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普通话考试】
考试说明是命题专家编制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惟一依据篇一:政治考纲
2010年江苏小高考信息分析与经验交流会
2010年江苏政治小高考最后60天复习建议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 冯义平
登高而望远,能纵揽全局者,被称为战略家,能制胜局部者,被称为战术家。在这最后两个月的复习中,战斗在第一线的广大政治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虽不渴望成名成家,但也须有全局眼光和局部制胜的本领,方能率领众多学生闯关破阵。下面就如何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对《思想政治》这门学科进行有效的复习,谈几点小小的建议,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不当之处望斧正。 一、进一步精准地把握考纲、领会命题意图,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2010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是命题专家编制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惟一依据,命题专家依据《考试说明》编制试题,应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精神,有利于提高我们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材功。要想学生上岸,教师就要下海。这个时候更需要珍惜、节约学生的时间。为此,教师要在前期学习课标和说明的基础上,再次对课标和说明进行琢磨、研究。
首先把握命题指导思想,正确把握测试范围和要求。《考试说明》主要透明了三个问题:1、考什么——考试内容(三个模块各占30%);2、怎么考——试题题型(单项选择题30题、判断10题、简答题2题18分,探究题12分);3、考多难——难度系数(易中难7:2:1)。《考试说明》是考生复习的惟一依据,要一页一页认真研读。
其次要认真阅读《考试说明》中的参考样题,参考样题才是真题,一要认真看题目——考查的是什么?——审题;二要看答案,说是参考答案,实际上就是标准答案,看一看标准答案是什么样;三是寻求解题缺口,把握最简洁的解题过程;四要从难度值上找到易中难试题的感觉。阅读《考试说明》要和阅读教科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试说明》是命题和复习的惟一依据;
1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生活》中关于“人大代表的职权”知识点。“说明”中对该知识点的能级要求为“了解”。题目要求属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但材料生活化,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政治现象的能力。这是一个考点内容变动的考点。(人大代表产生方式)
2010年考试说明中与09考点对照共删除了29个考点(经济13、政治6、哲学10个),一是为了减少教学内容,二是重复的考点;三是对学生掌握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考点。能级变化16降2升(经济4降1升、政治7降、哲学5降1升)。新增加考点4个(经济3、政治1);合并考点2个(哲学2),内容和能级同时变动8个(经济1、政治5、哲学2)。理解并把握这些考点及要求,可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可以这么说,如果复习能把握住考纲变化的特点,也就能把握了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我们要把变化了的考点作为一个知识体系储备起来,并能迁移,就可以应对各种问题。
二、进一步疏理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一般来说,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检测作为一名高中生两年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必须掌握的主要知识,又具有选拔功能。因此学业水平的命题一般都是客观题会考化、主观题高考化。为了让90%的同学能够达“C”(60分到75分)以上的要求,试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8左右,所以试卷注重基础。为了让达“A”(90分以上)的同学控制在5%内,所以在问答题的部分设问,特别是探究题中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特别是探究题,因为超出了探究题在应用类知识点中产生的预测,并且设问新颖精巧,显得难度较大,想得高分不容易。因此在最后的复习时间里,要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既要见森林、还要熟知每棵树木。对每个知识点的规范、准确记忆。
1、夯实基础知识,不留盲点、疑点、空白点
基础知识是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就成了空中楼阁,多年考试实践证明: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好坏。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考生很难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于没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所以,在剩下的时间里,一定要把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再现一遍,以基础知识的不变应考试的万变。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
要完整准确地掌握课本基础知识。要带着考纲,回归课本。在最后一段时间里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进行“地毯式扫荡”,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对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最重要观点要准确理解,反复记忆,要以默写、背诵、做题形式反复训练,强化记忆;对相关相近相似易错、易混进行必要的比较辨析,弄清他们之间区别联系;对平时模糊不清的概念,比较零碎的记忆性内容,试卷中涉及的“死角”等再次阅读并理解,确保不留下任何知识盲点。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细致,真正将《考试说明》中的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2、整合学科内知识,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无论是高考、还是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往往不只是考查某一个知识点,而是把学科内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块或知识链来考查,体现学科内综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只要大纲、说明列出的知识点,都必须认真掌握,同时又不能仅仅满足简单的记忆,要努力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体系中的所处地位,以便在面对某个具体问题时,能准确判断判断哪个知识,这个知识属于哪个模块,在这个模块中有哪些知识与之相关,这样在答题中就不会错误地运用知识,因此对每个知识内容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
根据知识间内在联
系,打破教材章节界
限,形成教材的知识
网络,构建起科学的
知识体系,然后在此
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
教材知识的渗透,把
一些看起来不相关的
知识加以归类,并使
之网络化、序列化、
专题化,形成知识网
络。便于学生在解题
时,尤其是解答主观
试题时,形成发散性思维,找到各个知识
的联接点,提高自己
从变化中找不变,以
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也就是说要以核心概念为线索,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块、知识网,理顺课本知识。如
《经济生活》总体上是按照“价格与消费——生产与经营——收入与分配——科学发展”的顺序来讲。第一单元:围绕“商品——货币——价格——消费”等核心概念,重组知识。第二单元:基本经济制度——公司经营——劳动就业——投资理财;第三单元:分配制度——社会公平——财政——税收;第四单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经济建设——经济全球化背景的对外开放。复习中抓住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与每个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与国际经济形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的。
2
放
《政治生活》,按照主体和制度的线索、内政与外交两个角度来重组课本知识。第一至第三单元可归为内政:把主体分为:“国家——公民——政府——人民——人大代表——人大——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政协”9类,并理顺它们的内在联系。把制度归为:国体、四大政治制度(包括一个根本政治制度和三个基本政治制度)、一大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第四单元归结为外交:把主体分为:“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3类,并理顺它们的内在联系;一大政策:我国的外交政策。
政治生活关键词:民主建设、权利与义务、政府职能、公民与政府、外交、执政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
哲学生活按照辩证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来重组
辩证唯物论部分:①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②尊重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⑤追求真理的过程----认识无限性、反复性 ⑥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辩证法部分:①联系观---整体与部分 ②矛盾观-------对立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 ③发展观---量变与质变 ④辨证否定观----创新 社会历史观部分:①基本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性 ②实现人生价值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3、重视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内容。综观近几年小高考,可以发现试卷在遵循考纲的前提下,对知识点的考查突出,注意核心概念,近几年的试题主要集中在主干知识上,因此,后期复习特别要注意重视主干,突出重点,抓住常考点不放松。这对于提高成绩特别是后进生成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因此在复习中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每一单元中要求“理解”与“运用”的考点,不能平均使用复习精力,必须突出这些重点。因为主观题的考查肯定是考查这些考点,所以大家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复习后是否应首先掌握好14个“运用”的考点(这些考点预计是“问题探究题”的首要选择),然后重点突破52个“理解”的考点,特别是那些与我们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考点如《经济生活》中的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择业观,《政治生活》中的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生活与哲学》中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等。
三、研究08、09试题,进一步明确考查重点、命题的兴奋点
《经济生活》关键词:宏观调控、金融、物价、内需、消费、就业、民生、全球化、改革开
3
4
5
考试说明是命题专家编制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惟一依据篇二:2014年学业水平试题
磁村中学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命题人:)
第Ⅰ卷(选择题 共1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下列中国先民兴建的工程中,也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2、中国古代有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它是
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资治通鉴》
3、“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中国近代,“同文馆”最早出现于
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民国建立初期
4、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望着历史。如“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5、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 )
A.要集中不要民主 B.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
C.社会生活中有无法律并不重要 D.需要靠道德的力量来维持
6、观察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古国地图,说出亚非文明产生的共同之点是( )
A.靠近海洋 B.出现在山地丛林 C.兴起于肥沃的草原 D.诞生于大河流域
7、在西亚出土了数百万块泥版文书,它们是研究西亚历史的宝贵资料。这些文书是用什么文字记载的?( )
A.楔形文字 B.甲骨文字 C.字母文字 D.象形文字
8、下列辉煌灿烂的上古文明,诞生在北非大河流域的是( )
A.金字塔 B.佛教 C.阿拉伯数字 D.基督教
9、一次座谈会上,王老师说“我刚从但丁和莎士比亚的故乡回来。”王老师去的地方是( )
A.意大利和英国 B.英国和法国 C.意大利和法国 D.英国和俄国
10、一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纪录片,介绍了各国通过立法手段来巩固革命成果,下列解说词中说法错误的是( )
A.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 B.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颁布《独立宣言》
C.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人权宣言》 D.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颁布《1787年宪法》
11、小华尝试用历史坐标来展示美国的发展历程。右
图②处所指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C.摆脱了经济危机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12、下列属于1929~1933年的常用语是( )
A、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
B、经济危机、苏维埃政府、联合国
C、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国民公约
D、苏维埃政府、法西斯、原子弹
13、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图示中第二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描述最准确的是( )
B.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A.发展速度放慢,出现严重经济危机 B.开始复苏和繁荣
C.经济实力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D.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14、如图,造成1913—195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②两次科技革命的促进
③世界经济大危机泛滥 ④欧洲联盟的成立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5、近期的希腊债务危机引发了欧元区的金融动荡,它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十分相似。这两者都充分表明了( )
A. 东方从属于西方 B. 地区冲突影响世界稳定
C.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殖民扩张带来深重灾难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分)
16、(5分)【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之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1)材料一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说明“界碑”的含义?(1分)
(2)根据材料一所述,分别指出与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相关的历史事件?(3分)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人民最终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近代史由此结束,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分)
17、(8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
措施。(3分)
材料二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2) 依据材料二,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意义?(3
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3)依据材料三,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1分)
1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兴建工厂,修筑铁路,举办邮政、电讯事业,扶植保护私人企业的发展。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大批欧美专家和技师。
-摘自《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二: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拒绝。
-摘自《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三: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当日清晨7时许,由183架飞机组成的首批攻击机群猛烈攻击港内美国舰队。1小时后,日军出动191架飞机编队,实施第二次攻击。结果共击沉美战列舰5艘,击伤3艘,毁损其他舰艇10艘;
击毁飞机188架,击伤291架;美军官兵死2408人,伤2000余人,美太平洋舰队受重创。日军仅损失微型潜艇5艘、飞机29架,战死者不足百人。
材料四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20世纪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1967年,这一做法扩大到了农业、商业和水产业。1961年,决定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扩大招生,1962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材料一说明改革内容有哪些?(3分)
(2)材料二中提到“大战期间,日本参战”,日本参加哪方作战?(1分)
(3) 材料三所指的“日本联合舰队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出兵朝鲜和东北是按照什么会议进行的?(3分)
(4 )通过材料四说明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列举其他两条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3分)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分)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是什么? (2分)
19、(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级技术人员。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75年获理工农医专科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麦当劳化”、“好莱坞化”、“迪斯尼化”、“商业连锁化”等风行世界。
──改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回答: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2分)
考试说明是命题专家编制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惟一依据篇三:学业水平测试同步训练试题
必修一学业水平测试同步训练试题
必修一(1-4单元)(兴化中学)
一、选择题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初创阶段,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又是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色。请回答1~3题: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应是( )
A.女儿 B.二儿子 C.大儿子 D.三儿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请回答3~5题:
3.唐朝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正确的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吏部
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明朝,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5.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民主思想的发源地,对西方近现代民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西方和世界文明宝库的一朵奇葩。请回答6~11题:
6.“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7.古希腊的雅典首席将军伯里克利曾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的手中。”当时,雅典事实上的国家权力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元老院
8.今天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哪个机构是与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相似( )
A.公民大会 B.十将军委员会
C.陪审法庭 D.五百人会议
9.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由此发展而成为审判原则的是( )
A.“一事不再理”原则 B.“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原则
C.陪审制原则 D.证人制原则
10.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但也有一些内容反映了时代的局限性。下列罗马法的原则属于这一类的是( )
A.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B.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C.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
D.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
11.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①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②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③某平民擅自将他富裕的大儿子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了他的小儿子④一个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去卖了20个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你判为合法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是由选举产生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它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请回答14~18题:
12.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并批准了一个著名的法律文件,它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准则,严格限定了国王的权力。这个法律文献是( )
A.《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B.《Grand Remonstrance》
C.《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Manand the Citizen》 D.《Bill of Rights》
13.2003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已经掌握萨达姆政权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之后,国会授权总统在必要时采取一切措施。这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14.与英国“光荣革命”后的现代化进程特点相比较,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呈现的特点则是( )
A.政局动荡,曲折复杂 B.政局稳定,和平斗争
C.捍卫统一,平定内乱 D.社会改革,王朝战争
15.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议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权威,并形成了两党制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宪会议成为最高行政和立法机关
D.孟德斯鸠主张议会和君主共同享有立法权
16.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B.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C.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国家 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列强不断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回答题17~20题:
17.“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在有关该现象的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与此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9.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20.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那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进中国人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请回答21~28题:
21.下面两部文献具有相一致的方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 )
A.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B.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C.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D.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22.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革命高潮,但它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其主要依据是( )
A.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展开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斗争
C.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它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抗斗争,目标是清朝封建统治
23.“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24.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顺应的“世界潮流”是( )
A.民族主义 B.政治民主化 C.社会主义 D.经济全球化
25.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开展土地革命,引导农民支持革命
26.下面有四副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 )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黝;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27.重走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对我们当前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伟大长征的拐点在云贵川(如图)”,表现为( )
①突破四道封锁线 ②召开遵义会议
③四渡赤水 ④巧渡金沙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8.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趋于成熟的表现有( )
①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性质②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③纠正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④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革命策略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③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29.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惟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其实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唐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特点。(4分)
(2)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特点?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判断的理由。(5分)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3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世界政治文明进程的认识。(2分)
30、伴随着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为了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抗争。据此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你依据图上信息,完成下列
考试说明是命题专家编制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惟一依据篇四:如何进行试卷编制与分析
如何进行试卷编制与分析
考试和试卷分析是教育测量在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试卷是考试内容的载体,试卷质量的高低,对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题质量分析是学生考试成绩分析的基础和前提,试卷讲评是执行测试常规,全面实现检测功能不可忽视的环节。
第一部分 如何进行试卷编制
一、试卷命题的指导思想
在中小学各级考试改革和命题中必须贯穿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突破“应试教育”的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改革课堂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试卷编制的原则
试卷是学习结果测评的工具,试题应体现本学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试卷需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编制试卷需遵循的首要原则。试卷中的任何一道试题,其科学性是保证试卷质量的根本,关系到试卷编制的成败。任何一道试题,不能有原理性缺陷,不能与实际相矛盾,不能把几种毫不相关的现象、过程等拼凑成一种特殊的情境,不能主观想象和无根据的臆造试题。
2.简洁性原则
试题的语言表达要清楚、简洁,无冷僻晦涩字眼,学生阅读试题后能够明确他们要解答的内容,不存在理解题意的障碍。 3.合理性原则
试卷的内容、范围、深度均不得超出考试说明的有关规定;试卷结构在题型、题量、题分、难度、区分度、认知层次比例方面分配合理;试题既要求有较好的覆盖面,又要突出重点;试题应具备一定区分度。按照考试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试题的难、中、易层次的比例,一般来说,单元测试和学业水平测试的比例依次为7:2:1为宜。70%容易题主要考虑基础较弱的学生不致于考试而受打击,失去学习自信心;20%稍难题主要激励中等水平的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0%较难题主要让较高水平学生的优势得到发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编制试卷时要研究课程标准、学生认知特点等因素。试卷的评分标准应合理、科学,对主观题的答案及评分设置要有分步性。 4.独立性原则
试题中各个题目之间必须彼此独立,不可以相互牵连或提示。 5.开放性原则
开放的年代和社会,使得教育和课程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试题也应具有开放性。试题的结论或条件、试题的情景或过程、试卷的策略或形式等都可以开放。部分试题,其答案可以不是惟一的,试题编制过程中应渗透思维开放性原则,允许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引导学生跨越现有的基础向更高更深层次思考。 6.时代性原则
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试题必须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联系科学技术的新进展,联系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和发展,特别是科学发展的新趋势、新成就等。
7.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试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和社会实际紧密相联,力避那种从理论到理论的试题,减少人为编造、故意绕弯设障、没有实际意义的试题。以自然、社会、科技、生产和生活中的直接问题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试卷的编制程序
命题工作是一项周密而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命题过程必须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命题工作应按规范程序进行。只有掌握命题程序的各项要求,才能编制出一份符合考试要求、高质量的试卷。
试卷的编制程序主要分为:确定考试目标、制定命题细目表、编选试题、组配成卷、试卷难度预测、试答全部试题、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七个步骤。
1.确定考试目标
考试目标是试卷编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和制约功能。它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的测试目的、内容范围、时间限制加以确定。
考试目标包括考试内容、考查目的和各种量化指标(例如,试卷难度系数、考试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
2.制定双向细目表
在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试目的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命题及制卷的具体计划。计划应包括测试内容(知识、能力)、题量、题型、时限、不同知识点所考查的学习水平以及所占的比例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用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命题双向细目表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各项知识所要求掌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要全面反映考试内容,保证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对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既要考虑大部分学生考试成绩达标,又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能拉开距离。
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
常见的四种双向细目表:
(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4)反映题型与难度、检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3.编选试题
编选试题要依据命题原则,紧扣命题内容,围绕命题双向细目表,严格选择材料,进行编选试题。同时要在编制试题过程中同步写出每一道试题的答案,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试题初步确定后,应做进一步的筛选和修订。首先对照细目表,审查所编试题是否与各知识点及其学习水平的设计相符,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补或删减;其次,依据测验的时间要求,确定题量,并对试题做进一步的调整.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已确定下来的题目,从科学性、逻辑性、独立性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做最后的审定和修改。
4.组配试卷
试题拟好或选取好后要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顺序排列,每大题又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形成梯度,组配成卷,并编拟好指导语。
5.预测难度
组卷完成后,根据前面预测的试题的难度,估算学生各题的得分,从而估得全卷得分,由此估算全卷难度。再结合考试目的,适当调整若干试题的难度、试题类型、试卷结构,使全卷试题的难度系数达到与考试目的的难度系数相符。
6.试答试题
命题结束后,命题教师必须对试题进行试答,并记录答题时间。一般情况下,用于实际考试的时间,为命题教师试答时间的三倍。根据试答试题的情况和答题的实际时间,对试题内容做最后一次调整。
7.制定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细则 命题和参考答案应是同步进行,在命题时,同时将试题答案确定下来。答案应具体明确,准确无误,各层次的分值要明确标明。试题的评分标准应该客观明确,评分标准要进行分项分配。试题赋分根据试题难度和答题时间进行分配,试题难度较大,需花较长时间解答的,分值应大些。
四、编制试题的常用技巧
教师命题时的试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采用他人的现成试题;二是自己编写的新试题。自己编写新试题通常有改编试题和新编试题两种方式。
1.改编试题
改编试题是对原有试题进行改造,使之从形式上、考查功能上发生改变而成为新题。通常情况下,改编的试题往往难度会相应提高。由于是对现有材料的深挖掘,所以改编所得的新题一般带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改编试题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已知条件、改变考查目标、转换题型、题目重组等。
2.新编试题
新编试题重点体现一个“新”字,即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试题设问要新颖,思维性要强。新编试题,首要的问题是材料背景的局限性。通常可取材于国内外教材,或国内外招生考试试题,或国内外竞赛试题,或国内外热点时事、热点问题。
对教师来说,教材也是获取命题材料的非常好的渠道,教材中的许多例题、习题的背景都非常新颖、非常贴近现实生活,是很好的命题素材。
有了好的材料,如何选择利用而改编度试题,难度还很大。一方面要求命题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对数学教材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命题者还要有熟练的命题技巧。因此,以新材料展开命题,往往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偶尔获得一个好的材料,灵感突现,说不定就能命制出一道好的试题。
第二部分 如何进行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是考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试卷分析可以检查试卷命题与课程要求是否相符,检查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效果,检测试卷能否真正达到考核目的,对试卷命题质量做出科学的反馈。同时,通过试卷分析,教师不但可以对目前教学的优缺点、试题命题的能力、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清楚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对不同集体的成绩比较,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更好的因材施教。学校教务管理人员通过试卷分析也可以全面掌握学校中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风和学生的学风、从而为改进教学及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一、试卷质量分析的基本项目
我们一般可以从以下七个项目入手对中小学试卷进行质量分析。 1.关于测试整体情况的综述
这一项目主要反映被测试者的总体情况,测试进行的时间、地点,测试进行的实际流程等情况,给出相对简洁概述。 2.命题思路
针对本试卷试题,就其是否依据教学大纲、是否支持课程改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是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3.整套试卷的主要特点分析
针对本套试卷的试卷结构、度题特点、考察侧重点、命题风格、表现特别突出的试题及其实效进行分析,一般需要结合具体的试题进行简要分析。 4.关于测试成绩的定量分析
在中小学教育测量评价中,对测试试卷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其中,宏观分析的项目主要包括测试对象、测试日期、科目抽样数据、抽样方法、全卷总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变异系数 试卷总体难度、试卷信度、试卷效度等项目。微观分析的项目主要包括试题的平均得分、难度、信度、区分度、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等,这一部分实际上是试卷分析的技术部分。
考试说明是命题专家编制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惟一依据篇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试题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试题卷
说明: 1 .本卷分第 Ⅰ 卷和第 Ⅱ 卷两部分。本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 2 .选择题答案请填写在第 Ⅱ 卷卷首。
第 Ⅰ 卷(选择题共 7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3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1. DNA 的基本单位是
A .核昔酸 B .葡萄糖 C .核糖 D .碱基
2 .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
A .纤维素 B .蛋白质 C .糖原 D .淀粉
3 .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是
A .双螺旋模型 B.脂质一脂质模型
C .流动镶嵌模型 D.蛋自质一脂质一蛋白质模型
4 .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 复制发生在
A .间期 B .前期 C .中期 D .后期
5 .不属于细胞核功能的是
A .遗传信息库 B .细胞代谢中心
C .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6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A . CO2 B . ATP C . 02 D .酶
7 .洋葱根尖细胞中有 8 对染色体,则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A . 8 条 B . 16 条 C .32条 D . 4 条
8 .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 .噬菌体和青霉 B.大肠杆菌和草履虫
C .蓝藻和酵母菌 D.小麦和变形虫
9 .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病人静脉注射 50 %的葡萄糖溶液,目的是
A .供给全面营养 B .供给能源
C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D .供给水分
10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 都产生 CO2 ② 都需要酶 ③ 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 ATP ⑤ 都生成丙酮酸
A . ② ③ ⑤ B . ② ④ ⑤ C . ② ③ ④ D . ① ② ⑤
11 .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B .致癌病毒是惟一诱发细胞癌变的因子
C .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的
D .吸烟是人体摄人化学致癌物的主要途径之一
高二生物 第 1 页(共 6 页)
12 .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一卜,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在 A 点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将下降
B .在 B 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C .在 C 点再加入等量的酶,反应速率将加快
D .影响酶催化反应的因素主要是pH、温度、反应物浓度等
13.某种群中,基因型 AA 个体占 25 % ,Aa 个体占 60 % ,那么基因 A 与 a 的频率为
A . 50 %和 50 % B . 25 %和 75 % C . 55 %和 45 % D . 30 %和 70 %
14.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人的身高与体重 B.猪的白毛与黑毛
C .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D.果蝇的长翅与残翅
15.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与 AaBb个体杂交, F1表现型的比例是
A. 9 : 3 : 3 : 1 B. 3 : 1 C . 3 : 1 : 3 : 1 D . 1 : 1 : 1 : l
16.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B.形成纺锤体
C .着丝点分开 D.染色体复制一次
17.为区分噬菌体的蛋白质与核酸,科学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蛋白质中的元素是
A . N B . P C . S D . O
18.下列过程中,不出现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 . DNA 分子的复制
B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 .以 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D . RNA 通过核孔转移到细胞质中
19 .红绿色盲是由 X 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母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
B .儿子患病,母亲可能正常
C. 母亲是携带者,儿子患病的概率是 50 %
D .父亲正常,女儿患病的概率是 0
20 .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高二生物 第 2 页(共 6 页)
B .基因突变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C .自然选择使基因发生定向变异
D .基因突变一定是有害的
21.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局限性的是
A .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B.接受拉马克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C .不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从个体水平解释生物的进化
22.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是
A .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 .染色体变异 D.基因分离定律
23 .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妻,生有一白化病女儿。他们再生一个肤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A . 1 / 2 B . 1 / 3 C . 2 / 3 D . 3 /4
24.下图所示为某高等动物体内的三个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和图丙属于减数分裂
B .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图甲所示细胞
C .图丙所示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D .图乙所示细胞中有 8 条染色体单体
25.人体内环境是指
A .体液 B.细胞外液
C .组织液 D.血浆
2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 .体液一免疫调节 B . 神经一免疫调节
C .神经一体液调节 D .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27.正常情况下,不属于人体血糖来源的是
A .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 B .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C .肝糖元分解 D .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和吸收
28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艾滋病毒破坏B 淋巴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
B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C .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 .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可能会感染 HIV
高二生物 第 3 页(共 6 页)
29 .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B .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C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D .生态系统是由一个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3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
B .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C .生长素只能促进植株的生长
D .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
31.下列关于生长素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胚芽鞘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
C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
D .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
32.在群落演替中,一般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 .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多
B .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增多
C .草本植物被高大乔木取代
D .灌木被草本植物取代
33 .下图代表某一生态系统,错误的说法是
A .生态系统的成分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
C .能量流动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行
D .信息传递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4 .在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
A .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异化作用
35 .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 a ,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为 b ,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错误的说法是
A . a 为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B .消费者食物中所含有的总能量为 b
C .分解者的能量可来自于生产者和消费者
D . a > b + c
高二生物 第 4 页(共 6 页)
第 Ⅱ 卷(综合题共 30 分)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30 分
36 . ( 6 分)右图是科学家根据果蝇的遗传实验,绘制出的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的位置图,请回答:
( l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 2 )绘出果蝇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图的第一位学者是 ( 3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和
( 4 )短硬毛基因的表达需要经过遗传信息的和 37 . ( 7 分)下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高二生物 第 5 页(共 6 页)
考试说明是命题专家编制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惟一依据篇六:浅谈命题技术
考试说明是命题专家编制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惟一依据篇七:学业水平测试题判断题(新)
《经济生活》判断题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对)
2.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错)
3.货币的本质是商品。(错)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错)
5.国家有权发行纸币,国家可以任意发行纸币。(错)
6.常用的信用工具就是指信用卡。(错)
7.外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外币就是外汇。(错)
8.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对)
9.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错)
10.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发生变化,价格也一定发生变化。(错)
11.某个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商品价值量。(错)
1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错)
13.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错)
14.价格波动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小。(错)
15.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对)
16.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生活水平越高。(错)
17.消费结构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错)
18.绿色消费的核心是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错)
19.生产是消费的最终目的和动力。(错)
20.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都是不可取的。(错)
2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错)
2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错)
23.股份制的性质都是公有制性质。(错)
2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
25.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错)
26.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错)
27.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对)
28.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
29.我国法定公司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
30.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错)
3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
32.劳动者各项权利的基础是享有平等就业权。(错)
33.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对)
34.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权的重要依据。(对)
35.股票是一种债务凭证。(错)
36.社会保险是指对风险本身的投资。(错)
37.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对)
38.按劳分配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错)
39.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错)
40.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越多,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错)
41.基础设施、青藏铁路、三峡工程等建设体现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对)
4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错)
43.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对)
44.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对)
45.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错)
46.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对)
47.在我国,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错)
48.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让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错)
49.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对)
50.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对)
51.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对)
52.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错)
5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共同富裕。(错)
5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错)
5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错)
56.经济全球化使各国普遍受益。(错)(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57.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对)
58.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对)
59.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对)
60.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错)
61. 实施“引进来’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要举措。(错)
62.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对)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国策是对外开放、基本战略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基本原则(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政治生活》判断题
1.国家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错) 2.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国的国体。(对)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错)
4.我国民主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错)
5.在我国,大多数人民享有民主。(错)
6.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对)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错)
8.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意味着公民有相同的权利。(错)
9.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对)
10.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权力可以放弃,义务也可以放弃或不履行。(错)
11.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就是要求放弃个人利益。(错)
12.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都采用差额选举。(对)
13.我国现阶段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对)
14.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基层政权组织。(错) (是基层自治组织)
15.选举与中学生关系不大,选谁都可以。(错)
16.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错)
17.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就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错)
18.公民行使监督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
19.监督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可以采取任何方式行使监督权。(错)
20.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对)
21.有序和无序政治参与的准绳是法律与规则。(对)
22.我国政府的职能就是经济建设职能。(错)我们的生活离开政府照样过得好。(错)
23.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基本原则。(错)
24.我国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就是行使立法权。(错)
25.政府必须依法执政。(错)
2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利的关键是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错)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是行
政监督的惟一途径。(错)
27.我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机构是人民政府。(错)
28.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国的政体)。(错)
29.在我国,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错)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就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为民做主。(错)
30.人民代表大会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错)
3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对)
32.人大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错) (法律监督机关是是人民检察院,人大有监督权)
33.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错)
34.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对)
35.中共中央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错)
3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错)
37.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履行国家经济建设职能。(错)
38.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错)
39. 科学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错)
40.坚持民主执政就是发扬党内民主。(错)
4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错)
4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制(多党联合执政)。(错)
43.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人大。(错)
44.政协的职能是爱国统一战线。(错)
45.人民政协具有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国家职能。(错)
4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错)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是为了消除我国各民族间的差别。(错)
47.我国民族自治机关是人民法院和人民代表大会。(错)
4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对)
49.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鼓励和支持人们信仰各种宗教。(错)
50.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错) (与社会主义社会)
5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一切宗教活动。(错)
52.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是政权。(错)
53.我国支持联合国的一切工作。(错)
54.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不应该顾及自己的利益。(错)
55.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力量。 (错)
56.国家力量相同是国家间进行合作的基础。(错)
57.弱国无外交。(错)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错)
58.只有维护本国利益,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错)
59.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错)
60.恐怖主义是解决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 (错)
61.世界多极化已经建立。(错)
6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错) (是基本准则)
63.中国支持联合国的一切行动。(错)
《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错)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错)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错) 哲学可以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具体的方法。(错)(不能)
哲学是对某一具体领域的概括和总结。(错)(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错)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错)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的标准(错)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错)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史上最根本的斗争是物质和意识的斗争。(错) (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错) 马哲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错)(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错)(人脑) 物质和意识不可分。(错)(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
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错)(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具有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错) (不具有,实践具有)
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错)(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能动作用,≠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客观必须与主观相符合(错)(主观必须与客观相符合)
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错)
7.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错)
(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消灭、创造、发明规律)
8.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错)(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错)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主要来源)。(错)(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有实践和书本)
9.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1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错) (联系是有条件的)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错)(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12.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错) (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错)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对)
13.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错)
14.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错) (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
15.任何变化都是发展。(错) (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16.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错)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对)
17.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对),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错)。
18.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错)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错)
20.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1.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错) 矛盾越少越好。(错)
22.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错)
23.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同一性寓于斗争之中。(错)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4.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错) (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5.事物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错)(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26.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错) (片面,还要兼顾次要矛盾)
27.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
29.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错) (历史唯物主义才是)
30.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相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
31.价值观就是指对人生的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错)
32.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错)
33.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错)
34.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错)(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考试说明是命题专家编制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惟一依据篇八:江苏政治小高考最后60天复习建议
2010年江苏政治小高考最后60天复习建议
登高而望远,能纵揽全局者,被称为战略家,能制胜局部者,被称为战术家。在这最后两个月的复习中,战斗在第一线的广大政治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虽不渴望成名成家,但也须有全局眼光和局部制胜的本领,方能率领众多学生闯关破阵。下面就如何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对《思想政治》这门学科进行有效的复习,谈几点小小的建议,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不当之处望斧正。
一、进一步精准地把握考纲、领会命题意图,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2010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是命题专家编制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惟一依据,命题专家依据《考试说明》编制试题,应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精神,有利于提高我们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材功。要想学生上岸,教师就要下海。这个时候更需要珍惜、节约学生的时间。为此,教师要在前期学习课标和说明的基础上,再次对课标和说明进行琢磨、研究。
首先把握命题指导思想,正确把握测试范围和要求。《考试说明》主要透明了三个问题:1、考什么——考试内容(三个模块各占30%);2、怎么考——试题题型(单项选择题30题、判断10题、简答题2题18分,探究题12分);3、考多难——难度系数(易中难7:2:1)。《考试说明》是考生复习的惟一依据,要一页一页认真研读。
其次要认真阅读《考试说明》中的参考样题,参考样题才是真题,一要认真看题目——考查的是什么?——审题;二要看答案,说是参考答案,实际上就是标准答案,看一看标准答案是什么样;三是寻求解题缺口,把握最简洁的解题过程;四要从难度值上找到易中难试题的感觉。阅读《考试说明》要和阅读教科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试说明》是命题和复习的惟一依据;教科书——课本是命题和复习的惟一依托。一个依据,一个依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三要对于测试要求的几个层次做深入研究,对测试内容和要求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尤其关注哪些考试说明测试内容和要求中有“变化” “调整”的内容。每年考点都有所调整、变化,对新增的考点要认真分析新增的原因,把握其自身的内容及其可以联系的角度。如果复习中对这一考点调整比较敏感的话,类似这样的试题可以说是预料之中的。因为这往往也是命题的兴奋点。如:09年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中涉及考点内容变动、能级调整、新增加的考点有7题。
7.汽油价格回落,会带动汽车热销。这说明某种商品价格下降会引起 A.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减少 B.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C.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D.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生活》中关于“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知识点。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供求的影响”及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的含义。“说明”中对该知识点的能级要求为“理解”。虽然题目文字简洁,但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中等。这是一个考点内容表述改动的考点。(价格变动的影响)
C.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D.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生活》中关于“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知识点。“说明”中对该知识点的能级要求为“了解”。要求考生能理解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的性质,属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难度不高。这是一个新增的考点。
17.全国人大代表谭晶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议案,应加快《中国志愿服务促进法》 的立法工作,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这表明,她在行使人大代表的
A.提案权 B.表决权 C.审议权 D.质询权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生活》中关于“人大代表的职权”知识点。“说明”中对该知识点的能级要求为“了解”。题目要求属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但材料生活化,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政治现象的能力。这是一个考点内容变动的考点。(人大代表产生方式)
2010年考试说明中与09考点对照共删除了29个考点(经济13、政治6、哲学10个),一是为了减少教学内容,二是重复的考点;三是对学生掌握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考点。能级变化16降2升(经济4降1升、政治7降、哲学5降1升)。新增加考点4个(经济3、政治1);合并考点2个(哲学2),内容和能级同时变动8个(经济1、政治5、哲学2)。理解并把握这些考点及要求,可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可以这么说,如果复习能把握住考纲变化的特点,也就能把握了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我们要把变化了的考点作为一个知识体系储备起来,并能迁移,就可以应对各种问题。
二、进一步疏理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一般来说,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检测作为一名高中生两年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必须掌握的主要知识,又具有选拔功能。因此学业水平的命题一般都是客观题会考化、主观题高考化。为了让90%的同学能够达“C”(60分到75分)以上的要求,试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8左右,所以试卷注重基础。为了让达“A”(90分以上)的同学控制在5%内,所以在问答题的部分设问,特别是探究题中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特别是探究题,因为超出了探究题在应用类知识点中产生的预测,并且设问新颖精巧,显得难度较大,想得高分不容易。因此在最后的复习时间里,要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既要见森林、还要熟知每棵树木。对每个知识点的规范、准确记忆。
1、夯实基础知识,不留盲点、疑点、空白点
基础知识是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就成了空中楼阁,多年考试实践证明: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好坏。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考生很难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于没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所以,在剩下的时间里,一定要把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再现一遍,以基础知识的不变应考试的万变。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
要完整准确地掌握课本基础知识。要带着考纲,回归课本。在最后一段时间里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进行“地毯式扫荡”,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对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最重要观点要准确理解,反复记忆,要以默写、背诵、做题形式反复训练,强化记忆;对相关相近相似易错、易混进行必要的比较辨析,弄清他们之间区别联系;对平时模糊不清的概念,比较零碎的记忆性内容,试卷中涉及的“死角”等再次阅读并理解,确保不留下任何知识盲点。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细致,真正将《考试说明》中的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2、整合学科内知识,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无论是高考、还是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往往不只是考查某一个知识点,而是把学科内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块或知识链来考查,体现学科内综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只要大纲、说明列出的知识点,都必须认真掌握,同时又不能仅仅满足简单的记忆,要努力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体系中的所处地位,以便在面对某个具体问题时,能准确判断判断哪个知识,这个知识属于哪个模块,在这个模块中有哪些知识与之相关,这样在答题中就不会错误地运用知识,因此对每个知识内容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个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知识间内在联系,打破教材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知识的渗透,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关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专题化,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在解题时,尤其是解答主观试题时,形成发散性思维,找到各个知识的联接点,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也就是说要以核心概念为线索,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块、知识网,理顺课本知识。如 《经济生活》总体上是按照“价格与消费——生产与经营——收入与分配——科学发展”的顺序来讲。第一单元:围绕“商品——货币——价格——消费”等核心概念,重组知识。第二单元:基本经济制度——公司经营——劳动就业——投资理财;第三单元:分配制度——社会公平——财政——税收;第四单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经济建设——经济全球化背景的对外开放。复习中抓住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与每个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与国际经济形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的。
《经济生活》关键词:宏观调控、金融、物价、内需、消费、就业、民生、全球化、改革开放 《政治生活》,按照主体和制度的线索、内政与外交两个角度来重组课本知识。第一至第三单元可归为内政:把主体分为:“国家——公民——政府——人民——人大代表——人大——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政协”9类,并理顺它们的内在联系。把制度归为:国体、四大政治制度(包括一个根本政治制度和三个基本政治制度)、一大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第四单元归结为外交:把主体分为:“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3类,并理顺它们的内在联系;一大政策:我国的外交政策。
政治生活关键词:民主建设、权利与义务、政府职能、公民与政府、外交、执政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
哲学生活按照辩证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来重组
辩证唯物论部分:①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②尊重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⑤追求真理的过程----认识无限性、反复性? ⑥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辩证法部分:①联系观---整体与部分 ②矛盾观-------对立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 ③发展观---量变与质变 ④辨证否定观----创新
社会历史观部分:①基本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性 ②实现人生价值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3、重视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内容。综观近几年小高考,可以发现试卷在遵循考纲的前提下,对知识点的考查突出,注意核心概念,近几年的试题主要集中在主干知识上,因此,后期复习特别要注意重视主干,突出重点,抓住常考点不放松。这对于提高成绩特别是后进生成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因此在复习中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每一单元中要求“理解”与“运用”的考点,不能平均使用复习精力,必须突出这些重点。因为主观题的考查肯定是考查这些考点,所以大家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复习后是否应首先掌握好14个“运用”的考点(这些考点预计是“问题探究题”的首要选择),然后重点突破52个“理解”的考点,特别是那些与我们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考点如《经济生活》中的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
考试说明是命题专家编制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惟一依据篇九:2013年潍坊市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仿真试题一
2013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仿真试题一
2013.4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试题和答题纸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第Ⅱ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中。
第Ⅰ卷(选择题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意的。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反对不义之战的和平主义者”,“封建伦理纲常的卫道士”。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2.在潍坊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们在征服自然的文明演进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诞生的美丽传说是
A.女娲造人 B.夸父逐日 C.嫦娥奔月 D.炎黄大战
3.某班要举行“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图片”展,要求配上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下列历史人物标号与事迹符合的是
①汉武帝 ②北魏孝文帝 ③武则天 ④关汉卿
A.①完成国家统一,确立皇帝地位 B.②进行系列改革,学习汉族文化
C.③善于用人纳谏,形成“开元盛世” D.④北宋著名词人,风格豪迈奔放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出了苏轼报效祖国的豪气,豪放词风由此奠定,苏轼这一千古名句写于
A.青州 B.诸城 C.潍州 D.徐州
5.右图为国家一级文物赵秉忠的状元卷,对于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卷现收藏于青州市博物馆
B.赵秉忠在试卷中提出,国家要有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和治国思想
C.对研究唐代八股取士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D.至今发现的仅有的一份状元卷,被誉为“天下第一卷”
6.秦汉时丞相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到了宋朝相当于宰相的官职就更多了,到了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D.丞相权利不断分散
7.潍坊地处齐鲁腹地,自古以来经济繁荣,享有“小苏州”的美誉。明清以来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享誉天下,而潍坊园林建筑又有所发展创新,在潍坊诸多明清园林建筑中,保存最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当首推
A.郑公祠 B.松林书院 C.偶院 D.十笏园
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长审核的是
A.小议“八股取士”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元朝疆域与行省制度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9.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0.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代旧有的跪拜礼,是在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1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
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2.临朐县五井镇一战,被1939年11月3日的《大众日报》誉为“山东抗战
两年来最模范的战斗”(如右图),下列哪一人物参与领导了这一战役 A.庄龙甲 B.陈少敏 C.马宝三 D.王统照
13.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中看到这
样一句话“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之后,各
抒己见,下列推理最正确的是
A.甲:不对,“一五计划”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乙:对的,三大改造后的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C.丙:不对,三大改造后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D.丁:对的,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14.右图为1972年2月中国国宴上的情景。图中总统十分熟练地使用中国餐具
——筷子,这是他在访华前花几个月才练就的技艺。他的真正用意是
A.加强美中经济合作
B.研究中国饮食文化
C.洽谈国际环保事宜
D.促使美中关系正常化
15.《权利法案》、《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主要表现
在它们都主张
A.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 B.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
1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想举行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中的人物图片展,下面哪一个选材是正确的
①华盛顿 ②伏尔泰 ③拿破仑 ④林肯 ⑤马克思
A
.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7.广告是一种销售形势,它推动人们去购买商品或接受某种观点,以下广告语中宣传的产品出现
最早的是
A.创造奇迹,穿越时间长廊,奔驰汽车超越极限 B.联想,汇聚世界的力量
C.东走西走铁路好走,左算右算铁路划算 D.用好百度,回报超你想象
18.列宁说:“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
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的加速了社会的发展。”以一战为例,对列宁这句话的理解是
A.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B.联合国成立
C.两极格局形成 D.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19.第一批手机只能用来接打电话,网络网出现时只能在电脑之间运行。目前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了
一种时尚。这表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的特点是
A.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B.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C.新技术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D.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20.有人用这样的故事来形容经济全球化:“一个英国前王妃和一个阿拉伯王子,坐着苏格兰司机开
的德国制造的装有荷兰发动机的汽车,在英吉利隧道出了车祸,抢救她的是美国医生,用的是巴西药。”如果用这个故事形容全球化恰当的话,那么由此看出全球化的本质是
A.一个国家产业独立和完整被打破 B.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本国民族经济受到外部严重冲击 D.人员和物品的自由流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6分,第24小题
14分,共60分。
21.(14分)和谐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吐蕃人民赞颂文成公主的诗歌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请简要概括该事件的历史作用。(2分)
材料二 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 ——《中国通史》
(2)材料二所反映的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1分)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个什么新的民族?(1分)
材料三 1774年,英国东印公司与不丹发生战争,不丹国王请六世班禅写信调解。英国驻印总督哈斯汀士遂利用这一机会,派遣东印公司职员英国人波格尔擅自闯到札什伦布寺见六世班禅。六世班禅用印度语与他交谈,强调不丹是中国藩属,而西藏属中国领土,一切要听从中国大皇帝的圣旨办事。对波格尔提出的英国与西藏建立联系、英方与西藏自由通商、请介绍到拉萨见驻藏大臣并在拉萨设立代表等要求,一律加以拒绝,使波格尔的计划未能得逞。
(3)依据材料请你谈谈对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2分)并简要举出清王朝有效管辖西藏的措施两例。(4分)
(4)民族团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你认为应如何发展新时代的民族关系?(2分)
22.(16分)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资源,人类将长期继续在土地上生存和发展。土地有保
障功能、发展功能,尤其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以农为本,商鞅变法采取了重农轻商的措施;宋代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轻商的观念有了一些改变,商业、海外贸易繁荣。
(1)商鞅变法哪一措施体现了“重农轻商”的观念?(2分)请举两例说明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
原因。(2分)
材料二 关于君民关系,唐太宗理解为:“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 ——摘自《贞观政要》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治国思想?(2分)请说出唐太宗的这一治国思想在农业政策上的具体体现。(2分)
材料三
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 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
(3)材料三反映了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请简要概括该政策的作用。(2分)
材料四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努力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以对法律敬畏、对人民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去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 ——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
(4)读完材料四,你有何感想?(2分)你认为当今应从哪些方面加快我国农村的发展?(至少两个方面)(2分)
23.(15分)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其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
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实现近(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请你完成未填写内容。(4分)
(2)学会表述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看到图一你能想到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哪一事件?(1分)并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事件的意义。(2分)写出图二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主要贡献。(2分)
图一 图二
(3)联系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联系比较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历程,从中你能得出中西方近代化变革有什么不同吗?(2分)并简述你的理由。(2分)
(4)学习历史最终目的之一是获取感悟,以启迪于今天。通过上述历史的学习及问题解答,你认为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优秀文明成果?(2分)
24.(15分)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阅
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1)“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是在什么时候?(2分)“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其原因是什么?(2分)
(2)“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最终的结局是什么?(2分)
材料二 画面回放,再现历史。
图一:《北大西洋公约》签字仪式 图二:《华沙条约》签字仪式
图三:苏联冷战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 图四: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3)图一、图二再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场景,这两大组织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考试说明是命题专家编制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惟一依据篇十:学业水平测试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省奔中 2008 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某地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制结构 国有经济 2003 2004 51% 24% 集体经济 33% 35%D②③④ 个体经济 12% 14% 私营经济 4% 16% 其他经济 0 11%政治(必修)命题人严建新 考生须知: 考生须知 全卷分试卷Ⅰ和答卷Ⅱ。试卷共 3 页,有三大题,43 小题,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试卷Ⅰ 试卷Ⅰ一、选择题(本题有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 选择题 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新飞冰箱的一则电视广告语受到众多家电企业的投诉,被 迫改为“新飞广告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这说明 A.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B.广告是企业形象的具体体现 C.破产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产物 D.竞争应该遵循市场规则 2.某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时,职工小王购买了该企业面值 20000 元的股票。年终分 红时,小王领到了 3000 元股息。这 3000 元股息收入属于 A.经营收入 B.劳动收入 C.资本收入 D.劳动力价值收入 3.日本生产的电子计算机,其电子芯片来自美国,外壳来自印度,在新加坡或印尼组装,然 后在日本印上“日本制造”的牌子,远销全球。这则材料表明了经济全球化的() A.资本全球化 B.技术全球化 C.市场全球化 D.生产全球化 4.当前,我国“硅谷热”热遍全国,许多地方对建设“硅谷“一掷千金,连少数乡镇也雄心 勃勃地圈地建“硅谷”。有关专家指出,我国一些地方在某一点上可能有自己的优势,但如 果遍地开花就无法形成的国际上有竞争力的“硅谷”。据此回答:我国“硅谷”遍地开花集 中体现了市场调节具有 A.自发性 B.盲目性 C.滞后性 D.竞争性 近年来,我国轿车的质量不断提高,价格却持续下降。有人说,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 率,也是企业自身的一场“内部革命” 。回答 5-7 题。 5.轿车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供给超过消费需求 B 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 C 个别劳动时间大大缩短 D 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6.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是由于 A 价值量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B 商品价格是影响供求的重要因素 C 价格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 D 价廉是实现商品价值的主要手段 7.降价也是企业自身的一场“内部革命” ,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会刺激企业 ①改进生产技术 ②改善经营管理 ③延长劳动时间 ④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1读上表后回答 8-9 题: 8.上表表明该地 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受到了挑战 B.非公有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已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D.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9.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下列情况决定的 A.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B.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 C.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强 D.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已超过了公有制经济 10.2006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中指出,2006 年财政支出安排,将着力协调,有促有控,向经 济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向改革创新倾斜,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 变。这表明 ①国家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发展 ②国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③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④国家通过财政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11.税务部门向开小卖部的小王征税,小王拒绝纳税,理由是: “我是个体户,小本经营,还要 纳税吗?”你如何看待小王的行为 ①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涉嫌违法,但与道德无关 ②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涉嫌违法,又是不道德的 ③小王应缴税,但可以与征税人员协商处理 ④小王应履行依法缴税义务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12.要不断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就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施这一 战略可以 ①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唯一措施②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 ③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④可以减少我国对外贸易的逆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某中学生喜爱音乐,将父母给的零花钱,大多用来购买了音像制品,该中学生的消费属于 A.生存资料消费 B.精神文化生活消费 C.物质生活消费 D.劳务消费 14.大豆有营养,音乐能欣赏,书籍可阅读。从哲学上看是指物的A.使用价值 B.价值 C.价值观 D.价格 15.“卧佛寺,是英语 office(办公室)的谐音。想进办公室做白领 就得去卧佛寺烧香。 ”这种说法违背了事物联系的 A 客观性 B 绝对性 C 多样性 D 普遍性 16.希望通过烧香拜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因为 ①神灵观念完全是人们主观臆造的 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17.没有自主创新的勇气、智慧和精神,就没有中国航天事业的今 天,也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这表明 ①只有开拓创新,才能不断发展②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③创新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起码要求④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8.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下成语中,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的有 ①循序渐进②揠苗助长③实事求是④竭泽而渔 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①③ 19.“揠苗助长”却事与愿违, “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这两个不同结果的寓言故事共同说 明的哲学道理是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和利用规律 C.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20. “现代科技瞬息万变,企业切不可以僵化、静止的观点来对待产品质量,认为一种名牌产 品可以优势长存,一劳永逸的观点是错误的。 ”上述论断说明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1.2006 年 10 月 9 日,朝鲜悍然进行地下核试验,此举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而朝方却 认为,这是一件历史性事件,会给朝鲜军队和人民带来幸福。上述分歧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价值观不同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不同 D.要根据本国利益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2.2006 年 11 月 18 日,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的构 建和谐亚太的主张得到广泛赞同,并被作为亚太大家庭成员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写入会议 的主要文件——《河内宣言》 。构建和谐亚太,这里的“和谐” ,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主 要是 A.矛盾具有同一性 B.认识具有反复性 C.物质具有客观性 D.发展具有规律性 2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直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2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这是因为 A.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影响 D.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24.反对腐败,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 社会和谐稳定。这说明 A.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决定 B.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惟一方法 C.整体与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目的是 A.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B.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C.改变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D.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 26.为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国家有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 以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表明我国政府坚持 A 对人民负责原则 B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C 民主集中制原则 D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 27.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执政的基本方式是 A 科学执政 B 民主执
政 C 依法执政 D 依法行政 28.央行宣布,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 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表明政府具有 A.公共服务的职能 B.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C.党的性质和宗旨 D.国务院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9.2005 年 3 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建设的意见》 。这一《意见》的颁发,有助于 A 更好地理顺党政关系 B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政 C 巩固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 D 健全国家权力的监督体系 30. 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 A.中共中央统战部 B.人民政协 C.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D.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判断题 ,对错误 二、判断题(本题有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请对正确的表述打上“√” 的表述打“×”标在答卷相应位置,判断错误及不作判断均不给分) 31. 人民政协是我国的重要国家机关。 ) ( 32.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 33.哲学是一定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 3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 ( ) 3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 ( 3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体。 ) ( 3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表现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38.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唯一因素( ) 39.反对恐怖主义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 40.税收的三大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 )省奔中 2008 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什么是人生价值?如何一个人的评价人生价值?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答卷Ⅱ 答卷Ⅱ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简答题(41 题 6 分,42 题 10 分,共 16 分) 三、简答题 表:2006 年秋季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情况 全省财政安排免杂费补助 小学生年均减负 初中生年均减负 全省一个学期共免费 5.2 亿元 200 元 300 元 8.6 亿元 四、综合探究题:本题 14 分。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 究和说明。 43.某中学 6 名同学针对学校用纸问题,组成合作探究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题研究。 探究小组同学对全校 1968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平均每人每天消耗 10 张纸,全校 每天用纸量大约 60 千克;2007 年元旦期间,全校中学生人均往来贺卡达 12 张。 探究小组同学登录“中国环保网” ,得到以下信息:一棵树
上一篇:刑事诉讼法双学位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