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药学职称考试】
做僾怎么做的更久篇一
《如何做强做大做久呢》
“如何做强做大做久呢?首先不要想做大,当然大非常重要,但不要想做大,大是结果不是目标。我们的目标就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5月17日晚的滂沱大雨没有阻挡北大学子的热情,在未名湖北畔中国经济中心万众楼,万科董事长王石与北大学子交流了他远征北极的感想和对企业发展及社会责任的诠释。 在演讲后回答记者关于中国房地产企业如何做强做大做久的问题时,王石认为做强做 大做久不仅仅是房地产业的问题,每个行业都面临这么一个问题。万科现在想的是第三个十年。按照万科的十年发展规划,万科要在十年后将规模扩大到1500亿元。 寻租解决不了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如何做强做大做久呢?首先不要想做大,当然大非常重要,但不要想做大,大是结果不是目标。我们的目标就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能做什么,别人很难仿效。这是我们考虑的问题。说到大,房地产业有这种现象,突然哪天冒出很大的企业,你只要和有权势的政府官员搞好关系,便宜拿块什么土地即可挣大钱,即可把规模做出来,这几年屡见不鲜。所以大并不太难,但要做得有核心竞争力,不是寻租能解决的。恰好是那种寻租解决不了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你很便宜地寻租得到土地,得到某些资金方面的关照,你自然不可能在其它方面在市场压力下去钻研、去竞争。它的逻辑就不一样,精力放在拉关系、搞关系上了。”
我们和其它企业不同的是万科早走了几年
万科被业内外认为是房地产业的一面旗帜,但王石认为万科虽然现在走在前面,但很多方面都不是最强的,重要的是万科具备向核心竞争力过渡的条件。
“然而我们具备,其它企业也具备,我们和其它企业不同的是万科早走了几年,比万科早的企业基本全跨了。也就是说,时间上万科有优势,因为做企业需要时间积累。这方面万科有优势。我们在这种高速利润增长时期,我们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科研、投入到产品上,这方面万科走在前面。这方面万科目前势头不错,但我们也感到同行向上的压力。我们相信有一批企业互相竞争和各自在核心竞争力上发展,会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企业借鉴方面,万科走在前面,万科是把日本和美国同行企业作为万科参照目标来学习、来消化。我也知道中国有一批不多的企业也是把万科当成目标,铆足劲来超越。所以说,未来十年内,应该说万科真正的发育才开始,但绝不意味着十年之后万科是最优秀的,只能说万科具备往前走的条件。”
面对做强做大的问题,王石以一贯的幽默回答说:“世俗一点来讲,做可以做得超前一点,但说时得留有余地,一定要说将来未必是第一,当然万科第一了你会说万科很
谦虚;不是第一了,我也不是很尴尬。”
在建立企业现代制度方面起到企业公民的作用
王石还从另外一个侧面谈到企业如何做大做强的问题。在谈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时,王石提到万科曾被《经济观察报》连续三年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去年《21世纪经济观察》做了“企业公民”的评选,他在当选时做了即兴发言,对“企业公民”这个词他原本很陌生,在评选申报的时候他特地了解了“企业公民”是怎么回事。
“之所以万科被评上,恰好是因为万科这几年所做的事是与‘企业公民’的要求暗合的。企业本身当然是功利主义的,但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做法恰与‘企业公民’的要求是一致的,比如‘企业公民’ 第一要求企业要守法经营、纳税、尊重劳工。” 王石说把万科评为“企业公民”有两个层面的原因,高级层面来讲就是万科被认为对社会和行业进步有积极促进作用。
“我们申报与他们对我们的评价不太一样。我们报了各种公益活动,人家说你万科这个是姿态,为什么评你万科,就因为你王石登上了珠峰,是因为你王石可以离开公司两个月公司还照常运转。这就是你建立了一个现代企业制度,培养了一个团队,这样的制度和团队健康运转,对于中国的企业现代制度借鉴方面有社会的积极进步意义,在这方面你起到了‘企业公民’的作用。不仅仅是企业,也不仅仅是一个行业,而是对于整个社会都有借鉴意义。”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万科已经成为同行业中最受媒体和大众尊敬的企业。记者注意到,在房价高涨、开发商备受抨击的背景下,新浪网房产频道3月份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中,认为开发商形象是负面的比例高达80.96%,然而王石仍以31.59%的支持率独领“最正面开发商”之衔。(文/林旭)
王石一直是焦点。
1999年正值其壮年,却毅然决然辞去总经理职务,引得业界一片哗然。原以为他的登山就是“陶渊明式的归隐田园”,却没想到他用两年半时间登遍七大洲最高峰,成为企业家第一人。而去年行业内纷纷扰扰的“百亿之争”,再次使这位行业教父成为焦点所在。他到底如何看待近期的调控新政呢?不断演绎人生传奇的他,下一步又有什么打算?本报记者对 他进行了专访。
给普通人造房子
记者:万科(资讯 行情 论坛)前期提出一个观点:对楼市新政的最简洁的解读,就是“给普通人造房子”。什么是万科所说的“普通人”?“普通人”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王石:早在2000年的时候,万科就提出“面对新经济,关注普通人”的口号,并身体力行。普通人,指的就是城市住宅商品的消费主流,也即是中低收入者。
有人说,提出“关注普通人”,是不是因为以前关注得不够,还是以前就关注,现在更加强调呢?其实,万科早期确实关注得不多,这是由当时的房地产市场决定的。1998年以前的房地产市场,主要还是以政府主导的福利房为主。房地产开发商只解决先富起来的人的住房,不纳入公共福利系统的住房开发。
1998年,政府推出了取消福利房等政策,将全社会的各类人都纳入市场体系。而开发商的住房产品真正成为主流,是在2000年之后。
巧合的是,万科后来开发的主流产品,都处在105-120平方米之间,如四季花城的主力户型是115平方米,金色家园是105平方米,正好和新政的规定差不多。
记者:万科既然要“给普通人造房子”,那么有没有考虑过进入经济适用房领域发展?
王石:对于经济适用房,万科打算进入。这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个是社会责任。我们一定要利用万科的人才、资源、实力,去研究世界发达国家对于经济适用房是怎么做的,怎么解决的,给政府提供参考;二是只要有这种机会,有利于万科的公众形象,我们都应积极参与。如果政府给机会,我们就一定把它做好。比如,万科马上要搞一个廉租房的设计大奖赛,廉租房绝对不能简陋,要实用、实在,还要考虑到居住、运营的要求,不光是房子便宜,还要适合保养,工业发达国家有很多这样的成功例子。
记者:住宅建设分成两个体系———“商品房供应体系”和“非商品房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体系”。你说的“普通人住宅”相当一部分包含在“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体系”里面?
王石: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工作,万科并没有涉及。“511”文件要从住宅结构上改变供房体系,要求提供更多的廉租屋。只要有政府主导,万科就会积极介入。廉租屋是种特别的产品,他不是商品,他不纳入商品的运转规律,只有在政府补贴下才能见效。
“511”与万科之道的暗合
记者:这次房地产的新政策推出之后,很多人开玩笑地说,这次的新政策和万科的风格很像,简直像是“万科写的”。这种吻合的原因是什么?
王石:确实,新政的很多条规定,和万科的内部规定是暗合的。如房屋面积的规定,正好105-115平方米是万科的主力户型。“关注普通人”是五年前万科提出的口号,而105-115的户型设计,是万科七年前提出来的。当时,根据对广州、深圳、上海、武汉、哈尔滨等十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平均户型最大的是哈尔滨,第二是武汉,当时觉得很奇怪,因为按理说户型面积大小,应该是与人均GDP成正比的,而这个调查结果却并非如此,这显然不合逻辑。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存在着住宅的超前消费,户型面积过大等问
题。当时平均户型最小的是上海,而当时上海的房屋消费恰恰是最理性的。事实上,住宅偏大的趋势,凭中国的土地资源是不能满足的,必须合理地节能、节地。
新政还对炒房进行了营业税的征收。万科向来反对暴利,反对不健康上涨,不鼓励炒房。如17英里项目,开盘时很多人认为均价可以开到两万以上,如两万二,两万五。当时我本来已经不太管万科的具体经营了,但当时我非常明确地告诉深圳公司,17英里的均价不能超过一万三。房屋的价格无限上升是不正常的,我们是正常开发商,有合理的利润预期,如果市场价格比预期高,我们宁愿把这个好处让给消费者。
当时就有人质疑,明明市场上可以卖两万多,而你要卖一万三,这不是助长炒风吗?因为买房的人可以在交了订金之后,即刻转手获利。我说制定一条规定,万科在办房产证之前,不给他办理转让手续。法务部质疑说,这是“霸王条款”,人家交了订金,要转手是人家的事情。我说,我宁愿背上“霸王条款”的罪名。因为不是卖给最终用户,如果市场出了问题,最终消费者还是找万科的。如果把房产证给他了,房子是他的,他怎么处理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这是去年10月的事情,而政府的新政策的规定,正好和我们当时的做法吻合。
记者:此次新政对房地产市场会带来哪些变化?
新政对市场无论近期、中期、长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短期的影响很明显,五月成交量立即下跌。市场已转为观望,这段观望期应该在6个月之内。中期还有不明朗因素,长期来看市场肯定是好的。
这次的房地产新政策,对房地产商的发展而言,可能是个节点。按过去的经营模式的思路继续走肯定是不行了。以为盖房就能卖出去,或像上海有些开发商一样“博傻”,以为卖得越慢赚得越多,甚至有意放慢卖房的速度,这样肯定会出问题。开发商必须用心做好专业化、精细化。进行客户细分和品类研究,做好每一个细分市场。 我正向第三阶段过渡
做僾怎么做的更久篇二
《做成、做透、做久》
做僾怎么做的更久篇三
《中小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做久》
“我的公司为什么做到一定的规模后就再难以发展壮大?”这是我在给企业做咨询的过程中经常听到一些老板发出的疑问。遇到难以发展壮大的情形还好,现实的情况是,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往往没有发展几年就已“未老先衰”。据统计,我国新创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5年,生存似乎成了许多中小企业永恒的主题。那么,我国的中小企业应当究竟应当如何才能做大做强做久呢? 近期热播的《乔家大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它讲述了一个曾经在中国商界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子搏击商海的兴衰浮沉。一代传奇晋商乔致庸弃文从商,怀抱以商救民、以商富国的梦想,经过曲折复杂的风波,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夙愿。事实上,山西祁县乔家在商界的兴盛超过了200多年,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再看我国现在的企业,不要说兴盛200年,能够存活50年的我们数一数能有几家。 乔致庸虽然身为旧时代的商人,但在他身上却有着许多现代商业的经营意识和经营理念。笔者认为,乔家的经营智慧主要有以下几条。 1.做生意先做人 中国有句古训:“商道即人道”。在乔致庸看来,任何生意都是人的生意,做生意首先要做人。因此,他把经商之道排列为“讲义为先,守信次之,而后方为取利”。这种经营思想在具体做法上的表现就是:宽以待人,言而有信,互帮互助,不坑客,不做假,不欺“相与”,不亏伙计。当乔致庸见到外乡讨饭的穷人时,不惜倾其全部积蓄搭建粥棚,让数万饥饿的百姓渡过难关。逢年过节时,乔家也不忘给左邻右舍送年货,济贫弱。正是怀着做生意先做人的这种态度,乔家的生意才得以广泛的认可,并迅速发展壮大。 万科地产的老总王石曾经说过,要做伟人就要做到三点:第一没事找事;第二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第三拿自己的事不当事。意思是做生意就要多为别人着想,勇于奉献。这句话无疑也反映了他的经营思想,那就是做生意先做人。 在目前的情形下,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把追逐利润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准则。实际上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行为。如果企业家的目光如此短浅,那么又怎么能期望企业做长久呢?商人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没有错,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背后还有一句话,那就是以义取利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乔致庸对“义信利”的态度,对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警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过分追求利益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塑造,亦即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最终将会得不偿失。相
反,那些将义、信、利完美结合的企业,无不在最后得到了更加丰厚的回报。 2.诚信行天下 商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日战战兢兢,稍不留神,就会战死沙场。计谋和策略的运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诚信和品质更为重要。企业的声誉是一种无形资产,良好的声誉可以给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纵观乔致庸的一生,他的所有的成功无一不和两个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就是“诚信”。从商贸到金融,乔家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理想的根本原因是纵横天下的商业诚信。 乔家开办之初就宣称“以勤俭诚信为本”,“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乔致庸以此做为经营理念,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乔致庸宁愿忍受眼前利益的巨大损失,也要无偿退货换货,毁销假货,以挽回商誉。乔致庸的这种做法虽然损失不少银两,可是却保证了企业的信誉。随着消费者对乔家品牌的认知和肯定,乔家生意越来越火,并且,在乔家的影响和带动下,“诚信第一”的商风真正在包头建立起来。由此可见,“诚信”二字在乔家生意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商业社会的游戏规则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诚信经营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参与主体的共同的价值取向。李嘉诚曾说过:“我的声誉是我成功的主要关键。它让我获得需要的合作伙伴。如果别人信任你,那么要找到适合的合作对象把事情做好,将是十倍的容易。”正是李嘉诚一直秉持这种诚信经营的思想,才使得它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香港当之无愧的首富。相反,那些诚信缺失,靠坑、蒙、拐、骗一时得逞的经营者,会很快丧失短暂的眼前利益,终将被商业社会所摒弃。美国的安然、我国南京的“冠生园”,就是因为诚信缺失而导致企业的轰然倒塌的最好的例子。因此,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做久就必须坚持诚信经营,以信誉求发展。 3.注重品牌管理 “走--嘞--”的一声高喊喊出了乔致庸“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壮志雄心,在实现这一夙愿的过程中,乔致庸没有忘记企业品牌的塑造。乔致庸贩茶的过程中,南到武夷山,北至恰克图,在武夷山的茶砖上印下了大德兴的标记,在恰克图的货物上印下了复字号的标志,这让茶民和牧民们记住了乔致庸的深情厚意,也记住了乔家的产品。 约翰·菲利普·琼斯认为品牌是指能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附加价值的产品。品牌塑造的核心内容就是给顾客带来价值。乔致庸疏通茶路的过程正是其品牌塑造的过程。大德兴茶票庄最终能够成功
,和品牌的塑造也是密不可分的。乔致庸的品牌管理思想在现在来看也是十分先进的。在品牌的战略愿景上,乔致庸提出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宏愿;在品牌的识别上,乔致庸在茶砖上印上大大的“大”字;在品牌的核心价值上,乔致庸表现了“服务天下”的承诺;在品牌延伸上,乔致庸把丝茶生意品牌转移到了票号生意上,等等,这些举措都是现代品牌管理的先进理念。乔致庸的品牌管理虽然是不自觉的,但是当时产生的效果却非常鲜明,这对今天每一个正在起步或正在奋发向前的企业都具有深刻的启迪 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往往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平时也不注重品牌建设,这是一种缺乏远见的做法。品牌意识不仅在大商家中被广泛关注,中小企业更需要这种高瞻远瞩的商道。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否则就只能作为一个市场追随者,赚一点微薄的利润,随时有被吃掉的危险。 4.知人善用 乔家作为晋商中家族企业的典型,其用人之道可谓“知人善用”。知遇马荀,并让其做上复字号大掌柜;惩办通顺号胡麻油事件,果断的辞退了违反店规招聘伙计任用私人的通顺店掌柜顾天顺;看中卖花生米的孙茂才,高薪聘任为“市场总监”,帮助乔家摆脱危机,并最终稳住了乔家的产业,等等。这些事例无不体现了乔家在用人上的眼光,那就是用人唯贤,用人所长,用人不疑。即便是自己的直系亲属不善于经营的也不用。乔致庸也与祖父一样,没有把经营大权交给儿子,而是交给了善于经营的孙子乔映霞。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乔致庸就是出色的伯乐,他能够不拘一格的启用人才使得企业得以超常规发展。再看我们现在一些中小企业的老板,他们不敢大胆用人,更不敢充分授权,唯恐公司失控。这使我们现在一些中小企业的老板,事无巨细,什么都过问,俨然成了地道的“管家婆”。而他们的下属却感觉工作很累,不敢放开手脚去做事,老板什么都管,却什么都没管好。结果企业的业务停滞不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就是企业的用人机制问题,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而老板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借用别人的力量,企业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因此,企业家必须敢于用人,善于用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5.塑造企业文化 有这样一种说法: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营销,三流企业做产品。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美国学者约翰.P.科特和詹姆斯.L.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
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世界上优秀的企业,都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这么说:任何成功的企业,文化的成功都是其获得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乔家的企业文化塑造给我们当今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纵观乔家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企业文化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即使用现代正规的企业文化理论来分析,乔家当时的做法也是十分先进的。乔致庸的格言“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可以看成是乔家企业文化中的愿景;而“服务天下、为国为民”正是乔家企业文化当中的使命;“以义治利,诚信不失,人心不偏,公道长存”则是乔家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除了这些文化理念外,乔家还制定了严格制度规范来保证企业文化的落地。 乔致庸自接手家业之后便立下了严格的家规,例如:学徒四年以上出师,愿在本店当伙计者,一律顶一厘身股,此后按劳绩逐年增加;分号和总号各自独立经营,独自核算,自负盈亏;再如乔家所有员工,包括东家本人必须戒五毒,戒懒、戒骄、戒贪,等等。如此这般,一共颁布了二十条店规。其中的压轴条款更创下了商规中的典范——任何时候不得与任何相与商家争做霸盘。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霞主持家族产业以后,也立下了严格的家规:一不准吸鸦片,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赌博,四不准冶游,五不准酗酒,等等。这些严格的规矩使乔家的掌柜们以身作则,保证了乔家各种文化理念的实现。在乔家的商号中,所有的人都要念诚信一本经。 许多企业家可能认为:对于我们中小企业而言,生存是第一位的,连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企业文化。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企业文化反映在企业经营实践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为文化而文化,不管你建设与否,企业文化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晋商之道自古以来就为世人所称颂,一代晋商乔致庸的经营智慧有如一座商学院,值得我们深入进去学习和探究,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就应该从中汲取务业之学,经商之道。 我希望并祝愿我国的中小企业都能突破发展中的瓶颈,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真正实现做大做强做久的梦想。
做僾怎么做的更久篇四
《做大做强做久讲义稿》
做僾怎么做的更久篇五
《民营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做久》
做僾怎么做的更久篇六
《看谁做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