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意义篇一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重大的意义》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重大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一届党中央在治国方略上开拓提升出的新版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就和新境界,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提出了“两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
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第二阶段是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而把“两个全面”扩展为“三个全面”。第三阶段是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考察期间,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把“三个全面”扩展为“四个全面”。值得注意的是,最初“四个全面”是作为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提出来的。2015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也再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力、张力以及承载使命、与时俱进的品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背景,以探索和回答“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为主线,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直面现实、承前启后、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光辉。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全面小康核心在全面,“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体现在关联的战线是全面的,其着眼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明确指出了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把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要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反复强调了让全面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回答法治协调性的问题,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回答法治系统性的问题,特别是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这一根本问题;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深刻诠释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和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是基础,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是建章立制和执行落实的有机统一,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从严”是关键,包括教育要严、标准要严、执纪要严、惩治要严、制度要严,“严”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可见,“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从而在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审视,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
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它使得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使得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将在我国今后更加壮阔的改革开放大业中逐渐展现其导航和引领作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蕴含的丰富战略思想,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布局,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我们只有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个战略布局,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贯彻落实好这个战略布局的自觉性坚定性。要深刻认识“四个全面”的重大现实意义。
要认识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提出“四个全面”,针对的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中国和中国人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意义篇二
《简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意义篇三
《深刻认识和准确理解“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深刻认识和准确理解“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新疆兴农网 2015-03-30 13:29:56 浏览次数:
郑国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释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辩证统一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的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新的战略思想、新的战略要求和新的战略部署,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紧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总遵循,也是指导气象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和基本遵循。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增强学习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引领民族复兴的指导方针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命题,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伟大梦想确立了路线图、任务书、动员令。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已经进
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民族复兴中国梦相互激荡已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
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着力解决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事关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建国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也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的实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基本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法治中国建设标定了新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全面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是一件为
长远发展谋、为子孙万代计的大事,它与全面依法治国是“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成为上下贯通的“姊妹篇”,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
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政治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0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任务,并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治党全面了、从严了,我们党就坚强有力。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全面从严治党,不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起着政治保证、组织保证的重要作用,而且是引领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将全面从严治党确立为重大战略布局的一环,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越来越展现出清晰明确的战略性布局。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战略指引。
二、“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战略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
论光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
“四个全面”蕴含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个全面”是内在统一、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顶层设计,既有全局又有重点的
施政总纲和发展路线图,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统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引擎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支撑地位;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关键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个战略举措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国家发展、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整个改革过程都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化改革贯穿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从严治党既要体现深化改革的要求,又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无论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依法治国,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四个全面”环环相扣、相互促进,是执政目标、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有机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进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把每一项战略举措放在“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中来把握,才能正确认识每一项举措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把“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总要求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为“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凝聚起更为强大的正能量、推动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意义篇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重大意义(精品课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意义篇五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
大纲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提出
(四)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
(五)小结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历史使命和光荣目标共同决定
(二)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三)党应对考验、战胜挑战的必然要求
(四)当前急需防范和化解危险
正文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
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新命题、新任务、新发展。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12年已进入迈进小康社会的冲刺年,全国人民、全党吹响冲刺的冲锋号。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实现双倍增长。
2014年国家统计局显示,2014年我国GDP合人民币63万亿左右,比2010年的40万亿增长约58%。
本课教师认为,约在2017年,我国GDP可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计划。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重要措施、主要任务,作了整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不留死角,全覆盖,无空白,无例外,即全面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中国的改革现在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现在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攻坚期和深水区。
全面深化改革,象征着改革进入新阶段,翻开新的一页。改革之初,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先从局部、外围做起,最后实现整个体制转轨。我们现在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攻坚期和深水区,不再是改革之初的简单任务和目标,面临的全是新难题。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提出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依法治国是全方位的铺开,全覆盖的推进,不留死角,不留空白,毫无例外,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各领域。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围绕总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同时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作出周密部署——六大任务,包括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四)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
2014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提出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并作出安排和部署。
(五)小结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视察工作,首次提出“四个全面”。
2015年1月13日,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会议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要在“四个全面”的格局下进行。
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命题。这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概括、新论断、新任务和新发展。
“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的概括和结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承担的历史重任,以及对现代化建设的组织推进的系统思考,得出的重要判断和重要命题。“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的命题和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新发展,揭示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和核心目标。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历史使命和光荣目标共同决定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艰巨的历史使命和中国现代化建设要努力完成的光荣目标,决定了我们必须有宏观的、反映中国特色基本规律的战略、方略来做保障。
“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的判断和命题是当前全党的战略方略,它服务的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的艰巨历史重任和光荣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提出光荣的历史使命和艰巨的历史重任——两个百年目标。
第一,到2020年,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四个全面”的第一个方面。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100年献礼。
第二,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习总书记发表讲话,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命题。中国梦是对两个百年目标的进一步高度凝缩和概括。
(二)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深化的需要。改革需要重要的战略、方略和顶层设计。现在改革处于在深水区和攻坚期,更需要科学的、系统的大战略,猛攻有效的推进改革的大体系。
(三)党应对考验、战胜挑战的必然要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意义篇六
《谈谈你如何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谈谈你如何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提出了“两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 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第二阶段是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而把“两个全面”扩展为“三个全面”。第三阶段是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考察期间,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把“三个全面”扩展为“四个全面”。值得注意的是,最初“四个全面”是作为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提出来的。2015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也再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力、张力以及承载使命、与时俱进的品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背景,以探索和回答“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为主线,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直面现实、承前启后、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光辉。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全面小康核心在全面,“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体现在关联的战线是全面的,其着眼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明确指出了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把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要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反复强调了让全面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回答法治协调性的问题,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回答法治系统性的问题,特别是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这一根本问题;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深刻诠释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和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是基础,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是建章立制和执行落实的有机统一,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从严”是关键,包括教育要严、标准要严、执纪要严、惩治要严、制度要严,“严”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可见,“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从而在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审视,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 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它使得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使得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将在我国今后更加壮阔的改革开放大业中逐渐展现其导航和引领作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蕴含的丰富战略思想,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布局,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我们只有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个战略布局,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贯彻落实好这个战略布局的自觉性坚定性。要深刻认识“四个全面”的重大现实意义。
要认识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提出“四个全面”,针对的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抉择。要深刻把握“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关系。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绘就全面小康社会的宏图,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对“四个全面”必须全面把握、全面坚持,不可偏离和偏废。要统筹协调“四个全面”的贯彻落实。深入研究和科学把握“四个全面”的关联性、耦合性,注重统筹谋划、协同配合,做到同频共振、形成合力。还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系,只有始终坚
持这样的统筹协调推进,才能把“四个全面”贯彻得更加自觉、落实得更加到位。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重大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一届党中央在治国方略上开拓提升出的新版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就和新境界,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意义篇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演进脉络与重大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演进脉络与重大意义
2015-03-16 14:05:13 | 来源:人民网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针对新形势下的机遇、挑战和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
这“四个全面”,每一个都有一个逐步提出、日益明晰的过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小康之家”的设想。2002年,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十七大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2年,十八大将“建设”改成“建成”,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2012年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作出重要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
全面依法治国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加强。1997年,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2012年,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2014年10月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法治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专门议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不断对党的建设作出部署。邓小平同志一再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1994年,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02年的十六大和2007年的十七大,都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基本格局。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命题和任务。2012年,十八大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并再次强调要从严治党。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现在,又直接使用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表述。
在逐个强调每一个“全面”的基础上,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大思路的高度,进一步对“四个全面”进行重要整合,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概念,使这“四个全面”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从现在公布的材料来看,在起草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过程中,中央对于文件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要“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2014年8月,在就《中共中央全面推行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提出文件要把握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在对《决定》作说明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说明了“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的指导思想。 2014年11月,在福建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列举了“三个全面”,要求“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2014年12月,在江苏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三个全面”后增加了一个“全
面从严治党”,要求“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这是在公开报道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四个全面”并提。由此,“三个全面”进一步上升成了“四个全面”。
这“四个全面”意味着什么?怎么定位?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肯定“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并且第一次亲自用“战略布局”这个词来概括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这说明这“四个全面”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四个全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路和蓝图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治国理政需要有大视野、大思路、大战略。尤其是在某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有没有一个科学的治国理政的大思路至关紧要。思路错了,就会把国家领错方向;思路有毛病,也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而思路正确,就能够把国家引向兴旺发达的未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伟大的历史转折,随之改革开放的潮流蓬勃兴起,使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社会主义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确认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从而为改革开放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所有这些,都是在关键时刻把国家领向了正确方向,才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十字路口,各种思潮纷纭复杂,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一个根本问题:中国往何处去?
从十八大到现在,一共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发表了大量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大都具有开局的性质,实际是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执政、如何治国、如何引领国家走向未来的问题。因此,也可以说,初步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长期思考和谋划的关于治国理政的大思路、大蓝图。毫无疑问,总书记未来必定会继续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按时间计算至少会有现在的五倍,因此,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思路和蓝图今后还会继续丰富和发展,并不断接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它们怎样归纳整理,构成什么样的完整体系,也还需要继续研究。但可以肯定,这些讲话,具有习近平总书记自己鲜明的风格,体现了他对于治国理政大思路的思考和理念。
就“四个全面”而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将它定位为“战略布局”,因此,毫无疑问,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大思路和大蓝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大思路。
认真领会和把握“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除了定位外,它还包含哪些内容?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整体上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亲自做了说明。他指出: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说明,清楚地界定了每个“全面”的地位、作用,也从总体上界定了“四个全面”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说,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它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一系列要求。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即两个数字都要翻番。在此基础上,还要在建党100周年时建成现代化国家。过去还有一个“基本”,叫“基本实现”。现在“基本”两个字已经
去掉了,就是实现,这样要求就更高了。进一步,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些连贯的目标,构成了非常豪迈的中国梦。
从全面深化改革来说,十八大规定的到2020年的目标,同时包含发展目标和改革目标两个方面,报告的小标题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时,直接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解决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保持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势头,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夯实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法治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从全面从严治党来说,习近平总书记也作了深刻论述。他指出,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三大战略举措,都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也要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大举措实施得不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就要受到影响,目标就不能保证实现。
三大战略举措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互相渗透,共同推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由党来领导,因此,就必须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也必须由党来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党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同样,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正确处理改革创新与于法有据的关系,在改革的过程中及时做好法律立、改、废的工作。而全面依法治国,也要坚持改革方向和问题导向,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
正确理解“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先后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作出了规划和部署。这种演化过程可以大致梳理如下。
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
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1987年,十三大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认为,这就是一个根本的战略布局。所以,1989年11月,他强调:“十三大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
随后,党中央逐步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05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将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扩展为五位一体。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在阐发十八大精神时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什么关系?现在还不是很清楚。在中央没有明确界定之前,我们可以尝试着做些分析:从总体布局的发展过程来看,总体布局是可以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而有所调整、有所补充的。在新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战略布局,体现了十八大以后新的中央领导的执政理念和思路,具有新的特点和风格。这“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到底是从属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是互补关系,还是取代关系?现尚无定论。不管什么关系,这“四个全面”,突出了新形势下治党治国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坚持这样的布局,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四个全面”都已经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最新确立的战略布局。它更加完整地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和框架,也进一步突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坚持“四个全面”,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导引。
(李忠杰 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1]
1提出背景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
此外,习近平在江苏将“全面从严治党”加入到“四个全面”中时,特别采用了“大气候和小气候”的比喻,“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2]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
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2014年10月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8日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来的。
[3]
2基本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
3逻辑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总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姊妹篇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闸门,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的姊妹篇。
领导核心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4]
4本质意义
本质
就是“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5] 。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意义篇八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演进脉络与重大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演进脉络与重大意义
李忠杰
【摘要】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陆续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其整合,形成了“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并且明确强调,这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而提出并形成的战略布局。本文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过程、逻辑关系及重大意义进行了阐析。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治国理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针对新形势下的机遇、挑战和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
这“四个全面”,每一个都有一个逐步提出、日益明晰的过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小康之家”的设想。2002年,十六大提出:“要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十七大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2年,十八大将“建设”改成“建成”,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2012年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作出重要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 全面依法治国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加强。1997年,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2012年,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2014年10月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法治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专门议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不断对党的建设作出部署。邓小平同志一再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1994年,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02年的十六大和2007年的十七大,都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基本格局。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命题和任务。2012年,十八大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
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并再次强调要从严治党。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现在,又直接使用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表述。
在逐个强调每一个“全面”的基础上,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大思路的高度,进一步对“四个全面”进行重要整合,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概念,使这“四个全面”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从现在公布的材料来看,在起草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过程中,中央对于文件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要“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2014年8月,在就《中共中央全面推行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提出文件要把握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在对《决定》作说明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说明了“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的指导思想。
2014年11月,在福建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列举了“三个全面”,要求“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2014年12月,在江苏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三个全面”后增加了一个“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这是在公开报道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四个全面”并提。由此,“三个全面”进一步上升成了“四个全面”。
这“四个全面”意味着什么?怎么定位?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肯定“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并且第一次亲自用“战略布局”这个词来概括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这说明这“四个全面”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四个全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路和蓝图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治国理政需要有大视野、大思路、大战略。尤其是在某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有没有一个科学的治国理政的大思路至关紧要。思路错了,就会把国家领错方向;思路有毛病,也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而思路正确,就能够把国家引向兴旺发达的未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伟大的历史转折,随之改革开放的潮流蓬勃兴起,使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社会主义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春,
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确认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从而为改革开放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所有这些,都是在关键时刻把国家领向了正确方向,才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十字路口,各种思潮纷纭复杂,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一个根本问题:中国往何处去?
从十八大到现在,一共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发表了大量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大都具有开局的性质,实际是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执政、如何治国、如何引领国家走向未来的问题。因此,也可以说,初步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长期思考和谋划的关于治国理政的大思路、大蓝图。毫无疑问,总书记未来必定会继续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按时间计算至少会有现在的五倍,因此,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思路和蓝图今后还会继续丰富和发展,并不断接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它们怎样归纳整理,构成什么样的完整体系,也还需要继续研究。但可以肯定,这些讲话,具有习近平总书记自己鲜明的风格,体现了他对于治国理政大思路的思考和理念。
就“四个全面”而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将它定位为“战略布局”,因此,毫无疑问,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大思路和大蓝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大思路。
认真领会和把握“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意义篇九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意义》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一届党中央在治国方略上开拓提升出的新版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就和新境界,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提出了“两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
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第二阶段是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而把“两个全面”扩展为“三个全面”。第三阶段是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考察期间,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把“三个全面”扩展为“四个全面”。值得注意的是,最初“四个全面”是作为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提出来的。2015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也再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力、张力以及承载使命、与时俱进的品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背景,以探索和回答“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为主线,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直面现实、承前启后、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光辉。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全面小康核心在全面,“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体现在关联的战线是全面的,其着眼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明确指出了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把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要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反复强调了让全面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回答法治协调性的问题,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回答法治系统性的问题,特别是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这一根本问题;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深刻诠释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和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是基础,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是建章立制和执行落实的有机统一,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从严”是关键,包括教育要严、标准要严、执纪要严、惩治要严、制度要严,“严”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可见,“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从而在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审视,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
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它使得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使得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将在我国今后更加壮阔的改革开放大业中逐渐展现其导航和引领作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蕴含的丰富战略思想,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布局,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我们只有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个战略布局,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贯彻落实好这个战略布局的自觉性坚定性。要深刻认识“四个全面”的重大现实意义。
要认识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提出“四个全面”,针对的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中国和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