只猫是“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 雪球似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猫外貌的可爱。 2.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滚来滚去”这一动词有表面力,形象地写出了猫的 活泼、可爱。 3.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语言品析4.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 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猫的轻捷活泼 。5.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形象地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 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手法探究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 特点?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3.鲜明的对比。 4.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板书设计猫 郑振铎 猫:生命之美 命运之悲 情:养猫之乐 失猫之悲 悟:猫之命运 人之得失 情节曲折 首尾照应 鲜明对比 第一人称文:语言之妙 结构之巧拓展延伸1.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 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示例: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我真的没有偷吃 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 只是您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我真的是 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芙蓉鸟被害案的有关材料。 案发现场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 2.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
描写小猫外貌的一段话篇四
《15《猫》》
描写小猫外貌的一段话篇五
《26《猫》导学案附答案》
26 猫 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它们的生命也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与那些用血肉之躯供我们吃穿、赏玩、奴役的生灵们的相处方式?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ân) 郁(yù)闷 一缕(lǚ) 娱(yú)乐 污涩(sâ) 怂恿(sǒng yǒng) 婢(bì)女 蜷(quán)伏 惩(chãng)戒 怅(chàng)然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
怂恿:从旁劝说鼓动
蜷伏: 弯曲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 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 乱下断定的话
逞能: 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 不清楚、不分明 ,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 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净。
眼花缭乱: 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 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3.作者链接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2.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交流点拨】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二)深层探究
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
【交流点拨】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交流点拨】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交流点拨】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 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交流点拨】不正确;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交流点拨】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交流点拨】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的(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
【交流点拨】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三)小结: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 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
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四、板书设计
第一只--- 喜欢 ---难过辛酸 应该善待生命,关爱弱小
第二只---更喜欢---愤恨诅骂 不要主观臆断,妄下断语 第三只---不喜欢---懊悔自责
五、拓展延伸
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 ,我想 说: 。”
【交流点拨】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要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又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这节课我们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技巧。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继续研讨
1.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2.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二)语言品析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划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1.第一只猫是“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交流点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猫外貌的可爱
2.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交流点拨】“滚来滚去”这一动词有表面力,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活泼、可爱。
3.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交流点拨】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4.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交流点拨】 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猫的轻捷活泼
5.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交流点拨】形象地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四)手法探究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交流点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交流点拨】首尾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3.鲜明的对比。
【交流点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交流点拨】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四、板书设计
猫:生命之美 命运之悲
情:养猫之乐 失猫之悲
悟:猫之命运 人之得失
文:语言之妙 结构之巧
五、拓展延伸
1.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交流点拨】示例: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我真的没有偷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只是您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
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芙蓉鸟被害案的有关材料
【交流点拨】案发现场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小猫外貌的一段话篇六
《人物的外貌描写》
《人物的外貌描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人物的外貌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学会按照一定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等,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捕捉人物最突出的部位。 3、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方法。
一、人物外貌描写都写什么?(包括人物的表情、长相、身材、穿戴,以后不要再以为外貌就只是眼睛、鼻子、嘴巴长什么样了。)
1、 A 眉毛:粗粗的,说话时一动一动的,就像两条毛毛虫字蠕动。 眼睛:大大的,亮亮的,一闪一闪的,像两颗黑宝石。 耳朵: 大大的,长在脑袋两边,像两只厚皮大饺子。 脸 :白白的,红红的,像刚成熟的水蜜桃。
B 眉毛:细细的,像两弯小小的月牙。 眼睛:小小的,却很有神,像两颗黑珍珠。 耳朵:小小的,像两片小贝壳。 脸 :鼓鼓的,黑红黑红的,就像两颗熟李子。
C 这孩子长着圆咕隆冬的脑袋,顶门心上留着一撮短发,真像一个青皮柿子。 小结:眉毛、眼睛、耳朵、脸、脑袋,这些都是人物外貌描写中的什么呢?人得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这些都是属于人的长相描写。
2、穿戴
引导描写。朋友上台做模特,看看他穿了什么。 (头上、穿着、脚上、背上) 小结:穿什么衣服,什么裤子,什么鞋子、什么袜子„„这些是属于人物外貌描写中的(穿着)。鼻梁上戴着一副眼镜、头上扎着蝴蝶结,这叫什么呢?(戴) 穿、戴,合起来就是穿戴了。
3、身材 (身材魁梧),引导描写。(个子、肩膀„„)
(矮胖妇女),引导描写。(身高、像„„)
(长腿),引导描写。(身高、腿像„„)
(大肚子),引导描写。(肚子,像„„)
小结:(1、身材高大,强壮;2、矮矮胖胖,走路慢悠悠;3、长腿像竹竿;4、大肚子圆圆,像孕妇)这些都是人物外貌描写中的身材。 高矮胖瘦是身材
4、(喝酱油)
他喝了一口,眉头紧皱;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像一条细细的缝;舌头伸得老长老长,不停上下摆动,好像在跳舞似的;右手还在舌头边不停地扇动着,原来是一瓶酱油啊!(注意表情,从眉毛、眼睛、舌头、手„„一步步引导小朋友回答) (喝可乐)
只见他喝了一口,眉头向上扬起;眼睛睁得大大的,像两颗闪闪发亮的宝石;嘴巴抿了抿,舌头在嘴唇边舔了舔;眼睛笑得像一朵盛开的鲜花一样,这可乐可真好喝啊!
难受、享受的表现是外貌描写的一个方面。(有快乐、伤心、害怕、生气的表情。) 例文: 表 哥
表哥二十多岁,梳着光溜溜的小分头,棕黑的头发像顶帽子似的扣在头上。表哥的脑门特别宽,爸爸开玩笑地说:“他的脑门宽,脑容量大,所以才聪明过人。”我看表哥的眼睛很有趣,他的眼睛像特大号的紫葡萄,圆溜溜,亮晶晶。睫毛长长的,像是化妆贴上去的。人家一笑起来,眼睛就会眯成一条缝;可他呢,一笑起来,眼睛仍然那么大。
表哥个子不高。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长得矮,他操着满口的湖北“普通话”,尖着嗓子
说:“干嘛要长高?穿衣多费布!”说着,弹了弹笔挺的西裤,抻了抻高领的毛衣。哈,够酷! 怎样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呢?
我们先看下面两组例子:
◆第一组
爸爸:我的爸爸高高的个子,浓眉毛,大眼睛,可精神了。
妈妈:妈妈中等身材,留着齐耳的短发,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同学:她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红红的脸蛋像苹果。
——典型的“大众脸”,适用于半数以上的人。
◆第二组
爸爸:我爸爸的身材好搞笑,啤酒桶般的肚子上安了两条细胳膊和两条短腿,让人忍不住想到青蛙,嘘,可别叫他听见——大不敬哦。
妈妈:妈妈的体形与大熊的相似系数越来越大,这当然得归功于爸爸这个“五星级”厨师喽。
同学:那双带长睫毛的眼睛,更使他增添了几分稚气。他有爱眨眼的习惯,一天到晚眼睛眨个不停,一急起来眼睛就眨得更厉害了。
——特别鲜明,都是“只有这一个”的“绝版”。
二、外貌描写的方法
(一)外貌描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二)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进行描写。
(三)外貌描写时要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描写外貌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 (五)外貌描写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
一、导入:
1、出示人物外貌描写的一段话,猜猜他是谁。
他的脑形整个一个大头梨,两侧各长了一双招风的耳朵,本来就不大的面部又被他那不大的脑门儿占去了一多半,上面还有几条曲折的“乡间小路”。半截眉下,小灯泡似的眼睛又圆又亮,一张前突的嘴里冲出两颗大门牙,这两颗大门牙简直可以刨地瓜。纵观他的整张脸,就像他本人一样,充满了喜剧色彩。 (葛优)
二、写前指导
(一)方法一:外貌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 1.朗读下面两个文段。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李华,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 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李华,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思考问题: (1)找出文段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
(2)这两个文段同写一个人物,哪一种好?为什么? 第(2)文段
(3)第(2)文段中,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的?
描写人物外貌时还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1、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2、乍一看,她个子挺高的,身材很好,不胖也不瘦,是块跳舞的料。细看,她留着齐耳短发,头上总是一左一右地夹着两只发夹,把头发紧紧地拢在耳朵后面,显出一张光滑白净的脸庞。她的眼睛不大,细细长长的,但是很有神采,一笑就变成了两条缝。鼻子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显得十分可爱。她平时最喜欢穿的是一条蓝底白花的连衣裙,裙摆又宽又大。她一跑动起来,裙子就像一只花蝴蝶一样飞起来了。
(二)方法二: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
我们平时首先靠外貌把不同的人区分开来,因为不同的人在外貌上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即每个人的外貌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人,具有不同的外貌特征。
◆玲玲头上的那对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 ——多么可爱的一个小女孩!
◆别看他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颊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布。 ——多么健康、纯朴的农村老汉!
(三)方法三:外貌描写要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猜猜她们的性格: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怕羞但天真、活泼)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文静 )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聪明,纯真)
小结:同学们凭什么猜出她们的性格?(她们的外貌)。三个小女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性格决定了她们在穿着打扮等方面(即外貌上)与别人有不同。性格影响外貌,反过来说,根据一个人的外貌能猜出一个人的性格。
(四)方法四:描写外貌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 猜猜她们的心理活动:
1、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心情)
2、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着急发愁)
3、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伤心、悲痛)
结:三段关于三位老人的外貌描写,反映三种不同的内心感情。
(五)方法五:外貌描写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
试着补充下面文段中省略号的内容
1、……这时候,我看见爷爷的脸更红了,好像一下子年轻了许多。(大人们喝起了青稞酒)
2、……爷爷穿着老羊皮袄,头上戴着一顶红黄色的狐皮帽子,腰中勒着一条红绸带,还挎着一把好看的小马刀。
(草原的夜晚是宁静的,可一大早,我就被一阵阵的马叫声惊醒了。我赶紧穿上衣服,打开门一看,原来是爷爷牵着一匹大青马。)
四、课堂训练:
1、描写一个同班同学在特定环境中的外貌,他(她)的名字用符号代替。
2、放学了,接孩子的家长们已经等候在校门口了,请对其中一位家长外貌进行描写,要注意写出人物的不同身份、性格特征。
三、如何使外貌描写更生动? 多媒体展示: 比较一下:
1、比较:
A、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又白又胖。
B、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学生归纳: 1、妙用修辞(比喻、夸张、排比、引用等)
2、过路人看到罗敷,不由自主地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目而视;青年人看到罗敷,脱下帽子戴上纱巾,想引起罗敷的注意;耕地的人竟然忘了身边的犁,锄地的人忘记了手中的锄,回到家里还因贪看罗敷耽误了活计而相互埋怨 。2、侧面烘托)
3、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3、前后对比 )
4、走下楼梯,远远看见外婆正孤孤单单地站在萧瑟的秋风中,白发和落叶一起飞扬。在空旷的操场上,她瘦弱的身影显得那么的无助与苍老。( 4、 环境点染 ) 例文 新老师(节选)
他就是新来的史老师。看上去大约四十岁的光景,个子在一米七左右,穿着一套青色西装,笔挺而合体,显得精神十足。
他,一张国字形的脸,古铜色的面庞,宽宽的额头上皱纹不多,掺有银丝的头发一丝不乱,显得严谨冷静。
史老师开始讲课了。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了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他的眼睛虽然不大,但是极富有感情,充满光彩。每当讲到重要的地方,他身体挺得直直的,眉毛高高地挑起,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家。他还加重语气放慢速度,那捏着粉笔的手会不自觉地空中挥半圈。然后,他转身把重点写在黑板上。
——突出史老师“精气神气十足”、“严谨冷静”的特点,非常符合老师身份。而对人物眉毛眉宇的描写更是突出了一个教师独有的特点,特别是借标点符号作比喻,很恰当。
描写小猫外貌的一段话篇七
《猫导学案及答案》
班级: 学生姓名: 评价: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一、新课导入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ân) 郁(yù)闷 一缕(lǚ) 娱(yú)乐 污涩(sâ) .....
怂恿(sǒng yǒng) 婢(bì)女 蜷(quán)伏 惩(chãng)戒 怅(chàng)然 ......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
怂恿:从旁劝说鼓动
蜷伏: 弯曲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 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 乱下断定的话
逞能: 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 不清楚、不分明 ,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 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净。
眼花缭乱: 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 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3.作者链接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
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班级: 学生姓名: 评价: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二)深层探究
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 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不正确;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根据:“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的(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 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班级: 学生姓名: 评价:
(三)小结: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 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四、拓展延伸
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 ,
我想说: 。”
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要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第二课时
一、合作与探究
(一)继续研讨
1.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2.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二)语言品析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划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1.第一只猫是“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猫外貌的可爱
2.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滚来滚去”这一动词有表面力,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活泼、可爱。
3.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4.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班级: 学生姓名: 评价:
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猫的轻捷活泼
5.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形象地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三)手法探究
本文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首尾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3.鲜明的对比。
前面写第一、二只猫,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拓展延伸
1.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示例: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我真的没有偷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只是您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
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芙蓉鸟被害案的有关材料
案发现场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