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篇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梁丹
一、教材、学情分析
从内容上看,本目从中华文化力量的精髓为切入点,引发出中华民族精神,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别讲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华民族身上的表现。因此,它回答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该部分知识是在讲了中华文化之后,这体现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可以说是的深入,对第六课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学生已有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学科的知识储备,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这一教学资源。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了解不充分,民族观念淡漠。
二、值得肯定之处
1、更新教学理念,善于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本课的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探讨和体验,让学生感到民族精神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引导学生体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结合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的历程,引导学生体会其与时俱进的品质,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新闻背景材料《感动中国人物》导入更能引发学生兴趣,开头渲染一个感动的氛围为后面内容作铺垫。在教学实践中,预设的活动在我的有效调控下顺利进行,引导学生参与组织活动效果也较好,首先设计同桌两人间探究,再由各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收集整理,关注到所有学生的发展,参与面较广,在组长作为代表书写展示后能及时点评学生答案,学生有自由发挥才能的同时,得到及时的评价和信息反馈,活动体现出一定深度。特别是期间有一个细节“卧薪尝胆”成语书写时,学生写的“常”字错别字在被发现后及时予以纠正,对于书写工整的学生和最后的优胜组则给予大力表扬,教育评价有赏有评。
3、有效的抓住课堂生成资源。
活动中,有学生列举“虎门硝烟”,我立即抓住这点引导学生发现到其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内涵,从而归纳出民族精神的核心,本堂课临场应变较好,能及时点评学生答案并给予评价。
4、活动注重实效性。
通过活动感悟知识,回归课本,而不是单纯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内容化,从而达到预设效果。
5、不失时机的结合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民族精神表现时,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学科在德育教育上的主阵地作用,寓情于景,顺理成章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不足
1、时间仓促,难点突破力度尚显不足,民族精神内涵把握较到位,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这一内容教学实现不好。
2、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点,没能很好的联系生活实际,以至于学生不能较好的归纳这一知识点。
3、本节课内容较多,在时间安排上有些紧凑,以至于先松后紧,拖堂了几分钟。
以上就是我对《党的基本路线》这一课后深刻的反思,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领
导们批评指正,我一定虚心接受,争取更大进步。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篇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我在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时,提出了吸收外来文化主要吸收它的哪一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哪些方面还有差距?要说出理由。
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吸收外来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东西;有的认为应该吸收例如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有的认为要学习外国的技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时,突然有个同学提出,外国的社会制度也是需要学习的。此话一出,整个班响起一阵喧哗。我对他说:“哦?说说你的理由?”这个学生回答说:因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那么穷,而资本主义国家那么富裕。有同学起来反驳:“中国底子薄,起步晚,所以才这样的。另一位同学说:我国现在的发展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快得多。还有位同学说:我们只是经济发展的基数小而已,但速度还是很快的。争论告一段落,学生们在等老师发表意见。
我说:我想,从刚才的争论中,大家已经明确了我国经济之所以落后的客观原因。可以说,造成我国相对落后的因素很多,历史的,有现实的,但是在众多因素中,我们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里,老师只给大家留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课后去思考:我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不是社会制度?是不是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比社会主义国家富有?
我认真地回顾了一下这堂课:学生真正的动了起来,思维活跃的火花在跳动,激情在课堂上点燃了,而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能点燃起争论的“火”,也能控制“火势”,不能漫无边际,更不能影响其他方面,更能适时的“熄火”。否则这样的课堂,老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地位如何体现?活跃的课堂,是思维的活跃,是能力的活跃。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乱说乱讲,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两难问题时,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辩论,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的感悟思想,体味生活中蕴含的道理,规范自己生活中的行为。
针对这一问题值得总结的是:
一、作为教师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实施,引导、激发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达到百家争鸣,学生用心去体会,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经过学生的争论、辩论后的观点,必须统一或有一个定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想知道的最后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观点一致的学生更自豪、更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了铺垫。俗话说:鼓不敲不响,灯不挑不明,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
所以,某一次的尴尬,某一次的突如其来,某一次的偶发事件,它不是一件坏事,它迫使我们教者去反思,去思考,去体味。汲取和总结经验和不足。那些不足是我们的教学中的红灯提示,那些好的教学经验,是对教学最有效的帮助。已经走上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和研究的我,一次的尴尬,一点的感悟,真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感悟,才会有进步,愿我的一点点感悟能为新课改添上一点新绿,为新课改日臻完善献上微薄之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篇三:01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附教学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篇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2008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最新的时代特点材料,把民族精神教育寓于课堂活动中,通过生活中鲜活的实例来让学生体验民族精神,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整个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面广、活动范围大,收获多。体现了对学生的引导,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如下:
(1) “体验是发展之源,发展是体验之果”。“体验是最好的学习,体验是最优秀的教师。”学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思索探究,认识客观世界,培养创新能力,发展自身素质。基于这一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客观社会现实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做到走上社会学以致用,我把这堂课设计为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活动课类型,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模拟情境、诗词朗诵、小组讨论、分组竞赛、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和谐地变化体验形式,不断丰富体验内容,使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把小小的课堂变为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大世界。实践证明,在这样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其乐无穷。
(2)灵活运用教材,因时因地制宜。教师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生搬更套,而要成为教材的构建者。只有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选取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具有时代感和地方气息的事例,才能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3)创设体验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如何让政治课教学显示生命活力,笔者认为必须使教育的主体——学生真正动起来。知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凡是愉快的,有效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参与。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创设参与的气氛,制造参与条件,提供参与途径。让学生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深入的认知参与,得到多边信息交流和多向思维撞击,自身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4)让赏识教育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田。英国有名的教育家史宾赛说过:“喝彩和鼓励,可以让自卑的孩子走出下陷的泥沼。”多点胡萝卜,少些斥责,在教师的赏识教育中你将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融融情感;在学生的激动目光中,你将受到尊重与爱戴。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篇五: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迁安市蔡园镇初级中学 杨兆国 13784099234
一、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重要作用及各时期的具体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从古典史籍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伟大作用;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重点: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各时期的具体表现。
三、难点:对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有深刻的认识,知道如何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老鼠的图片。
老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这是老鼠。
老师:对于老鼠,同学们都知道,人类十分讨厌它,总是想尽办法来捕杀老鼠。但是到目前为止,老鼠仍然十分多,那是因为老鼠在与人类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生存经验和智慧。从老鼠身上,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要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要有一种敢于斗争的精神和力量。
老师:是的,作为一个国家,作为中华民族屹立而不倒、威武不屈、在挫折中奋起,更需要一种精神和力量。这种精神和力量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话题。
(二) 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1.民族精神代代传
问: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肯定是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包括哪
些?内涵呢 ?我们首先通过一些图片文字材料来分析一下。
通过四组图片文字资料的展示,形象感受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多媒体演示) 拼搏十七年,今朝梦又圆——女排雅典奥运会夺冠。
百年沧桑,今终回归——香港,澳门回归。
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答:团结统一。
(多媒体演示)
照片:杜照宇,郁建兴——中国和中国军队捍卫世界和平。
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答:爱好和平。
(多媒体演示)温州精神。
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答:勤劳勇敢。
(多媒体演示)神州载人飞天,中华千年梦圆。
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答:自强不息。
(多媒体演示)女排,杜照宇,温州人,杨利伟的图片。
问: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分别找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四个基本内涵,但是同学们发现了吗 ?他们的身上还存在着一个共同点。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那就是,他们如此努力拼搏的付出都是他们什么精神的一种体现呢 ?
答:爱国主义。
2. 民族精神的内涵
我们总结一下民族精神的内涵。(多媒体演示)
3.民族精神的作用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各种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后,非但没有沉沦和屈服,反而在不屈不挠的奋斗中奋起。 问:你能结合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悲壮历史来说说民族精神所具有的伟大力量吗?
(多媒体演示)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的相关图片。 四个大组各分析一个历史背景,学生思考后各大组派代表发言。
答: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等等。
通过大组代表总结发言结合史实感受近代历史上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4. 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有了丰富和发展。我们先来看看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民族精神。 (多媒体演示)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多媒体演示)井冈山会师。
问:大家知道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吗?
答:坚定的革命信念。
(多媒体演示)红军长征。
问:大家知道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吗?
答:革命英雄主义。
(多媒体演示)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问:你们能来说一说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吗 ?
通过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两大块内容5个精神的简单归纳,使学生对共产党领导下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
自然地过渡,使学生认识到比起记住民族精神的概念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传承民族精神。
19世纪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世纪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21世纪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
5.民族精神 生生不息
引导学生去思索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是什么,由谁来继承发展?
问: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不能靠祖先,不能靠别人,要靠谁?
答:靠我们自己来继承发展。
6.(多媒体演示)民族精神我传承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则是什么?
新时期民族精神必然具有新的特点,你觉得弘扬和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原则是什么?
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具体怎么做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多媒体演示)从古到今,中华民族涌现了种种弘扬民族精神的感人事例,其实这一精神,同样贯穿着我们整个学习生活。对于同学们来说,首先要做"改陋习,树新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小组讨论:作为青年学生,你准备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小结: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其实很简单,只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打好一切基础,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来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
7.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必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国主义为核心。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合最新的时代热点材料,把民族就精神教育寓教于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生活中鲜活事例来让学生体验民族精神,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整个教学活动中,优点是:学生的参与面广,活动范围大,收获多。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对学生的引导,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足是: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接触汉语的时间比较晚,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在活动中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流利表达出来,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篇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教后反思
本课总体设计思路是:材料引领——设置有争议的问题——生生、师生分析、探讨——得出理性、科学的结论。
总体看来,感觉比较满意的地方有: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在探讨国家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重点话题时,教材先呈现了我国进行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主心骨”,又谈到了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但实际上,学生在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很难理解我国进行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主心骨”这一理论。因此,在设计时,我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先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导入下一个问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外国优秀的文化涌进来,腐朽的文化也随之而入,这样,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撞击,它们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呈现出相互激荡之势。面对这种形势,我国进行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主心骨”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把这一问题放在世界范围内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思考,学生通过自学很自然就理解了这一问题,而且理解起来也会更透彻。
2、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和行动,从小处着手,解决大问题。
由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话题很大、又有些空洞,所以设计时我力求从小处着手,让学生通过具体、身边的事例来感受民族精神的存在。比如:在探讨中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我在课堂上结合教材P107材料,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上及时把学生的表现做简单的总结。这样既树立了正面的榜样,又从侧面引导学生要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落实到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中,落实到身边的小事中。从课堂效果来看,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但是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印象非常深刻,起到了积极的教育意义。 本课我感到的一些不足之处:
1、学生参与讨论的广度和深度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在探讨如何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一问题时,我选择了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的一段资料,并设置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到我国后,在国内引发了一场“端午节保卫战”。有人不无忧虑地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今被外国申报成功,我们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但也有人表示,无形文化遗产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从认同并非坏事,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你怎样看待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在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方面,你认为我们国家应该怎样做?为什么?”通过创设这一情境冲突,力求引发学生“头脑风暴”,尤其在对问题的争论、辨析中,达到对这一问题的理性、科学认识。但是,在交流和探讨中,学生由于平时对知识的积累和对一些时政问题的关注不够,因而讨论得不够深入、不够透彻,使得讨论只能在一些优等生中间展开,而弱等生则成了看客。所以,今后要培养学生把关注社会问题当成一种习惯,在平日多开展这种讨论活动,并且引导学生评论时要有自己的主见和思考,只有这样,课堂讨论才会真正全方位地展开。
2、教师要善于倾听、耐心倾听,给学生一个开口并表达完整的机会。同时,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生成。
课堂上,我们对待学生的回答往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抓住学生答案中有用的或自己需要的成分,顺势导入下一个问题,学生可能连话也没说完,想表达的东西刚说了一半甚至一句,就被我们教师猜测性地或自以为是地给接过来了,岂不知学生思维的闸门刚刚打开,后面可能有风起云涌、惊涛骇浪„„但却被教师无情地把闸门给堵上了。长此以往,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必然浅显,思维能力也很难提升。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用心倾听学生的表达,要经得起课堂的沉默和断断续续的表达,不要急于插话,而要等学生表达完整后再
做评价。有时,学生思维的火花刚一闪就被老师扑灭,可能生成性的资源也由此熄灭。所以,教师不要急于开口,而要善于诱导、启发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真正有见地、有创意地成长。
3、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在探讨你怎样看待“哈韩族”(近几年来,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狂热追求韩国流行的娱乐文化,对韩明星的爱好如数家珍,但谈到我们祖国的光辉历史和民族英雄时,他们却不知所云,甚至错误百出)这一问题时,我力求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生生、师生不同观点的交锋,达到对“哈韩族”客观、理性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要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但从实际看,学生在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还是及时抛出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并有意无意地引领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到见识的权利。所以,教师一定要导而不明,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思维留一个空间。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篇七: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王泳海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阐述我的构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遵循新课程“坚持学生发展为主体,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中获取知识和体验情感的升华。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逻辑顺序,本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重点就要解决“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将本课的三大问题画上圆满句号。本课是第七课的重点内容,承上启下,对接下来综合探究知识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我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在大胆整合的基础上 ,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明确弘扬民族精神是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强基固本,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文字、图片、史实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升华步骤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及意义。
2.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历程。
二.学情分析
1、我所教授的对象是高二(10)班文科普通班的学生,基础中等,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还较差;
2、从知识基础来讲,通过上节课《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习,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有了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历史典故和名言警句,有利于本课的教学。为此,我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他们感兴趣的历史名言等吸引住他们的眼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等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一) 教法
为学生创设全员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2. 活动探究法 3. 讨论归纳法
(二)学法
遵循“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学法进行学习:
1. 合作学习法 2.自主探究法 3.分析归纳法 4.反思评价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宏观上设置了四个步骤: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合作讨论、突破难点——
自主探究、突出重点——
课堂小结、拓展训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欣赏《神舟八号成功发射》视频,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从中感悟民族精神。
目的是让学生有效地回顾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有效切入主题。
二、【合作讨论、突破难点】
1、交流展示搜集到的不同时期的历史典故、名言警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孟子)
“三军可夺帅也, 。”(孔子)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范仲淹) “风声雨声读书声, ; ,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目的: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
交流展示:通过多媒体文字、图片展示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红岩精神
西柏坡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精神
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大庆精神
改革开放时期的精神
抗洪救灾精神
抗击非典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抗击雪灾精神
奥运志愿者精神
2、引导学生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具有时代性,生成以下认识: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过程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2、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见上(图片展示)
三、【自主探究、突出重点】
A、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交流现实生活中民族精神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如:抗震救灾、利比亚大撤离等)。
B、教师适度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魅力,选派中心发言人,得出以下结论。
(二)、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重要性: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回忆上节课所学)
2、必要性:
(1)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要求。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C、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自主探究,深入思考,生成以下结论:
例:在全球化的今天,遍地充斥着西方文化,圣诞节,情人节等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当前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体事例见“教学具体内容”)
(1)为什么一些中国青少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等节日?
(2)我们当前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时代课题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阶段和新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须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2)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注:由于我教授的是文科普通班,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还不足,因此我把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放到下一节课讲授,便于学生更好的生成知识、体验情感。
四、【课堂小结、拓展训练】
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突出重点、把握难点。然后通过适当的随堂练习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巩固升华。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体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突出表现为 ①雷锋精神 ②“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 ③抗洪精神 ④载人航天精神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中学生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正确的做法有 ( )
①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实践中去 ②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③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④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③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附:板书设计:(展示)
对于本课内容我采用框架式板书,这种板书设计,简洁清楚,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认知结构的理解记忆。
五、教学反思
1、对本节课的设计,我努力贯彻以认知发展为主线,情意发展为内容,交往互动为呈现形式的指导思想,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体验情感,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在个别知识点的深化上可能还存在不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内容的构思,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篇八:初四第七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复习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四第七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复习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荣成市石岛实验中学 毕会芹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3、知识目标:1熟记民族精神的内涵;知道党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中的作用; 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理教学重点:民族精神内涵: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支撑
青少年要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难点: 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 、情景教学法、探究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探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比较分析法、归纳法,培养推理归纳思维能力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活动一:教师展示课件,学生思考、感悟、交流。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教师点拨,导入本节课。
(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知识生动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生内
心形成强烈的共鸣。)
通过多媒体展示 “抗震救灾、神七问天实现太空漫步、奥运梦圆、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图片。看了上面这组图片,学生思考感悟交流:
这些奇迹的诞生、成就取得靠的是什么精神?
并谈谈你的认识。
教师总结导入本课复习。
二、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构建,教师引导)
活动二: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展示
学生活动:对照导学提纲看课本,然后在纸上以知识树的形式整理出本课的知识体系。要求:同桌互相对照一下,看看谁整理的更好。
教师:课件展示知识树供学生参考。
教师课件展示:
民族精神内涵
党的作用
耀中华
民族精神——
现实意义
措施办法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国家:
青少年:
三、知识结构梳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活动三:导学、自学和合作学习
(本环节主要是在导学提纲的引导下,教师组织学生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互动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学生对照已发的导学案,参考课本内容自主学习.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 、 、 、 、 伟大民族精神。
2、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熔铸了伟大的 。
3、说一说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精神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4、我国为什么还要弘扬培育伟大民族精神?或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怎样的?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1)历史意义:
(2)、现实意义:
① 民族精神对内具有 和 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 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 强弱的重要尺度。
②有利于和全面建设 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 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 。
5、文化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是怎样的?
6、我们应怎样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1) 国家:
(2)青少年:
7、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 、 、 三个方面,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
8、文化建设的主心骨是 。
9、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桌合作交流互查(相互解疑,交流经验,加深理解巩固)
四、畅所欲言、各抒已见
(一)、畅所欲言
教师多媒体展示资料:
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开幕。吉祥物“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反映中国文化特色。会徽图案形似“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结合,相得益彰。国家馆外观“东方之冠”凝聚中国元素。
1)上海世博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说明什么?
2)办好上海世博会有何重要意义?
学生思考,积极发言,鼓励大胆发言,有独特见解。
归纳总结:
2)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中华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等。
(二)、各抒己见
材料一:2008年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拉开帷幕。在开幕式展示了一幅中华文化的瑰丽画卷。从活字印刷,到论语吟诵;从飞天曼舞的仕女到击缶而歌的壮士;从清明上河图到徐徐展开的画卷。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开幕式用中国元素表达了中国人对奥运精神的追求,向世界展示了一幅气势恢弘的中国文化长卷。
材料二:在奥运赛场上,中国奥运军团发扬不畏强手的“亮剑”精神和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以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超越自我,奋力拼搏,佳绩频出:举重选手陈燮霞以抓举95公斤、挺举117公斤和总成绩212公斤轻松折挂,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奥运会纪录;中国女子体操队首次夺得奥运会女子体操团队冠军,中国共夺得51金,位居金牌榜首创造了历史、、、、、、。
1)试列举你所知道的“中国元素”。
2)分析材料一、二,谈谈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点拨感想、体会、认识类型题解题步骤、方法
1)材料说明什么?
2)为什么? 3)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思考分析,共同归纳:
1)汉字、书法、唐诗、京剧等
2)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远远流长、博大精深;
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等。
青少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
五、关注热点,学以致用。
活动五: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题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遭遇7.1级地震灾害。灾害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抗震救灾批示,共和国总理温家宝赶赴玉树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各级政府紧急动员,广大党员率先垂范。经过多方抢险救援人员半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人员搜救已经结束,伤员全部得到救治,受灾群众的吃饭、临时住所、医疗有了基本保障,通讯、供水、供电等基本恢复,部分学校复课,废墟清理开始进行,玉树抗震救灾工作转入恢复重建的新阶段。 某校九年级准备举行有关抗震救灾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拟一拟』请你为主题班会拟一个主题。
2. 『想一想』抗震救灾精神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广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发扬光大,请举几个例子。
3.『理一理』你认为抗震救灾精神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做一做』除了捐钱捐物外,你打算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更正,找出最佳答案。加深对本节课复习的知识的迁移运用。
教师解析答题思路:学生思考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确立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多角度的思考,构思答案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对解题规律、方法及技巧的进行归纳、提炼和点拨。
六、学习小结:回顾反思,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们复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老师的收获很多,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也很多。请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谈完收获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复习你懂得了„„
本节课老师的哪些话给你印象最深„„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
老师播放我校弘扬民族精神的视频,结束本课。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关注每一
位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教材处理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生成的多。三维目标体会深刻 。注重生活教学、实践教学。注重对教材、材料的提炼、筛选、整合。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国内时事。注重学以致用,采用多种形式机动灵活的教学方法。从处理教材上看,上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多角度启发学生,重视知识的拓展延伸。
不足:课堂满留白少,学生质疑少。今后课堂上应注意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兼顾好、中、差生,关注每一个角落的学生。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时间要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能低估学生,要让学生大胆想像,提出问题。 那么,如何充分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什么,我认为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下面几个问题:
(1)导学案的设置是否指向学生的学,是否真正发挥了“指导学生先学什么?如何先学?”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基于三维目标,并且是否指向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先学状态”?是否体现了“精讲多练”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引导性问题的设计是否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了学生参与的深广度和成效性?是否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生成性?
(5)课上、课后是否关注了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捕捉信息,并导之以行。
我个人认为,生命化课堂研究任重道远,需要我不懈的努力,也是我今后在政治教学中努力的方向,我会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生命化课堂研究中,真正让我的课堂富有生命的活力,震撼学生的心灵,绽放生命绚丽的色彩。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篇九:《民族精神耀中华》教学反思
《民族精神耀中华》教学反思
本课要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充分认识到民族精神对我国发展的重大作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生道德情感的体验。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列举事实材料、观看视频、图片等方式使学生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还通过对有关典型事例的分析探讨,使学生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落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际行动。
一、本节课的可取之处:
1、整堂课都以感悟民族精神,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为主线。通过认真研究教材及相关资料,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本课的立足点。通过大量详实的资料以及学生的亲身体验,让事实说话,让典型说话,从而让学生认可民族精神,接受民族精神,并将民族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情况来看,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准确的,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昂,回答热烈,几乎所有学生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见,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了民族精神意义,并在语言上表达了将民族精神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2、现在的课程内容是开放式的,不断生成的、变化的、发展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事政治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放式的课程资源,选用时事政治作为课程资源,不仅弥补教材资源相对滞后的不足,同时,又能让学生感觉课本知识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感觉所学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以新近发生的重大时事为载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导入新课,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运用大量信息资料并引导学生收集、整合相关信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唤醒情感、获取知识。上本节课之前我让学生观注时事,搜集有效信息,及时运用到课堂上。例如神八与天宫一号的对接,学生在关注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有所思考,有所取舍,在课堂运用时,经过交流、碰撞,思想更加成熟、价值取向更加明确。运用时事作为课程资源将是我今后教学中坚守的风景。这不但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时政性,而且顺应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趋势,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考察学生获取有效信息、整合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时事,在备课过程中认真筛选相关资料,创设相关情景。
3、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较难,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掌握,为此,我专门搜集、整理了一些内容突出、代表性强的各类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果。如学习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时,为了让学生能深入理解、印象深
刻,我特意选取了“香港回归签字仪式”、“中国海军索马里护航”、“一组群众的劳动镜头”、“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四幅图片,分别形象地表达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内容,鲜明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基本上在课堂上就掌握了所学内容,同时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也突出了我们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表现等给予恰当好处评价,及时给予矫正纠错,或者表扬激励。在本节课中,我比较注重对学生发表的观点进行及时评价。及时鼓励、增强干劲,精彩的课堂及时评价,可以使一颗颓废的心重新燃起希望之火。但评价的深度不够,建设性的点评不足,引起学生更深入思考的地方不多。例如:在讲解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时,通过名人名言及事例,学生不能很好地归纳,教师没有深入浅出地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导致学生说的少,教师抓的也不多。
2、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其实效显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也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小组合作是比较粗糙的,没有对小组内进行角色及任务分工,所以合作学习的时候,小组成员没有做到都聆听别人的发言;人人参与也不能保证实现,所以导致合作学习的效果不理想,有点流于形式。
3、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思想品德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讲授或讨论有关知识。由于九年级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探究性学习积极性不强,所以师生之间配合不够默契,缺乏师生之间熟悉有效的学习合作方式,所以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篇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基本上是15、16岁,正处于青春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欲望;他们通过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学习,对中华民族精神已有了一些感性、 零碎的认知,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民族精神缺少理性、全面、系统的认识,加上我所教的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学习知识面较窄,信息相对闭塞,学生对于收集材料,筛选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弱。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上的循序渐进和教学方案的可操作性。
二、教材分析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主要分析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基本国情,知道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还学习了中华文化与传统美德,知道应该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这为本课学习作下了铺垫。本课是对中华文化与传统美德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又为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迎接挑战”作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
和颓废的,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激荡。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果不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本课题又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教育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民族精神对于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作用。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能力目标
(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
教学难点: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2010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导入新课(多媒体自动展示与旁白对应的图片)
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了解中华民族精神
多媒体展示民族英雄图片
请学生说一说:这四幅图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抽生回答
问:以上四种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生:(爱国主义)
请学生归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课件展示出来,学生齐读并且识记,师板书关键词
(二)感悟中华民族精神
出示69页表格,请学生讨论后完成表格。
抽生回答,师展示课件。
师进行小结
出示长征图片,请学生简单介绍长征的故事。
请学生思考在长征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展示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
请学生思考长征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请学生看书思考: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有哪些丰富和发展?
抽生回答,师展示幻灯片。
师播放5月19日天安门广场默哀三分钟后民众自发喊出“汶川加油”的视频。
问:当我们再次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你想到了些什么? 生:„„
多媒体展示外国媒体的评论材料。
问:外国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概?
学生:„„
问: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有什么重要作用?
生讨论后回答
问:我们作为这个伟大民族的一份子,对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生:„„
师:是的,我们应当传承民族精神。
(三)民族精神我传承
出示“赵薇穿日本军旗服装”图片
问:你对这一事件有何感受?
生:„„
出示“大学生沦落为乞丐”图片
请学生讨论:民族精神还应增添哪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
生:„„
问: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
请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进行小结
三、课堂练习
四、总结——情感升华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的伟大,不仅在于她勤劳勇敢的人民,壮丽秀美的山河,更在于她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儿女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
让我们沿着先辈的足迹,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五、板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七、教学反思
1、这节课上得比较活跃,我认为也非常成功。我开始用玉树
上一篇: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补充作用--
下一篇:那声音常在心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