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那声音常在心田500篇一:那声音,常在心田
那声音,常在心田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总是欠缺些什么,因为我们,离开了自然太远,太远。
——题记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我妈妈胃不好,为了调理身子,每天都要喝中药,每天晚上八点钟,这种声音便会如约地响在我的耳畔。
刚开始的那几天,我几乎是不愿进家门的,每次刚一打开门,一股令人作呕的刺鼻的中药味便会涌入我的鼻腔,简直是令人窒息。苦苦的味道就像一团阴云笼罩在我们家的上空,整个屋子感觉灰蒙蒙的,闻着这种味道,感到十分压抑,大脑也无法正常思考……正值夏日,本就酷暑难当,熬中药散发出的热量,竟使空调的作用也变得微乎其微。
过了两天,连楼道里都弥漫着这种味道。
这些天,咕噜咕噜的声音也成了我的睡前催眠曲。
渐渐地,闻到中药味,我的胃好像也不是这么敏感了。听到那咕噜咕噜声,也觉得亲切起来了。
那天,我帮妈妈熬中药。打开一纸袋子的药倒入锅中,我凑上去看了看,为主的药材是一种长得像狗尾巴草一样的植株,还有些并不认识的树叶、树皮之类的和很多干掉的昆虫,这些东西才真正是“绿色无公害”的。
妈妈的胃就这么一天天的好起来了。
中药,之所以区别于西药,是因为中药取自自然。药材生长在深山中,生长才丛林中,植物动物就是它们的肥料,原始的大自然就是它们的家园。采药人跋山涉水,走进自然深处,用铲子小心翼翼的汲取自然的精华,经过复杂细致的加工,才制成了中药。
现在,人们常常会生病,就是因为我们离自然太远,离我们的“家”太远。西药治表,中药治本。中药之所以能根治许多慢性病,大概就是因为它源于自然,使人们以另一种方式接接地气儿,换一种途径回到自然。亲近了自然,经过了大自然的调理,我们便找回了健康。
现在,在放假的时候,我常喜欢回老家走走在麦田中,在大山里穿行,因为那里,离自然最近。
如今,我开始喜欢闻中药的味道了,开始喜欢听那咕噜咕噜的声音了,在其中,我仿佛也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那声音,常在心田,久久地......
那声音常在心田500篇二: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1.2015年济南中考语文作文题目赏析
第一、在选材方面,“声音”一词,对选材方向的限制其实不大,我们看一看,我们生活中哪些“声音”可以留在我们的心田?
1、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声音:这道声音,可能是父母的叮咛,朋友的祝福,老师的嘱托,邻里的问候,队友的加油,同伴的呐喊;这道声音,可能是小贩的吆喝声,路人的提醒,激动人心的演讲等等。我们可以把生活中哪些时时萦绕在我们耳旁的声音,用自己的语言呈现出来。
这一类的声音,比较容易思考,但是选材撞车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可以考虑让人物要素特殊化、环境背景特殊化等方式,形成角度比较新的故事。
2、自然界中优美动听的声音:这道声音,可能是悠悠的鸟鸣,低沉的犬吠,轻轻地风声,潺潺的流水声,河水解冻的声音,花开的声音,竹子拔节的声音,蝉鸣,蛙声,蛐蛐的叫声,雨水低落的身影,叶子落地的声音,荷叶在风中舒展的声音等等。我们循着自然的脚步,聆听大自然优美动听的声音。
这类声音,写出来生动形象,比较具有美感们可以在语言上多有雕琢。
3、动人的乐器、歌曲、戏剧等声音:这道声音,可能是悠扬的钢琴声,清幽的笛声,沉醉的萨克斯,激昂的架子鼓,清新的民谣,动听的流行歌曲,历史悠久的戏曲等等。
这类声音,既优美,又生动,还有许多故事感悟,一语双关,寓意悠远。
4、内心的声音,也是我们聆听的对象:名人的话语,梦想的声音,坚强的声音,感动的声音,自信的声音,历史的声音,文化的声音等等,虚写一种精神、品质、文化、理念等也是可以的。
这类声音,直指我们内心世界,可以写出深度、广度。
第二、立意方面,“声音”为什么“常在”?还是在“心田”,这道声音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1、声音让我们感动、温暖:这道声音,在我们遇到困难、麻烦、苦难等情况时,给我们以感动、温暖,让我们重拾信心、动力。如亲人、倔强的小人物、朋友、老师、陌生人、动物间的感人声音等。
2、声音让我们成长,给我们启示:有这样一些声音,它可以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为人处事的方法,走出困境的道路,成长道路上的坚持等等。如琴声,父母的教导,名人的话语等,给我们的成长添彩。
3、声音承载我们美好的回忆:有这样一些声音,每当它们响起,我们脑海中就会有那似曾相识的欢声笑语、碧海蓝天,就会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4、声音让我们思考,让我们改变:生活中、自然中有这样一些声音,触动我们内心深处,让我们对生命、人生、生活有更深的思悟。
第三、关于“声音”这篇文章的布局考虑:
1、可以考虑用触景生情引出回忆——叙述展开故事——回到现实的布局形式。
2、可以考虑小镜头小画面连缀的形式
3、可以考虑虚实结合的写作结构,实写画面与虚写画面结合
4、可以考虑写想象类文章
总之,《那声音常在心田》这篇文章,构思难度不大,选材创新难度较高,
2.题目: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从形式上看这是个主谓短语,此类作文,考生可以通过关系来审题特点。
审题时,要看三方面:对象、重难点和限制词,其实就是根据主谓宾定状补句子成分入手。
一、审题对象——那声音
这个主语是声音,考生需要审出指代内容,很多考生会立刻定位于人的话语,这就会限制了声音的外延,而内涵也就限制了。“那声音”的中的“那”方内容向可指几种范围:
首先,自然方面,如:乡村里春天鸟儿的啁啾、夏夜的蛙鸣、秋夜里的虫鸣等;
其次,物的声音,如:学校的铃声、爷爷破旧的自行车吱嘎生、拨浪鼓的声音等
最后,人的声音,但是人的声音,要看几方面:
1、声音发出者是说给“我”听的,也就是有意图地针对“我”
比如:孩子,做事情就像剪纸,要静心„„
2、声音发出者不是说给我的,而是说给大家的„„
比如:吆喝声„„
3、声音发出者是针对某个人说的,“我”听到后的震撼„„
比如:爸爸对妈妈说:“虽然我身体不好,但是为孩子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
再比如:留守儿童对大山喊:爸爸妈妈,我听话了,你们回来吧„„
二、审准限制词----常
题目中“那声音常在我心田”中有个限制词:常
常是个副词,可以理解为:常常、经常的意思,是个频率词。在写作时,考生要扣住这个副词来进行构思。所以,写作时要做到一点:那就是点面结合。如果考生只是写了一个事件或者一幕,然后匆匆结尾,会出现偏题现象。
三、审题重难点---出题者意图
题目中“那声音常在我心田”中的补语是“我心田”
重难点1:为什么常在我心田?因为难忘、因为给我影响很大、因为引发了我的思考、启迪了我的人生„„ 重点难2:那声音可以直接让我产生感悟,也可以间接传达作者情感„„
审题之后,考生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和布局呢?这时候可以考虑到万象归四法
“万象归四法”解析2015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之前我分析过2012至2014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解析的时候,解析过在课堂上讲过的万象归四法。当然不同的老师或学校分类也有所不同,或者按照这个思路,分类很多。有的分为6种、8种、16种等,其实,对于考生来讲,分类越多,越不容易运用和归类。那么2015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那声音常在我心田”如何运用这四个类型实现中考作文的千变万化的无缝链接呢,实现“化万为一”呢?
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向有四大类:
1、成长感悟类
2、感恩感动类
3、励志素养类
4、审美感悟类
第一类:成长感悟
此类我们运用以小见大格式来写。选材上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写出在重要时刻,某人的话触动了“我”,启发“我”
做出改变,进而点面结合。
举个例子:
成长中,遇到的失败、坎坷、磨难的时候„„(此处省略)
人物出现,给你的启发如:
爷爷的一句话:“路要慢慢走„„”
这句话不能随便说,最好是:言在此而义在彼,不然,这句话的分量不大,也不深邃。
最后点面结合,扣题。
如:每当我„„的时候爷爷的声音仿佛„„在我心田,启迪我要踏踏实实勇于面对„„
第二类:感恩感动
此类我们可以运用尺水兴波法来写。选材上可以写亲情、师生情等。写出亲身经历的,侧耳倾听的,但是最好是侧面来表达自己情感。
如:父亲的话是:我要跟在孩子后面,不是怕他摔倒,而是让他踏实。
如何构思呢?
1、开始要点题:写父爱,然后父亲的那句话,一直流淌在心间
引出下文,接着如何写呢?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场景
比如,第一次学自行车
2、自然环境描写:当夕阳染红了整个广场,映在了„„此处省略
写自己跟父亲练习自行车
3、要埋下伏笔:我在车子上,父亲在后面扶着„„,但是车子走得很慢
后来稍微好些了,父亲跟在后面跑,但是停下来的时候,父亲的腿一直再抖„„
4、这个时候要转了:如何转,得用对话。不能让父亲说:爸爸是爱你的^„„这个样非常不真实,也不深刻。而是晚上休息时,我听到了客厅里妈妈和爸爸的对话:
“你别跟着孩子练习了,我来吧,你看你的腿病又犯了„„”
“他跟着我学自行车的,我在他后面不是防止他摔倒,而是让他安心踏实地向前走„„”
听到父亲的话,我的眼泪突破了感情的围堰,原来„„
5、然后要深化主旨
如何深化?不要点面结合,而是抒情议论
父亲啊,是您用坚实的肩膀,为儿子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是您用一双温暖的手,为我铺平的前进的道路,是您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了一本父爱的篇章„„
6、最后要扣题
时隔多年,父亲的那句话一直流淌在心田,让我理解了父爱如山,如火„„
第三类:励志素养
此类立意比较新颖,深邃,但是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很难驾驭。
如:卖糖人的老人的吆喝声,不仅仅说吆喝声多那么美,而是通过写吆喝声来到这个人,进而表现这个人的精神。
1、比如,开始你写:抢断,“卖糖人了,好看好吃的糖人咯„„”这个声音引入下文。
2、然后,运用欲扬先抑。写到这个吆喝声音的沙哑,或什么特点„„写这个老人的穿着朴实或者身体特征或残疾等,总之再配上这个吆喝声,给人一种:淳朴的声音,他的周围总是有一群孩子们围着„„
3、然后,你要写转折,如何转折呢?转折的话,要通过细节描写。比如,这个画面,好像得源练习过,看着老人的坐在破旧的板凳上,左手拿着„„右手一转,一朵漂亮的腊梅花在阳光熠熠生辉,迎风绽放„„老人看着自己的艺术品,看着周围孩子的眼睛,开心的笑了,„„老人在制作时,总是开心的笑着,„„
4、然后插叙:
再写老人的腿为什么残疾„„或者家庭背景„„突出的是老人的乐观,心中有花,生活才能开出花来
5、后来不见那老人了,但是老人的吆喝声常流淌在心田„„
无论身处何境地,都要微笑面对生活,心中有花,生活才能开出花来。
第四类:审美感悟
此类作文立意深刻,但是很多考生会不敢写,因为要写到关注自然环境、关注民俗、传统文化等
举个例子:
1、比如:写自然蛙声,小时候:跟着姥姥在乡下,夏夜的河边,蛙声不断,写到的„„的美丽。写一个特写雨后的蛙声最响亮,周围景色„„传来的气息„„重点突出的是,乡村的美。
2、现在,回到乡村,几近与城市差别不大,昨日的河流干涸了,剩下一席垃圾„„
3、那记忆中的蛙声何处去寻?难道只能在电脑里才能听到吗?在我的梦里,那甜美的蛙声常常流淌在心田,我知道流淌在心田的不仅仅是我无法回去的童年,更是一个美丽的田园。
总之,2015年济南市作文题目审题不难,但是想从众多的学生中脱颖而出的话,还需要动脑筋。以上内容都是我们课堂上讲过的,相信孩子们发挥得很好。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50分)
济南—考生
三年时光匆匆,我深深眷恋着我的校园,因为这里有百听不厌的读书声。
每一次走进校园,朗朗的读书声都像一缕缕清新的风,吹向我的耳畔。那声音,像一曲跌宕有致的乐章,承载着我们的梦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每一声都回荡在我的心间。
当读书声响起时,其中,有的声音浑厚,有的声音清脆:有的如铿锵击鼓,有的如绵绵细雨,都在微微润湿的晨风中酝酿,令清晨的空气也带着丝丝甜味。
读书声诵读着经典:宋濂不畏艰难求学,令我们深深赞叹:吕蒙终予醒悟读书,令我们刮目相看;花木兰勇于替父从军,令我们传唱不衰;口技人独自精彩表演,令我们叹为观止。每一次朗读都令我受益匪浅。
湖心亭上,张岱绘“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声声吟咏,展现水天一色的美景;桃花源中,陶渊明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声声吟咏,唱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岳阳楼上,范仲淹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声声吟咏,责任填满我们的胸膛。
朗朗的读书声,带着我在知识的殿堂里自由穿梭。走过赵县的赵州桥,那饱经沧桑的石板,令我心生感慨;徜徉苏州的园林,那独具匠心的轩榭池沼,令我心驰神往;登上泰山的绝顶“一览众山小”,令我心潮澎湃;飞跃咆哮的黄河,看汹涌的浪花,令我心头激荡。
每一次踏进校园,听到此起彼伏的读书声,我身上所有的倦怠都悄悄溜走。我的步伐不由加快,似乎有种无形的力量推着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每一次踏进校园,听到传递快乐的读书声,我都情不自禁地微笑。因为,这声音里有我对知识的渴望,有我们纯真美好的友谊,还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殷殷期盼。每一声,都在我的心田绽开美丽的花朵,采撷雨露,迎接朝霞。
毕业前夕,我们再次齐读经典,然而,在嘹亮的诵读声中,我听出了“惜别”,听出了“珍重”。中考前夕,我再次来到校园,校园里寂静无声。我竞情不能已,仿佛曾经的读书声依然回响在我耳畔。
考场上,回首三年时光,有很多话想说,却最终汇成只言片语:别了,敬爱的老师;别了,亲爱的同学。在以后的读书声里,我将带着新的梦想扬帆起航,驶向心灵更广阔的领域。
那声音常在心田500篇三:2015年济南中考作文赏析
2015年济南中考语文作文题目赏析
6月11号上午11时,比往年提前一天到来的济南市中考语文考试结束,作文《那声音常在心田》让许多孩子长舒一口气。
《那声音常在心田》既可以把自己的备考作文转化,也可以进行创新写作。那么,我们怎么分析这个题目?在同学们都觉得比较好写情况下,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分文章?我们一一分析一下!
第一、在选材方面,“声音”一词,对选材方向的限制其实不大,我们看一看,我们生活中哪些“声音”可以留在我们的心田?
1、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声音:这道声音,可能是父母的叮咛,朋友的祝福,老师的嘱托,邻里的问候,队友的加油,同伴的呐喊;这道声音,可能是小贩的吆喝声,路人的提醒,激动人心的演讲等等。我们可以把生活中哪些时时萦绕在我们耳旁的声音,用自己的语言呈现出来。
这一类的声音,比较容易思考,但是选材撞车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可以考虑让人物要素特殊化、环境背景特殊化等方式,形成角度比较新的故事。
2、自然界中优美动听的声音:这道声音,可能是悠悠的鸟鸣,低沉的犬吠,轻轻地风声,潺潺的流水声,河水解冻的声音,花开的声音,竹子拔节的声音,蝉鸣,蛙声,蛐蛐的叫声,雨水低落的身影,叶子落地的声音,荷叶在风中舒展的声音等等。我们循着自然的脚步,聆听大自然优美动听的声音。
这类声音,写出来生动形象,比较具有美感们可以在语言上多有雕琢。
3、动人的乐器、歌曲、戏剧等声音:这道声音,可能是悠扬的钢琴声,清幽的笛声,沉醉的萨克斯,激昂的架子鼓,清新的民谣,动听的流行歌曲,历史悠久的戏曲等等。
这类声音,既优美,又生动,还有许多故事感悟,一语双关,寓意悠远。
4、内心的声音,也是我们聆听的对象:名人的话语,梦想的声音,坚强的声音,感动的声音,自信的声音,历史的声音,文化的声音等等,虚写一种精神、品质、
文化、理念等也是可以的。
这类声音,直指我们内心世界,可以写出深度、广度。
第二、立意方面,“声音”为什么“常在”?还是在“心田”,这道声音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1、声音让我们感动、温暖:这道声音,在我们遇到困难、麻烦、苦难等情况时,给我们以感动、温暖,让我们重拾信心、动力。如亲人、倔强的小人物、朋友、老师、陌生人、动物间的感人声音等。
2、声音让我们成长,给我们启示:有这样一些声音,它可以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为人处事的方法,走出困境的道路,成长道路上的坚持等等。如琴声,父母的教导,名人的话语等,给我们的成长添彩。
3、声音承载我们美好的回忆:有这样一些声音,每当它们响起,我们脑海中就会有那似曾相识的欢声笑语、碧海蓝天,就会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4、声音让我们思考,让我们改变:生活中、自然中有这样一些声音,触动我们内心深处,让我们对生命、人生、生活有更深的思悟。
第三、关于“声音”这篇文章的布局考虑:
1、可以考虑用触景生情引出回忆——叙述展开故事——回到现实的布局形式。
2、可以考虑小镜头小画面连缀的形式
3、可以考虑虚实结合的写作结构,实写画面与虚写画面结合
4、可以考虑写想象类文章
总之,《那声音常在心田》这篇文章,构思难度不大,选材创新难度较高,如果在中考作文题目转变不大的情况下考虑提高阅卷标准,那么过于通俗、没有创新的选材得分都不会太高,这需要同学们仔细分辨、思考!
我们在课上还会对作文题目和阅读进行深入分析,敬请期待!
博雅阴老师
2015.06.12
那声音常在心田500篇四:2015济南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5年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
语文试题详解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歼灭(qiān) 驯良(xùn) 干涸(hé) 坚持不懈(xiè) ....
B.和煦(xù) 要塞(sài) 炫耀(xuàn) 人声鼎沸(dǐng) ....
C.迁徙(xǐ) 瓦砾(lè) 迂回(yū) 齐心协力(xié) ....
D.酬和(hè) 伫立(zhù) 刹那(shà) 中流砥柱(dǐ)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造型 顶粱柱 刻骨明心 隐姓埋名
B.藉贯 沉甸甸 锐不可当 秩序景然
C.丰硕 紧箍咒 疲备不堪 振耳欲聋
D.憔悴 逐客令 家喻户晓 进退维谷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他看完电影《狼图腾》,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
B. 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
C.在当地人心目中,王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
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 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国演义》中被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是曹操。
B. 《简·爱》中简·爱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
C. 《草房子》中细马在桑桑的帮助下挖柳树须子给邱二爷治病,后来细马回到了江南老家。
D. 读《老人与海》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每有会意 会:体会,领会 .
B. 造饮辄尽 造:酿造 .
C. 期在必醉 期:期望 .
D. 环堵萧然 萧然:空寂 ..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亦不详其姓字 安陵君其许寡人 ..
B. 因以为号焉 不足为外人道也 ..
C. 既醉而退 濯清涟而不妖 ..
D. 黔娄之妻有言 能以径寸之木 ..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 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 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 ①记六一语
②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疵 病 不 必 待 人 指 擿 多 作 自 能 见 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11.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2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春思
① 贾 至
②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2.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 ,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 的特点。(3分)
13.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3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共7分,每小题1分)
(1)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3)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5)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
(6)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小时候,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l 2分)
(一)中国竹,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用竹炭制作空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⑤从生活环境看,竹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竹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利用它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人们漫步于幽静的“竹海”之中,心旷神怡,难怪我国自古即有“无园不竹”之说。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无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竹自竹简、珠笔到竹纸,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
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竹中空外直,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贤”,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竹溪六逸”,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为友,爱竹、写竹、画竹、赞竹。“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人格写照。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3分)
16.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
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18.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左右能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二》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19.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4分)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3分)
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却被时光洗老 .
21.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4分)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4分)
四、(50分)
23.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声音,常在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参考答案
一、(15分)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易错字字音的辨析能力。B项读音全部正确,其它选项误读的分别是A歼灭(jiān)、C瓦砾(lì)、D刹那(chà)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A“顶梁柱”,非“顶粱柱”,“刻骨铭心”,非“刻骨明心”;B“籍贯”非“藉贯”,“秩序井然”非“秩序景然”;C“疲惫不堪”非“疲备不堪”,“震耳欲聋”非“振耳欲聋”。每个选项设置两处错误,难度较小。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A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使用的对象不恰当,应该用“获益匪浅”。B“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了,用“津津有味”才恰当。D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B搭配不当,删除“和培养”。C“劝阻”“戒烟”,把意思说反了。把“戒烟”改为“吸烟”。D句子成分(主语)残缺,去掉“随着”或“使得”。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草房子》中细马在邱二爷死后,没有回江南老家,而是留在了油麻地,卖了十二棵树,买回五十头羊,努力赚钱,买砖,立志要给妈妈盖大房子。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解释正误的辨析能力。“造饮辄尽”的“造”是“到,往”,动词,不是“酿造”。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代词,他的/语气词,一定,务必,可要。B“以……为”连用,意思为“把……当作”/介词,向,对。C承接连词/转折连词。D结构助词,的。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这是陶渊明读书的习惯和方法,从下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以看出他读书的态度很认真,也并非理解不透彻。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答案: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那声音常在心田500篇五:山东省济南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歼灭(qiān)驯良(xùn)干涸(hé)坚持不懈(xiè) ....
B.和煦(xù)要塞(sài)炫耀(xuàn)人声鼎沸(dǐng) ....
C.迁徙(xǐ)瓦砾(lè)迂回(yū)齐心协力(xié) ....
D.酬和(hè)伫立(zhù)刹那(shà)中流砥柱(dǐ)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造型顶粱柱刻骨明心隐姓埋名
B.藉贯沉甸甸锐不可当秩序景然
C.丰硕紧箍咒疲备不堪振耳欲聋
D.憔悴逐客令家喻户晓进退维谷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他看完电影《狼图腾》,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
B. 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
C.在当地人心目中,王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
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 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国演义》中被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是曹操。
B. 《简·爱》中简·爱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
C. 《草房子》中细马在桑桑的帮助下挖柳树须子给邱二爷治病,后来细马回到了江南老家。
D. 读《老人与海》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每有会意会:体会,领会 .
B. 造饮辄尽造:酿造 .
C. 期在必醉期:期望 .
D. 环堵萧然萧然:空寂 ..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亦不详其姓字安陵君其许寡人 ..
B. 因以为号焉不足为外人道也 ..
C. 既醉而退濯清涟而不妖 ..
D. 黔娄之妻有言能以径寸之木 ..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 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 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
①记六一语 ②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③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11.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2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春思
① 贾至
②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2.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的特点。(3分)
13.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3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共7分,每小题1分)
(1)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3)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5)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6)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小时候,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l 2分)
(一)中国竹,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用竹炭制作空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⑤从生活环境看,竹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竹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利用它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人们漫步于幽静的“竹海”之中,心旷神怡,难怪我国自古即有“无园不竹”之说。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无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竹自竹简、珠笔到竹纸,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
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竹中空外直,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贤”,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竹溪六逸”,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为友,爱竹、写竹、画竹、赞竹。“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人格写照。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3分)
16.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
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18.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二》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
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20.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4分)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3分)
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却被时光洗老 .
21.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4分)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4分)
四、(50分)
23.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声音,常在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那声音常在心田500篇六:2015年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2015年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歼灭(qiān) 驯良(xùn) 干涸(hé) 坚持不懈(xiè) ....
B.和煦(xù) 要塞(sài) 炫耀(xuàn) 人声鼎沸(dǐng) ....
C.迁徙(xǐ) 瓦砾(lè) 迂回(yū) 齐心协力(xié) ....
D.酬和(hè) 伫立(zhù) 刹那(shà) 中流砥柱(dǐ)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造型 顶粱柱 刻骨明心 隐姓埋名
B.藉贯 沉甸甸 锐不可当 秩序景然
C.丰硕 紧箍咒 疲备不堪 振耳欲聋
D.憔悴 逐客令 家喻户晓 进退维谷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他看完电影《狼图腾》,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
B. 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
C.在当地人心目中,王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
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 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国演义》中被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是曹操。
B. 《简·爱》中简·爱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
C. 《草房子》中细马在桑桑的帮助下挖柳树须子给邱二爷治病,后来细马回到了江南老家。
D. 读《老人与海》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每有会意 会:体会,领会 .
B. 造饮辄尽 造:酿造 .
C. 期在必醉 期:期望 .
D. 环堵萧然 萧然:空寂 ..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亦不详其姓字 安陵君其许寡人 ..
B. 因以为号焉 不足为外人道也 ..
C. 既醉而退 濯清涟而不妖 ..
D. 黔娄之妻有言 能以径寸之木 ..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 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 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 ①记六一语
②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疵 病 不 必 待 人 指 擿 多 作 自 能 见 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11.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2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春思
① 贾 至
②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2.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 ,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 的特点。(3分)
13.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3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共7分,每小题1分)
(1)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3)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5)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
(6)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小时候,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l 2分)
(一)中国竹,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用竹炭制作空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⑤从生活环境看,竹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竹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利用它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人们漫步于幽静的“竹海”之中,心旷神怡,难怪我国自古即有“无园不竹”之说。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无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竹自竹简、珠笔到竹纸,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
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竹中空外直,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贤”,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竹溪六逸”,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为友,爱竹、写竹、画竹、赞竹。“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人格写照。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3分)
16.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
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18.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左右能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二》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19.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4分)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3分)
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却被时光洗老 .
21.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4分)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4分)
四、(50分)
23.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声音,常在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参考答案
一、(15分)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易错字字音的辨析能力。B项读音全部正确,其它选项误读的分别是A歼灭(jiān)、C瓦砾(lì)、D刹那(chà)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A“顶梁柱”,非“顶粱柱”,“刻骨铭心”,非“刻骨明心”;B“籍贯”非“藉贯”,“秩序井然”非“秩序景然”;C“疲惫不堪”非“疲备不堪”,“震耳欲聋”非“振耳欲聋”。每个选项设置两处错误,难度较小。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A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使用的对象不恰当,应该用“获益匪浅”。B“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了,用“津津有味”才恰当。D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B搭配不当,删除“和培养”。C“劝阻”“戒烟”,把意思说反了。把“戒烟”改为“吸烟”。D句子成分(主语)残缺,去掉“随着”或“使得”。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草房子》中细马在邱二爷死后,没有回江南老家,而是留在了油麻地,卖了十二棵树,买回五十头羊,努力赚钱,买砖,立志要给妈妈盖大房子。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解释正误的辨析能力。“造饮辄尽”的“造”是“到,往”,动词,不是“酿造”。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代词,他的/语气词,一定,务必,可要。B“以……为”连用,意思为“把……当作”/介词,向,对。C承接连词/转折连词。D结构助词,的。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这是陶渊明读书的习惯和方
那声音常在心田500篇七:2015年济南市学业水平测试中考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2)
2015年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歼灭(qiān) 驯良(xùn) 干涸(hé) 坚持不懈(xiè) ....
B.和煦(xù) 要塞(sài) 炫耀(xuàn) 人声鼎沸(dǐng) ....
C.迁徙(xǐ) 瓦砾(lè) 迂回(yū) 齐心协力(xié) ....
D.酬和(hè) 伫立(zhù) 刹那(shà) 中流砥柱(dǐ)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造型 顶粱柱 刻骨明心 隐姓埋名
B.藉贯 沉甸甸 锐不可当 秩序景然
C.丰硕 紧箍咒 疲备不堪 振耳欲聋
D.憔悴 逐客令 家喻户晓 进退维谷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他看完电影《狼图腾》,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
B. 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
C.在当地人心目中,王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
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 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国演义》中被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是曹操。
B. 《简·爱》中简·爱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
C. 《草房子》中细马在桑桑的帮助下挖柳树须子给邱二爷治病,后来细马回到了江南老家。
D. 读《老人与海》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每有会意 会:体会,领会 .
B. 造饮辄尽 造:酿造 .
C. 期在必醉 期:期望 .
D. 环堵萧然 萧然:空寂 ..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亦不详其姓字 安陵君其许寡人 ..
B. 因以为号焉 不足为外人道也 ..
C. 既醉而退 濯清涟而不妖 ..
D. 黔娄之妻有言 能以径寸之木 ..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 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 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 ①记六一语
②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疵 病 不 必 待 人 指 擿 多 作 自 能 见 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11.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2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春思
① 贾 至
②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2.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 ,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 的特点。(3分)
13.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3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共7分,每小题1分)
(1)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3)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5)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
(6)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小时候,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l 2分)
(一)中国竹,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用竹炭制作空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⑤从生活环境看,竹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竹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利用它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人们漫步于幽静的“竹海”之中,心旷神怡,难怪我国自古即有“无园不竹”之说。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无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竹自竹简、珠笔到竹纸,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
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竹中空外直,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贤”,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竹溪六逸”,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为友,爱竹、写竹、画竹、赞竹。“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人格写照。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3分)
16.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
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18.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左右能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二》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19.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4分)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3分)
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却被时光洗老 .
21.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4分)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4分)
四、(50分)
23.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声音,常在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参考答案
一、(15分)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易错字字音的辨析能力。B项读音全部正确,其它选项误读的分别是A歼灭(jiān)、C瓦砾(lì)、D刹那(chà)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A“顶梁柱”,非“顶粱柱”,“刻骨铭心”,非“刻骨明心”;B“籍贯”非“藉贯”,“秩序井然”非“秩序景然”;C“疲惫不堪”非“疲备不堪”,“震耳欲聋”非“振耳欲聋”。每个选项设置两处错误,难度较小。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A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使用的对象不恰当,应该用“获益匪浅”。B“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了,用“津津有味”才恰当。D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B搭配不当,删除“和培养”。C“劝阻”“戒烟”,把意思说反了。把“戒烟”改为“吸烟”。D句子成分(主语)残缺,去掉“随着”或“使得”。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草房子》中细马在邱二爷死后,没有回江南老家,而是留在了油麻地,卖了十二棵树,买回五十头羊,努力赚钱,买砖,立志要给妈妈盖大房子。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解释正误的辨析能力。“造饮辄尽”的“造”是“到,往”,动词,不是“酿造”。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代词,他的/语气词,一定,务必,可要。B“以……为”连用,意思为“把……当作”/介词,向,对。C承接连词/转折连词。D结构助词,的。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这是陶渊明读书的习惯和方
那声音常在心田500篇八:山东省济南市2015年中考作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山东省济南市2015年中考作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考题:
按要求作文。(50分)
请以“那声音常在我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X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宇(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o
阅|卷|总|评
2015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那声音,常在我心田”,沿袭了以往的思路。
形式上,自2011年开始连续五年,山东济南的中考作文都是这类鲜有提示语的全命题作文。
命题老师誓将此类型作文进行到底,且题目凸显了较高的文学色彩,或富有诗情画意,或蕴涵人生哲理。内容上,也延续了往年的风格,立足生活、贴近实际、关注成长,让每个考生都有话说,且鼓励考生回忆美好的生活经历,重视真实情感的表达。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这个题目可拆分成四个关键词:“那声音”“心田”“我”“常”。
其中,“那声音”是写作对象,是写作围绕的中心;“心田”是写作重心,突出“那声音”带来的深刻感悟与独特体验;“我”是写作的主体,“那声音”可以不是自己发出的,但声音带来的感悟却是自己的;“常”突出了“那声音”回响在耳边的经常性、长久性。
由此可知,写作本题的关键是立足生活,写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真实、深刻的感悟,突出“那声音”之于自我生命及心灵的意义与价值。
考|题|详|析
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做到精准审题。
一、明确对象,‚那声音‛有所指
这道作文题目的题眼为“声音”,而“那”字表明“声音”要有所指。“那声音”可以是实指:如大自然中的风雨声、校园中的读书声、歌声,生活中的掌声、叮嘱声等:也可以是虚指,如从心底发出的“我一定能行”的声音、偶像名人对自己的激励声、社会舆论的批评点赞声等。同时,“那声音”可以是中听的,也可以是不中听的;可以是悠扬的,也可以是沉郁的„„
二、吐露心声,‚意’鸣惊人
“声音”是抽象、缥缈、难以捉摸的。写作本题,我们不仅要用耳朵去倾听,还要用心灵去感悟,要悟出“声”外之“音”。如我们可以写声音相关的故事而引发的联想,从声音中领悟到的哲理等。
三、慎选文体,记叙为上
命题要求中让考生“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在表达形式上给考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但是,从“那声音,常在我心田”这个极具情感色彩的题目看,考生应选择最有利于讲故事、发感悟的记叙文为佳。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
情,感情要真实。
四、以情动人,以小见大
考生宜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我们可以借助细节描写使人物具有真切感,借助心理描写使情节富有层次感,借助典型环境、场面描写渲染烘托出立体感。比如,中考在即,为不过多打扰“我”,妈妈通过“留言板”跟“我”交流,早晨“豆浆在桌上,饭在微波
炉里”;中午“饭已做好,饭后消化消化食儿,再午睡”;晚上“真累了,就早点休息吧”,这种虚化的声音,此时无声胜有声,生活中的这些小叮咛,能引起读者共鸣,让人沉浸在温暖的母爱之中。
其次,写作此命题,具体立意角度归纳点拨如下:
一、天籁之声很动听
燕子呢喃、笔锋嗡嗡、小草发芽,这是春之声,它告诉我们:要珍惜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珍惜人生最美好的季节;黄河波涛滚滚,撞击两岸的气壮山河之声,让人感受到拼搏的壮美。
二、父母之声很动情
父母的叮咛声绵延着厚重如山的关怀;父母的激励声引领我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父母的叹息声鞭笞着我永不停息地进取。
三、校园之声很动人
老师神采飞扬的讲解声,班主任循循善诱的批评教导声,同桌之间的讨论声、鼓励声„„立足于师生情、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描写自己对老师、同学的深深怀念。
四、自然之声很心酸
不知何时,“沙尘暴”呼啸而来,人们避之不及;不知何故,网络上一时谣言遍布;不知为何,黑熊在呻吟,长江鲟在哀鸣,屠刀下的狗狗在痛叫„„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五、消失之‘声’要留住
曾经这里蛙声一片,曾经这里鸡鸣狗吠,曾经这里马嘶牛啤,曾经这里村头集市的吆喝声„„童年熟悉的乡音,如今渐行渐远,留在心田的是珍惜与回忆。
素|材|航|标
作文构思时,只要发散思维,思接千载,日常生活、社会见闻、历史事件、课本素材、自然哲思等,可选素材比比皆是,必然能为有米之炊。
(1)走进生活,平凡生活出美文
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展现真实的自我,表达真切的感受,更能打动人。如家庭中的声音,选取父母爱护、操心自己的几个画面,表达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满满的爱意;紧张的备考中,总是被楼上“咔嗒,咔嗒”敲击木板声打扰,房门打开,原来是意外受伤的女孩在练习走路,交流中“我”因她的坚强而感动„„只要留心观察生活,这样的素材俯拾皆是。
(2)关注肘事,文章合为时而著
我们还可以将笔触深入社会大生活,关注新闻热点,洞察人情冷暖,感悟域外风情。总之,社会是我们撷取鲜活
素材的极为丰富的仓库。如: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离开人世,其留下的角膜帮助四人重获光明。正如她歌中唱道:“宁可壮烈地闪烁,不要平淡的沉默”。上海八万人的体育场内,刘翔正式宣布退役告别赛场,他说:“我从来没有退缩过、逃避过、害怕过,始终尽我所能去努力、去挑战、去拼搏。”可以再现那歌声、那告白,抒情怀,为青春点赞。
(3)穿越时空,折戟沉沙铁未销
历史是前人的生活,历史的“声音”更是撼人心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大声疾呼;“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杜牧唱响的“萎靡”之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誓死报国之声。这些声音无不体现着一个人的节操、一个民族的气节。或情景再现,或用作论据,增添文化底蕴。
(4)课本素材,近水楼台先得月
灵活运用课本(名著)素材,旧材翻新,也能不同凡响。“唉!如果子勒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是菲利普夫妇的感叹。伤心崖上,头羊“咩——咩”地吼叫,那声音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透露着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要注重情节的细腻描摹,化耳熟能详为非同凡响,如此推陈出新,定会给入耳目一新之感。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50分)
济南—考生
三年时光匆匆,我深深眷恋着我的校园,因为这里有百听不厌的读书声。
每一次走进校园,朗朗的读书声都像一缕缕清新的风,吹向我的耳畔。那声音,像一曲跌宕有致的乐章,承载着我们的梦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每一声都回荡在我的心间。
当读书声响起时,其中,有的声音浑厚,有的声音清脆:有的如铿锵击鼓,有的如绵绵细雨,都在微微润湿的晨风中酝酿,令清晨的空气也带着丝丝甜味。
读书声诵读着经典:宋濂不畏艰难求学,令我们深深赞叹:吕蒙终予醒悟读书,令我们刮目相看;花木兰勇于替父从军,令我们传唱不衰;口技人独自精彩表演,令我们叹为观止。每一次朗读都令我受益匪浅。
湖心亭上,张岱绘“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声声吟咏,展现水天一色的美景;桃花源中,陶渊明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声声吟咏,唱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岳阳楼上,范仲淹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声声吟咏,责任填满我们的胸膛。
朗朗的读书声,带着我在知识的殿堂里自由穿梭。走过赵县的赵州桥,那饱经沧桑的石板,令我心生感慨;徜徉苏州的园林,那独具匠心的轩榭池沼,令我心驰神往;登上泰山的绝顶“一览众山小”,令我心潮澎湃;飞跃咆哮的黄河,看汹涌的浪花,令我心头激荡。
每一次踏进校园,听到此起彼伏的读书声,我身上所有的倦怠都悄悄溜走。我的步伐不由加快,似乎有种无形的力量推着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每一次踏进校园,听到传递快乐的读书声,我都情不自禁地微笑。因为,这声音里有我对知识的渴望,有我们纯真美好的友谊,还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殷殷期盼。每一声,都在我的心田绽开美丽的花朵,采撷雨露,迎接朝霞。
毕业前夕,我们再次齐读经典,然而,在嘹亮的诵读声中,我听出了“惜别”,听出了“珍重”。中考前夕,我再次来到校园,校园里寂静无声。我竞情不能已,仿佛曾经的读书声依然回响在我耳畔。
考场上,回首三年时光,有很多话想说,却最终汇成只言片语:别了,敬爱的老师;别了,亲爱的同学。在以后的读书声里,我将带着新的梦想扬帆起航,驶向心灵更广阔的领域。
高|分|启|示>>>
在考场作文中,一说到离别,很多考生会着重刻画离别的场景,而这篇作文独辟蹊径,将“读书声”和“离别”自然结合,在百听不厌的读书声中,道出了“离别即带着新的梦想起航”,赋予离别新的内涵。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50分)
济南—考生
不同的脚步声,或重或轻,或急或缓,凑成了一曲常在心田的爱之声。
晨之曲
清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轻手轻脚地起来,为我做可口的早餐。妈妈的脚步,一会儿到饭厅的冰箱前,拿走晚上泡好的黄豆:一会儿到客厅的热水器前,烧一大壶开水,为我上学带水做准备;一会儿又到厨房,炒菜、打豆浆„„她的脚步不停穿梭。当妈妈快做好饭时,爸爸起来了。爸爸往往是趿拉着拖鞋,“摩擦”到我的卧室门前,一下子推开门,笑着说:“大学生快起来!”然后就是风吹火一般的脚步,走进洗漱间。爸爸洗漱出来,见我还在床上磨蹭,刚要“东河狮吼”,我“噌”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几十秒钟就穿衣完毕。
午之曲
每当楼道里响起急匆匆的脚步声,那一定是妈妈下班回来了,她总是赶着回家做饭。那脚步声是匆忙的,却也是沉重而疲惫的。
有一次,妈妈忙完工作已经中午十二点二十了,当她的脚步声响起在楼道里,是一连串的“咚咚”声,原来妈妈小跑着赶回来给我做饭。又有一次,由于太过着急,还未见妈妈进屋,“咚咚”声就戛然而止,原来妈妈扭伤了脚。从那以后一段时间,妈妈再回来时的脚步声都是一高一低,一轻一重。
夜之曲
爸爸应酬很多,总是很晚回家。但无论多晚,他回来后的第一件事,总是要轻轻走进我的房间。如果我睡了,他就轻轻坐在我的床边,凝望我一会儿。那个时候,即使我能察觉也会闭着眼睛,只是静静感受爸爸的气息。过了一会儿,爸爸几乎是用轻得不能再轻的脚步走出去,然后小心翼翼地关好门。爸爸的脚步声像一首舒缓的轻音乐,在静谧的夜里格外亲切,让我感觉自己像躺在幸福的花园里,不知不觉便酣然入梦。
从早到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爸爸、妈妈的脚步声交替往复,从未停歇,奏响了一曲常在我心田的“爱之声”,伴我幸福成长。
高|分|启|示>>>
考生善于捕捉日常琐碎的生活细节,并善于思考和发现,赋予平淡生活以人情味,令澜卷者感同身受。题记的语言非常凝练,却揭示了“脚步声”即“爱之声”的深刻主题,令阅卷者一目了然。而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叙述,运用三个小片段,将一天中不同的脚步声自然贯穿起
来,显示了考生严谨周密的构思。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50分)
济南—考生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如鸣佩环,字韵铿锵。有人说这是来自雪峰的一泓清泉,有人说这是清晨夏日荷叶上的露珠,有人说这是秋雁南飞回眸大地的一声长鸣,有人说这是冬梅点点红晕绽放的音律„„那声音,久久萦绕在我的心田。
那四季之声,和而不同,美沁其中。
在春天,温和的日光透过了树桠的裁剪送到园子里,引来了鸟鸣。在不知道如何描述这静和的氛围,你来了,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让我的眼睛一亮,此情此景,描绘得恰到好处。
在夏天,还是不太热的时候,或许是阵阵清香弥漫了清凉。小湖之上,挺立着一枝小荷。炎炎夏日慢慢落下西山,也散去了中午的炎热,整个池塘立刻清凉起来,欢快的蛙儿兴奋地在小荷间游来游去,又奏起一曲曲丰收的乐曲。你来了,一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充满诗意地写生出了一幅蛙鸣丰收图。
在秋天,瑟瑟的秋风吹凉了大地的每个角落,叶落大地,归根化泥。一种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仰起头,北雁南飞,在红艳艳的晚霞衬托下,孤寂又笃定地前行着。一行行,一列列,一声声长啸犹如呼唤异乡的亲人。
亲人,远方的你是不是也攀登高处,手插茱萸,簪一朵菊花思念我呢?正愁无处感叹,你来了,留下“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便悄悄离去,留下沉浸其中的人儿。
在冬天,北风呼啸而来,寒风凛冽,劲吹大地一片白。这时悠悠笛声一支出塞曲,吹破玉门关,令人倍感凄凉。人们要极尽想法去描述这苍凉之景。你来了,淡淡写下“寒风动地气苍茫,横吹先悲出塞长”,令人拍案叫绝。
四季的意象在我心里怦然跳动,春声之莺歌燕舞,夏声之蛙声阵阵,秋声之孤寂笃行,冬声之悲笛御风„„在自然的五线谱里经过诗文的谱写,奏响出一篇华美的乐章。
噫吁嘘!畅然矣!四季之歌一曲曲,沁吾心脾!
高|分|启|示>>>
文章语言优美,开篇采用题记,将阅卷者带入另一番境界,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紧接着开篇点题,聆听大自然中美妙、和谐、静谧的各种声音,文章中间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季开头,聆听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诗句贯穿其中,如同考生在人生的四季里自由地飞行。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主题。行文自然,结构层次清晰。再者,文章诗化的语言可见考生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49分)
济南—考生
一转眼,就要初中毕业了,而我仍然不能忘却的,就是刚刚升入初中时,邻居姐姐的一句话。
刚上初中那年,由于不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我感到压力很大。终于,情绪在一次期中考试后爆发了,我的数学考了55分,在同学们嘲讽的目光中,我请假回家,告诉父母我想退学去打工。父母苦劝无效。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我独自在家闷坐,姐姐的发小李玲来我家借簸箕,她进门之前,手机就一直在播放一段越剧,
那声音常在心田500篇九:九年级语文上册模拟试题(二)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拟测试题
九 年 级 语 文 (2015.10)
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座号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强聒不舍(guō) 恪尽职守(kâ) 扶掖(yâ) 一抔黄土(póu) B.恣睢(suī) 栈桥(zhàn) 煞白(shà) 狡黠(xiā)
C.味同嚼蜡(juã) 诓骗(kuáng) 谮害(zàn) 腆着(tiàn) D.绾起(guān) 啐(sùī) 麾下(mào) 禀请(bǐ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暄嚷 亵犊 一代天娇 吹毛求此 B.勋落 诘据 克尽职守 重蹈复辙 C.谀词 无与伦比 化为乌有 根深蒂固 D.逞辨 桑莘 豁然惯通 孜孜不卷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3分) ....A.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B.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
C.角色个性鲜明,是电视剧《新红楼梦》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D.习主席致力于严惩贪污腐败,目前已初具成效,但离否极泰来尚显遥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在《出彩中国人》栏目中,让人眼花缭乱的歌声和绚丽的舞台赢得广大观众的点赞。 B.他写文章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诉诸笔端,从不矫饰,率真而自然。 C.为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D.为了防止教育“三乱”事件不再发生,市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5. 下列各项关于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关羽是忠义的化身,发生在他身上的忠、义、勇、谋、骄的事情依次有:千里走单骑、 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B.简·爱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与表哥、舅妈以及学校校长对抗,长大后又以其独立人格和勇敢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C.《老人与海》多次描写了鲨鱼的凶猛,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展现圣地亚哥所克服的困难之大,有力地衬托了他坚毅果敢、永不言弃的硬汉形象。
D.在文艺演出中桑桑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更为自己赢得了尊严,所以在油麻地小学师生的眼中,他是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1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
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6.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2分)
A、以头抢地耳 撞 B、 休祲降于天 吉祥 不详 C、天下缟素 白色的丝织品 D、长跪而谢之曰 道歉 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 )(2分)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 太守谓谁
B.① 秦王不说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 愿终守之 ②将军宜枉驾顾之 8.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 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
炊饭成糜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识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⑤,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糜:粥。②著箄(bì):放置蒸饭用的竹制盛器。③馏:指先将米下水煮,再捞出来蒸熟。④识(zhì):记住。⑤易夺:订正补充。
④
③
②
①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宾客诣陈太丘宿 (2)俱委而窃听 ..1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大 人 与 客 语 乃 俱 窃 听
11.陈太丘如何看待“炊饭成糜”这件事?请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送崔子还京
②
①
地,土豆成了帕门提尔在大牢里仅有的主食。3年的土豆牢饭吃下来,他成了土豆的忠诚拥护者。 ⑥恰巧,1770年法国遭遇农作物欠收,法国科学院办了一场论文竞赛,主题是“能够减少荒年灾难的食物”。帕门提尔毫不犹豫地寄了一篇土豆颂歌过去,一举得奖。据说,路易十六对帕门提尔说:“总有一天,法国会感谢你为穷人找到了面包。”
⑦土豆英雄终于找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欧洲各地都开始推广这种便宜好吃热量高的食材,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中,人们能收获比原来多得多的粮食。由此,欧洲北部的人口开始了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最显著的例子是爱尔兰,这个国家的小麦总产量大约能供养500万人口,但在1840年,当地人口达到了900万。毫无疑问,土豆是这一结果最大的功臣。
⑧此时,大英帝国正处在跨越生物性限制的时代——新作物的引进与农耕技术的改良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英国各地纷纷从农业转向制造业,而爱尔兰地区的人民吃着土豆,为英格兰地区那些进入城市的工人生产农产品。
⑨世界再也回不到原来的模样了。托土豆小英雄的福,工业革命即将到来。
唐·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注】①此诗作于西州。西州属于唐朝北庭节度使辖区。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
②交河:指河的名字。
12.“雪里题诗泪满衣”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3.第二句中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9月24日,有删改) (四)根据原文默写 1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土豆被称为“英雄”的原因。(3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共7分,每小题1分) (1)俱往矣, , 。
(2)四面边声连角起, , 。
16.第②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3) , ,射天狼。
(4) ,只有香如故。 (5) ,载不动许多愁
(6)马作的卢飞快, 。 (7)受任于败军之
际, 。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l 2分)
(一)土豆英雄
①今天谁能想到,土豆刚抵欧洲便遭到冷遇。人们能够辨认出玉米是小麦的亲戚,辣椒和花椒很相似,唯独没见过这种“鸡蛋大小的球根”。《圣经》上也没有关于这种植物的记载。这让虔诚的神职人员犯了难:我们该吃这种植物吗?吃它是否违反了上帝的旨意?
②不过,天生土豆必有用。比起传统的小麦等作物,相同面积上种植的土豆能产生2到4倍的热量,且只需3到4个月的时间就能成熟。在小麦欠收的年份,土豆往往收成不错。更何况,我们的小英雄能伸能屈,在任何形态的土壤中几乎都能茁壮成长。 ③最后一锤定音的,是当时的草药学家。古代欧洲人也使用草药治病,并且有着“以形补形”的思想。不幸的是,面相丑陋的土豆成了一个绝佳反例:它表面粗糙,形状古怪,在当时的医生看来,活像是麻风病人的手。读多了历史,就会发现人类就是这么神奇:海洛因起初被当作包治百病的良药,同时被发明的阿司匹林反倒因为“不安全”被雪藏了几年;剧毒的水银自古以来都被中外医生当药用;土豆这顶“麻风病”的帽子一戴就是100多年…… ④直到饥荒与战争在欧洲蔓延。
⑤这回挽救土豆声誉的,又是一位药剂师。法国科学家安东尼·帕门提尔原本是军队里的药剂师,在战争期间被普鲁士人俘虏。此前,因为饥荒,普鲁士很多穷人都开始食用土豆。很自然
2
17.请指出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18.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思考“土豆英雄”这个题目好在哪里?(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二)黏嘴的苹果
倪 萍
坐出租车去三里屯,车很干净,师傅很健谈。
‚一听声音就知道你是倪大姐。‛师傅头也没回,说得很肯定。 ‚闻着车里的香味了吧?‛
‚嗯,闻着了。‛我嘴里应着,心里想着别的事。
一个苹果被师傅反手递到我眼前:‚正宗的‘金元帅’!我们平谷就出两样好东西,5月份的大桃,10月份的‘金元帅’。送你这个礼物,别看你是名人,你绝对没吃过。‛ 我笑着接过来:‚谢谢了,师傅。‛
师傅又说开了:‚倪大姐,你吃吧,绝对的好苹果,甜得能把你嘴黏住。那果汁顺着嗓子流.
下去,比喝蜂蜜美!‛
我笑出了声儿:‚这么好的苹果,你们平谷怎么不拿到北京来卖呀?‛
‚还卖?开花那会儿就叫明白人包走了。我们吃的这都是有点小毛病的,就这还六块一斤!今儿不买明儿就不见了的好东西,就这么十几棵树。我们家买了一筐,我媳妇每天让我带俩上车。今儿早上我吃了一个,这个碰上你了,倪大姐有口福!‛ 妈呀,吃个苹果,算有口福。
我举着‚圣果‛回了家,进门把苹果切成四瓣。‚儿子,有什么话快说啊,一会儿嘴巴黏住了!‛
儿子问:‚黏嘴干吗?‛
‚这个苹果吃了之后想张嘴都张不开了。‛ ‚那你先吃,省得你再问作业的事。‛
妈、顺子、儿子、我,我们四个小心翼翼地吃着这四瓣黏嘴的苹果。 只有我妈捧场:‚真是黏嘴!‛ ‚姥姥,黏嘴你还说话?‛
心里被甜黏住了,一个苹果甜了全家。 .
吃完了,儿子还要,当然没有了。姥姥说:‚明天买去。‛
上哪儿买?有些东西你多有钱也买不到啊,可买不到的东西就值钱吗?
什么值钱?什么不值钱?本来都是些小道理,可一说出来就成大道理了;而有些大道理,说着说着就变小了。
第二天蹭小刘的车回家,说起黏嘴的苹果,小刘吃惊地看着我:‚倪老师,你真够幼稚的,胆儿也太大了!你也不认识人家,给你吃的你真敢吃啊?现在什么人都有,你不怕……天哪!‛ 她那惊恐的眼神也把我的心黏住了。 .
怕,怕的是没有了信任,怕的是……人与人之间现在仅剩下怕了,天哪,多可怕呀!
平谷大哥,谢谢你,这个‚金元帅‛,是我今生吃到的最好的苹果!这不是大话,是小话,.....我的嘴被黏住了。
19.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情节: ① →分享苹果 →谈论苹果→ ② 情感:不以为意→ ③ → ④ →感激不已 20.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6分)
(1)谈谈你对下列三句话中“黏”字的理解。(4分) ①倪大姐,你吃吧,绝对的好苹果,甜得能把你嘴黏住。 . ②心里被甜黏住了,一个苹果甜了全家。 . ③她那惊恐的眼神也把我的心黏住了。 .
3
(2)请从写作方法和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2分) ........
小刘吃惊地看着我:‚倪老师,你真够幼稚的,胆儿也太大了!你也不认识人家,给你吃的你真敢吃啊?现在什么人都有,你不怕……天哪!‛
21.文章结尾写到“平谷大哥,谢谢你,这个‘金元帅’,是我今生吃到的最好的苹果”,请谈谈你对“最好的苹果”的理解。(4分)
22.这篇文章在语言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4分) ......
四、(50分) 23.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声音,常在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那声音常在心田500篇十:最新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
2015年济南市初中学业水
平考试(中考)
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歼灭(qiān) 驯良(xùn) 干涸(hé) 坚持不懈(xiè) ....
B.和煦(xù) 要塞(sài) 炫耀(xuàn) 人声鼎沸(dǐng) ....
C.迁徙(xǐ) 瓦砾(lè) 迂回(yū) 齐心协力(xié) ....
D.酬和(hè) 伫立(zhù) 刹那(shà) 中流砥柱(dǐ)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造型 顶粱柱 刻骨明心 隐姓埋名
B.藉贯 沉甸甸 锐不可当 秩序景然
C.丰硕 紧箍咒 疲备不堪 振耳欲聋
D.憔悴 逐客令 家喻户晓 进退维谷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他看完电影《狼图腾》,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
B. 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
C.在当地人心目中,王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
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 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国演义》中被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是曹操。
B. 《简·爱》中简·爱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
C. 《草房子》中细马在桑桑的帮助下挖柳树须子给邱二爷治病,后来细马回到了江南老家。
D. 读《老人与海》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每有会意 会:体会,领会 .
B. 造饮辄尽 造:酿造 .
C. 期在必醉 期:期望 .
D. 环堵萧然 萧然:空寂 ..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亦不详其姓字 安陵君其许寡人 ..
B. 因以为号焉 不足为外人道也 ..
C. 既醉而退 濯清涟而不妖 ..
D. 黔娄之妻有言 能以径寸之木 ..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 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 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 ①记六一语
②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疵 病 不 必 待 人 指 擿 多 作 自 能 见 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11.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2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春思
① 贾 至
②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2.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 ,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 的特点。(3分)
13.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3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共7分,每小题1分)
(1)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3)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5)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
(6)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小时候,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l 2分)
(一)中国竹,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用竹炭制作空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⑤从生活环境看,竹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竹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利用它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人们漫步于幽静的“竹海”之中,心旷神怡,难怪我国自古即有“无园不竹”之说。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无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竹自竹简、珠笔到竹纸,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
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竹中空外直,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贤”,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竹溪六逸”,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为友,爱竹、写竹、画竹、赞竹。“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人格写照。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3分)
16.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
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18.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左右能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二》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19.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4分)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3分)
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却被时光洗老 .
21.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4分)
上一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下一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过关检测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