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的背景

| 汉语四六级 |

【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四个全面的背景篇一
《四个全面内涵,基本内容及提出背景》

四个全面

提出背景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

此外,习近平在江苏将“全面从严治党”加入到“四个全面”中时,特别采用了“大气候和小气候”的比喻,“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1]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2014年10月8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

来的。[2]

2基本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从公开的新闻报道看,这6个字合在一

起表述尚属首次。但其主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已经体现出来——“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

3逻辑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一:总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关键词二:姊妹篇。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闸门,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的姊妹篇。

关键词三: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八

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3]

4本质意义

本质

就是“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4] 。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4] 。

意义

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

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的背景篇二
《四个全面提出的背景意义及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提出的背景意义及逻辑关系

1:提出背景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

此外,习近平在江苏将“全面从严治党”加入到“四个全面”中时,特别采用了“大气候和小气候”的比喻,“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2014年10月8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来的。

2:逻辑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一:总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tel:010-68998188,17090881956

关键词二:姊妹篇。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闸门,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的姊妹篇。

关键词三: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3:本质意义

本质

就是“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

意义

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tel:010-68998188,17090881956

四个全面的背景篇三
《四个全面党课讲稿PPT(四个全面提出背景)原创版》

四个全面的背景篇四
《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的背景篇五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热点专题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时事背景】

(一)基本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在本质上是发展的问题,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这个发展的主要内涵,是提质增效、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生产力、创造力和社会活力迸发的闸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从严治党始终是我们党的自身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党90多年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八项规定为肇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深

入拓展,以重拳反腐为强劲动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成熟。

(二)提出过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一个逐步提出和成型的过程。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重申这一奋斗目标,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则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起草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个全面”在这个时候提出,从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的高度,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拎起了中国发展的总纲,确立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要矛盾、重点领域、主攻方向。

(三)重要意义

通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

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现实要求。

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沿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思想脉络,我们党对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不断深入。“四个全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最新科学社会主义观一系列基本理论观点的总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信仰、继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优良传统的必然成果,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行动指南。它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统一于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它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热点解析】

经济生活

1.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不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根本上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有利于政府更好的履行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给政府履行职能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完善执政方式,同时从严治党,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符合这一要求。

文化生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生活与哲学

1.物质决定意识。“四个全面”是在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改造世界。“四个全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预见性、创造性的判断,必将有力地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实践决定认识。四个全面”是我们党立足治国理政新实践,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分步提出来的:针对发展不平衡性、阶段性问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改革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针对政府和司法公信力下降、法治推进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针对各种风险和考验依然严峻,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生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赓续探索的思想结晶。

4.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解决发展中一度存在的重经济轻社会、重物质轻精神、重速度轻效益等片面性问题,统筹经济、政治、法治、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就是要处理好战略目标与三个战略手段协调关系,目标统率手段、手段服从目标;三个战略手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避免单兵突进、各自为政;每个战略举措协同推进,既区分轻重缓急,又不顾此失彼。

四个全面的背景篇六
《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的学习方法:

第一步:先把本文中“四个全面”的重点划线部分重点掌握

第三步:在练习的基础上再深入理解四个全面的含义

目录:

一、什么是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二、四个全面的提出背景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

此外,习近平在江苏将“全面从严治党”加入到“四个全面”中时,特别采用了“大气候和小气候”的比喻,“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2014年10月8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来的。

三、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从公开的新闻报道看,这6个字合在一起表述尚属首次。但其主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已经体现出来——“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

四、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一:总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关键词二:姊妹篇。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闸门,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的姊妹篇。

关键词三: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3]

五、四个全面的本质

【重点】“四个全面”的本质,就是“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的背景篇七
《关于“四个全面”的学习资料》

一、提出背景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

此外,习近平在江苏将‚全面从严治党‛加入到‚四个全面‛中时,特别采用了‚大气候和小气候‛的比喻,‚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

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2014年10月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8日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来的。

二、基本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

三、逻辑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总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姊妹篇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闸门,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的姊妹篇。

领导核心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四、本质意义

本质

就是‚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

四个全面的背景篇八
《简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四个全面的背景篇九
《四个全面的认识》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班 级:

论文题目:对“四个全面”的认识

小组成员:储成峰(

任课教师:

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材料1311 131002450113) 侯 社 红

社会实践论文摘要

(摘要应客观地概括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不超过230字。)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关键词:科学涵义 哲学高度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梦

教师评语和成绩

注:此页放在实践论文的第二页

对“四个全面”的认识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针对新形势下的机遇、挑战和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

这“四个全面”,每一个都有一个逐步提出、日益明晰的过程。

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意在把人们的无谓之争引导到集中解决“四个全面”中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上来,把一些人的短视、碎片化、满足于枝节的倾向引导到关注我国长远发展、全局发展、根本发展问题上来,把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思路引导到破解难题(全面深化改革)、建构秩序(全面依法治国)、唱响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治国理政全局和根本,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长远,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学习和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内涵,有必要从哲学角度来认识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四个全面”就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我们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不仅是因为它的提出和形成是一个过程,而且它的协调推进也将是一个过程。首先,我们看一看“四个全面”是怎样提出和形成的。其次,我们分析一下“四个全面”将如何协调推进。 从哲学高度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是全局和重点有机统一的原理,在实践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牵住工作中的“牛

鼻子”,抓重点,抓关节点,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敢于点穴位、疏经络,聚焦疑点,破除难点,发力重点,推出亮点。就要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这样我们才能在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中,占“高屋建瓴”之势,得“势如破竹”之效,取繁荣昌盛之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11日,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喜迎新春?联欢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就一语中的,深刻阐述和揭示了“四个全面”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它是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们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延大大拓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正在进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将来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三中全会对我国改革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四中全会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的战略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获得的经验、形成的成果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对今后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出的新要求。“四个全面”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四个全面”来自实践,要发挥好战略布局对实践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并发展之、完善之,然后再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对新的实践又指导之、引领之。“四个全面”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实践中。它的每一个“全面”的演进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它的整体协调推进也将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变动不居的、发展变化的、循环往复的,直到其目标任务的完成,新的历史使命的开始。

“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从哲学高度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在实践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为转移,不能以机械的、固定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看问题。要认识规律、探索规律、遵循规律、把握规律,不做违反规律的事。要树立世界眼光、统筹战略思维、运用创新方法,鉴析好世情、依据好国情、把握好党情,不断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14522.html

    上一篇:空间跨年说说

    下一篇:not only but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