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药学职称考试】
篇一:《食品兼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
食品兼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
1.丁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
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 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用量用法 2~5g.
使用注意畏郁金;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八角茴香
性味归经
辛、甘,温。肝、肾、脾。
1.散寒、暖肝、温肾、止痛:寒疝腹痛;睪丸偏坠;肾虚腰痛(思仙散)。
2.理气开胃:脘腹疼痛;呕吐食少。
用量:1钱。
3.刀豆
性味归经甘,温。归胃、肾经。
功效
1.降气止呕:用治虚寒性呃逆呕吐,腹胀等证。
2.温肾助阳:用于肾虚腰痛,以刀豆2粒,包于猪肾内,烧熟食用。
用量用法 10~15g
4.小茴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
1,散寒止痛:主治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肿痛。每与暖肝行气止痛药同用。
2,行气和胃:可治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证。可伍温中散寒药。
用量用法 3~8g
5.小蓟
功效
凉血,祛瘀,止血。
主治
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性味归经
甘,凉。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②《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气寒,无毒。” 入肝、脾经。①《本草通玄》:“入脾、肝二经。”②《本草新编》:“入肺、脾二经。”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①《品汇精要》:“忌犯铁器。”②《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 ......
6.山药
性味归经
甘,平脾、肺、肾
功效
1.益气养肺:脾胃虚弱证(山芋丸,参苓白朮散,清带汤,易黄汤,完带汤),肺虚证(资生汤,薯蕷纳气汤)
2.补脾肺肾:消渴证(玉液汤),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金锁玉关丸, 缩泉丸)
本品养阴而兼涩性,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用,实热邪实者忌用。 用量 3钱
7山楂
性味归经
酸、甘、微温脾、胃、肝
功效
1.消食化积:食滞不化,脘腹胀痛或泄泻
2.活血散瘀:產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疝气或睪丸偏坠疼痛
脾胃虚弱者慎服,山楂与莱菔子均有较好的消食化积之功,所不同的是,山楂长於消肉积,消积力较好,且长於活血化瘀,莱菔子长於治积滞腹胀痛较重者,攻积力强而兼降气消痰. 2-3钱
用量用法 10-15g,大剂量30g
8.马齿莧
性味归经
酸,寒大肠、肝
功效
1.清热解毒凉血:湿热泻痢;热毒痈癤;赤白带下
2.止血通淋:崩漏;血淋;热淋
用量 2钱
9乌梢蛇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肝经。
主治与应用:本品具有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可用于风湿顽痹、惊痫、皮肤疥癣及麻风病。多研末用,或浸酒服。治风湿麻痹,常与羌活、防风、秦艽、当归等配伍;惊痫抽搐,可配伍蜈蚣、全蝎等应用。
用量:3-12克。
注意事项:血虚生风者忌用。
10乌梅
性味归经
酸,平;肝、脾、肺、大肠
功效
1.敛肺:肺虚久咳(一服煎)
2.涩肠:久泻久痢(固肠丸,乌梅丸)
3.生津:虚热口渴(玉泉丸)
4.安蛔:蛔厥腹痛(乌梅丸)
本品酸涩收敛,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单用。
用量: 2-3钱
11木瓜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
1,舒经活络:适用于风湿痹证,手足麻木,腰膝疼痛,筋骨无力,每伍祛风湿药同用。 2,化湿和胃:主治湿浊伤中,吐泻转筋;脚气肿痛,冲心烦闷。常配温化寒湿药。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胃津不足,口干口渴,食少纳呆之证。
用量用法 6~12g
12火麻仁
性味归经甘、平 脾、胃、大肠
功效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麻子苏子粥,麻子仁丸)
润燥、杀虫:髮落不生;疮癩
本品食入量大,可引起中毒。症状為恶心、恶吐,腹泻,四肢麻木,失去定向力,抽搐,精神错乱,昏迷,瞳乳散大等。
用量 2-3钱
13代代花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
功能与主治:气郁不舒,胃脘痛,胸腹胀满
用法与用量: 3-4.5g
14玉竹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滋阴润肺:用于燥咳痰粘,阴虚劳咳。
2,滋阴:用于阴虚之体,外感风热而发热咳嗽,咽痛口渴。
3,养胃生津:用于热伤胃阴,舌干食少。
用量用法 10~15g,清热养阴宜生用,滋补养阴宜制用。
15.甘草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应用
1,补脾益气: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2,润肺止咳:用治咳嗽气喘,适当配伍后,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
3,缓急止痛:适于腹中挛急作痛及四肢拘挛疼痛,每与白芍同用。
4,缓和药性:可用于缓解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并用以协调药物间的联合作用。 此外,用治食物,药物,农药引起的中毒,本品又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用量用法 2-10g。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以炙用。
使用注意: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大量久服可引起水肿,也应注意。湿盛中满者忌服。
16白芷
性味归经
辛,温肺、胃、脾
功效
1.祛风除湿通窍止痛:外感风邪,头痛,眉稜骨痛,牙痛,鼻渊(九味羌活汤,都梁丸,川芎茶调散,苍耳散),风湿痹痛,皮肤风湿瘙痒,妇女白带过多
2.消肿排脓:疮疡肿毒(仙方活命饮)
阴虚血热者忌服,痈疽溃后宜渐减去。
用量1-3钱
17白果
性味归经
甘、苦、涩,平。有小毒 肺
功效
1.敛肺平喘:哮喘痰嗽(鸭掌散),肺热痰喘(定喘汤),肺虚咳喘
2.收涩止带:湿热或脾虚带下(易黄汤),白浊小便频数等证
生用毒性大,易中毒,大量或生食易引起中毒,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银杏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壅臚肠昏顿,白果中毒成分叫白果中毒素,最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可迅速出现头痛,惊厥,抽搐,呼吸困难,昏迷,最后死於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利尿.尽快排毒,服鸡蛋清,或用甘草或白果壳. 1-2钱
17-1银杏叶
性味
甘、苦、涩,平
功效
功能
敛肺、平喘、止痛:肺虚咳喘,胸闷心痛等
18白扁豆
性味归经
甘,微温脾、胃
功效
健脾化湿:脾虚挟湿证(参苓白朮散),暑湿证(香薷散)
生用清热养胃,炒用健脾止泻,扁豆内含毒性蛋白质,生用有毒.
用量3钱
19白扁豆花
性寻味甘,平
功效
消暑化湿和胃:夏伤暑湿,发热泄泻或下痢,以及赤白带下等症
20龙眼肉
性味归经
甘,温心、脾
功效
补心脾益气血:心脾两虚证(归脾汤),气血双亏证(玉灵膏,龙眼酒)
内有鬱火,痰饮气滞及湿阻中满者忌服,本品甘温滋润,不利於表邪的解除.
用量1-3钱肉桂的性味归经和作用。
21决明子
性味归经
甘、苦,微寒肝、大肠
功效
1.清肝明目:肝热或风热的目赤肿痛(决明子散),青盲内障(决明丸),雀目
2.平肝潜阳:肝阳上亢头目眩晕证
3.润肠通便:热结或肠燥便秘证
生品,性较凉,清肝明目,祛风散热之力较强,多用於实证目疾,炒用,清肝疏风之力略减, 本品性寒降泄,故风脾虚泄泻,或低血压者忌用,石决明与决明子,两药均有平肝潜阳,清 肝明目之功,对肝阳上亢或肝火上扰的头目眩晕,目赤肿痛等症,皆可用治,但石决明咸寒 质重,以平抑肝阳為胜,兼有滋养肝阴作用,决明子苦寒,功偏清肝,疏风,多用於肝经实火
目赤肿痛之症,像睫膜炎.角膜炎,且有润肠通便作用.
用量 2-3钱
22百合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经。
功效应用
1,润肺止咳:诸证肺热久咳,痰中带血,及劳热咳血等证。
2,清心安神:可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虚烦不安,失眠多梦等证。
用量用法 10~30g
化学成分含泻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糖。
22肉豆蔻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涩肠止泻:主治中焦虚寒,脾虚久泻及脾肾虚寒,五更泻等。每伍益气温阳药同用。 2,温中行气:适用于中焦虚寒气滞,脘腹胀痛。常配行气温中药。
用量用法 3~10g;入丸散剂每次1.5~3g。煨用可增强温中止泻之功。
使用注意湿热泻痢者忌用.
24肉桂
性味归经
辛、甘,热肾、脾、心、肝
功效
1.补命门火:命门火衰证(右归丸,黑锡丹)
2.散寒温脾止痛:脘腹冷痛或吐泻(大已寒丸,圣朮煎);寒疝疼痛
3.温煦气血:妇女经寒血滞诸证,產后瘀滞腹痛(殿胞煎),阴疽,痈疡脓成不溃或久溃 (阳和汤,内托黄耆散);气血虚证(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
阴虚火旺,裡有实热,不要用,桂枝辛温,偏於上行而散寒解表,走四肢而温通经脉,
肉桂辛热而偏於温暖下焦,為温补命火之要药.
用量 1-2钱
25余甘子
性味
味甘、微涩,性凉。
功用主治
清热利咽、润肺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牙痛、
维生素C缺乏症。
1、治上感发热、咽喉痛:余甘子20个,生食。或余甘子20个,岗梅根30克,银花30克,
连乔30克,水煎服,每日2次。
2、治乙型肝炎:余甘果加工提纯的结晶冲剂,每次10克,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
3、治牙痛:余甘子15个,细辛9克,石膏30克,知母9克,水煎服,每日1-2次。 用法用量生食或水煎服。每次10-30个。
宜忌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
26佛手
性味归经
辛、苦,温肝、脾、胃、肺
功效
篇二:《肉桂》
【药用】本品为樟科植物箘桂树的树皮。
【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入肝、肾、脾经。
【功效】温中补阳,散寒止痛。
【临床应用】1. 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脘腹冷痛、食少溏泄等症。
肉桂,为大热之品,有益火消阴、温补肾阳的作用,故适用于命门火衰、畏寒肢冷、阳萎、尿频等症,常与温补肝肾药如熟地、枸杞、山茱萸、等配伍;对脾肾阳虚所致的腹泻,可与山药、白朮、补骨脂、益智仁等同用。
2. 用于久病体弱、气哀血少,阴疽色白、漫肿不溃或久溃不敛之症。
本品能振奋脾阳,又能通利血脉,故常用于久病体弱、气衰血少之症,用少量肉桂配入补气、补血药如党参、白朮、当归、熟地等品 之中,有鼓舞气血生长之功。治阴疽自陷,可与炮姜、熟地、鹿角 胶、麻黄、白芥子、生甘草同用。
3. 用于脘腹冷痛,寒痹腰痛,经行腹痛等症。
肉桂能温中散寒而止痛,故遇虚寒性的脘腹疼痛,单用一味,亦有相当功效;如虚寒甚者,尚可与其它温中散寒药如附子、干姜、丁香、吴茱萸等合用。治寒痹腰痛,可用独活、桑寄生、杜仲、续断 、狗脊等同用。治妇人冲任虚寒、经行腹痛,可与当归、川芎、白芍、艾叶等配伍。
【处方用名】上肉桂、肉桂心、桂心(阴干,切片或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煎服五分至一钱,研粉吞服或冲服每次三分至五分。本品含有 挥发油,不宜久煎,须后下,或另泡汁服。
【按语】1. 肉桂为树皮,桂枝为嫩枝,两者同出一本,都有温营血、助气化、散寒凝的作用。但桂枝气薄,主上行而散表寒,走四肢而温通经脉。肉桂气 厚,主温中而止痛,且能下行而补肾阳,又可引火归源,常与附子同用 ,以治阴寒里盛、肾阳不足而出现的呼吸短促、面色浮红、溲清便溏、 脉浮大无力等“戴阳”的症候。
2. 肉桂与附子都能温补命火,以疗下焦虚寒、阳气不足之症。但两药各有 特点,肉桂能温营血、助气化,凡属气血寒滞之症,多于调气理血之中 酌加肉桂,如妇科寒郁经闭腹痛等症,每多选用;又在峻补气血之中, 用肉桂为辅助药,可以鼓舞气血,促使阳生阴长,如十全大补汤。附子则以回阳救逆之功见长,如四逆汤、参附汤中都用附子。
3. 肉桂不仅与附、姜等祛寒等药同用能益火消阴,与参、地等补虚药同用 能助阳益阴,而且可与寒凉药同用,如滋肾丸用少量肉桂以助气化,热病伤津及假寒真热等症,不宜应用。
肉桂
筒狀塊片,質硬,呈棕色,以香氣濃厚,身乾精油含量高,黏性少為佳。 質量好藥力足的肉桂稱“紫油桂”;
刮去外面粗皮及裏面薄皮的稱“桂心”,性不太燥,適用於助心陽、交心腎: 幼桂樹皮,稱“官桂”,力弱性燥,適用於溫中燥濕。一般通稱肉桂。
【性味功用】
肉桂味辛、甘,性熱。有溫補腎陽、溫中逐寒、宣導血脈的作用。其性渾厚凝降,守而不走,偏暖下焦,能助腎中陽氣(舊稱“命門之火”),並能納氣歸腎、引火歸元。
【禁忌】
陰虛火旺、熱病傷津及假寒真熱者及孕婦禁用。
【臨床應用】
1. 溫補腎陽:腎陽不足則可發生男子陽萎、精冷,婦女久不生育等症。男子常配鹿茸、熟地、菟絲子、枸杞子、潼蒺藜、山萸、附子、肉蓯蓉、巴戟天、山藥、茯苓、澤瀉等同用。女子常配合當歸、熟地、白芍、川芎、香附、生艾葉、附子、紫石英、吳萸、烏藥等同用。腎陽虛也可導致小便不利,甚至發生水腫等,可用本品配合濟生腎氣丸等同用。
2. 溫中逐寒: 因受寒冷之氣而導致的心腹疼痛、腹脹、少腹冷痛、寒疝、痛經等,可用本品配合高良薑、香附、吳萸、小茴香、烏藥、丁香、沉香等同用。脾腎陽虛影響到中焦運化失調而產生虛寒性瀉泄,大便清稀,甚至完穀不化等症。可以本品配合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乾薑、附子、補骨脂、肉豆蔻、訶子、五味子等同用。
3. 宣導血脈:血在脈中流行,寒則凝澀,溫則流通。 如氣血虛弱,寒邪阻滯,氣血流行不暢而生陰疽,或手指、足趾發涼疼病,或指節黑爛,甚則趾(指)節腐爛脫落(脫骨疽,近代稱閉塞性脈管炎)。可用肉桂溫通血脈,常配熟地、麻黃(同搗)、白芥子、鹿角膠、附片、紅花、乾薑、細辛、桂枝尖等同用。如氣血虛弱的人,癰疽潰爛後久不收口,也可以本品配合十全大補湯等同用。肉桂的性味归经和作用。
4. 引火歸元:腎陽虛衰而致虛陽上越, 出現面赤、虛喘、汗出如油、足膝寒冷、脈虛無根、尺脈微弱等症,此為真寒假熱的戴陽證,須速用好肉桂引火歸元,納氣歸腎,常配合熟地、山萸、五味子、人參、附子、煅龍骨、煅牡蠣等同用。如胃火上浮而出現上熱(口乾、喉痛、牙痛,不紅不腫,夜間加重,痛連齒頰)、下寒(腰痛,腿足發涼,便溏,尺脈弱)之證,也可用本品引火歸元,常配合元參、川斷、牛膝、熟地、知母、細辛、桑寄生等同用(這時肉桂用三至八分即可)。
【藥理】
(1)近代研究,本品有中樞性和末梢性擴張血管作用,能增強血液循環。
(2)有抗凝作用
(3)據近代研究,本品所含之揮發油,有緩和的刺激作用,能增強消化機能, 排除消化道積氣,緩和胃腸痙攣性疼痛。
(4)鎮靜、鎮痛、解熱
(5)抗菌。
【用量比較】
附子的作用迅速急烈,能回陰寒證中幾欲散失的陽氣(回陽救逆),故前人稱它能“救陰中之陽”。
肉桂的作用和緩渾厚,能補下焦腎中不足的真火(溫補腎陽),更能引火歸元,以息無根之火,故前人稱它能“救陽中之陽”。
救急藥中多用附子,補益藥中多用肉桂。
乾薑溫中逐寒,偏入脾經氣分,回陽通脈,兼通心陽。肉桂溫中逐寒,偏入腎經血分,抑肝扶脾,兼交心腎。
用量一般二分至一錢半;特殊重症可用三至五錢。不宜久煎,後下。 外用:研末調敷或浸酒塗擦。
肉桂(散寒止痛,补火助阳)
时间:2005年10月24日
【药 名】:肉桂
【拼 音】:ROUGUI
【英文名】:Cassia Bark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
【功 效】:散寒止痛,补火助阳,暖脾胃,通血脉,杀虫止痢。
【主 治】: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性味归经】:辛、甘,热。①《本经》:“味辛,温。”②《别录》:“味甘辛,大热,有小毒。”③《药性论》:“味苦辛,无毒。”④《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
入肾、脾、膀胱、心、肝经。①《珍珠囊》:“太阳经。”“足少阴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肺、肾四经。”③《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厥阴血分。”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浸酒涂擦。
【用药忌宜】: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①《别录》:“得人参、甘草、麦门冬、大黄、黄芩,调中益气;得柴胡、紫石英、干地黄,疗吐逆。”②《药对》:“忌石脂。” ③《本草经疏》:“血崩血淋尿血,阴虚吐血咯血,鼻衄齿衄,汗血,小便因热不利,大便因热燥结,肺热咳嗽,产后去血过多,及产后血虚发热,小产后血虚寒热,阴虚五心烦热,似中风口眼歪斜,失音不语,语言蹇涩,手足偏枯,中暑昏晕,中热腹痛,妇人阴虚少腹痛,一切温病热病头痛口渴,阳症发斑发狂,小儿痧症腹痛作泻,痘疮血热干枯黑陷,妇人血热经行先期,妇人阴虚内热经闭,妇人阴虚寒热往来,口若舌干,妇人血热经行作痛,男妇阴虚,内热外寒,中暑泻利暴注如火热,一切滞下纯血,由于心经伏热,肠风下
血,脏毒便血,阳厥似阴,梦遗精滑,虚阳数举,脱阴目盲等三十余证,法并忌之。”④《本草通玄》:“忌见火。”⑤《得配本草》:“痰嗽咽痛、血虚内燥、孕妇、产后血热,四者禁用。”⑥《本草求真》:“精亏血少,肝盛火起者切忌。”肉桂的性味归经和作用。
【药物配伍】:1、忌生葱、石脂,恶菊花、畏羊蹄草。2、配附子,动静结合,具有温肾助阳的强大作用。主治腰髀痛楚,足痿软,形寒无力,阳萎早泄,宫寒不孕。2、配大黄,一寒一热,即所谓寒热相济,阴阳调和,共收振脾阳通大便之功矣。4、配黄连,一寒一热,一阴一阳,相反相成,有泻南补北,交通心肾之妙用,主治心肾不交,症见心悸怔忡,入夜尤甚,多梦失眠,心烦不安,难以入寐等症。5、配麝香,主治胞宫瘀血阻滞,临产胎死腹中,胞衣滞留难下,或寒凝血滞难产诸证。6、配丁香,用治阴寒内盛,寒凝气滞之腹痛。
【别 名】:牡桂(《本经》)、紫桂(《药性论》)、大桂(《唐本草》)、辣桂(《仁斋直指方》)、桂皮(《本草述》)、玉桂(《本草求原》)。原植物肉桂又名:桂木(《山海经》)、梫、木桂(《尔雅》)、桂树(《尔雅》郭璞注)、糠桂。药材①官桂(《本草图经》)又名:菌桂(《本经》一作箘桂)、筒桂(《唐本草》)、桂尔通、桂通、条桂。②企边桂又名:清化桂。③板桂(《本草图经》)又名:桂楠
【处方名】:肉桂、桂心、桂皮、紫油桂、肉桂末、肉桂粉、板桂、官桂、上肉桂、上官桂、炒官桂、牡桂、肉桂心 、安桂、大安桂
【商品名】:官桂:又名上官桂、菌桂、 箘桂、筒桂、桂尔通、桂通、油桂通、条桂、广条桂,指肉桂中品质优良者。按李时珍的解释,官桂“乃上等供官之桂”。
高山肉桂:进口肉桂中的野生品。
低山肉桂:进口肉桂中的栽培品。
企边桂:又名清化桂、清化玉桂、清化肉桂。是越南北圻清化所产的野生桂。又分为高山企边桂、低山企边桂等规格。
板桂:又名桂楠、平板桂。为15年以上老肉桂树的外皮。多压成板状,故名板桂。 广肉桂:产于广西、广东的肉桂。
安南肉桂:又名安肉桂、安桂。产于越南(旧称安南)的肉桂。
黄瑶肉桂:又名黄瑶桂。产于大瑶山区的肉桂。
蒙自肉桂:又名蒙自桂。产于北圻与滇边接近的孟山,因在蒙自出售,故名蒙自肉桂。 桂心:刮去栓皮,表面较平滑,红棕色者,通称桂心。
以上商品均以皮薄、含油多、香气浓、味甜微辛、肉细、嚼之无渣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药材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一般于8~10月间,选择桂树,按一定阔度剥取树皮,加工成不同的规格,主要有下列几种:①官桂:剥取栽培5~6年的幼树干皮和粗枝皮,晒1~2天后,卷成圆筒状,阴干。 ②企边桂:剥取十余年生的干皮,两端削齐,夹在木制的凸凹板内,晒干。③板桂:剥取老年桂树的干皮,在离地30厘米处作环状割口,将皮剥离,夹在桂夹内晒至九成干时取出,纵横堆叠,加压,约1个月后即完全干燥。至于“桂心”,即肉桂加工过程中检下的边条,除去栓皮者。各种肉桂商品均宜贮藏于干燥阴凉处,或入锡盒内,密闭保存。
【拉丁名】:药材Cortex Cinnamomi原植物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炮制方法】:1、拣净杂质,刮去粗皮,用时打碎;2、或刮去粗皮,用温开水浸润片刻,切片,晾干。3、捣碎,磨粉,成品称“肉桂粉”。肉桂的性味归经和作用。
【考 证】:出自《唐本草》,(《中药大辞典》)、《神农本草经》(《中华药海》)①陶弘景:“按《本经》惟有箘、牡二桂,而桂(一作„而无此桂‟)用体大同小异。今俗用便有三种,以半卷多脂者单名桂,入药最多,……《经》云:桂叶如柏叶、泽黑、皮黄、心赤。”
②《唐本草》:“箘者,竹名,古方用筒桂者是,故云三重者良。其筒桂亦有二、三重卷者,叶中三道文,肌理紧薄如竹,大枝小枝皮俱是箘桂,然大枝皮不能重卷,味极淡薄,不入药用。今惟出韶州。” “或云牡桂即今木桂及单名桂者也。此桂花、子与箘桂同,惟叶倍长,大小枝皮俱名牡桂。然大枝皮肉理粗虚如木兰,肉少味薄,不及小枝皮也。小枝皮肉多半卷,中必皱起,味辛,美。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出融州。柳州、交州。”“箘桂叶似柿叶,中有纵文三道,表里无毛而光泽。牡桂叶长尺许。陶云小桂,或言其叶小者。陶引《经》云,叶似柏叶,殊不相类,不知此言从何所出。今按桂有二种,惟皮稍不同,若箘桂老皮坚板无肉,全不堪用;其小枝皮薄卷及二、三重者,或名箘桂,或名筒桂,其牡桂嫩枝皮,名为肉桂,亦名桂枝;其老者名木桂,亦名大桂,得人参等良。本是箘桂,剩出单桂条,陶为深误也。”③《本草拾遗》:“箘桂、牡桂、桂心,已上三色,并同是一物。按桂林、桂岭,因桂为名,今之所生,不离此郡。从岭以南际海,尽有桂树,惟柳、象州最多。味即辛烈,皮又厚坚,厚者必嫩,薄者必老。以老薄者为一色,以厚嫩者为一色,嫩即辛香,兼又筒卷;老必味淡,自然板薄。板薄者,即牡桂也,以老大而名焉;筒卷者,即箘桂也,以嫩而易卷。古方有筒桂,字似箘字,后人误而书之,习而成俗,至于书传,亦复因循。桂心即是削除皮上甲错,取其近里,辛而有味。”④《本草图经》:“今岭南所出,则有筒桂、肉桂、桂心、官桂、板桂之名,而医家用之,罕有分别者。旧说箘桂正圆如竹,有二、三重者,则今所谓筒桂也。筒、箘字近,或传写之误耳。或云即肉桂也。牡桂皮薄、色黄、少脂肉,气如木兰,味亦相类,削去皮名桂心,今所谓官桂,疑是此也。桂是半卷多脂者,今所谓板桂,疑是此也。今观宾、宜、韶、钦诸州所图上者,种类亦各不同,然皆题曰桂,无复别名。”⑤《纲目》:“桂即牡桂之厚而辛烈者,牡桂即桂之薄而味淡者,《别录》不当重出,今并为一。”“桂有数种,以今参访:牡桂叶长如枇杷叶,坚硬有毛及锯齿,其花白色,其皮多脂。箘桂叶如柿叶而尖狭光净,有三纵文而无锯齿,其花有黄有白,其皮薄而卷。今商人所货,皆此二桂。但以卷者为箘桂,半卷及板者为牡桂,即自明白。苏恭所说,正合医家见今用者,陈藏器、陈承断菌。牡为一物者,非矣。陶弘景复似单字桂为叶似柏者,亦非也。柏叶之桂,乃服食家所云,非此治病之桂也。苏恭所说稍明。亦不当以钦州者为单字之桂也。”“桂,即肉桂也。厚而辛烈,去粗皮用。其去内外皮者,即为桂心。”“牡桂,即木桂也,薄而味淡,去粗皮用。其最薄者为桂枝。枝之嫩小者为柳桂。”⑥《本经》有牡桂、箘桂,《名医别录》又另立“桂”条。《本草纲目》认为桂即牡桂,并将两者合为一条。又云:“桂即肉桂也”,可见牡桂、肉桂为同一物。至于箘桂,陶弘景称其“正圆如竹”,《图经》称:“树皮青黄,薄卷若筒,亦名筒桂”。据此,箘桂当即今之官桂。
【生药材鉴定】:①官桂,呈半槽状或圆筒形,长约40厘米,宽约1.5~3厘米,皮厚1~3毫米。外表面灰棕色,有细皱纹及小裂纹,皮孔椭圆形,偶有凸起横纹及灰色花斑;刮去栓皮者,表面较平滑,红棕色,通称“桂心”。内表面暗红棕色,颗粒状。质硬而脆,断面紫红色或棕红色,可见浅色石细胞群,断续成环状。气芳香,味甜辛。②企边桂,呈长片状,左右两边向内卷曲,中央略向下凹,长40~50厘米,宽4.5~6厘米,厚3~6毫米。外表面灰棕色,内表面红棕色,用指甲刻划时则现棕色油纹。香气浓烈,其它与官桂相似。③板桂,呈板片状,通常长30~40厘米,宽5~12厘米,厚约4毫米,两端切面较粗糙。以上均以皮细肉厚,断面紫红色,油性大,香气浓,味甜微辛,嚼之无渣者为佳。显微鉴定:树皮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壁稍厚,最内1列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厚,木化。皮层较宽厚,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石细胞外壁较薄,石细胞层外侧时有纤维束伴着。韧皮部约占皮厚的1/2,射线宽1-2列细胞;韧皮纤维常单个稀疏散在;油细胞随处可见,较韧皮薄壁细胞稍大;有粘液细胞。本品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有的含细小草酸钙针晶,尤以射线细胞中较多。粉末:红棕色。①纤维多单个散在,长梭形,平直或波状弯曲,长195-920μm,直径24- 50μm,壁极厚,木
篇三:《常用五味食物的性味归经》
归经是指食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主要对于某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显著的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如鸭梨、芹菜、同属寒性食物,虽然都有清热作用,但其作用范围侧重点不同,前者偏于清肺热,后者偏于清肝热,各有所长。忆百孝心网养生知识总结。按归经分类,食物可分为:
1.归心经的食物:百合、龙眼肉、莲子、酸枣、小麦等。
2.归肺经的食物:梨、甘蔗、荸荠、枇杷、白果、罗汉果等。
3.归脾经的食物:粳米、小米、大豆、大枣、猪肉、莲藕等。
4.归肝经的食物:马齿苋、芹菜、枸杞子、黑芝麻、茴香等。
5.归肾经的食物:猪肾、羊肾、海参、海马、桑椹、黑豆等。
6.归胃经的食物:粳米、小米、糯米、土豆、萝卜、牛肉等。
7.归膀胱经的食物:刀豆、玉米、冬瓜、肉桂、茴香等。
8.归小肠经的食物:食盐、赤小豆、冬瓜、苋菜等。
9.归大肠经的食物:马齿苋、茄子、苦瓜、苦菜、荞麦、木耳等。
“性”、“味”、“归经”都是从一个侧面反映食物的特性,在选择食物的时候,要将其多种性能综合考虑,合理应用,才能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常用五性食物的性味归经
常见食物的五味分类
肉类饮食
性平: 猪肉、猪心、猪肾、猪肝、鸡蛋、鹅肉、驴肉、野猪肉、刺猬肉、鸽肉、鹌鹑、 乌鸦肉、蛇肉、蝗虫(蚂蚱)、阿胶(驴皮胶)、牛奶、酸牛奶、人奶、甲鱼(微凉)、龟肉(微温)、干贝、泥鳅、鳗鱼、鲫鱼、青鱼、黄鱼、乌贼鱼、鱼翅、鲈鱼、银鱼、鲥鱼、鲤鱼、鲳鱼、鲑鱼、鲨鱼、橡皮鱼。
性温: 黄牛肉、牛肚、牛髓、狗肉、猫肉、羊肉、羊肚、羊骨、羊髓、鸡肉(微温)、 乌骨鸡、麻雀、野鸡肉、鹿肉、熊掌、蛤蚧(大壁虎)、獐肉(河鹿肉)、蚕蛹、羊奶、海参、海马、海龙、虾、蚶子(毛蚶)、淡菜(水菜)、鲢鱼、带鱼、鳊鱼、鲶鱼、刀鱼、混子鱼、鲦鱼(白条鱼)、鳟鱼、鳝鱼(黄鳝)、大头鱼。
性凉: 水牛肉、鸭肉、兔肉、马奶、蛙肉(田鸡)、鮰鱼、鲍鱼。
性寒:鸭蛋(性微寒)、马肉、水獭肉、螃蟹、海螃蟹、蛤蜊(沙蛤、海蛤、文蛤)、牡 蛎肉、蜗牛、蚯蚓、田螺(大寒)、螺蛳、蚌肉、蚬肉(河蚬)、乌鱼、章鱼。
谷类饮食
性平:大米、玉米、青稞、米皮糠(米糠)、番薯(山芋、红薯)、芝麻、黄豆、饭豇豆 (白豆)、豌豆、扁豆、蚕豆、赤小豆、黑大豆。
性温:糯米、西谷米(西米)、高粱、燕麦、谷芽(稻芽)、刀豆。 性凉:粟米(小米)、小麦、大麦、荞麦、薏苡仁、绿豆。
果类饮食
性平:李子、花红(沙果)、菠萝、葡萄、橄榄、葵花子、香榧子、南瓜子、芡实(鸡头
果)、莲子、椰子汁、柏字仁、花生、白果、榛子、山楂。
性温:桃子、杏子、大枣、荔枝、桂圆肉、佛手柑、柠檬(性微温)、金橘、杨梅、石榴、
木瓜、槟榔、松子仁、栗子(板栗)、核桃仁、樱桃。
性凉:苹果(性微凉)、梨、芦柑、橙子、草莓(性微凉)、芒果、枇杷、罗汉果、菱、 莲子芯、百合。
性寒:柿子、柿饼、柚子、香蕉、桑葚、洋桃、无花果、猕猴桃、甘蔗、西瓜、甜瓜(香 瓜)、苦瓜、荸荠。
菜类饮食
性平:山药、萝卜(微凉)、胡萝卜、包菜、茼蒿、大头菜、青菜、母鸡头、豆豉、燕窝、
豇豆、土豆、芋头、洋生姜、海蛰、黑木耳(微凉)、香菇、平菇、喉头菇、葫芦。 性温:葱、大蒜、韭菜、芫荽(香菜)、雪里蕻、洋葱、香椿头、南瓜。 性热:辣椒 性凉:西红柿(微凉)、旱芹、水芹菜、茄子、油菜、苤蓝、茭白、苋菜、马兰头、菊花
脑、菠菜、金针菜(黄花菜)、莴苣(莴笋)、花菜、枸杞头、芦蒿、豆腐(豆腐皮、豆腐
上一篇:中药猫爪
下一篇:白附子功效与作用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