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反思

| 汉语四六级 |

【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反思篇一: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反思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反思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通过“瓶吞鸡蛋”的魔术表演创设一种探究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整节课的探究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认识到大气压力的存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分三个步骤进行递进式教学,引导学生切实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1、以吸盘为例,引导学生初步到“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2、进一步“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认识到大气压力不仅存在而且大得惊人。一是直接经验,用手拉吸盘。二是间接经验,关于《马德堡半球实验》。3、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并认识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结束部分,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瓶吞鸡蛋”的魔术表演,既检验了学习效果,又验证了课前的猜测,首尾照应。在此基础上,把实验进行拓展:怎么把瓶子里的鸡蛋弄出来,既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一举两得。

通过本节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动态生成,调动丰富情感,就能唤起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思维,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从而走进探究的海洋,放飞科学的梦想!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反思篇二:让动态生成绽放精彩——《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反思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反思篇三:瓶吞鸡蛋的秘密的教案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和猜测;能利用简单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

2、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课前准备:1、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集气瓶、白纸、火柴、镊子

2、一块有机玻璃、两个橡胶吸盘

3、两个水杯、两块纸板、凉水

4、热水、脸盆、能垫高的物体(便于学生观察)

分组材料:钢笔、滴管、注射器、水杯、纸板等

学习重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学习难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教学过程:

一、表演魔术:瓶吞鸡蛋,设疑激趣。

师: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如果表演成功,你觉得还不错,给老师一点鼓励。 (出示: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把鸡蛋放在瓶口处)

师:谁上来用手按一按鸡蛋,看能不能把它按进瓶里,但不能把鸡蛋弄碎。 生:瓶口太小,鸡蛋根本进不去。

师:老师不用手按,就有办法能让鸡蛋掉进瓶子,你信吗?

生:不信。

师:请大家注意看老师表演的魔术(点燃一张纸放进瓶子,迅速把鸡蛋小口朝下放在瓶口,鸡蛋很快进入瓶子)

生:哇!太神奇了!(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掌声。这个魔术有趣吗?

生:太有趣了!

师:你看到什么了?什么地方有趣?

生:我看到鸡蛋一点一点地被吞进了瓶子,好象瓶子里有一种往里吸的力量。 师: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生:我认为可能跟燃烧的纸有关,因为老师把燃烧的纸投进瓶子后,鸡蛋才被吸进去的。

师:你很会推理。

生:我给他补充一点,纸的燃烧把瓶子里的氧气用完了,所以我觉得可能跟空气有关。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想象力也很丰富,那到底是谁跟了鸡蛋一个力呢,是空气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瓶吞鸡蛋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认识大气压力

1、以吸盘为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师:(出示:橡胶吸盘)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怎么用?

生:这是吸盘,能吸在玻璃或是墙上,在上面挂东西。

师:那怎么用呢?谁来演示一下。(出示一块有机玻璃,让生演示)

师:我这还有一个吸盘,我也试试,(把吸盘轻轻地放在玻璃上,故意不用力按)怎么吸不住啊?(流露疑惑的神情)

生:老师,你得用力按吸盘才行。

师:噢,我试试看(用力按吸盘)哎,还真吸住了。

师:用力按才能吸住,轻轻地放上去根本吸不住,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对比看看两个吸盘有什么不同?跟空气有什么关系?

生:第一个吸盘下有空气,就不能吸在玻璃上;第二个吸盘下没有空气,就能紧紧地吸在玻璃上。我觉得和空气有关,到底什么原因我说不清楚。

师:那老师讲给大家听。

①我们周围到处充满了空气,我们地球的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得空气,有多厚呢,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我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大气是有重量的,所以在空气中的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一种无形的压力,这就是大气压力。(副板书)②(指吸住的吸盘)吸盘下没有空气了,也就没有了大气压力,而吸盘外面还受到大气的压力,所以吸盘不是吸在玻璃上的而是被大气压力“压”在玻璃上的。(指没吸住的吸盘)吸盘下有空气,外面也有空气,两种大气压力相互抵消平衡了,所以也就吸不住了。

2、进一步“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

师:我们来感受一下大气压力有多大。我们班谁的力气最大?让大力士来试试。(生上台用力拉吸住的吸盘,拉不动)

师:感觉怎么样?

生:吸的太紧了,根本拉不动。

师:不光是吸盘,凡是在空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力。你知道吗,其实每个人受到的大气压力大约有20多吨重呢?你信吗?

生:不信。

师:为什么不信,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怎么感觉不到呢,再说,如果真有20多吨的话,人怎么没被压扁呢? 生:笑

师:说的很有道理。不光大家不信,300多年前的人们也不相信。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看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关于《马德堡半球实验》,见附件) 师: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这个实验的名字叫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一个很著名的实验 生:我知道大气压力特别大,大得惊人。

生:球内外的大气压力平衡的情况下就感受不到大气压力,要想感受到大气压力,就要想办法让球内外的大气压力不平衡了。

师:故事中格里克是怎么使球内外的大气压力不平衡的?

生: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 师:同学们真棒,收获这么多。如果老师给你提供一些实验材料,你能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大气压力吗?

生:能!

3、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并认识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教师提供的材料有:钢笔、滴管、注射器等,学生自由选择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研究,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

生1:钢笔管的里面和外面都有空气,大气压力相平衡,所以吸不进水。如果用手捏一下钢笔管,里面的压力就变小了,里面和外面的压力就不平衡了,所以一松手,墨水就吸进来了,实际上墨水是被外面的大气压力“压”进来的。 生2:滴管

生3:注射器

生4:一个杯子里装满水后在杯口盖一块纸板,如果倒扣过来,纸板不会掉下来。因为杯子里装满了水,没有空气,也就没有大气压力,杯子内外的大气压力不平衡,杯子外面的大气压力大,是大气压力把纸板给托住了。

师:我觉得他用的这个“托”字很准确,那你觉得大气压力是朝哪个方向的? 生:大气压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师:大气压力的方向只是向上的吗?其他组还有什么发现?

生:大气压力的方向也有向下、向左、向右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演示:杯子口朝左、右纸板都掉不下来,所以我们觉得大气压力的方向也有向下、向左、向右的。

生:我觉得“上下左右”也不正确,应该是四面八方。

师:四面八方?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演示:让杯子慢慢地转一圈,纸板也没掉下来,这就说明大气压力应该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师:你提出的这个想法很有价值,你真棒!

三、解释魔术表演,揭示其中的秘密

师:现在回头想想老师表演的魔术,是什么原因使鸡蛋进入瓶子的?

生:是大气压力,燃烧的纸投进瓶子,里面的氧气很快燃烧没了,里面的大气压力就变得比外面小了,鸡蛋是被大气压力压进瓶子的。

四、实验拓展,学以致用

师:这节课马上就结束了,瓶子里的鸡蛋怎么弄出来呀?

生:捣碎后取出来

师:(笑)太简单了吧。能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吗?想想看。

生:一要让瓶口朝下,二得想办法让瓶子里的大气压力变大,不过我还没想出好的办法

师:其实你的思路已经很清晰了,那怎么让瓶子里的大气压力变大呢?大家看看老师带来的器材,看什么能派上用场。

生:用热水往瓶子上浇,瓶子里的空气就会膨胀,大气压力就会变大。不知道行不行?

师:那你来试试,老师来帮你。(师帮学生往瓶子底部倒热水,鸡蛋从瓶口掉出来)

生:(兴奋地表情)我成功了!

师为学生鼓掌

五、课后反思:

认识到大气压力的存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分三个步骤进行递进式教学,引导学生切实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1、以吸盘为例,引导学生初步到“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2、进一步“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认识到大气压力不仅存在而且大得惊人。一是直接经验,用手拉吸盘。二是间接经验,关于《马德堡半球实验》。3、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并认识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结束部分,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瓶吞鸡蛋”的魔术表演,既检验了学习效果,又验证了课前的猜测,首尾照应。在此基础上,把实验进行拓展:怎么把瓶子里的鸡蛋弄出来,既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一举两得。

通过本节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动态生成,调动丰富情感,就能唤起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思维,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从而走进探究的海洋,放飞科学的梦想!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反思篇四:教育部参赛《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设计杨洁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杨 洁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反思篇五:16、瓶“吞”鸡蛋的秘密doc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能对研究过程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

教学准备:

玻璃杯、硬纸板、吸盘、火柴、熟鸡蛋、广口瓶、吸管、注射器等。 教学过程:

一、魔术表演,提出问题

师:老师带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瓶“吞”鸡蛋。板书:瓶“吞”鸡蛋。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煮鸡蛋,现在老师把鸡蛋放在广口瓶上,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鸡蛋大,瓶口小,鸡蛋没有掉下去。)

师:哪位同学把鸡蛋按一下,看能按下去吗?(生按,不能按下去。)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很大的力也没把鸡蛋按下去,现在老师通过魔术表演瓶“吞”鸡蛋(指板书),让广口瓶把鸡蛋给吞下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师操作:把燃烧的纸条放进瓶里,鸡蛋就掉下去了。

师:那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一定想知道广口瓶为什么能把鸡蛋吞下去?)

师: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当老师把燃烧的纸条放进广口瓶内,广口瓶就把鸡蛋给吞下去了,这里面到底蕴涵着什么秘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瓶“吞”鸡蛋的秘密。——板书:的秘密

二、猜测瓶“吞”鸡蛋的秘密

师:首先让我们来猜一猜,广口瓶之所以能把鸡蛋吞下去,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师:是瓶子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生讨论后猜测(可能和空气有关)。

师:好,刚才同学们对瓶“吞”鸡蛋作出了自己的猜测,那到底是不是就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和空气有关,是空气给了鸡蛋一个力,把鸡蛋给推下去的呢?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空气是不是真的具有这种本领:能够产生一种力量。来,看看实验盘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

(玻璃片、纸片,注射器、饮料瓶、吸盘、食盐水瓶、胶囊、吸管、小管子。)

三、制定实验操作计划

师:实验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该怎样充分利用这些实验材料来玩一玩证明空气是不是具有一种力量。小组内商量商量。

师:商量好了吗?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锦囊妙计告诉大家?

生可能答:1、在杯子里装满水,压上硬纸片,然后倒过来,看看纸

片和水会不会掉下来。

2、用吸盘使劲在玻璃上一按,看看吸盘能不能吸在玻璃上。

3、在食盐水瓶里装满水,用橡皮塞塞住,插上吸管吸水,看能不能吸到水。

4、用注射器吸水,把活塞向外一拉,看看吸到的水会不会流下来。

5、在饮料瓶里装上矿泉水,用吸管吸一吸,体验一下是怎样吸到水的。

6、用胶囊吸手背……

师: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要被玻璃割伤手。

2、不要把水洒在别人衣服上。

3、不要打碎器皿,防止刺伤。

4、不要把水洒在桌面上,影响其他的实验效果.

5、在做吸水实验一定要用矿泉水来做,因为矿泉水比较干净、卫生。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好好玩一玩,来体验体验吧!

四、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小组长要做好分工,选出记录员、汇报员,当然这两位同学也可以当实验员,小组长过来把记录档案领回去,随时将你们的玩法和发现记录下来。

生自由玩,师巡视。(约8分钟)

五、汇报交流实验成果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把实验成果放在桌子上,汇报一下你们的收获。

(生举手,指一生上台)

1、把吸盘使劲往玻璃上一按,发现用很大的力才能把吸盘和玻璃分开。

2、杯子吸纸片,发现倒过来,纸片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下来。

3、食盐水瓶吸水,发现怎么吸也吸不到水

4、瓶口没有瓶塞,一吸吸管,把吸管里的空气吸出来,水就在大气力量的作用下压入到我的口中。

5、用注射器吸水,往外拉活塞,吸到水,发现水没有流下来。

6、一捏胶囊,把里面的气体捏出来,就在大气力量的作用下,紧紧地推在皮肤上……

师:刚才我们汇报和演示了这么多玩法以及发现,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所有这些实验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小组内展开讨论并汇报。(共同的特点是:①都受到了大气的力量。②里面的空气都被挤出来。)

师:当物体内的空气减少或被排出以后,这个物体会很明显的受到来自大气的一个很大的作用力,这个很大的作用力,在科学上我们称为大气压力。(板书:大气压力)

六拓展延伸

师:结合着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同学们说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拿一个吸盘吸玻璃演示转换不同的角度)比如说吸盘吸玻璃,现在平放,转换角度:90度、180度、一圈,吸盘还是牢牢的吸在玻璃上,这说明方向是怎样的?(板书:大气压力

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师:(总结)刚才,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指板书)知道了空气中存在着大气压力,而且还知道了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对于大气压力的验证,在300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人们相信大气压力的存在,曾经设计了一个伟大的实验,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

师:总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个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那空气中为什么会存在着大气压力呢?大气压力与地面高度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看一下课本上给我们提供的资料。

师:展示课本资料。(小资料)谁来读?

小资料:

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因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师:通过这则资料,让我们对大气压力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现在,同学们知道瓶“吞”鸡蛋的秘密了吧?

(是因为把点燃的纸条放进广口瓶内,因为纸团燃烧需要氧气,所以广口瓶内的空气减少,里面的大气压力减小了,鸡蛋在外面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入广口瓶内。)

师:看来瓶“吞”鸡蛋的秘密,我们确实解决了,其实,利用大气压力,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反思篇六:《瓶吞鸡蛋的秘密》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和猜测;能利用简单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

2、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学习难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教具学具】

1、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集气瓶、白纸、火柴、镊子

2、一块有机玻璃、两个橡胶吸盘

3、两个水杯、两块纸板、凉水

4、热水、脸盆、能垫高的物体(便于学生观察)

分组材料:钢笔、滴管、注射器、水杯、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表演魔术:瓶吞鸡蛋,设疑激趣。

师: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如果表演成功,你觉得还不错,给老师一点鼓励。 (出示: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把鸡蛋放在瓶口处)

师:谁上来用手按一按鸡蛋,看能不能把它按进瓶里,但不能把鸡蛋弄碎。 生:瓶口太小,鸡蛋根本进不去。

师:老师不用手按,就有办法能让鸡蛋掉进瓶子,你信吗?

生:不信。

师:请大家注意看老师表演的魔术(点燃一张纸放进瓶子,迅速把鸡蛋小口朝下放在瓶口,鸡蛋很快进入瓶子)

生:哇!太神奇了!(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掌声。这个魔术有趣吗?

生:太有趣了!

师:你看到什么了?什么地方有趣?

生:我看到鸡蛋一点一点地被吞进了瓶子,好象瓶子里有一种往里吸的力量。

师: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生:我认为可能跟燃烧的纸有关,因为老师把燃烧的纸投进瓶子后,鸡蛋才被吸进去的。

师:你很会推理。

生:我给他补充一点,纸的燃烧把瓶子里的氧气用完了,所以我觉得可能跟空气有关。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想象力也很丰富,那到底是谁跟了鸡蛋一个力呢,是空气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瓶吞鸡蛋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认识大气压力

1、以吸盘为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师:(出示:橡胶吸盘)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怎么用?

生:这是吸盘,能吸在玻璃或是墙上,在上面挂东西。

师:那怎么用呢?谁来演示一下。(出示一块有机玻璃,让生演示)

师:我这还有一个吸盘,我也试试,(把吸盘轻轻地放在玻璃上,故意不用力按)怎么吸不住啊?(流露疑惑的神情)

生:老师,你得用力按吸盘才行。

师:噢,我试试看(用力按吸盘)哎,还真吸住了。

师:用力按才能吸住,轻轻地放上去根本吸不住,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对比看看两个吸盘有什么不同?跟空气有什么关系?

生:第一个吸盘下有空气,就不能吸在玻璃上;第二个吸盘下没有空气,就能紧紧地吸在玻璃上。我觉得和空气有关,到底什么原因我说不清楚。

师:那老师讲给大家听。

①我们周围到处充满了空气,我们地球的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得空气,有多厚呢,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我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大气是有重量的,所以在空气中的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一种无形的压力,这就是大气压力。(副板书)②(指吸住的吸盘)吸盘下没有空气了,也就没有了大气压力,而吸盘外面还受到大气的压力,所以吸盘不是吸在玻璃上的而是被大气压力“压”在玻璃上的。(指没吸住的吸盘)吸盘下有空气,外面也有空气,两种大气压力相互抵消平衡了,所以也就吸不住了。

2、进一步“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

师:我们来感受一下大气压力有多大。我们班谁的力气最大?让大力士来试试。(生上台用力拉吸住的吸盘,拉不动)

师:感觉怎么样?

生:吸的太紧了,根本拉不动。

师:不光是吸盘,凡是在空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力。你知道吗,其实每个人受到的大气压力大约有20多吨重呢?你信吗?

生:不信。

师:为什么不信,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怎么感觉不到呢,再说,如果真有20多吨的话,人怎么没被压扁呢? 生:笑

师:说的很有道理。不光大家不信,300多年前的人们也不相信。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看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关于《马德堡半球实验》,见附件) 师: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这个实验的名字叫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一个很著名的实验 生:我知道大气压力特别大,大得惊人。

生:球内外的大气压力平衡的情况下就感受不到大气压力,要想感受到大气压力,就要想办法让球内外的大气压力不平衡了。

师:故事中格里克是怎么使球内外的大气压力不平衡的?

生: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 师:同学们真棒,收获这么多。如果老师给你提供一些实验材料,你能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大气压力吗?

生:能!

3、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并认识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教师提供的材料有:钢笔、滴管、注射器等,学生自由选择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研究,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

生1:钢笔管的里面和外面都有空气,大气压力相平衡,所以吸不进水。如果用手捏一下钢笔管,里面的压力就变小了,里面和外面的压力就不平衡了,所以一松手,墨水就吸进来了,实际上墨水是被外面的大气压力“压”进来的。 生2:滴管

生3:注射器

生4:一个杯子里装满水后在杯口盖一块纸板,如果倒扣过来,纸板不会掉下来。因为杯子里装满了水,没有空气,也就没有大气压力,杯子内外的大气压力不平衡,杯子外面的大气压力大,是大气压力把纸板给托住了。

师:我觉得他用的这个“托”字很准确,那你觉得大气压力是朝哪个方向的? 生:大气压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师:大气压力的方向只是向上的吗?其他组还有什么发现?

生:大气压力的方向也有向下、向左、向右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演示:杯子口朝左、右纸板都掉不下来,所以我们觉得大气压力的方向也有向下、向左、向右的。

生:我觉得“上下左右”也不正确,应该是四面八方。

师:四面八方?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演示:让杯子慢慢地转一圈,纸板也没掉下来,这就说明大气压力应该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师:你提出的这个想法很有价值,你真棒!

三、解释魔术表演,揭示其中的秘密

师:现在回头想想老师表演的魔术,是什么原因使鸡蛋进入瓶子的?

生:是大气压力,燃烧的纸投进瓶子,里面的氧气很快燃烧没了,里面的大气压力就变得比外面小了,鸡蛋是被大气压力压进瓶子的。

四、实验拓展,学以致用

师:这节课马上就结束了,瓶子里的鸡蛋怎么弄出来呀?

生:捣碎后取出来

师:(笑)太简单了吧。能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吗?想想看。

生:一要让瓶口朝下,二得想办法让瓶子里的大气压力变大,不过我还没想出好的办法

师:其实你的思路已经很清晰了,那怎么让瓶子里的大气压力变大呢?大家看看老师带来的器材,看什么能派上用场。

生:用热水往瓶子上浇,瓶子里的空气就会膨胀,大气压力就会变大。不知道行不行?

师:那你来试试,老师来帮你。(师帮学生往瓶子底部倒热水,鸡蛋从瓶口掉出来)

生:(兴奋地表情)我成功了!

师为学生鼓掌

五、课后反思: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通过“瓶吞鸡蛋”的魔术表演创设一种探究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整节课的探究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认识到大气压力的存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分三个步骤进行递进式教学,引导学生切实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1、以吸盘为例,引导学生初步到“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2、进一步“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认识到大气压力不仅存

在而且大得惊人。一是直接经验,用手拉吸盘。二是间接经验,关于《马德堡半球实验》。3、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并认识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结束部分,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瓶吞鸡蛋”的魔术表演,既检验了学习效果,又验证了课前的猜测,首尾照应。在此基础上,把实验进行拓展:怎么把瓶子里的鸡蛋弄出来,既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一举两得。

【使用说明】

本节课我以“想、看、做、说”四个字为主线,大胆放手,步步为营,循序渐进,水到渠成,让学生有话敢说,有东西可学,自由地去想,研究性地去学。让学生顺着梯子一步一步地爬上去,自己去发现、去探究溶解的秘密。溶解是比较常见的生活现象,相信学生会用科学的眼睛去观察,会有他们独到的发现。 本课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到水能溶解物质的特性,让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的概念。选取的物质是都是学生常见的。在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积极性也很高。当学生在经历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实验验证——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的过程后,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便在这样的积累中沉淀起来。学生喜欢做实验,喜欢动手,在今后的科学教学中,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动手,那么学生的感官和思维都会活跃起来。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反思篇七:学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1

2

3

4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反思篇八:瓶吞鸡蛋的秘密的教案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和猜测;能利用简单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

2、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课前准备:1、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集气瓶、棉花、火柴、镊子

2、一块有机玻璃、两个橡胶吸盘

分组材料:滴管、注射器、广口瓶、纸板、玻璃片、吸盘挂钩、水槽、凉水等

学习重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学习难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小小的礼物,第一件礼物就是一个谜语,请看大屏幕:看不见,摸不着;没气味,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植物动物离不了。知道是什么吗?

生:空气。

师:对,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和空气有关。想知道第二件礼物是什么吗? 生:想知道。

师 :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礼物的期盼共同走进科学课堂。来,上课。(师生问好)

一、表演魔术:瓶吞鸡蛋,设疑激趣。

师:老师带给同学们的第二件礼物是小魔术表演瓶“吞”鸡蛋。板书:瓶“吞”鸡蛋。

老师这儿有一个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煮鸡蛋,现在老师把鸡蛋放在广口瓶上,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鸡蛋大,瓶口小,鸡蛋没有掉下去。

师:哪位同学过来把鸡蛋按一下,看能按下去吗?(生按)

师:按下去了吗?

生:没按下去。

师:你再来按一下?

师:还是没有按下去。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很大的力也没把鸡蛋按下去,现在老师通过魔术表演瓶“吞”鸡蛋(指板书),让广口瓶把鸡蛋给吞下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师操作)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老师把燃烧的棉花放进瓶里,鸡蛋就掉下去了。

生:我看到瓶子把鸡蛋给吞下去了。

师:对呀,那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想知道广口瓶为什么能把鸡蛋吞下去?

生:我想知道瓶吞鸡蛋的秘密。

师:老师听出来了,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当老师把燃烧的棉花放进广口瓶内,广口瓶就把鸡蛋给吞下去了,那么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生:我认为可能跟燃烧的纸有关,因为老师把燃烧的纸投进瓶子后,鸡蛋才被吸进去的。 师:你很会推理。

生:我给他补充一点,纸的燃烧把瓶子里的氧气用完了,所以我觉得可能跟空气有关。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想象力也很丰富,那到底是谁跟了鸡蛋一个力呢,是空气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瓶吞鸡蛋的秘密”。——板书:的秘密

二、探究活动:认识大气压力

1、以吸盘为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师:(出示:橡胶吸盘)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怎么用?

生:这是吸盘,能吸在玻璃或是墙上,在上面挂东西。

师:那怎么用呢?谁来演示一下。(出示一块有机玻璃,让生演示)

师:我这还有一个吸盘,我也试试,(把吸盘轻轻地放在玻璃上,故意不用力按)怎么吸不住啊?(流露疑惑的神情)

生:老师,你得用力按吸盘才行。

师:噢,我试试看(用力按吸盘)哎,还真吸住了。

师:用力按才能吸住,轻轻地放上去根本吸不住,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对比看看两个吸盘有什么不同?跟空气有什么关系?

生:第一个吸盘下有空气,就不能吸在玻璃上;第二个吸盘下没有空气,就能紧紧地吸在玻璃上。我觉得和空气有关,到底什么原因我说不清楚。

师:下面老师告诉大家:。

①我们周围到处充满了空气,我们地球的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得空气,有多厚呢,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我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大气是有重量的,所以在空气中的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一种无形的压力,这就是大气压力。(副板书)

②我们再来看这两个吸盘,(指吸住的吸盘)用力按吸盘,吸盘里面的空气被挤出来了,吸盘下就没有空气了,也就没有了大气压力,而吸盘外面还受到大气的压力,所以吸盘不是吸在玻璃上的而是被大气压力“压”在玻璃上的。(指没吸住的吸盘)吸盘下有空气,外面也有空气,两种大气压力相互抵消平衡了,所以也就吸不住了。

2、进一步“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

师: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大气压力有多大。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吸盘,大家试一下,感觉怎么样?

生:吸的太紧了,根本拉不动。

师:不光是吸盘,凡是在空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力。你知道吗,其实每个人受到的大气压力大约有20多吨重呢?你信吗?

生:不信。

师:为什么不信,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怎么感觉不到呢,再说,如果真有20多吨的话,人怎么没被压扁呢?

生:笑

师:说的很有道理。不光大家不信,300多年前的人们也不相信。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看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关于《马德堡半球实验》,见附件)

师: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这个实验的名字叫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一个很著名的实验

生:我知道大气压力特别大,大得惊人。

生:球内外的大气压力平衡的情况下就感受不到大气压力,要想感受到大气压力,就要想办法让球内外的大气压力不平衡了。

师:故事中格里克是怎么使球内外的大气压力不平衡的?

生: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

师:同学们真棒,收获这么多。如果老师给你提供一些实验材料,你能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大气压力吗?

生:能!

3、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并认识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师: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

生:我发现有广口瓶、纸片,滴管、注射器、水槽。

师:实验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先不要动桌子上的实验材料。现在,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呢?。

师:好,哪个小组先来说一下你们打算怎么做?

生:我想在杯子里装满水,压上硬纸片,然后倒过来,看看纸片和水会不会掉下来。 师:那如果纸片和水没有掉下来,会说明什么?

生;说明是大气给了这一力量,把水托住了。

生:我打算用注射器吸水,把活塞向外一拉,看看吸到的水会不会流下来。

师:老师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方法,那么在实验之前,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生:不要把水洒在别人衣服上。

生:不要打碎器皿,防止刺伤。

生:不要把水洒在桌面上。

师:老师再来补充一点:在做杯子吸纸片的实验时,注意杯子不要离开水槽,防止水洒在桌面上,影响其他的实验效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把实验成果放在桌子上,坐好,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真精神)。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玩的很开心,相信收获肯定也不少,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生举手,指一生上台)

师:(拍生的肩膀)老师说明一下:这个小组在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要注意认真倾听,你们小组还有哪些玩法和这个小组的玩法不一样,都听明白了吗?开始汇报。

生1:滴管的里面和外面都有空气,大气压力相平衡,所以吸不进水。如果用手捏一下滴管,里面的压力就变小了,里面和外面的压力就不平衡了,所以一松手,水就吸进来了,实际上水是被外面的大气压力“压”进来的。

生2:注射器

生3:一个杯子里装满水后在杯口盖一块纸板,如果倒扣过来,纸板不会掉下来。因为杯子里装满了水,没有空气,也就没有大气压力,杯子内外的大气压力不平衡,杯子外面的大气压力大,是大气压力把纸板给托住了。

师:我觉得他用的这个“托”字很准确,那你觉得大气压力是朝哪个方向的?

生:大气压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师:大气压力的方向只是向上的吗?其他组还有什么发现?

生:大气压力的方向也有向下、向左、向右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演示:杯子口朝左、右纸板都掉不下来,所以我们觉得大气压力的方向也有向下、向左、向右的。

生:我觉得“上下左右”也不正确,应该是四面八方。

师:四面八方?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演示:让杯子慢慢地转一圈,纸板也没掉下来,这就说明大气压力应该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师:你提出的这个想法很有价值,你真棒!

三、解释魔术表演,揭示其中的秘密

师:现在回头想想老师表演的魔术,是什么原因使鸡蛋进入瓶子的?

生:是大气压力,燃烧的纸投进瓶子,里面的氧气很快燃烧没了,里面的大气压力就变得比外面小了,鸡蛋是被大气压力压进瓶子的。

四、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看来瓶“吞”鸡蛋的秘密,我们确实解决了,其实,利用大气压力,不仅仅能让广口瓶“吞”鸡蛋,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利用了大气压力的原理。谁能举例说明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生:吸盘挂钩。

生:钢笔吸墨水。

师:还有吗?

……

师:老师这儿也搜集了一些大气压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图片)。

五、拓展与创新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拿瓶子和鸡蛋),鸡蛋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广口瓶“吞”下去了,那么你有什么办法,在保证瓶和鸡蛋都完整无损的前提下,让广口瓶把鸡蛋再“吐”出来呢?老师把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思考,好吗?下课。

五、课后反思: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通过“瓶吞鸡蛋”的魔术表演创设一种探究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整节课的探究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认识到大气压力的存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分三个步骤进行递进式教学,引导学生切实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1、以吸盘为例,引导学生初步到“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2、进一步“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认识到大气压力不仅存在而且大得惊人。一是直接经验,用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反思篇九: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设计

《“瓶吞鸡蛋”的秘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2)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努力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的探究精神,能主动完成实验,专注地参与讨论,培养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并能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实验材料:集气瓶、熟鸡蛋、火柴、酒精棉球、镊子、塑料水槽;小集气瓶、、水、硬纸片、吸盘6个;塑料水槽共6套。

师:大抹布,生所有材料一套。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你们是几班的?看我们班的同学多精神,你了解老师吗?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真善于观察,老师很喜欢你们,愿意和老师做朋友吗?刘谦大家熟悉吗?老师刚从他那学了两手,大家想看吗/

(一)倒置水杯

这是一个空玻璃杯子,这是一个纸板,我把纸板盖在杯子上,纸板会掉下来吗?(生:会)

如果装满水,再盖上纸板倒过来,看有什么发现?

一、魔术表演,提出问题。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集气瓶,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老师把鸡蛋放在集气瓶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鸡蛋被卡住了。

(师指着瓶子说)我有办法让这个瓶子自己把鸡蛋吞下去,你信不信?(不信)

请你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师表演瓶吞鸡蛋

你看到了什么?你来说

生:我看到鸡蛋一点一点地被吞进了瓶子,好象瓶子里有一种往里吸的力量。(请坐)

师;你注意到老师是怎样做的吗?

生把点燃的棉球放进瓶内.

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

鸡蛋为什么会掉进集气瓶里。

这是你的看法,你们有没有其它看法?

师:老师听出来了,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为什么把点燃的棉球放进瓶内瓶就把鸡蛋给吞进去了呢?这里面一定有秘密——这节课我就来探究瓶吞鸡蛋的秘密(板书:瓶吞鸡蛋的秘密)

二、猜测原因

其实不论是水杯能倒置还是瓶子把鸡蛋吞下去了,都有一定的秘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生:我猜可能和空气有关。(哪里面的空气?)

生:外界的空气有关。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师:谁再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认为可能是受了一个吸力。

师:那你认为这个看不见的、神秘的吸力可能来自于哪里呢? 生:来自于空气。

师:也就是说你认为是空气给了鸡蛋一个力,把鸡蛋给推下去是吗?

师:谁再来说说你的观点?

生:我也认为是空气给了鸡蛋一个力,把鸡蛋给推下去了。 师;你也同意他的观点。同学们还有其他的观点吗? 生:没有

师:同学们同意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好,刚才同学们对瓶“吞”鸡蛋作出了自己的猜测,那到底是不是就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和空气有关,是空气给了鸡蛋一个力,把鸡蛋给推下去的呢?

想亲自动手实验解开这个秘密吗?

三“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玩吸盘,玩中探究

师预设;1学生没打开时,帮助打开2、学生打开时表扬;看这位同学打来并做好了)

2、介绍材料

师:老师都给你们准备哪些材料?(吸盘)

(拿起一个学生的材料)这是一个吸盘和一块玻璃板,见过他吗/哪个地方见过?

生说:在玻璃上,在挂毛巾、挂衣服

师;平时吸在墙上,挂衣服挂毛巾的,生活中我们熟悉了,下面,再来玩一玩愿意吗?

生:愿意

3 师说要求

师:玩的同时,还有几个小任务,希望你们在玩一玩的同时,看一看,想一想,请看大屏幕(屏幕出示要求)

玩一玩:将吸盘轻轻地放在玻璃表面,能吸在上面吗?将吸盘紧紧放在玻璃表面,能吸在上面吗?

看一看:如果吸盘能吸在玻璃片上,观察吸盘形状有什么变化? 想一想:前后两次吸盘里的空气有什么变化?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玩一玩好不好?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开始吧/

4、学生实验操作教师指导(对吸盘轻轻和紧紧吸得情况和形状进行指导,)

5、学生汇报

师:完成的同学请做好,有自己的发现了吗?那我检查一下,玩一玩:轻地放在玻璃表面,能吸在上面吗?(说吧不能)想法都一样

将吸盘紧紧放在玻璃表面,能吸在上面吗?(能)玩的非常好,看你们观察的怎样?如果吸盘能吸在玻璃片上,观察吸盘形状有什么变化?你来说

生:变扁了

师:谁还想补充一下?

生:变平了

师:是不是都看到这种现象呀?

生:是

师:吸盘形状变扁了,说明前后两次空气有什么变化?你来说 生:吸盘轻轻的放在上面,吸盘是鼓鼓的,里面有空气,紧紧地压在上面,说明里面没有空气?

师:空气去哪了?

生:被挤出去了

师:谁还想说?

生:空气被利用了

师:被谁利用了?

生:你的意思是吸盘被紧紧吸在一起,空气被挤跑了

师小结;刚才玩了玩,看到了紧紧吸在玻璃表面的吸盘形状的变化,想到了吸盘里面空气的变化空气被赶出去了,没有了,那下面以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反思篇十: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设计

16、《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设计

兖州市新兖镇中心小学 卢洪江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能对研究过程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愿意合作交流;关心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发明,关注与科技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

二、教学重点:

根据实验现象推理瓶吞鸡蛋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广口瓶、鸡蛋、纸条、课件

小组准备:杯子、硬纸片、吸盘、注射器、水槽。

四、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广口瓶)看,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出示煮熟的鸡蛋)这是什么?

2.谁有办法再不弄碎鸡蛋的情况下,把鸡蛋装进瓶子里? (学生猜想)

3.想看看老师有什么办法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表演“瓶吞鸡蛋”(板书:瓶吞鸡蛋。)

4.(展示广口瓶)里面有什么?(介绍做法)你猜会发生什么?(学生猜测。)

5.咱们验证一下。(演示)

6.看完后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提出问题。)

看来“瓶吞鸡蛋”的背后有着很大的秘密!(板书:的秘密)想不想研究一下?

二、大胆猜测,推理原因

1、通过刚才观察,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鸡蛋进到瓶子里的?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猜测原因

2、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更认同哪种说法?

3、好,刚才同学们对瓶“吞”鸡蛋作出了自己的猜测,那到底是不是就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和空气有关,是空气给了鸡蛋一个力,把鸡蛋给推下去的呢?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空气是不是真的具有这种本领:能够产生一种力量。来,看大屏幕。

三、探究实验,感受大气压力

1、投影分别出示吸盘、注射器、杯子和硬纸片。

2、玩过吗?怎么玩?(讨论、汇报)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指生回答)

3、投影出示(温馨提示)。

4、(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交流

请同学们停下来,把实验器材放在桌子上,坐好,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真精神)。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玩的很开心,相信收获肯

定也不少,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生举手,指一生上台)

①吸盘实验 ②注射器吸水实验 ③杯子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实验 (师接过来继续演示,空气给了纸片和水这个力量的方向是怎样的?(四面八方)

6、刚才我们汇报和演示了这么多玩法以及发现,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这几个实验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7、小组内展开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

生:共同的特点是:①都受到了大气的力量。②里面的空气都被挤出来。

师:对,正如同学们所说,当物体内的空气减少或被排出以后,这个物体会很明显的受到来自大气的一个很大的作用力,这个很大的作用力,在科学上我们称为大气压力。 板书:大气压力

8、关于大气压力,德国马德堡市市长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奥托格里克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想看看吗?(观看视频)

四、总结应用,拓展提升

1.大气压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资料卡:出示大气压力产生的原因)。

2.既然大气压力就存在于我们周围,那你有没有发现生活当中利用大气压力的例子呢?

3.小结:在生活中,大气压力有很多用途,老师也发现一些大气压力的应用,一起来看看。(出示投影)

4、学完这课,让我们一起揭开“瓶吞鸡蛋的秘密”的神秘面纱,谁来说说。

5、最后,老师再来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瓶“吐”鸡蛋,板书:瓶“吐”鸡蛋,我们知道(拿瓶子和鸡蛋),鸡蛋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广口瓶“吞”下去了,有什么办法,在保证瓶和鸡蛋都完整无损的前提下,让广口瓶把鸡蛋再吐出来呢?想不想看老师表演?

老师不表演了,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思考,找出方法,下节课请同学们来表演小魔术瓶“吐”鸡蛋,好吗?(整理器材)下课。 板书设计: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 大气压力 ↘ ↙ 四面八方 空气能够产生一种力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20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