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磁铁教学反思

| 汉语四六级 |

【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科学磁铁教学反思篇一:磁铁教学反思

磁铁的磁性》的教学片段与反思

浙江省桐乡市公园路小学 王宇敏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合作探究活动,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研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磁铁的磁性,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来验证、判断磁铁磁性的强弱。

[教学实录片段]

片段(一)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

生兴高采烈地:好——

师用装有磁铁的乒乓球表演。

生:老师肯定在乒乓球上贴了两面胶。

师:请你上来检查一下好吗?

生上来检查:咦!不是啊!

生:是摩擦的缘故。

师:大家看见我摩擦了吗?

生摇头

生:是吸铁石,肯定是吸铁石!

师:请你来找找看。

„„

片段(二)

师:刚才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也很专注,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我们在橡皮上钉了个钉子,然后用磁铁去吸,它们被吸起来了,而且橡皮下面还能再吸两枚大头钉。

生举起材料展示,原来他们组的铁钉扎在橡皮里,差不多要穿透橡皮了。 师:那磁铁吸的到底是什么?

生:钉子,橡皮它吸不了。

生:我们组把牙签、毛线、橡皮筋、铁钉绑在一起,都被吸起来了。 师:全部都被吸起来了?

生:不是,是钉子,磁铁吸住钉子,把它们带了起来。

师:能将它们归一下类吗?

生:橡皮、毛线、牙签、橡皮筋、玻璃弹珠、还有两样我们不认识的,都不能被吸。

生举起不认识的两个金属圆片。

师:有同学认识吗?

大家摇头

师介绍认识:黄色的是铜片,银白色的是铝片,请接着说。

生:大头针、铁钉、回形针、小铁珠是能被磁铁吸的。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能被磁铁吸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通过归类及时引出磁性的概念。这时学生嘴里不时嚷着“老师,我还有”、“老师,我还有”。

生:王老师,我们的大头钉会跳舞的。

师:真的啊?

生:我们的大头钉被磁铁吸住了,去碰另一枚大头钉,结果它晃来晃去的,好象在跳舞。

师:请你们上来表演给大家看看好吗?

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原来是两枚磁化了的大头针出现的同极相斥现象。 生:我们组还发现磁铁隔着纸能吸住回形针。

生:我们小组发现磁铁红和白的碰在一起能吸在一起,红和红的碰在一起却弹开了,我们想知道为什么。

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们,不时地点头微笑,用表情予以肯定,他们的探索精神让我觉得非常欣慰。

生:王老师,我们小组用小铁球在磁铁上滚,发现滚到两头滚不动了,中间能滚

的。

师:你们估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们觉得是磁铁的吸力不一样的缘故。大的地方把它吸住了,就滚不动了。 师:磁铁的吸力指的是什么?

生:是磁铁的磁性,磁性大的地方小铁珠滚不动了。

师:是不是就是说磁铁各部分的磁性是不一样的?

生点头

师出示条形磁铁:你们估计磁铁哪些部分磁性强?哪些部分磁性弱?能不能想个办法说服我?

生:我们组的办法就是用小铁珠。就让小铁珠在磁铁上滚滚看。

师赞许: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沉思

师提示:如果某个部分磁性强,会产生什么现象?

生:吸的铁多。

师:如果某个部分磁性弱,会产生什么现象?

生:吸的铁要少。

生恍然大悟,提示也点到为止。

师:需要什么材料?

生:铁做的东西。

生:就用大头针好了。

生:还要磁铁。

„„

[课后反思]

一、 创设情景,引出探究对象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表演小魔术”这样一个情景:在一只乒乓球内藏入一块磁铁后重新粘合,并在口袋、袖子里分别藏入磁铁。当我将乒乓球放在袖子下、口袋边时,乒乓球就牢牢地“粘”在了上面。当学生看到这里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有的已在下面喊起来了。

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

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孩子最喜欢看的一种节目,“乒乓球怎么会粘在老师的衣袖上”正是小魔术产生的效果。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自主探究,发现探究问题

由于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所以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几种常见磁铁的形状及名称后,直接放手让他们玩一玩磁铁,也没有提任何要求。只是有的组有意地提供了两块条形磁铁,有的组则是提供一块蹄形磁铁,为后面研究磁极做准备。 橡皮与铁钉,学生早就知道谁能被磁铁吸、谁不能被磁铁吸。因此,我觉得“磁铁能吸住哪些物体”的猜测可以省略,把宝贵的时间移到“动手玩磁铁”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这种玩是自由的、开放的。没有了条条框框的束缚,实际上也就给他们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搭建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工作。很多科学道理就是在学生不经意玩的过程中发现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是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来的。课堂上的“玩”更能促进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在玩中一起讨论、相互启迪,最后达成共识。

玩了近8分钟后,整理好材料开始交流。交流也是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见解,而交流能使这种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经过充分动手,学生有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惊喜发现,这些发现既让他们兴奋,又让他们疑惑不解。原有的认识通过合作探究产生了新的疑问,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制造了课堂的第一个小高潮,使得他们产生了跃跃欲试、向更深层次探究的欲望。“为什么红和红的碰在一起会弹开,红和白的碰在一起却吸在一起了?”“小铁钉为什么能吸起另外的一枚铁钉”„„“玩磁铁”不仅仅成为本堂课探究的一个起点,而且为整个单元的探究活动埋下了伏笔,也达到了我设计的意图。

三、合理猜测,适时引导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应尽量地凸现《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

经历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学生通过玩发现了现象“小铁球在磁铁上滚,发现滚到两头滚不动了”,由此引发思考并作出合理的猜测:磁铁各部分的吸力(磁性)不一样。

预测与假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展开自行探究活动的核心。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设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预测与假设后,就为问题的解决搭起了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所以我们要善待学生的预测,不管合理与否,都应及时予以鼓励。

当学生作出合理预测后,也就迎来了课堂的第二个高潮:如何验证我们的预测?

设计实验验证“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在这里出现了停顿与混乱,怎么证明呢?只有第四小组的韩烈同学想出了一种方法,这时如果一味地要学生思考再思考似乎显得有些强人所难。课堂的气氛有些下降,此时,应该凸现的教师指导作用。所以我稍作提示,这种点到为止的暗示又重新激活了他们的思维,课堂气氛也重新活跃起来。有的说“吸吸大头针看,吸得多的肯定要厉害”,有的说“数数个数就行了”,还有的说“不一定要用大头针,可以用回形针啊”。在教学中,教师常会体会到,只有当教师真正了解了学生的需要,才能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在学生感到“柳暗花明疑无路”时,他才能巧妙地“拨开乌云见月明”,让学生眼前“豁然开朗”,只有这样的帮助才是促进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真正的帮助。

验证实验结束了,通过交流整合,引出磁极的概念,但问题又接踵而来:每块磁铁有几个磁极?是不是每块磁铁都有两个磁极?一块磁极截成两段会有几个磁极呢?学生显得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最后课堂在“玩磁铁”时所遗留下来的小尾巴中结束,这些小尾巴势必会带动后几堂课的探究,而且不仅仅是带动以后几堂课的探究,同时还打破了课堂与课外的界限。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势必促使学生将研究延伸到了课外„„

科学磁铁教学反思篇二:三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知道的磁铁 1教学反思 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磁铁

我们知道的磁铁

本堂课要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首要的是要准备充分的、结构性强的材料。本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我进行了两方面的材料准备:一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磁铁;二是我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磁铁(条形、环形、马蹄形、圆柱形、方形、不规则形等)、断裂磁铁、铁屑、细绳、铁器、铜器、、铝器、曲别针、大头针、指南针、塑料棒、小车、泡沫塑料、水槽等,并且保证每组材料的数量充足

由于材料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堂上才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玩各种各样磁铁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磁铁的性质,还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探究过程。

本课活动的重点放在学生玩磁铁的活动中,期望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有较多的发现,因此,课堂中留给学生二十分钟的时间投入“玩磁铁,找发现”的课堂探究活动之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验、去发现。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由的、开放的探究情境中不仅发现了磁铁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两端磁力大、指南北、磁极间相互作用的性质,还发现了磁铁对电视屏幕、收音机信号的影响、磁力线的形状、断裂磁铁磁极的变化、磁化现象、磁偏角现象,有的学生还利用自己带来的废旧马达、喇叭等提出了有关电磁铁的问题。

1

科学磁铁教学反思篇三:三年级科学下册 有趣的磁铁1教学反思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常见的力

有趣的磁铁

反思一:身边的科学是探究活动的源头活水。

身边的科学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生平时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学生往往不能有意识的去关注和研究,本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磁铁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符合学生喜欢做游戏和进行小研究的特点,学生通过亲历活动,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我们也能做科学。

反思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探究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

在科学课教学活动或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做些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材料?可能会碰到什么难题?学生可能对什么感兴趣,什么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有什么发现?可能会得出什么错误的结论?最终他们又会得到什么?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前进行充分的预测,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是多个层面的,有材料准备、也有知识储备方面的准备,更有课堂预测方面的准备。本堂课要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首要的是要准备充分的、结构性强的材料。本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进行了两方面的材料准备:一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磁铁;二是我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磁铁(条形、环形、马蹄形、圆柱形、方形、不规则形等)、断裂磁铁、铁屑、细绳、铁器、铜器、、铝器、曲别针、大头针、指南针、塑料棒、小车、泡沫塑料、水槽等,并且保证每组材料的数量充足。由于材料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堂上才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玩各种各样磁铁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磁铁的性质,还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反思三: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成为伟大的发现者。

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所发现,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越成功。“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三年级的学生并非一张白纸,他们具备与生俱来的探究本能。探究过程就要从学生不知道、不了解的地方入手,制造矛盾、困惑是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本课活动的重点放在学生玩磁铁的活动中,期望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有较多的发现,因此,课堂中留给学生二十分钟的时间投入“玩磁铁,找发现”的课堂探究活动之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验、去发现。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由的、开放的探究情境中不仅发现了磁铁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两端磁力大、指南北、磁极间相互作用的性质,还发现了磁铁对电视屏幕、收音机信号的影响、磁力线的形状、断裂磁铁磁极的变化、磁化现象、磁偏角现象,有的学生还利用自己带来的废旧马达、喇叭等提出了

有关电磁铁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科学课应该达到和实现的目标,也体现了每个学生都是伟大的发现者这一客观事实。

反思四: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传统的课堂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问题解决了,课也就圆满结束了,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到最后,学生已没有了问题,只有等待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学生成了问题的奴隶,课堂的附属品。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对于课堂而言,40分钟的时间是一个定量,而学生的探究活动却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变量,课堂不可能解决学生心中的所有疑问,下课铃响了,学生头脑中的问号更多了,这才是我们所要期望的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本堂课的教学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理念。课堂在结束之时,教师提出问题:“对于磁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在学生进行了充分、自主的探究与交流研讨之后,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兴奋与活跃状态,在这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就如“火上浇油”,大量的、有价值的问题就会在这里被提出来,课堂在这时结束,学生的就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保持和延续这种探究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拾到芝麻的同时,而不至于丢掉西瓜”。

科学磁铁教学反思篇四: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研究磁铁》教学反思 卢明霞

教学反思

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身边的有趣现象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我们的科学教师只有细心呵护好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放矢的引领学生探究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成为一种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同时,教师更要发挥好学生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四个探究磁铁的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而大胆地探究尝试。俗语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伊始,我向学生出示了一个他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制唐老鸭磁性玩具。经过我的巧妙演示,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翩翩起舞的唐老鸭所吸引,思维的火花立刻被激活,探究磁铁的兴趣也被激发。这样,学生们有了探究磁铁的兴趣,就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和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只要正确地引导,创设一定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主体作

用和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就会得以张扬,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会得到发展,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能落到实处

科学磁铁教学反思篇五:磁铁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磁铁》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当初之所以选这一课,是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对磁铁并不陌生,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且他们对此内容也比较感兴趣;另外,本节中的实验有一定的探究性,可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验证和加深,同时也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而这些新的发现又可以运用到生活当中。

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科学课程理念要求“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发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科学活动、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相互启发,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合作者和亲密的合作伙伴。在教学中,我始终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出发点是学生的需要,而教学最终落脚点则是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发展。《磁铁》一课,就是让学生亲自去观察研究生活中最熟悉的——磁铁,从中获取更多的发现。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观察与探究,教师要组织学生合理有序地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磁铁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从身边的事物展开研究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而且经常玩磁铁的学生对磁铁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知,用磁铁作为研究对象,调动学生的以往经验研究起来也比较容易,易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在学生观察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自己的想法自主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老师在和他们一起观察。这样学生就会有浓厚的兴趣,想要成功、想要发现别人没有看到的现象的愿望更加强烈,所以探究的热情也就异常的高涨。学生在分组活动时,观察、探究时很仔细,提出了很多我都没有想到的问题,他们发现的问题中有很多缺少研究价值的,这时我也没有加以阻拦。而是引导他们发现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充分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成功。

二、抓、开、放、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课堂信息的共享。

《科学》课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科学课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强调丰富性、多样性。课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因为要争取“独家新闻”,同学们对交流共享非常感兴趣,课堂显得格外生动和充实。

在课堂上同学们彼此之间津津乐道地交流共享,学生在观察描述的过程中,

很容易就明白了磁铁的基本特点。《磁铁》一课是以观察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线,组织学生观察探究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观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方式观察探究磁铁的活动,并且在观察探究活动中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中未能发现的秘密,努力做到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促使学生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我在备课时不断的思考: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问题提出后学生会怎么

想?会做出什么反应?根据不同的反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不用处处讲解,而是让学生多进行实际观察、研究,真正实现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以及用眼观察、用手、用脑去探究,获取新知识。亲身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使他们真的像科学家那样去认识事物,再现科学发现的全过程。

三、自主探究,发现探究问题 。

由于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

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 经过充分动手,学生有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惊喜发现,这些发现既让他们兴奋,又让他们疑惑不解。原有的认识通过合作探究产生了新的疑问,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制造了课堂的第一个小高潮,使得他们产生了跃跃欲试、向更深层次探究的欲望。

四、合理预测,适时引导 。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应尽量地凸现《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

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

素养,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

预测与假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展开自行探究活动的核心。正如牛顿所

说:没有大胆的设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预测与假设后,就为问题的解决搭起了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所以我们要善待学生的预测,不管合理与否,都应及时予以鼓励。当学生作出合理预测后,也就迎来了课堂的第二个高潮:如何验证我们的预测?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教

师照本宣读教科书和刻板的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学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这对科学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奴课堂。”毫无疑问,新课程标准对科学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些要求,我们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时俱进,锐意改革,落实小学科学新课标,重视科学探究,真正体现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教学和学习中的核心作用。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落实好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自己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自己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是我们科学课所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和目标。以学生自行解决问题为宗旨.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性活动往往更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牢固地掌握知识,然而对他们而言,最具诱惑力的是通过实践活动有可能产生出新的问题与新的知识,这才是实践活动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因此,教师应当依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去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甄别信息、交流信息,自行解决问题。在这节课中,通过学生们的自我总结,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得出了这样的一些结论:“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这种性质叫做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所得出的结论作适当的评价,进而转入知识的实用性阶段──运用。《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许多新观念,新方法正冲击着我们传统的观念,作为一个一线的科学课教师,让我们在切实转变观念的同时,必须结合科学课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加强反思,努力学习,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四十分钟课虽然结束了,那么如何保证学生在课外科学研究活动真实、有效地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进行,使学生真正像科学家那样去认识事物,再现科学发现的全过程。怎样给学生准备一些课外探究内容,进行课堂的适当延伸。怎样将问题留给学生当作课后开展的后续活动,把科学活动带到教室外面更为广阔的天地。我想,这些将是我今后教学工作中值得思考和努力的。

评课:曹群芳:优点:1、学生们上课生动有趣。2、教师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建议:1、方法上可以在多样些。2、小组探究性要强,不要流于形式。 李粉霞:1、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多媒体的运用、小组讨论、同伴互动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李军:1、学生们能积极动手进行试验操作,有一定效果。

2、教师能积极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建议:1、加强创新性,创造性。2、小组展示的可以再多一些。

王烁:1、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生动。2、师生合作愉悦和谐。 建议:1、教学方法再灵活多样一些。2、教学特色上在有一些创新。

李海燕:1、学生能够在美术实践中体验、表现和创造。2、教师多媒体运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建议: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的剪出形状多样的鱼来。

科学磁铁教学反思篇六: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学反思

《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后反思

茶山一小 徐 洁

一、设计理念——探究身边的科学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探究身边的科学,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这是贯穿本课活动过程始终的一条主轴线。

二、教学环节片段分析

片段分析一:“超级好玩手链”视频来自网络,利用了强力磁铁互相吸引的原理,使手链变魔术一样的变化莫测,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欲望。因此在课的引入部分“创设情境”这个环节我认为还是比较有效果,既与课文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活动一:关于磁铁,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求:

小组内交流我们小组已经了解的有

关磁铁的知识,并向大家汇报你们

的观点。

片段分析二:这个活动是否有必要展开,其实教学前我也认真地思考过,我认为这活动是本课后续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可以从中了解磁铁在学生心中的前概念,已经知道了磁铁的哪些知识,以便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在本课实际的教学中有它的作用与意义,比如学生提出的“磁铁能吸引金属一类的物体”这个概念时,我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及时地纠正,并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科学概念。

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要求:选择你们认为最合适的名字来命名

常见的磁铁。

( 条形)( 蹄形)( 环形)( 方形

)( 圆形)

片段分析三:借助课件帮助学生感性认识磁铁的不同形状,由于磁铁的名称

一般是根据它们的外形而取得,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让学生给观察到的磁铁取名,就是让他们体会到根据形状取名的方法。

活动一:玩磁铁,你们发现了什么

要求:一边玩,一边思考问题

1.磁铁有哪些形状?

2.磁铁有哪些用途?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磁铁?

3.磁铁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能吸引哪一类物体?

不能吸引哪些物体?

片段分析四:科学教学离不开探究活动,但万不能为了追求场面的热闹或公开课的需

要而盲目地开展没有效果的探究活动。所以在开展活动前,我首先要考虑活动的设计是

否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下列有关磁铁的知识你知道吗?

1、有些磁铁不是用铁做的。

2、磁铁能吸引铁做的物体。

3、有时磁铁会互相吸引,有时又不能互相吸引。

4、铁做的物体只要一靠近磁铁,就会被磁铁吸引。

5、磁铁能隔着物体吸引铁。

片段分析五:之所以加入这一环节,是考虑到学生比较难以表达描述磁铁的性

质,我想直接出示这些有关磁铁的一些性质,让一些好的学生能简单解释这些性质,让许多学生从学生的发言中得到启发。遗憾的是学生很少能完整表达磁铁的这些性质,考虑到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在后续学习中会有机会让他们去修正不

正确、不全面的表述,整理归纳磁铁的基本性质。

片段分析六:很多的课堂,学生探究的时间很充裕,就是没有组织整理的时间,其实在学生科学探究学习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整理自己的探究收获,再进行汇报,既可以提高汇报研讨的质量,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还体现一个从动到静再到动的过程,体现课堂学习的节奏。

三、教后反思

1.时间分配不合理,特别是实验环节所给时间太少,导致学生在后面认识磁铁的性质时有点困难,当然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个人以为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能逐步验证磁铁的各种性质。学生的动手操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更应该考虑到各个细节,比如提供的实验材料,实验的时间控制,都是这节课所欠缺的。

2.本课的最后是学生对磁铁的知识从三个方面:磁铁的性质、形状与用途进行科学的整理,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对磁铁的性质的认识还是不科学与全面,面对学生的疑问与“不科学”的发现,我并没有去“修正”这些不正确不全面的表述,如果这里能强调加以修正,对于学生的填写与表述应该会有更大的帮助。

四、评课老师的意见

1.陈宗老师

优点:思路清晰,导入有效,课堂镇定,应对处理突发时间合理自如。语言

有亲和力。

建议:(1)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整理磁铁的性质时有难度,教师没有给与

足够的帮助。

(2)后面教学时间较多,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

2.李月红老师

建议:面对学生不合理的回答或结论,教师不能回避,要加以引导。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的磁铁。

活动时间太少,时间后面多余。

3.陈绍棣老师:学生描述磁铁能隔着物体吸引铁时,教师如果能直观演示一

下,对学生的认识会有更大的帮助。整理知识方面,教师如果与学生校对一下,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

科学磁铁教学反思篇七: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

《磁铁有磁性》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三年级学生对磁铁并不陌生,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且他们对此内容也比较感兴趣;另外,本节中的实验有一定的探究性,可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验证和加深,同时也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而这些新的发现又可以运用到生活当中。在本节课中通过运用导学—展交—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我感触很深。

一、创设情景,引出探究对象 。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表演小魔术”这样一个情景:在一个纸箱内藏入一块磁铁,在纸箱上面放一颗回形针。当我将磁铁放在箱子里移动时,回形针就在纸箱上跳舞了。当学生看到这里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有的已在下面喊起来了。由此引入了本节课的探究的主题。

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孩子最喜欢看的一种节目,回形针为什么会在纸箱上跳舞呢?这样就产生了小魔术的效果。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接着引出磁铁能吸引什么?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通过设计这样两个问题引出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活动: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在进行这一个活动时我首先出示学习目标、要求和方法。这也是这一教学模式中的导学部分。给学生交代清楚后让他们进行探究活动。每个小组所准备的材料各不相同,先让学生预测做好记录,再进行验证做好记录,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大家讨论得出结论。在 记录单的设计上,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提前让他们把自己准备的材料名称填写出来,我还把教材中的文字记录改为用“√”或”×”表示,这样减少了学生记录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在展示交流时,一人拿着实验记录单当“小老师”主导展示,大家随机交互活动。在此活动中,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进行评价,进行补充。

第二环节:辨别铁制品

只认识磁铁有磁性这个性质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在能力上获得提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三个检验铁制物

体的探究实验,首先是检验5枚硬币是否是铁制的,借此让学生认识用磁铁来检验铁制物品是最快速也是最可靠的;我还拿出不容易辨认的物体进行辨别,这样使学生在头脑中原有的认识有一个提升和丰富。其次是检验小组内几个人的铅笔盒内的文具是否是铁制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他们身边所熟悉的物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个环节我用“我是小小检验员”这样一个练习活动强化学生对磁铁能吸铁的认识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铁)从而引出科学概念-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第三环节: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

在进行这一个活动时我用上课时给大家玩的魔术引入,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能让回形针跳舞是因为有磁铁的原因,可当时知道吗?为什么?(磁铁隔着纸,能吸铁)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那隔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体呢?学生列举。然后进行实验设计。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怎么做实验呢?(特别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而后,出示学习目标后,给学生交代清楚学习的目标,学习要求及学习的方法。这个环节也是这个活动的导学部分。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进行探究活动。先预测做好记录,再用实验验证再次做好记录,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最后再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

三年级科学主要以观察课为主,从中穿插实验教课。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年级特点,因此,在进行实验课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进行实验探究要进行预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样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其次,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操作时能有序进行。根据探究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探究方式,有的实验可以让小组每个成员都动手参与,有的实验只能由操作员完成,其余学生注意观察。像本节课的两个实验很简单,我给了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的机会,这样增加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此外,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上。这一课的三个活动: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做的,隔着物体

能不能吸铁,需要用到的材料是非常多的。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我首先十分注重材料的结构性与使用的高效性。把“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和“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两个验证性的实验,利用同一组材料进行研究,使课堂环节紧凑,科学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材料的频繁更换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整堂课我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这样也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开放性和良好的纪律之间的矛盾。在学生认识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引铁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磁铁磁性的大小也是不同的,磁铁的磁性也是有大小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出准备。

本节课我训练的内容有:对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训练(观察和动手操作以及学会如何从实验数据中生成结果)、认真倾听的训练,书写实验报告的训练,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训练。

训练的方式:训练的方式有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有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随机训练,有时在一个活动结束后进行训练,也可以在授课结束后进行一些练习的集中训练。如;我所设计的作业就属于集中训练。有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拓展。

这节课大致体现了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出示教学目标和要求及方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试验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如:在通过第二个探究活动后,班中崔海霞同学发现了磁铁隔着物体的薄厚不同磁力的大小也不同。这也是这节课的亮点。

但由于本人教学水品有限在上课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在学生上台用磁铁对螺丝刀进行验证时,本来是一个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很好例子,但由于我应变能力较差,没有很好的因势利导。

(2)由于这种模式训练时间较短,在学生交流展示时生与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显得较为生硬,因此,没有把评价充分的运用到教学中去。

总之,这些不足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科学磁铁教学反思篇八: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先锋小学邓宇飞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以探究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磁铁的南北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一)、营造有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好奇新是学生主动探究未知事物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在开课时,通过条形磁铁两端能把铁珠吸起来,而中间吸不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都迫切地想知道一样的磁铁为什么中间确吸不起来,从而自然过度到下面的自主探究活动中。这样开课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二)、注重引导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对关键的引导性语言的恰当使用,引导做出合理的猜想,在猜想基础上在小组内合作设计出实验方案,教师把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总结,设计出一种实验方案由学生来进行实验。课堂上教师只是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把实验的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探究和交流。实验完后,学生自己总结写出实验结论。老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同时关注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同的发现、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看法,给学生交流的平台。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引导学生走进观察、真正经理探究过程。

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探究是科学的核心”这一理念,完整地展示了探究这一流程,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动手实践为主、学生是探究主体这个教学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真正走进科学实验中,走进观察,非常积极地自主实验,自主意识和表达看法的愿望非常强烈。通过实验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并从中获取了有价值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真正成为了探究的主体,在真正意义上经历了探究过程,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科学磁铁教学反思篇九:三年级科学下册 磁铁的的力量 1教学反思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磁

磁铁的力量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是一堂体验与探究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这样的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同学们,你们喜欢吗?”学生一听,马上来了激情。我接着激趣“你想知道为什么小天使能在桌面跳舞、曲别针能在空中跳舞吗?”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引出课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效果很好。

这节课我很重视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科学课必须得进行实验。只有让学生亲手做了,实验了,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住知识。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做实验。学生们拿着磁铁一一去接近实验物体,从而挑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同时也领悟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铁做的。实验过后,他们也都记住了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因此实验对于科学课很重要。

学生知道了磁铁的性质后,马上让学生去加以应用,印象会很深刻。教学过程中又创设几个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和探究活动,如:我设计的扩展延伸的小问题“巧取曲别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不仅联系了生活的实际,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学生通过课堂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参于、乐于探究的手段;为深化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不想在课堂上开始活动时,不少同学被桌上实验盒里的磁铁吸引了,争先恐后的玩起来,而对“在什么情况下吸得多”没有深入地思考,不少同学盲目进行操作,所以,与先前预想的教学效果相去甚远。课后,通过与李副校长和王主任的交流,找到问题的症结:一是我提得要求不够清楚,二小学三年级的同学对新鲜事物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而且自控能力较差,桌上实验盒里磁铁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后来任凭老师使劲强调应先思考,然后再动手实验操作,这时可怜教师一个人的声音淹没在学生的喧闹声之中,课堂上几乎出现了失控的场面。反思以后,在三年级另一个平行班教学同一个内容时,有条不紊,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1

科学磁铁教学反思篇十:研究磁铁教学反思

《研究磁铁》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身边的有趣现象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我们只有细心呵护好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放矢的引领学生探究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成为一种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四个探究磁体的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而大胆地探究尝试。俗语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开始,我向学生出示了一个会跳舞的铁钉。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其中产生的问题所吸引,思维的火花立刻被激活,探究磁体的兴趣也被激发。这样,学生们有了探究磁体的兴趣,就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各种形状的磁体,探究磁体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方法,了解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只要正确地引导,创设一定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就会得以张扬,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会得到发展,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能落到实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16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