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一: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 名:著名 (6)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
(2)斯是陋室 斯:这 (7)可以调素琴调:调弄
(3)惟吾德馨 馨:品德高尚 (8)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劳累 ;形:形体
(4)何陋之有 何: 什么
(5)谈笑有鸿儒 鸿:大 儒:指读书人。
2、解释下列各句中相同的字。
(1)①无丝竹之乱耳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②何陋之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2)①无丝竹之乱耳 乱:扰乱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乱:战乱 。
3、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
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不要在意物外条件的好坏。
4、(1)本文选自《 》,作者是 (填人名)。文题中的“铭”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
(4)《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5、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B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高雅脱俗,安贫乐道。
7、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
(1)作者以山水引出陋室,而后以仙、龙喻德馨,这就自然而然引出本文主旨。(2)陋室之所以不陋,都是因为在陋室之中居住的人是一位志趣高尚的人,这就更好地体现出那种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8、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交往人物三个方面。
9、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远离官场,是因为作者长期遭受贬谪,更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更见他高洁傲岸的节操,并不是消极避世。
10、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
这恰是本文反向立意的作文技法之所在,说是陋室,是为了引出“惟吾德馨”的主旨,而结尾的“何陋之有”运用的是反问句,这样看来陋室自然不陋。
11、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1)类比,引出中心 、 (2)类比陋室 (3)暗喻惟吾德馨
12、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画龙点睛。表明陋室因主人品德高尚而不陋,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13、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
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后一问略。
14、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使用工整的对偶句式,“绿”、“青”色调搭配和谐,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
15、文中陋室的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德给我们以启迪。在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中,还有类似的精神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来。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爱莲说》练习题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 时著名的哲学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
陪衬,即以 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
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隐逸者 、 富贵者 、 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品德高尚,不受外界困扰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意志不坚,抵不住诱惑,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多 ) ②亭亭净植( 立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牡丹的人,那当然就很多了。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助词,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表示舒缓语气
③无丝竹之乱耳 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④何陋之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表示强烈反问)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 荷花 、水芝、水芙蓉_
17、作者在文章结尾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情感?请你写出体现这一思想的句子。
知音甚少的感慨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8、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同意。菊花因为陶渊明喜爱而传诵,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情怀,注定了菊是花之隐逸者。
19、解释加粗的词。
可爱者甚蕃 : 多 出淤泥而不染 : 沾染 濯清涟而不妖 : 洗涤
香远益清 : 更加 亭亭净植: 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玩弄
陶后鲜有闻: 少 宜乎众矣 :应该
2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莲怎样的特点?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立自尊
21、对对联
(1)上联:爱陋室,刘禹锡安贫乐道 下联:喜莲花,周敦颐高洁傲岸。
(2)上联:梦得陋室比圣贤 下联:茂叔莲花喻君子 。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陋室铭 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汉字注音。(3分)
陋( ) 馨( ) 儒( ) 牍( ) 案( ) 苔( )
2.读拼音写汉字。(3分)
甚fán( )yū泥( ) zhuó清涟( ) xiâ玩( )
隐yì( ) xiǎn有闻( )
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5分)
①惟吾德馨( ) ②阅金经(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亭亭净植( )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⑥斯是陋室( ) ⑦濯清涟而不妖( ) 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⑨陶后鲜有闻( ) ⑩宜乎众矣( )
4.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3分)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无丝竹之乱耳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填空。(10分)
①《陋室铭》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宋代________家,学者称他_______先生。 ④《爱莲说》以________和________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①同予者何人?( )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
③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二、阅读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是 , 代哲学家。(2分)
2.注音。 ①蕃 ②濯 ③亵 (1分)
3.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 )(1分)
A.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B.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
C.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 D.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
4.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 )(1分)
A.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水里)。
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
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5.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 )(1分)
A.借莲的高治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C.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出淤泥而不染( ) ③香远益清( ) .....
④亭亭净植( ) ⑤濯清涟而不妖( )( ) ⑥不可亵玩焉( ) .....
⑦陶后鲜有闻( ) ⑧同予者何人?( ) ⑨宜乎众矣( ) ...
7、默写。(6分)
①《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②《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③《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④“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⑤文章的主旨句是
⑥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 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填空。(14分)
①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②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③“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④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 喜欢的原因是:
⑤写出莲花的别称三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10、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以上(连续性的两句算一句)(2分)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现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由得的心情 D.表现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
3.用原文回答问题。(20分)
⑪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 。
⑫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 。
⑬写出运用类比手法的句子 。 ⑭全文的主旨句是 。 ⑮提挈全文的词语是 。
⑯本文实虚相映的句子是 。 ⑰突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 。 ⑱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 ⑲突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 ⑳写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⑴文中的点睛之笔是 。 ⑵作者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
4.找出全文的点睛之笔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5.用一句话概括本的思想主旨。 (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4分)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这劳(形)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 。(2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10、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3分)
11、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2分)
1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2分)
13、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2分)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爱莲说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lòu xīn rú dú àn tái 2.蕃 淤 濯 亵 逸 鲜
3.①惟——只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②指佛经 ③有学问的人 ④树立 ⑤亲近而不庄重 ⑥这 ⑦洗涤 ⑧认为 ⑨少 ⑩应当
4. ①宾语前置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③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舒缓语气,协调音节
④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⑥结构助词“的”
5. ①刘禹锡 唐 ②灵 馨 丁 形 亭 ③周敦颐 茂叔 哲学 濂溪 ④菊 牡丹 ⑤警戒自己 称述功德 文体 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⑦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6. ①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③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④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⑤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过但(并)不(显得)
妖媚
7.①反问 ②比喻 ③比喻 排比④对比
二、阅读题
(一)1.周敦頣 宋 哲学 2. 略 3.A 4.A 5.B
6、①多②不被沾染③更加清芬④洁净地立着⑤洗涤 妖艳⑥玩弄⑦少⑧我⑨应当,当然。
7、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③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⑤莲,花之君子者也⑥莲,花之君子者也
9、①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②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⑤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10、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毕竟西湖二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二)1.D 2.有什么简陋呢? 2.A
3.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5.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6、(1)有名(出名、闻名) (2)大 (3)干扰(扰乱、使„„乱) (4)形体、身体(每小题1分)
7、(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分,每空1分) 9、A(2分)
10、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
11、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12、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13、略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三:陋室铭_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汉字注音。
馨( ) 儒( ) 牍( )
2.读拼音写汉字。(3分)
甚fán( ) yū泥( ) zhuó清涟( ) xiè玩( ) 隐yì( ) xiǎn有闻( )
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①惟吾德馨( ) ②阅金经(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亭亭净植( )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⑥斯是陋室( ) ⑦濯清涟而不妖( ) 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⑨陶后鲜有闻( ) ⑩宜乎众矣( )
4.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无丝竹之乱耳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填空。
①《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③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阅读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注音。 ①蕃 ②濯 ③亵
2.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 )(1分)
A.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水里)。
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
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出淤泥而不染( ) ..
③香远益清( ) ..
④亭亭净植( ) ..
⑤濯清涟而不妖( )( ) . ⑥不可亵玩焉( ) ..
⑦陶后鲜有闻( ) .
⑧同予者何人?( ) .
⑨宜乎众矣( ) .
4、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 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以上(连续性的两句算一句)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找出全文的点睛之笔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3、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这劳(形)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5、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 是 、 。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篇四:陋室铭_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汉字注音。
馨( ) 儒( ) 牍( )
2.读拼音写汉字。(3分)
甚fán( ) yū泥( ) zhuó清涟( ) xiè玩( ) 隐yì( ) xiǎn有闻( )
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①惟吾德馨( ) ②阅金经(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亭亭净植( )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⑥斯是陋室( ) ⑦濯清涟而不妖( ) 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⑨陶后鲜有闻( ) ⑩宜乎众矣( )
4.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无丝竹之乱耳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填空。
①《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③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阅读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注音。 ①蕃 ②濯 ③亵
2.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 )(1分)
A.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水里)。
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
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出淤泥而不染( ) ..
③香远益清( ) ..
④亭亭净植( ) ..
⑤濯清涟而不妖( )( ) . ⑥不可亵玩焉( ) ..
⑦陶后鲜有闻( ) .
⑧同予者何人?( ) .
⑨宜乎众矣( ) .
4、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 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以上(连续性的两句算一句)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找出全文的点睛之笔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3、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这劳(形)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5、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 是 、 。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与答案
2007-11-04 11:15:16| 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填空。
(1) 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我
们学过唐代 (人名)的 (书名),这篇文章押韵的韵脚有 等字。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 ,也可以 ,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其作者
是 (时代)的 (人名),选自《 》。
(3)《陋室铭》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爱莲说》用“莲”自况,婉曲批判了当
时 、 的世风。两篇短文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
二、阅读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 ) 2.有龙则灵( )
3.斯是陋室( )( )4.惟吾德馨( )( )
5.谈笑有鸿儒( ) ( ) 6.往来无白丁( )
7.可以调素琴( ) ( ) 8.无丝竹之乱耳( )( )
9.无案牍之劳形( )( )
翻译句子:
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孔子云:何陋之有?
2、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
3、第一、二句用“仙”和“龙”比喻 ,这两句话起作用是: 。
4、中间1——7句分别从 、 、 三个方面表现居室主人 的节操和 的情趣。
5、文章为什么要写“诸葛庐”和“子云亭”?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
。
6、 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 (2)
(3)
7、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
是 ;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
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
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字。
1.可爱者甚蕃( )( )
2.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
3.濯清涟而不妖( )( ) ( )
4.不蔓不枝( )( ) 5.香远益清( )( )
6.亭亭净植( )( )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8.余谓菊( )( ) 9.花之君子者也( )
10.陶后鲜有闻( ) 11.宜乎众矣( )
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五:陋室铭_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练习题
姓名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汉字注音。(3分)
陋( ) 馨( ) 儒( ) 牍( ) 案( ) 苔( )
2.读拼音写汉字。(3分)
甚fán( )yū泥( ) zhuó清涟( ) xiè玩( )
隐yì( ) xiǎn有闻( )
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5分)
①惟吾德馨( ) ②阅金经(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亭亭净植( )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⑥斯是陋室( ) ⑦濯清涟而不妖( ) 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⑨陶后鲜有闻( ) ⑩宜乎众矣( )
4.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3分)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无丝竹之乱耳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填空。(10分)
①《陋室铭》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宋代________家,学者称他_______先生。
④《爱莲说》以________和________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①同予者何人?( )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
③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二、阅读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是 , 代哲学家。(2分)
2.注音。 ①蕃 ②濯 ③亵 (1分)
3.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 )(1分)
A.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B.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
C.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 D.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
4.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 )(1分)
A.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水里)。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 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5.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 )(1分)
A.借莲的高治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C.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D.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出淤泥而不染( ) ③香远益清( ) ④亭亭净植( ) ⑤濯清涟而不妖( )( ) ⑥不可亵玩焉( ) ⑦陶后鲜有闻( ) ⑧同予者何人?( ) ⑨宜乎众矣( )
7、默写。(6分)
①《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②《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③《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④“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⑤文章的主旨句是
⑥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
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填空。(14分)
①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②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③“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④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 喜欢的原因是:
⑤写出莲花的别称三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10、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以上(连续性的两句算一句)(2分)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现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由得的心情 D.表现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
3.用原文回答问题。(20分)
⑪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 。
⑫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 。
⑬写出运用类比手法的句子 。
⑭全文的主旨句是 。 ⑮提挈全文的词语是 。
⑯本文实虚相映的句子是 。 ⑰突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 。 ⑱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 ⑲突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 ⑳写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⑴文中的点睛之笔是 。 ⑵作者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
4.找出全文的点睛之笔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5.用一句话概括本的思想主旨。 (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4分)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这劳(形)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10、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3分)
11、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2分)
1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2分)
13、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2分)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爱莲说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lòu xīn rú dú àn tái 2.蕃 淤 濯 亵 逸 鲜
3.①惟——只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②指佛经 ③有学问的人 ④树立 ⑤亲近而不庄重 ⑥这 ⑦洗涤 ⑧认为 ⑨少 ⑩应当
4. ①宾语前置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③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舒缓语气,协调音节
④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⑥结构助词“的”
5. ①刘禹锡 唐 ②灵 馨 丁 形 亭 ③周敦颐 茂叔 哲学 濂溪 ④菊 牡丹 ⑤警戒自己 称述功德 文体 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⑦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6. ①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③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④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⑤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过但(并)不(显得)
妖媚
7.①反问 ②比喻 ③比喻 排比④对比
二、阅读题
(一)1.周敦頣 宋 哲学 2. 略 3.A 4.A 5.B
6、①多②不被沾染③更加清芬④洁净地立着⑤洗涤 妖艳⑥玩弄⑦少⑧我⑨应当,当然。
7、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③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⑤莲,花之君子者也⑥莲,花之君子者也
9、①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②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⑤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10、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毕竟西湖二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二)1.D 2.有什么简陋呢? 2.A
3.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5.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6、(1)有名(出名、闻名) (2)大 (3)干扰(扰乱、使„„乱) (4)形体、身体(每小题1分)
7、(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分,每空1分) 9、A(2分)
10、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
11、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12、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13、略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篇六: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精选精炼(含答案)
短文两篇习题精选精炼
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汉字注音。
陋( ) 馨( ) 儒( ) 牍( ) 案( ) 苔( )
2.读拼音写汉字。
甚f2n( ) yū泥( ) zhu6清涟( )
闻( )
3.形近字组词。
儒_________懦___________
隐_________稳___________
植_________值___________
龙_________尤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①惟吾德馨( )
②阅金经(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亭亭净植( )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⑥斯是陋室( )
⑦濯清涟而不妖( )
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⑨陶后鲜有闻( )
⑩宜乎众矣( )
xiè玩( )隐yì( ) xi3n有
5.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无丝竹之乱耳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填空。 ①《陋室铭》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宋代________家,学者称他_______先生。 ④《爱莲说》以________和________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同予者何人?( )
②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③莲,花之君子者也。( )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阅读测试题
一、《爱莲说》阅读测试题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是 , 代哲学家。
2.注音。
①蕃 ②濯 ③亵
3.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 )
A.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B.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
C.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
D.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
4.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 )
A.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水里)。
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
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5.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 )
A.借莲的高治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C.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二、《陋室铭》阅读测试题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现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由得的心情
D.表现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
3.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 。 ②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 。
4.找出全文的点睛之笔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5.用一句话概括本的思想主旨。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1.lòu xīn rú dú 4n t2i
2.蕃 淤 濯 亵 逸 鲜
3.①儒家 懦弱 ②隐藏 稳重 ③植树 价值 ④龙灯 尤其
4.①惟——只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②指佛经 ③有学问的人 近而不庄重 ⑥这 ⑦洗涤 ⑧认为 ⑨少 ⑩应当
5.①宾语前置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③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舒缓语气,协调音节
④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⑤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⑥结构助词“的”
6.①刘禹锡 唐
②灵 馨 丁 形 亭
③周敦颐 茂叔 哲学 濂溪
④菊 牡丹
⑤警戒自己 称述功德 文体
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④树立 ⑤亲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七: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
《陋室铭》
一. 理解。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二.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草色入帘青( ) 5.鸿儒( ) 6.白丁( )
7.无丝竹之乱耳( )( ) 8.调素琴( )
9.无案牍之劳形( )( ) 10.阅金经( )
三. 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
1.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2.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3.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四.基础知识填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爱莲说》
一 理解。
1.本文写了几种花?主要写哪种?
2.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
3.反复诵读描写与赞美莲花的语句,说说作者可能意在赞美怎样的品质?
二.默读,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 3.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 ) 5.濯清涟而不妖( )( ) 6.不可亵玩焉( )
7.陶后鲜有闻( ) 8.同予者何人?( ) 9.宜乎众矣( )
三.背诵,感受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以及对庸俗世态的感叹。
1.快速工整地默写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文字。
2.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刺当时怎样的世态?
四、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五.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
2、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5、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 喜欢的原因是:
六、翻译下列句子
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陶后鲜有闻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七. 课文阅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 自李唐来( ) ② 不蔓不枝( ) ③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④ 可爱者甚蕃( ) ⑤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⑥ 宜乎众矣(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
①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 答案:
一.1.陋室2.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诸葛庐 子云亭
二.1.灵异2.这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映入5.博学的人6.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8.调弄,弹奏9.官府的公文;使……劳累10.佛经
三.1.就不感到简陋了。2.(1)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2)有何陋?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四.1.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2.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一. 略
二. 1.多2.不被沾染3.更加清芬4.洁净地立着5.洗涤 妖艳6.玩弄7.少8.我9.应当,当然。
三. 1.略 2.只要结合莲的特点,言之有理就可,不求统一答案。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 不趋炎附势等 3.鄙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风。
四.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 莲,花之君子者也 6.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五. 1.周敦颐 北宋 哲学家 2.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3.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
六. 略
七. 1、从 ② 枝蔓 ③ 亲近而不庄重 ④ 多 ⑤ 认为 ⑥ 应当 2.D 3.C 4. ① 出淤泥而不染 ② 香远益清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托物言志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篇八:2004-2011年《陋室铭》《爱莲说》中考习题真题汇编
2004-2011年《陋室铭》《爱莲说》中考习题真题汇编
2004(河南非课改)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名:
(2)惟吾德馨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
的精神品质?(3分)
答案:
16.(1)出名(或: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
(共2分)
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1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
19.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
(共3分)
2008重庆市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
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
不陋。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答案:9.(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鸿:大(3)调:调弄,
这里指弹奏(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
10.(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
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
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11. 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12.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
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
民百姓。
2008年厦门市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①②③[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
④⑤⑥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
⑦⑧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
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
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
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
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
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
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14.(3分)每个解释1分。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 ③所以,因此
15.(2分) D
16.(4分)每句2分。酌情给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7(1)(2分)各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
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
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
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
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2008年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1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选文的作者是 代 。(2分)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有仙则名( ) ②斯是陋室(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丝竹之乱耳( )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 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 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9.翻译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分)
答案:6.唐 刘禹锡 (2分)7.出名 这 学识渊博的人 奏乐的声音 (4分,每空1
分)
8. C(3分)9. 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
呢?”
2008济宁市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
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
的精神品质?(3分)
答案:8.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9.答案:①这是简陋的屋
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
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10答案:托
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 11.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爱莲说》中考集锦
一、蚌埠二中(09安徽省)
文言文阅读(20分)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 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
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
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
答案:
1.(每小题1分,共3分)(1)蕃:多 (2)亵:亲近而不庄重 (3)宜:应当
2. 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2分)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2分)
3. (5分)
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
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分)
4. (8分)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2分)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第一空两个要点各1分;默写题每空1分,每句出
现一个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二河北省(0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1题。(14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出淤泥而不染 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九:陋室铭爱莲说中考试题选编
陋室铭中考试题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
(一)山不在高……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名:
(2)惟吾德馨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
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
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何陋之有?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
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
就不陋。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山不在高……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
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
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
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
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
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
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
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
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四】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15分)
山不在高……“何陋之有?”
6.选文的作者是 代 。(2分)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有仙则名( ) ②斯是陋室(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丝竹之乱耳( )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 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 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9.翻译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分)
【五】2008济宁市
[甲]山不在高……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
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
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
样的精神品质?(3分)
《爱莲说》中考集锦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 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
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1题。(14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宜乎众矣。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出淤泥而不染 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蔽: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
9.《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
10.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2分)
答:
11.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
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 一19 题。(8 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宜乎众矣。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① 可爱者甚蕃 ②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
19.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3 分)
(襄樊)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l0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五】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篇十:《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测试(最新正确版)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测试(最新正确版)
6.《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甚蕃.
( ) 德馨.( ) 淤.( )泥 洗濯.( ) 清涟.( ) 隐逸.( ) 亵.( )玩 鲜.( )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 )是陋室 鸿.( )儒 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 )清涟 不妖.( ) 不蔓.不枝.( ) 亭亭净植.( ) 亵玩..( )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陆草木之.花 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渔人甚异之.。 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 2、 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家,“元公”是他的 。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六、阅读训练(36分) ㈠课内巩固
(一)(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 (2)灵: 答: (3)德馨: (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2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 (2) (3) 4.请你试着对对联。(2分)
(1)上联:吉羊辞旧岁 (2)上联:银羊摇尾去 下联: 下联:
(二)(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字词。(5分)
①妖: ②益: ③植: ④鲜: ⑤宜:
2. :“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 。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3分) 3、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3分)
答:
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3分)
㈡课外拓展
齐人攫金(9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抢夺)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选自《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清旦.( ) 2、衣冠..( )而之市 3、适鬻金者之所.( ) 4、徒.见金( ) 2、选出下列加点 “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 )(1分) A、清旦衣冠而之.市 B、适鬻金者之.
所 C、子攫人之.金何 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译: 4、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启示: 六、写作训练
请以“我爱 花”为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练笔。
2
参考答案 (最新正确版)
22.《陋室铭》《爱莲说》答案
一、 tái rú dú fán xīn yū zhuó lián yì xiè xiǎn 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是深刻的。追求物质财富,希望生活宽欲,是人之常情,但利欲薰心,见钱眼开,进而做出有悖人性、愚蠢野蛮的行动,就显得可笑而可恨了。不要因一时的鬼三、1助词,的
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
2或一个人如果惟图是利,利欲熏心,往往会丧失理性,做出愚蠢的事来。 3、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有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 4、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5、之:宾语提前的标志,有强调作用。四、、代词,指这件事1、《全唐文》 唐代 刘禹锡
2经、形、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ing 名、灵、馨、青、丁、3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何陋之有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7、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爱莲《周元公集》 草木之花 周敦颐 北宋 哲学 谥号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菊花 牡丹 隐逸者 中通外直, 富贵者不蔓不枝, 君子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亭9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3、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我只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5、(莲梗)中间空,外面直,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6、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六、、孔子说:(一)1“有什么简陋的呢?”、(1)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2)灵异 (3)品德高尚 (4)博学的人 2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南阳诸葛庐1)苔痕上阶绿 西蜀子云亭 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二)、(1)金猴迎新春 (2)金猴驾云来 12、3、成长环境(1)美丽而不端庄( 体态2)更加(3)立(4)很少(5)应当 品质相似、气节相似:"中通外直:"出淤泥而不染 风度气质,不蔓不枝,濯清涟而不妖
",都有刚正不阿的品质",都有不被污浊环境墨化的骨气 对社会影响相似:"香远益清",都能让人感受他的魅力所在
4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 课外拓展:《齐人攫金》答案: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3、清旦(清早) 2、衣冠(穿好衣服,戴好帽子)而之市2分)
2、适鬻金者之所(卖)A、选出下列加点 4、徒见金(仅仅)
C、清旦衣冠而之市 “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A)(1分) 3、子攫人之金何 D 、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B、适鬻金者之所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翻译下列句子(2分)
译:人们都在这里,您还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 4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