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文篇一
《媒体解读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媒体解读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5年04月10日18:41 综合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4月10日电 (万鹏) 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使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四个全面”既是重大的战略布局,也体现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近日,由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个全面”学习读本》隆重推出,该书首次全面、完整地解读“四个全面”的内涵和精髓,告诉读者这个战略布局为什么对于当下的中国如此重要。以下是内容摘录: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向何处去?对于世界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远比100年前重要得多。在中国国内,1992年的市场化浪潮、1997年的香港回归、2001年的加入WTO、2003年的抗击“非典”、2008年的奥运盛典,这一连串里程碑式的事件,刻画了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迈向复兴的轨迹,也将那个不曾消失的疑问一次次推上前台:中国将走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陆续得到清晰的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此构建成型。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基础,又对理论创新提出新的要求。 “四个全面”之思想脉络 开辟中国道路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变化,科学分析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生动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极大鼓舞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奋斗激情。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一个逐步提出和成型的过程。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重申这一奋斗目标,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则提出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起草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强调“四个全面”协调推进,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深刻表明我们党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自觉,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勇于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必将开辟中国道路新境界,成为当代中国新航标,书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四个全面”之现实逻辑 拎起了中国发展的总纲
中国人历来重战略。在中央看来,21世纪的头二十年是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达到总体小康的目标之后,中国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判断并未改变,但是其内涵和条件正在发生变化。这种新变化集中体现为,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上,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四个全面”在这个时候提出,从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的高度,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拎起了中国发展的总纲,确立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要矛盾、重点领域、主攻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在本质上是发展的问题,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这个发展的主要内涵,是提质增效、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奔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描绘出全面小康社会的清晰图景。小康梦的升级版,为中国梦注入更多实实在在、
鼓舞人心的内容。“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与“大家好,民族好,国家才会好”相互激荡,从最贴近民心的角度激发起全面小康的无尽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生产力、创造力和社会活力迸发的闸门,如何让这喷薄的洪流奔涌在既定的河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所介绍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就开始着手研究和考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成为中共党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从严治党始终是我们党的自身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党90多年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八项规定为肇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深入拓展,以重拳反腐为强劲动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成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个全面”之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通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现实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标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举措,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清晰路径,“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集中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来”。这些创见,清晰地标定了“四个全面”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摸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从单兵突进到全面统筹,从“四个现代化”到“第五个现代化”和“五位一体”……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沿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思想脉络,我们党对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不断深入。“四个全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最新科学社会主义观一系列基本理论观点的总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信仰、继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优良传统的必然成果,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行动指南。它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统一于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它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今天的中国,“四个全面”正是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应时代关切、实现人民福祉、建设现代中国的基本方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把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统一于造福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一定能够实现。(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原标题: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逻辑与思想脉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文篇二
《四个全面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
论文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构建“四个全面”, 这一战略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这一战略布局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的结晶。“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善、发展和创新。
主题词:四个全面 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奋发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既是战略思想,又是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善、发展和创新。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总方针。
一 、“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拓展
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大问题,历经几代共产党人艰辛探索。“四个全面”的基本思想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有一个继承和延续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取得了探索的成果,也在战略布局问题上都有自己的探索性成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面临着怎么样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怎么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毛泽东为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三改”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说,“一化三改”就是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战略布局。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蓝图。他首先提出要建设小康社会,并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邓小平也是开创者。他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法制的要求。同时邓小平还强调,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特别是,邓小平为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也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可以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
江泽民在本世纪初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在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江泽民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改革。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江泽民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江泽民还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江泽民在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可以说,“三位一体”的基本纲领,是党在世纪之交的战略布局。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在十八大报告当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胡锦涛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我国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胡锦涛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胡锦涛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胡锦涛在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布局,在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也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党的几代领导人对四个方面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新形势下,我们党依据十八大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精心筹划我们新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是历史逻辑与时代逻辑、思想逻辑与现实逻辑、问题逻辑与规律逻辑相结合的产物,标志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治国理政达到新的时代高度。
二、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伟大实践的结晶
从十八大后到现在这两年多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已经开始逐步展开和越来越清晰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中国梦的必经阶段。在首都各界召开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出有名的八项规定,转作风拉开了序幕。出巡深圳,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十八大的主题就包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讲话中专门强调了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的八项要求。这几次重要会议,也都是聚焦围绕“四个全面”来推进的。
“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都有丰富而深刻的论述。比如,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强调,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从十八大到现在,“四个全面”的创新实践已经全面铺开。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在诸多领域得到落实。推动重点领域立法,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还有就是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经过修改后正式实施;协商民主得到加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例。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中央纪委向中办、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全国人大机关、国办、全国政协这7家单位派驻纪检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修订并全面实施。所有这些,表明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样一个统领下,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三、“四个全面”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全面”贯穿一个系统主题,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主题,同样这个主题也是贯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题。从每一个“全面”到“四个全面”的整体,都生动和深刻地显示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系统主题。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和总的概括。
“四个全面”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模式。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完整准确的概括。在这一道路上,每一发展阶段由于主要
矛盾有其具体表现形式,面临形势有其具体特征。因此,走中国道路还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模式体现出来,可以说,“四个全面”是新形势下中国道路的具体模式。“四个全面”围绕一个战略目标,构建三大战略举措,构成了走向民族复兴的具体道路。围绕保证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我们党推出动力机制、法治保障、领导力量三大战略举措,构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支持系统。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保证,是战略目标与发展动力的统一;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证,是战略目标与治理方式的统一;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领导保证,是战略目标与组织力量的统一。
“四个全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断创新的体系。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创新实践,如此丰富而深刻的创新实践,蕴育和催生着党的理论创新。围绕“四个全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度概括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价值本质;系统阐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发展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论;深刻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大大提高了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深入研究从严治党规律,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推进到更深层次。
“四个全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保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质上也正是从制度建设层面全面推进,为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夯实制度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则是用法治为国家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为国家有序发展提供规范框架,为国家持续发展提供确定空间。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加强制度治党,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改革立制、法治强制、治党用制,相互强化、相互深化,都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社会动力、社会运行、社会主体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中国样本,它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它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它用新的视野、新的方略、新的布局,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途径。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作者:王军伟,中共宁县县委讲师组副组长,县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党史、党建、三农问题等。 联系电话:13884153380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文篇三
《形势与政策四个全面论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治国理政的“牛鼻子”
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牵“牛鼻子”,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和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看,就是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主要矛盾和“牛鼻子”。深刻认识这一战略布局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正确把握其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我们在协调推进中围绕好、贯彻好、落实好这一战略布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法则的创造性运用
“四个全面”的提出,直指当前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住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牛鼻子”。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现实依据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两个得出来、一个提出来”正是对“四个全面”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的精辟阐述和高度概括,而这个阐述和概括契合了“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首先,从国际形势看。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不断加快,世界政治形势总体稳定,但地区热点不断增多,局部军事冲突有所加剧。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给我国既带来机遇,也提出挑战。如何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的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对我们党是一个严峻考验。
其次,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而且“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时都会出现新问题”。比如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科技创新落后的问题、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等。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进行“伟大的斗争”,才能化解风险,解决矛盾,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适应了现实状况的这样一种需要应运而生的。
三、必须在协调推进中围绕好、贯彻好、落实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抓纲带目,抓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一,必须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战略目标,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我们的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均衡的、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我们要推进区域的协调发展,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使数千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第二,必须进一步强化动力机制。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一大战略
举措,我们要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第三,必须进一步强化法治保障。历史经验表明,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较好地解决了法治问题的国家。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办事、依法做事。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科学统筹好改革和法治建设的各项任务。要发挥好“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尊法学法用法守法。
第四,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风政风开始好转,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就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这样,我们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就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文篇四
《四个全面的认识》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班 级:
论文题目:对“四个全面”的认识
小组成员:储成峰(
任课教师:
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材料1311 131002450113) 侯 社 红
社会实践论文摘要
(摘要应客观地概括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不超过230字。)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关键词:科学涵义 哲学高度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梦
教师评语和成绩
注:此页放在实践论文的第二页
对“四个全面”的认识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针对新形势下的机遇、挑战和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
这“四个全面”,每一个都有一个逐步提出、日益明晰的过程。
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意在把人们的无谓之争引导到集中解决“四个全面”中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上来,把一些人的短视、碎片化、满足于枝节的倾向引导到关注我国长远发展、全局发展、根本发展问题上来,把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思路引导到破解难题(全面深化改革)、建构秩序(全面依法治国)、唱响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治国理政全局和根本,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长远,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学习和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内涵,有必要从哲学角度来认识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四个全面”就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我们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不仅是因为它的提出和形成是一个过程,而且它的协调推进也将是一个过程。首先,我们看一看“四个全面”是怎样提出和形成的。其次,我们分析一下“四个全面”将如何协调推进。 从哲学高度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是全局和重点有机统一的原理,在实践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牵住工作中的“牛
鼻子”,抓重点,抓关节点,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敢于点穴位、疏经络,聚焦疑点,破除难点,发力重点,推出亮点。就要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这样我们才能在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中,占“高屋建瓴”之势,得“势如破竹”之效,取繁荣昌盛之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11日,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喜迎新春?联欢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就一语中的,深刻阐述和揭示了“四个全面”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它是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们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延大大拓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正在进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将来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三中全会对我国改革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四中全会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的战略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获得的经验、形成的成果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对今后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出的新要求。“四个全面”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四个全面”来自实践,要发挥好战略布局对实践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并发展之、完善之,然后再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对新的实践又指导之、引领之。“四个全面”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实践中。它的每一个“全面”的演进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它的整体协调推进也将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变动不居的、发展变化的、循环往复的,直到其目标任务的完成,新的历史使命的开始。
“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从哲学高度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在实践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为转移,不能以机械的、固定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看问题。要认识规律、探索规律、遵循规律、把握规律,不做违反规律的事。要树立世界眼光、统筹战略思维、运用创新方法,鉴析好世情、依据好国情、把握好党情,不断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文篇五
《统战系统学习四个全面论文》
明确职能定位率先践行“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确立了党和国家工作的新思路,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四个全面”,来自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对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而言,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现实意义。
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提出“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并且第一次用“战略布局”这个词来概括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这说明这“四个全面”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四个全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路和蓝图。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治国理政需要有大视野、大思路、大战略。尤其是在某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有没有一个科学的治国理政的大思路至关紧要。从党的十八大到现在,一共两年多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发表了大量重要讲话。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执政、如何治国、如何引领国家走向未来的问题,并不断接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1
二、“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
“四个全面”是一个宏大的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就从总体上界定了“四个全面”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四个全面”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四个全面”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改革发展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筑牢党作为领导核心的执政根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三大战略举措,都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也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大战略举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互相渗透,共同推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由党来领导,因此,就必须从严治党。
三、率先践行“四个全面”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开创统战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之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需要团结一切积极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一切社会资源,我们要把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 2
线巩固好、发展好,把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发挥好、运用好,为实现“四个全面”而率先践行共同为之奋斗,以新作为、新业绩彰显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 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升统战全员素质。要抓好“四个全面”贯彻学习,准确把握统一战线成员构成多样、思想多元的特点,运用统一战线求同存异、民主包容的方式方法,引导广大统战干部和统战对象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精神要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的热潮,完善学习长效机制,将学习贯彻“四个全面”引向深入,增强“四个全面”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把握形势有鉴别力,贯彻政策有执行力,研究问题有思考力,开展工作有亲和力,以过硬本领扎实做好统战工作,引导统战对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要汇集社会各界力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发挥统战成员在民主协商中的重要作用。健全民主协商制度,认真听取党外代表人士、非公经济人士等统战对象的意见,协助市委、市政府适时召开党外人士民主协商会、座谈会和情况通报会,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大力推进特约监督员工作。在2014年配备特约监督员的基础上,2015年对市政府具有行政执法权力的所有部门,力争配齐特约监督员。同时,建立特约监督奖惩激励机制,完善聘请单位的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对特约人员工作进 3
行量化,明确具体的评分标准,对表现突出的特约人员进行评优表彰。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库、智囊团的优势,指导和推动统战对象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建设、旅游开发、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执法司法等重点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向市委、市政府提供符合市情、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主动投身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加强与各界统战对象的联系,向他们宣传我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重点,加大牵线搭桥、引进项目的工作力度,通过以商招商、商会招商等形式,为我市争取更多的好项目、好企业,让招商引资工作能取得“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实效,努力开创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三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助推非公经济发展。深入开展“两新组织”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在技术培训、产业服务、金融支持、安全管理、新社会阶层人士创业等方面提供服务。积极搭建银企对接、政企对接平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有效促进非公经济转型升级。为非公经济企业献计献策,做好服务工作。围绕“团结、服务、引导、教育”新八字工作方针和促进“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充分发挥管理和服务非公经济中的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引导和支持非公经济人士夯实理想信念,提振发展信心,树立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继续深入开展非公 4
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光彩事业和感恩行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更加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
四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党外人士作用。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政策规定,重视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建设,从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中发现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才,建立结构合理的党外干部人才库,重点做好副科级领导干部和副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考察工作,并建议组织部门大力使用。今年力争完成市直有关部门党外干部配备工作,将政府重点必配的11个部门配齐党外干部,从而使各层次党外干部后继有人。举办党外代表人士专题培训班,选派党外人士到省社会主义学院培训,完善对培训成果的评估和对培训对象的考核,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和落实党政领导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鼓励深交广交挚友诤友,把联谊交友贯穿于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指导和支持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联谊会团结带领全市党外领导干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和作用,努力把联谊会建设成为优秀党外干部锻炼成长的重要基地。
五要狠抓民族宗教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民族工 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文篇六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热点专题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时事背景】
(一)基本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在本质上是发展的问题,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这个发展的主要内涵,是提质增效、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生产力、创造力和社会活力迸发的闸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从严治党始终是我们党的自身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党90多年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八项规定为肇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深
入拓展,以重拳反腐为强劲动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成熟。
(二)提出过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一个逐步提出和成型的过程。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重申这一奋斗目标,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则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起草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个全面”在这个时候提出,从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的高度,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拎起了中国发展的总纲,确立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要矛盾、重点领域、主攻方向。
(三)重要意义
通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
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现实要求。
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沿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思想脉络,我们党对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不断深入。“四个全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最新科学社会主义观一系列基本理论观点的总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信仰、继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优良传统的必然成果,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行动指南。它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统一于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它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热点解析】
经济生活
1.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不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根本上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有利于政府更好的履行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给政府履行职能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完善执政方式,同时从严治党,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符合这一要求。
文化生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生活与哲学
1.物质决定意识。“四个全面”是在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改造世界。“四个全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预见性、创造性的判断,必将有力地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实践决定认识。四个全面”是我们党立足治国理政新实践,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分步提出来的:针对发展不平衡性、阶段性问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改革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针对政府和司法公信力下降、法治推进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针对各种风险和考验依然严峻,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生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赓续探索的思想结晶。
4.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解决发展中一度存在的重经济轻社会、重物质轻精神、重速度轻效益等片面性问题,统筹经济、政治、法治、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就是要处理好战略目标与三个战略手段协调关系,目标统率手段、手段服从目标;三个战略手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避免单兵突进、各自为政;每个战略举措协同推进,既区分轻重缓急,又不顾此失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文篇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
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和评价 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从2014年12月到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先后11次阐述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问题。特别是今年2月2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怎样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作了深刻论述。2月25日至3月1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5篇评论员文章,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问题作了系统解读和论述。应该说强调“四个全面”协调推进,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更加完善,必将进一步推动党的理论与实践的大发展,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四个全面”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好“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一要理解把握好“四个全面”的重大意义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在坚定中国自信、发展中国道路、优化中国模式、总结中国经验,带领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出来的,既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
成果,又是实践创新的巨大飞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站在它开拓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确立了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总方略、开启了持续打造“中国优势”的新篇章这几个方面去加深思考。
二要理解把握好“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形成有其清晰的脉络和线索。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一个全面”,到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的“四个全面”,其间共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了这“一个全面”的奋斗目标,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这样,“一个全面”扩展为“两个全面”。此后,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第二阶段,是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这样,就把“两个全面”进一步扩展为“三个全面”。第三阶段,是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不久,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至此,又把“三个全面”扩展为“四个全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其形成过程中揭示了其丰富的时代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
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要理解把握好“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
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做出如下论述: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段论述告诉我们:“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实际上就是一个战略目标和三大战略举措的关系。“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一个都不能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质上就是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小康。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不变逻辑,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历史实践。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
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四要理解把握好“四个全面”的落实措施
我们只有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个战略布局,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贯彻落实好这个战略布局的自觉性坚定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不仅是工作部署的创新,更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它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它改革协同配合。我们要树立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加强各方面的配套和衔接,注重整体效果,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抓重点把整体带动起来。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共振效果,形成改革合力。 国际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综合驻外记者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外国专家表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向着宏伟目标进军迈出的重要一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文篇八
《论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论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的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概括。这一概括科学地回答了如何既不走封闭保守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课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这一战略思想集继承性、纲领性、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富有很强的哲学内涵和严密的逻辑性,闪耀着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光辉,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一、科学的认识论是“四个全面”的理论基石。正确的思想和决策只能来自于社会实践,是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果。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党一贯坚守的认识论和思想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不断分析和审视当代中国的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和舆情,不断研究和处置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产业结构失衡、价值观混乱、生态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拉大等新矛盾、新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各位中央常委还不断到基层调研,他们到处访民意、察实情、聚民智、取真经,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经验和创见,不断吸纳融汇到党和政府的决策之中,进而升华为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方针。从“实业兴国”到“文化兴国”、“海洋强国”;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从建设富强中国、和谐中国到法治中国、美丽中国;从全面
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4年11月,习近平在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12月,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又将 “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产生过程,充分展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无穷魅力。
二、鲜明的主体意识是“四个全面”的本质特色。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的主体,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我党历来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2012年11月15日,刚刚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两年多来,党所进行的一切改革、建设和工作,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福祉。“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和红利,更加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服务,更好地享受富裕、民主、和谐、公正的阳光,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实现每个地区、每个公民的幸福梦。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称号,这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他一再要求,改革要以法律为依据,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入手,从
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说到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就是“人民至上”的主体意识的生动体现。
三、缜密的辩证思维是“四个全面”的思想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客观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规律,指导人们用系统的、联系的、辨证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避免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和走极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改革举措,都是建立在科学严谨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之上的。“协调推进”,是四个全面布局中的关键词。在全面深化改革布局中,强调既要重视群众实践,又要加强顶层设计;既要总体谋划,又要牵住“牛鼻子”;既要有主攻目标,又要有配套措施;既要大胆疾步,又要脚踏实地,并且基本完成了80项重点改革任务,啃了不少“硬骨头”。在部署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强调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和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着力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出了“科学立法,从严执法,公平司法,全民守法”等崭新的理念。在全面从严治党布局中,习近平总书记总揽全局,兼顾方方面面,亲自领导了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先导,以厉行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以铁腕“打虎拍蝇”为突破,以落实主体责任为保证的系列措施,打开了反腐倡亷新局面,创立了风清政明新业绩。从方法论意义上讲,这也是辩证法的胜利。
四、灵活的细节策略是“四个全面”的运作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策略时,多次引用古代思想家的名句:“治大国若烹小
鲜。”要求党员干部在推进各项事业时,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对各种细节高度重视、丝毫不能马虎,力求用细节取胜推进全局,积小胜为大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既有宏观部署,也有微观要求,反对一刀切、一阵风。从运作艺术上看,就是“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大课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抓小、抓细、抓实,强调从娃娃抓起,用良好的家风带动社风民风,帮孩子扣好他们人生的笫一粒扣子。对于整顿党风政风这篇大文章,则从看似细小的“餐桌上的浪费”、“舌尖上的腐败”入手,由小到大,由表及里,掀起了一场震动全国的节约风暴。这些鲜活的亊实和变化生动地昭示我们,党的领导艺术、治理能力正在进入一个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文篇九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热点聚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考点分析】
一、“四个全面”托举中国梦
1.“四个全面”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措施:
(1)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战略措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各自的作用: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2)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3)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
(4)全面从严治党:是让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更加坚强。
3.注意“战略布局”、“总体布局”的区别: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我国现阶段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总体小康有何特点/缺点?) 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有怎样的具体要求?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加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3.当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人均GDP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观点对吗?
不对。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本世纪中叶要实现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要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
4.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谈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采取的措施。
(1)经济角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途径)
(2)政治角度: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3)文化角度: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4)社会角度:发展社会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生态角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
5.有关目标、任务、理想、梦想:
(1)2020年(建党10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
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3)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现阶段共同理想(初级阶段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年实现)
(6)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7)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全面深化改革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依据、出发点、根本方向分别是什么?
(1)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3)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开放也是改革:
改革开放作为一项伟大事业,从内容上讲包括改革和开放,对内是改革,对外是开放;从实践上看是一个整体,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改革离不开开放,开放也是改革。
3.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1)基本国情角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公平正义角度:公平的对待,必须要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
(3)改革重要性角度: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
力源泉。
4.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改革史。国外历史上成功改革的例子:
(1)雅典的克里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政治特权,扩大了公民权利,
确立了雅典民主制度。(公元前6世纪,奴隶制性质的改革)
(2)日本的明治维新:逐步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成为
亚洲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近代中国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的改革,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例子:
(1)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2)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6. 1978年以来,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是一座改革的历史航标。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2)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
性一步。
(3)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
7.结合中外历史上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请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几条意见。(改革要取得成功,应该怎么做?)
(1)应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2)应从基本国情出发;
(3)应以人为本,重视维护人民的利益,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4)要有改革创新精神等。
四、全面依法治国
【温馨提示】有关依法治国的问题请参见本系列相关专题。
五、全面从严治党
1.为什么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1)党的地位角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面从
严治党,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当前形势角度: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存在消极腐败的
危险等。
2.全面从严治党的措施:
(1)坚持不懈反“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2)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3)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4)从严管理干部,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党内法规体系等。
3.易错易混:
(1)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
(2)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
【温馨提示】有关从严治党的其他问题请参见本系列相关专题。
上一篇:个性签名2016最新版
下一篇:跨年的感情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