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因伤心而流泪的诗

| 药学职称考试 |

【www.guakaob.com--药学职称考试】

写因伤心而流泪的诗篇一
《人在伤心时为什么会流泪》

人在伤心时为什么会流泪

在伤心时为什么会流泪?天津254医院眼科专家介绍,人类学家发现,在种类众多的灵长类动物中,人类是唯一会哭泣流泪的成员。流泪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简单行为,无需学习,人人都会,就像心脏搏动、肾脏排泄一样的本能,像叹息、打喷嚏一样自发。

人为什么会流眼泪?流泪对于人体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长期以来使研究者们深感困惑的一个难题。

进化论的创始人查理,达尔文认为,流泪是某种进化的"遗迹",与进化过程中的生存竞争无关。达尔文分析道:哭泣时,眼周围的微血管会充血,同时小肌肉为保护眼而收缩,于是导致泪腺分泌眼泪。达尔文据此认为,对于人体来说,眼泪本^是没有意义的"副产品"。 不过,美国人类学家阿希莱,蒙塔戈的观点与达尔近视眼手术文截然I相反。他认为,流眼泪对人体具有益处,这种益处在进化中有一定影响,因而能通过自然选择被一代一代地保存下来。人类会流泪正是适者生存的结果。蒙塔戈举例说:眼泪中含有溶菌酶,I这是人体的一种自卫物质,它能保护鼻咽黏膜不被细菌感染。调察表明,没有眼泪的干哭,很容易使鼻咽黏膜干燥而受感染。

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赞同蒙塔戈的观点,相信流泪行为对人体可能"冇某些益处。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威廉,佛莱从心理学和生物学的角度,对流泪行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他把流泪分成反射性流泪(如受到洋葱刺激)和情感性流泪两类。在5年时间里,佛莱的统计表明,在一个月时间内,男人哭泣流泪的次数很少超过7次,而女人则在30次以上。晚上7~10点钟同家人亲朋相聚,或者在看电视时,是情感性流泪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佛莱用特制的小试管收集受试者的眼泪,对眼泪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他发现,情感性流泪的泪水中含蛋白质较多,反射性流泪的泪水中含蛋白质较少。在这些结构复杂的蛋白质中.有一种据测定可能是类似于止痛药的化学物质。根据这一结果,佛莱推测,流泪可能是一种排泄行为,能排除人体由于感情压力所造成和积累起来的生化毒素。这些毒素如果不通过流泪排出,留在体内,将对健康不利。情感性流泪排泄毒素,使流泪者恢复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因而对健康有益。然而,通过眼泪排出的究竟是什么成分的毒素?眼泪中所含的又有哪些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它们是如何产生,怎样代谢的?这些连佛莱本人也不清楚。搞清楚这些问题,将能帮助人们判断佛莱的学说是否正确。

研究表明,人的喜泪量大,味道很淡,而悲泪、怒泪则水分不多,味道很咸,原因在于受刺激的是交感神经还是副交感神经。因此,悲伤时,流出泪水,有利于健康。

写因伤心而流泪的诗篇二
《流泪的诗歌》

写因伤心而流泪的诗篇三
《90句伤心未已的诗词》

29.醉笑陪君三万场 , 不诉离殇.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已3.再回头已百年身4.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仙。14.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16.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17.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18.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19.情何以堪。20.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哪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21.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23.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3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3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3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35.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38.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39.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43.子在,回何敢死44.因喜生忧患 从喜生怖畏 离喜无忧患 何处有怖畏 因爱生忧患 从爱生怖畏 离爱无忧患 何处有怖畏 是故莫爱着 爱别离为苦 若无爱与憎 彼即无羁缚45.多情未老已白发 野思到春乱如云46.朱弦断 明镜缺 朝露晞 芳时歇 白头吟伤离别 努力加餐勿念妾 锦水汤汤 与君长决。47.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48.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49.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56.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59.怅然遥相望 知是故人来60.你执琴弓,割我若弦6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62.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63.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64.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69.清泪尽 纸灰起70.至今三余载,犹望绿衣衫71.昨夜小寐,忽疑君到,却是琉璃火,未央天。72.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73.落花如有意 来去逐轻舟 74.半缘修道半缘君。75.天尽头,何处是

芳丘76.水仙已乘鲤鱼去 一夜芙蓉红泪多85.心中藏之,何日忘之。8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一个和你说等你的人,到最后都不会再等你

写因伤心而流泪的诗篇四
《令人伤心又费解的古诗鉴赏题》

令人伤心又费解的古诗鉴赏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诗歌鉴赏的要求有这样几条:1.在阅读鉴赏中,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语分析和理解作品;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江苏省语文高考的《考试说明》中这样表述: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以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和作者,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从课改后的高考命题来看,主要涉及诗歌内容(部分句子或关键词语)的把握和理解、表达技巧的了解和作用分析、诗人思想情感的把握和分析三类题目。但是,看了今年各地的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真叫人伤心又费解,令广大师生失望痛心悲哀。具体表现如下:1. 命题脱离实际,有意为难考生。  安徽卷和浙江卷考了元词的鉴赏,湖南卷考了诗和词(元词)的比较鉴赏,重庆卷考了戏曲词的鉴赏。不是说元代的词绝对不能作为诗歌鉴赏命题,但是总觉得不合适,命题导向不好。第一,中学语文教材中没有选用元词,因为元曲更有代表性和文学性,若干年前全国卷曾用元曲命题过;第二,中学生大量学习和复习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唐诗和宋词,而且这更能代表我国古代的文学传统。这样命题是否要引导广大师生放弃优秀的唐诗和宋词,去亲密接触价值不如唐诗宋词的元词。2.命题超过课程和考纲要求,违背课改精神。  广东卷作为课改实验区的高考试卷,本应该顺应高中语文课改精神,命题科学灵活,难易适度,为中学生减负的,没想到题目竟会难倒学者教授。杜甫的《月》连《唐诗鉴赏词典》都没有收,几乎没有版本能查到,可见文学性不是很高。这样的诗用来作为高考命题考中学生,要选拔拉开差距,明显不合适,区分度不高。请看试题:作者通过咏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语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诗中唯一的信息是一个注释:作者安史之乱时曾困居于此。考生读诗后找不到答题的抓手,只能把杜甫同时期相同类型诗歌的理解移植到这里来。如果我来考试

只能这样来对付,这样一来,岂不是不读这诗也能答题,因为当时,我看到这题目时,就想到:忧国忧时、怀乡思亲、感伤离别和感叹身世飘零。这样的命题不是在考查学生的阅读鉴赏,而是考了死记硬背。此风不可长。3.命题缺乏科学性,严谨不够。  广东卷要求任选两个词语,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分析题意,应该指词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但有一个答案这样表述明显不符合要求,如:"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这是分析词语的作用,并不是表情达意,因为"达意"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另两句答案是这样的:"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南飞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这里对于这两个词语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如"万里"可以理解与家乡的距离之遥远,从而产生怀乡思亲之感,合情合理;再如"夜久"也可以理解深夜长时间停留在荒僻的江畔,反映诗人当时的处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提倡,高考中也应该允许,全国卷1中就有鉴赏的个性化阅读题,这是符合课改精神的。又如:安徽卷中"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独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从文意来看,是否这样理解更好:屈原的千年忠义气节,与日月同辉的品格无人理解,我读罢《离骚》总是伤感不已,可是世俗之人无法理解我之心情,因此,心中时时感到有点悲凉。这样表达了我对屈原忠义气节的认同与崇敬,对世俗之人无法理解我对屈原崇敬心情的不满。江苏卷"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对一首词来讲,开头应该指的是第一句或者一二两句,但答案中的内容涉及到词的整个上阕,这叫考生哭笑不得。答案可以改为:由开头登楼遥望引出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痛心。这样改更符合题干要求,更科学一些。  此外,有的命题答案几乎就是鉴赏词典的翻版,丝毫没有命题人的思考,答案繁琐用词又生僻。如山东卷中出现了一些现代汉语不用的词语(容与和孤迥)来表达,高深莫测,无法令人信服。考生看到这样的答案恐怕要懵了。我们希望诗歌鉴赏命题要切近考生的实际情况,要平民化一点,要简明扼要,

要有利于高中语文课改,更要引导中学语文教学。高考命题要改革,已经叫了这么多年,今年依然如此,高中课改寸步难行,压在广大师生身上的大山依然沉重。高考命题是广大师生心中永远的伤痛。    

写因伤心而流泪的诗篇五
《杜甫“哭诗分析》

2004年第2期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ⅣD.2.2004总第74期

J伪册tal《J诡m璐iEd妣a毛洒nlmtil毗e

jz埘t74

杜甫“哭"诗分析

曾礼军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1400余首诗中有近200首诗中直接出现了“哭”、“泪”等词语。在这些“哭”诗之中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博,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百姓的关切,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对故土家园的难舍,体现了诗人

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正是由于这种深沉而又刚劲的内容,使得杜甫的“哭”诗并不显得贫弱萎琐,反而有一种沉郁阔大的意境。

【关键词】杜甫;诗歌;泪

中图分类号: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一9795(2004)02一0033一02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用他那如歌。”(《征夫》);“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垂老

别》),“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江同曲”(《哀江头》)。连年战争征去大量的征夫戍卒,造成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诗人同他们一同感受这人间的生离死

别的痛哭:“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兵车

行》);诗人也为那些征夫戍卒嗟叹:“嗟尔远戍人,山寒

夜中泣”(《龙门镇》),尤其是为那些战死沙场上的冤魂

鸣冤叫屈:“战场冤魂每夜哭”(《去秋行》),“战哭多新“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谒先主庙》),杜甫诗鬼”(《对雪》),“新鬼烦冤旧鬼哭”(《兵车行》)。

中之“泪”是与国家命运、时局安危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残酷的战争使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他们

渴望官军的到来,和平的恢复,希望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诗人深刻地体会到百姓渴求和平安定生活的哭声的份量:“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悲陈陶》),“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遣兴三首》),但现实却是“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生”(《元日寄韦氏妹》)。

因此诗人满腔悲愤,“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昔游》),认识到“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去蜀》)。只有力挽狂澜的贤才,只有驾驭安危的大臣,才能平息时局的动乱,拯救百姓的苦难。所以当诗人走进百姓敬

仰的贤相诸葛亮的祀庙时,禁不住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的感慨。

其实,诗人又何尝不是落泪的英雄?虽曾为肃宗的

战争不仅给国家命运带来灾难,更给黎民百姓造成

授职而感激涕零——“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述怀》),为逃离贼军投奔了皇帝而激动盈泪——“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车所》),满以为报国的热情能够淋漓挥洒,结果却是“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

收稿日期:2004一04一02

作者简介:曾礼军(1970一),男,江西吉安人,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

一33—

万 

方数据椽的笔描绘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兵燹之灾、家国之难,百姓之痛苦、亲朋之离散,生活之困顿、晚

境之凄凉,英才之渴望、振邦之雄心……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杜诗今存1400余首,其中绝大多数

是泣忧之作,其中直接出现“哭”、“泪”、“泣”等词语之作的就有近200首。这些“哭”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爱史之乱,国破家亡,他“长歌激屋梁,泪下流衽席”(《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由于“国破”,

他面对三春花草也流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登牛头山亭子》);面对美酒酣宴还垂泪:“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云安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分宴》),“促觞激百虎,掩抑泪潺漫”(《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甚至于夜阑人静之时,诗人却要“中宵泪满床”(《暮春江滚西新

赁草屋五首》)。“还与旧乌啼”,为“故国犹兵马,他乡亦

鼓鼙”(《出郭》)的时局而啼泪。所以当听到官军平定叛乱,取得胜利之时,他高兴得泪流满面,“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厄运,诗人为此而悲歌,“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

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自帝》),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

垂胸臆”(《楠树为风雨所拔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空有一腔抱负。沧桑岁月留给诗人只有垂年幕老的泣涟:

莫怪执杯迟,我衰涕唾烦。(《别李义》)

风尘逢我地,江汉哭君时。(《哭李常侍峄二首》)素车犹恸哭,宝剑谷高悬。(《哭韦大夫之晋》)亲情、友情透视出这位伟大诗人的儿女情长的一面。而这儿女情长的哭声和泪水却仍然紧紧地与时代的脉搏在一起跳动着,同样反映出时代的不幸,家国的灾难。故前人说:“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话诚然。

杜甫的“哭”诗之作,虽然落泪盈盈、泣涕涟涟,但是意境却并不显得委琐、贫弱,相反却有一种沉郁阔大之境,波澜壮阔之势,使人读后有一种悲壮之感。如《遣

挥手洒衰泪,仰看八尺躯。(《别张十三建封》)

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伤春五首》)漫看年少乐,忍泪已沾衣。(《九日诸人集于林》)恋阙丹心破。沾衣皓首啼。(《散愁》)

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即便是如此,诗人念及的仍然是时局的战乱,国家的中兴,“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过南岳洞庭湖》),“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忆昔》)。这一切可以看出诗人那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他的“泪”始终是为国家的命运、百姓的生活、时局的安危而洒落!

除了忧国忧民之泪外,诗人还流出了思乡恩亲之泪。由于战乱,诗人长期漂泊在外,孤独伶仃地咀嚼着

独在异乡的漂泊之艰,思乡之苦,思亲之难;“元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一百五日夜对月》),“天边老人归不得,日暮东临大江哭”(《天边行》),“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江月》),“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

兴》:“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拭泪沾襟血,梳头满

面丝。地卑荒野大,天远幕江迟。衰疾那能久,立无见汝时。”虽然诗中传达的是一种流泪泣血、满头银丝的老

者的伤时悯命,哀叹亲人团聚无期的凄凉落寞,但能够

把住时代的脉搏,以“地大”、“天远”作背景衬托,从而使得诗歌显得悲壮而又阔大。

杜甫“哭”诗能够呈现出这种意境,首先是由于诗

人在诗中所流之“泪”是诗人内心情感洪流的涌动使然,是诗人发自肺腑的呕心沥血,决非装腔作势、无病呻

吟。正由于作诗的情感之真,才使得诗人能不断地“挥

泪”、“洒泪”、“迸泪”、“溅泪”等等,其泪水才会“如

线”、“如霰”、“如泉”、“如雨”、“如河”……其次,由于柱诗中的洒“泪”之作是苦难时代的真实写照,是为君

心”(《秋兴八首》),“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

遥”(《野望》)。他反复地询问“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

干”(《月夜》),渴望能够与妻儿团圆,不再有相思之泪、

相思之苦。在历尽千难万险,终于于战乱中回到家中

王分忧、为百姓控诉的壮阔画卷,故也有利于杜诗的这

种意境的呈现。杜甫出身于“豢儒守官”的正统官僚家庭,自幼自视颇高,“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也颇为自负,“自谓颇挺出,立登要津路”,

时,妻子流下了惊喜之泪:“妻孥怪我在,惊定还试泪。”(《羌村三首》)。当与兄弟团圆时也泪流成河:“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流”(《得舍弟消息》)。

杜甫对待亲人,体贴宽厚;对待朋友,竭诚忠恳,真挚友善。在杜诗中,有许多是写朋友之间临别洒落的告别之泪:

临歧别数子,握手泪再滴。(《发同古县》)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送远》)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使得他恪守儒家积极人世之道,不仅在守着

儒家的在其位谋其政的思想,即便是不在其位也要谋其

政。故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发出感叹:“古今诗人

众矣,丽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诗是吾家事”(《崇武生日》),怀才不遇、仕途不畅的诗人只得举起他那如椽的大笔描绘一幅幅时代的风云变幻图,记录一声声百姓的呼天抢地泪。他的“泪”是为时代国家,为黎民百姓丽流的。正

古往今来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公安送韦二

少府匡赞》)

故人忧见及,此剐泪相意。(《别常征君》)

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奉寄高常

侍》)

也有不少是写怀念、哀悼朋友的相思之泪:

由于此,当诗人自己茅屋为秋风所破时,却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在“幼子饿已卒”的灾祸下,却惭愧自己“名不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别房太尉墓》)致君丹槛析。哭友白云长。(《闻高常侍亡》)

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哭李尚书(之芳)》)

隶征伐,生平常免租”(《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责任编辑刘丽杰】

悲鸣驷马顾,失涕万人挥。(《送卢十四弟侍御护

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一34一

万方数据 

杜甫"哭"诗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曾礼军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MUSI EDUCATION INSTITUTE2004(2)

本文链接:

写因伤心而流泪的诗篇六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杜甫哭字诗分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Iaml0f妇M∞∞lia

A静zdturdl

U赢日蜊涮&i∞∞F强6c,9

2009年第3期(第ll卷总第45期)

No.3

2009(VoL11

Sum

No.45)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杜甫哭字诗分析

●徐锦初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Jll南充637002)

摘要:杜甫的哭字诗采用睹物思人,借景抒情,叙议结合等手法,以深沉的笔触抒发对亡友的追思之情,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忧叹。

关键词:杜甫;哭字诗;睹物思人中图分类号:12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9)03--0388--02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创作了许多时代性强情感真挚的宏伟诗篇,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他的诗歌字字含血句句带泪,有些甚至直接以哭字来命名。在这些标题含哭字的诗歌里,朋友的亡故让他的情感再也无法用理智加以克制,情感迸发强劲有力直露通畅,在本文我暂且称之为哭字诗。根据清人仇兆繁所著的《杜诗详注》统计,杜甫的诗歌现存1458首,其中用哭字命名的有7首。下面我将就杜甫的“哭”字诗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做粗浅探讨。

3.直抒胸臆倾诉悲愤之情

相交多年的朋友突然撒手西去,他首先的反应是非常吃惊,《哭王彭舟抡》说“执友惊沦没,斯人已寂寥”.“惊”字表现了杜甫在得知王抡的死讯时心灵的巨大震动。《哭李尚书峄》说“长安若个伴,犹想映貂金”,杜甫很难接受死亡这一残酷的事实,尽管和李尚书灵柩一路伴行,但他还幻想老朋友会突然出现互相倾述离别之苦,“犹望其生还,盏爱之深而不忍其死也”。[1]1918当朋友的死讯已是不可挽回的事实,杜甫再也无法用理智把持自己的情感,放声哭泣,“相知成自首,此别间黄泉。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涕泗不能收,哭君余白头”,这是杜甫为至交李之芳的死而放声痛哭。“再哭经过琵,离魂曲任销”,对于王抡的死,杜甫悲情难抑,一哭再哭。“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想到平日和严武的交情,杜甫伤心酸鼻,一哀日暮而不觉。

4.为自身的命运和前景而自伤自悼

杜甫的哭字诗大都写于764年至769年,安史之乱的创痛加剧了唐王朝的衰亡。这一转变在杜甫的诗里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而朋友的不断丧亡也使他感受一天比一天鲜明。时代的创痛,朋友的沦丧,自身的衰病,给他的心灵投射了悲凉落寞的阴影。他的这些哭字诗,与其说是痛悼朋友的寂灭,还不如说是借写朋友来自悼自叹。《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写道:“豪俊何人在,文章扫地无”,杜甫痛感文坛才俊相继死亡,对文坛黯淡的前景深为忧虑。方沆日:“少陵抚时悯事,往往形诸篇什,慷慨委婉,能使人有孤臣孽子、摈弃不容之感,避世绝俗之悲。’,[2]勰21杜甫往往以委婉的诗句寓含强烈的批判,这两旬隐含了他对于统治者排挤压制人才的暴行的悲愤,也包含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忧虑和伤感。接下来作者写道:“虐病餐巴水,疮痍老蜀都。飘零送哭处,天地日榛芜”,参照后来杜甫写的《登高》:“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杜甫哭字诗的思想内容

1.称颂亡友的美德及才华

亡友的离去对生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人生缺憾,为此。生者在写悼念性的文章时不惜倾尽美好的词句来评介亡友的品性及才华,以获得心理的补偿。杜甫在《哭长孙侍御》中高度评价长孙侍御“道为谋书重,名因赋颂雄”.赞美他积极为君王出言献策,耿直刚毅,品行高洁为世人所推崇。他的文赋文采斐然,可以称雄于文坛。在《哭韦大夫之晋》,他称赞韦大夫“尊荣真不忝,端雅独翕然”,。汉道中兴盛,韦经亚相传。冲融标世业,磊落映时贤”。认为韦大夫端正雅洁的品德足以和其所任的要职相称,甚至把韦大夫看成是振兴王朝力挽狂澜的希望。韦大夫的业绩可以名垂青史,磊落胸怀可以使任何当时贤能相形见绌。

2.回顾亡友坎坷的人生经历

经历安史之乱阵痛的唐王朝动荡不安,当时权奸把持朝政,任人唯亲,正直有才华的文人饱受排挤打压,贬滴贫穷就是他们的人生归宿。杜甫在这些哭字诗里沉痛地叙述了亡友的悲剧性人生历程。《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中说:“自首中原上,清秋大海隅。夜台当北斗,泉路窗东吴。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郑虔、苏明源学识广博有经国治世之伟才,却皆为朝廷见弃,结局悲惨:郑虔被贬于台州,苏明源被削职为民,终因穷困谷贵饿死于长安。

收稿日期:2009一02一08

作者简介:徐锦初(1974--),男,江西临川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万方数据 

●徐锦初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杜甫哭字诗分析

可以看到此阶段的杜甫,年老、多病、流落、孤独,多种不幸集于一身,所以“虐病”、“飘零”等字眼当是杜甫对自身处境的哀叹和忧虑。

著译

加,自己正漂泊于江湖之上,风雨江湖更加烘托了他的哀痛之情。

3.化用典故。天然浑成

二、杜甫哭字诗的艺术手法

1.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杜甫的哭字诗,以叙述的方式交代亡友的人生历程,又以议论的形式抨击当朝统治者压制迫害人才的卑劣行径,同时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亡友的悲痛之情以及自伤自悼之情,叙事、议论、抒情三者相互交融。《哭严仆射归梓》开头四句:“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老亲如宿昔,部曲异平生”,叙述了严武亡故灵柩归梓之事,接下来又写道:“风送蛟龙匣,天长骠骑营”,以议论的方式表现将士们对严武的爱戴和深情。最后两旬:“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想到平日和严武结下的生死不渝的友情,杜甫悲痛欲绝,所以一哀而El暮,其深沉的悲愤之情历历可见。

2.睹物思人,见景抒情

“哀莫大于死别,悲莫大于生吊。”杜甫的这几首哭字诗抒发了积压在内心深处的沉痛情感.普遍采用了由景及情、睹物怀人的艺术手法,借以营造浓郁的悲怆氛围。《哭李尚书峄》其二:“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诗”,寻常书札赠诗,只不过平日交往时互相寄赠的普通物品,在杜甫看来,却极为珍贵,它是双方情谊的见证,也是朋友仅存的可以唤起美好回忆的遗留物品。除此以外杜甫的哭字诗还采用以景抒情、情融于景的艺术手法。王夫之在《姜斋诗话》:“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o'C3J“在文学创作实践中,当人的内心情感与自然景物发生碰触时,作家必然会依照自己的心境、自己的情怀去选择物。,,[叼m杜甫可以说深谙此道。《哭李尚书之芳》:“相知成白首,此别间黄泉。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两人相交多年直至自首,突然挚友归赴黄泉,而此时风雨交

《吕氏童蒙训》日:“谢元逸语汪信民云:‘老杜有自然不做底语到极致者,有雕琢语到极致处者’。”[5]2319黄庭坚日:“子美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杜韩自作此语耳。古之为文章者,直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6J2龇8‘‘集诸家之大成”的杜甫对艺术精益求精,“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就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博古通今,善于熔裁前人的诗句以及典故入诗,化用自然而不着痕迹,巧中显拙,天然浑成。《哭李尚书之芳》:“漳滨与蒿里,逝水竞同年。欲挂留徐剑,犹迥忆戴船”,漳滨,见刘桢诗:“余瘿沉痼疾,窳身清漳滨。”魏文帝为太子时.应埸、刘桢并见友善。李之芳任礼部尚书,薨于太子宾客,故用漳滨之典。蒿里,古人认为死后灵魂聚居的地方,乐府《相和曲》中有《韭露》《蒿里》,都是挽歌。“挂剑”用吴季札解宝剑系徐君冢之事。“忆戴船”用东晋王子遒雪夜乘船访戴安道兴尽而返之事。这几句叙述李之芳得病亡故竟然在同一年,挂剑回船,叹息自己想要前去吊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总之,杜甫的哭字诗采用睹物思人,借景抒情。叙议结合,使用事典的手法,以深沉的笔触抒发对亡友的追思之情,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忧叹。口

参考文献:.

[1][2][5][6][清]仇兆繁.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3]王夫之.姜斋诗re[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4]葛丽英.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接第383页)

..

四、结语

《庐山远公话糖彰H司运用方面呈现以下特点:

(1)部分古汉语已有的介词仍在沿用,其功能没发生有变化,如表处所、方向的。於”、“在”、“从”、“至”;表原因的“因”、“为”;表依凭的“以"、“据"、“凭’’。

(2)出现了—些新兴的介词,如“望”、“往”、。就”、“况”“对”、“在於”、“将”、“被”、“为缘”。一方面,这其中有些介词一直沿用到后来,

唐五代是汉语发展的—个重要时期,汉语在这一时期正经历着新旧语言成分的消长更替。吕叔湘先生据此将唐五代定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的分水岭。⑤一般来说,—个时期的语言区别于另外一个时期在质的界定匕应依据于语言本身所发生的变化,即—个时期语言的各个要素相x,-J-于另外—个时期应有显著的不同。《庐山远公话粕;介词系统方面体现出的新特点证明了古代汉语正在朝着近代汉语演变的这一汉语发展事实。口

如“望”、‘链”、“对”、锵”、‘微”;在唐以后的历代口语文献中被频繁使

用,部分们司还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如“往’’、。被”等;另一方面,有些介

词在后代的口语文献中出现较少甚至消失,如“在於”在唐代文献中较多。到元明之际就很少,而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见不到了;又如“况”、“为缘”,只在敦煌文献中有用例。

(3)部分古汉语已有的介词其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如“向”、“习r’、“与”、“向”引进时间和处所(表所在或经由),是新

参考文献:

[1]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2.5.

E2]ml坚,江蓝生,等.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唐五代卷)[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0.

[3]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5]吕叔湘.江蓝生.近代汉语指代词[M].北京:学林出版社.1985.

[6]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7]太田辰夫.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1987.

[83蒋绍愚,曹广顺.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出现的用法;“著,字结构在唐以前只能用在动词后面做补语,在《庐山远公话》“著与吲港能在动词前作状语,引进处所;介词“与”引进

受益对象和接受对象是其新用法,在引进接受对象时介词“与”后的名词可以不出现,更是古汉语所没有的。

[9]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10]孙锡信.汉语历炙语法丛稿.[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万方数据 

389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杜甫哭字诗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徐锦初, Xu Jinchu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9,11(3)

参考文献(3条)

1.葛丽英 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期刊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2.王夫之 姜斋诗话 19613.仇兆鰲 杜诗详注 1979

本文链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49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