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 汉语四六级 |

【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篇一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浅析《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秦可卿身世之谜

金融学院金融学三班 郭蕊 20090314316 上课时间:周三晚上

摘要:刘心武先生的红学研究方法是从《红楼梦》文本出发,结合曹雪芹的家族历史和个人经历,贯穿于康、雍、乾社会时代的大背景中,特别是紧紧围绕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残酷的政治斗争来进行的。对《红楼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生活原型深入的探索,并以小说家特有的眼光来分析《红楼梦》人物。让我们从“秦学”入手,掌握一把开启巨锁的钥匙,去进入《红楼梦》这座巍峨的宫殿。

关键词:刘心武 揭秘 秦可卿 红楼梦

在第一遍通读《红楼梦》的时候,我仅仅明白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及家族中每个人的悲欢离合,觉得秦可卿是一个很渺小的角色,看过就忘记了;慢慢的再静下心精读时,方知道四大家族的纠葛和封建势力的黑暗与没落,以及生活在这样背景下的每个人的无法挽回的悲惨的命运结局。一直到看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这本书,看到刘心武先生幽默风趣又娓娓道来的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原型剖析,觉得又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梦中红楼,不光是一本名著小说,还是和我们的历史密切相关的旧闻故事。 刘心武,中国当代作家。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成为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之后又陆续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秦可卿之死》、《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多部作品。1993年他开始涉足红学研究,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

当今红楼研究主要分为版本学、探轶学、脂批学、大观园学等分支,刘心武先生对红学研究较为独到,也是最为争议的是探轶学中其自创的分支——秦学。刘心武先生通过多年研究,就宁国府三世单传贾蓉的妻子,金陵十二钗中最后一钗秦可卿生世之迷为研究对象,探寻秦可卿的生活原型,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

凭心而论,读了刘心武先生所述所论,我第一次从《红楼梦》这样一本小说中,感受到一股浓烈的政治味道,感受到风花雪月背后的腥风血雨。我绝非刘先生一党,对刘先生的某些意见我甚至持反对意见,但我读刘心武先生这一书却心有所感。

正如著名学者、红学大师蔡元培所说:“不取苟同,多奇为贵。”刘心武先生通过多年来的研究,另辟蹊径地创立了红学探轶学的新流派——秦学,为我们展现出《红楼梦》小说的另一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与分析,打破前人框

架与拘束,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理论。这正是创新的本质。

对于《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秦可卿的身世之谜中,认为秦可卿的生活原型是康熙朝废太子允礽的女儿。并从红楼梦前八十回寻找种种证据进行佐证。

首先本书中论证了在大家族贾府中的娶亲是绝对不简单的,必须门当户对,就像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就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贾政娶的也是四大家族中王家的小姐,而作为宁国府中三代单传的贾蓉的妻子也绝对是不能含糊的,所以秦可卿的身世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在养生堂抱养的女婴。

其次,秦可卿举止优雅,行事和平,深得贾府老祖宗贾母的喜爱。那么,从小在一个宦囊羞涩的小官僚家庭长大的秦可卿,她怎么会有如此好的修养和秉性,怎么会有如此迷人的魅力,从而让贾母觉得,她是那样的不可超越?受到贾母喜爱、公婆疼爱的秦可卿,她的人缘极好,就连身为荣国府总管的王熙凤,对她也是礼遇有加。这就让人感到非常奇怪,一个出身寒微,平时对下人宽厚;一个出身名门,大权独揽,为所欲为,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走到一起,并且成为密友,好到无话不谈的地步呢? 况且曹雪芹写一个人物,一个是写外面的人,周围的人怎么看待她,一个是写她自己,往她内心写,她自己怎么想。秦可卿如果是养生堂抱来的野婴,如果她的养父真的是一个宦囊羞涩的小官僚,她就必然会有自卑心理,她会自卑的,她会觉得很难为情。起码她表面上可以强撑着,但是一到夜深人静,清夜扪心,她就会感到她处在一种凶险的环境当中,人家这么富贵,自己的背景如此不堪,她会自卑的,会痛苦。可是,书里面一笔这样的描写也没有,从她第五回出场到第十三回死去,完全没有这样的内容。

论证了秦可卿的身世绝对不简单之后,又从所有人对她的态度,她自身拥有的气度和物件以及她的葬礼时人们对她的重视中映射出了她的真实原型。秦可卿是第五回正式出场的,她一出场就气象万千,这一回主要写贾母携众人游宁国府赏梅花,中间贾宝玉要睡午觉,而很微妙的是秦可卿来安排他的午睡。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秦可卿作为贾宝玉的侄儿媳妇来安排他的午睡是很不合乎情理的,但在这里,贾母却说: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乃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从这里看出秦可卿的出身不但不会是一个养生堂抱来的弃婴,反而她的身份比贾府的任何一人都高。况且再往下看,贾宝玉是在秦可卿的卧室中午睡的,我们来看看她房间里的摆设:唐伯虎的画,秦太虚的对联,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中还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含章殿下卧着的塌,悬着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如果说唐伯虎和

秦太虚算不了什么,但请特别注意,武则天当过皇帝,飞燕杨太真都是爱妃,安禄山是后来篡权,一度当过皇帝的人,而作者不但写到了皇帝,还写到了两个公主,那么这些夸张的暗示性的符码究竟在隐喻着什么?它不仅仅是隐喻秦可卿的生活很奢靡,摆设很华丽,它实际上是在影射,秦可卿的血统已经高贵到帝王家的公主的地步。在秦可卿死后的丧事里面,有一些细节更能够印证这样的一个判断。比如她用的棺木,薛蟠家存下来的木料,乃是潢海铁网山上生产的一种檣木,而这个木料是义忠亲王老千岁订的货。这时老千岁是坏了事的,而秦可卿死了以后就理所当然名正言顺的睡进了本来是给义忠亲王老千岁所留的珍贵木料。接着是秦可卿的葬礼,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亲来上祭,话说这么一个贾府中的重孙媳妇死了,是不可能惊动皇宫,惊动皇上的,所以,如果不是因为秦可卿的出身特别高贵,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怪现象的。

刘心武先生主要是从这几方面论述秦可卿的身世的,在此仅简单介绍,但从这简单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心武先生的观点是很有条理性的,并且也给人一种信服的感觉,暂且不去讨论它的真实性,因为谁都无法清楚的知道曹雪芹先生真实的思路,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故事,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梦中红楼,而我们作为普通的《红楼梦》读者和热爱者,这就足够了,分析它的真实性和理论性是文学研究界的事。

刘先生的红学研究方法是从《红楼梦》文本出发,结合曹雪芹的家族历史和个人经历,贯穿于康、雍、乾社会时代的大背景中,特别是紧紧围绕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残酷的政治斗争来进行的。对《红楼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生活原型深入的探索,并以小说家特有的眼光来分析《红楼梦》人物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从中看出了一般读者体会不到的深层次内涵,提出了许多往往被忽略的种种疑问,并逐一进行探究,力争作出合乎情理的解释,使人听起来条条在理,头头是道。

先前,误认为先生热衷于秦可卿的研究,探寻她的生活原型,探疑她的出身和真实身份为目的,总觉得偏离《红楼梦》太远而未能引起兴趣。如今看过全部的《揭秘》后,才明白过去是只闻“秦学””之名而不了解其实之缘故。先生以小说家独特的视角对《红楼梦》中不止秦可卿一个人物的描写进行深入的研究以阐释《红楼梦》一书的内涵和真谛。正如先生所言,使读者“掌握一把开启巨锁的钥匙,去进入《红楼梦》这座巍峨的宫殿,去欣赏里面的壮观景象,去领悟里面的无穷奥妙。”这才是刘心武先生致力红学研究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这当然是值得赞许的,也是无可非议的。

刘心武先生作为一名并不著名的作家,敢于在争论不休的红学舞台上,发表自身的观点。这份勇气与执著是难能可贵的,正如他经常说的:“苔儿花虽小,也学牡丹开。”人们应该向苔藓学习,虽然花朵渺小或微不足道,但一样有勇气像牡丹花那样绽放自身的光芒,体现了人生执著的一面。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篇二
《读《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换个角度看《红楼》

——小谈《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2005年,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被邀请到CCTV-10的“百家讲坛”节目做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专题讲座,该节目一经播出,便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如此便有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的付梓出版。当然,该系列不仅仅是刘心武先生红学讲座的一个书面集合,也是作者数十年研究《红楼梦》的心血结晶。

刘心武先生另辟蹊径,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诠释这本妇孺皆知的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从小说创作的角度分析全书,以探究“金陵十二钗”中秦可卿的原型为切入点,结合康、雍、乾三朝历史,考证书中各人物的生活原型,并剖析了书中遗留的谜团,开创了红学研究的“秦学”分支。但是这样的研究遭到了主流红学家的批评,很多红学大师对他的揭秘持否定态度。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蔡义江先生把刘心武的观点称为“新索引”并认为“《红楼梦》不是一部影射某人某事的书,也不是暗藏有与它表现出来的人与事截然不同的谜底的谜。它没有什么像刘心武说的‘密码’,是不能用‘破译’或者‘揭秘’的方法来弄清小说所写的究竟是什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所副所长孙玉明认为,刘心武的揭密只是发挥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能,对于红学的研究却有很多不够严谨的地方,而这也是红学界普遍的观点,他们认为,刘心武的揭密是对红楼梦的一番海阔天空的“说书”,很容易误人子弟。例如作者在讲到元妃原型的时候,用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曹雪芹应该有一个姐姐入了宫,先是在太子胤礽那里,胤礽被废后又转移到雍正这边,而这个姐姐,无论是关于曹家的史料还是有关宫廷的记录中都未见只言片语,那是因为乾隆皇帝采用怀柔的手段屏蔽了这样的一段历史。这样无根据的推测是学术研究不允许的,因而红学家们批判刘心武先生的想法纯属“想当然”。笔者仔细读了“揭秘红楼系列”的前两部,发现其中也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从秦可卿的原型问题转到三朝的政治纠纷,引出日派(乾隆)与月派(弘皙)之间的明争暗斗,并将元春和秦可卿的原型推到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思维跨度之大,似乎有点逾越研究的底线,而且,作者觉得曹雪芹在有意回避雍正一朝历史,但是回避一说太过含混,是说不通的。在关于月派的研究上面,作者非常看重“脂批”,却过于讲求小说创作中“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思维方式,对于“脂批”的追究过多,难免有钻牛角尖的嫌疑。

但是正如一句俗语“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是求同存异的。刘心武先生的理解从某些角度上来说的确过于偏颇,但是红学界一致的批判声也是有失公允的,何况作者自己也在书中(实则是讲座中)一再强调,他的出发点只是把自己对于研究红楼的心得,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为民间“红学”展拓出更为宽松和舒畅的挥洒空间。笔者个人认为,刘心武先生的研究还是很有价值的。他很注重细节上的考究,例如,书中提到“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元春的《恨无常》曲时,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剖析每一句的深层含义,列举了原书中的各个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讲到元春省亲时选的四折戏时,作者联系后面的故事发展,一一考证每折戏的隐含意味,而且,作者所选的例子通通在前八十回里面,因为作者觉得高鹗的续书有违曹雪芹的本意,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再如,作者研究妙玉判词的时候说到“肮脏”一词,他认为此处不该读作“ang zang

(同为第一声)”,而应该是“kang zang(同为第三声)”,作者查阅了很多资料,并从文天祥的《得儿女消息》一诗中找到依据,此处的“肮脏”解释为“不屈不阿”,作者在研究的细致着实令人佩服。刘心武先生本身是作家,所以对于字词的选择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如讲到脂批的一段话时,作者强调是“逗露”(即为稍微表露)而不是透露,这样的词用起来可更见严谨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刘心武先生从一开始就是否定高鹗的续书的,在第二部中作者结合脂批和书中前八十回的各种提示、仔细分析了各人物的判词和曲子,列出了一个“情榜”,也就是红楼一书中宝玉魂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册,并总结出了另外一种与高鹗续书中所写的完全不同的结局:黛玉沉湖、宝钗无子、宝玉二度出家……且不说这样的推论的正确与否,光是作者坚持的努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就令人折服,若单纯的将这一系列的丛书看做是作者写的一本推理小说,我们也是获益匪浅的。

从语言上来看,因为是演讲稿直接装订成书,未经加工整理,所以语言风格上的确太过口语化,在某些语句和段落上,作者显得有些罗嗦,但是,这样的“揭秘”,并不是什么研究型著作,更像是作者在与人闲聊自己的探究感受,所以对于书中种种问题,我们也无可厚非,而且,也正是因为书中平实易懂的语言,读者们才能更透彻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所要诠释的思想,也许这也正是这样的研究能够赢得多数普通读者青睐的原因。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篇三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史湘云之定亲之谜》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史湘云之定亲之谜

摘要:通过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文本的分析,我们得知:史湘云的年龄大概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一样,属于同龄人。关于史湘云的婚事,在《红楼梦》第五回《乐中悲》里曾有这样的描述:“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但为什么史湘云第二次出场就已经厮配了人家?史湘云是贾母娘家的血脉,贾母像疼爱自己的骨肉一样疼爱她。为什么贾母对史湘云的婚姻却置若罔闻呢?

节目导视:在上一期节目当中,刘心武先生讲到史湘云是《红楼梦》中曹雪芹浓墨重彩着力塑造的重要人物之一,她是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大小姐,是富贵显赫的侯门之女。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侯门千斤大小姐,襁褓中却父母双亡,从小寄养在叔叔婶婶家里过着无人娇养的日子,在《红楼梦》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作者写史湘云的存在笔墨之间留下了种种颇为费解的谜团,这位把“二哥哥”始终叫做“爱哥哥”的小姐,年龄究竟有多大?为什么曹雪芹写史湘云第二此出场就已经许配给了人家,既然已经许配了人家,那么许配的郎君又会是谁呢?

刘心武:上一讲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第五回已经告诉我们史湘云她后来“厮配得才貌仙郎”,那么这个“才貌仙郎”究竟是谁呢?需要探讨,你如果仔细读《红楼梦》的文本你会发现,刘心武:她第二次到荣国府,王夫人见了她,王夫人就有这样的话,王夫人说:“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来相看,眼见就有婆家了„”就是说她定亲了,到三十二回,她又见到了袭人,袭人跟她很熟,小时候服侍过她,袭人也说:“大姑娘,我听见前儿你大喜了”。过去贵族家的小姐如果定亲了当然就可以道喜,大喜了。就说明在小说故事发展到第三十一回、三十二回的时候呢,史湘云她节定亲了,那么有的红迷朋友曾经跟我提过这样的问题,他说史湘云究竟多大?拿贾宝玉如果做一个标准的话,我们都知道薛宝钗比他大,所以宝姐姐这个称呼是深入人心的,林黛玉比贾宝玉要小,所以林妹妹,这就是指的林黛玉。那么史湘云究竟是个什么年龄呢?书里边其实它通过人物称谓,也有个表达,史湘云叫宝玉叫什么啊?“爱哥哥”,宝玉叫她呢,叫云妹妹,可见宝玉比她还是要大,那么到小说故事发展到三十一回三十二回的时候,你仔细想,宝钗没有定亲,迎春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姑娘了,迎春是比较大了,也还没有定亲,探春也没有定亲,

黛玉当然也没有定亲了,那么一个比宝玉小的被称作云妹妹的这样一个姑娘她却定亲了,是不是早点?那么当然通过上一讲大家也明白了,她襁褓中就父母双亡,虽然她也居住在豪门之家,居住在“绮罗丛”中,但是“谁知娇养”,她的叔叔婶婶会很娇惯地来养她吗?她婶婶就一天到晚让她做针线活,所以虽然她年纪小一些,但是她叔叔婶婶早点给她定亲,早点给她打发出去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叔叔婶婶也不能做得太过分,像这样的侯门的小姐,说是给人家当童养媳去,还是说不过去的,所以有些红迷朋友就很困惑,说史湘云究竟有多大?因为云妹妹这个称谓没有深入人心,现在一般读者提起这个角色就叫史湘云。不林妹妹,就是林黛玉的统称,那么实际上曹雪芹在第四十九回他有一段话值得注意,他就等于告诉大伙,这个书里面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的称呼你别太较真。第四十九回是最热闹的一回,那时候大观园就达到了美女云集的一个状态,除了原有的美女以外,又增加了一些。我们回想一下有谁呢?有薛宝钗的堂妹薛宝琴、有邢夫人的一个侄女儿岫烟,还有李纨她的寡婶带来的两个堂妹李纹、李绮,都是一些美丽的青春女性,所以这个时候曹雪芹就有一段话交代,他说“此时大观园中比先更热闹了多少。李纨为首,余者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李纹、李绮、岫烟,再添上凤姐和宝玉,一共十二三个,叙起年庚,除李纨年纪最长,这十二个皆不过是十五六七岁,或有这三个同年,或有那五个同岁,所差者大半是时刻月份而已,连他们自己也不能记清谁长谁幼了。不过是姊妹弟兄四个字随便乱叫。”这就是跟你解释了,所以实际上他们年龄相差不多,有时候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有时候说大,也就大点月份,大点日子,有的时候说小,小的也没小多少。所以在过去和现在都有这种现象,如果是一男一女,年龄差不多的话,一般来说,总是这个女方叫男方哥哥,男方叫女方妹妹,一般是这种叫法,所以湘云的年龄由于上一讲已经揭示了,在书里面没有一段非常准确地概括性的叙述性的文字,对她加以解释,所以她的年龄,我们的感到是比较模糊的。她应该和宝玉相差无几,或者是她小一点点,或者她也不一定就比宝玉真小。她叫“爱哥哥”,那个叫“林妹妹”,不过是像曹雪芹在第四十九回所说的,随便那么叫而已。

节目导视:通过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文本的解毒,我们知道,史湘云的年龄大概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一样属于同

龄之人。史湘云第二次一出现贾府,书里就描写她已经许配了人家,关于史湘云的定亲,有些红迷朋友们提出疑问,根据《红楼梦》文本的描述,当时同龄的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没有定亲,为什么史湘云就定亲了呢?史湘云的定亲是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势描写出来的,曹雪芹并没有一段叙述性的交代,告诉读者她究竟是怎么定的亲,定的又是哪门子亲。那么曹雪芹为什么没有交代?这确实是个谜,为了把这个谜底揭开,刘心武先生通过文本细读,整理出《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封建时代贵族家庭的婚配模式,从这些婚配模式当中我们是否可以了解史湘云及早定亲的蛛丝马迹呢?

刘心武:那么现在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史湘云她定亲,她要嫁出去应该是属于哪一种模式?里面有很多种婚嫁的模式,丫头配小子不在咱们讨论的范围之内,所谓好不好,拉出去配一个小子,那个不在咱们讨论范围之内,咱们讨论毕竟还有小姐身份的人。当然有的可能家境差一些,有一些家境就很好,有些就是贵族的千金,有这样一些模式:一种就是由皇族,皇家来指婚。比如说小说里边写到,元春通过端午节颁赐节礼,就表达了她个人对宝玉和宝钗的一种指婚的意向,这个指婚由于后来贾母她进行一种巧妙地抵制,没有成功,但是它在当时社会里面还是一种婚姻方式,也是很多贵族家庭和贵族小姐自己所企盼的,所希望的一种婚姻方式,因为由皇家、皇帝那指婚那就太大的荣耀了,即便皇帝本人没有指婚的话,比如说有重要的妃嫔给你指婚,那也是很光荣的,所以贵族家庭的小姐一种就是她可以通过皇帝或者皇家的重要人物指婚,最后定亲、结婚。这是一种模式。第二种模式,就是最常规的模式,是贵族家庭之间婚配的一种标准模式。这个模式由于整个《红楼梦》的故事是个大悲剧,所以它当中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都没有落到这个模式当中,可是它有一笔交代,就告诉你有这种模式。就是在第七十回,有这样一段话,希望你千万读的时候要注意,叫做:偏生近日王子腾之女许与保龄侯之子为妻,择日于五月初十日过门,凤姐又忙着张罗,常三五日不在家。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四大家族之间的婚配的模式。四大家族我们很清楚,其中就有王家。王子腾是四大家族发展到故事的这个阶段地位最高的一个人,在朝廷里做了大官,很有权势。他的女儿许给了谁呢?保龄侯之子。保龄侯之子是史湘云的什么呀?堂兄。当时这两家都是地位很高,王子腾做了大官。后来也

是外任,叫做九省都检点,这个地位很高。保龄侯不需要说,本身就是一个侯爵。你看,这是四大家族之间最正规的婚配,他当作背景来写,但是这一笔也很要紧,不可放过。

曹雪芹行文始终有人跟我争议,说他就是随便那么一写,说你这个分析老是觉得这也有意义,那也有意义,小说嘛,那认为小说就是乱写,或者就是大笔一挥,小说大笔一挥写就的也是一种,我也不否认。但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却是不是那种小说,他就是文笔非常细腻,细如牛毛,你比如说在刚才我引的那段话下面,紧跟着又一段话,它说:这日,王子腾夫人又来接凤姐儿,一并请众甥男甥女闲乐一日。贾母和王夫人就命宝玉、探春、黛玉、宝钗四人同凤姐去。在七十回的时候,故事在那一阶段,史湘云在不在贾府啊?在不在荣国府啊?她是在的。七十回就是柳絮词,柳絮词怎么能够做起来的啊?谁做的第一首啊?史湘云。记不记得啊?可是这个名单里就没有史湘云,为什么?他是写得很细的,要懂这个道理。保龄侯的儿子是谁呢?就是史湘云她堂兄啊,因此王子腾之女就等于是她未来的什么啊?堂嫂。可是为什么曹雪芹写的时候,他文笔非常细腻,他这样写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无论是宝钗也好,还是黛玉也好,当然包括迎春、探春都还没有定亲,没有定亲的小姐,在这种活动当中行为比较自由,可是史湘云却已经定亲了,一个定亲的堂妹和另一个定亲的堂兄之间就不能够再见面了,就不方便了,当然她是去王子腾家,但是王子腾这个女儿即将称为她的堂嫂,所以在当时的封建伦理的规范的有关的那种习俗下面,史湘云就不方便了,这个地方是不是写得很细啊?他是写九的很细细的,写得很准确。我们欣赏曹雪芹文笔同时我们也能理解到,我们通过读这本书等于是一个封建社会的一个百科全书,对当时的一些封建伦理道德的一些规范我们就应该有所了解了。第三种模式就是父母包办,最典型的就是迎春。迎春还都不是父母包办的,是父亲包办的,邢夫人因为她是一个很软弱的人,很懦弱,又愚蠢又懦弱的那么一个偏执的妇人。贾赦在她面前是绝对权威,贾赦就作主就把迎春许给了孙绍祖,也就是第五回里面所提到的那个“中山狼”。当然后来迎春的命运很悲惨,但是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并且到最后还落出这么一个底,就是说实际上孙家和贾家并不真正门当户对,虽然当时孙绍祖他也比较发达了,可是从根儿上说的话没法跟贾家相比,那为什么贾赦非要把迎春许给孙绍祖啊?孙绍祖后来就骂

迎春,意思就是说你就等于是我用五千两银子买来的丫头,为什么呀?就是贾赦曾经问他们家挪用过五千两的因子,到那时候还没还呢,因此就等于说把这个闺女给了你了就是抵债了,双方嘴里没明说,心里都明白,所以迎春是很不幸的。但是这是一种婚姻模式,就是由父母包办,往往就是由父亲就包办了。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有人提亲,由世交或者朋友做媒提亲。这个在当时社会里面也是一种许配、结婚的一种形式,那么最典型的例子我刚才已经提到过,比如说在清虚观打礁的时候,张道士就为贾宝玉提亲。他是世交,更进一步说他是荣国公的替身,这是很重要的身份,所以他有资格在贾母面前为宝玉提亲,当然贾母给拒绝了,如果成功的话,这也是一种婚姻方式。我们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就是贾琏,他作为柳湘莲的朋友,把自己的小姨子,把尤三姐介绍给柳湘莲,柳湘莲一开始一听还跟高兴,还把鸳鸯剑拿来作为信物,让贾琏带给尤三姐,当然最后是一个悲剧,如果不是悲剧的话,如果成规的话,那就是社会当中也是一种婚姻形式,就是由世交朋友来介绍。这又是一种形式。还有一种形式你要注意,有的人对封建社会有些了解,但是对这一点不是很清楚。就是当时有官媒婆,这媒婆还不都是私家的,官府本身有一个媒婆组织,其中有很多官养媒婆,她们就专门为这个上了一定台盘的家庭,男女婚配来走动,她多数情况下是带着男方的一个意思,某一个家庭的公子,到了年龄了,要择偶,但是没有现成的,就委托官媒婆到相应的家庭里面去,找那个年龄相当的女孩子,还指媒,只要你家长同意,通过官媒婆的这种撮合也能形成当时的婚姻,这在清代是很流行的一种做法。在《红楼梦》有没有这方面的描写呢?展开的描写它是不多的,但是它有这种笔墨,它提到了。它第七十七回,那个时候王夫人因为她抄检了大观园,又处置了一些丫头,在这个繁乱当中它又有一笔,它写到“且又有官媒婆来求说探春等事,心绪甚繁„„”就是官媒婆到荣国府来一个曾经是为一个姓孙的,孙家来求亲,还有官媒婆来就很具体了,就是冲着你们探春来的,因为可能查阅了有关的户籍知道这个女孩子到这个年龄了,于是官媒婆就来活动了。王夫人得管这些事啊,当然王夫人正处置丫头呢,又面临很多其他的问题,叫“心绪甚繁”注意这个“繁”字,是哪个繁呢?是烦恼的“烦”、烦燥的“烦”吗?不是。 曹雪芹不是这样写的,他写的是那个繁杂的“繁”。所以他用字他都是很讲究的,就是说王夫人她因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篇四
《浅谈刘心武的《红楼梦》》

浅谈刘心武的《红楼梦》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刘心武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者,红学研究历来备受关注,《红楼梦》一直都是一部探不完的显学著作。刘心武也加入了对《红楼梦》的研究,有很多备受议论的观点,甚至还写了关于《红楼梦》80回后的结局,他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是他的研究成果,更是他在备受争议还敢于写出文学智慧。

关键词:《红楼梦》 刘心武 勇敢与智慧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共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相传是高鹗续写的,很多红学家认为全书是曹雪芹的自传体小说,书中的贾家就是曹家,其中的贾宝玉就是曹雪芹本人,看尽家族由盛到衰的情景,故写下这部家族兴衰史。至今流传下来的版本多达14种,有甲戍本、乙卯本、庚辰本、蒙府本、甲辰本等,通行本为程甲本。而众多红学家对这部著作的评论是也是众说纷纭,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有人认为是揭示封建社会的兴衰成败史,有的认为是家族兴衰史,有人认为是爱情史,而当代作家刘心武认为这书里曹雪芹写了康雍乾时代的曹家发生的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也是这些秘密引起了家族的兴衰落败。这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探索解密的,经过他的多年探轶,他总结了很多,也斗胆说出自己的研究结果,1993年他开始发表《红楼梦》研究论文,陆续出版多部专著,后修订增补为《红楼望月》,出版专著《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以及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的讲座。

《红楼梦》这部备受关注的显学,有过很多人的专心研究,有过很多人对其的爱和痴,但我认为都没有刘心武的勇敢和坚定。这部著作倾注了作者太多的心酸,正如书的开篇就写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就知道这部书的内容绝不是一般小说,仅看了就完了的。需要回味思考的地方太多了,就如刘心武所认为的“曹雪芹写的内容全都是有重要信息的,不会有没有意义的内容,每个字都思考斟酌才下笔的,每个章节都是前后相照应的,提出“草灰蛇线,伏延千里”的说法,每个情节的背后都有其内在的含义。”我看了刘心武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百家讲台之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讲座,也觉得他的一些研究是有道理的,虽然现在研究红学的学者很多,对刘心武的研究成果也各有见解,有肯定,有批判,有支持,有反对,甚至因为他的一些研究观点与一些研究者的出入太大,而迫使他录制的《百家讲坛》节目停播了一段时间,但后来还是继续播放完了,把他研究的都在荧屏上向大家展开来了,一直他都勇敢的用自己的观点说话,坚定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有道理的,我在这点上是十分佩服的。

刘心武,是当代的著名作家,接触他最早的作品是《班主任》,是中国当代

文学新时期的开篇之作。在当时那个深受文革影响的年代,他敢于写出对“四人帮”毒害腐朽青少年思想的罪行,控诉极左思想对学生的心灵的扭曲,提出清除“四人帮”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的急迫性。这就可以看出刘心武是一位不怕得罪人,只怕没把想要表达的思想传达出来的学者,他很多作品都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认可,他的长篇小说《钟鼓楼》更是在1985年得了第二届矛盾文学奖。所以在这样一位著名的学者身上,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他研究的《红楼梦》的内容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为什么他会敢于续写《红楼梦》80回后的内容,为什么他敢于接受学界的质疑?

相信看了刘心武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和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就可以知道刘心武给我们带来的惊喜真是太多了,比如他揭秘认为本身份低微的秦可卿是一位公主的身份,是康熙帝二儿子(废太子)胤礽的女儿,是为了不被连累被圈禁而偷抱到贾家寄养的,贾家后来被抄家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窝藏了罪臣之女。而秦可卿的死也是因为身份被元春揭发,胤礽家族为了自保力量而牺牲了秦可卿的生命,让秦可卿自杀以得到家族喘息机会好再次谋反夺皇位。而贾元春的死也是因为当初的揭发,得罪了弘皙一派,死于两方政治斗争。还认为《红楼梦》在曹雪芹死之前就应该写好了,只是不知道怎么没有了80回后的下落,而高鹗的后40回的续写与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完全不符,根据他的研究认为《红楼梦》应有108回,也就是80回后应有28回的内容,而他决定根据前80回的章回之间的照应试着写出剩下28回的内容。这些研究的内容不管哪一点都是备受争议甚至批评的,很多人认为是刘心武的自圆其说,根本找不到任何史书记录来证明观点,纯属他的个人观点,认为是与研究《红楼梦》的真实道路大相径庭。

在批评的同时也有学者持赞赏和支持态度的,我也算是其中一个吧,我看了刘心武的研究以后,就有了很大的触动。自《红楼梦》出世,红学就算开始了,研究其中内容的学者是数不清的,但是敢于在荧屏上播放他的研究成果的还是很少的吧。他总是娓娓道来他的观点,面对质疑他也不焦躁,而是将自己的观点展现清楚,力求他所有的研究观点都是在全书中找依据,在书外找理论支撑点,以供学者参考讨论。而敢于续写80回后的内容,认为全书只有108回,并且列了回目的标题,书现在还没有正式出版,但是他的想法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要尝试续写再现曹雪芹的原笔原意。也许他的观点说法会被一些学者认为是自圆其说,但是他的认真,勇敢和坚定是打动了我的。我认为他研究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得到的研究成果就是一次对传统资源的研究整合而得出的的现代创作。《红楼梦》是古代的著作,流传至今,红学研究也进展的很全面,而刘心武他将自己的独特的研究成果搬上《百家讲坛》,写进自己的书里,我认为他交流的是研究心得,交流的更是他的文学智慧。

他的研究,他的《红楼梦》,他的思想,我认为是不会受现世影响的,在他的作品《班主任》中我们就很清楚,他不惧怕风险,不惧怕得罪人,惧怕他的作品没有得到思想上的反省,惧怕他的观点不为人知。所以尽管有很多反驳的观点,尽管有很多的批评,尽管有很多的否定,他也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坚持自己的研究结论。对《红楼梦》的研究观点和续写思想也许是错的,也许是对的,也许有错有对,但对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将他的智慧运用在了文学思考上,将他的智慧运用在敢于挑战的研究之中。

他敢于挑战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的探秘研究,敢于将自己的研究内容公之于众,敢于在荧屏上面讲出自己的研究心得及想法。他是勇敢的,在我认为,他这

样的行为就是一种文学上的再创作,将自己的想法在研究《红楼梦》以后写了出来,完成了一次思想上的再创作,写出自己认为妥切的《红楼梦》结局,甚至就像是在完成自己的《红楼梦》一样,不管别人怎么评论,不管别人如何批判,不管是褒是贬,他都坚持这样,坚持将自己的这一次“再创造”完成,坚持将自己认为的文学智慧展现出来。我认为是值得赞扬,值得肯定的,他的智慧,他的坚持,他的勇敢,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里都可以是激励,可以是鼓励。

生活在这个现实社会里,人们总会因为现实的规则而把自己原本方方正正的模样打磨的圆滑,好顺应现实,好把自己挤进所谓的社会圈子里,好过上现实人眼里的日子。可是只有经历过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不适合这样的生活,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不喜欢这样的圈子,但在你想恢复到以前开心样子时,才发现自己早就变了模样,早就回不到过去。所以我们应该多向刘心武学习,就算前面的路很崎岖,很多批判,很多质疑,但是却能坚持的完成自己的想法,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坚持用自己的智慧完成自己的人生创作。这样的人生才会觉得有滋味 ,这样在充满挑战的人生路上前进才会觉得充实,觉得有意义。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篇五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林黛玉血缘之谜》

林黛玉血缘之谜

林黛玉,《红楼梦》里的女一号,金陵十二钗之首,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在《红楼梦》的人物描写中,作者曹雪芹用精湛独到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柔弱、多愁善感、才华横溢、心高气傲的林黛玉。《红楼梦》第三回写道:林黛玉因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投奔贾家。在荣国府里,她惟一的知己就是贾宝玉。她对贾宝玉爱得真切,爱得执著,贾宝玉也对她爱入肺腑。可是,面对宝、黛之间的爱情,我们不能理解的是,曹雪芹这样一位天才作家,为什么要写一对血缘如此接近的人物彼此相爱呢?曹雪芹的“真事隐”究竟隐藏了什么呢?

在《红楼梦》文本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被设定为姑表兄妹,但是在真实的生活里,这两个角色的生活原型,真的是血缘那么亲近的姑表兄妹吗?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贾母这个人物的原型。在《红楼梦》一书的人物当中,曹雪芹把贾母设定为贾府的老祖宗。那么,在真实生活中,贾母的原型会是谁呢?

根据刘心武先生的分析,曹雪芹把贾政设计成贾母的亲儿子描写在《红楼梦》的文本当中,他的生活原型其实是曹頫,在真实的生活里,这母子二人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当我们阅读《红楼梦》文本时发现,贾母是有两个儿子的,如果书中贾母的二儿子贾政的生活原型是曹頫的话,那么,书中大儿子贾赦的生活原型又是谁呢?探究贾赦的生活原型,对于我们理解林黛玉的血缘有什么帮助吗?

如果真的像刘心武先生分析的那样,《红楼梦》文本当中设定的贾母的亲儿子贾政,其生活原型是贾母原型李氏过继的儿子,那么,从生活原型的角度来说,贾宝玉原型就并非贾母原型血缘上的亲孙子。但是当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会经常发现,贾母视宝玉为心肝宝贝、命根子,如果没有血缘关系,贾母能这样对待他吗?关于这一点,刘心武先生该如何解释呢?再有,《红楼梦》第三回写到,林黛玉初入荣国府见到贾母,贾母为什么那样激动?宝、黛的生活原型到底是谁呢?

按照刘心武先生的分析,曹雪芹借助“真事隐”、“假语存”的写作方式,把生活中的真实映射在小说当中,以构成一个个独特的艺术形象。除了已经讲过的一些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原型,还有一个人物,曹雪芹把生活真实中的她,加以变化,写到了小说里,她就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李纨。在《红楼梦》八十回后写到,贾府满门被抄,为什么独有李纨母子除外,不加拘禁,后来还很发达呢?生活中的李纨究竟是什么人?探究李纨的生活原型,对于理解林黛玉的原型又有什么关系呢?

按照刘心武先生的分析,如果李纨身上有马氏的影子,那么,李纨儿子贾兰的原型,会不会是贾母原型的亲孙子呢?如果真是那样,贾母身边岂不是有比宝玉、黛玉血缘上都更亲的骨肉吗?刘心武先生对此,又是怎么解释的呢?

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细读,刘心武先生认为,贾兰这个角色的原型,与生活中的贾母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所以贾兰并非贾母的亲孙子,曹雪芹把李纨母子二人降低了一辈来写,目的是为了照顾生活原型的真实。而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人物在从原型升华为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却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辈分,并且放手去写他们的爱情,写贾母对“木石姻缘”

的支持。可是从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当中出现了“调包计”的情节,写了贾母喜钗厌黛。高鹗的这种写法,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吗?刘心武先生对此,又是什么看法呢?

从今天开始,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从文本细读入手,以全新的视角继续他的《红楼梦》揭秘之旅,大型系列节目《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林黛玉第一集《林黛玉血缘之谜》。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篇六
《百家讲坛目录(完整版)(2005年)》

1月1日 清十二帝疑案总说(三) 阎崇年1月3日 (重播)清十二帝疑案总说(三) 阎崇年1月4日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 孔庆东1月5日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奇情怪恋 孔庆东1月6日 孔庆东看武侠小说中的侠义 孔庆东1月7日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中的侠义 孔庆东1月8日 清十二帝疑案总说(四) 阎崇年1月11日 聊斋系列 《神鬼狐妖的魅力》 马瑞芳1月12日 聊斋系列 《刺贪刺虐话聊斋》 马瑞芳1月13日 聊斋系列 《人鬼情未了》 马瑞芳1月14日 聊斋系列 《苦行僧蒲松龄》 马瑞芳1月15日 清十二帝疑案 努尔哈赤(上) 阎崇年1月18日 聊斋系列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上) 马瑞芳1月19日 聊斋系列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下) 马瑞芳1月20日 《红楼梦》里的坏男人 周思源1月21日 《红楼梦》里的小人物 周思源1月22日 清十二帝疑案 努尔哈赤(下) 阎崇年1月25日 《红楼梦》里的大丫头 周思源1月26日 晴雯之死与袭人之冤 周思源1月27日 穿针引线刘姥姥 周思源1月28日 莫名其妙赵姨娘 周思源1月29日 清十二帝疑案 皇太极(上) 阎崇年2月1日 海啸 张少泉2月2日 电影百年系列 冯小刚走红之谜 戴锦华2月3日 电影百年系列 冯小刚归来 戴锦华2月4日 电影百年系列 刺秦行动 戴锦华2月5日 清十二帝疑案 皇太极(下) 阎崇年2月8日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一) 阎崇年2月22日 金庸小说中的悲剧爱情 孔庆东2月23日 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 孔庆东2月24日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上) 孔庆东2月25日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下) 孔庆东2月26日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二) 阎崇年3月1日 二战人物 巴顿(上) 马骏3月2日 二战人物 巴顿(下) 马骏3月3日 二战人物 艾森豪威尔(上) 马骏3月4日 二战人物 艾森豪威尔(下) 马骏3月5日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三) 阎崇年3月8日 周国平谈女人 周国平3月9日 周国平谈爱情 周国平3月10日 周国平谈婚姻 周国平3月11日 周国平谈孩子 周国平3月12日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四) 阎崇年3月15日 胡德平 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胡德平3月16日 胡德平 曹雪芹在香山 胡德平3月17日 周思源 亦石亦玉话宝玉 周思源3月18日 周思源 孰优孰劣话黛钗 周思源3月19日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五) 阎崇年3月22日 电影百年系列 从中国式离婚看家变 张颐武3月23日 电影百年系列 可可西里悲壮的独行者 张颐武3月24日 电影百年系列 张颐武论“英雄” 张颐武3月25日 电影百年系列 破解十面埋伏 张颐武3月26日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六) 阎崇年3月29日 老子其人 姚淦铭3月30日 老子谈饮食之道 姚淦铭3月31日 老子谈心理健康 姚淦铭4月1日 老子谈成功之道 姚淦铭4月2日 刘心武揭秘《

红楼梦》(一)刘心武谈红学(上) 刘心武4月5日 清十二帝疑案总说(一) 阎崇年4月6日 清十二帝疑案总说(二) 阎崇年4月7日 清十二帝疑案总说(三) 阎崇年4月8日 清十二帝疑案总说(四) 阎崇年4月9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二)刘心武谈红学(下) 刘心武4月12日 明十七帝疑案 朱元璋身世之谜 毛佩琦4月13日 明十七帝疑案 朱元璋成功之谜 毛佩琦4月14日 明十七帝疑案 明朝国号之谜 毛佩琦4月15日 明十七帝疑案 朱元璋重刑治国之谜 毛佩琦4月16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三)贾府婚配之谜 刘心武4月19日 汉代风云人物 晁错(上) 易中天4月20日 汉代风云人物 晁错(下) 易中天4月21日 汉代风云人物 袁盎与士 易中天4月22日 汉代风云人物 窦婴与外戚 易中天4月23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四)秦可卿抱养之谜 刘心武4月26日 《红楼梦》里的小人物 周思源4月27日 晴雯之死与袭人之冤 周思源4月28日 穿针引线刘姥姥 周思源4月29日 莫名其妙赵姨娘 周思源4月30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五)秦可卿生存之谜 刘心武5月1日 金正昆谈礼仪(一)礼仪就在你身边 金正昆5月2日 金正昆谈礼仪(二)节庆礼仪 金正昆5月3日 金正昆谈礼仪(三)人际交往法则(上) 金正昆5月4日 金正昆谈礼仪(四)人际交往法则(下) 金正昆5月5日 金正昆谈礼仪(五)仪表礼仪 金正昆5月6日 金正昆谈礼仪(六)服饰礼仪 金正昆5月7日 金正昆谈礼仪(七)礼品礼仪 金正昆5月10日 二战人物 罗斯福(上) 马骏5月11日 二战人物 罗斯福(下) 马骏5月12日 二战人物 希特勒(上) 马骏5月13日 二战人物 希特勒(下) 马骏5月14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六)秦可卿出身之谜 刘心武5月17日 二战人物 朱可夫(上) 马骏5月18日 二战人物 朱可夫(下) 马骏5月19日 二战人物 隆美尔(上) 马骏5月20日 二战人物 隆美尔(下) 马骏5月21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七)帐殿夜警之谜 刘心武5月24日 汉代国策风云系列 无为而治 方尔加5月25日 汉代国策风云系列 儒道之争 方尔加5月26日 汉代国策风云系列 独尊儒术(上) 方尔加5月27日 汉代国策风云系列 独尊儒术(下) 方尔加5月28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八)曹家浮沉之谜 刘心武5月31日 探谜中国汉字(上) 赵世民6月1日 探谜中国汉字(下) 赵世民6月2日 一代影星 阮玲玉 淳子6月3日 画魂 潘玉良 淳子6月4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九)日月双悬之谜 刘心武6月7日 金正昆谈礼仪 名片礼仪 金正昆6月8日 金正昆谈礼仪 介绍礼仪 金正昆6月9日 金正昆谈礼仪 电话礼仪 金正昆6月10日 屈原 李敬一6月11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十)蒋玉菡之谜 刘心武6月14日 二战人物 丘吉尔(上) 马骏6月15日 二战

人物 丘吉尔(下) 马骏6月16日 二战人物 蒙哥马利(上) 马骏6月17日 二战人物 蒙哥马利(下) 马骏6月18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十一)北静王之谜 刘心武6月21日 汉代风云人物 韩信被杀之谜 易中天6月22日 汉代风云人物 韩信身世之谜 易中天6月23日 汉代风云人物 韩信功过之谜 易中天6月24日 汉代风云人物 韩信成败之谜 易中天6月25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十二)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 刘心武6月28日 金正昆谈礼仪 握手礼仪 金正昆6月29日 金正昆谈礼仪 座次礼仪 金正昆6月30日 金正昆谈礼仪 宴会礼仪 金正昆7月1日 金正昆谈礼仪 西餐礼仪 金正昆7月2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十三)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下) 刘心武7月5日 老子智慧与女性美 姚淦铭7月6日 老子智慧与现代爱情婚姻 姚淦铭7月7日 老子智慧与家庭和谐 姚淦铭7月8日 老子智慧与现代式离婚 姚淦铭7月9日 郑和下西洋(上) 毛佩琦7月12日 郑和下西洋(下) 毛佩琦7月13日 正说和珅(一)发迹之谜 纪连海7月14日 正说和珅(二)敛财之谜 纪连海7月15日 正说和珅(三)乾隆不杀之谜 纪连海7月16日 正说和珅(四)嘉庆杀和珅之谜 纪连海7月18日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一)宫廷之争 阎崇年7月19日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二)正说洪承畴降清 阎崇年7月20日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三)皇帝的称谓 阎崇年7月21日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四)皇帝后宫 阎崇年7月22日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五)宦官与皇帝之死 阎崇年7月23日 清十二帝疑案大结局 阎崇年7月24日 聊斋系列 《神鬼狐妖的魅力》 马瑞芳7月25日 聊斋系列 《刺贪刺虐话聊斋》 马瑞芳7月26日 聊斋系列 《人鬼情未了》 马瑞芳7月27日 聊斋系列 《“苦行僧”蒲松龄》 马瑞芳7月28日 聊斋系列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上) 马瑞芳7月29日 聊斋系列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下) 马瑞芳7月30日 汉代风云人物 晁错(上) 易中天7月31日 汉代风云人物 晁错(下) 易中天8月1日 汉代风云人物 袁盎与士 易中天8月2日 汉代风云人物 窦婴与外戚 易中天8月3日 汉代风云人物 韩信被杀之谜 易中天8月4日 汉代风云人物 韩信身世之谜 易中天8月5日 汉代风云人物 韩信功过之谜 易中天8月6日 汉代风云人物 韩信成败之谜 易中天8月7日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 孔庆东8月8日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奇情怪恋 孔庆东8月9日 金庸小说中的悲剧爱情 孔庆东8月10日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中的侠义 孔庆东8月11日 老子其人 姚淦铭8月12日 老子智慧与女性美 姚淦铭8月13日 老子智慧与爱情婚姻 姚淦铭8月14日 老子智慧与现代家庭 姚淦铭8月15日 老子智慧与现代式离婚 姚淦铭8月16日 揭秘红楼梦(一)刘

心武谈红学(上) 刘心武8月17日 揭秘红楼梦(二)刘心武谈红学(下) 刘心武8月18日 揭秘红楼梦(三)贾府婚配之谜 刘心武8月19日 揭秘红楼梦(四)秦可卿抱养之谜 刘心武8月20日 揭秘红楼梦(五)秦可卿生存之谜 刘心武8月21日 揭秘红楼梦(六)秦可卿出身之谜 刘心武8月22日 揭秘红楼梦(七)帐殿夜警之谜 刘心武8月23日 揭秘红楼梦(八)曹家浮沉之谜 刘心武8月24日 揭秘红楼梦(九)日月双悬之谜 刘心武8月25日 揭秘红楼梦(十)蒋玉菡之谜 刘心武8月26日 揭秘红楼梦(十一)北静王之谜 刘心武8月27日 揭秘红楼梦(十二)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 刘心武8月28日 揭秘红楼梦(十三)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下) 刘心武8月30日 汉代风云人物 刘邦崛起之谜 易中天8月31日 汉代风云人物 刘邦胜利之谜 易中天9月1日 汉代风云人物 刘邦用人之谜 易中天9月2日 汉代风云人物 刘邦对手之谜 易中天9月3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十四)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上) 刘心武9月6日 二战人物 麦克阿瑟(上) 马骏9月7日 二战人物 麦克阿瑟(下) 马骏9月8日 司马迁 李敬一9月9日 杨贵妃下落之谜 叶广芩9月10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十五)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下) 刘心武9月13日 智商之花为谁开 曾国平9月14日 你的情商有多高 曾国平9月15日 智商情商手拉手(上) 曾国平9月16日 智商情商手拉手(下) 曾国平9月17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十六)贾元春原型之谜 刘心武9月20日 明十七帝疑案(一)朱元璋身世之谜 毛佩琦9月21日 明十七帝疑案(二)朱元璋成功之谜 毛佩琦9月22日 明十七帝疑案(三)朱元璋国号之谜 毛佩琦9月23日 明十七帝疑案(四)朱元璋惩贪三大案 毛佩琦9月24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十七)贾元春判词之谜 刘心武9月27日 明十七帝疑案(五)朱元璋之胡蓝冤狱 毛佩琦9月28日 明十七帝疑案(六)朱元璋的后宫 毛佩琦9月29日 明十七帝疑案(七)朱允炆登极之谜 毛佩琦9月30日 明十七帝疑案(八)朱允炆下落之谜 毛佩琦10月1日 频道特别编排空播 10月3日 金正昆谈礼仪 节庆礼仪 金正昆10月4日 金正昆谈礼仪 娱乐礼仪 金正昆10月5日 金正昆谈礼仪 自助餐礼仪 金正昆10月6日 金正昆谈礼仪 酒水礼仪 金正昆10月7日 金正昆谈礼仪 涉外礼仪 金正昆10月8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十八)贾元春死亡之谜 刘心武10月10日 (重播)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十八)贾元春死亡之谜 刘心武10月11日 揭秘红楼梦(十九)妙玉排序之谜(上) 刘心武10月12日 揭秘红楼梦(二十)妙玉排序之谜(下) 刘心武10月13日 揭秘红楼梦(二十一)妙玉身份之谜 刘心武10月14日 揭秘红楼梦(二十二)妙玉情爱之谜 刘心武10月15日 揭秘红楼梦(二十三)妙玉

结局大揭秘 刘心武10月17日 (重播)揭秘红楼梦(二十三)妙玉结局大揭秘 刘心武10月18日 马瑞芳说聊斋之《狐狸精》(上) 马瑞芳10月19日 马瑞芳说聊斋之《狐狸精》(下) 马瑞芳10月20日 马瑞芳说聊斋之《花妖》 马瑞芳10月21日 马瑞芳说聊斋之《仙境》 马瑞芳10月22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五)和珅的情感世界(上) 纪连海10月25日 《射雕英雄传》中的爱情(上) 孔庆东10月26日 《射雕英雄传》中的爱情(下) 孔庆东10月27日 《射雕英雄传》的文化魅力 孔庆东10月28日 破解《连城诀》 孔庆东10月29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六)和珅的情感世界(中) 纪连海11月1日 孔子眼中的“仁” 方尔加11月2日 孔子眼中的“义” 方尔加11月3日 孔子眼中的“礼” 方尔加11月4日 孔子眼中的“孝” 方尔加11月5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七)和珅的情感世界(下) 纪连海11月8日 正说三国人物 刘备 周思源11月9日 正说三国人物 曹操 周思源11月10日 正说三国人物 赵云 周思源11月11日 正说三国人物 周瑜 周思源11月12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八)和珅的用人之道(上) 纪连海11月15日 正说三国人物 鲁肃 周思源11月16日 经典中的爱情(上) 刘扬体11月17日 经典中的爱情(中) 刘扬体11月18日 经典中的爱情(下) 刘扬体11月19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九)和珅的用人之道(中) 纪连海11月22日 葛剑雄谈地域文化(一) 葛剑雄11月23日 葛剑雄谈地域文化(二) 葛剑雄11月24日 葛剑雄谈地域文化(三) 葛剑雄11月25日 葛剑雄谈地域文化(四) 葛剑雄11月26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十)和珅的用人之道(下) 纪连海11月28日 (重播)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十)和珅的用人之道(下) 纪连海11月29日 马瑞芳说聊斋之《鬼》(上) 马瑞芳11月30日 马瑞芳说聊斋之《鬼》(下) 马瑞芳12月1日 马瑞芳说聊斋之《梦》 马瑞芳12月2日 马瑞芳说聊斋之《精灵》 马瑞芳12月3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十一)刘墉的家世之迷(上) 纪连海12月6日 金庸小说中的“短平快” 孔庆东12月7日 飞狐的故事 孔庆东12月8日 品读书剑恩仇录 孔庆东12月9日 (重播)可可西里悲壮的独行者 张颐武12月10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十二)刘墉的家世之迷(下) 纪连海12月13日 正说三国人物 关羽 周思源12月14日 正说三国人物 司马懿 周思源12月15日 正说三国人物 诸葛亮(上) 周思源12月16日 正说三国人物 诸葛亮(下) 周思源12月17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十三)刘墉与和珅斗智之迷(一) 纪连海12月20日 古希腊与奥林匹亚 赵林12月21日 古希腊与特洛伊 赵林12月22日 韩秀云纵谈股市风云 韩秀云12月23日 韩秀云纵谈身边的经济 韩秀云12月24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十四)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篇七
《刘心武:把“枪口”对准自己 坦率面对写下的文字》

刘心武:把“枪口”对准自己 坦率

面对写下的文字

郭珊

刘心武在为读者签名。

《刘心武文存》 刘心武 著 江

苏人民出版社 2012年11月 定 价:1980.00元

人物名片:

刘心武,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作。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四牌楼》获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奖。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2005年起陆续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节目共计61集,并推出同名著作,2011年出版《刘心武续〈红楼梦〉》,引发国内新的《红楼梦》热。除小说与《红楼梦》研究外,还从事建筑评论和随笔写作。

刘心武向来都不乏争议。早年,有人称他可凭“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入名家之列,也有人讽刺他跟随过“又红又专”的潮流。自2005年受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后,刘心武以一名《红楼梦》研究者的身份,卷入了一场与“红学”各家学派间的巨大纷争中,长期成为公众视野中的焦点。2011年3月1日,他出版《刘心武续〈红楼梦〉》,自言遵循“草蛇灰线”不敢稍加穿凿,却被人归于“索隐派”。年逾古稀的刘心武自言对争议已经有了很强的“免疫力”,虽然有时面对质疑乃至于谩骂,“当着传媒的面说不在乎,回家后气得摔杯子也是有的”。

2012年底,刘心武推出了个人文集《刘心武文存》(以下简称“《文存》”),收入了其1958年16岁至2010年68岁公开发表的约900万字,分小说、建筑评论、《红楼梦》研究、散文随笔四个部分共40卷。刘心武坦言:“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他特别提到,《文存》的价值除了阅读欣赏、分析研究、收藏保存之外,还有“供人批评批判”的价值。“已发生的事实无法回避,已写下的文字,意义不能掩盖。在中国文坛,我不是第一个出„文存‟的人,但我希望能带头坦率面对自己写下的一切文字,用于把„枪口‟对准自己,坦然面对自己的幼稚与愚蠢。”

我只是个卑微的生命

写过跟随潮流的作品

南方日报:作为一个著作等身的高产作家,提到您的名字,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离不开《班主任》和《刘心武揭秘〈红楼梦〉》,那么在收入《文存》的众多作品中,哪些是您个人最满意、特别愿意向读者推荐的?

刘心武:不能简单地用喜欢或者满意来评价,每一部作品都代表了我不同时期的写作状态,意义不同。我偶尔会有点庆幸《班主任》掩盖了我发表的一些作品,例如第39卷《懵懂集》,想起这些时我会脸红,有的文字,为什么那么幼稚?那么笨拙?那么紧跟当时的“潮流”?那么背离真实?但那就是我自己写下并公开发表过的,不能隐瞒,只能留以备考。所以,每部作品的存在,对我的意义都同样重要。

不过,我还是希望把读者不太熟悉、但却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推荐给大家。例如,小说卷有16卷,其中有一部名为《风过耳》的小说,再现了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城乡多个层面的社会风情与生活脉息,是一部以文化界知识分子群体为主的“群像小说”,有人夸张地称其为“新儒林外史”,我觉得是部多年之后读者拾起还会有收获的作品。还有中篇《站冰》,2010年去台湾,一个上了年纪的评论家拉着我的手说:“我们台湾写不出这种东西。”它反映的是底层市民和农民工为了生计,不惜比赛“站冰”的故事。此外还有纪实性长篇《树与林同在》,有法文的全译本,但在中国不怎么受重视,中篇小说《如意》在上世纪80年代曾被翻拍为一个小众的文艺电影,很有情调,还有《立体交叉桥》,都可以翻翻。

南方日报:《文存》收录了您逾50年间的作品,这么大的时间跨度,您是否能通过这部合集看到自己蜕变的脉络?

刘心武:我在《文存》的前言中说这本合集有研究价值,对于他人和我自己都有这样的意义。我作为中国的一个写作者,与时代进行着互动,有时候清醒,有时候被潮流裹挟。我可以算是中国“文革”前后文学贯穿性参与者,作品就像河水流过岩石留下的水纹。有些在“文革”前就出名的作家,在“文革”时被打成右派,写作中断,有很大空白期,甚至很多人之后都不写了。而像我这样写作没有中断过的人比较少,因而我个人的文风和想法,比较能够反映线性的时代烙印。

我经历和参与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今中国大陆文学的潮流演变,开始是“伤痕文学”的发轫者,后来是各种新的文学试验的积极推动者,《文存》里有大量的见证性文字,可以折射中国的时代潮流。我有过懵懂混沌的时期,我也曾写过与“走资派”做斗争,支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又专又红”的东西。那段经

历后来很多人讳莫如深,写过的人闭口不谈,也怕别人谈。我的思想跟着时代,虽然有苦闷、怀疑,但是我不可能成为政治性人物。我只是一个卑微的生命,喝着小酒胡说八道,没有“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气魄和胆识,所以写了些跟随潮流的作品。

问题的存在不能回避,文字的意义不能掩盖。再愚蠢、再幼稚也要坦诚地拿出来,让大家研究为什么这个人会写出这种东西。我把精华和糟粕都放进《文存》,是因为《文存》是历史再造,必须诚实。在中国文坛,我不是第一个出《文存》的,但我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带头坦率面对自己全部作品的作家,如果以后大家都坦率了,也就不稀奇了。

《续〈红楼梦〉》仍未定型,现在发现了一些硬伤

南方日报:在发表时间上来看,《文存》到2010年为止,为什么不把凝聚了大量心血的《刘心武续红楼梦》收入《文存》?您曾说过“研究《红楼梦》的高潮就是完结这本书”。

刘心武:续写《红楼梦》并不是草率的事,因为《红楼梦》是世界级的伟大著作,可以说是联系中国古典文化和当代文明的脐带。在它之前的中国古典文化缺乏现代意识,比如《水浒传》就没有体现人文精神,只承认108个英雄好汉的价值,其它普通人都是附加值,随随便便就杀了。《红楼梦》则开始重视生命,不是全然凸显公子小姐的价值,也用了很多的笔墨展现了普通人的性格和命运。

续写《红楼梦》是几代作家的愿望。我的上一代作家,他们经历了很多社会震荡,身心备受摧残,很多岁月被荒废了,最后没有续成。而古往今来续写《红楼梦》也都是批评多于肯定,但是大家愿意去做,这就是一种执着的梦想。可以说续《红楼梦》是戴着手铐脚镣跳舞,但是这副镣铐是我自愿戴上的。从八十回往后续,不能自由发挥,怎么办?如何把曹雪芹的原意复原出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要不断摸索尝试。

《刘心武续〈红楼梦〉》虽然已经出版,但是这个东西还没有定型。收入《文存》的东西无论好坏都是定了型的,我的“续红”还需要加以修订,现在已经发现了一些硬伤,如“令尊令慈”印成了“令堂令慈”,“浊玉”错印为“拙玉”;再有如“牺牲”、“精兵简政”等词汇在清代乾隆朝时期是否可以出现?要加推敲;一些细节需要前后更加地精密对榫;其中诗词需加以给进等等,待这个文本基本上定型了,才能补进《文存》。 南方日报:从“揭秘”到“续写”《红楼梦》,您的“红学”作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国内文化界的热点议题,去年您又推出《刘心武评点〈金瓶梅〉》,您是怎么看待这些作品引起的争议和反响的?

刘心武:做学问和写作是个人行为,大多数时候是孤独的。不过有人愿意说,你总不能堵住人家的嘴。像关于《红楼梦》、《金瓶梅》方面的学术问题,大家的学术看法不同,争论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争论才会完善。但是有些情况,比如有人老是问“是不是文革后期写过作品”,这是客观事实没办法,《懵懂集》里都是丑陋不堪、幼稚的文字,写了就要被人戳后脊梁,这也是中国人的生存困境。但这事是我自己早就承认的,回应也有千百遍了,老是重复这些涉及立场的问题我就有些难以接受。

另外还有一些披着学术外衣进行人身攻击的人,比如我评《金瓶梅》,有人就说“刘心武就对这感兴趣”。借着这机会我要说明一点,其实我评《金瓶梅》是15年前的事,比评《红楼梦》还早。当时有出版社做了一个古典文学评点系列,《王蒙评〈红楼梦〉》就是那时出的。分到我时人家给我安排了《金瓶梅》,成书之后因为《金瓶梅》还没有开禁,直到去年漓江出版社才拿到出版许可。

客观来说,《金瓶梅》确实并不是一部“唯性”的小说,尤其不能因为其中有色情文字,便定性为“色情小说”、“淫书”、“黄书”。它有大量的篇幅,展现着西门庆一家之外广泛而杂驳的社会生活。这是部托言宋朝的故事其实是表现明代社会生活的小说,它不仅是属于我们民族,也更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学巨著。在将来,我们有可能更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

应该会写一本自传,给自己人生一个总结

南方日报:很久都没有看到您新的长篇问世,《文存》之后您还会进行创作吗?前一段时间“秘史专业户”尤小刚导演透露,为了拍《大清宝典》,他曾就清朝乾隆年间的历史背景专门找您请教,您会不会动笔写一部书重新解构这段历史呢?

刘心武:《文存》不是谢幕。只要一息尚存,我不会轻易停止敲击电脑键盘的。2012年我又出了散文集《人生有信》,2013年初推出了新的散文集《空间感》,这些都暂时在《文存》之外,将来经过完善,可能会增补到《文存》之中。

至于长篇,我年纪大了,写得比较慢。不过一直在构思的一部长篇小说,2013年会正式开笔,是一个现代城市题材的。我和一大批年轻作家的区别在于他们不约而同偏向于农村题材,而且外国的翻译家介绍中国文学也着眼于农村题材。大概因为农村保存了中国的“精气神”,城市可能由于城市化进程导致千城一面,丧失个性,提高了写作者的难度,作品难以出彩。这种情况下,想出好作品,我认为关键在于不仅仅要展示城市表面的五光十色,还是要挖掘历史进程中城市居民个体生命的心理变化,探索人际之间的关系变化。

至于尤小刚导演,他是看了我的《揭秘〈红楼梦〉》,后来又看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对我的研究很感兴趣。我觉得他的态度是很严肃很认真的,所以把这两部书的影视参考改编权给了他,但我没有打算就此专门再去写一本书。

南方日报:您已经70岁高龄了,是如何保持这样旺盛的创作精力?

刘心武:首先,我天性喜欢写作,有句话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16岁那年我写了一篇评论拉夫列尼约夫《第四十一》的文章。《读书》杂志发表后以为作者是个老学究,要“到府上拜访”,看到我是个中学生后哑然失笑,但这件事对我鼓励很大。

其次,我比较好奇,对很多新东西都愿意涉猎。不同类型,不同题材,乃至不同领域,人生是无止境的,这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文存》里面我单列了一卷《小小说卷——寻找地平线》,这个也是比较有意思的,适合都市生活快节奏人群尤其是白领阅读。我现在还在写小小说,有朋友曾经劝我说,“写这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篇八
《红楼梦》

女娲补天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一日,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经过此地,施法使其有了灵性,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有浇灌之恩,欲下凡游历人间。绛珠仙草后修炼成女体,亦随之下凡。僧道二人欲了结这段公案,将石头携入凡尘。乡宦甄士隐住姑苏阊门外葫芦庙旁,赠银助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赶考。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被拐走,不久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甄带妻子投奔岳父,岳父卑鄙贪财,甄士隐贫病交攻,走投无路。后遇一跛足道人,听其《好了歌》后,将《好了歌》解注。经道人指点,士隐醒悟随道人出家。贾雨村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黛玉读书。林如海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即贾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即贾政之妻王夫人,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女、贾赦儿子贾琏之妻王熙凤,以及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宝玉因见表妹没有玉,认为玉不识人,便砸自己的通灵宝玉,惹起一场不快。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时,发现英莲被拐卖。买主为皇商之家、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之子薛蟠。薛蟠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雨村为向贾府献好胡乱判了些两银子平了此事。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一同到京都荣国府住下。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与仙女可卿云雨,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袭人发现,二人发生关系。沦落乡间务农的京官后代王狗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打秋风。凤姐给了二十两银子。宝钗曾得癞头和尚赠金锁治病,后一直佩带。黛玉忌讳“金玉良缘”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警示宝玉。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求仙学道,贾珍在家设宴为其庆生。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其族弟贾瑞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秦可卿病死。   贾政长女元春加封贤德妃,皇帝恩准省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荣府。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呆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情意绵绵。又因有薛宝钗或其他小事。二人常吵,在不断争吵中情感愈深。宝钗过生日唱戏,因小旦像黛玉,贾母娘家孙女史湘云口快说出,宝玉怕黛玉生气阻拦,结果惹得二人都生宝玉气。元春怕大观园空闲,便让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居住。书童茗烟将《西厢》等书偷进

园给宝玉,宝玉和黛玉一同欣赏。 一直久仰《红楼梦》的大名。但以前总是对他提不起兴趣。总是觉得贾宝玉一个堂堂的男人,整天和一群女流之辈瞎混的故事有什么好看。后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放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一个系列节目。讲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我也断断续续的看了几集,才对红楼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后来在图书馆来乱逛的时候偶然翻到了红楼梦,于是就借来看了。到目前为止,书还没有看完。只看到了70多回,因为毕竟还是要以学业为重,只能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来阅读。读的也是囫囵吞枣的,很多东西都还没有细想。但是对我这个水平来说,也应该差不多了。按刘心武说的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才是精华。后四十回完全就是狗尾续貂,我还没有看到后四十回,还无法验证这句话,不过即使看了倒也不一定看的出来。在红楼梦里,人物众多,但是发一个人物的人性都十分的鲜明,即使只有寥寥数笔,曹雪芹也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出来。而且对环境的描写,也十分细致,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红楼梦里所涵盖的知识面也非常多。以致于有人专门的开了以红楼梦里所描写的食物为基础的红数菜馆。还有的人就专门研究红楼梦里的诗,一本小说里的诗就值得人去专门研究,可见红书中诗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含意之丰富。红楼梦里的人物之多,关系的复杂也是令我感到惊讶。以致我现在有些人物的关系我也不是理的十分清楚。这也是为什么曹雪芹历经数十年才完全这部巨著。只是后来由于借阅者的丢失,又有版本说是因为被为禁书而查禁,故意烧毁。才导致了我们只能欣赏到原版的80回,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 《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对立。 在《红楼梦》人物当中,薛宝钗和林黛玉是两个对立的典型。她们之间围绕着与贾宝玉的婚姻恋爱产生的矛盾纠葛,也就是“金玉良缘”与“木石前

盟”的对立,是构成全书情节的基本线索之一。但这矛盾所具有的丰富社会内容和深刻悲剧因素,却远非通常的“三角关系”所能比拟。 薛宝钗是一个特殊的悲剧人物。她“德言工貌”样样俱全,才智也出众,是封建淑女的典范,而“罕言寡语”、“安分随时”的处世哲学,也使她与那样的环境、社会绝无冲突,相反倒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机会。曲中称薛宝钗为“山中高士晶莹雪”,就是以“雪”“薛”的谐音暗喻她的冷漠和超然,书中还多次以“冷香丸”、“冷美人”、“任是无情也动人”等隐喻来强调她性格的这一特点,读到金钏投井,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及抄检大观园等震撼人心的章节时,不难发现她那超乎常人的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酷。她对贾宝玉并非全无感情,但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却截然不同。因此,“金玉良缘”对他们来说,只是一杯没有爱情的苦酒。尽管薛宝钗能克守妇道,几近完美,但贾宝玉仍不能忘情于悲凄而逝的林黛玉,最后怀着不平之意撒手出家,而薛宝钗也不免在孤寂冷落中抱恨终身。薛宝钗的悲剧很难引起人们的同情,却自有其发人深思之处。或许她更适合生活在现代,那么至少她会是一个女强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15585.html

    上一篇:空间留言爱情句子

    下一篇:婚假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