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复习教学评课

| 汉语四六级 |

【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文言文的复习教学评课篇一:文言文教学评课实录

文言文教学评课实录

褚树荣

(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邮编315000)

语文特级教师带徒活动在宁海知恩中学举行,此次带徒活动的主题内容是“文言文教学”,教学内容及方式为同课异构。活动中鄞州高级中学的张全民老师、北仑中学的李华斌老师执教了《哀江南》,宁海中学的陈亚敏老师、宁海知恩中学的王海斌老师执教了《秋水》,特级教师褚树荣老师在课后结合课堂现场就文言文教学作了精彩点评。

以下为褚老师评课实录:

往深里边说的话,我们这个活动更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或说预期的目的。我想,我们能不能通过一次活动或通过几堂课来探讨我们教学中的某些主题性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预设更加重要。在座的,如果是教研组长,你一定知道上次在奉化举行的全大市的语文教研组长会议上,我们宁波市语文学科近三年有三个主题活动:第一年、是为了夯实基础,发动大家来读书,撰写读书笔记,第二年,我们要进行课例评析,想通过课例评析这种载体使大家对课堂教学有一个比较自觉的认识,借此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平。第三个主题呢,就是在课例评析的基础上,把这件事做得更细一点,更小一点,更深入一点,那就是我们提出的小课题研究,我们能不能把课堂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困惑提炼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教研活动,然后围绕一定的主题来组织相关的教研活动。当时我是这样设想的:今天这次活动就是一次实践,所以我跟今天上课的四位老师事先有一个约定,就是说我们能不能定古诗文教学这样一个范畴。古诗文教学的问题大家的困惑都比较多,我们能不能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或者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探索一下,这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文言文教学或者说古诗文如何把文字落实,文章的鉴赏、文化渗透,在一堂课里有机结合起来,能不能找到一个三全齐美的方法,这非常难,但我们知难而进,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尝试?所以说今天这四堂课可以说是对这个问题的具体探索。下面,我就围绕着这一个主题,对这四堂课作一个简单的点评。 为了大家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我还是对小课题研究怎么做,再重复一下。我们陈老师肯定在教研组长会议上也谈过类似的意思,传达过类似的信息。那次我们在奉化这次会议上提出,这个小课题研究究竟怎么做呢?大家如果要知道更详细的情况,那么登录宁波市教研室的网站。

我觉得做小课题研究第一个就是问题定位,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肯定有困惑、疑难,这些困惑、疑难有些是个体性的,有些是模糊的,但你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的话,你就必须要把模糊的困惑明晰化,把个体性的问题普遍化,把不甚清楚的东西具体化,经过这样几化以后,那么你提炼出来的问题可能就更容易研讨了,那么我觉得这个问题最好用一种疑问

句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那么像今天这一次活动,如果我们要做成小课题研究,要做成一篇文章,那么这个问题怎么提呢?怎么概括呢?我觉得就是刚才我们提的,“古诗文教学中文字落实、文章鉴赏、文化渗透如何做有机的结合?

问题定位后,接下来我们就要做个问题解释,也就是说,我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怎么会提到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是值得探究的吗?探究这个问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我要把道理讲清楚。我觉得上次在市里新课程培训的时候也讲到了诸如此类的道理。为什么我对古诗文文学这三点的特别强调,这可能源于我对古诗文这种文体性质的思考。什么叫做古诗文呢?简而言之就是用古代汉语表达的,用文章的式样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如果这种说法有道理的话,那么古诗文教学的内容很自然的可以分解成三个层面或者说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语言文字的层面,一个是文章或者文学的层面,一个就是传统文化的层面,也就是说这三个层面的内容都应该成为我们古诗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可偏废,第一个层面是基础,我们要通过它进入文本,而且语言的积累对中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第二个层面的内容,鉴赏技法、品味意韵等,这部分属于文章鉴赏或者文学感悟这个范畴的,这对提升文学素养是很重要。第三个层面呢,由于古诗文不仅仅是古汉语的材料,不仅仅是某种文学式样的例文,同时它更是一种古代文化的结晶,这是经过几千年时间淘洗以后积淀下来的文化结晶。今天我们面对它的时候,是不是有一个继承、接纳的任务呢?这实际上是文化的命脉,文化的根,我们有没有尽到这样一个承传的任务?我觉得中学生学习古诗文,这也是一个任务。所以这三个层面可以相对推衍出三大任务,这是古诗文教学必须要考虑的。

第二个原因也是从古诗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放眼我们当今古诗文教学的课堂,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问题,但是最典型的问题,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走两个极端。一极可以说是基础派,就是句句落实,字字翻译,老师教文言文就是教翻译,学生学文言文就是背翻译,教研室出试卷考文言文就是考翻译,于是学生读文言文的翻译和注解成了学习文言文的全部,学生把一篇篇包含着古人生命意识和情感律动的文章,看成是一堆堆规则、用法的文字材料。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学生是越学越没有没有趣味了,据说它的好处是应对目前的这种考试模式下的考试还是有效的;还有一种就是在古诗文教学当中出现的思想独立,改革脚步比较快的一种,我们可称之为比较前卫的先锋派,它认为,文章承载着文化,文章就是框子,框子里是传统文化,所以一篇篇文章实际上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个据点,我们要通过这个据点,进入里面去,去品味,去触摸,去接纳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据这样的认识,上海出版社组织了一个高中新课程的教材,其中文言文部分,就有这种追求,但也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

就目前来看,我觉得有必要走中庸之道,所以我们今天就要在中间地带穿行:怎样把

它们有机的、有效的缝合起来。这就是我们从文言文的性质和从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来考虑我们为什么提出小课题研究的原因。这就是小课题研究的第二块:问题解释——你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啊,为什么这样去做啊?说明我这个小课题研究是有价值的,是有来路的,是必要的。

第三块是课例呈现。我们中学老师搞课题研究,跟高校院所专家搞课题研究,甚至和学校为了上等级搞课题研究是不一样的,高校院所专家搞课题研究,他醉心于理论的建树。但是,我们中学老师去搞小课题研究,没有这样大量的资料,也不可能有这样纵深的研究。同时也不可能像学校为了评等级那样去做课题,那样的课题研究——大(作用)、长(时间),政策性强(行政领导亲自抓)。我们今天说的小课题不是这样的,首先,它是课堂当中发生的,问题和困惑产生于课堂教学;第二,它是能够提高我们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说白了,是为了我课能上的好一点,课堂效率高一点;第三,它是短平快的,我可以用一节课就来尝试这个问题,也可以象今天那样用四节课来探索这个问题;第四,它是个体化的,或者说是我的课堂里碰到的问题,但是人家也会感到有研究的必要的,它是既有个体性,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第五,这种课题研究,它主要是通过课例探讨(叙事研究)这个途径、载体来进行的,不同于文献研究、高校实验室里的实证研究,所以它要牢牢抓住课例研究、课堂研究,舍此别无它法。

组织课例可以有多种方式,简单的说,它可以是一课多构(同课异构),也可以多课整合。以今天为例,《秋水》《哀江南》同一篇课文,各上两堂课,这就是同课异构,通过相同课文,不同的教法、教例,我们来分析哪一个教例对这个问题解决的好一些,它好在什么地方,这地方的好有没有什么值得启发、借鉴的地方?另外一堂课稍微差一点,差在哪里,如果我们怎样进行修改,它就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同课异构这条路。也可以是一课多构,一课多构是在一个人上课的基础之上,多次修改。前后对照,那些地方进步了,为什么要这样改?比较一下,进步就在其中了,所谓多课型的组合又是什么呢?课型的组合就是我不截取一个完整课。比如说,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有什么途径呢,就可以截取某堂课中的某个环节,自己觉得很有效,那么这个环节说明了什么途径,什么方法,另一堂课的另外一个环节,自己觉得很好,那么这个环节蕴含那一种策略,然后把这些复习课的中的亮点抽出来,组合起来,作为一个课题展示,这就是多课例组合。(实际上,语文学习发过相关的文章的)这就是课例呈现的三种思路。今天是属于第一种思路。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堂课,把这个思路如实的记录下来,也就是说做一个实录。

今天太凑巧,知恩中学同时有省市地理复习研讨会,所以录像只拍了两堂,本来我们

四堂课都可以拍下来,可以把这两堂课仔细的看,把自己的课翻成文本,描述下来,这就是第三块,叫做课例呈现。

第四块:归因分析。究竟能不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或者解决的怎么样?为什么能够解决,为什么解决不好?原因何在?这就是第四块——归因分析。

举个例子来说,就像刚才的两篇课文四堂课,如果从文字、文章、文化这三个层面上去看他的教学内容的话,大家都很清楚,《哀江南》在文字方面,李华斌做得比较好,那些经常要用到的字、经常要考到的字,老师在课堂里,应该要讲。在文章方面,戏曲方面的知识,张全民这堂课就用检查预习,随机抽测的方式来解决这一块。比如说,踪迹——一路上怎么走的踪迹,这个踪迹实际上关于这个唱词的内容和结构,再比如说,借景抒情,前段借景抒情,后段直抒胸臆。再比如说,哪一个词用的好,说说你的审美体验,这个是语言品味方面,像这些都是属于文章、文学范畴可以教的内容。那么文化范畴呢,我昨天在看李泽厚的《演讲录》,里面有一句话说是“历史往往在悲剧中前进”,恰好可以来说明《哀江南》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哀江南》实际上是一个点,一个例,它的背后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的母题。张全民用了很多类型化的材料,说明《哀江南》是表现朝代的兴替之感和文人的怀古之情的点。从《诗经》中“黍离”一直到《扬州慢》,我们都可以找到这个文学传统。所以从文化的角度讲,《哀江南》可以讲的是凄凉之景、沧桑之变、古国之思、丧国之痛。

再比如说《秋水》。《秋水》如果按照这样三个维度去观照的话,文字方面大家都做的很好,从文章层面可以讲到中国的隐喻传统:小故事说大道理——寓言的特点,还有庄子寓言的浪漫主义色彩,汪洋恣肆的想象,所以李怀宁说他是讲故事的高手,是一个异想天开者,这实际上跟文学、文章有关。从文化方面,两堂课都有追求。我觉得庄子的文化博大精深,他的哲学里有几个关键词:如“齐物”,“无为”,“相对”等。所谓“齐物”就是物我合一,我就是鱼,鱼就是我,“濠梁之辨”最集中的反映了他这一思想;所谓“无为”就是说我不要名,不要为,无名、无为、无累,无患,所以能够终养天年,获得一种自由,《钓于濮水》最集中的反映了他这一思想;所谓“相对”在《秋水》中体现最明显。从“百川灌河”这一段文字,以及外围的材料来看,庄子在寓言里面说的相对主义思想究竟怎样出来的呢?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思考:首先,同样是水,它作为川的时候,这个形态是怎么样的,到了河这个阶段,它又是怎样的,到了北海,这个时候又是变得怎样的,它是不是蕴含了这么一种意思,我们可以从中引申出这么一个道理:这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它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的,静止不变是相对的,变化兴替是永恒的,事物总是要变的。再比如说,联系王海斌使用的外围材料,北海的泄水孔不管春夏秋冬都在排泄海水,但它始终不盈不溢,从大的方面讲,川变河,河

变海,海变宇宙,永远没有休止,从小的方面讲,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事物总是无穷无尽的,从而引申出所有的大小都是相对的,这种抽绎并不是架空分解,完全可以从相关的一字一句中自然的引申出来。这就是文化方面的东西了。那么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把这三块内容梳理一下,然后把这三块内容分出轻重,如果这篇文章主要是讲前两者,后边的文化稍微带一下;如果这篇文章主要讲后者,前面两者稍微带一下也是可以的。先分出轻重,然后根据主次轻重把它放到一个框里,使它变得有机、自然。这就是教学设计的内容了。

那么上午四堂课,这几个问题,我觉得大家都解决了,解决的比较好的是张全民。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从这堂课中得出某种策略性的,或者方法性的东西。也就是说,这堂课呈现给我们的是某种方法和思路,有一些启发。

第一个启发是,必须有相对独立又有联系的教学环节。这是一个前提,一个保证。也就是文字、文学、文化三者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具体操作中,特别是互相联系很难,要把它们内在的关系结合起来,最好是每一个环节里都有它。也就是说在文字里可以看到文化,在文章里看到文字等。如张全民的课里,第一个教学步骤“积累·整合”,就注重了文字的落实,又有诸如“渔夫、樵夫”形象的文化意义的渗透。在“感受·鉴赏”这一环节中,侧重文学的层面,如让学生谈谈“你最喜欢曲子中的哪些词句?谈谈你的审美感受。”进而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整篇课文亡国之痛的一个字或词等,其中“残”字的分析,引领学生联想到“残照、残荷(留得残荷听雨声)、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残阳(残阳如血)„”这样的审美感受其实就是一种文学的唤醒,寄托着物事人非的感慨。在“思考·领悟”这一环节就注重文化这一层面。

第二个启发是富有文化意蕴的教学语言。如以看戏的体验引入,最后把《哀江南》看作是历史场景。老师通过比较有文化含量的语言,把学生融入课堂。语言就是生命,语言就是一切,一个语文老师要秀口慧心,当然,这样的课堂语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靠的是多读书,读大量的书。古诗文教学的底子在哪里?还是在于读书。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那些见情见性、用心感受生活类的作家,如余光韩少功等,还是一心一意做学问类的作家,如钱钟书等,他们都是建立在阅读大量的书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老师要多读书!

第三个启发是深入文本的感悟方法。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在深入文本时有没有一种套路呢?我想是有的。那就是:言→象→意→情。

第四个启发运用是类型化的外围资料。如本课,伤时怀古则是中国文学的母题,有大量的有关这一母题的外围资料。如张全民老师在课堂最后,通过多媒体出示一连串都表达伤时怀古情感的古诗词材料,这样通过大量相同性质的外围材料的展示,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

文言文的复习教学评课篇二:初三文言文复习课:《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评课报告

初三文言文复习课:《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评课报告

振华中学语文组

高新区文教局组织的这次语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了各校教研组的教研成果。从这三节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东明王永菊老师的课:

优点:

1.王老师从导入到赏析美文,读美文,课堂语言有感染力,整堂课都很有激情。

2.王老师通过用幻灯片展示“考点回放”“直击考点”环节,引导学生从总的方面了解了“写景文章”的考点。并以《与朱元思书》为例复习,给学生点明了复习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复习另外两篇时更加有的放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王老师的赏析美文环节处理的很精彩,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并且边结合文中的语句边板书,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告诉同学们要把赏析美景的方法用于写作,做到了学与写的指导。

不足:

我觉得从不同角度赏析美文环节用时有点多,教师讲的太多,学生没时间思考。复习应侧重基本知识的梳理、归结及整合,重视方法的指导点拨,而不在于具体细节的研讨。

整改建议:

复习课上还应多加强对基本知识的梳理与复习。对学生而言,从不同角度赏析课文是难点,尤其是写景的文章,学生对美句的把握不可能那么完美,可点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讨论交流去赏析,教师点拨提升,效果也许会更好。

二、实验学校牟军华老师的课:

优点:

1.牟军华老师的课,上的很实在。一节课目标非常明确。

首先学生自由复习了“文学常识,重点词语,课文的背诵”,老师引导学生梳理了基本知识点,之后针对知识点进行反馈测试,都是紧扣文言文的基础入手复习的。生生间的检查,加大了检查的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品味写景技巧时,用表格的形式展出,并用其中的一篇文章举例,学生做起来减轻了难度,也会找到做题的思路,不走弯路。一个表格涵盖了三篇文章的美点,便于操作,简单明了。接着,对写景的方法进行总结,做到了收放自如。

3.“直击中考”与“拓展延伸”,题型的设置与中考接轨。

不足:知识梳理时,只点到了两个知识点:“通假字”和“一词多义”,三篇文章基本知识点不止这些,我觉得有点少。

整改措施:

可引导学生自己获组内学生找知识点,然后再让学生去梳理,比如三课的“词类活用的词、古今异义的词、古今读音不相同的词等等”,给学生点明梳理的对象,这样也许会更有效。

三、振华中学赵蕾老师的课:

优点:

1.赵蕾老师的课,导入有激情,ppt展示“模山范水,抒情写意”紧扣本节课的重点,之后展示“奇山异水共欣赏”,学生齐读写山水的诗句,引导学生复习了与山水有关的诗词句,把学生带入了山水之境中。

2.依据“复习案”让学生自主复习,把不会的做好标注,之后小组内帮助完成,教师及时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对共性的词语“东西、属”进行了点拨讲解,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3.“中考链接”环节,紧扣中考题型设置并引导学生分析了与之有关的文言虚词,我觉得很有必要。

不足:

1.引导学生赏析完后, ppt展示的三篇文章的总结,教师读,学生看,有点苍白无力。

2.缺少对美句的诵读。

整改措施:

1.在引导学生赏析时,应该及时对美句诵读,让学生再一次回到文本,学生会对刚才的赏析更有收获。

2.总结文章时,不要离开文本,不要为了总结而总结,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这样学生会全面的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不至于纸上谈兵,学生也会很巧

妙地用到写作中去。

四、文言文复习模式:

1.把握文言基本知识的梳理与总结,一定要给学生说明白具体的知识,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各种句式”等,学生才会有针对性的去完成,利用学生的力量,加大检查力度,关键是落实到位。

2.把文言文按照文章特点分类,加强对同类文章重点语句的赏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提升。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中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学生全面把握文本。

3.中考链接时,紧扣复习点和考点去拓展延伸。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课外要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引导学生“多背诵,勤梳理,扣考点,勤练习。”争取把文言文复习课上好。

文言文的复习教学评课篇三:初三文言文复习课:《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评课报告

语文组内教师课后评课记录

曹守连:

优点:

1.王老师从导入到赏析美文,读美文,课堂语言有感染力,整堂课都很有激情。

2.王老师的赏析美文环节处理的很精彩,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并且边结合文中的语句边板书,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告诉同学们要把赏析美景的方法用于写作,做到了学与写的指导。

不足:

我觉得从不同角度赏析美文环节用时有点多,教师讲的太多,学生没时间思考。讲课时应侧重基本知识的梳理、归结及整合,重视方法的指导点拨,而不在于具体细节的研讨。

提出建议:

对学生而言,从不同角度赏析课文是难点,尤其是写景的文章,学生对美句的把握不可能那么完美,可点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讨论交流去赏析,教师点拨提升,效果也许会更好。

赵秀丽

优点:

1.王老师的课,上的很实在。一节课目标非常明确。能够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导语很精彩,既紧密地关联本文的内容,又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致。 不足:知识梳理时,只点到了两个知识点:“通假字”和“一词多义”,我觉得有点少。

田秀琴:

优点:

1.王老师的课,导入有激情,图片展示,紧扣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齐读写山水的诗句,了解与山水有关的诗词句,把学生带入了山水之境中。

2,教师及时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对共性的词语“东西、属”进行了点拨讲解,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不足:

1.引导学生赏析完后,教师读,学生看,有点苍白无力。

2.缺少对美句的诵读。

提出建议:

1.在引导学生赏析时,应该及时对美句诵读,让学生再一次回到文本,学生会对刚才的赏析更有收获。

2.总结文章时,不要离开文本,不要为了总结而总结,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这样学生会全面的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不至于纸上谈兵,学生也会很巧妙地用到写作中去。

文言文的复习教学评课篇四:复习课评课标准

复习课评价标准

文言文的复习教学评课篇五:复习课评课标准

复习课评价标准

文言文的复习教学评课篇六:数学复习课评课

数学复习课评课

本周三上午,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数学复习课的教研活动,大家对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总复习有了明确的方向。特别是孟老师的《乘法口诀》和朱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课堂,真是有效复习的典范,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提供思维空间,激活分散的知识点

小学数学总复习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和深化小学数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点,以便能由此出发进一步了解这些知识点间的关联。孟老师的喜欢怎样背乘法口诀,朱老师的关于周长问题的认识,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回忆、提取相关内容,加深理解,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再现、激活以往分散学习的知识点的目的。

二、突出沟通整理,建构完整的“知识链”

数学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建构完整的“知识链”。让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明晰数学认知结构,优化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方式,从而清晰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条理地储存和记忆数学知识,并达到对知识理解的融会贯通。

三、重视实际应用,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复习中光讲不练,难以取得复习的效果。只有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孟老师的课在练习设计上形式多样: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既重视数学知识的练习,更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朱老师的课件出示习题新颖,实用。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互相结合,这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也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提升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总之,两节课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课堂中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文言文的复习教学评课篇七:一次函数复习课评课记录

《一次函数复习课》的评课记录

七星一中:邹良柱 2011.3--7

整节课听下来总体感觉是孙老师这节课能根据教材的内容、考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节非常成功的复习课。 她的教学特点如下:

1、教学设计好,教学流程清楚,环节紧凑、流畅,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知识梳理清晰,既有对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案的使用吸收,又有个人的创新、独到之处,注重了基本数学方法的培养与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从待定系数法到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让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领悟复习要求,从整体上处理教材复习内容,从系统上把握复习要求,整个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己探索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学定位非常准。一是从教学设计上看,仅课前热身环节的7个小题,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九个考点的五个考点、七个不同的考查形式,复习了待定系数法,运用了数形结合思想,有效的唤醒了学生的记忆;二是通过例题的教学,进一步夯实了双基,明确了各知识点的能力要求,熟练了通性通法,再加上各例解决后的总结,让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提升;三是每个例题后的拓展补充题,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运用、对常用解题方法的深刻理解,而且更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大家都知道上好复习课,选题是关键。一节课

下来我们可以感受到,孙老师这节课的题选的非常的好,特别是从例2的的第三小问的补充,由学生交流讨论后给出的三种解决方法都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都落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3、孙老师虽是年青教师,但上课不慌不忙,教态自然,表现非常老成;上课语言语调好,板书清楚有条理,个人基本功非常扎实;上课能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虽说上这节复习课时间紧,复习内容和知识点多,但她上课舍得把时间给学生去板演作图过敏、去交流思考思路、去讲解解决问题过程;她不仅自己板书示范,还让学生板书解题过程,孙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老师只引导点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知识,使学生完全成为课堂主人,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说明她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节课也让我们感受到孙老师鲜明的教学风格,每一道题呈现出来之后都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最后教师点评,她及时简单中肯定的评价,给予了学生莫大的鼓励,较好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也是复习课应该达到的目标。

我的二点思考:

1、本节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回顾、归纳、运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与几何意义,体会b,k对一次函数图像的影响,体会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并能在具体的问题中运用解决问题。同时,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起到了把旧的知识、遗忘的知识

重新建立起来,把没有掌握的知识补上来,使新的意义确立和巩固,从而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更加深化新学的知识内容,达到经过多次反复,逐步提高认识的层次。特别是让学生议、说、画、写,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改变了复习课变成习题课、复习课成了题目评讲课的现状,值得借鉴。

2、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第一节复习课,应以教材知识梳理、考点知识回顾为主,以基本题开型和基本方法熟练为抓手,徐老师这节课已对一次函数常见9个考点的六个考点进行了复习,内容丰富,稍感不足的是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一次函数与不等式这一重要考点用力不够,是否可以把横向综合性比较强、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例2放在下节课,再在本节复习重点“三个一次”上纵向再深入点、多花点时间呢?

文言文的复习教学评课篇八:阅读教学复习课评课稿

阅读教学复习课评课稿

今天听了刘老师执教的阅读复习课,感受到教师的教学的水平很高。具体表

现在,一是敢于大胆的取舍教材,尤其是课文比较长的,能抓住重点段学习。二

是有用教材教的意识,通过某一段或某一篇文章的学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三是

不同程度的都重视了朗读指导,从课堂也可以看出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明显的提

高。四是不同程度地做到了读与写的结合。

1.目标把握较准,教学的目的性较强。如,如《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应是

训练学生如何抓住提示语读出语气来。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

力,重点是培养阅读的习惯。教师能站在阅读教学观这样的层面上确定教学目标。

2.很好把握课堂生成。让学生学习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写文章,学生不能很好的

把物与人联系起来,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辅导,让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再说说,从而

理解了课文的中心。

3. 语文味较浓,品词析句的环节较到位,在这方面课程标准是重视的,提出“低

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中年级要“能理解词语的

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能理解词语在语

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

会其表达效果”。阅读教学要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任意肢解课文的弊

端,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全文,抓住少量重、难点、精彩句段,引导学

生理解、揣摩、内化、吸收,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品味积累

的能力,还要重视引导借鉴,从读学写。由词句到语段到篇章,不仅要抓理解,

还要抓表达。

4.朗读不能与理解相结合。情到深处自然发,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激情导语、

优美的音乐、词语的玩味等形式,让学生对文章字里行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深

刻的理解之后,再读出感情来。而不是单纯的在朗读技巧上死扣。要加强个性化

阅读,使每个学生在读中积极思维,展开丰富的情感活动,获得个人感受,鼓励

学生交流个人感受。

5.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学生的能力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获

得,不给下水的机会,他们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只有直接面对文本,潜心读书,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和感受。教师的牵引及至繁琐的内容分析,无异于越俎代庖。阅读还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其特点是独立性和个体性。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取代不了的,必须靠自己的阅读边读边想,开启心智。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读自悟对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要给足时间,让学生真正读进去,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读、思、画、批,自读之后有个人的感受、体验和见解,能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6.着眼学生能力训练和培养,阅读教学还要结合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等能力,让其逐渐发现、习得一些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应用的能力。

文言文的复习教学评课篇九: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

初中物理复习课(浮力)(主讲:靳敏)

评课:谢雪梅 初二物理组

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靳敏老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课堂气氛有序、靳老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从浮力的定义及浮力的应用进行简单讲解复习。

创设了学生做练习的整体思路,能够对知识点进行初步复习,再通过练习巩固。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化。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讨论活动中。

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个小组间的评比等。最后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每一题的考点和解题思路,整个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3、例题和练习的设计精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具备解决不同层次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和运用知识的空间。

5、体现“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观,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为主体,给了学生以最大的空间,体现学生主体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新观念。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美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四、教学建议。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更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的探究者和研究者。靳敏老师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不只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教学方法、的探究者和研究者。

文言文的复习教学评课篇十:圆的复习课评课

圆的复习课评课

说实话复习课其实很难上,数学复习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回顾本章节的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链,从而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最重要的要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质疑的综合能力。

赵老师《圆的整理和复习》这一课无论是梳理知识、自主提问、自主解决问题都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

特别是通过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通过小先生讲题这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提问并解决问题。我觉得提出问题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经历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就从这一点上来看,本节课确实是朝着这个目标去培养学生的。

比如说:小先生讲题,就和平时老师出题,学生做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得去搜集错题,就学会归纳;其次让学生的参与面更为广泛,每个人都有动嘴讲的机会,特别是平时不发言的学生,给了他们说话的机会。另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的学会怎样有效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要进行归纳、反思、讲解、总结。。。。其实想想我们做任何事是不是都要经历这样几个过程。所以我觉得这一节课的优点不能从单单看学生是不是会解决几道题的这个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我认为是他是教学生、训练学生如

何以一种理性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另外,赵老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既注意到了层次上的由浅入深,又注意到了知识面的宽度。整节课的环节特别清晰,而且每个环节都及时进行学法的渗透,同时,有放有收,不是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老师就不起作用了,而且老师总有高于学生之处,适时地进行点拨。比如说:正六边形找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那么出示正方形套一个最大的圆,它也有无数条吗?小圆和一个大圆呢?这都体现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教师的知识储备。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28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