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国际职员】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篇一:港澳台侨联考--试题试卷真题--历史训练试题66
北京博飞港澳台培训中心倾情力作
之
联考历史系统训练六十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三三制”政权
B.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召开
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2.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背景是()
A.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B.人民政权的巩固
C.三大改造完成
D.“文化大革命”结束
3.三大改造完成后,民主党派成为参政党是因为()
①民主党派成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②民主党派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
③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④民主党派人数多,有影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4.党在不同时期建立统一战线的立足点是()
A.有利于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B.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C.体现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
①统一祖国②提高国际地位③建设社会主义④增强军事实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D.②④
6.爱国统—战线的两大旗帜()
①社会主义旗帜②国际主义旗帜
③爱国主义旗帜④民主主义旗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7.爱国统一战线包括()
①社会主义劳动者
②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③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④一切海外侨胞
A.①②③B.③④C.①③D.②④
8.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
①政治协商②民主监督
③参政议政④维护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关于民族政策和外交战线,请回答9-22题:
9.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哪些民族政策?()
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
③共同发展繁荣④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D.②④
10。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B.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11.新中国成立后,英国在同中国建交问题上态度暖昧,其主要原因是()
A.英国不愿完全追随美国的对华政策
B.考虑香港利益,不敢同中国僵化关系
C.企图继续维护英国在华经济利益
D.英国不想同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
1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13.最能说明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14.(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政策与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对外政策的主要不同在于
()
A.是否反帝
B.是否鼓励对外贸易
C.是否提倡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D.是否维护民族利益
15.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力增强威胁其大国地位
B.意识形态领域矛盾激化
C.赫鲁晓夫上台后逐步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D.中国未能满足其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要求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2年8月四日(中英南京条约)称:“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害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既嗣后世袭王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1860年10月24日《中英北京条约》:“将粤东九龙司一区(按: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付予大英君主并历后嗣,井归英属香港界内。”1898年6月9日<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英国租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2印多个小岛屿(即所谓“新界”,约占香港地区总面积的91%),租借期为99年。
材料二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开始了3年零8个月的日占期。1942年10月中英谈判中,国民政府要求终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收回新界,遭到英方拒绝。在1943年11月开罗
会议上,丘吉尔公开反对在亚洲及中国实行大西洋宪章,井声称要让英国国旗在香港上空高高飘扬,他说:“我们也有我们的传统,只要我在白厅的一天,我就要坚持这些传统和维护大英帝国。”材料三1982年9月3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周年后还没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香港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2)材料二反映出什么问题?丘吉尔所谓的“传统”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邓小平的原则立场是什么?此后中英两国就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办法谈判的结果是什么?
(4)从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不同结果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或结论?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荚)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城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使利。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摘自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
材料二(中美)双方决心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其他方面的联系,为继续发展中美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共同作出重大努力。
——摘自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材料三应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于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国际形势、中美应关系以及两国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富有成果的会谈。双方同意,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中荚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于共同承担责任,努力实现二十一世纪的和平与繁荣是重要的。双方同意中羌之间的既有共同点,也有分歧;双方在重大的共同利益,决心共同本着合作和坦诚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取得具体进展。中美……在加强双边经济发展、贸易、法律、环保、能源、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与合作及两国军队往来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两国元首决定,中美两国通过增进合作,对付国际上的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同意,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在中荚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中美两国同意两国元首定期访问对方首都。两国同意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建立元首间通讯联络,以便直接联系。两国还同意,两国内阁和次内阁级别官员定期互访,就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问题进行磋商。
——摘自1997年《中关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中美双方在合作领域方面有何变化?
(2)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中美双方在规定继续保持对话和磋商方面有何变化?(不得照抄原句)
(3)你认为江泽民主席访美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
18.比较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异同。
联考历史系统训练六十六参考答案
1.C2.C3.B4.B5.C6.C7.A8.A9.A10.D11.B12.B13.A14.A15.C
16、(1)从19世纪40年代起,英国依仗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先后三次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了历来属于中国的香港地区。
(2)二战期间,国民政府曾要求收回新界,由于英方的拒绝而失败。丘吉尔所谓的“传统”,不过是炮舰政策和侵略扩张。
(3)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设想的指导下,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国收回香港。
(4)国民政府腐败无能,企图收回香港新界亦不可得,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强大了,中国人民收复香港地区的夙愿才得以实现。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案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典范,是顺利实现香港回归,加速祖国统一的战略决策。
17.(1)材料一中,只是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领域进行讨论,并只限制在人民之间进行联系和交流;材料二中,合作领域扩大到经济等方面,并扩大到政府之间的联系;材料三中,合作领域十分广阔,又扩大到高层对话和磋商,法律、环保、能源以及
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等领域。
(2)材料一中,同意通过不同渠道,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材料三明确规定;两国元首定期访问对方首都;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建立元首间通讯联络;两国内阁和次内阁级别官员定期互访。
(3)取得最重要的成果是: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意味着双方认同了必须增进合作,共同对付国标上的挑战、共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献力;也意味着美国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
18.同:A.广泛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一切抗日阶级和阶层;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一切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B.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战胜利,爱国统一战线为维护社会主义统一、促进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C.都是中国共产党倡
导或领导的。
异:A.新时期统一战线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广泛。
B.任务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卖国贼;新时期爱国统‘战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维护祖国统一。
C.组织形式和纲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共同的组织形式和纲领,以国共合作抗日为基础。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人民政协,有完备的纲领章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
D.参政。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中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发挥重要作用。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中,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积极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篇二:高一历史月考试卷
玉门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试卷
学校: 玉门市第一中学 班级: 高 ( )班 考号: 姓名:
高一历史 命题人:金海亮
A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11.二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 ( )
A战胜国重新划分世界版图 B确立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C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日趋瓦解 D以美苏为主导,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12.1967年,下列哪些组织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经济共同体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④北约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13.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14.从50年代起,日本经济发展遇到了两个有利的机遇,它们是( )
①新中国建立,市场广阔 ②、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几十亿美元的定货 ③、越南战争爆发 ④、中东战争爆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俄罗斯与其他宣布独立的10国于1991年12月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独联体”是 ( )
A国家的联合组织 B欧洲的区域经济集团 C冷战时期出现的军事集团D一个主权国家 16.目前世界格局中存在的主要的力量中心是( )
①美国②欧洲联盟③日本④俄罗斯⑤中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 17.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B、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增强 C、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D、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18.关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过程,最准确的解释是 ( ) A从两大阵营对峙到美苏争霸 B由两大阵营到“三个世界” C由两极格局到多极格局 D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19.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1971年)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B、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 (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3.周恩来在接见哪国代表团时最早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印度 B、缅甸 C、越南 D、苏联
4.万隆会议上,中国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提出的方针是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平等互惠” D、联合反对殖民主义 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是( )
A、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6.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最主要表现是( ) A、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 B、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C、成为第三世界国家 D、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7.促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因素不包括( )
A、美苏争霸激烈 B、中苏关系恶化 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中日关系正常化 8.下列各项出笼的先后顺序是 ( )
①杜鲁门主义②“铁幕演说”③“马歇尔计划”④《北大西洋公约》 A①②④③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9.冷战时期针对“马歇尔计划”,苏联采取的对抗举措是 ( ) A参与马歇尔计划 B成立经互会 C建立华约组织 D支持越南战争 10.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
玉门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3月考试卷 第 1 页 共 3 页
A.美国支持台独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B.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威胁到美国利益 27.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 D.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20.从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200628.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应出自(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私营企业
年12月15日,日本参议院投票通过“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法案。其最主要原因是29.“翻倒,翻倒,唱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D.日本逐渐成为经济大国
21.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是( )
A.唯一的超级大国 B.多极世界的一员 C.欧盟外交的代表 D.两极世界的一极30.关于中国制瓷业的说法错误的是(1)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2)东汉烧出成熟的白瓷(3)22.造成右图事件主要原因( )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4)明清时出现了定、汝、哥、官、钧五大名窑(5)江苏景德A.美国的冷战政策 B.苏联的支持与挑拨 镇是著名的瓷都 ( )
C.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A (1)(2)(3)(4) B (2)(3)(4)(5) C (2)(3)(4) D (2)(4)(5) 2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是( )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男耕女织 D.铁犁牛耕
24.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 西家卖丝籴新二、非选择题
谷。”计中反映了宋代 ( )
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材料一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25.关于我国钢铁冶炼的说法正确的是(1)西周早期中国已有铁器(2)两汉出现了高炉炼铁和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炒钢技术(3)东汉杜诗发明了风力鼓风冶铁工具(4)南北朝有了灌钢法(5)中国钢铁冶炼技——《大国崛起》
术在17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
材料二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 A (1)(2)(3)(4) B (2)(3)(4)(5) C (2)(3)(4) D (2)(4)
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26.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内为┅┅冷战所取代。
玉门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3月考试卷 第 2 页 共 3 页
学校: 玉门市第一中学 班级: 高 ( )班 考号:姓名:
——《全球通史》
学校: 玉门市第一中学 班级: 高 ( )班 考号: 姓名:
和西方。
——《大国崛起》
回答: (2)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1)材料一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1分)请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化的原因。(6分)
(1分)举出两国关系发生新变化的一个事例。(1分)
(2)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 (1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分)33.(12)阅读下列材料 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2分)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
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1分)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
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
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
32.(18)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毛泽东与斯大林在一起 图二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
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回答:
(1) 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1分)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外交政策?(4
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三件大事(6分)
(1)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1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1分)
(2) 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6分)
(3) 这种生产方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
玉门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3月考试卷 第 3 页 共 3 页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篇三:八年级历史错题
1、 抗战胜利后,制约内战的因素不包括 A. 国际舆论和国内人民的强烈愿望( ) B. 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壮大和日本的残
余势力顽强的抵抗 C. 国共两党分别拥有自己的军队
D. 国民政府想独裁,但内战工作尚未准备好 2、 本目中,“山雨欲来”是指内战全面爆发前
的国内政治形势,预示内战即将到来的趋势,下列史实不能表明这一“形势”的是( )
A. 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阎锡山部进攻上党解
放区 B. 蒋介石令国民党部队抓紧时机抢占军事要
地 C. 美国空运国民党军队和替国民党抢占战略
要地
D. 上海各界举行游行示威活动
3、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下列
史实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 ①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排兵布阵准备发动内战
②美国帮助蒋介石空运部队和抢占战略要地 ③国民党官员“接受”原日伪军财产 ④各界和平请愿代表遭到国民党特务殴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对此,中国共产党早在哪一会议上就提出了解决方案(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5、下列事件因果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失败——孙中山成立同盟会 B.北伐战争结束——国民党三大主力被消灭 C.七七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6、丁强同学在学校举办纪念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其中在一个小栏目里展出了三张图片,分别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向锦州发起进攻》、《沧海战役中的支前民工》。如果给这个小栏目定一个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A.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 B.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C.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D.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
7、先后参加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人民解放军是( )
A.华北解放军 B.东北解放军 C.中原解放军 D.华东解放军
8、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下面是某导游对北京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近代史上三次被列强占领
B.公车上书打破了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C.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D.解放战争时期和平解放
9、1949年,中共提出的八项条件的实质是( ) A.国共两党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建立联合政府 B.让国民党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政权的合法地位
C.建立由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D.彻底废除国民党的独裁专政和内战政策,实现国内和平
10、下列事件都发生在1949年上半年,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列应是( )
①北平解放 ②国共两党北平和谈 ③渡江战役 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A.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 ①②④③
1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 ②④ C.③④ D. ①④
12、为渡江战役的胜利直接奠定基础的是三战役中的(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3、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 统一 ——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4、1949年3 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 ) A.意味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 B.意味着新中国的建立
C.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的新任务
D.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5、下列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的是( )
A.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B.采用公元纪年
C.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6、下列关于西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决
C.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的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
D.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17、下列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命运 ②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③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④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
18、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主国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 D.建立起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
19、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另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D.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1、建国后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3亿多农民的土地要求
B.彻底摧毁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D.迅速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22、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③④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3、以下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有( ) ①开国大典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 ④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
A.①②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③④
2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人民解放军包括以下哪四个军种( )
①陆军 ②通信兵 ③空军 ④海军 ⑤装甲兵 ⑥第二炮兵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5、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B.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26、鉴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面对两大阵营的尖锐斗争,中国政府采取的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C.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27、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的首要目标是( )A.制定外交原则 B.提高国际地位 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D.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28、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一边倒”是指
倒向( )
A.邻国一边 B.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民族解放运动一边 D.帝国主义阵营一边
29、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哪一项最有利于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C.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30、建国初,中苏结盟的根本目的是( ) A.支持苏联与美国对立
B.推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 C.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
D.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政策 3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其重要意义在于( )
A.冲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B.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加强了中国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
D.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3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
C.新中国刚刚成立,最先同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D.“一边倒”就是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丫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3、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背景是( )
A.为了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C.为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作准备 D.为“求同存异”方针提供基础
34、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的是( )
A.规定了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D.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3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劳动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36、下面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我国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B.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C.标志着国内主国矛盾发生了变化
D.标志着“一五”计划的任务提前完成
37、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的意义在于( )
A.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C.使国家的财政经济有了根本好转 D.打退了资产阶级向社会主义的进攻 38、“三农”问题是今天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了解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基本情况,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时的农民已经合理地使用耕地 B.当时的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39、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工商业改造 B.人民公社化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40、某班开展以“一场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堂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
A.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 50、“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是片面强调了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中的( ) A.多 B.快 C.好 D.省 51、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原因是( )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52、图中(图看书)(P29、4)是一幅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国后创作的宣传画,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该宣传画创作的时间应该是1958-1960年 ②该画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通过该画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④该画内容充分说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3、我国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精神财富的是( ) ①井冈山精神-开拓创新,勇于探索 ②长征精神-艰苦奋斗,不怕牺牲,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③抗美援朝精神-高度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④铁人精神-艰苦创业 ⑤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A.①②③⑤ B. ①③④ C.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54、下列有关“文化大革命”开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始于1966年5月 B.196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标志“文革”开始 C.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D.中共中央通过“五一六通知”
55、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B.夺回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 C.消除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 D.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56、“文革”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 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57、以下对于“文化大革命”后果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②严重破坏了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 ③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被毁弃,国民素质下降 ④使我国失去了一次大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加大 ⑤教育制度和教育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A.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⑤ C.①②③ D. ①④⑤ 58、《北京晚报》在2008年举行“影响北京五十年”活动中有这样一段介绍:《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因为一些原因后来一度停刊,于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以阶级斗争为纲” B.“利用、限制、改造”“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拨乱反正” D.“实现四个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59、以下所列“文化大革命”史实,与题目不相符的是( )
A.二月逆流 B.粉碎“四人帮” C.中共七大 D.“九一三”事件
60、下列哪一事件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有关( ) A.“九一三”事件 B.毛泽东逝世 C.“四五”运动 D.“四人帮”被粉碎
61、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成功属于( ) A.是“一五”计划的主国成就 B.是“大跃进”时期的主要成就 C.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成就 D.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主要成就
62、下列有关我国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我国空间技术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重要标志
B.成功发射第一颗可回收的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C.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卫星成功,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D.使中国国防现代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63、籼型杂交稻培育成功的意义是( )
①证明了科技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有巨大贡献 ②使我国杂交水稻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③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 ④使我国西南高寒地区成为水稻多产、稳产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C. ①②③④
64、下列反映的是我国高科技领域的重大成果,取
B.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C. 外国科学家的援助 D.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65、比较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科学家詹天佑、侯德傍和邓稼先,他们的共同之处表现 在( )
A.研究领域相同 B.都曾留学海外
C.都为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D.都经历了抗日战争、
66、促使尼克松总统访华的主要因素是( ) A.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的关系的呼声日益高涨
C.美国政府预见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D.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67、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 B.双方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权利 D.中美双方有共同利益 68、《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A.使中美两国20多年的对抗关系结束 B.使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使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D.使中美两国结成反苏联统一战线
69、中国得以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大力支持 C.台湾当局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的不满和反对 D.美国有意大力支持
70、下列关于1971年26届联大通过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表述不确切的是( ) A.挫败了美国的“一中一台”的阴谋
B.打破了超级大国把持和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C.增强了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D.另成为联合国的新成员
71、某次会议的决议这样写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个决议产生的背景是( )
①台湾在美国支持下一直占据着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增强 ③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④尼克松访华
A.①③ B.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2、中日两国关系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其重要背景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B.中苏关系正在得到改善 C.中美已经建交 D.“文化大革命”结束
73、1972年,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C.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受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74、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我国外交事业的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尼克松访华 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日正式建交 A.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75、中美那次以来两国关系多次出现波折,但双方经过努力,再次争执后又会出现峰回路转、风和日丽的局面,使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大原因是( )
A.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渐消失
76、下面年代尺中的“①”处,适合标注的历史事件是( )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大 C.中国和日本建交 D.中国和美国建交 77、“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曲中“站起来”“富起来”和下列哪些人物有最重要关系( )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篇四:中学历史必修一练习
必修一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6、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会议是
过关训练 班级 姓名 学号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1、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17、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出席国际会议,并在其间成功地发挥了积极作用。“积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严重削弱 B.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极作用”是指 C.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A.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大多数与会国的赞同 B.促使会议采纳了“求同存异”的2、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 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B.提高国际方针 C.推动会议达成《关于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D.促成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地位 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D.制定外交原则 18、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3、新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是 当时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D.改革开放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 4、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A.苏联 B.朝鲜 C.南斯拉夫 D.古巴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 5、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D.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6、新中国冲破美国外交孤立政策的标志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 B.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会议
7、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执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内容是
A.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参加社会主义阵营 C.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 D.独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之外
8、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哪一项最有利于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9、“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含义是
①否定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 ②清除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③取缔帝国主义的所有特权 ④拒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主要特点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边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1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能够体现这一方针的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抗美援朝
C.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 D.参加万隆会议
12、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13、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② 互不侵犯 ③ 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惠 ⑤和平共处 ⑥一边倒 A.① ② ③ ④ 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 ③ ④ ⑤ ⑥ D.① ② ④ ⑤ ⑥
15、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使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9、“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思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
20、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外交活动中,着重倡导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是
A 毛泽东和斯大林 B 周恩来访问印度 C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D万隆会议
21、我国通过万隆会议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是 A.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22、建国以后在外交政策和理论方面,由周恩来首先对外阐述的是 ①新中国的建交原则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三个世界的估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23、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B.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C.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 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24、下列有关中美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基本政策是扶蒋反共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被中国人称为“新二十一条”
C.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方针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基辛格访华
25、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说:“中国人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
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说明美国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必要性 C.主张建立和平相处的国际关系 D.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秩序的重要性
26、结束中美长达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 A.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B.尼克松首次访华,上海公报的发表 C.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27、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是 A.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B.双方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已经结束 C.符合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28、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里宣读的公告是指 A.美国总统密使访华的公告 B.尼克松将要访华的公告 C.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D.中美建交公报
29、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的是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B.两国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C.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0、美国首次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原则是在 A.1971年联合国第26届联大 B.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C.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D.1982年《中美上海公报》
31、中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A.建国初期 B.20世纪5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2、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有了重大发展。其中,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中苏关系的恶化 B.中美关系的缓和
C.中日关系的缓和 D.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33、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 这句话最能说明 A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B 大多数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美国排斥中国的破产 D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34、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下列三位中国领导人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
A 一个中国 B“三个世界” C“一国两制 D 四项原则
35、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友好条约》签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6、我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
C.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D.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37、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两大主题是
①环保 ②和平 ③发展 ④结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8、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A.一大片方针 B.不结盟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维护世界和平
39、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了中国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合作 A.俄罗斯和中亚 B.日本与朝韩 C.新加坡与东盟 D.印度与东南亚
40、2000年 9 月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该图反映了 A
A 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政策 B 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已经形成
41 观察下列三幅历史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图一 毛泽东访苏 图二 尼克松访华 图三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1)请分析概括图一会谈的背景。这次会谈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上的什么基本方针 ? 指出这次会谈的历史意义。
(2)简述图二的会见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3) 图二中的会见对图三中的会见有影响吗 ? 请说明理由。 (4) 概括指出图二和图三的两次会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必修一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6、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会议是 A
过关训练 班级 姓名 学号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1、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D 17、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出席国际会议,并在其间成功地发挥了积极作用。“积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严重削弱 B.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极作用”是指 C C.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A.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大多数与会国的赞同 B.促使会议采纳了“求同存异”的2、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 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B.提高国际方针 C.推动会议达成《关于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D.促成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地位 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D.制定外交原则 A 18、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3、新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是 A 当时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D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D.改革开放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 4、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A.苏联 B.朝鲜 C.南斯拉夫 D.古巴 A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 5、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C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D.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6、新中国冲破美国外交孤立政策的标志是 B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 B.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会议
7、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执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内容是 C
A.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参加社会主义阵营 C.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 D.独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之外
8、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哪一项最有利于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A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9、“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含义是 B
①否定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 ②清除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③取缔帝国主义的所有特权 ④拒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主要特点是 B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边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1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能够体现这一方针的是 B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抗美援朝
C.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 D.参加万隆会议
12、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13、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B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A 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② 互不侵犯 ③ 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惠 ⑤和平共处 ⑥一边倒 A.① ② ③ ④ 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 ③ ④ ⑤ ⑥ D.① ② ④ ⑤ ⑥
15、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 B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使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9、“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思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
20、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外交活动中,着重倡导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是 D
A 毛泽东和斯大林 B 周恩来访问印度 C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D万隆会议
21、我国通过万隆会议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是 C A.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22、建国以后在外交政策和理论方面,由周恩来首先对外阐述的是 D ①新中国的建交原则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三个世界的估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23、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C A.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B.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C.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 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24、下列有关中美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基本政策是扶蒋反共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被中国人称为“新二十一条”
C.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方针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基辛格访华
25、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说:“中国人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
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B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说明美国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必要性 C.主张建立和平相处的国际关系 D.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秩序的重要性
26、结束中美长达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 B A.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B.尼克松首次访华,上海公报的发表 C.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27、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是 C A.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B.双方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已经结束 C.符合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28、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里宣读的公告是指 B A.美国总统密使访华的公告 B.尼克松将要访华的公告 C.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D.中美建交公报
29、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的是 B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B.两国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C.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0、美国首次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原则是在 B A.1971年联合国第26届联大 B.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C.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D.1982年《中美上海公报》
31、中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C A.建国初期 B.20世纪5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2、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有了重大发展。其中,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B A.中苏关系的恶化 B.中美关系的缓和
C.中日关系的缓和 D.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33、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 这句话最能说明 D A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B 大多数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美国排斥中国的破产 D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34、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下列三位中国领导人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 A
A 一个中国 B“三个世界” C“一国两制 D 四项原则
35、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C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友好条约》签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6、我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
C.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D.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D 37、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两大主题是 B
①环保 ②和平 ③发展 ④结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8、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B A.一大片方针 B.不结盟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维护世界和平
39、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了中国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合作A A.俄罗斯和中亚 B.日本与朝韩 C.新加坡与东盟 D.印度与东南亚
40、2000年 9 月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该图反映了 A
A 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政策 B 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已经形成 C 五大国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 D 中国和西方国家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 二、材料解析题
41 观察下列三幅历史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图一 毛泽东访苏 图二 尼克松访华 图三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1)请分析概括图一会谈的背景。这次会谈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上的什么基本方针 ? 指出这次会谈的历史意义。
(1) 背景:1949年10月,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新中国。 方针:“一边倒”(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一边) 。
意义: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会见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2)简述图二的会见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2) 毛泽东与尼克松的会见,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 图二中的会见对图三中的会见有影响吗 ? 请说明理由。
(3) 有影响。图二的会见与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出现了图三日本首相田
中角荣访华与毛泽东会见的情景。 (4) 概括指出图二和图三的两次会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导致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终于打破了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篇五:高中文科统考历史试题
高中文科统考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1、必修2、必修3
本试卷共 4 页,共 28 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据2001年12月8日《参考消息》报道:12月1日出生的日本皇太子公主起名为爱子,称号敬宫,这是出自儒家经典《孟子》中“仁者爱人,人恒爱之;有礼者敬人,人恒敬之”一语,报道中引用的“仁者爱人”一句,最接近孟子本意的解释是 A.人和人之间应相互友爱 B.每个人都应爱别人 C.统治者应爱惜民力 D.夫妻之间互称爱人
2.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到来的时候,小明的妈妈就会在家中摆起香案,供奉家人的祖先。这一风俗源于
A.西周宗法制度 B.西周分封制度 C.秦朝君主专制制度 D.西周井田制度 3.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4. 诗人艾伦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希腊的光荣在政治上表现为 A. 法律体系的完备 B. 哲学思想的成熟 C. 民主政治的发达 D. 杰出人物的汇聚
5.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西方殖民扩张的目的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重要中介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核心动力
6.被称为“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我国古代发明中的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指南针 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印刷术 7.右图是圆明园遗址(局部),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你对此印象最深的是该图反映了
A.元代行省制度的兴盛 B.近代列强侵华的暴行 C.太平天国规模巨大 D.北伐战争轰轰烈烈
8.之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一场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它
A.打击了封建势力 B. 以三民主义为指导 C. 改变了社会性质 C. 推翻了封建帝制 9.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10.“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了
A.顾问职责 B.立法权力 C.司法权力 D.行政职责 11. 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国家的
A. 行政权 B. 立法权 C. 司法权 D. 外交权
12.主张国家的权利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防止腐败和集权,从而奠
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的是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康德 13.20世纪30年代,当人们到上海出差或旅游时,可以看到
①男士穿着中山装上班 ②时髦女子脚蹬高跟鞋 ③晚辈遇到长辈时跪拜作揖 ④人们用电报联系在法国巴黎的亲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B. 网络管理员——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 C. 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网络管理员 D. 电话接线员——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
15.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股市崩溃 ②范围广 ③失业人数激增 ④持续时间长 ⑤破坏性大 A.②④⑤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6.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严重削弱 B.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C.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17.20世纪40年代,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实施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18.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说的是新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的决策出现于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19.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曾经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文革”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措施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C. 取消人民公社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 经过对外开放,成为现代化的新兴都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
A. 汕头 B. 厦门 C. 深圳 D. 珠海 21.“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22.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推动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发展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中美关系改善 B.不结盟运动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苏关系缓和
23.2001年11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这一举措表明:
①机遇与挑战并存,符合少数国人的利益 ②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体现 ③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体现 ④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薪阶段
A.①②③④ B.②④ C. ②③④ B.①③ 2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①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②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③使全球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 ④其目的是全球共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25.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交替”指
A.由民族冲突向地区冲突发展 B.由意识形态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D.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 50分。
26.(17分)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盈。机援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末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问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6分)
(2)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种经济成分?材料四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哪三次重大运动?材料三、四之问有何内在联系?(7分)
(3)概括材料五中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影响。(4分)
27.(16 分 )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 ,“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 , 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 ” 结合所学知识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现代资本主义法制起源于古罗马。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和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2 分 ) (2) 在近代 , 英国、美国、德国分别通过什么法律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 这些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8 分 ) (3) 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 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律文献 ?(3分 ) (4) 新中国成立后 ,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于哪一年 ? 它体现了什么原则 ?(3 分 )
28.(17分)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 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直到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才确立其正统地位,汉武帝采纳了谁提出的什么主张?(4分)
(2)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新发展?(2分)
(3)明清时期出现了三个进步思想家,他们都参加过抗清斗争,请写出他们的姓名?(3分)并写出他们在政治上的共同主张。(1分)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4)请列举三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学习外国时,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例子。(3分)
(5)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麽?(4分)
高二文科历史试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学校_____ 姓名_____ 座位号_____ 准考证号_____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 50分。
26. 27.
28.
高二文科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篇六:新中国外交专题复习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本章概要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处理与邻国的关系中,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和万隆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开始步入国际外交舞台。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的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中美也建立了外交关系。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采取“走出去”的外交战略,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重大成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互动课堂
主动成长
高考题聚焦
9.(2004全国、浙江文综)下列关于新中国与苏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B.苏联要求建立联合舰队导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C.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直接导致中国三年经济困难
D.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改善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的识记、辨别、分
析能力,中苏关系恶化主要是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三年经济困难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严重的自然灾害。20
世纪70年代,
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苏关系缓和是在80年代。
[答案]A
10.(2004年江苏)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最早提出是在
A.中印联合声明 B.《中美联
合公报》
C.日内瓦国际会议 D.万隆会议
[思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
识的能力。“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
[答案] A 成长日记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篇七:补考试卷
2016届高一历史检测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卷由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其中试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要求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前,请先在答题卷上认真填写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和考号。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候的什么制度 (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按正常的程序,唐代诏令从颁布到实施应先后经过 ( )
A.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 B.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 C.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 D.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
3、清朝时期“上传下达,跪受笔录”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 ( ) A.清初内阁 B.中书省 C.军机处 D.清初六部 4.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A.实行联邦制 B.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C.城邦即是城市 D.所有公民都有投票权 5.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十将军委员会 B.执政官 C.五百人会议 D.公民大会 6.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
A.习惯法 B.《民法大全》 C.万民法 D. 《十二铜表法》 7.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的直接目的是( ) A.阻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B.限制国王的权力 C.扩大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 D.废除君主制
8. “从落后就要挨打”来看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 B.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 C. 参战将领贪生怕死 D.英国军事力量强大
9.马克思指出:“推动了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英国军队协助清军剿杀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受西方革命影响而爆发 D.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 10.《马关条约》中的哪一内容最能够反映出列强侵略意图变化的需要( )
A 赔款日本军费 B 允许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开辟内河新航线 D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1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共产主义者同盟大会的召开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巴黎公社的成立
12. 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缺乏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 B.法国不成熟的社会状况和阶级状况 C.没有团结广大人民群众 D.没有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 13.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严重削弱 B.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C.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14.“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含义是( )
①否定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 ②清除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③取缔帝国主义的所有特权 ④拒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下列事件,按出台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①杜鲁门主义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③华沙 条约组织④马歇尔计划
A ①③②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③②①④ 16.北约与华约组织的相同之处是( )
A 均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B 均为帝国主义性质集团 C 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D 大国控制的军事集团 17.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18.(2007年汕头)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19.“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种现象出现于 ( ) A.西汉 B.东汉 C.唐代 D.宋代
20.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
A.海禁政策 B.抑商政策 C.奖励农耕的政策 D.禁奢侈 2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没有形成国内市场 B.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 22.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在下列哪些省份„( ) ①广东 ②浙江 ③福建 ④江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出自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的这段顺口溜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企业股份制改造
2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
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2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新宪法的通过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小题25分,第27小题14分,第28题11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 . . . . . . . . . 材料二 材料一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4分)其实质是什么?(3分) ....(2)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2分)
(3)材料二、三所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4分)其演变的趋势是什么?(2分)
(4)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四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4分)上述四国的代议制有哪几种类型?(2分)
27.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分别有什么突出成就?请各举两例。(4分) (2)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4分)
(3)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
材料二: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材料三: 第3、第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十二铜表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自由民包括哪些人?(3分)
(2)材料二的规定保护哪一阶级的利益?维护什么制度?(4分)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罗马法制定颁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高一期中历史检测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小题25分,第27小题14分,第28题11分。 26.(1)7分
(2)6分
(3)4分
(4)6分
27.(1)4分
(2)4分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篇八:毛概试题
第十三章
一、单选题
1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这一深刻论断的是( C )
A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B 1982年党的十二大
C 1987年党的十三大
D 1995年党的十五大
2.我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C
A.坚持独立自主
B.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D.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合作
3.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A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独立自主
C.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D.增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4.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B
A.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D.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5.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B )
A.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B.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C.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 D.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关系
6.当今世界局势发展方向是(C)
A.单极化 B.两极化 C.多极化 D.三极化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A )
A.中国,印度,缅甸 B.中国,印度,越南
C.中国,朝鲜,越南 D.中国,印尼,巴基斯坦
8.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A )
A.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B.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C.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D.社会、经济全球化
9.邓小平对全球形势作出一系列新判断的科学依据是(A )
A.实事求是 B.意志决定论 C.唯物主义无神论 D.英雄造时势论
1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C )
A.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 B.由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性质决定的
C.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世界各国人民发展友好关系的必然结果
11.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地位高低和大小,取决于(D )
A.军事力量的强弱 B.政治影响大小 C.资源丰富程度 D.综合国力大小
12.我国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是(C)
A.自力更生原则 B.互通有无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友好合作原则
13.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以(B )为基础。
A.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自由平等的原则
14、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D)
A. 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 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C. 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D.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15、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C)
A. 和平问题 B. 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
C. 发展问题 D. 反恐问题
16、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该坚持把(A)
A. 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C. 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
D. 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17、邓小平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C)
A. 对外开放 B. 争取外援 C. 争取和平 D. 独立自主
18、当前威胁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因素是(B)
A. 军备竞争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 恐怖主义 D. 民族宗教矛盾
19、江泽民提出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D)
A. 互信、互利、互敬、互补 B. 互信、合作、自主、平等
C. 和平、发展、团结、合作D.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20、中国外交的宗旨是(A)
A.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 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C.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独立自主
21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是( D
A 军事力量 B 文化力量 C 政治力量 D 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
2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是 (C)
A.大小国家一律平等 B.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
C.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因素放在一边
D.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维护自身权益
2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一项是 (D)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C.互不干涉内政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4.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时,和平问题是指 (D)
A.在全世界消除一切战争 B.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都和平共处
C.实现国际社会广泛的公正合作
D.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
25.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的核心是 (B)
A.和平 B.发展 C.平等 D.民族独立
2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导致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是 (A)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落后
C.各国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 D.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27.20世纪末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 (C)
A.确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格局 B.多级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D.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单极化发展
28.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处理 (B)
A.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B.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D.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29.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 (B)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B.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
C.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D.维护世界和平
30.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B)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31.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B)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 C.不称霸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3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C )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C.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33.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路,即(D )
A.分而治之B.共同治理C.和平共处D.共同开发
34.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B )
A.社会制度的竞争B.科学技术的竞争
C.经济资源的竞争D.军事力量的竞争
35、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B)
A.不结盟运动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36.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C)
A.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为基础B.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D.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37.南北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C )
A.南方的国民素质低下B.南方的技术条件差
C.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D.北方国家援助较少
38.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中国审时度势,提出了
(D)的外交战略?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条线
39.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D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B.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对立和斗争
40.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正确理解是( C ) ①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②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③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④争取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扩大国际影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1.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政策应选的史实是( A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B.苏联给中国贷款3亿元
C.发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周恩来出访印、缅
42.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这里的经验包括(C )
①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 ②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 ③苏联是中国人民的盟友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一概联合斗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哪一项最有利于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A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44.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朝鲜问题,一个是印度支那问题,在中国代表团的积极推动下( D )
A.两个问题都解决了 B.两个问题都没有解决
C.解决了朝鲜问题 D.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
45. 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 C )
A. 实行有效的裁军和军控 B. 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
C.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加强国际干预
46.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主要是为了( C )
①与更多和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挫败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 ③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④消除与会各国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7.“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 )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
48.按时间先后下列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B )
①日内瓦会议②万隆会议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③①④
49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中国属于( C )。
A.第一世界 B.第二世界
C.第三世界 D.介于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
50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涵义是( )
A 新中国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B 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建立国内良好的环境。
C 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的阵营一边。
D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关起门来搞建设。
5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A )
A 资本跨国流动
B 生产要素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
C 国际贸易全球化
D 信息全球化
52、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邓小平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战略,从“一条线”到( D )
A 新安全观
B 和谐世界
C 三个世界两个地带
D “真正的不结盟”
53坚定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是把( A )放在第一位
A 国家主权和安全 B 人权
C 公民的自由和平等 D 公民的民主权利
5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 A )结束了资本主义大国主宰世界以及欧洲为中心的历史。
A 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两极格局
B 经济全球化
C 政治多极化
D 科技信息化
一、多选题
54和谐的世界应该是( ABCD )
A 民主的世界 B 公正的世界
C 和睦的世界 D 包容的世界
55和谐的世界保障的权利有( ABCD )
A 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B 保障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C 保障各国平等发展的权利,特别是光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
D 保障各广大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应该( ABC )
A 对内坚持和谐发展
B 对外坚持和平发展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篇九:第七单元测试题
第七单元反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严重削弱 B.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C.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 )
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B.提高国际地位 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D.制定外交原则
3、新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是 ( )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D.改革开放
4、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权理论
5、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6、新中国冲破美国外交孤立政策的标志是(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 B.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会议
7、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执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内容是( )
A.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参加社会主义阵营
C.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 D.独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之外
8、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哪一项最有利于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9、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B.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C.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 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12、下列有关中美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基本政策是扶蒋反共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被中国人称为“新二十一条”
C.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方针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基辛格访华
13、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情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B.日内瓦会议显示了中国在解决地区问题中的重要性
C.中国参加不结盟运动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D.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中国的外交僵局
14、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15、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是推动中美关系趋于解冻的因素之一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
16、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17、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①中国赴海地维和部队 ②朝核六方会谈 ③上海合作组织 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18、结束中美长达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 )
A.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B.尼克松首次访华,上海公报的发表
C.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19、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是 ( )
A.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B.双方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已经结束
C.符合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20、我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 )
A.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
C.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D.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将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材料三: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发展。
——江泽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一语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二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
(4)据材料三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不断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有哪些?
22、观察下列三幅历史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图一 毛泽东访苏 图二 尼克松访华 图三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1)请分析概括图一会谈的背景。这次会谈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上的什么基本方针 ? 指出这次会谈的历史意义。
(2)简述图二的会见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3) 图二中的会见对图三中的会见有影响吗 ? 请说明理由。
(4) 概括指出图二和图三的两次会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8分)
参考答案
21、.(1)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
(2)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
(3)中国贫穷,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全面参与联合国的事务,积极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会晤。 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中国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种重要活动,倡导发起上海五国机制,并推动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
22、(1) 背景:1949年10月,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新中国。
方针:“一边倒”(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一边) 。
意义: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会见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2) 毛泽东与尼克松的会见,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 有影响。图二的会见与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出现了图三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与毛泽东会见的情景。
(4) 导致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终于打破了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5)选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2: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篇十:高一下学期历史同步测试(7)
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一历史同步测试(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关系、外交与国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解放后,在正确的民族政策下,我国境内各民族获得很大发展,联系所学知识回答1—8题
1.解放前,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一般比较落后,其原因有 ( ) ①历史的原因 ②地理环境的原因 ③旧中国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 ④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排挤了当地的民族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 )
A.民族区域自治 B.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C.民族平等 D.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我国现有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4.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民主改革的基本含义是 (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C.确立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 D.促进全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5.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藏、傣、彝族地区社会主义改造方式与内地不同,采用协商的
办法,把土地分给人民使用,其根本着眼点是 ( ) A.所属民族不同 B.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 C.所处社会阶段的差异 D.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 6.我国少数民族先后跨入社会主义是在 ( )
A.1949年以后 B.1956年以后 C.1958年以后 D.1978年以后
7.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快少数民族发展步伐,党和人民政府从内地选派大量优秀干部进入
少数民族地区,其中援藏干部中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 ) A.焦裕禄 B.孔繁森 C.蒋筑英 D.高建成
8.新中国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国后最早建立的省级自治区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知识回答9—22题
9.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严重削弱
B.广西壮族自治区 D.西藏藏族自治区
( )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我国的外交事业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也取得很大的成就,联系所学
( )
B.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 )
C.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10.新中国建立初期,与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有 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③遵守平等互利的原则
A.①②③ A.7个
B.②③④ B.10个
②一定程度上承认原有的外交关系 ④取消各国在华的一切特权 C.①③④
D.①②④
( ) ( )
11.新中国建国第一年,就同多少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C.17个 D.27个
12.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C.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友谊
A.“另起炉灶”
A.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B.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D.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孤立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大片”
(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 )
B.1955年万隆会议 D.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
D.英国
( ) ( )
13.毛泽东形象的将建国初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方针称之为( )
C.“一边倒”
A.取得五大国家之一的国际地位 C.参加亚非会议
14.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15.促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C.一边倒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6.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17.下列哪一国家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A.美国
B.日本 C.苏联
②发动越南战争
18.20世纪60年代,美国从南面威胁中国的做法有
①发动朝鲜战争 A.①②
③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 ④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19.苏联从北面威胁中国的做法是
A.建立长波电台 B.建立联合舰队 C.撤走专家,撕毁合同 D.增兵中苏、中蒙边境
20.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权益的条件不包括 ( )
A.“一大片”的外交方针的实施 B.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C.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1.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在于 ( ) A.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重要思想 B.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22.“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
界一边。”这段话是谁讲的?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联系有关国防建设史实,回答23—25题
23.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十大元帅中,没有参加南昌起义的有 ( )
A.朱德 B.贺龙 C.刘伯承 D.彭德怀 24.从1956年起主管我国国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产的元帅是 ( ) A.徐向前 B.叶剑英 C.聂荣臻 D.刘伯承 25.为保卫祖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要 ( ) ①革命化 ②集团化 ③现代化 ④正规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与问答题(共4小题,总分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与提供的材料答题,
具有条理性)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鸦片战争以后一直被英国占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封锁,保留香港作为国际通道,新中国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来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声明将在适时时机收回香港主权。 材料2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一九八二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3 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江泽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的讲话》
请回答:
(1)香港是怎样被英国占领的?(3分)
(2)“适时时机收回香港主权”如何理解?(2分)
(3)如何对香港行使主权?(2分)
(4)香港回归祖国有何意义?(5分)
27.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
主要包括哪些内容。(4分)
(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时,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
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材料二 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尼克松回忆录》
(1)试结合材料一及20世纪60年代末的有关国际形势的变化,分析美国和当时中国政府
都主动要求改善中美关系的各自具体原因。(6分)
(2)材料二说的“公告”指哪一个外交公告,为什么说它的宣读会成为“本世纪最出人意
料的外交新闻之一”?(4分)
29.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有哪些?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与问答题: 26.(1)1842年通过《南京条约》英国割占了香港岛;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英国占领
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迫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今统称“新界”)。3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国力强大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时。2分 (3)通过设立特别行政区,通过立法的形式,对香港行使主权。2分
(4)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5分 27.答案要点:(1)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
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4分 (2)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促进会议取得成功。4分(3)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2分 28.(1)60年后期,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斗争中处于守势地位,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不断得
到提高,故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另一方面,在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不断恶化,中国北方受到苏联的军事威胁,改善同美国的关系则有利于对抗苏联;同美国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6分
(2)1971年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公告。它的宣读预示着中美可能结束长达二十几年的对抗,两国的关系可能开始正常化。4分 29.“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
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2分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2分 “一边倒”。面对两大阵营的尖锐斗争,鉴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会处于孤立地位。2分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新中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都积极争取,以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