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送别的诗句

| 职称日语 |

【www.guakaob.com--职称日语】

3送别的诗句篇一
《送别诗3》

《唐诗宋词》重点(4)友情送别诗词论析

在第三章友情送别诗词论析里,我们的重点是第三节《唐人送别诗论析》、第四节《宋人送别词论析》和第五节《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分析》。

一、唐代送别诗

唐人送别诗极多,其中的优秀代表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在唐代送别诗中,要重点掌握盛唐的送别诗。 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1)所抒发的情感在离愁中蕴含昂扬乐观、积极奋进的情绪。离别是悲哀的,但是盛唐诗人笔下的离别和悲哀,是少年人的离别,少年人的悲哀,它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积极乐观的情绪,充满了梦想和希望,也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而这些正是盛唐的独有的精神风貌。如高适的《别董大》中的名句“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非常豪爽昂扬。高适的《别董大》共两首,另一首写道“六翮飘摇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这时的高适正出于贫贱坎坷的困境之中,但是他仍然满怀信心和力量地唱出了这样豪爽昂扬的调子。这临别寄语豪迈雄壮又体贴入微,朴实无华又卓绝警拔,和王维、王勃的佳作一样传唱千古。

(2)语言深入浅出,浑然天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就都是这样的作品。唐人将它谱成歌曲,反复咏唱,称为“阳关三叠”。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史上,再没有第二首歌曾经如此被人们普遍长久地歌唱过。客舍、杨柳,这也是一个典型的送别场景,但是没有萧瑟凄清的意味,却显得非常清新明朗。雨后的客舍,屋瓦青青,显示着凝净永久。而新发的柳叶,则透着活泼的春意。这暗示着整首诗的基调也会是明朗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之外是没有昔日的朋友了,但是这阳关之内,却实实在在是有着老朋友,有着老朋友的思念与牵挂的。这两句平平淡淡,却含蓄蕴藉,低回不尽。 《黄鹤楼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在烟花三月最美丽的春天,送朋友去往繁华富丽的扬州。这样的离别引起的不是伤感,而是一种向往和畅想的愉悦。“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尤其富有含蕴,诗人伫立遥望,友人的孤帆已经消失在碧空尽头,只剩下那一江春水,浩浩东流。而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对他去处的向往,也借着凝望江水传神地表达出来了。

(3)形式上大多是七绝或七古,绝句和七古是最奔放的诗歌语言,这自由奔放的语言和自由解放的精神相得益彰,共同地体现着盛唐诗歌的气象。

二、宋代送别词

到了宋代,词作为新的文体,在文坛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宋人的送别词作品很多。教材中把宋代的送别词归结成以抒情为主和以言志为主两类。前者重在抒写离愁别恨,如苏轼《南乡子·送述古》、陈与义《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等,风格偏于缠绵婉曲。后者重在抒怀言志。

以言志为主的宋代送别词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上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则在送别中寄寓胸怀抱负,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

(2)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等都是此类的代表。

三、送别诗词中常见意象

所谓意象,也就是包含了很多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其中的“意”是主观的,精神的;而“象”则是客观的、物质的。意象是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到了唐宋时很多意象所包蕴的“意”都已经固定下来,了解这些意象对进一步了解诗歌是非常有意义的。

唐宋送别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很多,长亭、南浦、杨柳、美酒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意象。 长亭:(1)意象的源起: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 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2)意象的使用: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规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李叔同《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南浦:(1)意象的源起:这一意象多见于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南浦是水路送别的地 点。南浦成为送别诗词的常见意象,要从屈原的《九歌》说起。《九歌·河伯》中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的句子。此后,经过江淹的《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开始在送别诗词中大量出现。南朝时期是诗歌创作比较兴盛的时期,于是南浦的意象在诗歌中也逐渐多起来。到了唐代,南浦也就成了送别诗词中的常见的意象。(2)意象的使用:唐宋送别诗词中“南浦”的使用非常频繁,如王维《送别》“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柳永《倾杯》“看看送行南浦”,张元干《贺新郎》“更南浦,送君去”等。(3)意象的衍生:“南浦”成为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意象,人们只要看到这个词就自然会联想起离别, 于是“南浦”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有时直接写作“别浦”,而唐代教坊的《南浦子》曲,宋代词牌中的《南浦》,也多用来写惜别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

杨柳:(1)意象的源起:这个意象要从《诗经》说起。《小雅·采薇》中有这样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归,雨雪霏霏。”从这里开始,杨柳的依依之态和离别的依依之情连在了一起。杨柳成为送别诗词的常见意象,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中国人是非常喜欢谐音的,“柳’和”留”是谐音,折柳送别寄寓着殷勤挽留的意思。因此,汉乐府中有《折杨柳》的曲子,这曲子是从西域传进来的,原本是写战争的。但是到了南朝和唐代,由于杨柳与离别的紧密相连,人们经常用它来写离愁别恨和思乡念远之情。(2)意象的使用:唐宋送别诗词中也多用“杨柳”来抒写离别之情。如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又如柳永《雨霖铃》:“明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3)意象的衍生:杨

柳的意象与南浦一样,与离别联系到一起。以至于在不是写离别的诗词中,柳也满含离别的伤感,如周邦彦的《兰陵王·柳》。

送别诗鉴赏示例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例、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一)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 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 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三)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

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

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开心。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于一般的凄清缠绵、低徊留连,悲凉伤感的情调之外,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失了,而李白还在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又作《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在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和场面。宴席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喝过三巡,殷勤告别的话已说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借物衬情的,如杜牧坦率真挚、留恋缠绵的七绝《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诗三、四两句描写别情,作者没有正面表现,而是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会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常带着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在诗人的眼里,蜡烛的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蜡烛拟人化了。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了。结句的“到天明”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借景抒情的,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凭画外的诗人自我形

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也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3送别的诗句篇二
《送别诗(三)》

3送别的诗句篇三
《离别、送别的诗句》

离别、送别的诗句

1.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0.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

1.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把意思写出来就是咯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3送别的诗句篇四
《送别诗三首》

鉴赏·评论 送别诗三首(2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诗人的生平资料。

2.熟读诗歌,积累精妙的写景、抒情名句。

相关课程标准

“了解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学会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位诗歌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领悟重点诗句的情味。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人间友情的美好,懂得珍惜友情。 评价任务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节奏和感情基调。

2.大胆想象,悟出诗歌传达的情感。

3.比较探究,品味三首诗的异同。

4.链接生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

1.情景创设:(播放乐曲《送别》)

千百年来,故园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离别,留给人的总是无限的惆怅。古人常用杨柳、杨花或柳絮来表达离愁别绪。同是送别,表达的情感又不尽相同:或挽留,或祝福,或劝慰。让我们一起走进《送别诗三首》,去慢慢品味那无限的离愁别绪吧!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送别》的乐曲,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设一种浓郁的人文氛围,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很自然地走进诗的意境。)

2.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

(3)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人间友情的美好,懂得珍惜友情。

二.自主学习

1.有法可依 (教师介绍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

(2)重朗读,明诗意;

(3)多想象,悟诗情。

2.作者名片 (学生根据资料,为三位作者设计名片。)

学生卡片展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人称“诗佛”,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作品有《送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等。9岁就负有才名,19岁赴乡试中解元(即第一名举子),21岁成进士。 苏轼曾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此诗为赠别

而作,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公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擅长五律、五绝及七言歌行,在“初唐四杰”中最杰出。有《王子安集》,《全唐诗》存诗二卷。“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是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别董大》:高适(约701-765),字达夫,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和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在唐人赠别诗篇中,有凄清缠绵、徘徊留连的,有慷慨悲歌、豪放健美的。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董大,可能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3.诗题解说 (学生以解说的形式写出对诗题的理解。)

学生解说展示

《送元二使安西》:诗题又作《渭城曲》。使,出使。本诗是作者送别好友元二时所写的一首抒情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动词,到。之任,是赴任的意思。本诗为送朋友杜少府到蜀州赴任时所写。

《别董大》: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朋友董大时写的。“别”表明诗歌的内容是离愁别绪,言离别之苦。

三.交流研讨

1.读一读:

(1)读准字音

浥 阙 宦 歧 曛

(2)读准节奏:

七言古诗多为二二三,五言古诗多为二三。

(学生听录音朗读,跟读,自由读,有感情地赛读,并适当作些点评。)

2.写一写

(1)自主读诗,学生用笔在诗句旁边对字词作批注,并写下对古诗大意的理解。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互议释疑,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读诗、批注、思考、交流等实践活动,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真正读懂诗意。)

学习成果汇报

(1)《送元二使安西》:

①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点明地点) 朝(点明时间):早上 浥:湿润(注意字形)轻尘:尘埃 师:这一句你认为怎样读?指几名学生读。

②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舍:shè 新:焕然一新。

师: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和前一句连起来读读。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更尽:再饮完。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读出来,好吗?

④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师: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元二喝下这杯酒了吗?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读出来。

诗意:朋友,请再干了这杯酒。待你将来凯旋而归,西出阳关的时候,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惟有这渭城的细雨,青青的客舍,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还会像今天一样在此恭侯。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阙(què):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 宦(huàn):做官的意思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无,同“毋”。

无为:不要。歧路:分手的路口。儿女:青年男女。沾巾:沾湿手巾,指哭。 (学生带着感受,配乐诵读。)

诗意: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3)《别董大》:

曛:天色昏暗。前路:将要去的地方。识:赏识。

诗意:落日黄云,大野苍茫,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感到日暮天寒、游子何往之感。因人才而沦落至此,即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领悟诗意诗情,教师紧扣重点词句,针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交流,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乐趣,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3.悟一悟

引导学生再次诵读这三首诗,感受诗的文字之美,体会诗人所传达出的真挚情感。

(学生交流讨论后,各抒己见。)

小结:三首诗都传达出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4.赏一赏

你最欣赏三首诗中的哪句,为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诗人与友人会说些什么?并选取一首古诗,根据诗意画一幅画。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杯酒中。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把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3)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一改前两句的哀怨、惆怅、消极,而成为开朗、振作、进取。劝友人不要因离别而伤感。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还会结识许多新的知己,因为你才华出众,

人品又好,天下谁人不识?谁人不敬?谁人不乐于结交呢?最后一句既是对友人的热情赞美和深情劝慰,也是诗人的一种自慰:我也不用太过分伤感,我友人这么好,他一定会被天下人欣赏和敬重的。诗人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皆蕴含其中。语句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通过想象再现诗歌描绘的送别情景,走入诗的意境,体会诗句中蕴涵的深情,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5.比一比

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看看三首诗在格律、内容、情感、写法上有怎样的异同?

(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三首古诗之间的对比,使学生深化了情感体验,真切地体会到人间贵有真情在。)

四.检测拓展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进一步体会诗人用字的妙处。

(1)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2)千里黄云白日(),北风()雁雪纷纷。

2.把三首古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默写在自己的名言警句本上。

3.你还知道哪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仿照《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的评点方法,写出自己的评点。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应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扩大知识范围,体味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五.反馈总结

1.学生谈收获。(回应教学目标)

2.结束语:

人间最深情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诗歌,是文学王冠上的明珠,它让我们亲近生活。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有人说离别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们要学会珍惜友情。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这些诗才被称为民族的瑰宝。就让我们在诗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吧!

3.作业:

(1)背诵、默写《送别诗三首》。

(2)同学们,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面对初三的离别,请用学过的诗句,或自己创作的诗句和老师话别。

(3)在班级举行“古诗展示会”,从自己所积累的古诗中选取一首,通过感情朗读、诗配画、讲故事、演唱等形式展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将对古诗的读、诵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在诵读中感悟,在学习中有所发现,在表达中加深体会,在情景中完成对诗意的理解,在理解和体会中去背诵。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让学生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深刻品味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朗诵诗歌的方法指导较细致,学生感情较投入,积极性较高,有利于理解诗意。

学生活动较充分,特别是“交流研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让学生读、写、悟、赏、比五步,将诗歌的内容、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把三首诗相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并与《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一文链接,学会对古诗进行点评,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

在“比”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对借景抒情、古诗的点评等方法指导不够具体,学生理解得不够深入、透彻。

3送别的诗句篇五
《第三章 友情送别诗词论析》

3送别的诗句篇六
《送别诗》

3送别的诗句篇七
《送别诗》

3送别的诗句篇八
《关于送别的古诗》

3送别的诗句篇九
《常见的关于送别的诗句》

常见的关于送别的诗句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唯见长江天际流。

2、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为一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6、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8、送元二使安溪

王维 渭城朝雨沪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9、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12、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3、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4、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 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 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 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 离别何足叹。

15、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16、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流急。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7、送李侍赴安西

高适

1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18、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9、送别诗

隋 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2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12442.html

    上一篇:关于手的描写

    下一篇:习惯有你的说说

    【3送别的诗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