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给予树评课建议篇一:给予树评课稿
《给予树》评课稿
《给予树》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家里并不宽裕的八岁小女孩金吉娅,在商场的给予树上发现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心愿卡,便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小女孩。展现了金吉娅善良、仁爱的美好心灵。听完贾老师老师的课,我想谈以下几点:
1、这是一堂朴实、扎实、情趣盎然的语文课。教师充分解读教材内容、准确定位年级特点、紧紧扣住语言文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展开心灵对话。寓教于思、寓教于情、寓教于法,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境地,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习得方法、自主实践的同时,激发求知欲望、获得情感体验、推动心智发展。
2、以妈妈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组织教学。在品读课文这一教学环节中,徐老师请同学们读课文,发现妈妈心情变化,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接着,根据妈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激动,组织教学。学生紧紧抓住“担心”一词,品读课文的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用美好的亲情去感受亲情的美丽,用对母亲的爱去感受母亲对子女的爱,从而真切地感受到“担心”一词所折射出的仁慈、关爱、奉献等美丽的品质,使词句段篇都诠释出人类的文化精神,流淌出滋润生命的情感之水。
在生气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重点在于通过妈妈的情绪变化,引出对金吉娅内心世界的探求。引导学生关注金吉娅走在回家路上的神情──“沉默不语”,“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让学生咀嚼体味、交流碰撞,感受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人文情怀,触摸人物丰富的情感领域,让学生真切感受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因没能给家人买像样礼物那种担心、愧疚、难过的复杂心理。教师用这些富有实效而又了无痕迹的指导,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关注语言,关注情感,并且调动自己的情感,调动自己积累的语言。
在学习激动,体会爱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发现金吉娅对妈妈讲述中所强调的──“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说说,她可能没有什么,推想小女孩无助与孤单的生活现状,为动情入境地体会金吉娅美好的品性与纯洁的心灵做足铺垫。
3、“给予”一词的教学
“给予”是本文的中心词,在导入课题这一环节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给予”一词的音和形;初读课文后,老师又请学生说说“谁给予谁什么”,既让学生了解了词义,又让学生对全文有了初步的感知。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以妈妈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把物质上的给予上升到情感上的给予,使学生懂得,金吉娅给予小女孩的不仅仅是洋娃娃,更是她的仁爱,
和对小女孩的同情和体贴。此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初读课文中,说到的“谁给予谁什么”说一说,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 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高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离不开师生的互动合作。一切的努力都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体验场。让学生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灵魂的熏陶。教师就是那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那个带领学生走向高尚精神世界的引路人„„
给予树评课建议篇二:《给予树》评课稿
评《给予树》
听了徐老师的《给予树》这节课后,我们感触颇深。徐老师抓住重点词和重点句、巧设质疑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把语言文字训练渗透于人文性的教学中,自然而有效地实现了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现将听课感受概括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本节课语言文字训练扎实,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读准多音字、生字,指导写好难写的字等,特别是课文内容的朗读有这么几个层次:1、边读边想;2、读中感悟;3、感悟后读;
4、两个句子比较后再读。这样循序渐进,孩子的感情融入了文中主人公的情感中。善于捕捉、挖掘文本语言的情感共鸣处,
二、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课堂上,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金吉娅为什么给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给自己的家人却只买了很便宜的棒棒糖?”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体会隐藏在文字后面的金吉娅的内心世界,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觉完成的,学生的探究心被很好地调动利用了起来。
三、教学情境的创设、渲染很成功。
片段一:(音乐响起)老师深情地说道:“如果你是金吉娅,当你走进商场,来到这棵给予树前时,你会怎么做?”一学生扮演金吉娅上台动情地读着小女孩的“心愿卡”,在座的孩子们都那么凝神地听着,场面十分动人。片段二:当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一无所有”时,背景的画面从琳琅满目的礼物一下子变为一片空白,那种强
烈的反差让孩子们的心顿时揪了起来:小女孩是多么需要大家的关爱啊!通过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孩子走近主人公,关注金吉亚,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获得灵魂的唤醒、精神的愉悦及思想的升华。 以上便是我对徐老师这节课的一些感触。
给予树评课建议篇三:《给予树》课评
《给予树》课堂评价
《给予树》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爱的教育。本文主要写圣诞节前小女儿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善良的品质。通过教学,一是让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让学生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在课堂的开始老师运用多媒体交给学生这“予,圣,诞”等10个生字,正确朗读“给予,试探”等20个词语;然后抓住了“爱”这条情感线,在感悟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进入文本,感受金姬娅的“爱”。教学中通过回家途中哥哥姐姐和金吉娅的不同表现,体会金吉娅沉默不语后的深刻原因;通过妈妈心情变化两个方面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爱心,展示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同时,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当然,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安排了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带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在学习课文后,老师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妈妈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哥哥姐姐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小女孩会对金吉娅说什么,我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安排这样一个小练笔,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机会,为学生直抒胸臆留有空间,此时学生并不是一个冷静的阅读者而转变为文本的创造者,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
从这堂课中,我深深体会到“对话式”课堂教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 “对话式”的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师生“平等”的方式进行。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的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一位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在对话的过程中,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学生的理解相互之间对立的,有时甚至是教师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此时教师就应放弃“权威”的表决权,避免终止对话的结束。及时抓住理解上的不同,让真知在分析辩论中展现。
课堂教学要灵活多变。“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预先设定固定模式,可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鼓励师生即兴发挥,超越预先制定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不再限定讨论的范围,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大大调动了学
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
在课堂教学中要转换师生角色。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对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在做笔记,两者都成了书本的奴隶。而“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对话式”教学是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进行的。当学生各执已见、不能互相理解而争执不下时,教师要纠正对话双方的思维错位,使之正面碰撞。学生对话时对问题的回答,对某种观点的见解,固然有独特透彻的时候,如不全面或者只停留在表面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究,启发学生继续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也可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给予一定的评价,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这当然要避免“抢戏”,在对话时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角。通过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地加以改进。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启发,.增长见识,找出自己的优缺点。
听完这堂课,我受益匪浅!
给予树评课建议篇四:《给予树》观课报告
《给予树》观课报告
少一点分析,多一点朗读,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读的目的决定读的方式,方式为目的服务。郭老师从齐读课题感知爱,初读课文理解爱,品读课文体悟爱,深读课文拥有爱四个环节,师生读出了金吉娅的仁爱、善良、同情和快乐。在我们选择的观察点上,郭老师做了许多尝试和探讨,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和触动。
(一)注重了朗读与对话相结合,让学生体验爱
体验是语文新课标中使用频率最多的词语之一,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话对文本内容加以体验,是推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保证。在阅读后的对话中,师生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心灵的愉悦和情感升华的幸福。
学生在读语段“可是妈妈,我们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后郭老师问:“从什么都”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答:“说明小女孩一样东西都没有。”郭老师说:“是啊,什么都没有,一丁点儿都没有,一丝一毫也没有。你能读出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吗?”学生再读,去体验小女孩什么也没有。郭老师追问:“因为她什么都没有,你愿意帮助她吗?”正是在朗读中理解了什么都没有,开展体验性阅读,创设了生动的情境,通过师生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迅速升华。
(二)注重了朗读与感悟相结合,让学生理解爱
目前,阅读教学中,许多学生的阅读在神情表露和语言描述都“无动于衷”“言不由衷”。情感是生命主体的内在体验,具有自我投入的性质,它不能给予,不能灌输。因此,必须切实重视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和语言情感的能动体验,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真情流露、情感表达的过程。
在课文中的最后一段“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里集中体验了作者的情感。郭老师在范读后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①作为姐姐,你被妹妹感动着,你怎么读?②作为哥哥,你因妹妹骄傲着,你怎么读?③师生同被金吉娅的善良感动,一起为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幸福着共同读。这样的阅读和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与文本有机融合,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课文中人物的情感有机结合,让阅读达到了情真意切,情感体验欢畅的境地。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课文中人物一字一句的爱意,一言一行的深情,收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三)朗读的形式多样,课堂充满“灵气”
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采取了多种阅读形式。如: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独立的读课文——读出妈妈生气的语气。③品读默读课文——理解“沉默不语”的含义。④思考阅读课文——理解小
女孩什么都没有所蕴藏的小女孩没有关心、没有节日礼物、没有快乐的可怜。⑤教师引领范读——营造情感升华,将思考引向深入。上述多种方法的运用,都是根据课文内容和阅读要求,各有侧重。通过具体的观察数据可以看出:①当激情、唤情时,教师引领范读1次,学生齐读2次,分角色读2次。②当自主探究、思考时,静读2次,默读1次。③当遇到重点理解的语句时,教师引读1次,指名读7次,对话4次。
通过上述观察,我们觉得郭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通过阅读,创设了情景,让学生走入了课文之中,并用智慧和情感去体验、创造,重构了课文的意义。使整个课堂在人性的对话中充满了活力。
这次课堂观察的对象是他人,但在观察他人的同时,每一位语文教师更应该反思自己,从他人成功之处给自己积累经验,同时更应从他人的失误之处挖掘自己的病因,当我们冷静地剖析他人的课堂时,也使自己的不足展现无疑,这给了我们观察者的一个不小的冲击,但我们的教学需要这样的冲击和震荡,因为,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是要观察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让自己的课堂走上“有效”的轨道。
给予树评课建议篇五:评课建议
评课建议
1.有的老师课堂教学没有很好地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讲得偏多,学生自主落实的时间不足,落实基础知识的效果不理想。建议老师们除了研究考情外,一定要把握好学情,一定要加大投入,加强研究,充分备课,备知识,备热点,备题目,备学情,形成最佳的教学方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对此,我建议大家学习体会成尚荣教授关于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的三个隐喻:第一,教师学生是一对舞伴。他讲得好:跳舞要两个人相互带动。师生互动,要合作,在课堂上,合作比竞争更重要,这个隐喻更多的强调的是师生间、生生间的这种合作理念。第二,好的教学是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他指出:学习是学生的学习之旅。教师要把学生领上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理念是教师把学生领到高速公路入口,是一个发现、寻找、探索、创造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在高速公路上驾车,何时在适当的路口下道。也应了过去我们提倡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三,课堂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既然课堂是舞台,那就需要演员来表演。在课堂上表演的应当是师生,而不能是老师一言堂。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必须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学的课堂所替代。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就如乐队中的乐谱,起着课堂上的引领作用,而学生的主体,就是学生主动的去学,主动的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只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才能真正的活起来。二轮复习也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而不是忽略学生,老师一味的强调讲的重要性。
2.知识整合的力度平面式的多,立体的稍少一些。建议加大知识整合的力度,有的老师提出来要加大模块内的整合力度。
3.由于时间比较紧,有的老师对教材和时政的有机结合研究不很透彻,导致指导学生学习的高度不高,课堂缺少“魂”。这里“魂”是指,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正确,切实将具体务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置于三维教学目标之首,并真正予以落实。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考纲、教材、热点材料有机结合的研究,
努力提升我们对重大问题的认识水平。课堂伊始,采用热点引入,问题引领的方式,整节课都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发挥观点引领教学的作用。
4.个别老师对学生关注不够,学生没有充分地展示其思维误区,学习积极性不高。要多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一旦学生出现错误,老师要及时纠正。不能在训练时,简单地对答案,提升总结不够。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个别老师在课上仅关注几个学生,关注的面比较窄。建议要面向全体学生,普洒师爱。
给予树评课建议篇六:评课意见及建议
评课意见及建议
开学以来,我听了王军秀、刘爱霞、吴丽娜、张瑞英、毛剑锋、李曼、高娟、张燕、等8位老师近50节语文课,收获颇丰。 整体来说每堂课都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
一、评课意见
高娟老师的课有许多光彩之处,最突出的是她本人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并将其表现在了课堂的许多方面。尤其是教学语言注重文学性,词汇丰富,文采飞扬,语调语气抑扬顿挫,很有吸引力。我要向她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口耳相传之间掌握并运用丰富的汉语词汇,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作文之中。
李曼老师对文本的解读非常深刻,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很到位。在读中悟,悟中读,跳出来,走进去的读书方法也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是停留在表层的感官的愉悦上,而是达到了深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因此,学生们能做到让听课老师也啧啧称赞的精彩解读。另外多媒体的使用没有舍本逐末,只有非常精炼的四句话的方法点拨。
张燕老师的课设计新颖,让学生用记者访问的形式学习课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性很高。张老师在穿插有关背景资料诗人成就诗词知识等适时适度,似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这也与她肚里有文章,胸中有点墨有关。
吴丽娜老师教学注重对文本内容情感的分析挖掘,培养学生搜索有用信息的能力,表述概括的能力等等。这对学生现代文阅读的水平提高都是一个必需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程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亮点是很多多的,他们教学目标明确,并能在教学过程中鲜明地体现重点突出;课堂问题设置巧妙,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和情感;师生互动积极有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德育渗透如细雨润物无声;注重过程方法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能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推敲揣摩品味;在拓展教学方面更是趣味横生,恰当新颖,很好地加深了对文本中心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板书涵盖了文本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并有艺术之美感。
二、教学建议
1、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老师的“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课堂上要讲语言、讲文学、讲写作,而不是去讲思想道德、讲国际风云等等。 课堂上要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语言要有文采,能打动学生,教学应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再有营养的饭食要好吃才能下咽,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好吃的饭菜不会打动人们的胃口的。所以语文课堂首先要生动。
2、读书是感悟语文的重要途径,出声朗读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众多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多次听到了学生饱含感情的读书声,教师还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寻找独特的感悟。
3、课堂上要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授课教师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反复诵读,并围绕所找到的句子进行深入挖掘,启发学生多元思维,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4、多媒体(或者课件)的利用与处理,不宜太庞杂、太细化、太执着,宜精练、适用、有效,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如果执着预设的课件,一会影响课堂的流畅性;二会淡化生本对话,导致学生与文本对话效果的弱化,如果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后边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是一个抒写缺憾美的地方;教师,则是创设美、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责任人。是的,没有遗憾也就没有回味,也就不会有跌宕的精彩,雨后的彩虹。那我们就不谈遗憾,不怕遗憾,而让遗憾成为我们闪亮以后的铺陈和蓄势。让我们一起打造精品课堂!
给予树评课建议篇七:听评课建议
一、评课建议
两课”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教材处理:教学目的具体、明确,中心突出,深浅适宜,详略得当,案例精选,讲解准确,尤其要体现“两课”思想政治教育情况。
2、教态:仪表端正,态度亲切,举止大方,从容恰当,衣着打扮得体。 3、教学语言:规范、生动、直观、形象、简练,普通话标准。
4 、板书:字体美观、工整、形象,书写规范,设计合理。
5、教学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维
6、教学效果: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思维专注活跃,师生感情交流好,按时完成预期教学目的,各层次学生都有提高。
如何评课
一、从教师角度评课
1、评教学效率,看预定目标的达成情况。
2、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知识能力、尖子生与中等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评教学态度 ①教学设计时,对教材、大纲及学情是否研究透彻、把握准确、教学目标定位是否科学。 ②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是否清楚。 ③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教案的熟练程度如何、教具是否齐全、课前表现是否慌张。 ④课堂表现是否严肃,是否能注意学生反馈、是否达成师生互动。
4、评教学基本功 ①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②教学组织能力; ③教授行为策略; ④教学机智与表现力; ⑤理论功底与知识面; ⑥教师的气质表现。对于一般教师,重在教学设计的目标性、逻辑性、教学操作的规范性等。对于骨干教师,重在教学过程的创新性、开拓性、教学操作的艺术性等。
二、从学生角度评课
1、看学生的情绪状态;
2、看学生活动广度;
3、看学生活动时间;
4、看学生参与方式;
5、看学生参与品质;
6、看学生的活动认知水平;
7、看学生的参予效果。
现代课堂是一种立体参与、注重发展的课堂。应以立体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评课的重要依据。
评课“五要”
听课评课是教研常规工作,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是指导和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否迅速提高,与评课质量的优劣和指导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评课必须讲究质量,实事求是,切忌随心所欲,华而不实。下面就评课的五个要点介绍如下,与同行商榷,以求共同提高。
一、立足要高
“高”不是高谈阔论,纸上谈兵,而是认识的角度要高,着眼点要高。要以新的教育教学观从宏观上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二、指导要深
“深”是指评课要有深度,绝不能浮于表面,纠缠于枝节。应在熟悉教材,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并认真分析教者的教学思路和教法特点的基础上,把课看“透”。在有的放矢、深入细致的评议下,进行具体的点拨和提示,切忌走马观花,草率定论。
三、评议要准
“准”是指评课要准确得体,恰到好处。听课评课要有敏锐的眼光,既要善于捕捉教者教学上的闪光点,又要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思考有效的指导方法。评课应一针见血,箭箭中的。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同时,必须开门见山地指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让教者晓其得失,利于完善和改进教学工作。
四、思维要活
“活”是指听课评课思路要开阔,指导要灵活。一方面,评课者要在把握教者思路的基础上相机诱导,巧妙变通,像高明的教师修改学生作文那样,善于点石成金。即使是较差的课也不宜全盘否定,强加观点,而应该结合教者的特点的教学实际灵活指导。另一方面,听课评课要看对象、分层次。要考虑到执教者的年龄特点、教学风格、教学水平等多种因素,在标准和要求上因人而异,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五、指导要实
“实”是指评课指导要具体实在,不能教条主义,夸夸其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教材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所提的意见或教学设想要符合实际,能学得着,做得到,接受得了。通过听课评课活动,能扎扎实实地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日常教学中处理不当而又感到棘手的问题公正地进行评价,肯定其长处,指出其不足,发挥评课的激励作用。俗话说的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评课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出不同的感受,这对于授课者全面认识自己,弥补自身的不足,扬长避短,改进方法,提高质量会大有益处的。
评课要有客观性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客观性对主观性的制约。
每次公开课有的教师借班上课,有的教师是原班上课,教学效果大不相同。前者备学生备指导学法,不如后者掌握具体,运用自如。
其次,公开课中班组的生源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学校的学生生源强弱在课堂上表现为学生的思维灵活程度不同,提出的问题的深广度不同。
再者,公开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所授课班级原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如果这个班级教师有教改思想观念,则教学效果好,反之教学效果不佳。
因些评课中要根据生源的优劣、环境的好坏、是借班还是原班,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树立为学生而教,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学会为会学,变行为投入为思维投入,变苦学为乐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评课要有恰当性 在评课标准的制定上要注意科学性,同时要注意现实性。如果评课标准过高,使标准和实际相脱节,大多数人达不到标准,会造成教者对标准望而生畏,而失去评课的最终目的,如果评课标准过低,使教者轻易达标,容易导致教者的自满情绪,不利于评课向深度发展。只有评课标准定在恰当位置,才能受到教者的欢迎。
评课要有导向性
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同一教学方法的不同阶段都有其不同内容,自学辅导法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它分领读阶段、适应自学阶段、自学辅导阶段、独立
自学阶段。启发式教学法强调教学的启发诱导,它分启发引路,阅读探究、精讲质疑、词组练习、总结提高五个步骤。
导学法强调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分组讨论等途径去研究问题,总结规律。因此,在评课中要突出“三主一核心”这一现代教育思想的评价,发挥评课对教改的正确导向功能,激励和感召更多的教师从事教改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工作,推进教改向纵深发展。
评课要有实效性
在听完一节课后,不是认真分析研究授课者的突出特点和具体教学问题,加以针对性的评价,而是用一些套话、空话把成绩讲了一大片,对缺点了是不痛不痒地说一些,或者是第一个人发言后,其余人了随声附和,不再发表不同的意见,结果导致评课年年搞,提高难上难,使评课成为“走过场”。因此,只有认真、客观、辩证地开展评课活动,肯定成绩恰如其分,指出缺点一针见血,才能达到评课促教学,评课促教研,评课促教改的目的。
完善公开课的评课标准
公开课活动的最后一项内容就是评课。然而我们的评课标准并不成熟,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往往比较机械,模式化、概念化的评价标准束缚了教学的创新与个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那些面面俱到而又刻意追求完美的评价标准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二、评课标准
评课作为一种质量分析,首先应该有一种质量标准。这就如同一种产品的质量验收,在验收应有质量标准一样。什么是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因为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不同,每次评课的目的任务不同,很难有一个通用的标准。
一节课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
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3、达成意识强,贯穿始终
二、教学程序(体现主体意识)
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合理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全面提高
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三、教学方法(体现训练意识)
1、,体现为重点,落实“”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
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
四、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
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造新能
力
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五、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
1、用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3、板书工整、美观、,层次清楚
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
5、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六、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
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
3、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七、教学特色(体现特色意识)
1、教学有个性特点
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三、如何听课评课
(一)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上好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目标研究不透彻,定位不明了,不深入,就如同无帆的航船,使你的教学失去方向。所以首先要看教学目标。
首先要看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是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比如在听课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如下现象:
一些老师上完课你问她,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她需要去想很长时间。即不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些老师的课没完成主要教学任务;有的是感觉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起抓,什么问题都想解决,还什么问题都没解决透彻,一带而过,学生也学得犀利糊涂的。泛化,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这就是说目标泛化,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
其次看教者对三维目标的把握,是否三者整合为一,或者有油水分离的现象。 有的老师还是以传授知识为重点,生硬灌输,不将方法,老干讲,学生听的枯燥,听课的也是毫不精神,直反困,这种现象其实就是,目标设定太单一,重视知识技能,忽略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有的老师在课上贴标签式的加上一个环节,进行思想教育,感觉很生硬,也有的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这就是三维目标没有整合。生硬添加,拔高。
教学目标不研究明白,一节课叫什么内容,知识怎样层现势必无从谈起。
(二)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
由于新教材留给老师很大的创造空间,所以在教材上没有安排很多内容,是让老师利用多种资源去丰富,补充。
给予树评课建议篇八:关于评课的几点建议
关于评课的几点建议
评课是每位教师并不陌生的,它是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先进的教学观,和对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评课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它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样评好一节课呢?我觉得在评课中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明确评课目的
进行评课,应该根据教研活动的目的或听课者的目的来确定评课的目的。大多数评课的目的,都是要使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经验,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同时引导教师把公开课教学与自己的教学进行比较性研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走上成功之路。因此,评课必须围绕这些目的来进行,以便使评课活动具体针对性,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把握评课内容
根据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趋势看,评课应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1)教学思想:评议授课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了,如: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面向全体的思想,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思想等。
(2)教材处理:评价教师对教材体系的把握是否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
(3)教法的运用:即从教师对教学方法处理的角度,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本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创设了合适的情境,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等。
(4)学法的指导:主要看教师是否从学科内容与特点着眼,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年龄差异、学习能力进行相应的指导。
(5)教学过程:这里主要看教师的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教学有没有恰当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
(6)教学效果:即从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发展程度等。
三、评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评课要有重点,切忌吹毛求疵
评课中应抓住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的基本功等方面进行评课,因此不要在琐碎问题上吹毛求疵。比如有的老师在评课时,总喜欢抓住一些偶发性错误不放,(如有口误的现象)这样评课,不仅不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反而会严重伤害授课教师的自尊心。
2、评课要全面衡量,切忌以偏概全
日常评课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教师某方面有十分突出的优点,令人赞叹不已。例如:粉笔字写得漂亮,或者朗读水
平高,这些突出的优点会使听课者心情愉快,相反,有一些教师存在某方面的缺陷,给听课者沮丧失望的心情。那么,我们在评课中特别要防止感情用事,以偏概全,而是要从全局出发,整体上衡量这堂课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符合实际。
3、评课要因人而异,切忌程式化
对待老教师要尊重的态度,有虚心的态度,抱着学习的心理;对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要把评课重点放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不要老是谈论教学细节方面;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则要细心指导,评课要具体点,可以就教学细节和教学设计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但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4、评课要实事求是,切忌庸俗化
有些教师在评课中只谈成绩不谈缺点,甚至讲假话,吹捧,这些评课的不正之风,对所有参加教研活动的人,都没有好处,我们评课时一定要真诚,要敢于提出质疑、敢于提出意见。[转]
给予树评课建议篇九:给予树反思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爱的教育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我有幸在镇级公开课上教了这一课的第二课时。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忘掉语文本体,语言文字的训练也要做到扎实,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文本对话,培养感悟。
引领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凭借语言文字,让学生置身于文本的情境中,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实现语言、情境、精神世界的和谐共振,提升情感的价值。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如在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之前,我从让学生理解“什么都没有”入手,想象“小女孩没有什么?”抓住“一直盼望”,想象“ 她想要洋娃娃做什么?”“她怎样一直盼望?”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也使我的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小女孩是那样的可怜,那样的需要人们的同情。此后,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了金吉娅为什么会这样做,并深刻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了。
(二)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将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如在让学生感受小女孩“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启发学生想象,“小女孩没有什么?”想象中感受小女孩的可怜,然后指名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
出来,这是一读。接着出示可怜的小女孩图像配上贝多芬的悲伤的《月光奏鸣曲》及老师解说,此时此刻让我的孩子们说说自己心里想要说的。“她真可怜!”“我想让她快乐。”“我想带她一起回家过圣诞节。”„„孩子们说得很精彩,配乐朗读也富有个性。从孩子们的话语间,从孩子们的朗读中,我也看到了孩子们的善良而富有同情的心。这是二读。金吉娅也是这么想的,大家一起读。这是三读。学生的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悟,情感由文本生发,又回归文本。 (三) 以“情”为线,双性结合。
语文是心灵的学问,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这堂课,我立足于“情感”主线,引领孩子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使作者、文本、读者三位一体,与人物产生共鸣。为了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我注重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因此,课堂上学生诗意盎然、灵气勃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当学生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后,让学生明白,“给予树”不仅在援助中心,更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给予无处不在。然后出示小诗让生仿照着写上一两句,还要求感兴趣的学生自己也能编一首。期间,我还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图片以及句式,让后进生也能写上几句。写的落脚点落在了学生的情动处。就这样,浓浓的诗意回荡在教室里,充满爱意的给予之花开在了孩子们的心间。
(四) 课堂驾御,走进学生。
课后,有同事问我:“你班学生为什么举手这么积极?”我说:“那是黑板上挂着的圣诞礼物发挥了作用。”那天刚好是10月24日,晚上就是平安夜,我也是因为这个,才萌
发了让课堂上表现得好的学生上台去摘一个礼物的想法。(这礼物包括剪成各种形状的彩色卡片)其实,当初我还在想,礼物是不是太抢眼影响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可后来从学生的《公开课上的我》一文中了解到,学生都将得到礼物作为积极举手的动力,课堂上也无一人目光紧盯礼物。就连我班成绩最差的林邦琪同学,也积极地举起了手,动情地朗读起句子来。由此可见,用送礼物来激励学生的方法在这堂课上运用是成功的。可这礼物难道仅能作为一种激励的手段吗?评课时,有同仁指出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让这些得到礼物的同学将表达爱意的诗句写在卡片上再贴回给予树上。让文本中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与课堂上学生自发的对所有需要送去爱的关怀的人的爱的自然融合。同仁一语点破梦中人,这不是对学生灵魂塑造与精神引领的又一大好时机吗?
课堂是灵动的,是不断生成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走进学生、聆听学生。可能由于紧张的缘故,课堂上,我只顾自己教学环节的落实,有的甚至没有听清学生说什么。应此,就有林校长的评课:“你在课堂上太严肃了,应该还学生以微笑。”校长这句话意味深长,我欣然接受。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最后一段的教学还不够落实,“为什么把这棵圣诞树称为给予树?” 学生理解还不够透彻等,都有待改进提高。教学反思可以有效地优化我们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我们应该让教学反思成为自身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主动反思、深入反思、不断反思,促进个人的发展与提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1课《给予树》
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感悟“给予”的内涵。
2、 学习联系上下文及抓重点词句理解的方法,充分理解和感悟本文的相关词句。
3、 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 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 课件出示:圣诞 谁能准确地朗读出来?指名读。 2、 继续出示拼音:shèng dàn 齐读
3、 知道圣诞的由来吗?指名说,师补充引出圣诞节。
4、人们怎样过 圣诞节的呢?点击课件进入“资料袋”,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中“圣诞节”“圣诞夜”“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礼物”为红字。
5、 今年的圣诞节离今天还有几天?虽然是个洋节日,老师还是想表示一下:送给每个同学一张新年明信片,喜欢吗?快乐吗?
二、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是----(课件)给予(jǐ yǔ)树 1、 板书“给”,今天我们知道了它的又一个读音,再读。板书“予”,提醒它是“矛”去掉一撇。在明信片上端端正正地写上。 2、 在翻看书的目录时,我觉得这个课题很特别,不仅是读音,还有他的意思,急于想知道他讲的是怎样的故事。你读了这个课题,心中有没有疑问?(生提)师小结: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学习时最可贵的是有疑问,有了疑问学习才会进步。现在同学们提了那么多问题。老师把他整理一下就是:(课件)
(1)、“给予”是什么意思?(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我们现在就来解决他。
三、初步理解“给予”
1、 查词典法(课件出示,教师指导看懂)【给予】jǐ yǔ〈书〉给(gěi):~帮助︴~同情。也作给与。
2、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法:字典查到的意思总有点单薄,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到课文中去,读读课文,我们对“给予“的理
解会更到位。现在,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事情说的都是“给予”?生读文划找,汇报交流:
预设----相互的给予,买礼物赠送;长辈的给予,给100美元买礼物;金吉娅的给予;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3、 现在你能准确地说说给予的意思吗?
四、解决“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1、 小结过渡,又怎么解决呢?
2、 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给予树?自读,汇报。课件出示“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齐读。
这么重要的句子,读一两遍显然是不够的,要反复的读,细细的读,不放过一个字读,你对哪个词特别关注?从而明白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预设:援助中心(理解帮助 想一想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联系你的生活经历以及你在生活中、书本上、电影电视上看到的,想一想有哪些人需要援助?) 一直盼望(我们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不知道他家里的情况,也不知道他对什么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通过卡片知道他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你能想象一下,她为什么盼望有一个洋娃娃?怎样一直盼望呢?:从晚上到早上,从清醒的时候到梦中,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真是——一直盼望
3、 现在你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课件)给予树是一棵( )的树。
五、提升“给予”的内涵。
1、师:是啊,给予树是一棵挂满了心愿的树,是一棵充满了梦想的树,是一棵神奇的树,能让孩子的梦想成真,愿望实现。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的时候,金吉娅会想些什么呢?
2、就这么简单地作出决定了?结合“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那么多人,已经能收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体会金吉娅的矛盾心理。
3、多么复杂而艰难的选择,一边是亲爱的妈妈和哥哥姐姐,金吉娅多么爱他们啊,多么想送给他们精美的圣诞礼物,真诚的圣诞祝福;一边是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她多么可怜,只是想得到一个洋娃娃,多
给予树评课建议篇十:公开课评课意见与建议摘录
公开课评课意见与建议摘录(部分)
评价建议:
能抓住课本重难点,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营养结构作详细讲解,课堂气氛活跃,教态自然,语言响亮。
思路清晰,知识点讲解概括性强,但无过渡。师生互动较好,课堂气氛活跃。
图文并茂,吸引学生学习兴趣。重难点不突出。教态自然,学生精神饱满。
课堂概括能力强,讲课有条理。内容可能讲得有点多,学生难以消化。
对知识点的把握较准,重难点知识讲解清楚。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授课内容过多,使重难点知识不够突出。
课堂内容丰富,广泛,重难点不突出。老师课堂控制力强,节奏紧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气氛活跃。师生交流互动较少。
备课充分,知识呈现条理清晰,师生互动有效,学生学习状态良好,多媒体应用有效,重难点明显,时间分配比较合理,教学有效。学生思维发展较好,师生关系和谐。
这节课利用多媒体结合上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气氛好。课后还能利用一些选择题进行强化训练。语言清晰,语速平缓。学生能清楚地知道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准备充分,备课深入,知识内容丰富,活泼,生动,应用动画,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受,教学过程清晰,有条理。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良好,及时
进行练习巩固知识,但时间安排不足,练习不够时间完成,做练习时没有展开全屏,后面比较难看清楚。
语言清晰,知识点明了。图文并茂,色彩多样。激情不大,适合好学生,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听听就开小差了。
课件制作的非常有创意。学生占有的时间较少,没有很好的做到师生间有效互动,课堂的交流方式显得很单一。
图片很适合本节课,展示的很好。重难点不够突出。生态系统的成分以及相互关系是重点,应花点时间讲透、讲懂。留点时间给学生思考。做题时,先让学生做,在进行分析。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有亲和力。
课件图片展示生动形象,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充实,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教师讲得多了点,师生互动少了点。
ppt的动画部分做的很漂亮,教态自然,语言清晰,但要精神饱满。
图片展示很好,能形象直观展示内容。讲课过于紧凑,学生缺乏思考讨论的空间。师生互动不够灵活。生态系统成分之间关系的那个图没有把它们各成分联系起来解释,缺乏整体性,讲的不够透彻。
课件图片丰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幻灯片可以做的更简化些。教师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在这方面注意些。
教师熟悉教学内容,能适当的扩展教学内容。语言表达清晰,但语调单一,未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丰富,动画生动有趣,但不能很好的利用材料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设学生参与的机会。
基础知识扎实,运用多媒体上课,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较好的效果。讲练结合。师生互动不够,特别是学生出去写“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时,没有处理好讲评,不肯定学生的成果。没有很好的体现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老师讲授太多,学生思考太少。
教态自然,学生与教师双边活动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靠课本讲,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联系巩固,及时反映教学质量。知识点较全面。教师讲授为主。
精神饱满教态自然。课件图文并茂,颜色搭配合理,美中不足有个图显示不出。在某些知识的解释不够详细,没说明白就跳过。在“生态系统的成分”这个知识里不能写成“生态系统”。
导入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多媒体应用较好,时间分配合理,讲练结合,师生互动有效,教学体现了设计的思路,注意引导学生。讲授为主。
这节课利用多媒体结合课本知识上课,思路清晰,讲练结合,语速较快,但清晰。学生能够掌握课本的重难点,训练效果很好。
教态自然,精神饱满,语言清晰,有亲和力。教学内容丰富,图片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文字过多,字体红色很难看清。板书时的粉笔颜色很难看清。讲课过快,部分内容不能讲清,如:“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应引导
学生分析并掌握图解,讲解清晰,新课最重要的是将内容讲清楚,使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再多,学生不能理解掌握也没效率。
教师语言清晰,教态自然。知识点的把握较为全面,但教法比较单一,以学生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教师备课充分,深入,讲练结合,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但语速较快,时间较为充分。
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知识拓展不错。课堂的调控,学生的情绪的把握快,探究性和自主性应更加重视。
导入好,用图画和动画激发兴趣,学生兴趣高涨。每提一个知识点,都做练习挺好的。多媒体运用能力强,除字有点小外,其他都很好。讲得太快了,学生很忙。
教师教态自然,精神饱满,能很好的感染学生,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授课节奏太快,应多给些时间让学生消化。内容讲解过多。
教师精神饱满,语言清晰,教学过程中讲授各知识点内容过于简单,应考虑学生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黑板与多媒体结合很好。ppt做的很好,清晰。太快了,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接受,但理解上运用上可能跟不上。
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内容较多,讲得很快,学生没有思考时间。重难点不够突出。师生交流较少。
教学目标明确,熟悉教学内容及课件,语言非常顺畅。语速较快课堂节奏快。教师讲得多了点,学生互动交流少。能较好概括知识,过度自然。穿插练习,巩固知识。
教师精心准备了课件,设计好了课堂,并在重点内容插入了习题。不足之处:速度过快,重点内容没有停留给学生理解,而且没有拓展开。应该把重点知识板书出来,如:1、成分,尤其要强调特例,问细菌可能属于哪个成分呢?2、食物链。学生上讲台写并不代表其他同学也会。
能抓住课本重难点,通过例子形象说明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组成。运用提问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教态自然,语言清晰。
教学内容过于简约,重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讲练结合,讲得多,学生思考的过少。
突出重点,讲练结合的很好!师生互动很好!
知识整合较好,体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学生思维的锻炼,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理念,整体内容丰富,时间分配紧凑,速度略快!
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态自然,有亲和力。课件制作不够准确。知识的纵横联系不够。
以视频导入,引入食物链概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互动强,双边活动活跃。幻灯片字体繁多,字体小,学生难易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