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阅读答案 15岁我很迷恋打针

| 药学职称考试 |

【www.guakaob.com--药学职称考试】

一件小事阅读答案 15岁我很迷恋打针篇一
《《一件小事》阅读答案》

《一件小事》阅读答案

一件小事

铁 凝

①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②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

③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

④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男性注意。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⑤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做着注射前的

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⑥有句很诙谐的俗语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叫做“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形容正好用于我当时的状态。我已意识到我受了很大的惊吓,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⑦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我被吓出的“一脑袋头发”和这煮干了的针锅,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心跳着弄不清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注射的失败是注定的了。这实在是一个大祸临头的时刻,唯有向病人公开宣布我的失败,我才能尽快从失败里得以解脱。我宣布了我的失败,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⑧我的邻居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

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⑨邻居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⑩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她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微笑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

⑾这次我当然成功了。一个新的六号半,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础。

⑿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因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飘飘然时,每当我面对旁人无意中闯下的“小祸”而忿忿然时,眼前总是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

⒀许多年过去了,我深信她从未向旁人宣布和张扬过我那次的过失。一定是因了她的不张扬,才使我真正学会了注射术,和认真去做一切事。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件小事”。(3分)

16.从记叙顺序看,④段划线部分属哪种顺序?这些介绍与下文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三、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⑤段的“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

事业”一句起什么作用?(4分)

18.为什么我在许多年后“飘飘然”和“忿忿然”时,眼前会“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

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4分)

19.第⒀段可以删去吗?结合文意,简述你的理由。(3分)

5.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件小事”不过,不同态度会有不同结果。读完本文,你

有怎样的感悟? (3分)

参考答案:

15.(3分)“我”因粗心给邻居注射时造成了肉体上的伤害,但邻居依然原谅了我。

16.(3分)⑴插叙。(1分)⑵这些介绍补充说明“我”之所以“心花怒放”的原因,也指出下文“我”犯过失却要“装作没事人似的”的主观原因。(2分,意对即可)

17.(4分)内容上,暗示我过失的原因和结果。结构上,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每点2分)

18.(4分)因为是邻居当年的“微笑”,展现了她的宽容大

度和善解人意,她用自己的不张扬保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让我永远感激。“针头”分明是对一个失败者的鼓励与信任。它警示“我”成功时不要飘飘然,面对别人的过失要有宽容之心。(意对即可)

19.(3分)示例1:不能删去。结尾一段拓展和升华了主题,更深刻地反映了“一件小事”对我懂得“认真去做一切事”而获得成功的实际意义和深远影响。示例2:可以删去,因为到⑿段,故事已经叙述完整,主题也可以清晰明白了。

20.(3分)答题大意“一件小事能成就一个人,也会毁灭一个人。

一件小事阅读答案 15岁我很迷恋打针篇二
《《一件小事》《从微博到微信》等阅读精选(含答案)》

初中阅读

一件小事

铁 凝

①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②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

③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

④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男性注意。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⑤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⑥有句很诙谐的俗语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叫做“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形容正好用于我当时的状态。我已意识到我受了很大的惊吓,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⑦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我被吓出的“一脑袋头发”和这煮干了的针锅,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心跳着弄不清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注射的失败是注定的了。这实在是一个大祸临头的时刻,唯有向病人公开宣布我的失败,我才能尽快从失败里得以解脱。我宣布了我的失败,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⑧我的邻居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⑨邻居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⑩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她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微笑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

⑾这次我当然成功了。一个新的六号半,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础。

⑿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因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飘飘然时,每当我面对旁人无意中闯下的“小祸”而忿忿然时,眼前总是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 ⒀许多年过去了,我深信她从未向旁人宣布和张扬过我那次的过失。一定是因了她的不张扬,才使我真正学会了注射术,和认真去做一切事。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件小事”。(3分)

16.从记叙顺序看,④段划线部分属哪种顺序?这些介绍与下文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三、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⑤段的“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 事业”一句起什么作用?(4分)

18.为什么我在许多年后“飘飘然”和“忿忿然”时,眼前会“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 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4分)

19.第⒀段可以删去吗?结合文意,简述你的理由。(3分)

5.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件小事”不过,不同态度会有不同结果。读完本文,你 有怎样的感悟? (3分)

参考答案:

15.(3分)“我”因粗心给邻居注射时造成了肉体上的伤害,但邻居依然原谅了我。

16.(3分)⑴插叙。(1分)⑵这些介绍补充说明“我”之所以“心花怒放”的原因,也指出下文“我”犯过失却要“装作没事人似的”的主观原因。(2分,意对即可)

17.(4分)内容上,暗示我过失的原因和结果。结构上,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每点2分)

18.(4分)因为是邻居当年的“微笑”,展现了她的宽容大度和善解人意,她用自己的不张扬保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让我永远感激。“针头”分明是对一个失败者的鼓励与信任。它警示“我”成功时不要飘飘然,面对别人的过失要有宽容之心。(意对即可)

19.(3分)示例1:不能删去。结尾一段拓展和升华了主题,更深刻地反映了“一件小事”对我懂得“认真去做一切事”而获得成功的实际意义和深远影响。示例2:可以删去,因为到⑿段,故事已经叙述完整,主题也可以清晰明白了。

20.(3分)答题大意“一件小事能成就一个人,也会毁灭一个人。

从微博到微信

陆高峰

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博客、微博和微信。

④博客(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通常用来在网上发表文章;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⑤从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形态和用户体验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⑥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尚不具备媒体形态,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A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B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⑦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

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⑧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毕竟早在2010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语音版微博”,并受用户追捧,而国内也有类似的语音微博开发成功。

⑨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13.文章开头从最近“两条消息”写起有哪些作用?(3分)

14.根据第⑥段内容,回答问题。(5分)

(1)A句“截止本文写作时”几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2)B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15.第⑦节说一些政府将“微博”当成“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是因为其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16.第⑥节和第⑦节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1. (3分)引出说明对象微博和微信,道出了微博和微信的发展情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写出一点给1分) 12.(1)(2分)不能删,“截止本文写作时”表示时间限定,说明作者写此文时姚晨微薄的粉丝数量是38267622(划线部分不写出也可),(1分)之后数量还会变化,如果去掉就和事实不符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2)(2分)作比较,(1分)拿微薄和微信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或突出说明了“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1分) 13.微博是“大众化”的媒体,可以公开发布信息(1分);微博可以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1分)。 14. (2分) 第⑥节从传播形态方面比较微博和微信不同,第⑦节从用户的体验方面比较微博和微信不同(概括内容方面得1分),与第⑤节的顺序对应(指出对应关系得1分)。(或第⑥节从传播形态方面写微博和微信不同,对应第⑤节中

的“传播形态”,1分;第⑦节从用户的体验方面写微博和微信不同,对应第⑤节中的“用户体验”。1分)

15.通览全文,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3分)

16.请结合具体内容,列举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

17.划线句中“截止本文写作时”几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8.试分析第⑥节中微博能成为“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的原因(4分)

15.首先通过列举生活中两条消息来说明微博和微信的目前状况;接着说明什么是微博和微信及二者的差异;最后猜测二者的未来发展趋势。(3分)

16①列数字: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②作比较: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尚不具备媒体形态,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③作诠释: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④举例子: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说出其中3个即可每个1分)

17.不能删去,“截止本文写作时”表示时间限定,说明作者写此文时姚晨微薄的粉丝数量是38267622,(1分)之后数量还会变化,如果去掉就和事实不符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8.微博是“大众化”的媒体,可以公开发布信息(2分);微博可以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2分)。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高俅与端王(后来的徽宗)结识。被提拔为殿帅府太尉,对曾打翻他的王升的儿子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 施行报复。 王进出走延安府,在史家村给史进教枪棒。 史进因擒少华山陈达而和朱武、杨春相识往来。华阴县中秋夜来史家村捉拿赏月喝酒吃肉的史进并少华 山三好汉。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提辖听了金翠父女的遭遇,非常生气。第2天把金翠父女送走.然后就去找镇关西算账.一开始鲁提辖慢慢叫他做臊子,打他弄的生气让他先动手.鲁提辖见郑屠一刀过来就朝郑屠小腹一脚,郑屠倒在地上.鲁提辖冲过去往一拳比一拳厉害,先是打在眼睛,郑屠直叫好,鲁提辖又一拳打在鼻子上使鼻子外道一边,郑屠哭着求饶,鲁提辖又一拳过去打在太阳穴上,郑屠躺在地上,鲁提辖看了郑屠死了就借郑屠假死的理由,然后就逃之夭夭 .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在寺院上了假扮道士和尚,实则捣毁寺院,养女吃酒的崔道成和丘小乙的当,二次复回,被二贼击败,到赤松林,遇到剪径的史进,二次再回寺院,打死崔、丘二贼,烧了瓦罐寺。 投大相国寺管菜园,被一帮泼皮包围。

一件小事阅读答案 15岁我很迷恋打针篇三
《记叙文阅读》

① 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摆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红磡(kàn)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我们准备搭九广铁路北上。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② 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③ 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④ 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我不认得这里,”她说,“我要回家。”

⑤ 我在一旁小声提醒哥哥:“快走,火车要开了,而且还要过海关。”

⑥ 弟弟这时一大步跨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

⑦ 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⑧ 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窸窸窣窣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跨大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窸窸窣窣低头走起碎步来。

⑨ 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⑩ 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乍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

11 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

12 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

13 火车滑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14 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转过身来又看往后方。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睛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15 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16 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嗞嗞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17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回家》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请用自己的话予以概括。

2.文章第⑧到?段作者写自己陪妈妈在大武山乡下散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3.赏析下面的句子。

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睛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4.结合语境,写出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1)火车滑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2)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参考答案:

1.兄妹四人(兄妹们)送生病的母亲回大陆的故乡。

2.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妈妈的病情,同时交代了我们带妈妈回大陆故乡的原因,照应上文三个兄弟“摆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陪妈妈回家或在火车站妈妈“步履细碎”等内容。

3.用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妈妈要回家的强烈愿望以及找不到家的惶恐。

4.(1)既指火车在奔驰,也指妈妈的记忆在迅速倒回到过去。(2)妈妈从大陆到台湾直到现在的一段生活经历

《一件小事 》 铁凝 ① 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做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② 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

③ 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

④ 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男性注意。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⑤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⑥ 有句很诙谐的俗语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叫做“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形容正好用于我当时的状态。我已意识到我受了很大的惊吓,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⑦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我被吓出的“一脑袋头发”和这煮干了的针锅,便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宣布了我的失败,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劈里啪啦地掉下来。

⑧ 我的邻居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⑨ 邻居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⑩ 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她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微笑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

11 这次我当然成功了。一个新的六号半,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础。

12 许多年过去了,我深信她从未向旁人宣布和张扬过我那次的过失。一定是因了她的不张扬,才使我真正学会了注射术,和认真去做一切事。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发生的“一件小事”。

2.文章采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自己的邻居?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3.通读全文,文章第四段的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我”因粗心给邻居注射时造成了她肉体上的伤害,但邻居依然原谅了“我”。

2.(1)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2)她是一个宽容且善解人意的女人。

3.(1)插叙。(2)作用:这些介绍补充说明了“我”之所以会“心花怒放”的原因,同时也指出了下文中“我”犯错却要“装作没事人似的”的主要原因。

李光彪《母亲的拐杖》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①这些年,我出远门最喜欢给母亲买的礼物就是拐杖,竹的、木的、铝合金的,已经有好几根。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

②母亲收藏着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时,便一一拿出来炫耀:“这是我家小儿子坐飞机买回来的。”那些老人就会当着母亲的面,夸我有孝心。

③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七大八小生了一窝孩子。可惜,在那缺乏营养的年代,只拉扯大我们兄弟姊妹六个,其中一个就是我。

④“小尾巴”的我九岁那年,头上的哥哥、姐姐已长大成人,娶的娶、嫁的嫁,女的出了窝,男的也想出巢。分家时,留给母亲养老的财产是一个老房子。按契约,房子由大哥使用,母亲由大哥赡养。就我没成葫芦没成瓢的,还需要母亲继续喂养。母亲便和大哥、大嫂分开过日子。我如一只小鸡,依赖着母亲,在母亲呵护的翅膀下刨食成长。母亲仿佛就是我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而长子为父的大哥,不仅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还配合母亲供我读书,让我毕业后,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⑤后来,出门离家在城里筑巢的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结婚成家。令我欣慰的是,六十多岁的母亲,为了了却最后一个心愿,也“农转非”,进城来帮我带孩子。

⑥女儿上完幼儿园读小学后,母亲常念叨:“树长万丈,叶落归根,我该回去了。”听说母亲要走,在母亲手掌心里长大的女儿不同意,母亲只好留下来,继续帮我们买菜、煮饭、照顾孩子。

⑦可从农村来的母亲,不会像城里的老人们一样,无事时,去唱歌、跳舞、练太极拳。母亲活动量越来越小,身体不断发胖,经常头晕心慌,我带她去医院检查,才知患了高血压。医生再三嘱咐,不仅要天天吃药,更要防止跌倒。

⑧意外的事还是发生了。那天清晨,早起的母亲跟往常一样,为我们煮好早点,和上学的女儿一起出门买菜去了。在菜市场弯着腰买菜的母亲站起来时,突然觉得一阵天旋地转,身体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等我赶到,母亲已不省人事。

⑨母亲第一次住进了医院。接下来的日子,我虽然每天都去几次医院,看望母亲,但日夜陪护神志不清的母亲,帮母亲翻身、擦洗、按摩、端尿、端屎,给母亲喂水、喂药、喂饭的事,几乎全由任劳任怨的大哥包揽。直到住了二十多天,渐渐恢复的母亲像个孩子咿呀学语,仅能下床挪步。迫于残酷的现实,我竟然狠心地把母亲送回了老家。此时的母亲已经半身不遂,生活起居,仍然需要大哥服侍。

⑩近几年来,在大哥的悉心照料下,母亲已经能扶着床头、墙壁挪移,还能自己拄着拐杖摇摇晃晃走动了。可我每次回老家,吃饭时,行走不便的母亲却不愿上桌,自愧不如地说:“我嘴歪眼斜、没牙没齿的,羞死人呢!”几经大哥和我劝说,母亲才被扶上桌。只见大哥拿来一块大嫂缝制的围嘴(巾),套挂在母亲胸前,又拿来调羹,教小孩子一样,给母亲盛饭、夹菜。一顿饭吃完,由于手和嘴不听指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53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