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窦桂梅主题教学观后感篇一: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
《现代教育思想》
课程论文
姓 名:
学 号: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日 期: 富可心 1311090415 师范学院 小学教育 B0904 唐 恒 振 2012 年 6月6日
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
摘 要: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坛上,可谓是群星璀璨,窦桂梅老师是其中耀眼的一颗星星。从一个山里农户家里的小姑娘,到名扬全国的特级教师,到清华附小的校长,窦桂梅所取得的成就与荣誉让人叹为观止。她有特殊的禀赋,有特殊的魅力,有特殊的机缘,所以有特殊的成就。许多人都认同这个观点,我也不例外。但读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以后,我完完全全改变了这一看法。
关键词:窦桂梅;主题教学;现代教育
近日,我拜读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专著——《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收益颇多。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坛上,可谓是群星璀璨,窦桂梅老师是其中耀眼的一颗星星。从一个山里农户家里的小姑娘,到名扬全国的特级教师,到清华附小的校长,窦桂梅所取得的成就与荣誉让人叹为观止。她有特殊的禀赋,有特殊的魅力,有特殊的机缘,所以有特殊的成就。许多人都认同这个观点,我也不例外。但读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以后,我完完全全改变了这一看法。这部教育专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没有过多的纯理论知识,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教学体会以及从教师角度阐发的具体教学方法。读这本书,我还被作者崇高的师德、不懈的努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求证务实的思想深深地感染着,润泽着。
一、我眼中的窦桂梅——新时代的新教师
窦桂梅老师当初的追求,“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站在普通的讲台上,做一名真正的教师。窦老师的成长告诉我们,她是一个本份的教师,也在尽一个教师的本份,她的起点并不高,基础也不厚实,她的快速成长,源于她的自立,自觉和自醒。窦老师的成长告诉我们,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教师的自我专业追求如果内化为信念,就不会被消除,从而形成坚毅持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拥有它,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无限潜能,生根、发芽、开发、结果,从而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激情不老,伸展个性
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窦老师认为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的确,真正的激情不会因年龄的增长,化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窦老师的这种不老的激情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她每天坚持一小时以上的阅读,几年来,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读书卡片。联想自己,我的阅读量实在是太少了。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所以我必须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知识的弥补和充实,要像干燥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
取。
教师不能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浪,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1]“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是窦桂梅老师的座右铭,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
(二)爱在细节,海纳百川
在中窦老师提到,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雪中”去“送碳”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二、窦桂梅的教育观:“三个超越”与“主题教学”
课改以来,关于语文教学有相当多的话题,相当多的争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何落实?语文教学的根在哪里?窦桂梅的“三个超越”和主题教学无疑是对语文教学改革方向的最有力的诠释。[2]
(一)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心置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他的生命流程是快乐还是痛苦,是升华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完全系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追求。
一是学好教材,超越教材。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二是立足课堂,超越课堂。语言已经不只是作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生存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3]三是尊重教师,超越教师。是学生体验自己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是独立思考、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
要说窦桂梅的“三个超越”是从实践开出的课改之花,那么她的“主题教学”便是勇于创新的教学和思想之果。
(二)语文教学的“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趋势。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教学形式。也许,相比任务驱动,主题教学显得更生动,活泼,也更能体现出教师对课
程认识的深度,知识的广度。好的主题应当是和课程知识点紧密耦合的,主题完成同时也完成了知识点的教学,同时也推动了主题的深入。有些主题教学采用的主题在考虑其中的紧密耦合上缺乏熟虑,比如主题和知识联系的恰当性,主题推动环节如何设置,主题在推动技能需求上是否合理,环节间连贯性如何,是否是自然的必须的连贯,通过获得技能支撑后,是否体现了对主题的认识或者思考的提升。不然,主题只能漂浮在课堂上,文化成为了装饰品。
2002年,窦桂梅来到北京市海淀区,工作于清华附小。短短三年,她继续着自觉、理性的实践和探索,她和同事们研究着课堂,勇敢地走上了创新之路,论述和演绎着“主题教学”。在本书中窦桂梅提到在她的语文课堂中,把主题教学演绎的淋漓尽致,她认为“主题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灵活运用就是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以“立”人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以一个个母题为线索,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积累、感悟、体验等为形式而进行的一种开放而活泼的母语学习课程方式。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单一的内容按文化主题统整起来。 [4]
三、不断超越自我,为将来能够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做准备
窦桂梅是一个爱思考、有独特见解的人。这思想、见解是属于窦桂梅自己的,是窦桂梅教育实践的提炼和升华。在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于此同时,我收获颇丰。
(一)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老师,首先要修炼内功。
读书是一个教师的内功,是一个教师的本份。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迅速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坛上独树一帜,与她酷爱读书是密不可分的。青灯如豆,书叠千山,那一个个日夜给予她的是最为充实的快乐的享受,让她一点点地营造着自己的梦想。几年来,她的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写下了10余万字的教学后记,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为了让自己的课具有理念与思想的支撑、将课上出风骨,她在晨读时间和学生一起背诵古诗;在语文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讲成语典故和寓言故事;晚上,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和教育专著。在不断超越自己的理念的支撑下,她成为一代名师!她形象地说:“教育是容易使人心灵结茧和蒙尘的职业,我必须靠‘书’取暖、保鲜——跳着舞过暗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 其实我们只要能合理利用时间,也可以乘着书本的翅膀飞翔。趁现在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大量阅读图书典籍,不断充实自己。
(二)做一名教师,需要科学的理念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为生命奠基的教育主题的理念。当我们对这位特级教师的创造力由衷赞叹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一点:超越必须拥有一个平台,始于一个原点,这就是常常被人们遗忘的“学好教材”、“立足课堂”、“尊重教师”。窦老师恰巧做好了这几点,她的“三个超越”是建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把充满创新与活力的语文教学带入课堂,让语文教学充满成长的动力,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的潜力。她深知厚积才能勃发,绝不能固守一本语文书,为了学生的成长,小学六年,在学习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她精选了180篇文章,带着孩子泛读了84篇,精讲了72篇,略读了24篇。还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学生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中高年级推荐给学生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科幻漫画,合计100余册书籍供学生选读。[5]可见超越教材,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不能开空头支票。作为未来教师要在尊重教材,尊重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原点,大量地补充同主题的文章来充实自己的教学,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来丰富学生的积累,用同主题文章的量的突破来达到质的突破。
(三)塑造平和的心境,力争做一名好老师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绿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将来有幸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窦老师当初的“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站在普通的讲台上,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时至今日,她早已收获鲜花、掌声、荣誉,可是,窦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挚诚却始终如一。现在的社会,处处都充满诱惑,也许我们经常会思索:教师到底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其实,教师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更应该给学生以适当引导,启迪学生心中最美的那部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教师这个职业,或许最初并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或者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梦想,但我们却不能无视这种工作所承担的公共使命。为人类的幸福做出贡献,是可以超越个人利益的,这也是实现教师的魅力、价值和意义所在。
窦桂梅主题教学观后感篇二:《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
临潼华清小学胡王校区 张俊
一位什么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师呢?窦桂梅老师认为:“作为语文教师,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藩篱,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奠基,是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她认为:教学不是自我显示,而是彰显学生的个性。
教学中,她以主题引领教学思想,更注重对内容的品,对知识的扩。对学生是一种学习与思维上的养成与创造、体验,现注重学生用发展的真实的修改思想来学习。而且还要更活生生语言的文学本性。
窦桂梅在谈到自己是如何备课时是这样说的:“每个学期的寒暑假,我总是利用较长的时间来通读下学期用的教材,把参考书前面的说明和指导思想吃透,明确教材编排体系、研究各单元之间和各篇课文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每组课文、每篇课文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花大力气,认真钻研每篇课文。”
她为了备《秋天的怀念》这一课,仅一个开头,竟然十易其稿。
她说:“我的备课,每一次都如《秋天的怀念》那样,“好好儿备课”,这似乎成了我必须的生活。……每一次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思路,每一次授课后,我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收获……”
这样全身心的投入,备出的课怎能不令人叹服?这样精雕细琢的揣摩与思考,上出来的课怎能不令人震撼,不令人耳目一新呢?
窦桂梅的生命热情、课堂激情来源于她的不断学习,来源于她的博览群书。“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为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窦桂梅老师无论工作有多么忙,她都要挤出时间来学习。各类教育名著、文学名著占满了她家中的书柜,教育杂志更不例外。在繁杂的工作之余,她还会努力挤出时间写教学随笔和教育心得,哪怕是头脑里闪现的几十个字她也要赶紧记下来。不断地积累知识并做自我总结已经成为窦桂梅的自觉行为。因为博览群书,她能在收到年轻老师倾吐苦恼的信中,旁征博引,真挚疏导。因为博览群书,她能在诸多的公开课上,开渠引水,把孩子们引向一条又一条清澄而富有感染力的美文之溪,与作者
一起感受,与文中的人物一起感受,在感悟中让孩子的情感得到升华。
读着窦桂梅的文字,感受着她的思想,体悟着语文教学的魅力,我的内心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一种对自己深深的自责缠绕着我。自己也从教七年,我到底做了些什么呢?这么多年的时光里,有多少时间是在读书中度过的?有多少时间是在认真钻研教材中度过的?曾经捧起过名著,那是在上大学考文学选读的时候;也经常在灯下“奋笔疾书”,那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我们抱怨工作忙,抱怨身体累,窦桂梅不忙不累吗?我想如果工作只是谋生的工具,那工作带给我们的只有痛苦;如果把工作当作是一项事业来经营,那带给我们的就是享受与乐趣!很多情况下,名师给了我们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动力。我们不一定能够成为名师,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名师曾经做过的事情……底蕴丰足的她散发着迷人的风采。今天如此成就的她还十分谦虚地说:“我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干燥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有着辉煌事业的她况能这么做,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窦桂梅主题教学观后感篇三: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
临潼华清小学胡王校区 张俊
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近几年来,全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青年教师。在最有影响的青年教师中,窦桂梅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翻开书稿,真是文如其人,别具一格的标题,富有个性的话语,独特而鲜活的思想,使人不忍释卷。
首先令我钦佩的是,窦桂梅是一个爱思考、有独特见解的人。这思想、见解是属于窦桂梅自己的,是窦桂梅教育实践的提炼和升华。在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什么是主题教学?我个人的理解,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简单说,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样,就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统整起来。这样的教学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多方面的、立体的,如信息资源的获得,知识以及能力的掌握与提高,价值取向的形成,等等。
从主题教学的视野看,语文学习既要着眼民族的未来,又要着眼学生个体的发展,引领学生关注文化,亲近母语,在他们熟悉的系列
生活中,寻找语言文化的根源,汲取语言文化的汁液,让他们在语文生活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在立体多维的大语文生活中,沐浴着母语文化的光辉,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鉴赏与反思,使得语文素养在对精神相通的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
因而,我们所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如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也许你有这样的感受:学习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爱恨和冷暖,领悟到的是大自然万物的生命短暂和崇高,欣赏到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神奇和悲欢„„也就是说,首先吸引你的是文字中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语言表达形式。这一个个情感激荡起伏的“点”,如“诚信”、“家乡”、“成长”,以及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恐惧 等等,就是一个个主题。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怎样的主题进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主题内容的选择是多角度的,结构是灵活多样的。因此,主题教学虽然有基本的操作框架: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链接生活——升华自我,但这是个开放的框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单元,也可以依据自己建构的主题单元,挖掘主题内涵,结合相关语文知识灵活地规划、实施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既能当主题教学的“设计师”,更要能当主题教学的“建筑师”。上课前,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计划、目的、学习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主要教学活动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教学的设想、教材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都需要细致策划。因此,教师必须花大量时间收集相关资源,并花心思、下功夫创意教学流程(可以把教学创意全盘告诉学生,和学生一起拟定教学方案)。当一个主题愈有意义,愈被深入或精致地处理,愈能置于情境脉络,愈能根植于文化、背景、认知以及个人的知识中,学生便愈容易学习、记忆和生成。当儿童的生活兴奋点与社会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密切关系时,学习就趋于统整。
窦桂梅是一个性情中人,国学大师王国维说,有真性情方有新境界。本书中,有一篇名为《生动和心动:一字之别,差之千里》的文章,说的是不要满足于“生动”,而是要让学生“心动”。生动是事物外在的具象,而“心动”才是内在的、心灵深处的涌动,甚至心灵的震撼。
窦桂梅还是一个永远在创造、永远在变革、永远在追求的人。每一个步子都是艰难的,同时又是坚实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清晰的,同时又浸润着心血;每一个转折都是痛苦的,同时又是快乐的。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云:“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以期待的目光,期待着窦桂梅带给我们的一个个惊喜,期待着春天的播种和耕耘会迎来一个灿烂的丰收的金秋。
窦桂梅主题教学观后感篇四: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一书有感
梅 花 香 自 苦 寒 来
—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一书有感
临潼华清小学胡王校区 张俊
前些日子,我拜读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深受感动与教育。她的刻苦学习的精神,她的执著的追求,她的卓绝的睿智,她的深刻的思索,她的勇敢的探索……令我折服。她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她是小学教育阵地上的大师。
今天,特意向大家推荐这部值得体味、值得深读的书。全书分为四章:《激情与思想:我的追求》、《为生命奠基:我的教育观》、《温度.广度.深度:我的课堂》与《激励与鞭策:社会反响》。下面是我读书的一些摘录,我将永远珍藏,并作为自己工作与学习的动力源泉之一。
1、自省: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到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我愿把自己一路走来的收获说出来,与广大老师共勉:①激情不老 ②读书一生 ③宁静致远 ④以写促思 ⑤慎独养身 ⑥伸展个性 ⑦爱在细节 ⑧海纳百川 ⑨合作同进 ⑩角色定位
2、 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去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3、 什么是主题教学?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在研究过程中,我注意两方面关系的整合:一是找出知识体系的内在的多重联系,以便整合;一是找到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一求互相协调,促使学生整体发展。
4、 主题教学的三个维度:温度——基本性;广度——开放性;深度——发展性。
窦桂梅老师能在教育领域取得辉煌的成绩,与她自身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梅花香自苦寒来。
从吉林市的一个普通教师,到吉林省的特级教师,从名扬全国的特级教师到清华附小的副校长,如果我们仅仅羡慕她的成功,而看不到她成功后面的努力以及她独特的求知、求实、探索的勇气和付出,就像我们如果只注意她的一节节课,希望能够模仿她的课,学个一招半式回去立马能用的话,那就是真正的“买椟还珠”了,她的成长除了所有特级教师都会经历的对于课堂艺术的揣摩以外,我觉得她还有这么几种特殊的“武器”:
首先,开放自我、加强涵养。一个30多岁便盛名远扬的人是很容易张狂、狭隘、浮躁的,何况窦桂梅的天性也是率真、激情的。但她没有,她广交天下朋友,从专家、教授、
名师到名不见经传却有见识的教师再到普通的教师,她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通常是谦逊的,别看她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能让你笑,能让你哭,在一起交谈时,她经常是一个安静的听众,她非常善于从各种人身上吸收各种营养,在教育在线,她是人缘最好的大腕级网友,并且靠的不是曲意逢迎,而是实力的展示和真诚的交流。不仅交天下英豪,她还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她一直在热切地关注这个世界,去各地讲学,去日本考察,她总是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十几天时间,她在日本白天考察,晚上写读书笔记,回来后,撰写的《旅日散记》有着相当的深度。
其次,广泛读书、积淀学养。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很多年来不能有所突破,跟我们的教师素质有很大的关系。语文教育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而偏偏这一点,却是我们语文教育的软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例如,以为教教材就是语文教育的全部,现有体制下学生读物的缺乏,对学生阅读的研究和认识不够等等。但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师本身阅读素养缺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能否产生一批真正具有独立精神、民主意识,具备充分的学养又热爱自己职业的教师是教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因素。
我相信窦桂梅是小学语文教师中阅读最广泛的人群中的一个。尤其是这些年,在接触到一些热爱阅读的朋友,如看
云、商友敬、朱煜、周益民等老师以后,她的阅读视野大开,阅读的东西从教育名著到文学典籍甚至哲学著作,范围之广泛,阅读之强度,非一般人能够达到。她的这些阅读还是在她繁重的行政工作、引领性的教学研究工作以外完成的,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她在别人闲聊的时候,在饭桌上,孜孜地阅读,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的一个部分,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进取增添了深沉的底色。
第三,真诚求真、锤炼思想。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谈教学的个性是没有意义的。窦桂梅在自己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视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结合自己的阅读和实践,边阅读,边实践,边研究,力求将理论的思考、大胆的实践和既广泛又有针对性的阅读拓展结合起来,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表现了一个不断进取、乐于追寻的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风貌。
窦桂梅老师在语文教学道路上的不断追求,提出了对于阅读教学的独特构建——主题教学。
从最初的直觉型的课程构建开始,她对阅读教学的探寻走过了十多年的路程。一开始,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由一篇带多篇,带着孩子们读美文,读名著,诵古诗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
活场景,她凭自己过人的聪明和感悟力构筑了一个阅读课程的可爱的雏形。
主题教学的构建则是一次自觉的追求,她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把“主题”看作是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认真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并且围绕连接着学生精神世界的“触发点”、“共振点”等多维主题重新选编内容,用这些“主题”把它作为实施教学、改革课堂、建设语文新课程的一把钥匙。尤其是她自己建构的主题教学模式,更是鲜明地体现了她对语文教育的理解。短短两年时间内,她先后构建并执教了《朋友》、《落叶》、《亲人》、《圆明园》、《秋天的怀念》等单元,初步构建了以“立人”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以一个个母题为线索,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积累、感悟、体验”等为形式,而进行的一种开放、活泼的母语课程学习方式。
在她的主题单元的教学里,我们看到的是打破了两节语文课折腾一篇小文章的定势——“听说读写”如何训练、“人文性与工具性”如何统一等“技术性”操作都通过主题这条线把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因此我们发现有很多新颖的开拓:
一、容量大、密度高、综合强。建设了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窦老师充分利用主题教学的整合功能,自然高效地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文本,在关注学生阅读“质”的同时,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窦桂梅主题教学观后感篇五: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
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
六二班 王娜娜 窦老师在文章中谈道:“主题教学有一个基本操作框架,即: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链接生活——升华自我。”这是一个开放的框架。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都是按主题设单元,应根据不同主题的特点,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和策略,让学生“入境”,所谓“入境始与新”,再通过对重点文本的揣摩、领悟、反思、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窦老师称之为“典范方为范”。
如在《朋友》系列文章的学习中,以“朋友”为主题探讨“真正的友情”;在《珠珠鸟》的学习中,以“信赖”为主题探讨“人与动物的真正信赖”;在《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中,以“毁灭”为主题探讨“毁灭与不灭、该灭与不该灭”;由《秋天的怀念》思考“好好儿活”,由《晏子使楚》认识“尊重与自尊”,由《游园不值》引发对“遇与不遇”的思辨。
窦老师上《游园不值》这一课时,通过让学生们背诵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引入,由说诗引出“推敲”二字,由“推敲”又引出了贾岛的古诗《题李凝幽居》及《寻隐者不遇>,引导学生模拟古人的方式唱读古诗,激起了学生浓郁的学诗兴趣,至此老师才引出课题《游园不值》,在欣赏名句"春色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老师又展示陆游的诗<马上作>和<临安春雨出霁>,让学生把陆游的诗和叶绍翁进行对比,进行赏析,最后在揭示诗人叶绍翁游园时“不遇中有遇时”,又引出并出示了<世说新语>中的名篇<雪夜访戴>的典故.整节课师生都融入在了推敲名言佳句的大语境之中,并且老师把诗配上学生熟悉的乐谱让学生唱出来,把教材之外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使之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真正体现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
窦桂梅《再见了亲人》主题教学思路:
一、引入——理解亲人的含义。
窦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亲”字,从“亲”字形开始引导讨论——血缘关系,讨论血缘亲人的爱;接下来引导讨论不是亲人也叫亲人的人——非典英雄等,体会给予了我们爱的人也可以叫亲人;转而快越了国界,出示了“战争期间受难的人们”,认识到他们也需要爱,跨国界也有亲人,为引出课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深入——学《再见了亲人》
课件出示抗美援朝期间的情景——《英雄儿女》,介绍中国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的壮烈;介绍战争结束后志愿军战士帮助朝鲜人们重建家园,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八年中建立的深厚感情。接下来学习课文。学生自主读书,讨论对三
个故事的理解,在理解了语言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体会“亲人”之情——爱。
三、延伸——学《我的老师》
学完了《再见了,亲人》,为学生介绍了魏巍的另一篇文章《我的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讨论,体会教师的爱,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对老师的爱的认识,从而加深体验。
四、结束
在结束时候,窦老师向学生推荐了《爱的教育》《马燕日记》、《我们仨》的书籍;《鸟奴》、《红奶羊》、《一只猎雕的遭遇》、《独耳大鹿》、《雁王》、《消失的野犬》等动物小说。旨在把爱的体验引向整个世界。
窦老师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或者相关的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所谓“拓展求发展”引人深思。
窦桂梅主题教学观后感篇六:语文教学应具有广度与深度——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
窦桂梅主题教学观后感篇七:窦桂梅观后感
在这学期新开的名师案例研究中,我发现老师好像特别推崇一位名师,那就是——窦桂梅。其实在刚开始接触时,我只是觉得她特别有气质,而后便是她那独具一格的主题教学深深打动了我。她的每一节课都各具特色 ,看得我如痴如醉,我终于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乐,那么窦桂梅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水,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激越澎湃的黄河;如果说课堂教学是画,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洒脱从容的泼墨写意。
对于古诗课的教学我一直很苦恼,无从下手。在古诗课堂上我发现如果让孩子们单纯的朗读,背诵还可以,但是每当结合注释让他们说说古诗每句话的意思时,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沉闷下来,每次举手的就那几个人,教学效果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当我看完窦桂梅的古诗教学视频后,我一下子茅塞顿开,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窦桂梅老师在《游园不值》这一堂示范课教学中首先注重了读,其实说得准确点,应该是“吟”。 在上课之前,窦老师让学生齐声朗读以前学过的有关春的诗文。在此之前,师生这间是陌生的,并没有进行过一点交流,而这个时候学生的读,的确也只能说是读,给人有背着石头赶夜路的感觉。但当进入课堂,她首先指导的是学生该怎样读诗:平声应读得长,仄声应读得短。通过这一指导,学生读得已有些诗的韵味了,但这并不够,接着注重关键词的朗读。如“印”读得轻而且长,使人感觉到作者的小心翼翼,脚步轻重有别,距离有长有短。“苍苔”一词,两字之间的距离拉得较开,且这一词的后音又拖得很长,使人听来,仿佛觉得苍苔一片,而且是一大片,给人视觉上的形象,既有范围,又有色彩,使人联想到润湿的气候,小心翼翼的诗人,无限的春光。
第二句注重了“扣”、“柴扉”“久不开”的朗读。启发学生用动作感受是“扣”而不是“敲”,“扣”用动作尤其也用心,怕影响周围的人,不忍心,也衬出了环境的幽静,读得轻而且短。“柴扉”一词在朗读前,她首先问学生什么是柴扉,学生回答是门,她又问是怎样的门,学生回答是简陋的木门。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学生在几幅图片之中找到了被称为“柴扉”的木门之后,她就指导学生诵读这一词,通过几种朗读的比较,最后确定,这一词读得轻,两字之间拉得很开,后音拉得也较长学,使人觉得有区别于别的质地的门,也有别于崭然的木门,也仅仅是“柴扉”而已。“久不开”,尤其注意了“久”和“不开”之间的距离以及“不开”一词后音的延续,诗人的那种失落感由此而展现得淋漓尽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读得比较轻快,诗人的意外发现、惊喜的感情溢于一字之中。后句则重点读一“来”字。“来”读得长而且平,使人觉得伸出墙的一枝红杏充满了生机,同时也使人产生联想,联想到万千条春意盎然的枝条将冲出墙外。
诗的艺术是读的艺术。通过窦老师的一遍又一遍地指导朗读,这首诗的内容及情感,既就是教师不再点出,读者也能了然于心。所以,窦老师教这一堂课,“吟”就吟出了诗的韵味、意境和情感。
在讲到诗的意境时,联系到《雪夜访戴不遇》的短文,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绪。这个时候她问学生想对园主人说些什么,从而引出了访者与园主人的对话,访者与红杏的对话,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异常热烈。
她对古诗文的教学自始自终都是带领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品”诗。她先带领学生反复吟诵,读出韵味,在拍手、跺足间感受诗词的节奏感,让学生在玩玩读读中,轻松地理解诗词。然
后,让学生每讲到一个诗中画面,就带学生入文“品”字。每一步的引导都是那么鲜活,那么深刻,那么富有情趣,让我们感受到了文本背后的文化意味。
课堂中,窦桂梅老师不时传来本节课之外的诗句,总能恰当的拓展,引用,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古诗词及国学的熟知度,令我佩服不已。她让课堂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会不“沉醉”,语言文字怎会得不到熏陶?语文素养怎会不提高?正是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功夫绝不是一日之功,应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平时上课也要深钻教材,吃透教材,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学生才会爱上我们的语文课,才能受益匪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还有灵魂深处的情感,都能得到升华,陶冶。
窦老师的课堂无疑是最具有个性魅力的,她的课堂魅力来自于激情与智慧共舞,精神和思想齐飞。她的课堂带给我的是振奋与欢喜,是启迪与更多、更深、更新的思考。
2、 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3、 什么是主题教学?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在研究过程中,我注意两方面关系的整合:一是找出知识体系的内在的多重联系,以便整合;一是找到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一求互相协调,促使学生整体发展。
窦桂梅老师在语文教学道路上的不断追求,提出了对于阅读教学的独特构建——主题教学。 从最初的直觉型的课程构建开始,她对阅读教学的探寻走过了十多年的路程。一开始,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由一篇带多篇,带着孩子们读美文,读名著,诵古诗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她凭自己过人的聪明和感悟力构筑了一个阅读课程的可爱的雏形。
主题教学的构建则是一次自觉的追求,她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把“主题”看作是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认真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并且围绕连接着学生精神世界的“触发点”、“共振点”等多维主题重新选编内容,用这些“主题”把它作为实施教学、改革课堂、建设语文新课程的一把钥匙。尤其是她自己建构的主题教学模式,更是鲜明地体现了她对语文教育的理解。短短两年时间内,她先后构建并执教了《朋友》、《落叶》、《亲人》、《圆明园》、《秋天的怀念》等单元,初步构建了以“立人”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以一个个母题为线索,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积累、感悟、体验”等为形式,而进行的一种开放、活泼的母语课程学习方式。
在她的主题单元的教学里,我们看到的是打破了两节语文课折腾一篇小文章的定势——“听说读写”如何训练、“人文性与工具性”如何统一等“技术性”操作都通过主题这条线把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因此我们发现有很多新颖的开拓:
一是容量大、密度高、综合强。建设了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窦老师充分利用主题教学的
整合功能,自然高效地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文本,在关注学生阅读“质”的同时,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二是既当“设计师”,又当“建筑师”。有效地充当了母语课程资源的实施者和开发者的双重角色。无论是《朋友》中的“实话实说”、现场采访,还是在《亲人》中精彩地引进“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还是在《圆明园》中巧妙地引导讨论“该不该重建圆明园”都反映了她对生活、文化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是既建构课堂,也解构课堂。她的主题教学不仅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生活,关注学生自我精神世界的构建,积极为学生的生命和成长奠基,体现了母语教育的文化性。
窦桂梅老师虽然取得了成就,仍然执着追求激情与思想,超越自己,反省恒新。这就是她的教育境界吧。
借用窦老师的三句话“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青年教师需要有这样的信念。我想,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学习窦老师的事迹,为每位学生的生命奠下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到时候我们也会和她一样,像秋天的庄稼,结出厚厚的果实。
窦桂梅主题教学观后感篇八:窦桂梅的读后感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读后感
名师窦桂梅《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是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
集萃,全方位阐述了窦桂梅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的理念
和实践。掩卷思索:这本书给我什 么启发呢?三个关键词:读书、实践、思考。
一、读书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就要有专业自信。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如何提
升自己的专业自信? 窦老师说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只有读书,才能一头抓着语
文,一头抓着学养,然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真正的教育家 无一不是嗜书如命
的人。拥有实践经验的教育者,倘若不通过读书,获得洞察人性的智慧, 观点
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 “爱读书的人,
不管怎样,都愿意在忙碌中,找到书这位朋友,并与之对话的。对话中,慢 慢
地,回到自己,关照自我,关乎内心。这样,你就不仅仅停留在理解人家的文字
上,而是 进一步,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并且,和作者,甚至文字中的人
及现象一起产生共鸣。 ” 这是书中窦老师谈读书的一段话。 读书是一件极其需
要坚韧的意志力的事情, 把阅读当作一 种生活的方式,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能
做到的人着实不多。
二、实践
做一名有专业自信的教师,需要有专业技能。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最佳途径
就是实践。 教师既然作为专门职业,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因为
真正了解你那“一亩三分 地”的还是你自己。就像自己生了小宝宝,能很自然的
谈母爱一样,那些没有宝宝的,没有 体验,只有间接经验的,也许就会空谈和
泛化。所以,只有教师自己能对自我专业发展说了 算。如何提升教师课堂的专
业技能?我认为这需要研究教学。课堂功夫,并不是读书功夫, 这就好比阅读
和阅读教学是两回事一样。因此,做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学会把自己学习获 得
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 窦老师的“抓课眼”值得我学习。在《圆明园的毁灭》
中紧紧抓住“毁灭”进行如下建构— 窦老师一贯倡导和践行“主题教学” ,其鲜明
特色是 “超越文本” 。当然这样的超越是建立 在立足文本,用好文本,读好文
本的基础上。 “立足文本”仅仅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而 不是全部,因为教材提
供的文本是有限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必须立足 文本基础
上“超越文本”才能最终完成。超越文本有两层含义:一是突破“文本”的限制, 让
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确立“生活语文”的观念;二是让学生大量阅读“文本”外的
文 章,增加积累。
三、思考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还要有专业自我。这就需要思考。窦老师说: “作
为一个教师, 就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具有高超的素养,对自己的课堂,能
够作明智的判断与抉择。 ” 读了窦桂梅老师的这段话, 我想起了去年山东之行
亲身感受的杜朗口反思文化。 在杜郎口中 学教学楼走廊上密密地摆放着一块块
白板,老师每天要把自己的收获、成功的做法,需要整 改的问题及措施书写在
白板上,教师的思考氛围很浓厚。而且每一位老师都写得很真诚,不 加保留。
窦老师的字里行间透露着语文的浓浓气息,从她的书里感我受到了教育的真谛,
做 一个教师就应该有专业自信,专业技能,专业自我。我会努力着,让自己更
充实一些,更精彩一些!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老师学习心得 认识窦桂梅老师,源于一节录像课,不管是课堂还是文章,她的才华、智慧、
性情和理想都让我折服。再次捧起她的专著《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多了一份喜悦,
更多了一份期待。
这是一本关于窦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专业探问、课堂拣金、课例反思等
八个章节全方位阐述了她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本
书有独到的见解。这本书就像一缕春风,吹醒我面对十几年语文教学那快要“锈透”掉的大
脑,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章“专业探问”开篇,窦老师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教师的专业如何真正发展,
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即教师要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她认为尊严是教师专业的华彩乐
章。
窦老师认为教师要拥有专业尊严:一是要拥有专业自信,二是要拥有专业技能,三是要成就
专业自我。
谈到“专业自信”,窦老师认为教师专业与一般职业相比,所提供的是一种特有的、具有公
共情怀的服务,教师是否具备这样的专业底气,是能否提供良好教育的前提。所以她认为老
师要提高专业自信,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要通过读书、上网、写随笔等渠道让自己
真正地走向“专业化”。怎样才能走向“专业化”?博览群书应该是拥有专业自信的一条捷
径。窦老师在书中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教师专业化培养的最好途径是“内升型”,需要教师
自觉、自主的学习力。以及个人积极向上的执着力等。比如坚持读书、写随笔,更重要的是
要回到实践中积累和反思,捕捉到有利于教学的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而从这
些经验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想想我,教了将近二十年
的语文,读的书能有几本,可写了多少随笔,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又有多少?不仅如此,往
往以没有时间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真是惭愧!虽然也能上几节县、校级公开课,那也借鉴
的多,自己思考的少,如何能有自信,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风格。
谈到“专业技能”。窦老师认为教师既然作为专门的职业,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
系。如何树立教师课堂的专业技能?一句话,研究教学,除此之外别无他路,课堂功夫并不
是读书功夫,这就好比“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两回事一样。因此,只要做教师,任何时
候,都要学会把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教育智慧。教师之间的智慧有差异,关键是要自
省,要能发现自己的优点所在,问题所在,能发现自己教学智慧缺陷所在。我深有同感,虽
然懒,但我也读了一些书,教育类的书让我反思并结合实际改正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不足。
正如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
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确实离不开书籍。因为在读
书的过程中可以让我们自省,我们提升自身的素质,让课堂具有独特的风格„„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读后感
名师窦桂梅《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是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
位阐述了窦桂梅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掩卷思索:这
本书给我什 么启发呢?三个关键词:读书、实践、思考。
一、读书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就要有专业自信。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
自信? 窦老师说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只有读书,才能一头抓着语文,一头抓着学养,然
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真正的教育家 无一不是嗜书如命的人。拥有实践经验的教育者,倘
若不通过读书,获得洞察人性的智慧, 观点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细节,显得肤浅、
琐细和平庸。 ” “爱读书的人,不管怎样,都愿意在忙碌中,找到书这位朋友,并与之对
话的。对话中,慢 慢地,回到自己,关照自我,关乎内心。这样,你就不仅仅停留在理解
人家的文字上,而是 进一步,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并且,和作者,甚至文字中的人
及现象一起产生共鸣。 ” 这是书中窦老师谈读书的一段话。 读书是一件极其需要坚韧的意
志力的事情, 把阅读当作一 种生活的方式,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能做到的人着实不多。
二、实践
做一名有专业自信的教师,需要有专业技能。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最佳途径就是实践。 教
师既然作为专门职业,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因为真正了解你那“一亩三分 地”
的还是你自己。就像自己生了小宝宝,能很自然的谈母爱一样,那些没有宝宝的,没有 体
验,只有间接经验的,也许就会空谈和泛化。所以,只有教师自己能对自我专业发展说了 算。
如何提升教师课堂的专业技能?我认为这需要研究教学。课堂功夫,并不是读书功夫, 这
就好比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两回事一样。因此,做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学会把自己学习获 得
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 窦老师的“抓课眼”值得我学习。在《圆明园的毁灭》中紧紧抓
住“毁灭”进行如下建构— 窦老师一贯倡导和践行“主题教学” ,其鲜明特色是 “超越文
本” 。当然这样的超越是建立 在立足文本,用好文本,读好文本的基础上。 “立足文本”
仅仅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而 不是全部,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必须立足 文本基础上“超越文本”才能最终完成。超越文本有两层含
义:一是突破“文本”的限制,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确立“生活语文”的观念;二
是让学生大量阅读“文本”外的文 章,增加积累。
三、思考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还要有专业自我。这就需要思考。窦老师说: “作为一个教
师, 就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具有高超的素养,对自己的课堂,能够作明智的判断与抉
择。 ” 读了窦桂梅老师的这段话, 我想起了去年山东之行亲身感受的杜朗口反思文化。 在
杜郎口中 学教学楼走廊上密密地摆放着一块块白板,老师每天要把自己的收获、成功的做
法,需要整 改的问题及措施书写在白板上,教师的思考氛围很浓厚。而且每一位老师都写
得很真诚,不 加保留。窦老师的字里行间透露着语文的浓浓气息,从她的书里感我受到了
教育的真谛,做 一个教师就应该有专业自信,专业技能,专业自我。我会努力着,让自己
更充实一些,更精彩一些!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窦桂梅主题教学观后感篇九:读窦桂梅主题教学有感
读《窦桂梅与主体教学》有感
假期阅读了《窦桂梅与主体教学》这本书,使我对窦桂梅老师的人生之路和教育之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读后感触颇深。
怀着一个朴素的愿望——站在孩子们的笑脸中间,当一名真正的老师,窦桂梅老师奋斗、争取。她向书本学习,阅读量达300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她向实践学习,写下了10万字的教后感;她向名师学习,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她还一次次争取上“公开课”。在这样的执著中,机会开始垂青她这个有准备的人。
这样的付出怎么不使人感动?我们现在的青年教师不正是需要这样的努力吗?不要总借口没有时间读书,不要总嫌记读书笔记麻烦,不要总认为听课占用了办公的时间,不要总害怕上“公开课”„„一个好老师应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读书是一个教师的内功,是一个教师的本份,我们应该把读书当成一项作业布置给自己。
可以说,窦老师的每一次课堂教学都是和学生的一次心灵共振。“课始激情情始生”,应该格外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及情感的调动。我们都知道开课要有一个好的导入,这个好的导入就是对学生情感的调动,我们也在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调动,可是我们的情感调动是否落到了实处,我们是否真的调动起了每个学生的情感?这真是一
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思考之余,就让我们将对学生的兴趣及情感的调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好,努力使每个学生的每一节课都能充满兴趣地进行下去。
“课中悟情情更浓”。窦老师时时将自己置于课堂原野,用真情去催发课堂的生命,为课堂中的平凡而欢欣鼓动,让生命中的习以为常感动自己,再用自己的坦诚热情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开课的激情不能褪去,我们应该将它延伸到课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时而舒缓有致,时而激情澎湃,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与热情。
“课终喑情情未了”。教师对学生课后的教学启迪应是这座桥梁的基石,抓住课终时机,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小学生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尤其到了课终之时,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富有创意的理念。超越必须始于一个平台,必须拥有一个原点,这就是“学好教材”“立足课堂”“尊重教师”。窦老师带领学生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精讲了180篇文章,泛读了84篇文章等等。可见超越教材,就是让我们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知识。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超越课堂不仅仅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的自我超越,是富有时代魅力精神境界的行为,是自己成为不断
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成为学生心中一本不读不厌的大书。
窦老师说——课堂,我的生活世界。她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她对生命状态的一执著热烈的追求,对生活的体察和生命的体验,让她与课堂达到了“人课一身”的相融境界。
我们应该向窦老师一样,做一个本份的教师,尽一个教师的本份,树立正确的信念,使生命的种子结出丰硕的果实.
窦桂梅主题教学观后感篇十:《听窦桂梅老师讲课》 读后感资料
我敬仰窦桂梅老师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这种敬仰源于大学时期,我的《语文课程》老师选取的一节教学视频:那飞扬的神采、激昂的语言、自信的笑脸„„都深深的吸引了我。因此,在选取自选读物时,我毫不犹豫的拿了《听 窦桂梅 老师讲课》这本书。在平时的工作之余,断断续续的读来,真的是收获良多,现将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点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一、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最最感动于我的要数窦老师自序中那段颇为不易的成长经历。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刚刚踏上教师这一职业的开始,对于讲课,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每次上完一节课都像是进行了一场严酷的战争,战后还要接收纷至沓来的各种战后赔偿——评课。每天都是黑着眼圈来,暗淡着心情回家。这样几个周期之后,我不禁对于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我真的适合做老师吗?我能讲好课吗?一夜一夜的失眠,无法抑制的自我怀疑与否定。直到我看到了窦老师在书中的这段自序,我才开始正视自己身上的不足,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长为一名合格、直至优秀的语 文 老师。
或许在刚开始的时候,公开课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痛苦,但是在窦老师的身上,我知道了公开课绝对是一个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的有力的鞭策。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推敲教学环节,研究教学语言,精心教学预设„„只有通过这样近乎残酷的千万锤炼,我才能快速地成长、成熟。
二、最美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读窦老师的教学实录,最最让我感动至无法自抑的便是她对学生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对我们所提倡的大语文观的尊重。
在教学设计上,她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长。她不仅仅是教授单一的语文知识,她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敬畏与尊重。在课堂上,她允许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学生的问答中,急中生智生成各种智慧性的回答,但最终总能殊途同归,回到课的预设中去。
回想自己的平常教学,往往对问题的设计不够充分,当学生与我的想法或预设不同时,我就会手足无措,丢掉学生的回答,只在自己狭隘的预设上转圈。这不仅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加损伤了孩子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兴趣性。
因此,在窦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得到了尊重。她重视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去思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的课堂,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授课老师自身的一种成长与飞跃。因为,只有具有创造力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
三、积淀多厚,语文素养就有多高
作为“深度语文”的代表,窦老师更加提倡教师应该“多角度、多元化、创新化的深度解读与挖掘课文;强调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课堂的‘文化含量’和‘思维含量’;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力求‘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而这种对 于 老
师的要求或者说是期盼,却是来源于教师自身语文素养的功底。 从窦 老师的每一堂语文课的教学实录上,我们都能看出,窦老师的语文课在教学素材、教学思想上都高于课本,深于课本,她要教给学生的除了基础的语文知识,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化的思考,一种道德性的探究,这源于语文,更高于语文。因此,在她的课堂上总是充满着激情,因为,当智慧的启迪与人生的思考相碰撞时,我们每个人都会被不知不觉被的吸引,从而使心灵在激情中放飞、感动。
正像人们所评价的:“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一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光。”这种自内而外,自然朴实的激情,就像是一团能够点燃学生灵魂的烈火,能将整个课堂激情四射。
而这需要的是我们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日复一日的无悔付出,正像 窦桂梅 老师所总结的那 “二十八字”心得一样“敬畏母语、热爱学生、钟情读书、深读教材、公开课堂、提高修养、永葆激情”,要想做一名能够真正影响学生的学生,首要前提是我们先被别人所影响。语文教育说来是人的教育,而就语言文字来说,那就是读书和写作。
在我的心中,窦老师就是我行驶海上的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不断向其前进、前进、再前进。只要我坚定信念,每天进步一点点,教书育人的幸福之神便会降临于我。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我拿到这本书时,随手翻了翻,看到这是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与我所教初中语文不对口,因此不打算到认真看它。我对窦桂梅老师多少有些了解,知道她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副校长,也知道她的课讲得很棒,因此,还是翻开了这本书看了起来。
看完序言,我了解到窦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执著精神。她高超的课堂艺术不是一天两天获得的,而是靠艰苦的磨练,一次次从失败中走出来的。面对失败她没有弃馁,而是坚定的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终获得了成功。她说:“有痛更有累——并且快乐着。”读到这里,我心里,有一丝震颤——缺乏毅力的我在困难面前总是退缩,我也想经历专业成长,也想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突破,然而热情总是过不了三天就骤然降温。比如写日志吧,老是断断续续,不能够坚持下来,连续几天没有写日志了,失去往日写作的热情。
再往下看这本书,竟被她一篇篇精彩的课堂教学吸引住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蚊虫的叮咬,忘记了疲劳,从吃过晚饭一直看到午夜,要不是挂钟的提醒,我还不会停止下来。这两天里我利用了一些零碎的时间来看这本书,早晨醒来看躺在床上看上几页,饭后看一会儿,晚上躺在床上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我对好书,总是有些入迷。
这本书共收录了十篇课堂实录,每篇后面还有几个点评。看这本书不能太快,需要细心地啄磨,才体会出课堂教学的精妙。
窦桂梅老师的课总是充满激情,如行云流水,像潺潺流淌的小溪,不知不觉间就流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她往往标新立异,出人意料地设计教学,又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她注重感情的抒发,又注重思考的深度,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被感动得哭了,从中也得到了智慧的
启迪和对人生的思考。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传统课文,如果是别人讲,很容易受到原有的教学方式影响,然而窦老师大胆创新,将课堂按“讲亲人——诵亲人——别亲人”的流程展开,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不着一点刻意设计的痕迹。加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窦老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上有高招,她总能煽动学生的热情,或让学生沉思。课前的三言两语就让学生充满自信心。“你棒,他棒,人人都棒!”简单的一句话,好像被窦老师施了魔法一样,课堂时而激情澎湃,时而静如止水,思索的暗流在悄然前行。
我从窦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了很多,也受到了最大的启发。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是那样的呆板?怎样借鉴窦老师的课?这是我今后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拿到《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口气就读完了。暑假里,一有空,便不断地翻着,思考着,咀嚼着,带给我深深地震撼与无限的启迪„„
窦桂梅老师在书中写到: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家政技艺”一日千里。看到这里,不由回想起自己的教学成长,我不也是在学校井然有序开展的教研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吗?我也是在一次次的紧张和兴奋中,逐渐克服率性而为,开始精密计算40分钟的使用效率。“整顿衣裳起敛容”,这确实很辛苦,但课堂,却在不断的“整顿”和“敛容”中变得干净漂亮。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地更新,一次次地收获,我也正是在“磨课”的过程中,在困苦与彷徨中,在希望与欣赏中,去经历,去收获,去成长,正所谓“痛并快乐着”。
桂梅老师的课堂,我看到这位勇于开拓的教师的足迹,她的每一步都是艰辛的,同时又是坚实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清晰的,同时又浸润着心血;每一个转折都是痛苦的,又是快乐的。窦桂梅老师的语文课“小心地”呵护、培育着孩子们精神的成长,她的课堂忠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不再是“螺丝壳里做道场”,而是高屋建瓴,正所谓是“课堂小世界,世界大课堂”。
是的,正如窦老师所言:语文课堂应该充满阳光与花香,应该成为儿童“梦”的故园。如果每节课都让学生得到一颗哪怕极小的珍珠,而不是一堆沙土,那么一学期学生就会得到一串珍珠项链。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得到的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会无比地璀璨夺目„„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充满张力。的确,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带着困惑走进课堂,又带着思考走出课堂,在教学中需练就“点石成金”的绝活,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用心去创造孩子发展的广阔空间,用心去施展教学的智慧,在课堂上用宽严相济的爱去尊重、去理解、去激励、去引领、去期待、相信每一朵花都会嫣然绽放,相信每一片叶都会绿意盎然。
“一定要精心上好常态课!”合上扉页我轻声而坚定地对自己说,“这是我最好的炼炉。”——我会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我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我会在用心地课后反思中学着“站立” 。合上书本,我还久久沉浸在书中的每一堂课中,我好像看到了窦桂梅老师正站在讲台前,用激情,用智慧,用学识在浇灌着每一棵幼苗,几年前的课堂风采依旧,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她的课堂,是“玫瑰课堂”,弥漫着花香花色,能够给予学生语文课上的赏心悦目,每个人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她的
课堂,值得我们去欣赏,她的书,值得我们去读一读,她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体会。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评价窦老师的课堂“用文字无法完全传递的,只有你自己亲身起体验去感受”,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也是如此,要靠你自己去研读,去品位,去领略,去发现,去学习。
“教育的理想,在坚持中追寻”、“教育的理想,在思考中前行”。窦桂梅老师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我也将追随窦桂梅老师的足迹,用心于常态课,成长于常态课,精彩于常态课,绽放于公开课。
我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一书点滴体会
2006年12月在成都参加四川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第一次培训时,期间有一家书店来推销书的,看大家都在买书,而且多是买有关窦桂梅的书,我也购买了一本《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培训结束回校时已近期末,忙于复习,无暇顾及,于是束之高阁。春节期间,闲来无聊,偶尔拾来进行拜读,感觉甚好,多有收获,无奈笔下功夫有限,今日回顾,点滴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纵观此书,收录了窦老师的讲课实录共十次及专家点评。教学内容涉及小学高、中、低三个段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窦老师自序中的介绍让我对窦老师的成长经历感到惊讶。因为窦老师也是一个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教师,但是她却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在三十岁前被评为全国特级教师的唯一。窦老师刚参加工作上公开课时,也曾因经验不足被大家多多帮助(她自认是被专家批评指正或被批得体无完肤)。但正是这上公开课的经历让她快速成长起来。所以后来窦老师的一个重要成长经验或体会就是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确实,在我们平时上公开课时,对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都是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再请高手指点。这样下来的一堂课,其效果显然不一样。但是我们再想想,这样经过包装的课尚且有不足,况乎大多时间是一个人的智慧呢。但窦老师说得好,只要我们把每一堂课都当做公开课来上,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对课堂的把握上就一定会大有收获。在后来的一段时间上课时,我试着这样做了,就是每一堂课都认真上,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语言加以仔细考虑,认真去配合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上课时尽量去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锻炼,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充分尊重,让学生的表现得到充分肯定,让每一个人学生都得到平等地对待。这样做了之后,学生上课的兴趣更高了,平时对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也有变化了。如今,我们许多教师不愿上公开课,认为上公开课是一种累赘。需要教师课前花许多精力去准备相关资料,需要教师去仔细推敲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去认真研究教学语言的衔接,需要教师去精心去进行教学预设。这些都显得费时费力。如果准备不充分,课堂把握不好,其结果是得不偿失,大大降低了自己的自信心。但今天我所要讲的是:年轻的教师只有通过上公开课的形式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行锤炼才能使自己快速地成长起来,只有在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失败之中才能快速成熟起来。不怕公开课失败,就怕不从失败中去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在这本书所收录的课堂实录中,我发现了另一个值得大家学习或借鉴的是:这本书收录的都是窦老师在全国各地讲课的实录,老师对学生都不熟悉,但教学效果却是那样地好,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对学生运用了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性的目光,肯定性的夸赞,对学生积具亲和力,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允许学生有不清楚的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我想这一点我们现在的教师需要认真去总结和思考。在课堂上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有充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和空间,不能一味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如果学生只跟着教师的思路走,那将是很
危险的,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在我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学生的年龄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对同一事物不可能都有相同的见解,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我们平常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让教学效果好,往往对一些问题的设计不够充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见解,当学生出现有与教师不同的想法或预设时,往往手足无措,有时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不正确的否定,有时会不加判断。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尤其是在公开课的课堂上,当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就感觉无法处理了。尊重学生的想法,我们到底有多少教师能真正做到呢?
在窦老师的这些课堂实录中,我还发现了窦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确实是站在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长这个高度上来进行教学设计的。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学资源的整合都是我们应该认真去进行学习的。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许多时候我们是围绕课时教学目标去对教材进行挖掘,而缺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去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整合,不敢对教材进行大胆地取舍。窦老师在上六年级的《朋友》时,用了两节课教学了四篇课文。这其中就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取舍。试想,如果是我们可能两课时有时只能上一课吧。这样的大胆是我们需要去认真地学习的。窦老师在教《圆明圆毁灭》一文时,充分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把中外的许多人对圆明圆的毁灭这一事件所写的材料给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真正地去感受圆明圆具有祖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圆明圆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让学生从课文中去理解和感受,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来,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对八国联军进行仇视,而是让学生领会到一个国家落后就要遭受欺侮的现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窦老师在上《晏子使楚》一课时,对教学主题的确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这一课中,窦老师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理解故事内容,而是认真对教材进行挖掘,把尊重确立为这一课的主题,作者在教学步骤进行这样设计的: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
再次,我想要讲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拉近师生情感距离。比如:窦老师在上《晏子使楚》一课时,有一段教学实录
师:对这个人(晏子)—本来他叫晏婴,为什么称“晏子”?
生:这是古代对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是女性,假如窦老师是古代值得尊重的人,那就叫我“窦子”?(笑)
生:啊,我明白了,是指古代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从这段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但能使学生距离接近,而且还在谈笑间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无独有偶,前不久我在教学中也有与此类似的实例。那一天课堂上,我正在津津有味地评讲学生作业,这时一个女生突然大声说:“哎哟!”我忙问:“怎么回事?”那个女生说:“他扯我的头发。”这时我本来怒火中烧,但我又一想,不能因此影响大家的学生氛围和我评讲的情绪。我灵机一动,说出了下面一句话,“你咋会扯美女的头发呢?”这时全班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那个女生也低头笑了起来,先前的怒气已荡然无存,扯头发的男生也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起来,但眉目间还有谨慎地观察教师的余光,生怕教师还会有何举动,从面庞上还能看出心间忐忑不安的心态。接下来我继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