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医执业医师】
《泄泻》
干姜治疗泄泻原理 第一篇
泄泻
某女,成年,值经期最后一天,傍晚哎阳台洗衣服后出现吐泻,形体瘦小,脸色无华,泄如水样,口渴饮水不多,小便不黄,手足冷,舌淡嫩,脉沉而微弱。
炙甘草10g 干姜5g 附子6g 肉桂5g 。2剂,泡服,没个小时服一次,吐泻减则服药时间延长,即治愈。
《泄泻》
干姜治疗泄泻原理 第二篇
小儿泄泻诊疗优化方案
一、定义
1、 中医定义: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的疾病。小儿脾胃薄弱,感受外泄、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弱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故泄泻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尤以6个月-2岁婴儿发病率特别高。
2、 西医定义: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时有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
1、诊断依据: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精编教材《中医儿科学》
2、诊断要点:(1)、有感受风寒、时邪外袭,或乳食不洁等病史。
(2)、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或多大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体征:重者腹泻及呕吐较严重,有阴伤液竭之象。其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亦可有腹胀等症。
(4)、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可有少量红、白细胞;大笔U按病原体检查:可有治病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病原体;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及电解质测定:重症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者,血二氧化碳结合力、钠、钾降低。【干姜治疗泄泻原理】
3、中医鉴别诊断:细菌性痢疾:急性起病,便次频多,便稀,有黏冻脓血,腹痛明显,里急后重。粪便常规检查脓细胞、红细胞多,可找到吞噬细胞;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二)西医诊断
1、诊断依据:参考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儿科学》第7版。
2、诊断要点: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便或脓血便。
(2)大次数比平时增多。 3、西医鉴别诊断:
(1)细菌性痢疾:常有流行行病学病史,起病急,全身症状重。大便次数多,量少,排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显微镜检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变形细菌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
(2)坏死性肠炎:中毒症状较严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大便暗红色糊状,检出限典型的吃都养血便,长版休克。腹部立、卧位X线射偏呈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证型1:寒湿泄泻
1.临床表现
(1)中医临床表现:泄下清稀,甚如水样,便稀色淡,或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恶
寒发热。舌苔白腻,脉濡紧,指纹淡。 (2)西医临床表现:
1)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常带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答辩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绿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或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 神烦躁或萎靡、神志昏迷、休克。
2、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药治疗
治法:宜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6-9g 大腹皮6-9g 紫苏3-6g 半【干姜治疗泄泻原理】
夏3g 佩兰3g 茯苓6g 白术3-6g 陈皮3-6g 桔梗 3g 厚朴3-6g 甘草3g
方药加减:若无表征去紫苏、白芷、桔梗,加苍术;腹痛加木香、砂仁;兼食积者去甘草、神曲、麦芽等;小便短少者加猪苓、泽泻;四肢不温者加干姜;无呕吐者去办下,无汗鼻塞声重者加荆芥、反讽一届表散寒;气滞重者可加大陈皮的剂量,其中小二们用药应根据年龄及体重来衡量。
中成药:藿香正气液。
(2)西医治疗:1)饮食疗法;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3)控制感染;倡导微生态疗法;5)肠道粘膜保护剂;6)避免止泻剂;7)补锌治疗。
(3)其他为药物治疗:
1)、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腹泻:
由黄连、柴胡、肉豆蔻、车前子各8~12份,五倍子6~10份,木香4~8份,吴茱萸、地榆、丁香各3~7份,干姜6~10份,冰片0.5~1.2份,焙干存性研末,过80~120目筛,混合均匀得到的散剂,敷贴于小儿肚脐部位,并外固定,每次
0.5~0.8克,24小时更换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2)、中医拔罐治疗小儿腹泻: 取穴:神阙。
治法:采用单纯罐法或敷蒜(姜)罐法。灸罐法、温水(姜、蒜水)罐法、涂药罐法等,留罐十至十五分钟(婴幼儿留罐约二分钟),每日一次,病情明显缓解后改隔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3)、推拿疗法
推三关,磨腹,揉脐,捏脊。
(一)证型2:湿热泄泻 1、临床表现
(1)中医临床表现: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而臭,腹痛据按啼哭,肛门红灼,或烦热口渴,小便短少,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2)西医临床表现:
1)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胃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答辩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绿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或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2、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药治疗 治法:宜去积消食 方药:用保和丸加减
山楂6~10g 内金10g 麦芽5g 云苓3g
炒莱菔子10g 半夏3g 连翘3g 陈皮3~6g
方药加减:若腹胀痛,加木香、厚朴、摈榔;若呕吐较甚,加生姜、竹茹;若泻下不爽,积滞重,加大黄、枳实消积导致;哺乳婴儿泄泻加乳片着加炒麦芽、炒谷芽消乳化积。 中成药:保和丸
(2)西医治疗: 1)饮食疗法;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3)控制感染;4)肠道微生态疗法5)肠粘膜保护剂;6)避免用止泻剂;7)补锌治疗。
(3)其他非药物治疗 1)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腹泻:
由黄连、柴胡、肉豆蔻、车前子各8~12份,五倍子6~10
份,木香4~8份,吴茱萸、地榆、丁香各3~7份,干姜6~10份,冰片0.5~1.2份,焙干存性研沫,过80~120目筛,混合均匀得到的散剂。敷贴小儿肚脐部位,并外固定,每次0.5~0.8克,24小时更换一次,三次一疗程。
2)中医拔罐治疗小儿腹泻: 取穴:神阙。
治法:采用单纯拔罐或敷蒜(姜)罐法。灸罐法温水(姜、蒜水)罐法、徐药罐法,留罐十至十五分钟(婴儿留罐约二分钟),每日一次,病情明显缓解后改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3)推拿疗法
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
(三) 脾虚泄泻 1、临床表现
(1)中医临床表现:大便稀薄,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
(2)西医临床表现:
1)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者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2、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药治疗【干姜治疗泄泻原理】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3~6g 白术6~9g 茯苓3~9g 山药3~6g 莲子3g 薏苡仁3g 砂仁3g 桔梗3~6g 甘草3g
方药加减:胃纳呆滞,苔腻,加藿香、苍术、陈皮芳香化湿;腹胀不适加木香理气消胀;腹冷舌淡,大便加不消化物,加炮姜以温中散寒,暖脾助运,久泻不止,内务积滞折加肉豆蔻、赤石脂固涩止泻。中成药:婴儿健脾散。
(2)西医治疗: 1)饮食疗法;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3)控制感染;4)肠道微生态疗法5)肠粘膜保护剂;6)避免用止泻剂;7)补锌治疗。
(3)其他非药物治疗 1)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腹泻:
由黄连、柴胡、肉豆蔻、车前子各8~12份,五倍子6~10份,木香4~8份,吴茱萸、地榆、丁香各3~7份,干姜6~10份,冰片0.5~1.2份,焙干存性研沫,过80~120目筛,混合均匀得到的散剂。敷贴小儿肚脐部位,并外固定,每次0.5~0.8克,24小时更换一次,三次一疗程。
2)中医拔罐治疗小儿腹泻: 取穴:神阙。
治法:采用单纯拔罐或敷蒜(姜)罐法。灸罐法温水(姜、蒜水)罐法、徐药罐法,留罐十至十五分钟(婴儿留罐约二分钟),每日一次,病情明显缓解后改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3)推拿疗法
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 3、疗效评估
自2007年以来我科共治疗泄泻患者437例,其中明显有效328例,无效66例,总有效率84.8%。其中湿热泄泻89例,占20.3%。寒湿泄泻126例,占28.8%。症状较轻的都是门诊处理,没有进行统计分析。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使用,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的细菌耐药性、菌群失调等问题,并能减少患儿腹泻的复发。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三、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 (一) 难点分析
引起腹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学将寒湿泄泻、湿热泄泻、伤食泄泻、脾虚泄泻。难点就是如何对小儿泄泻进行辩证施治,药物剂量的掌握。由于小儿吃中药困难加上一些家长不支持。另外,中医拔罐、推拿很难取得小孩的配合,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二) 解决措施
1.使用中成药口服,如宝儿康糖浆治疗伤食泄泻效果显著;
2.中频脉冲复合治疗;
3.进一步跟患儿家长沟通取得家长配合服用中药汤剂和小儿推拿等。
4.加强我科医护人员学习中医辨证论治。
优化时间:2010年12月
《《中国护理管理》就李德新健脾化湿治疗泄泻》
干姜治疗泄泻原理 第三篇
李德新健脾化湿治疗泄泻
投稿+我头像
泄泻致病原因包括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脾肾阳虚等;病位在脾胃和大、小肠,其中主脏在脾,《景岳全书·泄泻》[1]166-168曰:“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水谷之腐熟和运化。脾虚湿盛常是其发病关键,故临床治疗常以健脾化湿为原则。李德新用健脾化湿为基本疗法,从脾与各脏关系着手,重在补脾胃以治疗泄泻收到了极佳疗效。 1 健脾化湿为要 《素问·经脉别论》[2]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胃居中,斡旋三焦。泄泻多因湿邪入体,湿困脾土,脾失健运,升降失常,气机逆乱,脏腑功能紊乱,而泄泻矣。《医宗必读》[3]记载:“脾土强者,自能胜湿,无湿则不泄。若土虚不能制湿,则风寒与热皆得干之而为病”。 2 从肝脾、肝肾相关论治 2.1 从肝脾论治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盛,木郁乘土,横逆犯脾胃。若脾失健运,则“土壅木郁”。“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4],肝气疏泄不及,即肝气郁结,则木不克土,影响脾胃正常的升降纳运功能,导致饮食水谷转输布运障碍而出现中焦壅满,即肝郁脾壅。“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5],若脾运化水湿功能障碍,脾不能升清阳之气、转输精微物质至脏腑,则气血虚损,即肝郁脾虚。肝失条达,横逆侮脾,脾失健运可致泄泻。 2.2 从脾肾论治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之运化水谷精微,赖肾阳以温煦;肾藏精,亦需脾所运化水谷精微的滋养。肾阳虚衰,脾失温煦,可导致脾虚泄泻。张景岳[1]166云:“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当则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令人洞泄不止也。”可见脾阳不振,累及肾阳,导致脾肾阳虚之泄泻。张石顽[6]曰:“真阴虚则水邪胜,水气内溢,必渍脾而为泄泻”,可见肾阴亏虚、肾精不足亦可致泄泻。 3 验案举隅 案1 某女,70岁。腹痛便溏数月。腹痛便溏,清晨为甚,得温则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泄泻。证候诊断:脾肾阳虚。西医诊断:慢性腹泻。李德新行温补脾肾之法,党参20g,云苓、焦术各15g,干姜、制附子、青皮、陈皮、白芍酒、防风各10g,诃子30g,肉豆蔻、甘草各10g,1剂/d,水煎100mL,3次/d,温服,共14剂,7d症状好转,继服7d病愈。 按 腹痛便溏,得温则减,乃脾不能消,其中焦无火也。其根本为坎阳不足则上升无力,中土乏生化之力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
干姜治疗泄泻原理 第四篇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用于脾虚食少,
1、白术治湿泻暑泻: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10--15克。(<简便单方>)
2、白术治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面色萎黄,积年久不瘥:白术一斤(糯米泔浸三日,细研锉,炒焦为末),干地黄半斤(净洗,用碗盛于甑上蒸烂细研)。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上相和,如硬,滴酒少许,众手丸梧桐子大,焙干。每服十五丸,空心粥饮下,加至二十丸。(<普济方>香术丸)
3、白术治虚弱枯瘦,食而不化:於术(酒浸,九蒸九晒)500克,菟丝子(酒煮吐丝,晒干)500克,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10--15克。(<纲目拾遗>)
4、白术治脾虚胀满:白术100克,橘皮200克。为末,洒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全生指迷方>宽中丸)
5、白术治梅尼埃病:白术12克,泽泻9克,炒薏苡仁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6、白术治白细胞减少症:白术30克,水煎服。
7、白术治痞,消食强胃:枳实(麸炒黄色)50克,白术100克。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兰室秘藏>积术丸)
8、白术治服食滋补,止久泄痢:上好白术500克,切片,入瓦锅内,水淹过二寸,文武火煎至一半,倾汁入器内,以渣再煎,如此三次,乃取前后汁同熬成膏,入器中一夜,倾去上面清水,收之。每服二、三匙,蜜汤调下。(<千金良方>白术膏)
9、白术治妇人血虚肌热,或脾虚蒸热,或内热寒热:白术、白茯苓、白芍药(炒)各5克,甘草(炒)3克,姜、枣,水煎。(<妇人良方>乞力伽散)
10、白术治三日疟:九制於术500克,广皮400克。熬膏,用饴糖200克收。(<古今良方>)
11、白术治脾虚泄泻:白术50克,芍药半两(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泄者炒)。上为末,粥丸。(<丹溪心法>白术丸)
12、白术治小儿久患泄泻,脾虚不进饮食,或食讫仍前泻下,米谷不化:白术一分(米泔浸一时,切,焙干),半夏一钱半(浸洗七次),丁香半钱(炒)。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糊丸,黍米大。每半岁儿三丸,三五岁儿五、七丸,淡生姜汤下,早晚各一。(<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温白丸)
13、白术治儿童流涎:生白术捣碎,加水和食糖,放锅上蒸汁,分次口服,每天用15克。(<江苏中医>
14、白术手术后便秘:生白术60克,生地30克,升麻3克。水煎服。本法对妇科、外科手术后便秘者有效。
15、白术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七枚,白术100克。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耍即当散也。(<金匮要赂)枳术汤)
16、白术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100克,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50克(炙),生姜75克(切),大枣六枚。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
17、白术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白术100克,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50克(炙)。上三味,锉,每15克,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近效方>术附汤)
18、白术治自汗不止: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方>)
19、白术治中湿,口噤,不知人:白术半两,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日三,夜一。(<三因方>白术酒)
20、白术治忽头眩晕,经久不差,四体渐羸,食无味,好食黄土:白术三斤,曲三斤。上二味搀筛酒和,并手捻丸如梧子,暴干。饮服二十枚,日三。忌桃、李、雀肉等。(<外台>)
21、白术治盗汗:白术200克,分作四份,一份用黄芪同炒,一份用石斛同炒,一份用牡蛎同炒,一份用麸皮同炒。上各微炒黄色,去余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丹溪心法>)
22、白术治老小虚汗:白术25克,小麦一撮,水煮干,去麦为末,用黄芪汤下5克。(<全幼心鉴>)
23、白术治产后呕逆不食:白术五钱,姜六钱。水煎,徐徐温服。(<妇人良方>)
24、白术治四日两头疟,一、二年至三、四年不愈者,或愈而复发,连绵不巳者:於术50克,老姜50克。水煎,发日五更温服,重者二服。(<纲目拾遗>)
25、白术治牙齿逐日长,渐渐胀,开口难为饮食,盖髓溢所致:只服白术愈。(<夏子益治奇疾方>)
白术的作用与功效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1、白术用于脾虚水停,而为水湿、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白术既可补气健脾,又能燥湿利水,故用之甚宜。治痰饮,常配伍茯苓、桂枝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以温脾化饮;治水肿常与茯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或者四苓散等,以健脾利湿。
2、白术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等症。白术有补气健脾之效。治疗脾气虚弱,食少神疲,常配伍人参或者党参、茯苓、甘草等同用,以益气健脾;治疗脾胃虚寒,腹满泄泻,常配伍人参或者党参、干姜等同用,以温中健脾;治疗脾虚而有积滞,脘腹痞满,常配伍枳实同用,以消补兼施。
3、白术用于脾虚气弱,胎动不安。白术有补气健脾,安胎之功,常配伍砂仁同用。
4、白术用于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汗多。白术能补脾益气,固表止汗。可单用或者散服,或配伍黄芪,浮小麦等同用。
参苓白术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功效:补脾胃,益肺气。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参苓白术丸
规格:每100粒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白术价格
2013。11。11最新价格范围:19。00-23。00 元/公斤
贮藏条件: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白术祛斑
白术有延缓衰老的功效,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用白术粉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状,均匀涂抹脸上,可治雀斑和黑斑。圣医李时珍曾说此方治雀斑极佳。
白术嫩肤粉
功效:滋润肌肤,这比任何化学合成的化装品都有效且无副作用,不刺激肌肤,尤其是在晚上。
用法:每晚洗面后取白术粉搽于手、面部,次日清晨洗去。
白术美白面膜
用法:将白芍粉,白术粉,白茯苓粉各小许,用食醋小许,清水适量浸20至30分钟,然后涂上脸面,待水份吸收后洗去。
食法:可直接用白开水送服中药粉。内调外用,效果更好。
白术祛雀斑面膜
材料:白术粉10克,水、酿造白醋适量。
用法:将白术粉用水、适量白醋调匀,均匀涂抹脸上,15--30分钟洗去即可。
功效:可治雀斑和黑斑。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黄柏2分,干姜3分,天麻5分,苍术5分,白茯芩5分,黄耆5分,泽泻5分,人参5分,白术1钱,炒曲1钱,半夏(汤洗7次)1钱5分,大麦糵面1钱5分,橘皮1钱5分。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带热服。
功效: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息风。痰厥头痛,咳痰稠粘,头眩烦闷,恶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舌苔白腻,脉弦滑。现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见有上述症状者。
禁忌:阴虚肝阳上亢引起眩晕头痛者忌用。
白术是什么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白术别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等。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白术、焦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白术禁忌人群: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慎服;内有实邪壅滞者禁服。
白术食疗作用: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芳香质柔,可升可降,守而不走,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的功效。
白术主治脾气虚弱,食少腹胀,大便溏泻;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湿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白术酒1:胎动不安
配方:白术60克。
制法:将上药为细末,每用6克,黄酒50毫升,同煎数沸,候温顿服。
主治: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
用法:每日早、午、晚各1次。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白术酒2:乌须黑发
配方:白术二十五斤。
制法:上一味,口父咀,以东流水两石五斗不津器中渍之,二十日去滓,内汁大分中,夜候流星过时,抄已姓名置盆中,如是五夜,汁当变如血,取以渍曲,如家酝法。
用法:酒熟取清,任性服之。
主治:除万病,令白发反黑,齿落更生,面有光泽,久服长年。
来源:<千金翼方>
白术醋
材料:白术、米醋各适量。
做法:将白术洗净、晾干、切片放入容器中,倒入米醋泡7日,7日后即可用之。
用法: 每次服用10毫升。每日1次。
功效:白术醋具有祛除面部黑斑的功效。长期服有美容的作用。
白术膏
组成:白术500克、陈皮120克
用法:煎膏。每次服15--20毫升,开水冲服。
主治:脾胃不和,饮食无味,大便泄泻。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白术膏
组成:白术半两,白茯苓1分,人参(去芦)1分,滑石1分,泽泻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膏。
主治:小儿暑月中热,或伤暑伏热,头目昏痛,霍乱吐泻,腹满气痞,烦躁作渴,小便不利;并治小儿脾胃不和,腹胀气痞,不美乳食。
用法:每用1皂子大,米饮化下,不拘时候。
来源:<卫生总微>卷十。
白术通便茶
原料:白术5g、生地3g、升麻3g、花茶3g。
用法:用白术、生地、升麻的煎煮液300ml,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能:健脾止泻。
用途:便秘。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术五味子汤
处方:白术(炮)半两,五味子半两,丁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款冬花半两,细辛(去土)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主治:小儿咳嗽,气逆上喘。
来源:<普济方>引作[白术五味汤"。
白术老姜茶
材料:白术5g、老姜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白术、老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效:温胃止疟。
主治:四日两头疟。
来源:<纲目拾遗>。
白术猪肚汤
材料:鲜猪肚半个,白术30克,槟榔6克,生姜4片
做法:将猪肚切去肥油,洗干净,放入开水中去除腥味,刮去白膜;同时用清水洗净白术、槟榔、生姜,然后将全部汤料同放入汤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汤,文火煮2小时后,调味饮用。
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白术防风汤
处方:白术(四钱) 防风(八钱) 黄蓍(四钱)
功能主治: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
用法用量:上分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党参白术汤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黄芪、肉桂。
用法:水煎服或炼蜜为丸。
功效:益气补血。
主治:疮疡气血虚弱,溃疡脓液清稀,经久难愈者。
黄芩白术汤
组成: 黄芩5钱,白术5钱,苏叶2钱5分。
主治: 妊娠中湿,或因早行感雾露之气,或冒雨,或久居下湿之地,或汗出取冷水浴之,其证发热,骨节烦痛,身体重著,头痛鼻塞。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出处: <万氏女科>卷二。
白术芍药粥
材料:白术15克,芍药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白术与芍药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沸15--20分钟,滤取汁液,放入粳米,用文火熬煮成稠粥即可。随量服用。
功效:调和肝脾。适宜于肝脾不和型慢性腹泻者服用。
豆蔻白术丸
药物组成:白术2两,附子1两,肉豆蔻1两。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蒸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方剂主治:洞泄,形瘦腹大(月真)胀,食毕即下者。
处方来源:<鸡峰>卷十四。
白术汤1
处方:白术(二钱) 厚朴(姜制。二钱) 防风(去芦。二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橘红(一钱) 白藓皮(一钱) 五加皮(一钱)
功能与主治:治脾经受病,多汁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动,不能饮食,口角两边黄者可治;其状但踞而腹满,通身黄白色,口吐醎水,风中于脾也,急灸脾腧百壮,目下及手足青者不可治。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白术汤2
药物组成:白术(锉,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剂主治:产后霍乱吐利,不思食。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白术汤3
异名:白术散(<医学六要>卷二)。
组成:白术 人参 草果仁 干姜(炮) 厚朴(姜制,炒) 肉豆蔻(面裹,煨) 橘皮(去白) 木香(不见火) 麦蘖(炒)各30克 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治:脾劳虚寒,呕吐不食,腹痛泄泻,胸满喜噫,多卧少起,情思不乐,肠鸣体倦。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白术汤4
组成:白术1两,人参1两,荜澄茄1两,诃黎勒(爆,去核)2两,丁香3分,草豆蔻(去皮)3分,黄耆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茯苓3分,麦糵(微炒)3分,沉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木香3分,枳实(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剂主治:脾痹,心腹胀满,不欲饮食,食则气滞体重,四肢无力。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九。
白术汤5
组成:人参1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木香1两,甘草1两,黄耆1两,干葛2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5钱,水煎服。不同阴阳,并宜服之。
主治:小儿泄泻,胃热烦渴。
来源:<玉机微义>卷六引<易简>。
白术汤6
组成:白术、黄芩、当归各等分。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2-3钱,水煎,食前服。
主治:孕妇痢呕吐血,孕妇下痢,脉虚数者。
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二。
白术汤7
组成:白术2两,五味子1两,茯苓1两,甘草1分,半夏4个(洗去滑,切作16片)。
用法:上为散,分作16服。水1盏半,加生姜5片,半夏1片,煎7分,空腹服。
主治:五脏伤湿,咳嗽痰涎,憎寒发热,上气喘急。
来源:<三因>卷十二。
白术丸
组成:白术1两,赤茯苓1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紫菀3分(洗去根土),诃黎勒皮1两,前胡1两(去芦头),桔梗3分(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槟榔半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炒令微黄)。
用法:上为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前以枳壳汤送下。
主治:肾脏虚损,心膈痰癖,壅滞多唾,腹胁妨闷。
来源:<圣惠>卷七。
白术丸
组成:白术500克(土炒,研末) 生地250克(饭上蒸熟)
用法:上药捣和,干则少入酒为丸。每服15丸,米饮下,日三次。
主治:痔漏,脱肛下血,面色萎黄,积年不愈者。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白术丸
组成:白术1两半,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半,巴戟天(去心)1两半,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半,熟干地黄(焙)3两,桂(去粗皮)1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心、晚食前温酒送下。加至30丸。
主治:风虚,脚弱无力,肌瘦不能食。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
白术麻黄散
药物组成:白术(炮)1分,干葛1分,麻黄(去节)半两。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荆芥汤送下。服后忌冲风,须有汗如水出,再进1-2服。
方剂主治:小儿慢惊将发。
处方来源:<幼幼新书>卷九引<石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