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火把节习俗篇一:拉祜族的火把节习俗
拉祜族的火把节习俗
在拉祜族心目中,火把节是“男人节”, 而春节是“女人节”。拉祜族习惯性地把火把节叫为六月二十四, 火把节和春节是最为隆重的两个节日,一般都要回老家与亲朋好友们一起度过。有些什么习俗呢?
一、杀鸡宰羊
火把节每家都必须杀一只鸡,肉多的地方煮吃,骨头多的地方剁碎后与青辣子炒吃,并看卦总结上半年的生产生活、预测下半年的吉凶祸福。有条件的话宰羊,或者买几斤羊肉煮吃。
二、炖补药
平时从山上找一些草根树木留着(有的当天到寨子附近找),火把节晚上与米、鸡内脏、鸡头脚或者羊肉一起炖吃。吃好后睡觉,不得喝冷水和吹风,第二天最好还是躺在床上休息。一般是老人、有病的人吃,小孩和年轻人一般不吃。
三、撒火把
平时找留着松香、腐烂晒干的松树冲细留着,并找一些面瓜业、黄瓜叶冲细搅拌在一起,找得着的话加点火药。晚上,点起火把从房子的每个角落撒起,逐步撒向附近的瓜果树木。
四、驱鬼叫魂
拉祜族心目中,二月八(农历二月八,清明节前)幸坟后,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是经常在一起的。到了六月,拉祜族认为是阴间丰收的季节,祖先不再挨饿,得跟他们分开。对缠着活人的阴魂进行驱赶,对经常患病、身体虚弱的人进行叫魂。叫魂一般请“魔八”(巫师)来进行,需要鸡、米、盐和红白兰黑线等。部分拉祜族地方恢复基督教,有些以念圣经祈福来代替驱鬼叫魂。
五、走亲串戚
火把节一般休息三天,拉祜族们迎来送往地走亲串戚,商谈上半年的生产生活情况和下半年的打算。拉祜族居住的地方现在大力种烤烟,有的地方仅休息一天了。
六、狩猎
以前火把节期间男人要外出狩猎,现在没有枪,只好用扣子下点小鸟、老鼠来吃。
(邦丙乡人民政府 罗有平)
火把节习俗篇二:浅论云南楚雄彝族火把节节日习俗及文化内涵
浅论云南楚雄彝族火把节节日习俗及文化内涵
【摘 要】彝族是一个的民族,彝族传统火把节的历史悠久。它具有彝族火崇拜的文化意蕴,反映了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关键词】起源;习俗;文化内涵
云南楚雄是一个多民族的彝族自治州,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灿烂多姿的文化,不仅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传承下许多各具特色的民族节日。这些民族传统节日,既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沉积,也是一个民族存在的象征,它历经千百年的沿袭和漫长发展,已成为本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这其中,最具有特色并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就是彝族火把节。
1 楚雄彝族火把节的起源及节日习俗
火把节是西南彝族的传统节日,因为彝族有众多支系,各支系都有着各自的过节方式,这里就楚雄彝族的火把节做一个表浅的探讨。
火把节的日期,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此日期是古代星回节的日期,“只不过由于星回节发展演变为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很自然地成为火把节活动的时间”。①楚雄府志《风俗志》中说:“六月二十五为星回节,燃松炬于街衙、酸饮,屯落照田占岁。”
在楚雄市彝族聚居区大过口,过六月节是从六月初一(杨梅节)
开始,然后初六、十六都过节,一直到六月二十四方才结束。罗武人六月二十四祭祖以后,从六月二十五开始,有两个人戴上假面具,后面跟着一起敲八面大锣的队伍,村里各家各户都要去到,到哪家哪家要酒肉相待。二十七日上山,在山上烧起大火烤羊肉分吃。取掉假面具,分吃羊肉后,众人用脚把火堆踩熄,然后各自回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才算结束。他们认为这样就把祸祟送上山烧掉了,从此人畜不再受难,庄稼不再受灾,太平日子就要到来,所以又叫“太平会”。
关于楚雄彝族火把节的起源,还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在楚雄州大姚县赵家店红山脚下彝族寨子有个聪明美丽贤惠善良的姑娘诺娜和打苴基地方英俊勇敢的彝族小伙阿查倾心相爱。可一个叫魔哈的阴险狠毒的山官头人一心妄想霸占山茶般秀美的诺娜为妾。在魔哈的淫威下,英勇的阿查以弱胜强,以精湛的技艺战胜了险恶的魔哈老爷,魔哈恼羞成怒,便用巫术轰裂了土猪梁子,阿查不幸堕落深渊。后经众乡亲搭救才脱险。在阿查遇难的时候,诺娜为免遭贱踏,便越悬崖绝壁,离家逃走,寻找阿查,终因气力耗尽累死在红山悬崖之下,诺娜的身影永远显映在悬崖上,故有“白人崖”之称。阿查得知这一消息后,痛不欲生,找遍了丛山峻岭,最后才发现诺娜留在红崖上的白色身影。想跳崖与诺娜同归。众乡亲前往劝阻,从崖边拉回了阿查,并和他一起商量复仇的办法。次日(六月二十五日),阿查和四山八里的乡亲们高举着上千火把直奔魔哈家,焚烧了魔哈宫殿,烧死了魔哈,为诺娜报了仇,也为众
乡亲解了恨。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每年六月二十五日这天下午,彝族村寨的人们都要点燃松明火把,用这熊熊燃烧的火把去照耀四壁,烧死蚊虫,驱邪除恶,以示吉祥幸福、清洁平安。然后举着火把到田间地头,挥舞引蛾,扑灭害虫。巡游之后,将火把插在田头地角,村前开阔地带,男女青年就围着火把跳起欢快的“左脚”,老人们围坐火塘,打开醇香的白酒,互相敬酒,互祝吉祥。人们还早早将出嫁的女儿接回家来。节日这天杀猪宰羊,同吃同住以示亲人团聚。这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2 楚雄彝族火把节的文化内涵
火把节之所以能家喻户晓、历久不衰,必然有其伦理道德的社会价值。火把节倡扬忠爱、追求光明,正如许印芳《星回节考》所云:“火把之兴,原于服忠武之威,表贞烈之德;历久不废,而逐疫、祈年、祭先、讲武诸事,乘乎其间。”[1]
2.1 火把节具有火崇拜的文化底蕴
彝族史诗《梅葛》说:“地上没有火,天上龙王想办法,三串小火镰,一打两头着,从此人类有了火。”大部分彝族都居住在高山地区,刀耕火种,防寒和御兽都离不开火,所以在彝族文化中强烈地表现出浓郁的火文化特点。这种现象表现在过火把节、祭祀火、火禁忌等行为上。[2]
2.2 火把节反映了楚雄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
在火把节期间,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集中进行,使彝族文化和彝族风情得到了集中展示。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以祭神祭
天、祈年丰收、送邪恶为主要风俗内容。在彝区的各家各户门前都竖一个火把,当夜幕降临时,全村男女老少便端着自己准备的瓜果、酿制的米酒汇集广场,点燃火把,并用松香粉扑撒火把,顿时光焰冲天。大家举杯畅饮,谈古论今;围着火把翩翩起舞,纵情歌唱。例如,在楚雄每年都会有政府组织举办的火把节。在节日期间,楚雄州九县一市的彝族都会聚集在这里,载歌载舞。
2.3 楚雄彝族火把节节具有传承民族文化代的教育实践活动
火把节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它是一种不同于学校教育,又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教育实践活动。集中的、系统的、正规的学校教育虽然能促进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但是无法顾及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相对而言,在火把节期间都要举行歌舞竞技比赛等活动,而在准备、表演、宣传的过程中,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达到了教育功能,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作为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过程。
2.4 火把节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火把节是一种由彝族先民创造,并不断传承到今天的重要习俗,历史上,它是彝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它无疑已成了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在以民族文化为内涵,旅游业为依托的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火把节在许多彝区以文化资源形态,积极进入旅游业市场,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形式和载体,促进了当地旅游业乃至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红.浅谈彝族火把节及其文化内涵[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9).
[2]白兴发.彝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注释:
①何耀华,等.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弃族、白族、基诺族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8:694.
[责任编辑:王静]
火把节习俗篇三:火把节
火把节习俗篇四: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彝族火把节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
火把节这一习俗起源于先民们对火的原始崇拜。在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支配下,先民们是将火看成神秘精灵主宰的神物,所以崇拜火。据彝族民歌《火把节》来推断,这个节日当起源于彝族的游牧时代。夏秋之交,人畜多病,彝民们点火把环绕于住室厩舍中,燎烧害虫,躯除“病魔”,以图健康,相沿成习就成了传统节日。在种植业发展起来以后,这种燎虫除害的范围又扩大到田地里的农作物。随着这个节日的影响逐渐扩大,人们又不断给它附会若干动人的神话与传说。如:有的说是为了纪念远古的一位彝族英雄,用智慧战胜了横暴而愚蠢的天神;有的说是纪念彝族奴隶起义军,使用“火羊阵”攻破土司的城堡;还有的说是纪念诸葛亮南征时,在火把照耀下与彝族头人聚会结盟。如此等等说
法的产生,就使火把节由“平安节”变成了“纪念节”。
罗平县旧屋基乡小寨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村寨。火把节之前七八天,村民们就自发的开始准备着火把节这一天的
文艺节目。而火把节当天,太阳刚出来,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把整个村布置的喜气洋洋,充满了节日的氛围。摩师开始带着村民们到寨门口祈求神灵保佑,念祭文、祈福、打卦。摩师抱着公鸡回到临时祭台,点着火把,再念一段祭文,开始了“打牛”。打牛属于大宰,小宰就没有这么隆重,也只是在牛脖子处杀一个洞。摩师带着村民,围着牛绕三圈。之后摩师对着牛念一段祭文后,把牛头上的红布解下,挂到去年的牛头骨上。就开始捆绑牛,杀牛。强壮的男人们合力把牛杀死,解生、回熟。到了下午5点左右,锅里的牛肉散发出浓郁的香味,摩师拿着牛头及马上要吃的各种食物,开始了供饭、祭祖,在祭台旁已放上了早上杀死的牛的头骨。在一阵热闹的鞭炮声之后,村民及客人们就开始享受美食,大块朵颐。在此期间,不管是来寨子里,或是路过寨子里的人和车,到了寨子里,都会被热情的彝族同胞拦下,喝酒,吃肉。
当然,酒足饭饱,少不了精神需求。当天边最后一丝明亮远去,寨子里却灯火通明。开始了准备已久的联欢会。舞台上的村民在表演,舞台下面同样精彩,有跟着音乐起舞的,有打节拍的,还有时不时的拿着一朵田里的向日葵向表演者鲜花的。完全率性而为,自娱自乐。
节目接近尾声,很多孩子已按耐不住,点起了火把,到处打闹,游走。 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按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
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 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
正式的篝火狂欢在也就开始了。火把点亮了每一个人的激情,大家跳着篝火舞,脸上笑着,心里乐着。
他们的吼叫的意思是:庄稼要好,五谷收回来。这是火把节的一个重要仪式,驱除蚊虫,赶走灾难。到了寨子外面,把每个村民带的火把搭成堆,摩师再次求福、祈祷。保佑寨子收成好,村民们身体好,让火红的火把把准备来寨子里偷粮食的动物全部吓跑,一切都好。
在罗平县马街镇同样有着和旧屋基乡小寨村差不多的活动内容,祭祀内容。也有着联欢会、对山歌、打牛等。不过这里的彝族会把刚杀死的牛的左前腿的扇子骨用木棒绑紧放于空中,摩师祈祷后,再用准备好的火把点燃,象征祈求平安,五谷丰登一类。
同样的节日,在沾益县,及卡居村同时展开。沾益县城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让人真切感受到彝族火把节之所以叫做东方狂欢节的意义所在。也真正感受到彝族火把节已成为具有巨大影响的全民性节日。在卡居村的山野里和千年古银杏树下,似乎更具野趣的火把节也在隆重举行。更让人感慨的就是这里的山民的喜庆、狂欢。从喝进寨酒的那一瞬间,你就感受到了彝家浓浓的节日氛围,看着节目表演,不自觉的加入到篝火狂欢中。和狂放的彝族同胞们一起喝酒,跳舞,唱歌。享受着这欢愉的时光。
彝族火把节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覆盖面广,影
响深远。火把节作为彝族人民与各民族交流往来以及促进民族团结都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
火把节习俗篇五:火 把 节
火把节习俗篇六:风俗习惯
火把节习俗篇七:彝族的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
彝族的火把节
六(2)班 陈阳晶
彝族的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传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本词条将从彝族火把节起源、传说、主要活动和意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
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首领集会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对丈夫执着的爱恋,找到丈夫的尸体并顺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同样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万岁。
啊!彝族的火把节真好,我爱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习俗篇八:浅谈彝族火把节及其文化内涵
第19卷 第3期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l119 No13浅谈彝族火把节及其文化内涵
周 红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1)
[摘要]彝族火把节影响广泛,历久不衰,家喻户晓。它具有彝族火崇拜的文化意蕴;反映了彝族丰富多
彩的文化习俗;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彝族;火把节;起源;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 K8921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303(2006)03-0014-04 火把节是彝族的盛大传统节日,时间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几天。在彝区,火把节家喻户晓,极为隆重。祭神祭田、祈年丰收、送祟除邪是火把节的重要民俗内容。多年来,少,深入。对此,火把节这一习俗,拜,1)以火占色,祈,采松明为火炬,照田亩,。”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云:“(六月)二十五日,乡民聚火把于田间,和以草杆焚之,以祈丰年。”节日期间,有的彝区要阖村杀猪宰牛祭神,有的地方每一彝户要抱一只鸡到田地里去祭“田公地母”;凉山彝族火把节那天,所有在外的人都得赶回家吃团圆饭,饭前必须先杀一只鸡祭祀祖先,饭后举行点火把仪式,由一家之主点燃用若干苦蒿秆扎成的火把,从屋子的上方顺墙壁照亮每一个角落,口中念道:烧掉一切不吉利之源,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词,然后经过羊圈、牛圈,最后加入村寨的火把行列。(2)祈祷除病免灾,驱逐晦气。彝民认为火炬可以驱灾除邪,故点燃火把后,还要挨家挨户走,边走边往火把上撒松香,人们谓此为“送祟”。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民间有各种生动、美丽的传说。各传说就像一串串闪光的珍珠镶嵌在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回音壁上,光彩夺目。其中彝区有一个最为典型的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个凶神叫斯热阿比,奉天王之命,经常到人间横征暴敛,敲诈勒索,激起彝族人民的反抗。为了战胜凶神,人们推举英雄阿提拉巴领着大家同凶神作战。他们点燃千万支火把,把通天梯烧毁,断了斯热阿比的退路,经过九天九夜的战斗,终于杀死了凶神。凶神被杀死的消息传到了天庭,天王大怒,立即撒下“天虫”千千万万,意欲吃绝庄稼,把人民饿死。此时是彝历“虎月”(农历七
一、光绪《昆明县志》记载:“汉之时有夷妇阿南,其夫为人所杀,南誓不从贼,即以是日(六月二十四日)赴火死,国人哀之,因为此会。一云南诏皮罗阁会五诏于松明楼,将诱而焚杀之,遂并其地,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乃以铁钏约夫臂,既往,果被焚,慈善迹钏得夫尸以归,皮罗阁闻其贤欲委擒焉,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路南彝族有这样的传说:以前有个无恶不作的土司,巧立名目,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勇敢的牧羊人扎卡,串连了九十九个村寨的人,准备攻打土司建在山上的城堡。扎卡教人民把羊关在羊厩里,只喂水,不给草吃。七天七夜以后,攻打城堡的时间到了,农民在每只羊角上绑上火把,打开羊厩,擂动战鼓,驱羊前进。饥饿的羊群借助火光向山上猛冲,土司见城堡外一片火海,惊慌失措,起义农民一鼓作
[1]气攻下了城堡。从这以后,彝族人民每年在这一天
欢度火把节,相传至今。
在火把节盛行的武定、禄劝彝区,有的彝民说:“过火把节要引谷穗出来看火把。”有的说:“不玩火把,庄稼就会被火烧焦,耍火把可将地下的火种引出来。”有的说:“耍火把是为扑灭秧苗的病虫害。”
[收稿日期]2006-06-05
[作者简介]周红(1978-),女,云南禄丰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专业200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
民族文化研究。
14
月),正是洋芋结薯、玉米抽穗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天虫”吃了三天三夜,眼看庄稼毁于一旦。这时彝族人聚集于山头决定“举火把,烧天虫”。于是不分男女老少,人人举火把,三天三夜烧死成千上万的“天虫”,保住了庄稼。可是还有一部分未烧死的天虫,钻进了地下,到第二年“虎月”又钻出来吃庄稼,因此彝族人民又举起火把烧害虫……害虫烧不完,火把举不尽,这样一年一年地传下来,便成了火
[2]
把节。
四日也。内有一诏,其妻劝勿赴,不听,濒行,妻以手镯令佩之,及罹于难。其妻往寻其尸,以镯为认。因得于众尸中。夷人哀之。每岁届期,集火把以吊之。遂成俗,历久反为欢乐事。正如端阳角黍,竞渡
[3]
之举也。”
火把节,有的称星回节。康熙《楚雄府志》:白、黑倮倮“星回节列炬吹笙,跌坐以歌和之,饮酒为乐。”许实《禄劝县志・风土志》载:“六月二十四日为火把节,亦谓星回节,夷人以此为度岁之日,犹汉人之星回于天而除夕也;会饮至于旬余不息,犹汉人之春宴相聚也。儿童执火炬,屑松脂杂煤,衽而撷之,见尊者叩首,举燎逼裙,洒松煤燎之火,火焰满身,谓之‘福’……男女齐会,,脍生肉,饮酒,歌舞杂沓以趁盛节“风俗”载:“,,高丈余,似炬之明暗占岁之丰,比户剁牲饮。”《南安州志》“风俗志”记载:“六月二十四日束松为燎朵,草花高丈余燃之,杀牲祭祖,老少围坐火,食肉饮酒。自官署以及乡村田野皆燃,谓之火把节,又谓星回节。”隆庆《楚雄县志》“祭礼”载:“六月二十四日为星回节,燃松炬照室及田间,每田
[4]水口,每荞地一处各杀一鸡以祈丰收。”
禄丰高峰彝族也有关于“火把节”的民间传说,其内容是举起火把,烧死害虫,祈求丰收。每年农历六月正是稻谷抽穗、玉米开花的季节,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之前,人们把当地称为“火把树”的乔木砍下来,用刀把一头劈成数瓣,然后把松香烧化淋在上面,准备好了火把,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就集中
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一般是在土主庙里),出发、,,,全村男女老少都高举火把,。人们一边跑,一边大声地念着祭经,祭经的内容大多是消灭害虫,谷物丰收,如:“田头雀莫来,田头雀来格,扭烂雀子嘴;田尾鼠莫来,田尾鼠来格,敲断鼠牙齿;谷丛虫莫钻,谷丛虫钻格,举起火把来,虫遇火把死,谷粒净又净,谷粒饱又饱;银亮小镰刀,开镰割谷子……”等等。田埂上“火把队”像一条蜿蜒爬行的蛇,火把照亮了整个田野,吼声震动天地,气势非常宏大。人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驱赶害虫,祈求丰收,这也就是传说中的“火把节”,现在这种“火把节”已很少见了。
[3]
火把节的内容是以照岁而祈丰年。《昆明县志》云:“六月二十四、五日,斫松为燎,高丈馀,入夜争燃之。村落用以照田,以炬之明暗,占岁丰歉。”袁嘉谷《石屏县志》卷一云:“六月二十五日,四野松炬烛天,占岁之丰凶,明则稔,暗则灾;幼者各燃松炬相斗,以胜负卜村之丰凶。”《禄劝县志》云:“携照田塍,云可避虫。”《大理县志》:“倒树当门卧,男妇撩衣跨火过,群相贺曰:‘灾星除矣,秽气解矣’。”
火把节之所以能家喻户晓、历久不衰,必然有其伦理道德的社会价值。火把节倡扬忠爱、追求光明,正如许印芳《星回节考》所云:“火把之兴,原于服忠武之威,表贞烈之德;历久不废,而逐疫、祈年、祭先、讲武诸事,乘乎其间。”
另外,描写火把节的诗歌也较多。《云南图经志》卷七:“云披红日恰含山,列炬参差竞往还,万杂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杨慎:“松炬荧荧宵作午,星回令节传今古。”又《星回节》:“忽见庭花折刺桐,故园珍树几燃红,年年六月星回节,长在天涯客路中。”张汉《星回节诗》:“匝地散流星,缘树燎椽烛;是日迎武乡,宵光耀人目。髡濮古遗封,今日沿成俗。……”
15
二、关于彝族火把节的文献记载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之有文字记载,最早应是元代李京《云南志略》:“每岁以腊月二十四日祀祖,如中州之上冢礼。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天,小儿各持松明之,相烧为戏,谓之驱禳。”火把节之盛,应在明、清之际。清代,乾隆《开化府志》卷九:倮倮“其六月廿四日夜,村寨田宅,悉燃火炬,名曰火把节,脍生肉食之,以此为献岁。”清乾隆年间吴大勋《滇南闻见录》“火把节”条云:“六月二十四日为火把节,每家具木柴几许门首,各自点亮,又皆手擎一枝,游行聚于一处,群相欢笑,衙门中亦办送。二十五日,乡民聚火把于田间,加以草杆焚之,以祈丰年。通宵皆然,而迤西尤盛。昔闻南诏并五诏,诱至一家,围而焚之,乃二十
民国《西昌县志》卷十二:“阴历季夏六月二十四日,为倮族火把节。火把者,松柴细竹野蒿所制之火炬也。大者粗数围,长数尺,或及丈,植地上,小者可以手执之。倮夷于此节,每村共醵金购老牛一,于先一日夜半椎杀之,椎时每家出小火把一环围吼。至过节日烹其牛,合村聚宴,吹箫管,弹耳琴,唱歌跳舞为乐,谓之跳锅庄,日夕每家出大火把一,植门外燃之,另执较小者,行绕所耕种之田地间,且行且舞,以祈丰年。至第三日,则扫集火把之炭渣,以酒肉远送之,大抵过年则一家自宴,过节则一村合宴焉。”
民国《马关县志》卷二:倮倮“夏历六月二十四为火把节,是夜燃火炬,击羊皮鼓,绕行田亩以及园圃、果树,谓光照所及,则收获丰而虫害少。照毕陈酒脯,集男女行歌互答,进酒为欢”。民国《思茅县地志》:“……倮倮等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度岁,牛,男女杂处,携手成围,,,[3]
尽欢乐。”
选一棵松柱,并用松枝和干柴层层围成一个巨大的宝塔式火把,上面插花挂果,有的还插着写有“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等字样的红绿彩旗。晚饭后,锣声、号声一响,男女老幼便端着米酒、炒豆等食品汇集广场,大家点燃火把,并用松香粉扑撒火把,顿时光焰冲天。老人们举杯畅饮,谈古论今;年轻人围着火把翩翩起舞,纵情歌唱,尽兴欢乐。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以祭神祭天、祈年丰收、送邪恶为主要风俗内容。近年来,随着傩文化研究的兴起,云南省禄丰县高峰乡火把节傩仪也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由于交通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而很少受外界文化的影响,全乡大部分的彝族,仍过着一种原始、古朴而又神秘的生活富、系统严谨、保存完整,、避邪驱鬼、送火把。
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许多彝区火把节的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它必将成为更能反映文化习俗的重要节日。
31火把节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三、11彝族史诗《梅葛》说:“地上没有火,天上龙王想办法,三串小火镰,一打两头着,从此人类有了火。”火与彝族生产、生活的关系极大,特别是彝族大部分都居住在高山地区,刀耕火种,防寒和御兽都离不开火。如防止野兽糟蹋庄稼,常常是晚上在庄稼旁燃起大火吓唬野兽,所以在彝族文化中强烈地表现出浓郁的火文化特点。这种现象表现在过火把节、祭
[4]祀火、火禁忌等行为上。
火把节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它是一种不同于学校教育,又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教育实践活动。集中的、系统的、正规的学校教育虽然能促进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但是无法顾及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相对而言,在火把节期间都要举行歌舞竞技比赛等活动,而在准备、表演、宣传的过程中,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达到了教育功能,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作为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过程。
彝族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丰富多彩,风格独特,有飞石索、顶头、顶扁担、抢烧鸡、绵羊拉绳、武术等项目。此外,还要举行摔跤、斗牛、跳乐等活动,其中不乏教育意义。这些活动,不仅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动因,而且在促进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和创造性,所以从文化传承上来说,火把节是一种实际的、大众的、前进的和有历史联系的社会教育活动。人们在游娱之中,借助健、力、美融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展现了一个人的体魄、体力、气质、胆量与智慧等。
41火把节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
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的认识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彝族人民已认识到火是可为人类服务的,并成了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因而对火怀着感激之情并加以崇拜。但是,火也是一把双刃剑,火一旦失去控制,就会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因而人们一方面在使用火,一方面也在思索:如何去尊重它,让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该怎样做才不会触犯它,不使它发怒,不给人类带来灾难。这样一来,火一下子从一个实体的自然物,变成了似乎像人一样是由其思想和感情来支配行动的“灵”物了。他们认为凡是火所做的好事和坏事,都是火的“灵”在起作用,火具有博大的威力,甚至认为火是人类无法抗拒的,所以用火驱鬼除邪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21火把节反映了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
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集中在火把节期间进行,使彝族文化和彝族风情得到了集中展示。在许多彝区,火把节期间,家家门前都要竖一个火把。通常16
会经济的发展
火把节是一种由彝族先民创造,并不断传承到今天的重要习俗,历史上,它是彝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今天,它无疑已成了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在以民族文化为内涵,旅游业为依托的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火把节在许多彝区以文化资源形态,积极进入旅游业市场,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形式和载体,促进了当地旅游业乃至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在楚雄彝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中,大型演唱会———“祥和之夜”成了“火把节”的亮点。其主题为和谐、祥和、欢乐、祝福,充分体现了彝州各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整个火把节活动高潮迭起、异彩纷呈。节日期间,国内外游客以及投资商蜂拥而至,火把节成了吸引各方人士前来观光旅游和洽谈贸易的盛大节日。
实践证明,火把节是节日文化多文化质体的复合体。在“节日”的环境里,火把节得以大规模全方位的聚集与发散,并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作品交易会等各种活动,商品大市场,发挥。“民族文
化资本”,并且与现代文化、市场经济有机地嵌合在一起,达到了“文化场域中的权利在经济场域中的价值实现”,使火把节形成与政治、经济、娱乐、旅游为一体的节日。
总之,火把节是具有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的彝族的盛大节日,它不仅负载着彝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彝族的生活方式,拢聚着彝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而且,随着时代发展、民族进步、不断传承与变迁,通过与市场经济和旅游业的融合,火把节已成为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又保持了民族特色的多功能节日。
[参考文献]
[1] 何琼1[M]:民族出版社,20041[2]贤中史:云南人民出版
[3] [M]1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1 白兴发1彝族文化史[M]1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
ABriefDiscussiononTorchFestivaloftheYipeople
anditsCulturalConnotations
ZHOUHong
(YunnanInstituteofNationalityResearch,Yunn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031,China)Abstract:TorchFestivaloftheYipeoplehasalonghistoryandwideinfluence.ThisFestival,suggestingfireworshipandreflectingrichandcolorfulculturalcustomsofYi,functionstopasstraditionalculture,educatedescendantsandpromotethedevelopmentsofculturalindustry.
Keywords:theYiPeople;TorchFestival;origin;culturalconnotations
17
火把节习俗篇九:八年级上欣赏《火把节》等
火把节习俗篇十:韩江彝族火把节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