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第五讲 认识多媒体技术 笔记篇一:多媒体技术第五讲
第五讲 认识多媒体技术 笔记篇二:多媒体技术课件第五讲
第五讲 认识多媒体技术 笔记篇三:多媒体应用技术第五讲
第五讲 认识多媒体技术 笔记篇四:自然辩证法笔记(第一至第五讲)
自然辩证法笔记:
第一讲导论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框架体系)
二、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三、本课程的安排和基本要求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从《自然辩证法》到“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辩证法的渊源
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及其领域的扩展
本课程的结构及国外大学类似课程
辩证法的渊源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8-前400)
辩证法(dialectics):论辩的艺术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8-前348)
以问答的方式发展科学知识的艺术,从概念上把握存在者的艺术。
黑格尔(G.W.F. Hegel,1770-1831)
第一次把整个自然、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绘为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并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正、反、合的辩证发展。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
童年
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巴门一个名门望族。
地址:巴门,布鲁歇尔·罗特尔,800号
父亲(也叫弗里德里希)是棉纺厂主,母亲爱莉莎出生于语言学家家庭。 少年
1834年进入爱北斐特中学。
1837年离开中学到商行作实习生。
1839年发表首篇政论文章《乌培河谷来信》。
青年
1841年到柏林服兵役,同时在大学旁听。
1842年赴英国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纺织工厂经商,和马克思第一次见面。 1843年开始和爱尔兰女工玛丽-白恩士共同生活。
与马克思的友谊
1844年去巴黎拜访马克思,开始了长期的友谊与合作。
列宁:“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的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
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背景: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 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需要
恩格斯:“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可是要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
1873年开始系统地研究自然科学
1873年5月底,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提出一整套“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形成了《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提纲。
写作过程
1873-76年,完成了2篇论文和大量札记和片段。
1876年5月底,在致马克思的信中说,他的头脑中已经形成“这部著作的清晰的轮
廓”。
1876-78年中断工作,与杜林(E.K. Duhring, 1833-1921)论战。
1876年写《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简称《反杜林论》)。第一次阐释
了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转变为质的规律、否定的否定规律。 1878-83年,继续研究和写作,制定了《总计划草案》。
1883年,马克思逝世,主要精力投入到整理马克思经济学遗稿。
1893年的恩格斯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逝世。留下的手稿包括:10篇论文,169个片段和札记,2个计划草案。
1925年,苏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以《自然辩证法》为标题,出版了这本书。
爱因斯坦写给伯恩斯坦的意见:
爱德华·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来自一位并非作为历史人物而引人注目的作者,那么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的观点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都没有特殊的趣味。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又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出版的。 1924年6月30日 普里高津(I. Prigogine,1917-2003)
1917年出生于在莫斯科出生,1929年随家定居比利时
1941年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获博士学位
1951年起任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理学院教授
1959年担任索尔维国际物理及化学研究所所长
1967年任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任物理学和化学工程的教授,创立了研究统计力学和
复杂系统的普里高津中心
因对非平衡热力学的贡献尤其耗散结构研究,1977获诺贝尔化学奖
《从混沌到有序》
“自然史的思想作为唯物主义的一个完整的部分,是马克思所断言,并由恩格斯所详细论述过的。当代物理学的发展,不可逆所起的建设性的作用的发现,在自然科学中提出了一个早已由唯物主义者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认识自然就意味着把自然理解为能产生人类和人
类社会的自然界。”
“但是机械论却仍然是辩证唯物主义面临的基本难题。辩证法的普遍规律与同样普适的机械运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机械运动定律是在达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就不再适用了呢,还是它们本来就是虚假的或不完备的?回到我们先前的那个问题,过程世界和轨道世界如何能联系在一起呢?”
《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1. 从思想和出发点来看:关注自然科学的进展并研究之相关的哲学问题
2. 从理论成果来看:自然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
3. 从书中的预言及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启示来看:(关于自然界的报复问题,关于科学
的高度专门化问题,以及考察科学思想的历史方法等)
4. 总而言之,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并完成了重要的奠基性的工作。
《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及其领域的扩展
传播:共有13种语言,出版达50多次,总发行量在250万册以上。
其中最重要的版本有:
1935年德文版,1941年俄文版和1961年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 在各个领域的展开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论,技术论,科学史,技术史等
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1. 在物质观方面,针对马赫“物质消失了”的观点,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 在运动观方面,针对马赫的没有物质的运动和唯能论观点,重申:没有运动的物质
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
3. 在时空观方面,批驳了马赫主义提出的“时空是主观的”观点,肯定“时间和空间是纯
粹客观的范畴”。
4. 一再告诫自然科学家要学习辩证法,“应当做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
1923年瞿秋白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
1928年,陆一远译“马克思主义人种由来说”。1929年,青锐译“自然科学与辩证法”。
1932年杜畏之从苏联的德俄对照本(1925)翻译《自然辩证法》全书,由神州国光社出版。 1936年在艾思奇等人发起下,在上海成立了自然科学研究会,这是我国第一个辩证法研究团体。
1940年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在延安成立,组织了自然辩证法研究小组,由徐特立、于光远主持。
1940年于光远从德文版重译《自然辩证法》(1955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
由毛泽东提议,1944年在延安大学开设了包括自然发展史、社会发展史和当前现实问题三个基本部分的大课,成为我国大学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开端。
学科的提出与初创
“全国十二年(1956-1967)科学发展远景规则”提出:“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是存在着这样一门科学,正像在哲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一门历史唯物主义一样。这门科学,我们暂定
名为„自然辩证法‟,因为它是直接继承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经进行过的研究。” 1956年6月中国科学院哲学所成立自然辩证法研究组,中宣部科学处处长于光远兼组长。 1956年10月出版《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杂志
1961年,中国人民大学招收了自然辩证法专业三年制研究生。
60年代初,很多高等院校成立自然辩证法教研室(组)。
文革期间,研究中断。
新时期新发展
1981年10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于光远任理事长,周培源、卢嘉锡、李昌、钱三强、钱学森、钟林为副理事长。
1979年由中科院主办《自然辩证法通讯》。1985年研究会创办《自然辩证法研究》。 1979年自然辩证法课程被指定为高校理工农医科硕士研究生必修课。
1979年北京大学孙小礼主编《自然辩证法讲义》总论,清华大学高达声参加。
1991年《自然辩证法概论(修订本)》吴延涪、高达声、寇世琪统稿。
2004年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黄顺基主编。
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自然辩证法作为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在科学地解决人和自然界的矛盾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为合理地处理人和自然界服务的。因此,它始终以人和自然的关系作为贯穿其研究全过程的中心线索。
自然辩证法所要研究和揭示的就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以及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教材的体系和结构
第一篇:自然观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第二篇:科学技术方法论
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第三篇:科学技术观
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科技与社会)
二、本门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性质
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课 哲学门类,交叉性质
2,目的
在面向专业的同时,注意视野的开阔;在“科学与技术社会化”的时代中,顺应新形势:公众对科学的介入和理解、科技工作者的责任;面向校园与社会的变革
三、本门课程的安排和基本要求
1,安排
授课学时: 2X16=32
教材:曾国屏、高亮华等编《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2,要求
思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教学相长
本课程主要参考书目
1. 曾国屏、高亮华等编:《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刘兵、李正风编:《自然辩证法参考读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3.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黄顺基主编),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 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修订版)》(吴延涪等
统稿),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5.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导言 ”部分。
《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
绪论
第一篇 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第二篇 科学与科学方法论
第三篇 技术与技术方法论
第四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
《自然辩证法参考读物》
1. 经典原著
2. 总论
3. 自然观
4. 方法论与科学哲学
5. 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
6. 科学技术观
7. 科学史
本讲参考读物
格姆科夫等著:《恩格斯传》,易廷镇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龚育之:《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编:《国外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哲学研究》,知识出版社,1982年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编:《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历史与现状》,知识出版社,1983年 相关杂志《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新时代的哲学与自然科学
可持续发展与正确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正确把握科学与社会的互动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发展战略眼光
恩格斯:“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第五讲 认识多媒体技术 笔记篇五:第5讲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第五讲 认识多媒体技术 笔记篇六:第五讲——思维导图
第五讲 认识多媒体技术 笔记篇七:第五讲 文献资料的搜集和积累
第五讲 认识多媒体技术 笔记篇八:战略管理第五讲辅导笔记
第五讲 外部不可控和内部可控因素分析
一、 外部不可控因素分析
EFE矩阵(把不可控因素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机会与威胁进行量化):
第1步:列出外部因素
第2步: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第3步:对各个因素进行评分
第4步:总结统分
企业在不同外部环境下的状况
大
机
会
小
风 险
竞争态势(EPM)的分析
二、 内部可控因素的分析
1、关键性因素分析,公司特有的能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无法模仿的东西
2、企业战略制定的参与者:团体
战略盲区:特点强调战略中的一些个别因素,未从整体上来考虑。如果产品销售不出去,便从推销上来考虑,其实从深层次来考虑,可能是由于负需求。
德尔非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O.赫尔姆和N.达尔克首创,经过T.J.戈尔登和兰德
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德尔菲这一名称起源于古希腊有关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话。传说中阿波罗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因此,这种预测方法被命名为德尔菲法。1946年,兰德公司首次用这种方法用来进行预测,后来该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
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
德尔非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组成专家小组。按照课题所需要的知识范围,确定专家。专家人数的多少,可根据预测课题的大小和涉及面的宽窄而定,一般不超过20人。
(2)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及有关要求,并附上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时请专家提出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由专家做书面答复
(3)各个专家根据他们所收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预测意见,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并提出预测值的。
(4)将各位专家第一次判断意见汇总,列成图表,进行对比,再分发给各位专家,让专家比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见,修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也可以把各位专家的意见加以整理,或请身份更高的其他专家加以评论,然后把这些意见再分送给各位专家,以便他们参考后修改自己的意见。
(5)将所有专家的修改意见收集起来,汇总,再次分发给各位专家,以便做第二次修改。逐轮收 集意见并为专家反馈信息是德尔菲法的主要环节。收集意见和信息反馈一般要经过三、四轮。在向专 家进行反馈的时候,只给出各种意见,但并不说明发表各种意见的专家的具体姓名。这一过程重复进行,直到每一个专家不再改变自己的意见为止。
(6)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
德尔菲法同常见的召集专家开会、通过集体讨论、得出一致预测意见的专家会议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德尔菲法能发挥专家会议法的优点,即(1)能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准确性高。(2)能把各位专家意见的分歧点表达出来,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同时,德尔菲法又能避免专家会议法的缺点:(1)权威人士的意见影响他人的意见;(2)有些专家碍于情面,不愿意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的意见;(3)出于自尊心而不愿意修改自己原来不全面的意见。德尔菲法的主要缺点是过程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长。
3、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相结合: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事业观,即企业所畅导的、鼓励的、憎恨的。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学习
人的一生在他的工作的时间里,需要实现他个人的价值,个人的价值实现与企业的价值观应表现为一致性。一个人的价值在工作中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人生价值的提升有人误解为随时间而提升,如果个人能力不能提高,人生价值很难提升。提升的源泉在于学习。企业应为员工创造学习机会,要从两个角度:体制与机制。
企业文化对战略的负面影响:文化在人们的工作中形成强大的定势。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4、企业战略与内部的管理问题: 计划:它战略基础,也是实施战略目标的桥梁。
战略更注重方向、目标,而计划决定做什么事。 组织:分工、授权、协调
管理的职能
人员配置:合理有效
控制:有效的标准(判断)
能否进行有效控制的判断:
1) 制定有效的标准
2) 度量绩效
3) 比较分析
4) 进行管理的调整(换思想或换人)
5、企业战略与营销(判断企业营销优势)
——企业的市场调研的能力(市场调研工作重要性的意识)
瞎子摸象的故事
秦池的案例:广告与市场调研
——目标顾客:目的是为认识目标顾客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个体和团体)
——供应商力量分析:如果我们的供应商供应的材料有特殊要求,我们讨价还价能力较低。 ——产品或服务
——价格:成本导向、市场需求导向、竞争对手导向
——分销网络:企业巨大的无形的资产
6、企业战略与财务
误解:会计与财务是否是一回事?会计的两大职能:反映、监督。会计必须严格按法规来办事。财务的三大功能:融资、投资、分配。
生产关系: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产权)2、产品的分配形式(工人拿工资、资本家出钱分红)3、在生产过程中所表现的地位与关系
衡量企业财务能力的指标体系:
1、企业短期生存能力(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
生存标准:是否存在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即企业作为债务人已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即现金流小于零)
财务危机或金融危机的三个标准:
1、 是否存在到期应该偿还的债务2、债权人是否要求到期偿还3、债务人无力偿还
两个指标:
流动资产
流动比率=
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存货
速动比率=
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越高,短期生存能力较强。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进一步说明,流动资产由现金及等价物、存货(材料、再产品、产成品)、应收帐款、代摊费用构成。其中存货的流动性较差,因此流动资产—存货被称为速动资产。这两个指标越高,短期生存能力越强,但不意味着资本运做的能力强。信用即延期付款,能否取得延期付款,取决于其实力。在速动比率接近于1时,要注意应收帐款的比例。
2、企业资产运做效率能力
周转次数:一定时期内资产完成循环周转的次数。
周转速度
周转天数:资产完成一次循环周转所需要的时间(天数)
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流动速度越快,企业管理优势越明显。
3、企业长期生存能力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负债总和
资产负债率=
资产总和
负债总和
所有者权益
负债与权益比率越低,安全性越好,但安全性越好,收益越低。
讨论:资产负债率是否存在大于1或等于1的可能?如果有,那么有几种情况?如果没有,为什么?
第五讲 认识多媒体技术 笔记篇九:第五讲--认识职业世界
第五讲 认识多媒体技术 笔记篇十:2013第五讲 文献综述