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9-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

| 汉语四六级 |

【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重庆市2009-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篇一:2000~2009年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异(1)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s,i.Sei.2011,39(24):15104—15107责任编辑徐丽华责任校对卢瑶

2000—2009年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异

朱芸1”,金镝2

(1.重庆教育学院,重庆删;2.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删)

摘要选取重庆市2000—2009年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有关数据指标,采用实证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从总体水平、消费结构、地域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水平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并最终决定着城乡居民的

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重庆市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状态,城乡差距明显;重庆市城乡居民牧欠与哨费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尤其是农村居民;重庆市“一圈两翼”之间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差距都很明显。提出了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城镇

化进程、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消费;边际消费倾向;恩格尔系数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II(20r1)24—15104—04

Difference

ofUrban-ruralresidents’IncomeandConsumptioninChougqingCityfrom2000to2009ZHUYunetal(ChongqingEducationCollege,Chongqing400044)

Abstract

By

selectingtherelevantindicesofdataconcerningtheincomeandconsumptionofurbanresidentsandruralresidentsinChongqing

Cityfrom2000to2009,weadoptempiricalanalysismethodandcomparativeanalysismethodtoconductcomparativeanalysisfromoveralllevel,consumptionstructureandregionaldifference,Theresultsshowthatincomelevelisthemostdirectandfundamentalfactorimpactingurban—ruralresidents’consumption,and

eventually

determ,ines

theconsumptionlevelandconsumptionstructureofurban・ruralresidents;theconsumption

structureofurban—ruralresidentsinChongqingCitytakesonprominentdualstructure.withconspicuousgapbetweenurbanarea¥andruralareas;theIevelofincomeandconsumptionofurban.ruralresidentsinChongqingCityiSlowerthanthenationalaverage.especiallyfortheruralresi-

dents;thegapofincomepercapitaandconsumptionpercapitaofruralresidentsin“One-hourEconomicCircle’’and“TwoWings’’ofChongqingCityisprominent.Correspondingpolicysuggestionsareputforwardasfollows:improvefinancialIransferpaymentsystem;quickenthe

pace

of

urbanization;coordinateurban—ruralindustrialdevelopment;guidefarmers

to

establish

conLBct

consumption

idea

KeywordsIncome;Consumption;Marginalpropensity

tO

consume;Engd’Coefficient

收入是影响消费支出的决定性因素。直辖以来,重庆市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城乡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虽然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1.1数据来源选用2000—2009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但城乡居民之间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重庆是典型的城乡析,所有数据均来源于2001—2010年《重庆统计年鉴》口1及

二元结构,地理条件复杂,农村人口众多¨1。2009年重庆市

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H1。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91.1元。消费性支出为

1.2研究方法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采用实证分析法与

13

507.3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为4478.35元,生

比较分析法,对重庆市2000~2009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活消费支出为3142.14元¨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84,城乡

进行分析。居民消费比为4.30。这反应出收入与消费的关联性,也充分

2结果与分析

显示了重庆市二元经济的特征。了解重庆市居民收入水平、2.1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分析

消费结构以及城乡之间的差异,并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推动

2.1.1收入与消费总体水平。根据2001—2010年《重庆统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提高,对于推进重

计年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庆市消费市场的提高,统筹城乡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人均纯收入、生活消费支出时间序列年度数据,得到表1。

表1

2000—2009年重庆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情况

Table1

Informatiouofthe

incomepercapita

and伽曲如lI唧蜘percapitaof

urbatnresidents

and

ruralresidentsin

ChongqtngCity

from21100t0

2∞9

城市居民人均农村居民城市居民人均农村居民人均生消费支出比年份

可支配收入

人均纯收入

消费性支出

活消费支出

Ruralresidents’(农村为1)

Ydar

Urbanresidents’Ruralresidents’

Urbanresidents’n”ratioofconsumer

disposableincomenet

income

consumerspending

livingconsumerspendingper

per

capitaff:元

spendmgper

capitaff元

per

capita}{元

capita??元

(ruralareais1)

20006176.30l892.445471,70l395,533.92:120016572.30l971.18

5724.901475.163.88:l2002、

238.07

2097.586360.20I497.724.25:l20038093.672214.557118.06l583.314.50:l20049220.962510.417973,051853.944.30:1200510243.992809.328623.292142.124.03:l2006ll569.742873.839398.692

205.21

4.26:l200713715.253509.2910876.122526.704.30:12008

15708.74

4126.21

12269.32

2884.92

4.25:l

2Q盟

12121:iQ!盟 :登!≥ Qz:垫21丝:!垒堡:2Q:!

由表l可知.重庆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和农村

作者简介朱芸(1979一),女,云南昆明人,讲师,在读博士,从事数量经

济学、企业管理研究,E—Inail:zIIuynl008@lom.咖。

居民人均纯收入都在逐年增长,但是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

收稿日期2011-05.18

增长的幅度明显大于农村居民的纯收入。重庆市城市居民

万方数据

39卷24期

束芸等2000—2009年t庆市城乡居民收入与漶量盖异

15105

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所呈现的趋势与收入增长趋势基本相同。收入与消费的走势可以看出.收入是影响消费支出最主要的因素,排除其他因素。消费支出必然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重庆市城乡居民的收人水平逐年提高,消费支出得到增加,但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农村居民。使得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同时,从表1所列的城乡消费比也可以看出,20GO一2003年,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支出差距不断拉大。2003年消费支出比达到最大值4.5,而2003年以后该比值有所下降,从2006年开始稳

裹2

TaMe2

中有升。这与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扶植力度及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有一定关系。

从2009年重庆市数据与全国数据来看(由于统一比较口径的需要,选取的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数据),重庆市的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为3.86,高于全国的3.07,说明城

乡差距明显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重庆市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的实际情况有关系,也给解决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问题带来一定难度。

20凹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支出与it庆市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支出

Incomeand

consumer蹦ⅢiⅡg

of嘶’s

ufb.n—ruralrtddemls

andin.me

and

consumer掣nding

ofCmtongqiug’¥urban—rural

挚区’曲’

。盏紊悬鉴急,

dis舯蛆bIein∞Ⅱ∞

Ruralresidents

net

人均纯收八.

income

苎!竺!!生墨

重医g&21盥!篮

12Z塑:垒z

con姗盯speMig

!Z!竺:竖

。消费性支出.rbanresidents

!‘i::怒“’

“Ⅵ“g?m07帖7

≥!±Z:坚

n。2黧挈2)砌。,

8pending

!:竺竺生墨

!!Z :筮

竺!竺!!竺墨兰嚣盅琵釜:

2.2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分析”1

2.2.1

!竺竺!竺!!!

≥:堕!1

2.1.2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rC)又称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人中的比率。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平均消费倾向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并且通常高收人者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低收入者具有较低的消费倾向。从图l可以看出,重庆市城市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但始终高于农村居民,符合经济学原理。

边际消费倾向(Mac)则是指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消费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从表3可以看出.重庆市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太稳定,2004—2006年高于城市居民,而2007年以后反而低于城镇居民。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人者,应该是城市居民的消费在收入增加中所占比例较低,而农村居民较高,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但现实数据却呈现复杂性,这说明一方面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城市居民也面临着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未来消费压力,从而使得边际消费倾向都不稳定。

LL

恩格尔系数比较。恩格尔系数具有判断居民消费

水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居民的生活富裕或贫穷水平。从图2可以看出,重庆市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一直在下降.这说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其中.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42.2%下降到37.2%,表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已从小康型过渡到富裕型。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一直高于城镇居民。2000—2008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变化不大,均高于50%,仍处于温饱型.同时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下降至49.1%.从温饱型过渡到小康型。2009年全国农村居民的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0%.重庆市与之存在着8.1%的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任务仍然艰巨。2000年至2004年.重庆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距不降反升。2004年达到最大值18.2%,然后逐渐下降,但2009年城乡差距仍然在11.9%,而全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距由只有4.5%,这说明重庆市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情况仍有待改善。

———--—1—一-~1—_—J—一I~●

电n

差n

嚣n

蒌耋

:麟凳赣

20啦2∞3

’一,●

●一

●●●●

21100

2000

2001

200120042005

2晰20072M

2009

2呲2哪20042啷2006

年份

20072008

2嘶

圈2

Fag.2

牟份

0帅0—2,009年重庆市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比较

ComlHrlson

householdsIn

圈l20呻一20帕年重庆市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殛边际消费倾向

of蛐’¥C∞.mdent

Ch*n∞ingCity

ofarlmn-rural

Slg.I

Averagepropensityto

to∞咖me0rurban—rural瑚∞bha嘲堵qI啤Clty

tram2咖mt020@9

eOU圳m¨删"q_dly

f咖20帅Io撕

2.2.2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整体差距分析。根据2009年重庆市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家

万方数据

noigeR'stnediser戤n

15106

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

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明细数据,计算得到2009年重庆市由表4可知,农村居民的粮食购买量远远高于城市居民,而食用植物油、鱼虾、鲜乳品的消费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要少得多,尤其是鲜乳品最少。这说明农村居民主要解决吃的问题。但以粮食和鲜菜为主,吃的质量有待提高。而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支出构成(表3)。

表3

Table3

2∞9年重庆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支出构成

The

compositionofconsumerspendingpercapitaofurban

=!坚型坠坚塾型坐垫£塾2望99i墅g£i壁垫;壁坚

享出殂唧ndlng

item

,饿攀镏皂憋t始s'

consumerspending

丝城市居民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更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

表5

2009年重庆市城乡居民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

consumerspending

…。amble5-“Ownership面删洳rdurable

coll羽lllller

goods

per

100urban

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在食品项目和居住项目上的消费

支出比例高于城市居民,而其他项目的支出比例均低于城市居民。尤其是衣着、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消

费支出项上,城市居民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差别较大。这说

明,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消费偏好上存在显著差距。农村居民偏向于满足吃、住基本生存条件的消费,而城市居民逐渐偏向于衣着、精神文化等高生活条件的支出。这与经济学中关于消费偏好的理论是相符合的。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逐渐增大这几个方面消费的比重。

2.2.3城乡居民消费质量差距比较。为进一步比较重庆

市城乡居民在消费结构上的差距,可以选取2009年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的主要商品数量(表4)以及城乡

居民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表5),从消费质量止比较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

裹4

2009年重庆市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的主要商品数

Table4

The

quantityof

maincommoditiespercapitah

one

yearpm-duuedbyurban—ruralhouseholdsinChongqingCity

i巴垒坐

指标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Index

Urbanresidents

Ruralresidents

万方数据

=翌型塾竺壁垒竺!坐垫£塾2望gg!望g£!壁璺兰坐!!旦璺!!!堂

指标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Index

Urbanresidents

Ruralresidents

摩托车Motorcycle∥辆3.7822.33家用汽车PrivatecⅡ∥辆5.901.28电冰箱Refrigerator∥台101.8943.61洗衣机Washingmachine∥台98.4642.11彩色电视机Colortelevision∥台149.3995.28照相机Camera∥架40.921.56微波炉Microwaveoven∥台78.515.50空调器台Airconditioner∥台172.9510.11淋浴热水器Showerhemer∥台101.1I14.89家用电脑Homecomputer∥台72.961.83普通电话Plain

old

telephone//部

86.2656.94移动电话Mobiletelephone//部

188.66

107.78

由表5可知,除摩托车以外,城市居民的其他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均高于农村居民,尤其是照相机、微波

炉、空调和家用电脑,差距非常大,家用电脑的拥有量差距

最大,比值为39.8:1,说明电脑在城市家庭普及率较高,而农村家庭每百万户只有1.83台,拥有量非常低。家用轿车作为一种高档消费品近年来在大中型城市市场上的购买逐渐升温,而在农村购买人群仍然很少,城乡拥有量比值为

4.62:l。彩色电视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这类传统家用

电器及通讯工具的差距较小,也说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3地区差异分析2009年重庆市“一圈两翼”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见表6。

表6

2∞9年重庆市“一圈两翼”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

Table6

Incomeandcollsumerspendingofruralresidentsin“One-

hour

EconomicCircle”and“Two

wings”of

Chongqing

地区

均纯收人

。}”雾!蕾常。.

Ruralresidents

net

R耋爨赫

…“”“…一…15

inc叩∽pcr‘

capita

oon8umer

spe.ndlng

‘Percapita

渝东北翼4036

3065

‘‘Noah

Wingof

EastemChongqing”

渝东南翼

3604

3004

‘‘South

Wingof

量竺堡巴曼!!!鲍!!g

不考虑一小时经济圈,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最高

的垫江县为4766元,最低的巫溪县为3078元‘“,相差

688元。这表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明显。

39卷24期朱芸等2000—2009年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异15lcr7

从“一圈两翼”3个区域的农村屉畏人均纯收入来看。一小时经济圈最高,与两翼拉开较大差距,渝东南翼最低,为3

604元(表6)。这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巨大差异,一小时经济圈农村地区,处于主城区经济辐射圈内,农业生产条件

更应该向农村倾斜,应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从根

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坚持多予少取原则,将农村居民作为财

政转移支付的重要因素。提高“两翼”地区的造血功能,壮

大经济发展实力,加大对“两翼”地区低收入农村居民的补贴力度。

好,交通发达,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联系密切,使城乡经济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两翼”地区多处山区、河谷和生态脆弱区,处于封闭地带,交通不便,有的深山区、高寒区、土地

3.2.2加快城镇化进程。借鉴重庆市工程性移民的成功经验,加快“两翼”高山区的农村居民向集镇和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转移,通过移民城镇化开发和产业开发模式。实现生态移民的良性发展。转移多余的农村居民向第二、三产

业就业,并最终使其成为城市居民。

贫瘠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地产出率及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

生产和农民收入增长要付出更大努力。

不考虑一小时经济圈,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

出最高的粱平县为3953元,最低的丰都县为2213元…,

相差l740元,差距同样明显。从“一圈两翼”3个区域的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来看,一小时经济圈最高,“两翼”地区差别不大,仍然是渝东南翼最低,为3004元。要进行正确引导和加强调节,做到区域协调发展”1。3结论与建议3.1结论

(1)收入水平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并最终决定着城乡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

勺.2.3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加强城乡之间的产业i胎,抓

紧推进城乡产业的一体化进程,引导农民联合经营,扩大生产规模,并与城市的食品加工企业或对农产品有需求的特定企业合作,实现联合发展。加快农村要素市场建设,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

3.2.4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政府应该引导农

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切实改善消费环境,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同时加强农村市场管理,保护农民消费利益,提高农

民对未来收入和消费的心理预期,改善消费结构,从而缩小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参考文献

[1]重庆市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一

加lO.

(2)重庆市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状

态,城乡差距明显。

(3)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

其是农村居民。

(4)重庆市“一圈两翼”之间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

均消费差距都很明显。

3.2建议要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提高农民的消费水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李东.重庆区域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分析【EB/OL].(2009-05.11)¨

tp://www.刊.gov.on/UploadFile/20090511172329296.出

[4]杨春杰.1994年以来重庆城乡居民收人与消费水平差异性分析[J】.经

营管理者.2010(6):55—56.

[5]徐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实证研究EJ3.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2):96—9r7.

平,最根本的就是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以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

3.2.1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政府在收入政策制定上

[6]汪浩,沈文星.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研究一基于安徽数据的分析[J].林业经济,2010(4):104一112.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摘要

摘要篇幅以50一300字为宜。试验研究和专题研究类论文,应写成报道性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工作的目、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也不宜引用文中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但中文稿的英方Abstract,可加注主要的图表序号,以便不同语言习惯的读者阅读。

万方数据

2000~2009年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异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朱芸, 金镝

朱芸(重庆教育学院,重庆400044;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400044), 金镝(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400044)

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1,39(24)

本文链接:

重庆市2009-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篇二:2009年-2013年重庆市及全国工业锅炉产量数据统计报告

重庆市2009-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篇三: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重庆市2009-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篇四:2009重庆政府工作报告.doc

重庆政府工作报告王鸿举: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08 年工作回顾2008 年,是重庆发展进程中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面对复 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各种自然灾害,全市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 院的决策部署,在中共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克难奋进,促进经济 平稳健康运行, 保持社会和谐安定。 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 朝着五年“六个翻番”目标迈出了稳健的一步。——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14.3%,跃上 5098 亿元新台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30.4%,达到 577 亿元。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增长 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分别增长 24.3%和 26.4%。 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 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255 亿元。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达 7500 亿元,实现利润 100 亿元,增长 40%。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 18.2%。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 8018 亿元和 6177 亿元,增长 21%、19%,不良贷款率下降到 3.1%左右。区域联动发 展,渝东北、渝东南经济增速均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国际经济环境迅速恶化、 国内经济困难增大的情况下,重庆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农业农村发展势头良好。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确立了五年农 村改革发展目标和举措。去年“三农”投入增长 26.4%。全年粮食产量 1153 万 吨、油料 35 万吨、出栏生猪 1898 万头,均增长 6%以上。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集 中度达到 17%,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 17%,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到 24 家。新建、改建农村公路 1 万公里。“泽渝”一期 8 座水库基本完工,整治 病险水库 800 座,解决了 300 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农业农村的发展,提高 了农民生活水平, 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稳定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节能环保取得新成效。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 全社会化学需氧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 2%和 3.5%。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297 天,比 上年增加 8 天。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 72%、 78%,库区水质保持稳定。——三峡工程 175 米水位线下移民搬迁任务提前完成。 完成开县等“一城五 镇”迁建,搬迁移民 5.4 万人,库底清理圆满完成,通过国家阶段性验收,保证 了三峡工程 175 米水位试验性蓄水。 库区工作重心开始转入产业发展和移民安稳 致富的新阶段。万州等 8 个库区

重点区县经济增速比全市快 2.7 个百分点。新增 农村移民转移就业 2 万人、城镇移民就业 4 万人。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全面推进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惠及学生 370 万人;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 86.5%,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与普通 高中大体相当;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4.5%, 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市急救中心、市肿瘤防治中心改扩建工程开工,新建和改扩建县级医疗机构 11 个、乡镇卫生院 88 个、标准化村卫生室 90 个。新建和改扩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1002 个,新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 3811 个。重庆大剧院等标志性文 化工程加快推进,建成 200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00 个农家书屋、8800 个农村 书刊借阅点。免费开放 8 家博物馆、纪念馆。社科理论工作日渐活跃,文学艺术 创作取得新成果,红歌传唱蓬勃兴起。奥运火炬传递和承办东亚足球锦标赛决赛 顺利圆满,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 别达到 14360 元和 4050 元,增长 14%、15.4%。城镇新增就业 28 万人,新转移 农村富余劳动力 30 万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 12 万。从 10 月起,对农村中 小学教师每人每月增发 200 元津补贴。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最低工资、最 低生活保障标准、优抚对象补助、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均有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试点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提高 1 倍,参合率达到 85.3%。26 个区县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整合提高了计划生育奖励扶 助标准。——抗震救灾倾情倾力。“5•12”汶川特大地震,我们也受到波及,在奋起 抗灾自救的同时,举全市之力支援四川等灾区同胞。全市向四川捐赠 8.4 亿元, 收治伤病员 2289 人,创造了派遣抢险队、医疗队、设置“粥棚”等多项全国第 一。按中央要求,全面启动了对口支援崇州灾后重建。巴蜀兄弟血肉相连,心心 相印,在那一段惊心动魄的日子里,重庆人民展示了自己博大的胸怀、炽热的情 感和出色的应急动员能力。一年来,我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落实“314”总体部署,谋 划推进了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五件大事。(一)审时度势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变 化,我们分别于 4 月、9 月、12 月,推出了系列适应性调控措施,稳住了经济和 物价。完成工业投资 1338 亿元,双钱轮胎、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大全多晶 硅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100 项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风电机组等 15 个 重大新产品产业化步

伐加快。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支柱 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 70.5%。实行园区产业定位,园区投入产出 强度分别提高 22%和 23%。停征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净增个体 工商户 5.8 万户,销售收入上亿元的民营企业达 670 家。完成三峡银行、农村商 业银行重组,资本金从 33 亿元扩大到 100 亿元。各类担保公司资本金达到 70 亿 元。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 52 家。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规模从 10 亿元增加到 30 亿 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140 亿元,较上年净增 32 亿元。这些措施保证了重点项 目建设,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调节土地市场供给,减免房交会交易税费, 保持了房地产业基本平稳。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逐季回落, 全年涨幅控制在 5.6%。 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大政策措施出台后,我们积极跟进,争取中央新 增预算投资 42 亿元,配套落实新增贷款 300 亿元,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开了 一个好头。 (二)加大开放力度,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大讨论,全市上下用“三把标尺”量长短,以更宽广的视野看世界。全面落实市 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决定,加速构筑对外开放大平台,推进全方位经济技术合作。 重庆成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直航台湾口岸。两路寸 滩保税港区获国家批准。成功举办面向国内外的十大经贸活动,全年实际利用外 商直接投资 27 亿美元,为上年 2.5 倍;利用内资 843 亿元,增长 96%。新引进 世界 500 强 9 家,累计达到 102 家,惠普电脑等重大项目落户重庆。渝台合作项 目投资额实现翻番。35 个区县与沿海发达地区结成姊妹对,项目合作资金达 716 亿元。在内外资推动下,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2 个百亿级商圈、3 个百亿级市 场和 3 家百亿级企业发展壮大。整合长江三峡“7+4”旅游资源,打造“五方十 泉”,旅游总收入突破 500 亿元。支持企业抱团开发南美、非洲矿产资源,四联 集团成功收购霍尼韦尔蓝宝石晶体厂。“德中同行•走进重庆”等文化交流精彩 纷呈,与泰国清迈府等国外城市结好。(三)围绕制度创新,统筹城乡改革探索起步。编制上报了统筹城乡综合 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构建“一圈”对口帮扶“两翼”互动发展新格局。筹资 50 亿元帮助“两翼”16 个区县建设特色工业园区。 安排 7.75 亿元专项资金支持 31 个远郊区县完善城市功能。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迈出重大步伐,农村 土地交易所挂牌营运。一半的区县和乡镇、37%的行政村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 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 建立全国劳

务电子服务平台, 出台为农民工办实事的意见, 开展农民工新居工程试点。推进扩权改革,对主城九区、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 其他区县分别下放行政权限 136 项、197 项和 188 项。开展乡镇转型改革试点, 强化了建设管理、劳务服务和统计等职能,选派 4018 名大学生到镇村工作。九 龙坡、垫江、梁平三个试点区县在规模经营、劳务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四)打造综合环境,“五个重庆”建设拉开序幕。立足科学发展、城乡 统筹,提出并实施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发展思 路和政策措施。 启动危旧房拆迁改造三年计划, 拆迁主城区危旧房 240 万平方米, 改造工矿棚户区 77 万平方米。新建廉租房 34 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 200 万平方 米。9 万户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拆除户外广告 18 万平方米。投入资金 20.6 亿元,植树造林 200 万亩,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分别达到 34%和 30%。提速 构筑对外大通道,万州至云阳等 116 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宜万、襄渝二线等 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兰渝、渝利、南涪、遂渝二线铁路相继开工;寸滩港二期等 项目加快实施,万州江南集装箱等港口码头项目完工,新增港口吞吐能力 2100 万吨。江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主城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一、三、六号 线建设步伐加快。健康重庆启动实施。宜居重庆、平安重庆建设正加紧谋划。(五)立足“加快”、“率先”,争取中央支持取得丰硕成果。继胡锦涛总 书记作出“314”总体部署后,去年 4 月,温家宝总理专门听取重庆工作汇报, 作出解决重庆改革发展问题的重要指示。6 月,国家调研组来渝开展了前所未有 的大调研,对我们提出的 12 项政策进行深入论证,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建议。 部市合作大力推进,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8 个。12 月,温家宝总理亲临重庆视 察,明确指出要从西部大开发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重庆 的特殊地位,针对发展中的特殊困难,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嘱咐我们切实承担 起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把重庆改革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12 月 31 日,国务 院第 44 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 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实现“加快”和“率先”的殷殷期待和巨大支 持。我们一定要发扬爬坡上坎、奋起直追的精神,运用好中央给予我们的政策, 使重庆在直辖后的第二个十年,再上一个大台阶,回报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 民。过去一年,我们继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 其常委

会法律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全部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 员提案,满意理解率均达 98%以上。整合行政资源,组建了市农委和新的北部新 区管理机构, 应急救援和减灾防灾体系更加完善。 认真实施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 启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规划、建设、医药等领域行政许可透明度进一 步提高。组织万名机关干部大下访,解决了新老信访案件 1.8 万件,息诉率达 85%。突出隐患整治,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重大事故减少到 2 起。强化产品 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含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奶粉和液态奶等专项整 治,有效控制了食品药品等重大安全事件发生。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圆 满实现平安奥运目标,社会保持总体稳定。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完善一批规章制 度,加强审计监督,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和 失职渎职行为,惩治了腐败分子。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双拥共 建”活动富有成效, 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人口与计划生育、 妇女儿童、 老龄、 残疾人、民族、宗教、人事、侨务、外事、对台、统计、人防、消防、档案、修 志、保密、气象、地勘、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挑战非同寻常,成绩来之不易。重庆取得的每一项 进步,每一个变化,都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和中央各部门的巨大支 持,都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改革开放 30 周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 神七飞天等辉煌成就鼓舞下,全市上下思变求进、发愤图强的愿望更加强烈,时 不我待、创新创业的劲头更加饱满。这种蓬勃向上的民心士气是我们无往不胜的 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 各界人士,向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中央各部门和兄弟省市,向所 有支持重庆改革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市企业经营、投资意愿、就 业状况、消费预期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去年 9 月以来,部分行业和企业市场萎 缩、订单减少、流动性不足,很多大宗工业产品销售滞缓,房地产业有所回落, 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财政收入等增速环比、同比双双下降,经济下行压力 加大。柑橘、生猪等部分农产品价格走低,农民持续增收受到影响。务工农民回 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与城镇职工失业风险相叠加,就业再就业矛盾凸显。 这些新情况, 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产业发展层次不高、 自主创新能力不

重庆市2009-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篇五:2009-2013年重庆市电子器件制造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年报

重庆市2009-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篇六:重庆市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重庆市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09-5-27]

一、2008年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系列政策集中出台助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针对我市县域经济总量小、结构欠优、开放度低、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今年召开的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区县发展的专项政策,旨在推动区县扩大开放,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主要包括:一是帮助渝东北、渝东南区县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二是本届政府每年为主城外31个区县安排上檔升级专项资金2500万,用于完善县域经济中心功能;三是争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解决区县发展融资难题;四是采取多种措施搭建区县招商平台,推动区县招商引资工作;五是帮助区县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六是加大对库区、渝东南地区以及贫困区县的政策支持力度;七是从“给钱、设厂、交流人才”三大方面加大“一圈”对“两翼”的对口帮扶力度。“一圈”帮扶区县每年按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的实物量支持受助区县发展,重点用于工业园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八是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采取适应性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08〕132 号),对“两翼”5 个区县(自治县)继续执行地方税收全留和增值税增量返还政策,其余 12 个区县每年实现的税收增量市级留成部分全额定向补助当地;“一圈”中 14 个郊区县特色工业园区实现的税收增量市级部分全额补助区县。上述补助,专项用于特色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08年底,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出台的部分扶持政策和措施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市国资委牵头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了总额50亿元的贷款协议,用于支持“两翼”16个区县建设“出口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二是安排下达区县发展上档升级专项资金7.5亿元,共扶持区县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61个,带动投资32.68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区县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三是市政府发文明确了区县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为区县招商引资明确了重点和方向,促进了优势招商、错位招商和联合招商。四是组织开展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为区县引资构建良好平台。先后开展了“聚焦台商—重庆IT特别行动”、2008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暨全国知名民营企业重庆行、2008跨国公司投资重庆经贸洽谈

会、2008重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两翼行等系列活动,签订了“粤渝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推进了37个区县与沿海发达省市的76个区县签署了结对合作协议,另有3个区县与沿海省市的4个区县(市)已达成初步结对意向,通过结对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合作62项、投资716亿元。五是支持渝黔经济合作取得成效,东方希望集团投资26亿元的20万吨醋酸项目在万盛开工,武陵山、大巴山经济协作区相关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二)2008年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在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全市县域经济(县域指主城九区以外的31个区县,数据来源为统计月报)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

(1)经济总量加速壮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6.72亿元,同比增长16.5%,比全市高2.2个百分点。

(2)工业支撑作用增强。实现工业增加值1094.85亿元,同比增长25.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到37.7%,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3)投资实现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17.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2%,略高于前三季度增速,大大高于全市增长水平。其中,工业投资实现939.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9%,比前三季度增速低4.2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增速高8.9个百分点。新增中央投资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开始 显现。

(4)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5.66亿元,同比增长24.5%,与前三季度增速基本持平,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较强。

(5)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引进内资391.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7%,增幅较前三季度高8个百分点。其中,16个区县引进内资额实现翻番(比前三季度增加5个区县),双桥、大足、奉节、巫溪、秀山、酉阳等6个区县引进内资增长3倍以上。1~3季度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1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2倍;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超过3亿美元。

(6)地方财力较快增长。区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虽较前三季度有一定回落,但仍然高达45.5%,全年实现区县级地方财政收入234.21亿元。

(7)农民收入较快增长。31个县域中,有24个区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高于全市17.6%的平均水平。

(8)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万州、涪陵增幅分别为26.3%、24.6%),总量占31个县域的39.7%。万云高速公路、涪陵区黄旗集装箱码头、渝湘高速公路黔江段、合川区沙溪入城隧道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旧城改造、新城拓展进一步加快,市政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的形象日渐凸显。

(9)“两翼”县域经济发展提速明显。“两翼”17个区县中有15个区县发展速度高于全市14.3%的水平(万州、城口、彭水三区县增速均在20.0%以上),带动渝东北、渝东南经济分别增长17.1%、16.4%,扭转了“两翼”发展速度长期低于“一圈”的态势,“一圈两翼”县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二、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单体经济总量普遍较小、产业层次依然较低、综合竞争力不强、统筹城乡能力弱、基础建设滞后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机制不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欠缺、人才支持乏力等制约短期内仍然难以解除。

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今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趋紧的背景下,我市县域经济将面临新挑战:一是受国际经济和金融动荡影响,国内经济增长开始回落,投资、消费以及出口的有效需求将可能不足,对2009年县域经济将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东部沿海产业西进步伐明显减缓,出现回流和向其周边地区迁移的新动态,加之我市区县投资吸引力在西部地区并不具备突出优势,县域招商引资将面临更多变数和困难;三是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资本市场低迷影响,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对县域经济的影响仍将加剧,用地难、融资难两大突出问题可能长期制约发展;四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伴随东部地区部分企业的倒闭出现回流潮,对外劳务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也较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短期内受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农民致富增收,并将可能使农民感受外出务工缺乏稳定性,从而对农村土地流转产生不利影响;五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仍需完善,要素集聚能力不够,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够强;六是由于区域基础条件差异大,新形势下竞争将更加激烈,区域之间县域发展水平有继续拉大的趋势,“一圈两翼”县域协调发展困难。

虽然2009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经济增长放缓将对我市造成不利影响,但并未改变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面。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以及由此带来的我国外需走弱的背景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已开始反周期调节,2009年国家经济政策重心已经转为“保增长”,预计未来政策环境将整体适度宽松,投资政策、金融政策将进一步松动,这为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三、2009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抓住国家 “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政策机遇,紧扣培育特色产业、壮大综合实力这一核心,着力打造发展平台,创新发展机制,完善发展政策,积极探索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各区县突出特色、优势联动、错位竞争,通过内启动力、外引动力实现加快发展。2009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应着力推进以下几个重点:

(一)调整优化县域经济布局

加快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区县“四规叠合”工作,通过国土空间综合分析评价,合理确定区县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县域国土开发时序和开发重点,引导区县立足自身定位,规划功能分区,优化发展布局,统筹协调好产业发展、人口控制、耕地保有、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环境容量等核心要素空间落地,实现全域空间规划,促进产业空间集中和城乡统筹。加快打造特色县域板块,鼓励条件适宜、产业联系紧密的区县连手协力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或特色经济板块,鼓励区县开展跨省毗邻经济合作,重点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合作、长江黄金水道联合开发和武陵山、大巴山经济协作区构建。

(二)促进县域园区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和关联发展

合理确定园区产业定位,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配套能力等要素,明确园区功能定位,确定主导产业,从构建和延长产业链、产业价值链出发,有针对性地引入关键性、节点性的重点产业项目和企业,引导其关联配套产业向园区集聚,着力打造特色化、专业化园区。积极构建园区协作发展机制,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依托市级工业园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工业园区,引导相邻区县园区发展关联配套产业,促进产业链的跨园区延长;以利益机制为纽带,引导区县园区开展联合招商,积极探索收益共享或项目有偿转让等协作模式,鼓励支持发展态势好的园区跨

行政区划扩张。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按照产业集聚、土地集约、资源节约的要求,全面推广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实行园区供水、供电、治污等配套设施统建统管,加快构建集产业研发、融资担保、就业培训、物流配送、信息中介为一体的园区生产性服务链条。

(三)强化县城为中心的城镇服务支撑功能

推进城镇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依托交通干线实施点轴开发,加快区县经济中心、中心镇、一般镇建设,引导县域人口合理布局。以城乡总体规划为指导,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区县城市规划修编,引进先进规划设计理念,按照适度超前、注重特色、统筹各方的原则做好区县城市以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工作,注重城市拓展与产业发展的配套衔接,留足产业发展空间。指导区县用好上檔升级专项补助资金,完善城镇交通、市政、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提升县域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对产业、人口的集聚功能和承载支撑能力。加快培育城镇服务业,着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会计、咨询、法律等第三产业,提升城镇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推进“森林城市”、“宜居城市”、“平安城市”建设。

(四)继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支持跨县域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打通县域之间断头路,提升县际公路等级。围绕搭建县域发展平台、服务城乡居民的要求,科学规划县域重大交通、水利、电力、环保等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城镇公交、信息网络、天然气、自来水、环卫设施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和拓展,实现基础设施的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和城乡共享,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深入推进农村电网改制和无电区电力建设,继续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大中型水库建设、病险水库整治、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和农村沼气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强力推进开放引资

坚持理性招商和科学招商,制定出台区县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引导区县综合考虑县域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科学确定招商引资主导方向和重点,有针对性地策划、储备、推进一批重点引资项目,完善招商有关机制,招商避免盲目招商和恶性竞争。着力推进园区招商,立足各园区主导产业,按照“求差、找点、补链”的基本思路,针对产业链短缺环节,策划推介一批重点产业招商专案,借助与

重庆市2009-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篇七:2016-2020年重庆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6-2020年重庆文化产业投资分析

及前景预测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内容概述

第一章 文化产业相关概述

1.1 文化产业的定义及分类

1.1.1 文化产业的定义

1.1.2 文化产业的分类

1.1.3 文化产业的构成

1.1.4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范畴

1.2 文化产业的特征

1.2.1 文化产业的性质与结构

1.2.2 文化产业的领域和空间

1.2.3 文化产业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

1.2.4 文化产业的发展样态与传播方式

1.2.5 文化产业的安全系数与收益

第二章 2013-2015年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2.1 2013-2015年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2.1.1 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状况

2.1.2 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

2.1.3 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

2.1.4 日本文化产业的运行情况

2.1.5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2.2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状况

2.2.1 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

2.2.2 文化产业发展步入新时期

2.2.3 文化市场的供给主体分析

2.2.4 文化产业的消费现状分析

2.2.5 文化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及特点

2.2.6 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维解析

2.3 2013-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2.3.1 2013年产业经济运行状况

2.3.2 2013年产业海外拓展情况

2.3.3 2014年产业运行状况分析

2.3.4 2014年产业发展特点总结

2.3.5 2015年产业运行状况分析

2.4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4.1 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体制观念滞后

2.4.2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

2.4.3 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2.4.4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困惑

2.5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2.5.1 中国文化产业的运营策略

2.5.2 中国文化产业的消费促进建议

2.5.3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探索

2.5.4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创新

2.5.5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三章 2013-2015年重庆市文化产业分析

3.1 2013-2015年重庆市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3.1.1 2013年重庆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3.1.2 2014年重庆国民经济现状分析

3.1.3 2015年重庆国民经济运行分析

3.2 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3.2.1 重庆文化的发展特色

3.2.2 重庆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2.3 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2.4 重庆市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2.5 重庆财政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3.2.6 重庆文化体制改革成就分析

3.2.7 重庆文化产业促进会成立

3.2.8 重庆微型文化企业发展状况

3.3 2013-2015年重庆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3.3.1 对外文化交流状况

3.3.2 文化产业发展特征

3.3.3 文化产业政策环境

3.4 2013-2015年重庆市主要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3.4.1 北部新区

3.4.2 西部新城

3.4.3 渝北区

3.4.4 永川区

3.4.5 綦江区

3.5 2013-2015年川渝文化产业合作分析

3.5.1 川渝合作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3.5.2 川渝合作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

3.5.3 川渝合作发展文化产业需关注的问题

3.5.4 促进川渝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建议

3.6 重庆市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3.6.1 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6.2 重庆文化产业集聚尚未形成

3.6.3 重庆市文化产业面临的障碍

3.6.4 重庆文化企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3.7 重庆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

3.7.1 重庆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议

3.7.2 重庆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

3.7.3 推动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

3.7.4 促进重庆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对策

3.7.5 借助资本市场推动重庆文化产业发展

3.7.6 科学构建重庆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

第四章 2013-2015年重庆市文化细分产业分析

4.1 广播影视业

4.1.1 重庆市广电产业发展概况

重庆市2009-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篇八:2009-2013年重庆市本册印制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年报

重庆市2009-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篇九:重庆市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问题研究——基于1985-200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重庆市2009-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篇十:2009年重庆市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考试试题A卷

2009年重庆市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考试试题

C.钢框架结构 D.砖混结构

4.房屋中跨度较小的房间,通常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

A.井子形肋楼板 B.梁板式肋形楼板 C.板式楼板 D.无梁楼板 5.当地基浅层地质较差,持力土层埋藏较深,需要采用深基础才能满足结构物对地基强度、变形和稳定性要求时,可用( ) 。 A.箱形基础 B.条形基础 C.独立基础 D.桩基础 6.在下列墙面装饰材料中,正逐渐成为天然石材替代产品的是( )。 A.釉面砖 B.瓷质砖 C.陶瓷锦砖 D.铝塑板

7.隧洞和边坡开挖后通常采取喷射混凝土加固保护,以达到快硬、早强和高强度效果,在配制混凝±时应优先选用( A.硅酸盐水泥 B.矿渣硅酸盐水泥 C.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D.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8.关于钢筋性能,说法错误的是( )。

A.设计时应以抗拉强度作为钢筋强度取值的依据 B.伸长率表征了钢材的塑性变形能力

C.屈强比太小,反映钢材不能有效地被利用 D.冷弯性能是钢材的重要工艺性能 9.石膏制品具有的物理性能包括( )。

A. 堆密度大 B. 保温、绝热性能差 C. 吸音性强 D. 抗冻性和耐水性好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措施的是( )。

A.改善混凝土组成材料质量 B.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C.合理选择骨料级配 D.掺加适量外加剂 11.当施工现场最高气温超过30℃时,水泥砂浆从拌成到用完的时间不应超过( )。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12.在下列土方压实方法中,不适合于砂性土的是( )。

A.羊足碾碾压法 B.平碾碾压法 C.夯实法 D.振动压实法

13.砌块砌筑要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其饱满程度不得低于( )。

A.95% B.90% C.85% D.80% 14.土方工程中,场地平整准备工作内容不包括( )。

A. 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B. 计算挖填土方量 C. 开挖沟槽及基坑 D. 合理进行土方调配 15. 关于混凝土模板及支架拆除,正确的说法是( )。

A.梁侧模拆除时对混凝土强度无任何要求 B.拆模时应先拆侧模板,后拆底模板 C.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侧模应在预应力钢筋张拉后拆除

D.同种构件底模拆除时对混凝土强度要求相同

16.已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为C∶S∶G∶W = 439∶566∶1202∶193,经现场测定砂子的含水率为3%,石子的含水率为1%,则1m3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为( )kg 。

A.151 B.164 C.176 D.181 17.采用滑行法吊装柱子时,需要把握的施工要点有( )。

A. 柱脚中心要布置在杯口旁,并与杯口中心两点共圆弧 B. 柱的吊点要布置在杯口旁,并与杯口中心两点共圆弧 C. 柱脚中心要布置在杯口旁,并与基础中心两点共圆弧

D. 柱的吊点要布置在杯口旁,并与基础中心两点共圆弧

18.卷材平行于屋脊铺贴和垂直于屋脊铺贴时,每层卷材应分别由( )。

A.檐口铺向屋脊;檐口铺向屋脊 B.屋脊铺向檐口;屋脊铺向檐口 C.檐口铺向屋脊;屋脊铺向檐口 D.屋脊铺向檐口;檐口铺向屋脊 19.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三大要素内容是( )。

A、施工准备、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

B、工程概况、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 C、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 D、施工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总平面图 20.关于施工顺序所受约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施工方案确定后各项目的工艺顺序也就确定了 B.工艺关系是人为确定的,可以调整、优化

C.违背工艺顺序将不可能施工,或者导致出现质量、安全事故 D.合理的施工顺序需要将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基础选型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A.建筑物上部结构形式 B.荷载大小

C.地基的承载能力 D.墙体材料种类及性能 E.场地的地质水文条件

A.混合砂浆保水性好,适宜于砌筑地面以下的墙体。 B.在年降雨量大于900mm的地区,建筑物应设置明沟

C.纵横相交的砖墙设构造柱时,需待构造柱砼的强度达到70%以上时方可砌筑墙体 D.设置变形缝的目的是防止房屋因气温变化而产生裂缝

E.砖墙竖向灰缝的饱满度不得小于80% 3.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

A.阳台板 B.休息平台 C.栏杆扶手 D.挡水线 E.泄水管 4.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

A.水灰比 B.养护的温度和湿度 C.龄期 D.骨料粒径 E.水泥强度等级5.关于普通混凝土骨料,说法正确的是( )。

A.良好的砂子级配应有较多的中颗粒 B.混凝土配合比以净干砂的重量参与计算

C.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石子最大粒径选用较大为宜 D.石子的强度用岩石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表示 E.合理的骨料级配可有效节约水泥用量

6.为了保证打桩进度和施工质量,应采用的打桩顺序为( )。

A. 基坑不大时从中间向两边或四周进行 B. 基坑较大时可从两边向中间进行 C. 基坑很大时可从四周向中间进行 D. 桩的设计标高不同时宜先深后浅 E. 桩的规格不同时宜先大后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28862.html

    【重庆市2009-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