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松江区语文二模

| 汉语四六级 |

【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2015松江区语文二模篇一:上海市2015年松江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5年松江区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

初三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5. 4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7题。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39分)

(一)默写(15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钱塘湖春行》)

2. ,却疑春色在邻家。 (《雨晴》)

3.荡胸生层云, 。 (《望岳》)

4.酿泉为酒, 。 (《醉翁亭记》)

5. ,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下列与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雨后秋山 B.明月清泉 C.浣女归舟 D.王孙惜花

7.诗歌表现了诗人 的生活理想。(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8.甲文选自课文《 》,乙文的作者是 (人名)。(2分)

9. 甲乙两段文字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在内容上却可互补。乙文所叙述的 的事例正好印证了甲文所阐述的“ ”的道理。(6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①笑曰:“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

②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

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注释】①主事:官名,茹太素是人名。 ②恶:疑问代词,怎么。 ③微:无,没有。 初三语文 第1页 共4页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坐客为谁(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濂具以实对。

12.皇帝对宋濂的态度是有变化的,“密使人侦视”表现了他对宋濂的 ;而“ ”

这一细节则体现了他对宋濂的亲近。(3分)

13.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宋濂:坦诚公正 B.皇帝:知错能改

C.茹太素:善于进言 D.廷臣:趋炎附势 (2)有足采者( ) .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陶瓷与国画 ①陶瓷装饰瑰丽多彩,国画艺术繁花似锦。元、明、清以来,许多艺术家充分发挥陶瓷

传统艺术特长,结合运用国画的表现手法,创作了各种精美绝伦的陶瓷装饰。“青花”庄重大方,雅俗共赏;“古彩”色彩坚硬,强烈明快;“粉彩”粉润柔和,秀丽雅致。

②把国画艺术借鉴到陶瓷装饰上来,因其许多艺术手法适合多种陶瓷不同器型的装饰需

要,国画的艺术手法和精美的陶瓷材质róu和生辉,就形成了陶瓷装饰的独特语言。 ③古代长卷《清明上河图》和现代长卷《长江三峡》就是运用了散点透视法来构图,在

有限的画幅中表达了许多主题,是可以边走边看的山水长卷。在各种陶瓷器皿上,把在各个不同立足点的人所看到的东西都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正是运用了这种独特的手法。如不采用国画的散点透视构图,也就没办法使陶瓷上绘制的山水、人物等从不同角度看都是一幅完整的画面。

④计白当黑就是重视留白,力求使留出的空白成为画面的有机组成。许多陶瓷装饰家吸

收借鉴这种技法并逐步运用到陶瓷装饰上,一直到现在。当代“青花大王”王步先生就运用这种技法来画青花,力求水墨韵味,使景德镇陶瓷在装饰上别具一格。计白当黑这一国画艺术法则,在陶瓷装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⑤国画强调写意,强调“神在形似之外,形在神气之中”,陶瓷装饰中也运用这种技法。明代景德镇民间“青花”,画人,一个圆圈是头,一撇是发,两点是眼,倒转“人”字则是舞动的双手,再画两条上宽下窄的长线便是身躯和脚。这就是《婴戏图》中活泼多姿孩童的....

全部用笔,笔画虽少,却显得宁静、流畅、天真,富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在陶瓷器皿上运用..

这种写意手法,虽廖廖数笔,画面却充满神韵。

⑥陶瓷对国画的借鉴是客观存在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只有力求工艺材料和装饰技法上的创新,更好地把国画艺术运用到陶瓷装饰中,才能创作出更多的陶瓷艺术珍品。

14.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róu( )和

15. 陶瓷装饰借鉴了以下三种国画的表现手法:(6分)

(1) ;(2) ;(3) 。

16. 第⑤段详细介绍《婴戏图》的用笔,旨在说明 。 作者说《婴戏图》中的孩童是“活泼多姿”的,而装饰效果却是“宁静”的,其实两者 初三语文 第2页 共4页

并不矛盾,理由是 。(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文学的种子在冬天里播种

①在没有文学的年代里做文学的梦,灵魂是苍白的;在没有文学书籍的家庭里爱上文学,精神是饥渴的。我就是在不该爱上文学的时间里爱上了文学,在没有条件的环境中恋上了文学。

②1972年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仲夏并不像那个年代的政治那么炎热,各地中小学的复课势头与牧草一样复苏了,让人们多少又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有的家庭也壮着胆子,把藏掖了多年的文学书籍找了出来,让焦渴的心灵沐浴一点文学的滋润。

③我家邻居胡和吉利图,原是旗人民银行行长,“文革”一开始就被打倒了,下放到科右前旗的公社劳动改造。他是个读书人,家里还保存了一些没被抄走的书。他的女儿娜仁花是我初二时的同班同学,这是个黄头发、翘鼻子的女孩儿,天生就一副高傲的小公主样。我这个班级里的语文课代表,在她的眼里都是个“空皮囊”。她说我没看过一本真正的书,我...

不知她心中的真正的书是什么,我曾骄傲地告诉她,我看过有砖头厚的《艳阳天》、《虹南作战史》、《金光大道》,她差点把嘴撇到了耳根子,扭头就走了。

④那年秋天,她爸爸官复原职,调回城里当银行行长。搬家那天,我去帮忙。为了给这个黄毛丫头留下好点儿的印象,我出的力比他们家的谁都多。看着我实心实意的样子,娜仁花把我叫到一边对我说:我就要走了,送你几本书吧。我乐得一个劲地搓手——当时我更激动的或许并不是这些书本身,而是那个瞧不起我的黄毛丫头,也会在分别之际送我礼物。

⑤谁料到她送我的这些书看起来太难受了。有不少是繁体字本,我是连猜带想,顺着往

下看。特别是那一串长长的外国人名字,记住了黑点前边的,记不住黑点后边的。于是我硬着头皮,用读出声的双重记忆法,先读那本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读着读着,我入迷了。我的身边就是茂盛的草原,不远处的山坡就是亭亭的白桦林和柞树林,万籁俱寂的夜晚,归流河的流水声都能撞醒我的梦。我从未觉得这些自然的景象有什么美的。

⑥可是在屠格涅夫笔下,草原和树林都是有生命的、律动的。马车夫的勤劳,塔佳娜•

鲍利索夫娜的善良和正直,所有农民、地主以及俄罗斯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在猎人漫游的期间都被他穿成了一串串的故事。最让我沉醉于其中的是俄罗斯中部的山川和我们科尔沁草原是那样的相似。它们在我的心中都鲜活起来了——这个世界的美好并没有湮灭在“大批判”的声浪中。

⑦屠格涅夫在《草原与树林》中写道:“在早春的日子里,当四周一切都发出闪光而逐渐崩裂的时候,通过融解的雪的浓重的水汽,已经闻得出温暖的土地的气息。在雪融化了的 初三语文 第3页 共4页

地方,在斜射的太阳光底下,云雀天真烂漫地歌唱,急流发出愉快的喧哗声和咆哮声,从一个溪谷奔向另一个溪谷……”我相信我生命的春天也会到来。

⑧在科尔沁草原的腹地,我渐渐地喜欢上了屠格涅夫,喜欢上了文学,文学里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美,自然的山川、河流比人斗人的社会善。我喜欢夏日里黎明时分那深灰色的天幕,我厌倦的黑暗不久就会被霞光撕破;我喜欢牧包里那微弱的灯火,它是草原长夜里唯一的光亮,就连那曾使我不能入眠的牧人猎狗的叫声,如今再听起来都多了几分亲切,那是牧人忠实的伙伴在尽责尽职地守夜。柞树栅栏围起的牧民定居点里奶茶飘香,新的一天总是有阳光陪伴,德吉尼玛大伯的羊群又惊碎了一个沾满露珠的早晨。

⑨我真的不相信我这样一个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对什么都没兴趣的人,会对生活有了美

好的感受。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文学在我的心中播下了种子。 (有删改) 19. 第③段中的“空皮囊”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20. 第③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

(1) ;(2) 。

21. 纵观全文,“我”并非像他自己所说的原本是一个“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对什么都没兴

趣”的人,依据是(1) ;(2) 。(4分)

22. 第⑤至第⑦段中,屠格涅夫的作品对“我”产生的具体影响是:(6分)

(1) ;(2) 。

23. 下列对文章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揭示文革期间人们思想和心灵上的荒芜。

B. 表现优秀文学作品对生命产生的深远影响。

C. 表达对赠书给“我”的娜仁花的感激之情。

D. 赞美《猎人笔记》的优美文笔和丰富内涵。

三、综合运用(11分)

近日,福州“状元境”公交车站站牌在乘车线路信息之下,以前的商业广告变成了一段简洁的文字典故,对“状元境”地名的由来及其历史故事作了介绍。这一做法旨在让市民了解地名、路名和公交站名的历史典故,保留这些历史性的名字。

24. 若要给上述文字拟一个标题,下列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3分)

A.站牌说史 B.“状元境”的典故 C.留住历史 D.激活城市记忆

25.福州之所以把“公交车站”作为宣传载体,帮助人们了解历史典故,是因为:(4分) (1) ;(2) 。

26. 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方法还有很多,请你再写出一种,并简述理由。(4分)

四、写作(60分)

27.题目: 是我心中的一缕阳光

要求:(1)把题目补写完整。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初三语文 第4页 共4页

(二)(4分,每空2分)

6、D 7、远离官场,归隐自然

(三)(8分)

8.(2分)天时不如地利 司马迁

9.(3+3分)众人响应陈涉,诛伐暴秦(写到一点得2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四)(12分)

10.(4分) (1)座位 (2)值得

11.(2分)宋濂把实情详细地回答(给他听)。 (具、以)

12.(1+2分)不信任 呼濂字(或:微景濂) (抄整句,得1分)

13.(3分)C

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20分)

14.(2分)揉

15.(6分)(1)散点透视法 (2)计白当黑(留白) (3)写意

16.(2+3分)陶瓷装饰也运用写意手法,使画面充满神韵 “活泼多姿”指的是孩童的动

17.(3分)D 作形态,“宁静”是指简洁的画面给人带来的欣赏效果。 18.(2+2分)写意(或:留白) 虽寥寥数笔,却勾勒出了兰花的神韵,给人一种清新雅

致的美感(技法的特征+欣赏效果)。

(二)(20分)

19.(3分)徒有语文课代表的头衔而没有内在的文学素养

20.(4分)(1)传神地表现了娜仁花对“我”的极端鄙视;(2)为下文“我”克服困难、想

尽法子读《猎人笔记》作铺垫。

21.(4分)(1)“我”很要面子,为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卖力地帮忙搬家; (2)“我”热

爱读书,在没有文学的年代里已经读过《艳阳天》等多部书籍。

22.(3+3分)(1)发现并感受到了自然景象的美; (2)对未来有了美好的憧憬。

23.(3分)B

三、综合运用(11分)

24.(3分)B

25.(4分)(1)人们在等车时有闲暇的时间来看文字典故,了解相关历史; (2)车站人流

量大,能更大范围地普及历史文化知识。

26.(2+2分)略

初三语文 第5页 共4页

2015松江区语文二模篇二:上海市松江区201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带答案

20 1 5年松江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5.4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7题。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39分)

(一)默写(1 5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2.

3.荡胸生层云,(《望岳》)

4.酿泉为酒,

5.,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下列与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不符的一项是__ —。 (2分)

A.雨后秋山 B.明月清泉 C.浣女归舟 D.王孙惜花

7、诗歌表现了诗人的生活理想。 (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 不战,战必胜矣。

【乙】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日:“将军身被坚扰锐,伐无道, 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 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的作者是 (人名)。 (2分)

9.甲乙两段文字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在内容上却可互补。乙文所叙述的事例正好印证了甲文所阐述的“ ”的道理。(6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日: “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④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 “微④景濂,几误罪言者。”

【注释】①主事:官名,茹太素是人名。 ②恶:疑问代词,怎么。 ③微:无,没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坐客为谁( ) (2)有足采者(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濂具以实对。

12.皇帝对宋濂的态度是有变化的, “密使人侦视”表现了他对宋濂的;而“ ” 这一细节则体现了他对宋濂的亲近。 (3分)

13.F列对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宋濂:坦诚公正B.皇帝:知错能改C.茹太素:善于进言D.廷臣:趋炎附势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陶瓷与国画

①陶瓷装饰瑰丽多彩,国画艺术繁花似锦。元、明、清以来,许多艺术家充分发挥陶瓷 传统艺术特长,结合运用国画的表现手法,创作了各种精美绝伦的陶瓷装饰。“青花”庄重 大方,雅俗共赏;“古彩”色彩坚硬,强烈明快;“粉彩”粉润柔和,秀丽雅致。

②把国画艺术借鉴到陶瓷装饰上来,因其许多艺术手法适合多种陶瓷不同器型的装饰需 要,国画的艺术手法和精美的陶瓷材质rou和生辉,就形成了陶瓷装饰的独特语言。

③古代长卷《清明上河图》和现代长卷《长江三峡))就是运用了散点透视法来构图,在有限的画幅中表达了许多主题,是可以边走边看的山水长卷。在各种陶瓷器皿上,把在各个不同立足点的人所看到的京西都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正是运用了这种独特的手法。如不采用国画的散点透视构图,也就没办法使陶瓷上绘制的山水、人物等从不同角度看都是一幅完整的画面。

④计白当黑就是重视留白,力求使留出的空白成为画面的有机组成。许多陶瓷装饰家吸 收借鉴这种技法并逐步运用到陶瓷装饰上,一直到现在。当代“青花大王”王步先生就运用 这种技法来画青花,力求水墨韵味,使景德镇陶瓷在装饰上别具一格。计白当黑这一国画艺 术法则,在陶瓷装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⑤国画强调写意,强调“神在形似之外,形在神气之中”,陶瓷装饰中也运用这种技法。 明代景德镇民间“青花”,画人,一个圆圈是头,一撇是发,两点是眼,倒转“人”字则是 舞动的双手,再画两条上宽下窄的长线便是身躯和脚。这就是《婴戏图》中活泼多姿孩童的 全部用笔,笔画虽少,却显得宁静、流畅、天真,富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在陶瓷器皿上运用 这种写意手法,虽廖廖数笔,画面却充满神韵。

⑥陶瓷对国画的借鉴是客观存在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只有力 求工艺材料和装饰技法上的创新,更好地把国画艺术运用到陶瓷装饰中,才能创作出更多的 陶瓷艺术珍品。

1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rou( 、和

15.啕瓷装饰借鉴了以下三种国画的表现手法:(6分)

16.第⑤段详细介绍《婴戏图》的用笔,旨在说明 作者说《婴戏图》中的孩童是“活泼多姿”的,而装饰效果却是“宁静”的,其实两者并不矛盾,理由是 。(5分)

17.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瓷装饰的“独特语言”是指陶瓷画面上的题字。

B.国画的多种表现手法可适用于任何形状的陶瓷装饰。

C.文章介绍了陶瓷的传统艺术特长和国画的表现手法。

D.陶瓷装饰因借鉴了国画的表现手法才显得更加独特。

18.观察右边的瓷器装饰,说说它借鉴了文中介绍的哪种国画表现技法,具

有怎样的装饰效果?(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文学的种子在冬天里播种

①在没有文学的年代里做文学的梦,灵魂是苍白的;在没有文学书籍的家庭里爱上文学, 精神是饥渴的。我就是在不该爱上文学的时间里爱上了文学,在没有条件的环境中恋上了文学。

②1 972年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仲夏并不像那个年代的政治那么炎热,各地中小学的复课势头与牧草一样复苏了,让人们多少又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有的家庭也壮着胆子,把藏掖了多年的文学书籍找了出来,让焦渴的心灵沐浴一点文学的滋润。

③我家邻居胡和吉利图,原是旗人民银行行长, “文革”一开始就被打倒了,下放到科右前旗的公社劳动改造。他是个读书人,家里还保存了一些没被抄走的书。他的女儿娜仁花是我初二时的同班同学,这是个黄头发、翘鼻子的女孩儿,天生兢一副高傲的小公主样。我这个班级里的语文课代表,在她的眼里都是个“空皮囊”。她说我没看过一本真正的书,我不知她心中的真正的书是什么,我曾骄傲地告诉她,我看过有砖头厚的《艳阳天》、《虹南 作战史》、《金光大道》,她差点把嘴撇到了耳根子,扭头就走了。

④那年秋天,她爸爸官复原职,调回城里当银行行长。搬家那天,我去帮忙。为了给这 个黄毛丫头留下好点儿的印象,我出的力比他们家的谁都多。看着我实心实意的样子,娜仁 花把我叫到一边对我说:我就要走了,送你几本书吧。我乐得一个劲地搓手一一当时我更激 动的或许并不是这些书本身,而是那个瞧不起我的黄毛丫头,也会在分别之际送我礼物。 ⑤谁料到她送我的这些书看起来太难受了。有不少是繁体字本,我是连猜带想,顺着往 下看。特别是那一串长长的外国人名字,记住了黑点前边的,记不住黑点后边的。于是我硬 着头皮,用读出声的双重记忆法,先读那本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读着读着,我入迷了。 我的身边就是茂盛的草原,不远处的山坡就是亭亭的白桦林和柞树林,万籁俱寂的夜晚,归 流河的流水声都能撞醒我的梦。我从未觉得这些自然的景象有什么美的。

6、可是在屠格涅夫笔下,草原和树林都是有生命的律动的。马车夫的勤劳,塔佳娜·鲍利索夫娜的善良和正直,所有农民、地主以及俄罗斯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在猎人的漫游期间都被他穿成了一串串的故事。最让我沉醉于其中的是俄罗斯中部的山川和我们科尔沁草原是那样的相似。它们在我的心中都鲜活起来了——这个世界的美好并没有湮灭在“大批判”的声浪中。

7、 屠格涅夫在《草原与树林》中写道:“在早春的日子里,当四周一切都发出闪光而逐渐崩裂的时候,通过融解的雪的浓重的水汽,已经闻得出温暖的土地的气息。在雪融化了的地方,在斜射的太阳光底下。云雀天真烂漫地歌唱,急流发出愉快的喧哗声和咆哮声,从一个溪谷奔向另一个溪谷„„”我相信我生命的春天也会到来。

⑧在科尔沁草原的腹地,我渐渐地喜欢上了屠格涅夫,喜欢上了文学,文学里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美,自然的山川、河流比人斗人的社会善。我喜欢夏日里黎明时分那深灰色的天幕,我厌倦的黑暗不久就会被霞光撕破;我喜欢牧包里那微弱的灯火,它是草原长夜里唯一的光亮,就连那曾使我不能入眠的牧人猎狗的叫声,如今再听起来都多了几分亲切,那是牧人忠实的伙伴在尽责尽职地守夜。柞树栅栏围起的牧民定居点里奶茶飘香,新的一天总是

有阳光陪伴,德吉尼玛大伯的羊群又惊碎了一个沾满露珠的早晨。

⑨我真的不相信我这样一个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对什么都没兴趣的人,会对生活有了美 好的感受。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文学在我的心中播下了种子。 (有删改)

19.第③段中的“空皮囊”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20.第③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1) (2)

21.纵观全文,“我”并非像他自己所说的原本是一个“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对什么都没兴 趣”的人,依据是(1) (2) 。 (4分)

22.屠格涅夫的作品对“我”产生的影响是

23.下列对文章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揭示文革期间人们思想和心灵上的荒芜。

B。表现优秀文学作品对生命产生的深远影响。

C.表达对赠书给“我”的娜仁花的感激之情。

D.赞美《猎人笔记》的优美文笔和丰富内涵。

三、综合运用(1 1分)

近日,福州“状元境”公交车站站牌在乘车线路信息之下,以前的商业广告变成了一段 简洁的文字典故,对“状元境”地名的由来及其历史故事作了介绍。这一做法旨在让市民了 解地名、路名和公交站名的历史典故,保留这些历史性的名字。

24.若要给上述文字拟一个标题,下列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 (3分)

A.站牌说史 B. “状元境”的典故 C.留住历史 D.激活城市记忆

25.福州之所以把“公交车站”作为宣传载体,帮助人们了解历史典故,是因为: (4分)

(1) (2)

26.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方法还有很多,请你再写出一种,并简述理由。 (4分)

四、写作(60分)

27.题目.____是我心中的一缕阳光

要求: (1)把题目补写完整。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谁家新燕啄春泥

2、蜂蝶纷纷过墙去

3、决眦入归鸟

4、泉香而酒洌

5、殚其地之出

(二)(4分,每空2分)

6、D 7、远离官场,归隐自然

(三)(8分)

8.(2分)天时不如地利 司马迁

9.(3+3分)众人响应陈涉,诛伐暴秦(写到一点得2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四)(12分)

10.(4分) (1)座位 (2)值得

11.(2分)宋濂把实情详细地回答(给他听)。 (具、以)

12.(1+2分)不信任 呼濂字(或:微景濂) (抄整句,得1分)

13.(3分)C

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20分)

14.(2分)揉

15.(6分)(1)散点透视法 (2)计白当黑(留白) (3)写意

16.(2+3分)陶瓷装饰也运用写意手法,使画面充满神韵 “活泼多姿”指的是孩童的

17.(3分)D 动作形态,“宁静”是指简洁的画面给人带来的欣赏效果。 18.(2+2分)写意(或:留白) 虽寥寥数笔,却勾勒出了兰花的神韵,给人一种清新

雅致的美感(技法的特征+欣赏效果)。

(二)(20分)

19.(3分)徒有语文课代表的头衔而没有内在的文学素养

20.(4分)(1)传神地表现了娜仁花对“我”的极端鄙视;(2)为下文“我”克服困难、

想尽法子读《猎人笔记》作铺垫。

21.(4分)(1)“我”很要面子,为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卖力地帮忙搬家; (2)“我”

热爱读书,在没有文学的年代里已经读过《艳阳天》等多部书籍。

22.(3+3分)(1)发现并感受到了自然景象的美; (2)对未来有了美好的憧憬。

23.(3分)B

三、综合运用(11分)

24.(3分)B

25.(4分)(1)人们在等车时有闲暇的时间来看文字典故,了解相关历史; (2)车站

人流量大,能更大范围地普及历史文化知识。

26.(2+2分)略

2015松江区语文二模篇三:2015高三徐汇,松江,金山语文二模(含答案)

2015高三语文二模(徐汇,松江,金山)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经典谁说了算 王乾坤

①很难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去经典”还是“趋经典”的时代。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个不太吝啬“经典”名词的时代。那么,什么是经典?经典由谁说了算?

②通常的回答是:权威说了算或大众说了算。但深通艺术之堂奥的人既不看重权势的眼色,也不在意大众的褒贬,他们心里明白:权威认定、大众评判也许不可或缺,但一切有形的人为裁判只有在文学合法性的前提下,才可能是有效的。换言之,他们在乎的或敬畏的,是文学本身的法权。

③文学的自然法不是任何一种成文的文学法则,而是一种无形的天则。“俯察人事,仰观..天则。”人事俯身可察,天则是需要仰观的。由“自然法”来言事物的合法性本是天经地义。可..

是在文明史上,天经地义的天则被各种偏见所干扰反倒成了常态。五花八门的政治观、道德观、科学观、文化观、历史观以种种集体偶像的强势向文学越权,任意在这个领域封号经典,成了由来已久的“常态”。

④现当代,影响文学创作和评论的有两种思潮:一是认为世界是按照优胜劣汰的进化论定律演进的,二是认为权力可以决定一切。这两种思潮交合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优胜在于权力,劣汰在于无权力。于是,话语权如拜物教一般左右着创作家和评论家,从事文学艺术的匠人们使出浑身解数,不顾一切地调动可能的权力让自己的声音足够强大,最好是压倒一切成为中心。

⑤可惜,

只要检索一些古今中外

文学巨匠们弱势的社会身份或话语权状况就能验证。

⑥那么进入文苑的小说多得是,为什么能被认定经典的是此而不是彼?是谁在进行这种无形的筛选?答案只能在文学合法性中寻求。以《红楼梦》为例,王国维们的鼓吹改变了这部小说的接受史,乃至现代“红学”横空出世。王国维、胡适、鲁迅是著名学人,如果他们的评论算是一种话语权造势,那么这种话语权充其量只是在传播学、解释学意义上影响到了经典的价值实现。即便没有王国维们,《红楼梦》依然是经典。

⑦权力不是可以一部三流作品得头奖吗?不是可以让一部非文学作品成为教程上的“文学名著”吗?这当然是事实。据说苏联当年只要经最最权杖点化,一部作品便可获“斯大林文学奖”。然而无情的是,文学的自然法不承认这般评奖和排序,总是根据自己的尺度对作品重新甄别与拣选,它可以亳不费力地将专权者和文化把头们合力钦定的“样板”从读者视线中悄无声息地抹去。

⑧此外还有一种权力假象。比如莫言先生获“诺奖”让很多人习惯地与“国力”联系起来,并且欢欣鼓舞。这不能说一点根据都没有,但由此认为文学经典与经济政治强国之间水涨船高,则不只是错觉,而且是可笑的。这是两条轨迹。《变形记》《安徒生童话》《堂吉诃德》的作者哪一位出生或者来自大国强国?相反的例子也有,比如海明威、莫泊桑、梭罗,谁能证明《老人与海》《项链》《瓦尔登湖》是借势于或受庇于超级大国而产生的?

⑨如果说优胜劣汰是一条法则,那么此之“优”者,最后“说了算的”是文学的合法性,没......有别的权力能让一部作品最终“胜”或“汰”。这种合法性不也是一种权力吗?当然是,而且是权力之本原。它无言也无形,可它在背后支配一切。

⑩敬畏“天则”绝非轻慢“人为”,二者不是可以完全割裂的两种对象,而后者也绝不只是无足轻重的。天则不是实在性对象,没有人为,天则无所寄寓。在当下语境中强调前者,是就当下的问题而言。不过是说,人不可以妄用“人为”,应该自知权限在哪里。

1.第③段加点短语“仰观天则”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概括第④段的段意。(2分)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⑤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他们是帝国的臣民、草民,不仅不懂人有发表言论的“公也没有想到由此获得掌控别人言论的“权力”。

②没有领袖钦定,没有权威推荐,没有大众投票或“点击率”,没有资本推动,更没有文化殖民,等等。

③也就是说,这些文人无聊时空留纸上的那些文字成为经典,与包括话语权在内的权力谋求没有关联。

④向称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经典”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没有任何一部是靠文学本身之外的力量赢得话语权而成为经典的。

⑤总之,这些书呆子没有与任何意义上的权力合谋,他们甚至没有凭借小说成名的动机。

A.①②⑤④③B.②③①⑤ C.①⑤③②④ D.④②⑤①⑨

4.根据文意,下列有关“经典”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经典的认定,一切人为裁判和干预都是无效的。

B.被认定为经典的作品与其作者的弱势身份有关。

C.著名学术权威的话语权使经典的价值得以实现。

D.经典依靠文学本身的力量和规律赢得了话语权。

5.联系全文,分析第⑩段的作用。(3分)

6.探究第⑨段加点短语的具体内涸,以文中某一作品为例作阐释。(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咳嗽天鹅 铁凝

①天是越来越冷了,刘富早上醒来就想着院子里那只天鹅,得赶紧送去动物园。

②这时西屋传来香改的咳嗽声。香改是刘富的老婆,能干却生性邋遢。每次刘富要找件衣服就很不耐烦。一拉开柜门,里边的衣服裤子犹如洪水猛兽奔涌而出,劈头盖脸倾泻在刘富身上。为了这个他和香改一直闹离婚,香改抗不住刘富的坚决,有一天气急地说:“离就离,缺了鸡蛋还不做槽子糕了!”话没说完突然咳嗽起来,从此这咳嗽就没断过。

③刘富洗漱完毕,来到院里朝东窗根望望,那儿有个半人高的小窝棚,是刘富给天鹅搭

的。两个月前刘富和镇长去了一趟内蒙古蓝旗看亲戚,临走时亲戚用个竹筐把这只从芦苇丛里拾来的病天鹅塞进“奇瑞”的后备厢。回家后镇长说没工夫管病鹅,就把“麻烦”留给了刘富。 ④刘富的女儿正念初中,欢喜着上网查天鹅的资料,对照着这只活生生的鹅,她得出结论:它的学名叫大天鹅,也叫咳声天鹅,属鸟纲,鸭科。全球易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女儿把这些信息告诉刘富,刘富记住了咳声天鹅四个字,只是把咳声天鹅听成了咳嗽天鹅,从此没改口。

⑤天鹅整天不吃不喝,无精打采的,刘富对它很不耐烦,但还是和女儿琢磨怎么给它治病。网上说天鹅容易患肠胃炎,刘富观察后猜这只鹅说不定得的是肠胃炎,就大胆给它用氟哌酸加黄连素,只两天,这鹅竟然吃了喝了,那咳嗽一般的叫声也亮堂了。天鹅养了些日子,显出和刘富挺亲,每天早晨刘富一出屋门,它准在东窗根的窝棚里咳、咳、咳地大叫几声,问好似的,这时,西屋的香改也会咳嗽起来,好似和天鹅比着赛。刘富不为天鹅的“问候”所动,他只觉得自己倒霉,稀里糊涂家里就添了女人的咳嗽和咳嗽的天鹅。

⑥转眼间,天鹅来到刘富的家已经两个多月。一天早晨,刘富迎接了天鹅的问候之后,见它岁履踉跄地从窝棚里钻出来,站也站不稳,走又走不好。刘富蹲在地上仔细观察,原来天鹅的脚蹼干裂了。刘富的脚就在这时也突然不自在起来,脚趾缝之间像有利刃在切割,凉飕飕地刺痛。女儿放学回来,刘富催她赶快上网再查,原来天鹅离开水过久脚蹼就会皴裂。刘富这才用心想想“候乌”这个词。天鹅是候鸟,小镇既寒冷又没水,能管天鹅一时,却管不了它的一世。

⑦哪里能管它的—世呢?刘富问女儿。女儿想了想说:动物园。

⑧省城动物固有个天鹅馆。刘富查看网上的图片,见天鹅们成双结对地在天鹅馆的水池里自在地嬉戏。女儿查到了天鹅馆的电话,通话后对方同意接受这只天鹅。

⑨晚上,刘富对香改说明天你也跟我去趟省城,你那咳嗽从来也没好好治过,离婚之前,

我得给你把咳嗽治好。香改咳、咳两声没说话,刘富只当是同意。

⑩这天一早,刘富把天鹅装进当初那个竹筐,让天鹅和香改都坐在后排座上直奔动物园。天鹅馆的景班长出来迎他。刘富把竹筐放在地上说,看它这脚蹼裂的,快让它进水里泡泡吧。景班长说不急,我们先要给它体检,这是规定。说话间两个穿灰大褂的工作人员就领走了刘富的天鹅。

⑪在池边溜达了一会儿,景班长引刘富进了池旁一间小屋,说就在这吃了饭再走,这大冷的天……一会儿一只热气腾腾的黑铁锅端了上来,锅里炖着灰褐色的肉。景班长举起筷子冲着铁锅对刘富说,来,尝尝鲜。刘富问这是鸭呀?景班长说是鹅,就你送来的那只鹅。刘富放下筷子,似懂未懂盯着景班长。班长解释说,动物园医生为这只天鹅做了体检,它太老了,足有25岁了,脏器老化养着它成本太高。刘富问多老算是老啊?景班长说天鹅寿命在25岁左右,你说它老不老?刘富说可它正活着哪。

⑫刘富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天鹅馆的,只记得他摔了饭碗。当他发动车子时,才觉出从脚趾缝传来一阵阵钝痛,像被长了锈的锯子在割锯,这钝痛从下往上弥浸开来。该怨谁呢,他想不清楚。回到家又怎么向女儿交代呢,他更想不清楚。这时从后排座上传出一阵咳嗽声,刘富心里一惊:这不是我那咳嗽天鹅吗?‘他的脖子僵直着不敢回头,生怕一回头那咳嗽声便消失了。但咳嗽声没有消失,只是由咳、咳、咳变成了吭、吭、吭,像是怕人不耐烦捂住了嘴。刘富迟疑地扭转头,他看见了歪坐在那里不急不火的香改。

⑬刘富真的记不起香改还在车上等着他。早上来时他是想着在离婚前给香改治好咳嗽的。是啊,咳嗽,刘富曾经那么厌恶咳嗽声,每当女人和鹅同时在院子里咳嗽起来,他就觉得他的生活纷杂、烦乱。可就在刚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⑭刘富发动了“奇瑞”要快些回家。他想,往后给香改治咳嗽还有的是时间,又为什么非在今天不可呢?

2015松江区语文二模篇四:2015年松江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纯手工整理】

2015年松江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5.4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7题。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39分)

(一)默写(1 5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

2.,却疑春色在邻家。(《雨晴》)

3.荡胸生层云, (《望岳》)

4.酿泉为酒, (《醉翁亭记》)

5.,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下列与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不符的一项是2分)

A.雨后秋山 B.明月清泉 C.浣女归舟 D.王孙惜花

7、诗歌表现了诗人的生活理想。(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 不战,战必胜矣。

【乙】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日:“将军身被坚扰锐,伐无道, 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 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的作者是(人名)。(2分)

9.甲乙两段文字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在内容上却可互补。乙文所叙述的 事例正好印证了甲文所阐述的“ ”的道理。(6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日:“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②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 “微③景濂,几误罪言者。”

【注释】①主事:官名,茹太素是人名。 ②恶:疑问代词,怎么。 ③微:无,没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坐客为谁( ) (2)有足采者(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濂具以实对。

12.皇帝对宋濂的态度是有变化的, “密使人侦视”表现了他对宋濂的;而“ ”这一细节则体现了他对宋濂的亲近。(3分)

13.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宋濂:坦诚公正B.皇帝:知错能改C.茹太素:善于进言D.廷臣:趋炎附势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陶瓷与国画

①陶瓷装饰瑰丽多彩,国画艺术繁花似锦。元、明、清以来,许多艺术家充分发挥陶瓷 传统艺术特长,结合运用国画的表现手法,创作了各种精美绝伦的陶瓷装饰。“青花”庄重 大方,雅俗共赏;“古彩”色彩坚硬,强烈明快;“粉彩”粉润柔和,秀丽雅致。

②把国画艺术借鉴到陶瓷装饰上来,因其许多艺术手法适合多种陶瓷不同器型的装饰需 要,国画的艺术手法和精美的陶瓷材质róu和生辉,就形成了陶瓷装饰的独特语言。

③古代长卷《清明上河图》和现代长卷《长江三峡))就是运用了散点透视法来构图,在有限的画幅中表达了许多主题,是可以边走边看的山水长卷。在各种陶瓷器皿上,把在各个不同立足点的人所看到的京西都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正是运用了这种独特的手法。如不采用国画的散点透视构图,也就没办法使陶瓷上绘制的山水、人物等从不同角度看都是一幅完整的画面。

④计白当黑就是重视留白,力求使留出的空白成为画面的有机组成。许多陶瓷装饰家吸 收借鉴这种技法并逐步运用到陶瓷装饰上,一直到现在。当代“青花大王”王步先生就运用 这种技法来画青花,力求水墨韵味,使景德镇陶瓷在装饰上别具一格。计白当黑这一国画艺 术法则,在陶瓷装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⑤国画强调写意,强调“神在形似之外,形在神气之中”,陶瓷装饰中也运用这种技法。 明代景德镇民间“青花”,画人,一个圆圈是头,一撇是发,两点是眼,倒转“人”字则是

舞动的双手,再画两条上宽下窄的长线便是身躯和脚。这就是《婴戏图》中活泼多姿孩童的 全部用笔,笔画虽少,却显得宁静、流畅、天真,富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在陶瓷器皿上运用 这种写意手法,虽廖廖数笔,画面却充满神韵。

⑥陶瓷对国画的借鉴是客观存在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只有力 求工艺材料和装饰技法上的创新,更好地把国画艺术运用到陶瓷装饰中,才能创作出更多的 陶瓷艺术珍品。

1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róu( )和

15.陶瓷装饰借鉴了以下三种国画的表现手法:(6分)

16.第⑤段详细介绍《婴戏图》的用笔,旨在说明。作者说《婴戏图》中的孩童是“活泼多姿”的,而装饰效果却是“宁静”的,其实两者并不矛盾,理由是 。(5分)

17.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瓷装饰的“独特语言”是指陶瓷画面上的题字。

B.国画的多种表现手法可适用于任何形状的陶瓷装饰。

C.文章介绍了陶瓷的传统艺术特长和国画的表现手法。

D.陶瓷装饰因借鉴了国画的表现手法才显得更加独特。

18.观察右边的瓷器装饰,说说它借鉴了文中介绍的哪种国画表现技法,具

有怎样的装饰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文学的种子在冬天里播种

①在没有文学的年代里做文学的梦,灵魂是苍白的;在没有文学书籍的家庭里爱上文学, 精神是饥渴的。我就是在不该爱上文学的时间里爱上了文学,在没有条件的环境中恋上了文学。

②1 972年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仲夏并不像那个年代的政治那么炎热,各地中小学的复课势头与牧草一样复苏了,让人们多少又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有的家庭也壮着胆子,把藏掖了多年的文学书籍找了出来,让焦渴的心灵沐浴一点文学的滋润。

③我家邻居胡和吉利图,原是旗人民银行行长, “文革”一开始就被打倒了,下放到科右前旗的公社劳动改造。他是个读书人,家里还保存了一些没被抄走的书。他的女儿娜仁花是我初二时的同班同学,这是个黄头发、翘鼻子的女孩儿,天生兢一副高傲的小公主样。我这个班级里的语文课代表,在她的眼里都是个“空皮囊”。她说我没看过一本真正的书,我不知她心中的真正的书是什么,我曾骄傲地告诉她,我看过有砖头厚的《艳阳天》、《虹南作战史》、《金光大道》,她差点把嘴撇到了耳根子,扭头就走了。

④那年秋天,她爸爸官复原职,调回城里当银行行长。搬家那天,我去帮忙。为了给这 个黄毛丫头留下好点儿的印象,我出的力比他们家的谁都多。看着我实心实意的样子,娜仁 花把我叫到一边对我说:我就要走了,送你几本书吧。我乐得一个劲地搓手一一当时我更激 动的或许并不是这些书本身,而是那个瞧不起我的黄毛丫头,也会在分别之际送我礼物。 ⑤谁料到她送我的这些书看起来太难受了。有不少是繁体字本,我是连猜带想,顺着往 下看。特别是那一串长长的外国人名字,记住了黑点前边的,记不住黑点后边的。于是我硬 着头皮,用读出声的双重记忆法,先读那本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读着读着,我入迷了。 我的身边就是茂盛的草原,不远处的山坡就是亭亭的白桦林和柞树林,万籁俱寂的夜晚,归

流河的流水声都能撞醒我的梦。我从未觉得这些自然的景象有什么美的。

6、可是在屠格涅夫笔下,草原和树林都是有生命的律动的。马车夫的勤劳,塔佳娜·鲍利索夫娜的善良和正直,所有农民、地主以及俄罗斯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在猎人的漫游期间都被他穿成了一串串的故事。最让我沉醉于其中的是俄罗斯中部的山川和我们科尔沁草原是那样的相似。它们在我的心中都鲜活起来了——这个世界的美好并没有湮灭在“大批判”的声浪中。

7、 屠格涅夫在《草原与树林》中写道:“在早春的日子里,当四周一切都发出闪光而逐渐崩裂的时候,通过融解的雪的浓重的水汽,已经闻得出温暖的土地的气息。在雪融化了的地方,在斜射的太阳光底下。云雀天真烂漫地歌唱,急流发出愉快的喧哗声和咆哮声,从一个溪谷奔向另一个溪谷……”我相信我生命的春天也会到来。

⑧在科尔沁草原的腹地,我渐渐地喜欢上了屠格涅夫,喜欢上了文学,文学里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美,自然的山川、河流比人斗人的社会善。我喜欢夏日里黎明时分那深灰色的天幕,我厌倦的黑暗不久就会被霞光撕破;我喜欢牧包里那微弱的灯火,它是草原长夜里唯一的光亮,就连那曾使我不能入眠的牧人猎狗的叫声,如今再听起来都多了几分亲切,那是牧人忠实的伙伴在尽责尽职地守夜。柞树栅栏围起的牧民定居点里奶茶飘香,新的一天总是有阳光陪伴,德吉尼玛大伯的羊群又惊碎了一个沾满露珠的早晨。

⑨我真的不相信我这样一个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对什么都没兴趣的人,会对生活有了美 好的感受。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文学在我的心中播下了种子。

(有删改)

19.第③段中的“空皮囊”在文中的意思是。(3分)

20.第③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

(1) ;(2) 。

21.纵观全文,“我”并非像他自己所说的原本是一个“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对什么都没兴 趣”的人,依据是(1) ;(2) 。(4分)

22.屠格涅夫的作品对“我”产生的影响是

2015松江区语文二模篇五:2015高三语文二模(徐汇,松江,金山)

2015高三语文二模(徐汇,松江,金山)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经典谁说了算 王乾坤

①很难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去经典”还是“趋经典”的时代。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个不太吝啬“经典”名词的时代。那么,什么是经典?经典由谁说了算?

②通常的回答是:权威说了算或大众说了算。但深通艺术之堂奥的人既不看重权势的眼色,也不在意大众的褒贬,他们心里明白:权威认定、大众评判也许不可或缺,但一切有形的人为裁判只有在文学合法性的前提下,才可能是有效的。换言之,他们在乎的或敬畏的,是文学本身的法权。

③文学的自然法不是任何一种成文的文学法则,而是一种无形的天则。“俯察人事,仰观..天则。”人事俯身可察,天则是需要仰观的。由“自然法”来言事物的合法性本是天经地义。可..

是在文明史上,天经地义的天则被各种偏见所干扰反倒成了常态。五花八门的政治观、道德观、科学观、文化观、历史观以种种集体偶像的强势向文学越权,任意在这个领域封号经典,成了由来已久的“常态”。

④现当代,影响文学创作和评论的有两种思潮:一是认为世界是按照优胜劣汰的进化论定律演进的,二是认为权力可以决定一切。这两种思潮交合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优胜在于权力,劣汰在于无权力。于是,话语权如拜物教一般左右着创作家和评论家,从事文学艺术的匠人们使出浑身解数,不顾一切地调动可能的权力让自己的声音足够强大,最好是压倒一切成为中心。

⑤可惜,

只要检索一些古今中外

文学巨匠们弱势的社会身份或话语权状况就能验证。

⑥那么进入文苑的小说多得是,为什么能被认定经典的是此而不是彼?是谁在进行这种无形的筛选?答案只能在文学合法性中寻求。以《红楼梦》为例,王国维们的鼓吹改变了这部小说的接受史,乃至现代“红学”横空出世。王国维、胡适、鲁迅是著名学人,如果他们的评论算是一种话语权造势,那么这种话语权充其量只是在传播学、解释学意义上影响到了经典的价值实现。即便没有王国维们,《红楼梦》依然是经典。

⑦权力不是可以一部三流作品得头奖吗?不是可以让一部非文学作品成为教程上的“文学名著”吗?这当然是事实。据说苏联当年只要经最最权杖点化,一部作品便可获“斯大林文学奖”。然而无情的是,文学的自然法不承认这般评奖和排序,总是根据自己的尺度对作品重新甄别与拣选,它可以亳不费力地将专权者和文化把头们合力钦定的“样板”从读者视线中悄无声息地抹去。

⑧此外还有一种权力假象。比如莫言先生获“诺奖”让很多人习惯地与“国力”联系起来,并且欢欣鼓舞。这不能说一点根据都没有,但由此认为文学经典与经济政治强国之间水涨船高,则不只是错觉,而且是可笑的。这是两条轨迹。《变形记》《安徒生童话》《堂吉诃德》的作者哪一位出生或者来自大国强国?相反的例子也有,比如海明威、莫泊桑、梭罗,谁能证明《老人与海》《项链》《瓦尔登湖》是借势于或受庇于超级大国而产生的?

⑨如果说优胜劣汰是一条法则,那么此之“优”者,最后“说了算的”是文学的合法性,没......有别的权力能让一部作品最终“胜”或“汰”。这种合法性不也是一种权力吗?当然是,而且是权力之本原。它无言也无形,可它在背后支配一切。

⑩敬畏“天则”绝非轻慢“人为”,二者不是可以完全割裂的两种对象,而后者也绝不只是无足轻重的。天则不是实在性对象,没有人为,天则无所寄寓。在当下语境中强调前者,是就当下的问题而言。不过是说,人不可以妄用“人为”,应该自知权限在哪里。

1.第③段加点短语“仰观天则”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概括第④段的段意。(2分)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⑤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他们是帝国的臣民、草民,不仅不懂人有发表言论的“公也没有想到由此获得掌控别人言论的“权力”。

②没有领袖钦定,没有权威推荐,没有大众投票或“点击率”,没有资本推动,更没有文化殖民,等等。

③也就是说,这些文人无聊时空留纸上的那些文字成为经典,与包括话语权在内的权力谋求没有关联。

④向称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经典”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没有任何一部是靠文学本身之外的力量赢得话语权而成为经典的。

⑤总之,这些书呆子没有与任何意义上的权力合谋,他们甚至没有凭借小说成名的动机。

A.①②⑤④③B.②③①⑤ C.①⑤③②④ D.④②⑤①⑨

4.根据文意,下列有关“经典”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经典的认定,一切人为裁判和干预都是无效的。

B.被认定为经典的作品与其作者的弱势身份有关。

C.著名学术权威的话语权使经典的价值得以实现。

D.经典依靠文学本身的力量和规律赢得了话语权。

5.联系全文,分析第⑩段的作用。(3分)

6.探究第⑨段加点短语的具体内涸,以文中某一作品为例作阐释。(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咳嗽天鹅 铁凝

①天是越来越冷了,刘富早上醒来就想着院子里那只天鹅,得赶紧送去动物园。

②这时西屋传来香改的咳嗽声。香改是刘富的老婆,能干却生性邋遢。每次刘富要找件衣服就很不耐烦。一拉开柜门,里边的衣服裤子犹如洪水猛兽奔涌而出,劈头盖脸倾泻在刘富身上。为了这个他和香改一直闹离婚,香改抗不住刘富的坚决,有一天气急地说:“离就离,缺了鸡蛋还不做槽子糕了!”话没说完突然咳嗽起来,从此这咳嗽就没断过。

③刘富洗漱完毕,来到院里朝东窗根望望,那儿有个半人高的小窝棚,是刘富给天鹅搭

的。两个月前刘富和镇长去了一趟内蒙古蓝旗看亲戚,临走时亲戚用个竹筐把这只从芦苇丛里拾来的病天鹅塞进“奇瑞”的后备厢。回家后镇长说没工夫管病鹅,就把“麻烦”留给了刘富。 ④刘富的女儿正念初中,欢喜着上网查天鹅的资料,对照着这只活生生的鹅,她得出结论:它的学名叫大天鹅,也叫咳声天鹅,属鸟纲,鸭科。全球易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女儿把这些信息告诉刘富,刘富记住了咳声天鹅四个字,只是把咳声天鹅听成了咳嗽天鹅,从此没改口。

⑤天鹅整天不吃不喝,无精打采的,刘富对它很不耐烦,但还是和女儿琢磨怎么给它治病。网上说天鹅容易患肠胃炎,刘富观察后猜这只鹅说不定得的是肠胃炎,就大胆给它用氟哌酸加黄连素,只两天,这鹅竟然吃了喝了,那咳嗽一般的叫声也亮堂了。天鹅养了些日子,显出和刘富挺亲,每天早晨刘富一出屋门,它准在东窗根的窝棚里咳、咳、咳地大叫几声,问好似的,这时,西屋的香改也会咳嗽起来,好似和天鹅比着赛。刘富不为天鹅的“问候”所动,他只觉得自己倒霉,稀里糊涂家里就添了女人的咳嗽和咳嗽的天鹅。

⑥转眼间,天鹅来到刘富的家已经两个多月。一天早晨,刘富迎接了天鹅的问候之后,见它岁履踉跄地从窝棚里钻出来,站也站不稳,走又走不好。刘富蹲在地上仔细观察,原来天鹅的脚蹼干裂了。刘富的脚就在这时也突然不自在起来,脚趾缝之间像有利刃在切割,凉飕飕地刺痛。女儿放学回来,刘富催她赶快上网再查,原来天鹅离开水过久脚蹼就会皴裂。刘富这才用心想想“候乌”这个词。天鹅是候鸟,小镇既寒冷又没水,能管天鹅一时,却管不了它的一世。

⑦哪里能管它的—世呢?刘富问女儿。女儿想了想说:动物园。

⑧省城动物固有个天鹅馆。刘富查看网上的图片,见天鹅们成双结对地在天鹅馆的水池里自在地嬉戏。女儿查到了天鹅馆的电话,通话后对方同意接受这只天鹅。

⑨晚上,刘富对香改说明天你也跟我去趟省城,你那咳嗽从来也没好好治过,离婚之前,

我得给你把咳嗽治好。香改咳、咳两声没说话,刘富只当是同意。

⑩这天一早,刘富把天鹅装进当初那个竹筐,让天鹅和香改都坐在后排座上直奔动物园。天鹅馆的景班长出来迎他。刘富把竹筐放在地上说,看它这脚蹼裂的,快让它进水里泡泡吧。景班长说不急,我们先要给它体检,这是规定。说话间两个穿灰大褂的工作人员就领走了刘富的天鹅。

⑪在池边溜达了一会儿,景班长引刘富进了池旁一间小屋,说就在这吃了饭再走,这大冷的天……一会儿一只热气腾腾的黑铁锅端了上来,锅里炖着灰褐色的肉。景班长举起筷子冲着铁锅对刘富说,来,尝尝鲜。刘富问这是鸭呀?景班长说是鹅,就你送来的那只鹅。刘富放下筷子,似懂未懂盯着景班长。班长解释说,动物园医生为这只天鹅做了体检,它太老了,足有25岁了,脏器老化养着它成本太高。刘富问多老算是老啊?景班长说天鹅寿命在25岁左右,你说它老不老?刘富说可它正活着哪。

⑫刘富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天鹅馆的,只记得他摔了饭碗。当他发动车子时,才觉出从脚趾缝传来一阵阵钝痛,像被长了锈的锯子在割锯,这钝痛从下往上弥浸开来。该怨谁呢,他想不清楚。回到家又怎么向女儿交代呢,他更想不清楚。这时从后排座上传出一阵咳嗽声,刘富心里一惊:这不是我那咳嗽天鹅吗?‘他的脖子僵直着不敢回头,生怕一回头那咳嗽声便消失了。但咳嗽声没有消失,只是由咳、咳、咳变成了吭、吭、吭,像是怕人不耐烦捂住了嘴。刘富迟疑地扭转头,他看见了歪坐在那里不急不火的香改。

⑬刘富真的记不起香改还在车上等着他。早上来时他是想着在离婚前给香改治好咳嗽的。是啊,咳嗽,刘富曾经那么厌恶咳嗽声,每当女人和鹅同时在院子里咳嗽起来,他就觉得他的生活纷杂、烦乱。可就在刚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⑭刘富发动了“奇瑞”要快些回家。他想,往后给香改治咳嗽还有的是时间,又为什么非在今天不可呢?

2015松江区语文二模篇六:2015年徐汇(松江,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

2015高三语文二模(徐汇,松江,金山)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经典谁说了算

王乾坤

①很难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去经典”还是“趋经典”的时代。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个不太吝啬“经典”名词的时代。那么,什么是经典?经典由谁说了算?

②通常的回答是:权威说了算或大众说了算。但深通艺术之堂奥的人既不看重权势的眼色,也不在意大众的褒贬,他们心里明白:权威认定、大众评判也许不可或缺,但一切有形的人为裁判只有在文学合法性的前提下,才可能是有效的。换言之,他们在乎的或敬畏的,是文学本身的法权。

③文学的自然法不是任何一种成文的文学法则,而是一种无形的天则。“俯察人事,仰观天则。”人事....

俯身可察,天则是需要仰观的。由“自然法”来言事物的合法性本是天经地义。可是在文明史上,天经地义的天则被各种偏见所干扰反倒成了常态。五花八门的政治观、道德观、科学观、文化观、历史观以种种集体偶像的强势向文学越权,任意在这个领域封号经典,成了由来已久的“常态”。

④现当代,影响文学创作和评论的有两种思潮:一是认为世界是按照优胜劣汰的进化论定律演进的,二是认为权力可以决定一切。这两种思潮交合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优胜在于权力,劣汰在于无权力。于是,话语权如拜物教一般左右着创作家和评论家,从事文学艺术的匠人们使出浑身解数,不顾一切地调动可能的权力让自己的声音足够强大,最好是压倒一切成为中心。

⑤可惜,话语权或其他权力决定论不能解释中外文学的经典史,只要检索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巨匠们弱

⑥那么进入文苑的小说多得是,为什么能被认定经典的是此而不是彼?是谁在进行这种无形的筛选?答案只能在文学合法性中寻求。以《红楼梦》为例,王国维们的鼓吹改变了这部小说的接受史,乃至现代“红学”横空出世。王国维、胡适、鲁迅是著名学人,如果他们的评论算是一种话语权造势,那么这种话语权充其量只是在传播学、解释学意义上影响到了经典的价值实现。即便没有王国维们,《红楼梦》依然是经典。

⑦权力不是可以让一部三流作品得头奖吗?不是可以让一部非文学作品成为教程上的“文学名著”吗?这当然是事实。据说苏联当年只要经最高权杖点化,一部作品便可获“斯大林文学奖”。然而无情的是,文学的自然法不承认这般评奖和排序,总是根据自己的尺度对作品重新甄别与拣选,它可以亳不费力地将专权者和文化把头们合力钦定的“样板”从读者视线中悄无声息地抹去。

⑧此外还有一种权力假象。比如莫言先生获“诺奖”让很多人习惯地与“国力”联系起来,并且欢欣鼓舞。这不能说一点根据都没有,但由此认为文学经典与经济政治强国之间水涨船高,则不只是错觉,而且是可笑的。这是两条轨迹。《变形记》《安徒生童话》《堂吉诃德》的作者哪一位出生或者来自大国强国?相反的例子也有,比如海明威、莫泊桑、梭罗,谁能证明《老人与海》《项链》《瓦尔登湖》是借势于或受庇于超级大国而产生的?

⑨如果说优胜劣汰是一条法则,那么此之“优”者,最后“说了算的”是文学的合法性,没有别的权......

力能让一部作品最终“胜”或“汰”。这种合法性不也是一种权力吗?当然是,而且是权力之本原。它无言也无形,可它在背后支配一切。

⑩敬畏“天则”绝非轻慢“人为”,二者不是可以完全割裂的两种对象,而后者也绝不只是无足轻重的。

天则不是实在性对象,没有人为,天则无所寄寓。在当下语境中强调前者,是就当下的问题而言。不过是说,人不可以妄用“人为”,应该自知权限在哪里。

1.第③段加点短语“仰观天则”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概括第④段的段意。(2分)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⑤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他们是帝国的臣民、草民,不仅不懂人有发表言论的“公民权利”,也没有想到由此获得掌控别人言论

的“权力”。

②没有领袖钦定,没有权威推荐,没有大众投票或“点击率”,没有资本推动,更没有文化殖民,等等。

③也就是说,这些文人无聊时空留纸上的那些文字成为经典,与包括话语权在内的权力谋求没有关联。

④像称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经典”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没有任何一部是靠

文学本身之外的力量赢得话语权而成为经典的。

⑤总之,这些书呆子没有与任何意义上的权力合谋,他们甚至没有凭借小说成名的动机。

A.①②⑤④③ B.②③①⑤ C.①⑤③②④ D.④②⑤①⑨

4.根据文意,下列有关“经典”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经典的认定,一切人为裁判和干预都是无效的。

B.被认定为经典的作品与其作者的弱势身份有关。

C.著名学术权威的话语权使经典的价值得以实现。

D.经典依靠文学本身的力量和规律赢得了话语权。

5.联系全文,分析第⑩段的作用。(3分)

6.探究第⑨段加点短语的具体内涵,以文中某一作品为例作阐释。(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咳嗽天鹅 铁凝

①天是越来越冷了,刘富早上醒来就想着院子里那只天鹅,得赶紧送去动物园。

②这时西屋传来香改的咳嗽声。香改是刘富的老婆,能干却生性邋遢。每次刘富要找件衣服就很不耐

烦。一拉开柜门,里边的衣服裤子犹如洪水猛兽奔涌而出,劈头盖脸倾泻在刘富身上。为了这个他和香改

一直闹离婚,香改抗不住刘富的坚决,有一天气急地说:“离就离,缺了鸡蛋还不做槽子糕了!”话没说完

突然咳嗽起来,从此这咳嗽就没断过。

③刘富洗漱完毕,来到院里朝东窗根望望,那儿有个半人高的小窝棚,是刘富给天鹅搭的。两个月前

刘富和镇长去了一趟内蒙古蓝旗看亲戚,临走时亲戚用个竹筐把这只从芦苇丛里拾来的病天鹅塞进“奇瑞”

的后备厢。回家后镇长说没工夫管病鹅,就把“麻烦”留给了刘富。

④刘富的女儿正念初中,欢喜着上网查天鹅的资料,对照着这只活生生的鹅,她得出结论:它的学名

叫大天鹅,也叫咳声天鹅,属鸟纲,鸭科。全球易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女儿把这些信息告诉刘富,

刘富记住了咳声天鹅四个字,只是把咳声天鹅听成了咳嗽天鹅,从此没改口。

⑤天鹅整天不吃不喝,无精打采的,刘富对它很不耐烦,但还是和女儿琢磨怎么给它治病。网上说天

鹅容易患肠胃炎,刘富观察后猜这只鹅说不定得的是肠胃炎,就大胆给它用氟哌酸加黄连素,只两天,这

鹅竟然吃了喝了,那咳嗽一般的叫声也亮堂了。天鹅养了些日子,显出和刘富挺亲,每天早晨刘富一出屋

门,它准在东窗根的窝棚里咳、咳、咳地大叫几声,问好似的,这时,西屋的香改也会咳嗽起来,好似和

天鹅比着赛。刘富不为天鹅的“问候”所动,他只觉得自己倒霉,稀里糊涂家里就添了女人的咳嗽和咳嗽

的天鹅。

⑥转眼间,天鹅来到刘富的家已经两个多月。一天早晨,刘富迎接了天鹅的问候之后,见它岁履踉跄

地从窝棚里钻出来,站也站不稳,走又走不好。刘富蹲在地上仔细观察,原来天鹅的脚蹼干裂了。刘富的

脚就在这时也突然不自在起来,脚趾缝之间像有利刃在切割,凉飕飕地刺痛。女儿放学回来,刘富催她赶

快上网再查,原来天鹅离开水过久脚蹼就会皴裂。刘富这才用心想想“候鸟”这个词。天鹅是候鸟,小镇

既寒冷又没水,能管天鹅一时,却管不了它的一世。

⑦哪里能管它的—世呢?刘富问女儿。女儿想了想说:动物园。

⑧省城动物园有个天鹅馆。刘富查看网上的图片,见天鹅们成双结对地在天鹅馆的水池里自在地嬉戏。

女儿查到了天鹅馆的电话,通话后对方同意接受这只天鹅。

⑨晚上,刘富对香改说明天你也跟我去趟省城,你那咳嗽从来也没好好治过,离婚之前,我得给你把

咳嗽治好。香改咳、咳两声没说话,刘富只当是同意。

⑩这天一早,刘富把天鹅装进当初那个竹筐,让天鹅和香改都坐在后排座上直奔动物园。天鹅馆的景

班长出来迎他。刘富把竹筐放在地上说,看它这脚蹼裂的,快让它进水里泡泡吧。景班长说不急,我们先

要给它体检,这是规定。说话间两个穿灰大褂的工作人员就领走了刘富的天鹅。

⑪在池边溜达了一会儿,景班长引刘富进了池旁一间小屋,说就在这吃了饭再走,这大冷的天……一会

儿一只热气腾腾的黑铁锅端了上来,锅里炖着灰褐色的肉。景班长举起筷子冲着铁锅对刘富说,来,尝尝

鲜。刘富问这是鸭呀?景班长说是鹅,就你送来的那只鹅。刘富放下筷子,似懂未懂盯着景班长。班长解

释说,动物园医生为这只天鹅做了体检,它太老了,足有25岁了,脏器老化养着它成本太高。刘富问多老

算是老啊?景班长说天鹅寿命在25岁左右,你说它老不老?刘富说可它正活着哪。

⑫刘富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天鹅馆的,只记得他摔了饭碗。当他发动车子时,才觉出从脚趾缝传来一阵阵钝痛,像被长了锈的锯子在割锯,这钝痛从下往上弥浸开来。该怨谁呢,他想不清楚。回到家又怎

么向女儿交代呢,他更想不清楚。这时从后排座上传出一阵咳嗽声,刘富心里一惊:这不是我那咳嗽天鹅

吗?他的脖子僵直着不敢回头,生怕一回头那咳嗽声便消失了。但咳嗽声没有消失,只是由咳、咳、咳变

成了吭、吭、吭,像是怕人不耐烦捂住了嘴。刘富迟疑地扭转头,他看见了歪坐在那里不急不火的香改。

⑬刘富真的记不起香改还在车上等着他。早上来时他是想着在离婚前给香改治好咳嗽的。是啊,咳嗽,

刘富曾经那么厌恶咳嗽声,每当女人和鹅同时在院子里咳嗽起来,他就觉得他的生活纷杂、烦乱。可就在

刚才, 。

⑭刘富发动了“奇瑞”要快些回家。他想,往后给香改治咳嗽还有的是时间,又为什么非在今天不可

呢?

7.简析第②段插叙的作用。(3分)

8.第⑧段描写天鹅馆的图片,其用意是 。(3分)

9.阅读第⑥段与第⑫段画线句,辨析刘富心理上的差异。(3分)

10.下列对小说中的人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香改作为小说重要人物,贯穿情节的始终,不可或缺。

B.女儿热心救护保护动物,与香改、镇长形成明显反差。

C.景班长待人热情,照章办事,处置年老天鹅合情合理。

D.刘富待人接物很“不耐烦”,但照顾病鹅时胆大心细。

11.想象刘富的心理活动,填写在第⑬段的横线上。(2分)

12.赏析小说以“咳嗽天鹅”为线索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6分)

(三)默写。(任选6空填写,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3.①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八声甘州》)

②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家住吴门, 。(周邦彦《苏幕遮》)

④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⑤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 ,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经》)

⑦高山仰止, 。(《诗经·小雅》)

⑧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浔阳春·春去

一从泽畔为迁客,两度江头送暮春。

白发更添今日鬓,青衫不改去年身。

百川未有回流水,一老终无却少人。

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

14.诗中的“迁客”即本诗作者 。(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从地点、时间上照应标题并奠定基调。

B.颔联的副词强化了作者的形象与身份特征。

C.颈联运用对比,突出人老不同于自然规律。

D.本首七言律诗除尾联外,前三联均为对仗。

16.本诗用语“词浅而意深”,从这一角度赏析尾联。(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①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裔至吴数年,流徙伏匿,孙权未之知也。诸葛亮遣邓芝使吴从权请裔,.

权许芝遣裔。裔临发,权乃引见,问裔曰:“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马相如,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裔对曰:

注“愚以卓氏之寡女,犹贤于买臣之妻。”权又谓裔曰:“君还,必用事西朝,终不作田父于闾里也,将何以..

报我?”裔对曰:“裔负罪而归,将委命有司。若蒙侥幸得全首领,五十八以前父母之年也,自此后大王之

赐也。”权言笑欢悦,有器裔之色。裔出阁,深悔不能阳愚,即便就船,倍道兼行。权果追之,裔已入永安.

界数十里,追者不能及。

②既至蜀,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常称曰:“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其明年,北诣亮谘事,送者数百,车乘盈路,裔还书

与所亲曰:“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其谈啁流

速,皆此类也。

③少与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恭之子息长大,为之娶

妇,买田宅产业,使立门户。抚恤故旧,振赡衰宗,行义甚至。 .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

【注】买臣之妻:朱买臣及妻是会稽(属吴越)人。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流徙伏匿( ) (2)必用事西朝( ) ...

(3)有器裔之色( ) (4)振赡衰宗( )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若蒙侥幸得全首领 B.其明年,北诣亮谘事 ....

C.使立门户 D.行义甚至 ....

19.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20.推断孙权欣赏张裔哪两点?请概括。(2分) 21.分析第③段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作用。(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论贵粟疏

西汉·晁错

①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

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饥寒至身,不顾廉耻,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

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②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

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

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③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

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

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22.第①段推断百姓“离乡轻家”“不顾廉耻”的根本原因是 。(1分)

2015松江区语文二模篇七:2015届上海市徐汇、松江、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

2014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2015.4)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经典谁说了算 王乾坤

①很难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去经典”还是“趋经典”的时代。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个不太吝啬“经典”名词的时代。那么,什么是经典?经典由谁说了算?

②通常的回答是:权威说了算或大众说了算。但深通艺术之堂奥的人既不看重权势的眼色,也不在意大众的褒贬,他们心里明白:权威认定、大众评判也许不可或缺,但一切有形的人为裁判只有在文学合法性的前提下,才可能是有效的。换言之,他们在乎的或敬畏的,是文学本身的法权。

③文学的自然法不是任何一种成文的文学法则,而是一种无形的天则。“俯察人事,仰观天则。”人事俯身可察,天则是需要仰观的。由“自然法”来言事物的合法性本是天经地义。可是在文明史上,天经地义的天则被各种偏见所干扰反倒成了常态。五花八门的政治观、道德观、科学观、文化观、历史观以种种集体偶像的强势向文学越权,任意在这个领域封号经典,成了由来已久的“常态”。 ④现当代,影响文学创作和评论的有两种思潮:一是认为世界是按照优胜劣汰的进化论定律演进的,二是认为权力可以决定一切。这两种思潮交合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优胜在于权力,劣汰在于无权力。于是,话语权如拜物教一般左右着创作家和评论家,从事文学艺术的匠人们使出浑身解数,不顾一切地调动可能的权力让自己的声音足够强大,最好是压倒一切成为中心。

⑤可惜,话语权或其他权力决定论不能解释中外文学的经典史,只要检索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巨匠们弱势的社会身份或话语权状况就能验证。□

⑥那么进入文苑的小说多得是,为什么能被认定经典的是此而不是彼?是谁在进行这种无形的筛选?答案只能在文学合法性中寻求。以《红楼梦》为例,王国维们的鼓吹改变了这部小说的接受史,乃至现代“红学”横空出世。王国维、胡适、鲁迅是著名学人,如果他们的评论算是一种话语权造势,那么这种话语权充其量只是在传播学、解释学意义上影响到了经典的价值实现。即便没有王国维们,《红楼梦》依然是经典。

⑦权力不是可以让一部三流作品得头奖吗?不是可以让一部非文学作品成为教程上的“文学名著”吗?这当然是事实。据说苏联当年只要经最高权杖点化,一部作品便可获“斯大林文学奖”。然而无情的是,文学的自然法不承认这般评奖和排序,总是根据自己的尺度对作品重新甄别与拣选,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专权者和文化把头们合力钦定的“样板”从读者视线中悄无声息地抹去。

⑧此外还有一种权力假象。比如莫言先生获“诺奖”让很多人习惯地与“国力”联系起来,并且欢欣鼓舞。这不能说一点根据都没有,但由此认为文学经典与经济政治强国之间水涨船高,则不只是错觉,而且是可笑的。这是两条轨迹。《变形记》《安徒生童话》《堂吉诃德》的作者哪一位出生或者来自大国强国?相反的例子也有,比如海明威、莫泊桑、梭罗,谁能证明《老人与海》《项链》《瓦尔登湖》是借势于或受庇于超级大国而产生的?

⑨如果说优胜劣汰是一条法则,那么此之“优”者,最后“说了算的”是文学的合法性,没有别的权力能让一部作品最终“胜”或“汰”。这种合法性不也是一种权力吗?当然是,而且是权力之本原。它无言也无形,可它在背后支配一切。

⑩敬畏“天则”绝非轻慢“人为”,二者不是可以完全割裂的两种对象,而后者也绝不只是无足轻重的。天则不是实在性对象,没有人为,天则无所寄寓。在当下语境中强调前者,是就当下的问题而言。不过是说,人不可以妄用“人为”,应该自知权限在哪里。

1.第③段加点短语“仰观天则”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概括第④段的段意。(2分)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⑤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他们是帝国的臣民、草民,不仅不懂人有发表言论的“公民权利”,也没有想到由此获得掌控别人言论的“权力”。

②没有领袖钦定,没有权威推荐,没有大众投票或“点击率”,没有资本推动,更没有文化殖民,等等。

③也就是说,这些文人无聊时空留纸上的那些文字成为经典,与包括话语权在内的权力谋求没有关联。

④向称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经典”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没有任何一部是靠文学本身之外的力量赢得话语权而成为经典的。 ⑤总之,这些书呆子没有与任何意义上的权力合谋,他们甚至没有凭借小说成名的动机。

A. ①②⑤④③ B. ④②③①⑤ C. ①⑤③②④ D. ④②⑤①③

4.根据文意,下列有关“经典”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经典的认定,一切人为裁判和干预都是无效的。

B.被认定为经典的作品与其作者的弱势身份有关。

C.著名学术权威的话语权使经典的价值得以实现。

D.经典依靠文学本身的力量和规律赢得了话语权。

5.联系全文,分析第⑩段的作用。(3分)

6.探究第⑨段加点短语的具体内涵,以文中某一作品为例作阐释。(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咳嗽天鹅 铁凝

①天是越来越冷了,刘富早上醒来就想着院子里那只天鹅,得赶紧送去动物园。 ②这时西屋传来香改的咳嗽声。香改是刘富的老婆,能干却生性邋遢。每次刘富要找件衣服就很不耐烦。一拉开柜门,里边的衣服裤子犹如洪水猛兽奔涌而出,劈头盖脸倾泻在刘富身上。为了这个他和香改一直闹离婚,香改抗不住刘富的坚决,有一天气急地说:“离就离,缺了鸡蛋还不做槽子糕了!”话没说完突然咳嗽起来,从此这咳嗽就没断过。

③刘富洗漱完毕,来到院里朝东窗根望望,那儿有个半人高的小窝棚,是刘富给天鹅搭的。两个月前刘富和镇长去了一趟内蒙古蓝旗看亲戚,临走时亲戚用个竹筐把这只从芦苇丛里拾来的病天鹅塞进“奇瑞”的后备厢。回家后镇长说没工夫管病鹅,就把“麻烦”留给了刘富。

④刘富的女儿正念初中,欢喜着上网查天鹅的资料,对照着这只活生生的鹅,她得出结论:它的学名叫大天鹅,也叫咳声天鹅,属鸟纲,鸭科。全球易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女儿把这些信息告诉刘富,刘富记住了咳声天鹅四个字,只是把咳声天鹅听成了咳嗽天鹅,从此没改口。

⑤天鹅整天不吃不喝,无精打采的,刘富对它很不耐烦,但还是和女儿琢磨怎么给它治病。网上说天鹅容易患肠胃炎,刘富观察后猜这只鹅说不定得的是肠胃炎,就大胆给它用氟哌酸加黄连素,只两天,这鹅竟然吃了喝了,那咳嗽一般的叫声

也亮堂了。天鹅养了些日子,显出和刘富挺亲,每天早晨刘富一出屋门,它准在东窗根的窝棚里咳、咳、咳地大叫几声,问好似的。这时,西屋的香改也会咳嗽起来,好似和天鹅比着赛。刘富不为天鹅的“问候”所动,他只觉得自己倒霉,稀里糊涂家里就添了女人的咳嗽和咳嗽的天鹅。

⑥转眼间,天鹅来到刘富的家已经两个多月。一天早晨,刘富迎接了天鹅的问候之后,见它步履踉跄地从窝棚里钻出来,站也站不稳,走又走不好。刘富蹲在地上仔细观察,原来天鹅的脚蹼干裂了。刘富的脚就在这时也突然不自在起来,脚趾缝之间像有利刃在切割,凉飕飕地刺痛。女儿放学回来,刘富催她赶快上网再查,原来天鹅离开水过久脚蹼就会皴裂。刘富这才用心想想“候鸟”这个词。天鹅是候鸟,小镇既寒冷又没水,能管天鹅一时,却管不了它的一世。 ⑦哪里能管它的一世呢?刘富问女儿。女儿想了想说:动物园。

⑧省城动物园有个天鹅馆。刘富查看网上的图片,见天鹅们成双结对地在天鹅馆的水池里自在地嬉戏。女儿查到了天鹅馆的电话,通话后对方同意接受这只天鹅。 ⑨晚上,刘富对香改说明天你也跟我去趟省城,你那咳嗽从来也没好好治过,离婚之前,我得给你把咳嗽治好。香改咳、咳两声没说话,刘富只当是同意。 ⑩这天一早,刘富把天鹅装进当初那个竹筐,让天鹅和香改都坐在后排座上直奔动物园。天鹅馆的景班长出来迎他。刘富把竹筐放在地上说,看它这脚蹼裂的,快让它进水里泡泡吧。景班长说不急,我们先要给它体检,这是规定。说话间两个穿灰大褂的工作人员就领走了刘富的天鹅。

11在池边溜达了一会儿,景班长引刘富进了池旁一间小屋,说就在这吃了饭再走,这大冷的天„„一会儿一只热气腾腾的黑铁锅端了上来,锅里炖着灰褐色的肉。景班长举起筷子冲着铁锅对刘富说,来,尝尝鲜。刘富问这是鸭呀?景班长说是鹅,就你送来的那只鹅。刘富放下筷子,似懂未懂盯着景班长。班长解释说,动物园医生为这只天鹅做了体检,它太老了,足有25岁了,脏器老化养着它成本太高。刘富问多老算是老啊?景班长说天鹅寿命在25岁左右,你说它老不老?刘富说可它正活着哪。

12刘富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天鹅馆的,只记得他摔了饭碗。当他发动车子时,才觉出从脚趾缝传来一阵阵钝痛,像被长了锈的锯子在割锯,这钝痛从下往上弥漫开来。该怨谁呢,他想不清楚。回到家又怎么向女儿交代呢,他更想不清楚。这时从后排座上传出一阵咳嗽声,刘富心里一惊:这不是我那咳嗽天鹅吗?他的脖子僵直着不敢回头,生怕一回头那咳嗽声便消失了。但咳嗽声没有消失,只是由咳、咳、咳变成了吭、吭、吭,像是怕人不耐烦捂住了嘴。刘富迟疑地扭转头,他看见了歪坐在那里不急不火的香改。

13刘富真的记不起香改还在车上等着他。早上来时他是想着在离婚前给香改治好咳嗽的。是啊,咳嗽,刘富曾经那么厌恶咳嗽声,每当女人和鹅同时在院子里咳嗽起来,他就觉得他的生活纷杂、烦乱。可就在刚才, 。

14刘富发动了“奇瑞”要快些回家。他想,往后给香改治咳嗽还有的是时间,又为什么非在今天不可呢?

7.简析第②段插叙的作用。(3分)

8.第⑧段描写天鹅馆的图片,其用意是

(3分)

9.阅读第⑥段与第12段画线句,辨析刘富心理上的差异。(3分)

10.下列对小说中的人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香改作为小说重要人物,贯穿情节的始终,不可或缺。

B. 女儿热心救护保护动物,与香改、镇长形成明显反差。

C. 景班长待人热情,照章办事,处置年老天鹅合情合理。

D. 刘富待人接物很“不耐烦”,但照顾病鹅时胆大心细。

11.想象刘富的心理活动,填写在第13段的横线上。(2分)

12.赏析小说以“咳嗽天鹅”为线索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6分)

(三)默写。(任选6空填写,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3.①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八声甘州》)

②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家住吴门, 。(周邦彦《苏幕遮》)

④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⑤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 ,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经》)

⑦高山仰止, 。(《诗经·小雅》)

⑧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浔阳春·春去

一从泽畔为迁客,两度江头送暮春。白发更添今日鬓,青衫不改去年身。 百川未有回流水,一老终无却少人。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

14.诗中的“迁客”即本诗作者 。(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从地点、时间上照应标题并奠定基调。

B.颔联的副词强化了作者的形象与身份特征。

C.颈联运用对比,突出人老不同于自然规律。

D.本首七言律诗除尾联外,前三联均为对仗。

16. 本诗用语“词浅而意深”,从这一角度赏析尾联。(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①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裔至吴数年,流徙伏匿,孙权未之知也。诸葛亮遣邓芝使吴从权请裔,权许芝遣裔。裔临发,权乃引见,问裔曰:“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马相如,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裔对曰:“愚以卓氏之寡女,犹贤于买臣之妻注。”权又谓裔曰:“君还,必用事西朝,终不作田父于闾里也,将何以报我?”裔对曰:“裔负罪而归,将委命有司。若蒙侥幸得全首领,五十八以前父母之年也,自此后大王之赐也。”权言笑欢悦,有器裔之色。裔出阁,深悔不能阳愚,即便就船,倍道兼行。权果追之,裔已入永安界数十里,追者不能及。 ②既至蜀,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常称曰:“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其明年,北诣亮谘事,送者数百,车乘盈路,裔还书与所亲曰:“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其谈啁流速,皆此类也。

③少与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恭之子息长大,为之娶妇,买田宅产业,使立门户。抚恤故旧,振赡衰宗,行义甚至。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

〔注〕买臣之妻:朱买臣及妻是会稽(属吴越)人。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流徙伏匿 ②必用事西朝

③有器裔之色 ④振赡衰宗

18.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若蒙侥幸得全首领 B.其明年,北诣亮谘事

C. 使立门户 D.行义甚至

19.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20.推断孙权欣赏张裔哪两点?请概括。(2分)

21.分析第③段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作用。(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论贵粟疏 西汉·晁错

①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饥寒至身,不顾廉耻,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②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③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22.第①段推断百姓“离乡轻家”“不顾廉耻”的根本原因是 。(1分)

23.第①段为什么不直接提出主张而提及“明主”的做法?(3分)

24.第②段画线处有两种断句版本,选择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3分)

A.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B.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25.下列属于“贵粟之道”的一项是( )(2分)

A.务民于农桑 B.薄赋敛,广畜积

C. 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D.取于有余,以供上用

26.评价作者对“商贾”的观点。(4分)

二 写作 7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生活中,人们大多相信自己的判断。其实每个人的认识不过是全景图中的一块碎片,只有承认这一局限,才可能有接近真相的判断。

2014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高三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201504

1.(2分)敬畏文学合法性

2.(2分)现当代,两种错误思潮的影响造成“话语权”左右了文学创作和评论。

3.(3分)D

4.(2分)D

5.(3分)照应前文,强调“人为”的意义和应遵循的权限,补充论点使论证更严密。

2015松江区语文二模篇八:2015松江区二模作文

松江区二模作文

承认自我的局限(57)

生活中,人们大多数相信自己的判断,其实每个人的认识不过是全景图中的一块碎片,只有承认这一局限,才可能有接近真相的判断。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自我的,因为人们比起不确定的事物来说更愿意相信自己的主观认识,从而做出看似正确的判断,熟不知,当做出这种判断之时,就已经否定了自我的局限性,导致自己越来越远离真相了。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不能一味地坚持自我主观判断,要承认自我认识的局限性,毕竟真相也不是信手拈来的。 有那么一句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仔细推敲,不无道理,纵观历史,历代灭亡的皇帝有那么多是因为固执己见,无视忠臣的治国之道,盲目地跟从自我的判断,好比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因为清政府的愚昧无知导致了最终的惨淡下场,如果当时跳出固有的判断,像欧洲各国一样进行文化改革,后果可能会大相径庭,又好比无知山谷中的守旧老人呢,由于自己的观点和落后的思想,不仅禁锢了同村人也湮灭了对于自由的追求,对于好游者的探索精神,一味地根据自我判断而扼杀的行为不免让人感到痛心。也正是因为不敢承认这一局限性,终究不能开创未来而永远牵绊于无知山谷中,与外界的真相脱轨。 会看现在,及时到了如此开放的时代,仍是存在对于这种局限性的不敢直视。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不同的人自然是各抒己见,于是就出现了网上的炮轰、对骂现象,甚至有些人分不清真相,就跟风凑热闹,误以为自我的随意判断不会给人带来影响,仍旧不负责任的发表所谓的意见,无视真相,导致不可收场的结果。

人生来便7有局限性,自然也有属于自我的判断,在这大千世界人就显得十分渺小,只有当我们承认了自我的局限性,不只是根据自我的判断,而是纵观全局,接受多方面的意见,拓宽视野和心灵的承受度,对于真相的判断自然就无隙了。

人生短短几十年,只有当我放弃些什么,我们才能获得写当全世界的人将自己这一块碎片接在一起后,这幅世界全景图便突破了界限,走向了真相。

善假于物也(57)

生活中,人们大多相信自己的判断,其实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有赞同,那必然就有反对。大脑总是趋于相信自己认同的看法,过滤掉反

对的看法,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回相信自己的判断。

但,其实每个人的认识只不过是全景图中的一块碎片,只有承认这一局限,才能有机会拥有接近真相的判断。

倾听他人的想法,思想的碰撞才能擦出火花。在那个不断创新发展思想科学的时代,科学的验证时不断地被否定的。只有不断地被否定,拂去真相上的尘埃,真理才能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学会承认自己的一个人思想的局限性是极为重要的。

亚里斯多德即使提出了错误的理论,也是被我们尊敬的物理学 开创者。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牛顿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诚然,成功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毕竟人不过是全景图的一块碎片,没有前人思想的铺垫,那也就没有到达真相的捷径。

在早期对光的性质的研究中,有两种看法,一种共识惠更斯的波动说,另一种是牛顿的微粒说,在泊松验证微粒说的将做实验中个,却发生了与自己坚持的学说相违背的物理现象,产生了波动说的现象,引起轩然大波,为了纪念这件事,还把这个不合时宜出现的亮斑称为泊松亭斑。渐渐地,之后,两者学说才趋于同意相互的观点,才有如今“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一伟大的结论。

由此看来,真理总是在不停地推翻理论与接受他人的理论中产生的。人类个体的渺小却因集体的思想汇集与碰撞改造了整个世界。只有打开心门,接受外界的思想,才有可能接近真相的判断。

如今,合作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在公司中需要合作才能完成一项艰难的项目。公司于公司的合作,如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的合作,才有利两家公司的共同发展,国内与国外的合作,才能有效带动全球经济的交流汇通,才能拥有现在美好的生活。合作,能改变生活。

但这里所说的并不是完全否定,自己的判断,要在自己判断的基础上接受别人的判断,只做个拿来主义者,思想也是空洞的。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依靠与别人的交流合作来发展自己,这,才是处世之道。

道不同,相为谋(58)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在生活中,人们往往相信自己的判断,而拒绝与观点不同的人“相为谋。”但现实是,每一个人的观点都有其局限,要获取

更接近真相的判断,就应纵观全局,道不同,相为谋。

今天的受众们如此固执于自己的判断是有其原因的。在我国,人们对于一个公共议题,总是喜欢从道德评价入手。若一个人是“圣人”,他所做的一切事情就都是值得称赞;若一个人事“恶人”,那么他的所有就都值得否定了。这样非黑即白的判断一出,就会在判断者心中深深扎根,以致于对于其它的意见,都拒之门外,甚至将它们当做恶敌一般奋力反驳,有个不争你死我活誓不罢休的意思。

但每个事件就好像拼图一般,每一个人的认识都是全景图中的一块,一味地拒绝他人意见甚至试图改变他人意见达到完全统一只能是一种徒劳而已,严重的也许还会引发可怕的后果,在中国文革时期,个人崇拜主义盛行,社会学家马寅初就因反对“光荣妈妈”提出“提高人口质量”而锒铛入狱。可事实证明,他的观点是多么有现实意义。但在那个时代中,人们却认识不到自己判断的局限性,从而造成了如今中国人口爆炸的局面。在现实的语境下,在历史教训面前,我们要更应意识到全面认识的重要性,道不同,相为谋,捷克社会就爱哈维尔就在八条公民论坛的准则中提到:“要尝试理解他人”。我们发表观点,进行判断的目的永远是为了追求真理,而非异决高下的竞争,当我们片面的关注于一种观点,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也就会被紧紧束缚住;当我们的判断只集中在一片拼图之上,我们就永远完不成整幅画面,试想,若一个社会中充斥着视野如碗口般大小,目光如筷子般长短的“评论家”、“判断者”恐怕总有一天,整个价值体系就将分崩离析了。

当然,主张道不同,相为谋并非是要求随波逐流。具有个人的判断和理解他人的判断二者不是割裂的两种对象,更不矛盾。而是一种使我们能够接近真相的途径,也是丰富拓宽我们社会价值坐标系的好方法。

因此,在我们发表自己判断和认识,不妨也尝试着与道不同,相为谋吧。当你手中握有足够多的碎片,相信拼出的图画,一定会是奇妙的景色。(45——58——58)

判断真相(63)

个人的视野有多大呢?庄子说垒空之在大泽,米粟之在太仓,我们视野与世界的全景图比较而言也是这样的渺小。好比是盲人摸象。我们在令人视野下所做得判断也如盲人在触及大象各部位时所做的判断一样可笑。这就警示我们,个人的视野是非常局限的,它狭窄到很难判断出真相。

承认这一点,我们便可以去除很多的盲目——既有对自我的盲目,又有对他人的盲目。因为自我的视野局限,因此我们在很多时候不能太固执,应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但也不可绝对盲从他人的判断,因为他人的视野也是受到局限的。如果能由于了解视野的局限而消除这两种盲目,那么真相的判断就有可能得到了。

人的认识为何受到局限?原因便在于立场的局限性。因为我们在判断时往往从主观立场上出发,由经验、知识判断真假。然而事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真相的判断时很难做到的。以晚清中国为例,后来对当人的“天朝心态“指指点点,可在当时,由于消息的闭塞,国门的紧锁,人们视野所及就是“只在中国的天下”,西方世界遥远而神秘。天朝心态或许就是当时被认为是“真相”的判断。晚清国人由儒家文化的主观立场出发,当然只能得到这一被扭曲的判断。同样,后来人站在新的主观立场上评判,便只能得出当时人荒诞可笑的结论了。

立场的局限不可能消除,判断便是一个主观评价的过程,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承认这一局限性,在判断时做多元思考,以期能得到正确的认识。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再以盲人摸象来说,“盲”是一客观条件,是不能回避的局限,而“摸象”却是一个主观认知,可以尽力完善:将碎片化的各部位感知综合起来,就能得到一副大象的全景图了。同样道理,在判断时也要进行多个立场的思考。站在西欧的立场上,殖民扩张带来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站在殖民地的立场上,殖民活动带来的是沉重的灾难;站在世界的立场上,殖民促进了全球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将碎片一点一点拼合起来,你才能把握到问题的关键,发现事实的真相。

承认局限是第一步,多远思考是第二部,而联结这两部的便是怀疑精神,怀疑并非怀疑一切,而是有根据地批判否定。有了怀疑精神,我们就可以不自大,不盲从,冷静地分析局限,为多元思考作铺垫。这也是判断真相的必要前提。

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这是必须承认的一点,怀疑自己,怀疑他人促进了多元化的思考,由此我们便可以在广阔的真相全景图上拼凑碎片,获得最合乎理性的认识。

打破局限,靠近真相(54)

生活中,人们大多相信自己的判断。其实每个人的认识不过是全景图中的一

块碎片,只有承认这一局限,才有可能接近真相的判断。而我们要做的便是打破思想的桎梏,尽可能地去还原表象下的真相。

一片碎片成就不了什么,要想一睹全景的真容,任何一块碎片都不可或缺。推物及人,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与判断皆不可谓全面或正确,若一味地坚定自己的想法,不承认这种局限并拒绝与外界交流,那便只能被加之以“顽固”的头衔并最终一事无成。所以打破局限,将思想放飞,去感受自己以外的事物,于是经历的每个过程,都可以让你离真相更进一步。

任何人比之全景图,都渺小如一块碎片,即使是影响深远的伟人们亦不例外,因此,我们必须承认自己判断的局限,从而去触碰那最终的真相。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显然是成功的,他提出的社会契约震惊了世界,引发了法国大革命,然而这真的毫无瑕疵吗?卢梭在提倡实现人的自由的同时也是对人自由的忽视与否定,他以社会契约为原理,推出的“理想国”的图景中公竟成为了压倒一切的力量,不可能错误,不可能被摧残或是屈从于任何其他意志之下。这样的国家中真的存在社会吗?当我们丧失了社会结社等权力后又从何而谈自由呢?卢梭的成就必须承认,但其思想上存在的局限也不可抹去,只有承认这一局限,才能构建出真正保障人民自由的理想社会。

此外,对同一事物每个人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应打破自己的观点,结合他人的看法从而做出对事物最真的判断。余华在《活着》中充分显示了命运的残酷,借福贵之口,他说: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塑造了一个一生都在追逐命运的人物,他说:生命不只是活着,更要学会拷问命运。正如他们对“活着”的探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虽然这观点地(的)提出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等因素,但我们应懂得打破自己的局限,接收他人相异的思想,在二者的融合之中作出接近真相的判断。

一块碎片必须与其他碎片相遇才可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景。人亦是如此,自己的判断较之整体而言不可能做到全面,我们不应如守旧老人那样在无知山谷里守着那可怜的顽固,而是应该承认并打破思想的局限,通过与他人思想的碰撞,作出较为正确的判断,从而渐渐地向真相靠近。

2015松江区语文二模篇九:2015松江区初三二模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5年松江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

数学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5.4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含三个大题,共25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3.除第一、二大题外,其余各题如无特别说明,都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出证明或计算的主要步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正确项的代号并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下列根式中,与24是同类根式的是( ) (A)2;

(B)3;

2

(C)5; (D)6.

2.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4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 )

(A)k4; (B)k4;

(C)k0;

(D)k0.

3.已知一次函数y=kx﹣1,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它的图像经过( ) (A)第一、二、三象限; (C)第一、二、四象限;

(B)第一、三、四象限; (D)第二、三、四象限.

4.一组数据:-1,1,3,4,a,若它们的平均数为2,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 ) (A)1;

(B)2;

(C)3;

(D)4.

5.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CD,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一定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AD=BC; (B)AC=BD; (C)∠A=∠C; (D)∠A=∠B. 6.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B=c,∠A=,则CD长为( ) (A)csin; (C)csintan;

2

(B)ccos; (D)csincos. 2

D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 【请将结果直接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7.计算:2=________.

8.分解因式:a4b=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f(x)

2

2

-1

x

,那么f(3)=___________. x1

10.已知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3),那么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

x151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___________.

2x6

x1x1x2

20时,可设2y,则原方程可化为关于y的整式12.用换元法解方程2

xxx1

方程为 .

13.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小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

朝上的面的数字大于2的概率是_______.

14.将抛物线y2x21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 15.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如果ABa,ADb,那么AC=.(用

a、b表示)

16.如图,DE为△ABC的中位线,点F在DE上,且∠AFB为直角,若AB=8,BC=10,

则EF的长为 .

(第16题图)

F

(第17题图)

B

C

B

(第18题图)

17.如图,当小明沿坡度i1:3的坡面由A到B行走了100米,那么小明行走的水平距离

AC(结果可以用根号表示)

18.如图,在△ABC中,AB=AC=5cm,BC=6cm,BD平分∠ABC,BD交AC于点D.如果将

△ABD沿BD翻折,点A落在点A′处,那么△D A′C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cm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满分78分)

1x2x2

(1)19.(本题满分10分) 计算:

x3x3

20.(本题满分10分) 解方程组:

21.(本题满分10分)

某品牌电动车经销商一月份销售该品牌电动车100辆,二月份的销售量比一月份增加10%,二月份每辆电动车的售价比一月份每辆电动车的售价低80元,二月份的销售总额比一月份销售总额多12200元,问一月份每辆电动车的售价是多少?

22.(本题满分10分,每小题各5分)

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且CD=24,点M在⊙O上,MD经过圆心O,联结MB.

(1)若BE=8,求⊙O的半径; (2)若∠DMB=∠D,求线段OE的长.

23.(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各6分)

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CD边上,过C点作AE的垂线交于点F,联结DF,过点D作DF的垂线交AF于点G,联结BG. (1)求证:△ADG≌△CDF;

(2)如果E为CD的中点,求证:BG⊥AF.

24.(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各4分)

x3y8x4xy5y0

2

2

(第22题图)

D

F

(第23题图)

如图,二次函数yx2bx的图像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4,0),过A点的直线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B,与二次函数的图像交于另一点C,过点C作CH⊥x轴,垂足为H.设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为D,其对称轴与直线AB及x轴分别交于点E和点F.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如果CE=3BC,求点B的坐标;

(3)如果△DHE是以DH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点E的坐标.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5分,第(3)小题5分)

如图,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º,AB=4,AD=3,sinBCD点P是对角线BD上一动点,过点P作PH⊥CD,垂足为H. (1)求证:∠BCD=∠BDC;

(2)如图1,若以P为圆心、PB为半径的圆和以H为圆心、HD为半径的圆外切时,求DP的长;

(3)如图2,点E在BC延长线上,且满足DP=CE,PE交DC于点F,若△ADH和△ECF相似,求DP的长.

(第25题图1)

(第24题图)

x

2,5

D H

D H

C

C

(第25题图2)

E

2015年松江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

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5.4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C; 6、D. 二、填空题

3x4;7; 8、a2ba2b; 9; 10、y3x; 11、 12、y22y10;

1

232

122

; 14、y2x23; 15、2; 16、1; 17、30; 18、.

113

三、解答题

x2x2x119.解: 原式= ………………………………………………………6分 x3x3

13、

=

x2x3

…………………………………………………………2分 x3x2x11

……………………………………………………………………………2分 x1

=

20.解:由②得x5y0,xy0…………………………………………………………4分

x3y8x3y8

原方程组化为,…………………………………………2分

x5y0xy0

解得

x15

y11x24

…………………………………………………………4分 

y24

21.解:(1)设一月份每辆电动车的售价是x元.…………………………………………1分 根据题意得:100110%x80-100x12200…………………………………………5分 解得x2100 …………………………………………………………………………………2分 答:一月份每辆电动车的售价是2100元.……………………………………………………2分

22.解:(1)设⊙O的半径为r,则OD=OB=r ∵BE=8,∴OE=r-8………………………………………………………………………………1分 ∵OB⊥CD,OB是半径,∴ED=

1

CD…………………………………………………………1分 2

∵CD=24,∴ED=12 ……………………………………………………………………………1分 在Rt△OED中,OE2ED2OD2

2015松江区语文二模篇十:2015上海二模 上海市徐汇、松江、金山区2015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2015高三语文二模(徐汇,松江,金山)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经典谁说了算 王乾坤

①很难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去经典”还是“趋经典”的时代。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个不太吝啬“经典”名词的时代。那么,什么是经典?经典由谁说了算?

②通常的回答是:权威说了算或大众说了算。但深通艺术之堂奥的人既不看重权势的眼色,也不在意大众的褒贬,他们心里明白:权威认定、大众评判也许不可或缺,但一切有形的人为裁判只有在文学合法性的前提下,才可能是有效的。换言之,他们在乎的或敬畏的,是文学本身的法权。

③文学的自然法不是任何一种成文的文学法则,而是一种无形的天则。“俯察人事,仰观..天则。”人事俯身可察,天则是需要仰观的。由“自然法”来言事物的合法性本是天经地义。..

可是在文明史上,天经地义的天则被各种偏见所干扰反倒成了常态。五花八门的政治观、道德观、科学观、文化观、历史观以种种集体偶像的强势向文学越权,任意在这个领域封号经典,成了由来已久的“常态”。

④现当代,影响文学创作和评论的有两种思潮:一是认为世界是按照优胜劣汰的进化论定律演进的,二是认为权力可以决定一切。这两种思潮交合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优胜在于权力,劣汰在于无权力。于是,话语权如拜物教一般左右着创作家和评论家,从事文学艺术的匠人们使出浑身解数,不顾一切地调动可能的权力让自己的声音足够强大,最好是压倒一切成为中心。

⑥那么进入文苑的小说多得是,为什么能被认定经典的是此而不是彼?是谁在进行这种无形的筛选?答案只能在文学合法性中寻求。以《红楼梦》为例,王国维们的鼓吹改变了这部小说的接受史,乃至现代“红学”横空出世。王国维、胡适、鲁迅是著名学人,如果他们的评论算是一种话语权造势,那么这种话语权充其量只是在传播学、解释学意义上影响到了经典的价值实现。即便没有王国维们,《红楼梦》依然是经典。

⑦权力不是可以一部三流作品得头奖吗?不是可以让一部非文学作品成为教程上的“文学名著”吗?这当然是事实。据说苏联当年只要经最最权杖点化,一部作品便可获“斯大林文学奖”。然而无情的是,文学的自然法不承认这般评奖和排序,总是根据自己的尺度对作品重新甄别与拣选,它可以亳不费力地将专权者和文化把头们合力钦定的“样板”从读者视线中悄无声息地抹去。

⑧此外还有一种权力假象。比如莫言先生获“诺奖”让很多人习惯地与“国力”联系起来,并且欢欣鼓舞。这不能说一点根据都没有,但由此认为文学经典与经济政治强国之间水涨船高,则不只是错觉,而且是可笑的。这是两条轨迹。《变形记》《安徒生童话》《堂吉诃德》的作者哪一位出生或者来自大国强国?相反的例子也有,比如海明威、莫泊桑、梭罗,谁能证明《老人与海》《项链》《瓦尔登湖》是借势于或受庇于超级大国而产生的?

⑨如果说优胜劣汰是一条法则,那么此之“优”者,最后“说了算的”是文学的合法性,......

没有别的权力能让一部作品最终“胜”或“汰”。这种合法性不也是一种权力吗?当然是,而且是权力之本原。它无言也无形,可它在背后支配一切。

⑩敬畏“天则”绝非轻慢“人为”,二者不是可以完全割裂的两种对象,而后者也绝不只是无足轻重的。天则不是实在性对象,没有人为,天则无所寄寓。在当下语境中强调前者,是就当下的问题而言。不过是说,人不可以妄用“人为”,应该自知权限在哪里。

1.第③段加点短语“仰观天则”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概括第④段的段意。(2分)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⑤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他们是帝国的臣民、草民,不仅不懂人有发表言论的“公也没有想到由此获得掌控别人言论的“权力”。

②没有领袖钦定,没有权威推荐,没有大众投票或“点击率”,没有资本推动,更没有文化殖民,等等。

③也就是说,这些文人无聊时空留纸上的那些文字成为经典,与包括话语权在内的权力谋求没有关联。

④向称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经典”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没有任何一部是靠文学本身之外的力量赢得话语权而成为经典的。

⑤总之,这些书呆子没有与任何意义上的权力合谋,他们甚至没有凭借小说成名的动机。

A.①②⑤④③B.②③①⑤ C.①⑤③②④ D.④②⑤①⑨

4.根据文意,下列有关“经典”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经典的认定,一切人为裁判和干预都是无效的。

B.被认定为经典的作品与其作者的弱势身份有关。

C.著名学术权威的话语权使经典的价值得以实现。

D.经典依靠文学本身的力量和规律赢得了话语权。

5.联系全文,分析第⑩段的作用。(3分)

6.探究第⑨段加点短语的具体内涸,以文中某一作品为例作阐释。(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咳嗽天鹅 铁凝

①天是越来越冷了,刘富早上醒来就想着院子里那只天鹅,得赶紧送去动物园。

②这时西屋传来香改的咳嗽声。香改是刘富的老婆,能干却生性邋遢。每次刘富要找件衣服就很不耐烦。一拉开柜门,里边的衣服裤子犹如洪水猛兽奔涌而出,劈头盖脸倾泻在刘富身上。为了这个他和香改一直闹离婚,香改抗不住刘富的坚决,有一天气急地说:“离就离,缺了鸡蛋还不做槽子糕了!”话没说完突然咳嗽起来,从此这咳嗽就没断过。

③刘富洗漱完毕,来到院里朝东窗根望望,那儿有个半人高的小窝棚,是刘富给天鹅搭的。两个月前刘富和镇长去了一趟内蒙古蓝旗看亲戚,临走时亲戚用个竹筐把这只从芦苇丛里拾来的病天鹅塞进“奇瑞”的后备厢。回家后镇长说没工夫管病鹅,就把“麻烦”留给了

刘富。

④刘富的女儿正念初中,欢喜着上网查天鹅的资料,对照着这只活生生的鹅,她得出结论:它的学名叫大天鹅,也叫咳声天鹅,属鸟纲,鸭科。全球易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女儿把这些信息告诉刘富,刘富记住了咳声天鹅四个字,只是把咳声天鹅听成了咳嗽天鹅,从此没改口。

⑤天鹅整天不吃不喝,无精打采的,刘富对它很不耐烦,但还是和女儿琢磨怎么给它治病。网上说天鹅容易患肠胃炎,刘富观察后猜这只鹅说不定得的是肠胃炎,就大胆给它用氟哌酸加黄连素,只两天,这鹅竟然吃了喝了,那咳嗽一般的叫声也亮堂了。天鹅养了些日子,显出和刘富挺亲,每天早晨刘富一出屋门,它准在东窗根的窝棚里咳、咳、咳地大叫几声,问好似的,这时,西屋的香改也会咳嗽起来,好似和天鹅比着赛。刘富不为天鹅的“问候”所动,他只觉得自己倒霉,稀里糊涂家里就添了女人的咳嗽和咳嗽的天鹅。

⑥转眼间,天鹅来到刘富的家已经两个多月。一天早晨,刘富迎接了天鹅的问候之后,见它岁履踉跄地从窝棚里钻出来,站也站不稳,走又走不好。刘富蹲在地上仔细观察,原来天鹅的脚蹼干裂了。刘富的脚就在这时也突然不自在起来,脚趾缝之间像有利刃在切割,凉飕飕地刺痛。女儿放学回来,刘富催她赶快上网再查,原来天鹅离开水过久脚蹼就会皴裂。刘富这才用心想想“候乌”这个词。天鹅是候鸟,小镇既寒冷又没水,能管天鹅一时,却管不了它的一世。

⑦哪里能管它的—世呢?刘富问女儿。女儿想了想说:动物园。

⑧省城动物固有个天鹅馆。刘富查看网上的图片,见天鹅们成双结对地在天鹅馆的水池里自在地嬉戏。女儿查到了天鹅馆的电话,通话后对方同意接受这只天鹅。

⑨晚上,刘富对香改说明天你也跟我去趟省城,你那咳嗽从来也没好好治过,离婚之前,我得给你把咳嗽治好。香改咳、咳两声没说话,刘富只当是同意。

⑩这天一早,刘富把天鹅装进当初那个竹筐,让天鹅和香改都坐在后排座上直奔动物园。天鹅馆的景班长出来迎他。刘富把竹筐放在地上说,看它这脚蹼裂的,快让它进水里泡泡吧。景班长说不急,我们先要给它体检,这是规定。说话间两个穿灰大褂的工作人员就领走了刘富的天鹅。

⑪在池边溜达了一会儿,景班长引刘富进了池旁一间小屋,说就在这吃了饭再走,这大冷的天„„一会儿一只热气腾腾的黑铁锅端了上来,锅里炖着灰褐色的肉。景班长举起筷子冲着铁锅对刘富说,来,尝尝鲜。刘富问这是鸭呀?景班长说是鹅,就你送来的那只鹅。刘富放下筷子,似懂未懂盯着景班长。班长解释说,动物园医生为这只天鹅做了体检,它太老了,足有25岁了,脏器老化养着它成本太高。刘富问多老算是老啊?景班长说天鹅寿命在25岁左右,你说它老不老?刘富说可它正活着哪。

⑫刘富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天鹅馆的,只记得他摔了饭碗。当他发动车子时,才觉出从脚趾缝传来一阵阵钝痛,像被长了锈的锯子在割锯,这钝痛从下往上弥浸开来。该怨谁呢,他想不清楚。回到家又怎么向女儿交代呢,他更想不清楚。这时从后排座上传出一阵咳嗽声,刘富心里一惊:这不是我那咳嗽天鹅吗?‘他的脖子僵直着不敢回头,生怕一回头那咳嗽声便消失了。但咳嗽声没有消失,只是由咳、咳、咳变成了吭、吭、吭,像是怕人不耐烦捂住了嘴。刘富迟疑地扭转头,他看见了歪坐在那里不急不火的香改。

⑬刘富真的记不起香改还在车上等着他。早上来时他是想着在离婚前给香改治好咳嗽的。是啊,咳嗽,刘富曾经那么厌恶咳嗽声,每当女人和鹅同时在院子里咳嗽起来,他就觉得他的生活纷杂、烦乱。可就在刚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⑭刘富发动了“奇瑞”要快些回家。他想,往后给香改治咳嗽还有的是时间,又为什么非在今天不可呢?

7.简析第②段插叙的作用。(3分)

8.第⑧段描写天鹅馆的图片,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9.阅读第⑥段与第⑫段画线句,辨析刘富心理上的差异。(3分)

10.下列对小说中的人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香改作为小说重要人物,贯穿情节的始终,不可或缺。

B.女儿热心救护保护动物,与香改、镇长形成明显反差。

C..班长待人热情,照章办事,处置年老天鹅合情合理。

D.富待人接物很“不耐烦”,但照顾病鹅时胆大心细。

11.想象刘富的心理活动,填写在第⑬段的横线上。(2分)

12.赏析小说以“咳嗽天鹅”为线索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6分)

(三)默写。(任选6空填写,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3.①对潇潇暮雨洒江天,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

②___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家住吴门,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④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⑤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____________________,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经》)

⑦高山仰止,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小雅》)

⑧人固育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浔阳春.春去

一从泽畔为迁客,两度江头送暮春。

白发更添今日鬓,青衫不改去年身。

百川未有回流水,一老终无却少人。

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

14.诗中的“迁客”即本诗作者___________。(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地点、时间上照应标题并奠定基调。

B.颔联的副词强化了作者的形象与身份特征。

C.颈联运用对比,突出人老不同于自然规律。

D.本首七言律诗除尾联外,前三联均为对仗。

16.本诗用语“词浅而意深”,从这一角度赏析尾联。(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①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裔至吴数年,流徙伏匿,孙权未之知也。诸葛亮遣邓芝.

使昊从权请裔,权许芝遣裔。裔临发,权乃引见,问裔曰:“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马相如,贵

注土风俗何以乃尔乎?”裔对曰:“愚以卓氏之寡女,犹贤于买臣之妻。”权又谓裔曰:“君还,

必用事西朝,终不作田父于闾里也,将何以报我?”裔对曰:“裔负罪而归,将委命有司。若..

蒙侥幸得全首领,五十八以前父母之年也,自此后大王之赐也。”权言笑欢悦,有器裔之色。.裔出阁,深悔不能阳愚,即便就船,倍道兼行。权果追之,裔已八永安界数十里,追者不能及。

②既至蜀,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常称日:“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其明年,北诣亮谘事,送者数百,车乘盈路,裔还书与所亲曰:“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其谈啁流速,皆此类也。

③少与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恭之子息长大,为之娶妇,买田宅产业,使立门户。抚恤故旧,振赡衰宗,行义甚至。 .

一节选自《三国志.蜀书》

[注]买臣之妻:朱买臣及妻是会稽(属吴越)人。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流徙伏匿 ②必用事西朝 ...

③有器裔之色 ④振赡衰宗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若蒙侥幸得全首领 B.其明年,北诣亮谘事 C.使立门户 D.行义甚至 ........

19.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20.推断孙权欣赏张裔哪两点?请概括。(2分)

21.分析第③段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作用。(3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24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