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调神大论原文

| 药学职称考试 |

【www.guakaob.com--药学职称考试】

四季调神大论原文篇一
《《四季调神大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第一季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

片花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之中医太美。对面呢,依然是最近人气暴涨的徐文兵徐小周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很多人说您有赵忠祥的声音。

徐文兵:哎哟,不知道是夸我呢还是骂我。

梁冬:我们在过去的十三周里面呢,粗略的讲了讲上古天真论,跟着徐老师学习了一遍,从今天开始,要开始学习四气养神大论,是素问的第二篇,请徐老师给我们破一下题?

徐文兵:为什么讲四气养神大论,首先我们在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聆听了黄帝的老师岐伯的谆谆的教诲,诲人不倦,他反复几次地提到:第一,上古之人呢,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个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的变化制定一些规则去做,后来他指出一些不善于养生的人,说他们不知持满,不时御神。这个不时御神就是指不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生命的节奏,上次节目我们重点提出生命是有节奏的,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的话,就过得很顺。否则的话,呛着就会很累。所以他在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中也提到了,圣人、贤人也是调于四时,根据四季的变化去安排自己的身心作息节律。所以,一个调于四时就扩展开来在第二篇紧跟着

就来讲了,归结成一个大的题目,叫四气调神大论。

梁冬:那调神又作何解释?

徐文兵:调神就是说人的意志,就是我们出生以后,后天被培养成的理性的思维,是可以慢慢学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设自己的魂魄,魂魄是先天赋予你的,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也就是说,让你先天赋予的那个神的本能,就是符合按照你的意愿,按照一种新的规律去做。这叫调神。

梁冬:对,我们常常讲心意、心意,但是心和意显然不一样。 徐文兵:完全不一样。

梁冬:到底怎么不一样呢?

徐文兵:你看我们经常说过年说:祝你万事如意!还有一种更好的说法叫祝您称心如意!很多人经常,排比句,就是祝我好,不对,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很多是称心的未必如意,如意的未必称心。 梁冬:此话怎解?

徐文兵:这个心是先天赋予的那个本心,是本能的东西,是不以后天意志为转移的东西,这叫心,本心。那个意是出生以后,被灌输培养的,教育出来的东西。

梁冬:你能举个例子吗?

徐文兵:举个例子:禅中有个故事,说有个小和尚跟着老和尚第一次进城,小和尚就在庙里长大,没见过世面,走到大街上以后呢突然看见许多花姑娘,他就问师傅师傅,这是什么?

梁冬:师傅说什么?老虎啊。

徐文兵:师傅就说是老虎。

梁冬:满街的母老虎。

徐文兵:是老虎,是要吃人的,你要躲远点,结果就教育完了。等晚上回到庙里以后呢,师傅一看小和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就问你干嘛呢?你猜小和尚说什么?

梁冬:我大概知道,但是不知道标准答案。

徐文兵:他说我想老虎。你看,这就是心和意的区别,这个小和尚发自本能内心呢他喜欢看或者和美丽的姑娘亲近,这是他的本心,可是他的老师给他灌输的教育是什么呢?那是老虎,要吃人的,很危险,这就叫意。所以这个小和尚将来就会心和意总在打架,是吧,这就是心和意的不一样。将来怎么办呢?要么就顺心去走,还俗回家,回家娶个老婆,要么就是,消灭自己和慢慢引导自己的本心那个性欲,转化成参禅悟道,开慧到更高级别的快感。

梁冬:存天理,灭人欲。

徐文兵:他不是灭人欲,他是引导人欲,要是灭人欲,干脆把自己阉割做太监了。你是把先天的一种能量引导到另一条路上。这叫开慧!啊,所以,他有两条路可走,另外一个比较通俗的例子呢,心和意的区别,就是丈母娘选女婿,是动心还是动意?

梁冬:应该是动意了。

徐文兵:对啊,丈母娘挑女婿,这孩子有什么学历啊,是不是博士啊、硕士啊,有没有车啊,有没有房子啊,是吧?结没结过婚啊,

带没带小孩啊,考虑的是理性。后天的这些东西。那闺女选自己的爱人,她考虑的是什么?

梁冬:看什么阶段,一般的还是动一下心,是吧。

徐文兵:一般来讲,她是先动心。这个人让我怦然心动,让我觉得心头撞鹿。

梁冬:心如一头小象。

徐文兵:啊,就有那种感觉,我们很多大龄剩女找对象找不着,什么原因?没感觉。什么叫没感觉?没动心!没动神!

梁冬:有感觉的都结婚了。

徐文兵:哎,碰上有感觉的都结婚了。所以呢,这就矛盾在哪呢?闺女看上的人,让她怦然心动的人,丈母娘看不上。你怎么对一花花公子动心?要钱没钱,要房没房,外面还搞着好多女人。女孩子说,没办法,我就爱上他了,对吧?就是说,称了闺女的心,没满足丈母娘的意!但是呢,丈母娘介绍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很好,有学历,有收入,啊,什么什么都挺好的一个男人来了,很reasonable的一个男人,但是放到女儿那呢,女儿说什么?没感觉。所以呢,满了丈母娘的意,没动闺女的心。所以呢,生活就是这么无奈。称心的不如意,如意的不称心。所以道家或者中医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怎么办?它在心和意中间架一个桥梁,让你的心和意沟通起来,不让你心和意老在打架。

梁冬:如何做到呢?

徐文兵:如何做到?很有意思啊,我讲这么一个道理,就是说,

你能用你的意识控制你的胳膊、腿,动。西医叫随意肌,随着你的意识动的肌肉。但是你能控制你的心跳吗?

梁冬:对。

徐文兵:对不对?你有本事让你的心跳快点?或者是见到我妈介绍的那个reasonable男人马上怦然心动一下,心跳一下,没感觉,指挥不了。就是说你的意识指挥不了你的心。是吧?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让我们的意识能影响到我们的内心呢?道家说,有!就是说,我们身体有一个器官,同时受心和意两个指挥官控制。请问这个器官是什么?

梁冬:我猜想应该是肺!

徐文兵:你猜得很对啊,是你学过还是你有这个慧根?

梁冬:因为很简单嘛,我自己有这个体会:有一个什么事情发生,调节呼吸,心情很紧张的时候,你通过调节呼吸呢,就能够控制自己的紧张心情。

徐文兵:所以呢,这个呼吸是唯一的受心和意同时控制的这么个器官。也就是说,它是我们心和意中间的一个桥梁。比如说,你不用意识的时候,它还在呼吸,你睡着了,它还在呼吸,对不对?但是你想调节它,你大口地喘气,改变呼吸的节奏和频率,你也做得到,这是拿你意识。所以呢,肺是我们心和意的中间的一个桥梁。所以,调自己的呼吸是沟通自己的心和意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梁冬:所以历朝历代各门的学说。

徐文兵:哎,瑜伽也好,太极也好,静坐也好,站桩也好,第一

四季调神大论原文篇二
《黄帝内经 四季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云: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天阳气上升,渐渐向外发散,所以生育万物,显示出应有之姿容。这就叫“发陈”。这一时节之中,天气温,地气发,天地相应,温发相和,故万物滋荣。

相较于秋日早卧早起、冬日早卧迟起的要求,春天的养生法则中,最重要之处在于要“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是说春天人们应多走走,在公园里散步,把冬日在身体里积蓄的潜能发散出来。庭”,古时指屋外面,院子里面的空间,在这样的地方“广步”,是提醒我们春季要避免风寒。春寒料峭,吹到身上,还是会伤害到我们宝贵的阳气。俗话常说“春要晤”,就是同样的道理。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古人认为,这段时间里,多给周围人一些鼓励、帮助的话,不光是对对方,对自己也会带来一年好运的好兆头。所以古时的处罚之刑,不会放在春天,一定是秋后。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如果不遵守春季养生方法,会伤害到肝的功能。这是因为,春属木,人体五脏之中,肝也属木,不按照春季养生方法行动,肝气得不到良好的滋养,本该属火、充满温煦的夏,就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奉长”之资,反为“寒变”。

中医认为,春应于肝。

从饮食上: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曾指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补益脾胃。如: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菠菜、春笋、香椿叶、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大枣、山药等;此外,要多吃大葱、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温性食物,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应少吃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它们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忌吃羊肉、狗肉、鹌鹑、荞麦、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及辛辣物等。

从情志上:肝气喜条达,故不宜抑郁而宜疏泄。因此,春季尤应重视精神调摄,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达到防病保健康之目的。

夏三月

指农历的四、五、六三个月。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素问吴注》:夏三月,此谓蕃秀, 蕃,音烦。物生以长,故蕃茂而华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故言天地气交。阳气施化,阴气坚成,故言万物华实也。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夜卧早起,缓阳气也。无厌无怒,宽志意也。缓阳气则物化,宽志意则气泄。物化则华英成秀,气泄则肤腠宣通,时令发扬,故所爱顺阳而在外也。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长,上声。夏气养长,人道应之。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痎,音皆。逆,谓失其养长之令也。心象火,旺于夏,失其令则心伤。至秋金王而令而清肃,火气不得宣发,外与之争,金胜则寒,火胜则热,是为痎疟。夜发谓之痎,昼发谓之疟,义详《疟论》。夏令主长,秋令主收。既失其长,何以能收?故云奉收者少。冬至水胜,火为所克,故冬至重病。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此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氦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天地气交,天为阳,清阳日温。地为阴,浊阴日腾。阴阳相交,道气动,变云变雨。立夏之后,万物生长,蕃衍繁茂。草叶碧绿,鲜花含苞吐蕊。鲜花得阳光雨露而竞相开放,秀色诱人。

值此阳气外泄,宜夜卧早起。令人白天神清气爽,毫无倦意。心情愉快,心志平和而无怒气。风和日丽,宜外出旅游。到大自然中去淘冶心志,这是适应夏气,夏三月养长之道。何谓养长?缘于春生夏长,故谓养长。

夏三月孟夏时分,蛤蟆群鸣,蚯蚓频出。栝楼生长,苦菜嫩绿青秀。麦粒饱满,故孟夏第二个节气称小满。孟夏时节,晴雨相间,阴雨多于晴好。这时节,细菌病毒繁殖生长,人们易被感染,注意预防流行病。中药对预防流行病有一定作用,自温病大家叶天士始,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为华夏人防治温热病、疫疠保驾健身。

仲夏螳螂生,伯劳鸟开始鸣叫,百舌鸟从立春始叫,夏至却不叫了。鹿角脱落,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花开。初麦有芒,芒种收麦。收麦时要注意安全,预防过敏性皮炎。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避免农药中毒(专题)。

南方已入梅,西到秦巴山地、贵州高原,东到长江中下游,南到南岭,北到淮河流域。梅雨时节,梅子熟了,故称梅雨。梅即霉,亦叫霉雨。霉雨时节,空气潮湿,要注意食物发霉,预防霉菌感染。夏至时,阴阳相争,白天长,夜缩短。人们宜心静勿躁,止声色,饮食宜清淡。

季夏凉风始至,蟋蟀出,鹰初飞。夏夜草丛中,萤火虫闪光。季夏时节,树木繁盛,大雨时行,土湿暑生。暑为炎热,小暑后出梅。中伏入大暑,要预防中暑。

人之情,欲长寿而恶夭折,欲安宁而恶危害,欲名利而恶羞辱,欲安逸而恶疲劳。四欲得,四恶除,人心舒适而快乐,四欲得在于治身以长寿。但人们必须退嗜欲以治身,嗜财则财大气粗,嗜色则不啬而精竭,不治身而先夭,此非养生长寿。《吕氏春秋》

请听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正是仲夏时节,宁静中鹊飞蝉鸣,蛙声一片,静夜中自然而优美的乐章。同时稻花香飘散在夜空中,人们祈祷着丰收,期盼着一个好年景。辛弃疾触景生情,忧国忧民。“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远天七八个星,近山两三点雨。旧时茅店社林边,山河破碎。和平中风雨欲来,收复山河忽见路转溪桥,充满着崇高的爱国情操。正所谓退嗜欲以治身,宁静致远,养生长寿。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容”就是容纳,“平”就是平和,意思是秋气是平和而宽容的收纳之气。

天气以急,中医认为秋对应燥气,这里的“急”说的是燥气的性质:肃敛、不由分说。燥气就是收敛之气,“燥”从火,就是用火热之气来凝敛。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北京的夏天有很长一段时间叫“桑拿天”,这个时期家里的衣服、墙壁、地板都是潮乎乎的。可是入秋后,能明显感觉到家里的东西全变干燥了,这就是燥气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抽干水分留下重要的形质。

地气以明,说的是地气一上来,就显出干燥的气象,所以我们经常用“秋高气爽”形容秋天。为什么能够秋高气爽呢?因为燥气属“金”。“金”又是什么概念?燥就是把一切都燥干的意思,而燥干了之后的东西就会很密固,就会收得特别紧,这就叫“金”,金气就是收敛之气。什么叫金属,金属是收敛得最纯粹的东西,收敛之气最足。像金子就特别明澈,而那些水晶之类的结晶品都是非常亮的,都是指这个概念。

早卧早起,天地的收敛之气开始发挥作用了,人就应该早睡早起。晚上10点睡觉,11点就能养肝胆之气,不然你的肝胆死活是养不起来的。尤其嗜酒的男人,老喝酒最损肝胆,然后再夜里不睡觉,就更加损坏,所以现代男性的肝病越来越多,都是自己的习惯在造病,别怨别人。

与鸡俱兴,金鸡报晓,早晨太阳一出来,公鸡就打鸣、活跃起来了,人这个时候也应该顺应自然的气机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属相中讲“酉鸡”。酉时为肾精当令,所以这里的“鸡”代指肾精,“与鸡俱兴”就是人随着肾精的生发而起。如果凌晨3点到5点人经常会醒来,这是生命处于低水平状态的表现,因为这表示你身体的收敛之气没了,收不住阳气,天还没亮,阳气就飘到了体表,准备应对病人一天的耗散了。

使志安宁,肾藏志,顺应了秋收之气,就能使肾精不妄动。说句实在话,秋天性生活都要有所收敛。动物交媾都是春天和夏天最疯狂,秋天和冬天非常少见,有些动物甚至干脆冬眠。动物是最遵守自然法则的,要不是因为外来伤害送命的话,绝对都是“尽其天年”的。

人呢,现在成了抛开季节性规律的动物,随时随地就可以耗散自己,耗散了身体就会得病,还是逃不出自然规律(俗谓“天命”)。

以缓秋刑,舒缓秋天的肃杀之气。秋后问斩。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把神收回来,使秋气平,让秋气不那么肃杀。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不要再往外扩散了,这样就能够使肺气比较清肃。 此秋气之应,这是秋天时正常的人和自然的对应。

养收之道也,养收敛,秋天就是酉时,酉时主气味的味。大蒜和辣椒气味最厚,但不入药。

古人认为大蒜入气分,凡是入气分的药,都走清窍,如人体的眼睛,小便。大蒜气味厚重,吃后会流眼泪,小便有味。中药虽取其偏性,但也是因人而定。大蒜、辣椒每人承受量不一样,能吃多少吃多少。

辣椒走味道,入味就是入血分,血、味道都属于阴。入血分的药走人的浊窍,如口,大便。辣椒吃多了,会生口疮,肛门疼痛。

秋天就是味厚,果实,所谓五谷,要取其味,味入血分,万物收获,要吃入血分的层面。

逆则伤肺,如果忤逆了它,就会伤肺,因为肺对应秋天。

冬为飧泄,飧是夕食,晚饭,飧泄是食谷不化,吃的东西没有消化就拉出来了。肺与大肠成表里,如果肺气虚弱,大便成形能力就会很差。这些毛病冬天就会显出来。 奉藏者少,收敛气没收住,奉献给冬天的东西很少,藏不住。

(以上内容为曲黎敏主讲的黄帝内经)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

你们看,到了秋天,晚上睡觉的时间就要变了,不能再夜卧了,而是要早卧。也就是说,不能挨到十点半才睡觉了,在九点半就要考虑上床了。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秋天是开始收敛的季节,大地进入回收,阳气要回收啊,一切都在收敛。

“此谓容平。”“容平”是什么意思呢?容就是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地需要一个平衡。前面的春生、夏长,都是在往外扩散,往外释放,那么,到了秋天,就该收敛了,就要回过来调整、回收,以便达到一个和谐和平衡的状态。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我们形容秋天时,常常会说“秋高气爽”。到了秋天啊,天气会怎么样呢?会往上走了!结果呢,秋天的夜空就会非常的清朗,一览无余;月亮也会特别的清明,这就是“天气以急”的结果。

“地气以明”,“明”是“明澈”,这句话是说,到秋天的时候,地气也会往下走了。结果呢,池塘里的水就会变得清澈。

春夏的时候,地气是向上的,所以,那个时候,池塘的水往往是浑的。但到了秋冬季,地气往下一收,能把污垢冲击起来的东西没有了,那自然而然,水就能变清了。

到了秋天,因为天和地的气息都在内敛,在往回收,天地之间就会变得很明澈。

那作为人来说,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到了秋天,晚上一定要早睡,要比春跟夏早睡一个小时左右。然后,还要早起,“与鸡俱兴”。

我们佛家庄院子里有一只鸡,你们可以仔细观察它一下,看它晚上几点钟睡觉。像现在这个时候(处暑节令刚过),天还没黑,它就会上到架子上准备睡觉了。然后,到了早上,一大早它就起来了。秋天的这个时候,早上鸡叫,差不多也就是五点左右的这个时间。过去古人闻鸡起舞,听到鸡叫了,就要爬起来,开始要舞剑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以缓秋刑”是什么意思呢?秋天的时候,有这个秋煞——秋天的煞气是很重的。在古代,犯人要到秋天才问斩。因为秋天的时候,万物会产生肃杀之气,人也会产生这种杀气。所以,古代的战争都会在秋天发动,因为在这个时候,士兵的杀气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这是自然之道。人在秋天这个季节,很容易产生杀心,情绪很容易变得激昂。所以,在这个时候,气如果收不住,就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到秋天的时候,人一定要通过早睡觉来慢慢回收,以“使志安宁”。不然的话,还很容易出现悲秋的情绪。

秋天的时候,人很容易觉得伤心,尤其是男性,很容易悲愤激昂,正因此,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悲秋的诗篇,像是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当然,现在的文化人也会悲秋。而且还不光是文化人,很多人都有这个状况。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夏天都呆在空调房里,该散发出去的气息没有散发,该补充的没有得到补充,该成长的没有成长好,结果,一到秋天,自然而然,一些急躁的东西就会产生了,就该犯病了。病一犯,心情当然不好,种种的状况也就会产生了。那秋天的时候,如果能够很好地收养神气,“使秋气平”,让这种萧杀之气能够平和地过去,悲秋的情绪也就不会产生了。

“无外其志。”就是不要让神志外泄。秋天时,神志如果外泄出去了,没有回收,那到了冬天,就会出问题了。

四季调神大论原文篇三
《四季调神大论》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蕃

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如果违背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起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为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冬天的三个月,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当此时节,水寒成冰,大地龟裂,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象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象得到的渴望得到的东西,把他密藏起来一样;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蕴藏其德,运行不止,由于天不暴露自己的的光明德泽,所以永远保持他内蕴的力量而不会下泄。如果天气阴霾晦暗,就会出现日月昏暗,阴霾邪气侵害山川,阳气闭塞不通,大地昏蒙不明,云雾弥漫,日色无光,相应的雨露不能下降。天地之气不交,万物的生命就不能绵延。生命不能绵延,自然界高大的树木也会死亡。恶劣的气候发作,风雨无时,雨露当降而不降,草木不得滋润,生机郁塞,茂盛的禾苗也会枯槁不荣。贼风频频而至,暴雨不时而作,天地四时的变化失去了秩序,违背了正常的规律,致使万物的生命未及一半就夭折了。只有圣人能适应自然变化,注重养生之道,所以身无大病,因不背离自然万物得发展规律,而生机不会竭绝。 违逆了春生之气,少阳就不会生发,以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违逆了夏长之气,太阳就不能盛长,以致心气内虚。违逆了秋收之气,太阴就不能收敛,以致肺热叶焦而胀满。违逆了冬藏之气,少阴就不能潜藏,以致肾气

不蓄,出现注泻等疾病。 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牋伐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因此,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这样变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对于养生之道,圣人能够加以实行,愚人则时常有所违背。 顺从阴阳的消长,就能生存,违逆了就会死亡。顺从了它,就会正常,违逆了它,就会乖乱。相反,如背道而行,就会使机体与自然环境相格拒。所以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四季调神大论原文篇四
《10、四季调神大论》

第十期:四季养生 四气调神大论好,今天我们讲一下《四气调神大论》。这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先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铺垫,就是所谓的养生,《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到底是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顺应四时养生的第一条,就是顺应这个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就是顺应东南西北,春夏秋冬,这是养生的要则。所以咱先把题目解释一下。那为什么不说四季调神大论呢?而是说四气呢?而且他调的是神。它重的都是神的这个层面。那么四气到底指什么呢?四气实际上就是指的是跟四季相关的气。这个在《黄帝内经》里非常有趣啊。黄帝曾经问过歧伯:到底什么是气?他的老师歧伯在回答他的时候非常为难,就跟他说这个东西啊,他说此先帝秘之。这是过去不让外传的东西,说你得斋戒几日才能传给你。然后黄帝就说,那好吧那我就斋戒几日。然后最后歧伯才告诉他什么叫气。他说的是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这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候?候,现在正是春天,春光明媚的时候,大家可以到外面去看,什么叫候呢?它实际上就是候物,就是事物、树木等这些事物的表现。事物的这个表现是什么样子呢?他会告诉你,五天后会出现一个变化。那么到了三五一十五天的时候,这么一个气,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次转换。人体要想养生的话,你只有跟上这个气,比如气都生发起来了,春天的气全都生发起来了,你还没有生发起来,这样你就会得病。如果到秋天气都开始收敛了,而你这时候没开始收敛,你也跟不上这个气,你也会得病。所以这也是中医里所谓的天人合一这个概念的一个表现,那么这就叫气。大家不要一说到气,就理解成什么呢,呼吸之气。古代的那个气不是讲的这个概念,它更多的是在讲节气。也就是说是二十四节气,而四季,我们现在所说的春夏秋冬是各占几个节气啊,一年是二十四个节气,一个季是占几个节气,六个节气。所以这个时候他就说气在这里面最关键,四季里面不是单纯地说一个春夏秋冬的概念,而是告诉你在春夏秋冬中,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的,这个时候发生变化,我们人的情志就要跟上这个变化,就可以养生。四气调神大论里边,它主要是讲什麽?春天是怎样养生的他会告诉你,然后夏天养长(zhang),它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边的气的表现。记住这生长收藏是气的表现,然后化,原先我们已经讲过了,所谓化,就是这四气全有,就是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化就是把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都包括在内,这叫中央脾土的特性,它全部都能吸收。跟我们原先讲的东西南北春夏

秋冬是一样的。我们中国人都是按照这个顺序去生存的,去生活的。比如说我们中国人,你看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居住方式是什么?我们现在都住楼房了,住高层了。拿过去老人的话说都接不着地气,那古代人是怎么样呢?古代人最佳的生活环境,最好的风水是什么?是四合院,为什么四合院好,四合院不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有,而门一定朝南开。门是主散的,出入之所。然后东边的房子,东边的房子是主生发,孩子们可以去住,老人住西边的,壮年人正好是住正房。老和少都由你来养,所以这是生长生发收敛收藏全有。所以只有这种情形才是我们原先所说的吉,见群龙无首,吉,这样才吉祥。全都有了才吉祥。你做一个企业也一样,企业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有了就没问题,那你就达到无为的境界。它调的是里面的神。那春天到底怎么养生呢?这一段写得非常的美: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说的很清楚,我们不就是在讲《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吗?这是养生之道。那么你看后边以后就是养长之道,养收之道了。非常有意思,我们现在要把它翻译过来,他这里说什么,春三月,春三月是说什么呢?就说春天的生发之机。这是冬,这是春,这是夏,这是秋,那么这春三月实际上是从什么时候,从这个时候,这一春,这一春,这一春,就告诉你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它是分步骤的,明白吧,分步骤一点点起来,那么它从哪儿起来呢?此谓发陈,陈就是陈旧,就是从冬这起来。所以春天你要过不好的话,你的疾病是什么时候做下的呢?是冬天做下的。比如说非典,非典有一个很突出的例子,非典在当年得非典的人里边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上是青壮年。我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想过,瘟疫应该老人和孩子最害怕,小孩子潜龙勿用,精还没有全调出来,小孩子的精不足,那么老人精也都不足了。那老人和小孩应该先得病,为什么都是青壮年得病呢?这个例子就告诉你,春天的时候,你得的病,春瘟,像这种季节性的病或者流行病,都是跟你的整个的生命状态是有关的。其实是现在目前来讲最养生的,小孩子是按时去睡觉,老人也是提早都睡觉了,而且老人你看每天早上老人登山的,遛弯的,唱歌的,跳舞的,晚上他们还扭大秧歌。他们才注重养生呢。而且按时去睡觉,他才不会熬到11点不睡觉在那儿上网,对吧。所以他不耗他的精,他已经收敛不足了,可是他维系得很

好,他又没压力,他又不用说非得去挣钱,他的退休工资也够了。所以现在如果身体特别不好的老人,实际上是年轻时候累的,还有情志上有些问题,他会有病。但是他不会在这种季节性的变化里,他不会显现出来。因为老人和孩子都比较注重养生,只有青壮年晚上拼命地去上网,拼命的去OK,就是夜里都不睡觉。很多的病人,就是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我就说现在中医西医都不好看病,为什么?因为人不改习性,比如说他夜里,他如果天天夜里都在那儿熬着夜,生活一点都不规律,颠倒,那叫颠倒阴阳,颠倒梦想,什么都是颠倒的。你怎么给他治,你治着治着让他狂睡了,他睡得特别香了,他就不干了,他来找你,他说不行,我今天嗜睡得要命,特别想睡觉,不行。所以年轻人是做不到这一点。就是说这个时候它就告诉你春三月此谓发陈,它发的这个陈都在这儿,就是陈旧的东西给发出来了,把积聚的东西,积聚在冬天的东西发出来。靠这个力量来生发,所以春三月是一步一步的,春三月此谓发陈,这个时候是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可以生发。也就是我们原先所讲的子时,一阳生,呼,一阳,二阳,三阳那么生起来,这就叫天地俱生,阴阳气全生了。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养生呢?古人说得很好,他给你举了例子,举了三个例子,第一是夜卧早起,所以你看《黄帝内经》,好像真的没告诉你什么,从头几天来看没告诉你怎么治病,只是告诉你怎么生活,就告诉你该好好地吃饭好好地睡觉,你就不得病。所以它是医道,原理就在这里。夜卧早起,夜卧就是晚点睡,到春天了,生发之气起来了,不要睡得太早了,晚点睡。但是你也不要太晚,他所谓的晚点睡,也没要你超过子时。晚点睡,然后早点起,太阳一升起的时候,你就开始起来了。因为万物都在生发嘛。然后广步于庭,广步于庭是什么意思?记住这个步,在古代就是慢慢地走的意思,所以它是两个脚趾,什么叫步(象形字),步就是这样是一步。大踏步的。这个字是古代的走(象形字)字,走字是什么?就是跑,走就是跑,大踏步地跑。而步是慢慢地来生发,它还是告诉你,怎么去缓慢地生发这个春天的生机,就叫做广步于庭。慢慢地走,但是走得要很远,庭院要很大,一点点生发。实际上都在讲春天的气机,广步于庭,然后他还怕你不懂,还怕你过急地过早地去生发,他后边又举了一个例子,叫披发缓形。披发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大家去想一想,你在什么情景下你会披发,就是把头发披下来,像女孩子只有在我们最注重

头发的时候,是我们要出去做事的时候,我们要出去做事了,首先披发。第一条它是让你别约束生机,生发。你别梳个马尾,到春天的时候梳个马尾,把生发之气都给约束起来。另外一点呢,其实最关键的,这是表象。更核心的问题它是告诉你,你应该放松你的心情。我们披头散发都是在家里最随便的时候,这是告诉你放松心情。然后缓形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缓形是什么?缓形打一个比方就是什么,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别穿紧身衣,别约束生发之机。同时放松腰带也意味着放松心情,所以这叫四气调神,神才是最重要的。放松心情,一定要放松心情。披发缓形,这样叫做以使志生。这时候才告诉你,志,我们原先说过,志是肾精,肾的神。所以刚才我们讲了,就是发陈,以使志生。以使得肾经的精气能够一点点地生起来。然后后面,古人还是怕你做事会过度,所以他又接着说,叫做生而勿杀。这个时候你的心里要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呢?就是只怀着一种欣欣向荣的心思。生而勿杀不要起一点杀心。古代强调春天,春天是不可以起任何杀心的。就像原先那么讲的,你春天的时候,你只要攀折了一枝花,你秋天就少收一个果。所以春天就不可以有一点杀心,万物都在生长,你就让它去生长,人的身体气息在生长,你就让它好好地去生长。你不要压抑它,而这个时候如果你压抑自己,你就会得病。这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只给予它,只拼命的给予它。花要开了我就给它浇水,培育它。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所谓的春,你既可以说是肝,心肝脾肺肾,说句实话,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呢?年轻的时候,长大的时候,然后是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都是可以和四季打比方的。年轻的时候你就不要压抑他,小孩子你拼命地让他学,学,强灌他,这样的小孩子压抑住了,你不知道秋天的后果是什么。比如说刚刚出现一个韩国人在美国校园的枪击案,出现这样的事情,大家都去找现在的原因,就没人去找他原先的原因,干吗不往前三步找啊。他小时候你是怎么对待他的,这实际上,当他做出这种事情来的时候,他动了如此之杀心的时候,那是他原先的问题。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就是教育上你如果失败了,到最后的后果你应该知道是什么。或者是你从教育上的失败,你要知道先前是怎么样的,所以这也是管理。什么都可以说得通,那么就是只给予他,不要掠夺他,这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是奖赏他,不要惩罚他,不要惩罚这个生机。不要说你别生的那么快,慢点长之类的。要拼命的奖赏他,使劲奖赏他,让他好好地

生发。所以这也是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说此春气之应,这就是对于春气的反应,天地的春天就是这样的。人的春天也是这样的。然后告诉你养生,这是养生发的一个道,养生发的一个规律。记住,我们《黄帝内经》讲养生都是在养东方,都是在重文化,慢慢生发起来的这么一个象。他告诉你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然后逆之则伤肝,如果你不这样去养生,在五脏里就会损害你的肝气的生发之机。这种生发之机你现在看不出来你伤了它以后的结果会怎么样,实际上告诉你,这个时候如果要伤了的话,夏为寒变。到夏天你才能看出结果,如果这儿的生发之机没养好,到夏天就会出问题。出什么问题呢?比如说夏天你就会出现腹泻,或者是心脏等都会出现问题。因为什么,这边是东方,主木。木如果没有生发好,木生的是什么呀,在五行里是木生火,由于木没养好,夏天这个火就好不了。这个火就不旺,火又对应人的心,所以人的心气也是不旺的。大家要清楚你的每一步,大家看,就光这么一步,它说奉长者少也。奉是什么意思?奉就是两只手捧着东西给对方,那么如果你木没有养好的话,你给下一步的东西就太少了。你给长,这是生长嘛,你给生长的东西,可供生长的东西就太少。这就是黄帝内经。你看四季养生,就讲一个春天它会给发陈。然后把它本身的问题,还有他下一步的问题全都会给大家讲清楚。就是我们现在得病有一个毛病,我们如果要是拉稀了,就会去找大夫,说大夫我们昨天一帮人去吃饭吃坏肚子了,我拉稀了。这都是思维习惯,一个惯性的一个毛病。为什么你们一桌子人吃饭就你拉稀,别人没拉稀。大家一定要清楚,在实际上就告诉你,你现在拉稀的毛病有可能是六个节气之前的事。你那儿没养好,你这儿自然就养不好。这是在讲春天,春天的养生是这样。既然春天的养生是讲了怎么去行为,比如,晚上要好好睡觉,早晨早起,然后慢慢活动,然后保持心情愉悦,这都是春天养生的要点。从现在开始,大家就应该按照这个规律去做。那么这里边没有讲吃,所以我把这一部分稍微补充一些,那么在中医看来,食物是非常重要的。叫做百姓以食为天,对吧。食是百姓的天,就是你的根本,你的天。那么食物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古代是这样说,在《素问》里边,《黄帝内经》是分两本,一本《素问》,一本《灵柩》,一上一下。在《素问》这本书里边他就曾经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记住我们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药补不如

四季调神大论原文篇五
《精读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二①春夏秋冬》

精读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二①春夏秋冬

■原文

【byb.cn XJ】四气调神大论,主要阐述了春夏秋冬四季,人如何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养生。如果说上古天真论,讲述的是养生之道的概论的话,那么四气调神大论就是针对四季养生展开详细论述。

精读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二①春夏秋冬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春三月,此为发陈

【原文】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点评】此段着重论述了“春发”季的养生之道。

1、春三月,此为发陈:春三月,是指从立春开始至立夏期间的三个月。此,这;为,是;发,生发;陈,陈旧。也就是推陈出新的意思。它形容的是万物开始萌发的一种自然界的情形。

2、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俱,都;生,生发;以,因此;荣,繁荣。

3、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之意;广步,即散步;于庭,于,在;庭,庭院。

4、被发缓形,以使志生:被发,即披散头发;缓形,即解开衣裳,让体形舒缓。因为春天来了,所以,不必再像冬天那样把衣服紧裹着,所以,要敞开衣裳。

5、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以使,让;志生,志向萌生。大家都知道,过了春节,全国要开两会,以确定一年之中的工作。国家是这样,企业也如是,这就叫志生。

6、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放生,生长;勿杀,不要杀戮。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草木在春天开始发芽生长,动物在春天开始交配,因此要让万物在这个季节生长,而不要杀戮。予而勿夺:予,给予;夺,抢夺。赏而勿罚:赏,奖赏;罚,处罚。在万物生长的季节,要多给予不要抢夺。比如这个季节要打猎,可能把怀孕的母兽都打死了,得不尝失。而对人也是样,要多奖励,而不是多处罚。

7、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气,季;应,对照下句,应在这里当作应该讲,很多注释都把它当作适应、顺应讲,我个人认为不确切。翻译为,这就是春季应该要做的事(指前文中的各种情景),是春季的养生之道。这里的“生”,特指春季的生发之道。

8、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逆,违背;之,它,指前面的提到应该要做的养生之道的事;夏,夏天;为,就;寒变,夏日得病之总称,比如腹泻什么的;奉,供奉;长,生长;者:特供奉生长的精微物质。中医认为,春天主升发,主肝。如果不按前文提到的春季养生之道去做,就会损伤肝脏,到了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供奉夏季生长的精微物质就缺少了。

【整段翻译】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生长推陈出新的季节。天地都开始萌生,万物因此而繁荣。此季节,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中散步,披散开头发,敞开衣襟,以便让内心的志向得以升腾,保持万物的生机而不要杀戮,多施与,少掠夺,多奖励,少处罚,这些都是春季应该要做的事,是春季的养生之道。如果违背了它,就会损伤肝脏,到了夏天将会得寒性病,供应人体生长的精微物质就会减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原文】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点评】此段着重论述了“夏长”季的养生之道。

1、夏三月,此为蕃秀: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这三个月。蕃秀,与发陈对应。蕃,茂盛之意,~茂,~昌,~芜;秀,秀美茂盛之意。

2、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气交,指天地之气交会,交合;华实,华,开花;实,果实。与蕃秀意相近,都是指万物生长茂盛之景象。

3、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同春季一样,要晚睡早起。夏季是日长夜短,人容易犯困。所以内经提醒你,要无厌于日,意指,不要厌恶这种日长夜短的日子而贪睡。

4、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夏季炎热,人们容易发火。使,让;志,情志;勿,不要;怒,发怒;华,同花;英,也同花;成,变成;秀,茂盛之意。此段意为,要使自己的情绪平稳,不要动怒,使大地万物的花朵变得郁郁葱葱而茂盛。

5、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气,特指人的情绪;得泄,得以外泄;若,像;所爱在外,喜爱的事物置于内心之外。中医认为,喜伤心,而夏季是主心的季节,这个季节,人不能过喜。因而养生之道才会要求将喜爱的事情置之身外,不为喜所动。

6、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之应,同春季的之应意思一样,即应该要做的事。如果说,春天是养生之道,那么到了夏天,就是养生长之道。

7、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痎(jiē)疟,疟疾的通称。亦指经年不愈的老疟;为,就。

8、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奉,供奉;收,收藏;者,精微物质;这里的冬至,不是特指冬至这个节气,而是泛指冬天。至,到的意思。就是冬天到了。

【整段翻译】夏季的三个月,是万物生长茂盛的季节。天地气机交会,万物开花结果,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厌恶这种日长夜短的日子(而贪睡),要使自己的情绪平稳,不要动怒,使大地万物的花朵变得郁郁葱葱而茂盛,让情志得以疏泄,不因为喜爱的事情而过分动心,这才是夏天应该要做的事,是养护生长之道。如果违背它,就会损伤心脏,到了秋天,老病就会复发,供奉生长的精微物质就会减少了,到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原文】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点评】此段阐述的秋季的养生之道。中医认为,秋主收,主肺,在这个时间段,人要养肺。

1、秋三月,此谓容平。秋三月,是指从立秋到立冬这三个月。容平是什么?容,包容;平,平和。中医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与春天的生机勃发相比,与夏天的万物生长相比,与冬天的万里冰封相比,秋天就更显得平和收敛,与此相对应,最恰当的词就是容平。容平,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和为贵”。习惯了时时奋斗、拼搏、要强的现代人,也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身体和解,与自己和解,与外界和解,与自然和解,苏东坡的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最好的容平心态。

2、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这两句话,看似明白,但细抠起来,又不明白。就是“以”字的用法和急、明的确切含意。搜索了半天,得到如下解释:风气劲疾曰“急”;物色清肃曰“明”。当我们理解了急和明的含意之后,再来结合下下句看“以”字的用法。我个人主为,以在这里可解释为“因为”之意。原句是一个倒装句,正装句应该是“以天气急,以地气明”,这样大家就好理解了。

3、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俱,一起;兴,起来之意。

4、使志安宁,以缓秋刑:秋刑,特指秋后问斩。很多朋友不明白,为什么杀人要在秋后。其实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我个人理解,秋后问斩,对应的天人合一之气。中医认为,秋主收敛。人除了肉体以外,还有精神。犯人,大多是对

当朝者有危害之人,因此,问斩,不仅要消灭其肉体,更要消灭其灵魂。中医认为,秋天主肃杀之气,此时杀人,不仅可以灭掉其肉体,更重要的是让其灵魂也随着收敛的秋气一同被自然界带走,以减少对社会的危害,不再冒头。明白了这点,我们就不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整句的意思告诉我们,秋天,要让情志得以安宁,以缓解秋天的肃杀之气。 可能有网友会问,为什么不春天、夏天杀人呢?春天是万物生发季节,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统治者此时杀人,怕犯人的精气神会借此季再度萌发,所以不能在此季杀人。当然,冬天杀人和秋天杀人的道理是相同的。

5、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此句和上句基本上是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中医认为,肾主情志,心主神明。使志安宁,就是让肾气收敛,而收敛神气,则是让心气收敛,以平秋燥。

6、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无外其志,其实和使志安宁一个意思,就是不要让情志过分的外露和外泄。中医认为,肝主升,肺主降。“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用现代医学解释,肺是管疏布全身气血的。如果一个人在秋季,不注意情志收敛,过分折腾,必然要过分消耗肺气,使下一个季节的冬藏不能平稳实现。

7、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应,和前文的意思相同,就是应该要做事;养,养生;收,收敛;道,道理,准则;也,是。

8、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同前文,逆,违背;之,它,特指前面所说的秋天的养生之道;伤,损伤;飧泄,飧(sūn)泄,本病是肝郁脾虚,清气不升所致。临床表现有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肠鸣腹痛,脉弦缓等;为,就。奉,供奉;藏,收藏、储藏;者,指可供人体收藏的精微物质;少,缺少。你想想,都拉掉了,哪还有能存得住的营养呢?

【整段翻译】秋天的三个月,被称为容平。因为风气劲疾,物色清肃,人应该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使自己的情志得以安宁,以平缓秋天的肃杀之气。使自己的神气收敛,以与秋天的容平之气相符。不要让情志过分张扬和外泄,以使肺气保持清澈和畅通,这就是秋天应该要做的事,是养收之道。违背它,人就容易得飧泄之病,而供奉收藏的精微物质就减少了。

■冬三月,此为闭藏

【原文】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点评】此段为冬季闭藏的养生之道。

1、冬三月,此为闭藏:冬三月,是指从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与发陈、蕃秀、容平相对应,冬天的三个月,被称之为闭藏。乃收藏之意。

2、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水冰,就是水结冰之意。坼(chè),裂开之意:干~。~裂。天旱地~。勿扰,不要打扰;阳,人体的阳气;

3、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待,等待。换言之,太阳下山,我们睡觉,太阳出来,我们起床。也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道理。

4、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秋天是让情志收敛,而到了冬天,就是让情志收藏起来。若,像;伏,趴下;匿,藏匿;私意,隐私之意;有得,渴盼已久想得到的东西。此句的意思就是到了冬天,要让自己的情志收藏起来,就像自己的隐私一样珍藏不露,又像渴望已久而得到的东西一样深藏不现。

5、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去,离开,避开;就,靠近;亟夺,屡次夺去。

6、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痿厥:病证名。痿病兼见气血厥逆,以足痿弱不收为主证;生者:特指生发之物。

【整段翻译】冬季的三个月,被称为闭藏。水被冻得结了冰,地被冻得开裂,此时不要打扰人体的阳气,应该早睡晚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让自己的情志得以藏匿,就像自己的隐私一样珍藏不露,又像渴望已久而得到的东西一样深藏不现。避开寒冷之地,靠近温暖之地,不要让皮肤过于开泄,使人体阳气反复被夺走,这就是冬天应该要做的事,是养藏之道,违背它,就会伤肾,到了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证,供奉生发之物就少了。

■本次总结

发陈、蕃秀、容平、闭藏,八个字,把一年四季万物变化的情形用最简单最形象的词汇表达了出来。

四季调神大论里说的四季,就是指春夏秋冬四季。调神,什么是神呢?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我们对照原文就不难发现,不管哪个季节,都提到了神的问题。为什么叫大论呢?就说明人随四季变化而养生的重要性。大字,也正是强调了其重要性。

这重要性体现在,如果春天不注意养生,就会“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天不注意养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天不注意养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天不注意养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如果我们当下做了违背养生之道的事,也许当下不会出现问题,但是,有可能会在下一个季节里出现。换言之,我们当下得的病,也许是较早时期做了违背养生之道的事。比如,到了秋天,很多人爱感冒生病,深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夏天过度吹空调的结果。还有很多人,到了春天,腿的筋很痛,细究起来,有可能他在冬天时穿的过少。比如,俄罗斯,天寒地冷,很多妇女到老了,就会出现严重的腿痛,这和她们爱穿裙子有关。而现然,中国的很多女生,也爱在秋冬之季,穿的很少,虽然美丽,但确也冻人。久而久之,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总之,人随天动,天人合一,人体的小宇宙,一定要与自然界的大宇宙相适应,顺应一年四季自然变化之规律,乃养生之道的精髓所在。

四季调神大论原文篇六
《08四季调神大论-四季养生(春)》

四季养生 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

夏天怎么养长

秋天怎么养收

冬天怎么养藏

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是四气而不是四季。调的是神。重的都是神的层面。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个转换。人体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不然就会得病。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

古代时讲气,更多指节气,即24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化,这四季全有,是指四季全包括,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

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四合院,东南西北生长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

春天怎么养生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春天的毛病是冬天做下的。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非典(瘟疫与时节有关,陈旧的发作)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他们生活无规律。目前来讲,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可以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慢慢走,走很远。一个是“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披发,不要约束生机,生发,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也意味着放松心情。调神,神最重要。志是肾经,肾的神。使肾精能够一点点生起来。

还有一个是“生而勿杀”,此时只怀一个欣欣向荣的心思,不要起一点杀心。春天不能起杀心,“春天攀折一枝花,秋天少收一个果”。

此时如压抑自己,你就会得病,要愉悦。这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不要压抑万物和自己。春可以对应肝;也可对应人一生中的少年。小孩子不要压抑他。“赏而勿罚”,奖赏他,不要惩罚他。如,美国校园枪击案,教育的失败。(少年教育要多鼓励)。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对应春气的反应,这是养生的道,规律。讲养生都是在讲养东方。“逆之则伤肝”,违背养生之道,就会损害肝气的生发之机。发生的伤害春天可能看不出来,“夏为实寒变”,到夏天才能看出结果,出现问题。如腹泻、心脏都会出问题。在五行里,木生火,如果春天木没有生发好,夏天火就不旺,火又对应人的心,所以人的心气也就不旺。“奉长者少”,奉就是两个手捧着东西给对方,长,夏天为长。春天没养好,给夏天可供生长的东西就太少了。

上面没有讲饮食,以下做一补充。

关于饮食,黄帝内经分两本,《素问》上,《灵枢》下。

食物为什么最重要?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素问*藏气法时论》

“药补不如食补”,药与食的区别,古代的药都叫做毒,毒字,草生得特别浓密。“是药三分毒”,毒指的是偏性,药用其偏性。食物和药相比,用其平和之气。中药的采摘时间很重要,偏性是用它的气,菊花茶是秋天和冬天生长的花,是金、水二气,补肺和肾。它败火,败的是肺火和肾水的火。(可以去下巴的火)大拨种植的药,不按节气采摘,药效就会有问题。药是用来赈灾的,不能天天吃,救急不救贫,当有了病,即出现了阴阳偏盛的问题,药临时来帮一把。

食物是天天可以吃的,人体可以吸收的。身体要健康,一定天天要吃饭,健康是一个积精累气的过程。气、精要一点点攒起来,才可以补益身体。记住:人体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都是藏元气的地方。所有中药书中都一句话,叫做没有一个药入奇经八脉,没有一个药可以补元气。只有食物可以补益元气。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54505.html

    上一篇:四姐妹2字网名

    下一篇:带扎的成语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