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药学职称考试】
女人搞得流水交配视频篇一
《杂交鲟集约化流水养殖技术综述论文》
关于杂交鲟集约化流水养殖技术综述
【摘 要】2008-2011年,采用水泥池高密度集约化流水养殖杂交鲟,选择规格为16-20厘米的鱼种,放养面积1万平方米,放养密度12尾/平方米,经三年的精心喂养管理,成活率达90%-92%,饵料系数1.81,出塘规格6-8千克/尾,成鱼总产值2620.8万元,利润1231万元。
【关键词】流水养殖;杂交鲟;水泥池;养殖技术
鲟鱼是世界上现存鱼类中个体形最大、寿命最长的一种鱼类,从生物进化上说,鲟鱼存在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鲟鱼类现存有2科6属27种,隶属硬骨鱼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其中鲟属有17种,含有主要经济鱼类。鲟鱼属亚冷水鱼,是世界上珍稀的淡水鱼类,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西方人爱吃的鱼子酱即是鲟鱼卵所制成,被列为世界三大珍味之一。杂交鲟是用西伯利亚鲟做母本,用史氏鲟做父本杂交培育的后代,其优点是生长迅速,抗病强,易驯化,成活率高,肉质鲜美,市场销售好,经济价值高。
1.材料与方法
1.1杂交鲟养殖池的选择
1.1.1养殖池建设规格
杂交鲟高密度集约化流水养殖池可采用长方形、圆形水泥池等,要求池深1.2米,水深1米,池埂顶面高出水面20厘米以上。池塘要求宜小不宜大,一般在100-120平方米为宜,长宽比为5:1或
6:1。池塘小有利于生产管理和各生产环节的实施。如利于换水、干塘分养,减少互相咬尾残杀,提高成活率;池塘小容易将鱼集中,形成抢食局面,加速生长。
1.1.2养殖池防逃设施
在池塘的进、排水口处做好严格的防逃设施,经常检查进、排水口有无堵塞等情况,如发现堵塞应及时消除。
1.2养殖杂交鲟的水源
1.2.1水源
沂水县跋山水库是山东省第三座大型水库,兴利库容2.67亿立方米,可养殖面积2800公顷。平均水深6.77米,最大水深24米;年日照时数2420.6小时;水温≥15℃的时间180天,年平均降雨760.3毫米,年气温18.3℃;透明度195厘米;ph值8.1;总碱度
8.47德国度;总铵氮0.213毫克/升;硝酸氮0.850毫克/升;总磷0.006毫克/升;总铁0.072毫克/升;硅酸盐4.7毫克/升。水质清新,溶氧量>6毫克/升。坝下流水水温常年保持13-25度,水流量为2米/秒,溶氧量高于6.1毫克/升。池塘边打100米深的水井2处,水温17-18度。
1.2.2水流速控制
水库坝下水流速为2米/秒,利用闸阀控制进入水泥池的流速为0.2米/秒。
1.3养殖池塘的消毒
在养殖前必须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在养殖前15-20天左右,每
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50千克消毒,现化现用,均匀泼洒在池塘的每一角落,曝晒7天后进水,进水10天后ph值在7.8左右时可以放养鱼种。
2.鱼种放养
2.1鱼种规格的选择
2.1.1鱼种规格
养殖杂交鲟成鱼选择10厘米以上的隔年鱼种,最好是16-20厘米的鱼种,它的活动能力、摄食能力、对环境的适应性都比较强。放养鱼种规格力求一致,不易被残食,成活率高。
2.1.2鱼种质量
鱼种选择除要求规格整齐之外,还要注意鱼种的质量。优质鱼种的标准是体质健壮,体表色泽鲜艳,鳞片完整,活动正常自如,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捷。有病、有伤、畸形的不要。
2.2放养密度
合理放养密度是高产丰收的关键,根据放养时鲟鱼种的规格、饵料的供应情况、水深、水质的好坏、水流速的大小等综合考虑来确定放养密度。体长10-12厘米,每平方米投放15尾;体长14-16厘米每平方米投放13尾;体长16-20厘米,每平方米投放12尾。
2.3鱼种消毒和放养时间
鱼种放养前,应进行鱼体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入池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15-20分钟。将消毒好的鱼种于每年的3-4月份进行放养,同时适时服用药饵,增强鱼种的抗病能力。
3.饲料与投喂
3.1使用“温格尔”牌鲟鱼专用配合饲料
该饲料营养全面,使必需氨基酸更平衡,必需脂肪酸更全面,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添加合理;饵料中富含中草药免疫增强因子,对防治鱼类的细菌病如常见的肠炎、烂鳃等有显著疗效;饵料中选用进口优质鱼粉,鱿鱼粉等天然引诱物质,适口性强、采食快;且饵料在水中有较强的稳定性,有利于水质保护。
3.2投喂
投饵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鱼种体重在100-300克时,选用粒径3.0毫米的颗粒粒饲料,日投6次;鱼种体重300-600克时,选用粒径4.0毫米的颗粒饲料,日投喂6次;鱼种体重
600-1200克时,选粒径5.00毫米的颗粒饲料,日投喂5次;鱼体体重>1200克时,选用粒径6.0毫米的颗粒饵料,日投喂5次。日投饵量为鱼体体重的3%-5%,并根据每日鱼种的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日投饵量。
4.养殖管理
杂交鲟养殖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水质管理、水温调节、分养、鱼病防治、防逃设施检修、巡塘等。
4.1水质管理
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投饵多、排泄物多,这些有机物沉积于水泥池底部,作无氧发酵分解,常产生硫化氢、甲烷、亚硝基酸盐及氨氮等有害的还原性物质,使水质恶化,不仅有害于杂交鲟的生
长,还会导致杂交鲟中毒及发生疾病。为此,定期清除池底的残饵及排泄物,清理好排水口的附着物,便于水体交换,保持水质清新。
4.2水温调节
鲟鱼生长的最适温度18-25度,最佳生长温度为21度,低温忍受限度1-2度,高温忍受限度30度。水库坝下流水温度为13-25度。根据池水温度的变化,调节水流量和利用电机提深井水调节养殖池水温在21度,使鱼类健康快速生长。
4.3分养
规格整齐是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由于鱼种体质强弱不一,抢食能力也不一样,生长速度有快有慢,一般养殖2-3个月后,再进行筛选分养,规格整齐的放养同一池中。
4.4鱼病防治
不定期消毒,定时投喂药饵,每半月用强氯精0.4-0.7ppm消毒(先根据实际做好试验)。流水养殖要做到定期投喂药饵防病(药饵中草药成份有大黄、三黄粉、大蒜素、碱草碱等)。
4.5防逃设施的检修
鱼池进、排水口必须安装坚实的防逃或拦鱼栅等防逃设施,及时清理进、排水口处的污着物;若有损坏及时修补。
4.6巡塘
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鲟鱼的摄食、活动、发病动向和水质环境的变化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水温有较大的变化时及时调节流速和提灌深井水;有浮头预兆出现时要及时增氧;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