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睡的诗句

| 药学职称考试 |

【www.guakaob.com--药学职称考试】

入睡的诗句篇一
《古诗词》

1.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

里雪飘。

2.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3.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主旨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词中描写作者想象之景的句子: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温庭筠《望江南》一词中体现全词主旨的一句(象征着女主人的不尽情思、

无穷愁怨,断肠情怀难排遣)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蘋洲。

2.范仲庵《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但又未立功难返的句子是:浊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表达诗人有家难归、功业难成、难以入睡的诗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

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

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 )的词句: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希望皇帝能重用(抒写主人公

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表达自

己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苏轼的《江城子》:抒写自己人到中年却壮心不已的诗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

微霜,又何妨!

8.李清照《武陵春》中以泪代语述说不幸的是 , 。

9.化抽象为具体,出奇创意表现愁绪的句子是 , 。

1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

(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

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前身后名。”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

业,青史留名)

1.《陈涉世家》中表现陈胜少时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指出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天下苦秦久矣

文中体现起义领袖勇于打破封建尊卑观念,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两汉兴亡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

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 《出师表》中表现作者志趣过人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在中国女足陷入低谷之际,法国教练伊丽莎白出任国家女足主教练可谓“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需要有相当的勇气与胆略(表明临危受命的两

句)

1.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无尽苦难的诗句: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2.描绘贫妇人凄惨景象的: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3.写忙碌的句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4.写农民丰收、全家齐动员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5.描写农民辛苦劳动: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6.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也有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7.《观刈麦》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月夜》中,从视觉角度表现夜深人静的句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2.以喧闹的声响来展示生命活力的句子(通过对昆虫描写使人感到春已来临): •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商山早行》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句子: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4.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卜算子·咏梅》中,描绘梅花生长的严酷环境的句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2.表现梅花与世无争襟怀坦荡品格的句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3.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句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破阵子》中特定的景物点明时令的句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2.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春景的句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1.《浣溪沙》中暗示暮春节令,同时描绘宁静、祥和、美好的乡村景色的句子:簌簌衣巾落枣花

2.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牛衣古柳卖黄瓜

1.《醉花阴》中描写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的句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2.明写赏菊饮酒,实为写词人无法排遣思念之情的句子: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暗示饮酒赏花也难解思念之苦的句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南乡子》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似的句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1.《朝天子》中运用拟人手法,刻画狐假虎威的宦官形象的句子: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2.运用夸张手法,对封建社会作了“灰飞烟灭,必然灭亡”的预测的句子: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入睡的诗句篇二
《古诗词大PK》

入睡的诗句篇三
《古诗词大PK 答案》

古代诗词大PK

高 班 2011、5、5、

竞赛开场白: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卷帙浩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古诗词,共同接受一次诗的洗礼。

第一轮(每组派一名代表接诗句,限10题,不会的可以过,继续接下面的句子每接对一句加10分)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1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4、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1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6、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9、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5、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3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1、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4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44、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4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6、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4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5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5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5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5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5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5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0、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61、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6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64、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66、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瑟琶半遮面。

67、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 68、东边日出西边雨

69、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7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7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73、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75、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7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7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7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7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8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8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8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8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8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7、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 8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9、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9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9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9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95、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9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9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8、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0、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秦观《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杜甫“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新春 【宋】陆游 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

感春 【唐】白居易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送程六 【唐】王昌龄 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脍橙荠。

思 【唐】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唐】李白 畴昔紫芳意,已过黄发期。

菊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无题 【唐】李商隐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山行 【唐】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江下 【唐】杜荀鹤 自别家来生白发,为侵星起谒朱门。

马上晚吟 【唐】白居易 出早冒寒衣校薄,归迟侵黑酒全消。

拟醉 【唐】元稹 怜君城外遥相忆,冒雨冲泥黑地来。

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寄韩谏议 【唐】杜甫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无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骆宾王)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苏轼)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画眉鸟》欧阳修)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杨万里)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少年行》王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春》杜牧)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词》刘禹锡)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长安秋望》赵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蒋捷)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贺知章)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邸》林升)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侄孙湘》韩愈)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李白)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杜甫)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杜牧)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古柏行》杜甫)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第二轮:古诗应用(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

1 :当我们赞美小草时,常引用“ ”来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 ”来表达对家乡、对家人的思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 :当我们浪费粮食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李绅“ ”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 :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的时候,自然会想到孟郊的《游子吟》中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 :当我们仰望瀑布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时,不禁会想起“ ”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 :描写旅途中忧愁满腹难以入睡的诗有《》中的()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7 :当我们欣赏着美如画卷的西湖景色时,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8 :人们常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来赞美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第三轮: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很多成语都有典故,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有的来源于名家作品。古诗中也有成语。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成语。(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

1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A不拘一格 )

2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B心有灵犀 )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D老骥伏枥 )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E悲欢离合)

6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心有灵犀

7、“粉身碎骨全部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是成语:_宁为玉碎,不为瓦全_的出处。

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诗里包含的是:____春风得意______。 第四轮:有关植物的诗(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答对加10分)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6.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9.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10.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入睡的诗句篇四
《古诗诗意》

1、《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旧:以前、过去曾:曾经谙:熟悉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胜:胜过、超过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回忆

诗人在此诗中选取了两种典型事物:春天时江边火红的野花和碧绿的江水。用鲜明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景的喜爱和回忆之情。 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反问 的写法,更把诗人对江南的喜爱之情推向极致。

2、《江畔独步寻花》江畔:江边 独步:独自散步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蹊:小路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流连,留连而不愿离开

自在娇莺恰恰啼。 自在:自由自在恰恰:叫声悦耳动听

此诗描写的季节是 春天 ,写出了 百花盛开、春意盎然 的景色,是一首赏春的著名小诗。诗中有两句话,后世的人们往往在形容天真烂漫的童话境界和无拘无束的自然景色时使用到,请用彩笔标注出来。

3、《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鸣:鸣唱、鸣叫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含:包含、容纳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停泊、停靠

此诗为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晚年所写。诗歌描绘了 江苏一带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

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好:及时 知:知道 节:节令、节气

当春乃发生。 当:正当、正值 乃:于是、就

随风潜入夜, 潜:静悄悄地

润物细无声。 润物:滋润万物 细:默默的

野径云俱黑, 野:野外的 径:小路俱:全部、都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晓:天明、早晨

花重锦官城。 重:沉甸甸的

此诗是描写 春天和春雨 的诗。诗人从各个方面对雨的特征进行描写,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仔细品味却发现诗中处处透露出了作者因春雨到来而产生的喜悦之情。

5、《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斜:倾斜,意为曲曲折折

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生腾

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因为

霜叶红于二月花。 红于:比„„红

此诗描写的季节是 秋天 ,是一幅形象鲜明、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并称: “小李杜” 。

6、《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九州:全中国 生气:生机勃勃的兴旺气象 恃:依靠 万马齐喑究可哀。 喑:哑 究:毕竟

我劝天公重抖擞,劝:劝告、希望 天公:老天爷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拘一格:不拘泥于成规 降:降下

此诗为一首为求雨而写的祭神诗。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腐败无能、社会日趋衰败的痛心疾首,更表现了诗人盼望革新的热切愿望。同时体现出了诗人的满腔爱国热情。

龚自珍,清代进步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气势磅礴,色彩瑰丽,有屈原、李白的风韵,对清代诗坛影响很大。

7、《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长:发芽生长

拂堤杨柳醉春烟。 拂:轻轻擦过 堤:堤岸 醉:陶醉、沉醉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趁:赶紧利用 纸鸢:风筝

此诗为一首写早春二月农村生活的景象。通过写儿童放学回家、趁着东风放纸鸢的欢乐情景,渲染出孩子的天真活泼和春天的勃勃生机。

高鼎,清代诗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风光。

8、《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裁:剪裁

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是一首 咏物 诗,描写的是柳树在 春天 的季节里,美丽婀娜、 迎风起舞 的样子。诗中的后两句使用了比喻 的写作手法。 贺知章,号: “四明狂客” ,和李白是好友。

9、《回乡偶书》 偶:随意 书:写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无改:没什么变化

儿童相见不相识, 衰:疏落

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诗为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之中了。

10、《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将:将要、准备 欲:想

忽闻岸上踏歌声。 闻:听到、听见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不及:比不上

此诗为一首 留别诗 或称 赠别诗 。诗中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写法,

请用彩笔标注出来。

11、《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升紫烟, 升:升起

遥看瀑布挂前川。 挂:悬挂

飞流直下三千尺, 直下:飞快的垂直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怀疑 是:这是

此诗为一首山水诗 。诗人通过对祖国 壮丽河山 的描写,表达了向往自由、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炽热感情 。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之:去、往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辞:离开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尽:尽头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只

烟花:农历三月,江南正是百花盛开,此指繁花似锦。此诗为一首千古传诵的 送别名诗 。

诗中所描写的季节是: 春天 。

13、《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座山 开:涌出

碧水东流至此回。 至:到 此:到此、到这里 回:回旋

两岸青山相对出, 出:望、出现

孤帆一片日边来。

此诗为李白 晚年 所作的一首写景诗,全诗用生动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 动 、 静 、 远 、近 交织的流动、壮丽的山水画。

14、《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疑:怀疑、好像

举头望明月, 举头:抬头

低头思故乡。

此诗为一首 抒发思乡之情的小诗,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抒发自己思念家乡、难以入睡的心情,整首诗明白如话、清新自然,在诗坛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诗中通过 举头 和 低头 这两个动作的描写,点明了由 望 到 思 的心理活动,生动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此诗所写的季节是: 秋季(深秋) 。

李白,字 太白 ,号 青莲居士 ,是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他的诗歌想象奇特、豪放飘逸,语言清新自然。

入睡的诗句篇五
《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txt52每个人都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其开口,而最高点则需后天的努力。没有秋日落叶的飘零,何来新春绿芽的饿明丽?只有懂得失去,才会重新拥有。09高考(语文)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5):古诗鉴赏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第四桥萧立之自把孤樽孹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结合句简要分析人物的心情。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意象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②作者为什么描写这一形象?【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绘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第二步,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技巧运用】第一步,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意。“自把孤樽孹蟹斟”“一江秋色无人管”是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其中“自”“孤樽”等词是关键。第二步,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可以概括为: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心境,虽然孤独一人,并没有茕茕孑立的凄凉之感,而是在橹声秋色中显得怡然自得。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形象,请简要分析。答: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梦 回林景熙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意境型的题型。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

样的景物?②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③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遥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地特点来分析作者地思想感情。【技巧运用】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诗中描写了“荒馆”、“月”、“砧声”、“莲叶”、“鸥”等景物。诗人在一个秋天的月夜,借宿在驿馆之中,捣衣的砧声撩起了诗人思乡的情绪,夜深却无法入眠,“深夜无风”,何来枯荷的响声,原来未眠水鸥也辗转反侧,弄得枯荷沙沙作响,使人听了倍感孤独伤感。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诗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可概括为:幽寂、荒凉、冷清。情景的氛围特点可概括为:凄凉悲怆。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种环境中的人应是愁肠百结、乡思无限,应是孤独、寂寞、伤感。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诗歌开篇便如愁云乍起,“荒馆”、“月笼秋”展现了秋月惨淡、客馆荒凉的景物,阵阵捣衣声更是触发起无限的愁肠。尚未入睡的欧鸟在莲叶中辗转反侧,正是愁肠百结、彻夜不寐的诗人的自况。景物描写营造出凄凉悲怆的氛围,从而抒发了诗人异乡漂泊的离愁别恨。练习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答题。绝句二首(其一)杜 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 例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溪 亭林景熙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炼字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地是哪个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请结合诗句

评析某字地艺术效果。【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第三步,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技巧运用】第一步,表明自己的看法。评析“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实际就是表明,这两个字用得好,所以表明好与步好的看法这一步实际可以不谈。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二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穿”字是穿梭行走。“数”是细数。第三步,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二字所描述的景象。“穿”字描写了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的情形。“数”形象地道出了诗人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地神态。第四步,说说这两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地情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第五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迈上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怀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了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练习3:阅读的诗歌,回答下面问题。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诗眼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②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第二步,结合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第三步,指出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技巧运用】第一步,突出该字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

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绪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第三步,从该字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乱”实际是全诗的纲(线索),串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使诗歌内容虽多而集中。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绪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练习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 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 例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干曲四首(其一)崔 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赞借问,或恐是同乡。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略加分析。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语言风格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特色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技巧运用】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本诗的语言特色是:朴素率真。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何处住,在横塘,通

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明白道出;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过程何心理展露无疑。感情朴实,流露自然。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朴素直率的船家女形象,蕴涵了作者欣赏、赞许的感情。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犹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率真的船家女形象。练习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春 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 例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问题。[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入睡的诗句篇六
《古诗34首》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5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