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的内涵

| 汉语四六级 |

【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四个全面的内涵篇一
《四个全面内涵,基本内容及提出背景》

四个全面

提出背景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

此外,习近平在江苏将“全面从严治党”加入到“四个全面”中时,特别采用了“大气候和小气候”的比喻,“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1]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2014年10月8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

来的。[2]

2基本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从公开的新闻报道看,这6个字合在一

起表述尚属首次。但其主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已经体现出来——“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

3逻辑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一:总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关键词二:姊妹篇。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闸门,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的姊妹篇。

关键词三: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八

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3]

4本质意义

本质

就是“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4] 。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4] 。

意义

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

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的内涵篇二
《四个全面的内涵及相互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阐述四个全面的内涵及相互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重大意义:“四个全面”,是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在坚定中国自信、发展中国道路、优化中国模式、总结中国经验,带领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出来的,既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又是实践创新的巨大飞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 开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 确立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总方略。

 开启接续打造“中国优势”的新篇章。

(2)内涵: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逻辑关系:“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具有“总分总”的逻辑结构。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

 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为支撑,共同支撑和推动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关键一招、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

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坚强起来,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因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前三个全面的坚强保证。

四个全面的内涵篇三
《简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四个全面的内涵篇四
《四个全面的内涵及辩证关系》

一、论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及辩证关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开班仪式讲话中谈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的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指出的: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个全面”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执政规律认识新的提升,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的总领,是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举措:即是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保证。

四个全面的内涵篇五
《深刻认识和准确理解“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深刻认识和准确理解“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新疆兴农网 2015-03-30 13:29:56 浏览次数:

郑国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释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辩证统一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的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新的战略思想、新的战略要求和新的战略部署,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紧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总遵循,也是指导气象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和基本遵循。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增强学习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引领民族复兴的指导方针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命题,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伟大梦想确立了路线图、任务书、动员令。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已经进

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民族复兴中国梦相互激荡已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

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着力解决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事关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建国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也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的实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基本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法治中国建设标定了新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全面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是一件为

长远发展谋、为子孙万代计的大事,它与全面依法治国是“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成为上下贯通的“姊妹篇”,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

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政治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0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任务,并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治党全面了、从严了,我们党就坚强有力。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全面从严治党,不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起着政治保证、组织保证的重要作用,而且是引领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将全面从严治党确立为重大战略布局的一环,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越来越展现出清晰明确的战略性布局。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战略指引。

二、“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战略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

论光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

“四个全面”蕴含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个全面”是内在统一、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顶层设计,既有全局又有重点的

施政总纲和发展路线图,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统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引擎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支撑地位;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关键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个战略举措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国家发展、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整个改革过程都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化改革贯穿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从严治党既要体现深化改革的要求,又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无论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依法治国,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四个全面”环环相扣、相互促进,是执政目标、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有机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进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把每一项战略举措放在“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中来把握,才能正确认识每一项举措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把“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总要求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为“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凝聚起更为强大的正能量、推动力。

四个全面的内涵篇六
《“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实现途径》

湖南省首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竞赛参赛作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实现途径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学校班级:中南大学xxx级xxx班

小组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指导教师:xx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第一部分:选题原因

“四个全面”是党中央的整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江苏调研时提出了“四个全面”,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深度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基本布局。

它的理论意义:“四个全面”从系统思维、整体推进的把握上对治国理政方略作了更为全面的定位。在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与主轴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目标,是党治国理政方略所要实现的基本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反映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任务;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得以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毫无疑问,“四个全面”对治国理政方略的定位,使党和国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布局、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

它的实际意义: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和了解“四个全面”是我们与时俱进、关心政治的体现,有利于加强我们对国家治国理政方略的深度认识,培养爱国情怀。

因此,我们选择了此题,通过对此题的详加研究,能够提升我们的思想素质,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让思想时刻走在前面,做好大学生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

一、前言

“四个全面”深度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

国理政的基本布局。它从系统思维、整体推进的把握上对治国理政方略作了更为全面的定位。研究四个全面,是时代的主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二、研究背景

什么是“四个全面”,总的来说,四个全面就是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随着“四个全面”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升温,更多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个看似简单的四字方针到底蕴藏着怎样的能量。于是本团队也以学习了解为目的,开始探究“四个全面”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三、目前国内的研究方向

高建生认为“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全新展示,曲青山认为,如何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八项要求:第一,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第二,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第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第四,坚持从严管理干部;第五,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第六,严明党的纪律;第七,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第八,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只要我们按照这八项要求去做,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一定会把我们的党建设好,我们党就一定会承担起庄严的历史使命,完成好人民所赋予我们党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四、参考文献

高建生——“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全新展示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5.03

曲青山——“四个全面”: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第三部分:研究性学习成果介绍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针对新形势下的机遇、挑战和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百年的奋斗目标

(一)小康概念的提出过程

小康概念的提出,最早源自《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

可小康”。意思是人民(因输赋税服徭役)已经很劳瘁了,差不多可以让他们休息一下了。可见小康的含义包含了安乐、休息、安宁的意思。

1979 年 12 月 6 日邓小平在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谈话中,正式提出了现在意义上的小康概念,邓小平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就是“小康之家”,是“到本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千美元”,但这“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 他指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二)党的十二大以来有关党的奋斗目标的提法

根据邓小平提出的设想,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确定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是由 1980 年的 7100 亿元增加到 2000 年的 2800 亿元左右,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987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首次向全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奋斗目标。指出要在 21 世纪头 20 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012 年 11月党的十八报告提出确保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二、全面深化改革:筑梦中国的强大动力

2013 年 10 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经济体制改革方面

积极适应新常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先后取消和下放超过 700 项行政审批事项到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施行,从民营资本进军银行业到国企改革启动试点,从财税体制改革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系列改革举措,激发了市场活力,提升了经济内生动力。

(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

要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全国政协坚持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推进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发挥了人民民主,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三)文化体制改革方面

为民族铸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积极推进国有文化企业并购重组,建立健全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联动机制,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一系列改革举措使文化领域呈现出新的气象。

(四)社会体制改革方面

为使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建立„„一系列改革举措,促进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

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情况考核,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长治久安的法治保障

2014 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重大决定》,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提出总目标:建设法治体系,建设法治国家,同时对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五个原则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三是坚持

四个全面的内涵篇七
《“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实现途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当代大学生责任和担当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十七大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基础上,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由此开启的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在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用“战略布局”来概括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路和蓝图,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习主席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及其理论创造的重大战略思想。“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习主席在“实事”基础上,对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党的各方面情况进行正确分析研究、概括总结,通过“求是”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1、世情。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调整演变。同时,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低增长、低通胀、低需求同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等风险交织,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突出;地缘政治因素更加突出,局部动荡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和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南北发展差距依然很大。

2、国情。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随着改革开 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种种影响,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加之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要解决的难题增多,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着严重挑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显欠缺,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我们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经过30 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需要我们党从顶层设计上运筹帷幄,掌握主导权。

3、党情。中国共产党作为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大部分党员信念坚定,对党忠诚,遵纪守法,勇于担当。当然也存在形式主义、改良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 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也只能靠发展来解决。十八大以来,随 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打老虎”“拍苍蝇”反腐败斗争的持久进行,党员和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获得了较大成效,人民群众满意率直线上升。但也应该看到,还有一部分人理想信念迷失,存在着种种问题特别是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给党的长期执政和长远建设都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为了争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权,争马列主义的生存与发展权,争党的生存与发展权,必须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实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否则就会亡党亡国。

“四个全面”,每个都有一个逐步提出、日益明晰的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加强。1997年,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2012年,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2014年10月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法治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专门议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不断对党的建设作出部署。邓小平同志一再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1994年,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02年的十六大和2007年的十七大,都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基本格局。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命题和任务。2012年,十八大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并再次强调要从严治党。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

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现在,又直接使用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表述。 在逐个强调每一个“全面”的基础上,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大思路的高度,进一步对“四个全面”进行重要整合,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概念,使这“四个全面”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从现在公布的材料来看,在起草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过程中,中央对于文件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要“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2014年8月,在就《中共中央全面推行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提出文件要把握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在对《决定》作说明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说明了“体现全面建成 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的指导思想。 2014年11月,在福建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列举了“三个全面”,要求“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2014年12月,在江苏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三个全面”后增加了一个“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这是在公开报道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四个全面”并提。由此,“三个全面”进一步上升成了“四个全面”。

这“四个全面”意味着什么?怎么定位?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肯定“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并且第一次亲自用“战略布局”这个词来概括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这说明这“四个全面”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四个全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路和蓝图

全面小康,核心是“全面”。首先,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其次,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从目标上看,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协调发展,而且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升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实践上看,这个全面也是 “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缺了哪一领域发展都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全面的。全面小康,从根本上讲是发展问题。中国虽然已是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虽然进入了总体小康,但人们的生活还不宽裕。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既需要分配好现有 “蛋糕”,但根本出路还是要加快经济发展,以做大“蛋糕”为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关系到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关系到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全面”。首先是改革总目标之全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与其紧密相联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其次是覆盖领域之全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覆盖面之广,任务之多,在世界改革史上都是罕见的。而且,今天的改革,遇到的困难相互纠缠,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全面启动;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需要顶层设计。与过去相比,今天的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来谋划,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全面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归根结底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全面依法治国之“全面”,指的是总目标之全面,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工作布局之全面,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国,开阔了法治的格局、丰富了法治的内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新境界。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干部是关键,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法治建设可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以此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才能始终有“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底气,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是基础,“治” 是关键,“严”是要害,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从内容上体现无死角,就是要覆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从主体上体现全覆盖,就是要强化党的建设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既要以上率下,又要层层落实,全党参与;从作风建设上,体现永远在路上,劲头不松懈,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同时,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全面从严治党,就要“严”字当头,毫不含糊。思想上要把好“总开关”,制度落实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反腐败斗争强调“不立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做到教育要严、标准要严、执纪要严、惩治要严、制度要严。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就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号召全党及时解决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党风政风民风气象日新。国家统计局在21个省区市开展的民意调查显示,87.3%的群众认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与以往相比有好转,71.1%的群众认为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有力度。这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取得的可观实绩。共产党员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性的核心和最高准则。应当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为民办事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在任

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四个全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矛盾整体。一方面,它们反映了当前阶段我国社会众多问题中带全局性且相互联系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它们本身又具有不同的功能与层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概言之,第一个“全面”是党的战略目标,后三个“全面”是党的战略举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顶层设计,前有行动性目标,后有组织保证,中间又有执行路径支撑,“目标—路径—保证”三者有机统一,显示出内在的整体性特征。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治国理政需要有大视野、大思路、大战略。尤其是在某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有没有一个科学的治国理政的大思路至关紧要。思路错了,就会把国家领错方向;思路有毛病,也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而思路正确,就能够把国家引向兴旺发达的未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伟大的历史转折,随之改革开放的潮流每一时代的青年在特定时代背景下都有着这一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担当,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良好,成果共享是中国人的共同期盼,这要求当代大学生将这一目标作为历史使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1、学习与创新的担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国梦,这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与人才保障,也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思维敏捷、具有开拓精神,观念开放多元,知识相对密集丰富,是社会上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之一,更应该成为创新的主力军和践行者。我们大学生应该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造就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努力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善于寻疑,逐步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成为未来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所学知识服务于人民的担当。中国梦实现的最终目标是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幸福安宁的生活。而大学生将来也要走向社会的各个岗位,所学知识为谁服务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我国,由大学生参与的支教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对学生关注和帮助那些贫困地区的人们和弱势群体,这是大学生将所学知识服务于人民的行动落实的体现。但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更多的大学生自觉树立起为民众服务的理念,使他们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体验服务民众的重要意义,在志愿性公益服务活动中锻炼服务民众的能力,并在职业岗位上真正为人民服务。

3、完善和提升道德的担当。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明源远流

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当今价值多元、文化交锋、观念多样的复杂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仍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通过不断的人生实践,提高自己的道德践履能力和道德成熟程度,从而凝聚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正能量。

4、关爱与保护环境的担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也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平等相待、和谐共处。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建设美丽中国,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紧迫要求。当下,各个高校成立的环境保护社团环保小分队,还有大学生义务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都证明了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关爱。同时我们大学生也应该知道,对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责任行为不能仅局限在学校有组织的情况下,更应该从自身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通过关爱、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向更多的人传达环境恶化、急需保护的讯息,通过点滴力量的汇聚,使环保的力量不断增加和扩展。蓬勃兴起,使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社会主义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代国际政治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正经历着第二世界大战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正在加速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只要当代大学生抓住国际形势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深入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就会更快发展,综合国力就会较大的增强,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和历史使命必将实现

四个全面的内涵篇八
《四个全面 含义》

四个全面 含义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1] 提出背景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

此外,习近平在江苏将“全面从严治党”加入到“四个全面”中时,特别采用了“大气候和小气候”的比喻,“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2]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 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3]

基本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

逻辑关系编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总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姊妹篇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闸门,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的姊妹篇。

领导核心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4]

4本质意义编辑 本质

就是“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5] 。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5] 。

意义

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3] [5]

四个全面的内涵篇九
《习近平四个全面的内涵》

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解读

大国复兴需要伟大思想的引领。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应运而生。

在公开报道中,习近平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是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考察期间。他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此前“三个全面”基础上,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

此后,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在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集体学习中、在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强调,让“四个全面”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提法”(在百度上搜索“四个全面”,能找到大约3760万个结果)。 据统计,习近平至少在20多次公开讲话中阐释或提到了“四个全面”。

他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四个全面”,“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

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关于“四个全面”,习近平总书记又做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

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习近平首次在正式讲话场合集中阐述四者关系,宣示了“四个全面”已成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

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最大聚焦点,成为贯穿这次两会政策讨论的主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过程中,将“四个全面”的战略内涵提升到新台阶。习近平也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和解放军团全体会议时,也再谈“四个全面”。

5月5日,在第十二次深改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只有选拔重用那些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牢靠,在关键时刻和大是大非面前不做“骑墙派”,衷心拥护和坚决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统一,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改革促进派,才能确保改革方向、增强改革信心、完成改革任务。

颇有新意的“改革促进派”一词,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6月26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证。

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关注。美国著名政经评论员库恩指出,中国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剩下5年时间,“四个全面”战略构想要克服长期以来的难题,并为实现“中国梦”的首个目标制定清晰的行动纲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领导中国改进治国方法,使之既具有全局性又切实可行。

常委密集发声各有侧重

梳理今年以来媒体报道的常委们谈及“四个全面”的讲话,亦可以看出各位常委因工作分工而各有侧重。

记者通览李克强的讲话发现,他更强调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破解发展难题。李克强在3月6日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说,要以精神面貌新状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坚持用发展的办法破解难题,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张德江则更侧重法制。7月1日上午,张德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闭幕会表示,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安全法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根本利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俞正声在5月16日参加省部级干部民族工作专题研讨班学员座谈讨论时强调,民族地区要解放思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把自

身造血能力提高上来,走出一条有持续性的好路子。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刘云山用列车妙解“四个全面”。3月7日,刘云山在参加安徽团审议时称,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列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发的列车,那么改革就是发动机,法治就是稳压器,党的领导就是火车头。

5月8日到10日,王岐山在浙江省调研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前提,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保障。他说,纪委要在从严治党中找准职责定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3月8日,张高丽在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时则强调,“希望新疆围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改革、发展、治党成为今年谈及的重点

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看,今年是两个五年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对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胜利至关重要。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发展。在常委们发声“四个全面”时,也不乏共性特点,如对“改革”和“发展”的强调就颇为显眼。

人民网记者梳理媒体报道统计发现,常委们在明确提到“四个全面”时,无一例外地提到过“改革”、“发展”,这两个关键词在常委们的有关“四个全面”的讲话中共出现了200余次。

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在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面对当前困难,要坚定信心,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结合中探索发展新路,在改革开放中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

张德江在在人代会闭幕会上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具有重大统领和指导意义,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

俞正声则表示,回顾2014年,全国政协常委会积极动员政协委员为“四个全面”献计出力,呼吁委员们在新的一年,围绕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咨政建言,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刘云山在参加安徽团审议时指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是注重“全面”,要害是抓好统筹。他说,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列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发的列车,那么改革就是发动机。

王岐山参加北京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党中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必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希望北京市靠发展、靠改革、靠管理,破解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难题,落实好党中央对首都工作的各项要求。

3月22日,张高丽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强调,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从严治党”是常委们讲话中多番出现的关键词汇。在习近平首次集中阐释“四个全面”之时,就有专家称“全面从严治党”是点睛之笔,如果没有这一笔,其他都不能实现。 2012年甫一上任,习近平就在新一届政治局领导的首次亮相中表露决心。“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他指出,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并且他进一步表示,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都必须严惩不贷,绝不能手软。措辞严厉,振聋发聩。

记者梳理媒体报道发现,在刘云山和王岐山谈及“四个全面”的各类场合中,“全面从严治党”几乎是他们每一次讲话的核心思想。二人都至少在三个场合强调,“从严治党”是

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1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