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1-20个数的教学反思

| 汉语四六级 |

【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认识11-20个数的教学反思篇一: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611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

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认识11-20个数的教学反思篇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在数与代数部分的学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是10以内各数学习的拓展和延伸,另一方面又是在为2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打基础。所以我在备课的时候力图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而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包括:11-20各数的认、读以及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学会11-20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现将本节课的教学实效进行总结反思。

一、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但导入有些难度,拖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熟知的动画人物导入,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在出示动画人物后得到了集中,但是在让学生任选其中一个数,说说是由几个一组成时,没有考虑出示的是动物毛绒玩具的价格,应该让学生任选其一说一说是由几个一元组成的,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我在回应学生的回答时花费的时间有点儿多,因为毕竟这只是引入,问题的解决应该是在探究里帮助学生解答的,此时解答,学生也是云里雾里,不太明白。

二、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锻炼其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明确:十个一是一个十的教学关键,我让学生通过数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感知一个十是由10个一组成的,很好的建立起了计数单位“十”,以便于进行下一步教学。在进

行12、15、20的教学时让学生先摆小棒,然后说一说桌上有几捆,几根小棒,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其加深了对数的组成的印象。我认为这个环节的设计比较合理,因为一年级学生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借助直观的学具,直接的动手操作,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起数感。而且,通过说数的组成还能够加深他们的印象。这样设计,学生能够感受数的意义,并能准确表达。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我在巡视学生摆小棒的时候,有的同学在用小棒摆“造型”,教师提醒后才认真摆小棒。

三、数的顺序教学。

本节课在数的顺序教学时,借助直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直尺图,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读数,学生能按照教师要求准确读数。

但是在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时设计的题型有些单一,不能很好的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材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等等种种因素都在影响教学效果,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只有在细节中我们才能发现得失,所以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要多问、多思考,不能对教材一知半解,对教学有不负责任的态度。而且我在教学时,必须得时刻关注学生,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不能放任自流。

认识11-20个数的教学反思篇三: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和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读数等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并且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及读法。考虑到现在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数、读数经验。于是,课上我主要引领学生在摆小棒,数小棒的活动过程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认识11-20各数。《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从我备课到这节课的展示谈谈我自己对这次课的反思。

一、备课不充足,挖掘教材不到位

从开始准备这节课,我第一次看教材和教参时,只是简单的看一遍,没有细致的去挖掘教材里的知识点以及自己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到位,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这样去教学。一味的去模仿别人的教案,查阅大量的教案,结果就变成东拼西凑,完全脱离了自己的设计。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做课件浪费很多时间,我是先做课件,再去写教案,往往程序是混乱的 ,课件力求完美新颖,只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没有深刻知道课件的功能只是辅助教学,主次颠倒。

二、重难点突破不明显,没有让学生充分体验计数单位“十” 在对教材的研读时,我也参阅了别人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多次提到要让孩子多去感受一捆就是一个十的优越性。自己在教学时,只

是模仿,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十个一捆,如果自我能理解的深刻,不是一味的模仿,在教学时一定会让孩子多去说,多去感受一个十的好处。对于充分体验一个十的优越性及19向20的过渡还有些过急,没有给足充分时间说一说,摆一摆。

三、自身的一些弊端

1、从教一年,自己对教材理解不深刻,只是照搬别人的教案去教学,自己对教材的分析不够,没有自己的见解。

2、平时教学过程中,话啰嗦,没重点,一些教学常规语言和肢体语言不规范,语言不丰富,教学姿态拘谨,对学生的各项学习习惯要求不够细致,对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不够全面,考虑学生不周全。课上对重难点突破的突破总是停留在表面,讲解不是很清晰到位。

3、关注教学内容过多,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是着急地想教学完内容,对于孩子吸收的是否很好,没有很好的反思。

以上就是我个人在这次课中的不足之处,从教一年,成长很多,在这个过程中也凸显了很多问题,在后续教学中我要尽快改掉这些毛病,并吸收别人好的教学手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最后,要感谢董老师这几次对我的指导,让我学到很多,但也只领会到皮毛,通过这次课,也让我对董老师提出的如何去备一节课的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还要感谢学校各位老师一次次听课,不厌其烦地帮我修正,几乎是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去突破难点,但自己很笨,没有在课上对难点突破到位。在我这次展示课时,很多老师都去帮忙,衷心的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以后我会再接再厉。谢谢大家!

认识11-20个数的教学反思篇四: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2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月14日 星期五 阴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认识11-20个数的教学反思篇五: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注重创设情境,在快乐中学习。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我设计了用小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了11-20的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注重动手操作,在玩中学习。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让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1根1根地摆;(2)2根2根地摆;(3)5根5根地摆;(4)一边10根,另一边2根(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从感

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了理解2个十是20。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但在整节课中,我忽略了学生估数能力的培养。过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操作时间过多,导致新课没能按时完成。

认识11-20个数的教学反思篇六: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上课一开始引入时我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结果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一下增快了翻书的速度。又如“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时,我没有及时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只是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画面均以出现2秒钟的时间,马上消失。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10根10根地摆却带给学生惊喜、兴奋,异口同声说出20根。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喜欢这种方法的强烈欲望。然后通过摆小棒、说组成,在脑子中想小棒,说组成,看数说组成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认识11-20个数的教学反思篇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今天按教学进度讲授了第七单元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效果很差,不仅教学重难点没有突破,而且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课后宋科长、李主任、朱校长给我进行了深入地点评,指出了本节课的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 学习方法渗透不够。

学生在数学课上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思想,还要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课上教师呈现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过马路的教学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出发现了9辆自行车,还有的孩子很快数出了有20条斑马线,可有的孩子对于数斑马线的数量感到困难,教师应该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们交流一下数数的方法。当然接下来的摆小棒环节也是如此。

二、 计数单位概念建立不清。

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十个一是十,理解十几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个难点对于学生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数一数,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感知计数单位“十”。可是由于教师语言不严密,没有给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义,“十个一是一个十”,所以好多学生课上出现了错误。

三、 教学节奏较慢,影响教学效果。

今天的课堂,各个教学环节联系不是很紧密,而且课上因为学生对于“十”的计数单位理解不清,所以课上的教学节奏较慢,好多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

总之,分析教材、研究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缺一不可。一年级数学教学,我差得还很多,需要研究的太多。不耻下问吧!

认识11-20个数的教学反思篇八: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程萍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

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认识11-20个数的教学反思篇九: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尧头小学 孙秀娥 2414、11、4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认识11-20个数的教学反思篇十:《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砚山二小 任海燕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是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认识多位数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已经会熟练地读数、认数、甚至会写数,难点是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感。本节课所要完成的知识技能目标是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等方法,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过程方法目标是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情感态度目标是搜集生活中客观存在11~20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树立估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策略选择

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了“尊重学生、尊重课堂”的教学理念,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借助小棒操作,利用反面材料比较等策略,从而突破重难点。

⑴通过操作、比较,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1根”,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感知十进制的优越性。预设时,考虑到11根小棒不同的摆放难以比较出十进制的必要性。但是十进制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是后继学习多位数的基础。当意见不统一时,设计“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好”这个游戏,同样多的小棒,不同的摆放,给予同样多的观察时间,而读数的速度完全不同。教师利用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了理解2个十是20。

⑵通过实践、猜测,发展数感。

用数来描述生活,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这是数感的具体表现之一。整节课的设计把数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赋予数以生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估数意识。

⑶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数序

让学生在补充直尺的数的活动中体验并获得11-20的排列顺序,学生学的生动有趣。在观察数轴上数的变化过程中,使数的顺序更加清晰。

本课设计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情景,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对教材的再加工,促成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从学生数喜欢的东西入手,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培养了数感。学生在活动中能更主动的学习,教师适时点拨,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数学有趣味,有劲头,也很轻松。学生的个性得以弘扬,思维得以训练,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29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