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飞雪的比喻诗句

| 职称日语 |

【www.guakaob.com--职称日语】

形容飞雪的比喻诗句篇一
《世说新语两则 练习题》

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编著的《 》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

⑴内集( ) ⑵儿女( ) ⑶俄而( ) ⑷欣然( ) ⑸差可拟( ) ⑹未若( ) ⑺因风起( ) ⑻即公大兄无奕女( )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

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6、对 “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

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 、

句:⑴

⑵ 要素。文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 ) ⑵太丘舍去( ) ⑶去后乃至( ) ⑷尊君在不( )( ) ⑸待君久不至( ) ⑹相委而去( ) ⑺家君( ) ⑻下车引之( ) ⑼元方入门不顾( )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

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

6.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

参考答案:1、刘义庆、《世说新语》2、(家庭聚会)(子侄辈)(不久,一会儿)(急)(高兴地)(差不多可以相比)(不如,比不上)(顺着,随着,趁着)(是)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4、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 5、 C 6、D 7、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8、(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9、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参考答案:

1、刘义庆、《世说新语》2、(家庭聚会)(子侄辈)(不久,一会儿)(急)(高兴地)(差不多可以相比)(不如,比不上)(顺着,随着,趁着)(是)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4、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

5、 C 6、D 7、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8、(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9、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五、1、(约定)(离开)(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 (您)(丢下)(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拉)(回头看)2、①、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②、“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先走了。”③、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3、不守信用, 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知错能改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 4、无信 无礼,“信”“礼”的重要性 5、肯定: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众骂子的人,语言粗鲁的人,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可能想得太多,只是表示他强烈的义愤,符合儿童的心理。不能用后世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问题,对七岁的小孩不应求全责备。否定: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不失为有识之士,就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6、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王冕四岁画画 曹植七岁做诗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岳柱八岁指瑕

形容飞雪的比喻诗句篇二
《2013七年级语文上练习题》

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编著的《 》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

⑪内集( ) ⑫儿女( ) ⑬俄而( ) ⑭欣然( ) ⑮差可拟( ) ⑯未若( ) ⑰因风起( ) ⑱即公大兄无奕女( )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文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

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6、对 “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

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 、

句:⑪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⑪与友期行( ) ⑫太丘舍去( ) ⑬去后乃至( ) ⑭尊君在不( )( ) ⑮待君久不至( ) ⑯相委而去( ) ⑰家君( ) ⑱下车引之( ) ⑲元方入门不顾( )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

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的道理。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

6.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 时期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 一箪食(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 ..2.有朋自远方来( )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不亦君子乎( ) ..

5.吾日三省吾身(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 .9.四十不惑( ) .

10.不逾矩( )( ) ..11.温故而知新( )( ) ...

12.学而不思则罔( ) .13.思而不学则殆( ) .

14.可以为师矣( )( )( ) ...15.人不堪其忧( ) .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

18.饭疏食饮水( )( )( ) ....19. 曲肱而枕之( )( ) ...

20.不义而富且贵( ) ..21.于我如浮云( ) .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 .. 24子在川上曰( ) ..

25.逝者如斯夫( )( ) ..26.不舍昼夜( ) .

27.三军可夺帅也(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 ..

29.博学而笃志( ) .

30.切问而近思( )( )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三,古义: ,今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 从,古义: ;今义: 。) ...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 ..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 ..

形容飞雪的比喻诗句篇三
《期中复习题》

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编著的《 》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

⑴内集( ) ⑵儿女( ) ⑶俄而( ) ⑷欣然( ) ⑸差可拟( ) ⑹未若( ) ⑺因风起( ) ⑻即公大兄无奕女( )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文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

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6、对 “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

1

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 、

句:⑴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 ) ⑵太丘舍去( )

⑶去后乃至( ) ⑷尊君在不( )( )

⑸待君久不至( ) ⑹相委而去( ) ⑺家君( ) ⑻下车引之( ) ⑼元方入门不顾( )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

2

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

6.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

《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 )时期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

二、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

10.不逾矩( )( )

11.温故而知新( )( )

12.学而不思则罔( ) 13.思而不学则殆( )

14.可以为师矣( )( )( )

15.人不堪其忧( )

3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18.饭疏食饮水( )( )( )

19. 曲肱而枕之( )( )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

25.逝者如斯夫( )( )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

三、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义: ;今义: 。三,古义: ,今义:

3.温故而知新 古义: ;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古义: ;今义:

从,古义: ;今义: 。

5.可以为师矣 古义: ;今义:

四、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五、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

) ) ) 。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观沧海》检测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 末年 家、 家、 。他的诗以 见称。

2、《观沧海》本诗以 字统领全篇,先写 景,然后写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

5

形容飞雪的比喻诗句篇四
《语文5课后作业》

《〈世说新语〉两则》同步检测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差可拟( ) 柳絮( ) 无奕( )

二、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风起( )( ) 俄而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拟( ) 公欣然曰(

陈太丘与友期行( ) 相委而去(

入门不顾( ) 下车引之(

太丘舍去( ) 尊君在不(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与家君期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1.下列对画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的人)

B.撒盐空中差可拟(好像)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俄而雪骤。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

C.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等了很久也没到,已经死了。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考查目的:考查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

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五、简答题

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句吗?

2.元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他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

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

五、1、答案:

本题为开放题,两种情况均可作答。

例1:用“撒盐空中”一喻更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更好。

例2:用“柳絮因风起”一喻更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可用来比喻“飞雪”的喻体还有:鹅毛、芦花等。另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中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夏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解析:这道题目的是考查学生的想象力,言之有理即可。

2、答案:

本题为开放题,两种情况均可作答。

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

解析: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元方的性格。

3、答案: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来反驳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在两个方面,父亲的友人都做得不对,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解析:这道题是紧扣文章内容而设置的。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你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这句话就是答案的来源。

形容飞雪的比喻诗句篇五
《比喻》

什么是比喻?朱熹说是“以此物喻彼物也”(《诗集传》),俗话说就是打比方。作家在描写事物和说明道理时,用同它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就叫做比喻。  比喻是一种最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人们表达感情、说明道理、写人状物、述事描景、传形传神、绘声绘色,皆离不开比喻,堪为辞格之首。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甚至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一、比喻的作用  比喻可以用来写景、抒情、寓理和刻划人物,即喻情、喻事、喻人、喻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  例如“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的心理,在诗词中,诗人使用多种比喻使这种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可感,如在李白的诗中“愁”有长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一水牵愁万里长”(《横江词》);在陆游诗中不但有长度:“十丈愁城要解围”(《山园》),还有体积:“闲愁万斛酒不敌”(《草书歌》);甚至还有范围:“世言九州外,复有大九州。此言果不虚,仅可容吾愁”(《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作》);在李清照词中“愁”还可以到处移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在李煜词中,愁像春天的春天江水那样滚滚东去、不可遏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像是春天的青草到处蔓延:“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贺铸《青玉案》则用五种形象化的事物烟、草、风、絮、雨来显示闲愁的繁多、浓重、绵延不绝:“试问闲愁都儿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形成一种复合比喻。  再如音乐,是种作用于听觉的声音,不可视也不可触,但如何让它可视可可感、可触可摸,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比喻做到了这一点。诗人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音乐轻音和重音的交错弹奏,就不只是听觉,也有视觉;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形容乐境中流畅和冷涩两种境界,不止是听觉,也有触觉。再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其中夸张李凭弹奏箜篌的感人力量几乎都是采用视觉,如“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等。这中间又夹入触觉、想象和夸张。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也是如此,不止有大量的听觉比喻,也有

视觉和触觉,如开篇的一连串比喻就是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銮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2、使具体的形象的变得优美动人  如咏雪,唐朝张打油有首打油诗:“江上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诗颇有幽默感,不愧称为“张打油”,此诗的比喻虽然准确,但形象却不够优美,而优美则是比喻的一个要素,例如我们形容夫妻恩爱、朝夕相伴,可将他们比喻成鸳鸯鸟,连理枝,从未有人将他们比喻成血吸虫,因为其形象丑陋又有害人体,但如仅从准确性来说,血吸虫倒是雌雄同体,从不分离的。《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似’;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这位得到谢安称赞的兄女即是著名才女谢道蕴。比起谢朗(小名胡儿)的比喻“盐撒空中”,谢道蕴的“柳絮因风起”确实高明得多。试想一下,无数盐粒从空中落下,会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而柳絮迎风起舞,则妙曼而美好。岑参的《白雪歌》形容飞雪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徐陵“三晨喜盈尺,六出儛崇花”,骆宾王《咏雪》:“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吴均《咏雪》:“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卢梅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张元“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等,这些关于“雪”的比喻除了准确外,或是优美,或是雄奇,都给人美的享受。  3、使情感抒发更加充沛、更加感人  诗歌最重要的特征是抒情,没有抒情就没有诗歌,叙事诗也不例外,因此,对诗中吟咏的事物必须动之以情,运用比喻就是使诗歌富有抒情性的手法之一。如贺铸的词《半死桐》: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是一首悼之词,表现作者对亡妻赵氏的深挚追怀,以情思缠绵,婉转工丽见长。词中通过旧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长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出语沉痛,情真意切,哀怨凄婉,动人肺腑。词中除了上片起首二句用赋体直抒胸臆外,多用比喻,比喻使其哀怨思念之情更加凄婉、更加深沉。首先,词牌《半死桐》就是个极为准确形象的比喻。唐代李峤《天官崔侍郎夫人吴氏挽歌》中有“琴哀半死桐

”之句,贺铸引来比喻丧偶后失去了自己的另一半,就像梧桐半死一样。李商隐《石城》诗:“鸳鸯两白头”,贺铸又引来改写成“头白鸳鸯失伴飞”,与“梧桐半死清霜后”形成精妙的对偶比喻句式。它比起李峤和李商隐的诗句,不仅形成工整的对句,形式更为精美,由于由单比变成复合比,情感上也更为哀怨、动情。紧接着的“原上草,露初晞”化用汉乐府丧歌《薤露》篇中的“薤上露,何易晞”,与“梧桐半死清霜后”两句共同构成“博喻”,由对亡妻的悼念进入人生苦短又“去日苦多”的更为深沉的悲哀。从中不仅再一次感到贺铸深厚的文学修养、化用前人成句的功力,也看到词人运用比喻的极为高明技巧。  比贺铸稍后的吴文英有首《风入松》,其上阙也是多用比喻: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其词典雅谐畅、含蓄委婉,能于工丽的周邦彦与清空的姜夔之外,别开生面,自成一格,很得力于比喻手法的运用。吴文英一辈子没有做过什么官,却也算不上隐士,以江湖游士身份辗转依附于官僚权贵之门,生活来源倒不匮乏。吴文英年轻时在杭州与一女子相恋,度过一段极为浪漫的生活。在词人离开杭州的十多年间,曾多次回忆这段恋情,也都是用柳、雨、荷、孤燕作喻:“泪香沾湿孤山雨,瘦腰折损六桥丝”(《昼锦堂》),“西湖断桥路,想系马垂杨,依旧欹斜。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向谁家”(《忆旧游》)。十多年后,词人后再次赴杭,闻女子已死,词人悲痛异常,写下《青玉案》亲自祭悼,词的开头也是以柳作喻:“短亭芳草长亭柳,记桃叶,烟江口”。在这首《风入松》中,诗人除了环境的渲染和气氛的烘托外,也多用暗喻,如“愁草瘗花铭”即是以花喻人,以“瘗花”暗喻美人已逝,以“愁草瘗花铭”来暗喻对昔日情人的追悼。追忆昔日,那楼前小道上的履痕足印,花前柳下的笑语轻声,携手分离处的黯然神伤,都勾起词人难以消除的隐痛,“一丝柳,一寸柔情”这个贴切的暗寓使这种伤痛更加形象、更加感人。  在中国古代词人中,用比喻来抒情并取得出色成功的例子相当多,如秦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如愁”;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双燕飞”,“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周邦彦“并刀如水,吴盐胜雪”,“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

钿坠处遗香泽”,黄庭坚“月仄金盆坠水,雁回醉墨书空”,“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等等。  4、使诗中的人生哲理含蕴更为丰厚、更为深沉  古文中的比喻与古诗中的比喻,有所不同。说理性散文中的比喻,只是用来说明道理。在说理性散文中,只要是能说明道理,可以用不同的比喻,而且比喻本身并不是道理,如买椟还珠、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等。诗歌则不同,诗的比喻往往成为诗的形象一部分,那种通过比喻来阐释哲理的成为哲理诗或诗中蕴藏的理趣。这种寓意就在形象之中,而不是到形象外去寻找,如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此诗是慨叹人生的不可知性,也夹杂着生命短促、世事苍黄、物是人非的叹喟,充满一种迷茫不可预测的哲学思辨。起因于有次苏轼和其弟苏辙(子由)路经渑池,由于马死了,两人只好骑着跛驴到僧寺去寄宿。兴会所至,在寺庙的一堵墙壁上题下了一首诗。这一次苏东坡故地重游,当初接待他们的老僧却早已死去,只存一座灵骨塔,当年兄弟俩题诗的那堵墙壁也塌坏了。看到物非人也非,东坡百感交集写了这首诗。比喻在这首诗中起了贯穿全篇的关键作用。在苏轼看来,人生在世犹如飞鸿,充满了不可知性,人生踪迹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然在一块雪地上留下了爪印。待鸿飞雪化后,一切又都不复存在了。然而,它毕竟飞过了,飞鸿踏雪的轻盈,不计何处的洒脱,惊鸿一瞥的浪漫,还有那翩然来兮的无悔,飘然归去的无迹,这就是苏轼理解的最优美人生态度!  苏轼还有首题画诗《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其中对“神似”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阐释: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苏轼在阐释的过程中也运用了明喻,指出“形似”的见解就像个孩子一样非常幼稚。诗歌和绘画一样,都要讲究“神似”,讲究本质的真实而不是外表的相似。这个明喻,既让读者形象地看清形似论者的浮浅,也可看出苏轼为人的率直认真。苏轼诗歌中曾多出使用比喻来阐明哲理,如《题西林壁》中诗人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这个比喻来阐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在《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每大雷电但闻云中如婴儿声殊不闻雷震也》中,又用“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来说明同样的道理。在《慈湖夹阻风》中,用“且并水村欹

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来感叹世道的艰难和人心的险恶。在《法华寺横翠阁》中,用“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来阐释江山易代、人生苦短的人生领悟。  元代是一个落后生产力统治先进文明社会的畸形时代,元蒙统治者注重有实际技能的工匠而轻贱上层建筑的文人,有所谓“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儒者的地位甚至不如娼妓。所以,元代汉族士大夫沦落到社会下层,与歌舞娼妓为伍,这种地位上的巨大反差引起心理上的失落和反抗:一方面他们流浪江湖,与统治者不合作,另一方面,又用历代圣贤的遭遇来自我排解、自我安慰,从而产生许多看透世情、逃离是非的小令作品,如关汉卿的《南吕·四块玉·闲适》:“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名利场,钻进安乐窝,闲快活”;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中[离亭宴煞]一段:“蛩吟一觉才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重阳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乔吉《双调卖花声·悟世》云:“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皆表达这些士大夫对功名富贵和世道人情的参透以及坚决不同流合污的志向。诗中以多种事物作博喻,寓理于事,理藏事中。二、比喻的分类  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对比喻进行分类研究是宋代的陈毅,他在《文则》中把将比喻方式分为十种:明喻、隐喻、类喻、话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这种分类过于繁复,现在一般只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借喻(曲喻)和博喻等几种。另外,有的学者又从比拟对象上进行划分,分为“以人喻人”、“以物喻物”、“以人喻物”和“以物喻人”四类。  (一)从比喻方式划分  1、明喻  就是被比的事物和用来作比的事物都出现,并用比喻词连接起来。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比”、“似”、“如”、“同”、“仿佛”等。如《卫风·硕人》篇形容一位美女:“手如柔芙,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使用的就是明喻。  中国古典诗词中,使用明喻的诗词很多,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形容飞雪的比喻诗句篇六
《初一人语文文言复习题》

《童趣》练习

一、本文选自 ,作者 是 代文学家

二、给下列划线的汉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稚( ) 藐( ) 拟( ) 项为之强( ) 怡然( ) 土砾( ) 壑( ) 庞然大物( ) 癞虾蟆( ) 鹤唳云端 童稚 miǎo 小之物 páng 然大物 凹者为hè yí 然自乐

三、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明察秋毫: 鹤唳云端: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四、解释词语(注意通假字及词类活用)

1

3.

5.

7.

9.11.

13.15.

17.

19.

21.

五、解释一词多义

观 项为之强、以从草为林 二虫尽为所吞 昂首观之

作青云白鹤观 以 之 徐喷以烟 以丛草为林 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

2. 4. 6. 8.项 10. 12. 14.唳 16.壑 18. 20. 22.

六、解释句子

1、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 昂首观之,项之为强。

4、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5、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6、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依然称快。

7、 定神细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8、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

9、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1、 七、简答题

2、 第三段中最能表现“物外之趣”的句子是那些?

3、 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对此你如何理解?

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件趣事

5、 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富有情趣的人?

《 论语》习题

一、基础知识

1、本文中的“子”指的是 ,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 教育家,

学派创始人。

2、《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语录 体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3、特别注意的是,本文的作者不是孔子,而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4、重点字词的读音

(1)说( )乎 (2)论( )语

(3)乐( )乎 (4)不愠( )

(5)三省( )(6)传( )不习乎

(7)罔( ) (8)殆( )(9)诲女( )

5、出自本文的成语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见贤思齐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任重道远 (6)死而后已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关于内容分类

(1)谈学习方法的:

(2)谈学习态度的:

(3)谈品德修养的:

二、关于字词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 2、诲女:

3、是知也:

(二)词类活用

1、温故 故 2、吾日 日: 3、知新 新:

(三)其他

1、时习之 时: 习:

2、朋: 3、人不知 知: 4、愠:

5、君子: 6、三省 三: 省:

7、信: 8、传:

9、知新 知: 10、可以:

11、罔: 12、殆:

13、思齐 齐: 14、善者:

15、弘毅: 16、仁以为己任:

17、其恕乎 其: 恕: 18、不欲 欲:

19、施: 20、于:

(四)一词多义

为 1、为人谋 : 2、可以为师也:

3、知之为知之: 4、仁以为己任:

三、重点句子翻译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人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5、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山市》练习卷

1、解释文中括号前的黑体字。

奂山山市,邑( )八景之一也,然( )数年恒( )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 )

饮( )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相顾( )惊疑( ),念近中( )无此禅院( )。无何( ),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 ),始( )悟( )为( )山市。未几( ),高垣( )睥睨( ),连亘( )六七里,居然( )城郭( )矣。中( )有楼若( )者,堂( )若者,坊( )若者,历历在目( ),以( )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 ),城市依稀( )而已( )。既而( )风定天清,一切乌( )有,惟( )危( )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 )皆( )洞开( );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 ),楼愈高,则( )明渐少。数至八层,裁( )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不可计其( )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或( )凭( )或立,不一状( )。逾时( ),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 );倏忽( )如( )拳如豆,遂( )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 ),与世无别,故( )又名“鬼市”云。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青冥( ) 飞甍( ) 高垣( ) 禅院( ) ....

逾时( ) 连亘( ) 倏忽( ) 窗扉( )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A、然数年恒不一见( ) B、 始悟为山市 ( ) ..

尘气莽莽然 ( ) 可以为师矣( )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项为之强( ) ..

C、见宫殿数十所( ) D、 又闻有早行者( )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 ) ...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4、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5 填空

⑴《山市》选自 ,作者 ,字 ,号 ,世称

“ ”, 代文学家。

⑵文中“惟危楼一座”中的“危楼”两字,我们不由地联想到李白在《夜宿山寺》中的

1、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 , ”两句诗。

6问题探究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2)文中山市蜃景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课文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运用科学知识,请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解释?

25课《世说新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编著的《 》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

⑴内集( ) ⑵儿女( ) ⑶俄而( ) ⑷欣然( ) ⑸差可拟( ) ⑹未若( ) ⑺因风起( ) ⑻即公大兄无奕女( )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文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

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6、对 “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

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 、

句:⑴ ( 2)、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 ) ⑵太丘舍去( ) ⑶去后乃至( ) ⑷尊君在不( )( ) ⑸待君久不至( ) ⑹相委而去( ) ⑺家君( ) ⑻下车引之( ) ⑼元方入门不顾( )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

6.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的道理。

30 寓言四则

一、每则寓言的寓意。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2、《蚊子和狮子》:

3、《智子疑邻》:

4、《塞翁失马》:

二、词类活用。

1、天雨墙坏:雨 2、其家甚智其子:智

3、家富良马:富 4、胡人大入塞:大

三、古今异义。

1、其邻人之父亦云 父:

2、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

3、人皆吊之 吊:

4、居数月 居: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此何遽不为福乎?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形容飞雪的比喻诗句篇七
《七年级语文9.19》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

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编著的《 》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

⑴内集( ) ⑵儿女( ) ⑶俄而( ) ⑷欣然( ) ⑸差可拟( ) ⑹未若( ) ⑺因风起( ) ⑻即公大兄无奕女( )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文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

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6、对 “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

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 、

句:⑴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 ) ⑵太丘舍去( ) ⑶去后乃至( ) ⑷尊君在不( )( ) ⑸待君久不至( ) ⑹相委而去( ) ⑺家君( ) ⑻下车引之( ) ⑼元方入门不顾( )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

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的道理。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

6.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

一只送上门的獾

①这是发生在自然灾害时期的故事。

②刚入冬,我家就揭不开锅了。好不容易盼来救济,却只有高梁面和红薯干。那时我

刚刚6岁,却患有严重的胃病,吃红薯干,胃里反酸、烧心;吃高粱面,大便干燥。三番五次折腾,我的胃病就更厉害了。村里的医生说得赶紧吃有油水的东西调养,最好是肉,否则我的小命就难保了。妈妈当时就哭了: “家里连白面都没有,又到哪里找有油水的东西?”

③一天夜里,妈妈有些兴奋地对我说: “青子,你还记得栖霞岭上咱家自留地对面

那个獾洞吗,明一大早妈带你把那只老獾熏出来,煮了给你吃好不好?”我一下子来了精神。

④第二天,母亲用大号篓子背着麦糠和工具,牵着我来到那个獾洞旁。母亲笨拙地点

燃麦糠,把明火吹灭之后,就用芭蕉扇子不停地往獾洞里扇,呛人的浓烟顺着洞道直往洞里灌。只等被熏得晕头转向的獾刚一出洞,就把它罩进袋子。

⑤不一会儿,一阵急促的咳嗽声从洞里传出来。只听“唿”一声,一只老獾猛地从洞

口蹿出去好远,母亲手中的袋子竟没来得及将它罩住。这只獾并没逃窜,而是龇着牙,围着母亲一边转一边怒吼。这样折腾了一会儿,它又忽然变招猛地朝我扑来,紧紧咬住我的裤脚不放,我竟被它拖了个仰八叉,吓得哇哇大哭。它边吼边往远处退,母亲就这样被它一步步引到距离獾洞四五十米远的地方。

⑥这时候,只见獾洞里依次探头探脑地走出5只小獾。老獾面对獾洞凄厉悠长地叫了一

声,那些小獾立即一路狂奔至一个长满野草的陡坡前,而后一个个抱紧脑袋,像皮球似的滚了下去。

⑦“天哪,这只老獾什么时候又生出了一窝小崽子啊?”等到母亲反应过来的时候,那

只老獾像完成了此生一大夙愿似的,不紧不慢地钻进酸枣丛,盯着母亲目不转睛地看,眼神中有惊恐,有紧张,似乎还有几分堡意。

⑧几天后的一个晚上,隐隐约约看到一只活物在院子里转来转去,竟是逃脱的那只老獾。第二天、第三天,那獾还是在这个时间,照常来到院子里,像在乞求什么。母亲猛地意识到獾是饿得走投无路了,才冒死来求助人。

⑨“这年月,人都有被饿死的危险,一只老獾带着5个獾崽子生活也不容易啊!”母亲

自言自语。我牵着母亲的衣袖说:“是不是约上邻居把它堵在院子里,活捉它。”“现在逮住它不成问题,可它的5个孩子从此就没娘了啊!”母亲把蒸笼里仅有的两个玉米面窝头,拿在手里掂了又掂,而后拿起一个,跑到离獾四五米远的地方,一甩手,扔给了它。那獾抬头望望母亲,往窝头处挪了几步,确定没有危险后,才叼起窝头一步一回头地走远了。

⑩之后,这只獾便隔三差五地来我家院子里求食,母亲则根据家里的情况,有时给它一

个高梁面窝头,有时给它一串红薯干。那獾看上去老了许多,一走一晃。

一个月后,我依然在死亡线上挣扎。一天凌晨,突然听到房屋门板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母亲胆小,天大亮才去开门。低头一看,竟是那只老獾。母亲轻轻推了它一下,它一动不动。老獾死了。它的头部和门框上有大片血迹,还没完全凝固。

邻居张爷爷看到这情景,惊讶不已,他说: “獾感觉自己快要死去的时候,总会选择

一个干净又隐蔽的洞穴作为长眠之地。”他打了一辈子的猎,还没有见过老死在外边的獾,

而自己送上门来的事情,他也是第一次看到。

母亲抱起这只足有30斤重的獾说: “难道你是故意撞死在我家门前的?你是把你的肉身当作礼物来报恩的吗?”母亲哭了,无论如何也舍不得把这只獾吃掉。第二天,舅舅悄悄把这只獾剥了皮,取了肉,为我家留出一半后,把余下的一半一锅炖了。我和邻居吃得满嘴流油,母亲却始终避着,连一口汤都没喝。

第二年,我们那一带获得了几十年不遇的大丰收。母亲精选了一堆饱满的麦子,一把一把装进獾皮里。因为装得太满,看上去像是一只待产的獾妈妈。母亲说: “就让我用最好的粮食安慰你那饥饿而善良的灵魂吧……”

1.请按以下提示将与本文事件相关的内容填充完整。

(1)故事的起因:

(2)故事的经过:

(3)故事的结果:

2.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第⑤段和第⑧段中加点的两个“竞”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4.文中画线的语句写老獾眼神中有“惊恐”“紧张”与“得意”,请你据此具体说说老獾当时的心理活动。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

答:①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答: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飞雪的比喻诗句篇八
《两则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

第一套

语言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4)差可拟

(5)去后乃至 (6)太丘舍去

(7)入门不顾 (8)与友期行

(9)时年七岁 (10)尊君在不

(11)相委而去 (12)下车引之

2. 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则是无信

C.相委而去 D.下车引之

3.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待君/久不至 B.即公/大兄/无奕女

C.与儿女/讲/论文义 D.元方/人门/不顾

4.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1)即公大兄 (2)尊君在不 (3)君久不至 (4)君与家君

5.下面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1)《咏雪》:

(2)《陈太丘与友期》:

课内精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9、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

10.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11.《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12.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课外选读·故事两则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②,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③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⑤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⑥。(选自《宋学士文集》)

第二套

[课时训练]

一、 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朝代)人___(姓名)组

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地点“____”人物____事件“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风起( )( ) 俄而雪骤( )( )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

相委而去( ) 入门不顾( ) 下车引之( ) ....

公欣然曰( ) 太丘舍去( ) ...

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 ..

C.尊君在否(bù) D.友人惭(chán) ..

四、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 ..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

五、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

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差可拟( ) ...

柳絮( ) 无奕( ) ..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阅读诗歌《春雪》,回答问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这首诗的体裁是 ,从内容上看是一首 。

8、这首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 。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赋予白雪以人的感情,显得生动活泼。 以“飞花”喻雪,不仅形似,而且生动形象地写出动态美,与春天的景象吻合。

9、请以“雪”为喻造一个句子:

八、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

B、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

C、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 .

D、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 .

九、阅读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 , (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

④下车引之( ) ⑤尊君( ) ⑥家君( )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子将安之

C、良愕然,欲殴之 D、投诸渤海之尾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形容飞雪的比喻诗句篇九
《雪的诗》

.《沁园春·雪》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江雪》宋.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3.《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江州雪》唐.白居易

新雪满前山,初晴好天气。日西骑马出,忽有京都意。

城柳方缀花,檐冰才结穗。须臾风日暖,处处皆飘坠。

行吟赏未足,坐叹销何易。犹胜岭南看,雰雰不到地。

5.《赴京途中遇雪》唐.孟浩然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6.《雪中书怀》唐.杜牧

腊雪一尺厚,云冻寒顽痴。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

愤悱欲谁语,忧愠不能持。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凡称曰治具,小大无不施。明庭开广敞,才隽受羁维。

如日月恒升,若鸾凤葳蕤。人才自朽下,弃去亦其宜。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牵连久不解,他盗恐旁窥。

臣实有长策,彼可徐鞭笞。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

斯乃庙堂事,尔微非尔知。向来躐等语,长作陷身机。

行当腊欲破,酒齐不可迟。且想春候暖,瓮间倾一卮。

7.《咏雪》唐.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8.《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9.《苑中遇雪应制》唐.刘宪

龙骖晓入望春宫,正逢春雪舞东风。

花光并洒天文上,寒气行消御酒中。

10.《对春雪》唐.韦应物

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州贫人吏稀,雪满山城曙。

春塘看幽谷,栖禽愁未去。开闱正乱流,宁辨花枝处。

11.《对雪》唐.杜甫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从罄,银壶酒易赊。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

12.《雪中遇直》唐.窦群

寒光凝雪彩,限直居粉闱。恍疑白云上,乍觉金印非。

树色霭虚空,琴声谐素徽。明晨阻通籍,独卧挂朝衣。

13.《雪花飞》宋.黄庭坚

携手青云路稳,天声迤逦传呼。

袍笏恩章乍赐,春满皇都。

何处难忘酒,琼花照玉壶。

归袅丝梢竞醉,雪舞郊衢。

14.《春雪》唐.韩愈

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

已讶陵歌扇,还来伴舞腰。洒篁留密节,著柳送长条。

入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遍阶怜可掬,满树戏成摇。

江浪迎涛日,风毛纵猎朝。弄闲时细转,争急忽惊飘。

城险疑悬布,砧寒未捣绡。莫愁阴景促,夜色自相饶。

15.《终南秋雪》唐.刘禹锡

南岭见秋雪,千门生早寒。闲时驻马望,高处卷帘看。

雾散琼枝1.《沁园春·雪》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江雪》宋.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3.《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江州雪》唐.白居易

新雪满前山,初晴好天气。日西骑马出,忽有京都意。

城柳方缀花,檐冰才结穗。须臾风日暖,处处皆飘坠。

行吟赏未足,坐叹销何易。犹胜岭南看,雰雰不到地。

7|评论

2008-10-21 12:24xuyong0626| 三级

我觉得这是最好的!

《沁园春·雪》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评论

2012-12-12 20:00粉色录痧| 三级

散漫天涯色,乘春四望平。不分残照影,何处断鸿声。

缭绕先经塞,霏微近过城。因风低未敛,带雨重还轻。

干吕知时泰,如膏候岁成。小儒同品物,无以答皇明。

春雪空蒙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

这是雪与人的静思之情的很好结合,是封建社会才女的寂寥,窗内窗外人与雪的情景交融,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背景,这是文学作品与一定的社会背景有联系的典型例子。

燕上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这是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我们要学习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11543.html

    【形容飞雪的比喻诗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